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明号号长培训体会

2024-07-27

青年文明号号长培训体会(精选8篇)

篇1:青年文明号号长培训体会

青年文明号号长培训感想

2011年4月22日至23日,我有幸地参加了由共青团**区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1年**区域青年文明号号长培训班,这次的培训在****举行。

本次培训分为业务辅导、青年论坛、青春派对、等内容,各个环节中,市团委的领导代表进行发言,系统阐述了青年文明号的发展历程、概念内涵以及创建意义、创建方法和创建评价,来自不同行业的3位文明号号长交流了本集体开展创建活动的心得体会与成功经验。最后,团市委领导作了讲话,他向全体培训学员提出四点希望,即“积极创先争优、永葆创建活力”、“围绕中心工作、体现特色工作”、“依托团建网格、深化交流合作”、“注重号手联动、培育先进典型”。接下来的青春派对让我们这些号长通过自编自导的小品、歌舞等节目,进一步加强了交流,增进了了解。

为期一天半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我们青年文明号要求的敬业意识、创业精神和质量、效益、安全、竞争、服务等观念将长存,这次培训对我自身的提升也意义重大,让我时时督促自己要时刻展现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塑造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形象。

篇2:青年文明号号长培训体会

1、调动创建集体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为煤矿发展、建功立业。

2、组织青年文明号领导小组成员制定“青年文明号”创建规划、实施方案。

3、组织创建集体成员实施创建计划,组织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

4、建立青年文明号档案,接受上级部门的考核和验收。

5、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讨论、研究并协调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6、组织、协调、管理与青年文明号相关的事务

篇3:青年文明号号长培训体会

教育是决定人类未来的最重要的事业, 是人类重要的活动方式, 也是人类所有事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决定着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方向, 而这一事业的传承者和执行者就是教师。教师传递着人类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 从事着如何做人的教育和伦理道德的教育, 教师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培养着一代又一代对社会有用的新人。由此可以看出, 教师的作用重大, 任务艰巨, 使命光荣。因此, 人们常用“百年树人”来表达教师工作的重大意义, 用“辛勤的园丁”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崇高敬意。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 而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命运。教师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显而易见, 毋庸质疑。而高校的教师肩负着培养国家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的重任, 其作用和任务更显突出, 因此, 加速培养和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素质成为了各高校的头等大事。

我作为一名刚走上高校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 虽然经过多年的学习,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着较高的学历和学位, 但是在如何组织教学, 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 如何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感到缺乏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之前, 我也有过教学实习经历, 并且利用假期也有过短期的教学工作活动。曾有过一种想法, 教书不过如此, 照本宣科, 让学生学会就行了。通过这次学院举办的教学法研讨班的学习, 我收获很大, 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 现在比较清楚了。我深深体会到,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不是光凭一腔热血、一股劲头就能胜任, 既然我选择了教育这个职业, 它就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国家的发展在教育, 教育的发展在教师, 教师水平的高低对于教育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法中很重要的教学原则, 衡量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这位教师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诚然, 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这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我从事的是钢琴教学, 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有较大的区别。一般学科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是以上大课为主, 老师是主动者, 学生是被动者。而钢琴专业课的教学基本上是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授课, 这种授课经常是互动性的, 在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情况下要给予必要的示范, 有时甚至还要用手把手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钢琴教师来说, 其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如何弹好每首曲目, 正确地理解曲目的含义,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 也要享受到音乐带来的欢乐, 并且把这种欢乐带给民众, 让人们享受到音乐的快乐, 使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鉴于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更鉴于我校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在教学中不可能用同一种教学方式, 用同一首曲目去教授学生。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国内外优秀名曲, 这就对钢琴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种要求不光是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更多的应体现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上, 其核心就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特别是要进行启发式的教学。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各有差异,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尽一致, 因此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应最大程度地保持耐心, 这种耐心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由此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 老师们给我们上了一堂堂绘声绘色的课。通过这些课, 使我认识到教师在上课中要多加思考,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 贯穿新的教学理念, 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艺术的眼光对待教学, 要精益求精。并且, 高校教师应与时俱进, 自身就应该走在学术的前沿, 将最前沿的知识带到课堂, 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教育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它的最大任务是既要教书, 又要育人, 光教书不育人不是成功的教育, 也有悖于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因此, 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 更要注意自身的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潜移默化, 身正为范, 教师是榜样, 有了这样的榜样, 受其影响和感染的学生将一生沿着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方向发展, 一代又一代, 这样的民族, 这样的国家才会有希望, 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对教师有着极高的期望和评价的原因。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付出, 勤劳工作, 那么, 这个国家, 这个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结束, 人们将会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短短的几个字是教师工作的最好写照, 它不仅说明了教师职业的高尚、光荣、伟大, 还说明了教师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精神。一个优秀的教师, 他毕生都在追寻的这个目标, 并把它视为自己人生的最大幸福和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 并以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 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的有用的人才, 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和谐, 人民会更幸福, 国家会更强盛。因此,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成了各高校的最重要的任务。

