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2024-06-21

纪念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共12篇)

篇1:纪念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今天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来到大门口,左侧刻着邓小平爷爷亲手题字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几个大字,让我们的心变得沉重起来,就这样,我们走进了大门。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三个大广场,在那里,有一些中学生正在低头悼念那些遇难者。

渐渐地,我们来到了史料陈列厅。只见一块大理石碑上刻着几个醒目的大字——遇难者,300,000,我立刻惊呆了!300,000!整整300,000!顿时,我的心一阵绞痛,我似乎能感到它正在不停地滴血。

我怀着那仿佛被灌了铅一般的心,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了展厅。当我看到那一幅又一幅血腥的画以及那些日本人杀人时用的利器时,我的全身都被愤怒充满了!当我看到一幅名为《活埋中国人》的画时,我被深深震撼到了,那些日本人抓着一个又一个无辜的中国人,让他们跳进自己挖的坑里,再把他们埋起来,让他们在土里自生自灭。啊!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们,毫无抵抗力,任由“恶魔”的宰割。这可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尾厅。突然,“嘀嗒”的滴水声钻入了我们的耳中。原来,这一滴水就代表了一个中国人的生命!在70多年前,在那短暂而又漫长的六周内,每12秒,一条生命就离开了世界。

我们走出史料陈列厅,沿着一条小路走到了“万人坑”遗骨陈列厅。两旁的骨骸,白花花的,他们扭曲着,在当时,日军的细菌实验中,他们该是多么的痛苦!我在心里一直为他们感到不公。为什么一条条生命会结束在日本人的手中!

就这样,我们离开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谨记:可以忘记两国之间的仇恨,但不可以忘记中国的耻辱。

篇2:纪念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一个中国男人和一个日本女人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日本人1937年12月10日攻打南京,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1937年12月18日杀死了57000中国人,让孩子失去了父母,让父母失去了孩子。

看完这部影片,我深深懂得了如果经济、军事,科技落后了就要挨打的.道理。

影片中的中国人之所以会被日本人杀死,是因为中国人的经济、军事、科技落后,如果我们中国人有日本人那么好的武器立刻就可以把那些日本人赶出中国,让中国人不会受到伤害。

由此,我不禁想到,我每天都可以吃到那么好的东西,还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生活过的很幸福。他们却是如此困难的生活,所以我要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生活。

篇3:纪念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一、公祭对象与公祭日的解析

国家公祭日悼念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而是包括其在内的“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 从而开始了长达70年的侵华历史。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策划了“九一八事变”, 并进而侵占整个东北, 拉开了长达14年侵华战争的序幕。1937年7月7日, 在北平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据统计, 抗日战争中, 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

为何要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命名?因为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制造的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暴行中最集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成为中国民众对日本侵华历史认识的一个象征。“这一震惊中外的惨案, 受害人数之众, 持续时间之久, 杀人手段之残酷, 均为人类文明史上所罕见” (1) 。

在国际上, 南京大屠杀被称为二战史上的大惨案, 是人类文明史上泯灭良知、灭绝人性和践踏文明的暴行代表。因而, 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命名, 将使之对死难者的悼念超越国界,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战争、反对暴力、追求和平的愿望。

将公祭日选定为12月13日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内涵。1937年12月13日, 是国民政府首都所在地南京城沦陷的日子, 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开始的日子, 正是从这一天开始, 侵华日军在南京展开了大规模的烧杀淫掠的屠城暴行,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所以, 这个日子最具代表性, 最应为世人所铭记。

二、充分的历史与法理依据

193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泯灭良知、灭绝人性和践踏文明的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 铁证如山, 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法庭审判, 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 (2) 。战时, 南京大屠杀被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暴行的象征, 战后对日本战犯的审判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民众的这一印象。

1946年1月19日, 为惩治战争犯罪, 中国、前苏联、美国、英国等11个国家在日本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对28名罪大恶极的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判, 其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 原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被判处绞刑。在法庭判决书中, 用两个专章的篇幅, 做了题为“攻击南京”和“南京大屠杀”的判词。最终认定:“在日军占领后的最初六个星期内, 南京城内和附近地区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的总数超过20万。这一估计并不夸大其词, 而是可以通过埋尸团体和其他组织提供的证据加以证实的。这些组织掩埋的人数多达155000人。他们还报告说, 大多数死难者都是双手被反绑着的。而且, 这一统计数字还不包括那些被焚烧的、被扔进长江的及被日军以其他方式处理的尸体。”“被占领后的一个月中, 南京城里发生了将近2万起强奸案”。同时认定:“几天后, 这样的纵火似乎成了一种固定模式, 并持续了六个星期。大约1/3的城市就这样被毁掉了。” (3)

