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提纲

2024-06-19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提纲(通用6篇)

篇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提纲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授课提纲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

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三)3.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4.列宁:《论我国革命》.戈尔巴乔夫:《新思维》

6.肖枫:《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世界出版社.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徐觉哉:《社会主义流派史》

9.十七大报告.蒲国良:《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本学期讨论主题

一、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二、落后国家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是历史悲剧还是机遇

三、苏联模式与苏东剧变的关系及说明的问题

四、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对策

五、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

七、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绪论

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节、本课程概述

一、学科属性和特点

学科属性:“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

马克思:

“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才使用。

学科特点:

是一门独立的、以整个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研究领域广泛: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历史、法律、伦理、军事、人类、外交

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

我国理论界五种代表性观点:

1、解放说: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性质、一般目的。

2、运动规律说: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规律。

3、产生发展说: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胜利的规律。

4、社会形态说: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形态发展规律。

5、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提出的“改变、建设”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如何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

三、本课程研究的主要线索

研究视野主要集中在:

1516年空想社会主义开始产生,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

过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历史的线索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6世纪初叶——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种形态——马恩创立的经典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二种形态——苏联模式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由一国模式到多国实践,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三种形态——改革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四、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中的地位

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来源:

2.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五、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绪论

第一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第三讲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第四讲全球化浪潮下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政党的新变化和新探索第五讲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命运

六、本课程的学习意义和方法

1、教学目的:

本门课程主要是帮助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历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入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

(2)世界联系中国

(3)成就联系挫折

(4)现实联系历史

(5)当今联系将来

第二节、基本概念理解

一、社会主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的来源:

它来源于古拉丁文socialis,是一个形容词,原意是“同伴”、“同伙”、“同志”、“同盟”、“善于社交”。英文加上了ism变成了socialism——社会主义。19世纪20-30年代圣西门派和欧文派开始把“社会主义”一词用作一种新社会思潮、新社会制度的名称。

(二)“社会主义”的三种基本含义

1、社会主义含义一:理论、学说

作为一种思潮,社会主义诞生已有490多年的历史,以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所写的《乌托邦》的出版为标志。

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乌托邦》

作者:托马斯·莫尔(英)

莫尔(1478~1535)在大学攻读过文学和法律,先后担任过伦敦市副执政官、王室副财务大臣、大法官等职。1535年7月,因拒绝宣誓承认享利八世为英国教会首领被处死刑。书名:全称: «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简称:《乌托邦》(严复译)

乌托邦之意: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 “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没有的地方”。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乌托邦也被用来比喻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愿望、计划、理想等。

《乌托邦》的故事架构

莫尔的乌托邦构想

(一)乌托邦的环境:乌托邦岛好似一弯新月;岛上有54座城市;各城市的布局也都相仿,城市住房宽敞,均为三层楼房

(二)乌托邦人的经济:乌托邦人实行公有制,没有一样东西是私人财产;实行计划经济,无货币和商品交换,全岛人穿着统一,只是男女有别,已婚未婚有别而已。

(三)乌托邦人的政治:乌托邦的行政官与百姓的关系是友好和谐的.做官后不傲慢,不使人望而生畏,老百姓称官长为父亲,他们也尽力尽职,不负重望。

(四)乌托邦的家庭及人口:乌托邦对城市入口有明确的规定,每家成年人在10人到16人范围之间,每个城市有6000户这样的家,但郊区除外。

(五)乌托邦的道德和宗教:主张构成幸福的是快乐,但不是任何一种快乐,而是正当而高尚的快乐,一个人不仅要使自己生活得愉快,而且要使一切人都幸福。在乌托邦,人们的宗教信仰是自由的。有的人祟拜日神,有的人崇拜月神,有的人则崇拜其他某一星辰。

2、社会主义含义二:社会主义运动

作为一种运动,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到现在有162年的历史。

社会主义运动的四个阶段:

(1)1848——19世纪末,开端或兴起阶段。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两次革命;两个国际共运组织

(2)19世纪末——二战后,最辉煌阶段。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苏联世界第二大国;总人口三分之一,工农业产值五分之二(亚蒙·哈默(Armand Hammer 1898—1990),美国人。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红色资本家”。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青年时代,他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称为“哈默同志”;)

(3)二战后——苏东剧变,由兴盛转入低潮,91年谷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最大的一次挫折,社会主义面临严峻考验。

(4)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的探索、新的尝试,复兴社会主义的阶段。

3、社会主义含义三:社会制度

作为社会制度,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苏维埃政权得以建立的十月革命开始(1917、11、7)已有93年的历史。

社会主义制度的依据:

政治上:无产阶级或人民当家作主政权

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思想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这

个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同义;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称谓的由来

马克思从未将自己的学说称为“马克思主义”

最初:称为“共产主义”

1873年开始,才使用“社会主义”,但冠以“科学的”定语。“科学共产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通用。

列宁1902年在《政治鼓动和“阶级观点”》中,首次提到“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一词的来源

“共产主义”一词源于古代拉丁文communis,意为“公共”。实际上把“共产主义”译为“公共主义”更为准确。因为共产主义容易被误解为只是主张没收私有财产归公共所有,而公共主义则是表明立党为公,要发展公共事业,要造福公共大众。19世纪30年代法国工人秘密团体开始把“共产主义”一词用作他们要努力争取的在废除资本主义之后实现的理想社会的目标。

“共产主义”、“共产党”二词都是日本人在19世纪80年代用汉字翻译西方文字的新名词,到20世纪被中国人移植到中文的。

思考题: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2、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和三种理论形态。

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4、怎样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四个阶段?

