教师的语言修养

2024-07-07

教师的语言修养(精选8篇)

篇1:教师的语言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个人认为:

1、多读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或者观看学生喜欢的娱乐节目,在课堂上我们可

以旁征博引里面的经典语言,经典故事或者经典动作等,这样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2、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我们教师的语言也应该“三思而后说”。因为只有思

维清晰的人,其语言表达才可能流畅贯通,才能真正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

3、幽默诙谐、风趣高雅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因此我们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发现、积累生活中的幽默素材,增加储备。在课堂上灵活的穿插幽默的格言、警句、故事等,创建和谐民主课堂。

4、学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学高为师,教师要认真学习,坚持使用普通话,用好普通话,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能够给学生做表率,做示范,让学生体会汉语的优美、动听。

篇2:教师的语言修养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媒体,是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最基本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和语言修养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开创“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局面的关键,也是教师素质的最基本体现。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我认为,除了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外,还应提高以下一些素质:

思维能力训练也是语言训练中的重要一步,思维和语言是紧密联系着的,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我们的语言表达过程,实际上是反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要受思维指向的支配。语文教学教无定法,同一篇文章因每一名语文教师学识、经历、积累、兴趣、特长、能力各不相同,个人的教法也就不同,不必要强求一致,这就给了语文老师以极大的.创造空间。而创造性思维与教师独特的知识修养、个性特征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个性心理的首要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在语言修养方面必须具有示范性、准确性、严谨性和主动性。首先要求语文教师的普通话要标准,掌握语气、语调、停顿、重音、节奏等口语修辞技巧。

其次要求语文教师拥有丰富、优美的词汇,娴熟地驾驭语言,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当然,语言风格一方面是因人而异的,或隽永幽默,或清新流畅,动人心弦等等。另一方面也要因教学内容的变化而不同,或有气吞山河之概,或有满面含春之雅,或有拔地而起之势,或有寒塘映月之静。这启迪我们在实践中应使语言严肃而不呆板,庄重而不凝滞,活泼而不轻率,幽默而不浮滑,亲切而不低俗等等。

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对于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自己要能够从总体上正确地把握一个基调,并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俗云:“三分文章七分读”,读,实际上是将文字表达的情感变成易于理解的具有情感的声音,这种转化是感受作者情感的过程。因此,教师自己要先进入角色,抑扬顿挫、移情动容。激昂处有他的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只有让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振”,那么,讲课时就容易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染。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刻苦自砺,努力提高这一素质,以保证情感的畅快投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篇3:谈谈体育教师的语言修养

体育课堂有其特殊性, 它往往设在室外,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要做到声音洪亮, 字正腔圆。在体育教学中做重复练习时, 洪亮的声音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振奋精神。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 提高声音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便于控制教学场面, 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其次, 教师的语言要做到规范、准确。一方面要发音准确。另一方面, 要做到语言准确、清晰、规范, 要求选词用语注重概念的确定性, 不能使用表意含糊、模棱两可甚至讹误疏缺的语言, 切忌出现将“跨栏”说成“跳栏”, 将蹬距式起跑口令“各就位”喊成“各就各位”等不准确的说法, 否则, 将会贻笑大方, 且让学生无所适从, 不辨是非。

二、条理清楚, 逻辑性强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教师对教学内容、动作要领的准确讲述是学生理解、掌握技术要领的关键。体育技术动作往往是由一个或多个技术动作组成,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一定的讲述技巧和能力。那种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言之有理、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讲述, 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 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而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 否则, 将会影响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理解。

三、形象生动, 富有感情

体育教师要想改变人们印象中“五大三粗的山东大汉”的形象, 必须在语言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情上下功夫。首先,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准确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 而不能用一些生活用语来代替。如果在课堂上满是拉家常的“大白话”, 势必在某种程度上削弱教学语言的庄重性。其次, 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讲解也会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吸引学生。第三, 教学中教师一个恰当的比喻往往能解开多个孤立的表象, 建立起恰当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借助联想进而深入理解技术动作原理。此外, 教师富有情感的鼓励、关心的话语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自信心等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语言简练, 巧用口诀

体育教学原则之一是“精讲多练”。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需要把握情感基调, 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 如进行欢快的游戏, 宜用叠词、短语、儿歌、儿化韵等, 给学生以轻松、活泼之感, 从而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教师言简意赅、突出重点的概括性语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这点上, 短小精悍、押韵顺口的体育口诀大有用处, 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牢、用得上, 这样教师的讲解自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姿态语言, 笛音准确

