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全册总复习

2024-08-05

六年级数学全册总复习(共10篇)

篇1:六年级数学全册总复习

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总复习计划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知识点:

(1)准确认读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准确读出轻声和儿化音节。

(3)会按顺序写出大小写字母,能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能准确熟练拼读音节,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5)知道大写字母的用法。

2、汉字知识点:

(1)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2)能辨析学过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修改错别字。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三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据词定义。

(4)能用钢笔写字,书写速度不少于每分钟20个字,并做到字迹工整,行款整齐。用毛笔临帖,结构匀称,纸面干净。

3、词语知识点:

(1)能正确读写学过的常用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大部分会用。

(2)能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辨析近义词,能正确搭配使用。

(3)能按一定要求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

词语积累知识:

(1)对义务教材中要求学上掌握的词语,进行系统复习,对学生易错易混淆的词语进行再次回顾、默写。

(2)掌握常用的成语、谚语和歇后语。

(3)了解构词规律,懂得各类词的特点,对词语进行归类。

4、句子知识点:

(1)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2)掌握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

(3)通过缩写练习,从感性上区别句子的主干和枝叶;通过扩句练习,把句子写得更具体、生动。

(4)能运用常用词语、关联词语造句,做到文从字顺,意思完整。

(5)会修改常见的病句。

(6)掌握几种常见句式的变换。

句式变化包括: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2)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3)直接引用和间接叙述互换。(4)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5)归并意思相关联的句子。(6)改变句子中词语的顺序。

5、标点符号知识点

(1)综合运用学过的常用标点:句号、问号、逗号、顿号、冒号、引号、叹号。

(2)认识分号。(3)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体会省略号、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和意义。

二、阅读

阅读知识要点:(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

(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5)体会思想感情。(6)要针对问题作答。

三、写作

习作知识点:(1)能自拟题目或根据命题写简单的记叙文。(2)能根据需要写各种应用文。

(3)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并有一定速度。(4)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难点与对策

(1)学会审题。

(2)重视选材。基本要求是:①紧扣中心②详略得当③力求新意④富有真情实感。

(3)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

(4)材料作文的类型主要有扩写、缩写、改写和续写。

(5)应用文要掌握不同的写法、格式。

(6)要重视在平时培养学生关心时事、了解身边发生的事的好习惯。

篇2:六年级数学全册总复习

计算

1、应知应会:

10以内加减法;10加几和相应减法;20以内进位加;连加连减混合

2、基本形式:

口算和笔写

3、其他形式

基本:填+或-。7○8=154○2=2

填未知数3+=1011-()=2

从2、3、9、12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接龙:7+4=()+2=6+()=3+()=()+0

3、对于家长的复习建议:

(1)关于口算的建议:提高口算速度是复习的重点。在复习时要训练学生读算式、审算式、确定算法的良好习惯。把孩子的口算练习卷加以观察,把错误处提出来单独进行强化训练。

篇3:如何做好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

一、学会把书从厚教到薄, 从薄教到厚

从厚教到薄就是指书本上的知识有些比较零散, 我们可以概括一些规律或一般解题思路, 使学生见到题时不会产生“狗咬刺猬, 无从下嘴”的局面。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 我们可归纳几类, 然后教会学生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这样就可把内容繁杂的知识归为几类, 以一般的规律性知识去对待多种题目, 从而把课本从厚教到薄。

从薄教到厚, 是指知识的扩展过程。比如:几何初步知识的复习, 课本上只出现了一些计算公式, 而推导过程把课本上的知识展开。课本上出现的题比较简单, 或类型较少, 而实际做题时发现学生好多题无法做, 这也许是没把课本知识扩展的缘故。

二、充分利用媒体教学

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由于数学知识的纯理论性和抽象性, 使许多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拉开了距离。如通过课件、影视等媒体教学, 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和学习活动, 使学生直接获得动态信息, 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 并为进一步上升到理论性知识奠定基础, 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要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首先应保护好后进生的自尊心。每次考试丢分最多的是后进生, 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很强, 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应充分保护好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这要求老师说话时不说一些挖苦、讽刺的话, 适当给予这部分学生一些鼓励。我们应全面看待后进生, 不管哪方面, 只要有进步, 就适当地给予一些鼓励,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其次, 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老师对这部分学生课上应该多提问, 课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对后进生应区别对待, 那些难而深的题让尖子生去做, 对后进生的训练重点应放在中等难度或简单的题型上, 学生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篇4:小学数学第六册总复习建议

