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德国大学排名

2024-08-25

法国德国大学排名(精选8篇)

篇1:法国德国大学排名

Fachrichtung: BWL 企业经济学

Rang Universitt Prozent

1 Mannheim 57,8

2 Kln 33,0

3 Münster 32,7

4 Vallendar (WHU) 28,5

5 München (LMU) 26,0

6 Oestrich-Winkel (EBS) 17,6

7 Frankfurt 12,6

8 Leipzig (HHL) 9,2

9 Eichsttt Ingolstadt (KU) 8,6

10 Erlangen-Nürnberg 5,5

11 Berlin (ESCP-EAP) (1) 5,0

12 Bayreuth 4,9

13 Hohenheim (1) 4,6

14 Passau 4,2

15 Bochum 3,7

16 Hamburg 3,5

17 Augsburg 3,4

18 Berlin (HU) 3,2

19 Bamberg 2,5

19 Duisburg-Essen 2,5

21 Kiel 2,2

21 Lüneburg 2,2

21 Mainz 2,2

24 Bielefeld 1,7

24 Bremen (1) 1,7

24 Gttingen 1,7

24 Regensburg 1,7

Fachrichtung: VWL 国民经济学

Rang Universitt Prozent

1 Bonn 66,8

2 Kln 37,6

3 Mannheim 33,4

4 München (LMU) 20,9

5 Freiburg 12,5

6 Münster 10,5

7 Konstanz 10,4

8 Tübingen 9,0

9 Berlin (HU) 8,4

10 Bayreuth 4,2

10 Gttingen 4,2

12 Frankfurt 4,1

13 Heidelberg 3,9

14 Kiel 3,6

15 Marburg 3,6

16 Mainz 3,2

16 Regensburg 3,2

结果

Betriebswirtschaftslehre 企业经济学

Mannheim, Universitt

München, LMU

Münster, Universitt

Kln, Universitt

strich-Winkel, EBS

Vallendar, WHU

Frankfurt a.M., Universitt

Eichsttt-Ingolstadt, Katholische

Universitt

Berlin, ESCP-EAP

Leipzig, HHL

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 &

Management

Bayreuth, Universitt

Volkswirtschaftslehre

Mannheim, Universitt

München, LMU

Kln, Universitt

Bonn, Universitt

Münster, Universitt

Frankfurt a.M., Universitt

Hohenheim, Universitt

Tübingen, Universitt

Gttingen, Universitt

Regensburg, Universitt

Berlin, Humboldt Universitt

Bayreuth, Universitt

Volkswirtschaftslehre国民经济学

Mannheim, Universitt

München, LMU

Kln, Universitt

Bonn, Universitt

Münster, Universitt

Frankfurt a.M., Universitt

Hohenheim, Universitt

Tübingen, Universitt

Gttingen, Universitt

Regensburg, Universitt

Berlin, Humboldt Universitt

Bayreuth, Universitt

篇2:法国德国大学排名

1、斯特拉斯堡一大 Université Louis Pasteur-Strasbourg 1

2、里尔一大 Université des Sciences et Technologies de Lille 1

3、巴黎十一大 Université de Paris-Sud-Paris 11

4、巴黎九大 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Paris 9

5、格勒诺布尔三大 Université Joseph Fourier-Grenoble 3

6、马赛三大 Université de Droit, déconomie et des Sciences dAix - Marseille- 3

7、蒙彼利埃三大 Université de Montpellier 3

8、图尔大学 Université Fran ois Rabelais de Tours

9、昂热大学 Université dAngers

10、普瓦捷企业管理学院 Université de Poitiers

法国最受欢迎的商学院参考排名:

1、巴黎高等商业学院 HEC Jouy-en-Josas

2、鲁昂高等商学院集团 Rouen Business School

3、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 ESSEC Cergy-Pontoise

4、格勒诺布尔高等管理学院 ESC Grenoble

5、里昂管理学院 EM Lyon

6、兰斯高等管理学院 Sup de co Reims

7、北方高等商学院 EDHEC Lille, Nice

8、里昂天主教大学管理学院 IESEG Lille, Paris

9、巴黎高等商业学院 HEC Jouy-en-Josas

10、南特高等商学院 Audencia Nantes

法国美术院校参考排名:

1、巴黎美术学院 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Beaux-arts

2、布雷斯特美术学院 Ecole supérieure d-arts de Brest 【免费在线咨询】

3、敦刻尔克美术学院 école régionale d-art de Dunkerque

4、巴黎凡尔赛美术学院 Ecole des Beaux-Arts de Versailles

5、勒芒美术学院 Ecole superieure des beaux-arts du Mans

6、瓦兰斯国立美术学院 Ecole Régionale des Beaux-Arts de Valence

7、波尔多国立美术学院 Ecole des beaux-arts de Bordeaux

8、佩皮尼昂美术学院 Ecole superieure d-art de Perpignan

9、里昂国立美术学院 Ecole Nationale des Beaux-Arts de Lyon

篇3:法国德国大学排名

一、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介

(一)排名目的

国家实施“985工程”以来,我国许多大学都制订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建设计划以及时间表。但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检验是否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学等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为了分析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从2000年开始,我们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选择了若干个国际可比的学术指标对世界大学进行了定量比较,找出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2。并且通过对不同年份的排名和指标进行对比,发现“985工程”建设使我国部分名牌大学的整体实力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3。