体育教学有其特点,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 特别是第一次亮相, 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心理定势”, 而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一个体魄强壮、体形匀称、姿势正确、动作优美、精力充沛、着装整洁的体育教师, 会感染学生, 赢得学生由衷的敬佩和赞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其本身就是一种身体语言, 它与有声语言的有机结合, 使得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 再经过自身的练习, 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 提高动作质量。

其次, 教师还要注意正确地发布口令, 使用口笛、声音有效地传达命令、引起注意、指挥节奏、调整运动强度、鼓励学习情绪。一般来讲, 口令、口笛要做到声音洪亮清脆、短促有力, 高低强弱泾渭分明, 尤其是喊口令时还要富有激情, 做到口令和口笛相互补充, 合理使用,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用语文明, 风趣幽默

文明、礼貌用语是对学生的尊重, 同时也反映出教师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个人修养。它能协调师生关系, 增强师生感情, 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对待学生, 体育教师应有平易近人的态度文明、礼貌用语, 消除学生的畏惧感。

生活丰富多彩。教师在课堂上如果总是生硬地说教, 枯燥地讲解, 再加上一副毫无表情的冷面孔, 当然是不受欢迎的。教师如能经常在课堂上不失进机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学, 肯定能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 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也能感受到语言美, 如沐春风, 如品香茗, 学得愉快而有实效, 应该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的追求。

摘要:语言修养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行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它可以折射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然而很多体育老师常常会认为良好的语言修养基本上是语文老师的事, 跟体育老师沾不上边。其实不然, 要想真正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把体育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乐园”, 体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篇4:教师语言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教师语言 规范 富有感情 感染力 语言艺术修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146-01

前不久,我校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传播中心资深讲师程成老师为全校师生、家长上了一堂精彩的感恩励志教育课。在两个多小时的讲授中,程成老师感人的话语使在场的所有人潸然泪下。由此我想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教師的语言艺术又是诱发“情”的金钥匙。一个教师,如果具备了熟练的语言艺术就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语言应当是规范的,具有标准而动听的语言,准确而丰富的语汇,科学而形象的语法修辞。清晰简洁、条理分明、合乎逻辑、句式简短、表达准确,是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语言应当富有感情,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教师应当用热烈而动听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思维,滋润学生的心田,唤起学生的良知。

可见,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在这一方面,马克思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法拉格曾说:“马克思是一个严格的修辞家,他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又说:“马克思在语言风格上十分考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工具,如果把语言看成是用文字铺成的复线铁轨的话,那么教学和教育工作则是运行在这条复线铁轨上的一列火车,若失去了铁轨,列车是无法运行的。所以,教师应把学习语言作为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毛泽东曾指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说好的,非下工夫不可。”如果语言这项桂冠是用荆棘编制而成的,那么作为这桂冠上的明珠——语言艺术,则是用汗水浇灌而成的。

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与教师的情操、道德有着密切关系。要使语言富有感染力,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富有高尚情感的人。“率先垂范”用在这儿实在是恰到好处。所谓“言为心声”,说的就是美好的语言是情感的结晶,是思想的火花,是智慧的闪光。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率。教师语言的风趣诙谐,往往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欢快;教师语言生动与形象,常常可以把学生引入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教师语言的简洁与明快,往往使学生铭记在心。

篇5:教师的语言修养

课堂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和载体,是一种行业性的特殊的交际语言,是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水平。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教师教学语言的最佳表达。如果在课堂上,你准备的教案再好,没有好的表达形式也无济于事。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把握了哪些教学语言的特征,选择怎样的最佳语言表达方式,才算达到了在教学语言的修养方面达到的标准呢?我以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备以下特点:规范性、艺术性、启发性等。

一、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也就是要求教师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因为教学本身起着一种语言教学的示范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感训练。教师的语言要清晰、准确、规范,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

在语音方面,要求教师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要善于运用语音、语调、节奏等语言技巧,使讲授富有吸引力。在遣词造句和“语风”方面,要符合 普通话的规则和现代汉语的习惯,力求高度有效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尽量显示出一种“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风格,为学生喜闻乐听。

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人们常说:“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就是指教师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严肃认真;既要活泼风趣又要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要取得这样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运用语言的艺术,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远处的东西近处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再现教材的内容。

首先,要生动形象。如果在语文教学时,尽量使用各种方法,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描人状物有声有色,背景逼真动人,就能化“闻”为“见”产生“视堂效应”,强化认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永远处于活跃状态。

其次是幽默风趣。幽默性的语言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具有极高的精神愉悦感,是“智慧的微笑”,利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缩短师生情感的距离,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开启学生智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再次,语言要含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问要问到疑处,点要点到妙处,恰如其分,隽永耐嚼,以婉转的语言来烘托或暗示,让学生有所思,进而有所得。

三、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语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各种分析器官协同活动。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必须考虑:怎样才能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渴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用什么样的启示才能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可见,启发之中大有学问。

篇6:语言文明是个人修养的标志作文

同学们:

你们好!

