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意见

2024-07-27

乡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意见(精选7篇)

篇1:乡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意见

XX府发„2011‟141号

xxxx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村(社区)村(居)委会、镇级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安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09‟1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委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务院安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川安办„2009‟72号)以及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泸市府发„2011‟10号)以下简称《意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泸纳府发„2011‟58号)文件精神,1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我镇境内镇级公路和通村公路无证、无牌、超速车辆现象基本消除;完善农村公路警示标志、加强汽车驾驶员和摩托车驾驶员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在镇政府领导下,派出所、镇安办、镇交管办、镇财政所、镇农机站等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新机制和新格局。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镇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成立上马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组,组长由镇长XX担任、副组长由副镇长、武装部长XX担任,派出所所长XX、镇安办主任、交管站副站长XX、镇财政所XX文、镇农机站站长XX为成员的领导组。负责协调和督促各村履行工作职责,开展指导、检查等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镇经发办,办公室主任由镇交管站副站长XXX担任,负责日常工作,领

导组下设三个职能组。

1、宣传教育组。组长由镇党政办副主任XXX担任,成员:XX、XX、XX。

2、勤务保障组。组长由镇财政所所长XXX担任,成员:镇财政所会计XX,派出所副所长XX、中学小学校长。

3、路面监控组。组长由上马镇派出所所长XX担任,成员有镇安办XXX,镇交管站XX、XX,镇农机站站长沈昭林以及各村交通协管员。

四、建立建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构

成立xxxx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代表镇人民政府行使本行政辖区的农村道路交通的管理权,原镇交管站人员合并到镇交管办主任由镇长XXX担任、副主任由副镇长XX,派出所所长XX担任,XX、XXX为交管办安全管理员同时聘请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交管办实行镇直接领导、公安、安监、交通运输、农机、交警部门业务指导。交管人员和聘请的交通协管员工作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

五、建立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监管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行镇人民政府主管、镇交管办主抓,镇派出所参与管理,镇安办以及村民委员会配合的管理工作责任制,镇村两级签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形成责任分工明确、工作合力强

大、监管处置有力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日常巡查机制。镇交管工作人员在镇领导带领下,每天在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开展交通安全巡逻管控,查到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及时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六、工作职责

镇政府制定辖区内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教育、宣传规划,并组织实施;掌握本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农村交通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逐步完善农村交通安全设施,把遵守交通法规列入村民自治内容在辖区内建立驾驶员安全分会、实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镇交管办: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建立辖区内道路、机动车、驾驶员的基础台账,实行机动车辆、驾驶员户籍化管理;定期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向相关部门提交整改报告,督促及时整治,建立隐患治理台账;加强农村交通秩序管理,组织开展农村交通违法查纠工作;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办理机动车、驾驶证等相关车管业务;处理未伤人的轻微交通事故,协助公安交警、派出所做好伤人以上交通事故现场维护,交通事故逃逸的查缉,交通事故善后调解处理工作,指导驾驶员分会工作。

派出所履行公安机关抓交通管理工作职能,配合协同镇交管办加强农村交通安全日常存查管控;做好交通事故现场维护以及轻微交通事故赔偿调解善后处理工作。

村协管员配合协助镇交管办开展基础工作。

镇司法调解、学校、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农村交通安全监管工作。

七、工作要求

镇交管办要健全日常巡查、交通安全宣传、交通安全检查、交通隐患排查整治等制度和相关工作档案(包括交管办交通安全员及协管员档案,交通安全基本情况档案,交通安全检查档案,交通隐患排查整治档案,交通安全宣传档案等)并落实专人对工作档案进行管理,确保档案记录完整、详尽、无损毁,工作情况有迹可查。

加强协作,形成合力,镇政府每季度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一次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无牌无证,超员超速等严查影响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重点打击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努力形成严管整治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高压态势。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我镇的农村交通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做到“五进”,即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农村、进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此页无正文)

xxxx人民政府

二Ο一一年八月十九日

xxxx党政办公室2011年8月19日印

(共印25份)

篇2:乡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道安办”)制定的《三明市深化乡镇街道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8月12日

三明市深化乡镇街道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

市道安办(2013年8月)

为深入推进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预防和减少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深化乡镇街道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指导意见》(闽政办〔2013〕8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一)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农村道路(辖区内的所有县道、乡道、村道)交通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指导督促辖区内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健全乡镇(街道)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组织机构及其办公室,道安办依托乡镇(街道)综治办等单位开展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道安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本地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和工作部署会议,及时部署和协调解决农村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会议部署的各项工作,责任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并及时向道安办进行反馈。各乡镇(街道)道安领导小组要加强信息反馈,每季度向县(市、区)道安办汇报辖区道安工作情况。

