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2024-07-08

it项目质量控制措施(精选6篇)

篇1:it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IT项目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提起如今的IT项目,软件工程备受关注。而软件的质量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因为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估标准。甚至有人提出,现在的软件开发根本提不上是“工程”,因为它太稚嫩了,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标准来比照;因而软件项目极易出现失败或失误。大量实践证明,软件工程项目的成败,通常是因为管理问题(协同工作的能力),而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要想做一盘“完美”的软件大餐,质量管理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实际项目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总是围绕着质量保证过程和质量控制过程两方面。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会发生交叉。

关于软件的质量,很难下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做软件“大餐”的工序软件质量保证(以下简称SQA)的目的是验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合适的过程和标准。

独立的SQA组是衡量软件开发活动优劣与否的尺度之一。SQA组的这一独立性,使其享有一项关键权利———“越级上报”。当SQA组发现产品质量出现危机时,它有权向项目组的上级机构直接报告这一危机。这无疑对项目组起到相当的“威慑”作用,也可以看成是促使项目组重视软件开发质量的一种激励。这一形式使许多问题在组内得以解决,提高了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选择和确定SQA活动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策划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质量保证活动。质量保证活动应与整个项目的开发计划和配置管理计划相一致。

一般把该活动分为以下5类:

第一类,评审软件产品、工具与设施软件产品常被称为“无形”的产品。在评审时不能只对最终的软件代码进行评审,还要对软件开发计划、标准、过程、软件需求、软件设计、数据库、手册以及测试信息等进行评审。评估软件工具主要是为了保证项目组采用合适的技术和工具。评估项目设施的目的是保证项目组有充足设备和资源进行软件开发工作。这也为规划今后软件项目的设备购置、资源扩充、资源共享等提供依据。

第二类,SQA活动审查的软件开发过程SQA活动审查的软件开发过程主要有:软件产品的评审过程、项目的计划和跟踪过程、软件需求分析过程、软件设计过程、软件实现和单元测试过程、集成和系统测试过程、项目交付过程、子承包商控制过程、配置管理过程。特别要强调的是,为保证软件质量,应赋予SQA阻止交付某些不符合项目需求和标准产品的权利。

第三类,参与技术和管理评审参与技术和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此类评审满足项目要求,便于监督问题的解决。

第四类,做SQA报告SQA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报告对软件产品或软件过程评估的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SQA应将其评估的结果文档化。

第五类,做SQA度量SQA度量是记录花费在SQA活动上时间、人力等数据。通过大量数据的积累、分析,可以使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有定量的认识,利于质量管理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个项目的质量保证过程都必须包含上述这些活动或仅限于这些活动,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定。SQA计划中必须明确定义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是如何进行质量保证活动的。

因此,要想交付一个高质量的软件,消除缺陷的活动就变得很重要。缺陷消除是通过“评审”和“测试”这类质量控制活动来实现的。缺陷在软件开发的任何阶段都可能会被引入。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含了许多可以识别缺陷、消除缺陷的过程。“识别缺陷”和“消除缺陷”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在这里为了简便统一用“消除”来代表它们。潜在的缺陷越大,用来消除它所花的费用越高。因此成熟的软件开发过程在每一个可能会引入潜在缺陷的阶段完成之后都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这些为了消除缺陷的活动包括:需求评审、设计评审、代码走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验收测试等。

质量控制的任务就是策划可行的质量管理活动,然后正确地执行和控制这些活动以保证绝大多数的缺陷可以在开发过程中被发现。正如前面提到的,在进行评审和测试时可检测到缺陷。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已定义好的过程来执行这些活动。通过执行这些活动来识别缺陷,然后消除这些缺陷。例如,系统测试过程一般包括制定测试计划,测试计划中应列出在测试执行过程中所有的测试用例,评审测试计划,并且最终执行测试计划。《中国质量报》

请问各位是如何进行质量控制的呢?主要是对speciafication进行评审和对代码,文档进行检查吗?还有其他工作吗? 有没有一定的标准呢?我们进行评审的时候就是大家开会一行行来讨论,没有任何标准,非常倚重个人的经验,非常累人,非常不科学,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1. 文挡要结构化,标准化,是按一定的模板编制的;

2。代码的结果,要满足模块设计的要求,而且代码量小,执行速度快; 3。代码结构符合标准要求,有说明等,格式标准。

们进行评审的时候就是大家开会一行行来讨论,没有任何标准,你们公司有文档么?