2002年以来,在与世界各国同仁的学术交流中,许多学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各国政府、社会、大学、学者等都会对这样的定量比较分析感兴趣,希望能够公开有关研究成果。于是,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定量比较分析,于2003年夏天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网站上用英语公布ARWU,并在随后的每年8月中旬进行更新。

(二)排名方法

ARWU以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主要指标,具体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权重10%)、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权重20%)、各学科领域论文被引用率最高的教师数(权重20%)、在《自然》或《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折合数(权重20%)、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权重20%),以及师均学术表现(权重10%)。

ARWU的指标体系中不包括声誉调查等主观因素,采用的都是可以验证的第三方客观数据。同时,ARWU的目的、方法、数据来源甚至存在的问题等内容都公布在网站上(http://ed.sjtu.edu.cn/ranking.htm),因此每所大学都可以通过与其它大学的数据比较对排名的结果进行核查,整个排名完全透明。自ARWU发布以来,我们已经收到数千封来自世界各国大学的邮件,核实他们的数据,均得到了认真的答复。

(三)排名结果与公布方式

参加排名的大学名单中,包括教师或校友获得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的所有大学、拥有学科领域高引用率教师的所有大学、以第一作者单位在《自然》或《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所有大学;还包括各个国家的主要大学。ARWU扫描的大学有2000余所,实际被排名的大学有1000余所,最后在网上公布了处于前500名的大学。

图1是前500名大学的总分分布情况,在前50名的大学中,随着名次的降低,总分呈现快速下降趋势。50名以后的总分下降趋势明显减缓,且随着名次的不断降低总分下降的趋势也进一步减缓。因此,在公布排名结果时,前100名的大学按照简单数字排序,100-200名的大学按50所一组公布,而200-500名的大学则按100所一组公布,同一组内的大学按字母顺序排列。同一组内的大学得分相差不大,分组公布可能更为合理。

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国际影响

(一)引起了媒体和大学的关注

ARWU作为世界首家多指标的全球性大学排名,自公布以来,网页点击率平均每天超过2000人次;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的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或引用,加州大学、剑桥大学、巴黎大学、东京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一批世界名校在自己的年报或主页上进行了报道。

(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由于ARWU的客观和透明4,因此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欧盟委员会2003年12月31日在其科技网站上作为头条新闻进行了报道并给予积极评价5;《经济学家》杂志2005年的一份长篇报告中提到ARWU是被最为广泛使用的世界大学排名6;美国的《高等教育记事》的一篇文章中称赞ARWU是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排名7。此外,ARWU作为一项纯粹的学术研究,没有接受任何外部资助,也不涉及任何形式的营利性活动。

(三)引领了全球性大学评价与排名研究

ARWU作为首家多指标的全球性大学排名,不仅促进了高等学校的国际竞争,也促使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大学开始关注世界大学之间的定量对比分析。一位法国著名大学的校长这样评价:ARWU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大家认识到每所大学必须将自己置身于国际舞台。一篇专门研究世界大学排名的论文认为8,“ARWU是世界大学排名的先驱,它引发了其它机构去从事全球性的大学排名活动”。

2004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ES)开始发布世界大学排名,其发布者在前言中对ARWU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们从事世界大学排名的思路9。2006年,《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通过组合ARWU的3项指标(50%权重)、THES的4项指标(40%权重)以及学校的图书馆藏书(10%权重),计算得出了世界大学100强10。

为了加强对大学排名的研究和促进大学排名的规范化,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4年在美国华盛顿参与发起成立了“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简称IREG);作为IREG核心成员2006年参与起草了“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的柏林原则”(Berlin Principles on Rank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目前正在参与策划成立大学排名的国际组织,将于2007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的第三届IREG国际会议上讨论通过。

三、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作用

(一)引发了多国对高等教育和科技政策的反思

在ARWU排名中,美国的大学有巨大的优势,而一些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大学的排名结果并不好,这引发了它们对现行教育体制和经费投入方式的反思。2004年2月,牛津大学校长(Chancellor)Chris Patten在英国议会科学委员会的演讲中提到11,“ARWU的排名方法看起来相当可靠,但是结果表明欧洲的大学(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近来,欧盟委员会教育专员Jan Figel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12,从ARWU中可以看出欧洲大学的优势和危机,表示“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我们会被中国和印度的大学超出”。

