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2024-07-19

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精选5篇)

篇1: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注意事项:

1.英汉语言句法/句式差别; 2.体会英汉互译句式转换规律; Sentences:

1.In praising the logic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in most cases where, so to speak, the logic of facts or of the exterior world is at war with the logic of grammar.2.邢夫人携了黛玉坐上,众老婆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加上训骡,出了西脚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如一黑油漆大门内,至仪门前,方下了车。

3.When about three hundred men had been landed from these vessels and were marching rapidly to camp, the Morini, who had been left by Caesar in a state of peace when he set out for Britain, were fired by the hope of booty, and surrounded the troops, at first with no very large number of folk, bidding them lay down their arms if they did not wish to be killed.4.I had spent a long day on a hired mule before the mail carrier who had been my guide pointed to a cabin on the far side of a stream, mutely refused the money I offered, and rode on.5.Mr.Kennedy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6.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know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7.The original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hall be the states which, having participat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t San Francisco, or having previously signed the 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 of 1 January 1942, sign the present charter and ratify it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10.8.After watching the fish for some time, they asked me for pairs of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pointing them out as they walked down the row of tanks.I netted their choices into a traveling container and slipped it into an insulated bag for transport, handing it to the boy.“carry it carefully,” I cautioned.9.Sickness had robbed her of her confidence that she could carry the load.10.Loneliness held the great masses of immigrants together, and poverty kept them down.11.Starvation was a remote threat.12.There is a crying need for a new remedy.13.There was a mumbled conversation in the background.Then a man’s voice came on the phone.14.The whole devastating experience sharpened my appreciation of the world around me.15.She was always a crier any way.16.The car wound through the village and up a narrow valley, following a thaw-swollen stream.17.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18.A long course of poverty and humility, of daily privations and hard words, of kind office and no returns, had been her lot ever since womanhood almost, or since her luckless marriage with George Osborne.(Vanity Fair chapter 57)

19.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20.Petra had become the leader of the girls as soon as she snapped out of her original depression at coming to Prague.21.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re is a large store of energy available to maintain the pressure of the oil zone while production is taking place.This energy actually comes from the expansion of the aquifer water caused by the reduction in pressure resulting from the removal of oil from the reservoir.22.Two hundred pounds of muscle and sinew created by hard work and clean living had melted to a hundred and sixty-odd;his senior clothing flagged about him.23.Because of the definite feeling in the country that the recession has bottomed out, only 31% of those surveyed now believe that the U.S.runs a risk of a major depression, down from 43% in February.24.The community of fowls to which Tess had been appointed as supervisor, purveyor, nurse, surgeon, and friend, made its headquarters in an old thatched cottage standing in an enclosure that had once been a garden, but was now a trampled and sanded square.(Tess of the D’urberville P60)

25.By this time there had arisen a shout of laughter at the extraordinary appearance of Car’s back;which irritated the dark queen into getting rid of the disfigurement by the first sudden means available and independently of the help of the scoffers.She rushed excitedly into the field they were about to cross, and flinging herself flat on her back upon the grass began to wipe her gown as well as she could by spinning horizontally on the herbage and dragging herself over it upon her elbows.(Tess P70)

26.The young girls formed, indeed, the majority of the band, and their heads of luxuriant hair reflected the sunshine every tone of gold, and black, and brown.Some had beautiful eyes, others a beautiful nose, others a beautiful mouth and figure: few, if any, had all.A difficulty of arranging their lips in this crude exposure to public scrutiny, an inability to balance their heads, and to dissociate self-consciousness from their features, was apparent in them, and showed that they were genuine country girls, unaccustomed to many eyes.(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Chapter II)

27.林小姐这天从学校回来就撅起小嘴唇.她掼下书包,并不照例到镜台前梳头发搽粉,却倒在床上看着帐子出神.28.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鲁迅,《**》)29.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30.他一想到要返回去,心里就害怕.3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漫了青白的光。(鲁迅 《药》)

32.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屋子里去了。(鲁迅,药)

篇2: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1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根据2004年1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以下简称《课程要求》) 的精神,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其中对译的能力的要求已经提到了与听的要求一致。而且, 《课程要求》明确地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在三个层次上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一般要求是“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 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 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 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较高要求是“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 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 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 汉英译速为300个汉字。译文基本通顺、达意, 无重大语言错误。”更高要求是“能借助词典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 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400英语单词, 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50个汉字, 译文内容准确, 基本无误译现象, 文字通顺、达意, 语言错误较少。”

可见, 《课程要求》对大学生译的能力的要求已经提升到了英汉互译基本上要达到“顺”和“达”的翻译标准和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与文化差异的高度。相对应的是, 为提高大学英语考试的效度, 2005年, 教育部又公布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 (试行) 》, 在新方案中增设了汉译英新题型。所有这些都对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来说, 他们接受翻译理论教学和从事翻译实践的机会极少, 只有在课文讲解和做课后翻译练习时才零星地接触翻译。形成这一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未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一般来说, 在学校开设的每周4-6节大学英语课里, 教师只能勉强保证完成精读和泛读以及听力的教学任务。为了保持一定的进度并完成一学期的教学任务, 教师无法另外腾出时间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 导致学生无法接受到系统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教学, 缺乏有效地提高英语翻译能力的土壤。

