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检委会工作总结

2024-07-22

检察院检委会工作总结(精选7篇)

篇1:检察院检委会工作总结

检察院××年检察调研、检委会、执法

检查总结

检察院××年检察调研、检委会、执法检查总结2007-02-01 11:13:10

×年我院检察调研、检委会、执法检查工作继续围绕市院“突出特色创品牌,全面发展争一流”的战略目标,检察调研工作坚持立足于检察工作、服务于检察工作的思路,检委会工作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议事决策效率和质量为重点,执法检查工作以“强化监督,公正执法”、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为核心,认真履行为领导决策、检察业务工作和办案工作服务的职能,为我院检察工作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全年共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次,编发《检察调研》期调研文章篇,被上级院及有关报刊采

用篇,其中中央级篇,省级篇,区县级篇;开展专题执法检查次,写出专题报告篇;召开检委会次,讨论案件次件,研究重大事项次,专职委员均提供咨询意见,不同意被采纳件。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⒈认真制定工作规划。遵照市院关于检察调研、检委会、执法检查三项工作要点和考核目标要求,针对我院实际,院党组研究制定了我院二○○五年工作意见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从总体上对检察调研、检委会、执法检查三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将三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奖惩。

⒉加强调研工作领导。调研工作领导小组为我院常设机构,负责加强对调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院领导亲自担任领导小组负责人并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在指导选题、审稿、改稿的同时,还积极带头撰写调研文章,全年院领导亲撰

写调研文章篇,占调研文章总数的。

⒊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针对不同时期检察工作的重点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院积极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全年共开展了以“检察改革与检务保障”、“提高执法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检察机关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疑难案件研讨”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次,对检察机关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检察改革和加强检务保障、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永葆共产党的先进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⒋强化调研工作责任。我院把检察调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其他业务工作并重,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并纳入岗位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年终对调研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对未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则取消所在科室及责任人当评先选优的资格。

⒌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按照执法检

查工作目标方案,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执法检查措施,认真完成执法检查工作,全年共开展了执行首办责任制情况检查、办理涉法上访案件情况检查、××年立案复查不服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处理决定的申诉案件质量检查、××年不起诉案件检查、自侦案件扣押款物专项检查、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专项检查、××年至××年月检委会工作情况检查、减假保人犯清理检查等次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并根据检查情况撰写了执法检查报告,及时研究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和意见。

⒍进一步规范检委会工作制度。今年我院在对历年来的刑事赔偿案件专项清理中,发现我院原制定的《错案责任追究规定》对错案责任主体在责任承担上没有明确的划分,对错案责任的追究也缺少具体的细化规定。根据查找出来的问题对本院原《错案责任追究规定》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修订补充,并对《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完善,对提请检察委员会研究案件的要求、程序、各环节人员的责任,以及对错案、错案责任、错案责任的追究等进行了明确具体地规定,增强了各环节人员的责任感,强化了对错案责任的追究,规范了检察委员会议事规程。

⒎认真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根据高检院、市院的安排部署,我院被纳入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单位。为了使该项工作在我院认真推行,我院成立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试点工作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方案》、《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细则》和有关监督工作文书。在人大、政协委员中选任了名公道正派、具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的委员作为人民监督员,并组织他们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年月日,我院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中,我院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及一系列补充

规定开展工作,××年我院进入了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的“三类案件”共计件人,其中不起诉案件件人,撤销案件件人。通过监督,人民监督员均一致同意本院处理意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思路

×年通过一系列措施,我院调研文章撰写的群众性基础较过去有所提高,许多过去没有撰写调研文章的同志也开始加入了撰写调研文章的阵营。但出精品、上档次的少仍然是我院调研工作的薄弱环节,调研文章在上级及有关报刊的采用率下降。今后我院调研工作的方向是:一方面把调研工作业务纳入干训内容,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全员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要继续巩固已有的调研工作人员阵营,积极采取措施和组织人力着重在深度和精度上做文章,努力提高调研文章的质量,扩大调研工作成果。

篇2:检察院检委会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情况

1、认真制定工作规划。遵照市院关于检察调研、检委会、执法检查三项工作要点和考核目标要求,针对我院实际,院党组研究制定了我院二○○五年工作意见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从总体上对检察调研、检委会、执法检查三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将三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奖惩。

2、加强调研工作领导。调研工作领导小组为我院常设机构,负责加强对调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院领导亲自担任领导小组负责人并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在指导选题、审稿、改稿的同时,还积极带头撰写调研文章,全年院领导亲撰写调研文章4篇,占调研文章总数的9.3%。

