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2024-08-05

县政协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共8篇)

篇1:县政协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县政协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视察

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情况,7月15日,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领部分县政协委员,在县政府副县长**和县科技局负责同志陪同下,先后深入到**等企业,对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大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效提升了全县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2009年我县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被省知识产权局认定为省级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被省发改委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一)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坚持把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来抓,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公司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南京农业大学为依托,联合成立了“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和“**试验站”。**等骨干企业分别建立了“山东省特种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索具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家骨干企业分别与山东大学材料学院联合建立了3处学生实验实习基地。围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组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按照新的认定标准,已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成立各类民营科研机构90余家,认定市级民营科技企业15家,培植市级科技型创新企业8家。连续两年组织实施了 “百家企业工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帮助100余家规模企业选聘科技特派员120余名,有效壮大了企业高层次技术人才队伍,增强了企业创新活力。

(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围绕培植新型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光伏光电、先进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项目,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投资3.2亿元的碳素二期、2.2亿元的科技光伏等高科技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总投资8亿元的数控筋工一期已建成投产。**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力度,实施技改项目170多个,完成技改投资30多亿元,引进开发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LED灯具、石英坩埚、高纯石墨、新型工程机械、钻探工具等7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进一步壮大了企业规模。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7.3亿元,同比增长38.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7%,比年初增长2.5个百分点。

(三)大力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两年来,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0余项,其中申报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国家星火计划等国家重点科技计划3项,省、市级科技计划37项,组织组织县级科技计划60项,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670余万元。有20余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四)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加强。以我县被列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为契机,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专利申报实施工作。近两年共取得授权专利247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企业专利申请量明显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有 6家企业被认定为专利明星企业。今年3月份,我县顺利通过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考核验收。

(五)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坚持把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网站、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以及 “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宣传普及活动。两年来共组织开展各种科普宣传活动30多次,发放科普资料20余万份,科技图书5000余册,科技类报刊发行量达到3000余份,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存在问题

(一)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企业对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不足,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一

把手”还没有真正将自主创新摆到应有的高度,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重视程度还不够;多数企业缺乏科技创新发展的长远规划,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强,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储备不足,科技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二)科技投入不足。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支持作用发挥不够,资金落实不够到位,对技术创新的支撑能力不强。多数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一些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优惠政策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矛盾比较突出,企业科研开发和科技投入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多数企业现有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大多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端的层次上,科研设施、研发手段不配套,企业一线技术力量不足,尤其高层次研发人员缺乏,研发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三、工作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发展环境和区域竞争的严峻挑战。一方面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持续加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要求更为迫切;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互动并进的格局已经形成,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顺应时代要求,进一步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自觉增强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意识,把推进自主创新

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工作中的重大实际问题,真正形成高度重视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科技、经济部门要切实把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更好地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积极为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

(二)着力加强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培植现代产业体系。在招商引资、新批项目、技术改造中要严格把关,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培育电碳、碳素等示范企业,着力抓好电子、光电科技、叉车、数控焊机、单晶硅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LED及单晶硅等高新技术产品,拉长光伏光电、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三)加强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增强产业聚集和承载功能。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步伐。按照“特色立区、规划引领、配套跟进、龙头带动”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和光伏光电等主导产业专项规划,加快园区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增强科技支撑服务功能。优先发展光伏光电、装备制造业等高端产业,增强产业聚集和创新发展能力,使高新区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加大科技投入,为促进科技创新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撑。认真落实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政策,确保财政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支撑作用,积极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促进企业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经信、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落实措施,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有关政策,积极扶持引导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五)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切实把人才工作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虑,高度重视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好科技人才引进工作,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思路,充分发挥高端产业项目在人才集聚和产业发展中的载体作用,在招商引资中引进项目,靠高端产业项目集聚高层次人才,依托人才发展壮大项目形成规模,加快特色主导产业培植,有效实现项目、人才、产业发展一体化。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增强引进吸纳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积极帮助指导企业做好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的引进,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多办实事、讲求实效。

(六)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企业科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和高端人才优势,实行产学研合作,既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唯一有效途径,也是引进吸