一、突出算理与算法,加强技能训练,复习计算

1.复习口算乘、除法。以教材“总复习”第1题为例,先让学生口算;再引导他们交流讨论:①横排乘、除法的4组题,在口算时应该怎样想?②竖排乘、除法的4组题,口算方法有何异同?③口算乘、除法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接着结合练习二十七的第1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口算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熟练程度。

2.复习笔算乘、除法。以教材“总复习”第2题为例,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乘、除法各两道题,如32x14、207x40、2618÷25、816÷51进行独立计算,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计算过程展开交流讨论:①乘以两位数时,第二部分积的末尾应该怎样对位?当因数中间、末尾有零时应该怎样简算?②除以两位数时,如何快速试商?遇到商中间、末尾有零时应该怎样处理?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弄清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最后让学生做练习二十七的第3题,做完后再让学生说说乘、除法的验算方法。

3.复习求近似数。以教材“总复习”第3、4题为例,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题目交流讨论:①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②乘、除法的估算步骤怎样?乘、除法估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4题,通过估算练习,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4.复习混合运算。以教材“总复习”第6题为例;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①每道题包含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②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③怎样把两道式题改编为两道文字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题和练习二十七的第12题,使学生进一步弄清算理和法则,掌握方法与要领,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突出沟通与比较,加强题组练习,复习应用题

1.复习乘、除法常见的数量关系。复习乘、除法常见的数量关系应结合教材“总复习”第7题,先让学生说说学了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把数量关系一一板书在黑板上,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我们只要记住哪几个关系式?其他的关系式可以怎样推出?再让学生比较所学的四种关系式的异同点,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总复习”第8、10题。

2.复习两步应用题。复习两步应用题时,可以先分组复习,如分成“连乘、连除应用题”和“归一、归总应用题”两组进行复习,然后再组织综合复习,这样有利于沟通联系和进行对比。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改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使他们沟通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联系,并突出比较题组的异同,让学生真正弄清解题思路,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1)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结合教材“总复习”第9题,先让学生列式解答,再让学生把这道题改编成“求每双球鞋卖多少钱?”的应用题,并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比较连乘、连除应用题的异同点。

(2)复习归一、归总应用题。可以出示这样一组题让学生练习:①同学们摆花,7人可以摆63盆。照这样计算,36人可以摆多少盆?②同学们摆花,每人摆9盆,需要36人。如果每人摆12盆,需要多少人?做完后,再组织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归一和归总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练习二十七的第15、16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进行综合复习,切实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突出比较与区别,加强联系实际,复习时间单位

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计量单位,也是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计量单位。复习时可以联系实际,利用年历卡片,让学生边看边回答教师的提问,逐步引出有关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等的知识。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熟记进率,并组织比较、区别平年与闰年、时间与时刻、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等容易混淆的概念。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成下表:

篇5: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复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项练习(补充句子):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2,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朱熹)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4,春风得意马蹄疾,_______________。(孟郊)5,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6,一寸丹心图报国,_______________。(于谦)7,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8,常思奋不顾身,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9,冉冉白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澄碧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常忆花明柳媚

______________难忘橘绿橙黄————《声律启蒙》

10,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__________________

11,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丰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

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13,“那棵高山榕”是___________亲手植的,它栽于___________(填时间)。

14,“张星”与张钰哲发现的“__________”一同闪烁在夜空,它们是张钰哲__________的丰碑。

15,_________在举世瞩目的第_______届奥运会上为祖国夺得第一块金牌,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那里的每一片白云都记载着一桩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的筑路兵的故事。

17,夜空再也不______________了,星星们都在那里_______________。

18,它只是在万千青青小草的簇拥之下,默默地向天地撑开自己的一片苍翠,____________晨风,_____________朝阳。19,燕子去了,有_______________;杨柳枯了,有___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有_____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 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