前不久,我在回家的路上,曾目睹了一起打架事件。两个骑车人由于不慎,相互碰撞,他们便为这件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你干吗撞我的车子.快点道歉,我会考虑放过你!” “什么,让我道歉,你那辆破车也值得我道歉!”……他们刺耳的争吵声震动着我的.耳膜,使我想了很多……

当今社会正进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屮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有些人在追求金钱物质的同时,却失去了 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张口骂人,动手打架,是物质的富有者.却是精神的贫困者。当你看到由自行车碰撞引发的一场激烈争吵,甚至是殴斗时,你是否会从心底涌起某种近乎悲哀的感觉? 当你听到那如同空气污染源一般从嘴屮吐出的肮脏字眼时,你是否会认为,这― 切都是和这个时代不和谐的音符?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会为之扼腕,为之焦虑!中华民族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到了当代,更应该被发扬光大。“五讲四美”中有一条就是语言美,所谓语言美,不就是语言文明的意思吗?

人们常把眼睛比做心灵的窗户,因为人的感情往往会从眼睛里流露出来,其悦则顾盼神飞,其乐则明眸放光,其怒则目光如炬。而语言也是内心世界的窗口,每个人的谈吐可以体现自身的性格、修养等等,所以说,语言文明是个人修养的标志。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绝不会因为自行车相撞的小事与人争吵.甚至大打 出手。而与有礼貌的人谈话、共事,更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 因为,你可以得到对方的尊重,可以与对方真诚相待。

篇7:人的修养与汉语言文学的论文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词语、句法和传统的诗词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课程,是通过对其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来学习汉语言的主要能力,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中国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更是追求各种文字美的关键。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论文联盟会经济制度和经济技术的逐步改变和完善,使得汉语言文学也不断的能行改善。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是汉语言文学改变的前提,更是时代文学发展和利用的关键。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展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文学逐步的繁荣兴盛,各种文学作品涌现而出,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汉语言文学的追求。

汉语言文学的追求,其实就是文学的追求,文学是没有界限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形式之间的差别,但是究其本质和主题还是一样的。文学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形象美,我们中国的文学自然也会去追求。汉语言文学在发展中比一般文学形式发展历史早,其各种体制和要求较为完善,,由于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全面以及漫长。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其各种语言形式逐步的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控制方式。但是和世界文学一样,其所追求,无外乎三者:真、善、美。

1、追求真。文学在本质上追求的就是真,本真的反应社会,反应人的内心世界。文学是人内心诉求的外在表现,是人内心最纯真的强烈追求。不管文学还是客观的人,对真都孜孜诉求。不管是文学作品的主题,还是正面的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本真。文学所追求的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经行理解:

(1)客观的真。客观的真,是指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多以客观生活为基础,来写作自己的文学作品。客观的真不仅对客观环境进行如实的描写,也对客观人物的境遇进行如实描写。客观的真,既是文学作品环境的真。

(2)内在的真。这多指在叙述人物的心理时,进行真实的描写。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家都务求真实而写作,不管这心理是对是错,是否符合逻辑,都求真实的表达出来。内在的真,就是文学作品人物内心的真。

文学追求真实,而不掩盖任何黑暗或阴面,不管所追求的真是否符合客观的逻辑,只求符合文学作品内部的逻辑以及内在属性。

2.追求善。善恶有分,是人在后天养成的品质,而文学则直观的把它表现出来。不管是哪部文学作品,其描写的都有善,对善的歌颂,对善的渴求,对善的淋漓尽致的描绘。有的时候是用恶来衬托善,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用副教主的恶来衬托敲钟人的善。不过不是所有时候都有善恶同存的,有的时候文学作品中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善,用善来言善。例如:沈从文的《边城》没有恶人,全是善者,虽然最后结局不好,但却把善发挥到至极。虽然有全描写善的文学作品,但是不会存在全描写恶的文学作品,恶不能独立成材,只有善可以。

