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会计假帐法律治理》的读书心得体会

2024-07-08

有关《会计假帐法律治理》的读书心得体会(共2篇)

篇1:有关《会计假帐法律治理》的读书心得体会

读后感:《会计假帐法律治理》

我最近阅读了《会计假账法律治理》一书,感到书中颇有一些新见解、新观点:任何以回扣、折扣、信息费等形式出现的商业贿赂行为,都无法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入账,必然体现为不同形式的会计假账。会计假账是助长、掩盖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毒瘤”。解决会计假账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计理论和工作本身,只有结合会计学、法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理论,用宽阔的视野进行分析,注重制度建设,才能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会计假账是不符合会计契约真实完整义务而给守约方造成损失的法律关系状态,由体制型假账、客观型假账和主观型假账构成。治理体制型假账,要消除会计信息所有权单位化、会计主体之间不平等、会计违约行为存在净收益、会计契约诚信机制缺乏等原因。治理客观性假账,要解决会计法律博弈不足、会计职业机制缺乏、会计凭证控制错位、绩效评价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治理主观性假账,要消除会计契约无形化、会计法律约束乏力、单位负责人滥用权力等原因。

会计法律本质是经充分博弈达成的合意契约。治理会计假账,要运用会计合意契约理论、会计法律博弈理论、会计耗散结构理论、会计信息产权理论,采取综合配套的举措:一是建立以追究假账伦理责任为基础、以追究假账民事责任为主导、以追究假账刑事责任为重心、以追究假账行政责任为补充的反会计假账责任体系;二是建立独立的会计法院和会计检察院,专门负责会计纠纷、会计假账、会计犯罪的司法诉讼活动;三是建立独立的会计审计院,专门负责会计法律制度的行政执法和会计假账治理职能;四是要与其他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协同行动,制定会计假账治理公约,强化跨国公司假账治理,逐步构建公正公平、规范有序、客观真实、防治假账的会计信息法治秩序。

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会计假账也随之出现。电子假账比纸面化的会计假账更难认定、鉴证、监控,对经济社会和政治危害更大。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尽快建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假账认证为根据、以立法规制为主导、以司法治理为主线、以国际合作为支撑、以过程监控为重点、以行业自律为基础的电子假账治理和预防体系。

《会计假账法律治理》一书,既揭示了会计假账的本质和原因,又系统地提出了治理会计假账的对策措施,对治理会计假账和当前正在进行的反商业贿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我所的一位财务人员,我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严格按照有关财务规定认真操作,能够进行事前审查、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各项费用均凭合法的发票报销,并严格执行“三签”制度;无不正当交易的行为。但我深知,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防微杜渐,不断完善。

篇2:治理会计假账的法律研究

摘 要 近年来,会计假账案件频发,使会计诚信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会计工作陷人了困境。本文从会计假账的成因入手,分析了会计假账的严重危害,然后具体探讨了会计假账的法律治理措施,并做了总结。

关键词 会计假账 法律治理 措施

一、引言

在现代发达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和全球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信息虚假,即会计假账,已成为各国的政治法律问题。会计学界对会计假账治理探讨热烈,但仅从会计角度来研究会计假账,而未在制度层面展开。法律界对此问题更是重视、探讨不足。因此,本文研究会计假账的法律治理措施,致力于优化秩序、发展经济,希望能对建设高效法治化的市场经济秩序产生积极效应。

二、会计假账的成因

(一)经济利益的驱动

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导致会计假账的根本原因。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私欲不断膨胀,部分会计人员不顾实事求是道德规范,为了达到“致富”的目的,采用造假账的手段,来逃避税收,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二)会计人员权力得不到保障,屈于领导压力

有时,会计人员并非是为个人利益,主观故意造假。而是为了企业领导某方面的利益考虑,屈于领导的压力而被动造假。一些领导为突出个人业绩,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以反映虚假的政绩。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对领导和经营者存在着利益的依附关系,甚至职业上能不能受保障的关系。因而在执行会计制度时,只得听从经营者的摆布。