20,于是,洗衣的时候,__________从__________里过去。我觉察它去的__________,伸出手___________,它又从___ ________的手边过去。

21,默写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22,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诗歌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默写《司马光救友》

24,默写《矛盾》

25,用成语概括文章内容

(1)《将相和》(2)《司马光救友》

(3)《草船借箭》(4)《围魏救赵》

26,A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六年级数学全册总复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综合自测)——第七单元(3)小小的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姓名:班级:得分:(4)伶俐可爱的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一、形近字组词。(20分,每错一空扣0.5分,扣满20分为止)

胖()伴()绊()判()拌()架()驾()茄()裆()挡()铛()破()披()颇()波()腕()婉()宛()惋()碗()扳()饭()返()监()临()槛()梭()俊()峻()竣()侄()致()到()郎()朗()咙()笼()拢()聋()茏()纳()呐()钠()扮()纷()吩()份()芬()忿()粉()岔()嫡()摘()滴()帕()拍()泊()伯()拭()试()怜()铃()伶()邻()傅()搏()缚()浆()桨()奖()酱()馅()掐()诈()作()昨()怎()咋()融()隔()嗝()刻()该()熔()溶()蓉()跑()抱()刨()泡()苞()雅()难()淮()推()隽()准()

三、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0分,每错一空扣0.5分,扣满10分为止)

精神()()、三()两()、()面()天、()()无礼、()声()气、恭()严()、转()为()、运()不()、半()半()、匀匀()()、平平()()、天()无()、()()勃勃、通()通()、膀()腰()、妙不()()、十()十()、自()自()

四、我能知道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该怎样读。(10分,每错一空扣1分,)鹐.架()规矩.()包袱.()破绽.()脚腕.()纳罕.()起绉.()师傅.()衔.接()窘.况()蹩.脚()挑剔.()发怔.()揩.眼泪()精神抖擞.()推拉拽.顶()放诞.无礼()三抓两挠.()

五、近义词难不倒我,因为我有绝招。(10分,每错一空扣1分,扣满10分为止)

衔接(连接)、清爽(舒爽)、威严(威武)、刻薄(尖刻)、窘况(窘境)、雅致(别致)、考究(讲究)、胆怯(害怕)、吩咐(嘱咐)、凝结(凝固)、发怔(发愣)、搜索(搜查)、半信半疑(将信将疑)兴致勃勃(兴味盎然)、十全十美(完美无缺)、自言自语(窃窃私语)、精神抖擞(精神焕发)

六、按要求写词语。(10分,每错一空扣0.5分,扣满10分为止)

1、描写人物外貌的: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 眉清目秀、如花似玉、骨瘦如柴、面黄肌瘦 23 456、描写心理活动的: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心急如焚

七、缩写句子,缩到最短为止。(20分,每错一小题扣2分,扣满20分为止)

(1)那美丽的太阳露出了红红的脸。太阳露出了脸。

(5)我们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石头上。(6)孩子的身体像一颗炮弹似的扑通一声落到大海里。(7)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注视着天安门。(8)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9)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10)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细菌。(11)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12)我激动的流下了晶莹的泪珠。(1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14)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15)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八、填空。(10分,每错一空扣1分,扣满10分为止)

1、“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句话是,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从以上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刁钻、阴险和狡诈的人。

2、《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临死前的严监

生》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的吴敬梓

4、《“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作者。文中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

象。课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作者写王熙凤的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以及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和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一席话,是对王熙凤的正面描写。林黛玉的思忖、纳闷与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谈笑的评价,是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

篇7:六年级数学全册总复习

学情分析

少部分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喜欢与同学对题。通过本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答方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答方法.

2.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1班捐款105元,六年级2班捐款98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2)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1班48本,还

剩多少本?

(3)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

(4)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

(5)成绩展览会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张桌子上放8本,需要几张桌子?

(6)五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

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

二、归纳整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样的简单应用题.(板书:简单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例1:某工厂有男工人364人,女工91人.这个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这道题有哪几个已知条件?

问题是什么?

