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初探

2024-07-09

音乐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初探(精选6篇)

篇1:音乐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初探

音乐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初探

耿俊丽,孙德芬

(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针对全球化过程中社会对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要求,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方式、论文审核与答辩、国际化交流以及招收留学生等方面论述了音乐学院研究生在国际化培养过程中所进行的初步尝试。

关键词:国际化培养;研究生教育;音乐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建构当代电子音乐中的中国认同》(SJB529)

作者简介:耿俊丽,女,苏州人,苏州大学音乐学院,研究实习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的发展重心[1]。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国际化培养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并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作为未来社会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需求,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当尤其注重开拓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推进研究生的多元文化交流、提升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增强研究生的国际交流能力[2]。作为新兴的音乐学院,苏州大学音乐学院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工作,学院积极吸取国内外有关学位与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诸多研究成果,大胆吸收、借鉴国际和国内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不断规范和优化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以实现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目标。本文将从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方式、论文审核与答辩、国际化交流以及招收留学生六个方面对音乐学院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所进行的初步尝试进行阐述。

一、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占有主体地位,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国际化也是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中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学院重点加强了海外人才引进的力度,引进的高水平国际教员充实了学院的教师资源,初步建立了一支国际化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使之成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骨干力量。目前,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队伍中68%的导师来自境外或国外,均毕业或曾任教于国际顶尖大学和音乐学院,如美国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茱莉亚音乐学院、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德国科隆音乐学院、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等。在学院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中,64%的导师具有博士学位,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和演奏经验、并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为学院营造了多样化和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二、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院秉承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同时参照国内外先进的课程体系,重新制定了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从原来按照一级学科改变成按照研究方向设置课程,使研究生培养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国际化将为提升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方案的设置注重研究生课程的层次,课程的知识内容一般不与本科的知识相重复,并且在课程知识内容的设置方面将知识深度和广度有机结合。根据研究生教学与学习的特点,改革已有的课堂教学方式,采取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方案修订的内容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各研究方向的特点,比如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作曲等,每个研究方向具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发挥研究生在专业研究方向上的个人才艺和专业特长,突出研究生音乐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其个人培养计划的设置留有回旋余地,使研究生的培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既满足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又能根据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作曲等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对课程、音乐会等进行不同的安排,科学地设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手段,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具有音乐学院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而提高学院研究生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

三、课程教学方式逐步国际化

外籍教师的加入,为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在课堂上,双语教学已成为学院的特色,《钢琴教学与实践》、《室内乐表演》等课程已完全实现全英文教学。由于刚入学的研究生英语水平难以接受全英文教学,因此双语教学在低年级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过渡作用。由于原版的英文教材具有更好的语义表达环境和良好的理论前瞻性,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和英文参考资料。这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专业的一些前沿理论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同时选择原版英文教材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全面接触英语的环境,包括准确使用音乐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准确表达音乐专业内容,有利于熟悉国外的教学思路,真正使课堂教学从形式和内容上能够与世界主流艺术和专业思想接轨,也为逐步实现全英文教学奠定基础[3]。此外,针对研究生在今后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学院为一年级的研究生设置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音乐理论与分析》的共同课程,任课教师采用高水平英文原版教材,课堂教学使研究生获得了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规范的音乐学术训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先进的音乐专业知识,还能使其英文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在课程教学师资配备上,根据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的要求,学院选择具有海外留学经验或海外工作经历、并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作为共同课的.课程负责人。由这部分教师担任主讲教师,通过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将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课程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四、规范论文审核与答辩制度

根据国外高校研究生指导的经验,学院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集体指导制。除主导师外,学生将选择本系和外系各一位导师来进行论文指导,以保证论文的质量。知识时代的学科交叉性要求研究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而单一导师的知识局限性易导致研究生学习范围过窄、知识结构不宽,难以适应当前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实施导师负责制,辅以导师集体指导制,将不同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的导师组成一个导师组来共同指导研究生,可相互补充,弥补导师个人知识水平上的欠缺,有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知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其音乐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培养具备宽广学术视野和深厚音乐功底的研究生。实行导师集体指导制,充分发挥各位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对研究生进行综合指导,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质量。论文通过评阅以后进入答辩程序。以往的研究生由于参加答辩的人数较多,一个答辩小组一天要完成多个研究生的答辩工作,每个研究生介绍论文、答辩委员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因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对论文进行详细评审和探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常流于形式。学院针对这一问题,2014届毕业研究生首次采用一人一场的答辩形式,每人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答辩委员会对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提问,同时也给研究生足够的时间来阐释论文的思路以及创新点等。

五、鼓励研究生科研与国际化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学院成立以来,大力支持和鼓励研究生科研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学院研究生论文的发表数量稳中有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人数也逐步增加。我院有4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人获得了学校的国际会议资助,其中有同学赴日本奈良教育大学参加第四届“东亚音乐研究”会议(Music of EastAsia,MEA),并在会上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另有学生参加“20两岸三地民族音乐学研究生论坛”并发表论文。部分导师也根据自身的科研方向,通过模拟国际会议等方式积极参与指导和训练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高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水平,培养其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拓宽研究生国际交流的渠道不仅要体现在“走出去”,学院内部也积极为学生营造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开展多形式的学科前沿讲座。学院有众多外籍或国内教师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充分利用这一部分师资与智力资源,邀请国外高水平音乐表演艺术家、作曲家等来我院开设各种形式的演奏会、前沿讲座、大师课等。学院在2014年由专任教师带头,举办了“古典艺术歌曲节”、“世界音乐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目前已有来自台湾、美国、法国、加拿大、印度等境外、国外的多名外籍专家来我院举办讲座、音乐会与大师课。学生通过与国外音乐大师的近距离交流和讨论,不仅收获了耳目一新的音乐知识,更能深刻体会到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六、招收留学生

