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探析

2024-07-27

初中化学教学探析(精选8篇)

篇1:初中化学教学探析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构成的环境里进行的,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教学的客观环境(由教学手段所形成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社会形象等)构成了一定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是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的有机融合。作为外部诱因,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开启学习者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换句话说,创设并研究化学教学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研究并开发这一环节,探讨其内在要素构成,对于当前化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显得十分重要。

一、化学实验情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引人注目,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化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82个演示实验即为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的实验情境要素:镁带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转眼间银白色金属变成白色粉末;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绿色变成了黑色;

氢气的爆炸实验;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中黑色变成亮红色;

酸碱盐中的变色、沉淀反应;

„„

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学学科教学的明显特征,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化学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设置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处于探索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进行一定的智力和动作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empirenews.page--] 1.实验问题情境

如前所述,纷繁灿烂的化学实验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探析这种氛围,则是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

在学习燃烧这一知识点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由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

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时,有的同学会提出“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结果的比较。根据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2.思维问题情境

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的不断循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化学计算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方法。

例:在溶液中含有铁的氯化物1g,使其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可得沉淀物2.65g,求此氯化物是FeCl2还是FeCl3?(此题有多种解法)[!--empirenews.page--] 解法一: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lx+xAgNO3——→xAgCl↓+Fe(NO3)x

然后列比例计算,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二: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由2.65g氯化银沉淀中含氯元素的质量代入FeClx,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三:用假设法(或讨论法)计算。

把FeCl2或FeCl3代入方程进行计算,通过讨论分析,舍去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3.辨析问题情境

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和辨析而完成。因此,设置一系列递进层次的辨析问题情境,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会产生积极的效益。例如下面问题:

溶于水的钡盐[如Ba(NO3)2,BaCl2等]对人体有毒,但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BaSO4,不但没有毒,还由于它不易被X射线透过,医疗上被用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内服药剂——“钡餐”。

①有人认为也可以用BaCO3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钡餐”,你认为可以吗?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误食了BaCl2,可用于解毒的药剂是__________。

A.糖水

B.硫酸钠溶液

C.食盐水

D.硫酸镁溶液

此题的信息是隐含的,要通过观察分析,挖掘出其中的一条信息“可溶于水的钡盐如Ba(NO3)2,BaCl2等对人体有毒”;另外,挖掘出第二条信息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这样,盐酸与BaCO3反应生成BaCl2就会引起人体中毒,所以第①小题的答案就很明显了。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辨析,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问题的信息,进而分析信息,最后利用这个信息与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推导,根据题意进行选择;而且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领略成功的喜悦,更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empirenews.page--]

三、化学史实情境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因此,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及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判断及其选择过程中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当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可以在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后,再引入新课。

学习有关氧气的知识时,以氧气的发现过程引入新课。

学习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事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以后上台讲,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讲的内容引入新课。

四、化学语言情境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它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课堂上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教师以自己的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以此向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种信息,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情境。如果化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戏剧语言的生动,相声语言的幽默,演讲语言的激情,军事语言的果断,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精练简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还能借助诗歌、谚语、比喻、歌词、笑话等活跃课堂气氛,则可将化学教学的语言激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那些“易混难记”的知识点,教师可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编成顺口溜,引导学生记忆。[!--empirenews.page--]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计量数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写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注明。”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可归纳为:“设、写、找、列、算、答”,即设未知、写方程、找关系、列比例、细心算、简答案。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的成功,都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这是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篇2:初中化学教学探析

长安县第三中学 何彩利

化学计算题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题型。如何提高计算题的教学效果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近些年来,本人对此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设计梯度,诱发深入

化学计算题中,学生最伤脑筋无疑是综合题,这类题目文字繁多、数据多、综合性强,尽管学生掌握了一些解简单题的知识和经验,但因综合分析能力差,不善于化繁为简,不能对知识准确迁移,因而觉得十分棘手。这类题目看似高深莫测,其实,也不过是由一些简单题目复合而成。如果老师能给学生设计合理的知识梯度,诱发深入,则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在一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三种钠盐,为了测定含量:

(1)先加入40 g 10.4%的氯化钡溶液刚好完全反应,共产生沉淀4.32 g;

(2)用足量的稀硝酸处理沉淀,产生0.44 g气体;

(3)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共产生8.61 g沉淀,求三种钠盐各多少克?