“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格局,落实党委政府和综治办、宣传办、安办、派出所、公路养护站、农机服务等有关部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把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乡一级领导班子及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三)县、乡两级政府加大道路交通安全人防、技防、物防投入力度,重点加强专职交通协管员和兼治交通安全员两支队伍的建设,同时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强路面交通秩序维护,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及时排查治理乡村道路隐患,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

二、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

(四)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工作机制,公安、交通、公路、农业(农机)、教育、住房和城乡建设、安监、宣传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全力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

(五)县、乡两级政府要为交管大队、派出所聘用专职交通协管员,为村(社区)聘用兼职交通安全员。各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应配备5名以上专职交通协管员,每个村(社区)至少应聘用1名兼职交通安全员,工作经费主要由县、乡两级政府财政承担。鼓励村(社区)成立义务交通安全协管员队伍,协助村(社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和各类道路交

(社区)交通安全员应持证上岗、配备必要的工作装备,并接受公安派出所的统一指挥调度,在公安民警的指导下,协助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其路面执勤和内勤等业务技能培训工作由县级公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六)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应根据辖区交通实际,及时调整优化警力部署,严厉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统筹调度乡镇(街道)交通安全协管员、村(社区)交通安全员,切实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路面管控措施,强化疏导交通。

(七)乡镇(街道)专(兼)职交通协管员应在公安民警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并建立工作日志,主要工作职责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违法行为;维护交通事故现场秩序;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及时报告路面巡查中发现的影响正常通行、涉车涉路等突发事件(案件);协助公安民警开展道路隐患路段排查,对辖区内县、乡、村道路及机动车和驾驶人基本情况摸底排查、建立基础台帐。

(八)村(社区)交通安全员应协助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对本辖区机动车和驾驶人基本情况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并建立基础台帐,实行户籍化管理,及时上报情况;及时报告路面巡查中发现的影响正常通行、涉车涉路等突发事件(案件);协助公安民警开展道路隐患路段排查;督促本辖区车主、驾驶人及时参加年检年审;了解掌握本辖区聚会活动信息,制止和纠正聚会期间容易发生的交通违法行为;

辆,落实村(社区)与农户签订不乘坐“三无车”(无车牌、无驾驶证、无保险)、超载车承诺书,加强宣传,与驾驶人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劝阻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等。

三、加强机动车辆和驾驶人的管理

(九)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应全面排查摸清辖区内机动车辆(含在本地运输的外地车辆)和驾驶人基本情况,尤其要突出对农村三轮汽车、正三轮摩托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车、农村面包车等农村重点车辆的排查清理,建立基础台帐实行户籍化管理,定期教育、督促车主、驾驶人自觉遵守交通安全规章制度,及时参加年检年审和车辆保险。

(十)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对辖区内到期应检验、报废、注销的机动车辆,应逐一告知车主和驾驶人;对排查出或发现的非法载人、非法改装、已报废、逾期未报废、逾期未年检或无牌无证、套牌假证等机动车辆,应及时上报当地公安部门依法予以打击、取缔或补办手续,并登记造册。

(十一)县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大力推行摩托车新车带牌销售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摩托车购车、缴税、注册登记报牌、检测检验“一站式”服务,并依托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村(社区)、摩托车销售点等,协办摩托车报牌、驾驶人年审等手续,方便群众报牌办证。对不符合国家安全

摩托车、拖拉机等车辆应及时补办注册登记手续。

四、强化农村道路路面动态管控

(十二)县、乡两级政府要全面掌握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在主要节庆日、墟日、学生周末上下学等群众出行较多和当地季节性运输繁忙时段,组织公安、交通、农机等基层相关所站在人流量大的主要路段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巡查的方式,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对交通违法行为突出的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县级公安机关要组织交警机动队和多个乡镇派出所参与的联合巡查,开展统一行动。

(十三)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交通、公路部门应集中整治占道晾晒农作物、摆摊设点等妨碍交通的行为;公安派出所应严厉打击随意超速超载超员行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人货混装、非法载人、未戴安全头盔驾乘摩托车、违规停放车辆、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

(十四)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应根据辖区交通安全情况,适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并不定点、不定时持续开展路面巡逻、违法查纠工作,对无牌无证车辆一律实施暂扣,达到报废条件的,坚决依法强制报废,未达到报废条件的,帮助其完善相关手续;对非法载人行为要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对车辆依法扣押,交通运输部门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并做好卸客转运工作。

(十五)认真组织开展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已建成通车的农村公路,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依照《福建省道路安全隐患路段排查与督办标准(修订试行版)》(闽预防办〔2012〕26号),全面排查安全防护设施,区分轻重缓急,逐步设置或整改到位。对短期内不能根治的隐患路段,应100%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安全通行。

