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起源

2024-07-01

元宵节起源(共7篇)

篇1:元宵节起源

元宵节起源

俗话说“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元宵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个以灯为俗、借灯兴舞的狂欢之节,故又称“灯节”。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有两种流传较广的说法,一是认为元宵起源于祭祀太一神的“太一祀”。在新年第一个月圆日通宵燃火照明,意为“人能守元,天人共求安平泰”,为“守岁”的延续。《史书》记载,汉武帝宫中千灯万盏,大放光明,通宵达旦祭祀天神“太一神”。宋洪迈在《上元张灯》一文引此说:“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

第二种说法为汉明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日夜晚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在佛教中,灯为法。历年元宵节皆以灯为俗。到了唐代,元宵灯节发展到盛况空前的规模,并同时出现了赏灯和其它一系列民间狂欢活动,至唐睿宗,正月十五正式成为“灯节”。南宋时,人们将谜条系在五彩缤纷的花灯上,供观灯者猜射,称作“灯谜”,更平添了观灯的乐趣。

篇2:元宵节起源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2、花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返回目录

元宵节的习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 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2、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3、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4、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5、放焰火

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烟火越来变得越美,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美越来越艳丽。

6、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7、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8、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9、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返回目录

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1、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2、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3、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4、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篇3:论设计起源与艺术起源的关系

艺术起源这个问题异常神秘, 是一个“黑洞”般的难解之谜, 设计起源当然也不例外。艺术起源与设计起源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尽管艺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不断地提供越来越丰富的资料, 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艺术的起源问题。但由于历史久远, 难以找到可靠有力的史料作为证据, 对于艺术何时产生, 设计的起点在何处, 及其产生的原因等问题其回答多为推测, 难以考证。艺术史论学家们尝试着从考古领域入手去探求设计起源, 通过对设计史的研究, 力图从宏观上理清设计发展的脉络, 从艺术发生学角度研究原始艺术产生的源头。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做的除了弄清楚原始艺术“从哪里来”和“从何时始”之外, 还得搞清艺术“为什么”会产生的问题。从历史的溯源看, 艺术和设计具有同源性, 二者所表现的都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创作的一种造物活动。正是这个同源性, 说明了艺术和设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 艺术从技术中分离出来走上一条独立发展道路以后, 艺术就成为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文化创造行为, 是艺术家感情的物态化。现代工业产生以后, 在造物文化的词汇中“设计”成为一个语意丰富的名词, 有时包含内容广泛的活动过程[1]。学术界目前比较广泛认同的一种说法: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呈现出的是一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态势。

一、艺术起源与设计起源具有同源性

“设计”一词并没有出现在早期的艺术辞典中, 纯美术是人类早期享受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 如中国画的工笔、写意、山水、花鸟作品, 西方的粉画、油画、雕塑作品都是人们用以享受的精神食粮。传统观点认为艺术起源发轫于公元前3万年至4万年前人类旧石器时代, 即所谓的“史前艺术” (Prehistoric art) , 指的是人类尚未进入文明阶段之前的所有绘画、雕塑的图形和偶像, 黑格尔称之为“史前艺术”或“原始艺术”。从目的性来看, “史前艺术”还不能称为一种真正的艺术, 只是一种具有艺术形式的刻画产品, 是和现代所说的艺术有着巨大差别的。很多证据可以表明艺术起源于这一时期, 如法国和西班牙南部比利牛斯山山脉地区的拉斯科洞窟壁画 (图1) 和阿尔塔米拉岩画 (图2) 。这些洞窟壁画的特点为:题材上都以动物、狩猎为主, 绘画方法是用黑线勾画轮廓, 以红、黑、褐色等色彩渲染体积, 形态写实生动, 但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这些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绘画作品是世界上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最著名的美术作品。在法国的劳塞尔岩洞中发现了一个被后人称为“持角杯的维纳斯” (图3) 的女性人体浮雕, 雕像中, 女性面部和足部的刻划简单模糊, 而体现女性生殖特征的部位却被刻划得十分夸张。她右手持牛角, 左手搭在隆起的腹部上, 披肩的长发绕过了左肩。从形象上分析她是在主持某种巫术仪式, 也许是祈祷族人狩猎满载而归, 也许是在祝愿氏族繁荣昌盛。这种典型的女性雕刻形象表现了原始人类对种族繁衍的崇尚, 被认为是原始艺术的开端。同一时期, 原始人还试图从自然界中寻找并提取一些装饰元素, 用来美化自身的生活, 如用兽骨或贝类制作成项链等饰品 (图4) , 这些饰品制作工艺虽然还比较粗糙, 充满野性美, 但是这个制作过程体现的是一种创造力, 表现出了最原始、最朴素的审美观念, 这或许也预示着设计的产生。通过这些人类早期的绘画、雕塑作品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种认识:无论是原始社会时代还是奴隶社会时代, 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最主要功能是——记录人类生产劳动状况和日生活形态。