5、《乌托邦》是怎样的一本书?

第一研讨主题: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研究基础:

1、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理论贡献、缺陷、现代影响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过程、理论基础、曲折发展

参阅资料: 《乌托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三)(资料来源:超星图书:《西方四大政治名著》;《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篇2: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提纲

目前,全世界的两大资料库,一是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自然科学类的;二是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社会科学类的。一般来说,社会科学研究者把学术论文发表在一些核心期刊上有以下原因:

有的是为了学术分享、获得学术共同体验证;有的是争取研究经费补助;有的是职称晋升的需求;还有的是为了了解领域趋势,帮助教学;更甚至是为了肯定自我、名留青史;剩下的还有可能是想借由论文发表来激荡创意并建构完整的想法。

发表职称论文,尤其是社会科学职称论文,在选择期刊时,一定要关注期刊的影响力。期刊的影响力是以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作为指标的,这是SCI和SSCI资料库的特有系数,它们人文认为论文的影响力是基于论文的引用次数。

除了期刊的影响力,系指也是另外一个关注的中带你。系指是一个人在“被刊登的篇数”及“被引用次数”两个数字中会合的最高可能值,它通常被用来评估学者的影响力。

在选择期刊时,目标不要太单一,在决定要投哪个期刊之前,一定要完成以下几件事:

篇3: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提纲

随着现代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社会急救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教育活动,国内外都在逐步开展。但在我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程序、有实效、有评估地全面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活动,还是近几年的事。

2007年元月23日,湖北省十堰市急救中心在全市120急救体系建设工作会上发布《120急救常识宣传画报》,通过六县市120指挥中心和全市136家医院急救站把1万张画报张贴到全市农村卫生室、学校、街道、居民区,从此拉开了“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活动的序幕[1]。2008年2月,十堰市急救中心又与市健康教育所联合编印《120急救常识健康墙报》,并通过疾病控制系统把1万份墙报张贴到全市城乡,进一步推广“学习急救,救人自救”。2008年4月26日,十堰市120急救培训基地挂牌成立,连续举办了4期全市急救技能培训班,培训急救医护人员300余名,为全市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活动建立了师资队伍。

2009年3月12日,十堰市急救中心召开“急救常识进社会让群众得实惠”主题实践活动动员会,要求十堰城区9家医院急救站分别开展急救常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厂区、进农村、进军营等系列活动。3月23日,在十堰市市直教育系统大会上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十堰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活动的通知》,由市120急救培训基地星星科普队负责城区22所学校培训任务[2]。2009年12月4日,十堰市人民政府印发8万本《市民健康手册》,第二章就是市急救中心编写的急救常识部分。

2010年3月8日,十堰市急救中心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一要明确目的,充分认识“急救常识进社会”的重要意义。二要确定内容,保证“急救常识进社会”活动充实有效。结合全市城乡不同人群职业特点、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安排急救常识培训内容,要因地制宜、通俗易懂、充实有效。三要创新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活动。明确通过发放急救健康教育资料、咨询、讲解、演示、互动等形式,分别开展急救常识进校园、进厂区、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军营等系列活动。力求培训活动生动活泼、群众欢迎。四要严格要求,有组织、有步骤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活动。

2010年6月25日,十堰市急救中心召开“十堰市急救常识进社会活动观摩会”,全市负责急救培训的人员参会,全面推进活动。现场还培训了300余名城区离退休老干部。2011年2月26日,《十堰市2011年急救工作要点》第六条要求“全市急救中心(站)继续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急救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湖北省大部分市急救中心均在2009年至2010年开展此项活动。近两年,全国各地部分省市急救中心和医院也纷纷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活动,由此在全国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效应和社会影响。

2 “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活动内容与形式

2.1 “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活动的培训内容

如何正确拨120电话;徒手心脏复苏术(CPR);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创伤急救技能;晕厥、抽搐、中暑、中毒等急性病的应急技术;踩踏、火灾、地震、溺水、气管异物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科学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的训练。

2.2 “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活动的培训形式

按照培训的场所和对象分:进校园、进社区、进厂区、进农村、进兵营、进机关、进企业、进广场、进街头等。

按照活动开展的方式分:印发张贴画报、文字资料、健康手册,现场咨询,幻灯片讲解,演示培训,情景剧模拟演示,场景再现,现场互动,受训者表演等。

按照组织活动的形式分:联系党政机关主管部门举办、联系社会群众团体举办、联系各类企事业单位举办、联系居民小区物业公司举办等。

按照培训的教具分:图文资料、幻灯片、心肺复苏模拟人、担架、绷带纱布、急救车、情景剧演职人员等。

“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活动都是无偿举办的,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3 “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活动成功要素分析

十堰市等地成功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活动,有其鲜明的特点和成功要素,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程序性、实效性和评估性,而不是一搞活动上街头,搞下过场走走秀。仅2010年,十堰市136家急救站就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活动290余次,培训各界群众9.5万余人。笔者策划、主导了十堰市的活动,主编了急救常识图文资料,所以有其深刻的体会。