纳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开展好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活动,通过聘请高层次专家、教授、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政府和企业“科技顾问”或“首席专家”,开展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指导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企业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以高端科研项目为载体,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平台。科技和经济主管部门要认真结合我县“十二五”规划目标,认真研究制定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规划和措施,积极组织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管理和研发机构建设。凡具备条件的县内大中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都要积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产学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认真研究制定和实施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逐步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篇2:县政协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及部分市县乡人大代表共26人参加了视察。县人民政府主管县长、政府办和交通局负责人,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财经科教科负责人陪同视察。

视察先后实地察看了省道宝平线、县道小云线、白四线和宝平线至杨家窑、猫峪至虎龙沟、孤石至青羊沟、东卯至上碌碡湾、茨营子至千松台的村村通工程。之后代表们听取了县交通局局长王志强关于全县公路建设情况的介绍,座谈了视察感想并提出了建议。县政府县长刘富成专程到会参加了代表座谈。

视察认为,我县属山区县,山多沟多,居住分散,道路状况较差,交通条件滞后。交通不便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今年以来,县乡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道路建设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抢抓机遇,强化领导,组织协调。交通部门精心谋划,积极实施,加强指导,相关部门和相关村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使我县今年公路建设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工程规模大投资多。今年完成的宝平线42公里二级油路改建工程,投资10142万元;县道小云线马营至沽源交界14公里油路续建工程,投资约860万元;县道白四线巴图营至东卯29公里油路改造工程,投资2428万元,还完成该线白草至三道川16公里路基工程。村村通工程全县涉及16个乡镇77个行政村,建设里程317.5公里。其中水泥(油)路178.3公里,沙石路139.2公里。全县今年共修建道路400多公里,投资1.5亿元,是我县公路建设史上工程规模大、投资多的一年。二是工程质量好速度快。县乡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公路建设中采取了责任终身制、三级监理等管理办法,切实加强了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了工程质量。今年开工项目较多,施工战线长,但是都在上冻之前基本完工,建设速度是较快的。三的各级领导重视,措施硬。县乡政府领导对今年道路建设非常重视,跑立项、筹资金、抓施工,环环紧扣,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采取了有效措施。交通部门把握全县道路网络建设布局,除承担省道干线建设任务外,对村村通工程在人财物上予以支持,在工程施工中的组织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保障了各项建设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四是效益特别明显。今年我县公路建设项目的完成,其经济、社会效益将会日渐显现。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民间交往创造了便利条件。宝平线二级油路改建工程的竣工,拉近了我县与北京的距离,为进一步发挥我县优势,实施环京津战略、开放开发、招商引资、发展矿产品主导产业和旅游后续产业奠定了良好的硬环境基础。县道续改建工程和村村通工程,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人大代表建议的具体行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为群众办实事,便利群众生产生活的民心工程,深受群众的欢迎。视察对今年交通工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交通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视察指出,与全省全市比,我县的交通条件仍比较落后,县乡人民政府、交通部门和各相关部门要继续努力。对今后全县道路建设工作,视察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继续抓住机遇,抓好项目工作。明年要围绕全市公路建设重点积极争取公路建设项目立项开工,同时超前做好公路后续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

二、提前谋划明年村村通道路建设重点。一是应做好合理的建设规划。二是根据财力和乡镇积极性确定建设重点,并抓好主干线重点工程。三是对偏远且财力不足的村,可先修沙石路,有财力时再硬化。

三、加强村村通公路的后期修建和养护工作。一是对村村通公路路肩、边沟不达标的要继续整修,使其达到设计标准,以利于排水和通行。二是政府应研究修订出台一个地方道路管理养护办法,明确养护责任,适时管护好已修道路,努力延长通村公路使用年限。

四、努力减轻乡镇的工程债务负担。各乡(镇)村都要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道路建设资金,既解决好建设民工工资兑现问题,又努力减少乡(镇)村村通道路工程带来的负债。

篇3:县政协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为了确保生鲜乳的质量安全,2012年省财政安排1050万元用于支持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市奶业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试点,对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和加工前贮存等环节实现了适时动态监控。从一年来的实施情况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奶业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的基本内容和功能

该平台的主要内容是:依托中国电信3G网络、结合翼机通等物联网技术,以奶户手机、奶站、乳企POS机作为操作工具和信息传输载体,来实现奶账统计结算电子化,达到精准掌握生鲜乳数量;以GPS定位和奶车罐口电子抓拍,无线上传图片管控奶车的营运过程;以在奶站关键点安装摄像头和通过中国电信2GCDMA卡传输现场实时画面,管控奶站的收奶行为。