即使文档按摸板写了,也不见得质量就得到控制了,如果你们公司有制定好的文档,如果你们填写文档的人真的按照文档要求的内容去填写了,真的按照规定好的格式去做了,那么软件的质量会得到一个严格的控制的,周期可能会比较长。

总之,看了楼主的话,还是不太明白你们公司现在的具体情况,1、你们有没有成型的各种文档规范?

2、有没有专门负责质量改进或者监督的人员?

3、有多少开发和测试人员?

4、大家对于软件质量的概念如何?是否都认为需要引进质量管理的体系? ……

针对你最后一句话,“你质量保证人员要敦促开发人员做的,问题是怎么做,”我来举个例子吧。

假设一个理想状态:

1、在项目的需求阶段,有需求说明书,和规格说明书。

2、技术经理据此写了详细的开发手册,也就是详细的表结构,数据库结构等等的设定。

3、开发人员按照这个开发手册,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代码编写。

4、QA人员根据这个开发手册,来检查“代码满足模块设计的要求”是否符合。

我们要保证质量的手段也只是开始定些编码规定,到最后让测试人员用一下再改这样就没有其他了.反正人手也不多,就一个到两个人把设计写出来,然后让程序员好好理解了再做.我想可能问题就出在规范要让 “程序员好好理解 ”,这说明设计写得不够详细.大略的文档和编码规范当然有.比如编码规范也只是规定到了变量,字段如何命名之类,是不是应该有更详细,或者更多经验性的东西,可以事先规定的? 大家肯定觉得质量重要啊.但是就觉得不知道如何能在规定时间得到质量好的东西,总是做了叫测试人员用,出问题再改,再测又有新问题...恶性循环.而且大家都觉得CMM是奢侈的东西.我有时候更怀疑这个 “规定的时间 ”到底是否科学?为什么总是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是人不行还是这个时间错了?规划这个时间是否有什么经验和标准呢? 再者,我对这个 “评审的把关能力 ”就颇有疑问,它是不是就跟个人经验有很大关系,有没有一点具体或量化的标准可循呢?

我说的文档不是随便写出来的,是根据贵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的。如果自己编写有困难,可以请这样的公司来贵公司实地考察然后帮你们编写。

如果按照这样的文档认真填写,做好每一步,比如从开始的设计阶段到最后的测试、审核、提交用户都有章可依,是比较正式的。如果认真填写一份测试记录,那么开发人员看到后,也就能很快找到错误的地方,修改好,测试人员也能根据测试反馈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回归测试。

(文档并不是万能的,如果大家都只是形式上的,还不如不要文档这个累赘)

楼上的说“开发人员的效益与项目整体的效益挂钩呢?”确实应该这样,但是不只是开发人员的,应该是项目所有成员的。

规定的时间内的问题:现在很多的公司为了拿到单子都承诺客户会在他们要求的时间内交付使用,其实如果按照公式来计算的话,不是完不成就是要投入更多的人,要么就是延长工作时间。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定义这个规定的时间的,:)?

我们公司是把每个人的利益和项目整体利益挂钩的,而且人员加班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都不愿意被扣钱,而且如果因为你而使和你相关的人被扣钱也是件很难看的事,所以,大家都比较自觉的。但是还是有很多项目不能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交付。

篇2:it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一、审计方案制定环节:

1、进一步强化审前调查,给予足够的时间保证;

2、审前调查有记录,记录有统一格式,主要记载审计调查情况、初步分析性复核、内部控制测试、重要性水平确定与审计风险评估过程等;

3、调整审计实施方案有领导审批的手续(或补办手续);

4、审计实施方案经审计组所在部门复核后,报领导部门审定,确保方案目 标具体、风险合理、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步骤可行、方法科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二、审计现场取证环节

