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情况汇报

2024-05-26

**省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情况汇报(精选9篇)

篇1:**省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下面按照会议要求,我把我省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执法检查的着眼点。《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后,我省高度重视法律的贯彻落实工作,特别是《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后,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

法》的制定质量,促进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初,我局组织七个调研组,对全省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情况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广泛调研。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积极履行对中小企业进行知道和服务的法律职责,着力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我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二,坚持把贯彻实施法律规定作为执法检查的切入点,为增强执法检查的针对性,(来源:好范文 http:///)我们专题召开了省辖市局长会和全省中小企业协会会议,并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家座谈,还在“中国中小企业**网”上开辟了执法检查专栏,开展了网上问卷调查,公开征集对执法检查工作的意见。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法律规定为准绳,对照规定检查贯彻执行情况,重点围绕五个方面进行,一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贯彻执行《中小企业促进法》过程中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制定的主要政策及措施。二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设立发展基因、安排贷款贴息、建立信用担保,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方面的工作情况。三是在加大创业扶持,鼓励合资合作,支持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四是建设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的情况。五是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我们的意见得到了省人大的充分肯定,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这次执法检查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检查内容都是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三,坚持把切实解决问题作为执法检查的着力点,采取听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法工作汇报和省人民银行等金融部门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情况汇报,召开企业界座谈会,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到有关职能部门查阅资料和网上征集社会各界对执法工作的意见等形式,召开了8次由各方面参加的座谈会,深入12个县(市、区)的近30个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实地检查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情况。

四,执法检查中,我们坚持把学习宣传贯穿始终,紧紧围绕《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的贯彻落实,突出抓好执法主体建设,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及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以及包括企业投诉在内的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意识,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意识。二是各级政府依法对中小企业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进一步明确了中小企业执法主体,形成了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统一领导。三,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年,省政府出台了三个政策性文件,这三个文件对进一步配套完善我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体系,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以问题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新设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担保机构32家,新增注册资金9.8亿元,是我省历史上担保机构发展最快、注册资金新增最多的一年。另外一点是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进展,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级财政扶持范围,促进了服务体系建设新进展。目前,全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信息网络、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技术支持和法律政策八大服务体系建设正在按方案加速推进,以政府公共服务、非盈利性机构公益性服务和中介机构商业化服务为一体的满足中小企业基本需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正逐步建立。

我省组织开展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执法检查,对于深入推进法律的贯彻落实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执法检查作为一项阶段性工作已经结束。我们将借此会议的东风,吸收各个专家的建议,把我们的中小企业做好,谢谢大家!

篇2:**省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情况汇报

根据省卫生厅黔卫发[2003]357号《关于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督查的通知》精神,现将黔东南州卫生监督所于2003年10月30日—31日对我市“食品放心工程” 工作检查情况小结如下。

此次检查共随机抽查城区集贸市场一个(桂花市场)、食品加工行业一个(麦香村糕点)、饮食行业三个(朗亚山庄、毕节宾馆、桃园大酒店)、学校及托幼园(所)食堂三个(毕节一中、地区卫校、行署幼儿园)、大型食品销售业一个(百汇超市)及办公室“食品放心工程”的有关文件、专项整治小结、工作计划安排及工作总结等资料。

在检查中,发现我市“食品放心工程”工作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

1、档案管理:未及时建立一户一档、文书书写不规范、档案资料不齐全。

2、现场检查:发现朗亚山庄部分食品及原料未按规定存放在贮存间、菜板无生熟分开标志;毕节宾馆店堂卫生差,废弃物及垃圾未及时清扫;桃园大酒店无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从业人员无有效健康证直接为顾客服务。针对以上问题,现我们已责令相关部门或人员立即对照自己的职责作出改正,今后将加强执法监督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确保我市“食品放心工程”工作顺利实施。

篇3:**省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情况汇报

1. 重视档案工作,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这次档案执法检查引起各单位的高度重视, 有些单位的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了档案执法检查, 听取检查小组的具体建议和意见。为确保档案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许多单位建立档案管理网络, 完善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为整体提高省直机关档案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如省政府办公厅、省国土厅、省国税局等单位十分注重档案的制度化建设, 今年对档案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明确了档案工作任务和岗位责任、档案流程等, 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2. 贯彻落实8号令, 夯实档案基础业务。

省直各单位《机关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报送审批工作是今年执法检查的重点。各单位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省卫生厅、省社科院等单位通过深入调研、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制定工作方案、纳入目标考核等方式, 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 编制了本单位《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经过多次修改, 顺利通过审批。目前, 省直单位已有80%通过了审批。今年, 省直机关各单位加强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的收集归档, 如省公安厅、省安全厅对“涉奥”档案进行前期监督指导, 为“涉奥”档案应收尽收提供了条件。省直机关99%的单位完成了2007年形成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73家省直机关向省档案馆移交的19108卷2327件档案全部达到质量要求。

3. 确保档案安全, 改善档案基础设施。

省直许多单位按照《辽宁省档案局关于开展档案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 把档案安全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时刻牢记档案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 坚决防止和克服松懈和侥幸心理, 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许多单位加大对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 档案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如省水利厅、辽宁银监局、省对外贸易厅、省台办等单位投资十几万元更新档案装具, 增添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 从根本上改善了档案保管环境。辽宁日报社为档案室安装监视器, 时刻监控档案实体安全。省直有些单位加强了档案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网络环境、监控措施和保密审查制度执行工作, 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4. 强化档案数字化, 提高档案现代化水平。

许多单位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围绕信息设施现代化、室藏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这一目标, 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省审计厅档案管理网络软件与单位办公OA系统挂接, 使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 室藏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 从而迅速快捷查找档案提供了条件。省政府办公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把档案管理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系统具有上传公文、自动归档、档案检索等功能, 真正实现了公文、档案系统的互连。省委办公厅、大连海事法院、大连海关、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将全部档案实现数字化处理, 在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方面位于省直各单位的前列。

5. 抓住工作重点, 开发利用档案资源。

许多单位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 充分发挥档案独特价值, 创造性地开展档案利用工作, 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省委组织部档案室为中央巡视组和中纪委调查案件提供有关情况;为史料编写、解决离退休干部医疗、住房待遇、处理上访信件、社保等有关事宜提供可靠依据。省水利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等单位积极收集支援汶川地震中形成的有关档案资料和图片, 编写的《赴四川抗震救灾抢险纪实》等多种编研材料, 为抗震救灾工作积累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省地勘局充分利用地质档案资料, 在选定矿产靶区、申请立项、矿产开发、矿产转让, 特别是生态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得到领导的认可。省委办公厅、省发改委等省直许多单位积极为辽宁省改革开放30年大型图片展览提供图片资料, 为充分展示改革开放30年辽宁的巨大变化作出了贡献。

