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shopping课堂讲义

2024-05-06

goshopping课堂讲义(精选5篇)

篇1:goshopping课堂讲义

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赤壁赋》教学设计

苏轼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

2、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之战》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教学重点]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解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二、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三、内容结构

①壬戍壬戌:rénxū,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

[这是开头第一层,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方式‚泛舟‛,时间‚七月既望‛,于是有后文关于江水、月亮的描写、议论;地点‚赤壁之下‛,于是有后文关于三国历史的追叙与联想;人物‚苏子与客‛,于是有后文关于宇宙人生见解的双方对话。这几句看去像一般游记散文的寻常格套,却并非闲笔,而是非有不可的必要交代。]()(清风徐(徐:舒缓地)来,水波不兴(兴:起,作)。(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酒属(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人饮酒客,诵明月之诗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写一个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歌窈窕之章(窈窕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窈窕,yǎotiǎo。(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

[这几句是本段第二层,先写景,后写事,把客观的景物和主观的言行错综着、交替着来写。扣着‚泛舟‛二字,写水兼写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简短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扣着‚七月既望‛再写月:‚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一边举起酒杯,与客共饮这秋江之酒,一边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章诗描写了诗人看到)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明亮月光下美人娇好的容貌和幽闲的体态,引起感情上的爱慕向往和躁动不安。文人游山玩水,很容易从客观景物联想到昔日所读的作品,然后再由前人的作品生发出自己的感想来。此处写月未出而先用《陈风〃月出》是为了以此作引子,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同时引出下文作者的自歌‚望美人‛。] 少焉(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斗牛:星座名,即斗宿、牛宿)之间。(一会儿,月亮从东面的山头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露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横江:笼罩江面,水光

()

()接天。(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纵纵:任凭一苇一苇: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语出《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之所如如:往,凌凌:越过万顷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之茫然茫然:旷远的样子。(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浩浩乎如冯(冯:pínɡ,通‚凭‛,乘虚虚:太空御风御风:语出《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列子,名御寇,郑国人。相传列子得风仙之道,能驾风飞行。御,驾御,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遗世独立:出离尘世,超然独立,羽化羽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传说人成仙以后能够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而登仙()())

()()

(()(登仙:登上仙境。(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第三层仍是先景后事,由事生情。‚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世,登上仙境。)

这里泛指夜空中少数明亮的星点。‚徘徊‛二字,不只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逼真传神,而且写出被召唤出来的月亮对于游人的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际上乃是游人即作者对于冰清玉洁的月亮产生无限愉悦。这时,在皎洁的月光辉耀之下,秋江的夜色历历在目。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那茫茫的雾气、茫茫的江水、茫茫的夜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显得浩瀚无边,天光、水色浑然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在优美的月色下,人的心境也随之疏朗、开阔,无拘无束,不由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作者在巧妙地回应到开头的‚泛舟‛二字之后,接着描写‚泛舟‛的感受,这不像是坐卧舟中、漂游江上,而是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所谓‚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一层造语自然生动,然多有所本。用‚徘徊‛写月光移动,古诗屡见,如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及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白露横江‛句亦从《春江花月夜》‚空里流霜不觉飞‛化出,‚水光接天‛句化用赵嘏《江楼感旧》‚月光如水水如天‛,‚一苇‛用《诗经〃河广》‚一苇杭之‛,‚万顷‛用谢惠连《雪赋》及范仲淹《岳阳楼记》,‚凭虚御风‛用《庄子〃逍遥游》,‚遗世独立‛用李延年歌,‚羽化‛用《晋书》,‚登仙‛用《远游》。词语皆有出典,却不着堆砌痕迹,极尽自然生动之妙。这一层每句都依次第先后而写成,不容移臵。‚少焉‛以下写月出,由‚出‛而‚徘徊‛。‚白露‛二句是月出后所见,由水上而天空,由近而远。‚纵一苇‛句是写主观的游者,‚凌万顷‛句是写客观的江面。‚浩浩乎‛句写泛舟江上的现象,‚飘飘乎‛句则写舟中人的心情感受。笔势流畅,宛如信手拈来。]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臵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领略秋江夜色之美。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完全足以供人赏心悦目,作者也确乎陶醉于其中,以致感到进入了‚羽化而登仙‛的境界,而读者又通过作者这样精彩的描写,有如亲临其地,与作者同享那‚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时的良辰美景。通篇《前赤壁赋》真正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也主要是这开头一段,它正面写了一个‚乐‛字。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着节拍。舷,船的两边而歌之。(于是,喝着酒,快乐极

(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曰:“桂棹兮兰桨桂棹兰桨:用兰、桂香木制成的船桨。棹,zhào,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击空明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兮溯溯:逆流而上流光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歌词说:‚桂木做成的棹啊,兰木做成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渺渺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

())()

()

()()美人(美人:比喻内心思慕的贤人。古人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兮天一方。(多么空虚迷茫啊,我的情怀,望眼欲穿啊,我思慕的美人,在那遥远的地方。‛)

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 ‚于是饮酒乐甚‛一句承上,继续写乐。乐借酒来助兴,酒又增添乐趣。古人往往痛饮伴随以狂歌,作者在‚饮酒乐甚‛之后自然也情不自禁地‚扣舷而歌‛了。这里比‚举酒属客‛进了一步,是‚饮酒乐甚‛;比‚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进了一步,是‚扣舷而歌之‛,唱自己即兴所作的歌词。这种深入一层的写法,并非仅仅为突出‚泛舟‛时的欢快心情,还主要是为反迭下文感情的变化,以引出一番议论。关键在‚扣舷而歌‛的歌词。歌词中的‚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流光‛,指江面上闪烁荡漾的月光,不就是‚月出皎兮‛吗?‚美人‛,即心上的漂亮的人儿,不就是‚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吗?‚渺渺兮余怀‛,表现临风怅惘,思绪黯然,不就是‚劳心悄兮‛吗?但这歌词与单纯的民间情歌已有不同,它所表现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虽然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击空明兮溯流光‛,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之感,而发出天各一方之叹,已然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 客客:指与苏轼同游的人。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四:‚东坡《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不著姓字。吴匏庵有诗云:‘西飞一鹤去何祥?有客吹箫杨世昌。当日赋成谁与注?数行石刻旧曾藏。’据此,‘客’乃指杨世昌。苏轼《次孔毅父韵》:‘不知西州杨道士,万里随身只两膝。’又云:‘杨生自言识音律,洞箫入手且清哀。’杨世昌善吹箫可知。匏庵藏信不妄也。按,世昌,绵竹道人,字子京。‛有吹洞箫洞箫:管乐器的一种者,倚

】【歌【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倚,循,依】而和【和:hè,同声相应,唱和】之。(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延绵不断。①呜呜:《史记?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②如怨如慕:《孟子?万章章句上》:‚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怨,哀怨。慕,眷恋。③余音:尾声。④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⑤缕:细丝。)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①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壑,hè。②泣孤舟之嫠妇:汉蔡邕《笛赋》:‚类离之孤鸣,起嫠妇之哀泣。‛ 类离,即昆鸟。嫠妇,孤居的妇女。嫠,lí。)

[这几句由写乐转而写哀。对于苏轼在歌词中表现的这种政治感慨,客,作为苏轼的朋友,想必是能了解、能体会的。‚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一个‚和‛字告诉我们,他正是揣摩着苏轼的旨意吹箫的,只是进一步强化了而已,因而那箫声就别是一种悲凉幽怨的调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一曲洞箫,凄切宛转,竟然引得潜藏在洞壑里的蛟龙都难以宁静而舞动起来,引得独处孤舟的妇女也不由得感伤身世而悲哀哭泣。]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从结构上看,这是文章的过渡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上,就是继续描写‚泛舟‛时的欢快心情。所谓启下,就是通过描写洞箫引出第3段的‚客曰‛,从反面揭示一个‚悲‛字。从内容上看,这是文章中心所在,‚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则是全篇之眼。作者的喜乐悲忧都系于‚美人‛一身。‚美人‛喻国君,就是宋神宗。

写箫声的文字极为精彩,‚怨‛‚慕‛‚泣‛‚诉‛四字抓住了箫声的特点,也写出了‚哀‛的特点。‚呜呜‛写初吹,字面用《史记〃李斯列传》;‚怨‛‚慕‛化用《孟子》;‚孤舟嫠妇‛暗用蔡邕《笛赋》。‚如怨如慕‛二句,写箫声吹入精彩动人处,使听者情不自禁联想到人的七情六欲。‚余音‛二句写箫声结束。然后再加上两句夸张性的比喻,以摹绘其出神入化。总之,苏轼借助于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凄然下泪。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萧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①

②①

⑤③苏子愀然愀然:忧愁变色。愀,qiǎo,正襟正襟:整理衣襟危坐危坐:端坐而问客曰:“何为何】为:为何其然也?”(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呀?‛)[这是承上启下之语,用主人之问而逼出客人之答,自然而合乎情理。]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①【】【】【】【之诗乎?(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①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其字。所

①②③④⑤⑥引诗句见曹操《短歌行》。)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相互环绕,郁郁苍苍,这里不是当年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①夏口: 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故城在今湖北武昌的西面。②武昌:今湖北鄂城县。③缪:liáo,古同‚缭‛,缭绕。缭绕、环绕。④郁:茂盛的样子。⑤此:这地方。⑥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

④千里,旌旗蔽空,酾酒⑤临江,横槊⑥赋诗⑦,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握着长矛朗诵诗篇,固然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①方:当。②破荆州: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击荆州,当时荆州刺史刘表已死,刘表的儿子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③下江陵:曹操在襄阳接受刘琮投降之后,又出兵在当阳长坂打败当时依附刘表的刘备,进兵江陵。下,攻占。江陵,当时荆州首府,今湖北省县名。‚破荆州,下江陵‛在文中实际指的是一回事,属同义铺排。④舳舻:zhúlú,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战船。⑤酾酒:斟酒。酾,shī。⑥横槊:横执长矛。槊,shuò,长茅。⑦赋诗:苏轼认为曹操当时所吟的诗就是《短歌行》。)