3、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针对不同时期检察工作的重点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院积极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全年共开展了以“检察改革与检务保障”、“提高执法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检察机关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疑难案件研讨”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5次,对检察机关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检察改革和加强检务保障、努力提~部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永葆共产党的先进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4、强化调研工作责任。我院把检察调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其他业务工作并重,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并纳入岗位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年终对调研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对未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则取消所在科室及责任人当评先选优的资格。

5、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按照执法检查工作目标方案,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执法检查措施,认真完成执法检查工作,全年共开展了执行首办责任制情况检查、办理涉法上访案件情况检查、2004年立案复查不服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处理决定的申诉案件质量检查、2004年不起诉案件检查、自侦案件扣押款物专项检查、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专项检查、2003年至2005年5月检委会工作情况检查、减假保人犯清理检查等8次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并根据检查情况撰写了执法检查报告,及时研究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和意见。

6、进一步规范检委会工作制度。今年我院在对历年来的刑事赔偿案件专项清理中,发现我院原制定的《错案责任追究规定》对错案责任主体在责任承担上没有明确的划分,对错案责任的追究也缺少具体的细化规定。根据查找出来的问题对本院原《错案责任追究规定》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修订补充,并对《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完善,对提请检察委员会研究案件的要求、程序、各环节人员的责任,以及对错案、错案责任、错案责任的追究等进行了明确具体地规定,增强了各环节人员的责任感,强化了对错案责任的追究,规范了检察委员会议事规程。

7、认真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根据高检院、xx市院的安排部署,我院被纳入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单位。为了使该项工作在我院认真推行,我院成立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试点工作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方案》、《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细则》和有关监督工作文书。在人大、政协委员中选任了7名公道正派、具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的委员作为人民监督员,并组织他们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2004年10月1日,我院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中,我院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及一系列补充规定开展工作,2005年我院进入了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的“三类案件”共计7件7人,其中不起诉案件6件6人,撤销案件1件1人。通过监督,人民监督员均一致同意本院处理意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思路

篇3:检察院检委会工作总结

一、当前基层检察院检委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检委会工作职能不明确

反映在对检委会的工作职能认识不一致。目前检察机关对于检委会工作职能的认识大都是按照《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等规范性文件, 上级检察院的指导性意见以及其他兄弟检察院的做法来具体规定本院检委会的工作职能。这就势必造成不同地区的检察院在对检察委员会工作职能的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一致。

首先, 反映在检委会讨论案件范围的确定上, 目前对于应提交检委会讨论案件的规定, 散见于多个规范性文件中, 如《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加强案件管理内部制约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等等, 有的规定范围过宽, 有的规定由检察长或检委会决定。由于不同院认识和掌握的标准不一, 造成各检察院检委会讨论案件范围五花八门, 这样往往直接导致检委会讨论案件的随意性。

其次, 反映在实践中绝大多数检察院的检委会偏重于案件研究, 宏观政策研究和指导功能弱化, 特别是基层检察院, “重议案、轻议事”的现象更为普遍。由于议事议案制度不规范, 对个案讨论的范围和议事的范围规定不科学, 造成讨论重大疑难案件多, 研究重大业务工作少, 讨论个案多, 研究类案少。加之检委会工作程序不规范, 检委会委员在会上往往是被动地听一些问题汇报, 由于时间仓促, 根本做不到细致剖析, 很难及时发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 调查研究检察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就更少。这种把主要精力放在讨论决定个案上, 忽视检委会主要职责是总结检察工作规律和工作经验, 使检委会变成案件讨论会, 违背了检委会专业性、权威性和规范性特性, 使检委会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 检委会委员构成不合理

在组织结构方面, 检委会组成人员的行政化色彩过于浓重。最高人民检察院2008年修订的《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由本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以及有关内设机构负责人组成”。但在实践中, 有的基层院把检委会作为“政治待遇”或“照顾个人情绪”的一种手段, 而不是按检察工作实际需要和专业化要求选配检委会委员, 导致委员的整体素质下降, 多数基层检察院的检委会委员一般都由领导班子成员、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 其他检察官即使业务再出色也被拒之门外。如此的组成方式, 势必会使检委会制度建立以来一贯倡导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中的“民主”氛围受到影响, 并使议事决策质量受到制约。导致检委会存在着行政化、待遇化和固定化的倾向, 长期以往不利于检委会工作质量的提高。检委会组成人员的行政化明显, 这与检委会是民主议事机构的特性不相符, 也是实践中长期造成检委会、党组会、院务会经常混同的重要原因。

其次, 委员任期无期限。设置检委会以来, 法律一直没有规定其委员的任期和换届, 这在立法上是明显疏漏。一方面委员终身制容易导致委员工作上的惰性, 不利于委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也不利于调动委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委员终身制不利于检委会人员的及时更新, 容易导致委员年龄结构老化, 不利于年轻人员的成长进步。