大学英语教学重视英语忽略母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现大都采用了较为流行的交际法 (Ccrymunicative Appmach) , 即用英语授课, 盲目单语化, 目的是提供英语交际的情景, 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因而完全忽略了母语, 更不用说英语与汉语之间语言学层次上和文化层次上的区别与联系。如此就造成了学生在英译汉时汉语“洋化”, 汉译英时又“汉化”的尴尬。而且,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因在精读和泛读课文讲解中强调对英语知识和西方文化的理解和学习, 致使教师与学生都偏重于英译汉而轻视汉译英。因此, 摒弃母语的语言特色和文化背景以及在翻译中忽略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比较, 不仅使学生英语没学到位, 而且母语也受到了影响。从而导致学生翻译时往往出现文理不通, 思维混乱的现象。

学生对翻译的认识不全面。如今, 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的指挥棒仍是四、六级考试。虽然四、六级新题型中都增设了汉译英题, 但是测试要求只限于词汇、短语和句法层次。而相对于分值一直很稳定的阅读理解、听力、词汇、语法以及写作, 翻译题只占5%的分值。这使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要词汇量大, 语法知识牢固就可以做好翻译题, 用不着专门学习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 更用不着对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进行语言和文化层次上的比较。更有甚者, 因为翻译题是最后一道题, 分值又不高, 考试时间不够时, 干脆选择了放弃。这样更使翻译教学陷入了窘境, 也导致了许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根本无法胜任翻译, 就连翻译简单的商业信函都无从下手。

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应用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的必要性

比较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异同的一种逻辑方法。我国著名学者吕叔湘在其所著《中国人学英语》的序中就曾写道:“我相信, 对于中国学生, 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 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 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 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恩格斯也曾指出: “You could know your own language only if you compared it with other languages.” (只有与其它语言进行对比才能了解自己的语言) 。可见对比与比较在不同语言的学习与交流当中的重要性。而近几十年来发展并形成的一门新的语言学分科——对比语言学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 为我们认识和研究不同的语言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新的方法。

对比语言学是对两种或几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进行对比研究, 以提示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语言结构类型、语用、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共性、差异与特点。这为英语教学、汉语的对外教学服务, 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材料, 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可靠的语言学基础。陈治安认为“翻译的理论、方法与技巧都是建立在原语和译语之间的异同对比的基础上的”。而巴尔胡达洛夫也强调“翻译理论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 即反映翻译中的重要规律, 必须首先明确原语中译语表达同一意义在方法上的异同, 并在此基础上, 找出处理其不同之处的最典型的方法 (翻译技巧) , 这一任务就其实质来说, 是对比语言学的任务”。由此可见, 英汉互译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

大学生已有一定的母语和英语基础, 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长期强调纯英语教学, 忽视了母语正迁移给英语学习带来的促进意义;同时, 对英语与汉语之间异同的忽略, 也加剧了二者之间的负迁移作用。学生在英汉互译时所表现的思绪混乱、英汉两种语言交织不清, 缺乏的正是对二者之间异同的认识与理解。因此,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 教师以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对比为基点, 讲解一定的翻译理论、方法与技巧无疑是必要和急需的。

虽然, 英汉对比翻译通常是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就像前文所提到的那样, 因课时的限制无法专门开设翻译课程, 但是, 既然大学英语教学同属于语言教学, 又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更高要求, 寻求一条可行之道迫在眉睫。

3 融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于大学英语教学当中

一般来说, 大学英语的精读课占有很大的比例, 教师对课文的讲解也极其细致。因此, 在我们还没有条件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的情况下, 融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于英语教学之中无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此, 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索。

3.1 课文标题的翻译与讲解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言, 要向他们讲授英汉语言的异同以及翻译理论与技巧应该由浅入深, 易于理解。课文的标题简短易懂, 对其进行翻译对比无疑是一个较好的开端。关于英文标题的翻译, 戎刿在《中国翻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对把英文标题“When It Comes to Romance, Listen to Your Friends”译为“爱河泛舟, 求教朋友”时讲解到“标题翻译当格外用心。英汉标题风格各异, 汉语似更讲就文采, 也能更出彩, 而英文标题往往显得质朴平淡。”将其译为“爱河泛舟, 求教朋友”“字句齐整 (汉语标题很讲究遣词之整齐) , 且忠于原文标题。”从这一讲解中, 英汉语言的差异, 原文与译文结构的差异, 英汉语言的风格迥异, 翻译的标准之一——忠实于原文等等, 都可以通过对一个标题的翻译处理看出来。可见, 要讲授英汉语言的差异以及翻译理论和技巧, 从英语课文标题的翻译出发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下面就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One Section A的标题为例。

标题:The Expensive Fantasy of Lord Williams

译文:威廉斯勋爵代价昂贵的贵族梦 (教师参考书给出的翻译)

