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就业规划书

2024-07-18

金融专业就业规划书(共8篇)

篇1:金融专业就业规划书

规划书

一、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

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螺旋的不断上升的职业追求过程,不能仅仅看成是一个结果。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只有对自己认识清楚、充分、完整才有可能做出符合自己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是大学期间如何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或者说如何规划大学生活。我认为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也是解决大学生普篇迷茫良药

当然,职业规划除了有给自己一个目标外,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重要,对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二、金融专业就业形势

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

切。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

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猜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治理等,假如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治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三、自我盘点

就自身而言,我认为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其实是比较广泛的。具体的讲,自己对电脑、文学体育以及音乐方面都比较感兴趣。而我的爱好也是基于这些兴趣之上的喜欢经济、喜欢看书、喜欢听音乐、喜欢交朋友。

我性格是比较诚实、正直的,相对谦虚但不乏张狂。在做事情时认真勤奋,责任心强,同时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与同学以及他人的交往中,我是比较大方的,同时自己做事非常细心,一丝不苟。

我在性格意志方面比较果断、顽强但有点倔强,坚持对一些事情不言放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在意志力控制方面做的不是很好,或许这是我的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在对事物的预知上是属于乐观,但同时也有较强的忧患意识的人。

我的性格在情绪上是典型的北方的那种,比较冲动,情绪欠稳定,但遇到事情也能尽量保持沉着冷静,认真思考。

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是息息相关的。我觉得,人在盛会中就应该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留下些值得纪念的痕迹。首先必须是正直的,其次是有价值的。

四、职业目标制定及实施

长期职业目标

职务目标:证券高级管理人员

能力目标:科研能力突出,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较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公司决策层有直接流畅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

中期职业目标

职务目标:证券公司理财分析师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

短期职业目标

从业目标:进入证券公司实习

能力目标:通过实习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接触了解证券行业;英语能力具备权威资格认证。

我会在在大四的剩余时间内通过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考试,拿到证书。好好实践并好好复习和学习,为考上研究生而努力。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是由一个一个小计划构成,一个人生的伟大目标是由一个一个细分目标构成。要想成功,就要执行好每一个细分目标所制定的计划。坚决今日事今日毕。及时检查计划目标与完成情况,及时修整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梦想的的执着追求成为我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原动力。以上就是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若干年后回首不免觉得现在的想法青涩幼稚,但至少证明我曾认真的计划过我的未来,而不是浑浑噩噩,蹉跎青春。既然制定了规划,我就要亦步亦趋得按照规划生活学习,并且灵活得结合实际加以修缮调整。或许要达到理想目标还有漫漫长路,但是只要曲线尽头是成功,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锲而不舍,我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篇2:金融专业就业规划书

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造价专业:

班级: 造价十班

学号:112111001

姓名: 董奥

一、自我盘点

我是学习工程造价专业的是造价十班的一名学生,英语水平可以,能流利沟通;造价专业扎实,略通经贸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较流畅;现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很有热情为自己的将来奋斗.(1)学历目标:大专毕业(以后有必要了 还有要“充电”)。

(2)方 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建立自己的公司(建筑)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三年规划)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2、建筑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建筑科学发展较晚,建筑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建筑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建筑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建筑人才。因此企业建筑职业市场广阔

三、大学三年规划

一年级:为试探期和定向期:首先要适应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特别要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高交际沟通能力,在职业认识方面可以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三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在学习方面,要巩固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要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应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但不要盲目地参加。在定向期,应考虑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填充自己。

二年级:为准备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地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上。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技巧,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并确定自己是否要升本或考研。要积极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积极常识并加入校友网络,了解往年的求职

情况。

三年级:为分化期(冲刺就业):目标应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两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两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做出充分准备。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可大胆提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另外,要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目标分解与目标组合--毕业五年计划

(1)目标分解:目标可分解成两个大的目标—— 一个是顺利毕业,一个是成为一个有一家公司的建筑方面的技术人员。对于第一个目标,又可分解为把专业课学好和把选修课学好,以便修完足够的学分,顺利毕业。接下来,还可以细分:在专业课程中,如何学好每一门课程(精通一两门自己喜欢的课,如建筑力学);在选修课程中,需要选择哪些课程,如何学好„„.对于第二目标,又可分解为接触社会阶段,了解市场阶段、熟悉公司运营阶段。接下来,还可以细分:在接触社会阶段,要采用什么办法,和哪些公司保持联系.如何锻炼自己„„.(2)目标组合:顺利毕业的前提是学好专业课程,而专业课程的学习则对职业目标(成为一个有一家公司的 建筑方面的 技术人员)有促进作用。

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大学生要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自己的职业锚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七、通过对职业自我的分析和职业信息的搜索,我对自己、对职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将职业自我和职业信息的匹配,我初步判断出自己的优势领域和合适的工作方向。进一步规划,让我对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公司类型有了了解。思索自己的职业环境要求和职业目标计划,让我对职业有了一个细致的描绘。现在我比较清晰的理清了自己的职业系统,进行了相应的职业规划,拨开迷雾,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职业之路。但是我也了解现实变化很多,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所以我有了心理准备,面对不同的情况适时调整职业规划的细节,长期目标是明晰的,职业自我系统是明确的。我会有原则的根据现实实施自己的职业规划。

篇3: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研究

一、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和现状

近几年来, 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金融业监管部门等。在接受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43%的就业方向是银行, 29%为证券公司, 13%为保险公司, 15%选择其他行业。从就业困难程度的调查看, 有30%的同学认为作为金融专业毕业生找份工作比较容易;有61%的同学认为要因人而异;另有9%的同学认为竞争激烈、就业很难。从调查结果来看, 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更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因为该行业要求从业者有一定的相关行业知识背景, 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 并且大多金融类毕业生都愿意前往银行工作, 因为银行业一向被公众认为是高福利低风险的行业, 传统的“铁饭碗”就业观念仍在左右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方向。

在对薪资调查方面, 54.4%的毕业生刚工作时, 薪资在1, 500元以下;有36.8%的毕业生刚工作时薪资超过3, 000元, 其中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占到83.4%;通过试用期并转正后, 有36.4%的毕业生薪资达到了5, 000元/月以上, 18.2%的毕业生薪资在3, 000~5, 000元之间, 只有18.3%的毕业生薪资低于2, 000元/月。对比其他专业毕业生的薪资, 我们发现金融类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普遍较高, 中华英才网“猎头在线”于2007年发布的《金融行业人才研究报告》指出, 金融专业毕业生平均起点工资和平均定级工资分别为2, 628.52元和3, 794.91元, 排在IT业等高收入行业之前。

对调查问卷中“您觉得企业最看重金融毕业生的哪方面素质”的回答中, 45%的同学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是“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主动性等处事能力”, 另有22%和18%的同学分别选择了“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 只有不到10%的同学选择了“学业成绩”。因此, 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扎实地学习好专业知识, 增加实际操作能力, 更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科竞赛等途径锻炼自己的管理、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二、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和机遇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标志性产业, 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 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金融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