[这几个句子触景伤怀,借曹操的事例生发对人生短促,功业虚无的悲叹。眼之所见,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很容易联想到曹操的诗句,所以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而且,身之所在,又正是曹操赋诗的长江赤壁,这自然会进一步联想到赤壁之战,所以说‚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在这里,借着景物、地区的关合,从客的口中,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来感叹人生的虚无。景物还是曹诗中所描绘的情状,地区还是曹操曾经赋诗后来又被周瑜战败的处所,但物是人非,物在人去。‚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当时不可一世的曹操现在哪儿去了呢?其言下之意是:连曹操这么一个‚千古风流人物‛,尚且随着‚大江东去‛,他创建的功业也早已荡然无存,那么,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又算得了什么,何必为功不成名不就而忧愁伤怀呢?] 况吾与子渔樵①于江渚②之上,侣③鱼虾而友麋④鹿,驾一叶⑤之扁舟⑥,举匏樽⑦以相属。(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①渔樵:打鱼砍柴,这里用如动词。②渚:zhǔ,江中小洲。③侣:伴侣,这里用作动词。‚友‛用法与此同。④麋:mí,鹿的一种。⑤一叶:形容船小。⑥扁舟:小舟。扁,piān。⑦匏樽:酒葫芦。匏,páo。)寄蜉蝣於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⑤

④。(只是像蜉蝣一样短暂地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①寄:寓托。②蜉蝣:fúyóu,一种小

①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③渺:小。④沧海:大海。⑤一粟:一颗米粒。这里两个句子,上句从时间比喻人生之短暂,下句从空间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①须臾:片刻,时间极短。臾,yú。‚须臾‛句照应‚蜉

①②蝣‛,‚长江‛句照应‚沧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①挟:xié,携带。②长终:至于永远。)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①骤得:数得,屡次得到。②遗响:余音,指箫声。③悲风:秋风。)[这是‚客‛语第二层,先用曹操地位显赫和自己地位低下对比,再用天地之大与个人之渺小对比,用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对比,抒发人生的悲哀,表达虚无的人生态度。客认为他和苏轼既不在中央朝廷,又不在地方官署,谈不到政治上有何作为,事业上有何建树,只不过在江岸水洲,过着渔父樵夫的生活,鱼虾是伴侣,麋鹿当友人,划着小船,举杯相劝。这微不足道的生命,简直短促得像永恒天地里仅能活几个小时的蜉蝣,渺小得像茫茫大海里一颗丝毫也不显眼的米粒。这原本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但是人却偏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希望‚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想要与仙人相交,与明月同在,在茫茫宇宙中求得永恒。‚知不可乎骤得‛,明明知道那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却又执着不已,于是‚托遗响于悲风‛,借箫声来传达自己悲伤而不能自拔的心境。这真是人生的一种悲哀啊!] 第3段虽为客语,实则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人生短促、功业虚无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几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在叙述了曹操功业之后,复问道:‚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三次发问使文章不断地泛起波澜。‚方其……‛一句,很有气势,显示了苏轼深厚的笔力。先极尽想象,大肆渲染,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地盘的扩

③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出曹操‚固一世之雄也‛的高大形象,由于有前面的背景作衬托,人物形象便显得格外饱满,卓然突出,最后猛然一跌,‚而今安在哉?‛这一跌,最见功力。句子的前部分所谓顿挫以蓄势,句子的后尾所谓折落以寄慨。‚一世之雄‛四字看似容易,实为千锤百炼而出,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确是千古定评。

客的回答,表现一种消极的社会人生观点和虚无主义思想。把人类社会同宇宙自然对立起来,又把个体的人同社会整体加以分割,那当然看不到全部历史舞台上威武雄壮的戏剧的持续演出,也看不到人类虽然依赖自然但更要改造自然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悲观厌世或消极出世思想的认识论根源。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惘。苏轼也是如此。客的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而这样的思想感情,作为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却被苏轼结合着景物地区的特征,从历史到现实,从具体到一般,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出来,使读者一点也不感到有任何枯燥的说教意味。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①,而未尝往也;盈②虚③者如彼④,而卒⑤莫消长⑥也。(我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①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②盈:满。③虚:缺。④彼:那,这里指月亮。⑤卒:到底、最终。⑥消长:消减和增长。)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①之,则天地曾②不能以一瞬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④也,而又何羡乎?(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①盖:这里表示假设的语气。②曾:语气副词。③一瞬:一眨眼的工夫。④无穷:没有穷尽,永恒。)[苏轼这段话回答了如何对待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的问题,表达了一种豁朗旷达的胸怀。因为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所以苏轼拾取眼前景物,从地面上的江水和天空里的月亮说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这一句仿佛京剧行腔中的‚导板‛,将引出一节精彩的唱段,而那种疑问式的语调则又表明客人虽然借用水与月发表议论,其实未能从江水、月亮得出关于短暂与永恒这一哲学范畴的正确认识。关于江水,苏轼认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意思是江水不舍昼夜地滔滔流去,作为某一段江水,确乎从这里消失了,而作为整个江水,则始终长流不绝,因此可以说‚未尝往也‛。关于月亮,苏轼认为‚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意思是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它确实在不停地变化,但它圆了之后有缺,缺了之后又圆,这样周而复始,终究无所增减,因此可以说‚卒莫消长也‛。这里列举江水、月亮这个别事物说明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下面再由个别归纳到一般的认识原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就是说,变与不变,无论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岂但人生百年,顷刻即逝,就是向来认定的天长地久,其实也是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曾保持常态。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则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其实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生命完成了一次生死也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月亮不停地圆缺,生命也就同样生生死死,循环不止。既然生命和长江月亮一样是无穷无尽的,那么长江和月亮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自然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在这里,苏轼比客高明之处是,客只知其‚变‛而不知其‚不变‛,因而生‚哀‛与‚羡‛;苏不仅知其‚变‛,而且知其‚不变‛,则何哀何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去拿取。①且夫:发语词,表示另起一层意思。②苟:假设、如果。③虽:即使。)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①

③竭,是①造物者②之无尽藏③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④。”(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①是:这。②造物者:天地自然。③无尽藏:无穷无尽的宝藏。藏,zànɡ。④适:这里有舒舒服服地尽情享用的意思。)[苏轼这一段话说明了应如何对待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表达他仕途失志之后,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思想。因为客有‚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感叹,所以苏轼写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飞仙‛‚明月‛只可机遇,不可强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全凭天意,非随人愿。‚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不足为念。‚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一旦仕途失 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意,那便寄情山水,隐居山林,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江上之清风‛有声,‚山间之明月‛有色,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声色俱美,正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这是一个士大夫在仕途失意之后返归山林之乐,是自我解脱、自我安慰之乐。]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际上是用以自我解脱。苏轼同样结合着眼前景物、地区的特征,同样用诗一般的语言,批评了客的回答,表现了苏轼当时思想感情的另一个主导方面,即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和功名利禄的诱惑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⑤客喜而笑,洗盏更酌。(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①更酌:重新摆出酒肴。更,①②③ɡēnɡ,更换。酌,zhuó,斟酒。)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①肴核:荤菜和果品。肴,yáo。②既:已经。③狼藉:凌乱。也写作‚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②

①①。(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①枕藉:相互枕着睡觉。藉,jiè。②既白:已经露出白第5段,用简短的叙事作为全篇的结尾。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满面春风,换却愁颜。‚洗盏更色,指天明。)

酌‛之后,这次更加欢快,不免开怀畅饮,直到‚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客解决了思想问题,心情舒畅,无所忧虑,于是同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引自《评注古文辞类纂》)这说明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如此‚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四、鉴赏要点

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逍舟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心下直到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五、类文赏析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麟,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行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chan)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责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注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乎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磊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相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仑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关于赤壁赋

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这篇名赋可以本文学习的重点。全赋5段,537字,中速诵读约3分钟,如用三课时教完,读10遍也不过半小时。但读10遍却不一定能成诵。即令死记硬背强行记住还容易忘记,教师应当在帮助学生自读注释,教师释疑解惑——这还会花太多时间。骈散夹杂的句式,参差错落之中见整齐之美,声韵之美,使全篇适于美读。朗读时,可播放配乐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指导朗读应注意下列几点:

1、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

2、读出节奏。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而观之。

3、读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节奉一至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4、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读者细心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为背诵作好准备。前有释疑解惑环节,倘遇文章仍不能通晓处,则用“随读释义法”解决。

背诵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而应注意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相机强化。下列教学手段当有助于学生背诵。

1、整理文有生命力的四字短主,明确其意义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发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月明星稀、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一吕扁舟、沧海一粟 逝者如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杯盘狼藉,相与枫藉,乐方既白

《赤壁赋》名句长短交错,短句变化较多。大部分短语为四字两个节奏。设计这一练习的目的,是熟悉文中有生命力的四字短主,古籍文章加深印象,为背诵全赋打下坚实基础。

2、根据第一段文字,描摹秋江月夜图景。投影

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夏末秋初七月十六那个凉爽的夜晚,苏轼与朋友荡桨赤壁江面。清风习习,水面泛起国细的波纹。东坡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吟唱起《诗经·陈风》中妹子 首优美的高雅的《月出》:

月亮出来明皎皎呀,佳人容颜多俊俏呀!身材苗条惹人爱呀,相思缠心好烦恼呀!

