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2024-07-31

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共8篇)

篇1: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xx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工 作 要 求

1、建立“首问责任制”,适应群众需要,灵活搞好服务,遇到问题及时与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沟通解决。

2、熟悉工作业务,了解劳动保障相关政策,积极主动服务,使用文明用语,自觉遵守各项管理规定。

3、遵守职业道德,恪尽职守,团结协作,深入实际,实事求是。

4、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

5、做到“六清”:失业人员底数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清、失业人员家庭情况清、失业人员就业需求清、失业人员安置结果清、退休人员情况清。

6、做到“六必须”:必须定期走访失业人员、必须定期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必须为失业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指导、必须建立相关台账、必须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必须对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定期反馈和及时沟通。

篇2: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1、掌握本社区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状况,建立失业人员跟踪服务制度和离退休人员状况调查制度,建立健全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台账和月报制度。

2、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并为辖区内参保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提供个人账户、养老金及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查询服务。

3、做好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就业培训登记、参保政策咨询等有关服务工作。

为社区特困就业群体提供就业援助。

5、协助镇、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做好非正规组织就业的有关协调工作。

6、对特困和孤寡退休人员做好慰问工作,开展帮困解难活动。

7、在镇、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的指导下,组织本社区离退休人员开展学习、文化娱乐和社会公益性活动。

8、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等咨询服务。

政策咨询信息查询职业指导

职业介绍

开发岗位

参保督促

失保发放

健康调查求职登记社区就业失业登记养老保障老年活动

培训登记 就业援助 失保申请 医保服务 帮困解忧

篇3: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经过近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 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 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参与、民众自主参与及互助的社区养老模式。

适老性社区服务体系中的社区医疗服务已逐渐普及, 患有普通疾病的老年人可以在社区内的医疗部门得到良好的治疗, 将老年人的医疗问题从社会医疗体系中分担一部分到社区医疗部门中, 实现了“老有所医”。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已有文献, 结合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社区适老性规划、建筑设计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开展, 调查和探访老年人所在的社区医疗现况, 发现一些不足:老年人对健康保障服务的需求非常强烈, 适老性社区健康保障服务体系是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分支。老年人在社区医疗部门得到救治后, 往往享受不到相关服务, 如社区医疗部门诊断后, 所需药品需要老年人自行到街道上的药店去购买, 或者有些老人需要医疗人员对他们的病情进行监管以保证健康。他们不仅迫切希望能够在社区内购买到自己平时需要的药品, 同时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获得有关老年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身体保健等知识。由此可见, 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的建设是建构和完善适老性社区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社区药房服务建设的角度, 对适老性社区健康保障服务体系的建构进行补充, 从而丰富和完善社区养老模式中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2国外社区药房的现况

2.1实体服务现况

欧洲发达国家的社区药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很成熟。药房在建设时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征及需求, 合理运用灯光色彩、形状及材料共同营造室内环境, 并通过这三要素来为顾客及患者营建安全、舒适以及惬意的空间环境;药房会在售药区和医学服务区为顾客配置各种服务设施, 如休息座椅、饮水机和卫生间、健康咨询区等 (图1) , 同时设置儿童玩耍区, 目的是确保顾客的孩子能在药房内独自玩耍, 这样就能使顾客安心选择所需药品。 (图2)

2.2虚体服务现况

2.2.1德国的社区药房服务现况

德国政府长期在社区内开展系统的保健教育活动, 即人民健康计划。德国社区药房的主要职能有:社区诊所紧密联系, 为社区居民的用药方案提供药品给予和用药监督;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和用药档案;根据社区内居民的身体状况及特点, 有计划地与医疗单位联合开展健康讲座;提醒居民理智选择用药;制定、培训和实施社区内的急救方案;通过社区内网络技术, 提供咨询和送药上门的服务。

2.2.2澳大利亚的社区药房服务现况

澳大利亚的社区药房职能有:销售社区居民所需的药品、按社区医疗服务处的处方配药和发药;为社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 指导来购药的居民如何用药;社区就医转诊, 居民可以先到药房询问药剂师该如何选药, 药剂师可以则会根据病情把病人转到社区医疗服务处;社区药房提供专业疾病的护理;社区药房会走进居民家中, 提供上门评估储存药品, 帮助居民在家中合理用药;给生病的居民提供健康教育的信息, 帮助病人提供治疗方案。