1946年2月15日, 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后改称“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作为同盟国法庭, 对南京大屠杀案进行专门调查和审理。最终, 法庭判定 (三十六年度审字第一号) :“计我被俘军民……惨遭集体杀戮及焚尸灭迹者, 达十九万人以上…… (详见附件甲一号至二十八号) ”, “被零星残杀, 尸骸经慈善团体掩埋者, 达十五万人以上…… (附件乙一号至八五八号) 。被害总数共三十余万人。” (4) 原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 “杀人竞赛”的刽子手野田毅、向井敏明, 以及田中军吉被判处死刑。

两个法庭的判决, 以法律形式界定了南京大屠杀的范畴:1.时间界定为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底;2.受害对象为无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3.暴行内容为烧杀淫掠;4.屠杀规模为30万人以上, 从而形成历史定论和法律定论, 这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提供了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三、广泛的民意基础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距今已经77周年, 这一惨案一直铭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记忆中, 并通过书刊、报纸、影视文学作品等媒介转化为群体性记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日本教科书事件, 南京市政府组织建馆、立碑、编史, 使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得以向更深层次延伸。1985年8月15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江东门集体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建成开放, 是国内第一座抗战纪念馆。1983年、1998年至2000年、2006年该馆先后三次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骸进行抢救发掘与科学保护。广泛调查与整理遇难者名录, 将其镌刻在遇难者名单墙上 (又称哭墙) 。作为社会记忆的设施, 纪念馆和纪念碑将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予以保存、展示和传承。

多年来, 人们以各种方式悼念、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但大多是自发性的民间小规模活动, 这一现状直到1994年得以改变。

1994年12月13日, “南京各界人士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仪式”在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各界人士和驻宁部队官兵近千人参加仪式, 放飞和平鸽, 悼念遇难的同胞, 北极阁、五台山、中山码头、燕子矶、普德寺等处同时举行悼念活动, 这是南京第一次举行大规模的悼念死难同胞的公祭活动, 这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已举办了20年。1995年公祭活动由南京市升格为“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仪式”。2002年举行的“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65周年暨南京国际和平集会”, 首次增加了国际和平元素, 市民代表在仪式上宣读《南京和平宣言》 (至今已持续了12年) , 日本东铁路工会友好代表团等中外友好人士出席了仪式和集会。此后, 每年的“12.13悼念活动”规模不断扩大, 内容不断丰富, 如国际和平法会、烛光祭等。

但其终究只是江苏省暨南京市的地方性公祭悼念活动, 地域上局限于一省一市;从悼念规格来说, 尚无国家层面的领导参与;从影响力来看, 与国家公祭相去甚远。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已经77年, 健在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200人。这些老人多已至耄耋之年, 体弱多病, 时间并没有弥合受害者的精神创伤, 他们仍未走出当年的梦魇。以国家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公祭日, 使之能在有生之年见证、参与国家公祭活动, 无疑是对他们精神的极大抚慰。

近年来,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 以及人大和政协代表、专家学者不断呼吁, 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活动升格为国家公祭。2005年, 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原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交提案, 首次提出把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2012年,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向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关于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的建议》 (第5888号建议) , 他指出:“南京大屠杀不是南京城一地的事, 它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南京之痛, 国人之痛;南京之灾, 民族之灾, 应该通过国家公祭的形式悼念遇难的同胞, 振奋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 (5)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无疑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呼声与意愿。

四、符合国际惯例

目前, 以国家公祭形式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 以增强民众对国家遭受灾难历史的记忆, 已成为国际惯例。早在二战结束后, 主要参战国为了祭奠在战争中死难的民众和为国捐躯的将士, 纷纷设立国家级哀悼日:1959年, 以色列通过立法正式设立了大屠杀纪念日, 日期为每年犹太历尼桑月27日 (4月7日至5月7日之间) ;前苏联将德国投降翌日5月9日定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波兰、德国 (1995年) 、英国、意大利等国立法, 将1月27日设立为国家级哀悼日;2011年, 美国将12月7日确立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 以悼念在珍珠港事件中阵亡的美军士兵。波兰奥斯维辛—比克瑙国家博物馆、美国亚利桑那号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 每年都举行规模宏大、高规格的国家公祭活动, 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到场敬献花圈, 并发表公开讲话, 参加公祭的民众则达数万之众。2005年, 第60届联大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定, 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 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 南京大屠杀作为二战大惨案之一, 为其设立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体现了对所有在暴力、战争中受害者生命价值的尊重。使之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灾难记忆上升到人类共同的记忆, 固化了南京大屠杀这一人类文明史上的负面历史遗产。