(十六)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严格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闽政办〔2009〕167号),健全“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责任体系,落实养护管理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十七)严格落实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县、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应依照《福建省道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闽安委办〔2013〕31号),做到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工使用。

六、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十八)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为载体,组织宣教部门、公安民警、交通安全协管员、村交通安全员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农户宣传道路交通日常安全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支持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自觉监督和拒绝参与违章交通行为。

应全面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社区)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张贴安全宣传图片、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单、组织交通安全宣传大篷车、流动警务车下乡宣传、微博等形式,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综合整治浓厚氛围,引导农村群众逐步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切实增强人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二十)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每年组织辖区内客运车辆、校车、渣土车等重点车辆驾驶人、车主交通安全集中学习教育不少于2次。村交通安全员每年组织本村机动车辆驾驶人、车主开展面对面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少于4次。

七、认真研究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

(二十一)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加大农村道路安保工程建设投入,完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并组织交通运输、公安、公路、安监等部门论证后开通农村客运;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农村客运、校车发展,引导农村客运经营者实行公司化经营,开通客运至行政村每天必须正常运营,切实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和出行安全问题。

(二十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社区)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农村客运车辆、渣土车、接送学生车辆等重点车辆的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车辆技术档案,督促驾驶人和车主严格落实车辆维护保养、年检年审、参加车辆保险和驾驶人安全教育等管理制度,严防事故发生。

八、强化部署推进和绩效考评

(二十三)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深化乡镇街道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具体实施细则,把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单位,并建立健全考评机制,纳入综治、精神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十四)县(市、区)道安机构要把深化乡镇街道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下阶段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的重点任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暗访,确保各项部署和要求有效落实。

篇3:乡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意见

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影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的因素

(一)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

笔者在对广西河池市9个县区70多个农村乡镇的近400所小学进行调研时发现,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呈现如下状况:

1. 由于受计划生育的影响, 学校的生源逐渐

减少, 加上进城务工的农民带其子女随身就读, 边远学校学生数逐年减少。但是农村小学的教学班数并未因为学生数量的减少而减少, 于是形成了学生数量少班级数量多的现象。然而, 按规定, 教师的配置仍按照师生1:23执行, 因此农村小学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 教师的工作量增大。

2. 受师生编比限制, 难以招聘年轻的教师入

行, 无法补充新鲜血液, 年龄偏大的教师又力不从心, 无法适应条件恶劣的边远学校环境。

3. 由于历史原因, 教学水平相对优秀的教师

或带有“照顾”性质的教师, 均被安排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学校, 以致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教师富余, 边远的学校则教师严重不足。

(二) 影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因素

除了教师数量不足以外, 主要的因素还有:

1. 教师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的西部农村, 绝大部分教师是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毕业的师范生, 还有部分是民转公教师。这些教师虽然有一定教学经验, 但由于长期工作在边远山区, 进修培训、学习机会少, 因此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教学方法都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大多数教师在教研工作上“钻而无果”, 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下, 管理水平跟不上。

2. 教师工作积极性差。

农村边远小学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激励机制不到位, 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无影响”的工作状态。个别教师因为工作条件差, 怨天尤人, 自暴自弃, 消极应付, 不思进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整体质量和管理水平。

3. 教师心理存在缺陷。

教师中, 大部分存在“能上不能下, 能出不能进, 能近不能远”的心理, 认为自己是通过努力才达到现状, 没有理由再到条件艰苦的学校去工作。这使条件艰苦的学校很难补充人员, 也使这些学校中比较优秀的教师产生无望、自暴自弃的心理, 严重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二、农村小学开展区域支教的意义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关于强化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工作意见》中指出:“有效地支援本区域条件相对滞后的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和管理, 是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对改善农村中小学师资结构、教师工作态度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显然, 在农村乡镇区域内实行以“支教”为手段进行小学师资交流, 对提高本区域各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有促进作用, 也是当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最有效途径。

三、农村小学开展区域支教的效应分析

(一) 正面效应

1. 这种方法为追求师资水平均衡提供了条件。

在几年的调查研究中, 笔者发现:在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学水平相对优秀的教师, 都会被安排到交通相对便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优越的学校工作。实行区域性的跨村、从条件相对好的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比较边远、环境相对较差的学校支教, 同时把被支教学校中工作较出色且有改善工作环境愿望的教师调到条件相对优越的学校工作, 无疑能够推动农村小学师资的均衡发展。

