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悲剧美》_教案

2024-06-26

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悲剧美》_教案(精选7篇)

篇1: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悲剧美》_教案

第二单元 音乐的美——《悲剧美》

(南京师范大学实习教师

王文君)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音乐的欣赏,能够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不幸,从而珍惜现今的和平生活。

2.了解《辛德勒名单》的配乐在影片中起到的作用。

3.能够认真聆听《一个华沙辛存者》和歌曲《松花江上》,学会分析悲剧美的乐曲并且感受作品中表现的音乐意境。【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够理解并且分析《一个华沙幸存者》,这首20世纪现代的音乐作品。

2.通过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能够用声音表现出悲剧美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舞蹈—即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作为伴奏的舞蹈,让学生谈谈配乐以及舞蹈带来的感受。

2.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引出本课的课题—悲剧美。

二、欣赏悲剧美的音乐 1.通过分析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格尔尼卡》中的几个重要形象,来痛述二战给人们带来的悲痛。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美术作品引入本课的线索二战这一主题。

2.赏析影片《辛德勒的名单》

(1)简单介绍《辛德勒名单》的剧情。

(2)欣赏影片中的配乐《童声合唱》,分析演唱形式及音乐的表现意境。

(3)观看片段一:

(纳粹血洗犹太社区时,整个社区一片混乱,血腥的屠杀画面激烈、动荡,充满残酷、悲怆的气息。而画外配音却是优美动人的钢琴伴奏下纯洁的童声合唱,配合着银幕上混乱人群中唯一的彩色形象,一个身穿暗红色大衣的犹太小女孩在极度悲痛中盲目走向画面深处……)思考:

插曲《童声合唱》,在影片中起到的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音画对位的艺术处理剥夺了祥和曲调应有的优美感,轻柔的声音这时仿佛变成魔鬼的咒语,令人毛骨悚然,突破了音乐尾随画面的一般处理,大大加强了音乐的寓意性和深刻性。)(3)观看片段二:

简单的介绍剧情。(运送尸体的犹太人、发疯的德国军官、以及辛德勒)思考:

插曲唱诗班的《安魂曲》,先分析,再总结。(4)观看片段三:

(影片末尾,阳光之下,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后代,来祭扫辛德勒时,主题音乐再次完整出现。)思考:

《辛德勒名单》的主题曲表达的情感?

教师总结(小提琴如泣如诉、委婉动人的旋律刻划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理历程。忧伤的 情绪,表达了饱含苦难的难以言喻的激情。并且人们总是会去怀念热爱和平的人。)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影视作品,初步体会悲剧美作品的内涵。

3.欣赏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

(1)简单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勋伯格是听到一个在集中营中幸存下来的犹太人的叙述所作)以及分别欣赏乐曲中的三种语言:见证人、法西斯军官、犹太人唱的众赞歌。(2)边播放字幕,边欣赏全曲。思考:

作品在调性、和声、节奏上的特点——20世纪现代音乐的特点?以及乐曲的表演形式?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无调性、不协和、无序的节奏。采用朗诵、合唱、乐队综合表现的形式。)

作者用这种尖锐不和谐的音响,为我们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其用意何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用这种尖锐不和谐的声音,是为了描写纳粹集中营的紧张、恐怖以及表现纳粹的残暴,从而引起人们对法西斯的愤怒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设计意图:之前有了《辛》的铺垫,学生更容易接受作品。

三、欣赏中国二战的悲剧美作品 1.观看《南京大屠杀》的片段

思考:你是否能联想起造成悲剧的历史事变? 学生思考回答: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年的9月18号是九一八事变的80周年纪念,我们在上周的晨会上也。。歌曲作品《松花江上》就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幕。)

2.欣赏歌曲《松花江上》

(1)简单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欣赏全曲。(2)请学生分析乐曲的音乐特点。

教师总结(不同部分的 旋律跌宕起伏、悲伤激愤……)

(3)学生演唱《松花江上》的第一部分,体会乐曲的悲痛情绪,以及悲剧美乐曲的内涵。

三、拓展与延伸

除了有关战争题材的悲剧美作品外你还知道哪些具有悲剧美的作品?