6. 加强系统指导, 促进机关档案管理。

今年, 省直许多单位加强对系统和直属单位的指导。如省地税局、省检察院将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纳入地税“两基建设”和检察系统两大考评体系, 档案工作与目标考核挂钩, 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地税、检察系统档案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省气象局今年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局直属8个单位的档案规范化管理上来, 要求厅直属单位档案工作必须达到省二级标准以上。为提高厅直属单位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省建设厅按既定计划强化直属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厅直属单位档案规范化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年内, 省建设厅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等单位档案工作实现了规范化。

篇4: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情况报告

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2010年11月15日在自治县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41次会议上)

尊敬的韦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执法检查组组长蓝荣副主任的委托,代表执法检查组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

一、执法检查的基本情况

11月10日上午9时,执法检查组在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吴文忠常务副县长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汇报,然后与会人员就我县的实际情况开展座谈,对《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检查组认为:

(一)《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取得成效

2008年1月1日《就业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县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抓紧抓好,不断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切实落实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重要职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 县就业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的困难情况下,我县及时落实自治区、河池市相关稳定就业、加强农民工工作、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等一系列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我县就业总体形势良好,就业格局没有出现大的变动。主要表现在:

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促进和扩大就业。2008年以来,按照《就业促进法》的有关规定和自治区人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我县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了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农民工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为做好全县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2008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0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419人,全县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368人,通过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实现就业54人,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就业2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7%。2009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2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306人,全县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535人, 通过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实现就业147人,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就业2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6%。2010年1至10月份,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3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06人,全县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573 人, 通过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实现就业160人,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就业3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

2、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落实促进就业措施。为确保扩大就业目标的实现,县人社、财政、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财政部门设立了就业补助资金专户,用于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贷款担保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等。2008至2010年10月,上级财政安排资金1200多万元用于支持就业再就业,累计支出1000多万元,其中六项补贴政策的享受人数达到23050人次。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服务职能。我县以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并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建立了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平台。在县级建立了就业服务机构,全县所有乡镇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对城乡劳动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县、乡就业服务机构统一配备电脑等网络设备,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二级就业信息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二是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各项制度。积极推进用工备案登记、就业援助、失业预警、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等相关制度建设,保障了就业措施的落实。对外来劳动者、农村劳动者和城镇劳动者实行了统一的招用工备案制度、就业登记制度,营造了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三是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 的就业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了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及时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开展了针对不同群体的多项专题就业服务活动,每年通过县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就业的人员达到当期就业人数的70%以上。四是加强就业信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就业信息发布制度,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同时加强了就业市场监管,杜绝虚假招聘。2008至2010年人力资源市场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34期,共有648个单位提供就业岗位65000个次,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举办招聘活动25次。五是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促进就业。2008年以来,围绕做好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三个群体的就业工作,每年都制定了“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等多项就业服务系列活动计划,并开展各类专场招聘会36场,有60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了招聘活动,提供岗位6万余个,帮助大量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实现了就业。

4、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帮扶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决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积极开展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近三年来,共在城区举办就业促进相关政策大型宣传活动9次,在全县各乡镇举办小型宣传活动36次,先后开发交通协管、环卫协管、劳动保障协管、治安协管、社区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683个,用于解决“4050”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把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问题作为就业援助的工作重点,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开展专项服务和结对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安臵等措施,建立起了“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的动态援助机制。2008年至今,全县共认定城镇“零就业家庭” 22户,安臵就业22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5、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为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县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持证、后上岗”制度,提高就业技能。一是添臵培训设备,壮大师资力量,拓展培训专业。几年来,县就业服务中心不断充实电工、焊工、毛织与缝盘、电动缝纫等近十个专业的培训设备,聘请十多名专职技能培训教师,以就业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共完成培训20977人,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18669人。二是推出免费中餐,免费晚餐的新举措。为解决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生活难,学习技术难等问题,凡是到就业中心参加培训的学员,除了免收学费、杂费、住宿费外,还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中、晚餐,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2008至2009两年间,就有6000多人享受到全免费服务。三是办好村级流动培训点,把职业技能培训送到群众家门口。在流动培训过程中,建立健全县、乡、村共同参与的运作机制,县就业服务中心送去培训设备,派去培训教师,把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送到群众家门口。近三年来,我县共举办村级流动培训班194期,培训劳动力9000多人,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8100多人。

(二)《就业促进法》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就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县虽然集中开展了许多阶段性的宣传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学习、宣传还缺乏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该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劳动者就业观念相对落后。多数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看重眼前利益,宁可去竞争技能要求不高、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的岗位,也不愿意花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不适应当前形势,择业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普遍存在。

2、就业供求矛盾突出。当前,下岗、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隐性就业、隐性失业五大现象同时存在,城乡“双零”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压力不减,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加重。一方面,劳动力总量持续供大于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原有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就业压力交织并存。另一方面,低水平就业较为普遍。劳动者技能结构层次较低,不少劳动力难以 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即使已经就业的,其就业质量也不高,就业稳定性较差。

3、部分就业政策落实还不到位。据不完全统计,有60%的劳动者有自主创业的想法,55%的劳动者希望等到政府更有效的创业扶持。尽管国家出台了放松银根的政策,人民银行、银监会也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我县金融机构“惜贷”、“惧贷”,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缺乏金融服务;大部分劳动者创业盲目性大,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创业指导和信贷支持的力度。

4、地方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就业促进法》规定,各级政府要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一定的就业资金。由于我县财政资金紧张,就业再就业资金缺口较大,致使一些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得不到保障。如“4050”人员安臵期满三年后,离退休超过五年的,延期安臵的人员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由地方财政支付,由于我县财政资金紧张,该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得不到保障。

5、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相对滞后。我县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各成系统、人力资源配臵效率不高,同时,随着网络信息快捷性的逐步显现,网络招聘、求职功能将会进一步增强,而我县就业信息网的功能却相对落后,网络信息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亟待进行全面改造升级。街道乡镇等基 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也有待加快步伐。

二、对《就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基本评价

《就业促进法》实施以来,对于促进我县劳动力就业,促进我县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我县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县人民政府根据本法规定的义务,把扩大就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群困组织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就业促进工作。近三年来,全县共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0977人,劳动力培训9000多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46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531人,通过招聘和其他方式就业的大中专毕业1219人。

三、《就业促进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就业促进法》关于政策支持的有关条款规定太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应享受优惠的企业和人员不能享受政策优惠,不利于促进就业。如第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扶持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对下列企业、人员依法给予税收优惠”,目前我县有关企业和人员没有享受到这方面的税收优惠。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有关立法机构没有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二是实施就业服务和管理不到位。《就业促进法》第34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而我县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落后,不能更好的为劳动者提供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的服务。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县财政困难,资金安排不到位。