图1野牛·人 (引自里外网“艺术&时尚”传统壁画.见:http://art.liwai.com/content-7885-2.htm, 2009-06-19)

对于艺术起源的探讨有很多种观点,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从古至今争论从未间断过, 研究者们众说纷纭,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1.源于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模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出于本能对自然和社会事物的模仿。“模仿说”中所指的模仿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并不是简单地对大自然中各种物态的外形进行抄袭。“模仿说”指明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 其中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合理性。但是, 这种说法把艺术模仿归结于人的本能, 没能找到模仿背后的创作动机, 因此还不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2.被理论界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的“游戏说”认为, 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表现在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人类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和功利目的的活动中, 从而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即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3.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乔治·科林伍德等所坚持的“表现说”, 其基本主张是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4.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说”的理论, 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 包括仪式和信仰等, 都起源于交感巫术。5.以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等学者为代表的“劳动说”, 一些学者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 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

图腾崇拜是一种古老悠久的文化现象, 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崇拜的图腾, 人们选择一些具有神秘感的动植物, 将它们的形态进行抽象、简化或夸张, 形成一种被全部族所公认的符号, 并成为一个部落同属的标志, 既是同部族辨认的符号, 更主要的是祈盼这些神秘的图腾能够护佑自己的部落繁衍壮大、生生不息。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渴求战胜或改变大自然、渴求种族延续思想的表现。从艺术和设计角度出发对图腾进行分析研究, 可以发现图腾是一种具有艺术装饰形式的符号, 其中已经包涵了抽象和夸张等艺术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 因此很多人认为图腾符号就是设计的起源。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把人类7万年前至4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工具进步称为“技术革命”, 并认为“它是技术史上划时代的革命。从那时起直到今天, 各种工具的改进不断加快。尽管在局部地区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停顿甚至倒退, 但在这段时间内, 速度不断加快是技术史上的主流”[2]。他还说“旧石器时代晚期并不仅以把石器打凿成薄片这种技术的进步而著称。这一时期至少还出现了三种开创性的发明:狗的驯化、弓箭、绘制和仿造人类和动物的形体……至于绘画和仿造人兽图形, 这是人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视觉艺术作品”[3]。汤因比所列举的这些东西之中至少弓箭和石器这两样应该属于设计范畴。由此上溯到石器的产生, 我们就可以寻找到设计的源头。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人是创造工具的动物。”人类最早制造的物品是为其生存服务的生产工具, 动物与人的区别在于动物不会有目的地改进、创造工具, 当人为了某种用途将一块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的时候, 就开始了人类自觉意义上的创造活动。设计的产生源于工艺的出现, 同样产生于原始人类对于石器的有意识的加工、改造、制作。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行为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人类劳动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创造物质精神财富、创造文明, 而创造活动中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就是造物。设计是人们在开展造物活动之前进行预先的计划, 然后再按计划去进行物的创造, 人们把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语言和形式表现出来的活动过程称为设计。艺术设计的重要特征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 使之不但具有实用功能, 还具有审美功能。

图2受伤的野牛 (引自里外网“艺术&时尚”传统壁画.见:http://art.liwai.com/content-7886-3.htm, 2009-06-19)

图4原始服饰配饰展示图 (引自http://www.wy88.cn/shtmlnewsfijes/ecomnews/552/2012/20124200939320841.shtml)

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特有的 (诸如意志和情感等) 能力的需求, 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而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又必然会对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影响甚至制约。所以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一个对自然界进行不断改造的过程,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人们努力将自然界进行改造, 希望营造出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人们在对自然界不断索取和改进的过程中, 发明创造了诸多新生事物, 这就是设计。这种广义的设计当然也包含艺术。艺术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人类表达理想的一种方式, 所以又可以说人类才是艺术的源头, 人类更是设计的源头, 人类的生活、劳动是艺术和设计的共同源头。正因为此, 笔者认为, 艺术和设计是同源的, 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 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 艺术形式也日趋成熟。