留学生是衡量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吸引优质国际生源到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对促进学生群体多元化,为学院营造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氛围有积极作用。基于学院拥有大量的外籍教师,很多留学生慕名而来,2014年学院共招收包括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共10名留学生,其中有一名来自哥斯达黎加的留学研究生。这仅是学院招收留学生的第一步,目前学院还在为留学研究生招生和入学后一系列与生活、学习相关的事宜努力,为吸引留学生来学院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招收留学生对丰富学院国际化办学模式、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也有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之处,音乐学院将继续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并以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为目标,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晓蓉,黄金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2] 穆琳琳,李一兵,鲁文晓。 研究生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初探———以信息和通信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

[3]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10)。

篇2:音乐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初探

国际经济法是我国教育部对于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统一指定的16门核心课程之一。

国际经济法课程应用性较强,特别是对于地方高校非法学院的法学本科教学来说,由于其在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生实践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校原有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限制,给这门课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课题。笔者从2003年开始一直在地方工科院校法律系从事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对此有一些思考,特予以总结,以供交流。

一、关于培养目标问题

目前,许多学者职责地方高校非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存在着误区,认为他们大多处于应试和研究型教育阶段,仅仅将教学目的定位于服务于考研和司法考试的需要,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至出现培养出的学生不会起草合同,不会办案的反常现象”。国际经济法课程尤其面临这种难题。国际经济法一般都是被安排在专业课的最后阶段,即大四第一学期。这一阶段是学生“三考一试”(司法考试、考研、考公务员和应聘面试)阶段或其准备阶段。学生急需这方面的指导,哪管什么素质教育或综合教育?而且个体的学生之间本身也有不同的定位,此时的国际经济法课程自然难以面对如此迥异的多重目标,只能变成考研或司法考试辅导。同时,选择其他目标的学生此时已无心他顾,只能选择缺课。

对此,我们认为,非法学院地方院校本身具有多种多样的特色和层级,其法学专业的定位也是多元的,包括法律职业教育、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或者精英教育。“三考一试”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定位或测试自己的定位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法律职业素质或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不应将二者截然区别开来。据此,我们的做法,一是在坚持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考研和司法考试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门讲解,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将这门课程调整到大三第二学期,避免在司法考试之前学生漏掉这门课,也避免在大四第一学期考研之前安排过重的课程。我们在实施了这两项措施之后,效果很明显:学生考研和司法考试通过率大幅上升;国际经济法课堂学生出勤率大幅提高。

二、选修课设置与师资力量问题

非法学院类地方高校法学专业选修课在专业课中的比例一般都比较低,而由于地方院校涉外人才的.缺少,国际经济法方面的选修课更少,只能采取“大国际经济法”课程的办法,将此领域全部内容囊括其中。这一问题确实难以解决。我们根据自身在知识产权法方面的专业特长以及教师结构开设了若干选修课,如国际知识产权法、WTO法、海商法等。另外我们发现,选修课比例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缺乏,二是学生较少,按照学校规定选修某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少于一定限度,就停开这门课。因此,我们建议适当整合学校教师资源,特别是从其他专业的教师中选择选修课教师,如国际经济学、社会学、外语等专业。同时,考虑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全校范围内放松转专业的限制,允许其他专业的学生转入法学。目前这些建议尚未得到全面和大力实施,尚无法看出其效果。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问题

许多学者所推崇,被一些法学院系所采用的案例教学或诊所式教学方法并未见取得明显的效果,反而可能由于过于重视本来就不符合我国法律制度习惯和特点的案例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对成文法规则的解释和适用以及法律理论的学习。因此,我们结合这些情况和国际经济法的特点,采取了如下教学方法。

(一)双语教学

国际经济法的最大特点是其条约、惯例以英语文本为主,条约的制定、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事仲裁和国际法庭也主要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在此情况下,双语教学成为必须。我们经过与学生之间的多次双语互动试验,最后决定采取一种独特的双语教学模式。