再次, 缺乏对委员的监督考核机制。实践中对检委会委员履行职务情况、发挥作用如何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检委会委员受人大任命, 却不向人大述职, 上级院也不考核其工作, 加之委员的选任具有行政色彩, 而非经民主选举或竞争产生, 有些委员在履行职责中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

(三) 检委会的系统内部监督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首先, 表现在检委会对所讨论的事项多数只停留在讨论和表决的层面上, 委员多只会在会上履行职务, 对于在会上发现的问题以及检委会决定的具体落实情况, 很少主动地进行指导和督办, 进而很难掌握检委会决定与实际情况存在的差异以及在执行检委会决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 甚至某些部门或个人对检委会决定久拖不办, 使检委会决定失去应有的效力。其次, 上级院检委会对下级院及其检委会工作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制约。

(四) 检委会议事程序尚不规范

在基层检察机关, 检委会大多实行的是一事一议, 没有实行例会制度, 由于实际工作的突然性, 检委会议事往往是“临时动议”。由于检委会委员对检委会应当作出决定的具体事宜, 缺乏事前的调查、研究, 缺少对所需法律、法规的了解, 造成会前准备不充分, 影响到检委会的议事质量和工作效率。在会议召开时委员的发言顺序也不明确, 还存在检察长定调的现象, 难以实现民主集中制。

二、加强和规范检委会工作应把握的几个要素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 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一下措施加以改革和完善:

(一) 适当解决检委会组织建设的法制化问题

第一, 在法律上进一步确认检委会在检察机关的重要地位, 改变目前只有国家个别基本法笼统规定检委会制度的状况。宪法是规定国家重要制度和重大事项的根本大法。既然现行《宪法》在“国家机构”一章中分设一节专门规定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体制等问题, 那么对于检委会在检察机关中的举足轻重地位, 也应当在其中用文字加以确认。虽然确认的文字无需很多, 但是却能够极大地提升检委会的地位。《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作为国家规定检察机关组织机构问题的专门法律, 应当把检察机关最高业务领导机构———检委会的组织、职能、活动方式等问题设定专章加以具体规定, 而不应仅以某条第二款形式作过于原则化的规定。目前,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关于检委会制度的如此规定已经三十年未作任何修改, 建议修改时能予以补正。

(二) 充分考虑检察委员会建设结构性问题

第一, 完善检委会组织结构, 改变目前行政化色彩浓重的状况。2008年2月高检院修订的《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 增加了各级检委会委员配置的员额, 从而使目前各级检委会委员数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增加的空间, 基层检察院的检委会委员最多可以配置到15人, 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改善各级检委会的组织结构, 使检委会成为确实能担当全院业务工作领导重任的名副其实的组织机构。在完善检委会组织结构时, 要避免形成只有担任一定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才能进入检委会, 或者把检委会委员当作一种身份的象征。要注重检委会组成成分的业务化, 淡化行政色彩, 注意吸纳没有行政职务的检察业务骨干、资深检察官、年轻优秀检察官进入检委会。如果目前不能及时解决优秀人才进入检委会的问题, 可以先行优秀人才列席检委会会议制度, 或者采取其他适宜的方法, 发挥优秀人才作用。

第二, 加强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检委会委员的业务水平。检委会委员的业务水平如何, 直接关系到检委会的议事能力和决策水平。因此应当把对检委会委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上级院应多组织一些针对各级院检委会委员的集中业务培训。集中培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既可以是业务理论培训, 也可以是检察实务培训, 或者兼而有之。不管何种培训, 一方面应努力提升培训档次, 另一方面要注重培训效果。

(三) 逐步完善检委会议事程序的规范化问题

近年来, 检委会议题会前审查工作备受各级检察院重视, 积极就加强会前审查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探索和尝试, 有关院相继推出了“小检委会”、“检委会预会制”等新机制, 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但是笔者认为, 这些成果并不能抵消掉目前检委会议题会前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反从另一角度更加证明了现行这一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009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中专设一条规定了会前审查问题, 但对会前审查的主体、形式、内容、程序、标准等却缺乏具体规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革和完善:

第一, 加强对会前审查制度规范的制定工作, 统一会前审查的主体、形式、内容、程序、标准等, 使会前审查工作有章可循并规范进行。

第二, 成立会前审查组织, 将检察业务骨干、资深检察官等纳入其中, 改变会前审查往往只由专职委员一人进行的局面, 发挥群体智慧, 确保会前审查质量。

第三, 鼓励探索建立有利于提高会前审查质量、确保检委会正确决策、科学决策的新机制。对于有关院推出的“小检委会”、“检委会预会制”等类似的新机制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积极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对经试点检验相对成熟的项目, 适时予以推广, 促进检委会议题会前审查制度日臻完善。