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

你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教师总结:

这道题中,需要求的结果与两个已知条件直接相关.只要把两个已知数合并起来,就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这是一道简单应用题.

(二)变式练习.

1.改变问题:根据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你还能够提出其他问题,编成简单应用题吗?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②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

③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2.改变条件:根据上面编出的应用题和列出的算式,你能够分别调换每一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编成两道不同的简单应用题吗?

①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②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③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比女工多273人,男工有多少人?

④某工厂女工比男工少273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⑤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多少人?

⑥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女工有多少人?

⑦某工厂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⑧某工厂有女工91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男工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通过我们的编题,你发现了简单应用题的什么特点?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从以上的编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

(三)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通过例1我们已经研究了一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下面我们再来复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下表)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式

收入、支出、结余 收入-支出=结余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路程、时间

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本金、时间、利率、利息

1.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举例说明数量关系的意义,在填出每组数量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2.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式你能够各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吗?

三、巩固反馈.

1.解答下面的应用题.解答后,再利用原题中的数量关系,编出两道与原题相连的应用题.

(1)某电视机制造厂平均每天制造电视机800台,20天能够制造电视机多少台?

(2)学校用102元买来120个练习本,平均每个练习本多少元?

2.给下面各题补充上一个条件或者问题成为一步计算应用题,再解答.

(1)一批货物,运走10.5吨,_____________.这批货物原来有多少吨?

(2)修一条长3800米的水渠,_____________.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3)白羊只数的相当于黑羊的只数,_____________.黑羊有多少只?

(4)一列火车7小时行驶420千米,_____________?

3.解答下列应用题.

(1)一种毛线,每千克的价格是66.5元,买0.5千克应付多少元?

(2)肖师傅一天共生产250个零件,经检验有225个是一级品,求一级品率.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家庭作业.

1.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倍.种小麦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丰华农场种小麦165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小麦

.种玉米多少公顷?

3.丰华农场种小麦165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倍.种玉米多少公顷?

4.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小麦的.种小麦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简单应用题

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例1 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91人.这个工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364+91 = 455(人)

答:这个工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

改编: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篇8:如何上好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一、尝试自我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课应以学生主动沟通、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为主要任务。

在以往的学习中,在教师的训练和指导下,学生已有了这方面独立学习的经验, 知道结合本单元的课题和例题及书中的练习题,自己整理知识。所以在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抓住教材,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课前预习的成果,包括自己梳理的知识网络,采取互相质疑的方式交流书中典型习题的答案从而达到互相启发,互相督促,共同提高的目的。

这一环节, 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不打断全班的交流和学习,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组内交流时,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画知识网络图,自我总结规律性知识,自己将前后易于混淆的知识进行补充区分这些措施能激发学生主体性, 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联系,为深入理解、运用知识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小组长根据书中的习题设置练习题,对组内同学进行检验对小组内经过研究仍不会的知识进行统一搜集,上报给老师。

学生交流时,我到各个小组巡视,除了收集学生自己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思考解决的对策外,还着重关注学困生的准备状况,看小组成员是怎么提供帮助的,避免出现简单告知或无人问津现象的发生。

通过巡视,我发现,学生大都能整理出本单元知识的网络图:

但是,关于正反比例的判断,学困生依然不得法,有猜答案的现象。究其原因, 是学生没能很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没有掌握判断方法。这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与我预想的状况一样。这也是下一步合作交流时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进行全班交流,突出核心内容

在学生自己整理组内交流知识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时候,梳理知识网络的同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复习课知识网络的梳理,绝不是仅仅说几个知识名词、背一背法则或概念就说明学生掌握知识了, 通过举例理解知识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很好地内化了知识。

例如:一个中等生在叙述反比例的意义时,举了这样生活中的例子:他从家到学校,第一天用了8分钟,每分钟走60米第二天用了6分钟,每分钟走80米,他步行的时间和速度是两种变化的量,时间和速度乘积也就是路程是一定的,所以他所用的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这说明他真正掌握了反比例的含义。

但教师并不能因为这个汇报的学生掌握了知识, 就认为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得以解决,还需要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适当点拨。

如前面提到的: 怎样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我又作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点拨。

我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表格:

组织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对比正反比例两个概念进行了比较:

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得出:

在这个基础上,我进一步让学生进行讨论,进而总结出判断正、反比例的“三步判断法”:一看变化:看一看题目中的两个量是否都在变化;二看结果:看一看两个量是否存在比值一定或乘积一定的关系;三定关系:在此基础上,比值一定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关系,乘积一定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关系。显然,在这样的总结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促进理解,对所学知识具有更深的认识。

三、进行学习测试,夯实基础知识在变化时,都天数12 8 6

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重点点拨之后,本节课,我又结合单元重点,设计了一些基本练习题,进行自我复习效果检测。本节课我设计的习题如下。不同点比值(商)一定积一定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反比例图像是一条曲线相同点两个量都能同时变化在变化时,都存在一个不变量

1.

上表中( )和( )两种量在发生变化,它们的( )一定,所以成( )关系

2.

以上表中的两个量成( )关系,因为两个量的( )一定。

3.判 断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 ,成什么比例 ,并说明理由。

(1)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2)圆的面积和半径。

(3)速度一定 ,路程和时间。

(4)订阅《文学少年》的总价和本数 。

(5)长不变 ,长方形的周长和宽。

(6)圆柱体的高一定 ,体积和底面积。

(7)圆柱的侧面积一定 ,它的底面周长和高。

(8)一个数与它的倒数。

(9)三角形的面积一定 ,它的底和高。

(10)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让学生人人动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学习效果检测,然后同桌交换批改。对于学困生的检测答案,教师要亲自批改,以了解其出现困难的原因,便于课后辅导。

在设计习题过程中,对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可以一笔带过,也可以小组口头交流解决,对学生比较容出错的内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而且每个同学都必须动笔解答。这些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的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单元复习题要避免单一解题技能的训练,应该努力提供综合性强、覆盖面大的习题,提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本节课中,为了增强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 , 速度保持在100千米 /时 , 用三种方法分别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为6cm,它的面积与底的关系用三种方法表示。

这样的习题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既是数学问题,又是生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理解问题性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9: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一、期初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期初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分数四则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有关知识,能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分数计算。 1.说一说下面各式的得数。 2.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1题。 指名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做期复习第5题。 提问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复习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1.学生回忆互化方法。 2.做期初复习第4题。 四、复习比的知识。 1.复习比的意义。 2.做期初复习第2题。 3.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化简下面的比。 14:21 0.8:0.05 0.9: 4.做期初复习第6题。 1)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师巡视指导。 2)提问判断结果,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五、作业 期初复习第3题、第5题未做的三题。 一、期初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期初复习第7~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比较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圆的知识。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圆,在图中表示出圆心和圆的半径、直径。 2.指名说说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3.学生做期初复习第7题,在课本上做。 三、复习应用题 1.做期初复习第8题。 学生读题,弄清每小题都有哪三个量。 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师板书。 2.做期初复习第9题。 学生读题,师问: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题里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指名板演,列出算式或方程。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版式或议程。 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篇10:六年级数学全册总复习

本单元在认识计数单位、数位、十进制计数法的基础上,会读写万以上的大数,会改写整万、整亿的数,会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具体要点如下:

1、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个位、十位、百位„„是(数位)。在解决一些填空和判断题时,一定注意进行区分,如:

在数位顺序表中,第九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 个、十、百、千„„都是数位。(错误,这些是计数单位)

2、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这里需要注意相邻二字。

3、读数:“读大数,先分级;高位起,依次读;亿万级,同个级;读完后,加个字;末尾0,都不读;连续0,读一个”。都要写成汉字的形式,不要汉字和数字掺和。如:

30503050305

读作:三百零五亿零三百零五万零三百零五 21000102010

读作:二百一十亿零十万二千零一十

4、写数:“写大数,高位起;找亿万,分好级;亿万级,同个级;位不足,0补齐。”如:三千零五亿零五十万零五十

先写亿级的3005,再写万级的0050,最后写个级的0050,合起来就是:300500500050。

5、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相同点:都要写成用“万”或者“亿”做单位的数。

不同点:数的改写大小不变,用=连接;求近似数大小变化,用≈连接。

如:87330000=8733万

87332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只看千位上的数字),大约是873万,而不是800万或者900万。