在法国,教育部门的领导和高校校长普遍认为:法国大学规模不大、资源分散,政府对大学的干预过多,并且缺乏专项科研投入,导致了法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世界顶尖学术刊物《科学》近期刊载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13,“在ARWU排名中法国大学表现不佳,因此引发了法国有关高等教育的全国性辩论,并于上月(2007年7月)出台了新的教育法,赋予了大学更多的自由”。此外,ARWU还引发了德国等多个国家对本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反思和资源配置战略的改革。

(二)成为制定大学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参考工具

目前,ARWU已成为国际上许多大学发现竞争对手、寻找合作伙伴、制定赶超对象的工具。国际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在向欧盟提交的一份建设欧洲理工学院(EIT)的咨询报告中,以ARWU作为参考依据14。我国的香港科技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都曾以ARWU的结果来测算并校对学校学术地位可能带来的影响。在大学建设与发展方面,ARWU引发了英国的国王学院等一批世界著名大学对论文署名等方面的学术规范建设。

四、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未来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Ian Chubb曾经这样评价ARWU 15,“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世界大学排名影响范围遍及世界各地。这个排名为研究业绩和学术声誉的国际比较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我们认为,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首次系统地提供了有关世界大学科研和学术表现的可比信息。因此,人们应当将大学排名作为了解大学的工具,而不应仅仅关注大学的名次。事实上,国际上还出现了若干项以ARWU为基础的学术研究。例如有学者以ARWU的百强大学为样本,对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科研表现进行了研究16。

当然,任何大学排名都是有争议的,ARWU也不例外,它体现的仅仅是看待大学国际地位的一种视角。由于ARWU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因此指标体系中有关人才培养的分量较轻,也不包括大学对社会的服务等内容。

ARWU排名指标中对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体现不够,发表论文等部分指标对英语国家有利,人均表现的权重较低。事实上,我们一直针对ARWU的不足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并不断努力改进。如,2004年开始将文科院校的Nature和Science论文指标取消,其权重分解到其它指标中,2005年开始对文科的论文赋予较高的权重。

在完善现有排名的同时,我们还不断推出新的排名,以便从更多的视角分析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如,我们于2007年2月公布了理学、工学、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等按学科大类进行的世界大学排名(详见http://ed.sjtu.edu.cn/ARWU-FIELD.htm)。再如,我们正在研究建立国际可比的教师标准,并努力建立世界大学教师数据库,将适时推出以师均表现为主的排名。

摘要:大学排名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高等教育规模较大的国家都有大学排名存在。由于排名从宏观上提供了大学问可比的、有时甚至是关键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外界和大学自身了解大学的需求,因此能够长期存在并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为案例,分析了大学排名活动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

篇4:法国德国大学排名

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主要从科研实力、教学质量、雇主评价及国际化程度四个维度来考察和评估大学。QS认为,在高校学术互评(40%)、雇主评价(10%)、教师论文引用数(20%)、师生比(20%)、国际生比例(5%)及国外教师比例(5%)六项指标中,法国高校在学术影响力、论文引用数和师生比三项指标中明显处于劣势。本次排行榜负责人本·斯沃特(Ben Sowter)指出,法国高校排名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政府大幅度削减高校科研预算,明显加剧了法国大学的财政危机;二是在法国大学任教的国外教师“水土不服”,较难转变身份以适应法国学术环境;三是面对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大学生,法国教师数量没有相应增加。此外,他认为,法国高教改革造成目前各大学管理较为混乱,特别是成立新的高校共同体(Communauté)等,模糊了法国各高校的独立性,彼此关系复杂,在排名时难以界定各自的属性,削弱了法国高校在排行榜中的竞争力。

但同时也应看到,高校合并政策帮助个别大学在排行中取得进步。例如,今年由格勒诺布尔三所大学整合而成的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Université Grenoble Alpes)首次入榜,力压巴黎政治学院, 排在第206名。有舆论认为,这无疑为法国高校合并政策打了一针“强心剂”,使人们看到推进高校改革是重振法国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院长马克·梅查德表示,从榜单中欣喜地看到本校在科研实力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他还表示, 对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参与合并的巴黎文理大学 (Paris Sciences Lettres)共同体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根据QS分析,今年的排名结果显示,大学排名的升与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对学校的经费投入。由于获得政府或民间的资金支持,美国和亚洲国家的多所高校的排名稳步提升。反观西欧各国,一再缩减高等教育财政预算使得高校发展动力不足。对此,法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国务秘书芒东表态,2017年政府将投入8.5亿欧元用于高校科研领域,并计划于未来10年陆续投入60亿欧元。针对法国高校在各大排行榜中的失利表现,芒东指出,当务之急是努力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促进国际人才流动,并采取适当措施简化国外优秀人才赴法的相关程序。同时,要加大对法国高等教育改革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宣传力度,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法国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

篇5:2014年法国大学工程专业排名

柳橙网讯 法国大学体制不同于美国、澳洲这些国家,所以大家所熟知的排名到了法国也就不怎么管用了。

法国大部分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都为“国有”,由政府投资并统一管理。一所大学可能分布于城市的不同地区,或者几所大学共享一处建筑,有时学生需要穿梭于不同的城市去不同的校区听课。