四、几点建议

(一)劳动行政部门既是本法的执法主体,也负有对本法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责任。因此,建议县人社局争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就业促进法》的宣传力度,促进本法的贯彻落实。要按照本法规定的义务,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加以落实。特别是就业服务与管理的经费,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的经费,要做好计划,争取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完善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二)要尽快把工业园区建立起来,增加就业岗位。我县就业形势严峻,企业能够为劳务者提供就业岗位非常有限。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将有一批企业被关闭淘汰,下岗职工将进一步增多,为下岗职工创造就业机会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要向周边县学习,尽快把工业园区建起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大化来。对已引进的项目,要跟踪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使其尽快竣工投产,为我县劳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篇5:省特级检查验收情况汇报(定稿)

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创建省一级情况汇报

在市、县两级档案部门和市人大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我办着眼“依法治档、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完善设施”的档案工作目标,立足规范抓创新,分类建档抓特色,强化考核抓质量,建章立制抓长远,建立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的综合档案室。

多年来,我们始终注意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机关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充分重视档案的基础建设和开发利用工作,不断加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为促进我办机关档案管理再上台阶,全面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更好地为常委会工作服务,根据《湖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考评办法》、《湖北省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的要求,在常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的大力指导下,自2011年初开始,我们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夯实档案目标管理基础,为创建机关档案省一级目标管理做了大量工作,现将档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我办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1993年通过省二级考评认定。自1993年通过省二级复查考评认定后,我们一直坚持把档案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近年来,我办多次被评为咸宁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档案部门对我办的关心和指导。目前,我办综合档案室室藏共存一九八四年至二0一0年的档案6731卷(册、件、盘),其中文书档案54卷,2118件,科技档案14卷,会计档案1323(卷)册,声像档案520张(册、盘),电子档案18盒(盘),实物档案169件,专业档案1425卷;2192件。另有图书55册,资料13册。

我办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按档案门类、归档年度、保管期限科学排放,配备了10年以上的档案用密集架,建立了实物陈列室。库房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配臵了空调、温湿度计、除湿机、防磁柜、档案消毒柜、灭火器、防虫剂等。为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我办及时购臵了兴档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了档案管理内部办公室域网,配备了档案数据管理专用服务器。

几年来,我办十分重视编研工作,整理编写了《大事记》、《内部制度汇编》、《代表风采》、《通城县志〃人大篇目》等多种类型的编研材料。

二、档案目标管理工作情况

在省、市档案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办根据《湖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考评办法》的要求,积极开展机关档案省一级目标管理工作,及时组建专班,集中时间和地点,结合以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考评办法》认真整改。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管理网络,强化档案意识。

1、领导重视,全员发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去年底,办公室提出创建机关档案省一级目标管理的设想,得到办公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把省一级目标管理工作列入2012年度办公室重点工作目标。办公室领导还多次在全办公室会议上要求各委室负责人重视、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在办公室召开的有关会议上,组

织学习档案管理知识和有关文件,在办公室工作人员中进一步树立档案观念,增强档案意识。同时强调要把机关档案省一级目标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创建机关档案省一级目标管理工作来规范档案工作行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使我办的档案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更好地为常委会服务。通过学习动员,统一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思想,使办公室干部职工自觉投入到创建机关档案省一级目标管理活动中来。

2、制订计划,责任到人。根据《湖北省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湖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考评办法》的要求,我办制定了创建机关档案省一级目标管理工作年度计划,明确了工作任务,规定了完成时间、质量要求,将责任落实到委室到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办公室将创建机关档案省一级目标管理工作列入委室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确定一名同志具体负责档案创建机关档案省一级目标管理工作,办公室每月对照计划督查工作落实情况。

3、建立网络,健全制度。为使创建工作顺利开展,针对有关人员岗位变动情况,及时健全档案管理网络。一是调整办公室档案工作及鉴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大党组成员、秘书长孔仕豪同志为领导小组组长,办公室主任黄国富同志为副组长,各委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十分重视档案创建机关档案省一级目标管理工作,在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科学安排筹备资金,配备工作专班,还为档案管理出谋划策,亲自督促档案工作严格按计划有序推进。二是调整档案管理网络成员,办公室内各委室安排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档案工作。同时,我们还将原有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统一下发并上墙,使档案管理走上规范化、制 4

度化的轨道。

(二)加大工作力度,完成目标任务。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一是组织专、兼职档案员学习《档案法》和《湖北省档案管理条例》,并参加市人大办公室、市档案局组织的档案业务培训,让他们掌握了解档案的形成、收集和整理等方面的内容,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形成完整与准确的归档材料,确保质量、要求。二是积极主动向县地税局、县检察院等多家档案目标管理省一级单位学习,借鉴、参考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增强自身档案管理水平。

2、狠抓基础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质量。一是对照档案工作业务规范,针对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认真进行整改;对少数档案保管期限不合理的案卷进行调整。二是按照整齐划一,力求美观的要求,对入库的档案从新整理、排架,做好库房示意图的重新绘制。三是定期打扫库房,做好库房的除尘和库房温湿度的记录,及时采取去湿等措施调整库房温湿度,定期更换灭虫剂。四是做好档案统计台帐工作,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清点档案数量,做好台帐记录。五是在认真做好文书、专业档案归档工作的同时,重视其它门类档案的整理归档。

4、加强系统指导,强化基础业务。在办公室各委室的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上,我办档案室十分注重加强对各业务委室档案业务的指导,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对各委室兼职档案员的培训,提高兼职档案员的业务素质,同时把住三道关:一是工委主任检查关,各工委主任对本委室每年上交、整理的档案进行认真检查,并签字把关;二是案卷评查关,由办公室每年将评查结果进行通报;三是档案接 5

收关,档案室每年对接收的档案进行认真审核,不合格的坚决退回。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加强基础业务建设。

4、加大投入,强化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办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通过压缩办公经费,多方筹措资金,在原有微机、空调等设备的基础上,近几年来又投资18万元,添臵密集架、除湿机、碎纸机、防磁柜等设备,配臵了陈列柜,装修了档案室。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使档案管理设施日趋完善,进一步改善了档案保管的环境和条件。