自2006年底, 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后迎来新的阶段, 温家宝在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 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以我国的金融中心上海为例, 上海金融从业人员仅十多万人, 只占到上海总人口比重的1%以下, 而伦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这个数字要在20%左右, 上海国际金融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则更加捉襟见肘。综合而言, 金融业务经营类人才将成为各金融单位迫切需求的人才。

三、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后, 金融热逐渐升温, 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或扩招金融专业学生, 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招生, 金融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远超过招生人数, 金融专业毕业人数也不断攀升。而2010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金融专业毕业生被列为就业最困难的十大专业之一。近两年的往届金融专业毕业生不断积聚。在全球正在进入一个经济复苏性增长的“后金融危机时代”, 尽管全球经济呈现复苏迹象, 但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仍是“低就业率时代”, 金融行业对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需求总量加大但金融人才需求增速小于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增长速度, 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同时, 留学生回国潮也一浪高过一浪, 直接挤压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海外留学生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及各国法律制度比较了解, 加上在国外多年金融市场的锻炼, 社会实践能力和对各国文化的理解能力较强, 是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强劲对手。金融业人才需求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 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逐步缩小, 硕士、博士生相对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从20世纪末至今, 国内外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 对金融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金融人才具备时代性、创新性、市场性, 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融专业学生要在竞争中获胜, 必须强化学习, 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针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对策

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 提高创新能力。

我们都了解在高校的教育模式中, 课堂教学的“授业”模式一直以来是高校主要教学形式, 是以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为主, 并且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而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和科技活动, 却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场所,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 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教学实践基地, 设立开放型实验室等, 鼓励学生多参加像“挑战杯”竞赛、模拟证劵投资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这样的科技活动。另外, 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中去, 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进行科研, 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

2、多方位拓展就业渠道, 搭建校企合作桥梁。

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 也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有效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这不仅仅是在校园有限的环境里, 而更应该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高校一直是为企业输送人才的优质渠道, 而企业和高校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 互为生存。要拓宽就业的渠道必然离不开企业的配合和支持。在目前就业困难的前景下, 学校不能仅让学生单独联系企业或是等用人单位主动联系学校, 这样的模式不适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为了让学校的人才能得到有利输送, 也为了企业吸收优秀人才, 学校应主动搭建一座桥梁, 利用学校资源、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如建立实践基地、实习基地等, 让学生了解企业, 也让企业了解学生, 为学生就业大开方便之门。校企合作有利于让学生能更早的接触社会, 了解企业, 了解企业最需要的是哪方面的专业和能力, 这样会对自身的认识有更好的把握, 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般来说,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是在大学阶段通过各种途径循序渐进培养的, 而在此过程中,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更是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当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很多大学生对社会了解较少, 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 同时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亦不能很好地运用, 导致其对就业存在迷茫和担忧。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 明确其将来就业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实践中, 大学生根据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针对性地投身到社会实践的各个工作岗位, 弥补自身的经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并且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社会所需, 更好地明确自己今后努力方向, 提高自身接受知识的自觉性, 通过两方面的互动, 形成良性循环, 一方面增长才干, 另一方面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增长社会经验,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培养良好就业心态,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在毕业生的就业大军中, 一直存在这样的老问题:一心想进大城市, 工作只选“铁饭碗”, 最后高不成低不就。要想改变这样的观念, 一方面学校的教育引导非常重要, 应通过老师引导、系列讲座、经验之谈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另一方面学生必须加强对自我情绪和心态的调整, 及早考虑就业问题,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择业前建立正确的就业观, 让自身在就业过程中能以平常心面对, 以冷静的思维进行择业。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 学会积极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心境。通过合理的宣泄途径和放松训练, 排除诸如不满、愤懑、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对就业方向上的原有束缚和传统意义上的“就业+终生职业”的择业观。树立大金融意识, 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 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陷阱。

摘要: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进程在世界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逐步加快, 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 分析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 力图对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金融,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褚红素.金融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报告[J].湘潮, 2012.12.

[2]崔量.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企业导报, 2011.17.

篇4: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就业质量分析

关键词:就业质量 高职 大学生 金融专业

0 引言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成为反映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成为教育部和省级高等教育的有关部门定期公布的一项指标。事实上,“就业”不仅包括“是否”能找到工作,即初次实业率的高低,而且还应包括就业质量的高低问题。本文关注的是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状况,即在毕业的半年①内,他们是否能找到工作,所找到工作的质量如何?毫无疑问的是大部分院校设置高职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能够在金融机构从事一线岗位的业务操作与管理工作。通过对就业市场的了解,现实的情况是: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招聘的过程中已人为的设置学历的限制,即学历是本科及以上的毕业生才有资格应聘,只有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县级以下机构面向高职层次的毕业生开放。此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由于提供了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较为稳定的工作也成为毕业生追求的“香饽饽”。在就业难,“毕业即失业”的就业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把金融机构的工作、高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工作、成为体制内(包括事业单位或成为公务员)的一员作为高职金融类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相吻合的工作或者说高质量的工作,那么,什么类型的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能在此阶段的职场追逐中获得高质量的就业——这就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1 文献综述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探索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国际上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基础。大部分的研究分别从需求、供给以及供求匹配三个角度来进行(Niall O,Higgins,2002)。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工作岗位的数量与结构都存在问题。就数量而言,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与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不一致,当缓慢的工作岗位增长速度无法吸纳快速增加的大学毕业生时,就产生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工作岗位的供应也会受宏观经济起伏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就业调节器”。就就业结构而言,经济社会上既大量存在着大学毕业生不愿意从事的工作岗位,也存在着因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达不到要求而无法从事的职业。从供给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核心在于就业能力的不足。对具体的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取决于他们配置和使用这些资产的方式与向雇主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Hillage,J.&Pollard;,E.1998)。从供求匹配角度看,就业服务是关键。

国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角度是有关在校大学生收入预期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有Betts(1995),Dominitz和Manski(1996)。他们的研究方法各异,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但都获得了一致的研究结论:高校学生通常会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也就是会表现过度自信。

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角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教育学的文献一般是研究大学扩招后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问题,国家、高校与学生如何调整相互的关系、角色。陈岩松(2004)通过向毕业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杨伟国(2004)从基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分析大学生就业出现的供求困境: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与不愿到艰苦地区就业的矛盾。认为国家应通过提供外部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到艰苦地区就业。社会学的文献一般更注重从学生的个人属性上来探讨对就业各方面的影响,如就业期望、就业途径等,相关的文献有潘锦堂(2001),瞿振元等(200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曾湘泉(2004)运用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大学生就业发生困难的原因及对策。赖德胜(2001)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一特定制度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相对的,具有转型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即在某些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是相对过剩的,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他们则是绝对不足。宋福进(2002)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指出替代程度与价格弹性不同是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三个层次就业率不同的原因。此外,也是学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李颖等(2005)从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工作兴趣相适度等多个方面比较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分析得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会影响就业质量的结论。