三年制工程师学院中排名靠前的学校为:巴黎中央理工学校、巴黎矿业学院、路桥学院、高等电力学院、高等电信工程学院等。

篇6:法国留学学校的排名

2.南特高商预备班;

3.南特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4.法国南特高等木材工业学院;

5.南特工商会语言中心与大西洋商业管理学院联合招生;

6.南特高等设计学院;

篇7:关于法国奢侈品管理专业排名介绍

作为全法顶尖商校的ESSEC在94年成立了这个MBA.项目应该定位于职业培训,也就是真正的MBA,是主要面向管理者的继续深造,或者想通过这次机会转行换业的在职人员,所以要求至少3年以上的工作管理经验。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9岁,全程英语授课,绝大部分都是外国人(指法国以外的国家)。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这所学校的学费也是出名的贵,每年学费大概2万9千欧元。

2.EDCISML, MBA spécialisé Luxury Brand Marketing &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也就是sup de luxe,同为四颗星的ISML算是这个领域最早的一家管理学院,是1990年由当时卡地亚的副总裁Michel Guten和作为第二大奢侈品集团的Richemont的大管家Alain Dominique Perrin与EDC(企业创建者与领导者学校)为了培训法国本土的奢侈品专业人才成立的,因此一半以上是法国人,法语授课。学费1万两千八百欧元,课程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一方面为了方便学生白天做实习,另一方面也为了让奢侈品领域的在职者晚上来讲课,虽然这样可以工作学习两不误,但是会相当的辛苦,大家要有个心理准备。

3.ESG,MBA spécialisé Management et Marketing du Luxe

ESG是巴黎资格比较老的商校了,有一定的知名度,虽然学校的排名不算太靠前,但稳重可信。课程安排和教学质量应该说很不错,只是学校在奢侈品行业的背景相对前两所学校有些差距,可能相等水平的企业参观和演讲会少一些,找大公司的办公室实习有一定的困难,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这也取决于你之前的工作经历。适合有一定的法语基础想对奢侈品有一个扎实的认识,或者想拿到一个正规的管理文凭回国工作的同学们。

4.Université ParisEst MarnelaVallée ,Master 2 Gestion des Métiers du Design et du Luxe

虽说是公立大学,但这个项目应该属于私立,有点像公立大学IAE的性质,是收学费的,而且也不算低。按照一贯公立大学的标准,学校要求很严格,可不是随便混混就可以过了的,这应该算是积极的一面。个人感觉这个项目并不比ESG逊色,每年也都有去意大利的着名企业参观,和定期的管理者讲座,当然也 是存在一定的行业背景问题,对于中国留学生找很好的实习有些困难,但是也有通过实习留在法国工作的先例。

5.Université de Versailles Saint Quentin en Yvelines

篇8:法国大学治理模式探析

法国大学历史之久远堪称世界之最。虽然诞生于12 世纪初的巴黎大学略晚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 但其创立的以教授治校为基本特点的大学模式被后来多数大学所沿袭, 其历史意义尤为重大。正因为其历史悠久, 保守势力便无比强大。文艺复兴之后, 法国大学本应挟精神变革与工业革命之势迅猛发展, 然而在法国大革命期间, 资产阶级的国民公会却认为大学被贵族习气所玷污, 于1793 年9 月15 日颁布一项法令, 宣布取消大学, 导致法国百余年无大学。直至1896 年, 法国大学建制才得以恢复。

长期以来, 法国政府不断尝试大学改革, 但鲜有成功, 基本原因在于大学的抵制。追溯法国大学现代化改革之路, 真正成功的大学改革不过有三:一是拿破仑于1806 年创立的帝国大学;二是1896年7 月10 日颁布的大学法;三是1968 年“五月学潮”之后制定的高等教育法。[1]

拿破仑创立的帝国大学并非真正意义的大学, 而是统领全部教育的国家管理机构。其管辖的高等教育仅仅是重建的大学中的学院, 而非大学, 但却奠定了法国中央集权的高等教育体制———不仅是管理体制的中央集权, 而且同时还有以大学科划分的学院的行会式学术集权体制。

1896 年《大学法》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法国在普法战争惨败的教训中, 认识到大学在培养经济、工业、军事人才, 保证法国强大的重要作用。该法参照德国的高等教育, 将各个学院融于大学之中, 同时在大学中发展科学研究。

1968 年的《高等教育指导法》, 亦称《富尔法》, 以当时法国总理为名。当时, “五月学潮”刚刚平息, 法国的议员们惊恐未定, 破天荒地以无人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这一高等教育法。该法设置了“教学与科研单位” (UER) 以取代原先各自独立的学院, 并允许大学的教师、行政人员和大学生等所有成员可以通过其代表参与大学的管理, 少数教授直接决策的特权不复存在。