2. 这种方法具有激励作用, 可以调动教师的

积极性, 打破“教好教差一个样”的平均主义, 有利于鼓励先进, 鞭策落后, 消除不求上进的思想。

3. 这种方法具有约束引导作用, 既能促进教

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 又能减少“身在曹营心在汉”和“出工不出力”的消极怠工现象。

特别是在现阶段, 在职称评定、级别晋升、绩效待遇等方面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下, 运用支教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农村教师的均衡发展和以此来改善部分教师工作环境,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 负面效应

1. 有可能引起教师的不公平感, 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

比如, 有些教师在条件相对好的学校工作, 而且教学能力比较优秀, 在其本身不愿意到条件相对差的学校支教的情况下, 将其派出, 或者在看到与自己条件和能力相当的教师没有同时被派出的情况下, 就有可能产生不平衡的情绪。

2. 有可能激化乡镇中心小学领导与一些教师之间的矛盾。

四、实施农村小学区域支教的几点建议

(一) 必须对本区域小学进行深入调研, 建立和制定可行的支教方案和制度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要建好支教这幢“大厦”, 就要首先搞好调研工作。乡镇中心小学的领导要下到各村小学进行调查和研究, 充分了解各村小学校的情况, 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师资的配备、学生的成绩状况、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学校的运作情况与需求等等。其次是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通过与各村小学班子和工会、教师代表大会的讨论、论证, 制定切实可行的支教方案和制度, 建立支教长效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 所制定的方案和制度, 涉及的必须是所有教师, 支教者不仅仅局限于能力强、素质优秀的教师, 还应该把那些工作散漫、没有上进心、工作业绩不好的列为重点交流对象 (当然, 不能把支教当作惩罚的手段) 。方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不能有悖于上级的相关政策和精神, 遵循“相对稳定, 合理流动, 立足长远, 统筹兼顾, 均衡发展, 资源共享, 政策引导, 区域互动”, 不得有悖于依法治校的原则。

(二) 搞好宣传工作, 营造支教的浓厚氛围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要得到教师们对支教政策的支持和响应, 必须要让他们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 了解支教产生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因此, 宣传是实施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 强化管理, 建设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 为支教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优质服务

在实施农村小学区域支教的工作中, 学校领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的领会能力和引导能力是否到位, 关系到支教工作整体质量, 监督是否到位则关系到支教的成效。因此,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 是支教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四) 出台与支教要求相适应的支教评价体系, 保证支教质量

支教教师是促进农村小学区域教师师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参与者。因此, 建立科学、合理的支教教师评价体系,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支教教师的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重在帮助支教教师发现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改善改进教学和管理行为, 最终达到各学校整体提高。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职业道德、教学成果和管理水平等。建立以支教教师自评为主, 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把在边远农村学校工作经历作为申报中级、高级职称的条件之一, 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

(五) 政策支持

篇4:乡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意见

1.农村改厕现状

长期以来,农村厕所多以旱厕为主,非常简陋,粪便很难做到无害化处理,对水源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粪便中含有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狐菌、伤寒杆菌等致病细菌;有肝炎病毒、灰质炎病毒等;有蛔虫、绦虫、血吸虫、钩虫、肝吸虫、鞭虫等寄生虫;孳生蛆及苍蝇。据专家介绍,在农村有80%的传染病是由于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而与粪便有关的疾病就有30多种。目前,欧洲流行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传染病就是粪便污染周边环境造成的。农村改厕防病的形势相当严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就注意到农村厕所污染问题,并由全国爱卫会开始部署和推进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户厕的要求达到“四有”,即有墙、有顶、有便器、有贮粪池。由于当时国家只给任务指标,没有投入支撑,农村改厕标准很低。当时我省的建设指导标准是封闭式深坑厕所,虽然与传统露天厕所(茅房)相比,减少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但仍存在着污染地下水的问题,没有做到无害化或基本无害化。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社会和民众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国家对农村改厕工作十分重视,国家在“十一五”规划和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承诺中明确提出农村改厕目标,即到201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到2015年达到75%。从2004年开始国家设立中央转移支付农村改厕项目,2009年国家又将这个项目提升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改造标准也按无害化方向进一步提高,即达到有棚有墙、不渗不漏。提出建设改造的技术模式有6种。一是水冲式厕所。有上下水条件,并能与城镇排污管网联结的地方或有建设化粪池(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原理进行无害处理)条件的村屯,支持建设室内水冲厕所。这种类型在城郊和新建农民新村的地方应用较多。二是三格化粪池式厕所。由相联的三个池子组成,中间由过粪管联通,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利用寄生虫卵比重大于一般混合液比重而易于沉淀的原理实现中层过粪,粪便在池内经过30天以上的发酵分解,中层粪液依次由1池流至3池,以达到沉淀或杀灭粪便中寄生虫卵和肠道致病菌的目的,第3池粪液成为优质肥料。这种类型要求常年气温在15度以上,目前我国华南、华中、华东等长江流域采用较多。三是双瓮漏斗式厕所。这就是《世界经济调研》报道的类型。它是由两个高1.6米窄口瓮体和中间过粪管组成,前瓮贮藏粪便,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沉淀虫卵、微生物拮抗作用,发酵后粪液流到后瓮并达到无害化。这种类型要求气温也比较高,采用较多是黄河流域河南、陕西等地,不适于在我省推广。四是三联通沼气池式厕所。主要是一池三改,即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通过厕所、畜圈、沼气池的三连通,人、畜粪便能自动流入池内密闭发酵,生产沼气进行炊事、照明,实现资源利用、节省开支、环保低碳。这种类型在全国都有推广应用。五是双坑式厕所。建造2个贮粪池交替轮流使用,人粪尿用土覆盖,用土量以能充分吸收尿与粪水分并使粪尿与空气隔开为宜。这种类型在内蒙应用较多。六是粪尿分集式厕所。粪、尿分别收集、处理和利用。粪便用草木灰、炉灰、黄土等覆盖料覆盖,促进粪便无害化。这种类型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瑞典卫生署推荐推广的、无害化处理效果最好的技术模式,也是我省卫生部门近年来大力推广主推模式。