德国文学家莱辛说, 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 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一直以来, 日本右翼否认、美化对外侵略战争, 特别是南京大屠杀历史 (6) 。通过篡改历史教科书, 对南京大屠杀、慰安妇、731细菌战等问题的表述进行删改, 歪曲历史;日本政要不顾中国及亚洲人民的反对, 执意参拜靖国神社, 并屡屡发表否认侵略战争的谬论。以国家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无疑是对日本右翼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行径的迎头痛击和有力批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 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7) 。而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 其意义不仅是固化这段惨痛的历史记忆, 更是为了超越历史,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 促进共同发展和进步。

摘要:今年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以法律形式固化了南京大屠杀历史。《决定》的出台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充分的法理依据, 符合国际惯例。本文就国家公祭日的内涵, 以及设立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做出解析。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历史记忆,国家公祭

注释

11 南京日报, 1994-12-14, 第一版.

22 朱成山, 朱同芳, 主编.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1.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 2014, 6:3.

33 杨夏鸣, 编.东京审判.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5:607-608.

4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7:822-823.

55 朱成山, 朱同芳, 主编.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1.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 2014, 6:15.

66 如[日]东中野修道, 小林进, 福永慎次郎编.南京事件——考证“证据照片”.草思社, 2005.

篇4:纪念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78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暴行的典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巨大创伤,更是中国人民心底无法抹去的痛。日军于1937年12月侵占南京,其野蛮行为令人发指。他们奸污妇女,下至不足十岁的孩子,上至年过花甲的老妇。他们除了随心所欲地枪杀外,还以砍头、劈脑、剖腹、挖心、水溺、火烧、砍四肢、割生殖器、刺穿阴户或肛门等极度残忍的手段杀害南京人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30万中国人惨遭屠杀,全城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烧毁,南京城成了尸骨遍地、血流成河的人間地狱。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诸多暴行中最集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例。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政府以国家之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其目的是强化历史记忆。

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牢记南京大屠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笔者想起有关电影《南京大屠杀》的两件事:一是电影片名一事。20年前,当历史巨片《南京大屠杀》的拍摄工作已进入最后的读秒阶段,突然有消息说片名要改为《南京1937》,原因是“大屠杀”一词会使人联想到血淋淋的残酷场面。一时间,这部影片不仅受到舆论界的关注,同时,改片名一事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争议。笔者作为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会员,曾撰写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要求为《南京大屠杀》正名。笔者认为“南京大屠杀”作为历史事实,宣传时没有必要遮遮掩掩,没有必要将片名改为《南京1937》避重就轻。二是观众对影片的观后感。很多观众认为这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影片,可是也有一些观众看到影片中一组组反映耻辱的镜头后大吃一惊。伟大导师马克思说过:“应当宣扬耻辱,使耻辱更加耻辱……为了激起人民的勇气,必须使他对自己大吃一惊。”笔者认为,我们在回顾南京大屠杀这段典型的耻辱历史时,只感到“大吃一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教训,开创美好未来。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那样,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很多国家的历史表明,只有牢记历史,尤其是牢记惨痛教训,才能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提醒人民防备再次遭到军国主义野心家的蹂躏。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军侵华期间惨遭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也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和尊重生命的民族价值理念。

在当今的日本,安倍晋三政权等右翼势力甚嚣尘上,正在掀起拒不悔悟侵略战争的“历史问题圣战”,急欲删除战后和平宪法的和平条款,并大举扩充军备,企图以“日本复兴”的动人谎言迷惑世人,欲将日本带上军国主义复活的不归之路。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可敦促其切实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会促使人们长久保持历史记忆,避免忘却与麻木。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汲取历史教训;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 魏冉)

篇5:纪念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学生处

承办单位:校大学生自管会宣传部

贰零一四年十一月

一、活动背景

1793年12月13日,侵华日本军攻占南京,制造了震动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大量的确凿史料的证实,日军在侵入南京的最初六个星期中,残杀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三十余万人,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躯体上无法消弭的伤疤。七十七年过去了,昔日的屠杀场已再度成为一座繁华的都市,我们已经很少提及这段屈辱的往事。但是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记住千千万万牺牲的抗日烈士;应该善待那些尚还健在的曾为抗击日寇二出生入死的老战士;更应该铭记祖国曾遭受的苦难,做到不忘国耻,纪念先烈,警钟长鸣,居安思危!