1、审计证据要有合法的表现形式,由法定人员依法定程序取得;

2、审计人员应通过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收集审计证据,遵循相应的证据准则,使证据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合法性;

3、取得的审计证据应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盖章的,应由两名以上审计人员签字并注 明原因。

三、日记和底稿生成环节

1、审计人员应按方案分工,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以日记形式记载实施审计的全部过程,日记要素包括审计事项名称、实施审计步骤方法、审计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审计判断和结论等;

2、日记应真实完整记录,不得遗漏、虚构或毁弃,其他人不得删改;

3、方案规定的主要审计事项应在日记和底稿中得到明确体现;

4、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和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还应及时编制工作底稿;

5、通过“索引”建立审计日记、工作 底稿和审计证据间明确的对应关系;

6、谁审计谁取证,谁取证谁编制审计日记和工作底稿;

7、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底稿中应增加界定有关人员责任的内容。

四、审计报告环节

1、审计组代拟的审计报告,应当反映审计查出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和后果;

2、审计报告的内容要完整、结构要合理、格式要规范;

3、对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审计事项需予以重点核实,并作出书面说明;

4、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要保留;

5、审计决定作出较大数额罚款时,要告知被审计单位,并组织审计听证;

6、审计查出的问题必须在事实、定性等方面与审计证明材料、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内容相一致;

7、审计编报的信息,其点出的问题必须在事实、定性等方面与审计证明材料、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中的内容相一致。

五、审计项目三级复核网络环节

1、审计组长或其委托人可随时检查审计日记和工作底稿的编报情况;

2、可随时检查审计方案的落实,并责成审计人员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3、审计出点前复核完审计工作底稿,并签署具体复核意见;

4、审计组长或其委托人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

以及底稿记录问题的充分性负责;

5、业务科领导对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对报告的恰当性负责;

6、法制部门领导和复核人员对审计资料进行复核,对其提出的审计复核意见的恰当性负责;

7、法制部门领导和复核人员对审计报告中存在的定性不准确、适用法律法规不正确、处理处罚不当的问题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

六、审计业务委员会控制环节

1、审计业务委员会由一名经理任主 任,其他副经理任副主任,办公室、业务处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成员;

2、审计业务委员会主要关注审计方案制定,对重要审计项目和重大审计事项的审计方案实行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制度;

篇3:IT管理项目的成本控制措施研究

1成本管理概述

项目成本管理指的是为了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原本的项目预算费用,使得项目可以在批准的预算内按照原本规定的时间、质量,经济高效的完成既定目标而开展的成本管理活动,其内容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沉没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然而针对IT项目成本是在项目成本管理之内的,但却又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它的成本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开发阶段成本和维护阶段成本,由于IT项目较其他项目管理不同,它在开发阶段涉及的内容有软件开发成本、硬件成本和其他成本,即软件在开发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所有的阶段都需要成本,例如软件的分析和开发费用,到软件开发以后需要实施过程中的费用;维护阶段成本包括的内容有运行成本、材料成本和维护成本三部分,在软件维护阶段,也就是软件已经开始运行之后产生的成本,一个软件要正常运行离不开人工、材料、技术等等方面的支出,另外在软件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也是需要费用,因此这些都属于是维护阶段费用。IT项目由于其本身的特点,造成了成本较高的特点,包括人工成本、直接和间接成本,加之它在维护阶段具有的不确定特点造成成本会出现变动,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IT项目成本管理,造成超出预算成本。

2控制IT管理项目成本的重要性

从大的角度来说,成本控制对整个市场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有利无弊的,成本控制不仅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更对整个市场经济起着推进的作用。成本控制的问题可以从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来讨论,指出企业需要控制成本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改进策略。从小的方面来讲,IT企业若想要在现阶段严峻的市场形式下保持稳定的盈利运转,最关键的还是严格控制好成本,这是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因此,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严格的进行成本控制,是企业在严峻竞争形式下求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IT项目成本管理涉及到软件或者产品开发的成本,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各个企业对于成本控制都有着较高要求,成本管理是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开发的软件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这个软件的具体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以及考核等活动,以此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举例来说,一个企业在开发想新的项目过程中,在前期的工作中,对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各个阶段都做了完整的成本预算,但是在软件项目开始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软件缺陷,如果这个时候进行弥补纠正,那么产生的成本增加可能占项目总成本的一小部分,然而,如果软件缺陷发现的时间在整个软件开发后期,那么此时需要增加的成本可能是整个项目成本的几倍,因此对于项目的预算是极其重要的。