歌曲 ——《周总理,你在哪里》 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民族器乐曲——《江河水》 戏曲——《窦娥冤》……

篇2: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悲剧美》_教案

這一單元是美術鑒賞的入門課程,在學生初步學會了用審美的眼光去看美術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術相關的事和物後,本課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審美觀念,瞭解美術作品的不同的形態特徵,並針對不同形態的美術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賞方法。教學的重點、難點:

讓學生瞭解美術形象的基本種類,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術作品的基本內涵,突破只能欣賞具象美術作品的局限,並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教學準備: 媒體播放工具。

把班級同學分成幾個小組,一般以4——6人為一小組,合作學習。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美術作品所展現的主要內容就是圖像,也就是我們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種形象。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辯別這些形象以幫助我們欣賞美術作品。

(出示課題:圖像與眼睛)

二、講授新課

1、出示圖片《勃羅日裏公爵夫人像》

提問:這件作品有什麼特點?對於這一類作品,你的印象是什麼?

专心

爱心

用心

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 出示:具象美術作品

出示圖片:《重屏會棋圖》、《劉胡蘭就義圖》

提問:這三件作品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 欣賞圖片:《韓熙載夜宴圖》、《父親》、《教皇》

請同學們思考:美術除了能夠表現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事物,還能表現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並引出意象和抽象美術作品

2、出示圖片塞尚的 《聖維克多山》和夏加爾的《生日》

提問:

1、你從作品中觀察到了什麼?

2、你覺得藝術家要表現什麼內容?

3、你在什麼情況下會感受到這些形象? 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

繼續分組討論:我們欣賞意象美術作品能否用欣賞具象美術作品的方法來欣賞,為什麼?

教師總結意象美術作品的特點及欣賞方法

欣賞圖片:《李白行吟圖》、《荷石水禽圖》、《戀人》 學生思考、討論並回答:這三幅作品分別運用了哪些手法?

3、出示圖片康定斯基和蒙德裏安的作品講授抽象美術作品。學生討論並回答:你們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這些作品令你們聯想到了什麼?它們帶給我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教師總結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

三、課堂小結:

专心

爱心

用心

美術作品的表現內容和表現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的標準來衡量一切美術作品,即便是具象美術作品也不能等同於照片,針對不同類型的作品,要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专心

篇3: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悲剧美》_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时间是宝贵的。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时间是宝贵的,如何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准备:

收集我国的珍惜时间的格言以及我国历史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课前预习。要求:先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然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思考“留住今天的太阳”是什么意思?

3、检查。

(1)词语:伫立山坳笑吟吟旭日东升焦躁悲戚禁不住慈祥眨巴微不足道

(2)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大意。

1、自读课文,思考“留住今天的太阳”是什么意思?我是怎样留住太阳的?

2、每次我想“留住今天的太阳”时,外婆是怎样说的?

(设计意图:抓住课题,理清脉络,从外婆的话中感受如何珍惜时间。)

三、合作学习,并交流。

1、外婆一共说过几句话?

2、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为什么这样说?

4、集体交流。

5、总结。

四、进一步理解重点句子。

1、“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领会“我”当时的急切、悲怆的情怀。)

2、从最后两句“我知道,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甚至两步、三步。这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用却非常大。”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3、交流、朗读。

(设计意图: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交流,然后导出如何珍惜时间。)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六、拓展、延伸

1、说说你自己或者别人“留住今天的太阳”的故事。

2、珍惜时间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习惯。你知道哪些名人、伟人珍惜时间的故事或珍惜时间的格言吗?

(李白的“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故事,陈景润与时间赛跑的故事等。)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宝贵的时间并积累更多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第13课时

一、新字学习:

伫立(zhù)

山凹(āo)

笑吟吟(yín yín)

旭日东升(xù)

焦躁(jiāozào)

悲戚(bēi qī)

禁不住(jīn bu zhù)慈祥(cí xiáng)

眨巴(zhǎ bā)

微不足道(wēi)

二、词语理解:

①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②山坳:山间的平地。

③悲戚:悲痛哀伤。

④焦躁:着急而烦躁。

⑤夕阳:傍晚的太阳。

⑥旭日东升: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三、自主学习

(一)4-11节。

(1).怎样才能“留住今天的太阳”?外婆是怎样说的?一共说过几句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这样说?圈划相关句子交流品读。

提示:理解外婆的鼓励和循循善诱的过程中感悟外婆的慈爱。

(2).思考:我是怎样“留住今天的太阳”的?朗读相关句子交流。

提示:抓住“一丈多高”、“的确”等词语读出欣喜欢快的语气。

(3).讨论:为什么之前“我”一直没有留住太阳?从文中找出依据。体会句子: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

提示:理解“焦躁”、“悲戚”的基础上朗读,领会当时的急切、悲怆的情怀。

(二)第12节。

(1).联系上下文理解“这种办法”具体指什么?