目前该平台已经实现了4个基本功能:一是能够精准掌握奶量,防范非法添加。由于目前机械化榨乳站的普及,使奶农开始牵牛到奶站集中榨乳,为开展信息化监管提供了条件。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精准掌握每头牛的挤奶量,得到奶站的总收奶量数据,同时也能精准掌握乳品企业的收奶明细,得到奶站的交奶量数据。通过数据对比,可以有效防范非法添加行为发生。二是能够有效监督奶车,防止调奶行为。通过监控奶车的运行轨迹,可实现生鲜乳运输途中监管,掌握是否有非正常中途停靠,防止在运奶过程中添加化学物质调酸、调碱和压菌等行为。三是能够远程控制奶站,监视关键部位。信息化平台可以监控奶牛乳区消毒和弃乳留样过程,储奶间的制冷罐有奶封闭过程,散牛奶收购、私收抗奶等行为,确保奶站管理科学、规范。四是能够联网现有数据,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平台,既能结合生鲜乳“三方检测”每天抽取的生鲜乳样本检验的相关数据,将生鲜乳入厂前的监测数据与之并网,进行统计与分析,又能结合奶牛群体改良计划(DHI)相关数据,指导奶牛养殖环节,还可以与已经运行的奶牛保险、购买奶牛贷款、奶牛合作医疗等系统互联,实现数据共享,完善奶业服务体系。

二、奶业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的运行方式

在运行方式上,主要采取三步连环监管法:一是奶农牵牛到奶站挤奶后,由奶站将奶量和奶价信息输入POS机,经奶农核对无误后,再用指定手机在POS机上刷机确认,确认后奶农会收到短信,短信载明奶量、奶资的当日当次数据和累计数据;与此同时,相应数据同步传输到控制中心,并自动生成当日、当月、本年度的该奶农、该奶站和所有奶站的奶量、奶资数据,从而得到精准的统计结果;系统生成每个奶站当天的收奶量以后,自动比对该奶站向乳品企业交售的鲜奶数量,一旦发现哪个奶站收奶量和交售量差异超过合理误差,系统在控制中心界面提示的同时,向监管人员手机发送“报警”短信,监管人员马上介入调查,为彻底杜绝“非法添加”行为提供信息和技术保障。二是通过对每辆试点奶车加装GPS定位系统和车载奶罐口开启自动抓拍装置,一旦哪个奶车中途停车开启奶罐口,监管人员就会收到“报警”短信,20秒之内该车奶罐口实拍图像就会传送到控制中心屏幕上,监管部门可以随时调取奶车运行情况。三是通过对试点奶站关键部位安装3—6个摄像头,影像数据二次压缩后,通过中国电信2GCDMA卡传至控制中心,监管人员随时调取实时数据,管控生鲜乳收购、贮存过程。在分级查询上,根据不同授权等级设置了4个查看页面:一级界面为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管理员掌握全部系统数据;二级界面为乳品加工企业、管理员掌握自己企业的全部数据;三级界面仅供奶站查询相关数据;四级界面为奶农公共查询窗口,奶农通过电脑或手机登陆以后,可以查询自己的交奶数量和奶资发放记录,系统信息最低保存三年。在技术保障和服务上,重点开发了奶农服务功能,指定专业运营商组建了专门的服务团队,负责奶业信息平台运行与配套服务,开通了“6010000”奶农咨询专线,奶农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固定电话获得便捷帮助与服务。

三、奶业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取得的效果

从先期启动试点的齐齐哈尔市的运行情况看,2012年,信息平台共对齐齐哈尔市1.37万名奶户、211个奶站、69台奶车实施全程监管,监控范围覆盖运营奶站的35.17%、运行奶车的17.25%。监管期间,共发现奶量差异自动报警72次,监管部门查处牛奶掺水案件9起,26.37吨。奶车运行轨迹改变自动报警31次,监管部门查处违规倒运含抗奶26次、117.22吨,控制酸败奶欲私卖现象11起、46.53吨,涉案的生鲜乳全部予以销毁。使非法添加行为得到有效根治,保障了进厂生鲜乳的质量安全。下一步,随着大庆、绥化市奶业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的全面启动和其他地市的陆续实施,监管平台的作用和效果将更加明显。