吟罢,乐坡笑了,客出笑了。似乎受到可鄙怕感召,一会儿,月亮从东山顶端露出脸庞,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一时间,清风与明月交织,露珠与水光辉应。苏子与客驾一叶扁舟,飘浮在辽阔苍茫的大江之上,仿佛腾云驾雾,在空中迎风皋翱翔,却不知飞往何处,又仿佛离开了凡俗的尘世,进入了云遮雾绕的道教仙境„„

完成这一练习,学生须反复第一对秋江月夜的描写,在揣摩文意的过程中,展开自己的想象。又以一种类似倒译的方式,依据示例背诵第一段。

备课资料

1、乌台诗案

(苏轼)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舒、何正臣摭其表①语,并媒孽所为诗以为讪②谤,逮赴台狱③,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十月)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宋史》本传)

①指《湖州谢上表》“不能追陪新进”等语。②指“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舜无术”“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等指谪新法诗句。③即御史台监狱。因周遭遍植柏树,上栖乌雅数千,俗称乌台、柏台。

2、黄州诗文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吾兄弟老矣,当以时自娱。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乐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品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苏轼《与子明兄书》)

注:儒家推已及人的的思想,佛家众生平等的观念,道家热爱生命的意识,使初到黄州的苏轼于艰苦生活中获得精神救赎。〈前赤壁赋〉表现的胸襟气度,于上列诗文可见端倪。

3、巧借山川

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苏轼《赤壁洞穴》)

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败所,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苏轼《与范子丰书》)

4、文章体裁

作者摆脱了过去一些怀古赋和问答赋的写作方法,而把写游记散文的方法运用到赋中来了。借用这种方法,作者把情与景主观屯客观,古与今,幻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这在前赋表现尤为突出。它先由眼前景引出遗世独立的感情,忽而由客的吹箫,转到乐极生悲,产生对英雄业迹的感叹和人生短暂的悲哀,又由此推宕开去,以达观的态度自我宽慰,确切具行云流水之妙。(马积高《赋史》)

篇2:goshopping课堂讲义

黄河科技学院

2014年3月

第一章 心理学与你

一、什么是心理学

1、心理本质原理

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原理主要包括心理现象原理和心理本质原理。(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心理现象离不开人的大脑,它依附于人的大脑器官,并通过人的大脑器官的活动得以实现和反映。(2)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如果没有外部客观世界的作用,人脑本身是无法独立产生人的心理的。同样道理,一个人即使有了人的头脑,但如果没有社会生活这一外部世界客观环境的熏陶,还是不能产生人的心理的。(3)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在人和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无疑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充满着智慧和谋略,并且还运用这些智慧和谋略自觉地创造性地认识周围的世界。这是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最重要的表现。

2、心理现象原理(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就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由感 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认识环节所构成。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事物现象的个别属性(颜色、声音、气味等)的零散反映。

知觉是直接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的,是对作用于我们感觉器 官的事物现象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记忆实际是人对自身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心理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

想象是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设想、刨造一些新的东西。

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好、恶等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根据预定的目标,主观能动地行动,克服一定困难,坚持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2)个性心理

所谓个性心理实际上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和经常的特征,是一个人带有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特征和个性稳定性特征(又称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个性倾向性特征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集中体现在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方面。

需要是需求、要求,是个体生理或心理的匮乏状态及由此产生的平衡驱动力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匮乏感及由此产生的平衡驱动感的总和。

动机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并导向某一目标的直接内在驱动力。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认识和掌握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态度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也即个体用一种赞成或不赞成的方式去对待和评价对象优劣、思想正误和人们好坏的一种心理倾向。

个性稳定性特征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点。集中体现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气质就是人们平常所指的性情或脾气。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力量。

二、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的现象、本质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旅游组织、旅游影响、旅游历史、旅游发展及旅游学自身问题构成了旅游学的基本内容。旅游学同心理学一起共同撑起了旅游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旅游学的重要概念,例如,旅游、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等全部被旅游心理学照单接受,并由此衍生出自己的专业术语,例如,旅游心理、旅游者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没有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作指导,旅游心理学应有的旅游学特征将不复存在,旅游心理学也将不成其为旅游心理学。

旅游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其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三、旅游心理学及其特点

1、旅游心理学界说

旅游心理学的内涵是什么?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有2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其一般原理运用到旅游工作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第二种观点认为:“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者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这个定义包含2层意思。一是旅游心理学是关于旅游心理活动系统的学问。二是旅游心理学是关于旅游心理研究的学问。

2、旅游心理学的特点

旅游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旅游学这一学科群的组成部分。旅游心理学与旅游学的其他学科门类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但区别还是主要的,它有自己的显著特点。旅游心理学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旅游心理系统及旅游心理研究为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旅游心理学是“关于旅游心理系统及旅游心理研究的科学”,着重考察旅游心理系统等,涉及旅游旅游心理系统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它对旅游心理现象的考察是综合性的、总体性的。

其次,以旅游学和心理学为自己的首要研究方法。旅游心理学研究主要使用旅游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这2种理论虽然也为其他学科所使用,但作为最重要的方法同时使用,只有旅游心理学。

再次,具有揭示旅游心理的发展规律,构建旅游心理学的科学体系等特殊研究意义。

四、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五、旅游心理学的任务

六、本课的主要内容

七、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者通过被观察的对象的行为举止、谈吐表情等外在表现,去探求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一定的人工设计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程序,改变某些因素或控制条件,对研究对象的活动进行观察、记载,并分析两个以上因素(又称变量)的变化,借以发现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运动规律的方法。依据实验条件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标准实验法和自然实验。

3.调查法

调查法是采取客观态度、运用科学方法、有步骤地搜集资料并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以掌握社会实际情况的方法。作业

名词:旅游心理 知觉 需要 动机 态度 兴趣 论述

1、简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2、试述心理现象原理。

3、简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游知觉

一、感觉与知觉

1、感觉

感觉是大脑度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感觉分为三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本体感觉。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2、知觉

知觉是大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

知觉的分类: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3、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相同点: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区 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1)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2)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3)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二、感觉与知觉的变化规律

1、感觉变化的规律

(1)感觉的适应作用(2)感觉的相互作用(3)感觉的生活实践作用

2、知觉变化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

三、旅游知觉的概念与分类

1、旅游知觉的概念

所谓旅游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官的旅游刺激现象在人脑中的整体反映。

2、旅游知觉的分类

按知觉的简单与复杂程度划分,旅游知觉可分为简单(一般)

旅游知觉和复杂旅游知觉两大类。简单(一般)旅游知觉是指以某种感觉为基础的知觉,包括旅游视知觉、旅游听知觉、旅游味知觉、旅游嗅知觉、旅游肤知觉等。复杂旅游知觉是指以多种感觉为基础、或缺乏感觉基础的知觉,包括旅游空间和旅游时间的知觉及旅游运动知觉。

按知觉的对象划分,旅游知觉又可分为对人的知觉和对物的知觉两大类。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人际、自我的知觉;对物的知觉包括对时间、距离、目的地的知觉。

四、影响游客知觉的个人心理因素、兴趣 2、需要和动机

3、经验

4、个性

五、游客的知觉过程

(一)选择性注意

1、选择性注意容量的有限性;

2、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关系(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运动(3)对象的组合

(二)选择性理解

1、经验对选择性理解的影响;

2、语言对选择性理解的影响;

3、情绪状态对选择性理解的影响;

4、刻板归类对选择性理解的影响。

(三)选择性保持

1、选择性保持与经验;

2、选择性保持与个性倾向。

六、培养良好的观察力

1、观察的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

2、良好观察的条件(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2)要熟悉和积累有关的知识(3)要细心体察

(4)要整理和总结观察的结果

3、观察的训练方法(1)比较异同(2)全面了解(3)观察入微(4)学习经验

七、对旅游者的鉴貌辩色

1、观察旅游者的衣冠服饰

2、观察旅游者的体型、肤色、面部轮廓、发色和发型

3、观察旅游者的面部表情和眼神

4、观察旅游者的身体语言

5、听旅游者的语言特点

6、观察旅游者的随身物品

7、观察旅游者的生活习惯 复习题

1、什么是感觉,感觉可以分为哪几类?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3、感觉的变化规律有哪些?请分别举例说明。

4、知觉的变化规律有哪些?请分别举例说明。

5、良好的观察条件有哪些,观察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 良好旅游服务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良好注意力的培养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停止

(三)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1)定义: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原因: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人主体的状态。(2)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新异程度;

刺激物的对比程度;

刺激物的活动变化状态。

主观因素:人们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人的心境和情绪状态;

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2、有意注意

定义:是一种自觉、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四)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1、努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1)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要培养对活动的兴趣;

2、努力扩大注意的范围。

3、合理进行注意分配。

二、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一)记忆的概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记忆分类:

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感记忆、运动记忆;

按保持时间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持续时间约1秒钟;

短时记忆: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 7+2个单位; 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的记忆,大约是10亿比特(信息量单位),信息保持的时间长。长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来自对短时记忆的信息的重复加工,也有一些来自印象深刻的瞬时记忆。

(二)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

(三)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1、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和树立识记的信心;

2、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

3、合理地进行复习。

三、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思维的概述

思维是人脑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反映。

思维的特点:间接性和概括性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三)思维的品质

思维能力的水平是由思维的品质决定的。

思维的广大和深度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学习和积累有关的知识;

3、提高语言文字能力。

四、良好情感自控能力的培养

(一)情感的概述

1、定义:情感是人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积极态度引发内心喜欢、愉快;

消极态度引发厌恶、愤怒。

2、情感与认识、需要的联系

情感是随着认识而发生,并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情感与人的需要有密切的联系,情感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3、情感的外部表现

面部表情、身体表情、语言表情

面部表情:情感反映在眼、眉、嘴和面部肌肉等方面的变化与表现。喜、怒、哀、惧、爱、恶、欲

身体表情:情感反映在身体各部分和动作等方面的变化与表现。语言表情:情感反映在语言的音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和表现。

4、情感的分类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可为三种状态:

A.心境:是指比较微弱、持久地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就是心境的表现。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B.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愤怒、绝望等都属于这种情绪状态。在激情状态下,人的理解力、自制力等都有可能降低。激情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C.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 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如地震、火灾等。

(二)激情与心境的自我调控

1、激情的自我控制

产生的原因: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立意向的矛盾冲突;

自我控制激情的方法:躲避法、自我暗示法、转移注意法、推迟法、照镜法、联想后果法、加强品德修养

2、心境的自我调节

产生的原因: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的遗留影响;身体和精神状态;环境因素。保持良好的心境: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坚强的意志;注意锻炼身体,合理安排作息。

(三)培养高尚的情操

1、树立崇高的道德感;

2、培养良好的理智感;

3、培养健康的美感。

五、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意志的概述

1、定义: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认识是意志的基础;

情感与意志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2、意志的过程

决心 —— 信心—— 恒心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1、培养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指对行动的目的、意义的社会性有充分自觉的认识,并且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目的和要求的能力。

具有意志自觉性的人,能够主动地、独立地调控自己的行动,为实现预定的目的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力量。即使“零落成泥辗做尘”,也要“化做春泥总护花”。

2、培养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善于明辨是非,把深谋远虑和当机立断结合起来,迅速做出决策,毫不犹豫采取行动的品格。

3、培养意志的自制性

意志自制性,也称自制力、自持力,是指人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的能力。

4、培养意志的坚毅性

意志坚毅性,也称为意志坚持性、坚定性、坚韧性或顽强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能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预定目的的能力。

复习题:

1、如何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2、解决思维的过程是什么?

