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精品

2024-07-10

最新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精品(通用8篇)

篇1:最新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精品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是实现“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的“驭民”、“治民”之术,其价值取向是君本位而非民本位。以人为本也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权、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西方人本主义,以个人为本位、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基本追求,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个人利益至上。同时,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说明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的。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本主义,揭示了其唯心主义的本质,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则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和政府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都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员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要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增加。要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统筹兼顾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协调。要清醒看到,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群体和个人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多少方面是不同的,部分群众因为各种原因生活还有一些困难,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要立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奋斗。以人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同时又为实现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指明了现实途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有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和社会文明的持续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实现。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不懈追求,不断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要,同时又充分考虑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能提出超出现实可能的要求。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老老实实艰苦创业,踏踏实实艰苦奋斗。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把以人为本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体现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中,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在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篇2:最新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精品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论的深化,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论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二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的。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是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和入的潜能的发挥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主体性前提和保障。科学规定以人为本的内涵,并把它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这在党的正式文件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还是第一次。以人为本把发展同人的关系、发展手段同发展目的的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传统的发展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深化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认识。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按社会发展过程的性质,发展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革命变革的发展观,一是和平建设的发展现。革命变革的发展现,主要是研究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产生的一般规律的。它的基本特征是:重视社会关系中的两极对立和两分法,重视利用社会的矛盾斗争,促成社会内部结构的无序和不平衡,加速社会向对立面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而和平建设的发展观则相反,主要是研究事物自身发展壮大的一般规律的。它的基本特征是:重视社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重视社会要素之间、层次之间的有序结构和相对平衡,重视社会内部各方面间的“和谐”,重视社会发展的层次性、阶段性,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不合时宜的发展现念,从革命变革的发展观转变到和平建设的发展现上来,按照和平发展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完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搞好“五个统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道路的具体化;只有做到统筹兼顾,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政策倾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要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就要既有利于经济发达地区继续发挥优势,也要有利于经济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加强社会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把合理保护开发和节约自然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要把提高人的素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发展规划中,统筹规划。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对外开放中实现国内经济体制同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相互协调。在一定意义上讲,实现了“五个统筹”,就是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主要是针对片面畸形的发展而言。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我们要把握的重点。比如三农问题就是我们当前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所以我们党把它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处理好协调发展与非平均发展的关系。讲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发展。再次,要处理好可持续发展与现阶段有所作为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国情的必然要求。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等于我们现阶段就无所作为。最后,要处理好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科学发展现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全社会范围来说,要真正做到比较充分地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要较好地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和平发展理论与中国和平崛起战略

篇3:最新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精品

真学。就是要按照要求, 循序渐进, 深入学习, 深刻领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科学发展观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 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基础上, 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 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要求, 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不断开拓理论视野, 不断作出理论概括,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具有重大而深远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一位任务是学习, 学习是前提、是基础。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 在学习实践活动的每一个阶段, 都要下工夫抓好学习, 要认认真真读书、仔仔细细思考。对重点篇目要精研细读, 反复钻研, 做到全面理解、融会贯通。要在学习中解放思想, 学习中开阔眼界、开阔思路, 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作为国家重要宏观调控部门的中央银行, 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应对挑战, 全面做好基层央行各项工作, 就必须深入学好科学发展观,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 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真懂。就是要在深入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 真正弄懂、真正掌握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一种先进的思想理论, 只有为人们理解认同, 融入心灵深处, 才能产生广泛影响, 才能持久地发挥作用。党的十七大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并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要真正学懂, 并用以指导实践, 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深入到学习之中。要通过深入学习研讨, 使我们每一位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真正理解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 立足央行工作实际, 加强理论指导, 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理清发展思路, 为全面高效履行好央行职责打牢坚实思想基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就是要求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当前, 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如果举措得当, 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如果应对失误, 就有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调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强调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 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我们只有深刻把握并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当今改革发展的实践, 才能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才能使金融宏观调控更加准确有力, 贯彻实施货币政策更加卓有成效, 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篇4:最新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精品

摘 要 本文从“民本思想”的发展方面论述了以人为本的意义,用乱世和治世来说明背离人民和以人为本的不同结果,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民本思想”的精华,其实质是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民本思想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