四、下一步政策建议

下一步,将在总结完善目前监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推进力度,逐步对全省的3062个生鲜乳收购站配备监控系统、1330台生鲜乳运输车配备GPS定位及监控系统,运奶车全面纳入监管范围,为奶农配备手机和物联网卡,实现奶业生产信息化监管全覆盖。一是完成硬件设施的建设,届时可以对全省境内所有奶站、奶车实施数字化监管。二是应用、驳接牧场管理系统,对境内规模化养殖场实施监管与服务,力争承担起奶牛疾病预警和生鲜乳理化指标的统计与分析等功能。三是进一步完善平台在畜牧防疫、政策咨询、信息传递等方面的辅助功能,力求功能与效用最大化。四是积极申报农业部农业农村信息化基地认证,稳定长效地发挥平台作用,目前项目已被推荐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认证”重点项目,我们将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申请农业部的支持,争取成为全国首批通过认证的30个项目之一,使其真正成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成功尝试和典型范例。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篇4:县政协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做大盘强基地引领农民致富

为了解我县昌万线优质农产品基地走廊建设情况,宣传基地好的经验与做法,围绕促进加快基地发展献计献策,日前,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及秘书长***率部分农业口政协委员,就我县昌万线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视察组一行在副

县长***、农业局局长***的陪同下,首先实地视察了洪家咀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瑞洪乌鱼养殖基地、康山朗德鹅养殖基地、玉亭镇绿缘苗木基地、白马鸽业基地、古埠上湾食用菌基地等优质农产品基地的生产经营情况,接着召开了政协委员和基地业主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农业局局长***关于基地建设的情况汇报。通过视察,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基地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基地规模明显扩大,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市场意识明显增强,企业化、产业化程度明显提升,与农户关系明显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业科技含量、农产品的竞争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我县“融入**经济圈、建设省城新郊区”的步伐。针对当前基地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视察组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这次视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地发展日新月异-http:///

目前,全县规模基地建设数达78个,昌万基地总数达33家,占全县基地总数的40,现有5个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5个基地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认证。2004年,基地实现产值6.58亿元,农业增加值1.91亿元,连接农户6.89万户,与2003年相比,新增基地数15个,增幅为23.8,新增产值3.33亿元,增幅为102.5,新增农业增加值0.70亿元,增幅为57.9,基地连接农户新增0.68万户,增幅为25.4,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地的发展呈现出“五化”的特点:

——基地模式互惠化。大多数基地都有一个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化、工业化方式运作,并建起了自己的基地,如卫彩米业、海强实业、瑞洪乌鱼基地等,这些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或“协会 农户”的模式,拉长了产业链,增强了带动力,增长了农民收入。去年基地连接农户6.89万户,每户从基地中获得收入达9500元。

——基地规模扩大化。如古埠上湾食用菌基地由2002年的不足100亩发展到近1000亩,规模扩大了10倍,去年产量1700多吨,产值270余万元。竞标科技示范园由2001年的50亩扩大到330亩,增长到原来的6倍多,年蔬菜产量达到400吨左右,产值121万元。绿缘花卉基地由2003年不足200亩扩展到325亩,年产花卉苗木数量350万株,产值700万元。

——基地布局聚集化。在昌万公路沿线已集聚了一批乌鱼、黄鳝、甲鱼、珍龟、生猪、肉鸽、朗德鹅等特色养殖业基地及优质稻、食用菌、蔬菜、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种植业基地和以江西卫彩米业、海强实业有限公司、亚奇粮油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种养加相结合的基地示范带。

——基地产品科技化。无公害生产技术、优质良种在基地生产中得到较广的推广应用。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农产品从无到有,并不断增多。从2003年实现绿标、无公害农产品零的突破至目前已达到5个绿标,5个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

——基地功能多样化。不仅是生产基地,而且发展成为新技术应用的示范带,农产品与市场的连接带,农民与企业的结合带,农民增收的挖掘带,农业进步的推动带。如古埠食用菌基地、康山朗德鹅基地,就把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农民不但学到种养技术,还获得不少的收入。

