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

2024-07-13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通用14篇)

篇1: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

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现将近年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工农区下辖X个党委、X个党组、X个党工委、X个党总支、XX个基层党支部,共有XX名党员,XX名流动党员,其中省内流出党员XX名,省外流出党员XX名,省内流入党员XX名,省外流入党员XX名;XX名流动党员中有大中专毕业正在寻找工作的毕业生XX名,下岗失业及待业人员XX名,离退休人员XX名,待安置的复转军人XX名,城镇无业人员XX名,进城务工的农副渔民XX人,其他人员XX人。

二、工作措施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流动党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多、活动范围在不断扩大、流动频率在不断加快,区委针对这一社会现象,高度重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新机制,有效提高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成效,促进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一是基础工作中全面排查摸底。区委组织部组织办事处、社区等基层党组织,深入基层,通过联系家属、QQ、电子邮件、打电话等方式详细了解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尤其是利用春节等节日期间流动党员回乡探亲之际,对流动党员 1

活动证的发放和持证情况进行全面摸底,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流出党员情况进行排查,进一步摸清流动党员的动态,及时补充、更新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和流动党员基本信息库,确保流动党员信息不错不漏,为做好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教育工作中全面创新模式。思想教育是流动党员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区委各级党支部通过春节等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召开流动党员(返乡人员)茶话会、安排组织生活、开展谈心谈话等方式,向返乡流动党员通报家乡各项事业的建设情况,组织他们座谈思想、生活、工作情况,沟通思想的同时也加强了党性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我区在对流动党员教育工作中,紧紧扣住“针对性”三个字,针对不同流动党员所从事的专业进行职业道德和行业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强其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三是管理工作中全面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制度是作好流动党员管理的首要前提,区委把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纳入党员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并结合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增强了管理效果。成龙社区为作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立了网上支部,为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提供了平台;社区党支部还组织离退休老党员成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点和党风廉政监督点,便于对流动党员随时进行监督管理。先锋社区每年组织一次流动党员排查活动,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为流动党员全部办理了“流动党员活动

证”;坚持“电话小组会”联系制度,每1—2个月与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建立流动党员法律援助工作站,常年为流动党员提供法律服务。在党费收缴上,先锋社区采用家人代缴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服务工作中全面开展活动。流动党员在党员队伍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背井离乡,面临生存和工作上的种种压力,为使流动党员更加主动的参加党的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区坚持把为流动党员服务摆在第一位。对待流出党员上,办事处、社区等基层组织开展慰问帮扶、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切实帮助外出流动党员把留守在家的孩子、老人等家庭成员照顾好,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使流动党员在外面无后顾之忧。对待流入党员上,主动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找工作难、子女入学难、生病就医难、租住房屋难等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本地生活。只有通过为流动党员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流入地党组织的温暖,才能促使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流动党员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有效激发。

三、存在问题

虽然区委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动党员的身份、职业不断变化,他们的生存状态、思想状况也日趋复杂,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面临全新的课题。我区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这也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

务的难点。

一是去向难掌握。虽然我区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加大了排查摸底力度,但因流动党员工作性质的问题,仍有一定数量的党员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党组织也难以把握其去向。

二是活动难开展。第一,失去联系的党员基本无法参加组织活动;第二,有的流动党员春节等节假日期间也不返乡,只能通过电话联系沟通思想;第三,流动党员分布零散,难于集中,组织活动难于开展。

三是作用难发挥。部分流动党员迫于生存压力,无心参加组织活动,更无心积极主动发挥党员作用。

四、工作建议

流动党员是整个党员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会长期存在的群体,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既是党建工作的重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是增强责任。各级党组织必须克服畏难情绪,深刻理解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将其作为党建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要确保各级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加强督查考核,各级党组织应将此项工作纳入党建综合目标考核考评体系,切实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检查、督促、指导,定期分析研究流动党员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教育管理大格局。

二是创新思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思路,突出流动党员管理的个性化,在按所属关系的基础上,采取依托,挂靠,联合等方法,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依托或挂靠外出地建立党组织,并尝试打破地域范围,创新管理办法,积极协调个部门,齐抓共管,真正使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转岗不转向。

三是加强服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头转变思想观念,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和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为广大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篇2: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

xx县委组织部:

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进一步做好流动党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根据要求,现将我乡流动党员管理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设立流动党员服务机构、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乡党委根据特区组织部的要求,成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组织的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设立了“xx乡流动党员服务站”,具体业务由乡党政办办理;各村设立流动党员联系登记点于各支部活动室,具体业务由村支部书记办理。“xx乡流动党员服务站”、流动党员联系登记点实行挂牌管理。乡制订了“xx乡流动党员服务站工作制度”,同时要求各村拟定相关制度。

二、对流动党员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

认真组织各支部对本辖区内的流入党员进行排查,经排查,我乡暂无流入党员,流出党员有9人。

三、认真填发流动党员活动证

我乡在春节前后,对9名流出返乡的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建立相关台帐,实行建帐建卡管理。

范文网【】

四、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统计工作

按照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有关规定,乡流动党员服务站已明确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统计工作,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统计台帐。

五、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管理

对流出返乡的党员,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集中学习《党章》、十七大精神、重温入党誓词,认真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特别是今年春节我乡遭遇几十难遇的雪凝灾害,在抗雪救灾工作中,组织返乡的流动党员参与,帮助困难群众送救灾物资、送技术、送知识、修路、铲冰护路等,让他们经受一次活生生的体验,接受了一次党性考验。

掌握流动党员联系方式,有事或有必要时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教育流动党员,积极参加本支部每年一次的党员民主生活会,认真履行党员义力,在外出务工地点(单位)争先创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作用。教育他们按期交纳党费,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岗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给村党支部压担子、下任务,以村支部为主体,随时关心外出务工党员的组织生活,经常邮寄学习资料给他们,让他们在外打工期间既熟悉掌握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能学好一技之长,回乡后带动一方群众发展经济。乡党委要求各村支部、各有关站所在搞好常规工作和自身的业务的同时,严格按照要求为流动党员做好各类服务,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随时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共xx乡委员会

篇3:论流动党员的管理与教育

杭州临安市人才中心自1993年实行人事代理制度以来, 至今已代理12249人, 其中党员309人。1999年, 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后, 党员组织关系挂靠人才中心党支部。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使人事代理与党建工作有效结合, 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三个做法”:

1.1 构筑流而不散的组织机构。

人才中心党支部从健全组织着手, 深入分析流动党员的工作性质、地域分布情况, 建立了流动党员流而不散、流而不乱的管理组织, 变“有党员无组织”为“有党员有组织”。具体做法如下:按地域建立党小组。在流动党员人数较多, 职业相对稳定, 且有相对稳定活动区域内建立党小组;党小组内推选小组长。党小组中工作相对稳定, 组织协调、活动能力较强的党员推荐确定为党小组长, 负责对流动党员的直接管理。

1.2 构建离乡不离党的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 变“有组织无活动”为“有组织有活动”。具体做法如下:建立制度, 规范管理。制订出台《临安市人才中心支部发展党员规定》具体规定。要求党小组组长做到管思想、管学习, 管工作、管作风, 管生活。强化教育, 分类管理。以流动党校、网络教育为裁体, 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集中学习与分散相学习、重点学习与一般学习相结合, 鼓励个人自学, 广览政策法规, 广学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寓管理于教育中。加强联系, 跟踪管理。把流动党员管理和人事关系管理结合起来, 在办理人事关系代理登记的同时, 登记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1.3 发挥流动党员创业致富的积极性。

人才中心党支部的流动党员大多在外闯荡, 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创业, 有厂长、经理、技术骨干, 信息量非常大。党支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通过各种形式, 经常为党员提供交流学习机会, 变“有活动无效果”为“有活动有效果”。

通过加强流动党员队伍建设和流动党支部建设, 绝大多数流动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自觉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为临安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许多党员主动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自强不息, 艰苦创业, 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充分展示当今共产党人的风采, 为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

2 流动党员管理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年来临安市人才中心党支部流动党员的数量发展、地域分布和思想状况的深入调研。人才中心支党部流动党员呈现以下三个态势:第一、流动党员的数量逐年增多。增加党员数量以学生党员为主, 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第二、流动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市内、省内流动为主转向全国范围内流动;第三、流动性有所降低。部分流动党员就业和生活趋于稳定。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党员流动越来越频繁, 进入人才中心党支部的流动党员也与日俱增, 流动党员管理面临新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

2.1 组织运作难。

我们在杭州地区设立了个8个党小组, 从党小组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 由于党员数量逐年增多, 个别党小组缺乏相应的运转经费和严格的党员管理制度, 党小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2.2 管理到位难。

流动党员的身份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有从事个休商贸经营的老板, 有在企业担任要职的厂长、经理, 有退休或即将退休党员, 学生党员人数逐年递增。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党支部有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3 活动开展难。

人才中心党支部目前有正式党员141名, 预备党员15名。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已难承受, 组织活动开展更难, 党组织无法为预备党员按期办理转正手续、党费收缴难。

2.4 作用发挥难。

流动党员也有部分党员党性意识不强, 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形象不佳。加上缺乏对流动党员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对流动党员的监督显得苍白无力。

3 流动党员管理与教育实践中的主要对策

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和要求, 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 积极创新思路, 采取有效措施, 突出流动党员教育与管理的个性化。

3.1 创新组织设置, 促进组织建设网络化。

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居住地之间“谁有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就由谁负责”的原则, 使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超越区域、所有制、行业等局限, 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具体做法:按照地域相邻, 人员相知、工作相联、便于活动的原则, 在临安市内流动党员相对固定集中的地方成立党支部;在市外相对集中地区有流动党员3人以上的成立临时党支部;流动党员的各基层党支部要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 一人一挂钩, 使外出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3.2 创新管理办法, 促进党员管理长效化。

流动党员的频繁变动, 使得党支部对其现实表现及履行党员的义务情况掌握不够全面, 监督管理不够到位。依据这一情况, 一是要明确管理责任, 做到基层组织一盘棋。针对在流动党员管理上分散广、集中难现象, 明确各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责, 建立起一个以党总支为中心, 党支部和党小组共同负责的责任体系, 以保证人才中心流动党员流出流入都在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二是要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一套操作性比较强的流动党员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党员外出流动报告制度、联系制度、学习活动制度、党员发展制度。三是要严把入口、疏通出口, 加强流动党员接转关系管理。四是要开展“三常”活动。常回家看看, 常说说心里话, 常通通电话。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措施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利, 保证他们同流入地党员享有同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 享有对本地区本单位事务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为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3.3 创新活动载体, 促进活动方式多元化。

中心创新活动方式, 把党组织活动同流动党员的本职工作统一起来, 有效解决流动党员“活动无场地、活动无资金、活动无时间”等“三无”困难。精心策划组织活动, 方便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家园, 利用网络快捷方便、覆盖面广等特点, 设立“党的知识”、“预备党员”、“情况通报”和“党员信箱”等栏目, 为流动党员建立网上学习活动家园。开展流动党员职业技能培训、法律维权讲座, 建立流动党员利益诉求渠道等方式, 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网上家园建成党支部与党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交流思想和工作情况的阵地。

3.4 创新考核机制, 促进党员创业积极性。

当前, 一些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 除了其自身原因外, 缺乏有效的党员考核激励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借鉴政府行政机关部门党员干部“双争双评”的做法, 积极开展先进评比活动, 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优秀流动党员的先进事迹, 激励广大流动党员创新创业的热情。

篇4:关于流动商贩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流动商贩管理情况 产生原因

关于流动无照商贩的现场整治执法,历来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难题,牵涉了城市管理执法单位的大量人力物力,耗费了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从衡量一座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来看,对流动无照商贩的现场执法水平的高低是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所以,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现场执法方法,对提高工作效率,顺利开展执法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 存在现状及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通过对市场周围的流动商贩和市场内的业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流动商贩由于没有固定的营业摊位,每月可以节省设施费、税费、物业管理费、水电费等800-1200元。流动商贩的进货渠道和市场内的业户进货渠道几乎相同,有的流动商贩还凭借着自己流动性强、销售量大的特点,购进一些低成本的物品来与市场内业户进行竞争,个别流动商贩还有着8两秤的秘密武器。与此同时市场内业户平均每日要支付约20元税费。一个流动商贩就比市场业户每月多节省一千多元费用。从以上调研分析,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是流动商贩产生的根源所在。