提示:珍惜时间。

(2).理解句子:我知道,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甚至两步、三步。这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用却非常大。

提示:理解词语“微不足道”和关联词语的作用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第14课时

1.看拼音,写汉字。良cè()huò()者 zhǎ()巴 2.辨词组词。

吟()策()禁()或()令()束()森()惑()3.选词填空。慈爱 慈祥

1.外婆()地抚摸着我。

2.外婆()的面容印在我的脑海中。4.词语模仿秀。

笑吟吟

打扫打扫 5.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更正填在括号里。(1)我幻小的心里带着几分悲哀。()(2)老师说会告诉我们背书的密决。()

(3)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外婆,想得到留住太阳的良筞。()(4)要是妈妈能即时叫醒我,我就不会迟到了。()6.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不只……而且…… 如果……就…… 尽管……但是…… 只有……才……(1)()人要活得充实和有价值,()必须学会留住今天的太阳。(2)()刻苦努力学习,()能取得优异的成绩。(3)幼小的心里()是着急,()带着几分悲哀。7.我找到了一些珍惜时间的格言。

(1)一寸光阴一寸金。(2),日月如梭。

(3)(4)8.理解句子的意思:尽管人不可能真的留住太阳,但是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或(huò)两步,甚至三步四步,这几步看起来似乎很微小,但意义却非常大。

5.送报的少年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捷”“聊”“腼”“腆”“鞠”“躬”6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送报少年的懂事、向上、能吃苦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少年懂事、向上、能吃苦的品质。

难点: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收集有自强精神的人物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5课时

一、激情导入

我们的成长经历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一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我们的少年时代?是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是从小自立自强、懂得感恩?读完课文《送报的少年》后,或许你会有许多启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认读生字;画出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2)交流自学情况。

(3)理清文章脉络。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思考:你对两位少年有何印象?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你了解这种手法吗?

2.(1)感受送报少年乐观向上,懂事,能吃苦的品质。

A.自读,画出相关语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想。

B.交流体会。

(2)作者的儿子给你留下的印象。

A.自读,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出给你的印象。

B.交流体会

(3)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A.再读以上重点语句,体会对比的写法。

B.交流讨论这种对比写法的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讨论;儿子可能有些什么心事呢?

2.开展“爸爸妈妈我能行”的主题活动,每个同学行动起来,做好自己的事情,培养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五、课堂小结

通过两个少年的对比,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我们受益终身。你感悟到了吗?总结一下。

板书设计

懂事

阳光少年

向上

能吃苦

儿子有了心事

第16课时

1.辨字组词。

捷()聊()鞠()腼()提()柳()菊()缅()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骄阳似()大汗()()无忧无()

千()万唤()()滂沱 不屑()()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眼睛()的脚步()的日子()地笑()地说()地看 4.照样子在括号里填“ABAB”诗词,使句子更加具体完整。例:(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

(1)一场春雨过后,田里长出了()的禾苗。

(2)望着地里()的油菜花,爷爷脸上露出了笑容。(3)高考结束后,妈妈说我可以()。

(4)星期天,我要把自己读过的书好好()。(5)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5.看课文填空。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地骑着车子()。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6.我会连。

大汗 滂沱 大雨 淋漓 大风 呼喊 大声 呼啸

急急地 站立 呆呆地 推门 深深地 鞠躬 腼腆地 微笑 7.认真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中的两个少年分别过着怎样的生活?

(2)这两个少年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6.一棵大树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重点字词,品读对话,感悟树和男孩的形象,体会大树无私奉献。

3、了解父母及亲人所给予无私的爱,懂得感恩。

学习重、难点:

感悟男孩和树的形象,体会大树的无私奉献。课时安排:3 教学过程:

第17课时

一、图文欣赏,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对话,感悟形象。

1、男孩的语言

请你自由地读读,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到?朗读体会。

2、大树的语言

一读:大树的哪些言语打动了你?