对比分析与讲解:从该标题的英译汉来分析, 首先从语言的结构可以看出, 英语的定语通常后置, 而译成汉语时要将其前置 (将“of Lord Williams”前置为“……的”) 。其次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考虑, “Lord”在中国的历史上应对应为“地主”, 这里将其译为“勋爵”, 显然保留了西方的历史文化特色——对贵族和男爵的尊称, 译者无疑是用了“异化”的翻译手法。另外, “Fantasy”在牛津英汉双解词典里意为“幻想”“想象”, 在此译为“梦”, 与汉语是相通的, 没有理解的障碍, 但前面的“贵族”在原文中并无出处, 明显是用了“增词”的翻译技巧, 使译文突出了语义, 有利于理解。

由此可以看出, 重视课文标题的翻译讲解, 通过对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分析, 有益于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英汉语言、文化的异同, 接触以及接受翻译理论和技巧并提高其翻译能力。其实用性不言而喻。

3.2 课文中关键句子的翻译与讲解

通常, 在讲解课文时, 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讲授生词和短语, 还要分析各种英语句式并帮助学生进行篇章的理解。其实, 在此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从精读或泛读课本中挑选一些疑难句、复杂结构句、长句等, 特别是能体现英译汉技巧与方法的典型语句。于课堂讲解原文时, 适当有效地传授一些有关翻译的理论和技巧, 对翻译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通过汉英、英汉的对比, 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还以大学英语新视野第三册Unit One Section A 为例。

例1:Most of it came from a secret fund that had been placed under his sole authority and that was supposed to be used to pay spies and conduct secret activities against the Irish Republican Army.

译文:其中大部分钱来自一项由他单独管辖的秘密基金, 该基金本应用来支付间谍费用, 以及开展对抗爱尔兰共和军的秘密活动。

对比分析与讲解:在该例中, 原文显示了英语大量使用被动结构来表现事物的客观性和逻辑的特性。译文体现了汉语多为主动结构, 通过运用“由”和“用”等词语来表示被动。译者主要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法。但是, 把英文介词“against”译为汉语的动词“对抗”, 运用了转译法。同时, 原文中后置的介词定语“against the Irish Republican Army”在译文中译为“对抗爱尔兰共和军的”并被前置于所修饰的词之前。

例2:But most of all, he sunk his dishonest gains into this village that captured his heart with its fine stone cottages, its central area of green grass, green rows of hedges, and its fantastic view of rolling fields and pine forests disappearing into the distance like the men of an ancient army marching over the horizon.

译文:但是最主要的, 是他将不法收入投进了这座山村。精致的石屋农舍, 茵茵的村中绿地, 一排排青青的树篱, 以及绵延起伏的原野与松林, 像古代行进的士兵渐渐消失于远方的地平线上——这一派奇异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他。

对比分析与讲解:这一例子很好地显示了英汉句子结构的不同。原文体现了英语长难句子多, 而且层层修饰, 层次级别多, 造成理解困难的特性, 而且主体句显著 (he sunk his dishonest gains into this village) , 句子主要向右扩展。相反的是, 汉语简单句多, 主题句 (最主要的, 是他将不法收入投进了这座山村) 显著, 句子主要向左扩展。译者把英语的长句译成了汉语的若干简单句, 运用了分译法, 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易于理解。在词汇方面, 把英语中特有的非谓语动词短语“rolling”译为带有汉语特色的四字成语“绵延起伏的”显示了译者对英汉词汇的适当拿捏。

虽然, 我们只用了两个例子,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从课文中挑选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句子翻译并进行中英文对比分析讲解, 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英汉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而通过对译者翻译的分析, 学生也能潜移默化地接触进而接受一些翻译理论与技巧, 翻译能力也随之得以提高。

3.3 课后习题的翻译与讲解

课后的翻译习题是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的最好材料, 而且, 一般的大学英语教材课文后都附有英译汉和汉译英两种翻译题, 其内容与课文紧密联系, 学生做起来也不是那么难以下手。但是, 如果老师只是重视评价学生翻译的结果, 而不重视英汉语言差异的讲解, 以及翻译理论与技巧的传授, 学生仍会陷于逐字逐句死译的困境, 无法提高翻译能力。可见, 翻译习题的练习不容忽视。况且, 英译汉在课文讲解时还有所提及, 而汉译英只能在练习时学生才有所接触, 倘若老师能对汉译英练习加强对比分析与讲解, 无疑是对英汉互译的完美补充, 让学生充分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 避免语言转换时的含混不清。就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4的课后练习为例。

例3:有个故事说, “US”是“山姆大叔”的缩写, 山姆大叔原名叫山姆·威尔逊, 他曾和一名男子一道工作过, 这名男子和美国政府签订了一份合同, 给军队提供肉食。

译文:One story says that “US” was short for “Uncle Sam” whose real name was Sam Wilson, who had once worked with a man who had signed a contract with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meat to the US Army.