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门课是每一个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必须要学习的课程, 在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中对此有明确的规定。而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和心理学两者的结合与延伸的学科,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研究的是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学生, 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变化会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产生影响。因此,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在这次研讨班的学习上, 老师们的精辟分析和讲解, 使我对教育心理学有了新的认识, 它不仅更正了我先前的模糊认识, 还填补了以前的空白, 对我们这些刚走出校园踏上高校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 只有充分掌握了这门学科, 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活动与想法, 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一个过程, 为了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我还得努力地学习, 这种学习不光是书本知识的学习, 也不能只限于一、二次研讨班、培训班的学习, 还得向他人学习,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素质, 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完成转型后新角色任务。当然, 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想法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 “师道尊严”可能会是这种了解的一道屏障, 与学生的交谈、交流和交心就是突破这道屏障的最好办法。只有在学生把老师当成了良师益友后,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双赢结果, 这应该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和要想得到的结果, 这也是教育所要得到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活动和过程中,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 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一定要做到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不光要书教得好, 还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到不仅是学生的老师, 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对学生不仅有亲和力, 更要有爱心, 有责任心, 这样, 才会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有困难时敢于并及时向老师反映, 与老师交流, 向老师倾诉, 以便让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教师的责任感还体现为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上好每一堂课。在学习中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 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不断养成对待任何事情、从事任何工作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教师的正面榜样作用将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整个人生道路。

篇4:青年文明号号长培训体会

When we train them, we try to link them t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development agencies that provide funding, because after finishing the training, getting start-up capital is a challenge for them. They need money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because the government cannot provide enough employment for the young people.

In Kampala we’re training 400 young people in ICT and leadership skills. 12 week training per class, and every class with 25 youths.After the training, we hope that they will be able to start something and help their communities. It is mandatory for every youth that takes part in the training to go back to the community, helping with the cleaning, helping the poor, helping the elderly. Also, each class is supposed to identify a project. The class that’s training now, they’ve gone to support a school. It makes them feel that they are part of the community and that they have a social responsibility with their communities.

For Arua (north of Uganda): We’re implementing the program with the Arua municipality. Last year we trained over 1000 youths in entrepreneurship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skills. At least over 50% of those trainees have created their own jobs. We try to provide them with key tools .We also give them life skills. They need to be mentored. Some of them we identify good firms where they can go for mentorship, to ensure that at least they can get a good foundation to start.

I’m happy that the government in Uganda has realized that youth they are key stakehold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they have come up with a number of programs to support them. One of the program is called “Skilling Uganda”, because they realize that the unemployment situation in Uganda is attributed to a lack of employable skills. That program gives them access to multisector skills, life skills, and vocational skills.

nlc202309031314

I started with young people in 2006.I think young people have the potential and can be good leaders, they know their problems better than we do, they can always find solutions to their problems, but it would also be good for the government and other development partners to involve them in all their interventions. For young people to feel that a project belongs to them, that they’re part of it, they need to be involved right from the start, from the design of the project.

We know young people are very energetic and can do anything. You talk about riots in the cities, crime, youths selling themselves and actually, that’s because they fail to make good livelihoods and they can’t find alternatives.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government and other development partners take young people as key stakeholders to create change. Young people also have a problem of attitude, sometimes their attitude towards certain opportunities may not be that good.

They disregard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but they don’t realize that many youths that have gone to university don’t have jobs because the government is not able to provide employment. Entrepreneurship is being introduced as a concept in secondary school in Uganda. It has becomes a subject up until university.

At the country level we are promoting physical development planning, making sure that the spaces for young people are being identified (recreational center, youth center)... They are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We also try to promote their engagement, let them take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We are trying to train young people to build their own centers.