一、我国“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的“人人平等”思想存在于生产力极低基础上,该社会形态并不是人人向往的理想社会。随着生产发展,产品有了剩余,部落首领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占有剩余产品,自私自利思想开始萌芽,阶级产生,人类社会就进入了私有制社会,从生产力发展角度说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由于生产力水平低,阶级矛盾尖锐,阶级压迫残酷。夏桀统治残暴,并自诩为太阳,但老百姓宁愿与其同归于尽,商汤率领奴隶起义灭夏而建商朝;商纣王惨无人道,周取而代之;周厉王道路以目,“国人暴动”随后发生,周厉王仓皇逃跑;秦始皇灭六国,自称始皇帝,妄想帝业传万代,大兴土木,过度役使民力,秦二世更加残暴,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怒吼,揭竿而起,群起响应,刘邦最终建立西汉王朝;汉文帝爱惜民力,汉景帝发展生产,史上才有“文景之治”;隋炀帝骄奢淫逸,残酷压迫百姓,结果官逼民反,李世民参加了隋末农民战争,看到了被压迫阶级的巨大反抗力量,慨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执政后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北宋的王小波宣称:“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南宋的钟相、杨幺起义时钟相宣称:“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百姓发出“早早开门迎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的欢呼;清末孙中山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提出了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孙中山的“公仆思想”确实是对“官老爷思想”的宣战,但蒋介石抛弃了孙中山的革命理想,背叛了人民,成为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对外卖国,对内镇压工农,成为革命的对象;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最先进的思想利器,指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并将马克思主义与当时中国国情相结合,唤起工农千百万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以摧枯拉朽之势埋葬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难怪开国领袖毛泽东发出“人民万岁”的呼声。历史告诉我们,谁抛弃了人民,人民也将抛弃他。臧克家诗云:“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伟力在于民众之中。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不难看出,自原始社会的原初的平等思想到“家天下”的“君贵民轻”、“忠君爱国”思想,国家统治就是金字塔般的等级秩序,自夏朝至蒋家王朝,莫不如此,以至于梁启超在“评论二十四史时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英雄史观认为帝王将相是创造历史的英雄,草民只是天子脚下的子民—一小民而已,力量何其渺小。殊不知被看不起、被蔑视、甚至被忽略不计的草民推翻了暴虐的帝王统治,但草民在朝代更替中充当了改朝换代的工具。新统治者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后就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来巩固统治,关注民生,人民修养生息,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群众是现实的,尤其关心衣食住行等与生存密切相关的东西,决不能“画饼充饥”愚弄他们。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书中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①。”

我国的民本思想渊源流长,据学者考证,“以人为本”这个概念最早出自我国古代典籍《管子》。《管子?霸言》中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就道出了要以民为本或以百姓为本,其中体现了中国的民本思想,揭示了百姓在社会治乱中的作用。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就有了民本思想的萌芽,是对“君贵民轻”思想的反抗。由此可见,阶级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无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第一次实现了多数人统治少数人,领袖毛泽东指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由此可见,三代领导人都极为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的生活。

为了解决影响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现实问题,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③。”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民本思想”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实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人为本

中国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破坏,人的全面发展遭遇极大挑战,加之腐败官吏的“官老爷”思想,使得“以人为本”未能很好的落到实处,从而造成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出现了一些老百姓亟需解决的问题: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子女上学难……,还有一些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暴力拆迁”、新农村建设中的暴力掠夺农民土地卖给开发商从中牟取暴力,给“黄、赌、毒”充当保护伞的文强之流已堕落成人民的罪人,郑州的某房管局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训斥记者“你是替百姓说话,还是替政府说话?”,在其思想意识里政府已不是百姓的政府,他自己已把自身置于百姓的对立面,在工作中侵害百姓、压迫百姓必是不争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有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个人与小集团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毫无“公仆”意识,俨然一副“官老爷”做派,这种没有“民本思想”的败类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官老爷思想”与“民本思想”是不相容的,是尖锐对立的,最可怕的是这两种矛盾思想的对立统一体,口喊“民本思想”之号而行“官老爷”之实,这招极具欺骗性和迷惑性,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是深谙其道的,欺骗、愚弄老百姓要比镇压老百姓节约国家资源、省心省力且有效得多,与宗教这种“精神的鸦片”有异曲同工之妙,常杀人于无形之中,而百姓也“安乐死”于被杀之中。没有反抗、欣然赴死是统治者最愿意看到的美好结局。难怪鲁迅先生控诉人吃人的黑暗社会,“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摆着。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极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现象是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应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更离不开人的发展。当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协调时,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就会比较快;反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就会比较慢。在阶级社会里,人的发展空间有限,人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社会的发展就比较缓慢,社会发展的落后又严重影响到人的发展。只有关注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之所以要以人为本,是因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改朝换代的历史无一不是人民群众革命的结果。新朝代建立后,统治者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采取一些“仁政”措施,以人为本,尽管以人为本的层次偏低,但社会发展还是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也促进了个人的发展。以解放全人类为奋斗目标的共产党人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需要的满足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社会的全面发展来满足人的全面需要。我们强调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但人的发展又必须在社会发展中才能得以真正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发展,并为人的发展创造新的条件、新的发展空间。人的发展只有在社会的发展中才能得到真正发展。在对人的发展的理解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④”。