二、活动目的

通过绘制手抄报让同学们了解到南京大屠杀当年的黑暗历史,进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用纸笔画出对烈士的尊重及怀念,铭记国耻,悼念烈士,勿忘国耻!

三、活动主题

铭记英烈

勿忘国耻

四、活动时间

2014年12月6日至2014年12月12日

五、主办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学生处

承办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校大学生自管会宣传部

六、参赛要求

1、手抄报必须围绕活动主题,紧扣活动主题,内容可以进行摘抄或抒发自己的体会,要求语言通顺,条理清晰,无错别字,图片和文字积极健康向上即可。

2、手抄报统一用4k纸,在纸面明显地方注明学院班级,姓名以及联系方式。每份手抄报的文章不得少于3篇。

3、手抄报版面整洁,设计规范,布局合理,色条和谐,要有新颖,创意。

4、手抄报名称自己拟定,可以采用活动主题,最好有创新想法。

七、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截止时间为2014年12月12日下午21点,作品交至九号楼工作站;

2、作品的同学需认真书写个人信息,确保信息的可见性和正确性;

3、本次比赛可采取合作方式,但人数不得超过两人,同时应注明两位同学的相关信息;

4、优秀作品将在教A大厅进行展示

5、根据参赛人数将奖项设置为个人单项奖 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15%,并颁发奖状。

篇6: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感想

每每提到南京大屠杀,心情总是无比沉重,脑海里回荡的是课堂上那一幅幅触目惊心、毫无人性的画面,而躺在画面中的人们,不是别人,而是中华人民、华夏儿女。那年那日,是太多中华儿女心头的痛楚,南京城在呼喊,然而,留下的确是日本官兵惨无人性的杀戮!这是苦难的历史,这是悲惨的历史,是中华人民乃至于全世界人民都不可否认的历史。历史从来都不是教会人们学会记恨,历史从来都是教导人们不要重蹈覆辙。然而有些人却要刻意歪曲历史,这是中华人们所不能容忍的。历史需要被澄清,历史需要被记住,历史是不能任人更改的。中华人们是对的,我们为了守护历史,尊重历史,正式历史做出了我们应有的努力。国家以立法形式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在提醒人们的同时也在警醒着人们。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确定,是既东京法庭和南京法庭关于南京大屠杀审判、1985年建立纪念馆立碑编史后,第三次固化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而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这无疑是一项彰显国家意志的重要活动。公祭悼念的对象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以及所有在日本侵略中国时被日本官兵残害的人民。今年,我们将迎来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举国上下将为之哀悼。而这无一不是在警醒着我们勿忘国耻,以史为鉴。“落后就要挨打”,当时的中国备受耻辱,多少国土被蹂躏,多少同胞被残酷的日军所杀戮。如今的中国,再也不会让历史重演,中华人民必将奋力拼搏,凝聚力量,提高中国综合实力,让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篇7: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征文

从今年起,每年12月13日,我国将举行国家公祭活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这次国家公祭的对象,除了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还有在日本近代形成帝国主义后,所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期间遭到杀戮的死难者,包括1874年日本武力侵台造成的死难者、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对旅顺大屠杀中的死难者、19日本参与八国联军镇压和杀害许多义和团员、19日俄战争中的中国死难者、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后的中国死难者以及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后的中国死难者。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7年来,已经多次对这段历史进行固化,而这次设立公祭日是第三次固化。”朱成山说,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第一次固化始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判决。第二次固化是“建馆立碑编史”,198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开放,中山码头等一批集体屠杀或丛葬地遗址建立了遇难同胞纪念碑,编辑并公开出版了一批史料书籍等。今年起,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活动升格为国家公祭,是第三次固化,有力反击了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和加害史实的言行。

因为多年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进行调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昨天获得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别贡献奖”。经盛鸿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隔了,就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已过去69年,虽然有局部冲突和战争,但世界整体处于和平状态。说明二战后包括中国在内的战胜国,制定的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符合人类发展规律。日本作为战败国,制定了和平宪法。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不甘心军国主义失败,逆历史潮流而动,先是修改教科书,后是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否认“慰安妇”历史,完全是颠倒黑白。