3.1 目的性

十堰市急救中心2007年1月在全市急救工作会议上发布《120急救常识宣传画报》,要求全市136家急救站负责张贴到村头巷尾,并开展宣教工作,目的很明确:提高全市城乡群众的急救意识、急救技能和救人自救水平,同时提高120急救电话的知晓率和急救体系的社会影响力。

3.2 计划性

十堰市急救中心五年来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活动计划性很强。从十堰城区到县乡,由三甲医院急救站带头示范到全市乡镇卫生院开展,都是按照“急救常识进社会”活动计划进行的。近几年,全市急救中心(站)把“急救常识进社会”活动作为工作目标任务之一,列入年度计划、月度工作日程来实施。这也是由于十堰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城乡120急救体系,才保证了计划的执行[3]。

3.3 组织性

十堰市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活动由市急救中心负责组织,要求各县市120指挥中心和各级急救站组织开展活动。并联系教育局、红十字会、科协、公安局、老干部局等有关部门组织举办活动,确保活动的规范开展和良性运转。在2008年建立急救培训基地,配备急救导师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四年来培训急救师资300余名,为“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保障。

3.4 程序性

在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活动中,十堰市急救中心结合实际,考虑到要通俗易懂,群众容易学习掌握,尽可能的把培训流程安排的简洁、形象、生动。一般在2个小时的培训活动中,首先演示讲解徒手心肺复苏术,然后群众代表上台操作互动;第二环节演示地震、火灾、踩踏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第三环节培训外伤、烧伤、中毒、气管异物等急性病救治技能,并现场互动;第四环节现场带动全体群众学习科学洗手。有的急救站通过幻灯和图文资料进行讲解培训,基本上也是这个程序。

3.5 实效性

“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健康,取得培训实效。如果单纯地开展几次活动,上上电视、做做样子,不会产生实际效果。十堰市在活动起始印发文件就强调“急救常识进社会”要结合城乡不同人群职业特点、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与不同年龄等来安排培训内容和形式。要求因地制宜、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力求实效,不断创新、持续促进。群众不喜欢广播和网络咨询,而喜欢培训人员面对面咨询、讲解、示范与交流[4]。加上义务无偿培训,群众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十堰市120急救培训基地星星科普队的活动案例,还被评为全国、全省科普典型案例。

3.6 评估性

十堰市急救中心把全市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活动纳入工作目标,并与市卫生局签订了责任状,分解到全市136家医院急救站。明文要求三级急救站全年开展6次以上,二级急救站全年开展4次以上,一级急救站全年开展2次以上活动。中心平时进行督导、通报与宣传,并建立活动档案。同时要求把此项活动作为健康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考核,在年底组织市县两级检查,进行考评打分与通报,确保活动的完整规范[5]。

目前,全国各地开展的“急救常识进社会”系列活动,均是医疗急救机构自觉自愿无偿进行的。要想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和救人自救水平,还需要国家与地方政府把社会急救培训纳入政策法规,统一解决培训内容与形式、经费与人员、场地与设备、考核与奖惩、受训对象职业准入等一系列问题。这还需要我们更多更深刻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家敏.城乡120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实践和管理创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10):718-719.

[2]杜成芬,刘家敏.对中小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调查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0,28(4):108-109.

[3]刘家敏.农村突发事件120医疗紧急救援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12):862-863.

[4]胡晓云,陈新,毛宗福.湖北省城市居民社区健康教育服务认知与要求状况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9,26(9):658-661.

篇4:身体锻炼中的科学常识

晨练是一般人的习惯,但晨练并非人人都适合,从晨练的生理特点来看,有不利因素:

早晨6点钟左右,人体的血压开始升高,心率逐渐加快,上午10点左右达到最高峰。如果有冠心病、高血压的人此时锻炼,尤其是剧烈运动易发生意外。

清晨6点到8点,血小板的凝聚力明显增强,血液相对黏稠,这个时间运动会使心脑血管梗塞率增加。

经过一夜睡眠,机体相对缺水,体内循环血量相对不足,血液黏稠度较高,一般人在这时运动会影响到全身血流速度,易诱发心肌梗塞。

运动最佳时间,是上午10点到12点,下午15点到17点。还需要结合季节、环境、天气等因素,合理安排,避免不利健康的因素。

每次锻炼多久

锻炼时间,是指连续完成一次完整的运动时间。

一般用净运动时间、时段和身体反应周期3个指标,评价运动时间。

净运动时间,指纯粹运动状态的时间,包括连续性运动时间,或间歇式运动中除过休息外的运动时间;时段指间歇性运动项目中,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一般30分钟为一个时段;身体反应周期,以身体反应为标准。运动中引起身体的一些反应,如发热、颜面潮红、全身关节舒展、身体前胸后背轻度出汗、稍有疲劳感、明显感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等,从运动开始,到出现这些反应所用的时间,即为一个身体反应周期。

要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运动时间一般以完成净运动时间30~45分钟,或1~2个时段(30~60分钟),或1~2个反应周期为基础。