这三次高等教育改革之所以成功, 政治因素起了决定作用。第一次在于拿破仑的个人政治强势;第二次迫于战争的失败;第三次由于学生运动的冲击。政治势力超越了大学的保守势力, 虽然改革获得了成功, 但很难实现全面的改革。法国大学的中央集权体制依然束缚着大学的真正自治, 单一学科的学院壁垒并未真正打破, 民主参与的背后实际掌控学术权力的仍然是教授。

二、法国大学治理的基本模式

法国大学改革的历史遗产赋予了法国大学治理的特殊性, 但判定法国大学治理的模式类型并非易事。西方学者大体归纳了以下几种大学治理模式:[2]

学院式 (collégial) , 亦称同行式、同僚式。学院式治理, 即是同行的集体决策, 同时要求决策的规范性, 不是一致同意, 便是求得妥协。其基本特征是大学教授, 即学术同行们共同掌握学术权力, 而不必顾忌外部领导权力。

官僚式 (bureaucratique) , 即科层式。源于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理论, 强调一种基于合法理性的权力, 组织结构严密, 下级服从上级, 每个职员各负其责。

政治式 (politique) 。当学院之间出现利益纷争时, 利用外部声誉获得内部竞争力的筹码。

有组织的无政府式 (anarchie organisée) 。组织内部缺乏整体协调, 任务目标多种多样, 技术手段纷纭复杂, 人员参与漂浮不定。

垃圾桶式 (poubelle) 。由有组织的无政府式而引申, 决策出自于问题与解决方式的偶然相遇之中, 当一个问题得以解决, 这个解决方式便被掷入垃圾桶内。再遇到问题时, 继续尝试寻找解决方式, 问题解决后, 仍弃置于垃圾桶内。如此循环, 无序, 无理性。

企业式或创业式 (entrepreneuriale) 。克拉克创立国家、市场和学术寡头的协调三角形学说之后, 又提出创业型大学的概念, 主张大学在国家紧缩公共预算时, 应当采取企业式的灵活经营方式, 密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促进科研开发与增值, 以期获得多重资源。

面对如此众多的治理模式假设, 如何确定法国大学治理模式的类型呢?大学经常被认为是“有组织的无政府”。根据一些美国学者的界定, “有组织的无政府”有三个衡量标准:无确定的参照目标、无清晰的技术手段、无固定的参与人员。[3]一般来说, 大学主要承担教学与科研两大使命。

法国以中央集权制著称于世。一般认为, 法国教育体制也是一种中央集权制。事实上, 法国在19世纪初所建立的教育集权体制, 不仅包括由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与督导系统, 而且其统揽学区教育大权的教育总长只对中央负责, 而不受地方行政长官的约束, 从而形成一种独立于其他行政的管理系统。

鲜为人知的是法国大学系统中还存在另一种中央集权体制。帝国大学创立之初, 便建立了与帝国大学首脑的大总管并列的“公共教育委员会” (Conseil de l'instruction publique) 。这一委员会的成员虽由权力部门任命, 但均是大学学者, 并代表各自的学科。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管理教师的任职资格、录用与工资待遇、教授职位的设置等。

公共教育委员会的管理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 每个学科可以确定自己的管理模式, 制定自己独特的规则。这些管理模式与规则可以凌驾于大学与学院之上, 不同学科所接受的是来自于委员会的学科委员的垂直领导。

这样, 法国高等教育自拿破仑集权体制以来, 实际存在两个并存的管理体制, 或者说“两个中央”:一个是行政体制, 负责经费的拨付和学校规范;一个是行会体制, 决定着教师的职业和教学。

在法国大学内部, 大学校长的权力相对有限。直至1968 年法国《高等教育指导法》颁布之前, 学院院长 (doyen) 在法国大学中实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普罗斯特 (A. Prost) 指出, “在过去的组织机构中, 大学不过是学院的组合, 真正的权力属于学院院长。在院长之下, 各学科系所或其他组织形式毫无真正的权力, 没有任何预算可供管理。院长之上, 作为国家官员的学区总长 (recteur) 主持大学委员会, 只是发挥着大学代表的标志性作用”。[4]

学院院长在教授同行中选举产生, 不仅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 而且还有重大的实际权力:主持制定预算、实施预算的内部分配、组织教学、决定人员录用等。然而, 学院院长的权力又不是独断专行的, 学院的决策过程完全是学院式的, 每个教授都有参与决策的机会, 决策的结果或是共识或是妥协。

1968 年的《高等教育指导法》打破了法国大学中教授一统天下的治理结构。法律规定的“参与”原则, 不仅允许学校的所有成员可以通过其代表对大学工作提出意见, 而且还规定须有校外各界代表的介入, 以使大学与社会保持联系。

1984 年的高教法———《萨瓦里法》, 沿袭了关于大学决策的“参与”原则, 规定了行政委员会的人员组成, 其中教师和研究人员占40%~50%, 校外人士占20%~30%, 学生代表占20%~25%, 行政与服务人员占10%~15%, 总数为30~60 人。