3IT管理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

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IT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作用的重要性愈加明显,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IT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各个企业在其成本控制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但综合来说,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成本基准线订立和控制不够

从现在企业对于IT管理项目成本的控制来看,普遍存在对于成本基准线的订立和控制程度不够高,由于企业对于这部分认识不够,因此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这个原因造成IT项目成本过高。

(2)对于IT成本评估原理不够清晰

企业在系统的开发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实际花费超过预算而导致开发失败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系统开发前期对成本评估的偏离造成的。很多企业在系统的时候注重开发过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技术方面,而对于前期的成本评估认为不重要,结果往往会造成系统开发失败。

(3)项目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控制不合理

IT项目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复杂程度过高,因此涉及的工作人员和需要用到的材料以及开发阶段相应就会增多,这样一来,企业由于不能很好的控制这其中每部分的费用支出和人员的配备情况,造成前期开发和后期维护阶段成本管理不到位, 项目费用支出过高。

(4)不能利用管理投资驱动IT投资决策

从以往IT项目开发对于项目管理来看,部分项目失败很大原因是由于没有利用管理投资来驱动投资决策,这主要是由于管理者认识的不到位,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也没有集思广益, 而是通过几个人或是一小部分就进行了决策,这样的系统自然就会有缺失。

4加强IT管理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

(1)订立和控制成本基准线

系统在开发运行之后需要大量的维护费用,而维护费用的产生和成本基准线密切相关,因此为了减少后期的维护费用, 需要订立和控制成本基准线,这样可以做到两部分的成本的控制,为系统开发整个过程减少成本压力。具体在控制的时候, 要求系统项目预算人员对各个阶段可能产生费用进行全面预算,把原本要占到整个系统开发70%成本费用的基线费用尽量降低,以此减少后期的维修费用。

(2)清晰理解IT成本评估原理

成本管理是企业在某一阶段某一时期预先设定的成本管理方案和控制目标,通过生成产品的成本来控制这整个产品成品在制造的过程中生产耗费以前对产品制造中产生的一系列会提高成本的错误方案和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调节措施,以此来保证企业的成本能够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有利于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清晰理解IT成本评估原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因为开发成本超过了原本预算导致IT项目失败,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层在系统开发预算的时候,要有专业性,不仅要聘用专业的技术队伍,而且对技术人员提出的方案进行明确决断,另外,对于专业人才提出关于系统开发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应该采纳,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内部讨论或者咨询更加专业的人才,这样一来可以做到减少因为系统出现错误增加成本的情况,尽量做到成本预算的科学合理性。

(3)降低项目短期成本

降低项目短期成本主要是指在系统开发阶段产生的成本费用,包括人力资源成本,项目范围以及材料费用,要做到这点就要求管理人员在项目研发阶段进行专业评估,将系统研究方向明确,并且做到最小化,防止因为范围过大造成的成本浪费, 另外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方面,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人员,并且对于系统开发队伍要求专业性程度,这样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由于人为因素出现系统缺陷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很多,从而降低系统开发的整体成本。最后在控制材料费用这一方面, 因为开发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实际材料消费,那么管理者应该对于每种材料的用处以及使用阶段都做出正确决策,在采购的时候要选取符合质量要求标准的产品,不能因为贪图便宜选用劣质材料,造成系统出现错误,最终影响系统的开发成本。