经盛鸿说,30多年研究中,有些事让他印象深刻。一次应日本民间友好人士邀请,他去东京作报告,报告厅里聚集着爱好和平的日本人士,外面是日本警察维持秩序,再外面就是日本右翼分子,开着卡车、架着高音喇叭,气焰十分嚣张。还有一次是调查南京保卫战,中日武器装备悬殊令人震惊,日本兵每月训练子弹200发,因此枪打得准。而中国军队士兵只有10发子弹,有的人没有枪,只有大刀。日本当时能造航空母舰、造飞机,侵华日军飞机有多架,中国只有200多架,还都是从西方买来的,打一架少一架,“在抗日战争中,每打死一个日本兵,中国军人要付出6—8个人死亡的代价,我们是拿生命去拼。举行国家公祭日,核心就是要维护这段真实的历史,教育广大青少年不忘国耻,建设强大国家。”

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青年报》2月26日)

值此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安倍政权的仇华倾向日益显著之际,由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正当其时。

自安倍政权上台后,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展开的中日争执不断升级,从而导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安倍政权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发表了一系列“中国威胁论”,在外交、军事等各方面展开攻势,大幅度增加防务费用,并且发表一系列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论,说什么“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本广播协会(NHK)经营委员百田尚树今年2月3日在东京街头的公开演讲中声称,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杀,一时间,各种各样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甚嚣尘上。

每当从日本传来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时,我国外交部都会及时予以回应,但对方往往不予理会;近几年的12月13日,南京各界都会集中在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前举行公祭,但因为是地方性纪念行为,其影响尚不能跨越国界。现在,全国人大将12月13日这天法定为国家公祭日,到时,国家领导人将与全国各地民众一道公祭死难者,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死难同胞,同时正告日本当局,企图借否认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招魂的伎俩注定落空,其影响必将波及国内外。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堪比世界各地设立的二战纪念日和公祭日,包括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这些纪念日的最大价值就是让侵害者和受害者及其后人不忘历史,敬畏生命,珍视和平。

我们早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了,这不仅是为了回击日本当局的需要,也是为了教育本国公民的需要。由于某种原因,自1949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名词极少被各方面提起,说起南京和大屠杀,只知道雨花台,不知有南京大屠杀。及至1982年,在日本篡改教科书的刺激下,中国学者才想到“要对南京大屠杀进行研究”。然后,才有1985年建成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馆馆长朱成山曾感慨:“没有日本否定历史,还没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国人常以“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的名言告诫自己,要正视历史,但如果我们自身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斥责别人健忘或有意抹杀历史呢?

现在,中国终于有了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其设立不仅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永远记得30多万死难同胞,也表明我们冲破了观念的束缚,具有了还原抗战历史真相的勇气和胸怀,彰显了前所未有的开明、大度和自信。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公众舆论和民间人士呼吁已久的纪念日,它的设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深远的影响。

第一,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对南京大屠杀中大量死难同胞的告慰和尊重。让他们知道,那些杀戮、逞凶的日本法西斯军队已经遭到了可耻的失败,那些发动战争元凶的甲级战犯已经遭到了应有惩治,后来的人们知道并同情他们的无辜和苦难。这种告慰和尊重是人类良知的重要体现。南京大屠杀是全世界公认的历史事实,是日本帝国主义当年强加给中国人民、南京地区人民野蛮的杀戮,深重苦难。在四十多天的时间内,三十多万同胞死于非命,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惨剧,也是人类历史上的悲惨一幕。不忘记这段苦难的历史,我们才知道今天和平的宝贵。只有使我们的国家强大、民族强大,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够制止不义的侵略战争,更好地承担起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第二,这是对否定南京大屠杀右翼复辟势力的庄严警告和法律压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国际上,总有那么一股为纳粹主义、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翻案的极右翼势力。他们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存在,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与世界和平、人类良知、历史进步悖逆而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再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向世界郑重宣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罪行不可否认,表明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没有忘记人类历史上那最丑恶的血腥屠杀一幕。同时,这也是对日本右翼复辟势力的庄严警告和法律压制。任何企图复辟军国主义的势力,任何企图推翻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政策,都不可能得逞。中华民族已不再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现在我们不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已经更加强大。否定南京大屠杀的邪恶势力只能作为历史前进中的小丑而存在,他们悖逆于历史的事实,悖逆于历史的规律,永远不可能得到上苍的褒奖而真正做大做强。