我在“一站式青年中心”的乌干达坎帕拉和阿鲁亚代表处工作。作为联合国人居署的一分子,我主要协调青年项目的开展。“一站式青年中心”主要围绕6个主题为青年人赋权。例如信息交流技术项目。其中,特别针对创业开展了提升青年技能的服务。乌干达有着很高的失业率,所以国家决定必须授予青年人技能。这也是我们在做的事情,通过与很多组织合作,培训青年人在创业及管理上的技能。

当培训他们时,我们会为其联系金融机构和其它能提供资金的机构。因为培训结束后,启动资金是一个挑战。如果政府不能为这些青年提供足够就业机会,那么他们需要这笔钱来创业。

在坎帕拉,我们为400名青年人培训了ICT和领导技能。每个培训持续12周,每个培训班有25名青年人。培训之后,我们希望他们能开始工作,并回馈社区,这似乎是每个青年的义务。每一个培训班会有一个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是支持一所学校。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并具有社会责任感。

在阿鲁亚,我们正与市政府开展合作。去年,我们对1,000多名青年培训了创业及商业管理技能。其中,至少50%都实现了创业。我们希望提供给一个关键的工具,同时也培训生活的技能,他们需要这些辅导。

我很高兴乌干达政府已经意识到青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为此实施了很多项目支持他们。其中一个项目叫做“技能乌干达”。在他们看来,乌干达的失业问题主要是由于就业技能的缺乏。这个项目让他们能接触到多方面的职业与生活技能。

从2006年起,我就开始从事青年工作。他们有潜力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他们比我们更知道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之法。但是,拥有政府或其它部门的帮助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对于青年人来说,让他们感觉自己是所从事之事的一部分很重要,他们需要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

青年人拥有无穷的活力,可以做任何事情。或许你会说城市里发生的骚乱、犯罪等事件,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好的生计,往往别无选择。所以,政府与企业将青年人视为改变现实的关键因素显得非常重要。当然,青年人会有一些态度问题,有时他们对待机遇的态度并不正确。他们忽视职业培训,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不少上过大学的青年人同样因为政府未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而失业。目前,乌干达正在中学阶段中引进创业教育。青年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我们要促进其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来,开创一片天地。

篇5:青年文明号号长培训体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至公忘我、一心为民是我党员的本质,恪尽职守、服务至上是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位终年工作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阵线上的工作职员,同道深知这个岗位的重要性,也为肩负的责任深感自豪。在思想和行动上能时刻同党中心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党的线路、方针、政策,深入领会伟人的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不断充实自已,努力进步本身理论素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认真履行医疗保险的社会保障职能,处处发挥一位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参保职工满意不满意、同意不同意做为评价自已医疗保险工作的标准。在工作中该同道重视增强服务意识,对来访职员热忱接待。始终坚持做到对外地来访职员不轻视,对大小建议不忽视,对平民百姓不轻视,使职工疑虑而来,满意而往,他的做法得到了参保职员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二、精心谋划,拼搏进取

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我县企业经营效益普遍下滑。在这类情势下,扩面工作困难重重。他带领干部职工从加大宣传与完善服务两方面进手展开扩面工作,采取以点带面,先易后难,逐一突破的方针,进一步加深用人单位和职工对三项保险的熟悉,积极扩大三项保险的覆盖面。对有能力缴费并谢绝缴纳的单位,常常带领干部职工深进企事业单位,主要以政策宣传,正面教育为主,以改变其态度。宣传的到位,有效的增进了医保工作深进人心。

篇6:青年文明号号长培训体会

活动主题和目标

活动主题———打造学校文化, 引领生活方式, 搭建交流平台, 促进教师成长。

过程目标———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 不读书的教师只能当庸师。但究竟怎样读书才能引领他们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呢?读书有三境界———以书为师、以书为友、以书为敌, 教师每进入一个境界, 便向前发展一步。

1.以书为师阶段。以学校为单位, 以“读吧”负责人推荐为主, 选择大部分专业书和工具书, 利用行政手段在规定时间内强制推行阅读。虽然具有典型的功利性质, 但却能使青年教师很快成长为一名熟练的教工, 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