2.2.3美国的社区药房服务现况

美国社区药房的职能有:为居民建立健康系统, 药店通过居民提供的资料和相关医疗信息, 来建立居民身体状况信息数据库, 在线销售药品时, 根据数据库中的信息对症下药;针对老年人建立用药档案,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年人购买药品和药师对于老年人的用药辅导;销售药品时专业人员必须检查居民的身份证和医疗保险卡, 以了解居民的病情、用药史、过敏史等, 初次到药房买药的居民应进行详细的登记;同时还提供互联网购药并送货到居民家中。在美国, 走向社区药房的人员, 其中有70%是在药学专业取得职业资格的毕业生。

2.2.4日本的社区药房服务现况

日本的社区药房与我国的零售药店相似, 但日本的社区药房除出售处方药之外还提供其他服务:社区药房接受医院或诊所的处方调配, 并具备居民的患病记录。由于平均寿命延长, 日本很快进入老龄化社会, 因此面临生病和孤独的老年人急剧增加, 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其政府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医疗保健的福利系统, 其中社区药房则成为社区医疗中重要的一环。

1 | 奥地利 维也纳——保罗药店内休息及健康咨询区 (图片来源: (德) 多蒂·贝克, (德) 菲利普·莫伊泽编. 鄢格译. 药店设计手册)

2 | 德国——三故居药店内休息区与儿童玩耍区 (图片来源: (德) 多蒂·贝克, (德) 菲利普·莫伊泽编. 鄢格译. 药店设计手册) )

3 | 老年人对自身生理状况评价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 | 老年人对自身心理状况评价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5 | 关于是否需要相关医疗服务部门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国内社区药房现况的欠缺

笔者所调查的社区药房中, 实体服务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只有简单的销售柜台, 没有触屏电脑药品查询系统, 这远不能达到适老性社区所需要的适老性要求。适老性社区药房的基础建设应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着手, 以老年人的需求为最根本出发点。虚体服务内容单一, 仅仅提供药品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强的需求了。居民在购买时, 没有药房提供的药品参考书, 没有专业人员指导, 可能买到不适合自己的药品, 不利于治疗疾病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引发更严重的病状。此外, 没有24小时服务, 大部分社区药房没有举办过医疗类知识讲座, 只有少部分的社区药房会为社区居民中的特殊群体提供免费的检查服务。

4对我国“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建构的思考

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身体机能在不断发生变化, 日益衰退, 这些必然会使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发生改变, 他们的情绪会变得不稳定, 易产生孤独感。在考虑老年人对于社区医疗需求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和需求。

4.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需求

由于老年人日渐衰老, 生理机能开始随之衰退, 他们的听力、视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行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都会减弱。调查数据显示, 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视力、听力和行走能力衰弱程度较大, 分别占调查总样本数的86%、72%、68% (表3) 。

老年人在70岁左右, 视力方面, 眼睛对室内光环境的质量要求非常高, 由于瞳孔的机能下降, 使得他们在较为黑暗的环境下很难看清事物;听力方面, 老年人的听力衰退, 甚至明显下降, 对声音的明辨度大大降低, 对声音不敏感甚至会出现短时间的暂时性失去听力;行走能力方面, 老年人肌肉纤维变细, 弹性度降低, 同时容易感到疲劳, 因此老年人耐力减退, 不能进行长时间的行走或运动, 外出时需要多休息。在访谈中老年人谈到他们希望社区药房的照明系统建设可以根据老年人的特殊性进行设计, 服务人员与他们交谈时可以靠近他们, 提高声音来弥补他们听力的减退。同时需要社区药房内设置供他们休息的设施, 因为他们走到药房可能已经感觉到疲劳, 希望在药房内可以歇脚, 有利于他们进行药品选择和购买等行为。

4. 2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老年人在退休后, 社会角色发生改变, 他们由以社会生活为重心转变为以家庭生活为重心, 由以社会工作空间为主转变为以社区居住空间为主。随着时间推移, 老年人的孤独、抑郁和急躁的心理会逐渐增强, 他们的思维逻辑性较差, 辨别事物优劣真伪的能力也大大减弱, 这让他们容易对事物产生恐惧感, 他们迫切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值得信赖的部门对他们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管理, 帮助他们获得知识、获得健康, 以满足老年人在心理上所需要的安全感。通过调研结果得出, 37% 的老年人认为自己感到孤独, 30%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判断事物的能力逐步降低 (表4) 。在是否需要社区内设置相关医疗管理服务部门方面, 老年人的选择依次为非常希望、比较希望、不希望, 分别占61%、29%、10% (表5) 。