总结上述的研究发现,国内外现有的研究重点放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及解决上,还较少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更鲜有从学生所学专业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本文拟研究金融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包括就业率,就业质量以及学生的特征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2 研究的方法

我们以广西南宁某高职院校2013届67名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毕业生的籍贯,从事的工作,所在单位(或公司)的性质、规模,第一份工作及获得的途径,当前工作及获得的途径,当前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收入状况,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或是否参与过社团活动等内容。截止至2013年11月底,回收有效问卷52份,问卷回收率为77.6%。我们把学生的就业质量按收入、职业的稳定程度、职业类型进行分组,把学生在校期间的总成绩作为学生学业表现的衡量变量,采取对比研究的方式研究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3 研究过程

3.1 就业分布状况

2013年,该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金融专业高职毕业生去向

从上述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金融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包括专升本)为96%,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的89.6%(2011年数据)高出6.5个百分点,主要流向是民营企业,其次是银行类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进入到金融机构的学生比例占到22%。

已就业的学生工作的内容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调查的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

从上表可以可出,超过70%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远高于全国高职院校40%(2011年数据)的比例。对样本学生半年的就业经历进一步的考察,从事过或正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人数有28人,占比58.3%,部分从事过本专业工作然后放弃的主要以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贵金属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销售代表为主。放弃的原因在于工作业绩的压力大,收入没有保证。

已就业学生的月收入状况,如表3所示:

表3 已就业学生的收入状况

从毕业生的收入水平来看,毕业半年后的毕业生月收入水平集中于1000~2000,2000~3000的水平,收入水平与行业有关,同时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本次调查样本学生集中于广西地区就业。而收入水平处于月收入3000~4000及4000以上的样本学生从事的行业有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地产。

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目前所从事工作的获得途径,如表4、表5所示:

表4 第一份工作的获得途径

表5 目前工作的获得途径

校园招聘是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来源,原因在于校园招聘是绝大部分学生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毕业半年后所从事工作主要来源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及参加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占比较低。在与社会磨合初次就业的过程中,校园招聘会提供的职位还满足不了毕业生的心理预期,亲戚朋友的介绍及直接参加社会招聘更能促进毕业生与就业职位的匹配。

3.2 就业质量及影响因素

为了考察就业质量与学生特征的关系,我们把已就业学生按收入、职业的稳定程度、职业类型进行分组,收入位于区间3000~4000,4000以上及就业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国有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公务员及国有企业的定为高质量组,其他的定为一般质量组,同时把自主创业的独立出来。并考察他们的成绩、参加社团活动的实践及就业所在地等学生特征。成绩按学生在校区间的总成绩来排序,把排在前十位的定为优良,排后十位的定为差。参加社团活动的实践用是否担任过班干部、学院的学生会干部或社团活动来衡量。如表6所示。

通过对比就业高质量组及一般质量组的情况可以看到,学业成绩、是否积极参与组织活动及亲戚朋友的帮忙对毕业半年后的高职金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而考察就业所在地、入学所在地与毕业生的籍贯的关系,因有部分学生籍贯、大学所在地及就业所在地是重合的,重新整理数据可以发现一般质量组学生有60%放弃回到籍贯所在地工作,90%是选择在入学所在地南宁工作;高质量就业组的学生中,超过90%是选择在籍贯所在地工作,80%的学生籍贯与大学所在地不同,选择回到原籍工作成为高质量就业组学生与低质量就业组相区别的显著性因素,这是因为大学所在地南宁是广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就业的竞争激烈,高职生的竞争力不强。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广西某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①高职院校在培养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的就业与社会的需求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表现在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当然这其中部分原因也包括:a多数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招聘条件设置上把高职类学生排除在门外。b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提供业务类岗位工作业绩压力大,与资本市场周期性密切相关,留不住资源匮乏的毕业生。

②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学业表现、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及是否有亲戚朋友的帮助关系并不明显,而回到原籍工作的学生反比留在大城市就业的学生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工作。因此,鼓励学生回原籍就业是提高就业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③校园招聘会在学生毕业半年后从事的工作获得途径所占比例程度低,意味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办学层次有待提高。提高办法层次才能引入提供高质量岗位的企业。

当然,本文尚有一些有待改进或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如哪些学生会愿意选择回原籍就业,回原籍就业与留在大城市的临界点在哪里。另外,样本数据容量还不够大,没有办法揭示经济周期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注释:

①选择毕业半年后是为了与省级教育部门公布的初次就业率时间相吻合。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4).

[2]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2).

[3]宋福进.我国高校不同层次毕业生供求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2(3).

[4]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4).

[5]Julia R.Betts,1995,What do Students Know about Wages?Evidence from a Survey of Undergraduates,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February,1995.

[6]Julian R.Betts,1995,What do Students Know about Wages?Evidence from a Survey of Undergraduates,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February,1995.

篇5:职业规划书-金融学专业学生

姓名:陆巢松

班级:10金融(2)班

学号:10011211038

职业规划书

一、前言及意义:

职业生涯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如果不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就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作为已经工作的我,很早就知道如果不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把自己的未来设计好。生活和工作就会没有了方向,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小舟,迷失方向,不知所归,为了高效的利用时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特作以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二、自我规划:

1、短期目标:

⑴大二:

㈠要拿到的证书

①英语四级证

②会计从业资格证

③国家计算机二级证

㈡做法:

⑵大三:

认真学习,补充自己的个人修养以及自身的素质,把大二一些没有过的证书过掉,学习一些管理营销,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识。在大三下学期准备考研。

⑶大四

认真准备考研,考一个好大学的研究生。

2、长远目标(长期职业目标分析):

⑴职业兴趣

金融方面的销售,以及对企业公司的管理

⑶个人特质

自我认为,我是一个自信,并且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遇事比较乐观,能冷静的饿面对突发状况.此外,我是一个有着较强组织能力的人.爱好与人交流。

⑷职业价值观

学金融的,对这个专业很感兴趣,平时也看一些财经方面的新闻,比较喜欢管理这方面,所以希望金一家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在管理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不过当然先要从底层做

起,没有人能一步登天。

⑸自我分析小结:

只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再加上自己对工作的热情与执着,不断充实自己.坚持发展,未来还是美好的.⑹环境分析

家庭环境

在家人期望上来看,父亲,母亲都想我能拥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过安稳的生活.诸如,老师.医生.公务员等.从家人对我的影响上来看,父亲对我的影响是深远而有意义的.他是一个谦逊,诚恳的人.我的细心,冷静几乎都是来自他.父亲爱读书的优点也使我从小收益,不仅在父亲那获得了很多知识,自己也养成了广泛阅读的习惯.学校环境

学校是一个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特色专业的的学校,在教师以及学校的硬件方面比较倾向与这方面,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

社会环境

就如今的就业形势来看,金融人才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但由于近年来开设金融专业的学校正在不断增多,专业优势较往年而言已在不断下滑,特别是等到我们毕业以后就更不好了.职业分析小结

通过综合考虑,发现我的优势就在于我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自己定位的城市都和家乡的乡土人情比较接近.就自己的性格而言也是比较适合发展物流的,再加上我对此专业的喜好,前途还是一片光明的,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但不足之处就在于竞争将越来越大,我所面临的饿压力也在与日俱增.一样会直接影响到我对自己目标的判断.