存在现状:从调查分析看,现阶段无照经营的主体人员复杂,其中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困难人员、劳释人员占了相当比例,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社会中低收入的弱势群体,生活比较困难,以从事加工、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的居多;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城镇、城乡结合部和主干道路两侧,骑三轮车的、推手推车的、挑扁担的、摆地摊的,形式多样。流动商贩见执法人员来便一哄而散,待执法人员离开后又重新聚集贩卖商品。对于城管执法人员来说,所管辖的区域大,人数有限,清理规范比较困难。

2 现阶段海港区城管局针对流动商贩采取的主要措施

根据街道办事处的管辖区域,设置了两个执法大队,各自下设5个执法中队,建立队长包区片、队员包路段责任制度,确立“突出重点、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分步解决”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在清理占道经营上下功夫。加大了对各类违规占道经营的整治力度,先后组织开展了清理摊点棚亭,取缔露天烧烤、马路市场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二是投资建设规范化摊位。部分缓解了闹市区流动商贩堵塞交通问题,改善了流动小吃卫生差和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三是做好流动摊点规范疏导。启动了“心系弱势群体,构建和谐城管”的“民心工程”,按照“主干道严控、次干道严管、小街巷规范”的原则,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方便群众生活”的前提下,经征求市民意见后,有计划地设置夜市烧烤摊群,修鞋、修车、配钥匙等便民摊点,以满足弱势群体的谋生需求和居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

3 针对现场治理流动商贩存在问题的几点分析

要保证对流动无照商贩现场执法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根据所辖区域路段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现场执法工作机制,细化制定出现场执法工作流程,确保现场执法快速有效,真正做到文明执法与有效执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的发生,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些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是时间问题。流动无照商贩具有随时流动的特点,且对周边环境情况保持高度警惕,时刻防备执法人员的出现。所以,对流动无照商贩的现场执法在时间上应注重“准”和“快”。“准”是对流动无照商贩出现的时间、地点掌握准确,这就要求前期调查工作必须做到位。现场执法的具体时间,应尽量避免在交通高峰期间执法。“快”是现场实际操作必须快,包括进入现场必须快,完成执法程序必须快,撤出现场必须快。

二是策略问题。在对流动无照商贩现场执法时,一定要注意策略。如对较大规模流动无照摊群,应有选择,有重点,分阶段,分批次将其逐步整治完毕。如发现流动无照商贩在奔逃过程中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之类的危险,应立即停止追赶,留待以后计划周详再进行执法整治。特别是现场指挥员,如遇到特殊情况造成现场执法无法进行下去的,应当机立断,及时撤离。

三是围观和暴力抗法问题。在现场执法遇到群众围观时要冷静、机智、艺术地给予处理。由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特殊性,群众大多对行政相对人有同情心,可能会产生一些过激言行,其中难免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题发挥,故意挑拨。这时,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头脑,过火的话不说,过激的事不做,通过冷处理的方式使事态得到控制。

4 对完善管理,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法制机构职能建设,确保城管行政执法工作始终纳入法制框架之中。城管部门应该在内部建立起一整套围绕法制机构而展开执法行为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形成环环相扣、层层负责。在城管行政执法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证明:以法制机构为中轴线的行政执法组织监督体制一旦建立完善,不但可以在客观上有效地对具体执法行为进行规范监督,而且这种体制还能发挥出其促使执法人员按照法律的要求,强化自身法制观念的巨大能动性。可以说:法制机构的建设和不断强化,是城管行政执法部门步入法制化正轨必不可少的坚实基础。

二是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使城管行政执法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强化法制机构建设的同时,为了进一步使法制工作具体化,城管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工作的过程中,要不间断地自觉检视自身的执法行为,并根据实际完善整套的城管行政执法监督制度体系,这一体系应该包括: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承诺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两错”追究制等。城管行政执法实践表明,制度体系的健全,不但可以极大地促进城管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主观自觉性,而且在客观上也可以促进城管行政执法队伍整体法制化水平的提升。

三是加强岗前、岗中法制业务培训,树立“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良好风气。由于城市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城管行政执法队伍也不断壮大,突出的特点是年轻人所占比例较大,这在客观上造成队伍法制观念以及相关法律基础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此,将年轻的城管执法队伍锻炼成为一支合格的“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行政执法队伍,就必须从改造城管队员的思想、向城管队员灌输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入手。基于这样的思路,利用各种机会在城管执法人员中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业务培训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实践证明:高强度、大容量的法律培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地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只有具备了这种良好的法制观念,城管行政执法才能更准确、更理性、更好地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潘登科,张蕾.流动商贩治理模式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03).

[2]石磊,陈伟,谢剑波.六位一体:流动商贩治理的公共服务模式探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4).

[3]石磊,谢剑波,喻娇.从我国流动摊贩的历史沿革观其存在的合理性[J].现代商业,2010(17).

篇5:流动党员分类管理情况报告

X委组织部:

按照《党员队伍分类管理试点工作评估验收方案》要求,结合我区流动党员管理实际,现将我区流动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动党员基本情况

自开展试行工作以来,我区充分运用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流动党员管理”模块,实行流动党员线上管理。对流入的党员,积极回应反馈,逐一审核接收,本着方便、就近的原则将流入党员及时编入相应的党组织,方便管理和参加组织生活。截至XXXXX日为止,“流动党员管理”模块中共有流入党员XX人,县级流入库中XX人,退回XX人,分派到各街镇XX人,已接收XX人。

二、具体做法

一是健全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创新方法,强化措施,做到党员走到哪里,就管到哪里。建立专人联系制度,指定专人作为流动党员的包保联络员,与流动党员建立联系对子,“一对多”挂钩关心。形成“双向交流”,包保联络员采取电话、网络、面谈等方式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思想状况、表现情况等;流动党员及时向原党支部和包保联络员报告情况,提供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及时调整更新,对流入和流出党员进行分类管理,详细记录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外出时间、地点、就业情况、工资报酬、参加流入地党支部活动等情况。对于具备转接党员组织关系条件的流动党员,及时做好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使流动党员流而不散,动而不乱。

二是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

在经费、场地、政策等方面给流动党员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全面推广普及学习强国APP软件应用,让党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促进流动党员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对流动党员管理,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从方便其生活、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新媒体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让流动党员认清形式,转变观念,增强组织意识,确保流动党员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按比例交纳党费,尽量保证每一个党员都不掉队。