4.3老年人对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的需求

4.3.1正确选择药品的需求

绝大多数老年人身体机能越来越差, 甚至被慢性病困扰着, 因此他们对护理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调查的1434个老年人样本中, 有87%的老年人表示对社区药房的需求十分强烈, 其中有92%的老年人表示需要在社区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到自己平时需要的药品。

4.3.2健康知识的需求

传播健康知识是养老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一个环节, 重点在于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机能。通过调查显示, 73% 的老年人对于健康知识了解较少, 21%的老年人平时经常关注和学习健康知识, 并了解较多。有69%的老年人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集中在药品知识咨询、身体保健等健康知识传播服务方面。

4.3.3对服务人员专业素质的需求

老年人希望社区药房能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药剂师, 这样则充分体现了社区药房的可信任性。同时药店的管理者和营业员也应具备基础层面的专业医疗健康方面的知识。尤其应加强针对老年人健康与保健的内容培训。

4.4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建构策略

笔者借鉴国外社区药房服务的建设经验, 结合我国社区医疗的背景, 针对老年人对社区药房建构的需求, 在我国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方面提出建构策略。

4.4.1实体服务建构

1、保证室内光线的质量和照度, 照明设备可起到指引老年人购药及咨询的作用, 同时应考虑灯光的垂落点, 以避免形成过多的影子, 对老年人造成视觉干扰。

2、使用的字体标识应选择更容易被老年人所识别的颜色和字号, 方便老年人阅读说明和宣传的健康知识。

3、在药房入口处和室内空间分别设置无障碍标识和设施。

4、从老年人的体能考虑应合理布置休息区域, 提供老年人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设施, 如座椅、饮水机、休息座椅以及卫生间等, 以让老年人感到舒适、亲切, 并设置无障碍标识和设施。

5、在药房中应设置儿童休闲娱乐区, 因为大部分老年人都有照顾第三代的任务, 对于来药房的老年人来说, 选择自己所需的药品或者咨询都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这样可以确保与他们同来的儿童们能在药店内独自娱乐, 如在有人管理的区域画画、看书, 老年人也可以安心购药或咨询了。

6、夜间购药处——为确保老年人突发疾病时能购买到需要的用药, 适老性社区内的药房应配备便利设施, 这样能使老年人一天24小时都可以无忧购药。

4.4.2虚体服务建构

1、人员配备的管理原则

适老性社区药房的医疗服务人员都应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获得资格证书方可持证上岗。笔者在2014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了解到, 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养老事业服务人员都必须接受专业的资格培训。尤其日本在培养养老事业人才方面颇有建树, 也更加严格。他们培养人才是从学生时代抓起, 在学院内设有一系列与养老照护相关的专业, 学生在学期间需要研修专业课程, 会到大型养老机构参与实际服务项目, 最终取得专业资格证书。为创建安全、规范的养老社区药房必须从人员素质上严格运用法律法规加以保障。需要固定的具有相关职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对养老社区的药房及社区内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管理和服务。

2、医学服务的实施路径

(1) 药房应为适老性社区提供药品的基本供应保障, 药品的提供是医学服务最基础的工作之一。适老性社区中的药房应规范药品验收和养护, 着重药品质量的检查, 建立药品库存登记系统, 保证药品的及时供应。同时应向社区内的老年人宣传用药常识和用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定期地开展临床药物咨询, 提高老年人合理用药水平。

(2) 应具备提供和传递医学保健等知识, 可主动提供医学保健类知识, 使老年人更加了解自身疾病或身体情况, 应通过更多的途径进行宣传和服务, 如提供老年人保健杂志、定期举办针对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医学专家演讲, 同时提供电话医生保健等服务。

(3) 社区药房应提供与药品相关知识的报刊和杂志等。

3、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实施路径

适老性社区的社区药房除了应具备一般医疗检查、药学服务的能力, 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免费的体检服务, 主动引导和配合老年人进行检查, 同时加强药师与老年人之间的联系, 博得老年人的信任。