初中学生看了这道题目,有的茫然不知所措,有的感到似曾相识,却理不出头绪,有的好像找到了解题途径,但对是否正确没有把握,这时,可出示下面的题目。

(1)NaCl、Na2SO4、Na2CO3三种物质哪些可以与BaCl2溶液反应,产物是什么;

(2)Na2CO3、Na2SO4共24.8 g,其中含Na2CO3 10.6 g,用足量的BaCl2与其作用,共产生沉淀若干克,再用稀硝酸处理,能产生CO2多少克?

(3)若要生成143.5 g氯化银,需NaCl几克。

讲完这三道题,再作上面的题目,心理就有底了,这里要特别向学生强调,滤液中的NaCl来自三部分,既有原混合物中固有的,又有Na2CO3,Na2SO4与BaCl2作用生成的。

二、发散思维,拓展思路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部分计算题也是计算题的难点之一,有些题中隐蔽一些几乎可以乱真的迷惑因素,所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即使一些好

[1] [2]

篇3: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探析

一、以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初中生在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对化学知识及其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教学中,化学实验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质疑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对化学现象、化学概念有初步的认知。教师要明确实验的观察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注意实验操作的步骤和细节。在化学实验观察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辨相似的化学现象,重点强调这些现象的细微差别。只有从细节入手,才能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条理清晰的探究精神,为下一步开展探究教学打下基础。

例如,在“金属钠和水”这个化学实验中,学生在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后,仅得出“反应很剧烈”这一结论是不够的,这说明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还不够深入。教师应以“金属钠熔成细小球体并在水面快速运动”这一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金属钠比重的联想,正是由于金属钠比重低于水且熔点低,再加上水面氢气的作用,由此造成了金属钠小球的快速游动。而在实验过程中,钠能够被小刀切开,这说明钠的硬度偏低。这些化学现象与本质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把实验与知识进行有效衔接,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深入、更具目的性。在达到实验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纵向探究习惯,实现高效化学课堂的良好模式。

二、把化学探究式学习向课外延伸

探究教学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呈现。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出发点,把学生的探究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实现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意识到化学不但是一门学科,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科学,只有建立起生活与化学间的有机联系, 才能真正践行“化学服务于生活”的崭新科学理念。

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制净水器,这种带有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动手操作,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水的净化原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课外拓展内容提出以下问题:软水和硬水是怎样区分的?怎样判断家中的饮用水是软水还是硬水?认识硬水的危害并进行净水操作。用哪些方法可以得到净化水?净化水和饮用水是同一个概念吗?为什么?对于水中的不同杂质需采取哪些不同的净化方法?上述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课内外探究内容相互呼应,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有利于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掌握。

教师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探究活动,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进一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实现理论探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结合。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使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有效创设探究式化学教学情境

化学课堂中的探究活动,能够实现对教材知识的整合和升华。通过与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探索化学科技的新成果、结合自身已积累的知识,学生能够以新的角度关注化学、学习化学。探究式化学教学方式与以往教学方式不同,传统的化学课堂由教师先教授知识,再利用相应实验来证实该理论的正确性,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探究式学习方式则利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进而产生对新知识、新问题的强烈求知欲,最终形成主动学习、 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点和矛盾点,而新知识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武器”,学生只有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实现教师的 “授之以渔”的良好教学模式。例如,在“烧杯魔术”这一探究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烧杯内溶液变红这一神奇变化, 引导学生认识酚酞在酸碱溶液中的不同现象及变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亲自进行“烧杯魔术”实验,并要求学生记录操作过程,对每一步化学反应原理做出阐述。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实践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激发,学生能够利用已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相对复杂的化学难题。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应用,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四、将探究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材中的讨论、活动、实验、调查等环节都可以成为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素材。教师根据这些内容设计探究活动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并以学生较为熟悉的形式开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化学探究的活动中。

以“制取二氧化碳”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中有关制取CO2的仪器说明,把一些图片进行放大复印,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组合这些仪器模型,设计制取CO2的装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他们大胆地进行了设计创新,通过实践操作设计出了多种装置组合,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了互动交流。这样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改变以往化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局面,这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五、以多种探究形式培养探究习惯