(四) 积极探索检委会责任追究的制度化问题

篇4:检察院检委会工作总结

关键词:检委会;缺陷;改革路径

检察委员会是检察机关内部的最高议事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司法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基层检察机关的检委会,在其机制滞后和不健全、人员组成,议事范围、责任归属方面已明显不适应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到检委会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权威。因此,尽快采取措施,完善相关机制,已成为我们共同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基层检察院检委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组成不符合规定。《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由本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以及有关内设机构负责人组成。”按照规定,检委会应当由院领导、各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但在实践中,个别基层院除了领导班子成员以外没有专职委员或业务部门负责人,这不利于检委会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检委会讨论的问题不只是案件,还有一些行政事务,所以办公室、纪检等部门领导有必要参加。

(2)程序不规范。检察委员会的议案提交程序和会议程序不规范。实践中检委会讨论案件往往是临时召集,很多案件在诉讼时限即将到期才提交讨论,未能发挥专职委员的“过滤器”作用委员们对于将要讨论的内容一无所知,由于会议时间有限,有的连规范的议案都来不及制作。高检院一直没有制定一套系统的检委会议事程序,各院自行操作,很难体现出检察委员会的专业特征,影响了检委会的议事质量和效率。

(3)机构不健全。许多基层检察院由于人员配置较少,没有为检察委员会配备专职人员;多数基层检察院对于专职委员如何管理,没有统一明确的规范。有的院专职委员的编制挂靠在研究室,专职少而兼职多,没有多余的时间对提交讨论的案件进行形式和实质审查,对是否是重大、疑难案件法律难以把握,加大了检察委员会的工作量,不利于提高办案效率。

(4)职能被弱化。基层检察委员会是基础检察院的最高权力决策组织,讨论决定重大检察业务事项。检察委员会作为人民检察院的业务决策机构,根据法律规定,其职能除了讨论重大的或疑难的案件外,还包括贯彻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总结检察工作经验、讨论决定与检察工作相关的事项等,而且总结检察工作经验,指导检察实践应是检察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司法实践中,多数检察院实质上把检察委员会的职能单一化,专职委员整日忙于复杂的案件审查工作,仅仅只是讨论案件,而涉及一些法律政策,以及需要由检委会名义作出决定的重大事项,往往挪到党组会上决定,检委会仅仅成了专门讨论具体案件的专设机构,混淆了检委会和检察长办公会议、党组会议的关系。造成专职委员的工作内容单一,检委会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基层检察院检委会工作机制的改革路径

检察委员会制度作为检察机关一个重要的工作制度,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起到更加大的作用。所以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检委会的工作能够更好的完成法律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完善检委会制度。笔者建议:

(1)确立检察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设立检委会办公室,实行委员专兼职结合,是基层检察机关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专职委员是检察长和检委会的参谋和助手,负责检委会的日常工作。检察委员会在检察院内部是属于重要的议事和决策机构,拥有最终决定权。因而专职委员具有法律地位的特殊性、权力来源的依附性、工作对象的专一性、工作性质的服务性以及业务意见的权威性等特征。检委会办公室作为检委会制度运转的协调中心,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基层院检察委员会议事效率和议事质量。改进检委会办公室工作制度,完善其运行机制,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其工作效能,是确保检察委员会有序、高效、高质运转的基础。

(2)完善检察委员会成员准入制度。首先是明确检察委员会委员的选拔、任免程序。在司法实践中,检察委员会委员主要由人民检察院院领导提名而通过组织部门考察后,由人大常委会予以任命。这种选拔机制还不是科学、民主的选拔方法,不利于调动广大检察人员的积极性,应当以立法形式明确检察委员会委员的任职条件,必要时可设立类似司法考试的准入资格制度,赋予检察官推举检察委员会委员的权利,建立检察院内部的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通过民主集中、公开竞争,再由检察长报请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任命,以保证专家型,专业型人员进入检委会,而不再是行政色彩浓厚的清一色领导。其次是建立检察委员会委员的考核制度,应每一年度向检察委员会和全院干警就其工作情况写出述职报告,接受领导和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定期对对每个检察委员会委员评议议案的质量予以综合评定,并把评定结果纳岗位目標,奖优罚劣;再次建立科学的检委会委员责、权、利一体制度,采取错案追究责任制度和特殊津贴享受制度,要破除委员资格终身制,建立劣汰、庸下的机制确保委员的业务质量,做到能进能出,使检委会委员任免实行竞争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既可避免不负责任,人云亦云,违心表态的现象发生,增强委员责任心和使命感。