有运动基础,身体机能强的健康人,运动时间可以达到2~3个运动时段(60~90分钟)或2~3个反应周期,净运动时间也可以超过45分钟达到60分钟。

体质弱、慢性病患者,一定要量力而行。锻炼时间可以适当调整,完成2~30分钟净运动时间,或一个运动时段(30分钟),或一个反应周期即可。

多次数、短时间的方法,也适合刚开始锻炼者,可以锻炼10~15分钟,休息5~10分钟,再继续锻炼10~15分钟。

锻炼忌精疲力竭

锻炼必须适度,才能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每次都锻炼到精疲力竭,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从效率来看,人在疲劳的时候,无法有效地完成动作,再继续坚持下去不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还容易出现肌肉、韧带、关节等损伤。精疲力竭状态下,肝脏和肌肉的自由基产生和增加2~3倍,同时,消耗肌体的抗氧化物维生素C、维生素E等,降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削弱了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恢复的角度看,每一次都精疲力竭,如果不能恢复好,不仅不利于下一次运动,积累下去会造成过度疲劳,不仅不能提高体能,还有损健康。

体力劳动不能代替身体锻炼

劳动不等于运动,更不能替代运动。劳动是一种身体活动,可以使身体某些组织和器官得到锻炼。但劳动只限于身体局部的反复活动和固定姿势动作,往往是一个或几个肌肉群工作,其他部分肌肉用力很小或者根本没有用力。而长期局部用力的结果,可能造成局部劳损,身体变形,肢体粗细不均,力量不平衡,甚至会局部部位长期酸痛、肌肉无力,较大程度地限制身体活动范围。而大多数运动锻炼,是要调动全身大部分肌群参与的。

支配劳动和支配锻炼的神经中枢不同,劳动之后进行适当體育锻炼,可以使支配劳动的神经中枢得到休息和放松,使劳动肌肉群得到充分休息和放松,让锻炼消除劳动产生的疲劳。另外,体育锻炼活动还可以调整人的精神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篇5: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

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

一、国体方面的制度

(一)国家

1.特点

(1)从组成来看,由人口、领土、主权、政权等要素构成。——主权属性

(2)从产生来讲,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

——阶级属性(最根本)

(3)从国家的职责来讲,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 ——社会属性

2.含义:经济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二) 国家性质:(国体)

1.国体(1)含义: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 判断条件:A.谁是统治阶级 B.实行为谁服务的政策

(3)类型:

A.奴隶制国家 (奴隶主→奴隶) B.封建制国家 (地主→农民)

C.资本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D.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极少数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

2.我国的国体

(1)含义: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 A.民主的含义 B.专政的含义

(A.B:管理国家的方式或者一种国家的政治制度)

C.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民主的性质与民主的程度:(质与量的关系)

(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建设

A.为什么?

a.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b.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c.是由社会主义水平决定的

B.怎么办?

a.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b.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c.有步骤,有秩序的进行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1)新型的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

(2)新型的专政: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三)国家职能

1.国家职能:

(1)含义:国家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

(2)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关系:国体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体

(3)分类:A.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B.对外:保卫职能,交往职能,侵略职能

C.二者关系:对内职能是对外职能的基础的后盾,

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和延伸

2.我国的国家职能

(1)对内:政治职能, 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对外:保卫职能,交往职能,维和、促发职能

(3)国家的一种行为可以体现多种职能

二.政体方面的制度

(一)1.政体(它解决国家权力的横向分配)

(1)含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3)分类:

A.君主立宪制 (世袭)a.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b.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选举)a.总统制民主共和制b.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2.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什么?

(1)人民代表:A.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B.产生

a.直选:县级以下(包括县级)

b.间选: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

C.任期:五年一届,连任N届

D.权利和义务

(2)人民代表大会:A.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B.分类:全国人大,地方人大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为什么?

(1)原因: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2)意义:

A.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

B.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C.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怎么办?

(1)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

(2)完善人大代表的结构,确保工人和农民的代表

(3)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

(4)进一步密切人大与群众的联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二)1.国家的结构形式(它解决国家权力的纵向分(1)含义:它是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目的:保证国家权力的实施

(3)分类:

A.单一制:

a.含义: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

b.特点:一部宪法,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机构,一种国籍,统一领导,统一行使外交权

c.典型国家: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波兰、蒙古

B.复合制

a.联邦制

b.邦联制:由若干主权国家共同构成的国家联盟

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单一制:带有某些复合制国家特点的单一制国家

(2)一国两制

是什么?

A.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内容a.一个中国——前提和基础

b.社会主义制度——主体

c.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权力

为什么?

A.对我国来讲,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发展

怎么办?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力争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武力

第二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下)

一、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

A.含义:是国家机关的总和

B.特点:a.阶级性b.组织性c.强制性

C.设置依据

a.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际机构的性质反映国家的性质。

b.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机构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

D.种类:a.国家元首b.立法机关c.行政机关d.司法机关e.暴力机关 (二)我国的国家机构

1.种类:

(1)权力机关: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立法权: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

2.任免权: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任、免的决定

3.决定权: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计划的通过

4.监督权:关于其它国家机关或工作的年度报告或审查

B.国家主席

颁布法律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荣誉授予权,外交权

(2)行政机关—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3)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体系: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 法院—特别人民法院(军事法院、海事法院))

(4)法律监督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组织体系与人民法院平行)

(5)军事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2.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

是什么?