二、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区别

人类的生活是艺术与设计的共同源头, 但是同样源于人类生活的艺术与设计出发点并不一样, 判断标准自然也不统一。艺术与设计具有明显的区别, 但是两者之间也有共性, 两者皆以美为出发点, 同为创造、感知与体验美。艺术是艺术家创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和思考的作品, 是创作者主观意识的表达, 不用考虑受众, 也不用考虑经济效益;而设计, 狭义的理解, 就是通过设计产品 (诸如工业产品、视觉产品等等) 来解决现有问题。这种特性造成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必须考虑受众的感受。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人而不是物。设计师要完成设计工作和任务首先考虑的是体现社会价值, 满足人的需求, 而不是去考虑物质。创造性是设计的本质特性, 设计是一个构思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人类通过思考、计划将原有事物进行改变、使其变化、更新并发展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设计源于人类日常生活, 服务于人类的生存需要, 是人类实现自身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方式。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一点就是设计师的设计是为他人服务的。设计改变生活, 设计师通过对物的设计, 使经过设计的物与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 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

艺术与设计之间是有区别的, 两者是不可以混淆的。我们可以简要地用“艺术为我”、“设计为他”八个字来概括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我们不难理解这八个字的含义, “艺术为我”说的是人类为了把自己精神世界的东西通过理想的方式表达出来, 而进行艺术行为或艺术创造, 这种艺术行为甚至可以不受任何人的影响, 既无需设定目标也不需提前计划, 完全是一种自我理想的展现和表达。艺术的精髓就在于艺术是服务于人们自己的精神世界。荷兰著名画家梵高为追求自己理想的纯艺术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他的作品从不是为了获得别人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取社会的认可而作, 他的作品没有什么利益的驱动, 是真正富有艺术性的事物, 他的艺术创作散发出来的是艺术家发自内心的一种精神享受。真正懂得艺术的人读懂的是艺术内在的价值, 而不是去用金钱估量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如何理解“设计为他”?从以下三点来分析可以对“设计为他”这四个字的含义有所认识:1.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满足社会、市场需求, 为市场需要服务, 如果没有市场的需求, 设计就不会产生价值。比如说进行一个室内家庭装修项目设计, 设计师必须充分了解业主的需求、喜好, 并针对业主的需求、喜好去为他设计他的家。这里业主掌握了真正的主动权, 这就是社会市场的游戏规则, 设计师的作用是帮业主实现他的想法。设计师如果只顾天马行空地挥洒自己的设计灵感而置业主的要求于不顾, 业主完全可以不要你来为他设计。因此说设计是为他人而设计, 而不可能背离市场需求。2.谈到设计每个人都很容易想到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如家具设计, 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家具设计也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让使用者即“他人”在使用时感受到舒服。违背这个基本原则设计出来的产品肯定会被使用者、市场抛弃。3.设计是实用的艺术, 设计品最终通过机械化批量生产, 迎合市场需要, 追求经济效益, 一般是不可能具有唯一性特征的。而艺术品就具有唯一性的特点, 具有不可复制性, 可能藏在私家的橱柜之中, 并不在世间抛头露面。

三、艺术与设计的相互关系

艺术与设计既存在区别, 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当人类刚刚学会制造生产工具之时就将实用和审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类的造物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的审美意识水准不断提高, 艺术与设计的结合更是显得紧密。很多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雕塑及绘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甚至创作的灵感就来源于绘画和雕塑。包豪斯所追求的抽象的风格形式与新造型主义绘画和雕塑的风格形式就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康定斯基的抽象构成主义绘画本身就是构成主义的风格。