2004年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省爱卫会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稳步推进,我省掀起了新一轮农村改厕高潮,改厕管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改厕积极性空前高涨。截至目前,在我省农村402.8万户中,卫生厕所294万个,普及率73%。近三年我省实施了国家医疗体制改革重大公共卫生农村改厕项目,重点推广粪尿分集式无害化卫生厕所55万个,普及率达13.7%。在我省1000个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中,目前在商贸集聚中心、旅游景点、人口集中居住区建成公共卫生厕所3137个,农户卫生厕所34.82万户,普及率达到8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建成室内卫生厕所2588个,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67313个,两项合计69901个,占1000个示范村40万农户的17.5%,糞尿分集式占1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说明全省无害化卫生厕所已重点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履盖。

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我省重点推广的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基本适合北方寒冷地区。目前还没有比粪尿分集式厕所更适合我省推广应用的。尽管这种厕所冬天有尿贮存、处理不便的问题,但是通过移动缸体、摔尿桶、定期清尿冰等措施,可以解决冬天应用问题。二是投资比较合理。我们对2010年双阳区奢岭街道前城村兴建的彩钢粪尿分集式厕所的成本进行了全面分析,具体是:需红砖550块,支出220元;水泥3袋,支出75元;河沙及运费35元;贮粪池开挖和砌筑人工160元;厕所地面漏空水泥预制板80元;彩钢棚、墙、门、贮粪尿池盖板和安装人工800元;排气管、排尿管30元;瓷制便器70元;合叶、门锁等小料10元,共计1490元。2011年双辽市新立乡荷花村建设的红砖粪尿分集式厕所每个成本1200元。比陕西省推广的双瓮漏斗式厕所每个成本4000~5000元,降低70%左右。三是实际应用效果比较好。主要是做到了粪便处理无害化,消除了蚊蝇滋生和厕所恶臭,减少了居室蚊蝇侵扰和传染病传播。四是受到农民的欢迎。

2.改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省农村改厕工作呈现出国家投入积极、部门推动有力、农民比较认可、工作推进扎实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2.1重视问题 尽管粪尿分集式厕所具有推广的优势,但由于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欠帐较大,路、水、电、气、房建设任务重,县(市、区)、乡镇和村往往把有限的投入用于其它领域,存在着对卫生厕所建设重视不够、推广不得力的问题。据统计,在千村示范建设中有不少的县市卫生厕所推广不足1000个,有的300~500个,最少才100多个。一位村支部书记讲:“在没有修建好村内道路、排水、广场、村部前,不会考虑建设卫生厕所,因为这不是农村最急迫的项目”。

2.2投入问题 据了解,国家大力支持农村改厕,我省建设1个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2009和2010年补助400元,2011年提高到500元,并建多少补多少,数量不限,从吉林省上缴国家税额中直接留存。按规定每个厕所省级配套补助200元,县、市配套补助200元。不足部分由村和农民自筹解决。目前情况是,我省足额配套的只有延吉市、通化县和公主岭市,有1/3的县(市、区)配套为要求标准50%,有1/3配套为标准25%,还有一些地方没有配套。特别是近一两年建筑材料大幅涨价,建设成本急剧增多,除了国家和省里补助外,还有500~800元的资金需要落实。