(3)改革检委会议事制度。基层检察院检委会工作改革,应该从制度入手,建立检委会的各项议事制度,如例会制、会议记录制、列席制、案件讨论流程、程序性审查、实体性审查、决定执行督办制度等。转变重案件讨论轻重大问题研究的观念,将检委会主要讨论个案的作用转变为总结检察规律和编撰检察工作指导意见上来,重点放在解决案件定性方面或适用法律政策方面的疑难问题上,保证检委会集中精力解决重大事项和重大案件的决议。一是检委会办公室要对讨论的事项或案件提炼出焦点、疑点、难点,形成初步意见,报请检察长决定是否报检委会讨论,防止随意启动检委会程序。二是建立书面发言制度,采用书面发言,使委员们的发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避免了人云亦云的现象,更能突出民主集中制,提高检委会的办事效率。三是保留检察长作为检委会主持人的组织者角色。借鉴国际法院的做法,除非其他人表决票数相同,否则检察长不参加发言及投票表决,以示程序公正,或者主持人最后进行发言及进行表决。

(4)配设专业咨询机构。在检察委员会内部配设专业咨询机构,对提高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水平,坚持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有着积极作用。专业咨询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拟提交检察委员会研究的重大案件提出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的参考性意见,对拟决定讨论的涉及检察业务建设方面的重大议题进行论证,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可以强化检察监督和制约机制。在检察委员会配设专业咨询机构,使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上又增设了一项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专业机构咨询人员均为兼职,可以由本单位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检察人员担任,也可聘请有关法学专家、学者或者经济、审计等行业专门人才担任,但必须具备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娴熟的办案技能、丰富的办案经验。在配设专业咨询机构的同时,可以尝试人民监督员列席检委会,扩大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三类”案件、“五种”情形。

参考文献:

[1]蒋森华.检察委员会制度改革研究——以检委会专职委员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09)

[2]单晓云,李连华.基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职权简论[J].法学杂志,2009(08)

[3]张焕霞.刑事司法视野中的检察委员会制度[J].中国检察官,2009(08)

篇5:检察院检委会工作总结

关于开展检委会工作的调研报告

市院研究室:

收到市院关于转发省院《关于开展检委会工作情况调研的通知》后,我院迅速抓好落实,并安排专人对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检委会工作基本情况

1.人员、机构情况:目前,我院有9名检委会委员,其中1名为专职检委,是院领导班子成员,具体分管检委办工作。检委会没有设臵办事机构,检委办工作一般由研究室代管。2.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我院坚持检委会例会制度,在出席人数及表决人数上坚持“两个过半数”原则。在委员发言环节严格按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要求的顺序进行,以保证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在表决时,一般采用口头方式对议题进行正式表决。

3.制度建设情况:为加强检委会工作,我院制定出台了《检委会集体学习制度》、《检委会保密工作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全部严格贯彻执行。

4.能力建设情况:我院长期坚持检委会集体学习制度,每年至少学习四次。对检委会办事机构人员方面,2013年以来先后进行4次业务培训,效果明显。

5.规范化建设情况:我院研究室承担检委会上会议题的审查,议题范围均符合规定,议题提请、议题审核、决定督办等工作程序都能做到规范,议题材料、会议纪要等文书制作、存档、报备均符合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一)检委会委员结构尚不够合理

目前,XX县院9名检委会委员中,7名是领导班子成员,只有2名是中层正职。这种人员结构导致检委会在一定程度上讨论事项具有行政领导业务把关的色彩。

(二)检委会议事决策功能单一,发挥尚未到位

一是讨论案件多,讨论事项少。根据高检院检委会议事和工作规则规定,检委会的任务是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所谓重大案件一般是指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以及案情复杂和疑难的案件;其他重大问题主要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以及检察机关的方针、任务、部署等。但在司法实践中多数地方各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的检委会在履行其职能时只讨论重大案件,而讨论重大问题的职能体现较弱,甚至是空白。XX县院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二是讨论案件范围不确定。在议事规则中,对于案件是否属于重大、疑难案件,并没有衡量的标准,在实践中难以确定什么样的案件属于重大、疑难案件而需要提交检委会讨论。这样就限制了检委会所讨论案件的范围,造成只对有争议的案件进行处理。

(三)列席制度不规范

在检委会议事和工作规则当中,虽然规定了列席制度,然而没有确定何种案件需要列席,哪些人员应该列席,以及列席人员在保密和回避问题上的规定,可操作性较差,造成列席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列席制度的作用。

三、对检委会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检委会人员构成,提高成员专业素质

由于检委会是法定的检察机关决策机构,因此,检察长、副检察长应该是当然的检委会成员,对于其他委员的任用,应当从具有较高法律专业水平和丰富检察工作实践经验的检察人员中考虑任用,进一步改变重资历、重职级的倾向。在选拔过程中,应当在全院范围内引入竞争机制进行选任,多在主诉、主办检察官中,选择优秀的人员担当检委会委员。