近现代设计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出现往往会推动和诱发新的设计观念的产生, 同时而新的设计观念也极可能推动一个新艺术形式产生。纵观现代设计史, 艺术变革一直是以一种激进的方式来影响设计领域的, 艺术与设计并行发展, 他们都在追求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理想形式。现代的设计艺术受到20世纪初的抽象艺术尤其是几何形式影响, 而设计的探索又同时影响了艺术形式, 二者合力推动了机器美学的诞生。艺术推动设计最典型的代表是包豪斯, 包豪斯的设计强调功能第一原则, 追求功能与装饰的统一。包豪斯的这个设计理念实际上体现的就是艺术与设计结合。应该说设计的本质就是艺术与科学技术融合统一, 科学技术是设计的基础, 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两者结合创造出既具备优越使用功能又美观大方的产品, 是设计最终的追求。当人类的艺术眼光提高的时候设计也将变得更加有品位, 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合作则更有可能推动设计进步。好的设计也会影响艺术的发展, 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相互影响。艺术家参与设计研究, 投入设计实践, 可以推动设计进步。设计师关注艺术, 投入艺术研究, 也可推动艺术进步。

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由内在动机引发的, 艺术和设计都是人类思维的外在反映。没有人类思维指引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没有目标和活动意义, 而各种实践活动又是思维的必备载体, 是思维得以物化的前提条件。设计是人类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的结果, 追求更高的层次。设计既要满足人类的实用需求又要满足审美需求, 而不像纯艺术仅需满足审美需求。人类不断丰富的意识活动, 使得人们对审美和其他精神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的发展受到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 包括政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 这些都是设计发展的影响、制约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艺术和设计都是社会现象的综合表现。

综上所述, 当我们再度推敲艺术的起源和设计的起源关系问题的时候, 必须综合地去考虑人类学研究成果和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我们发觉在当前艺术和设计的结合愈加紧密的大背景下, 我们没有必要孤立地去讨论研究艺术的起源和设计的起源究竟谁先谁后。随着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的迅速发展, 未来, 艺术和设计必将结合得愈来愈紧, 艺术起源和设计起源将不会再被艺术界争论不休, 将不再是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

[2]马新亭.人类起源[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4]张白露.艺术起源学说辨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01)

[5]罗中起.艺术起源是一个历史历程[J].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83 (06)

[6]臧勇, 钱珏, 占必传.设计与艺术的本源思考[J].艺术评论, 2012 (07)

[7]刘一.论设计起源与艺术起源的关系[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2 (12)

篇4:狗起源亚洲,人起源非洲?

然而,新近的研究又提出了一种假说,现代狗分别起源于欧洲和亚洲,换句话说,现代狗分别在欧洲和亚洲被驯化。这个假说类似于狗的多地区起源说。

狗与人的起源

狗起源于欧洲、中东、中国(亚洲)和多地区起源4种假说就像人类起源假说一样,不仅有各自的研究结果和证据,包括基因和化石的证据,而且与人类起源的争论极为相似。人类的起源至今有两种学说相持不下,一是“非洲起源说”,另一是“多地区起源说”。

前者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距今25万~20万年前的非洲,然后在大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并完全取代了其他地区的古人种。这一取代过程未伴随明显的与原住人群的基因交流。由此,非洲以外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都是人类演化树上的旁枝,地球上所有现生人群均为非洲晚期智人的后裔。

后者有两种假说。一是认为,现代人是在非洲、亚洲、欧洲和美洲4个地区出现并各自独立地连续进化,当然在各个地区之间进化的人都有基因交流。二是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沃波夫于1980年代提出,在15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

(匠人:Homo ergaster,或直立人:Homo erectus)离开非洲后,开始在世界各地独自演化,包括尼安德特人、北京人和爪哇人等,并适应当地的环境。

今天,人的非洲起源说占据了主流位置,也获得了更多认同。与人的起源相似,狗的起源在今天似乎以起源于中国(亚洲)成为主流并获得更多认同。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克斯廷·林德布拉德·托赫团队在2013年3月21日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认定,狗起源于中东。他们采用的是对狗和狼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而且比较了狼和狗参与食物消化的基因,认为从狼演化到狗的一个关键是,狗逐渐产生和拥有消化淀粉食物的基因。

2013年11月15日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芬兰图尔库大学奥拉夫·塞尔曼研究团队的文章,作者的结论是,狗大约是在距今3.21万~1.88万年前由欧洲人驯化。