6、拓展平台关于数字编码:身份证编码中倒数第二位是性别码,男单女双。

这类问题要把所提供的信息读明白后再完成,如:某学校四年级八班学号为12号的学生的编号为40812,请你为五年级二班学号为9号的学生设计编码(50209),不要写成(5209)。第二单元:线和角

(1)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读作 :直线AB或直线BA。因此能度量。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因此不能度量。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因此不能度量。

(2)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3)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4)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或射线、或线段、或无数个角); 过两点只能画1条直线;

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过直线外的一点只能画1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5)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它们是互相平行的。(7)当两条直线都和另一条直线平行时,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8)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9)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10)长方形(或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11)点与直线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12)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1度(记作1°)(13)计量角的单位是1°,度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

(14)量角时,要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把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线的度数,就是角的度数。

(15)角是由1个顶点、2条边组成的,它的两条边都是射线。(16)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17)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18)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周角 >平角 > 钝角 > 直角 > 锐角

(360°)(180°)(大于90°而小于180°)(90°)(大于0°而小于90°)(19)在钟面的整时中,3时、9时是直角;6时是平角;12时是周角; 1时、2时、10时、11时是锐角;4时、5时、7时、8时是钝角

(20)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AB∥CD。

(21)相交与垂直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就是直线OA垂直于直线OB,直线OB垂直于直线OA)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平角 :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

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度的角叫做周角。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本单元前三个信息窗是口算、竖式计算和估算,口算中特别注意因数末尾有0的算式,得数不要丢掉0;估算时把握三个原则:计算简便、接近准确值,如果是解决实际问题,还要注意结合实际考虑,同时一定注意用“≈”连接,估算结果不唯一。

2、第四个信息窗主要是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者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跟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者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根据已知算式不计算写出得数,如:根据67×35=234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670×35=

6700×35=

670×350=

67×350=

这样的问题要注意看准哪个因数不变,哪个因数变化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还有一些两个因数都变化的情况,可以举例推理,如:a×b=32,如果a扩大2倍,b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积是()。可以找到4×8=32,按照要求变一变,4扩大2倍变成了8,8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是2,8×2=16。

3、信息窗五是混合运算和相遇问题。混合运算是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好多孩子计算时容易口算,错误在所难免,所以一直强调用竖式;同时个别同学对于运算顺序还搞不清楚;在练习时,可以结合第五单元的相关除法加以练习,要求先标出运算顺序再计算,完成后至少演算一遍。

另:遇到类似43×76+76×57的问题时,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变成(43+57)×76=7600。

4、相遇问题要分析题意,试着画画线段图,真正弄清楚是不是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相对而行、最后相遇,再确定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相交和平行

相交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比较抽象,孩子理解比较困难,本单元有几个知识点需要特别注意:

1、线段、射线、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平行和相交: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了相交就是平行。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注意:平行线和垂线不能独立存在,只能说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垂线)。

3、画垂线和平行线:借助三角板上的两条直角边,具体方法可以参考课本57页。过直线上一点只能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既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也可以画平行线。需要注意的是:看明白是画哪条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具体练习题可以参看《行知天下》第2期8、9页内容。

4、信息窗2介绍了两个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这两条规律主要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画图中。如果是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就用第一个最短解释;如果是点与直线的关系,就用第二个最短解释。如:课本62页第5题:从蘑菇房到小木屋最近的路,这是两点的关系,直接把蘑菇房和小木屋连接起来即可,理由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从蘑菇房通向小河最近的路,则是点与直线的关系,蘑菇房就相当于小河外一点,过这一点作小河的垂线段就可,理由就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5、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参看课本63页第8题。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共5个信息窗:

信息窗一、二是口算,主要通过直接写得数呈现,需要注意的是看清楚被除数和除数,准确判断商的末尾是否有0;

信息窗三、四是竖式计算,我给孩子们出示了一首儿歌来理解计算的步骤:整数除法高位起,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不够商一0占位。在计算时,先判断商是几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一位数,不可能是三位数),然后再试商。