(4)消减项目长期成本

项目的长期成本指的是在项目运行阶段产生的成本费用, 包括人员费用,维修费用等等,为了做到这点,在系统运行阶段,管理层应该尽量精简整个系统么运行人员,不设虚职,对于每个运行环节需要的人员都应该有专业性要求,防止因为对于系统不了解的人员出现错误,增加成本。另外在运行过程中也要考虑到运行环节的重复性,对于不必要的环节或者是重复环节要及时发现并且纠正。

(5)利用管理投资驱动IT投资决策

IT影响是一个企业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引起每个管理者的重视,必要的时候管理者应该组建不同性质的队伍进行项目决策和分析。由于在IT项目中涉及众多环节和知识领域,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很可能因为领导层在某个方面的欠缺导致错误决策的产生,从而最终导致系统错误,影响项目成本,因此在项目成本管理的时候,管理者为了做到正确的决策,应该构建一支专业的决策队伍,由不同知识领域的人员组成,在考虑每个阶段的成本预算的时候,可以做到专业决策,从而减少系统错误。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IT对于一个企业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IT项目成本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IT发展迅速,然而在IT成本控制方面企业存在问题却仍然不容忽视,比如:业务需求相对系统开发滞后、系统开发过程中额外业务需求量大以及人力资源成本估算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影响系统开发成本的问题可以采取订立和控制成本基准线、清晰理解IT成本评估原理、 降低项目短期成本、削减长期成本以及利用管理投资驱动IT投资决策这些措施来增强,以此达到IT管理项目成本控制的最佳水平,节约企业投资成本,使得企业可以实现最大利益化。

摘要: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时代的不断推进,IT行业从一个新的时代角色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并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IT作为一个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得企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各个企业在IT领域投入了大量的成本,这样的结果虽然为企业带来了发展,但却暴露了对于IT管理项目成本的轻视,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企业有必要就这一现实情况进行研究。论文在分析成本管理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分析了IT管理项目成本的重要性,研究了现阶段IT管理项目成本控制的现存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控制项目管理成本的措施。

篇4:it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层面。质量影响的因素繁多,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而产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关键词:施工项目;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一、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特点

1.复杂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倒塌,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2.严重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成为危房,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据统计,我国1983一1984年平均每四天半就发生一次房屋倒塌事故。某地有一栋六层的住宅楼,在主体施工过程中,现浇圈梁,轴线偏移了9.5cm,圈梁上面的楼板搭接长度不足3cm,造成6层楼板一直砸到底,当场砸死了11人。这血的教训,值得深思,对工程质量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及时妥善处理,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3.可变性

許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混合结构墙体的裂缝也会随着温度应力和地基的沉降量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以发展成构件断裂或结构物倒塌等重大事故。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以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4.多发性

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就象 "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而成为质量通病,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砂、空鼓;排水管道堵塞;预制构件裂缝等。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往往一再重复发生,如雨蓬的倾覆,悬挑梁、板的断裂,混凝土强度不足等。因此,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3.末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士、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拖、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4.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5.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1)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

(2)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刚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倾覆。(3)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按组砌形式砌筑,留直槎不加拉结条,在小于lm宽的窗间墙上留设脚手眼等。

(4)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如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不按插点均布、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层层扣搭的操作方法,致使混凝士振捣不实;整体性差;又如,砖砌体包心砌筑,上下通缝,灰浆不均匀饱满,游丁走缝,不横平竖直等都是导致砖墙、砖柱破坏、倒塌的主要原因。(5)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将悬臂梁的受拉钢筋放在受压区;结构构件吊点选择不合理,不了解结构使用受力和吊装受力的状态;施工中在楼面超载堆放构件和材料等,均将给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6)施工管理紊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顺序错误。技术组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现场管理跟班不严等等,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三、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处理的目的及程序

(一)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处理的目的:

(1)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

(2)保证建巯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减少事故的损失;

(3)总结经验教训,预防事故重复发生;

(4)了解结构实际工作状态,为正确选择结构计算简图、构造设计,修订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程序

事故的原因分析,要建立在事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避免情况不明就主观分析推断事故的原因。尤其是有此事故,其原因错综复杂,往往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材质、使用管理等几方面,只有对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才能去伪存真,找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的处理要建工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有此事故时认识不清时,只要事故不致产生严重的恶化,可以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做进一步调查分析,不要急于求成:以免造以同一 事故多次处理的不良后果。