三、下步措施

(一)创新组织设置,促进组织建设网络化。

一是健全流动党员长效管理机制。

逐步建立完善党员外出流动报告制度、联系制度、学习活动制度、党员发展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使用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等,使流动党员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组织全区各级党组织对辖区内流动党员底数和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完善流动党员工作台账,掌握其外出时间、流动去向、联系方式以及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等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三是推进流动党员线上管理。充分运用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流动党员”管理子系统,对所有流动党员实行线上管理,依托工作台账,扎实开展信息录入工作,采取电话、网络、发函等方式主动同流入地党组织沟通联络,及时进行流出登记。

(二)创新考核机制,促进党员创业活力化。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考核机制,制定流动党员考核办法。

在评比表彰活动中,给予流动党员一定名额,要广泛传播优秀流动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流动党员创新创业的热情。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发放“便利贴”、提醒函等方式,为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提供政策指导、答疑解惑,同时将相关内容发布在“香坊发布”公众号并制作成指导手册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三)创新活动举措,促进活动方式多元化。

一是提高流动党员服务水平,坚持服务为本,急流动党员之所需、谋流动党员之所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以“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活动、“我为家乡办实事”承诺活动等。

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加强党员意识、组织观念、纪律教育,确保流动党员能够全部参加组织生活,真正把流动党员的作用发挥好。二是创新活动方式。把党组织活动同流动党员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有效解决流动党员“活动无场地、缺资金、时间无保证”等实际困难。精心策划组织活动,从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以往简单的以开会传达、文件学习为主的单一活动模式,按照“时间短、内容精、方式活、效率高”的思路,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流动党员参加活动积极性。

篇6: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

****组织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狠抓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有流出党员**名,流入党员**名,春节期间前后有***名流动党员返乡,有***名流入党员留在***。针对在**的***名流动党员,我们组织开展了“结一个对子、过一次组织生活、核一次基本情况、提一个建议、尽一点力量”等“五个一”活动,审核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本,走访慰问***户,结成帮扶对子***对,召开座谈会***次,组织学习***人次,收集意见建议***条,引进资金****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由“走访登记”向“结成致富对子”延伸,进一步增进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感情。在春节前出台了《关于春节期间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务必要走访慰问到每户流动党员家庭,采取“四进四查两问”(进企业、进市场、进门店、进住户,查底册、查户籍、查低保、查社保,问单位同事、问左邻右舍)的方式,按照“五清楚”,即人数清楚、结构清楚、分布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发展方向清楚的要求。对流动党员进行“地毯式”的排查、登记,分级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和登记卡册,充分掌握每一名流动党员情况,把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纳入管理。同时,在切实解决流动党员困难户生活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流动党员个人发展方向,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地域相近、行业相同的原则,选派有经验、有资金、有技术的党员与之结对帮扶。全县共形成种养型、创业型、技术型、加工型等***大类,共***对致富对子,大大提升了结对帮扶的成效,使流动党员感到党组织关心到心坎上,进一步增进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感情。

二是由“组织生活会”向“集中教育学习”拓展,进一步提升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为了充分抓好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在春节期间组织流动党员过组织生活会的基础上,我们编印了《流动党员培训教材》,把党的科学发展观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等汇印成教育培训读本,确保***流动党员人手一册,由***组织部派出5个专门的授教组深入到各基层党(工)委,利用县党员服务中心举办流动党员培训班,对返乡流动党员进行集中授课,引导和帮助流动党员学习贯彻好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全县总体发展思路,及主要的工作举措。同时,给流动党员赠送了法律知识读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等书籍;各基层党委还邀请党校教师为流动党员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收看现代远程教育专题片,切实抓好春节期间对流动党员的集中学习培训工作,使流动党员对当前党的政策方针有了全面的了解,增强了素质,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和先进性意识。

三是由“流动党支部”向“行业协会党支部”推进,进一步增强服务流动党员的能力。全**有***等***个流动党支部,对流动党员进行跟踪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并发展党员***名。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发展的需要,我**积极探索创新“外出行业协会党支部”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利用春节返乡时机,了解流动党员的行业情况,根据实际需要,打破地域限制,重新组建7个“外出行业协会党支部”,由***组织直接管理,坚持“思想正、作风正、人品正,精通社团工作、精通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心强”的原则,通过行业内群众公认,行业会员投信任票,党员投选举票的方式,采取“兼职为主、专职为辅”和“内部选拔为主、外部选派为辅”的方式,配齐配强党支部班子。目前,已有***名党员参与了“外出行业协会党支部”,共挑选了***名机关干部作为党建指导员(联络员),负责联络各地各行业协会指导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党建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在外流动期间的管理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篇7:嘉定镇流动党员管理情况汇报

嘉定镇位于信丰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199亩,山地33万亩。总人口16.8万人,总户数4万多户。辖10个社区居委会,38个村委会,693个村民小组,党员2268名,其中流动党员52名。

“对接长珠闽、推进工业化、服务新信丰、当好排头兵”发展战略的提出,出现了大批外地党员商人到我镇来投资兴业、经商务工,镇内一些农村党员和城镇下岗无业党员为了早日脱贫致富或谋求更高更好的发展,不断地涌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流动党员的频繁流动给我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甚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一、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关键在于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措施得力。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作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来突破,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台账和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各党支部负责联系流动党员和对流动党员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形成了双管齐抓的管理机制。同时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从镇党委到各支部,层层签订责任状。

二、调查摸底建立管理台账

为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各级党组织每年3月底以

前,以各村(社区)支部为单位组织力量对本管辖区内的流动党员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收集流出、流入党员的动态,了解党员的务工原因、具体地址、联系方式及所从事的工作等情况,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台账,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努力做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楚、外出时间去向清楚、联系方式清楚。经调查摸底,2006年,我镇外出流动党员有52名,跨省流出48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43名。外出流动党员以农村农民党员为主,主要集中在广东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务工,从事建筑、服务、保安等职业,也有部分流动党员在外创办实业。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机制

为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我镇立足于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推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目标,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着力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申请备案制度。凡是要外出的党员,都要填写《党员流动申请表》,说明外出的事由、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经支部同意后,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二是建立双向联系制度。要求流出党员主动将在外面流动的情况与组织关系所在的党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流出党员组织关系所在的党组织明确专人“一对一”联系流动党员。三是建立“三查一报”制度。每半年对流动党员基本情况进行一次普遍检查,重点检查流动党员是否办理了《流动党员活动证》,是否转接了组织关系,是否交纳了党费,是否与流入地党组织建立了联系等,并将检查结果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四是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各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流动党员联系人会议,及时掌握、通报流动党员的有关情况,研究教育管理办法,落实教育管理措施。镇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