四.职业定位 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的一些管理层,符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性趣爱好。.职业目标 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的一些管理层

职业发展策略

中国金融市场起步晚,现在正值发展的时候,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在这种公司企业中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及报抱负。

职业发展路径

先已走基层路子为主,不断积累经验.然后朝基层管理发展.

五、具体路径

1.短期计划(2012-2017)

完成大学学业,以及拿到该拿的证书,然后认真准备考研,以及读研究生,为自己以后的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2.中期计划(2017-2025)

完成学业,争取进一家好的金融机构,从基层做起,积攒自己的认识的第一桶金。3.中远期计划(2025-2035)

努力学习,以及认真工作,从基层做起,做到基层管理者

六.结束语

篇6: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2014年高校毕业生即将突破700万,一年比一年攀升的数量,让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职业规划问题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3月26日,由北京银企互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承办的“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首场专题讲座在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第四报告厅举行。

活动现场播放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融资规划师”宣传片,融合了金融行业就业前景简要介绍了“融资规划师”培训课程,并结合金融行业发展前景,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中国企业金融研究院院长、北京银企互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巩宇航就金融行业现状及发展做了详细的讲解。他表示,“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专题讲座走进校园活动,以大学生为切入点,针对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如何增强自我认识与社会认知,如何区分职业与事业,如何更有成效的合理规划个人职业发展,让即将进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全面了解金融行业现状与发展,在形式和行动上真正意义地建立起“良好的就业选择观念”,将就业观念的转变与就业期望值,理想与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于融资规划师,巩院长表示: 2009年初,国际金融危机蔓延至我国,中小企业首当其冲。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张德江副总理先后在工信部一份文件上做出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牵头进行调研,提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在调研报告中首次提出开展融资规划师职业培训与认证,改善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又获得王岐山副总理的批示支持。于是融资规划师新职业应运而生。

融资规划师的设立,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领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大力支持。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正式批准本项目列入国家新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示范性培训项目,并授权银企互联教育机构为CETTIC国家新职业——融资规划师培训基地,在全国开展融资规划师职业培训工作。

“融资规划师”培训项目,助力各位莘莘学子。

随后的互动环节,10位同学现场报名,希望通过“融资规划师”的培训,丰富专业知识,为进入金融行业做好铺垫。

活动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的专题讲座,丰富了课课堂外的专业知识,对金融行业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让他们对日后走进社会,进入金融行业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

篇7:金融专业就业规划书

(国际金融专业)

一、知己——个人篇

(一)个人基本资料: 毕业院校:广东金融学院 专业:国际金融 学历:大专

(二)进行人才测试前心目中的最理想职业(按顺序): 1、电信、网络、IT 企业、影视娱乐的创业人 2、电信、网络、IT 企业、影视娱乐的营销管理人员 3、银行金融行业的营销管理人员

(三)人才测评结果 1、职业规划测评结果

职业人格类型顺序:管理型(9 分)社会型(7 分)艺术型(5 分)研究型(5 分)常规型(3 分)实际型(2 分)

个人风格概述:支配的,乐观的,冒险的,自我显示的,自信的,精力旺盛的,好发表意见和见解的,不易被人支配的,喜欢管理别人。职业个性特征:善于令辞,尤其适合做推销工作和领导工作。积极热情,富冒险精神,自信。喜欢争辩力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缺乏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不喜欢那些需要长期智力劳动的工作。适合的职业特征:从事需要胆略、冒风险且承担责任的活动。喜欢从事领导及企业性质的职业。

适合的职业概述(举出部分):保险销售代理,报刊管理员,采购管理员,餐馆经理,地产管理员,饭店经理,房屋管理员,服务经理,销售代表,顾问,广告管理员,广告经理,广告商,广告销售代理。2、综合素质测评结果

职业能力水平:言语能力(6 分)数理能力(9 分)推理能力(8 分)资料分析能力(2 分)人文素质(7 分)

个性风格及特征概述:通常扮演一个“指挥者”。希望控制生活与工作环境,会努力取得并保有掌控他人的权力。很自信。价值追求:享用权力,能够突破与改革,能力眼光受到肯定,不受环境的拘束。

能力优势:善于领导统御,有自信的决策者,凭少许资讯即可当机立断,热爱挑战。

适合的职场特点:没有兴趣从事一成不变的工作,没有耐性循着僵硬的管道升迁,乐于挑战的开创者,不安于室的企业家。

适合从事的职业(举出部分):高阶主管,老板,个人工作室,有权有实的领导人,业务代表,创业家。3、职业能力倾向测评结果

由于结果项较繁多,在此仅作简单的综述。

除了动手能力一项为 2 分之外,其他大部分为 8、9 分,少部分为 7 分。

在职业适应性方面,除了工艺制作为不适合之外,其他为基本上适合,其中新闻编辑为很适合。4、职业价值观测评结果

职业价值观类型(按得分顺序排列):经营取向(6 分)自我实现取向(6 分)才能取向(6 分)支配取向(5 分)自尊取向(3 分)自由取向(3 分)家庭取向(3 分)志愿取向(3 分)经济取向(1 分)

在此列出得分前三的类型:

(1)经营取向:

工作优势在于:独立性强,主动行动,有强烈的成就动机 工作劣势在于:较主观,可能比较固执(2)自我实现取向:

工作优势在于:重视他人感受与价值,做事目标明确,有强烈的发展、提升意识

工作劣势在于:可能不够客观,对自身利益考虑不够,有时过于敏感

(3)才能取向

工作优势在于:有专项才能,思维活跃,多有创意,学识广博,乐于助人

工作劣势在于:可能表现得较自负,有时不够合群,自我,有时可能不能顾全大局

(四)个人分析 1、个人职业规划分析

把测试前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来跟测评结果作对比,基本上一致(管理型和社会型基本上跟心目中的营销管理方向一致),也可以看出目前自己对个人情况和职业目标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入的。但有几点必须看到的是,首先,目前本人的专业是国际金融,而在此次的职业规划中显示我并不是很适合银行金融行业,加之此行业相当一部分职位要求要有耐性做一些一成不变的工作(如会计、国际结算、信贷等业务);并且在目前中国的银行业中的升迁管道较为僵硬,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加上行政色彩太浓(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行政结构的影响,而个人对于这种结构不大喜欢),所以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升迁模式(在本人的综合素质测评中可看出)。再者,银行金融业要求稳定胜于冒险,而个人的职业风格偏向于冒险和挑战,这也说明了本人不适合银行金融行业。第三,本人的职业特征表明本人缺乏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不喜欢那些需要长期智力劳动的工作。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本人并不适合从事如会计、柜台、信贷和结算等银行业务。最后,在适合的职业概述中,也没有提到与银行金融行业相关的职业。从职业规划测评结果中还看出,本人适合从事营销管理类的职业,富冒险和挑战精神,对于一成不变的工作或职业缺乏兴趣。本人深知兴趣对于选择职业是两大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另外一个因素是个人的特长所在),所以本人更喜欢在电信、网络、IT 企业、影视娱乐行业从事营销管理工作,因为上述行业比较多变和灵活(尤其在营销的手段上,如前一段时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营销和管理)。再者,在适合的职业概述中所列举的职业也符合上述情况。