(二)加强业务考核,实行议事质量评分制

一是上级检察机关对基层院检委会进行评分。通过不定期旁听、工作汇报等方式,上级检察机关对基层院检委会的议事规则、议事质量、议事效率以及决定执行情况作出综合评估;并对检委会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情况进行检查,进行考核。由此来推动基层院检委会的议事质量和规范化建设。

二是本院检委会对提请讨论的业务部门和承办人员进行评分。根据承办人和科室汇报案件或事项的情况,会中和会后从书面报告质量、表达能力、对事实、证据、定性的把握等方面,逐项进行打分。通过评分提高业务科室和承办人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从而提高向检委会汇报案件的质量,并可以作为业务考核内容和选拔业务骨干的参考依据。

(三)规范列席制度

为提高检委会议事质量,应当对列席制度进行进一步探索和规范,明确需要列席的情况、人员、发言程序。如规定召开检委会讨论自侦案件是否起诉时,经检察长同意,除公诉部门承办人外,自侦部门的主要承办人可以列席等等。列席人员仅仅是旁听,不利于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让其参与其中,使其变被动的旁听为主动的思考,才能达到“以会代培”的应有效果。因此,可以考虑在召开检委会时,有选择的让列席人员参加一些典型案件的旁听,撰写案件分析意见供委员参考,使列席人员通过“参与”与“评析”提高自身能力。

(四)建立专家咨询制度

篇6:检察院检委会工作总结

作者:王洪道 信息来源:检察院 点击数:116 更新时间:2010-10-9

检察委员会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的领导核心,承担着法定的职责和任务,加强检察委员会建设是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为了充分发挥检察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我院多措并举,改进和加强检察委员会工作,努力提升议事和决策水平。

建立制度,促进检委会工作规范化

为使检察委员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相关法律和高检院、省院的规定,结合实际,我院制定了《检察委员会工作制度》,对本院检委会议事议案的提起、审查、讨论、执行等作了规定。规范提起程序,重在减少临时动议;规范审查程序,重在提高质量;规范决策程序,重在科学决策;规范执行程序,重在监督落实。明确检委会例会、委员学习、列席人员、案件讨论流程、议事和议案审查、决定执行督办等制度,突出检委会在讨论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事项的权威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检委会工作内容,由以前单一研究案件转变为与检察工作的重大事项的研究相结合,人代会工作报告、向人大提交的专题汇报、检察业务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涉及检察工作发展方面的重大事项也要提交检委会讨论。如今年6月,我院检委会两次讨论后通过了“附条件不起诉实施细则(试行)”,现在试点实施。

设立机构,夯实检委会工作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检委会职能作用,我院设立了检委会办公室,与法律政策研究室合署办公,负责承办提交检委会讨论的案件和事项的审查、资料收集、案例收编、文件归档、会议记录、督查执行等工作。具体履行以下三方面职责:一是严把提案关。对提请检委会讨论的案件和事项严格审查,不符合提请标准和程序的,一律不能进入检委会讨论决策的流程;二是严把审查关。充分发挥门前岗的作用,对提交检委会的议事议案进行程序和实体审查,并进行会前解剖分析和法学法理研究,从案件、事项的主题重心、争议焦点、相关法律适用、同类案件事项的先例判定等方面为检委会提供信息咨询意见,供检委会讨论参考;三是严把督办关。对检委会做出的决定,及时制发决定并通知承办部门执行,并进行跟踪督办,提高本院各部门执行检委会决策的自觉性和时效性。

调整委员结构,推进检委会工作专业化

检委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检委会组成人员不仅要有很高的政治素质,而且要有很高的业务素质,检委会的整体业务水平代表着一个检察院的最高水平,其组成人员应当是本院的业务骨干。按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我院检委会设置委员人数由原来的7人增加到13人,在办案一线工作的高级检察官和中层干部委员8人,超过领导干部委员人数,覆盖了侦监、公诉、反贪、反渎、控申等业务部门,所有检委会成员都具有法律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下降5岁,实现了院领导、专职委员、部门负责人三个层面法律专业知识与检察实践经验的良好结合。我院还积极争取县委的支持,县委同意设置2名副科级专职检委会委员。办案一线委员和专职委员的增加,改善了检委会结构,增强了检委会的专业性,提升了检委会的专业水平和议事决策能力。