第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会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发挥长期的教育作用。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公祭已有多年,江苏省和南京市地方政府,以及普通民众都在那个悲惨的日子对死难者进行祭奠。但毫无疑问,以全国人大会颁布的法定纪念日,以国家层次进行的祭奠规格更高,影响更广。在这种纪念活动中,不仅将由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而且会有大量的中国民众、国际友人参加纪念。这种国家级高层次的循环纪念活动,将有助于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历史事实的真相;有助于对中国和世界人民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有助于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青少年产生长远的历史教育、善恶教育、是非教育、价值观念教育作用。发挥积极正义的影响,传递正能量,培育未来一代正确的历史观、正确的价值观,才有助于青年一代肩负起历史的重托,制止残暴与无道,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

第四,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这是对善良人性的一种呼唤,对无辜遭受杀戮人们的一种悲悯,对邪恶势力的一种鞭挞,对人类良知的一种彰显。波兰对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美国对珍珠港事件、俄罗斯对卫国战争死难者、日本对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到场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因此,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符合国际惯例,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表明中国对历史的认识和做法已经进入了国际主流体系。

第五,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草案的公布,已经得到了国内社会和国际媒体的积极评价,表明我们这种祭奠先人的实践活动是正确的,有必要就此进一步加以推广。将来,我们要修建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战争忠烈祠,对在这场伟大战争中百折不挠的英雄人物,对为国家和民族大义、为人类正义而献身的人们进行永久祭奠。这种祭奠,不像有些国家是为了本国狭隘私利侵略其他国家而战死的官兵那样没有是非善恶的正义性,而是充分彰显了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正义,牺牲自我的公益和高尚。我们既要同情和悲悯弱者的无辜牺牲,也要赞美强者的善良与主动献身。

篇8:纪念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自2014年7月6日,“国家公祭网”正式上线。

习近平在2014年12月13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二、教材考点链接

1.政治生活

(1)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2)政府依法行政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体现了政府坚持为人民负责的原则。

(3)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5)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2.生活与哲学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

(5)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三、跟踪试题

1.2005年,第60届联大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这体现了()

A.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解析:题目材料强调了文化的作用,设立国家 公祭日就是为了促使人们以史为鉴,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故选择C项。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促使人们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这表明()

A.人们的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物质产品离不开精神载体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选项表述错误。B选项表述正确,但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应排除。通过建设生态文化 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及开展相关活动来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体现了C选项的内容;D选项谈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材料没有涉及。答案为C。

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军委主席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材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D.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篇9:纪念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当地时间12月13日,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合举行了公祭活动。公祭仪式的嘉宾有近400人,其中南京籍华侨约300人,除了部分受邀嘉宾以外,还有看到信息自发前来参会的,有的还特地从渥太华、温哥华等地赶来。现场气氛凝重,红底黑字的“国家公祭日”横幅下,白色的蜡烛星光点点,吐蕊的白菊、鲜艳的红旗,以及摆放在会场两侧的各类抗战文物图片等,将与会者带回到那个烽火战乱的年代。各界人士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壮志激昂。回眸78年前的南京大屠杀,不少参加公祭活动的人士流下了悲伤的泪水。现场演唱的“抗战三部曲”之一《松花江上》,歌声荡气回肠,久久盘旋。

参加公祭活动的加拿大联邦国会议员、安大略省议员和多伦多市议员等政要,与各界人士共同手捧菊花,向死难者致哀,献花致敬。

中国驻多伦多副总领事张传兵、加拿大联邦国会议员谭耕先后致辞,呼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现场还播放了安大略省省议员董晗鹏此前在省议会发表的“南京大屠杀”国殇日专题演讲视频。

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的外孙女刘丽女士也前来参加了本次公祭,她说,能够在海外看到这么隆重的纪念抗战、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活动,令她很受感动,她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的事情,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本次大型海外公祭活动的主委会主席、加拿大江苏协会会长、加拿大南京同乡会创会会长王海澄博士说:“1937年底发生在南京的惨案,”那是一段不可更改的历史,因为它太沉重,太悲惨,它必须被所有人铭记。在加拿大10多年来,从超生法会到歌舞祈和平、悼念亡灵祭奠活动、“和平颂”等一系列纪念活动,无论规模大小,南京同乡会对抗战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纪念一直持续不断,也得到了社区各界的热切支持。他们还联合多方力量,将在多伦多建设“白求恩主题公园”,建设“加拿大亚洲二战史实纪念馆”,矗立“南京大屠杀纪念碑”与“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呼吁各方人士鼎力相助。

江苏省侨办、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为此次公祭活动专门发去支持电文,对主办方长期以来在维护二战史实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赞赏!