新的高教法的另一项重要规定是大学还可以接受地方政府的拨款和与企业、地方和国家签订合同。1968 年之前, 法国大学实际上是学院的集合, 学院院长把握着实权。从某种意义上说, 法国大学就是“学院共和国”, 全国性的院长联席会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大学校长委员会。1968 年的《高等教育指导法》虽然在法律上打破了学院的相互分割体制, 但是大学管理上的学院痕迹依然清晰。例如, 巴黎第一大学的强势学科是法学、经济学和人文科学。不仅大学管理委员会的成员由3 个学科的代表人员平分秋色, 大学校长也是3 个学科的代表轮流坐庄。而大学要与国家签订4 年发展合同, 就必须由校长挂帅, 以一个声音同教育部协商。可以说, 大学与国家的契约是法国大学在现代化管理的道路上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纵观法国大学的治理模式, 基本上是一种学院式治理。这种治理模式除了具有同行决策的一般意义, 在法国更具有以学院或学科为单位的治理模式的特殊意义。这种治理模式虽然有效地保证了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 但却可能造成大学决策的缓慢与闭塞, 并限制了大学规模的扩大。

进入21 世纪, 法国大学的治理模式面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严峻挑战, 特别是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建立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对法国大学产生的影响极大。2007 年8 月10 日, 法国颁布了《大学自由与责任法》 (Loi relative aux libertés et responsabilitésdes universités) 。该法首先致力于提高大学治理的效率, 赋予行政委员会更大的权力, 并将其成员数量缩减为20 人至30 人, 其中教师及研究人员占8~14 人, 校外人士占7~8 人, 学生代表占2~3 人, 行政与服务人员占3~5 人。委员会中教师与研究人员仍保持了较大比例, 但增加了校外人士的比例, 缩小了学生的比例。对于校外人士, 该法特别注明至少有一位企业经理和一位地方政府负责人, 目的是保证大学与社会的强有力联系。

大学校长的选举程序也有所变化, 校长不再是由行政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委员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大会选举产生, 而只由行政委员会成员的选举产生。任期由5 年变为4年, 但可连任。校长资格不必一定具有法国国籍, 也不限于本校人员, 但必须是教授、研究员、讲师或身份相当的人员。校长的权力也有所加强, 他可以录用合同制的教学、科研和行政人员, 包括录用外籍教师, 合同制人员的工资可以突破公职人员工资额度限制。除个别竞聘录用的人员, 校长可以否定任何其认为不当的职位。校长还可以根据个人业绩颁发奖金。

教师的录用审查不再由专业委员会承担, 而由遴选委员会取而代之。之前的专业委员会任期3年, 60%~70%的成员为本校选举的学者, 其中教授与讲师数量相等, 30%~40%的成员为由校长任命的校外专家。专业委员会负责审查每个申请者的学术背景与成果, 并为每个竞聘的岗位向行政委员会提交最多5 位候选人名单, 并排序。行政委员会再将几名候选人报送高等教育部长审定。

遴选委员会仅仅为某个岗位人员的录用而设, 其成员经校长提名由行政委员会任命, 至少半数为校外人士。遴选委员会将其遴选名单及排序上报行政委员会, 但行政委员会有权另行排序, 然后报高等教育部长审批。然而, 大学校长对任何录用都有否决权。

大学行政委员会的精简和大学校长权力的加强必将导致大学权力的集中化和学院权力的弱化, 大学内部治理的冲突在所难免。

三、法国大学治理的现状分析

自2007 年8 月法国颁布旨在强化大学校长及行政委员会的《大学自由与责任法》以来, 人们对其实施状况知之甚少。一份题为《大学自由、责任与中心化》的调查报告, [5]提供了法国3 所大学实施新法5 年来的治理状况的良好素材。根据这份报告, 我们来分析3 所大学 (分别用A、B、C表示) 治理中校长及其团队同基层学术机构之间的博弈关系。

在大学A设置了两个领导班子, 曰“小领导圈”和“大领导圈”。小领导圈组成为校长、秘书长、校长办公室主任、财务主任和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大领导圈再加上副秘书长和另外两个法定委员会的副主席。大学决策先在两个圈子内准备, 然后提交大学领导委员会讨论, 必要时经由全体行政主管和院系主任全体会议决定。这样的决策程序提高了大学治理的效率, 减少了可能争论不休的麻烦。一位领导圈成员坦诚地说, “ (在领导委员会上) 人员太多, 过于程式化, 人们不能随心所愿地自由表达, 甚至总有人反对你。而在领导圈内, 人们可以深入讨论问题”。[6]

当涉及全校的重大问题时, 也需要全校人员参与, 但决策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例如, 在制定10 年战略规划时, 校长首先准备一份基础文件, 然后征求全校人员意见。通过研讨会、学校领导委员会等阶段讨论, 最后由行政委员会通过决定。