(1) 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养老社区药房要针对社区内老年人制定详细的健康档案, 及时地将老年人个人病例、用药记录、身体健康状况、保健保养等情况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并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来制定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随访的入户方案, 为老年人用药提供主动管理服务。同时制定用药回访计划, 通过电话或者入户服务进行问候及询问, 特别是对患有严重疾病、慢性病、孤寡老人等, 解决用药疑问、询问用药效果或不良反应, 并在其健康档案中做好详细记录。

(2) 在适老性社区内建立智能管理网络系统, 可将老年人健康档案录入系统, 更好地为养老服务事业提供更严格更全面的服务。

4、咨询项目的实际展开

过敏症咨询;健康检查;营养饮食建议;内分泌咨询;卫生健康服务;血压、尿酸、血糖及胆固醇测量;体重测量;静脉压测量;失禁症护理;按摩等。

5、其他辅助服务项目

其扩展服务为电邮信息;处方管理;会员卡发放;送药上门;医疗保险金运用;电话及电邮订药。

5结语

适老性社区的药房服务建构在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在老年人的养老生活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积极建构与提升适老性社区药房的服务, 以补充和完善适老性社区健康保障体系, 从而更好地促进社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 推进了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化。建立规范的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

摘要:社区医疗是我国养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含适老性社区健康保障服务体系。本文仅从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建设方面着手, 旨在通过提出建构策略对健康保障服务体系进行补充和扩展。笔者研究国外的社区药房服务现况, 分析我国社区药房服务的不足, 针对国内老年人对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的需求进行实地调研, 并进行访谈。从老年人对社区药房相关服务的需求出发, 以国外社区药房的服务为借鉴, 提出在我国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方面的建设策略, 从而更好地补充、丰富和发展我国适老性社区健康保障服务体系。

关键词:社区医疗,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建构

参考文献

[1]彭希哲, 梁鸿, 程远.城市老年服务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邢翔飞.对建立我国社区药房可行性的探讨[J].中国药房, 1997, 8 (1)

[3]张君隆, 葛帅, 胡豪, 王一涛.珠海、澳门和纽约社区药房医学服务的对比研究[J].调查研究, 2012, 9 (27)

篇4: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服务

一、提升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的重要性

1.发展改善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服务是城市化、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趋势。城市社区保障服务具有针对性、服务性和更多的人文关怀等特点,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必要的补充。社区作为一种成熟又灵活的生活形态,承接政府的部分职能,与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协调合作,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居民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因此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服务是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2.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的实施能够更好的发挥社会保障的功效。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弥补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的不足,可以更好的对原来单位人之外的广大群体在国家基本保障体制下给予人性化和多样性的服务。尤其在当下城市化加快的过程中城市社区是服务民众保障民众权利的重要载体,通过与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使社会保障的功效尽可能的作用到每个社会个体上,做到在同样财政支出的前提下,达到社会保障作用的最大化。

3.城市社区社区社会保障服务是维持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服务是人性化服务型政府的具体的表现,在保证社会个体享有国家基本保障的基础下,城市社区能够因地制宜的给予失业人群再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使民众能够经济独立实现自我价值;给予老弱病残和无所依靠的人群庇护和保障;对社会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率的管理,对环境和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有了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保障服务支持,才能真正做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保障每个人应有的权利,使城市社区成为大众的依靠和归属。

二、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

1.当今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的主要内容:(1)居民的劳动就业管理服务。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社区要及时了解失业人群,对失业人群做好访问登记,做好财务和精神上的支持,开展再就业培训活动,对失业人员及其家庭做定期的回访慰问,使失业人群在精神上和技艺上做好准备再就业。(2)对退休人员进行社会化管理。使社区的养老服务独立于原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将社区退休人员的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并于上级单位共享数据。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社区承接部分养老服务,使每位老人老有所依,得到应有的尊严。(3)残障人士保障服务和最低生活保障。保障社区每位居民都享有国家的最低生活保障之外,对有不同需求的人士给予所需的服务。(4)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的管理。积极响应宣传国家计划生育的最新政策,对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健康和安全的管理。(5)法律服务,对社区居民进行普法教育,对有法律需要的民众进行专业的帮助。

2.遵义东风社区的基本情况

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服务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缺陷,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挖掘剖析,找到问题之所在并有效的改善问题,使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服务不仅仅流于表面形式。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东风社区为例作为对城市社区存在缺陷的探讨。

遵义市东风社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以南,社区服务中心于2010年11月18日成立,社区的主要部门有:计生、社保、人事、治保、财务五个部门。社区的资金来源为政府全额拨款,没有社会资助。政府年投入的低保资金约为20万元,政府对社区投入资金12万元,用于配置社区文化活动设施。