党支部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三、改进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管理方式。我镇各级党组织在调查摸底,对流动党员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管理台账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改进方式,普遍采取“七个一”的管理模式,即“一封信”,每年春节前给流动党员寄发一封慰问信,给予组织上的关怀;“一座谈”,每年春节召开一次流动党员座谈会,了解他们一年来的思想、生活动态;“一慰问”每年利用节日或外出招商时机对流动党员进行慰问,帮助他们解决部分生活困难问题;“一评议”,每年对全体流动党员进行一次整体评议,针对突出问题进行整改;“一张联系卡”,给每位流动党员制作、发放一张联系卡,方便流动党员及时迅速的联系上组织;“一培训”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流动党员培训班,讲解当前形势,确保流动党员及时迅速了解当前党的方针政策:“一帮扶”,镇党政领导、机关党员干部和各村支委对流动党员实行“一对一”帮扶,细化责任,切实解决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为了更好地为流动党员服务,开通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方便流动党员与党组织联系。

四、创新载体丰富教育形式

篇8:如何更好地管理企业流动党员

随着改革开放的更深入发展, 我国的党员数量不断增加, 党员队伍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流动党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党员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户籍管理政策更加开放, 就业政策也更加灵活, 流动党员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给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加强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让流动党员在流动过程中也能及时的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更好的接受党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 管理企业流动党员的必要性

1.1 流动党员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目前,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聘用一些流动性党员, 并且建立了较为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如果想了解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 需要首先了解一下中国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是工农阶级的代表, 代表着人民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员的义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们在享有中国共产党员的权利, 同时也需要履行共产党员的义务。而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使用党员原因在于共产党员自身的精神和意志, 同时还因为共产党员了解更多的国家政策, 企业要想顺利地发展, 关键就在于是否顺应了国家的相关政策, 也就是说流动党员在企业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1.2 好的管理促进企业与流动党员的亲密性

流动党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很明晰了,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使用流动党员, 但大部分企业在流动党员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企业了解了流动党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但不能更好地管理, 所以说企业只懂得使用流动党员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机制。虽然对于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难点, 主要体现在企业党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造成了流动党员管理不善, 同时很多企业还是不重视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 这也是导致企业管理流动党员不到位的原因。但是流动党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肯定的,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可以说好的管理促进企业与流动党员的亲密性[1]。

1.3 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数企业在对流动党员更好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企业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认识程度不够, 教育和管理方面较欠缺。不少企业只注重企业生产上的管理, 严重忽略了对流动党员管理, 一些企业虽然意识到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但是基于流动党员档案情况复杂, 不便于管理, 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而且有些企业的流动党员管理受定员和定岗等因素的限制, 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其次, 制约企业流动党员管理的另一个问题是企业的党组织建设不完善。由于企业内部的党组织建设不完善, 缺乏专人负责专项工作, 因此在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中存在很大的疏漏。由于对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接受不及时, 出现了大量的隐形党员。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党组织关系的转接比较复杂, 流动党员没有按照相关程序及时转接组织关系, 另一方面原因是流动党员长时间不与党组织联系, 党员管理工作没有办法进行。

再次, 一些企业的流动党员管理办法不能有效的实施是影响企业流动党员管理的又一个因素。部分企业的流动党员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管理方法还处于初探时期, 所制定的一些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的可操作性不强, 由于企业流动党员存在分散、多变和灵活的特征, 教育管理模式的调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部分从事党务工作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不能灵活变通, 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管理方法老套、死板, 只讲究形式, 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

2 党员“流”出与党员返回

2.1 企业流动党员的去向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 很多企业都会忽视流动党员的管理, 以至于让很多企业流动党员缺少了归属感, 在流动党员许多需求和归属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 他们会慢慢地离开这个企业, 去寻求可以满足他们需求和归属感的企业或者其它单位, 这就造成企业流动党员的流失, 其实这是企业的巨大损失。

2.2 做好流动党员管理

做好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目的是让党员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 积极参加企业的各类党建活动, 并更好的发挥在企业的经营中高层管理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 因此要建立健全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建立党员专人管理的制度, 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而做好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就需要理顺企业流动党员管理体制;还需要建立企业流动党员专人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同时还要建立企业流动党员活动场所保障制度。另外, 还需要不断地采用新兴的、有效的、科学的党员管理措施。总之, 要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2.3 让党员体会“家”的温暖

每一个流动党员都需要归属感, 所以企业在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时, 需要考虑到如何才能满足流动党员的归属感, 只有满足了流动党员的个人需求时, 企业才能留住流动党员, 党员除了肩负的责任大一些, 需要履行的义务多一些, 他们跟普通人民有着同样的生活需求, 同样也会因为得不到满足而不满, 企业的流动党员也会因为没有归属感以及得不到相应的福利而离开企业, 去寻求可以满足他们需求和给他们归属感的企业或者其它单位。因此, 如果企业想留住优秀的流动党员就一定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要给他们家的温暖, 让他们拥有足够的归属感[2]。

3 如何让群众路线在建章立制中起到最大作用

3.1 为人民服务

任何事情的实施都需要有相应制度来作为保障, 企业流动党员管理也一样, 要想做好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就需要建章立制, 而建章立制也需要有强大的依靠, 群众路线就是流动党员制度建立和实施的很好的保障, 而为人民服务是群众路线最有代表性的, 所以要依靠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3]。

3.2 走好群众路线, 系统建章立制

建立系统的企业流动党员管理体制就需要依靠群众路线, 在流动党员管理中一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党员具有很强的使命感, 他们始终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义务[3]。因此, 对于流动党员管理必须依靠群众路线, 这样才可以系统地建章立制, 最终才可以做好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4 结语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时期, 劳动力的行业和地区之间的流动性越来越大, 伴随着党员流动性的不断加大, 流动党员数量的增加给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如何更好地让流动党员在学习和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是一个关键问题, 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确保党员很好的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和教育, 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做一名优秀员工的同时也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参考文献

[1]傅桃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3) :45-47.

[2]张德江.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设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J].党建研究, 2013 (4) :54-58.