结合自己个人以往的学习及社会学生工作情况,首先,自己曾在学校担任英语俱乐部的会长,担任期间内多次策划大型活动并管理该社团从而使其得到优秀社团,并且个人也获得“优秀社团负责人”的称号,在这里集中体现了本人在策划管理方面的才能。其次,本人也在注重学术创新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分别获得了院的二等奖跟省的三等奖,也表明本人有着不错的创新能力,这对于本人从事市场营销这种比较注重动态创新(如营销手段和市场策略)的职业有着很大的正面作用。第三,本人曾经在大三初召集两位工管系和一位会计系的同学共同撰写大学生创业计划,在撰写的过程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由于创业队伍的某些策略错误和一些客观原因导致没能进入最后的答辩赛。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本人有着一定的管理领导能力。

但目前唯一的缺憾就是本人目前的专业为国际金融而不是市场营销,但在后文的职业目标和路径中本人会提出解决办法,尽最大努力把专业跟兴趣或个人特长统一起来。

所以在这个个人职业规划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从职业的类型偏向上来说,本人适合营销管理类的职业,并且在电信、网络、IT 企业、影视娱乐行业更容易获得成功。2、个人综合素质分析 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基本上符合本人的情况,但本人对测评中人文素质测评的准确度提出怀疑,个人并不认同单凭几道本人认为文化和人文含量不高的题的测评结果,因为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世界文化的认识有一定深度。虽然本人在人文素质这项的得分为 7 分,但个人对此项的测评准确度有所保留,所以在下面的分析中将不会考虑该项的分数。

在职业能力水平测评的结果中,除了资料分析能力一项得分较低外,其他几项得分都比较高。对于资料分析能力在这里分两方面来分析,一,资料分析能力表明我不适合那些常规型的职业(在本人的个人职业规划测评结果中可看出)。二,资料分析能力在相当一部分的职业中都要应用到,虽然说本人并不适合常规型的职业,但一些管理型和社会型的职业还是需要拥有一定的资料分析能力的,所以在这方面的能力需努力学习和加强。

在个性风格及特征概述中,也表明本人适合管理型的职业,也很自信。

在价值追求中,本人希望个人的努力、能力和眼光能够得到肯定。并且本人看事物的眼光比较独到,也正因为如此,本人比较注重突破与改革,反对一成不变、保守和固守墨规。这也是在文章开头所列出的心目中三个理想职业当中没有和政府政治相关的职业的原因,这是因为本人并不认同现在政府的那种低效率的行政、不愿突破与改革、相对保守和做事流于形式多于实际的作风,也不愿意被“工作比较稳定”――公务员的这种职业环境约束了自己的敢于冒险、挑战和创新的精神。

在能力优势一项中也表明本人具有相当的领导和决策能力,再一次证明本人适合并能够从事管理型的职业。并且热爱挑战,而在这方面本人曾多次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比赛并获奖也能证明这一点。

在最后的适合的职场特点和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如老板、有权有实的领导人、创业家),则更加有力的表明了本人的乐于挑战、突破与改革。

所以在这个个人综合素质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从能力素质和价值追求上来说,本人适合营销管理类的职业,并且在电信、网络、IT 企业、影视娱乐行业更容易获得成功。3、职业能力倾向分析

在这个测评的结果中,本人对“新闻编辑为很适合”这一结果有所保留,具体个人对新闻编辑这一行业并不感兴趣,但此行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却可能适合本人。

由于结果繁多及各项结果相差不远,在此不作更多的深入分析,但在此基础上,个人还是比较偏向营销管理类的职业。

所以在这个职业能力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各职业能力相差不远,但个人还是比较偏向营销管理类的职业。4、职业价值观分析

该测评结果基本上符合本人情况。经营取向、自我实现取向和才能取向的得分排在前三也表明了之前三项的测评结果的正确和一致。主动行动,做事目标明确,有强烈的发展、提升意识都表明了本人的敢于冒险、挑战、突破和改革精神,而且此项所有的测评结果均跟本人适合营销管理型职业没有任何冲突。

所以在这个职业价值观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以经营取向、自我实现取向和才能取向为主,表明了于之前三项测评结果的一致,也基本上符合本人的情况。

二、知彼——职业机会篇

(一)当前的目标

在这里很有必要先说一下本人的当前目标,因为本人的当前目标可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它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下面本人的职业机会分析。本人打算在明年,也就是 06 年 7 月到澳洲深造。由于可能在国外继续学习四年左右,而四年后的职业机会无论在主观还是在客观上都很难预测或规划,所以暂不作任何的规划分析。

但凡事都有万一,在这里要分析的是如果本人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出国深造而立刻要面临的就业问题和职业机会。

(二)当前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从整体来看,就业形势较以往更为吃紧。全国高校 2004 届毕业生在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是 285 万,各地实际数字是 263 万。而同期,市场可提供的岗位数量却十分有限。因此,据教育部估算,仅 2004 年本科毕业生中就将有 69 万待业,待业率近30%。加之明年的大学毕业生将高达 410 万,大学生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

(三)银行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本人目前的专业为国际金融,一旦就业,行业基本上就定在银行金融业,所以在此对银行金融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 WTO,银行业也在这几年对外开放,为了适应银行业间日益增长的竞争,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必将会对金融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举个例子,专家预测明年中国将缺理财规划师 20 - 25 万。另一方面,随着国有四大商业银行陆续上市,将会从事更多的国际性业务,这也必将造成国际金融人才的需求增大。

(四)银行业的人员素质要求(银行单位的用人要求)在学历方面的要求,据本人了解,目前银行的相当一部分的职位要求是大专以上(如柜台、大堂经理、会计和业务接线生等)。而中高层人员则是由原来的员工升迁上去或是银行在社会通过其他途径招聘而来的,而这部分的人员通常要求大专加上一定的工作经验或本科硕士,而高层人员则硬性规定要有一定的学历水平。

而在其他方面的要求,如对象是应届毕业生,则可能要求有一定的获奖或社会工作经验;如对象是非毕业生,则重点要求个人在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和经历。

而其他要求的基本素质在这里就不详细列明了。

(五)银行的工作条件和工资薪酬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在被录用之后通常会被分派到中小城市的分支行,一定时间后视其工作情况再进行分派。就工作条件而言,中小城市的工作环境总体来说比不上大城市。