5、求真务实,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近几年来,我办从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软、硬件的投入入手,按照省一级要求配臵了档案专用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配备了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和档案数据管理专用服务器,建立了档案管理内部办公室域网,为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办公室领导选派了3名有一定工作经验、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责任心强的干部作为专(兼)职档案员,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规范管理,完善信息化工作各项机制,确保系统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安全无事故。在信息录入阶段,我们根据有关标准,在信息录入前要求对所有档案进行重新梳理,并对其进行了认真审核。目前室藏档案全部建立了目录数据库,近10年文书档案及主要业务档案实现了全文管理,共扫描扫描原文幅面数达 张,输入1984年至2010年档案信息条目 条,能利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档案归档、存储、统计、检索和远程查询等。

6、建立实物档案室,丰富室藏档案。为再现我办发展的轨迹,我办高度重视实物档案的规范管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收集、集中 6

保管、精心设计,建立了规范化的实物档案陈列室,有效地防止了实物档案的丢失和损毁,确保档案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丰富了室藏档案,充分发挥了实物档案的激励和教育作用。

7、强化开发利用,注重服务。人大办档案是人大工作的真实记录,是检查依法行政、衡量办公室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坚持原则、严格手续,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努力做到方便、准确、及时地提供档案服务。一是在完善了原有目录的同时,建立了机读目录;二是开展了编研工作,续编了全案介绍、组织沿革、大事记、基础数据汇编、年鉴材料等;三是经常对档案员的查准率、查全率进行训练,力求达到准确、及时满足查访人员的要求。另外,还注意对利用效果随时进行检查、登记。据统计,近几年来,平均每年接待查找利用人员400余人(次),利用档案资料320余(卷)册。

8、对照检查验收要求,认真自查整改。按照《湖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考评办法》文件的精神,我办逐项逐条进行自查,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在自查期间,县档案办公室对我办的创建机关档案省一级目标管理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经常上门具体指导,出主意想办法,对业务咨询有问必答。有力地保证了档案创建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总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平凡而细致的工作,搞好这项工作不仅是人大工作的需要,而且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创建机关档案省一级目标管理工作,全办上下档案管理意识明显增强,档案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行政效能明显提高,但对

照高标准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我办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切实加强档案软硬件建设,培养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使档案管理工作为经济建设、为领导决策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6:医改工作情况汇报(省医改检查)

雁峰区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24日

尊敬的省医改领导小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雁峰区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雁峰区督查医改工作表示热烈欢迎,我区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认真综合各位领导的批评意见,将医改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到位。

雁峰区位于衡阳市城区中心,下辖5个街道、1个乡、1镇、1农场,总土地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21万。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家,其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乡镇卫生院2家,省配编182人,在岗174人,其中5个社区137人,2个乡镇45人;共有全科医生24人,副高5人,中级29人,初级127人,无职称13人;本科27人,大专90人,中专55人,高中以下2人。

2009年以来我局在市区两级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省市医改近期重点工作方案,求真务实,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完善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是医改工作的关键之年,我区作为第三批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举全区之力,团结协作,攻艰克难,率先在全市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基层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医改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努力推进医改工作

为确保医改工作顺利实施,我区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唐学石为顾问,区长周建为组长的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医改领导小组及基层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副区长江红为组长,编办、人社局、财政局、审计局、物价局、卫生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领导小组。

为顺利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2011年区委和区政府分别召开了常委会和三次区长办公会,就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出台了《雁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雁政办发〔2011〕22号)和《雁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实施方案》(雁政办发〔2011〕26号)等指导性文件,并以会议纪要形式对医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部署,区政府建立考核机制,出台了考核细则,并将医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畴。

(二)认真学习,领会精神,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针对医改这一全新的系统工程,医改领导小组领导及成员积极参加省市会议及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努力学习医改文件精神,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和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精神,为了确保各部门及基层单位学习的系统性和广泛性,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举办了以公共卫生、基本药物制 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发放基本药物应用指南360余册,做到医务人员人手一份。

(三)起草方案,落实措施,逐步推行医改政策

根据省市要求,我区先后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考核方案)》、《2010年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实施方案》、《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施方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施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

区卫生局作为医改主力军,对医改重点工作进行了责任分解,并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医改工作责任状,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经费挂勾。

(四)搞好调研,做好测算,为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准备 2010年根据区政府统一部署,由副区长江红的带领人事、编制、财政、发改等部门负责人到衡阳常宁市和蒸湘区、郴州北湖区、岳阳岳阳楼区等兄弟单位进行视察,就推行医改中的人员编制、床位、运转经费、医药费用、绩效工资、政府补偿等情况开展调研,为我区推行医改吸取了先进经验。2011年是医改工作攻坚之年,为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及人事配套改革,区政府高度重视,4月10日、5月28日、11月24日区长周健就医改工作三次开展专题调研,召集财政、人事、编办、卫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召开了区长办公会议,专题讨论医改工作,具体部署了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工作。区审计、人事、财政、卫生等部门对7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近三年的医疗收入、药品利润、职工工资、日常支出、人员在岗情况等进行模底,完成医改所需资金测 算,为区委、区政府确定全面推行医改所需财政补偿经费、及人事配套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广泛宣传,深入人心,营造医改氛围

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我局通过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发动,提高相关领导干部及医卫人员的认识,提高老百姓的关注度。一是召开了一个动员会。6月11日召开了全区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动员大会,区四大家领导出席会议,区长周建主持会议,副区长江红作主题报告,区委书记唐学石作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宣传这项民生工程,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形成全民参与的强大宣传氛围。二是制定了一个宣传方案。卫生系统作为医改的主要阵地,卫生局制定了《雁峰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工作方案》(雁卫发〔2011〕),宣传工作做到了“三统一”:统一配备宣传设备。我区为基层医疗单位统一购买了液晶电视机,专门用来公示医疗收费标准和基本药物价格,让患者明明白白就诊;统一提供宣传内容。为切实提高百姓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关注度,张贴宣传画800张、宣传标语150张,悬挂宣传横幅50多条,印发宣传手册80000份,发放到各基层医疗单位、乡镇街道社区和乡村,做到家喻户晓。统一制作宣传牌。我区为基层医疗单位统一印制了公开承诺书、通告栏、公示栏和制度牌,并要求各基层医疗单位结合自身的工作制作宣传栏,确保我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三是开辟了一个网上专栏。我区在党政门户网上设置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专栏》,将我区推行基本药物工作的动态信息、实 施单位、基本药物价格以及有关政策文件予以公布,拓宽了宣传渠道。四是召开了一次听证会。6月15日,举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听证会,人大、政协代表,社区、村代表,医疗卫生机构代表,个体诊所、药店,民营医院等20名听证代表参会,与会代表积极为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献言荐策,使这项制度的推行真正做到了依法决策和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五是举办了一个启动仪式。6月18日我区举行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启动仪式,邀请市政府、市卫生局、市发改委等相关领导参加,做好新闻媒体的重点宣传报道工作,扩大影响范围,让我区居民能尽早享受国家这一惠民政策,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的现象。