2.以书为友阶段。教师已初步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能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和对自己有帮助的书去读, 从中得到多方面的营养, 厚重自己的文化底蕴。让教师不仅能在课堂内外给学生呈现一溪活水, 也逐渐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在此过程中, 教师不仅是在享受教育, 也是在享受生活。

3.以书为媒阶段。读书已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能在反思中唤醒自我, 实现自我专业意识、思维方式的更新。能立足于现实, 瞄准教育的未来, 在读书中反思, 站在更高的角度, 跳出书本而读书。

活动内容设计

以书为师阶段 (关键点击:读书启智)

从“办公室文化”建设入手, 在充满个性特色和书香气息的“书吧”内进行“集中式阅读”, 耳濡目染中强化读书习惯的养成, 然后以“读书笔记展”的形式将强制性规范化的要求落到实处。

以书为友阶段 (关键点击:互动交流)

形成一定的阅读习惯之后, 教师们的书读多了, 也自然有了互相交流的欲望。此时在“读吧”内以自愿原则组织会员联盟, 以会员联盟为单位举办“研讨班”, 求同存异, 引发思考, 并以好书推荐、专题讲座、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开展“随笔漫谈”, 在互动交流中引发思考, 启迪智慧。

以书为媒阶段 (关键点击:修矫丰盈)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丰盈自己的头脑, 指导自己的实践。全员式的“读书沙龙”能集中更多人思想, 将思路越辩越清, 观点越辩越明, 更能激发新的阅读期待;主题式“网上论坛”的交流更自由, 争锋更激烈;“读书博客”更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的平台, 在竞争和交往中修更好地促发自我以及群体的成长。

时间安排与负责人

这是一个长效性的激励式校本培训活动, 每个阶段的项目都有不同的时间要求:散读的安排在每一天, 一星期小结通报一次;集中性的活动一般以月为单位, 也可视具体的情况而定。读书项目活动的组织以教科室负责人为主, 每个会员联盟内的活动, 如读吧研讨、随笔漫谈等则以盟主为主持人开展。

实施效果与反思

耳濡目染, 职业的读。在亲手设计装修好的个性化“读吧”内, 丰富自己的教育人生, 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教师, 将是每一个身处“读吧”之中的人共同的职业追求。

合作共赢, 生活的读。“读吧”会员联盟有主题、有主见地共享教育智慧, 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通过与周围的同仁对话, 促发自己的思考, 构建高尚而充实的生活状态元素。

修矫丰盈, 生命的读。要学会自我的内省, 在现场沙龙、网上论坛、博客群组等多种形式上的交往中, 实现对书本以及个体思维行走方式的修整矫正, 从而丰盈个体的内核, 走在属于生命意义的读书道路上。

篇7: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要凸显“四性”

1.凸显校本培训的系统性

由于青年教师刚刚走上讲台, 刚刚迈出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因此必须十分关注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系统性。在制订培训计划的时候, 一定要全盘考虑, 逐步推进。在具体的操作上, 首先要进行整体规划。一是要摸清学校青年教师的现状, 二是要摸清青年教师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制定 《青年教师培养五年规划》, 并进一步明确每个学年的实施计划, 对培训制度、措施和达成目标等都预设到位, 并征求培养对象的意见, 使得大家心中有数。只有这样, 才能让培训计划和目标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其次要分层培训。即使是青年教师, 每个人的专业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 有的刚刚踏上工作岗位, 有的则是初步适应了职业的要求, 还有的已经崭露头角,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是学校的青年教师骨干。因此, 在校本培训中, 一定要根据培训对象的业务水平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 尽量做到各尽其才, 科学发展。实践中, 笔者学校将青年教师分为“适应型”“发展型”“成长型”三个梯队, 制定相应的目标、措施, 带动了各个梯队教师的专业发展。再次要注重科学评价。我校将发展性评价与量化式评价有机结合, 将培训过程中点滴进步都放入“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袋”, 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和平时表现, 通过自评、互评、考评等程序, 形成发展性评价, 有效地激发了青年教师成长的热情。