A.含义:一种制度,民主是集中的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

B.关系:a.集中必须以民主为基础才能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否则会陷入集权

b.民主必须以集中为保障才能集中统一人民意志,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否则会陷入无政府主义。

C.意义:a.民主是为了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提高决策的广泛性和科学性

b.集中有利于形成一项决议,提高行政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怎么办?

A.从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来看

B.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来看

C.从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来看

(2)对人民负责原则

是什么?

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怎么办?

A.密切联系群众

B.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

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治国原则

是什么?

A.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a.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主体:人民群众

c.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B.“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a.基础不同:“人治”的基础是独裁与专制,“法治”的基础是民主

b.特点不同:“人治”具有随意性,多变性,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保证社会稳定发展

c.原则不同:“人治”体现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法治”体现平等原则,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C.判断“人治”与“法治”的标准:在法律与个人(或少数统治者)的意志发生矛盾冲突时,是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志(法治),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治)。

D.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区别

a.含义不同:前者是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后者是靠思想道德治理国家

b.范畴不同:前者属于政治建设范畴,属于政治文明。后者属于思想建设范畴,属于精神文明。

c.依靠的手段不同:前者以法律的权威性、强制性来规范社会成员,后者依靠道德的感召力和劝导力来规范社会成员。

为什么?

A.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B.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

C.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法律保证

D.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怎么办?

A.立法机关严格立法——前提

B.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重要环节

C.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D.加强法律监督和普法宣传工作

E.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二.公民

(1)享有的权利

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最基本权利

B.政治自由(法律保障自由,自由体现法律)

C.监督权(监督人大代表和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

(2)履行的义务

A.维护国家统一 B.维护民族团结 C.维护国家安全

D.维护国家荣誉 E.维护国家利益

(3)权利与义务关系(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B.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政党

1.产生:

(1)时间: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

(2)条件:A.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政治条件——资本主义民主制

C.思想条件——资本主义民主自由观念

(3)原因:

A.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B.一切政党都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2.含义: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执掌和参加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

3.特点:A.阶级性 B.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 C.组织性与纪律性

4.分类:A.资产阶级政党 B.无产阶级政党

二.我国的政党

(一)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

1.性质:A.“两个先锋队”B.“三个代表”C.“一个目标

D.“四个指导思想”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地位——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1)原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2)意义:A.“保方向”—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B.“创稳定”—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搞建设”—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怎么办?

1.领导方式: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C.组织领导

D.三者关系:三者是统一的,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2.执政方式: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三者关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3.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事务)

(2)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4)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5)健全民主集中制

4.理论体系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二)民主党派

(1)变化:随着我国阶级关系的根本性变化,各民主党派已转变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地位:参政党

三.政党制度

(一)含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二)分类1.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两党制和多党制)

(1)含义: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2)特点: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

(3)典型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比利时、瑞典、巴西、土耳其、印度等

(4)作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2.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多党合作制

A.二者关系:

a.执政与参政的关系 b.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c.相互监督的关系 d.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

B.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活动准则:宪法和法律

(2)政协

A.性质:a.是重要机构,不是国家机关

b.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B.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第四课 民族与宗教

一.民族

1.产生(1)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3.特点:(1)共同语言——重要特征

(2)共同地域——前提条件

(3)共同经济生活——物质基础

(4)共同心理素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最显著特征

(5)四者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4.民族和种族之间的关系:同一个种族可以属于不同的民族,同一个民族可以由多个种族组成。

二.我国的民族

是什么 ?

1.组成: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2.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为什么?

1.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2.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4.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的边疆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怎么办?(一)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地位平等)——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民族之间没有差别)

2.民族团结原则(思想上团结)——前提条件

妨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

A.国际敌对势力的影响和挑动

B.在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还存在着一些民族偏见,存在着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影响

C.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破坏

3.民族繁荣原则(经济上的繁荣)——物质保证

实现民族繁荣的措施:

A.国家要对少数民族予以支持

B.发达地区给与支持

C.少数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二)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无自治权))

是什么?

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为什么?

1.原因:A.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

C.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

2.意义:A.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B.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国家繁荣、

三.宗教

1.产生(1)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2)原因:A.自然原因——自然力量的压迫

B.社会原因——阶级压迫和剥削

2.本质(1)唯心主义世界观(客观唯心)

(2)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3.种类(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佛教

4.作用(1)消极:A.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B.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C.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阻碍作用

D.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积极:一定历史条件和一定范围内,也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四.我国的宗教状况

是什么?

1.种类: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

2.特点:A.长期性 B.群众性 C.民族性 D.世界性

为什么?

1.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深刻的社会改造和宗教制度的改革,我国宗教状况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剥削阶级的根源消失

(2)表现:A.已成为独立自主自办的力量

B.已成为一种爱国组织

C.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力量

2.在我国,广大信教群众与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怎么办?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是什么?

(1)含义:信教的自由和不信教的自由

(2)实质:宗教成为公民个人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为什么?

A.符合宗教自身规律

B.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C.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

怎么办?