大学B也有类似的校长委员会, 组成人员为校长、副校长、秘书长和人力资源部主任。校长委员会之外还设立了另外两个校级委员会:校部委员会和战略指导委员会。前者负责预警分析, 后者负责发展战略。一位实验室负责人认为, 现在是校长委员会决定重大事项。院领导虽然重要, 也代表教师说话, 但自大学自由与责任法以来, 他们不能控制权力和新校长。过去各院系像欧盟各国围绕在欧洲旗帜下, 现在是总部发布指令, 地方遵照执行。

大学C组建了大学办公室, 成员有校长、校长办公室主任、秘书长、财务主管以及各副校长。副校长和秘书长在其分工的领域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大学办公室每周定期开会, 校长报告其近期活动和未来安排, 每个成员也都报告其工作状况, 做到互相知晓所作所为。对于每项决策, 办公室成员尽可能形成“统一战线”, 以便在大学委员会全体会议的辩论上获得通过。一位成员充分评价校长的作用, 他说校长极少独自决策, 而是鼓励所有成员畅所欲言。他通常单独会见大学办公室的成员, 有时引起小小猜测, 因为人们不知道个别谈话的内容, 但校长一般会信守在集体会议上的承诺。

每个月大学办公室还召开吸收各院系主任参加的扩大会议, 主要是征求基层对学校的意见和反映基层的问题。

在大学C有一种特别现象, 行政委员会的一些成员对校长决策并无异议, 但却对《大学自由与责任法》和国家的大学政策持批评态度。

仅从这3 所大学的情况看, 法国大学治理的中心化倾向已十分明显, 核心决策层规模缩小, 虽然没有严格的等级性, 但其成员大部分由校长选定, 而不是由学者同行选举产生, 这样便或多或少开始背离大学的学院式治理的传统。

法国大学治理中心化的同时, 便是院系自主权的式微。大学A的一位行政负责人指出, 之前, 学校的任何决策都不能不听取学院院长的意见, 校长也经常向学院院长询问是否存在某种意见冲突。现在, 时过境迁, 学院院长的政治权重已不如以往。学院院长曾经是预算的第二审核者, 他有预算的签字权, 而现在预算的唯一审核者是校长。大学B的一位学院院长也表示, 他不再具有科研预算的签字权, 所能管辖的只有行政和教学。

在大学A和B, 虽然校领导规律性地召开院系负责人的会议, 但这些会议都不是决策之处。大学B的院系负责人都体会到, 需要同校长处好关系, 否则便难以开展工作。

大学C的校领导则以比较平和的方式同院系负责人协商, 然后再做决策。但有时也令院系负责人不快。例如, 一位院长说, 校长约谈他们经常有副校长和秘书长等人陪同, 话题也有些泛。即便写信详细说明涉及的问题, 但答复他的不是校长, 而是主管此问题的副校长。

大学的治理有时与校长的个人特点相关。大学C的前校长对培训和研究单位 (UFR) 这一层级的机构设置颇有微词, 认为其增加值等于零, 不仅不是鼓动的机器, 反而是阻碍的机器。现任校长则认为培训和研究单位是有意义的中间机构, 并同培训和研究单位主任加强了联系。

仅在法国这3 所大学范围, 院系负责人普遍感到其决策影响力在丧失, 其责任范围在缩小, 甚至有可能成为简单的行政人员和管理者。这一问题也可能在法国大学普遍存在, 即大学决策的效率在提高, 但大学组织的精神受到伤害。其实, 任何改革都可能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当权力过于分散时, 人们希望权力集中;而当权力中心化时, 必将影响基层的自主与积极性。

四、法国大学治理的未来走向

2007 年8 月10 日的《大学自由与责任法》简化了大学校长的选举程序, 扩大了校长和行政委员会的权力, 使大学治理模式变得非常集中化, 损害了长期实施的学院式治理。自此法颁布之后, 反对声不断。最典型的事例是2012 年5 月巴黎第八大学一批教授联名抗议大学校长“权力的滥用”, [7]起因是校长违反程序强行通过一项决议。

2012 年5 月, 随着法国政府更迭, 《大学自由与责任法》被新法取而代之已成定局。2012 年7 月11 日, 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长日娜维耶芙·菲奥拉佐 (Geneviève Fioraso) 任命了由男、女各10 名成员构成的指导委员会, 负责高等教育与研究的全国座谈会的筹划与运行。指导委员会的主任为西努斯 (Fran觭oise Barré Sinoussi) 女士, 她是巴斯德研究院的教授, 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 其他成员多为大学教授或经济与管理界的专家。

2012 年7 月至11 月, 指导委员会召集了百余场国家教育与科研机构的听证会, 然后将基本情况汇总为一份综合信息, 用于各地区展开讨论, 各地区讨论的情况形成报告, 再反馈到指导委员会。至11 月超过2 万相关人员参与讨论, 共提交1, 600份意见书, 指导委员会根据讨论的结果, 草拟了121 项建议, 并于11 月26~27 日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600 名各界人士在法兰西学院举行研讨会, 形成最终报告, 上报高等教育与研究部。