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接近整十数,可以采用四舍或者五入的方法;不过四舍法试商,商容易偏大;五入法试商,商容易偏小;如果除数接近几十五,就考虑几十五的乘法口诀(我要求孩子们背诵记忆),不管怎样试商,都要注意余数与除数的比较。

信息窗五是商不变性质,这个内容看似简单,实则好多学生理解不到位,用语言表述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运用商不变性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如:一个数除以25,400÷25=(400×4)÷(25×4),这相当于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商不变。

商不变性质类似于积的变化规律,可以借助举例的方法得出结论,如:

A÷B=60,那么(A×5)÷B=(),可以想出120÷2=60,把120×5=600,600÷2=300。

商不变性质的变式练习可以参考课本87页11题——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0除外),商就除以几;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0除外),商就乘几。同样可以举例得出结论。

综合练习中还有混合运算,一定要注意先标出运算顺序,再计算。计算时要细心,竖式计算并验算出结果后再脱式计算,这样才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本单元中的应用题信息较多,解决时要注意多读题,把相关信息标志出来,想清楚该题究竟是求什么,再列式计算;想不明白时可以画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第六单元 解决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第七单元

《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一填。

1、计算850+260×5÷13时,应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2、26与4的积,再加上125与25的商,列式为(),结果等于()。3、90+56÷2×3的最后一步算()法。

4、把下列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总价,总价÷()=数量

5、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6、180×450-420÷80,想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7、张老师花40元买了8根跳绳,每根跳绳()元,若要买20根这样的跳绳,一共要花()元。

8、把15×16=240,28-16=12,240÷12=20列成综合算式是()。9、5人4天编了80个筐,每人每天编了()个筐。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在算式240-80÷5×10中,要先算减法,最后算乘法。()

2、算式中只有乘除法的,要先算乘法,再算除法。()3、300-(15+15×6)与(300-15+15)×6的结果相同。()

4、买3瓶梨汁花了12元,那么买1瓶梨汁应花4元。()

5、小明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6个排球,一共花了368元,1副羽毛球拍68元,要求一个排球的价钱应该列式为368-68÷6.()

三、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填写。种类 单价 数量 总价

《百科全书》 6本 126元 《格林童话》 12元/本 18本 《洛克王国》 16元/本 336元

四、(辨析题)下面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640-400÷5×8 =640-400÷40 =640-10 =630()820-120×5+48

=700×5+48 =3500+48 =3548()

五(创新题)把下面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1、90×3=270 300÷5=60 270+60=330 综合算式:()2、48÷6=8 8×64=512 960-512=448 综合算式:()

六、计算下面各题。

500÷25+96÷24 25×30+48×52 15×40-364÷7 420+78÷13×54 140-20×5+25

868-(410-119)×2 21×[(230-182)÷4]

七、数学与生活。

1、为了保护地球,四年级部分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一班28人,共植树308棵,二班39人,共植树351棵,二班比一班平均每人少植树多少棵?

2、张阿姨要买3副羽毛球拍和1副乒乓球拍,已知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是乒乓球拍的3倍,买羽毛球拍比买乒乓球拍多花多少钱?

3、学校食堂买俩大米970千克,吃了3天后,还剩下430千克,平均每天吃大米多少千克?

4、服装厂用120米布可做成人服装24套,如果该做儿童服装,可做30套,每套成人服装比儿童服装多用布多少米?

5、寿星爷爷每天晚饭后都要出去走一走,他先以每分钟70米的速度走了4分钟,又以60米的速度走了4分钟,寿星爷爷还要走多远才能走完1000米?

6、苹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桃树共840棵,其中苹果树有20行,每行24棵,如果桃树有15行,平均每行桃树有多少棵?

7、往一只空水壶里灌水,灌进3杯水后,连壶共重860克,灌进5杯水后,连壶共重1360克,求空水壶多重?每杯水多少克?

第八单元条形统计图

1、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每一格代表的单位是多少

2、能够根据统计图找到数学信息,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3、能够自制条形统计图归纳整理数据

4、智慧广场

上一篇:我心中的那片风景作文下一篇:xx年开学第一课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