社区的低保户数为41户,人数为110人。社区的运行政策主要来源于县和镇政府的的文件。东风社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离退休人员服务,不涉及失业人员和再就业人员。东风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负责遵义东风机械厂离退休人员、过渡性安置人员及抚恤人员的社会化服务。

社区目前存在的社会保障问题主要是医保,原因是东风社区属异地参保单位,职工生病住院要先垫付住院费,待出院后次月才能报销,这就给职工代来极大的经济负担。

3.东风社区作为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城市社区的一个典型例子,可以把城市社区存在的缺陷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的类型和项目少,政府的政策较难以下达和实施。东风社区的成立主要是原国有企业破产对退休人员,过渡性人员的安置保障,其目标并不是发展成一个健全宜居的社区而更多的倾向于对过去单位人遗留问题的管理。由于社区社会保障服务项目单一,能够依据利用的政策也不多,国家出台政策的有效性低和可操作性也不大,再者社区管理者的职能权限不明确,社区工作人员职能权限与其上级机关牵扯复杂,难以达到满足社区发展的客观条件。

(二)城市社区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部门职能设置不完备。以东风社区为例,上文提到其社区主要工作是负责退休人员的社保和医保工作,而不涉及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管理培训。社区职能管理不完善导致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的缺失,东风社区把工作重点放在对退休老人的管理上而忽略了其他需要帮组的人群,社区的社会职能还不够明确,给社区保障服务工作的推进造成了很大困难。部门管理不健全导致社区资源的分配不均,社区社会保障服务也没有真正纳入社区建设范围中,导致社区难以健康有效的发展。

(三)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服务资金的缺乏。以东风社区为例政府每年对社区投入资金12万元,用于配置社区文化活动设施。政府投入的年低保金为20万元,社区居民普遍生活水平较低难以自筹资金,全部依靠地方财政的投入,也没有企业的资助。资金的缺乏是社区发展的巨大瓶颈,虽然国家现在提倡发展效率和公平二者公平优先,但是在社区保障问题上却难以体现,社区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政策和法律的不完备导致社会资本较少进入更显公益性的社区保障项目。政府对社区社会保障服务难以面面俱到,而社会资助比例小不利于社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发展。

(四)非政府组织和中介组织的缺乏。例如上文提到,东风社区属异地参保单位,职工生病住院要先垫付住院费,待出院后次月才能报销。对于这一问题完全可以由中介组织成立基金会,对住院的居民进行调查审核,帮助预付一定比例的医药费,缓解燃眉之急,待居民拿到报销的医药费后再用按揭的方式反还给中介组织。

然而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和第三部门组织如同雨后春笋出现,但是因为法律政策的不完善使得非政府组织难以发挥自己的能力辅助社区的发展。而且大量的非政府组织是政府注册的,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职能重叠交叉效率低下,社区难以寻求专业高效的帮助阻碍了社区保障制度的发展健全。

(五)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阻碍了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的发展。时至今日社区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已不容小觑,在社会发展国家稳定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却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明确社区的功能、职责,无疑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急待解决的内容。

三、加强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的建议

1.政府明确自身责任,创建以人为本的社区服务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部门大部制改革部门职能合并,尤其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政府将部分职能下放给了社区,使社区作为对政府职能的补充来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但是在既得利益的驱使下政府任然存在权力的失衡现象,政府作为民众权力的代表,要平衡好政府自身的职责和权利。政府应做到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明确社区的权利和职能,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扶持社区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为社区组织发展营造自由公正的社会环境。

2.城市社区要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社会保障服务投入资金在财政中的比例,成立独立于国家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专门的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基金,按照财政收入的情况比例发放给社区。社区同时也要自谋出路,和企业和第三部门组织合作,通过举行爱心义卖、拍卖、慈善活动等手段来筹集资金。

3.城市社区要合理安排其资源的分配。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服务不应该以某一类群体为主要目标,其目标群里应是所有的社区居民,权利是平等的,服务也要是平等的,社区应该定期的对服务对象的不同类型进行调查,以所需服务的不同比例进行资源的投入,做好到对各类人群全方面的服务。