(三)质量问题不作处理的论证

施工项目的质量问题,并非都要处理,即使有些质量缺陷,虽已超出了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但也可以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论证,作出勿需处理的结论。总之,对质量问题的处理,也要实事求是,既不能掩饰,也不能扩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延误工期。

勿需作处理的质量问题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影响结构安全,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例如,有的建筑物在施工中发生了错位,若要纠正,困难较大,或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经分析论证,只要不影响工艺和使用要求,可以不作处理。

篇5:it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江阳项管(2009)018号

四川江阳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监理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为认真履行监理机构(项目监理部)职责、规范项目监理行为,维护、保障公共利益,确保川建发[2008]80号文件的落实,实现公司“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开拓进取、和谐发展”的方针目标,特制定项目监理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一、质量控制措施

1、公司在质量控制上实行三级控管。公司每季度对所监项目抽查一次,事业部每两个月对所管工程项目按川建发[2008]80号文件检查评分一次,项目监理部每月对施工质量安全组织一次大检查,坚持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检查。

2、项目监理部应认真审核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这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与控制的手段。主要审查施工分包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控制分包单位的质量、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等,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有可靠的技术措施保障。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质量证明文件,确保更多工程资料请浏览工百科

本文档下载自“工百科” 工程质量有可靠的物质基础,坚持对不合格材料退出现场制度。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工序产品质量自检的报告,以确保和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审批有关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报告,确保质量事故处理的质量。

3、项目监理部编制的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必须按程序审批,规划和细则应有针对性、实用性,才能真正起到指导工作的作用。监理部应做好考勤记录,监理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在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中,首先是开工前的检查,主要检查施工单位开工前在人员、机具、材料等方面准备工作的质量,能否保证正常施工及工程施工质量。工序施工中的跟踪监督、检查和控制。主要监督、检查在工序施工过程中,人员、施工机具、材料、施工方法及工艺以及施工环境条件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是否能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和控制。

5、对重要的和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和工程部位以及隐蔽工程,还应在现场进行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督与控制。同时还要做好巡视、平行检验等工作。

6、公司和项目监理机构必须认真按“四川省建设工程项目监理机构工作质量考评手册”中的考评内容、考评模式、考评方法自检、巡检,并接受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抽检,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次检查时未改正或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评结果为C的项目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和相关人员将给予严肃处理。

更多工程资料请浏览工百科

本文档下载自“工百科”

7、继续坚持每周一次公司部门人员办公会,每月二次事业部经理、总监理工程师例会,每月一次全司员工大会的制度。通报公司工作状况、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促进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8、继续注重员工的继续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全力支持员工参加省监理协会举办的继续教育学习。根据项目监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级对监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公司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班,不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适应项目监理工作的要求。

9、认真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工作。监理例会、施工日志等都应详细记录工序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情况,利于建设工程各方及时了解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二、安全控制措施

1、公司坚持月安全例会制度,事业部应按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公司编制的安全监理手册定期对工程项目安全工作检查并每月向公司报安全月报,项目监理人员每日首先巡视检查一遍工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针对施工单位作业人员多为农民工、普遍未进行过专业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差的状况,应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作业人员加强政策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学习,进行安全“三级教育”,树立“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

3、工程开工前,总监理工程师召集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更多工程资料请浏览工百科

本文档下载自“工百科” 人、专职安全员等管理人员,并邀请建设单位代表参加,召开首次安全监理交底会议。主要研究确定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目标,分析评价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研究确定安全监控的主要措施。

4、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总监理工程师定期主持,会同建设、施工等单位召开安全监理例会。主要检查分析施工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及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分析安全生产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下阶段的改进措施,包括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等。通过会议,总结表扬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好经验,批评违规施工、放松安全管理等存在问题,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分工。

5、项目监理机构应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编制重大危险源的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重点审查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否符合本工程项目具体条件及具有针对性。督促施工单位对危险源作业的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检查施工单位作业前的各项安全自检工作是否落实,自检工作不落实的,监理部有权拒绝施工作业监理报验的申报。