对比分析与翻译讲解:通过语言层次上的对比, 很明显, 中文句子由多个简单句构成, 句子结构松散。而英文句以长句的形式出现, 句子结构紧凑, 主体句 (One story says that “US” was short for “Uncle Sam”) 突出。译者运用了合译法, 这种处理符合了英语的语言特色:句式明显 (该译文为主语+谓语+宾语结构) , 长句多, 层层修饰 (如黑体字所引导的三个定语从句) 。

通过以上的对比与分析, 学生在汉译英时, 就不会再逐字逐句的死译, 而会先考虑中英文句式的不同, 找到句子的主语, 确定英文的句式 (五种基本句型当中的一种) , 然后再把一些修饰成分层层加在被修饰的词后面。从而克服了学生胡译与乱译的尴尬。

4 结论

当前, 在大学英语课时少, 无法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 而学生英汉互译能力又亟待提高的情况下, 将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有机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一条可行之道,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也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 真正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当然,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要求, 教师也应加强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

摘要:提高英汉互译能力是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之一, 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限制了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本文针对这一现象, 阐述了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并根据翻译教学实践提出有机地将英汉语言的词汇、句子结构、文化背景等的对比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当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翻译,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胡全生, 周洁.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读写教程 (教师用书)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3]巴尔胡达洛夫.语言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4]陈治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商务印书馆 (香港) 有限公司, 1991.

[5]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6]戎刿.爱河泛舟, 求教朋友[J].中国翻译, 2002 (2) :64-65.

篇3: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英汉对比句子层面翻译教学

一、翻译教学与英汉对比

翻译的任务是将一种语言表达的文化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翻译首先跨越的是语言障碍。语言文化差异自然就成为翻译研究的主要对象,而通过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了解和把握语言文化的异同也就成为翻译和翻译研究的首要任务和基本途径。无论从翻译实践的原文词义句式的正确理解到译文语句的准确表达,还是从翻译作品的主题意义到风格特征的把握,都离不开对比的方法。就英汉翻译而言,翻译学研究的重点仍是立足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学、哲学关照下的英汉双语的异同性,找出异同性。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一书中指出:“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地领会。”具体地说就是要真正认识一种外语,就需要理解、掌握其语言结构的特点。在英汉翻译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国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大部分错误集中在句法结构上。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较多侧重于词汇和句法的个别用法,而缺少对句法的整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不清楚两种语言的差异。本文将以英汉对比的方式来充分揭示英汉句法的差异,讨论中国学生英语翻译中在句法层面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

二、英汉在句子层面的不同及其导致的翻译问题

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谈到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区别时,提出了形合和意合两个概念,即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或词汇手段;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印欧语言重形合,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汉语重意合,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总括起来,英语是逻辑外化的语言,汉语是化逻辑为内在的语言。例如:

Ithadbeenafine,goldenautumn,alovelyfarewelltothosewhowouldlosetheiryouth,andsomeofthemtheirlives,beforetheleavesturnedagaininapeacefulfall.

这句话可译为:“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美好的秋色为那些青年们送别。待到战后和平时期,黄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当日的青年已经失去了青春,有的丧失了生命。”汉语中无须用任何连接词,主要用语义表示连接,整个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清楚完整,而英语不用连词who,and,before就无法成句。

2.英语句子重心在前,汉语句子重心在后

句子的重心是指语义逻辑上的结论、断言、结果以及事实等。英语句子的重心靠前,汉语句子的重心靠后;英语常常是果在前因在后,汉语则是因在前果在后;英语常常是先做定论后说明情况,汉语则是先叙述情况后做出结论。这种差异的形成与中国人和西方人文化与思维的差异有关。属于“科学文化”的西方人重分析,重概念,其逻辑思维的方式是把概念、观点、结论等重要的信息首先提出,然后再给出理由、原因并加以分析说明,既重心在前。而属于“人文文化”的中国人重意会、重综合,论述问题常有具体的现象甚至外围问题谈起,最后点题给出结论以示强调。这种思维方式就决定了汉语句子的“尾重”原则。例如:

Itisatruthuniversallyacknowledgedthatasinglemaninpossessionofagoodfortunemustbeinwantofawife.

有的学生会译成“众所周知,有产业的单身汉一定需要一位妻子。”但是,这样的翻译并不符合汉语的习惯,如果学生在翻譯的时候注重了汉语“尾心”的原则,就会把句子的重心调整到了后面,译为“凡有产业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翻译更符合汉语句子的特点和习惯,读起来更加通顺,流畅。

3.英语重视后置修饰语,汉语重视前置修饰语

英语的修饰语既可前置又可后置,短语或从句做修饰语时常常被置于所修饰词之后。汉语中无论修饰语是词,短语还是句子大都被置于所修饰词之前。有人说,英语是向右发展的语言,汉语是向左发展的语言。例如:

Typeeisanaccount,toldinthefirstperson,oftheadventuresofayoungAmericanwhowithacompanion(Toby)jumpsship.