二读:大树的哪些举动让你的心为之一震?

三读:有感情朗读,感受大树只求奉献不图回报。

3、大树的招呼

大树心底一直有个小小的愿望,你从哪些词句发现了?

(交流汇报,朗读体悟)

四、提炼主题,体会无私。

这棵大树奉献了这么多,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大树有这样的心情?请你联系课文内容来说一说。(交流汇报)

五、提升主题,抒发情意。

这棵树就是_____________。

第18课时

一、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故事情节随男孩年龄增长分几个阶段?男孩子与大树有几次会面?每次男孩子要求什么?大树呢?

(2)男孩子与大树的每次会面的情景是怎样的?大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大树有这样的心情?

2、学生自读全文,边读边做批注。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出示幻灯片

会面 男孩 大树

第一次(少年)要钱 给果子(幸福)第二次(青年)要屋 给树枝(高兴)

第三次(中年)要船 给树干(欣慰、难过)第四次(老年)要休息 给老树墩(歉疚)

二、品读句子,感悟形象。

1、这棵大树奉献了这么多,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通过男孩的要求和大树的做法,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1)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男孩:自私自利,不断索取

(2)大树:无怨无悔(要求很低)

男孩:无度无情(贪得无厌)

教师:看着这个孤零零的枯老的树墩,你能想象出他曾经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吗?

学生: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是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

教师:多么令人惋惜呀,他曾经是一棵高大粗壮的树啊!像我这样带着感情,再来说一遍。

教师:他曾经是……

学生:他曾经是一棵参天大树啊!

学生:他曾经是枝繁叶茂的大树啊!

教师:是呀,他曾经是一棵参天大树呀,而如今呢,只剩下这苦老的树墩了。大树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这么多,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又欣慰,又难过。

3、讨论:他为什么欣慰,又为什么难过?

4、分角色朗读第四次见面时的情景。

大树—女生,男孩—男生,老师读旁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感受这幸福而又酸楚的一刻吧(配乐朗读)。

三、各抒己见,领会中心

1、你认为文中的大树、男孩分别象征什么?

2、文章一方面记叙父母的无私、无怨、无悔的奉献;一方面描述男孩无情、无度的索取,两个方面,前者是为突出表现后者服务的,也就是说,本文更在表现男孩的无情与无度,以警示天下所有做儿女的。

3、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教会我们做人之道。

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人,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而不要自私自利,一味索取。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配乐:放飞真情,倾诉心曲。

1、简介作者:这是美国著名作家谢尔.西弗斯汀的作品《爱心树》,出版后在美国引起轰动,2005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图书。下面我们欣赏原文绘本。

教师:同学们,大树,为我们倾其所有,奉献一生。无论是我们童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树,父母总在为我们无私的奉献着。而,男孩呢,一生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是那么——自私,是那么——无情。你可能觉着男孩太无情,可我们谁又不是如此这般对待我们的父母呢?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板书)

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和我一样,心里涌动着千言万语,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深地思考,深深地感悟,来深情诵读下面这首散文诗。

2、诗歌朗诵:《感恩父母》

教师:感恩见行动。孩子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要用自己的行动向关爱过我们的人表示感恩。求奉献,不索取,在被爱的同时也爱他人,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3、假如你是文中的大树或男孩,聪明的你会怎么做?

4、用一句话,一段话写写自己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想或打算。(播放音乐)

五、课堂小结

感谢这篇文章,让我们倾听了一个真情故事,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懂得爱不是一味地付出,被爱不是一味地索取,在被爱的同时要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相信我们每个人在以后的人生的旅程上,一定会与爱同行,不忘感恩。

板书设计:

6、一棵大树

男孩

大树

不断索取

无私奉献

第19课时

1.我会写。

xū qiú bào qiàn jù zǐ shuǎnɡ kuài wú sī()()()()()2.比一比,再组词。

狐()歉()据()耍()孤()谦()锯()爽()3.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树冠(guān guàn)高兴(xīng xìng)没空(kōng kòng)颤抖(chàn zhàn)难过(nán nàn)时间(jiān jiàn)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慰—()孤独—()难过—()抱歉—()5.摘录表示大树心情变化的词语:

()—()—()—()—()—()—()6.长大后,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要”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主人公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写短文结尾。

又过了很久,男孩有回到树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长大后,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__________”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7.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辨析多音字“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爱”的真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过程

第20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

2.解释课题。

3.学生质疑,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读课文,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段。

2.自读感悟,感知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当时的情境。

4.表情朗读。

5.交流讨论。

(1)深受感动的句段

“天上没有月亮……”

“黄河边涛声隆隆……气势夺人”

“暗淡的星光下……几乎昏了过去”

(2)感知人物形象。

石根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病人,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大夫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是一位有医德的医生。

四、拓展延伸

1.读课文结尾,你有何想法?

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人或事?你有何启迪?

板书设计:

石根

作业布置:

完成《小状元》本课作业

深夜摆渡

摆渡

帮助

大夫

救人

第2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介“9.11”事件导入新课。

2.出示课题。

3.学生读课题,想象情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汇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思考:是谁遇难?遭遇了什么灾难?猜测第三个.将会打给谁?

交流汇报

2.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思考:爱德华的.打给谁?

讨论

3.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思考:第三个.是打给谁的?说了什么?

这个.的内容出乎很多人意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

1.展示自己搜集到得至爱真情故事。

2.写读后体会

第22课时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jiě xiè)(1)李丽使出浑身解()数,才在这场比赛中获胜。(2)他解()下领带,长长地松了一口气。2.填空。水流()()()()欲绝 泪()满()气势()()()耳欲()波涛()()3.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神色焦(虑 漉)水流(湍 揣)急 上下翻(腾 滕)(震 振)耳欲聋 犹豫不(决 绝)(混 浑)身解数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病人()的星光()的波涛()的大水()的婚姻()的母亲()的泪水()的小船()的夜晚 5.找出下列句中的比喻句,画“∨”。

(1)黄河边涛声隆隆,河水似一条巨龙上下翻腾,气势夺人。()(2)熊熊的大火好像要吞噬整座大楼。()

(3)暗淡的星光下,小船在波涛中起伏,如同风中摇摆的树叶。()(4)妈妈的眼睛像夜晚的星星一样明亮。()(5)草地上的滴滴露珠,晶莹剔透。()6.选词填空。

陆续 继续 连续

(1)清晨,同学们背着书包()来到学校。(2)吃过晚饭,爸爸又()工作了。(3)战斗()打了三天三夜。镇静 沉静 安静

(1)上课了,教室里立刻()下来。(2)夜深了,周围()了下来。

(3)医生()地给病人左胸部手术。

口语交际:从一棵大树说开去

教学目标

1、简单明了的表达,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语速适中,语气平和。

2、听别人说话时要专注,能抓住要领。

3、有不同的意见敢于反驳,注意以理服人。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胆说出自己读后的感想。难点:学习反驳,能以理服人。教学准备

收集朱自清的《背影》。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第23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回顾《一棵大树》的主要情节。

2、教师相机导入。

二、畅谈感想

1、选取故事场景谈感受。

(1)从大树的变化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

(2)从男孩的变化(快乐—太累)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3)提取关键词。

2、联系实际谈感受。

(1)在生活中找一找大树和男孩的原型,并说说理由。

(2)从归纳的两组关键词中选取你认为有关联的一些词,组成中心话题,谈谈你的看法,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认识,并通过畅谈感悟,提高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辩驳能力,获益不少。

语文活动2 活动目标:

1、能体会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并学会准确运用关联词;通过朗读,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珍惜时间的意识。

2、朗读、背诵臧克家的现代诗《少年》,积累语言。

3、通过开展“校园直通车”的调查交流活动,培养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促进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教学过程:

第24课时

一、学习“我会说”

1、我能体会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的作用,还能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呢!