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检委会决定落到实处

为避免出现“人人负责却无人负责”的情况,强化检委会检委会决定落实和研究重大案件的责任追究,我院在责任落实上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实行个人责任追究制。明确承办人、部门领导、分管检察长、检察长、检委会这一基本责任链,如果讨论的案件出现问题,就这一责任链追寻各自的责任。二是有关人员列席检委会制度。根据少数自侦案件在处理时公诉、自侦部门认识不易统一的现状,在检委会召开时,由两部门承办人共同对事实、证据负责,对事实、证据汇报不准造成错案的,承担相应的责任。遇有案件事实、证据或性质等方面的疑难问题,亦可邀请业务骨干参加,听取意见,准确决策。三是规范检委会决定的落实机制。检委会办公室对检委会决定进行执行检查,确保各项决定落到实处。负责与有关业务部门的联系,要求承办人必须及时将执行情况回复院检委会办公室,以督促责任部门、责任人有效执行决定。对某些诉讼期限较长的案件,定期跟踪进展和最后处理结果,确保检委会全面掌握案件办理情况。对决定或决议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及时形成检查报告反馈给检察长,协调解决。对检委会决定的落实执行认识不够,懈怠执行、执行不严甚至错误执行的,追究承办人及执行部门负责人的相关责任。

加强检委会工作的几点做法

2010-5-31 来源:南昌政法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今年以来,安义县检察院严格执行《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采取四项举措加强检委会工作,努力提高检委会的议事能力和决策质量。

一是明确检委会讨论事项类议案范围。通过限制个案讨论范围和适度扩大议事范围,改变检委会对个案研究相对较多,“重议案、轻议事”的现象。检委会议事的重点,除研究有重大社会影响或者重大意见分歧的案件,以及根据法律及其他规定应当提请检委会决定的案件外,还包括审议在检察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的重大问题;贯彻执行县人大会及其常委会决议,拟提交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专项工作报告和议案;检察业务、管理等规范性文件;贯彻执行上级人民检察院工作部署、决定的重大问题,总结检察工作经验,研究检察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审议重大专项工作和重大业务工作部署等。

二是发挥检委会办公室的审查和咨询小组的智囊作用。检委会办公室严把议案审查关,对提交讨论的事项和案件进行程序和实体审查。检委会办公室对实体审查存在疑惑的,组织召开咨询小组会讨论。咨询小组由近年通过司法考试和新招录的年轻干警组成,对拟提交检委会研究的案件进行专案分析讨论,集体讨论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统一意见后,附详细理由,由检委会办公室在检委会上发表意见,为检委会决策提供参考。

三是规范检委会工作程序。规范议事提请程序。制作了《检委会讨论案件登记表》、检委会委员、承办部门、各科室局《向检察委员会提出事项议题单》等文书;承办部门按照议事范围报请检委会讨论的议题,必须填写由承办检察官、部门集体讨论和分管副检察长签署意见的登记表,连同案卷材料和汇报材料送至检委会办公室审查,检委会办公室提出意见后报请检察长决定。制作了《召开检察委员会通知单》、《检察委员会会议议程单》等文书。检委会议程确定后,检委会办公室在会议举行三日以前,将拟审议的议题、举行会议的时间和地点通知检委会委员、列席会议的人员和有关承办部门,并分送会议相关材料。规范会议讨论程序。首先,由承办部门、承办人员汇报;其次,检察委员会委员提问、讨论;再次,会议主持人发表个人意见、总结讨论情况,必要时,会议主持人可以在委员讨论后、总结前请有关列席人员发表意见;最后表决并作出。检委会办公室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并及时根据检委会集体讨论决议制作《会议纪要》和《检察委员会决定事项通知书》,提交检察长审阅签署后,印发本院有关部门执行。

篇7:检察院检委会工作总结

引领检察事业发展

检委会是检察机关业务建设的指导和决策机构,实行委员制结构的组织形式,检委会委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由此可见,提高检委会议事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在委员,委员作用的发挥也是检察事业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检委会委员的议事能力和水平?如何发挥检委会委员的作用呢?荥阳市人民检察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基层院检委会委员工作现状

(一)检委会委员组成结构情况

由于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检察官法》、《人民检察院检委会组织条例》均没有关于检委会委员组成结构和任期的规定,实践中,基层院检委会一般由院领导和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而且院领导占委员的绝大多数,委员结构存在行政化和终身制的问题;委员任期无限制,使检委会委员结构和组成缺乏更新机制。2008年2月,高检院下发了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检委会组织条例》,对委员结构进行了明确界定,规定检委会委由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委会专职委员以及有关内设机构负责人组成。