2.3技术问题 受气候和农民生活习惯的影响,现有的厕所还未完全适应我省实际。主要是在冬天上冻后由于结冰的尿液无处使用和消耗,粪便也不能及时干燥并无害化处理,有的农民就不按分集方式使用。另外在一些地方操作上进行整齐规划,个别农户使用不方便,而本来已修建了很好的厕所,造成一些农户弃用,强推兴建的卫生厕所成了“摆设”。

2.4宣传问题 现在农村好多地方,基层干部群众对改厕问题尤其是建设卫生厕所好处,了解不够,缺乏改厕的紧迫性和主动性。

3.加快推广农村卫生厕所的意见

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变农村面貌、培育文明风气、保护和提升农民健康和文明素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应加大力度、强化投入、加强引导、积极推进。

3.1落实改厕任务 制定 “十二五”期间农村卫生厕所改造规划,到2015年全省卫生厕所做到全覆盖。全省尚有27%、108万户农民没有使用卫生厕所,对这部分农户厕所实施重点改造。“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建设粪尿分集卫生厕所20万户。建设任务落实到县(市、区)、乡镇和行政村。

3.2多渠道筹资 按照“向国家争取一点、省里补一点、地方配套一点、乡村拿一点、农户出一点”五个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每个卫生厕所除国家和省补助700元外,地方配套200元要落實到位。根据双阳、双辽和柳河经验,农民出资200元没有问题。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要将农村卫生厕所建设纳入支持范围。农村环境整片治理、生态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资金也要向卫生厕所建设倾斜。同时,应通过各类环保组织捐建、绿色公益基金无偿投入等形式,吸引社会各方面的投入。

3.3实施整村推进 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要率先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根据县(市、区)卫生厕所年度建设任务,每年重点覆盖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坚持整村建设、梯次发展、批批跟进。

3.4整合各方力量 从部门职能看,农村改厕涉及卫生、环保、住房与建设、农业等部门。卫生(爱卫会)和农业部门利用改厕项目、沼气池建设项目,负责改厕推进工作;住房与建设部门负责人畜粪便以及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日常监管;环保、牧业部门负责人畜粪便资源开发利用。

3.5加强宣传引导 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开展广泛深入、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象生动地向农民群众宣传改厕的目的、意义,介绍改厕的方法、步骤,讲解卫生厕所的使用和管理。通过宣传发动,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卫生意识,使农民群众增强改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自觉地支持和配合改厕工作。

3.6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强化县(市、区)、乡镇、村的改厕主体责任,并将农村改厕纳入农村环境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农村改厕工作。

篇5:乡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意见

【发布文号】皖公通〔2008〕18号 【发布日期】2008-03-17 【生效日期】2008-03-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

(皖公通〔2008〕18号)

各市公安局:

现将《安徽省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公安厅

二○○八年三月十七日

安徽省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意见

根据公安部《关于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07〕4号)和《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现就我省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化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全省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促进“平安安徽”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村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做强、做实派出所,把派出所建设成为综合性战斗实体的重大步骤,是探索公安警务机制改革的有益尝试。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公安派出所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强化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管控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努力构建和谐的农村道路交通环境。

二、合理界定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职责 农村公安派出所(指建制乡镇公安派出所,不含县城、城区公安派出所)在县(市)公安机关统一领导下,参与本辖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依靠乡镇政府,积极协调乡镇有关部门、单位、村(居)委会,建立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乡镇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分析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和管理工作,提出加强和改进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积极参与维护农村道路交通秩序。在开展辖区治安巡逻的同时,加强对农村道路的巡逻,特别要加强农村道路沿线集镇、集市、庙会等人流、车流集中的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巡逻,积极疏导交通,纠正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无证驾驶、无牌机动车上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

(三)建立交通安全宣传制度。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保持进村入户宣传的经常化。因地制宜,组织农村警务室民警采取集中或分散的形式,结合农民实际的交通需求,有针对性地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定期、及时为农村公安派出所提供宣传资料。

(四)加强农村地区机动车和驾驶人源头管理。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掌握辖区机动车、驾驶人基本情况,并建立台帐。结合日常工作,排查掌握本辖区内无牌机动车和无证驾驶人的情况,动员、督促和组织车主、驾驶人办理牌证,并定期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利用交警队基层信息平台,定期向农村公安派出所通报已办理牌证的机动车、驾驶人基本情况以及车辆年审情况,共同加强农村地区机动车、驾驶人源头管理,提高机动车的登记率、年检率和驾驶人的持证率。