首先,不指定教材。目前我国缺乏国际经济法双语教材。仅有的如姜作利的《国际商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沈四宝的《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英文)选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顾百顺的《国际商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分三本:“合同销售”、“代理法与产品责任”和“公司和票据法”,仅限于国际经济私法部分),孙法柏的《WTO与国际经济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等教材内容范围宽窄各异,但其共同的缺点是大多遵从汉语版国际经济法教材的结构体系,未能反映国际范围内的学者所关注的其他问题,如Lowenfeld的专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中的国际竞争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环境法以及国际经济制裁法和日本学者中川淳司等著的《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经济刑法等。国际上最受推崇的Lowenfeld教授的专著由于版权和费用等问题无法在国内推广。另外,通过前期教学实践和调查,我们发现,国内本科学生(即使是一些像对外经贸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远达不到阅读原版教材的水平,让学生使用纯英文版教材,难度太大。因此,为了实现“大国际经济法”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我们决定不选择教材,而是集众家之长而选择具体的授课内容,由教师分发一些教学材料和教会学生获取其他教学材料的手段,由学生自行补充教学材料。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课件采取中英文并用的办法,主要采取在汉语课件中加入英语关键词句、段落,特别是条约惯例以及裁决的原文以及学者观点的原文。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外语水平和难易程度灵活决定口语授课的比例,在英语授课部分必要时参以汉语解释,在汉语授课部分加入英语关键词句和片段,以学生能够基本听懂为限。

另外,对于重要知识点,教师都在课堂上插入少量精选的“英文原读”的内容,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并翻译其关键词句或找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同时,向学生提供扩大阅读的链接或其他线索,如外国著作、论文,方便其课后进一步阅读。

(二)课堂/模拟法庭以及课下互动/辩论教学

同其他应用性法学专业一样,国际经济法的实践要求这门课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辩论能力。因此,我们在这门课的教学设计中特别重视这一点。首先,安排2到4个学时的专门的辩论课,主题主要是国际经济仲裁案例模仿,如WTO专家组对案件的审理或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仲裁庭的审案程序。学生通过辩论课,直观第了解了国际经济争端解决的程序性问题,有助于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其次,在平时的课堂上,对于每一章都选择一到两个主题(该主题可能由老师提出,也可能是从学生分章论文的题目中选择),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并在课堂上进行发言(presentation),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提出质疑,进行辩论,解决了学生被动“听课”、老师在台上唱独角戏的问题。另外,以教师的博客和学校教学网站为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可以下载所需课件资料,更可以随时在网上向老师请教某些问题,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

四、学生实践锻炼问题

内地高等学校与国外的各种交流非常有限,其中的法学/法律系更是如此。这对于传统的法律学科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专业似乎不是大问题,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可以通过本地的各种法院等机构的实践得到锻炼。但对于国际经济法的课程来说,在内地几乎就没有实践锻炼的机会。我们的做法是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国家级的学术会议,如国际经济法学会学术年会、中国社科院国际法中心(现改为“国际法研究所”)举办的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等。另外,也鼓励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参加国内著名学府举办的各种国际经济法培训班或研修班。这样使学生直接向我国和国际著名的国际经济法学者学习和与其交流,获得受益。

五、教学评价估体系问题

篇3:音乐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初探

当前,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在我国已经日益突出。其实如果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不可否认的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对个人学业和职业发展的提前规划和定位。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针对大学生学业规划的为期30年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学业规划或是学业规划模糊的学生30年后的工作基本都在社会的底层或中下层;有短期学业规划的学生30年后则工作在白领阶层;而那些具有长期清晰学业规划的学生30年后则工作在精英阶层。由此可见,引导学生重视学业规划,制定长期明确的学业规划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责任意义十分重大。

中国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使高考学子奋战于书山题海,很少有学生会在这个阶段对自己未来的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和认识。一方面是重重压力下学生无暇顾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引导的缺失。根据萨里国际学院对2012级新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超过65%的学生是与家长协商确定择校目标的,只有20%左右的学生是自主确定择校目标。对于选择专业的原因,有超过8%的学生目标不明确,对所学专业不清楚。有超过60%的学生没有清晰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当那些仅凭着一时兴趣或者是父母的意愿考上大学时,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课程安排,很可能让他们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和问题。特别是大学里相对宽松的学习时间,多样的课程设置,丰富的校园生活,这种与高中大相径庭的学习、生活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出现盲从和迷失的心理。待到临近毕业时也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和未来。然而,如果在学生步入大学伊始,能够有相应的活动或课程引导学生对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应当具备的,与高等教育相匹配的学习技能,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便及早对个人的未来做出规划和准备。因此,积极探索一套适合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学业支持体系,对于高等学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人才的重任来说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学业支持的含义

学业支持在以往的研究或实践中也被称作学业指导、学习指导或学术指导,具体概念阐述上也基本都是从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等方面来定义的,区别仅在于定义的角度差异。如周剑锋等(2010)认为,学业指导是教师创造环境、借用有关学习研究的基本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学生学习要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的教育,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陶敏(2012)则认为学业指导的主旨在于帮助高校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关课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同时根据学生本人的教育背景、学习动机、兴趣与能力,辅助他们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这两种概念看似大同小异,其实差异很大,与美国高等教育学业指导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两种模式相吻合,即诊疗型模式和发展型模式。在诊疗型模式下,学业指导中的师生关系类似于医患关系,学业指导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对于学业指导教师提出的要求或注意事项,学生要严格遵守并接受学业指导教师的监督。而在发展型模式下,学业指导被看作为高校为学生提供的服务,注重于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培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师生地位平等,角色可以互换,同时学生也需要对教学成果负责。