在工资薪酬方面,视应届毕业生的工作单位而定,少的话在 800 - 1000 之间;一般在 1000 - 1500 的居多,少数效益好的银行或分支行会在 1500 - 2000 左右。除基本工资外的奖金或提成的多少则要视乎工作单位效益的好坏和个人业绩的高低。

(六)个人的 SWOT 分析

现在结合本人的具体情况,包括本人的毕业院校、学历、专业、学业、个人特长、获奖情况、社会工作经验和职位意向来进行 SWOT 分析。

1、Strengths(长处、优势)。首先,在专业上具有优势。因为目前在银行中普遍缺少精通国际业务(如国际结算、外汇买卖)的国际金融专业的人员。其次,本人优秀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成为一块有力的敲门砖(多次获得校的“金融之光”)。再者,在个人特长方面,本人的英语口语比较好,曾多次担任校口语比赛系里面内部选拔的评委。第四,在获奖情况方面,本人在大二曾获广东金融学院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第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五,在社会工作经验方面,本人在担任校英语俱乐部会长期间曾获得优秀社团负责人和优干等称号,并在大二暑期到韶关进行三下乡调研活动并提交调研报告。

2、Weaknesses(短处、劣势)。首先,在毕业院校和学历上有比较明显的劣势。本人的毕业院校虽说为广东省著名的金融类院校,但学校名气毕竟不高。而在学历方面就更加明显了,大专的学历在就业的开始就已经缺乏竞争力,以后的升迁也有一定的障碍。3、Opportunities(机会、机遇)。首先,要抓紧国际金融人才短缺这一机遇,努力地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的能力。其次,要努力地增加自己在各个业务的工作经验,以增加升迁的机会。因为随着银行的国际化,必将有更多的国际业务产生,掌握更多的业务也就为自己增加了更多的筹码。

4、Threats(威胁、风险)。首先,如果本人选择就业,将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其次,一旦国际性金融人才趋向饱和,仅凭大专学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很难继续在银行金融行业生存下去。

(七)职业影响 1、环境影响

在上文已经提过,本人并不喜欢银行的升迁形式(行政色彩太浓),所以对本人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2、价值观念影响

银行业崇尚稳定第一,不适合本人注重冒险突破的精神。并且目前中国的银行的创新基本上停留在业务上的创新,还没有达到真正广义上的企业创新。第三,银行业从业务上来讲比较静态和缺乏动态的变化,也不适合本人的特点。但相关的金融营销管理却可能适合本人。3、职业生涯影响

之所以把当前就业作为次要目标(后文会提到),是因为从总体上来讲不是很适合本人,一旦不能出国深造只能选择当前就业的话,本人则会集中力量在金融营销管理方面。

(八)分析结论

1、银行业对国际性人才的要求:

要求过硬的国际业务技能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并更加注重英语。2、机遇与挑战:

本人国际金融专业符合近几年银行的业务发展需求,这是机遇。不高的学历要求进一步加强业务技能水平和英语应用水平,这是挑战。

3、短期目标:

在工作中努力加强自己的国际业务水平;通过参加 IELTS 考试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努力熟悉并加强银行其他非国际业务的技能水平。4、长期目标:

结合之前的测评结果(职业类型为管理型和社会型),在升迁过程中不断努力地学习管理知识并应用到实际当中,可以的话争取修读一个 MBA 硕士学位,一方面对自己的实际工作有益,另一方面也对会自身的竞争力有所提高。最后争取成为一个银行高层管理人员。

(九)企业类型选择的文化分析

此处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本人综合以前所学的企业文化方面的知识从选择企业类型的角度出发并在四个方面作了分析,虽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分析体系,但希望这套创新的分析方法能够真正地帮助到一些同学。

众所周知,现在的求职越来越注重“人岗”匹配,每个人有他自己独特的性格、世界观和职业价值观,但不同类型的企业也有着独特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及价值观,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合怎么样的企业呢?下面将给出答案。

1、企业的普遍性文化和个性文化

具有普遍性文化的企业的特点:对于规则的关注比人际关系更多。意思就是说这类型的企业比较注重法治规范,对于人情并不怎么看重,只相信真理或事实,暗示一定意义上的平等。典型代表为西方外企,尤其是美资企业。具有个性文化的企业的特点:更看重个人情感对于现实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意思就是说这类型的企业比较注重人际间的感情,是一个人情关系的世界,法律意识弱。典型代表为政府机关、国企。以政府机关尤为突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首先,你要清楚你价值观是偏重于法律还是人情,根据结果来选择企业。其次,结合你自身现有的一些资源,需要知道人情关系在当今的社会也是一种资源,如果你的人情关系资源比较多,那么建议你去政府机关或者国企工作。2、企业的集体文化和个体文化

具有集体文化的企业的特点:人们以团队形式取得成功并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负责的。意思就是说这类型的企业比较注重团队精神,一般的决策都要经过反复讨论或研究。代表为大多数的大中型企业。

具有个体文化的企业的特点:在个体文化的企业中比较能够反映出个人取得的成功,或者可以说比较注重个人的作用。意思就是说这类型的企业比较注重个人精神,决策一般由代理人在很短时间内当场作出决定。代表为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创业初期的企业。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果你的单兵作战能力比较强或者团队合作能力不足的话,那么建议你去一些能够锻炼你能力和增加你工作经验的中小型企业工作甚至创业。如果你的个人能力并不是很突出,为了你的职业发展,那么建议你去一些注重团队合作的企业工作。3、企业的特指文化和泛指文化

具有特指文化的企业的特点:主张个人(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爱好及生活习惯等)和工作分开。首先,这类型的企业在工作会议上的之间的批评和建议一般来说是对事不对人,批评你意思是批评你的看法而不是批评你本人。其次,这类型的企业主张办事直接,有直指目标,商业交往有目的性。第三,这类型的企业办事要求精确、明确和高度透明。典型代表为美资企业和部分欧洲企业。具有泛指文化的企业的特点:主张个人(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爱好及生活习惯等)和工作相混合。首先,这类型的企业在工作会议上的之间的批评和建议一般来说是对事又对人,批评你意思是既批评你的看法又批评你本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社会批评只是对事不对人,被批评者可以重新提出他的看法,这是有助于创新的;相反,在东方社会批评既对事又对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目前的创新力远远比不上西方国家)。其次,这类型的企业主张办事不直接,迂回复杂,没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三,这类型的企业要求人员办事不可捉摸、圆滑、含糊甚至晦涩。典型代表为政府机关和国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首先,根据你的价值观来判断哪个类型的企业适合你。其次,根据你的性格来判断。如果你为人比较圆滑,那么政府机关或国企可能适合你;如果你为人比较率直,那么还是建议你去外企了。