A.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

B.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树立科学发展观:(1)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2)抵制邪教的活动

第五课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一.国际社会

1.产生(1)形成时期:近代资本主义

(2)形成的原因: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2.主体

(1)主权国家

A.含义: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B.构成要素:a.人口——基本因素

b.领土(领陆、领水、领空、活动领土)——存在依据

c.政权——政府组织

d.主权——最重要因素

C.权利:a.独立权 b.平等权 c.自卫权 d.管辖权

D.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家争端

(2)国际组织

A.含义:指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共同利益)

B.分类a.政治性的国际组织与专业性的国际组织(目的任务)

b.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与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活动的区域范围)

c.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与费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主体)

C.作用: a.发展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b.是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的主要力量

c.是争取世界和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

联合国:

A.地位:a.主权国家参与的国际组织

b.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c.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B.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维和、促发)

C.机构:大会、安全理事会(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已完成其历史使命)、国际法院、秘书处

D.作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A.国家利益 B.国际力量

二、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政治、经济)

(1)当代世界的主题——A.和平B.发展

1.关系:(1)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2)和平时发展的前提条件

(3)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2.障碍:

(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南北发展不平衡)

(2)当代世界的格局——变化(多极化格局逐渐形成)、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

3.国际法:

(1)含义: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2)产生:是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

(3)作用A.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

B.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减少国际纠纷

C.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三.对外政策

1.含义: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2.地位: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政的继续和延伸。

3.形式: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4.影响因素:国家性质 国家职能 外交政策

四.我国的外交政策

(一)是什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为什么?1.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的国家利益

(三)怎么办?

1.一个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篇6:2010年学生用文学常识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散文(神话)、“风骚”源头(《诗经》、《楚辞》)

1.散文: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2.神话: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主要出处:《山海经》、《楚辞》;《庄子》。3.“风骚”源头:《诗经》与《离骚》。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散文、赋、乐府、笔记小说、文学理论、田园与山水

1.赋: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两司马”、班固(《东都赋》《西都赋》)、张衡(《东京赋》《西京赋》)(“京都大赋”)、枚乘(《七发》,汉赋正式形成的标志)

2.散文 政论文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

3.乐府(定义):《孔雀东南飞》(“乐府双璧”之一,焦仲卿、刘兰芝,古体诗,现实主义精神)4.笔记小说:干宝《搜神记》(志怪)、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古典小说的雏形

5.曹丕《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刘勰《文心雕龙》(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钟嵘《诗品》、陆机《文赋》——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的理论根基。

6.田园派鼻祖:东晋陶渊明、山水派鼻祖:南朝谢灵运——为唐代王孟的田园山水诗派奠基;永明体;宫体诗。

(三)唐宋元:诗、词、曲

1.初唐:“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评价“初唐四杰”成就。王勃:《滕王阁序》(律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陈子昂 2.盛唐:王孟(山水田园派)、高岑(边塞派)、李杜(两个顶峰)王维:意境深远;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古风(古体诗);“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季雪花景象。

李白:浪漫主义的顶峰;豪放飘逸;《望天门山》(七绝)《秋浦歌》(五绝)《将进酒》(古风)《梦游天姥吟留别》(古风)《行路难》(古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容李白诗歌。

杜甫:现实主义的顶峰;沉郁顿挫;“三吏三别”(古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风)、《春夜喜雨》(五律)《登高》(七律)《望岳》(五律);最能代表杜甫沉郁(内容)顿挫(节奏)的风格的一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中唐:韩柳——唐代古文运动;口号,反对六朝骈文,“惟陈言之务去”。元白——唐代新乐府运动;要求恢复汉乐府精神(现实主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4.晚唐:“小李杜”指李商隐、杜牧。李商隐:意象朦胧;无题诗如《锦瑟》。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5.唐代诗歌的古体近体之分。注意区别。

6.唐传奇: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昉的《霍小玉传》、牛僧孺的《玄怪录》、裴鉶的《传奇》。

宋词:词是宋的文学标志,源自唐末温庭筠、皇甫松“花间词派”。(得名于赵崇祚《花间集》)兴于唐,盛于宋。1.婉约与豪放的开创与继承

婉约:柳永(开创,北宋)、李清照(继承,南宋)豪放:苏轼(开创,北宋)、辛弃疾(继承,南宋)2.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领导。

元曲:元杂剧(单本、多本)、元散曲(小令、套数)——层级关系。1.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没有王实甫)

2.王实甫 元杂剧《西厢记》A“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B张君瑞(张生)、崔莺莺 3.宋元四大南戏:荆、刘、拜、杀 4.高明《琵琶记》(南戏之祖)

(四)明清:小说(文言短篇、长篇章回);戏曲;诗文

1.“四大奇书”:明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国演义》:魏蜀吴;毛宗冈“尔虞我诈的历史”;诸葛亮-智慧,关羽-义。《水浒传》:金圣叹“一部草莽英雄史”,“替天行道”

《西游记》:浪漫主义的顶峰;神魔小说;孙悟空: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理想化身,完成了从猴到人到神的伟大变革。《金瓶梅》:明代。兰陵笑笑生。现实主义的巨著,书名由来:三位女性,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2.“四大古典名著”:明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主线:宝黛恋情——四个家族的兴衰——时代的没落。脂砚斋:“一部家族由兴旺走向没落的历史。”现实主义的顶峰。

3.戏曲:a杂剧:徐渭的四声猿;b传奇(定义):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溪沙》;《鸣凤记》;汤显祖《牡丹亭》及“临川四梦” 4.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孽海花》曾朴、《老残游记》刘鹗;“四大谴责”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这一概念。