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重在实践科学发展观

新中国建立后,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促进了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随着人口过度膨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反过来资源与环境又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落后的发展观就是走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使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可持续发展遭遇空前严峻挑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人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出从国富到民富的设想来构建十二五规划,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有了先进的理论武器固然重要,关键是各级政府、各级人民公仆都必须以实际行动来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处理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使老百姓能吃得饱、穿得暖、住得上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只有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103.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850.

篇5:论文: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系 别: 国际经济贸易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3班 姓 名: 学 号: 1240302309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任课教师: 黄颖黔 定稿日期: 2013 年 12 月 15 日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关键词: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核心 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应该看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发展经济,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价值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

需求也在发展。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的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体现群众的利益。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

1.1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1.2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努力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3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具体体现在为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上,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应该看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

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发展经济,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

应该看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发展经济,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我们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切实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充分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参 考 文 献

1.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8月16日。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8.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论文成绩

评阅教师(签名)

篇6:最新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精品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奔小康的新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更为丰富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三是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框架。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因为,人是科学发展观的承载者,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人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科学发展观既不能产生也没有价值。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诠释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执政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与时俱进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发展观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已经超越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学说,特别是扬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在历史上第一次把人看成实践的人,把人的本质属性理解为人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强调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有需求、有思想、有观点、有血有肉的社会的人。离开了人的实践就谈不上观念,因为观念无非是人的感官直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而形成的认识,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科学发展观是人通过实践形成的进步观念,反过来指导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思维模式。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进步的观念,如科学发展观一旦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就可以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客观对象,对客观对象进行有效的分解与组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认识目的的新对象。这个新对象最初是观念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从观念的对象到实在的对象的转化过程,就是人的能动性的体现过程,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强化过程。

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在实践中表现为“人的能力”。是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顺利地完成一定使命的本领。

显然,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实践的人,社会的人,有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实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体现。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致的。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需求。这里不仅包括通过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即吃、穿、住、行等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通过建设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即精神解放、思想交流和文体娱乐活动等;还包括通过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发展需要,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个人权利的实现、自由发展的空间以及参与国家事务的自主性;也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能够和谐相处;等等。显然,只有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需要。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只有满足一定的需要,才能体现一定的价值。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体现。在这里,动机、手段、目的三者的区别只有相对的意义,它们在人的本质中达到了统一,在科学发展观中实现了共同的价值。也就是说,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本身既是人的需要,也是满足需要的手段和目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而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也是为了推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各方面需要,就是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追求。

人的全面发展本身包含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一种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利益都包含在公众的利益之中,是一个以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因而,马克思主义将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定位于“解放全人类”。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既不能代表一己的私利,也不能代表少数人的利益,更不能代表小集团的利益,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和一种新的境界。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始终不能迷失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本质目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切切实实为群众谋利益。可以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篇7:最新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精品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论文题目: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