3、追求美。文学不仅在形式上追求美,也在本质上追求美。对于文学的形式,不管是整饬的还是散落的,其都追求形式的美,没事多种多样的,也是多层面的。诗歌形式之美是整饬押韵,散文形式之美是散乱无序之美。不过先这两种形式的美已经渐渐结合在一起。在本质上追求美,就是在主题上追求美,文学主题不管是悲伤的还是喜悦的,其主题都是美的。既是正面的主人公最后没能完成目标而死亡,例如哈姆雷特,但是其主题也是美的:悲壮之美。追求美,是文学最外在的表现,美既是文学,文学既是美。

二、人的修养与汉语言文学的论文

修养是人的内在气质,也是外在行为表现,修养有高低之分,也有好坏之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有不同的修养。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袖手旁观,有的好逸恶劳,有的勤劳肯干,这就说明了修养的有不同性质,有不同的表现。各式各样的修养,在总的要求上,却有一个质的规约,那就是向真,善,美方向发展。这正好和文学的追求一样,文学的追求,客观上来说,也就本质上人的修养的追求。

1、汉语言文学能够提高人的修养。文学,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入到文学的世界,你就会被其所有美好的东西所包裹。对于人的修养,文学则能提高人的修养。修养,首先就是“修”,有什么样的“修”,就有什么样的“养”。人的后天模仿性很强,不管是对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人区分好坏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道德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修养的好坏,与其修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2、汉语言文学能够修正人的修养。人的修养是各有特色的,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文学对于好的一面,可以使其更加坚固的存在,对于坏的一面,则能细致的修正。文学,因其内在规律的性的存在,对人发之以感染力,让人陷入情知理的思考,以反思自己的行为。人对情知理的思考,是一个久远的课题,其历史源远流长。而文学正好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和规定,在高的层次上,对人的情知理进行合理合情的概说,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修养不好的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修正作用。

3、汉语言文学能够指导人的修养。修养是后天的修为,其需要对一定的物质形态进行模仿,而文学则能很好的指导人的“模仿”。修养的模仿,可以是现实论文联盟的行为方式,也可以是虚拟的行为方式。对于现实的行为方式,其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世上没有圣人,圣人这个名词只是给圣人取的客观名字而已,其实也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在此基础上,人模仿的行为方式,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偏差。汉语言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代表,是中国长达50的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国人修养形态的客观沉淀,对国人的修养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正视汉语言文学对人修养的作用,尤其在现在异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规范自己的修养,美化自己的修养,使文学和修养有机的联系起来。

三、结束语

篇8: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修养

一.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语文教学语言, 是指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 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品格中所使用的语言。语文教学语言既具有教学语言的普遍特征, 又有它不同于别的阶段教学、别的学科教学的语言特点。总的来说, 我们可以把教学语言的特点大致分为科学性和艺术性两大类;而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正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1.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 是指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符合语文知识的规律。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是语文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首先,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文教师一定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同时, “选用最准确的词语表情达意, 是语文教师语言修养的根本标志。”其次,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清晰、有条理。第三,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练、有逻辑。

2.艺术性

所谓艺术性, 是指语文教学语言在反映语言规律和传递思想感情时的美感。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是语文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的保障。

首先, 语文教学语言要有形象性。形象化的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第二, 语文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第三, 语文教学语言要有情感性。人的全面发展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注重与学生沟通心灵、交流情感, 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第四, 语文教学语言要有新颖性。教学语言, 特别是语文教学语言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形成沉闷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语言的功能

要运用好教学语言这一重要工具, 必须先清楚地知道其功能。语文教学语言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授知识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传授语文知识, 包括表述文字的音、形、意, 讲解词和短语的意思、基本用法, 阐释句子、文章的内部结构、蕴义, 以及说明语言的基本规律等等。所有这些, 都需要通过教学语言来实现。一方面, 语文知识需要通过语言表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 语文知识需要通过语言阐释让学生理解。

2.辅助教学

教师通过语言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思路、维持课堂秩序、掌控教学进程等辅助教学功能, 使得教学顺利开展, 达到预期目标。第一, 教学语言是教师为学生指明一条学习道路并指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的重要工具。第二, 教学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并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这里主要包括指令性语言、警示语言、唤醒语言等。第三, 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相关信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

3.表达情感

语文教学中, 富有情感是对教师施教的一个基本要求, 而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就是语言。首先, 合理地运用教学语言能够准确地传递教材本身蕴含的情感。其次, 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能够表达教师自身丰富的情感。老师表露出的情感往往会深深地、持久地影响儿童的心灵, 有的甚至能留下终身的印记。