2.凸显校本培训的自主性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但蕴含着教育内在的专业性提升, 而且还包含着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 在校本培训中必须要注重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意识, 要千方百计转变青年教师的观念, 把被动的“要我发展”转变为积极的“我要发展”。青年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积极的心态, 才能自觉踏上专业成长之路。首先, 要激发内在动力。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都渴望成功, 管理者一定要充分赏识、精心呵护每一位青年教师的上进心。包括积极创设各种活动平台, 用各种方式总结身边名师成长的故事, 充分激发每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其次, 要明确个人目标。目标的引领是成功的保证, 笔者学校在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自我分析、互帮互助的基础上, 制定个性化的成长计划, 在时间的设定、自我行动的设计等方面都设计明确, 为专业发展指明方向。再次, 要创设良好氛围。笔者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中心, 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活动, 利用团队的正能量, 带动每一位青年教师成长。此外, 教研组、备课组等学习共同体也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重要支撑。最后, 要关注成功体验。笔者学校常常利用集会、展板和奖状, 表扬青年教师的优良表现, 提高他们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3.凸显校本培训的个体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 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也要“关注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 尊重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因此, 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 必须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面向全体, 遵循教师生命成长的规律, 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发展。首先, 要转变观念。就是要坚持把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看作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行政命令式的培训, 才不会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相反, 管理者自觉转变理念, 把每一位青年教师当成朋友, 站在教师的立场帮他们分忧解难, 尽可能引领他们通过“跳一跳”, 成功地“摘到桃子”。其次, 要量身订制。凸显培训的个性化, 就要尽量避免大一统的模式, 尽量开展“菜单式”的校本培训。由学校列出培训项目、学习方式、 阅读书目等, 让教师自主选择。每完成一个项目, 就能够获得一定的积分;每达到相应的积分, 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等第。这种个性化的培训机制, 有效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参与热情。再次, 要挖掘优势。多元智慧理论表明:人的智慧多种多样。因此, 笔者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张扬个性, 发挥自己的智慧, 寻找自己的优势项目, 使他们进入最佳状态。笔者学校还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 邀请昆山市知名书法家对青年教师的毛笔字、粉笔字加以培训, 学校“成长墙”每周展示培训的成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 全体青年教师书写的基本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又如, 德育处以班主任工作为主要抓手, 每个新学期都邀请学校资深班主任给全体青年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从课堂常规到和学生家长的交流, 从学生的吃饭到踏步都细心指点,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新岗位。

4.凸显校本培训的丰富性

教育是一种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 其影响生命的精神元素涉及方方面面。因此,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必须凸显丰富性。一是要内容多样。首先要注重师德, 通过师德系列活动提升师德素养;其次要提升师能, 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再次要重视心理健康, 善于改善心态, 使青年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动力。二是要形式丰富。培训中做到既有专家引领, 又有同伴互助, 还有自我反思。聘请特级教师、教研员作为我校的专家团队, 定期指导青年教师;通过沙龙活动、同课异构等途径, 加强互动合作, 从而携手共进;通过案例反思等引导青年教师深入思考, 不断修正教学行为。三是要活动精彩。开展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 开展的活动必须要丰富多彩。比如, 可以开展气氛热烈的读书沙龙和课例研讨, 专家讲座、课堂点评和各种实践课、评优课、公开课等。同时, 笔者学校在实践中还有责任科室牵头进行的多样化培训。 比如, 教技室注重提高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指导教师做课件, 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导处以课堂教学常规、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艺术等为内容, 邀请各级专家学者为教师做讲座, 安排本校的骨干教师做示范;教科室指导教师及时记录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认真反思, 并撰写教科研论文。

总之,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而漫长的工程。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捷径, 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要重视理论学习, 鼓励教师通过大量阅读丰富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注重创新, 鼓励青年教师立足课堂, 增强把握课堂的能力, 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青年教师踏上教育工作岗位时间不长, 教育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因此, 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要着力凸显“四性”, 即突显校本培训的系统性、自主性、个体性、丰富性。

篇8:青年记者职业素养培训探析

关键词:业务素养,道德素养,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的进步, 我国新闻事业也日趋蒸蒸日上, 大批热爱新闻的青年加入到新闻队伍中。青年记者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 年轻的冲劲为新闻队伍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但青年记者因缺乏工作经验而不慎误闯许多职业雷区, 作为一名青年记者, 我认为提升职业素养是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的必要因素。

一、知识业务素养

记者这一工作对于素养要求很高, 作为记者不仅需学识渊博、涉猎广泛, 还需要具备文字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采访技巧等等。表达能力与记者的文学素养、政治水平、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的知识积累等密切关系, 因为记者的文字表达能力的高低可以影响到一篇新闻的质量。有的青年记者由于没有充分掌握报道技巧, 在新闻报道中容易走弯路, 从而造成报道的失误。而一名记者要想达到采访目的, 就必须扩大自己的社会接触面, 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因此, 尽快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是一名青年记者成长的必然因素。