4.建立网格化信息化的大数据模式。社区应该对所辖范围内的各种保障服务进行数据化管理,与政府部门的社会保障网络相连接,还要与其他社区进行信息共享,在彼此所需的服务不足的时候能够得到有效的互补,还应利用当下流行的各类社交软件使居民之间,居民和社区之间,社区和社区之间,社区和政府之间能够时时联系,随时明确动态,广泛互动,深入了解,使社区社会保障服务能够人人都参与。

【参考文献】

[1]凌珍,李爱芹: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社会保障路径研究,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总第37期,2015年第1期

[2]皮湘林:社会工作对社区社会保障的介入,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6月

[3]高山:社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新途径,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6卷,第1期,2006年3月

[4]钟小浜,李婷:社会整合时期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4期,2007年7月

篇5: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服务最佳社区”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从而将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整体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已全部纳入社区管理,通过社区推荐安置,近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实现了再就业。近年来,我们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基础建设,为最佳社区创建活动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创建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作支撑,我们通过加强四个方面和建设,夯实了基础劳动保障工作基础。

1、加强机构建设。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社区平台建设“六个到位”的要求,我们在机构建设上做到“四个落实”。一是落实工作机构。在全市21个街道、182个社区分别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纳入街道、社区统一管理,业务上受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二是落实工作人员。2003年3月,由我们牵头,联合财政、民政部门制定招聘办法,面向全市下岗失业人员、退伍战士、大中专毕业生公开选拔社区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从1588名竞争者中择优选拔录用182人,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8,并进行了四期专项培训。三是落实工作场地。我市先后拿出2850万元新建、改造社区工作场地,确保了每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场所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并建在最方便居民的地方。四是落实工作经费。我们按每个服务所(站)每年1万元的标准,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安排工作经费,并纳入预算。市财政还专门拨付1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加强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并且每年拿出部分资金,视各街道社区工作的实效给予奖励及经费补贴。

2、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工作考核标准化。我们对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考核标准》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制度,并逐项量化,一级抓一级。二是日常工作规范化。我们特别制定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职责》、《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人员守则》、《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规范有序。三是最佳社区创建制度化。根据我们的请示,2003年10月市政府下文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并制定了评估标准,一年一评。今年5月,在全市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暨先进表彰会上,钟楼等开发岗位最多、网络运行最好、就业服务最优、失业人员最少的10个社区首次被评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得到了奖励和表彰,为其他社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加强网络建设。一是四级架构网络,以城域网实现互联。为配合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工作组织结构,方便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我们把劳动保障网络的架构形式也相应分为四级,即以市中心劳动力市场为主,城区劳动力市场为辅,街道、社区为延伸,形成覆盖全市的劳动保障四级城域网,实现信息互联。我们在市中心劳动力市场配置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和一台虚拟专网服务器。数据库作为全市的数据中心存储全市的社区就业信息,虚拟专网服务器通过光纤连接到互联网,街道、社区则以宽带上网的方式接入互联网,然后通过市中心的服务器认证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内部网。二是配套开发网络专用软件。城域网的运行必须以配套软件为支撑,为此我们组织技术专班开发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专用信息管理软件。最近,我们又率先安装了全省社区劳动保障管理统一软件,实现各节点间的多向互动。各级劳动部门通过劳动力市场网进入社区数据库,查询了解社区每一个人的相关信息。各社区通过劳动力市场服务器进入内部库中。同时从劳动力市场网站下载最新的就业信息和政策法规,通过彩电或触摸屏向社区居民公布。社区居民则可以通过因特网进入“黄石就业信息网站”浏览信息,实现全市信息共享。

4、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从2002年开始,我市开始通过社区对居民就业情况进行普查、登记。今年七月份以来,我们又组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开始了新一轮社区劳动保障情况普查。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逐门逐户将全省统一的20万份调查表分送到辖区每户居民手中,一户一表一卡,对社区居民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培训要求、技能水平以及低保情况等进行调查登记。按照我们的要求,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同时为居民建立了五本台帐,即:下岗失业人员台帐、社区用工信息台帐、求职安置台帐、技能培训台帐和社保关系台帐,对下岗失业人员做到了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社保关系、就业意愿、安置去向、培训技能“六个清”。所有数据录入微机,纳入市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动态管理、统一储存,全市共享,这为就业服

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加强了针对性。

二、完善服务措施,促进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按照开发岗位最多、网络运行最好、就业服务最优、失业人员最少的要求,我市“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创建工作围绕四大工作重点展开:

1、广辟渠道,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为实现开发岗位最多,我市各社区开辟了四条渠道。一是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通过开发“三保”,即保安、保绿、保洁,发展“三托”,即托老、托幼、托病,推行“三项服务”,即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组织“三大管理”即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2000多个。二是兴办社区就业实体。各街道、社区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采取股份合作、承包租赁、能人领办等多种形式,仅今年以来就创办就业实体525个,服务网点1208个。池湖社区与林红物业管理公司联手,一次性安排下岗职工120人。三是建立再就业基地。武汉路社区利用市政府投资兴建集贸市场的契机,多方争取协调,将武汉路集贸市场成为社区再就业基地,将就业岗位无偿提供给大龄特困群体经营,并帮助减免各项税费。四是开展劳务输出。通过采取收集信息、推荐培训、组织上岗的办法,澄月社区等与外地市开展劳务合作,去年以来已帮助3000多名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异地就业。

2、深入开展社区职业介绍服务特色活动。职业介绍服务特色活动已成为我市“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创建活动的主打牌,也是争创最佳的重要措施。一是举办社区就业活动周。集中一周的时间,全市各社区共同利用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进行岗位开发、就业信息交流、组织居民赴劳务集市等形式,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去年以来全市社区共举办“社区就业活动周”招聘会225场次,安置就业5160人。二是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月。大龄特困群体是就业工作的瓶颈,也是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的难点所在,再就业援助因而成为最佳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的区位优势,今年以来分别开展了社区再就业援助活动月和社区就业活动周,各社区统一行动,对大龄特困人员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保障、送培训“四送”活动,并发动辖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私营业主,分片包干,“一对一”结对帮扶。今年,全市因此帮助困难群体就业3298人,帮助双下岗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再就业1993户。三是举行社区网上招聘会。为方便社区居民,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各社区充分利用劳动保障网络平台进行网上供求对接。社区首先通过黄石就业信息网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本社区登记求职人员到市劳动力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这样的职介成功率达到83。

3、量体裁衣,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培训推荐服务。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向社区居民告知就业培训信息。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充分发挥在培训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分类指导作用,加强与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联系,通过信息网络帮助有培训愿望的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做到“四个知晓”,即知晓各级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培训项目的情况,知晓每个培训项目的开玫和课程设置情况,知晓培训项目的市场需求热度,知晓参加各项目培训的基本要求。二是为有培训愿望的居民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各社区工作人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结合岗位收集情况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针对每一名社区参培人员提供培训意见,制定培训计划,推荐到就业培训机构进行订单式、储备式和短期速成式培训。今年,我市社区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0.8万人。

4、大力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一是及时传递最新再就业政策信息。我市各社区利用信息网络、宣传栏等共向居民发布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社区还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将21万册《再就业实用手册》发放到社区居民家中。二是分类指导,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发放。我市发放的5万多本《再就业优惠证》的初审工作全部通过社区,社区对那些符合办证条件的特困援助对象还主动上门收照片、帮助填写申请表、办理相关手续。三是为政策落实提供服务。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将领证人的详细信息录入社区网络,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共享,并从协调场地、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招收员工等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目前全市社区推荐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下岗失业人员690人,通过社区协调减免税费300余万元,申报公益性岗位补贴3200人。

篇6: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考勤制度

根据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特点和《劳动法》相关规定,制定《新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所(站)工作时间管理办法》.

一、严格遵守规定的上下班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所(站)工作人员(包括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必须服从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所(站)长和街道办事处的调派,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在工作中不准相互推诿。

二、建立严格的层层考勤和请假制度.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请病假、事假3天以下向所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站长请假,请假3天以上15天以下的需由站长报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批准。15天以上需由劳动保障事务所报街道主管领导批准。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请病假、事假、临时假5天以下向劳动保障所所长请假,5天以上需向街道主管领导请假。

三、街道社区所有劳动保障人员请假(病假,事假,婚假,产假,丧假,计划生育假,探亲假,学习等)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和制度,办好工作交接,以便工作的正常衔接。

四、未履行请假手续,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均以旷工论处.并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有旷工纪录的,三天以内,不发相应天数工资并扣罚相应天数工资;四天至七天,除不发相应天数工资外还要双倍扣罚相应天数工资;无故旷工七天以上的由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报区就业服务局予以解聘。