二、基地运作方式灵活有效

基地能取得不俗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基地企业、农户辛勤耕耘的结果,同时也与农业局的努力分不开,他们克服人员少、经费紧的困难,踏踏实实为基地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突出优势打造基地。利用一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湖坪草洲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基地。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实行土地流转,政府服务,业主投资,规模经营,以奖代补,吸引了大批业主投资昌万基地建设,使我县昌万沿线成为精品基地集聚地,涌现了竞标科技示范园、珍龟养殖场、朗德鹅等一批效益好、影响广的基地。

(二)鼓励企业建设基地。卫彩米业是我县一家较大的大米加工企业,资产2816万元,有大米生产线6条,年生产能力达10万余吨。为保证基地有充足、优质的原料供应,县农业局积极鼓励卫彩米业以订单方式发展优质稻基地8万亩。

(三)激活民资投资基地。李

伟良是摩托车销售商,多年经营积累了一些资金,苦于无处投资,县农业局根据他是枫树辣原产地——枫树辣李家人及对枫树辣的独特感情,积极主动为他创建枫树辣基地出点子,提供技术支持及相关服务,使枫树辣基地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

(四)强化政策扶持基地。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决定》、《关于在昌峡线建设优势农产

品基地走廊的实施意见》,对符合基地建设条件的给予以奖代补,对获得绿标的给予现金奖励,同时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信息、政策指导服务等支持。今年又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工作意见》,作出了由县财政每年从扶贫、以工代赈和农业开发等项目资金中筹措300万元作为基地建设以奖代补基金,同时每年筹措1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措施为基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着眼长远规划基地。为使基地发展有明确的方向,合理的目标,科学的布局,从去年开始县农业局组织了几个单位的精干人员对昌万基地走廊进行了几上几下的论证规划,在此基础上,又送至省农科院专家进行编制,最终于今年四月成稿,并上报省政府。《**县昌万线优质农产品基地走廊发展规划》(2005—2009),标志着我县基地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基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昌万线优质农产品基地,在数量、规模上还不够大,在档次、水平上还不够高。

(一)科技含量不高。许多基地现代管理观念比较淡薄,重视生产环节,轻视经营管理,产品研发和开发能力不强,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如在乌鱼养殖方面,我县缺乏乌鱼鱼苗繁育技术,乌鱼鱼苗几乎都要从外地引进,每年这项费用估计就达上千万元。

(二)自主品牌不多。许多基地品牌意识不强,满足于用其他企业品牌“借鸡生蛋”,一些基地虽然也创出了一些品牌,但知名度不高,没有国内外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如枫树辣是富有我县地方特色的农业产品,可口好吃,但没有做强做大,没有形成品牌,在外地知名度却并不高,(三)发展环境不优。极个别行政执法单位全局观念不强,不能正解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在部门利益驱使下,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时有发生,动摇了部分企业主在**投资兴业、扩大生产的信心和决心。

(四)融资渠道不畅。有的基地项目准,产品畅销,市场前景广阔,想扩大规模,购买设备,加建厂房,但苦于资金短缺,不能如愿以偿,致使有些农产品和原材料输送困难。近几年,县里对基地建设安排了一定的经费及以奖代补资金,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到位的比较少,向银行贷款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地,成为制约基地发展的瓶颈。如珍龟养殖基地拟增加两台大型冷冻库,需要200多万元,资金难以筹措。

四、发展基地的对策及建议

搞好我县昌万线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要认真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把昌万线建成农业特色基地走廊的战略部署,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推进基地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

(一)强化对于农业的重视与服务。农业是基础产业,但又是弱质产业。我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要实现向农业富业跨越,必须在全县上下形成广泛的一致的共识,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重视农业,以工作化理念发展农业的观念。各乡镇场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提高服务农业的本领,加大服务农业的力度,优化基地发展的硬软环境,切实把基地作为发展农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来抓,建立农业服务网络和各类协会,推广“公司 基地 农户”、“协会 基地”等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推进产业扩张、产业聚集,从而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

(二)加大优质农产品的推广力度。基地的优质农产品并不少,如枫树辣等,但总的来说知名度不高。因此必须加大宣传,积极推介基地优质农产品,一是要抢占县内市场,以物美价廉的优质农产品赢得本县人民的信赖。同时,可以尝试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招商引资,开办本地特产专营商场、超市。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将扶持基地的方式换为出资为基地产品做广告,唱响基地品牌,帮助基地打开销路。