4.施行教化

语文教学除了有传授语文知识以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化”, 即指对学生品德、个性发展等方面施加影响;而大多数的时候, 这些教化都是通过老师的教学语言来实现的。第一, 老师通过语言阐述来明晰“道理”,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二, 老师通过语言训导来昭示“规范”, 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明示社会生活的规则。第三, 老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的言行, 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语言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 把握原则

1. 规范性原则。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是指教师在教学时规范地使用语言, 包括规范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首先, 教学语言要使用标准地普通话。其次, 教学语言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第三, 老师要尽量避免使用口头禅。规范化语言要求干净利落, 不含杂质。

2. 逻辑性原则。

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是指表述明确, 说明、推理和论证翔实充分、有理有据, 思维合乎逻辑。教学语言要有理、有序、严密。语文教师应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表达上做到有先有后、环环相扣、井然有序, 不可杂乱无章、东拉西扯。

3. 审美性原则。

对教学语言艺术性特点相对应, 语文教师加强教学语言修养应遵循审美性原则。教学语言是一种具有美学基础的语言形式。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心,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知识、学到本领;反之, 不具备美感的语言往往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 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4. 适宜性原则。

语文教学语言应当追求适宜性, 即要做到适合学生、适合教学情境、适合教材内容等。首先, 教学语言要适合教学学生。其次, 教学语言要适合教学情境。第三, 教学语言要与教材内容相适应。

(二) 掌握技巧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修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使用语言的技巧,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语言的巧妙技能和方法。

第一, 要掌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语言技巧。一个精彩的开场白能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巧妙地设置悬念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激情。

第二, 要掌握启发和引导学生正确思维的教学语言技巧。语文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发挥语言的正确指向作用, 使用相应的“战术”去赢得学生, 使之跟随老师的步伐。

第三, 要掌握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教学语言技巧。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与学生从情感上拉近距离的有效方法;和蔼的语气能让学生的心灵很自然地贴近老师;温暖的字眼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润滑剂;热情洋溢的讲演能有效地带动学生的情绪……语文教师应熟练使用教学语言技巧与学生交流情感, 打动学生, 熏陶学生, 增强教学效果。

第四, 要熟练掌握儿童化的语言。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儿童有不同的语言习惯, 老师如果不熟悉该阶段儿童的语言习惯就难以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 响亮、富有韵律的语言往往更能得到他们的认同, 老师不妨多用此类语言和学生对话, 保证有效交流, 确保教学实效。

(三) 提高自身语言修养

首先, 要不断加强思想修养, 塑造高尚人格。语言是直接反应思想认识的工具, 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是语言水平的基石。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学习、认真自我反省、强化磨炼意志、努力修养性情, 使自己逐渐形成高尚的思想和情操。唯有在思想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才能为语言修养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其次, 要熟悉语言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语言规律。打好语言基础就必须从说文解字、熟悉语法、明晰语言规则开始,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 牢固地掌握语言规律, 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运用好工具书不仅是学生的功课, 更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修课。

第三, 要不断积累, 丰富词汇库。语文教师应当抓住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每个机会, 学习、积累词汇, 不间断地充实自己的词汇量。只有词汇量足够大, 教师的语言才足够丰富, 且足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使教学活动保持流畅、高效。

第四, 要多多接受文学的熏陶, 提升文化修养。文学其实就是思想的语言形态, 文学的熏陶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修养很有帮助。语文教师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 而应当尽量地扩大知识面, 充分涉猎文学领域, 感受文学的气息, 领略文学, 在文学的熏陶下获得文化修养的提升。

(四)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语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样, 实践也是完善真理的唯一途径。语文教师改进教学语言肯定离不了教学实践, 唯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改进, 教学语言修养才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一要不断反思, 在经验和教训中成长。语文教师要善于反思, 从经验中提炼出自己教学语言的精华, 从教训中获取“免疫力”, 使之后的教学工作不再出现同样的失误。在反思中不断获得成长的能量, 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提升教学语言修养的重要途径。二要不断学习, 从学生那里汲取养分。“教学相长”, 意味着学生往往给教师很多启发和帮助。“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这些都告诉我们的老师要虚心向学生学习。三要不断磨炼, 在反复实践中获得提升。教学语言修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效的, 必须要坚持不懈, 反复锤炼, 反复实践。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磨炼, 不断追求, 在提升教学语言修养的艰辛道路上完善自我, 实现超越。

上一篇:对“艺考热”的冷思考下一篇:未来的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