本制度从2006年12月8日开始执行。

篇7:兆龙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计划

一、抓好培训强化素质。

加强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和规范操作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特别着重于社会保障、技能培训、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业务以及劳动合同管理等方面知识培训,使其适应新时期工作任务的需要,使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为全面发挥劳动保障的整体功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积极落实新一轮就业政策。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就业,以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扶持政策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就业援助和公共服务专项活动,促进城乡劳动者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自主创业和异地转移就业管道,加快建立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制。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在了解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就

业状况、技能水平、求职意向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一对一”的专项就业服务,以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再就业。

三、加强就业培训及服务工作。

继续开展以针对性、实用性、短期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创业培训服务工作。

四、继续完善基层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以点代面逐步实现城乡就业服务一体化。

五、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工作。

抓好养老、工伤、失业以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开展新农保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待遇支付工作,做好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工作,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六、劳资关系调处工作方面。

继续坚持以调解为主,建立多方参与、多措并举的开放式调解机制,提高劳动争议的调解结案率。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履行劳动保障执法职能。推进劳动监察网络化管理,维护劳资双方权益。

兆龙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

篇8: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一、城市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队伍的组成

随着我国学者对国外城市社区建设经验的深入研究及学习, 并结合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 提出了城市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这一概念,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队伍主要由三支队伍构成。

(一) 社区居委会干部

据统计, 当前我国城市已有居民委员会9万个, 居民委员会干部50.8万人, 居民小组117.2万个。且在这支队伍中, 约占居民委员会干部总数的60%是离退休人员, 并且多数是女同志, 他们管理着城市社区日常事务, 充当着城市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队伍的生力军。

(二) 社区志愿者队伍

社区志愿服务者队伍来自于志愿者组织, 他们不仅为城市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提供着无偿服务, 还从事着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其他活动。一般认为, 社区志愿服务者数量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社区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据统计, 到目前为止, 全国共有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5.5万多个, 志愿者数量约540万人, 但这一数量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很低。如在美国, 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的志愿者已达9000多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与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此要积极开发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

(三) 专业化的社区工作人员

专业化的社区工作人员是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条件下产生的, 虽然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 对专业化的社区工作人员没有规定, 但社区专业工作者已经成为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队伍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城市社区的实际, 社区专业工作人员队伍应包括被居委会聘用的各种人员, 例如管理人员、医护人员, 还应包括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的专职工作人员等。

二、城市社区保障服务队工作者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 队伍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知识水平、工作协调能力等方面与实际工作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现阶段, 我国城市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主要由原居委会人员、公益性岗位安置及社会招聘人员组成, 普遍存在着年龄过高、知识水平不高、工作技能偏窄等问题, 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且在日常工作中仅仅依靠经验, 这使得我国城市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很难与日益复杂的社区管理要求相适应。同时, 文化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年龄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年轻人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 新鲜事物很容易被其接受与掌握, 在当今信息化办公等新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 专业知识缺乏

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前提, 城市社区保障服务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这就要求从事这项服务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城市社区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可实际上, 具有城市社区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却严重不足。在现有从事社区保障服务工作的队伍中, 虽然多数都参加过本职工作的系统培训, 却只有极少数真正接受过系统的社区保障服务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三) 薪酬待遇偏低

劳动关系混乱, 薪酬待遇不明确。当今我国城区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主要是由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招聘录用, 街道办事处作为用人主体, 与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应该是一种劳动合同关系, 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应该享有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休假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可事实上我国城市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的薪酬、各项保险、公积金及各项福利等, 都缺少相关的法律根据, 这使得现阶段的社会服务工作者没有统一的薪酬待遇。这都使得我国的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处于行业劣势。

三、城市社区保障服务队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建议

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在日常社会生活中, 对社会稳定的维护、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和谐的促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是社会工作者队伍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 建设一支与当今形势、任务相符合, 并且具有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的城市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队伍是当今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首先确立领导机制, 加强队伍的组织化程度建设;其次完善培训体系, 加强专业化队伍的程度建设;再次广筹资金, 完善财务管理;最后要强化激励保障, 提高社区保障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程度。

摘要:本研究以城市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当今我国城市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队伍的组成及其现存的主要不足, 探寻如何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保障服务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以期更好地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并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城市社区,保障服务,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蒋索, 何姗姗, 邹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 (3) :394-400.[1]蒋索, 何姗姗, 邹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 (3) :394-400.

上一篇:如何写企业策划书下一篇: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