3、情感的外部表现是什么?

4、心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意志品质包括哪几个方面?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四章 操作技能训练

一、技能概述

(一)什么是技能

技能是通过练习巩固起来的活动方式。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是一种表现在外的动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是人脑内部认识活动的方式。

(二)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性及特点

操作技能的形成往往要经过模仿学习阶段和熟练阶段。

(三)影响技能熟练度的诸因素分析

1、客观因素:学习技能的复杂程度、工具、工作条件等

2、主观因素:生理、心理因素

二、如何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

(一)技能形成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各种技能的基本途径是练习,多练是各种技能形成的有效方法。

(二)科学地进行技能训练的要求

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有关的基本知识;

3、练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作业:

1、比较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2、影响操作技能熟练度的因素,在训练中应注意什么?

第五章 旅游者的需要、兴趣及旅游动机

一、旅游者的一般需要

(一)需要概述

1、需要的定义

需要时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2、需要的特点:需要的指向性、需要的选择性、需要的周期性和发展性

(二)需要的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自尊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旅游者的一般需要

1、旅游者的天然性需要

2、旅游者的社会性需要

3、旅游者的精神性需要

二、旅游者在旅游过程各阶段的心理需要

(一)旅游准备阶段

1、获得旅游目的地信息的需要

2、确定旅游方式的需要

3、了解出行信息、准备旅游物品的需要

(二)旅游阶段

1、对旅游交通的需要

2、对旅游住宿、饮食的需要

3、对旅游接待的需要

(三)游览活动阶段

1、观赏景观、增长知识

2、线路完整、时间充沛

3、能引发和满足游客兴趣

4、购买有特色的纪念品

(四)旅游结束阶段

1、完善的服务

2、购买纪念品

3、回程交通安排

三、各种类型旅游者的需要分析

(一)外国旅游者

1、散客

2、旅游团

(二)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和台湾旅游者

1、海外华人

2、外籍华人

3、港澳同胞

4、台湾同胞

(三)国内旅游者

(四)业务旅行的旅游者

四、旅游者的兴趣

(一)兴趣概述

1、定义: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2、兴趣与情感和需要的联系

3、兴趣的意义

4、兴趣的特点: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广泛性

(二)旅游者兴趣形成的条件

1、社会生活条件方面的差异

2、实践活动方面的差异

3、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差异

五、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一)动机概述

1、定义: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

2、旅游动机的分类与特点

旅游动机的分类:

外国学者的分类,中国学者的分类,主要旅游动机解析

旅游动机的特点:内隐性、复杂性、冲突性、实践性、文化性、周期性

(二)旅游动机的含义与产生的条件

1、旅游动机的定义

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2、旅游动机的产生条件:主观因素、客观条件

(主体的旅游需要;符合旅游需要的对象;主体对旅游对象的知觉。)

(三)旅游者的五种旅游动机

健康动机、购物动机、文化动机、交往动机、业务动机

(四)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及激发

1、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主体条件(旅游需要、旅游知觉、家庭、收入、工作年龄、性别、教育)、客体条件、介体条件

2、旅游动机的激发

加强旅游宣传,更新旅游观念,鼓励旅游消费,增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作业:

1、简述旅游需要的含义及产生的条件。

2、试述旅游需要的分类及特点。

3、简述旅游需要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4、简述旅游动机的含义及产生的条件。

5、试述旅游动机的分类及特点。

6、简述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与激发。

第六章 旅游者的个性

一、旅游者的气质

(一)气质概述

1、定义:气质是人心理行为的动力特征。

2、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3、气质的特点:气质的先天性、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气质的两重性

4、气质类型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气质类型不同,旅游行为特征不同。

(二)不同气质类型旅游者的主要表现及接待技巧

1、急躁型旅游者

2、活泼型旅游者

3、稳重型旅游者

4、忧郁型旅游者

二、旅游者的性格

(一)性格概述

1、定义:性格是人们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2、性格的特点:综合性、持久性、独特性、复杂性

3、性格的形成:生理因素、环境因素

4、性格与气质、能力的联系

(二)旅游者性格的类型

1、按倾向性分类:内向型、外向型

2、按生活方式分类:舒适安宁型、探险猎奇型、观光型、交际型、研究考察型、其他型

(三)旅游者性格的鉴别

1、鉴别旅游者在活动中的表现

2、鉴别旅游者的言语上的表现

3、鉴别旅游者的外貌 作业:

1、什么事性格?性格和气质有什么关系?

2、从气质的双重性描述四种气质的主要表现。

3、性格如何分类?从哪些方面鉴别旅游者的性格?

第七章 旅游业员工的心理保健

一、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

(一)提高心理保健的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努力做个心理健康的人

1、提高自己的心理应付技能;

2、增强自信心

3、扩大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从业人员的心理挫折

(一)挫折的内涵

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的情绪状态。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1、客观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管理因素的影响

2、个体主观因素:个体生理因素、个体心理因素

(三)挫折的容忍力

挫折容忍力俗称心理承受力,是指一个人遭遇挫折时,能够摆脱其困扰而保持适应、保持自己心理健康的能力。

影响挫折容忍力的因素:生理条件、个性心理品质、过去的经验与学习、对挫折的认知

(四)挫折后的行为表现

1、挫折后的非理性行为

2、挫折后的理性行为

三、从业人员的自信心

(一)自信概述

1、定义: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

2、自信与自卑、自负区别

(二)自信的表现

1、自信的人虚心坦诚

2、自信的人大度开放

3、自信的人勇敢果断

(三)自信心的培养

1、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对自己实施积极的自我暗示

3、调整不现实的生活目标

4、开放自己,积极乐观与人相处

5、努力尝试并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业:

1、怎样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2、引发挫折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会有所不同?

3、你将采取哪些方法去面对挫折?

4、什么是自信?自信与自卑、自负有什么区别?

5、自信的人有什么表现?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第八章 旅游服务心理

一、前台和客房服务心理

(一)旅游者在前台和客房的一般心理

1、求休息好的心理

2、求干净的心理

3、求方便的心理

4、求安全的心理

5、求尊重的心理

(二)根据客人的心理做好服务工作

1、满足旅游者求休息好的心理

2、满足旅游者求干净的心理

3、满足旅游者求方便的心理

4、满足旅游者求安全的心理

5、满足旅游者求尊重的心理

二、餐厅服务心理

(一)旅游者在餐厅的一般心理

1、求食物合口味的心理

2、求快的心理

3、求食品及用具干净卫生的心理

4、求知心理

5、求尊重的心理

(二)根据客人的心理做好接待工作

1、满足旅游者求食物合口味的心理

2、满足旅游者求快的心理

3、满足旅游者求食品及用具干净卫生的心理

4、满足旅游者求知心理

5、满足旅游者求尊重的心理

三、旅游商场服务心理

(一)旅游者在商场购物的一般心理

1、求有纪念价值的心理

2、求新异的心理

3、求实用的心理

4、求知的心理

5、求尊重的心理

(二)游客购物时的心理活动过程

环视——兴趣——联系——欲望——比较研究——购买(信任)——满意

(三)根据客人的心理做好服务工作

1、善于接触客人

2、做好商品展示

3、介绍商品、促进信任

4、接待好不同购买行为类型的客人

四、导游服务心理

(一)旅游者心中的理想导游

1、旅游生活的服务员

2、游览活动的组织者

3、旅游者的朋友

(二)导游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引导旅游者主动参与旅游活动中来

2、给游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安排好容易使游客感到无聊的时间

4、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发旅游者丰富的想象力

5、因人、因地制宜灵活进行导游

6、注意带好游客购物

五、服务中的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作用

1、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状态 家长型、幼儿型、成人型

2、交往的形式和特点

平行交往、交叉交往

3、交往的原则:保持平行交往、注意引导对方采取成人型交往

(二)好感产生的因素

1、好感与第一印象

2、好感与热情

3、好感与报答作用 作业:

1、根据游客在浏览活动的心理特点,导游应注意什么问题?