6、支持安全监理巡视制度,重大施工危险源工程的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应有针对性的巡视监理方案。总监理工程师应按安全监理规划和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安排安全监理人员进行安全监理的巡视监督工作,对高危作业的关键工序应进行必要的旁站监理。应将巡视、旁站监理情况填写巡视、旁站监理记录表。巡站、旁站检查结果通过工地例会等形式向各方主体通报。

更多工程资料请浏览工百科

本文档下载自“工百科”

7、项目监理部应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定期开展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还应检查安全方面的资料,要求施工日志、监理例会的记录必须有安全方面的内容。

8、做好施工安全设施、施工机械设备验收核查制度,施工安全设施和施工机械搭设安装后,监理部应督促施工单位按规定进行检测和组织验收,通过验收合格后,监理部再进行核验,核查无误方能签署意见投入使用。对于垂直运输设备塔吊的使用,还应要求施工单位与租赁单位签订机械维护保养,确保安全使用的协议。

9、认真执行安全监理报告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法规规定及违反强制性标准或形成危及作业人员人生安全的事故隐患,监理部应及时下达整改指令,通知施工单位整改。发现情况严重的安全隐患,应通知施工单位暂停作业,迅速排除隐患,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现场一旦发生死亡事故,监理部应在两小时内向公司及相关部门报告,同时督促施工单位向有关部门报告,并签发工程暂停施工令。

四川江阳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OO九年八月十八日

篇6:it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包括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后续等各环节。其控制的关键是在正确认识加强项目质量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审计项目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全方位控制。本文试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涵义和重要性入手,就如何加强内审项目各环节质量控制提出几点措施,以供相互探讨和学习。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其目的是为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为使内部审计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对内部审计项目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涵义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定: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是指为合理保证审计项目的实施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程序与方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具体包括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项目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对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测试、审计报告、审计追踪、项目评价等完整审计程序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它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它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各个环节。

二、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推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而审计项目质量则是内部审计质量的灵魂。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必然给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首先是有利于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有为才能有位”,高质量的审计项目容易得到领导的重视,被审计单位的尊重,树立内审的良好形象,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其次是有利于审计队伍素质的提高,通过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使审计人员对素质要求有了新的标准和认识,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将会在外界压力、自身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得到提高,以更好的适应业务发展对内部审计的需要。可以说,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完善是在不断提高其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是推动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现状需要加强项目质量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现状重点表现为“三重三轻”:即“重审计实施、轻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审计实施与审计方案“两张皮”,造成审计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影响项目质量;“重审计问题、轻审计规范”,审计取证不齐全,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定性不准确;“重审计报告、轻整改落实”,使审计的效能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以便对以上控制缺陷“纠偏”和其他控制环节“防患于未然”。

3.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规避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势必存在内部审计风险。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现阶段,决定内部审计风险大小的直接因素就是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二者之间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则审计风险越大。所以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的核心在于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只有加强对审计项目各环节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工作行为,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

4.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完善提供实践基础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科学的实践,在不断强化项目质量控制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规律,将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措施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包括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后续等各环节。以下则是审计项目各环节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1.立项阶段的质量控制

高度重视立项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内部审计立项应以本组织风险评估为基础,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为目的,时刻跟上组织前进的步伐,配合组织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尤其关键的是内部审计项目的立项要能体现组织不断发展变化的审计需求。其次,为保证项目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就需要适当控制和缩小审计范围。根据以往审计经验,在没有特定需要情况下,适宜采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一次审计只针对某一个管理环节或一个业务事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计,尽量减少盲目的泛泛的全面审计。有利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把握及控制审计的风险。因此,项目立项把握的好,在总体不断拓展审计范围和影响的同时细化审计项目分类,在每个审计项目上力求做深做透,就会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在前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2.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准备阶段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在项目前期做好各项质量控制,不仅能从开始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且可以节约具体审计过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前准备的质量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组成员。内部审计部门在配备相应的项目成员时应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审计人员应符合客观性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修订的《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展示其最大限度地职业客观”。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部门负责人不应委派那些可能有利害冲突或偏见的审计人员参与该项目的审计,以保证审计人员公正客观、不偏不倚。二是,审计人员应符合专业胜任的要求。《职业道德规范》中同时要求,内部审计师在开展业务时,应具备专业能力和应有的职业审慎性。作为内部审计项目组人员的组成,需要基本的胜任能力,才能基本保证项目质量。