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下,上述两种学业支持模式都是适用的。如何使用,要依学业指导对象的特点以及教学机构的类型和特点来选择,甚至在某些条件下,此两种模式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依据萨里国际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及国际化办学的特色,本研究倾向于选择后一种模式。在对学业指导体系的命名上我们也更倾向于“学业支持”,“支持”不仅包含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师指导,也包含了学业指导教师主动出击帮助学生持续改进的系统服务和帮助。因此,我们的“学业支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辅助课堂教学为出发点,以引导学生理解重视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具备基本人才素质为目标,推动学生持续进步的系统化教学服务和指导。

萨里国际学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搭建学业支持体系,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学业咨询和学习技能支持以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包括协助专业教学完成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各种提高学习技能的辅导课程,解决学生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向选择等方面的疑惑,提供教学资源的支持等。该体系以课外教学环节为依托,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内教育教学效果,保证了学院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了学生和学院的整体协调发展。

三、国内外学业支持发展概况

学业支持制度起源于美国,是伴随着高等教育选课制度的出现而诞生和发展的。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的学业支持实践多数以指导学生选课为主,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适应选课制,优化课程结构。此时期,学业指导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其提出的各种行为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并要接受指导教师的监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高校开始进行学业支持实践经验的交流,并对学业支持的效果进行了评估,自此学业支持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业指导教师不再扮演绝对权威的角色,指导目标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手头待解决的问题,而是着眼于学生全面长远的发展,旨在促进他们的理性思考、人际与自然互动、行为意识、问题解决能力与决策评估能力全方位的提高。时至今日,学业支持逐渐走向专业化、全面化,并且形成了针对学业支持效果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当前,美国各大高校普遍成立了学业支持中心,单纯地局限于帮助学生选课的支持已不复存在,指导和服务内容已扩展到与学习相关的各个方面。

除了美国,国际上很多国家的高等学府都以不同形式开展了学习指导及职业规划方面的实践。比如德国在1902年就已经出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活动。发展至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内容涉及面很广。英国政府甚至通过立法(《雇佣和训练法》,1948年),明确规定了各所中学对所有的在校学生实施职业规划指导。英国和日本等国已将学业生涯规划辅导教育列入必修的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过程。奥克兰大学和悉尼大学,由于国际学生占有较高的比重,两所学校为了调节学生之间学习技能的差异,开设了学习指导中心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辅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国内高校也开始关注和重视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部分学者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学业支持问题,部分高校开始探索实践系统的学业支持服务模式。但是总体上相对于国外来说还处于零星发展的初级阶段。

国内学者对学业支持的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国外学业支持的解读和借鉴。如姚利民(2000)重点介绍了英、美等国在卓有成效学习技能方面所作出的理论研究成果。陶敏(2012)在梳理美国学业指导制度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推行学业指导制度的建议。(2)对如何在国内发展学业支持的探讨。如易马等(1997)在分析实施学习指导可能性基础上,探讨了学习指导实施的原则和途径。张德俊、高厚礼(2002)在分析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指导科学化的原则和建议。周剑锋等(2010)在分析了国内学业指导发展现状及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由高校辅导员主导的学业指导设想。武春平(2011)以诊疗型学业指导模式为基础,提出了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构建学业指导体系的系统建议。(3)对学习指导课程的研究。如何奇龄等(1997)在介绍其学院历经三年试点、六点推广的学业指导课程实践内容基础上,重点展示了其学院学业指导课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杜智敏(2001)认为学习指导课程要从学习方法入手,以学习策略为核心,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并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对其学校学习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基本都有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但多数高校的入学教育,关注的还是大学新生怎样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换;而就业指导,也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和就业这个环节,就业指导也还停留在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信息、就业观念、求职应试与求职技巧这个层面。与持续、全面、专业的学业支持还有很大差距。

然而,随着国际化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入,国内已经有个别院校开始尝试实践学业支持以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浙江大学自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大类人才培养模式以来,为了帮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专业和认识自己,客观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学校组建起校院两级学业指导中心。通过开展“学长面对面”、“导师零距离”、“学海导航”等丰富多样的学业指导活动,构建起学业指导工作体系。为了考察学业指导的效果,浙江大学还进行了跟踪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过学业指导的学生相对于没有接受过学业指导的学生学习适应性更快,学业目标更明确,专业满意度也更高,直接结果是接受过学业指导的学生的职业准备更超前、定位更理性。

除此之外,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创立了学生事务处,学业辅导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促成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也成立了类似的学生指导中心,跟踪学生的学习表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综合学业支持理论与实践发展概况可以看出,学业支持工作还未在全国高校中受到普遍重视,与国外教育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理论与实践都相对薄弱,特别是学业支持教育实践尤为不足。学业支持教育是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创新和补充,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以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学业支持工作必然会逐步受到高校的普遍认同和实践。因此,当前任何关于学业支持的大胆设想和尝试,都是在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学业支持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和有力引领。