但是,中国与瑞典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的结果显示,家犬大约是在距今3.3万~1.6万年前被中国的南方人驯化的。从2002年起,研究人员通过对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地区654只狗的线粒体DNA进行追踪分析,发现这些狗拥有几乎相同的基因,并且狗的主要线粒体DNA支系起源于东亚,其遗传多样性也最丰富。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国栋的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已经发表的中国南方家犬群体的数据,并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证明,这些狗共享同一个基因库,但来自东亚的狗的基因多样性最为显著。这种多样性意味着一个狗的种群已经在那里古老到能够积累许多独一无二的基因特征,这提示,狗在东亚被驯养的时间最长,东亚而不是中东或欧洲,才最有可能是狗的起源地。中国南方的家犬群体拥有最小的连锁不平衡距离(越靠近起源地,连锁不平衡距离越小),这一特征支持狗起源于中国南方。

狗的两地驯养说

尽管狗起源于中国似乎占了上风,但狗的4地区起源假说注定要争论下去。在争论不休的情况下,一项新的研究似乎在打圆场,提出狗在亚洲和欧洲都分别被驯养,这个假说类似于狗的多地区起源说。

2016年6月3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英国剑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劳伦·弗朗茨团队的文章,称狗在欧洲和亚洲或近东被人类分别驯化。他们研究的材料来自一个单一的样本,一个约5000年前的狗的内耳骨骼。这个标本是在爱尔兰东海岸纽格兰奇墓的一个类似足球场大小的肮脏土堆和乱石里出土的。纽格兰奇墓位于爱尔兰东北部的米斯郡,是博因河河曲地区的一座通道式坟墓,也是爱尔兰最为著名的史前坟墓之一,大约建于史前巨石柱时期。

弗朗茨等人对这个狗骨骼的细胞核DNA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这是对古代的一只狗的首个全基因组测序,然后把这个基因组与世界各地的605只现代狗的细胞核DNA进行比对。之后,研究人员创建了狗的家族树,由此揭示了欧洲狗和亚洲狗在一个很大的分水岭后产生了双峰分流。欧洲狗指的是如纽格兰奇犬、金毛(猎)犬和拉布拉多犬,亚洲狗指的是沙皮犬(Shar Pei,产于中国广东南海大沥镇一带,是世界名种斗狗之一,一般身高46~56厘米,体重为

22~27千克)和来自西藏以及越南的自由放牧的土狗,如藏獒。

亚洲狗和欧洲狗的差异让研究人员感到深深的震惊,因为此前没有足够的样本来发现两种狗之间的差别。

要弄清欧洲狗与亚洲狗是在何时分道扬镳的,纽格兰奇狗样本是一个关键点。研究人员对纽格兰奇狗和其他几种现代狗及狼的全基因组进行计算,以确定狗的基因突变率。这个基因突变率提示,亚洲狗(东方狗)和欧洲狗(西方狗)g的分离大约发生在距今1.4万~6400年前。基因分析也揭示了西方狗的一个遗传瓶颈,一种基因多样性的显著减少与狗的种群数量的锐降密切相关。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一个小的种群从一个大的种群分离之后。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人类走出非洲之后。

把这些情况与以前的研究结果结合在一起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亚洲人驯养狗大约是在1.4万年前,后来,这些狗的一部分可能随同人类通过欧亚大陆移民而迁徙到了西方。这意味着所有现代狗,包括纽格兰奇狗的祖先都可追溯到亚洲。

难以解释的问题

弗朗茨等人的研究其实还是说明,狗是起源于亚洲,相对于人类走出非洲,狗是走出亚洲。不过,也有一些问题难以得到圆满解释。

nlc202309081413

此前,一些考古学家的发现证明,在德国发现的狗的残骸大约生活在1.6万年前,这提示,在亚洲狗迁徙到欧洲之前,狗已经被欧洲人驯养了。今天的一些狗也携带有早期驯养的一些基因标记,但是难以发现,部分原因是研究人员一直试图从古代的德国狗找回DNA标记。

弗朗茨承认,他们并不知道在欧洲早期驯化的狗是否为一个进化的死胡同,但是他们有把握地说,欧洲狗的基因遗迹绝大部分已经从今天的狗中抹去了。

对于弗朗茨等人的狗在亚洲和欧洲分别被人类驯养以及欧洲的狗是跟随人类从亚洲迁徙到欧洲的说法,不同的研究人员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参与中国与瑞典合作研究狗起源项目的研究者之一——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的遗传学家皮特·萨沃莱宁认为,弗朗茨等人的研究极其有价值。