(六)严格监管,及时整改,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 为使基本药物制度落到实处,我局一是通过电子价格屏、大型价格公布栏、及咨询台前的基本药物价格册等方式,将基药价格面向广大居民公布,实现群众监督;二是定期编发基本药物简讯,将全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时动态及时公布;三是每月收集实施单位的门诊量和药物销售量,通过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控实施单位的工作进度;四是强化督查,区委区政府组织区督查室、区监察局、区卫生局及物价局联合开展不定期专项督察,并以区政府名义下发督查通报。副区长江红率相关部门随机抽查,重点检查了医务人员的培训、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和药品价格管理等情况,每一次督查都做到检查严密认真,查后立即召开会议,对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对整改工作做到“回头看”。通过反复督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我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秩序渐近,良性发展,取得实效。

(七)加大投入,统筹资金,确保医改工作稳步推进 医改工作是区委、区政府的为民办实事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为推行医改工作,严格按照中央、省政府要求,足额配套补偿、按时拨付各项医改经费。近期三年来,共投入医改资金7764.51万元,其中上级财政6022.19万元,本级财政1742.32万元。今年已投入医改资金3195.98万元,其中上级财政2386万元,本级财政809.9万元。

2011年为了强化对医改资金的管理使用,我区成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中心,对基层医疗单位的收支实行“集中核算,全面统筹”。

(八)定编定岗,全员竞聘,加强基层人员管理 按照《雁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聘用方案》(草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坚持“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原则,实行“全员竞聘、核定任务、绩效考核”。一是全员竞聘。卫生局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副职进行选聘;机构原有的职工,竞聘岗位,根据省要求的编制和人员结构进行足额选聘。二是核定任务。卫生局按照各级政府要求,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由区卫生局与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责任状。三是绩效考核。卫生局每季度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督导,每半年进行质量考核,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综合结果与下拨公共卫生经费挂钩,与个人工绩效工资的60%部分挂钩。

(九)全面清理,核实债务,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为做好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区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发改局、财政局、卫生局、监察局和审计局等五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化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下发了《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实施方案》(雁政办发〔2011〕30号),经清理核算,7个基层医疗单位截止2009年12月31日前产生的债务数为1233.08万元,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31日所产生的债务数是53.16万元,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5日所产生的债务数是129.9万元,三项合计1416.14万元。

二、取得的成效

(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效明显

我区作为全市第三批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于6月18日率先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卫生局通过坚持零差率销售、广泛宣传、加强培训、及时分析等措施,使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区成效显著。

经统计,我区7个单位6月18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诊疗总量16167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84.57%,人均药品费用29.36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7.1%,医疗收入61.1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4.23%,居民直接受益近22万元。根据统计数据可分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人均药品费用明显下降,医疗人次明显增多,老百姓的知晓面明显扩大,居民群众的得实惠明显增多。10月28日湖南《大众卫生报》经市卫生局推 荐对我区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很好的报道,得到了省、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不断完善

我区到2009年分别完成了2所乡镇卫生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所村卫生室的国债项目建设,2011年完成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项目建设,于6月全面启动使用。

2011年我区以公共卫生进社区为契机,各基层医疗机构积极申报创建省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黄茶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一是 “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规范了基层医疗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二是医务人员的强化培训,提高了医技人员业务素质。2011完成了52名乡村医生IPTV培训工作,并全部考试合格;选送28人参加省卫生厅中医全科医师、医改、学历教育等培训班;选派9人参加市局举办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区卫生局组织369人次参加自举举办的基本药物制度、中医全科医师、乡镇卫生院内儿科等培训班,通过全方位培训,我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

到11月30日止,已为全区38165万农村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0483人,建档率53.7%,电子档案完整率达99.9%。其中为7岁以下儿童建档1904人,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1440人;妇保建卡380人,产后访视1140人次;儿保建卡数380人;发 放健康教育宣传单5900份;城镇居民已建立电子档案 111255人,建档率64.6%,健康档案完整率99.5%;为辖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50865人次,进行群体健教讲座143场次。共为“四类人群”做健康检查25750人次,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16499人次;为孕产妇做产前管理6812人次,产后访视3638人次;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6817名慢性病人进行了建卡和随访管理;为14149名老年人进行了建卡登记,并为10438人进行了体检。为47799人次进行了健康服务指导。

2011年为全区重点人群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6770人;脊髓灰质炎疹糖丸强化5329人;为农村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 4404人;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0.32万元,完成数量和质量均在城区前列。

(五)基本医疗保障建设不断完善

今年我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完成了市局下达任务数的101%,农村低保对象、五保户和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全部纳入新农合,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在区级医疗机构实行全免,截止11月30日,区医保基金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报销金额达到了7万余元。城镇居民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地区都达到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都提高到80%,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了18万和8万。医疗费用做到了及时结算,实行了按人头、病种、总额支付方式。今年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当地财政配套资金分别为45.18万元和77万元。目前我区居民医保统筹基金结余25%、新 农合医保基金统筹结余10%;解决了我区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今年区级财政安排困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配套资金78万元,为职工的养老保险提供了保障。

三、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健康档案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和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力争明年建档率达到了100%,为辖区居民提供及时、方便、有效、连续的医疗服务。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将基层医疗单位义务巡诊活动在全区推广,做到定期不定点,使辖区居民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篇7:建筑市场执法检查情况汇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实施五年来,我县建筑市场管理秩序逐步走上正轨,建筑工程质量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措施也在逐步加强,建筑伤亡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根据建设部、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和省建设厅要求,从2003年6月至11月,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执法队伍对全县建筑市场进行了一次执法检查,现将此次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建筑市场的基本情况

今年来,全县共报建工程21项,核发工程施工许可证19个,总建筑面积50185平方米,工程概算投资3014万元。从工程建设主体看,大部分工程分布在

教育系统,占工程投资总额的%,且教育系统大部分在建工程是学生宿舍和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场所。从核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工程监管情况看,建设各方主体都能接受建设行政监管,接受工程质量监督,服从安全检查督导,工程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没有出现安全事故。

二、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此次检查我们将没有纳入监管的在建工程作为重点,共检查了4个民营企业和16所中小学的在建工程,从检查的情况看,我县建筑市场各责任主体法制意识不强的情况普遍存在,建筑市场秩序亟待整顿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业主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