2、结合实际试述三种心理状态的特点和行为模式。服务中哪些是平行交往与交叉交往?服务中人际交往的原则是什么?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服务中的良好第一印象、热情及报答作用的理解。

第九章 旅游者的投诉心理

一、旅游者投诉的原因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

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不尊重旅游者和工作不负责任两种。

1、不尊重旅游者

(1)解读旅游者态度不主动、不热情(2)不注意语言修养,冲撞旅游者(3)挖苦、辱骂旅游者(4)未经旅游者同意闯入房间

(5)拿物品给旅游者不是递而是扔或丢给旅游者(6)不尊重旅游者的风俗习惯(7)无根据地怀疑旅游者(8)影响旅游者休息

2、工作不负责任(1)工作不主动、不认真

(2)忘记或搞错了旅游者交代办理的事情(3)损坏、遗失旅游者的物品

(4)清洁卫生工作马虎,食品用具不清洁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

设备损坏没有及时修好、服务收费不合理等

二、旅游者投诉心理的分析与处理原则

(一)旅游者投诉时的一般心理

1、求尊重的心理

2、求发泄的心理

3、求补偿的心理

(二)处理旅游者投诉的原则

原则:耐心倾听、弄清真相;同情客人,诚恳道歉;征求客人同意、恰当处理

1、对旅游者的投诉要耐心倾听、弄清真相,绝对不要急于辩解或反驳

2、同情客人,以诚恳的态度向旅游者道歉

3、区别不同情况,在征得旅游者同意后作出恰当的处理 作业:

1、引起旅游者投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旅游者投诉时的一般心理怎么?

3、处理旅游者投诉时应注意什么原则?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第十章 旅游者心理与旅游设施

一、旅游者的感知觉规律与旅游设施

(一)旅游者的联觉与旅游设施

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二)旅游者的温冷觉、听觉与旅游设施

(三)错觉在旅游设施中的应用

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知觉。

二、旅游者的注意、兴趣、想像作用与旅游设施

(一)注意、兴趣与旅游设施

(二)旅游者的想象作用与旅游设施 作业:

1、什么是联觉?颜色对人的心理产生哪些方面影响?

2、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错觉在旅游设施中的运用。

3、举例说明想象作用与旅游设施的联系。

第十一章 旅游管理心理

一、旅游管理者心理

(一)旅游管理人员的一般心理

1、有特殊的责任感和较强的荣誉感。

2、有自豪感和自卑感。

(二)旅游管理模式

1、专制式的管理

2、民主式的管理

3、放任式的管理

(三)优秀旅游管理者的能力要求

1、目标指向性

2、良策发现力

3、组织沟通力

4、动机触发力

5、人才发现力

6、连锁反应力

7、自我革新力

二、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一)员工的需要

1、劳动的需要

就业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劳动技术的需要

2、物质的需要

基本生活需要、物质生活耐用品的需要、精神生活耐用品的需要

3、文化、精神性的需要

学习的需要、文化生活的需要、旅游的需要

4、社会性需要

集体关系和政治进步的需要、发挥才能的需要、尊重和荣誉的需要

(二)调动员工积极性应注意的问题

1、经常掌握员工的情绪和工作表现

2、实行民主管理

3、开展优质服务的竞赛

4、工资和奖金的激励

5、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

6、目标管理法 作业:

1、什么是管理模式?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2、员工的心理需求怎么?简述调动员工积极性应注意的问题。

补充资料1: 旅游购物心理

第一节 旅游购物心理概述

一、旅游购物与旅游购物心理的含义

1、旅游购物

通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有形产品的购买行为。由于旅游购物过程中旅游者经常接受附加其上的有偿服务,所以,旅游购物也应包括旅游者对附加服务的购买。

2、旅游购物心理的含义

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旅游购品和购物服务的能动反应。

二、旅游购物心理的结构

1、旅游购物心理过程

旅游者购物心理过程与人的其他心理过程一样,包括几乎同时开始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旅游者购物的个性心理

旅游者购物的个性心理包括旅游者购物态度、兴趣、需求、动机等。

三、旅游购物心理的特点

1、对价格的敏感性

2、对商品本身有疑虑

3、追求精神满足

4、购物指向随机性轻

四、旅游购物心理的个别差异

1、国别、民族的差异

2、年龄的差异

3、性别的差异

第二节 旅游者购物需要与动机

一、旅游者购物需要

1、价值需要

2、审美需要

3、名优特需要

4、纪念需要

5、馈赠需要

6、追求价格合适

7、希望得到尊重

8、希望提供方便

二、旅游者购物动机

1、纪念动机

2、馈赠动机

3、新异动机

4、实用动机

5、求知动机

6、求趣动机

7、享受动机

第三节 旅游购物心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一、旅游购物心理的影响因素

1、文化传统

2、兴趣、爱好与情绪

3、商品本身

4、购物环境

5、购物服务

二、旅游商品销售服务对策

1、善于观察客人

2、善于接触客人

3、善于介绍展示商品

4、善于提供个性化服务

5、善于利用游客的模仿和从众心理

6、营造方便旅游者购买的条件

7、熟练的服务技能

补充资料2: 旅游服务接受心理

第一节 旅游服务接受心理概述

一、旅游服务与旅游服务接受心理

1、旅游服务的内涵

为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的需要而提供的一种旅游产品。

2、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界说

旅游者对即将接受或已经接受的旅游服务的心理反应。

二、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历程

1、开始阶段 期待、担心。

2、进行阶段 多元化。

3、结束阶段 回顾、总结

第二节 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心理需求

一、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总体心理需求

1、全心全意

2、“八心”服务

全心、精心、贴心、热心、细心、耐心、真心和虚心

二、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具体心理需求

1、对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需求(1)对旅游服务人员仪表与气质的要求(2)旅游服务人员对性格和情感的要求(3)旅游服务人员对意志与能力的要求

2、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艺术需求(1)对服务语言的心理要求

讲究说话艺术,注意遣词用句的语气,亲切轻松。(2)对服务时间的心理要求

要求科学、恰当地安排把握服务时间与时机。(3)对服务态度的心理要求

良好的服务态度。(4)对服务技术的心理需求

篇3:goshopping课堂讲义

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发表了两首七律诗《送瘟神》,“华佗无奈小虫何”是其中的一句,这一句讲的是当年流行血吸虫病的厉害,似乎起华佗于地下,也对它无奈。我从小念这些诗,每到这一句就会卡壳,因为华佗是家喻户晓的神医,神医怎么还能有治不了的病?后来,我还知道称华佗为神医、为我们传统医学的老祖宗,已经有起码一千多年的历史,神医的光环加在他头上,并不始于今日。我这里举一个例子,是在唐代学医的人必须要读的《经方小品》中,有这么一段说明传统医学起源的话:“神农使于草石,黄帝施于针灸,扁鹊彻见脏腑,华佗刳割肠胃,所为各异,而治病则同。”这里面,神农、黄帝都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扁鹊起初是传说中轩辕时代的良医,不过,司马迁《史记》写到过一个名叫秦越人的春秋时代医生,行医时也会用“扁鹊”这个名字,大概是要借力于扁鹊的神性吧。在山东曲阜收藏的东汉画像砖上,也还可以看到一个扁鹊施针图,那上面的扁鹊就是人首鸟身、半神半人的模样。这样算下来,只有华佗,是见诸史籍的实实在在的一个人。

华佗是东汉时代的人,最早把他的事迹记录下来的,有人说是与他弟子相熟的一个人,这人写过一篇《华佗别传》,这篇别传,迄今仍有一部分保留在《三国志》的裴松之注以及《后汉书》李贤等人的注里。而在相隔了半个多世纪以后,陈寿(233-297)撰写《三国志》,把他正式地写进《魏书》的《方技传》里,于是,便有了现存第一篇完整的华佗传记。在《魏书.方技传》中,陈寿一共写有五个人的传,一个是华佗,另外四个人分别是知声乐的杜夔、懂相术的朱建平、会占梦的周宣和善卜筮的管辂。这五位,按照现代的学科划分,勉勉强强可归入科技类,陈寿说他们都掌握有“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比陈寿更早的一位史学家班固在他的《汉

书.艺文志》里,解释“方技”为“生生之具”,即与人的生命相关。由此也可知,把华佗当医学家、科学家,不光是现代人,也是他同时代人的看法。

华佗,一名旉(fu),字元化。祖籍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与曹操同乡,游学、行医的范围,则在离家乡不远的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他年轻的时候,对自己的医术就颇自负,因此,拒绝过沛相陈珪的举孝廉,也拒绝过太尉黄琬的招辟,一心一意只靠自己的医术吃饭。这些经历,在陈寿的《华佗传》里都写得清清楚楚。

《华佗传》还写到华佗“兼通数经”,这个“经”,当然指的是儒家经典。但问题也就来了。我的问题是,读完整个传记,就是不见一个字提到华佗的医术所从何来?要说是因为像《三国志》这样以政治史为中心的史书,从来就没有交代一个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来源的惯例,好像也不是。在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就既写有长桑君传禁方给扁鹊,也写有仓公随阳庆学医学了三年,而在《华佗传》本身,也写有华佗的两名弟子吴普、樊阿如何如何“从佗学”,由此可见,并不是陈寿有意要略过师承关系这一节。那么,华佗的老师是谁呢?这位神医又何以能够凭空出世?在稍后的医学史谱系中,倒是有华佗继承扁鹊(秦越人)的说法,比如唐代的王勃为《黄帝八十一难经》作序,就提到该经是由歧伯传黄帝,黄帝传伊尹,而后到秦越人,再“历九师以授华佗”的。在这个系谱里面,华佗是扁鹊的几百年后的隔代传人,但这还是没能解决他的直接导师是谁的问题。陈寿在这个问题上的语焉不详、留下疑点,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助成后人无限遐想的,还有陈寿写到只要让病人喝下麻沸散,华佗便能够实施手术的情节,这一情节,让熟悉现代外科手术规程的人尤其有匪夷所思之感。因此,在一九一七年出版的《外科医镜》这部书里,有一篇谌耀斋写的序,序里面就谈到华佗的医术可能“得自西方”。他有什么依据呢?依据是,华佗生活在汉献帝时代,碰巧的是,欧洲的解剖学鼻祖、希腊人加林(Galen,又译作盖伦)就在汉献帝三年去世,而加林到世界上最早的解剖学馆即埃及的亚历山大去学习解剖,还是在汉献帝之前的顺帝时期。换句话说,在华佗行医的年代,加林已从亚历山大学到了解剖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尽管没有确切资料说明华佗做手术的本领是从哪儿学到的,但加林和华佗曾经处于同一时空,这一点,不能理解为简单的巧合,