4、企业的成就文化和归属文化

具有成就文化的企业的特点:这类型的企业看重的是你“做成了什么事”,注重的是你的能力和业绩。代表为美资企业和大部分欧洲企业。

具有归属文化的企业的特点:这类型的企业看重的是你“做成了什么样的事”,注重的是你的背景和资历(注意:资历并不等于经验)。典型代表为政府机关和部分国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果你有相当的家庭背景和关系,那么政府机关和国企可能适合你;如果你没有的话,那么请为你的能力和业绩努力吧。

最后结合本人自身的情况,在目前国内众多的银行中,应该是外资成分比较大的深圳发展银行比较适合本人。

三、选择——职业目标、路径和风险篇 之前提到过的当前目标就是现阶段本人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目标,也就是出国深造,然后再归国就业或创业。由于考虑到一定的风险问题,本文将对一旦不能出国的情况作考虑,并提出解决办法。并尽可能地考虑在实现两种目标过程中(出国深造和当前就业)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作考虑。

(一)职业目标 1 ――出国深造

本人在明年,也就是 06 年 7 月到澳洲深造。之前的测评结果表明,最为适合本人的是营销管理类的职业,并且本人对市场营销的兴趣多于银行金融,再结合本人留学的实际经济情况,本人将会尽快在两年左右拿下金融学学士学位,接着再用两年左右时间到澳洲当地更高的学府攻读市场营销硕士。可以的话尽量在澳洲当地工作一两年再回国就业或创业。归国后,将会先从事电信、网络、IT 企业、影视娱乐的营销管理人员。往后将争取成为电信、网络、IT 企业、影视娱乐的创业人。

(二)职业路径 1 ――出国深造

从短期来说(一年之内),争取通过 IELTS 考试并达到 6.5 分的入学标准;由于本人的原专业不是市场营销,所以力争在出国之前把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本全部看完;将本专业的课本大致上复习一下,以便出国后头两年的学习比较轻松;争取有限的时间多看一些有用开阔视野的课外书;努力完成大三剩下的课程并写好毕业论文。

从中期来讲(四年之内),尽快完成金融的本科学位,并力争考上更高一层学府的市场营销硕士;完成学业后在澳洲当地工作一两年并取得宝贵的工作经验,以便归国后工作或创业更加顺利。

从长期来说(五、六年之后),归国工作或创业,争取实现自己的最终职业目标和梦想――成为电信、网络、IT 企业、影视娱乐的创业人。

(三)风险分析 1 ――出国深造

如果短期出现风险导致不能出国深造的话,情况将直接转入职业目标 ――当前就业(后文将会提到)。

如果中期出现风险导致不能考上更高一层学府的市场营销硕士的话,本人将会考虑在澳洲本地就业(因为如果归国发展的话招聘单位更看中你在国外毕业院校的名气,加上目前大专学历不能申请澳洲最层次的学府,但澳洲本地单位更看中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毕业院校的名气),毕竟与中国大陆相比,澳洲本地的银行金融业的就业形势毕竟没有国内这么严峻。

现阶段很难预测此目标下的长期风险,所以在此暂不作任何分析。

(四)职业目标 2 ――当前就业

这个目标就是在之前“知彼――职业机会篇”中所提到的目标。此目标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在就业后努力地提高个人的国际业务技能水平和其他业务的工作经验,最终达到成为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目标。

(五)职业路径 2 ――当前就业

从短期来讲(三、四年之内),在工作中努力加强自己的国际业务水平;通过参加 IELTS 考试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从中期来说(把八、九年之内),努力熟悉并加强银行其他非国际业务的技能水平;在升迁过程中不断努力地学习管理知识并应用到实际当中,可以的话争取修读一个 MBA 硕士学位。

从长期来说(十年之后),争取成为一个银行高层管理人员。

(六)风险分析 2 ――当前就业

总的来说,上述职业路径存在的客观风险比较小,相对而言,上述职业路径存在着一定的主观风险,这主要视乎个人的努力程度。

四、执行——行动计划策略篇

(一)行动计划及策略、职业目标 1----出国深造 的行动计划及策略

在综合考虑各执行事项的先后轻重问题,管理时间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干扰问题后,现提出以下的行动计划策略:(按时间先后顺序)

(1)争取考到 IELTS6.5 分,达到当地的入学标准(完成期间为 05.11-06.6)。如受干扰,则此项无论如何为优先完成项。

(2)努力完成大三剩下的课程并写好毕业论文(完成期间为 05.11-06.5)。如受干扰,则尽量把该项完成得最好。

(3)将本专业的课本大致上复习一下,以便出国后头两年的学习比较轻松(完成期间为 06.3-06.6)。如受干扰,则尽量完成。

(4)力争在出国之前把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本全部看完(完成期间为 06.3-06.6)。如受干扰,则尽量完成。

(5)争取有限的时间多看一些有用开阔视野的课外书(完成期间为 06.3-06.6)。如受干扰,则尽量完成。

(6)尽快完成金融的本科学位,并力争考上更高一层学府的市场营销硕士(完成期间为 06.7-08.7)。如受干扰,则此项无论如何为优先完成项。

(7)尽快完成市场营销硕士学位(完成期间为 08.7-10.7)。如受干扰,则尽快完成此项。

(8)完成学业后在澳洲当地工作一两年并取得宝贵的工作经验,以便归国后工作或创业更加顺利(完成期间为 10.7-12.7)。如受干扰,则尽量把该项做得最好。

(9)归国工作或创业,争取实现自己的最终职业目标和梦想――成为电信、网络、IT 企业、影视娱乐的创业人(完成期间为 12.7-??)。

2、职业目标 2----当前就业 的行动计划及策略 在综合考虑各执行事项的先后轻重问题,管理时间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干扰问题后,现提出以下的行动计划策略:(按时间先后顺序)

(1)在工作中努力加强自己的国际业务水平(完成期间为 06.7-10.7)。如受干扰,则尽量把该项做得最好。

(2)通过参加 IELTS 考试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完成期间为 06.7-10.7)。如受干扰,则尽量把该项做得最好。

(3)努力熟悉并加强银行其他非国际业务的技能水平(06.7-10.7)。如受干扰,则尽量把该项做得最好。

(4)在升迁过程中不断努力地学习管理知识并应用到实际当中,可以的话争取修读一个 MBA 硕士学位(完成期间为 10.7-15.7)。如受干扰,则尽量把该项做得最好。

(5)争取成为一个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完成期间为 15.7-??)。如受干扰,则尽量把该项做得最好。

五、优化——调整、反馈和修正篇、调整篇

以管理型和社会型职业为中心,无论是职业目标 1 还是职业目标 2 ;无论是电信、网络、IT 企业、影视娱乐行业还是银行金融行业,都以从事营销管理职位来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是适合自己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出个人的特长,才能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调整中达到最优状态。2、反馈和修正篇

在实施职业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与那样的风险,这就要求在职业目标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反馈信息并作出相应的修正,以达到职业生涯的最优状态。

篇8:高校金融学专业建设规划初探

一、金融学专业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在金融学专业建设上, 首先必须认清其基本的指导思想以及培养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 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多样化、高质量的需要,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这是高校培养金融人才的基本指导思想。遵照这个指导思想, 金融学专业建设规划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创新教学思路, 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 以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为重点, 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确保办学质量。