这句话译成:“《泰皮》是一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记载,写的是一个美国青年和他的同伴私自离船出走的冒险故事。”account后面所有的成分都是修饰语,修饰语后置的情况非常明显,而翻译成汉语后,整个句子的结构变成了“《泰皮》是一篇……的冒险故事”,所有的修饰语放到了名词的前面。

4.英语为葡萄型结构,汉语为竹竿型结构

英语中有着丰富的连接词,因而句子较长。这种长句往往是主干较短,带有许多从句,而且从句套从句,就像一串葡萄。有人把英语句子比喻为葡萄型结构,主系表、主谓宾为主干,旁挂各种从句以及短语。汉语句子则较短,一个短句接着一个短句逐步展开,信息内容像竹竿一样一节一节通下去,使叙述成线性展开。有人把汉语句子比喻为竹竿型结构。学生在做翻译练习时,要注意二者各自的特点。例如:

Ifshehadlonglosttheblue-eyed,flower-likecharm,thecoolslimpurityoffaceandform,theapple-blossomcoloringwhichhadsoswiftlyandoddlyaffectedAshursttwenty-sixyearsago,shewasstillatforty-threeacomelyandfaithfulcompanion,whosecheekswerefaintlymottled,andwhosegrey-blueeyeshadacquiredacertainfullness.

譯文:如果说她早已失掉了那蔚蓝色眼睛的、花儿般的魅力,也失掉了她脸儿和身段的那种玉洁冰清、苗条多姿的气质和那苹果花似的颜色——26年前这种花容月貌曾那样迅速而奇妙地影响过艾舍斯特——那么在43岁的今天,她依旧是个好看而忠实的伴侣,不过两颊淡淡地有点儿斑驳,而灰蓝的眼睛也已经有点儿饱满了。

此句是一个典型的英语主从复句,句子较长。英汉对译时,如不能按汉语的行文习惯译成一个个短句,就很难译出原文含义。因此,遇到英语长句时,要注意分析主句和分句的逻辑关系,要分层次进行叙述,多用短句,使译文条理清晰,便于理解。

三、英汉句法对比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学生在英汉翻译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反映在语言方面巨大的不同。学生的英汉翻译在句子层面有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按照英语的行文特点而翻译,完全不顾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层面的区别。这样的译文生硬、死板,过于洋腔洋调。因此,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和思维方面的对比学习,可以增加学生语言差异的敏感性。教师也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式,系统全面地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做对比分析,使学生在头脑中树立英汉句法不同的意识。

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了解不同文体中英文句子的特点,增加学生中英文的文化积淀和语言水平。要求学生反复揣摩比较语言的差异性,通过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来培养自己对中英文句法特点的敏感性。要求学生阅读中英文对照的文本,并做翻译练习。强化学生对两门语言异同的认识,改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讲解翻译技巧,有目的地进行讨论,突出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对于学生的误译问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处理形式,教师可拓宽思路,与学生共同纠正,可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发表意见,总结出误译的原因,并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找出根本问题所在,在讨论和学习中,要始终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性。

四、结论

翻译教学不能满足于向学生简单地传授翻译技巧层面的知识,那样很可能会让学生曲解翻译的实质,片面追求翻译的“形”而抓不住翻译的“神”。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翻译教学中传递、比较,说明英汉语之间在语言层面、修辞层面及文化层面的异同,尤其是在句子层面的异同,再经过大量的阅读和翻译练习,才能搞好翻译教学,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金亭.汉语主题突出特征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

[2]杜金榜.从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看写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22(2).

[3]李汉强.英汉对比分析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7).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刘向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个案研究[J].外语学刊,2008,(2).

篇4:英汉语序对比在翻译中的运用研究

1 英汉语序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语法顺序是语言的基本规则之一, 是构成语句的基本元素。完整的语句一般以文化习惯为基础, 将各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在内的词汇按照一定的语序组成清晰语意的过程[3]。然而, 根据语言种类的不同, 其构成所遵循的语序规则或习惯也不同, 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由于语言语序的差异而导致的翻译失准是两种文化相互认识和交流的重难点。

在英语应用中, 语言顺序通常以固定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为主干, 通过各种语法规则如从句、倒装等对语言进行修饰, 从而准确地表达出语者的含义。在汉语应用中, 固定的语言顺序则通常以“主语-状语-谓语-宾语”为主干, 并通过不同的定语或其他语言表现手法丰富主干, 使语句更为形象具体[4]。可见, 即使在同一含义的语句中, 汉英两语的语言思维习惯的差异以及语序差异依然会对句意理解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且该现象在某些深度阅读或长句、复杂句的理解中尤为突出。因此, 要提升翻译的准确度, 必须通过充分理解两种语言的语序习惯来把握语意要点。

2 语序差异对翻译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从上述讨论中可知, 不同的语言在语意表达上存在语序上的差异, 影响了语句的理解准确度。笔者通过将汉语语序以及英语语序进行对比, 将可能影响翻译有效性的语序因素主要总结为正常语序、倒装语序以及独立成分干扰因素三部分, 并针对每一部分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对比说明。