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求知精神,而探究形式则是保证探究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才能丰富探究教学的形式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学生可以与教师在课堂上互动交流,可以对教师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充分地表达自己对探究的体会、对化学问题的理解和观点;第二,教师不要生硬地打断学生提出的错误观点,而应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观点的错误;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教师在讲解中的疏漏和错误应及时指出;第四,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

例如,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课内容学习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铁生锈的图片,进而引导学生讨论“铁为什么容易生锈?有哪些有效的方法能避免铁生锈?”对于生活中的这一常见现象,很多学生是已习以为常,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很多学生都回答是“空气潮湿”的原因。教师随即指出“空气潮湿”只是诱发铁生锈的原因之一,真正的原因要从铁的化学性质来分析。学生通过对铁元素化学成分的分析,了解了其化学性质是活泼的,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潮湿空气中由于H2O含量增加,使铁与氧的反应更加活跃,因此铁更容易生锈。 丰富的探究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使化学高效课堂成为教学常态。

篇4:初中化学教学探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激发兴趣

一、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

化学是一门直到我们初三才开始学习的新课程,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门学科带着神秘的面纱,给学生带来了浓厚的好奇心,使他们迫切的想了解这门学科要带来怎样的内容。由于刚开始的内容会相对比较简单易懂,再加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时比较高涨,因此在开始的学习中学生的成绩是相当的。但是随着后面内容的出现,学会们接触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式等等,还会出现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态等等。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不仅是要牢记的,还要对其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之间的联系和不同,才能够使自己应用一些化学语言。这门学科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也是比较强的,需要掌握前面的一些基础,才能够保障后面的学习,要学会推理、联系知识。

二、初中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第一,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掌握教育的理念。作为教师,教育学、学科教学法和心理学是必须要掌握的一些知识,经常会存在这样的教师,自己掌握了很多的知识,但是在课堂上教授不出来,让学生难以理解。第二,有的教师所做的就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的教授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理解,讲完就算完成任务,并不懂得用一些比较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第三,对学生缺乏了解。教学是要面对每一个学生的,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而如今教师对学生缺乏深刻的了解,只会用一种方法去教授不同的个体,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进入初三以后,刚开始对于化学的学习还是充满好奇心,但是时间久了新鲜感就不存在了,又面对许多学科造成的学习困难以及升学的压力,还有化学学科的分数不是很高,继而对于化学的学习缺乏了兴趣,没有了学习的动力相反的是,他们只会被动地、形式化地去学习所学的知识,一遇到困难就挺直不进,丧失信心,因而学习得不到坚持。第二,学习方法不正确。学生在学习中用功的同时,也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恰恰缺乏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缺少预习。其次,缺乏练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有的学生只会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而不会主动的去练习一些自己不会的题目。再次,由于初三课程多,学生不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往往用在化学上的时间会很少。最后,没有解析题目、总结题目、吸取经验的习惯,缺乏了逻辑性的锻炼。第三,自己的自控能力很差,缺乏刻苦学习的意志。学习注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有的学生渴望在短时间内见到收效,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效果就会放弃学习,坚持的意志荡然无存。

三、提高初中生化学成绩的方法

1、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深入掌握教育学、学科教学法和心理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对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课堂应变力,这就需要教师有着认真细致的备课工作,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缜密的思考。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和自己能够互动,加强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创造机会让学生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再次,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然后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学习能力等各个关于学生的方面,对其进行选择性的教育培养,然后正确的去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2、学生自身方面。首先,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提示,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气馁,凡事都有难有易,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要多做一些自己会分析解决的问题,给自己一些成就感,然后慢慢的过渡到自己不太懂的知识点上,逐渐的去剖析然后解决,兴趣也就逐渐的被培养起来了。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的基础,在教师讲课之前要有计划地将要学习的内容自学一遍,标记处自己不懂得地方,上课着重听讲一下这些部分,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自己听课的效率;多做练习,练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分析题目、解析题目能力的一个过程,只有在练习中才可以察觉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要有目的性的去进行知识的温习;要有自控能力,对自己要有心理暗示,学习是主要任务,要让自己培养起刻苦学习的毅力和品质,只有好的学习方法,而没有坚持的毅力那么一些都是空谈。