但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罗伯特·韦恩的看法却相左。他认为,弗朗茨等人的研究貌似合理,但是太简单,不足以解释狗起源的问题。弗朗茨等人的研究仍然无法让人弄清狗的真实起源。而韦恩此前的研究表明,狗是在欧洲最先被驯养的。

作为狗是起源于亚洲的研究者和支持者之一,萨沃莱宁还提出一种分析。如果人们在一个地方驯养出了极其出色的狗,理所当然地,每个人都想拥有这样的狗。因此,在成百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会带着狗通过欧亚大陆迁徙到世界各地。但是,萨沃莱宁并不完全认同狗是在亚洲和欧洲两地被驯养过。因为,弗朗茨等人的狗的基因突变率计算未必完全准确,而且这也只是一种理论值。

弗朗茨等人的狗在亚洲和欧洲都被人驯养过的假说也相似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亚当·鲍科的假说,后者认为狗是多地区起源。2009年8月,鲍科等人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供了一个证据,把来自非洲乡村的318只小狗与来自北美和欧洲的100多只狗进行基因对比,发现这些非洲幼犬基因的高度多样性与他们在东亚发现的狗的基因多样性非常相似。

因此,这些非洲幼犬几乎毫无例外地来源于不同的祖先。由此可推论,全球各地的狗可能有各自不同的演化过程,狗是多地区同时演化而来,并非亚洲人、中东人或欧洲人首先驯化了狗,然后才向世界各地迁徙。

无论狗起源于中国(亚洲)、中东还是近东,抑或现代狗是在亚洲、欧洲分别被驯养,以及狗是多地区起源的假说,都需要对更多的狗的基因样本进行研究,尤其是对多地区的狗,以及现代狗与古代狗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比对,并对化石进行研究才能获得广泛认同。

【责任编辑】张田勘

篇5:元宵节灯会起源由来

元宵节持续时间在各个时代均有不同,两汉时期为一天,唐为三天,宋为五,明则九,明时与春节相接,非常热闹,清朝则只有四到五天。但是却增加了不少的活动。现代延续了清朝,也是五天。元宵节时期,人们还要挂上一盏灯笼,祭拜姜太公。

元宵节习俗一般是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吃元宵等,而少数民族也有民族是过元宵节的,满族与汉族一样,吃元宵,挂彩灯,白族则是耍龙,舞狮等,元宵节吃的最多的就是元宵了,元宵有糖元宵,咸元宵等等一些种类。

元宵节是符合中华民族在各个方面的一些需要,不光拥有美食,还有提升精神风貌的看花灯,猜灯谜等一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无论元宵节活动如何推陈出新,元宵节还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节日之一。

元宵节灯会起源

元宵起源说法不一,一般来说它有两个源头,一是中国本土的正月上旬的祭祀传统,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

点灯敬佛到长安甘泉寺燃灯祭祀太一神,灯火彻夜不熄。这种习俗后来移到正月十五。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白马东来后,汉明帝提倡佛教,在洛阳雍门外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白马寺,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汉族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汉族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折叠隋朝中国有史可查的大规模元宵节赏灯习俗是在隋炀帝时期洛阳城宫城正门端门的布灯习俗,端门灯火盛极一时,流光溢彩。端门是隋唐洛阳城皇城城的正门。历史上有有名的元宵节端门灯火既是发生于隋唐洛阳城的端门。端门灯火的发起人是隋炀帝。

元宵灯会《资治通鉴》载:大业六年(620_年)元宵,炀帝“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自此,端门灯火闻名于世,连外国使者都来观赏。史学界有学者认为:元宵节赏灯风俗源于洛阳,而城楼布灯习俗则发轫于端门。至唐,赏灯习俗更盛,有诗云:“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折叠唐代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这种生活自然在当时的文艺作品中有所反映。写元宵节的诗,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应首推唐武后朝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是描写唐洛阳城里灯节之夜的热闹景象。

据《大唐新语》和《两京新记》记载,唐代每年灯节这天晚上,洛阳城皇城前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是人山人海。“元宵”作为正式节名,大约也出现在唐朝。唐代韩偓有诗为证,“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玉山樵人元夜即席诗》)。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国,虽经过由兴盛到衰弱,但每年的灯节,依然是兴盛不衰。中唐著名诗人元稹的灯节诗篇,则是当时灯节盛状的写照。其诗云:“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可见东京洛阳灯节时是“漫挂红纱满树头。”晚唐的李商隐,当他听说京都长安举办盛大的灯节,自己不能前去观赏,甚感遗憾,故写《上元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诗:“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马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元宵节挂花灯赏花灯的传说