2.1 正常语序习惯因素

2.1.1 英汉正常语序对比

上文提过, 在汉语的语序结构中, 一般以“主语-状语-谓语-宾语”为正常语序, 而在英语的语序结构中, 正常语序则通常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从表面上看, 英汉两语的正常语序主干并没有过于显著的差异, 其主要区别在于状语的使用位置不同。英语上习惯将状语置于宾语后, 作为句子中谓语部分的补充说明;而汉语则习惯在主语后、谓语前放置状语, 起到首先强调动作风格的作用。在这两种表现方式上, 语句的语意并不会随语序的不同而发生差异, 但其表现思维习惯的不同则给翻译工作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2.1.2 英汉正常语序在翻译中的应用

首先, 以两种语言的正常语序主干较为明朗的简单句为例, 如“She listened to me with her rounded eyes”, 该句在英语中符合一般主干结构语序, 即“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结构;从英语语者的角度出发, 其语意的表达顺序首先强调的是动作, 将“She listened to me”的动作清晰重现, 随后使用状语“with her rounded eyes”作为补充修饰, 使句意以“动作+状态”的形式呈现, 通过状语的补充偏移语意重心。然而, 该句相同语意在汉语表达中的习惯语序说法通常为“她睁圆了眼睛听我说”;显而易见地, 中文习惯的语序中首先表达了句意的状语成分, 直接将主语“她”“听我说”的特征呈现出来, 把句意的重点置于读者理解的初始阶段。可见英汉两种语言可在同一语意的情况下作出截然不同的表达风格, 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应充分考虑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进而开展翻译工作。

2.2 倒装语序干扰因素

倒装句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语序, 其主要通过将正常语序倒置, 从而达到强调语意目的的效果。倒装句的语序倒置性是区别于汉语语序的最大特点, 其中, 英语语句中的特定语序倒置并不会影响语意的表达, 反而能提高说话者的情感水平;而同样的语序置于中文中则无法完成正确表达语意的目的, 因此, 中文中并没有倒装的语序结构。

2.2.1 倒装语序概述

英语中的倒装语序主要通过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以及补语等成分进行语序倒置, 从而强调句意。一般来说, 倒装句可主要分为部分倒装以及全部倒装;部分倒装主要通过将情态动词或助动词置于主语之前, 使句子产生强调效果, 全部倒装指正常语序句子中的谓语全部置于主语之前的情况, 同样对核心语意起强调效果。在英语的句意理解中, 倒装句是汉译英过程中的难点, 堪称英汉语序差异的典型。英语中的倒装句以“not only、little、hardly等否定词或词组引导的倒装句”、以“only引导的倒装句”以及“so…that结构的倒装句”为表强调的主要句型;另外引起语句倒装还包括因承接上文和启发下文、渲染气氛以及平衡结构等因素。

2.2.2 倒装语序在英汉翻译中的灵活运用

以部分倒装句“Only after he had spoken out the word did he realize he had made a big mistake.”为例, 该句属于典型的only引导的倒装句, 其主要使用了“only+状语或状语从句置于句首, 句子用部分倒装”的英语语法规则。在该语序下, 通过将only以及状语状语从句“after he spoken out the word”置于句首, 使该语句的核心语意提前, 强调了“the word”的关键作用, 并起到了制造悬念的效果;主句“he realize he had made a big mistake”在其后, 则能在强调核心以后将事件原委交代清楚。可见, 英语中通常会使用倒装句的语序变动强调句子的重点以及感情色彩。

然而, 同样的语意在中文中则不需要也无法使用语序变动的手段达到强调的效果。同上文例句“Only after he had spoken out the word did he realize he had made a big mistake.”, 通常将其直译为“只有当他已经说出那个字后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然而, 在中文习惯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语序上, 通常将同样的语意表达为“他马上意识到那个刚才脱口而出的词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可见, 中文的语序上并没有将句子成分倒置而取得强调等修饰效果的习惯。

从倒装句的语序分析例子看来, 英语的语言表达往往会通过更改语序达到相应的情感修饰效果, 而中文的语言表达则无语序重置的惯用途径。因此, 在日常翻译工作中, 要在充分把握语境以及情感的基础上, 认清英语语序倒装结构的主要作用, 并将其准确表达为中文含义, 且翻译的中文成果应符合中文阅读者的思维习惯。其次, 在中译英过程中, 同样要以语句的核心含义为基础, 在把握好情感语调的基础上充分使用英文语序重置手段, 如倒装结构等, 从而达到强调和修饰的目的, 以提高翻译的精准度和人性化。

2.3 独立成分干扰因素

除了英语中语序结构对翻译效果造成影响外, 其余独立成分所形成的语序干扰同样能影响翻译的准确性。笔者经思考和总结, 将独立成分干扰因素分为从句的干扰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 英汉两种语言的相应对比如下。