四、萨里国际学院的学业支持体系概况

1. 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信息时代的变革潮流中,大学生的特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更好的教育基础,更宽泛的知识储备,更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思想活跃,崇尚个性。同时,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时代的人才要面对国内、国际两方面的竞争压力。这些新变化、新要求都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发出了挑战。传统教育理念中,“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作为主动方的“老师”决定了授课的内容和形式,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即使有话语权也比较微弱。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很容易使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种种的困惑和质疑。因此,要化解教、学矛盾,改变现状就必须从教育理念出发进行革新。从经济活动角度出发,教育属于服务业,并且服务接受者的感受决定了服务质量的优劣。学校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接受者。因此,学生的体验才是评价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正是基于这一事实,对传统教育理念的革新必然要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国外大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性和必要性。(2)能力教育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等教育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远比单纯地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更重大。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人才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则是评价高等教育效果的重要参考。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高等教育的授课内容已无法赶上知识更新的步伐,但是如果高等教育能够教会学生掌握一定自我学习的技能,那么学生无论有怎样的学业发展规划或职业发展规划其都能从容应对。学业支持体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其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学习技能和必要的学业能力,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满足社会对人才基本能力的要求。(3)杜威的“从做中学”理念。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对教育与学习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他在教学论中强调了“从做中学”的理念。杜威认为,“从做中学”就是“从活动中学”,突出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杜威的“从做中学”理念问世已久,但在当今大学教育中依然适用,并且与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相符。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并且对“眼见为实”比较信服。只要能够创造一个让他们展示的平台,他们的潜力就能得到极大地发挥。“从做中学”就是要授课老师给学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将学生的热情、激情、创造力引导到正规的道路上。学业支持体系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更顺利、更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除了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外,更重要的任务在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学业支持类课程的授课形式较为灵活,多以团队合作、拓展游戏、实际操作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和娱乐中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掌握学习技能,锻炼学习能力。实践证明,这种轻松地“从做中学”的授课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也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多种学习技能的必要性。

2. 学业支持课程设置。

萨里国际学院属于中外合作办学,主要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管理人才,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智力支持。为了支持这一办学主线,萨里国际学院以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搭建了名为“技能综合支持体系”(即Skills-integrated Support System,简称SISS)的学业支持体系。SISS以学业支持课程为主导,具体包括两个层次的课程:基础管理讲习(即Foundations of Management Workshop,简称FoM W)和“高级管理实践”(即Advanced Practice of Management,简称APoM)。

FoM W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目标是通过课程指导和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基础软件应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课程主要包括时间管理、学习规划管理以及批判性思维等内容。沟通协作能力课程则主要通过角色扮演、团队构建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沟通的基本技巧,以及妥善处理团队中领导者与配合者角色关系的能力。基础软件应用课程则主要帮助学生掌握Excel、Word和PowerP oint等基本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数据库检索的技能,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APoM的课程设置标准高于FoM W的学习技能培养,是FoM W的延续和升华。APoM旨在训练未来经理人的高级管理技能。课程设置是基于管理学专业的视角,探索成功经理人的思维模式。通过实践,深度培训学生的高级管理技能,并且开拓学生在跨国公司管理和旅游管理的国际化新视野。

3. 授课形式与考核方式。

学业支持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激发学习潜能,而不是知识点的灌输。因此,在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上都要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授课形式刻板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考核方式程式化则无法考察学生学习技能的实际掌握程度。

因而,在授课方式上,SISS课程则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将课程要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任务、竞赛、训练等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先亲身体会,再根据学生的真实反应来进行技能要点的分析和讲解。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出勤率很高。同时学生的真实反应又能为学业支持课程的持续改进提供最有价值的一手资料。在考核形式上,SISS摒弃了传统的试卷考试形式,采用演讲、展示等形式分别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一般都限定在一个很宽泛的框架内,要求学生在运用教授的学习技能基础上,尽情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考核教师也不单只有一个授课教师,而是所有的学业支持课程教师一起参与,现场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成绩评定。成绩不以分数体现,而是由“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来体现。在考核学生的同时,学生也要对授课教师进行考核,学业支持中心负责人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教师授课表现的满意度以及优缺点,以对授课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和课程改进。

4. 师资队伍。

学业指导教师的职责是定位于大学讲师和行政教师职责之间的。萨里国际学院学业指导教师均为拥有两年及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管理类专业硕士。指导教师的日常工作除了授课外,还需要通过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的方式,帮助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解决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选择方面存在的疑惑。

在多元化、快节奏的大学工作环境中,成为学业指导教师的必要条件除了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能力、积攒组织协调学生活动的经验以外,更重要的,指导教师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开拓创新性思维及熟练的电脑软件和英语应用能力。

5. 沟通方式。

学业支持体系的沟通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学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使老师能够实时、全面的了解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学生能够及时、快捷地获得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也包括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能够在学业支持体系的平台上,通过学习经验、学习心得的交流互通有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因此,对沟通方式的要求也是多元化的。

SISS的沟通方式包括:(1)学生预约制的“一对一”咨询。学生通过网上预约,告知学业指导教师想要咨询的问题,学业指导教师则根据问题,确定面谈时间,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学业疑惑。(2)主动约谈。对于学业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学业指导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取得联系进行约谈,帮助学生正视学业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寻求解决方法。(3)持续跟踪。对于需要持续关注和监督的学生,学业指导教师需与学生定期约谈,询问学习进度或改进进度,引导学生不断进步,直到学业问题得到彻底解决。(4)同伴导学。对于学生反映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可以组织高年级本学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指导,从“学生”的角度来教“学生”如何学习此类课程。(5)搭建现代化的沟通平台。在学生广泛使用或重点关注的网络平台上,搭建学业支持主页,如腾讯网、人人网、微信、微博等。网络沟通平台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快捷的掌握学业支持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学业指导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