(二)检委会委员履行职责情况

1980年《人民检察院检委会组织条例》只有关于检委会职责的规定,没有规定检委会委员的职责。根据1983年修订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3条规定: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2008年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检委会组织条例》第7条对检委会委员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检委会委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和义务:(1)参加检委会会议,对讨论的议题发表意见和进行表决;(2)经检察长批准向检委会提出议题或者提请复议;(3)受检察长或者检委会指派,对检委会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4)未经批准,不得缺席检委会;(5)遵守检委会议事规则和各项工作制度;(6)保守国家秘密和检察工作秘密。根据上述规定,检委会委员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就是参加检委会,在会议上讨论案件和检察业务工作,针对所讨论的议案发表个人意见。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基层院检委会委员都严格固守着上述法律规定,没有真正发挥检委会委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带头人作用。

二、检委会委员全面履行职责是法律要求

2001年修订后的《检察官法》第7条规定: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委会委员除履行检察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应的职责。这就意谓着担任院领导职务的委员和其他委员,不仅要履行其职务职责,还要履行与其职务相关联的其他职责。法律要求检委会委员应当充分履行职责、全面履行职责、积极发挥作用。检委会委员不能仅仅局限于参加检委会会议,而应当从推动检察工作和引领检察事业发展的大局着眼,发挥主观能动性,全方位的积极履行职责,做好检委会决定的事项和检察长交办的工作。

三、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007年以来,我们荥阳市检察院在提高委员素质、调动检委会委员积极性、发挥检委会委员作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委员的培训学习,提高委员议事能力。

由于检委会委员大多数担任院领导职务,忙于事务和会议,难以抽出时间学习新的法律知识,加之领导班子调整等原因,检委会委员也会随之变动,新进委员更是缺乏系统学习。为强化委员的业务学习、促进知识更新,我院实行了《检委会委员培训学习制度》,采用例会学习与定期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委员学习。将周一确定为例会学习时间,集中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上级的有关文件规定,更新委员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司法政策和精神;定期培训是每年举办两次检委会委员学习培训,邀请上级院业务专家和法学院校教授集中授课,主要是解决业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高委员分析、研究、解决疑难案件的能力。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我院检委会委员通晓法律知识、破解疑难案件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更新委员结构,增加检委会活力

尽管法律没有关于检委会委员组成结构和任期的规定,我们荥阳市检察院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增加和补充新鲜血液,随着部分院领导的离职,我们适时调整委员结构,新选任了两名年富力强且具有较高法律专业水平的新任院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为检委会委员,并给予其更多的锻炼和学习机会,为一成不变的检委会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为改变委员结构存在行政化和终身制的问题,努力实现检委会委员结构的更新换代。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检委会委员任期制的方法和途径,即检委会委员随检察长的换届而换届,重新任命新一届的检委会委员。委员的换届更新必将给检委会带来新的生机。

(三)委员办案,提高委员业务能力

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检察委员会委员同业务科室的联系,改变以往听取汇报、坐而论道的做法,我院从提高检委会委员的实战能力和业务水平入手,去年8月,检委会通过了《关于实行检察委员会委员办案制度的暂行规定》,要求检察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办理案件。办理案件的范围主要是审查逮捕案件和审查起诉案件。《规定》要求每位委员每年至少办理案件4起以上,《规定》还明确列举了委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包括:阅卷、拟订讯问提纲、提审犯罪嫌疑人、对案件进行信访风险评估、制作法律文书;办理公诉案件还要求拟订详细的庭审预案、制作公诉意见书直至出庭支持公诉。

2007年12月,高检院《关于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直接办理案件的意见》下发后,我院及时修订了《规定》,完善了检委会委员办理案件的范围,以高检院提出的五类案件为重点,将所办案件向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和控告申诉等环节延伸。截止目前,我院检委会委员(包括检察长、副检察长)已办理五类案件80余件,每个案件都是经过细心打磨的精品。检委会委员办案制度的推行,既缓解了业务部门的办案压力,也使委员通过办案增强了准确处理案件、把握政策法律的能力,真正为全院干警起到表率作用,委员办案,更是委员全面履行检察职责的具体体现。

(四)委员列席审委会,拓宽检察监督渠道

检察长列席审委会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人民法院组织法》早有关于检察长列席审委会的规定,也都将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作为司法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此,荥阳市检察院结合本地情况,实行了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列席审委会的人员必须是具有检委会委员资格的检察长、副检察长和受检察长委托的其他检委会委员,列席审委会讨论的案件主要是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法检两院存在重大分歧的案件、可能宣告无罪的案件和再审案件等,主要职责是对审委会讨论案件进行实体和程序监督,并发表列席意见。检委会委员列席审委会体现了严肃性和对等性,有利于加强两院委员的业务沟通与交流,更是检察机关严格履行检察监督职责的需要。

(五)委员跟庭,提升公诉质量和形象

上一篇:高校职称评审工作总结下一篇:北师大版三下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