2.3.1 从句的干扰

2.3.1. 1 从句概述

从句作为主要句子的修饰部分, 通常以“when、who、where”等引导词为连接, 对主句起补充说明、强调等作用。在英语中, 从句不能作为独立部分单独成句, 但从从句的语序上看, 可在句子中相应位置灵活使用。因此, 根据从句所在位置以及功能的不同, 从句又可分为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等各类要素, 且相应地在句子中充当定语、状语、主语以及表语等。可见, 在英语语序中, 无法独立的从句可对主句形成一定程度的干扰。但在汉语的惯用语序中, 并没有从句的语法结构, 即使在描述过程中需要另起句子作为主句的补充说明成分, 该句子亦可独立成句, 且没有固定必须使用的连接词。由此可见, 从句的存在使英语语序复杂程度提高, 英汉翻译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3.1. 2 从句在英汉语序中的对比应用

在句子“A woman infected with HIV may be ostracized or abandoned by her husband if her condition is revealed, even when he is the source of the disease.”中, 出现了后置定语、条件状语从句以及状语从句等语法结构, 句子成分以及语序较为复杂。其中, “infected with HIV”作为后置定语修饰“A woman”, 对主语起补充说明作用;“if her condition is revealed”作为前句的补充条件, 为主句交代了原因和前提, 同样起补充说明作用;而最后的重点分句“even when he is the source of the disease”作为主句的补充, 巧妙地将语意提升到“出乎意料”的情感基调上, 使句子的内容、色彩完整且丰富。在该句中, 由于从句的干扰, 以正常语序的思维进行分析较为困难, 必须在充分把握英语各种从句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翻译, 方能快速获取句子的核心含义。

而在中文语序中, 表达与“A woman infected with HIV may be ostracized or abandoned by her husband if her condition is revealed, even when he is the source of the disease.”一句相同的含义并不需要各种从句的修饰, 而通过“妇女被自己的丈夫传染了艾滋病, 却在病情泄露后遭受冷眼与抛弃。”即可将核心句意充分表达清楚。可见, 在某些语句情境下, 英文语句需要使用各种从句对主干句进行修饰, 并通过更改语序等途径达到表达句意情感色彩的效果;而在中文中, 不仅不需要各种从句与语序变换, 且表达方式更为简洁明朗。因此, 从句的使用是翻译过程中干扰语序的常见因素, 对从句的把握将直接影响翻译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因此, 在英汉翻译工作中, 应首先把握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如明确英语中各类从句、从句的使用方法、从句功能和效果等语法规则, 并从中理解英语表达的惯用思维方式, 从而正确体会句意。另外, 同样应把握汉语的表达方法以及思维方式, 并通过对比总结出汉英两种语言表达的异同。尤其在从句的干扰因素方面, 翻译者可在快速分析从句作用、效果的基础上, 准确理解核心含义, 并去除从句的干扰因素, 使其含义能以自然的中文语序表现出来, 从而提高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度。

2.3.2 其他因素干扰

在英汉翻译中, 除了主要语序、从句等因素的干扰, 还存在一些能混淆主要句子语序并具有特殊含义的干扰因素。以句子“Those Chinese scientists in Silicon Valley are understandably proud of their achievements.”为例:从表面上看, 该句句意并不难理解, 从主干成分“scientists”、“are proud of”以及“their achievements”即可看出大致句意应为“科学家以他们的成就为骄傲”;然而, 句中出现的副词“understandably”大大提升了句意的翻译难度, 按照中文语序的习惯, 应直译为“这些硅谷的中国科学家理所当然地为他们的成就感到骄傲”, 但在英文的详细语意中并未如此;实际上, 既然副词“understandably”在此句形成了语序上的干扰, 则可将其单独作译, 如此一来, 该句的严谨句意应为“这些在硅谷工作的中国科学家以他们的成就为骄傲, 这是可以理解的”。可见, “理所当然”与“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表达句子的感情色彩上产生了分歧, 后者释义更为中肯和客观, 且与下文论述相符。除此之外, 还将有其他诸如“understandably”的干扰因素, 其在英文语句中含义明显, 但由于这些因素混淆了正常语序, 在句中所形成的感情基调较为特殊, 此时, 使用汉语语序的思维方式则容易产生误解。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尤其在语句的表达顺序方面, 存在许多翻译干扰因素, 如传统语序、倒装语法、从句以及其他灵活因素等。译者只有在充分把握两种语言语序规则的基础上开展翻译工作, 才能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从而真正实现两种语言文化的有效交流。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跨地区交流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须, 其中, 语言的交流, 尤其是英语与其他语言之间的互通性成为实现各领域交流的关键。然而, 两种语言之间包含了不同的文化背景, 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区域人们较为稳定的思维习惯, 要实现无障碍交流, 需首先进行语言翻译。语言翻译可理解为通过一类思维习惯了解语意并表现为另一类思维习惯含义的过程。以英语和汉语为例, 笔者针对英汉语序的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如何从语序上使翻译更准确、人性化。

关键词:英汉翻译,语序,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妮妮, 杨廷君.英汉名词性领属结构语序类型学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5 (4) :140-142.

[2]梁淑君.谈英汉翻译中句子的颠倒[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4) :97.