总体来说,萨里国际学院的学业支持体系是一个以国际化标准为指导,以学生的满意度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学业技能为重心,与时俱进、持续探索的体系。萨里国际学院的学习支持体系突破传统了授受式教学方式,构建新型的指导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学业能力。这些技能在高等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要求,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通过学业支持体系,引导学生及早认识到这些能力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能力,无疑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基于萨里国际学院成立在中外合作办学初期,教育主管部门十分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质量。学院借鉴国外大学优秀的教学模式,必然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技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学业指导体系不仅辅助学生高质量完成正常培养方案中要求的课程,而且对提高学生将来工作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萨里国际学院的学业支持体系,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自身学业技能为己任,无疑对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要:根据国际化办学的理念以及学生对于学业支持的需求,在借鉴国际国内关于学业支持理论与实践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搭建了以学习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学业支持体系。文章在阐述学业支持基本构想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学业支持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实践成果。

篇4:音乐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初探

关键词 三本独立学院 国际化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Undergraduate Independent College International

Talent-Cultivating Models

PI Fang

(City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3)

Abstract Based on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ity College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rticle discusses strategie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internationalization talent-cultivating model,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independent college internationalization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Independent College, Internationalization, Talent-Cultivating Models

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三本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正处于探索和发展过程中,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实践。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三本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因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人是每一个教育实体首要解决的问题,这决定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①

而人才培养模式②是在一定的办学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或构思的教育、教学式样,包括课程体系、教育途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手段等,其中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而其他要素是为了使课程体系得到正确而有效的安排和施教,从而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到实处。但是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遵循高等教育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应按分类发展的要求各有区别,各有侧重。三本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介于专科之上,普通本科之下,其人才培养模式显然要有所不同,而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更应该彰显区别。

1 三本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显现出来的问题

(1)生源差异化。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布、师资配置的不均衡,城乡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论是口语水平还是综合能力都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发展。多数学生是偏科型,尤其是外语。这些学生大多不仅英语综合能力差, 而且在口语、听力等方面都亟待提高,这不仅会影响在大学期间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而且在与国外大学合作过程中尤其显得是大缺陷。这使得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交流显得力不从心。而且外语好的女生占多数,但是传统的观念使得女生有勇气出国学习的不多。这一方面是学生没有自信,另一方面高昂的学费也让学生却步。

(2)经济条件的差距。国际化合作培养,既有交换,也有2+2模式等种种合作模式,去欧美发达国家毕竟还是需要家庭经济条件的支持,而生源中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都直接出国了,不会选择三本独立学院。所以三本独立学院的思路主张日韩为主,欧美为辅的思路。去日韩的费用相对欧美要低廉一些,而且日韩在国内的公司企业多,为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3)国际化项目冷热不均。费用低廉的合作项目报名人数就多,反之费用高昂的项目无人问津。一些酒店导游类专业与新加坡、阿联酋的合作办学因为允许打工而倍受学生欢迎。而要独立承受各种费用的项目就不受欢迎。但是日本、韩国的高校众多,自身生源不足,费用相对欧美发达国家算是低廉,所以存在更广泛合作的空间。另外欧美的西班牙、意大利可能也是未来国际化合作拓展的比较合适的目的国。

(4)国际化合作模式的不确定性。国际化合作取决于生源及生源的家庭条件、学生个人的勇气和认知高度,也与合作院校及其所属地的经济与政治环境相关,所以各种国际化合作都存在合作模式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中介机构就会介入三本独立学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这又进一步加大了三本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不确定性。

2 三本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经验

(1)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更加适合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三本独立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专业设置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着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表现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就是通过国际化合作培养急需的短线专业人才,这充分体现出三本独立学院的价值与人才培养的重心,也表明了三本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更加适合国际化人才培养。

(2)三本独立学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利于教育的高低结合。三本独立学院需要考虑如何给大多数学生以适当的高等教育,如何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接受到所需要的高深知识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是鼓励学生考研,二是需要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进行探索。目前三本独立学院都在加大对学生考研的鼓励力度和宣传力度,这是对部分学有余力学生进一步接受高深知识教育的需要和肯定。但是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更有利于教育的高低结合,从而把少数需要精英教育的学生剥离出来去接受真正的精英教育。

(3)三本独立学院适于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现实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这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所以是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共同需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基础上,采取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最终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模式。诸如优才优育培养模式、交叉复合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柔性化培养模式、敏捷性培养模式等等集成创新培养模式。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具体要求,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确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增加教学管理的柔性与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自主设计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因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具备灵活的专业设置,能够最有效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成才。

3 新形势下三本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1)通过国际化合作,对专业设置和学分认可需要学习国外长处,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学生就业和成才就是好专业。(2)将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只要有利于学生成才就是好的教育,通过国际化合作也有利于通才学生和专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成长;同时抓住理论人才和发明人才的中间地带桥梁,这个人才其实是第三种人才,也是社会急需,只是目前人才统计还没有量化考量的一种。(3)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国际化合作层次和途径,改变职业低于大学的观念,一技之长胜过万金油。诸如澳大利亚各种职业都需要资格证书和学习,哪怕德国拥有一技之长也受尊敬和敬仰。因此德国中小学经常举办各种技能竞赛,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经济条件学生的合理输出目的国,实现走出去,闯荡世界,认知世界,达到认知自己,提升自己的目的,为人才培养和成长提供平台和条件。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一体化、高校扩招的背景下,三本独立学院虽然面临机遇,但也面临着挑战。三本独立学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更加重视专才培养和精英与蓝领的中间地带,在目的输出地之间需要能够应对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需求。