重要思想概论

学生姓名

专 业 金 融 学 层 次 专 升 本 批 次 152 学 号 学习中心

2016年3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以人为本

目录

引言.................................................................................................................1.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2.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关系....................................................3.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4.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4.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4.2.树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4.3.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4.4.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5.结语..............................................................................................................参考文献:.....................................................................................................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根本目的。发展是基础,发展是硬道路,是我们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吸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和发展的目标相统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充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政治生活的需求,把发展建立在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发挥他们参与科学发展和支持科学发展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才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具体体现在为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上,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应该看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发展经济,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

应该看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发展经济,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

4.4.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的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的,人本身的发展就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力度,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反过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增加人才资源存量,从而形成社会系统全面进步和不断更的持续发展能力。

5.结语

篇8:最新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精品

第一, 破除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思维定式, 树立既要抓计划生育又要抓生育关怀, 特别是对计生特殊家庭实施关怀的观念。2004年, 四平市作为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市, 在向农民发放奖励扶助金时, 受到奖励的农民无不欢欣鼓舞, 高呼共产党万岁!可是有的家庭却高兴不起来, 经过调查, 了解到这些家庭的独生子女夭折了, 物质上的给予, 解决不了精神上的痛苦。还有一些计划生育家庭, 由于独生子女伤残等各种原因, 生产生活中出现困难。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 就会在群众中形成响应号召实行计划生育吃亏的认识, 不利于今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因此, 必须树立像当年抓生育计划那样, 来抓好今天的生育关怀工作的理念。

第二, 破除工作到顶、满足现状的惰性思维, 树立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工作理念。实行计划生育30年, 四平少生人口100万, 连续20年完成省下达的人口计划。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计生干部满足现状, 不思进取, 固步自封、得过且过, 工作缺少主动性、创造性。中央《决定》下发后, 我们结合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致感到要想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有作为, 必须适应新形势, 用创新的思维、发展的思路去统领工作, 与时代潮流合拍, 与社会发展同步, 不负党和政府对我们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

第三, 破除以罚代管、强迫命令的工作方式,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 按照打造服务型政府、创建和谐计生的整体要求, 我们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创新服务方式, 规范服务行为, 完善服务手段, 适时开展了关爱计生特殊家庭活动, 变管理为服务, 以服务促发展。

四是督导考核。市委、市政府把关爱计生特殊家庭工作纳入“党政线”考核方案, 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工作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健全了纪检、监察、审计定期监督制度和年终考核评估制度。明确规定, 生育计划与生育关怀要同举并重、统筹兼顾。2007年, 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对关爱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有力地推动了关爱活动的深入发展。

五是保障经费。为保证关爱计生特殊家庭活动有效实施, 我们采取了政府投入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解决活动经费。市政府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为市生殖保健服务中心投入资金260万元, 为计生特殊家庭增加服务项目, 为计划生育老年公寓减免各种费用达60多万元, 解除计生特殊家庭养老的后顾之忧。从市直机关做起, 动员各部门、各单位伸出关爱之手, 为计生特殊家庭奉献一份爱心。市国税局等18个部门主动帮扶20户计生“空巢家庭”, 与他们结成了长期帮扶对子, 有的送资金, 有的送物资, 有的帮助计生“空巢家庭”盖房子, 市神农医院等一些股份、个体、私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 发动社会各界捐款, 建立救助基金, 2008年4月17日, 市政府举行了关爱计生特殊家庭捐助帮扶仪式。23家企事业单位和100多名个人包括退休职工共捐款187650元, 专项用于计生特殊家庭救助事业。

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弘扬。许多“兵儿子”、“团儿女”通过参加关爱活动, 自立能力得到增强, 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尊老爱幼、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以延续, 这项活动对培养年轻一代、造就“四有”新人起到了促进作用。

干部队伍作风得到改观。机关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 感情更加深厚, 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参加关爱活动的机关干部思想受到触动, 意志品质得到了历练, 务实求实作风得到了增强, 塑造了机关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新形象。

促进了中央《决定》的落实和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通过开展关爱计生特殊家庭活动, 实现了人口计生工作的“两个转变”, 丰富了“三结合”、“五关爱”活动的内涵, 完善了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推动了以宣传教育为先导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建设, 打造了四平人口计生工作的品牌, 促进了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人民本为的价值取向, 就是要以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整体利益的最大和具体冲突的最小化为价值目标来制定政策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上一篇:物业公司优秀经理推荐下一篇:《笨狼的故事》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