被检查的在建工程只有山门市政小学和竹市镇中学两所中学依法办理了施工许可证。青龙、树林、南泥3所中学,设计图、施工队伍基本符合办证条件,几个月来,执法大队三番五次上门宣传法律法规,3所中学的在建工程基本完工,我们要求他们补办有关手续,并将减免费用的步骤、方法都一一告知建设单位,至今,3所中学仍未来补办相关手续,其它办证材料不全的建设单位更加有的放矢。有些建设业主甚至讲:办手续不仅要交钱,而且要走路,即使可以减免部分费用,还是要花费一定的开支,不办手续,既省钱又省事。

2、建设业主将工程包给不具有资格的个人承包 石柱中学、黄双中学、江口镇中学将工程发包给没有资质证的个人承包。尤其是石柱中学不仅施工合同不严肃,建设单位代替施工人员在合同上签字,而且一个合同两个包工头,在施工过程中又发生一起安全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执法人员四次上门了解情况,都是采取躲避的办法,最后一次躲不过了,干脆先发制人,大发雷霆,拒绝在询问记录上签字。

3、使用没有设计资格的个人设计的图纸施工,或者套用他人图纸施工

按照《建筑法》的有关规定,施工图须经审查合格后才能施工。但有些建设单位擅自使用不具有设计资格的个人设计的图纸,如花古中学、黄桥镇中学、黄双中学。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公共场所,建筑物的设计必须布局合理,结构设计不仅要严谨,而且要求保证学生频繁活动的安全系数。在这方面,国内的教训很惨重:内蒙古一所由于教学楼楼梯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未接受工程质量监督,验收环节粗糙,进而造成学生严重伤亡的事故是我们应当吸取的血的教训。在执法中,我们强制这些使用不具备资质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停止施工,根本没能引起建设单位的重视,依然继续施工。

4、规避监管,工程的质量监督、监理、安全监督等手续均不办理 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基本建设需要办理质监、安监、监理等相关手续,并

接受相应职能部门的监管。在我们检查的工程中,逃避监管的事情相当普遍。三可公司四千多平方米的厂房,第二水泥厂高达二十多米的立窑,傻牛食品厂一千二百多平方米的宿舍工程均为“五无”的安全隐患工程。其中三可公司厂房工程被邵阳市列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工程并于于十月份在全市通报。傻牛食品厂的厂房工程甚至连城建规划手续都未办理。

5、报少建多,瞒天过海 新华书店的装饰工程,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只报五百多万元,可实际工程为一千多万元,而且按装饰装修的法律规定,超出五十万元应公开招投标,新华书店规避法规,未公开招投标就将工程发包给个人。

县建设局是代表县人民政府履行全县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监管的行政职能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对违法违规行为实行行政处罚,是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必然手段。在今年 的执法检查过程中,我们曾经就菱角中学、花古中学的违法建设行为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书生效后又申请了强制执行,如今近两个月了,执法受阻,不能到位。如此,违法的建设业主更加有恃无恐,由于行政处罚不能到位,违法也被看成是“不止我一个单位违法”的信条,被违法建设业主信手拈来搪塞执法人员;由于行政处罚不能到位,我们查实的十多处违法建筑无法再发行政处罚决定书。从我们查处的一些违法建设行为来看,建设业主规避监管无非是出于两点:一是法制意识不强,凭经验图省事,懒于办理相关手续;二是出于节约资金考虑,办理相关手续需要缴纳一笔费用。事实证明,未经监管

篇8: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情况汇报

我街道党工委、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结合我办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我办“三上”企业统计开展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人员开展统计自查工作

为做好我办“三上”企业的统计基础建设和企业一套表的网报情况,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我办的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以分管统计工作的***副主任为组长,统计办人员为成员的自查工作小组,对我办的所有“三上”企业展开自查工作。

二、通过自查,发现存在问题

通过对“三上”企业的检查结果来看,我办“企业一套表”推进还是顺利的,成效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部分企业统计法律意识比较谈薄;二是部分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够了解、不够重视;三是部分企业的统计员没有持证上岗,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四是统计人员的变动频繁,导致新接替的统计人员因业务不熟悉,对数据的评估存在一定的误差;五是企业的统计制度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整改情况及下一步计划

篇9:**省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情况汇报

从2007年创建、2008巩固我县平安建设工程工作以来,我镇平安建设工程工作以强基固本为基础,以法制教育为手段,以平安创建巩固为主线,以创建平安丹江、构建和谐雷山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思路,在全镇范围内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结合本镇实际,狠抓平安建设工作.现就五年来我镇平安工程创建巩固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一、丹江镇基本情况。丹江镇属于县城中心镇,全镇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共有10331户,人口33202人(其中农业人口21766人、非农业人口11436人,男17774人、女15428人),村寨27个村、社区5个、院落42个、校园10个、幼儿园6个,单位78个、企业21个、公共复杂场所2个、特种行业96个。

二、平安建设工程创建巩固主体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共创建巩固建平安乡镇1个、平安村寨27个、平安社区5个、平安院落42个、平安校园10个、平安幼儿园5个,平安单位78平安公共复杂场所2个、平安企业21个、平安特种行业96 个、平安家庭10021户。

三、积极采取有效工作措施、全力开展平安创建巩固工作。

(一)建立健全机构,确保组织保障到位。

我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人文雷山、生态雷山、魅力雷山、平安雷山、和谐雷山、富裕雷山”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抓稳定、创平安、构和谐、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平安建设创建巩固工作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目标责任、建立考核评估、部门联动、公众互动等体系,并不断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时成立或调整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人民政府镇长、镇政法委书记为副组长、其它班子成员和各站所负责人、各村(居)支书为成员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综治、信访维稳、安全生产、消防、禁毒、反邪教、校园周边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专项工作领导小组,-1-

成立丹江镇便民利民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治安排查整治指挥部,设立群众来信来电来访服务接待室、平安建设办公室,明确五名同志专职负责全镇平安建设工作。

(二)明确责任,全民动员,狠抓落实.根据省平安建设创建标准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和“属地管理”责任,2007年召开机关单位、企事业部门,省州驻镇各部门、各村居、中小学、幼儿园平安创建工作动员会和各年度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动员会,每年年初召开工作部署会,签订平安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狠抓各项创建主体指标的落实。同时要求各单位、部门组织召开干部职工、离退人员、职工家属平安建设宣传动员会,村居干组织召开全体村民动员会,单位、部门主要领导与全体干部职工,村居干与小组长、小组长与村民签订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责任书,成立工作检查组,根据各项创建主体指标要求对各创建主体工作进行验收考核,对不合格的单位或部门责令重新创建,要求按期完成并组织再次验收,通过07和08年的努力,我镇各项创建主体指标全面完成,经过09和2010年的巩固,我镇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全民参与