(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基地的扶持关键在于指导与服务。目前,我县农业、水产、水利、林业等方面的人才青黄不接,农业技术人才缺乏,不能更好地为基地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为此,要大力选拔、培养、扩大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可以招聘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业战线,选派优秀农业技术人员赴外地学习考察,推广普及农业先进科技知识,为基地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四)提高基地方方面面科技含量。不可否认,基地的科技含量与过去比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市场要求相比,与发展的实际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要积极加强自身管理,采用设立研发机构等方法,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和采用优质高效新品种,推广绿色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应用新型高效肥料等方法,帮助基地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五)培育基地优质产品知名品牌。面对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创建基地和农产品的品牌,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走集约化道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服务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提高农业品位;要积极推动基地农产品商标注册、质量认证、市场推广,把优质农产品培育成名牌产品,要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优化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努力培育出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农产品。

篇5:县政协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今天召开的既是一次常委会,又是一次视察活动。视察之前,县政协责成办公室和经济委的同志们到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了摸底调查,对全县的农业产业化和开发区建设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今天上午,大家共同进行了参观视察。视察过程中,各位主席和常委边看边议,深受启发和鼓舞。刚才,大家又听取了县农业局任局长和开发区管委会王主任的情况汇报,韩县长、张县长分别代表县政府讲了重要意见。与会常委进行了讨论发言,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下面,我就这次视察,谈几点意见:

一、关于农业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我县农业农村工作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转变农业农村工作方式,努力推动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各项工作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迈出了新的步伐。棉花、粮食、林业、蔬菜、畜禽养殖等产业齐头并进,蓬勃发展,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加工业、商业流通、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通过这次视察,我感觉收获最大的一点是,县委、县政府通过几年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大调整,已成功地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从推动型向拉动型、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彻底走出了就农业抓农业、催收催种的老套路,而是站在宏观的角度,在战略上调整,在关键环节上发力,力促农民整体增收、多元化增收。实践证明,我们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和根本所在,是符合夏津客观实际的,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具体到农业各项具体工作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欢欣鼓舞、催人奋进的。

一是粮棉种植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由于棉花市场的拉动,棉花价格出现了近几年来没有过的好价格,群众植棉的积极性比以往更高,今年的棉花种植不仅面积大,而且大部分种植的是新品种的抗虫棉。这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在棉花种植上抓良种繁育、抓基地建设、抓科技服务,抓住了棉花生产的关键环节,抓在了农民群众的心坎上。在粮食生产上。由于今年上级优惠政策的激励,粮田面积稳中有升,通过依托重点龙头企业,狠抓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建设,不仅稳定了我县的粮田面积,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基础和条件。

二是林业生产发展迅速。三倍体毛白杨工程是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三倍体毛白杨种植上下了很大的气力,去冬今春集中搞了两次以农田林网为主体、骨干河道片林建设为重点的植树造林活动,成效非常显著,其面积之大、总量之多、成活率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不仅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泉林纸业发展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是畜牧养殖稳步发展。通过合理调整畜禽产业结构,重点抓好优质肉牛、奶牛、草食动物的规模饲养,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主导产业特色化日趋明显,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益稳定增长。通过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畜牧科技含量,牛、羊、猪等牲畜的品质改良步伐不断加快,养殖水平和效益稳步提高,尤其是肉牛、奶牛发展十分迅速,成为我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我县农业在农民培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总之,通过前段调查和这次视察,使我们看到了农业生产取得的可喜成绩,这也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工作的决策是正确的,措施是得力的,成效是显著的。关于今后的农业工作,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是抓住机遇,用活政策,加快发展。农业在我县的基础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只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才有全县经济的大发展。大家都知道,今年中央对“三农”问题非常关注和重视,这不但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充分利用好上级的优惠政策,抢抓机遇,加大力度,努力促进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工作快速发展。

二是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应积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突出抓好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加快“平原水库”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引水、用水、节水工程,不断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三是不断扩大农业投资领域。招商引资不仅仅局限于工商业上,农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对我们夏津县来说,农业有着更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引进国内外农产品名优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力度,大力引进外来资金开发农业资源,加强与大中院校、科研单位和大公司、大企业的合作交流,借助外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努力实现农产品的就地转化和加工增值。