作为一名记者, 一个事实亲眼所见, 却不知有没有可报导性, 或不知新闻价值有多大, 抑或不知里面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一点是什么, 这对一名记者来说, 是绝对不允许的, 这些归根到底都是一个职业素养的问题。职业素养不但表现为自觉履行本职工作的责任, 还表现在完成职责的业务技能。此外, 记者还应当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水平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知识的积累不在于一朝一夕, 需要在工作生活中汲取, 多看书、多学习、勤思考, 对事物有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记者更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准确判断事物的能力。这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要在日常工作中从丰富的经验、博学的知识、严谨的态度等方面来慢慢提升, 青年记者尤其应该如此。

而新闻采访本身是记者的一种社会活动, 因此, 记者的社会活动能力是采访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 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也是作为记者的必须条件。记者对于采访时的特殊环境、风俗习惯的了解可以解除采访对象的心理障碍, 有利于更加深入地采访。作为一名青年记者, 社会适应能力是成长地必要因素。

而作为青年记者, 业务素养的不断提升更是为强化自身能力、胜任工作奠定基础。目前很多年轻记者都是新闻专业或者中文专业毕业的。在事过新闻工作的人都知道, 这两个专业也号称“万金油”, 从学校并不能积累多少扎实的专业功底, 很多知识都要在实际工作中重新学习、认知。比如说,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技巧、新闻采访的运作模式、新闻线索的获取能力等等, 因此, 青年记者特别是新记者进入岗位后, 要有重新当学生的准备, 一切从新开始, 对一切知识充满好奇, 多向老记者请教, 多看上级媒体的报道角度, 让自己像一块海绵一样, 不断地在采访中吸取养分, 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

二、道德精神素养

高尚的心灵、坚持真理的品质、敬业精神、清新的文风、严谨的态度是新闻从业者共同的追求, 甚至关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相比于业务素养而言, 青年记者的道德素养的养成更具有难度, 不仅依靠记者自身的自律意识, 还需要外部的监督和促进。很多人把记者当做是正义的化身, 代表着社会的理性与良知。因此, 维护公众利益, 胸中怀有天下百姓的理性精神就是记者职业出发点, 好记者不仅会妙手著文章、更敢于铁肩担道义, 时刻关注社会底层的平民情怀, 做群众的眼睛, 对正义、良知、社会公正有强烈的甚至是人格上的高度追求。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记者的工作要与社会各界、行行色色的人和事打交道, 如果青年记者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就很容易迷失, 在一个各种假新闻、有偿新闻满天飞的时代, 记者高尚的道德素养也最为难能可贵。初当记者时, 谁不是“恨不能管尽天下事”, 但这份职业情怀, 又有几人能坚守到最后, 这就需要青年记者持之以恒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近年来, 很多怀着对新闻工作无限憧憬的青年走上了新闻工作岗位, 但他们大多是被无形中记者头上“无冕之王”的光环所吸引, 待真正进入工作单位, 特别是基层的电视台、报社后就会被繁重的工作任务、不高的收入待遇、甚至是不合理的管理现状所警省, 当初的职业梦想慢慢变成泡沫, 当初挚爱的职业, 变成了养家糊口的工具, 这时支撑我们沿着最初梦想走下去的就是当初那份执着的道德素养。

三、创新思维

一名青年记者要迅速地成长起来, 就离不开创新的思维。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 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创新思维是社会发展、时代前进的重要驱动力, 很难想象墨守成规的采访、一成不变的写作模式能成就一名出色的记者。青年记者脑子活,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 具备发散思维的能力, 这些都是难得的优点, 一定要在工作中发挥到最大。青年记者入行时间短, 经验不足, 但具备冲劲和新鲜感, 这个时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青年记者要敢于大胆尝试各种新闻题材的写作, 多学习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让自己的作品更生动、更加可读可看。■

参考文献

[1]赵志明, 侯迎忠.新时期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J].当代传播.2005 (06)

[2]赵欣慧.浅谈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和新闻敏感性[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2011 (02)

上一篇:最后一课的语文阅读题及答案下一篇:那些让人温暖的非主流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