2.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

3.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 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根据“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调动教师积极性, 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作好专业建设工作。

5.根据高等教育规律,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严密的教学质量检测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 不断完善教学运行机制, 维护教学秩序, 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

二、金融学专业建设的具体规划思想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正在不断地提高。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更高, 因此构造具有时代特征,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当务之急。有鉴于此, 笔者对于具体的专业规划有了一些初步的设想:

(一)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拓展专业口径, 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大胆探索, 潜心研究, 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前沿动态, 充分吸收和借鉴金融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手段,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建设的基础。总体上要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强化素质的要求, 培养造就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群体优化, 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1. 根据专业发展和新兴课程开发的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 启动人才培养计划。

通过公开招聘高学历优秀人才、原有教师进修、访学、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 扩大师资队伍规模, 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鼓励开展教学科研创新, 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学规模扩大及新课程开发的需要。

2. 建立专项基金, 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 申报重点科研课题, 并采取奖励措施支持教师科研成果的出版或发表。

对于教学能力强、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 积极支持其申报职称。

3. 开拓教师与金融业及其他相关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交叉兼职与横向交流的途径。

一方面, 每年选派一定数量教师到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单位挂职锻炼, 增强教师的业务操作能力;另一方面, 适当选聘实际工作岗位的专家为兼职教师, 开展实务、实训和专题讲座。

(三) 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

根据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要求, 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 满足实务课程教学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金融业务操作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 不断改造现有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

对现有的各类实验室, 要不断更新设备及软件, 引进新的分析系统, 保证实验、实训课程更加贴近金融业发展的实际状况。

2. 要更加重视实验室的规模, 改善环境, 优化结构。

要以现代化网络资源为基础, 建设模拟操作与真实操作相结合, 集银行、证券、保险、外汇、期货等业务于一体, 教学、科研、实践于一身的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性、开放式的金融实验室。在此基础上, 把建设重点转向与其他兄弟院校、金融机构和公司企业建立密切联系, 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有形与无形相结合、功能齐全、综合利用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四) 关注教材建设规划。

教材建设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是基本的专业建设之一。教材建设的目标是既要满足教学需要, 又要具备鲜明的专业特色。

1. 精心选用优秀教材。

专业课以及专业主干课教材选用必须以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为主。要建立专门的教材信息跟踪和采选机构, 及时了解全国高等院校本专业教材的最新发展情况, 确保教材质量和效果。

2. 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适当自编部分教材。

每年组织教师自编部分突出专业特色的教材, 开发制作电子教学软件, 并经学院审定后采用。

3. 建立和完善教材使用信息反馈制度、外购和自编教材质

量评估制度、外购教材选用原则及自编教材招标投标制度等, 使教材建设更加科学和规范。

(五) 把握图书资料建设规划。

图书资料是教师教学、科研, 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图书资料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扩大专业资料的收藏规模, 提高专业资料的质量。

要在现有图书资料的基础上, 增加对反映学术前沿的专业书籍和最新统计资料的引进, 确保专业资料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同步提高。

2. 拓宽信息来源。

在已有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其他一些专业网站使用权的基础上, 进一步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购买更多专业网站的使用权, 充实专业资料, 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构建一个内容丰富的网络图书资料库。

3. 加强对图书资料的管理。

一是建立专业资料室, 由专人进行长期建设和日常管理;二是优化采购和订阅途径, 保证资料的时间性和高质量;三是完善资料使用规章制度, 保证资料的正常流通和周转, 提高其利用效率。

(六) 突出教研建设规划。

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 为金融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与时俱进, 加强教学研究, 深化教学改革, 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 造就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1. 加强课程建设, 优化课程体系。

按照淡化专业、强化基础、优化素质的要求, 加强课程建设, 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要理顺各课程之间的关系, 完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2. 更新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式。

根据金融学发展的需要, 及时把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引入教学内容, 优化知识结构;同时, 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全面开展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全新的教学方式, 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

3. 加强过程管理, 规范教学行为。

加强各主要专业的试题库建设, 逐步实行教考分离, 严格考试制度, 努力把好命题关、考试关和阅卷关;加强对教学进度表、学生档案、教师档案等文件的严格管理, 规范教学行为, 维护教学秩序。

4. 改革考评机制, 增进激励效应。

实行笔试、口试、论文写作和方案设计等多种灵活的考核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七) 加强科研建设规划。

科研是知识的创造过程, 科研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因而加强科研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金融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跟踪国内外金融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方法创新的最新成果, 并定期总结研究。

力争利用学校科研经费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职能机构科研经费支持, 鼓励从事学术研究。

2. 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和科研成果量化考核标准, 鼓励多出成果, 出好成果。

每年要承担和完成一定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科研课题, 发表或出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或专著、编著。

(八) 搞好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实习基地是联结学校和社会的纽带, 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 因而实习在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培养金融学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客观要求, 需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同时加强对实习过程的管理, 使学生在实习中能够真正得到锻炼, 从而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充分利用城市地域优势, 加强与各种金融机构、公司企业的联系, 拓宽实习基地范围。

力争有多个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单位成为金融学专业的固定实习基地, 为开展实习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 与此相适应, 要把实习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统筹规划、加强管理、突出特色。

通过组织学生到金融机构和公司企业实习, 在熟悉这些机构的业务流程的同时, 使学生既能理论联系实际, 夯实专业知识, 又有机会提前适应市场环境, 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要逐步从制度上确定实习时间、实习流程、实习目标、具体要求等事项, 加强实习管理, 提高实习质量。

三、金融学专业建设规划的意义

金融学专业建设规划是整个金融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决定了培养的模式和专业人才的最终素质, 其意义非常重大。

(一) 培养了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

好的金融专业建设规划强调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考虑, 不同时期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社会发展越快, 就越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金融人才。理论在不断地更新, 实践操作也在不断趋于复杂, 只有在一个长远的有战略眼光的专业建设规划下, 才能与时俱进, 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 能更合理地安排教学和实践。

好的金融专业建设规划即重视理论学习又重视实践操作, 二者不会出现偏废。在教学上, 金融教学课程设置就会既体现专业特色又能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实践操作中, 校内的基本设置就能与外界实训基持续地保持一致, 在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上有了更多灵活性的安排。

(三) 更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和师资力量的培养。

依据专业建设规划, 就可以了解本专业所急需的金融人才, 就能把握师资力量的建设, 知道如何有针对性地委派老师参加进修学习和各种其他形式的深造, 以满足不断更新的教学需求。

摘要:金融学专业建设规划是培养金融学人才的关键, 其指导思想和原则必须与国家的发展与改革方向保持一致。具体到实践中, 则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把师资队伍、图书、科研、实习基地等几个方面的建设规划做好。其意义在于可以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同时也有利于合理安排教学和实践, 更好地整合师资力量。

上一篇:单位工程综合评价下一篇:桥梁栏杆维修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