注释

① 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篇5:音乐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初探

公共管理

(专业代码:120400)

(201109版)

本培养方案从2011级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起执行。

本博士点始建于2011年,学科带头人为胡伟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以及美国福特基金会等课题十余项,项目经费超过100万元,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一些领域的研究在国内达到领先地位。本学科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所培养研究生的发展方向是党政领导人才、国际化研究人才、国内外高校博士候选人等。尤其欢迎名牌大学相关专业或理工科背景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和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考生报考。

一、培养目标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有专长”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较高政治学理论素养、理论联系实际、专业写作能力强、外语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理论型和应用型高级人才,分别满足党政机关、国际组织、科研院所的人才需求。

二、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方向一:政府与公共治理 学科方向二:公共行政理论与方法 学科方向三:国际事务与公民社会 学科方向四:公共政策与社会管理

三、学制和学分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学分≥16。博士研究生必须至少选修1-2门由研究生院公布的非本一级学科开设的博士生公共选修课。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时间 组号 3.0 2.0 3.0 2.0 2.0 1.0 3.0

秋 秋 春 春,秋 春,秋 秋 春

备注

必修 博士必修课 B140701 博士生英语

博士必修课 B230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必修

必修

博士必修课 C130724 政治与行政经典著作选读

博士必修课 G090510 中国文化概论

仅留学生

博士必修课 G090511 汉语

仅留学生

博士选修课 B080702 学术论文写作

必修

选修

博士专业课 C130718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 博士专业课 C130719 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

3.0 3.0 3.0 3.0 2.0

春 春 秋 春 春秋

选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博士专业课 C130720 当代中国政府研究

博士专业课 C130721 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研究

博士专业课 C130723 比较公共政策研究

博士专业课 S130701 学术报告会

五、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进行全面考核,检查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并考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以及各方面表现,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博士研究生的综合考试及中期考核按《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执行。

六、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的前半学期内完成,文献阅读量在50-100篇或更多。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必须在修满规定的学分后、由导师指导而独立完成,体现出训练有素的学术规范和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八、发表论文

博士生在答辩前还应达到规定的论文发表要求,具体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

2、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硕士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

(专业代码:120400)

(201109版)

本培养方案从2011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起执行。

本硕士点始建于2003年,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任教于本硕士点,指导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和在国外名校留学研究的经历,科研能力突出,成果斐然,近年来已出版专著10余部,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社科课题多项,发表专业领域学术论文数十篇,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公共信息管理等。本硕士点在教学和研究中注重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相结合,追踪学术前沿,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视野开阔,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的师资队伍,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和熟悉我国及国际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人才。

一、培养目标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有专长”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较高政治学理论素养、理论联系实际、专业写作能力强、外语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理论型和应用型高级人才,分别满足党政机关、国际组织、科研院所的人才需求。

二、主要研究方向

1、行政管理

2、社会保障

三、学制和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总学分≥30,其中学位课学分≥19,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第一年内完成。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时间 组号 2.0 春,秋

备注

仅留学生,必修 学位课 G090510 中国文化概论 学位课 G090511 汉语

2.0 春,秋

3.0 春,秋

仅留学生,必修

学位课 G140501 英语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选修

学位课 G23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 2.0 春,秋

学位课 G230002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0 春,秋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春 春 春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春 春 春 秋 春

学位课 X130505 国际关系理论

学位课 X130527 比较政府与政治研究

学位课 X130528 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行政管理方向必修

学位课 X130530 政治学理论研究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学位课 X130531 公共管理理论研究

学位课 X130604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学位课 X130606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学位课 X130607 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社会保障方向必修

非学位课 F130632 公共经济与财政研究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非学位课 F130647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非学位课 F130648 国际安全研究

非学位课 F130649 当代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

非学位课 F130650 政府信息化研究

非学位课 F130651 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

非学位课 F130652 民主与民主化研究

非学位课 F130653 非营利组织研究

非学位课 F130654 城市发展与管理

3.0 3.0 3.0 3.0

春 春 春 秋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必修

非学位课 F130655 比较社会福利制度

非学位课 F130656 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非学位课 F130657 现代化与政治发展研究

非学位课 S130501 学术报告会

2.0 春秋

五、中期考核

在第三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全面考核,检查课程学习的学分和级点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并考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以及各方面表现,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六、开题报告

硕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到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文献检索、拟解决的问题与创新、研究方案和进度作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方能进行课题研究。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必须在修满规定的学分后、由导师指导而独立完成,体现出训练有素的学术规范和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八、发表论文

硕士生在答辩前还应达到规定的论文发表要求,具体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

3、政治学硕士生培养方案

政治学

(专业代码:030200)

(201109版)