篇9: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

关键词:流动党员;管理探索;教育管理

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加速了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之间的人员流动速度,其中有很多是党员。这些在两新中非常活跃的党员,对于国家发展壮大、社会安宁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基层社区党组织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大量的候鸟式、口袋和空挂党员依然存在,占据着我党重要的资源,但是又发挥不了实际作用,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在新形势下,如何采取措施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完善,是基层党组织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当前流动党员状况分析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我国流动党员存在的范围较广,数量较多,流动时间较长,生存状况存在很大差异,群体内部结构构成繁琐复杂。当前流动党员的具体状况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越来越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流动党员的数量极速增长,以北京某市为例,数据显示,到2012年10月,该市流动党员共有1180人,占该市党员总数的3.5%左右;其中县域内流动的党员数量为588人,在本市其他县域流动的党员有578人,流动到外省市的党员有587人,共有505名党员从外省市流动到该市中,可见流动党员的数量较多;(2)流动范围越来越广,目前流动党员转移的主要方向是二三线产业,例如服装、建筑、餐饮和运输等,流动方向则是向外省市和全国范围流动,流动的主要方向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如北上广深等;(3)流动时间越来越长,我国近年来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出台了诸多有利方针和政策,流动党员的流动时间逐渐增加,一些流动党员已经在某地区经商或者务工很多年,将近85%的流动党员选择只在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回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4)流动党员结构内部愈加复杂,市场经济体制和用工体制的影响,流动党员在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就职收入较高,生活比较稳定,但是只占流动党员的小比例部分,大部分流动党员没有固定的职业或者工作岗位,收入低生活质量较差。

二、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流动党员去向不固定。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很多流动党员都长时间在外流动,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和居住地,情况很不稳定,当地党组织很难掌握这些流动党员的去向,一些流动党员向其他地区转移前步步高党支部,离开所在地时间较长,并且不主动转移党组织关系,党组织对他们的学习工作和思想状况一无所知。数据显示,60%以上的流动党员在外出前都选择不上报党支部,在外地流动的党员不积极与所在地党组织保持联系,导致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非常大的困难。

2、流动党员管理不到位。一些基层党组织认识不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不清楚流动党员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对流动党员的当前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不甚了解,缺少管理流动党员的具体有效的措施,对于外出的党员的管理不积极、不认真;再加上一些流动党员长期在外地,很难管理,大部分党员都在非公企业工作,一些党员不对外表露党员身份,增加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

3、流动党员关系难转接。外出的流动党员返家时间不一致,一些是在春节等节假日回家,一些是在农忙时节返家,回家后或者忙于走亲访友,或者忙于帮助家里干农活等,不愿意也基本没有时间参加当组织的活动。大部分流动党员都是在非公企业就只,一些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但是缺少活动经费,因此基本不组织活动,一些企业甚至没有建立党组织。流动党员的文化水平、素质水平和年龄等因素都存在很大差异,要做到协调存在极大的困难。因此大部分流动党员对于党组织的活动都是持应付的态度,很少主动参加或者组织活动。

三、改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

1、深化思想认识。各级党组织都要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要实现社会稳定健康的发展,关键在于党组织,充分认识当前形式下党员流动的必要性和客观性,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最为首要工作,建立完善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制,责任落实到各个负责人和各级党组织上,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和奖罚体系,以此鼓励各级党组织和负责人提高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力度。

2、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力度,改善管理效果。可以根据各地流动党员的具体情况设立流动动员服务站或者联络中心,相关部门做好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外出的流动党员应该登记,外来的流动党员同样要登记,建立完善的流动党员档案,与流动党员积极联络,了解他们的最新动向,针对具体情况恰当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让党组织能够扩大管理范围,很多流动党员在非公企业就职,因此也要针对这个情况督促企业建立党组织,降低党员的流失率。

3、创新教育管理方法。根据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为若干种类型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提高流动党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以此为基础才能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外出流动党员要针对其数量多、范围大、分散和职业较多的特点,结合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开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外出的流动党员,在返乡前应该做好返乡培训,外出前则要与他们进行谈话,重点进行思想政治和党性教育工作。

综上,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和完善,才能实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高国舫.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J].长白学刊.2007,(09):20.

[2] 牟严鑫.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创新研究——以泰安市为例[J].山东大学.2014,(09):4.

[3] 董玉山.加强高校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10):62.

篇10: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

2009 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情况总结 2009 年,** 针对流动人口变动的新情况,不断健全完善区一级的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责任主体制度和镇一级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度,统筹抓好流动人口居住点、分娩点、工作点等关键点,使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融入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一盘棋格局。今年 1-3 季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 90.26%。

一、重视发挥社区综合协管员的日常巡查作用。2009 年区人口计生委与区人口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社区综合协管员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细化了人口计生办、派出所在完善工作联系、细化信息共享、加强工作考核等方面的要求,切实提升社区综合协管队员计生管理的实效。

二、在居住点管理上,积极依靠社区综合协管员开展综合管理。通过集中执法**时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开展不间断的检查,提高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率,对无证者及未经过计划生育验证者通知其限期补办。加大对房屋出租户的综合管理,外口管理部门在和房东签订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协议时,督促房东及时和计划生育部门签订房屋租赁中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协议。

篇11: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

服务管理工作情况总结

2011年以来,我局按照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把其作为创建“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来抓,将流动人口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统一领导,依法加强各宗教活动场所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和流动人员中少数民族服务工作。截至2011年11月15日,高祖寺、老君山、观音寺等11个宗教场所常住人口共计137人,流动人口共计26人。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情况关系到宗教活动场所的稳定和民族团结,我局充分认识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宗教活动场所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列为全局中心工作之一。局成立了由局长何金华为组长,副局长陈仲清为副组长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

二、明确目标,扎实推进

一是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稳定重要工作内容,在与各宗教活动场所签订的《安全稳定责任书》中,明确要求“实行登记管理,定期上报。跨市、县的外来宗教教职人员必须经宗 教团体审核,并及时上报县民宗局”。二是强化民宗网络建设,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民宗工作网络,努力做到各类民族宗教不稳定因素特别是流动少数民族异常情况发现及时,处置及时。三是将流动人口管理列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外来人口管理,实行外来人口登记制度,确保场所安全稳定。