5.“三言两拍”:明代。冯梦龙、凌濛初。拟话本。“三言”指冯梦龙编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凌濛初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6.吴敬梓:《儒林外史》,长篇讽刺。

7.蒲松龄:《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谈鬼说狐”。

8.诗文:a明: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公安派(三袁:独抒心灵,不拘格套);竟陵派(钟惺:幽深孤峭);b清代:桐城派(刘大櫆、方苞、姚鼐)

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包括现代文学(1919-1949)和当代文学(1949-至1999)。1.文学革命:由梁启超、胡适倡议。

2.鲁迅:跨越两个时代(清末、民国)《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白话文)。《朝花夕拾》:散文集。

3.郭沫若 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 历史剧《屈原》(曹禺《王昭君》、田汉《关汉卿》也是历史剧)。鲁迅、郭沫若为“现代文学双子星座”。

4.1921年 北京 成立文学研究会——文学的人性;1930年 上海 成立“左联”——文学的阶级性。5.叶圣陶 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倪焕之》(长篇)、《稻草人》(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

6.茅盾 长篇小说《子夜》(吴荪甫、赵伯韬)、短篇《林家铺子》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困境。“农村三部曲”、《腐蚀》(长篇)7.巴金 “激流三部曲”《家》(高觉民、高觉慧)《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反思、批判力度强。8.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自传性”

9.“美文作家”:朱自清、冰心、周作人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文字清新简约。

10.老舍《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北京传统胡同文化、茶馆文化、四合院文化的一种浓缩。《茶馆》:一个场景、晚清、民国、抗日、内战四大历史场景、社会变迁“语言艺术大师”:作品京味十足,能够将白话语言和北京方言完美结合。

11.闻一多:诗歌“三美”:建筑美(结构)、音乐美(韵律)、绘画美(意象)。12.冰心:“爱”为作品的主旋律。诗集:《繁星》、《春水》;通信集:《寄小读者》 13沈从文:“诗与散文的组合”。《边城》。“我要手中的笔征服中国文坛。” 14.夏衍:报告文学《包身工》“芦柴棒”

15.《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都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均以农村土地改革为背景。16.赵树理 山药蛋派;孙犁 荷花淀派

17.徐志摩 《再别康桥》英国剑桥cambridge《再别康桥》

18曹禺 《雷雨》“三一律的典范”。三一律:是戏剧创作的一个经典原则。一个昼夜、一个地点、一条主线(一条辅线)在《雷雨》中,一个昼夜:傍晚——深夜;一个地点:周公馆;一条主线:周朴园、鲁侍萍恩爱情仇(以及、繁漪不伦之恋)19钱钟书 《围城》戏谑反讽的笔调描写了归国知识分子的境遇。——(批评知识分子消极抗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0.张爱玲 《金锁记》:曹七巧;《倾城之恋》:白流苏;《十八春》(《半生缘》):顾曼桢。

21.余秋雨:“文化散文第一人”:以某一人文历史之地,展开丰富联想叙述,表达自我的思想感悟。

22.高晓声:“陈奂生”系列;梁晓声:“知青题材”《年轮》《天上没有北大荒》;梁羽生:武侠小说《白发魔女传》

23.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改革文学开山之作;刘心武《班主任》 反思文学代表作;韩少功《马桥词典》《爸爸爸》寻根文学代表作。24.港台部分:“港台文学三架马车”

金庸:武侠小说。查良镛,学贯中西,精通古代文学历史。特点:以爱情为主线,武侠为外壳,情感是根基。琼瑶:言情小说。1972《窗外》,所有小说只有一个“才子佳人模式”。三毛:散文特色:空灵。外国文学部分提纲

1荷马史诗:1《伊利亚特》《奥德赛》

古希腊悲剧:

1.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2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悲剧中的悲剧)3欧里比德斯:《美狄亚》 2.中世纪文学:但丁《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和《天堂》

3.文艺复兴:13-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反对神权,主张人权;反对神性,主张人性。意大利 薄伽丘《十日谈》;法国:拉伯雷《巨人传》

西班牙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主:堂吉诃德 仆:桑丘;《小癞子》

英国 莎士比亚:戏剧、十四行诗。戏剧:宫廷剧(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历史剧《雅典的泰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威尼斯商人》(喜剧);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4.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 莫里哀

古典主义: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艺传统;“三一律”确立。

法国:莫里哀:喜剧大师,讽刺喜剧《伪君子》(宗教骗子答尔丢夫);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奠基人)《熙德》 英国:弥尔顿《失乐园》 5. 18世纪启蒙运动

英国: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法国: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新爱洛伊丝》、《爱弥儿》和《忏悔录》;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德国:莱辛《汉堡评论》;掀起“狂飙突进运动”,代表人物歌德和席勒。歌德 自传性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绿蒂,歌颂追求自由的爱情;诗体悲剧《浮士德》。席勒代表作:《阴谋与爱情》(剧本)6. 19世纪欧洲文学

7. A:早期(浪漫主义)

1、德国: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小红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2、英国:湖畔派(华兹华斯、骚塞);拜伦;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3、法国:雨果

4、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8. B:中期(现实主义)

1、法国:斯丹达尔《红与黑》(于连);巴尔扎克;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2、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特·勃朗特《呼啸山庄》