四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农民的出路在于非农民化。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走向进城务工的道路。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劳务输出,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劳务信息网络,积极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用工信息。同时,应重视科技培训和文化教育,努力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五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我县建立了一系列棉花、小麦、蔬菜等专业协会,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应搞好对这些协会的扶持和帮助,促进其更加规范和完善,使之成为我县农业生产和发展中信息交流、科技推广、良种繁育、运销服务等环节的中流砥柱,更好地发挥主导带动作用。

农业工作就谈这些,不当之处,请在座的各位批评指正。

二、关于开发区建设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视,在县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集中精力进行了几项大的工程建设(朝阳公园、城栾路广场、正在施工的德商公路及外环等),使夏津的城市面貌和外在形象有了较大的改观,给居民群众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刚才,大家实地察看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王主任又进行了全面的汇报,大家对开发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夏津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98年启动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品位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承载力逐年增强,城市功能显著提高,为全县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把开发区硬件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下大气力进行了几项大的重点工程建设,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刚才大家现场察看了开发区几条主要干道的建设情况,一是308国道向西延伸至西外环;二是双鸿路向东延伸至永馆路;向西延伸至西外环;三是永乐路向北延伸至北外环),这几条路建设开通后,不仅形成了四通八达、主干衔接的道路环网景观,而且对于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硬件如水、电、绿化等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得到完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开工建设,不仅客观地反映了开发区一班人在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也充分反映了县委、县政府在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愿望和决心。就开发区目前的情况讲,所辖企业的规模和数量已经撑起了全县工业企业的半壁江山,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区建设,其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由于时间关系,就开发区建设情况,简要地谈几点看法:

一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数量的多少决定着开发区发展的速度,引进项目的水平决定了发展的水平。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产业生成的规律,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项目这个载体,用项目带动实现整体引进,推动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构筑开发区新世纪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开发区、招商局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增强协作配合的自觉性,发扬负重奋进、攻坚克难的拚搏精神,落实目标责任,强化协调调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争取引进更多的高科技、高起点、大投入的内外资项目入区。

二是进一步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开发区环境建设问题,不仅仅是形象问题,更是展示城区精神风貌、显示城区文化品味、扩大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我们应按照“高科技、外向型、园林式”的城区发展定位目标,想尽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尤其是道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使开发区的硬件建设尽快达到规范、配套、完善的标准,为外来客商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努力做到开发区内无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树立开发区良好的外部形象。

三是加强管理,搞好服务。应进一步搞好对区内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强化责任,搞好协调,提高效率,积极为入区企业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尤其是协助企业做好项目审批、土地、水、电、通讯等一系列工作,使入区企业切实感受到开发区的优越性,以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入区建设。

关于农业工作和开发区建设我就谈这些,不当之处,请在座的各位批评指正。最后,给在座的各位常委提个要求,希望各位常委回去以后,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宣传我县农业生产的大好形势,宣传开发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广造声势,广造舆论,为全县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努力促进全县农业工作和开发区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6:县政协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1年7月27日在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八次会议上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沈庆春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城乡低保工作的开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的安排,7月13至14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忠友、许能龙的带领下,对全县城乡低保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勇及县民政部门负责人陪同了视察。视察组在听取了县人民政府的汇报后,先后深入到新安镇、半塔镇以及青龙、西门两个社区,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查阅卷宗、座谈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了我县城乡低保工作开展情况。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城乡低保工作基本情况

1、城市低保:我县城市低保工作于1998年开始实施,全县现有城市低保对象5148户8130人,覆盖面达9.5%,已达到省宏观测算规定的上限。低保标准由1998年的每月143元,提高到现在的280元。今年1-6月份,县人民政府共支出保障金1102.541万元,月人均补差达230元。

2、农村低保:我县农村低保工作于2007年全面启动,经过两次提标扩面,保障对象由原来的5744人,增加到17526人,覆盖面达4.3%。保障标准由原来的每年683元,提高到现在的1400元。今年1-6月份,县人民政府共发放农村低保金976.698万元,月人均补差95.4元。2010年,我县农村低保工作获得了全市一等奖。