(2)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审前调查是保证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审计调查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内控状况及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统的主要变化。调查结束后,审计组应执行分析性程序,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潜在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缺陷或控制过度的情况,对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作出合理评估,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只有把审前调查作为审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抓好,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确保高质量地实现审计目标。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龙头”。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应具备三个特征。第一,它从根本上规定了项目的方向,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对实施项目起着全面控制的作用;第二,它是执行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依照实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断审计人员审了什么、怎么审的、结果怎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第三,它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好的实施方案已基本摸清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使现场实施有的放矢,审计报告也就水到渠成了。

3.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项目质量保证的核心。因此,必须强化实施过程的控制,以保证项目质量,降低项目总体风险。现场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规范业务操作,重点把握好两方面的质量控制。其一,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审计证据为内部审计人员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了依据,是项目质量的核心。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包括三点:一是要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审计证据要足以支持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中揭示的问题。二是要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为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应根据取证的要求不同,对取证方法有所侧重,以规范审计取证行为。三是要恰当处理和评价审计证据。内审人员应要求证据的提供者进行签名或盖章,确认其来源真实,证据有效。无法获取签名盖章的证据,应当了解原因,并在底稿中注明原因和日期;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其二,审计底稿的质量控制。审计底稿是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和道德风险的一个关键环节。编制工作底稿时,应遵循工作底稿的质量要求,做到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保证认定事实客观存在、问题性质判断准确、审计建议合理专业。

4.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监督活动的“产品”,是实施审计后,对审计项目做出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要想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复核审定和最终审定控制。审核重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审计底稿为基础,问题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对审计底稿不能充分支持审计报告、但必须在报告中揭示的情况,责成审计组继续深入检查,将工作底稿补充完整。二是审计报告是否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引用法规条文是否有效、准确。三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原则,问题定性是否正确,评价是否到位。四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帮、促为出发点,审计建议是否可行,对被审计单位目前或未来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具有指导意义。五是审计报告结构是否合理,报告的层次是否按问题的重要性排列,用词是否恰当,审计报告作为专业文书,应切忌用华丽辞藻或修饰的方法等。

5.审计项目后期及后续的质量控制

做好以下项目后期及后续的质量控制,对于提升以后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认真开展项目总结。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后,项目组长要认真组织开展项目总结,提出本次项目开展中的不足并指明今后类似项目中应注意的事项。审计总结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有利于不断提高审计项目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2)后续审计质量控制。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用以确认管理层针对已报告的业务发现和建议所采取的行动是否适当、有效和及时的过程。为保证后续审计的质量得到控制,首先,应将后续审计的责任在内部审计部门的书面章程中得到明确。其次,在后续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审计发现问题的风险是否得到控制,加强审计人员对风险接受程度的准确判断,以规避审计风险,保证项目质量。

6.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其他配套措施

(1)建立审计项目督导的平行作业机制。审计项目督导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审项目质量的高低。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由于受人员、机构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审计项目的督导缺乏实质内容,仅仅是对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做象征性复核,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能达到项目质量控制得要求。因此,应建立审计项目督导的平行作业机制。明确审计项目的督导工作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保证对项目各环节督导的质量控制。

(2)不断完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引导审计项目资源合理配置。绩效考评的目的本身是奖勤罚懒,但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实际运行的情况看,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采用矩阵式组织方式,一个审计项目中的审计人员受本科室和项目组的双重领导,而这双重领导出于各自利益出发,可能会将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选入项目组,这势必影响审计项目的质量,加大审计风险。因此,内审部门应不断完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引导审计项目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只有不断提高项目质量的控制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督查整改报告下一篇:清明节短信集合,最特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