当地时间13日,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侨学界举办了“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8周年公祭及档案申遗成功研讨会”。在围绕申遗成功举行的研讨会上,休斯敦大学城中分校教授、政治历史学专家李坚强指出,申遗成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是上亿直接和间接受害者的胜利。

当地时间12月13日,美国大华府地区侨界首次自发在位于首都华盛顿近郊的马里兰州日耳曼敦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86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笠当天在仪式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吟诵自己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所作的诗句,呼吁珍爱和平。

篇10: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优秀征文

这本书记录了1937年日军侵略南京的历史,真实地叙述了一例例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呈现了一个个受尽屈辱、痛不欲生的鲜活生命;宣扬了一个个勇敢顽强的抗日英雄。其中约翰·拉贝---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德国人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拉贝在国际安全区不仅收留了近25万中国难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把美国摄影师马丁先生拍的日军侵华的证据----珍贵的照片,送去上海柯达公司并冲印出来。这是多么宝贵的照片啊!虽然现在的部分**人想杜撰这段自己丑恶嘴脸的历史,但,在铁的证据面前,那只是他们的小丑把戏!

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过后,在战时的德国发表了多次演说,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向希特勒递交了记录暴行的胶片,他被中国人称呼为“活菩萨”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像拉贝先生一样善良、正义的天使,正是这些天使们用他们自己的行动捍卫了世界和平。

今天为了纪念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同胞们,我们成立了首个公祭日,缅怀那些可敬的同胞们并且告慰他们:我们会永远地铭记你们,你们的牺牲不会是无谓,中国人民一定会让**人尊重这段历史并向我们道歉。同胞们:愿你们安息吧!

★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国旗下讲话稿

★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现代诗歌

★ 国家公祭日口号

★ 国家公祭日寄语简短

★ 国家公祭日活动方案

★ 国家公祭日五年级作文

★ 国家公祭日演讲主题发言稿

★ 国家公祭日的宣传口号

★ 纪念国家公祭日活动总结报告

篇11: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思想汇报

2014年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点,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在公祭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道:“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习近平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77年前,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实施了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这份惨痛的历史依旧刻骨铭心。当年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无法用言语描述,而经过8年艰苦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平”一词在习主席的讲话中,出现了23次。只有和平的发展,才是稳定的发展,才能让全世界共同繁荣,战争带来的只有满目疮痍,伤痛和仇恨。我们虽然这些年来一直主张“中日友好”,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忘记历史带给我们的伤痛。”

在仪式中,还有77名南京市青少年宣读《和平宣言》这一环节。中国媒体发表的评论说,“今天,我们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是对自己的和平发展负责,也是对世界的和平发展负责。只有还自己以信念和希望,才能给世界以信念和希望。”

习主席说,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紧接着,习近平又强调:“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

世界上一些国际友人也通过各种途径向世人展示当年的真实历史,讨伐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正能量也激励和鼓舞着我们,与现在一些日本“修正历史主义”的右翼势力坚决斗争,日本近几年还通过修改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等破坏和平的手段造成亚洲地区环境紧张,这种试图重蹈覆辙的反人类做法,是极其危险的。

习主席除了告慰不幸的同胞们,更是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不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我们已经有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能力,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扞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民族复兴之路,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全国人民都在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行为的规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篇12:纪念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征文活动1

“1937.12.13”,刻骨铭心的日期以血泪书写,记载一个民族最深重的苦难,标注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0000”,触目惊心的数字用白骨堆起,见证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成为中国人民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

历史之痛,不因时光冲刷而从记忆中消逝。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13亿人民的共同哀思,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缅怀在屠杀中不幸遇难的30万同胞。这是对生命尊严的隆重祭奠,也是对人类正义的郑重宣示。今天,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以国之名向昨天的苦难和明天的梦想立下铮铮誓言:生,则永志不忘。

历史之殇,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遭遇的苦难中,南京大屠杀以持续时间之长、杀戮人数之多、动用手段之残忍震惊世界。正是这令人发指、罄竹难书的暴行,激起中国人民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最后的吼声”:死,则撼天动地。