[3]高春红.汉英词序差异与翻译略析[J].海外英语:上, 2012 (2) :168-169.

[4]张道振.有定性与翻译中的组篇机制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 2013 (5) :49-63.

[5]丁志斌.英汉语序的类型学特征[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 22 (1) :20-23.

[6]李灵芝.从英汉句法差异谈英语长句的翻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 :97.

[7]杨六兰.浅析英汉语言语序上的差异与迁移运用[J].青年与社会, 2013 (34) :241-242.

篇5:礼仪致辞在英汉语言中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礼仪致辞英汉比较

礼仪致辞(Ceremonial Speeches)是各种会议、商业、外事等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礼仪致辞的写作也已成为各类公众人物及文职人员的必修课程之一。礼仪致辞涵盖的内容甚广,包括欢迎辞、欢送辞、开闭幕辞、致谢辞、祝酒辞、贺辞、悼辞等等。作为当今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仪致辞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中有着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礼仪致辞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特点进行对比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中西文化之间的相同和差异所在,进而达到增进沟通、加深了解的目的。

一、交际功能上的相同之处

从交际学角度来看,礼仪致辞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在语篇结构上,礼仪致辞通常由称呼、开场白、主体正文、结束语等部分组成;在语体风格上,两种语言都会注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在修辞手法上,中西方演说者经常会采取引用、排比、幽默等烘托手段。以欢迎辞为例,这种致辞一般是客人光临时主人为表示热烈的欢迎,在座谈会、宴会、酒会等场合发表的热情友好的讲话。从行文结构上看,英汉两种语言中往往都会包含开场对来宾的称呼,在正文开头说明欢迎缘由、代表何人向来宾表示热烈欢迎、诚挚的问候和致意,在正文主体阐述双方关系和来访的意义,而在结尾表达美好的祝愿,提出倡议和希望等内容。从语篇风格上看,中英两种语言的欢迎词都会表现出讲话人的真诚态度和愉悦心情,措辞讲究礼仪,语言得体,由于又是在特定场合面向来宾口头表达,往往使用简洁精练的语言,郑重而又风趣地抒发欢迎之意。英汉两种语言的礼仪致辞体现在行文结构和语篇风格上的相同之处是由于相同的交际目的和活动背景所决定的,因此在中外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的今天,对礼仪致辞的一般性规律进行总结,掌握这两种语言的交际特点,是我们写好致辞,做好发言的第一步。

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相同的交际功能要求英汉两种语言的礼仪致辞都需要遵循相近的语篇结构和风格,然而在具体的语言表达和遣词造句上两者却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首先在语言表达上,汉语强调抽象思维,用词概况性强,而英语强调具象思维,用词具体明确。以开篇的称呼为例,中国人情感含蓄,通常直接使用称谓作为称呼语,如“朋友们”、“各位同事”,而西方人往往情感丰富外露,因此经常加上“dear”一词放在称谓前,如“Dear friends”、“Dear colleagues”来表示亲近关系;汉语也会在称呼前加上“尊敬的”一词体现礼貌,而英语却必须在称呼中使用“Distinguished”,“Respected”,“Your Excellency”等不同搭配体现对方的身份。

除了用词上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句式表达更是有很大的差别。美国的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A·奈达指出,英语和汉语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这一特点表现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礼仪致辞上也尤为明显。汉语注重意合,语言组织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义手段,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英语强调形合,英语的语言组织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以表达喜悦心情为例,汉语往往使用比较简单的词汇和句式就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常常以“很高兴”、“很荣幸”作为句子開头,往往省略主语,而英语则必须加上主语,或者使用人称代词如“I’m pleased / delighted / honored to …”,或者使用形式主语如“It’s a great pleasure / privilege ...”,只有使用比较复杂的用词和句式变化才能体现出同样的情感。

三、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处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历史传统、社会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诸多不同,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礼仪致辞还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差异。以致辞中常见的慰问语为例,汉语中讲话人可以说“大家一路上辛苦了”,然而在英文中确不能直接译为“You must be very tired”,这样会让客人误以为是否自己面容憔悴而让主人语出此言,解决这类问题的应对策略是避开汉语文化背景,在英语中只要体现相同交际功能即可,因此最好译为“How was your journey?”或“Thank you for coming all the way”等更为符合英语习惯的慰问语。同理,中国人在致辞时愿意说“招待不周”这样的客气话,如果直译为英语“We haven''t served/entertained well”则不免让外国听众信以为真,产生误解,因此在英文的表达上同样宜采取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I wish you enjoy the trip / dinner”等。除此之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礼仪致辞还经常会出现引用、双关、幽默等富含文化内涵的的情况,在进行双语转换时,我们必须注意将缺失的文化背景补充进来。掌握了这些原则,我们在进行双语转换或交流沟通过程中,便可以时刻注意到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避免“中式英文”或“英式中文”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白延庆.公文写作[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卢信朝.英汉口译技能教程:口译[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医疗风险预警及处置办法(安医大)下一篇:欧盟有机农业认证流程及注意事项-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