2、可以在朗读中体会句子前后部分的意思,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图,从而发现带点词语的作用。

3、个别学生用关联词造句。

二、学习“我会读”

1、作者朱自清简介

2、理解词语

凝然:坚定的样子。遮挽:拦阻、挽留

伶伶俐俐:轻盈;轻巧。

3、短文赏析:《匆匆》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 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视时间的意识。

4、练习朗读,多种形式读

三、学习“百宝箱” 1.读《少年》这首诗,2.了解作者

近代杰出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老马》,《有的人》

3、理解诗的内涵

四、学习大舞台。

1、活动要求

选择两三个同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询问、谈话的方式了解生活作息及生活学习情况,并作好简单的文字记录。

2、活动指导(1)、这次活动是调查了解同学的生活作息情况,可以按照教材提示的问题展开调查,并作好记录。

(2)交流时,要细心聆听,认真思考,争取从不同的情况中发现共性问题,与大家商讨。

第25课时

一、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或句子。5% pán shān gōng xūn diàn jī fèng xì jiān’áo()()()()()

二、给句中加点字注音。2% 我看着()试卷,心里异常着急(),不知从何着()手,更谈不上有什么高着()。

三、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3%

1、“疑”字共()画,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

2、“秉烛夜游”的“秉”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此处应取第()种解释。﹝①拿着,握着。②古代容量单位。③掌握,主持。④姓。﹞

四、按要求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8%

1、填上有关“立”的词语。2% 直立而有力叫()立 长时间站立叫()立 庄严恭敬地站立叫()立 三方势力对立叫()立

2、用“严”字组成四个词语,分别填在括号里。2% 为了()打击毒贩子,不管是()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缉毒队员对每一件毒贩的事都()对待,毫不放松,经受着()的考验。

3、在括号里写上四个“从人的神态、外貌显示出很有精神”的成语。2%()()()()

篇4: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悲剧美》_教案

1、通过聆听、体验,能较准确地理解、表现本单元音乐作品的情绪与意境。

2、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本单元的音乐,能背唱一首与雪有关的歌。

3、能积极地参与歌表演、音乐游戏、律动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从音乐中感悟冬季的快乐。

2、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教具准备:

音乐范唱带、伴奏带;音乐欣赏带。教学过程:

(一)、介绍关于“雪”的音乐作品。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向同学介绍本组收集的作品。

欣赏《雪绒花》、《踏雪寻梅》、《雪花飞舞》等歌曲片段。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互相交流下雪时最喜欢干的事情。

2、同学们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关于雪的歌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见它。寒风吹来时,飘落千万家。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三)、学唱歌曲 音乐游戏《堆雪人》

伴随着音乐伴奏轻声、有节奏地朗诵歌词,为唱歌曲铺垫。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用体态语言表现歌曲的情绪。

2、体会三拍子的韵律。

(四)、欣赏《滑雪歌》

1、初听全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快乐气氛。

2、复听全曲,学生讲出雪孩子的可爱之处。雪花真好看,把好多好多的小雪花揉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故事导入,播放动画片《雪孩子》片段。

(五)、知识拓展

1、互相介绍、讨论滑雪小知识

2、雪孩子真有趣,滑着雪快乐的玩耍,小朋友你们会滑雪吗? 律动:

《堆雪人》 我们也来模仿堆雪人的情景。

1、将学生分成两部分

2、指导学生完成好《堆雪人》的律动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编不同的“雪人”造型,随音乐表演。

(六)、总结,下课。教学目标: 了解滑雪时所需的运动器具,尝试大胆地表现滑雪时人物的各种动态。教学重难点:

感受滑雪运动的刺激、愉悦,引导小朋友喜欢冬天,不怕冷。教学准备:

PPT、雪景图片、音乐。教学过程:

1、在《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声中带学生入场回忆下雪时的景象,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提问:小朋友,大雪纷飞是什么季节?(冬天)冬天下了雪以后,我们周围的环境会怎么样?你见过的雪是什么样的?还有什么样的雪?我们以前用什么形式来表现过雪?教师提问:雪地里小朋友可以玩哪些好玩的运动?(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等)

2、播放PPT,让学生了解滑雪器具和欣赏滑雪时人物的不同动态。

3、播放歌曲,老师范唱,学生学习歌词。

4、老师教唱,注意节奏的把握。

5、说一说:你喜欢下雪吗?下雪时可以干什么? 学生讨论

6、全班合唱、分组合唱 老师点评

篇5: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悲剧美》_教案

(湘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流动的音符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属音乐创造的教学领域,分为三个层次:

1、七个基本音级的随意组合。

2、认识和体验基本音级组合的一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潜存于朴素的民歌之中。

3、通过遵循音乐材料组合的基本规则和模仿民歌实例,尝试进行两到四小节的曲调创作。

二、教学目标:、能大胆地参与音乐“组合游戏”,体验音乐创造的乐趣;