生死之间,蕴含历史的深刻启示。77载光阴流转,隐不去南京城中哀鸿遍地的惨痛,荡不尽浩浩长江鲜红的血痕。当贫弱的国家无力保护自己的人民,在侵略者的屠刀下、枪口前,最为宝贵神圣的生命或是痛苦的死或是屈辱的生,成为1937年寒冬南京百姓无可逃脱的命运,也成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抗争。这存亡之际最为痛楚的觉醒,激发出中华民族向死而生、血战到底的伟大力量,开启了从沉沦到觉醒的历史转折,在血与火的顽强抗争中铸就了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辉煌。

回顾人类历史上的共同灾难,“不是我们‘愿意’记住什么,而是我们‘有道德责任’记住什么”。30万死难者,不是一个冰冷无情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有名字、有家庭、有梦想的鲜活生命,而这一切美好都在屠杀中瞬间陨灭。这是逝者之哀、国家之痛,更是人类之劫、文明之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二战期间惨遭法西斯屠杀的人们一起,理应被全人类永远铭记。正是他们的死难,让世人认清了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反人类的罪恶本质,看到了侵略战争带给受害国的巨大灾难。唯有时刻牢记历史,我们才能从历史中获得镜鉴和指引,更加坚定地携起手来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穿越世界大战的硝烟,跨过新世纪的门槛,和平与发展已成世界浩荡潮流。然而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捍卫真相就是捍卫正义。搜集并珍藏这些沉甸甸的历史记忆,是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情告慰,亦是对妄图否认暴行、亵渎历史者的严正警告。

好战者必亡,自强者自立。在实现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风雨历程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牺牲,经受了难以想象的灾难伤痛,终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奋斗赢得民族的尊严与荣光。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历史的创伤仍在隐隐作痛,提醒我们曾经饱受的深重苦难;放眼神州,沧桑巨变,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地迈向奋斗目标。中国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已经并将继续在13亿多人民的砥砺奋进中深刻改变。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征文活动2

看完《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当我听到那一个个悲惨的故事,看到那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画面时,我全身都被怒火点燃了,而心在哽咽。一想到我的同胞所受的非人的苦难与丑恶的日本鬼子,就恨不得上前去抽敌人的筋,饮敌人的血。二战期间,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创伤是永远都不能愈合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更是永远都不会原谅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

对于南京大屠杀,我已经非常熟悉了。从小时候听人讲述,到中学历史课本中学习,再到现在的看电影,每一次我的感受都很深,心中的愤恨是油然而生。而事实大致是这样的: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后,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师长谷寿夫指挥下,在全城进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杀,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余万。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它的“三光政策”几乎深入到了所有大大小小的村庄。死亡,恐惧??几乎成代中。南京大屠杀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我们要牢牢地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如今日本人仍然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日本首相小泉仍在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唾弃的。同学们,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为祖国的日益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征文活动3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地点,就是南京_纪念馆,一个有着特别纪念意义的地方。83的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_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30万人。

这场震惊中外的_,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时至今日,日本却连一个正经的“对不起”都没有。相反,日本首相和一些_多次参拜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面对大量无可辩驳的物证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却一再歪曲和否认历史,还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否认南京_,甚至称南京_是“伪造的谎言”。

南京_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开放,用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的侵略罪行,将尘封的沉默和真实写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永远不能忘记民族的苦难,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也呼吁日本人民,以此开启被日本右翼势力长久封尘的记忆,坦诚面对那段历史,不要忘记和自觉接受那段历史的教训。然而,据称今天的日本教科书,很少有把日本的这段真实历史教给他们的下一代。这种异乎寻常的顽固与反动令国家人民感到愤怒和难以理喻。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_倒算,是为了避免“南京_”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势力对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们倡导和平、友爱。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较量,在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都非常激烈。让我们记住,30万同胞惨遭日军_;让我们记住,八年抗战,有3500万中_民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唯有时刻睁大警惕的眼睛,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愿我们的生活能永远祥和、美满、幸福,愿我们能永远远离灾难与不幸。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征文活动4

昨天,我们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观看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令我感触很深,日本侵略者是这样的野蛮、残暴、令人发指。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过去,人人都要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不能让历史再度重演。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好好学习,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携起手来共同维护和平,珍爱和平!

南京大屠杀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我们要牢牢地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如今日本人仍然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日本首相小泉仍在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唾弃的。同学们,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为祖国的日益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征文活动5

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今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今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上一篇:日本留学财产证明下一篇:好的外贸开发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