高等教育与研究部则参照高等教育与研究的全国座谈会指导委员会提交的报告, 拟就高等教育与研究法草案, 于3 月20 日提交部际委员会审议。2013 年7 月3 日和7 月10 日, 法国参议院和国民议会分别讨论并通过了《高等教育与研究法》草案。

2013 年7 月22 日, 《高等教育与研究法》 (Loirelative à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à la recherche) 正式颁布。新法律的核心思想是赋予大学自主权, 使大学更有效率, 更具有学院式治理的民主。所谓效率, 就是大学及其委员会应当能够作出其重大决策。所谓学院式治理, 则基于高等教育和科研的进步依赖于教师、管理人员和大学生全体的共同努力。

根据规定, 大学行政委员会成员的总人数为24~36 人。其中教师占研究人员占8~16 人, 校外人士占8 人, 学生代表占4或6 人, 行政与服务人员占4 或6 人。行政委员会的总人数比2007 年的法律规定略有增加, 主要是增加了大学生和行政人员的比例, 进一步体现了民主与协商的精神。

“学术委员会” (Conseil Académique) 将成为大学真正的负责教学与研究的决策与咨询机构。这一委员会由分别选举产生的“培训与大学生活委员会” (commission de la formation et de la vie universitaire) 和 “ 科研委员会” (commission de larecherche) 构成。关于审议教师与研究员的职称与晋级, 由学术委员会的具有教师与研究员身份的成员构成的缩小的委员会负责。学术委员会还可以根据需要创建其他委员会, 如校园生活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建立将有利于大学行政委员会专注于指导学校发展战略。

根据新的法律规定, 大学校长由行政委员会中成员的绝对多数, 在教师及研究员、教授或讲师及其他相当身份的人员中选举产生。候选人不限国籍, 也不限合作者或受邀者, 任期为4 年, 可连任一届。校长的权力比2007 年的法律规定有所限制。削减校长的权力实际上是法国大学治理模式的回归, 正如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长日娜维耶芙·菲奥拉佐所言, “应当重新引入学院式治理, 这才是大学的精神。校长作为经营人, 根本行不通”。[8]

但在大学校长的候选资格上似乎比上一届政府走得更远。前法律要求校外人士必须在校长选举之前被任命为行政委员会成员, 新法律则允许校外人士直接竞选校长。因此有人说, 前任高教部长不敢做的事, 现任高教部长做了。这与法国大学校长为“同行选出的佼佼者”的传统相违背。

《高等教育与研究法》按照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长的说法, 不是一部多余的法, 也不是一部过分的法, 更不是一部无用的法, 而是一部指导未来的法。它提出了在2020 年将大学生数量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它是一部标志变革的法, 它将回归对话与信任;它是一部打通高教系统的法, 它将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密切联系, 共同面对未来挑战;它还是向社会开放的法, 它将高等教育与科研同经济、社会、文化系统密切联结, 培育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

然而, 实现这部法律的目标并非易事。现任政府总是批评前任政府的无能, 比如高教部长特别指出, 在以前实施的“大学生成功”计划中, 投入经费7.3 亿, 反而在3 年间使学士文凭获得者的比例减少, 从37.5%降至33%。在法国青年失业率高达25%的今天, 法国政府追求平等和实现大学生成功目标的压力尤其重大, 也考验着法国大学治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Musselin.Les universités d’Edgar Faureànos jours[EB/0L].http:/www.asmp.fr/travaux/communications/2009/musselin.htm.2013-04-06.

[2]Lucia Granget.Modèles et Réalités Incertaines de l’Université, Communication et Organisation[EB/0L].http://www.communicationorganisation.revues.org/3469.2013-06-08.

[3]Cohen M.D., March J.G.et Olsen J.P.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7 (1) , pp.1~25, in Christine Musselin, Les Universités sont-elles des Anarchies Organisées?http://www.u-picardie.fr/labo/curapp/revues/root/40/christine_musselin.pdf_4a0932f91c648/christine_musselin.pdf.2013-10-05.

[4]Antoine Prost.Education, Sociétéet Politiques, Une histoire de l’Enseignement en France, de 1945ànos Jours.Paris:Seuil, 1992.136~137.

[5][6]ChristineMusselin.Liberté, Responsabilitéet Centralisation des Universités[EB/0L].http://cso.edu/upload/dossiers/Rapport_Liberte Responsabilite CentralisationUniversites_2012.pdf.2013-04-06.

[7]Ayest.Abus de Pouvoir:les dérives de la Gouvernance des Universités Depuis la LRU[EB/0L].http://www.lemonde.fr/idees/article/2012/05/14/abus-de-pouvoir-les-derives-delagouvernance-des-universites-depuis-la-lru_1700808_3232.html.2013-09-10.

上一篇:其实一个人也很好说说下一篇: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