3、美国:霍桑《红字》;惠特曼《草叶集》;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4、俄国:莱蒙托夫《当代英雄》(“多余人”—毕乔林);果戈理《钦差大臣》、《死魂灵》、《罗亭》《猎人笔记》;屠格涅夫《前夜》(第一部描写“新人”)、《父与子》、《贵族之家》

9. C:后期(现实主义)

1、法国:莫泊桑(世界短篇小说大师)《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漂亮朋友》(长篇)

2、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社会问题剧)

3、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

4、美国:马克·吐温;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杰克·伦敦《狼的儿子》等。

10. 20世纪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现代派

A:现实主义:

1、英国: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

2、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

3、美国:“迷茫的一代”;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4、俄国: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母亲》;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B:现代主义:象征主义:英国艾略特《荒原》表现主义: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意识流:法国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荒诞派: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黑色幽默:美国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魔幻现实主义: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1.印度泰戈尔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吉檀迦利》《飞鸟集》;.日本川端康成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雪国》《伊豆的舞女》《千只鹤》

诗歌性质;收录时间;分类;分类标准;《诗经》:流派;六义;句式作者特点文体(由谁创立)《离骚》题义楚辞:神话:保存地方主要神话《尚书》:题义分类特点先秦《春秋》:作者性质特点历史散文《左传》:春秋三传性质《国语》:性质《战国策》:性质名称来历散文《论语》:孔子儒家思想《孟子》:孟子主张《老子》:老子思想核心诸子散文《庄子》:庄子思想《庄子》特点《韩非子》:地位《荀子》:主张 政论散文:贾谊;晁错;刘向;桓宽;桓谭;王充散文史传散文:《史记》:书名;性质;分类;评价《汉书》:成书状况;性质;分类乐府:定义;收集;代表作品•两汉文学诗歌《古诗十九首》: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收集骚体赋:赋命名最早的作品;贾谊辞赋散体大赋:枚乘;司马相如;杨雄;班固抒情小赋:张衡;

诗歌

1、建安诗歌:三曹;总体特点;代表作品;建安七子;蔡琰

2、正始诗歌:阮籍;嵇康

3、两晋诗歌:左思;潘岳

4、陶渊明:成就;代表作品

5、南朝诗歌:谢灵运;鲍照;永明体;宫体诗•魏晋南北朝文学

6、北朝诗歌:庾信散文(包括辞赋):曹植:《洛神赋》;左思《三都赋》;陆机《文赋》;鲍照《芜城赋》;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孔稚圭《北山移文》;吴均《与宋元思书》;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郦道元《水经注》小说: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 初唐:上官体;初唐四杰;陈子昂诗歌盛唐: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李白;杜甫中唐:大历十才子;新乐府运动;韩愈;孟郊;刘禹锡;;柳宗元晚唐:李商隐;杜牧•唐代文学散文:古文运动

1、词是曲子词的简称。

2、最早的词:敦煌曲子词。

3、最早词集:五代赵唐五代词:崇祚《花间集》;代表人物:温庭蕴(花间词派鼻祖)

4、突破“词为艳科”藩篱的词人是:李煜传奇的概念:裴铏《传奇》。主要唐传奇(小说):作品:白行简《李娃传》;蒋昉《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

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李清照;周邦彦;辛弃疾;词的基本知识•宋金文学诗欧阳修诗文革新;黄庭坚与江西诗派;陆游(南宋);元好问(金)话本分类;代表作品散曲:小令,套数,带过曲;马致远(秋思之祖);张养浩《潼关怀古》;张可久元曲•元代文学杂剧:书会才人(书会:从事创作通俗文学的行会组织,才人:书会中知识分子);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郑光祖(《倩女离魂》);王实甫(“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萨都剌;杨维桢(铁崖体)元诗:宋元南戏南戏:南曲戏文的省称。流行于浙江沿海,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早期剧目:《赵贞女》《王魁》(南戏之首)四大南戏:荆、刘、拜、杀高明《琵琶记》(南戏之祖)

小说长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短篇:三言二拍;瞿祐《剪灯新话》杂剧:徐渭:四声猿•明代文学戏曲传奇:李开先《宝剑记》(写林冲故事);梁辰鱼《浣溪沙》;《鸣凤记》;汤显祖《牡丹亭》(杜丽娘);“沈汤之争”;戏曲集:臧懋循《元曲选》。毛晋《六十种曲》明初:宋濂、刘基、高启台阁体明中期: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公安派(三袁:独抒心灵,不拘格套);竟陵派(钟惺:幽深孤峭)诗文小说长篇:吴敬梓《儒林外史》;《红楼梦》;四大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蒲松龄《聊斋志异》李玉《清忠谱》和“一人永占”;•清代文学戏曲南洪北孔;诗文诗歌:吴伟业(梅村体);王世贞散文: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桐城派

文学革命:提出者;文学团体;《狂人日记》新诗:第一部诗集;冰心诗格律诗:闻一多三美;徐志摩象征诗派:李金发20年代文学小说:第一部小说集;鲁迅文明戏:郭沫若•现代文学30年代文学:流派;口号;代表作家:矛盾;巴金;老舍;曹禺40年代文学:萧红;艾青;钱钟书;赵树理

上一篇:给公交车司机的感谢信下一篇:营销策划案例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