总之,根据初中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身为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改掉不良的一些现状,做好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身为学生,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刻苦学习的意志提高自己的成绩。

篇5:初中化学教学探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亿学实验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09)12(c)一0020—ol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 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伴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广泛有效的应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实行的教育改革,为教育信息化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实现教学活动方式的转变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处理与应用,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能力,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是中学提高教育教质量有效之法。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遵循的原则

(1)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具,一般能够用实验、普通媒体(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应该处理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t媒体教学的关系,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教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

教学点睛之笔。(2)可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

了的,它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3)多媒体课件应是适合人人使用,不因教学思路和课堂结构的不同而发生冲突,我们应该做能帮助我们突破重点、难点的课件而不是完整的课件,这样的课件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被推广。(4)课件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制作课件时,避免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等统统编织进去,上课时只管按鼠标,虽然省劲不少,但交互性太少,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学生自学型的习题式课件,更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反馈功能。

2信息技术下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的方法 2.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同时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让学生在实验前明确该实验的理论知识部分、观察部分及操作部分所达 到的具体要求,这对于减少学生实验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及其重要的。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实验前将教学目标等制成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过程,了解所用器材的构造、性能和注意事项。2.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视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概念和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化学反应的本 质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鼋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因此,仅靠老师的语占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的课件进行动画模拟,形象生动的表现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运动特征,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直接认识微观世界,这样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而演示的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固体的溶解、分子的扩散以及气体的溢出等现象,可见度较小,有时除前排的学生外,后面的学生很难看到变化的现象,再傲一次实验又浪费时间。如果将这些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采用放大、慢放、定格、重播等方法帮助学生观察,学生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气体的产生和溢出,颜色的变化及沉 淀的析出等现象,这样增强了可见度和动态 感,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现象,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增强了演示效果。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新颖 的方法,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3利用CAI课件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老师设计实验,学生“照方抓药”,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受到遏制;利用CAI可以事先进行模拟,分析、处理,让学生自己找出实验的最佳方 案。再予实施。有些学生因为好奇而喜欢将实验药品随意混合或任意改变反应条件来观察发生的变化,老师也会因考虑安全因素而加以制止,虽然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但实属无奈。CIA课件的发展,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创造不同的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中的“实验室”里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进行设计、探索、实验。人机交换可以显示不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更具自主性的探索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演示.再现实验,突破实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2.4.1模拟演示,突破实验难点

有些化学反应实验,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 的限制,按常规演示难以完成或实现,但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 染。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无法让学生感知的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设计三维动画片——小向鼠中毒死亡,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煤气中2 0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毒。(2)模拟错误操作,增强安全意识。浓 H,SO。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SO。中。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但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

2.4.2再现实验,提高学习效果

化学实验是中考复习中一个重要内容,如 果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难以把大纲中所有要求掌握的实验中涉及的仪器、装置都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若利用电脑模拟,再现实现装置、实

验过程和现象,不但提高r课堂容量,还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3结语

总之,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工具作 为辅助实验的手段,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老师实验教学中引导、启迪、设疑、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实现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它可以将抽象的现象和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实验化。事实证明,电教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化学实验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勃勃生机,它通过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课堂实验教学的质量。参考文献

【l】韩敬换.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

探究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1):156~158.

【2】孙宪启.认清化学教育误区,促进探究教学

发展【J】.基础教育研究,2006(12):46~47.

【3】李安峰,卢巍。赵峰.微型实验与化学新课

程标准改革【J】.化学教学,2005(10):4-6.

【4】4周娜.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化学教师教学方

式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3): 11l~112.

f5】涂莉,孙锡凤.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化学教

篇6:中学化学兴趣化教学探析论文

使教学效率最大化是新课改中我们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思考:“怎样提高一堂课的效率?”“该怎么样有效的教学?”“我的教学是否有效?”“能否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式?”等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依据教育心理学发展规律。尽可能少的投入精力、时间以及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更和谐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维持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促进其在学习过程产生中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学生就会渴望学习也乐于学习[2]。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活用导课