(五)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登记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辖区内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事故多发路段、危险路段和违反规定占道挖掘、在道路上晾晒谷物妨碍通行等交通安全隐患,在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同时,积极协调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进行整改,并将情况通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六)认真做好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先期处置工作。接到辖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报警时,立即报告县(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时迅速派员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受伤人员,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交通治安秩序,并配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七)建立警务公开制度。在公安派出所和农村警务室公示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规、规定;热情接待群众咨询、求助;定期发布辖区道路交通安全警情通报。

三、严格规范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执法行为

(一)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管辖区域

农村公安派出所负责管理辖区内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但已设交警中队的乡镇和已经纳入交警中队管辖范围的农村道路除外。

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按照本通知规定的职责任务开展相关管理工作,不得在国、省道等道路主干线上和超出本派出所管辖区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二)农村公安派出所交警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执法权限

1.农村公安派出所要确定一名副所长负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并根据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任务和派出所警力配置情况,确定至少1名民警作为专职或兼职交通民警(以下简称农村公安派出所交警),具体负责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2.农村公安派出所交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规范》等有关规定,处理本辖区农村道路上发生的交通违法行为,对一般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以纠正教育为主;对处警告或对个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的交通违法行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以县(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名义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并向当事人出具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和罚款收据。

农村公安派出所交警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应当按照规定录入道路交通安全违法信息管理系统。

3.对适用行政强制措施和适用一般程序拟给予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200元以上罚款、行政拘留、暂扣或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农村公安派出所交警进行先期处置,在24小时内移交县(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

4.农村公安派出所交警可以处理辖区农村道路没有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在2000元以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且基本事实清楚、适用简易程序的轻微交通事故。

对于适用一般程序以上的交通事故,农村公安派出所交警应当在进行先期处置后,及时移交县(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

5.农村公安派出所交警处理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以及办理其它交通管理业务,必须统一使用县(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法律文书。

6.农村公安派出所经县(市)公安机关批准,可参与道路交通安全集中统一行动,协助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纠正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三)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执法管理

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村公安派出所交警进行交通管理业务培训。培训每年不得少于1次;上岗前培训不得少于40小时。经培训考核后,着交警制式警服上岗。

2.农村公安派出所要加强对所内交警的教育、管理。民警执勤执法要做到警容严整,文明执勤,严格执行《安徽省公安机关交通民警执勤执法四条禁令》,不得在交通执法活动中乱收、乱罚、乱扣证;不得借交通执法之机,故意刁难群众或徇私枉法,办关系案、金钱案,坚决杜绝因纠正交通违法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坚决杜绝公路“三乱”。

3.农村公安派出所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施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

四、妥善解决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保障问题。

各地公安机关应当为农村公安派出所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必要办公场所,配备必需装备。

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纳入业务经费预算,足额拨付。预算和拨付情况同时报市级公安机关及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五、加强对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管理考核。

各级公安机关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任务及目标。农村公安派出所交警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执法情况纳入县(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范围。

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列入派出所等级评定的考核内容。

县(市)公安机关及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对农村派出所日常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检查、考核。

篇6:2006乡镇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全镇上下必须动员起来,抢抓机遇,谋划长远,抓好当前,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年,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为着眼点,以“七有,五通三改三建”为标准(“七有”即村里有一个主民产业,农户有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有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有一幢宽敞整洁的住房,有一套家具和家电,有部家用电话,有一种以上健康有益的文体爱好;“五通三改三建”即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灶、改厕、改环境,建图书阅览室、建文体场所、建宣传栏),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稳步推进,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一、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调整经济结构是生产发展的战略重点,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农村二、三产业比重,提高养殖业比重,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一是继续抓好优势农产品建设。各村要立足现有生产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通过整合资源,调优布局,加快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力争建成“三带八品”优势农产品基地(“三带”即矿泉优质水稻产业带,无公害优质花生产业带,无公害优质西瓜、玉米产业带;“八品”即水稻、花生、玉米、西瓜、畜禽、蔬菜、林业食用茵)。

二是继续加快农业示范小区建设。健全壮大四大养殖示范区,即江汉麻鸡养殖示范区,优质生猪养殖示范区,综合养殖示范区和水库立体养殖示范区,引导养殖户按工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公、公司运作的模式,形成以园区为龙头、以农户为载体、以协会为纽带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