成立或调整丹江镇平安工程创建巩固工作宣传队,利用宣传车轮回深入各村各社区进行宣传;通过电影下村、张贴创建平安村寨明白书、创建平安家庭明白书、两防工作明白书、告村民乘车安全明白书、悬挂横幅、刷写永久性标语、利用赶场天、节假日、综治宣传月等方式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宣传;各村居通过设卡守护、利用远程广播、鸣锣喊寨、鸣鼓喊寨、民间办理红白喜事村民较为集中时进行宣传,5年来共出动宣传车辆500余次辆,张贴各类宣传标语11万份,横幅317幅,刷写永久性标语21条,较好地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

(四)增加经费投入、配齐办公设施,确保正常运转

为确保创建巩固工作正常开展,在我镇办公经费较为困难的情况下,镇党委、镇人民政府每年召开年度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会议,明确平安建设工程经费实报实销,据统计,配备办公设备购买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文件柜、办公桌椅共投入32100余元;制定镇村居上墙

资料、宣传资料、宣传车辆入村开展宣传用油等合计4.1万元;投入开展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信访维稳、禁毒、防处、国家安全、村寨防火、森林防火等各项经费11.8万元;积极争取国家“一事一议”扶贫项目资金和“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716万元,对我镇部分通村公路进行改造和加强全镇50户以上自然村寨的农村消防设施进行建设,五年来共投入约800余万元,有力地确保我镇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的开展。

(五)深化“四个长效防范机制”建设,巩固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

我镇将“四个长效防范机制”建设与“平安丹江”创建巩固活动有机结合,在全镇范围内构建点面结合、打防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第一,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政法干警综合素质。

按照州县关于“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科技强警”、“和谐司法、促进和谐”的要求,积极组织全体政法干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促使全镇政法干警,综治干部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对内强化管理,对外加大公开力度,确保执法程序公正、公开。

第二,建立健全镇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大力加强电子视频监控设施建设。加强对城区主要路口、重点路段、复杂部位、学校及周边、全部街面实行电子监控管理,充分发挥了电子监控作用,确保监控覆盖面达到应覆盖面的100%;二是进一步完善复杂部位、重点单位、全部金融部门实行电子探头等设施管理。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监控,防控设施安装率达100%;三是实行24小时巡逻及民警村居办公机制。实行警察着装和便装巡逻相结合,增强巡逻的实效性,提高小区和城郊结合部的见警率,有效遏制县城“两抢”、入室盗窃等案件的发生;四是建立城区3个治安流动岗亭。实行警察街面服务,及时解决了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了警民的关系;五是在县城入口和出口处建立治安亭,对县城安全实行口袋式管理。一旦发生治安问题,两个治安岗亭及时出警,实行封锁,及时排查,确保违法人员及车辆不能逃离;六是认真落实单位部门内部值班保卫制度,楼长负责制。确保

值班保卫人员工作到岗到位,全力减少“两抢一盗”事件发生; 七是建立健全严密的农村治安防范体系。建立和完善村寨治安防范网络,开展以村民组、自然寨为单位的户户联防和互助联防,全面推进农村治安防范自治化、群防化;落实农村治安防范责任制,镇与村、村与组、组与农户层层落实治安责任,将治安防范和治安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让驻村民警带动治保会、调委会、义务联防队、义务消防队、护村护寨队等基层综治力量,加强农村治安防范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目前,我镇建立治保会32个(271人)、调委会32个(271人)、专职巡防队1支(30人)、义务联防队(即义务消防)32支(492人)、护校队8支(98人)、护村护寨队32支(492人)、治安信息员(34)人;八是深入开展 “扫黑除恶”等专项斗争,杜绝黑恶势力的滋生。

(六)建立流动(暂住)人口管理体系

一是社区民警、居干、计生部门、工商部门、医院等按月、季度对辖区开展流动(暂住)人口调查,确保辖区内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入户登记率达100%。以入户核对为手段,进一步熟悉辖区流动(暂住)人口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在全面掌握底数的基础上,对我镇602户出租房,4576人流入人口建立了统一的管理台帐,实行微机管理,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机制。

(七)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确保我镇社会政治稳定。

一是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基层网络,各村居成立便民利民服务站,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建立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支书为组长,包村干部和村居调解员为副组长;二是始终坚持矛盾纠纷月排查月调处报送制度,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均建立台帐、登记在册,并及时组织调解,对能调处的及时结案,不能调处的报镇综治办,以便由镇综治办组织调处,调处不成的引导走法律程序;三是排查无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的,实行零报告;四是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中,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归口办理、责任包保,把排查出来村居不能调处的重大

矛盾纠纷分解到相关股站所及责任人办理,采取限时办理和跟踪督办;五是建立健全社会稳定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工作中的前瞻性与应对性,始终做到防范于未然。

几年来,我镇因林权制度改革、二级公路、乌东旅游公路、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安置、人民生产生活等民间各类矛盾纠纷共511起,重大不稳定因素16起,成功化解516起,正确引入诉讼程序4起,正在调处7起。

(八)畅通信访渠道,全力做好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工作。

一是镇依托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每天坚持一名领导和两名工作人员接访;每星期赶场天实行一名领导和七站八所负责人在一楼大厅接访,并实行信访工作首位责任制,接访人员对群众来信来访能现场答复的现场答复,涉及相关政策性问题不能答复的要在当天转到相关部门或分管领导,相关部门和分管领导不能当天处理的要与信访人员通电话,约定时间办理;二是采取“四定四心”:定职责定人心,定态度暖人心,定时限宽人心,定廉洁舒人心做好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工作;三是深入农户开展“家访”。通过认朋友,认亲戚、认老领导,共同就餐等搞好思想交流和拉近感情,做好稳控,化解了部分历史遗留信访问题;四是通过节假日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爱心等慰问活动。采取民政救济、政策扶持、项目帮助化解了部分重访、缠访案件;四是陪访导访工作机制。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对不听从劝访人员,通过陪同到上级相关部门反映,咨询相关领导,了解相关政策,化解了部分群众因对政策真相不明造成的长期上访。五是我镇采取 “三不离开四不动摇五责落实长效机制”。一是重大政治活动日、各种节日期间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主要领导不得离开本县;副科级领导不得离开本镇;包村干部不得离开不村。二是始终以镇党委书记为信访维稳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思路不动摇;镇人大主席作为第一督查信访维稳工作不动摇;实行信访维稳工作首位接访责任制不动摇;因工作不力或工作失职、渎职造成群众非访,越级上访“一票否决”制不动摇;三是联系村领导作为该村信访维稳工作第一责任人,因对联系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不认真组织排查,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导致重点人员或人群出现非访和越级上访的将按照相关干部管理条例追究责