(三)会计制度与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会计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弹性、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会计监管体系的麻痹和缺失给会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法》的实施使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而如何有效而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由于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致使对会计造假打击不力。

三、会计假账的危害性

(一)导致经济上决策失误及宏观调控错误

会计假账会使资金流转、经营效益等会计信息虚假,经济主体据此做出的经济决策必然发生偏离,不可能步入正确有序的决策轨道,造成决策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收益,并会加剧银行金融风险,使单位主体商誉受损和个体收入下降。同时,假账使不具有真实性的会计信息逐渐传递给各级政府和宏观调控部门,必然使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国内生产总值、社会资本效率等统计会计资料虚假,而据此制定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政策就不可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

(二)影响社会政治稳定,阻碍法治化进程

会计假账造成的经济决策、宏观调控上的失误,最终将损害群众利益、激发民怨而影响政府威信。并造成管理混乱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致使经济犯罪猖狂,制约经济发展、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另外,会计假账是违反客观真实法定义务的违约行为,违反了法律至上的原则,直接影响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最终会阻碍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

四、会计假账的法律治理措施

(一)构建会计假账法律责任体系

会计假账泛滥并成为社会公害的根源在于没有构建一套真正有序的会计假账法律责任体系。因此,必须建立以假账民事责任为主导、以假账刑事责任为重心、以假账行政责任为补充的会计假账法律责任体系。一方面,要强化假账民事责任,因为会计假账实质上是违反会计契约的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另一方面,应根据我国现实和会计信息消费者的特点,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会计假账侵权责任,使其成为与会计假账违约责任并存的假账民事责任制度。

其次,要规范假账刑事责任,对会计假账公害的法律治理除主要依赖民法治理外,还要采用刑法治理,使刑法治理做到有序化和權威化,真正发挥刑法的功能。同时,需简化假账行政责任,淡化会计假账行政责任,强化会计假账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并且行政处罚只能由国家会计监管部门统一规定而不能由地方政府随意确定。

(二)完善假账的司法治理体系

目前必须在我国建立专门从事会计假账司法治理的会计法院,这样方可真正形成专业化、权威化、高效有序化的会计假账司法治理制度。这是会计信息公共化的客观需要,也是会计职业法治化的内在需要。因此,可以参照我国海事等专业法院的设置经验,依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会计市场增长程度设置会计法院。按照精简、高效、复合要求设置审判机构和录用法官。

(三)优化假账的行政治理措施

我国对会计假账主要采用行政治理手段,由于目前的《会计法》仍未跳出会计法为经济法范畴的认识束缚,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威信,造成执法先天不足。因此,必须改革目前的假账行政治理制度,建立绝对权威、依法治理、恐吓力强、抵制假账的行政治理制度和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统一权威的会计监管机构,对现有国家审计署进行改造;另一方面要配置高素质的监管人才,会计监管人才必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

同时,要制定利益均衡的会计法律,合并《会计法》与《税法》、《银行法》等法律中的会计监管规定,在会计契约理论指导下,按照开放博弈规则来制定权利义务相互对应的《会计信息法》,并构建客观独立的执法环境,建立规范有序的制衡机制。

(四)加大执法力度与法律监督力度

在建立和完善健全财务会计等相关法规,堵住会计假账法律漏洞的基础上,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追究假账主要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决不能容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存在。并加强法律处罚力度,在完善法律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法律监管。

五、总结与展望

总之,我们不应忽视假账对国民经济可能造成的危害,应在了解会计假账成因的基础上,尽快改变目前会计假账以行政制裁救济为主的格局,建立以会计假账民事违约和侵权责任为主导,以会计假账刑事责任为重心,以会计假账行政责任、司法治理为补充的会计假账法律责任体系。相信,随着会计假账法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会计假账必将会从历史舞台上退出。

参考文献:

[1]李沛臻.治理会计造假要标本兼治.财务与会计.2003(07):63.

[2]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会计研究.2002(3):6-12.

[3]黄文斌.假账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对策.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03).

上一篇:2016年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深圳市对外投资合作事项下一篇:中外美术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