传说一:汉文帝与火德星君

西汉时,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玉帝命火德星君在正月十五火烧京城。文帝非常恐慌,便召来群臣计议,大臣东方朔献计说,可以向火德星君求告说情,免此一难。正月十五日,火德星君果然驾临京城。文帝率群臣和京城百姓拜伏恭迎,哀告火德星君看在万千黎民的份上,不要火烧京城。火德星君不忍生灵涂炭,无奈圣命在身,不敢违犯天条。

正左右为难之际,东方朔又献一计。当夜,京城长安内外,从皇宫到百姓庭院,都依东方朔之计张灯燃炬,一片通明,与白昼无异。火光直透云霄,火德星君见那景象果如天火降临一般,料得足以瞒过玉帝,便回天庭复命了。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京城便燃灯张炬,以示纪念。

传说二:天帝的女儿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篇6: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故事

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夜晚”,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夜晚的观灯观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风俗。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风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我国扩展开来。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风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风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我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观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风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风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篇7: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

元宵节节日起源一:明帝敬佛

源于佛教说。元宵节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元宵节节日起源二: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节日起源三:火把节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节日起源四:“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为什么元宵节要吃元宵

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元宵节红包祝福语

1、元宵佳节龙灯闹,收到祝福笑一笑;合家团圆真热闹,往日忧愁全都抛;朋友情谊很重要,常常联系莫忘掉,愿父亲母亲幸福生活乐逍遥。

2、新春的风,吹着吉祥,赶着快乐,给你最温馨的呵护,元宵的月,照亮前途,闪耀希望,给你最执着的祈福,今夜月圆,祝愿你快乐常伴,好梦陪眠。

3、对新年说声Hi,与岁月幸福对白。对苦恼说声拜,从此困惑不再。对好运说声来,接受机遇关爱。对我说声帅,我预祝你元宵愉快、新年精彩!

4、正月十五盼团圆,送你四个同心圆:心圆梦圆,圆圆满满;财源福源,左右逢源;情缘友缘,相逢有缘;心愿祝愿,愿愿随心!牛年元霄快乐!

5、元宵节,送花灯;健康灯,享太平;如意灯,好运逢;辉煌灯,事业成;富贵灯,生意兴;幸福灯,天天明;感情灯,日日红。元宵节,祝你万事圆满。

6、日圆月圆天圆地圆,人圆梦圆事圆业圆,梦圆情圆家圆爱圆,心圆运圆财圆福圆,财圆气圆志圆达圆,元宵节到了,祝你团团圆圆,圆圆满满!

7、今天元宵节,今年的第一轮圆月将光照人间,对着首轮圆月许愿,一年顺心又如愿。大家不要错过这美好的时刻,在赏灯赏月之余别忘许愿啊。

8、元宵到,亲手为你包汤圆:包上芝麻,祝你升迁发达;包上红糖,日子甜蜜芳香;包上红枣,生活步步高。一条短信,把祝愿带到,祝你元宵节快乐!

9、汤圆是圆的,包裹着甜蜜浓缩着思念;月儿是圆的,有你一生不遗憾;真想梦也是圆的,陪你走过一年又一年!亲爱的朋友,元宵节快乐!

10、淑气鸿喜千家乐,彩灯春花万户新。送你一份元宵佐餐,成分:真心、思念、快乐。营养:温馨、幸福。制造商:你的朋友。有效期:一生。

11、人生就如冬奥会,面对困难要像温哥华的雪山般冷静沉着,对待梦想要像赛场上的健儿般__似火。元宵咱不送普通祝福,愿你美满人生,冷暖相宜!

12、托给明月元宵情,透过祥云渡吉祥,仰望圆月送祝福,嫦娥拂袖撒甘露,挚爱亲朋爱无疆,奋发图强有财气,举国上下齐努力,欢庆佳节同欢乐。

13、鲜花会凋谢,爱情会失温,朋友之间,只有真挚的付出感情,才能收获真心,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想要告诉你,朋友,感谢你,祝你元宵快乐!