任;包村干部不驻村组织开展排查和调处,深入细致开展工作,导致出现重点人员和人群失控或非正常上访年度考核将按照不合格或不称职追究责任;村干对信访维稳工作不认真、不重视,不组织排查和调处,调处不成不及时上报导致出现非访和越级上访的将取消绩效考核工资,且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不按时到岗或值班期间擅自脱岗、不认真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不认真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导致群众情绪激化或群体性非访的将追究责任;信息报送人员报送不及时或信息错误造成工作被动的将追究相关责任。

五年来,共接到群众来信来电来访476件,其中州级转办2件,县信访局转办211件,镇内办理263件,目前全部得以答复处理。

(九)认清形势,扎实抓好防范和处置邪教问题工作。

一是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坚持以农村和县城郊结合部为重点扩大覆盖面,消除空白点,把警示教育作为防范邪教的一项基础工作,逐步建立形成镇、村(居)、组三级防范长效机制;二是针对我镇排翁村07年排查出的8名“门徒会”人员,镇党委及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实行党政班子成员一对一包保,深入对排翁村“门徒会”人员进行摸排和帮教。经教育、帮助,8名“门徒会”人员思想全部转变,从08年以来,原8名“门徒会”人员从未再参与任何“邪教”活动

(十)将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确保学校和学生的安全,我镇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一是成立以镇综治办牵头,公安、司法、教育、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参与的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领导小组,下设日常巡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确保学校周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加强宣传,营浓氛围。各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会课,课间操大力宣传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关执法部门设立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举报电话,鼓励学校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员积极参与,举报流动摊贩、“黑网吧”等;三是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片区干警、社区干部实行对学校安全问题实行包保,截止目前,全镇学校保卫人员达到47人,学校安全得以保障;四是加强24小时值班守护,配备专职

值班人员,统一保安服装,安装监控设施,配置对讲机等,;五是公安交警部门在学校周边道路增设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学生上下学绿色通道”交通标志,提醒驾驶人礼让学生通行。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期间,派警力到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的中小学校门口进行交通疏导,确保学生上下学期间的交通安全。

(十一)加大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力度。

我镇根据“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依托各方社会力量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辖区内各学校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教研活动;各学校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和兼职法制辅导员,定期到责任学校以案说法、组织学习法律条款,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及安全教育;家长与学校签订责任书,积极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管理。

(十二)刑释人员帮教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流动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从根本上消除刑释解教人员“两头脱管”现象,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对辖区内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排查,摸清底数,截止目前,全镇共有刑释人员17人,镇党委、镇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帮教管控措施,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社区领导、公安干警一对一的帮教;二是及时和刑释解教人员联系,建立档案,组成帮教小组,并实行镇党政班子一对一进行开展帮教活动;三是对流入刑释解教人员主动请求帮助的,要按本辖区的刑释解教人员同等对待,进行安置帮教。

(十三)大力开展禁毒、“两防”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全力开展禁毒工作,以预防、整治、帮戒相结合,搞好在册社区帮戒人员的帮教、监控工作,积极开展 “无毒”镇工作创建。截止目前,我镇共有社区帮戒康复人员50名,镇党委、镇政府、社区、公安干警实行一对一进行帮戒,通过长期的思想工作和帮助,未发现重新复吸人员。同时我们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全力作好预防,一是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优势,狠抓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利用街面咨询、宣传单、广播等方式大力宣传禁毒;二是加强对精神麻醉药品、易制毒化学品和特种行业、公共娱乐场所及饮食服务行业的管理;三

是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大禁种铲毒工作力度,以“两防”工作为锲机,充分利用巡山巡寨有利时机,对有可能涉毒区域和村寨进行踏查,未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

2、全力抓好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预防农村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5年来,通过争取国家“一事一议”扶贫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完成了乌东、白岩等20个村寨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州级猫猫河、小固鲁两村消防试点建设和县级乌东村消防试点工程。2011年羊排村州级消防试点工程正准备实施。全面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管理力度,认真抓好农村消防、城区内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及单位消防安全。一是我镇落实了镇与村、村与组、组与农户的消防责任;二是包村干部、村组干联合实行每月一次消防大检查的长效机制,并在每个月的25号前将检查情况上报镇综治办,不按时检查上报的将进行通报批评;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消防组织;四是定期、不定期对消防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学校及周边、尤其是“三合一”场所进行检查,从源头上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3、在每年秋冬两季,我镇按上级要求举全镇之力,狠抓好农村森林防火工作。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护林员队员,实行领导干部包村;二是签好镇、村、组、农户四级包保责任状;三是召开村两委会、村组干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贯彻落实;四是加大防火宣传和检查督查力度,通过设置防火卡、村干、护林员巡山包片守护,严禁野外用火,严管火源上山;五是加大处罚教育力度,开展鸣锣喊寨,时时提醒广大群众预防森林火灾发生,5年来,我镇共投入森林防火经费10万余元。

4、加强非煤矿山(砂石场)、危险化学药品、农村道路、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效遏制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一是经常深入生产经营管理场所,检查石场、油库、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二是经常组织安监站、农机站上路查处违法载客、病车上路、三无车辆,开展各项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加大路面控制力度;三是加大通村公路改造工作,5年来共投入400余万完成党高等15个村寨公路建设和排翁等7个村的公路改造,大大减少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广大村民的生命财产得到较好保障;四是加大对农用车辆管理力度,在-8-

每个月25号召开镇农机联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组织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培训;五是深入各村开展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四、工作成效

几年来的平安创建巩固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平安办的指导下,以及在县直各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镇党委、政府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全面落实,全镇上下形成了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几年来实现了“七个零的突破”:无任何群体性事件发生;无任何上省进京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事件的发生;无任何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未发生重特大恶性案件的发生;无任何农村重大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无任何种毒、制毒、贩毒、吸毒等犯罪案件的发生;无任何邪教组织传教和群众信仰邪教事件的发生。

然而,我们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们面临的压力和责任,特别是我镇作为县城中心镇,单位、部门、企事业、省州驻镇单位多,再加上32个村居,部分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农村房屋全为木质结构,通村公路等级低,火灾隐患和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仍是忧心问题;随着县城的发展,治安案件、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社会治安问题压力不断加大;县城新规划建设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田土征用补偿和农民拆迁安置、失地农民生活困难问题、县城规划区内农民建房困难问题、林权制度改革山林纠纷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群众上访难以避免,我们面临着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平安建设成果巩固压力较大,但是有各位专家的关心和理解,有各位领导的帮助和支持,我们会全力以赴,倍加努力,力争巩固好一个平安和谐丹江,构建好一个充满生机祥和的雷山。

丹江镇人民政府 2011年8月30日

上一篇:三查三比三看 设备管理员下一篇:全球化与文化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