课堂的导入,犹如戏曲的“序幕”,如果能让学生“一见钟情”,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节学生的情绪,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课的方法很多,有直接导入法、以旧引新法、实验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等等。[3]最重要的是根据教材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在“过氧化钠”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以火灾现场的视频导入,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一般用什么来灭火?接着进行进行“滴水生火”、“吹气生火”的实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就会思考:水和CO2通常都是用来灭火的,现在却可以用来生火,这是为什么呢?用这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实验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主要来源。据报道,许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是来自对化学实验的好奇,而且绝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自己动手实验,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希望通过实验,能够充分激活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感到自己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例如,在“Fe3+与Fe2+转化”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做“茶水变墨水”、“墨水再变茶水”的实验,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体验获得化学知识的乐趣;在“浓硫酸的脱水性”的学习中,可以做“黑面包实验”,让学生在惊奇的发现中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4]。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一种现象,就是实验探究浮于表面、效率低下。主要有两种表现:第一是我们的化学课程课时数少,而是实验探究是需要时间的,导致学生做实验的时间在减少,从而用播放多媒体视频的方式替代实验。第二是在课外探究活动的布置上,有时在课堂上安排了一些课外探究实验,到了课后,既没有指导、组织,也没有控制、监督,更没有安排时间让大家进行交流,最后不了了之。这种探实验探究,时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的。总的来说,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无可替代的,缺乏化学实验,中学化学就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本。化学实验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能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并分析讨论,从而得出结论,真正实现化学的有效教学。

三、善用语言

语言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好的语言能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有时候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可以达到不用的效果。在不同的课堂氛围下改变字词的读法,或者调整句子的顺序,都能达到不同的效果,这些也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我们要怎么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呢?这就要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身边有许多说话风趣幽默的人,我们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寻找素材,留心他们的语言特点。从生活中提炼的语言也会更加贴近学生。当然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是完成教学的目标,所以我们不能卖弄语言,不能为了讲笑话而讲笑话,如果这样就偏离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达成教学任务。总的来说,课堂的45分钟可以放得很开,说得很远。但是必须做到形散神不散,灵活而不散乱。

篇7:初中化学教学探析

摘要:中职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普遍存在比较吃力,没有兴趣的现象,通过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学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开展。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化学教学

一、项目化教学内涵

项目式教学,就是学习者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一般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多用途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融合了多种教育理念。其实施的流程如下:

1.明确项目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同学讨论。

2.制定计划:学生制定,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

3.实施计划:学生分组及明确分工,合作完成。

4.检查评估: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价。

5.归档或应用:记录归档,应用实践。

二、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化学项目的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准则,必须既含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包括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

2.实践性原则。化学项目学习应更多地从实际应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项口,不可卞观臆造、脱离实际确定项目。

3.可行性原则。化学项目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难易度,确保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经过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够完成任务,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

4.启发性原则。设计的项目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设计的项目应有一定的启发性,蕴涵需要探索的问题,能启发人们去思考。

5.整合性原则。项目学习以项目为主线,把多种知识点融在一起,可以达到整合学习内容的日的;学生在进行项目学习时,既要思考,又要动手,还要创造和体验,所以就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整合。

三、项目化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这是项目化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根据项目化教学的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利于项目化教学的开展,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重结构的合理性。(2)建立明确的小组合作规则。

2、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组长的作用,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由“演员”变“导演”,这需要教师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性同时在任务的制定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只有根据目标有目的地运用化学进行分析,才能完成任务,才能达到学习效果。(2)教师应设计出各种使学生讲话的冲动及表达的欲望的活动。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必须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空间,指导他们在有表达欲望的活动中得到结论。(3)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易难合理。任务太容易或太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3、检查评估。(1)把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通过组长给小组成员打分,组内成员互评,通过评价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促,形成评价成绩。(2)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教师除了对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还要对小组学习过程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四、项目化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1.项目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差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差生的化学成绩,较好地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化学课是以试验为基础的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实验、观察、总结出来的,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同时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帮助,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做的过程中也掌握了化学知识。化学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练,这样不论学生成绩好与坏,人人都参与,学生在活动中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能逐渐缩小学生化学水平的差距。