华佗“若非西学灌输,焉能具此绝技”?一九三○年,陈寅恪发表《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又补充说:陈寿写华佗为曹操所杀,这一结局,应该是取材于“医暴君病,几为所杀,赖佛成神,仅而得免”的印度故事。到了一九三五年,夏以煌再发表一篇《华佗医术传自外国考》,进一步确认华佗的医术是自西而来,经过了从埃及到印度、从印度到中国、再到华佗之手的路线。他说,华佗的“佗”可写为佛陀的“陀”,“旉”与佛陀的“佛”谐声,华佗的两个弟子吴普和樊阿,名字又与释迦牟尼的两个徒弟普贤菩萨和阿难菩萨谐声,而华佗编创的五禽戏来自达摩的少林拳术,华佗使用的麻沸散也就是印度大麻,所有这一切,点点滴滴,都表示“华佗医术之受印度人熏陶”,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需要说明的是,持有华佗医术是从西方传来的观点的人,他们的出发点,大多是不赞成把传统的中国医学看成“国粹”,因此谈到这位传统医学的老祖宗,他们更乐于把他塑造成一个完全不排斥西方医学的开通、开明的形象。若从纯粹的学术立场去看,他们的说法,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想象大于事实,所以今天讲医学史的人,基本上都不接受这一论点。台湾有一位年轻的医学史研究者李建民就针对陈寅恪提出不同意见,说:第一,曹操本嗜杀之人;第二,在敦煌的唐写本《搜神记》里,写有黄帝时代“善好良医,能廻丧车,起死人”的俞附的故事,俞附之后有扁鹊,扁鹊之后,便是“汉末,开肠,洗五藏,劈脑出虫,乃为魏武帝所杀”的华佗,这说明俞附已能断肠破腹,而华佗的医术当然源于华夏,根本没必要去“比附印度神医故事”。

nlc202309011315

司马迁说扁鹊吃了长桑君给他的神药,便有穿墙视人的神功,看到人五脏的症结,可是华佗好像不曾得到神人的指点,他又怎么能证明自己医术超群?陈寿在《华佗传》里,因此一开头就交待了两点:第一,是华佗自己的身体非常健康,“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范晔根据陈寿的《华佗传》,后来在《后汉书》里也写有一篇《华佗传》,在这里还特别加上一句:“时人以为仙。”长寿而不留岁月的痕迹,貌如神仙,显然是为医的一块“硬招牌”;第二,是华佗给人治病,能“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功夫全面,手法利索,也有效果。

本草和针灸是传统医学的两块基石,按照陈寿的描述,华佗都占全了。陈寿讲华佗用药很灵,配方有准头,病人服他的汤剂,往往药到病除。这一条,从他的弟子吴普著有《本草》一书,也可以想象得到。陈寿说华佗的针灸技术也很好,穴位拿捏得一丝不差,取穴少,不留针,灸不过七八壮(一灼为一壮),针不过一二处。他还形容华佗扎针前都会与病人作沟通,告诉病人:“当引某许,若至,语人。”写得相当传神。据说这是有益于行气的一种方法,到今天都还在用。华佗的时代,针灸已十分流行,我们在河北满城的汉墓里,可以看到西汉时的金银针,我们还可以看到四川绵阳出土的汉代针灸木人。当陈寿撰写《三国志》的时代,中国也确实有了第一部专门讲针灸的书,就是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这书还一直传到朝鲜、日本。在后世所传有关针灸的书里,又有一些是托名华佗的,如《华佗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华佗枕中刺灸经》等。

假如碰上针药所不能及的“结积在内”的病,需要动刀子“刳割”,陈寿说,华佗便会让病人“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陈寿写这一段,步骤清楚,如在目前,然而就像前面已经讲到的,它恰恰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因为按照现代人的经验,做一个较大型的外科手术,首先不可缺少的就是麻药,而华佗制作的麻沸散,它的成分是什么,并不清楚。后人因此而有种种猜测,有说是押不芦草,有说是曼陀罗或通仙散,清人所编《华佗神医秘传》还说是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的合成,现在人也有推测为乌头、附子、椒之类,众说纷纭,却终难认定。范晔的《华佗传》又提到麻沸散要“以酒服”,那么到底是酒使人麻痹无知觉而发生止痛的作用,还是麻沸散本身有麻醉的功效,也不明不白。另外,术后的缝合也是一大问题,华佗用的是什么材料?是桑皮细线,拿热的鸡血涂在上面吗?还有术后消毒,“膏摩”的膏指什么?是不是虎骨膏?仔细一追究,在这些大关节上,还都有难解之谜。

一般人都知道华佗曾为关公刮骨疗毒,这是《三国演义》讲的故事,这一故事在《三国志·关羽传》里,原来写的是:“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事情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此时距离华佗之死,已有十多年,为关公刮骨的医生,自然不可能是华佗,最多是华佗的弟子。又有人说华佗为司马师做过眼睛手术,这也是一个传说,从《晋书·景帝纪》“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的记载而来,加进了很多想象,因为司马师出生时,华佗实际上已不在世,因此它也同样是不可靠的。

除了外科手术这一条,现代人有所质疑,在有关华佗高超医术的记录和传闻中,其他的都如陈寿所写,的确令人赞佩。所以说神医的名望,在陈寿看来,并非神授,而是靠着华佗自身的健康,靠他所掌握的本草、针灸、手术这一整套诊疗手段及其疗效,是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陈寿讲华佗的医术高明,并不停留在泛泛而论或者是抽象概括上,最重要的是他记录有很多医案,这些医案,在《华佗传》里面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篇幅,那里面一一记载着华佗接待过的病人,他们的姓名、职业、病因、病性、诊断、治疗和愈后等等,就像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曾经写下好多扁鹊、仓公的医案一样。

看陈寿写下的这些医案,不得不说华佗是一位全科医生,内外妇儿、方剂诊疗、针灸手术,面面俱到,无所不包。为了叙述的方便,我把这些医案作了初步的整理,简单归纳为:

1.产科二例:

(1)甘陵相夫人怀孕到六个月,忽然肚疼,华佗为她把脉,发现胎死腹中。他说根据胎儿在腹中的位置,还可以知道是男是女,男左女右。有人摸到“在左”。夫人吃药打胎,生下死婴,果然是男。

(2)李将军的妻子病重,经华佗诊断,原来是胎死腹中。李将军不信,说妻子难产不假,可孩子已经生下来了。华佗告诉他:夫人怀的是双胞胎,大儿出生时,夫人大出血,大家忙着救人,没注意到还有小儿没出来,不曾助产,致使胎死腹中。华佗给开了药、扎了针,夫人便产下一个死男婴,手足完备。

2.儿科一例:

陈叔山有一个两岁的小儿生病,每次痢疾都会哭闹,人也瘦弱不堪。去问华佗,华佗说:母亲怀他时,他靠着母亲体内的阳气长大,母亲哺乳时,他又受了母亲的寒气,所以老是不好。华佗给开了治痢疾的女菀丸,十天后便治好了小孩的病。

3.内外科,分两类:

A.经诊断而判定死期的,共六例:

(1)县吏尹世患病,说是四肢乏力,口干,小便不畅,怕听到人的声音。华佗叫他回家吃热食,出汗呢,表示没事,不出汗,三天后会死。县吏照办而不出汗,华佗说:这说明你脏气已绝,将要涕泣而死。果如其言。

(2)严昕与一众人来看华佗,华佗问严昕哪里不舒服,严昕自己还没感觉。华佗就警告他:你脸上挂着急病的相,千万不要多饮酒。这群人返回途中,严昕突然头晕目眩跌下车来,结果车刚到家,人就死了。

nlc202309011315

(3)督邮顿子献大病初愈,请华佗把脉,华佗嘱咐他:体虚不堪多劳,行房事必死,死而吐舌数寸。督邮的妻子赶了一百多里地来探望,晚上两人忍不住在一起,这位丈夫便在三天后发了病。

(4)军吏梅平生病回家,路上遇见华佗,华佗对他说:你要是早遇到我就好了,现在你的病已无法医治,不如速速归家,还来得及与亲人见面,离死期只有五天。结果被华佗言中。

(5)华佗去为督邮徐毅看病,徐毅说:昨天让医曹吏扎针,扎完后便咳个不停,人疲倦不堪,却睡不着。华佗告诉他:是扎错了穴位,恐怕你会一天比一天饭量减少,五天后就是死期。结果也应验了。

(6)有一士大夫身体不佳,经华佗诊断,已是病重,需要剖腹,可是华佗又认为他的寿命大概只有十年,十年内病不至于死,所以不如忍一忍,等待自然死亡,也好免受一刀。但这士大夫不愿忍耐,硬还是让华佗为他做了手术。病是暂时治好了,不过十年后,仍是一死。

B.经过诊断、治疗而最终痊愈的,共四例:

(1)府吏儿(倪)寻、李延住在一起,得同样的病,都是头痛发热的伤寒,一样难受,华佗却说儿寻需要通导,李延需要发汗,因为一个“内实”,一个“外实”,所以治疗方案不同。两人拿了不同的药回去,第二天便都痊愈。

(2)华佗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咽喉堵塞,咽不下东西,就叫他到路边卖面食的店家,去买三升醋泡蒜茸喝下去,这人喝完后,吐出一条蛇形的寄生虫(蛔虫),拿着去找华佗。华佗的小儿子看见他挂在车旁的东西,认得是父亲的病人。病人跟随着到了华佗的家,一看,墙上所挂同样的小蛇,已有大概十来条。