2、进一步了解、喜爱中国民歌,能用探究的方式从熟悉的音乐材料中发现曲调组合的一般规律;

3、体验流畅曲调的美感,发展音乐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时安排:一时。

四、型:综合。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题。、播放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插曲《DREi》

2、出示题:流动的音符。

(二)新教学:、出示七个音符的小卡片,告诉学生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是由这七个音符组成的。这七个音符就象童话中的七个神秘小矮人。他们可以有千变万化的组合。(出示乐谱),我们一起来哼哼。

=2/4

234|6|6716|—|6i6|63|2123|2—|

234|6|67i|6—|6i6|63|2123|1—‖

2、七个小矮人生来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可以任意调遣他们。让我们来用这些小矮人,根据老师写给同学们的节奏,组合成小旋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请个别学生唱出作品后,记在黑板上,然后进行点评。)

2/4××|××‖2/4×××××|

3、音符组合不好,音乐就难听。怎样才能使音乐好听?其中有没有规则?平时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我们就从学唱民歌开始。

出示歌谱x藏民歌《我的家乡日喀则》

A、学生跟琴视唱歌谱。

B、分析歌曲的分句。

(2)出示歌谱《小白菜》

A、教师范唱,学生将歌曲进行分句。

B、分析两个乐句之间的关系。(节奏相同,音高不一样)

(3)出示歌谱《嘎达梅林》

A、欣赏旋律一次,然后学生跟旋律视唱歌谱。

B、引导学生找出两个乐句之间的特点。

(4)出示歌谱《信天游》

A、教师唱民歌,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

B、给这首民歌的创作手法取“名字”。

()听旋律,抢答哪些歌曲采用“同头换尾”的写作手法?如《欢乐颂》、《小白船》等。

4、“同头换尾”的创作。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后的练习,教师先作示范后指导学生完成。

(2)请学生出示他们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点评。

(三)教师小结。

篇6: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 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篇7: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悲剧美》_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自信地演唱《小青蛙找家》,能积极参与歌表演,并从中体验到小青蛙找到家后的愉悦感。

2.认识四分休止符,能够用语言、手的动作表现四分休止符的节奏。教学设想:

以小青蛙找家的情景作为教学的主线,采用模仿小动物唱歌作为发声练习;模仿小青蛙的叫声与动作作为节奏练习;用听唱、模唱、分句接唱的方法学习旋律学唱新歌;在参与表现的教学环节中,用生动的情境性语言和情境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分角色自由创编小青蛙找家的歌表演。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能自然大方的参与歌表演活动。教学难点:

突破第一乐句“3 5 2 3│5 0│6 5 6 3│5 0│”和第四乐句“2 3 5 6│3 2 3│1 —│× 0‖”在节奏时值上的演唱难点。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复习旧歌《小青蛙找家》

要求:1.根据前奏整齐的起唱。

2.把小青蛙找家的着急的样子表现出来。

三、复习歌表演《小青蛙找家》

四、新课教学

(一)导入

师:小朋友,小青蛙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替它高兴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歌《爷爷、爸爸和我》

(二)老师范唱。

老师范唱的时候要把我、爸爸、爷爷的不同语气表现出来。

(三)学唱歌曲。

1.随琴模唱旋律。

2.朗读歌词。

注意:我的走路节奏,小朋友容易念多或念少,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声调朗读:(多媒体)tì tì tǐ tǐ │ tì tì tǐ tǐ │

3.随琴唱歌词。

(四)律动表演

1.请小朋友分别表现我跑步、爸爸走路、爷爷迈步的样子。

2.启发

师:这是他看到的爷爷走路,你看到的爷爷走路时什么样子呢?请模仿出来。3.青小朋友各自模仿三种走路的神态。

4.随乐律动。(多媒体)

(五)音乐知识

1.出示三种节奏型:(多媒体)

X— X X 2.让学生了解这三种节奏型的长短。就好像是爷爷、爸爸、我走路一样,是有快慢、长短的。

五、结束课业

板书设计:

爷爷、爸爸和我

tì tì tǐ tǐ │X— X X

上一篇:企业激励员工高效下一篇:对医疗体制改革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