三、突出重点,确保稳定

高度重视特殊敏感时期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涉藏、涉疆维稳工作。

一是加强排查,经常性深入到宗教活动场所,指导场所做好外来人口情况了解摸排工作,掌控全局。二是加强与公安、国保和少数民族相对集中镇乡的联系,互通情报,做到早沟通,早协调,形成涉藏、涉疆维稳的工作合力。三是加强教育。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的教育,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特别是同**和疆独分子的斗争,是一场反分裂的斗争,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认识,站稳立场,自觉维护宗教界的稳定。四是在特殊时期实行特别举措:实行宗教教职人员外出报告制度,做到不接受外地宗教教职人员的挂单,不派宗教教职人员到外地活动,不接受外国人采访和居住,发现情况及时报告。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复杂工程,特别是流动人口中的少数民族管理,了解掌控难度很大。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为抓手,继续做好宗教活动场 所流动人口管理。二是加强流动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密切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探索更加有效的服务管理形式,确保我县民族稳定。三是结合上级关于基础数据库建设的要求,请县流管办给予支持,提供全县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详细名册及相关统计数据以及全县常住人口少数民族数据。

2011年11月15日

篇12: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

外出务工流动党员管理难精准、学习难开展、作用难发挥,是农村党员队伍管理的一大难题。**找准“小切口”,不断提高流动党员教育服务水平和管理实效,让农村流动党员“离乡不离组织”。

一、“小台账”发挥“大作用”,流动党员“离乡不断线”。

组织144个村(社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摸底,详细了解辖区流动党员的外出务工地点、工种类别、居住情况等信息,一个村(社区)建立一个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将各村党支部书记确定为辖区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第一责任人,定期对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及数据库进行动态调整更新。结合“五个到户”,完善流动党员管服机制,建立村党支部委员、党员小组长“1+N”结对小组600余个,小组长每月通过电话、短信、视频等形式,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实时动态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务工就业情况。以“主题党日”为载体,组织流动党员线上参加支部组织生活,线下“冬春训”充电,确保流动党员管理抓在经常、严在日常、实在平常。

二、“小云端”凝聚“大动力”,流动党员“学习不断线”。

建立流动党员线上学习机制,依托学习强国、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常态化推送党建新闻、政策法规、党务知识等,让流动党员充分利用好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党的新思想、新理论。组织在家党员与流动党员结成“帮扶对子”,按照“点对点”的结对帮扶形式,通过电话联系、定期发送微信等方式,向流动党员们宣传党性教育、时事政策、乡情乡音、先锋典范等方面内容,与流动党员开展互动交流、反馈意见建议、分享学习体会,确保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不断档、不掉线。

三、“小服务”彰显“大关怀”,流动党员“温暖不断线”。

定期对流动党员进行电话回访、谈心谈话,利用元旦春节、“七一”等节日契机,走访慰问困难流动党员家庭,帮助流动党员家属解决生产、生活上难题,当好“娘家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建、重庆、福建等流动党员外出务工集中地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帮助流动党员找工作、对项目、谋发展。利用流动党员座谈会、返乡创业交流会等活动,向流动党员通报家乡建设的情况,让流动党员畅谈创业经验,听取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建议,鼓励引导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反哺家乡。同时,筑巢引凤,以优异的奖补政策和条件,“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通过选拔任用后备干部、培养帮带等方式,将优秀返乡党员逐步培养为村干部或后备干部,实现回报社会有平台。

第二篇: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在农村流动党员中深入开展以“情系家乡做贡献,真情服务促发展”为主题的流动党员智力回流活动,通过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探索出一条以服务促回流的新路子,收到初步成效。

打牢基础,全面掌控流动党员智力资源。县乡两级按“知识型”、“财力+能力型”、“体力+见识型”三类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定期更新信息。同时,将致富能力强、社会工作能力强的流动党员列为智力资源的重点,建立个人档案,安排专人联系。全县重点跟踪管理的流动党员对象共126名。为使流动党员人流心不流,始终纳入组织管理中,该县开通了26部热线电话,建立了5个流动党员qq群,通过这些平台,基层党支部做到

“三个通报”,流动党员实行“三个汇报”,即党支部定期通报重大工作、重要活动、重大决策;流动党员定期汇报行踪、汇报思想、汇报工作。

立足实际,服务促进流动党员智力回流。通过教育服务,吸引智力回流。抓住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机,依托县乡两级党校加强政治教育,依托“阳光工程”、“再就业工程”等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帮助提高致富本领。仅网今年就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培训班53期次,累计培训800多人次。通过创业服务,推动智力回流。在资金、政策、证照办理等方面提供服务,支持流动党员回乡发展。东山峰管理区南山村流动党员王茂庭在区党委支持下,回乡创办有机茶厂,吸纳40多名村民就业,实现年销售收入300多万元。通过帮扶服务,促进智力回流。开展机关党员与流动党员“连心帮扶”活动,实行“一帮一”或“多帮一”,全县共结成帮扶对子687个,为流动党员解决各类问题1027个。

激发热情,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注重把综合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流动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近年来,共有87名流动党员进入了支村两委班子。注重挖掘流动党员中的优秀典型,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流动党员,进行大力宣传,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在选任干部时优先考虑,在选举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重点推荐。注重考核激励。在流动党员中开展

篇1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

一、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生党员的去向难以掌握

部分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离开学校以后, 工作极不稳定, 就业地点经常变化, 甚至处于随机流动状态, 加上一些地方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认识和措施不到位, 导致毕业生流动党员既不与学校党组织保持联系, 也不到工作所在党组织进行登记, 学校党组织虽然想尽办法主动跟踪服务, 但时间一长, 便失去了对其去向的掌握。

2、管理难落实

管理难落实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预备党员难以按期转正。在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中, 不少党员还处于预备考察期, 学校党组织很难掌握这部分党员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 培养考察不能落实, 加上一些党员预备期到期却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 导致无法及时办理转正手续;二是考核监督难以到位。由于身处外地, 部分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不能返校参加组织生活, 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也难以落实;三是党费难收缴。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只是在偶尔返校时一次性补交全年党费或离校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 有的是由其亲属或同学代为交纳, 部分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更是在工作相对固定后回校转组织关系时一次性补交所有党费, 还有少数大学生流动党员甚至不愿交纳党费。同时, 由于对其收入缺乏判断依据, 所交党费金额也无法确定。

3、作用难发挥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离校后, 其中一部分迫于生活压力, 忙着找工作、干事业, 党性观念、组织观念逐渐淡薄、归属感与责任感明显缺乏, 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 既不参加所在地的党组织生活, 也不向学校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这些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 成为党组织管不着、用人单位不了解的“两不”党员,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本无法发挥。