(3)彭城夫人夜间在厕所被一种叫做虿的毒蝎子蜇了手,痛得大呼小叫。华佗让她把手浸泡在温热的汤药里,到天亮就好了。

(4)广陵太守陈登脸红胸闷,吃不下饭,华佗给他把脉,发现他生鲜食物吃得太多,寄生虫在体内引起腑脏溃疡,于是便给他开了二升药,让喝下去,结果吐出三升多寄生虫,还有好多鱼脍,病也因此好了。但是华佗又预言,三年后此病还将发作。果不其然,陈登再发病时,正好华佗不在,就死了。

4.精神科一例:

有一个郡守病了,华佗认为只要把他激怒,使他大发雷霆,病自然会好,便收了钱而不加治疗,还留下一封骂人的信,不辞而别。郡守气急败坏,派人去追杀华佗,郡守的儿子当然了解内情,按下不让去追,郡守暴怒之下,吐黑血数升,病也痊愈。

诊病决死生,这就是司马迁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古人对于医生的权威性的定义吧。好的医生,不一定是要起死回生,他能够看到生死门限,并在这一基础上提供预防及救助的办法,让人安然尽享自己生命的饱满和力量,这大概也就是陈寿的意见,是他对神医华佗的一个评价。

华佗的有名,要说起来,与曹操是他的病人不无关系。

曹操患有头风病,发起病来,心乱目眩,便要华佗来给他扎针。所谓“头风病”,有人认为就是今天说的习惯性头痛,也有人认为是高血压,总之是个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曹操的遗令中也都有与此相关的安排:“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意思是当他死后下葬,要先给他在脑袋上捂个头巾。因为是顽疾,华佗便被召来做了御医。

曹操看重华佗,是由于他自己也懂一点医药和养生,知道华佗的分量。根据李建民的分析,曹操曾说:“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就是他为了治疗自己的头痛失眠而服用当归,因为当时人都觉得当归有止痛的作用,今天我们还知道它可以防治动脉硬化与中风。曹操还有一篇《内诫令》,说:“孤有逆气病,常储水卧头。以铜器盛,臭恶。”把头埋进水里,也是他对付头痛的一个办法。曹操又编有一部《魏武四时食制》,大概讲的是如何食疗。据说曹操也问过皇甫隆:“闻卿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此盛事也。所服食施行导引,可得闻乎?若有可传,想可密示封内。”表现出他对于长寿和健康的极度渴望。在陈寿写作《三国志》的时代,很多人都知道曹操是“好养性法,亦解方药”的,也知道他敢于冒着风险吃野葛、饮鸩酒,以毒攻毒,还知道他把当时最有名的方士如左慈、华佗、甘始、郗俭等人,都召集到自己的身边。

华佗被圈在曹操身边,时间一长,极其郁闷,便声称家中有事,告假返乡。回到家里,又以妻子生病为由延期不返,任凭曹操下令再三催促、地方官遣送,全都置之不理。曹操气得要命,叫人去核查:如果他妻子确实有病,便赐小豆四十斛,宽限假期,可是如果涉嫌欺诈,就要不客气抓人。于是华佗被带到许昌,严刑逼供,不由得不招认。许昌的大名士荀彧劝曹操息怒,他说华佗医术精妙,可以救人性命。曹操正在火头上,断然拒绝:“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竟将华佗拷打致死。

陈寿讲华佗的心理,说他的人生,本来是以做士人为目标的,可是不知不觉走上行医的道路,因而他的内心是时常愧悔的,所以,一旦寻机离开曹操,就再也不想回去,不愿再过受制于人的生活。而曹操的心理呢,却一边是极度需要华佗的医护,一边又对他缺少起码的尊重,故而能脱口说出“天下当无此鼠辈耶”这样轻蔑的话来,并且怀疑华佗本来就是个无赖小人,专门利用自己的病来行要挟,在处死华佗之后,他依然愤愤不平地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一直要到后来,他钟爱的儿子曹冲患病,才不免有一丝悔悟:“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华佗与曹操的冲突,在陈寿笔下,因为有人物心理和对话的描写,显得格外生动,是《华佗传》全篇的亮点。为什么说华佗“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呢?这就要回到陈寿对方技的看法上来。陈寿对方技谈不上鄙视,不过视之为小道,却也很明显。在《吴书·吴范刘谆赵达传》的最后,他对吴范、刘谆、赵达三位术士有一个评语,说他们“各于其术精矣,其用思妙矣,然君子等役心神,宜于大者远者,是以有识之士,舍彼而取此也”,说白了,就是认为方技术数还不算“君子”或“有识之士”追求的“大者远者”。所以,他在《华佗传》的一开始,写华佗熟悉儒家经典,有过举孝廉和招辟的经历,留下这些伏笔,都是为了证明华佗虽以行医为业,但骨子里却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士人,有一颗士人般远大的心。同时,这种士人的情怀,也使华佗在行医过程中,始终没有放弃自由的信念、独立的人格。

司马迁写到扁鹊之死,说是由于“秦太医令李醢自知伎不如扁鹊”,便派了人去刺杀扁鹊。他还写到仓公曾经被判刑,递解长安,最后是小女儿缇萦“入身为官婢”,才救了父亲。太史公因此感慨道:“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迹自隐而当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意思是扁鹊、仓公都技艺超群,而按照老子“美好的都是不祥的”理论,技艺超群便是祸端。如果依照司马迁的判断,那么华佗的死,一定也是由于他怀揣绝技,而令曹操产生一种无法控制的恐惧。陈寿说,司马迁过去替扁鹊、仓公写传记,是为了“广异闻而表奇事也”,他仿照着也写了一篇《华佗传》,因此对于华佗的死,很难说他不曾受到过司马迁的启发。

可以拿来作对照的,是范晔的《华佗传》。范晔写到曹操杀华佗这一段,不仅删掉了很多精彩的对话,只剩下一些平铺直叙,又还插进如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之类的评语,似乎华佗生性难以合作,进一步推论的话,连他的被杀,也好像要算是咎由自取。这样的叙述,与陈寿的《华佗传》相比,不知少了多少对于传主的同情与敬意。

《三国志》成书之始,便得到过“文艳不若(司马)相如,而质直过之”的评价,所谓“质直”,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史家的质朴和正直呢?华佗与曹操,一个是医生,一个是病人,依照我们普通人的常识,应该是医生掌握着病人的生死。然而,如果医生而有士人的情结,病人却是专制的君主,那么,谁又会变成谁的命运的最终主宰呢?我想,不要说“华佗无奈小虫何”,华佗当然也无奈曹操何,因为他自己的命运,实际上是被攥在曹操手心里的。

哲学的追问——哲学概念清淤录之一
汪堂家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本书既是一部概念史,又是一部心灵史,也是一部解构史,更是一部发微史。作者以索隐探微的方式将概念的清淤与现实的思考结合起来。第一部分追溯了“文化”、“进步”、“启蒙”、“后现代”、“记号”、“符号”、“死亡”等概念的历史,梳理了它们在历史上的不同意义,阐述了本书作者的独特见解。第二部分则分析了“文本”、“间距化”、“隐喻”、“解释”等概念在诠释学中的地位,探讨了哲学与修辞学、诠释学的相关性,指出了利科、爱尔兰根学派、德里达和列维纳斯等人在此领域的贡献。第三部分通过对杜威的“教育”、“科学”、“道德自我”、“道德情境”、“道德判断”和“身体”概念的讨论,发掘了杜威哲学的价值。

篇4:扬德学促五进课堂讲义

广州工商学院公开学院 梁敏仪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双城记》

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社会现实,充满着浮躁、冷漠„„.道德价值判断的模糊化,道德意志品质薄弱化,也给我们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道德缺失带来的一幕幕人生悲剧,这都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德学修养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德学”和践行“德学”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与探索造成德学修养缺失的原因

1、学校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享受的同时渐渐忽视了道德修养,取而代之的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人们唯利益是从,处处充满着功利性。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那样,“在过去,满足违禁的欲望令人产生负罪感,在今天,如果未能得到欢乐,这会降低人的自尊心。”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渲染之下,学校教育也带着一定程度的功利性,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学生唯分数是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将道德教育置之不顾,即便有些学校开设的有思想品德课,也因为不计入考试而成为摆设,或者课程内容仍是诸如“孔融让梨”、“悬梁刺股”等老故事,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反之,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又常常被告诫“马善则被人骑、老实必被人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永远无法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要么就是生吞活剥地做恶人,要么还是袖手旁观冷眼观世”等等,从而导致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缺位和空泛,带来了人们道德修养的缺失。

2、家庭教育

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道德水平。面对当前我国公民道德缺失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审视我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如今的青少年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都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之下,而父母的过度保护使得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大大降低,也形成了一种自我的思想模式,认为所有人都必须以“我”为中心,而不去学习如何关心他人。面对“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的问题,有的父母会教孩子一定不要去“多管闲事”,免得“自找麻烦”,甚至会训斥自己孩子的“热心”。渐渐地,青少年必然形成了一种对他人漠不关心的“风格”,不懂得什么叫做尊老爱幼和扶危济弱。

3、法律制度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如同社会规范的一对孪生子女,是一个问题的二个方面,它们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总习惯用正义这架天平来作为衡量道德的筹码,却很少有人想到如何通过法律来实现捍卫正义的终极目的。于是,法律失范使得原本就很脆弱的道德风气更加不如人意。那么在当前“道德风气亟需补强的当下,为何不能让法律成为道德的救命稻草。在网络喧嚣的民意下,很多人都会将目光定格在善与恶的道德分界线上,鲜有人想到法律这一救济途径,以致事件的最终结果无法与正义契合,这无疑是最悲哀和可叹的。”因此,当前我国缺少一套完善可行的法律制度对道德缺失现象产生了负面推动。

二、学校推举“以德为上,以学为上”的重要意义

1、明确“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内涵

“以德为行”,是指以崇高的道德准则作为人的行动指南,积极践行道德规范。“以学为上”,是指把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人一生至上的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2、推举“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意义

首先,“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其次,“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有助于促进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再次,“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身发展。

三、大学生践行“以德为上,以学为上”的途径

1、明德知礼、增强素质

“明德知礼”是强化德学修养的外在动机,“增强素质”是激发德学修养的内在动机,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