本培养方案从2011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起执行。

本硕士点始建于2003年,学科带头人为胡伟教授,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任教于本硕士点,指导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和在国外名校留学研究的经历,科研能力突出,成果斐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以及美国福特基金会等课题十余项,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一些领域的研究在国内达到领先地位。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本学科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所培养研究生的发展方向是党政领导人才、国际化研究人才、国内外高校博士候选人等。

一、培养目标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有专长”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较高政治学理论素养、理论联系实际、专业写作能力强、外语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理论型和应用型高级人才,分别满足党政机关、国际组织、科研院所的人才需求。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政治学理论研究

2、中外政治制度

3、国际关系

4、国际政治

三、学制和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总学分≥30,其中学位课学分≥19,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第一年内完成。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课程代别 码

课程名称

学开课时组分

2.0 春,秋

2.0 春,秋

3.0 春,秋

备注

仅留学生,必修 学位课 G090510 中国文化概论

学位课 G090511 汉语

仅留学生,必修

必修

学位课 G140501 英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学位课 G230001 2.0 春,秋

践研究

必修

学位课 G230002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0 春,秋

必修

学位课 X130505 国际关系理论

3.0 春

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方向必修

学位课 X130527 比较政府与政治研究

3.0 春

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方向

必修

选修

必修

学位课 X130528 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3.0 3.0

春 秋

学位课 X130530 政治学理论研究

学位课 X130531 公共管理理论研究

3.0 3.0 3.0 3.0

秋 秋 秋 秋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学位课 X130604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学位课 X130606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学位课 X130607 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非学位课 F130632 公共经济与财政研究 3.0 秋

选修

非学位课 F130647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3.0 秋

选修

非学位课 F130648 国际安全研究 3.0 秋

选修

非学位课 F130649 当代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 3.0 春

选修

非学位课 F130650 政府信息化研究 3.0 春

选修

非学位课 F130651 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 3.0 春

选修

非学位课 F130652 民主与民主化研究 3.0 秋

选修

非学位课 F130653 非营利组织研究 3.0 春

选修

非学位课 F130654 城市发展与管理 3.0 春

选修

非学位课 F130655 比较社会福利制度 3.0 春

选修

非学位课 F130656 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3.0 春

选修

非学位课 F130657 现代化与政治发展研究 3.0 秋

选修 非学位课 S130501 学术报告会 2.0 春秋 必修

五、中期考核

在第三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全面考核,检查课程学习的学分和级点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并考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以及各方面表现,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六、开题报告

硕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到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文献检索、拟解决的问题与创新、研究方案和进度作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方能进行课题研究。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必须在修满规定的学分后、由导师指导而独立完成,体现出训练有素的学术规范和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八、发表论文

篇6:音乐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初探

一、外贸“六大员”简介

外贸行业人才招聘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六大员”,依次为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员和报检员等。

1、国际商务单证员:主要负责从事与外贸银行的沟通交流,缮制外贸单证。

2、外贸业务员:主要负责从事与国外客户沟通交流,进行市场业务开拓,签订外贸合同。

3、外贸跟单员:主要负责从事与国内供应商沟通交流,监督货物生产环节流程,清楚货物生产质量、包装、运输等环节。

4、国际货运代理员:主要负责从事与外贸公司和运输公司沟通交流,代办货物的航空或者海洋运输或者铁路公路运输等。

5、报检员:主要负责从事与商检局沟通交流,办理货物的进出口报检手续。

6、报关员:主要负责从事与海关总署沟通交流,办理货物的进出口报关手续。

二、外贸“六大员”市场需求

我国外贸从业人员队伍庞大,近年外贸受欧美债务危机影响,虽然有所放缓,但一直处于增长态势。重庆外贸增速一直走在全国前面,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推动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通过重庆海关监管方式的创新和渝新欧铁路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开通,重庆内陆口岸功能已逐步显现。据调查,我国和重庆外贸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对外贸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不仅需要掌握最新的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同时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人员相关资格证书,而且薪酬高的岗位要求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目前相关的外贸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等问题,已成为阻碍外贸行业发展的“瓶颈”。

三、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进出口贸易综合技能和就业上岗能力,能在外资外贸企业、物流货运企业、报关企业和相应外贸管理部门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报关报检、货运代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重抓英语学习

为适应该行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必须狠抓英语的学习,因为该专业学生在就业面试时,英语能力往往决定该专业的就业。我院根据学生英语基础和就业需要,英语教学分成基础英语(即实用英语)学习两学期,然后学习专业英语(即国际商务英语BEC),分成四个学期,为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力争能通过国际商务英语BEC(中级)考试,为顺利进入外资、外贸相关行业岗位铺平道路,并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固基础。

(二)突出专业技能培养

本专业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专业岗位职能划分清楚,岗位操作性能强。特别是报关员和报检员是必须持证上岗才能从事相应的工作。鉴于此,我院开设相关资格证考试课程,帮助学生获取技能证书,再加上英语证书的“黄金双组合”后,就业就如鱼得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现在外贸行业趋势的发展,对综合性外贸人才的需求提高,要求能全面掌握外贸各岗位技能,所以在培养过程中我院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能的能力。

(三)注重商务礼仪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上一篇:如何成为一个满分的项目经理下一篇:中学党总支2009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