二、对加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建议

导致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教育难的原因有很多, 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如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责任不明确, 管理体制滞后, 管理手段单一等;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如部分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党性不强, 组织观念淡薄等。要使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卓有成效, 真正发挥这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方面要提高组织部门的认识, 改进教育管理的体制和手段, 另一方面, 更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党性教育, 增强他们的组织观念,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参加组织生活, 缴纳党费,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早选苗, 早培养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机构, 能否吸收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的组织, 是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条件。高校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养大学生对党的感情, 吸收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组织。高校的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 要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在大学生入校后, 党组织就应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 重点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使大学生不断增强对党的了解, 积极向党组织靠扰。对于那些在中学期间就思想政治表现良好, 向党组织靠扰的优秀学生和进校后就积极争取进步的学生, 党组织要重点进行培养教育。通过单独交流谈话, 沟通思想, 通过学生会、班团工作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重点锻炼他们的能力, 考察他们的表现, 增强他们的组织集体观念, 增强他们对党的认识, 培养他们对党的感情, 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

2、加强党校教育, 提高培养质量

每一个大学生在入党前都要接受党校的培训教育, 这是保证党员质量重要举措。党校的教育要根据新情况, 不断进行改革, 才能更好地发挥阵地和熔炉作用, 为党输送合格的新鲜血液。党校的教材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大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写进教材, 增强生动性与吸引力。党校的教学形式也应多样化, 把课堂讲授与个人自学、小组讨论、调查研究等结合起来, 增加课外实践的机会, 形成立体化教育。在考核方式上, 既要注重平时的组织纪律考察, 要更加注重对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领悟和觉悟, 如让大学生学员们撰写结业论文, 进行答辩, 真正考察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促使他们端正入党动机, 从思想上入党。

3、重视日常教育, 注重平时表现, 把好入口关, 提高新党员质量

对入党积极分子地培养教育和考察,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要从各方面, 全方位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表现。在实际工作中, 常将“优秀学生”看作是学习成绩好、专业能力强, 对集体工作热心, 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生, 反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一些“优秀学生”往往只顾自己学习和表现而不理会同学情况, 只在领导和老师面前“表现”而人后表现较差, 只在组织考察期间表现突出而平时表现较差甚至弄虚作假、拉关系蒙蔽组织, 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 入党动机不纯。党组织在决定发展一个大学生入党前, 要通过多种方式深入师生中, 全面考察了解其思想和现实情况, 把那些长期以来表里如一, 既自己积极努力学习又热心帮助同学进步, 既自己追求进步又乐意为集体服务, 入党愿望强烈、动机端正的优秀大学生吸收进党组织, 提高新党员的整体质量。

4、增强党性教育, 加强组织观念

对在校的大学生党员, 党组织应该从严管理和教育。在现实中, 一些党员在入党后认为“万事大吉”、“功成名就”了, 表现反不如入党前。这就需要党组织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增强党性, 加强组织观念, 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 履行党员义务。党组织要通过组织党章学习小组等形式, 通过讲党课、自学、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组织大学生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使大学生党员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明确党员的义务要求, 确定努力的方向。要通过大学生党员亮牌示范、一对一结对子等行动, 公开大学生党员的身份, 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 促进大学生党员规范言行, 履行党员义务,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辐射带动其他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风、校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党组织要应通过各种方式, 在实践中锻炼大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对于那些担任了班、团等各种干部的大学生党员, 要在工作上压担子, 提高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对于那些没有在班、团等任职的大学生党员, 党组织要适当安排他们参与一些集体服务工作, 增强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篇14: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总结

【关键词】流动党员;基层党组织;管理机制;问题;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党员在不同所有制经济、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逐渐加大,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章程》在第三十一章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中增写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内容。如何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是党建工作的一项新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现总结如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关爱温暖送到流动党员心坎上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传统的重管理轻服务的做法,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建立流动党员干事创业的服务平台。许多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创业,寻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就业缺乏信息,创业没有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

一要整合服务资源,建立大服务格局。在城市街道社区,要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站)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整合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社会服务资源,建立统一、有序、开放的服务网络,为流动党员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满足广大流动党员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不同需求,以服务为平台,吸引、凝聚流动党员向党组织靠拢。

二要建立关怀帮扶机制。积极开展流动党员维权、一对一联帮带、扶贫济困、表彰奖励等活动,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就学、就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三要积极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定点培训机构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流动党员参加就业推荐;积极保障流动党员行使党员权利,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协调有关部门,为流动党员提供劳动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工伤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帮助;

通过这一系列“温暖计划”的深入实施,真正把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使流动党员能够深切体会到流入地党组织的温暖,从而将原来的党组织“找”流动党员变为流动党员主动“找”党组织。

2.流出地党组织要努力提供各方面服务,做流动党员的坚强后盾。一要大力实施“四助”工程,加强服务管理。积极开展“高龄党员补助、困难党员救助、创业党员扶助、流动党员帮助”的主题活动。通过以上活动,使这些党员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二要生活上真情关怀,切实为流动党员解决后顾之忧。对妻儿老小无人照顾的流动党员家庭,党组织通过确定专人定期走访或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集中上门服务,帮助其解决春耕、看病、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婚育证明办理等生产生活难题,切实解除流动党员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离乡、放心创业。

三要积极开展“智力回流”活动,倡导外出党员回乡创业。加深乡情亲情,使党员积极回馈家乡。举办乡情恳谈会、老乡联谊会、茶话会等,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乡情观念,激发外出党员回乡创业的强烈愿望和参与家乡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四要推进观念更新,使外出党员返乡创业有为。创新村干部选人用人机制,敢于压担子,大胆启用思想好、党性强、有作为的外出党员担任村级主职干部。

五要出台优惠政策,使外出党员返乡创业有为。积极采取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外出党员回乡建公司、建基地。

二、坚持“两条腿走路”,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做到更好

加强党建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传统党建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党建工作必须网上与网下协同一致、互为促进。

1.要完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流动党员应当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有党支部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党支部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环节,进行网络转接的同时,党组织也要同步实行纸质化备案——网络备案便于网络查询、统计信息,有助于推动党建工作,而纸质化备案则有助于保障党员组织关系的安全性。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2.要及时将流动党员编入流入地党的基层组织。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当编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可以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党组织或其他单位党组织,也可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社区(村)、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可专门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

【参考文献】

[1]戴长征.关于构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思考[J].桂海论丛.2008(01)

上一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的职业规划下一篇:招商引资联谊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