2、学思并重、躬行践履

“ 学思并重”是秉持德学修养的求真方式,“躬行履践”是践行德学修养的务实方式。

3、广学博览、终身学习

“拓展德学”修养的视域路径,“终身学习”是固守德学修养的持久路径。

4、提升境界、超越自我

“提升境界”是发挥德学修养的进益功能,“超越自我”是追求的血修养的造化功能

四、德学先行,五进并驾

在大学生中开展“五进”——“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五进”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统一体,从不同方面强调了大学生必备的多种素养,将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历史使命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培育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

1、“五进”的含义

“进课室”是指大学生走进课堂和教室。走进课堂,就是要求大学生准时到课堂听课,认真聆听老师对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学好专业知识;走进教室,就是要求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到课室做作业、自学或讨论,夯实知识基础。通过“进课室”,在老师的引导下,增强学习意识,学会科学学习、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做人的态度,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等等。

“进图书馆”是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本校、邻校、本地各类图书馆查阅或借阅有关书籍资料。通过“进图书馆”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增长人生智慧和强化人文底蕴,进一步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不断完善人格。

“进实验实训室”是指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进入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验实训室进行技能实际训练。通过实践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努力培养自身的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进体育场馆”是指大学生要经常到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提升运动素质,增强体质。通过进体育场馆,学会一两项体育运动项目,磨练意志,促进身心健康,使自己终身受益;通过进体育场馆,参加集体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群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进社会”是指大学生主动采用多种方式(如志愿服务、顶岗实习、专业实践、勤工助学、挂职锻炼、科技下乡、创业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融入社会。通过“进社会”,了解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提升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存能力,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五大环节。彼此缺一不可,互相联系,共同构成育人的统一体,是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的创造性举措

2、践行“五进”的途径(1)如何“进课室”

带着问题“进课堂”

珍惜时间“进课室”

反思教学内容“进课室”(2)如何“进图书馆”

新生要尽快熟悉图书馆

低年级大学生要科学合理地充分利用图书馆

高年级大学生要利用图书馆为毕业和就业服务

毕业后的大学生要养成终身进图书馆的好习惯(3)如何“进实验实训室”

进实验实训室前,大学生要做好相关项目的知识储备

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实训活动

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实训室建设、管理和科技竞赛(4)如何“进体育场馆”

重视大学生的体育课程的学习

有计划地开展课外体育锻炼

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选择体育项目(足球、篮球、排球、游泳、溜冰等)(5)如何“进社会”

大学生要树立主动融入社会的意识

篇5:goshopping课堂讲义

三、土地登记申请人应提交的文件资料

申请人向土地登记机构申请土地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的登记事项提交下列材料:(1)土地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3)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4)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

(5)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6)法律法规规定的完税或者减免税凭证;

(7)其他证明材料。

其中,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进行地籍调查获得。

申请人身份证明一项因申请人类型的不同而不同,申请人是法人的,提交单位法人证明,但有的法人如机关法人不需提交,此外还有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书(参考样例见表2—2)、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个人身份证或户籍簿;申请人是自然人的,提交个人身份证或户籍证明,个体工商户也视为自然人对待;不具备法人条件的其他组织提交的身份证明文件参照法人。

凡是委托他人代理申请土地登记的,均须同时提交《土地登记委托书》和委托代理人的个人身份证。

代理人为法定代理人的,不需签署《土地登记委托书》,但须提交其为法定代理人的证明,如表明亲属关系的户口簿、村委会或居委会开具的监护人身份证明等。申请人应当如实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四、土地登记申请书及填写说明

《土地登记申请书》是土地权利人申请土地登记的法律文书,是申请人向土地登记机构陈述其合法使用或拥有的土地权属来源和土地现状,请求对其土地权利给予法律承认和保护的一种表格式样的书面申请。

(一)《土地登记申请书》一般包括下列基本事项

(1)申请人情况:申请人名称(姓名)、证件种类、证件编号、单位性质、通讯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代理人相关信息等;

(2)申请登记的土地情况:土地坐落、面积、用途、权利设立情况、取得价格、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等;

(3)申请登记的内容;

(4)其他事项。

(二)《土地登记申请书》填写基本要求

(1)《土地登记申请书》由申请人或其代理人填写;

(2)《土地登记申请书》以宗地为单位填写;

(3)一个土地权利人拥有两宗以上土地的,按宗地分别填写;

(4)一宗地有多个土地权利人的,由各共有土地权利人分别填写。

(5)申请书必须如实填写,确属不填的栏目用上斜线填充。

(6)土地登记申请人在填写完《土地登记申请书》后,应在《土地登记申请书》上签名盖章。

附件一:土地登记申请书

题目:下列关于《土地登记申请书》填写基本要求表述正确的有()。

A.《土地登记申请书》由申请人或其代理人填写

B.《土地登记申请书》以宗地为单位填写

c.一个土地权利人拥有两宗以上土地的,按一宗地进行填写

D.一宗地有多个土地权利人的,由各共有土地权利人分别填写

E.土地登记申请人在填写完《土地登记申请书》后,应在《土地登记申请书》上签名盖章

答案:

ABDE

土地登记申请的受理和审查

五、土地登记申请的受理和审查

根据《土地登记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对当事人提出的土地登记申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1)申请登记的土地不在本登记辖区的,应当当场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2)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3)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4)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土地登记申请。

土地登记机构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土地登记申请书》和其他证明文件资料后,应及时进行申请审查。

审查的内容主要是:

(一)对法人资格的审查

对申请土地登记的法人资格审查的依据是法人资格证明。按照法人组织的不同类型可以分别按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和社团法人登记或依法成立的法律规定进行分别审查。

1.对企业法人的审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管理条例》规定,经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的全国性公司、企业集团、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公司,以及中外合资、合作、外资企业,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全国性子公司、经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批准设立的企业集团、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等地方企业,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同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对社会团体法人的审查社会团体包括依法成立的各种社会组织,如各种拥有独立财产或经费的群众团体,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号《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全国性的社会团体、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政区的社会团体,分别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民政部社会团体办事机构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和跨行政区的共同的上一级民政部门颁发的社会团体登记证书。

对法律上规定或依照法律、行政命令成立的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凡没有资格证明的,应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批准成立的证件或文件。

(二)对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的审查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必须是法人组织开具的证明。一是必须有法人组织公章;二是单位名称是全称且与公章名称一致;三是开具证明时间,应在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任期之内,不能由已过期的任命书代替。

(三)对户主的资格审查

户主必须是户口薄上登记的合法户主,户主变更与户口簿不一致的或农村无户口簿的土地使用权人,应由基层组织开具证明。

对法人或个人土地登记申请人资格审查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对提交的住所证明进行认真核定,它表明法人或个人进行主要经济活动的地点,涉及到债务、诉讼等管辖以及清算的地点,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四)对代理人代理手续的审查

代理土地登记申请的,主要审查代理委托书或指定委托书。委托书代理事项、代理期限、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名称、代理书拟定时间必须清楚、准确无误。对代理境外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的,要审查授权委托书和被代理人身份证明是否经依法公证或者认证。按法律规定,法定代理人不需要再办委托书的,应有村委会或居委会开具的证明和户籍证明。

(五)对土地权源证件的审查

此阶段对土地权源证件进行的审查,主要是对有无权源证件和已提交证件效力等内容进行审查。

土地登记机构审核时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应向土地申请人说明情况改正或退回。对提交的证件是复印件的,应与原件核对,核对无误的,土地登记机构在复印件上加盖印鉴,对发现的疑点,不经处理核准,不能收存。

(六)对其他问题的审查

其他问题是指除上述主要内容外的一些细节问题,如申请登记程序是否正确,申请提交的文件资料有无页码不准等等。

题目:土地登记机构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土地登记申请书》和其他证明文件资料后,应及时进行申请审查。审查的内容中对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的审查表述正确的有:()。

A.必须有法人组织公章

B.单位名称是全称且与公章名称一致

c.开具证明时间,应在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任期之内,可以由已过期的任命书代替

D.开具证明时间,应在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任期之内,不能由已过期的任命书代替 E.单位名称是全称且与营业执照名称一致

答案:

ABD

收件

六、收件

土地登记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经审查无误后,土地登记机构应在事先准备好的《土地登记收件单》(参考样式见表2—

3、表2—4)上进行登记、编号,装袋人案。

表2—3土地登记收件单

(一)土地登记收件单的填写

土地登记申报中提交的文件资料,应按照顺序编号后,填写土地登记收件单。土地登记收件单一式两联,一联为存根,由土地登记机构保存;一联为收据,由土地登记申请人收存,作为土地登记申请人领取土地证书的凭据。

土地登记收件单有以下几项内容:收件编号、土地权利人名称、单位性质、通讯地址、电话、序号、土地权属证件名称、页数、备注、交件人、收件人和收件日期。其主要项目填写要求如下:

收件编号:收件编号(收件单右上方编号),可以与申请书上编号相同,以便查找,也可以按照土地权利人申请土地登记的先后顺序编流水号。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要做到不重不漏不乱。

土地登记收件单上的序号,按照提交的文件件数顺序编号,如收到3份文件,序号编到3。

收件单上的页数,指每一份文件的页数和所交文件的总页数。收缴的每一份文件的页数填在相应文件的页数格内,再将全部文件的页数相加为总页数。

土地登记收件单备注栏,交件时有要说明的事项,可以在此栏填写。如:因使用共用宗地的、权源文件只有一份的或者批准文件与现状不一致的原因等等。

交件人姓名必须是亲自向土地登记人员提交文件、资料的人员姓名。如交件人是

土地登记代理人的,应填写代理人姓名,不能填写申请人姓名。

收件人、交件人填写的收交件日期应一致,即收件完成后,双方应立即在收件单上签署日期。

(二)收件整理

上一篇:幼儿园贫困生申请书范文下一篇: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