三是继续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讲科学是调整结构的基础,要进一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突出抓好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工作,调整推广一批节约、增产新技术和生态、高效新模式,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本文出自中国文秘之家-]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工农互促的最佳切入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一是着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要积极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引导粮食加工企业以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为依托,以绿色食品标志为载体,打造绿色食品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强花生、棉花、麻鸡、生猪等龙头企业建设,积极发展饲料加工、屠宰分割、冷切保鲜等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要创新利益机制,按照“积极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民主管理、制度规范”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不同经济主体兴办和发展各种协会组织、农产品运销组织、信息服务机构、经纪人队伍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使之成为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鼓励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产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是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坚决克服狭隘的地域经济观念,依托优质农产品、优势山水和优质矿产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外资,实行以企招商、以商招商、重点扶持、加快发展,着力培植绿色食品,优质畜禽等特色产业,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三、突破性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各地都要在发展劳务经济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技校、职校、“阳光工程”等多种形式的转移培训。充分发挥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镇村劳务输出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

二是优化劳务输出环境。全面清理和取消各种限制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手续。对主要劳动力在外务工,辅助劳力在家务农的,要保留其承包地,使他们进退有路。重点解决好“留守子女”的生活学习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

三是大力发展“回乡经济”。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利用其资本和技术,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走“输出一成才一积累一创业一共同富裕”之路。

四、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是生产发展的基础,是安全饮水的保证,要切实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继续搞好水库、水坝除险加固,创新管理体制。

一是积极争取

农田改造项目。依托粮食生产基地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基本农田改造、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土地整理的开发力度,配套路、沟、渠、泵,加快高产农田建设步伐,提高耕地质量。

二是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引导农民建好“当家堰”,疏通“断头渠”,消除抗旱死角,提高农业旱涝保收能力。创新农田用水管理模式,大力开展“三民”办水利,抓好水库、水坝及灌渠的整险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走专业化服务、协会化管理的节水灌溉之路。

三是继续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抓住国家对老区、疫区的政策性扶持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扶贫开发项目,争取国债资金饮水项目,争取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五、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改善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要继续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点,依靠和发挥农民群众“要致富,先修路”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把通村通组公路修成农民的致富之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的质量和覆盖面,积极争取相关企业支持,改善农村通信环境,逐步规范农村群众文化设施建设,确保村村都有活动阵地。

二是加强村庄整治工作力度。从实际出发,把村庄整治的重点放在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上,大力发展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清除居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柴草、垃圾等杂物,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努力实现农村饮水安全、道路通达、环境友好、信息畅通、能源清洁、设施健全的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引导新居建设集中连片发展。

三是扎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要继续抓好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单位的资金、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建设资金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的大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捆绑扶贫开发、土地平整、公路建设、水利、血防等专项资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六、着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努力构建“平安农村”、“和谐农村”。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党员干部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二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逐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方式,动员和组织农民积极投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不断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工作实效。

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教育,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观念和依法维权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七、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篇7: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方案

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管理格局,全面提升人、车、路、环境和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到20xx年底,全街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0%,力争不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万车死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主要措施

(一)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街道集中力量于20XX年8月至10月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到10月底,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以上,不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强化驾驶人源头管理、加强车辆安全整治。

(三)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水平

组织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街道将于9月份由街道分管交通的领导、燕南派出所、公路站以及各村居主任,对辖区道路安全隐患进行排查,10月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建立隐患点工作台帐,制订整治方案。并上报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组织实施。

强化道路安全隐患整治。一是推进安保工程。积极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进一步加强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特别对临水临崖、连续下坡、急弯陡坡等事故易发路段,严格按标准安装隔离栅、防护栏、防撞墙等安全设施,设置标志标线。二是明确隐患整治的责任。对排查出的仍未纳入安保工程建设的全市约30余处道路安全隐患,分轻重缓急,力争3年内分期分批完成整治。街道将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整治经费的投入。从明年起街道每年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农村道路隐患整治工作,力争3年内将全街的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到位。

(四)积极配合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度

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加大农村客运补助力度,在符合二厅一局的《福建省农村客运车辆安全通行条件(试行)》情况下,拓展延伸农村地区客运的覆盖范围,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提高农村客运的通达率,农村客车合格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达90%以上。9月底前,全市自8月25日起,对所有农村客运企业的运营资质、客运车辆技术状况、驾驶员从业资格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坚决依法取消运营资格,提升农村客运的服务质量。严格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主体责任,制定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规划,落实资金,加大建设和养护力度。

(五)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推行实时、动态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在线服务。建立交通安全短信发布平台,面向辖区机动车驾驶人定期发布交通安全宣传、恶劣天气预警等信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街道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谢宁主任任组长,分管交通的赖霭利副主任任常务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由王小辉兼办公室主任。定期分析研判安全形势和综合整治情况,研究部署重点工作,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落实政府和部门监管职责。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主体是各级政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按照《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职责暂行规定》落实监管责任,切实构建“权责一致、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同时要严格责任考核,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综治、精神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绩效管理和有关领导干部实绩考评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东山县总体规划下一篇:美国专业就业前景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