14、在家顺,在外顺,心顺意顺:事业顺,前程顺,一顺百顺:天地顺,人情顺,风调雨顺:现在顺,将来顺,一帆风顺!全家元宵节快乐!

15、元宵佳节快要到了,没啥好送的,短信一条,聊表心意。祝愿你在每一个日子里幸福、快乐、健康、甜蜜、微笑、顺利、精彩、平安到永远!

16、我的信息来啦:收到的人春风得意,阅读的人工作顺利。存储的人爱情甜蜜,转发的人大吉大利。删除的人依然好运气。愿好运永远伴随你,元宵节快乐!

17、考虑到你,有理想有远见,且智慧过人,宇宙超级无敌天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到时会有海量短信堵塞,所以,早点恭祝:元宵节快乐!

18、吉祥的花灯点亮,盏盏普照幸福光,甜甜的汤圆下锅,颗颗裹满如意馅,美味的红酒倒满,杯杯碰响吉祥,元宵节,愿您合家欢乐,幸福美满!

19、元宵节将至,送你几盏名贵的灯笼: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灯灯照亮你的前程,祝你身体健康,事事顺风!

20、这世界上什么最甜?你煮的元宵。世界上什么最最美?和你一起观赏的月亮。元宵佳节,我吃着你煮的元宵和你一起赏月。

21、一圆祝你爱情美满花好月圆,二圆祝你身体健康玉润珠圆,三圆祝你事业顺利功德圆满,四圆祝你幸福在手家人团圆。元宵佳节快乐!

22、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怠;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节快乐!

23、元宵节,煮一碗汤圆,吃出个团圆;闹一闹花灯,映出了笑颜;猜几句灯谜,添一份惊喜;踩一踩高跷,踩灭了烦恼;发一发短信,送一份真心!

24、年过完了吧,人跑烦了吧,钱花光了吧,短信少了吧,电话哑了吧,没人理了吧,心情烦了吧,幸亏还有我,元宵佳节来临之际,祝你元宵节快乐。

25、元宵佳节又来到,月圆星烁漫天放,东风夜放花千树,鞭炮烟花璀璨绽,花灯吐艳迎佳节,短信传情送祝福。祝元宵佳节快乐无比、幸福无限。

26、新年的喜悦延续至今,大红的灯笼高挂至今,欢愉的心情延续至今,春日的温馨延续至今,热闹的烟花延续至今,真诚的祝愿延续至今,祝愿你元宵节快乐!

27、佳节是元宵,猜灯谜,走高跷,一夜鱼羊翻腾起,舞出人生步步高;团圆在今朝,吃汤圆,放鞭炮,惟愿友人身安康,合家欢乐乐陶陶!

28、正月十五盼团圆,送你四个同心圆:心圆梦圆,圆圆满满;财源福源,左右逢源;情缘友缘,相逢有缘;心愿祝愿,愿愿随心!新年元霄快乐!

29、年过完了吧,人跑烦了吧,钱花光了吧,心也疼了吧,少了吧,没人理了吧,野不成了吧,老实上班吧,幸亏还有我,预祝元宵节快乐!

30、人间月半,天上月圆;事业成功,地方天圆;爱情甜蜜,花好月圆;身体健康,玉润珠圆;合家幸福,璧合镜圆;真诚祝福,字正腔圆:元宵快乐!

31、人一年,物一年,情一年,宜一年,友一年,累一年,忙一年,笑一年,苦一年,甜一年,福一年,运一年,滚滚元宵又一年,祝元宵节快乐!

32、你有着白胖的脸,让人爱怜;你浑身散发着甘甜,只要你顽皮地打个滚,就能带来温暖无限、喜庆无边。元宵佳节,少不了你的笑脸,美味可爱的汤圆!

33、月儿圆圆人儿圆圆合家团圆,汤圆圆圆心儿圆圆花好月圆,祝福圆圆情谊圆圆面面圆到,幸福圆圆甜蜜圆圆珠润玉圆。祝元宵心情圆圆美美人生圆圆满满。

34、十五祝福,要有羊劲,把幸福拥抱,要有花灯,把好运照耀,要有鞭炮,把新年的喜庆奏响,开心与快乐都属于你的怀抱,愿你事业顺利,大成大智!

上一篇:教育女儿的话下一篇:党员培训心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