2.项目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在布置任务的同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搜索资料,组织材料,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项目化的小组,使学生充分的调动自己的责任心,充分的改变了以往中职化学课堂上学生睡觉,玩手机游戏的情况,是他们真正的融入到小组中,化学课堂中。与此同时,小组活动活泼了课堂气氛,是学生较喜爱的教学方式。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愿望,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同时,学生们为了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目标和有更好的表现,他们在课前、课后就有兴趣去积极准备,互相讨论,大大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3、项目化教学活动提供了大量学生交流活动的平台,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小组成员不断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是相互的、平等的。既克服了有些优生不愿跟比自己差的同学进行操练的心理,又克服了有些后进生怕犯错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毛病,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项目化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每节化学课上能感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环境和语言的输入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使课堂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课堂小组组织得好与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它来自师生的共同创造,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总之,中职化学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化学项目化教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益肯定会出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篇8:探析初中化学教学的兴趣教学

一、上好第一堂化学课, 激发学生兴趣

第一堂课是决定一个学科是否受到学生欢迎, 能否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时段, 而初中阶段的化学, 又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化学, 这时候的学生已经有了判断喜恶的能力, 所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可能的。教师的第一堂化学课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的跟生活有关的化学实验, 比如:现在很火的魔术表演, 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给学生表演一个魔术, “魔棒点灯”让学生也看看;老师独特的魔术, 其实这是也简单的魔术, 只要取少量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 (或玻璃片) 上, 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 用玻璃棒蘸取后, 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 酒精灯就会立刻被点着。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 不要首先就道破其中的奥妙, 如果开始就进行讲解, 深奥的化学名词反而会让很多学生退缩, 所以需要教师掌握第一堂课的度, 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就是可以在第一堂课中安排一些精美的图片、视频, 采用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信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中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教学, 就是针对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化学也是这样的, 尤其是化学是属于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生活中很多的自然想象, 都是化学反映的结果, 所以初中化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 比如:我们开篇就可以讲到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 他就是属于空气中众多物质中的一种。还有就是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妈妈会以为水壶中的水垢而烦恼, 那水垢是怎么形成的呢?你想不想学习轻松的去除水垢的方法呢?Ca CO3+2HCl=Ca Cl2+H2O+CO2↑, 就是利用盐酸与碳酸钙发生化学反映, 后剩下水和二氧化碳, 就顺利的去除了水垢。化学还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着莫大的关联, 比如: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等一些环境问题, 还有就是奶粉里面的三聚氰胺, 还有食物当中的苏丹红等等一些关于我们生活的化学物质, 这些可以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对我们人体有危害的, 这样不但可以逆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思与社会责任。所以寓教于乐是非常重要的, 兴趣教学在化学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积极开展实验, 培养学生兴趣

前面两个都是教师在讲或者做, 学生并不能亲生的去体验化学的奇妙之处, 所以积极的开展实验,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兴趣教学重要的手段。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化学实验各种鲜明生动的化学现象, 能够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这种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学生想要证明二氧化碳是否能够供给呼吸, 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个小实验, 将一只蝉放在充满了二氧化碳的瓶子里, 得到实验结果, 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实验过程过目难忘。让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也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比如在开放的实验室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 演示一些简单的实验, 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白糖, 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投入五克左右的白糖, 在滴入几滴浓硫酸, 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 在嗤嗤地发热冒气声中, “黑雪”的体积逐渐增大, 甚至满出烧杯。白糖顿时变成了“黑雪”。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高速学生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 这个实验还可以间接的告诉学生, 硫酸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与腐蚀性, 人体一旦沾到硫酸就会造成高度的灼伤, 对人体的危害非常的大。让学生自己明白硫酸的危害性, 并且远离它。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一次性的将实验完成好,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灵活的教学方法, 对不能完成实验的学生加以指导或者提供补做的机会。

结语:总之兴趣教学旨在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接受化学, 去主动学习化学, 或者升级到研究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大胆创新, 大胆尝试, 利用学生学习的各种心里不断变化教学方式, 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提供了几个教学方法,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这种兴趣教学, 所以还需要后来人继续努力, 创造出更多的新方法。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化学的时段, 在这之前, 学生对于化学的了解可谓知之甚少, 所以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与基础阶段, 但是初中化学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 会使得学生感觉到乏味。随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十分的重要, 这篇文章中在化学的教学中引进兴趣教学的概念,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兴趣教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马长勇.浅议兴趣教学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 (4) .

上一篇: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下一篇: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