二、我县开展城乡低保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通过视察,视察组认为,近年来,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城乡低保工作,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管理力度,规范操作程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我县城乡低保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为救助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制度。为加强对全县城乡低保工作的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民政、财政、监察、信访、审计、农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低保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县低保工作。县民政局成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负责全县低保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社区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专人负责低保工作。县人民政府还根据国务院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修订和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来安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等文件,从制度上保障城乡低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2、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为切实做到低保政策家喻户晓,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低保政策和有关惠民措施。县民政局将城乡低保政策、保障标准、操作程序等印制成简明的低保政策宣传手册,在社区和村组公开栏宣传,在乡镇集市时散发,尽可能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低保政策。在“三民”工程大走访中,将低保政策的内容印在宣传手册里,让工作组集中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广大人民群众对低保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低保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3、规范程序,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在办理城乡低保工作中,按照“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布、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工作程序,努力使低保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一是把好审核关。我县城乡低保对象的确定,都必须经过村(社区)基层群众大会的评议和村(社区)、乡镇、县民政部门的三级审批,尽可能地杜绝“人情保”、“关系保”。二是把好公示关。确定低保对象前,申请低保人的信息都会在社区或村,在乡镇和县级专用公示栏进行“三级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把好监督关。县民政部门和各乡镇民政科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接到举报,都能够认真调查处理,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同时还采取定期检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自行进行检查,主动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四是把好动态管理关。建立了城乡低保准入和退出机制,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2010年,通过对全县城市低保对象的登记、重新认定,共取消低保352户535人。今年上半年,县民政部门还对农村低保对象进行了全面复核和调整,共取消238户409人,新增746户1192人。半塔镇为做好农村低保管理工作,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和镇、村干部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同时严格责任追究机制,该镇提出,如果哪个村因为执行政策不到位或把关审核不严,致使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没有申请上低保,而比他条件好的人吃上低保,一经发现,就从该村村干部工资中扣除同等金额,作为低保金发给该困难户。同时,该镇还抽调人员,对低保情况进行地毯式清查,逐村摸排、逐组公示,接受评议和监督。今年,半塔镇共调整农村低保对象246户522人,占总数的16.5%,该镇群众一直反映较为强烈的低保不公的现象大为减少。此外,县民政部门还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对低保户家庭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分级存档,努力做到底册清,情况明。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县城乡低保工作有了较快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差距。

1、少数群众对低保政策认识不到位。部分群众对低保申请条件、保障范围、保障标准、申报方式等政策规定了解不多,认识不到位,不知道什么情况才符合申报条件,如何进行申报等。还有少数群众对低保政策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将低保理解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福利,认为谁争取到是谁的本事,认为低保就是“人情保、关系保”,不符合条件的也挤破头往里钻。

2、低保工作量大、难度大。一是低保对象确认难。我县城乡低保对象有2万多人,这么多对象的信息难以准确掌握,特别是家庭收入是认定低保的一个主要依据,而确定家庭收入情况缺乏一个科学的量化标准,缺乏有效的审核手段,难以精确,容易出现偏差。二是低保工作监管和奖惩机制还不完善。对于少数生活特别困难的申请低保对象,有的社区不负责任或强调指标限制等原因,长期缓办。有的办事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在评议审核中把关不严,使不该进入的进入,该退的没有退出,县民政部门很难发现,发现了也很难处理。三是原始档案管理有待加强。少数社区低保申请的原始资料填写不够规范,有的关键内容都没有填写。

3、动态化管理还不到位。低保工作应该实行动态管理原则,应保尽保,该退要退。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进保容易、出保难”的现象。有的低保对象,入保后已经脱贫,甚至发家致富,但少数人仍然想方设法隐瞒家庭实际收入,采取各种手段回避调查,致使一些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仍然在吃低保,社会影响很坏,同时也使一些应享受低保待遇的困难群众难以参加低保。我县低保参保率已经较高,但仍有一部分亟待低保救助的对象不能入保,社会上所说得每年入低保要有指标,就源于此。

4、基层工作力量薄弱。乡镇和社区承担着城乡低保的基础性工作,受理申请、入户调查、档案管理、跟踪走访、动态调查等这些工作,工作量大、面广。而乡镇民政科人员少,任务重,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很容易顾此失彼,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办公经费缺乏和办公设施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工作开展。

四、几点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视察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加强对城乡低保政策的宣传。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也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权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县、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广泛宣传到群众中,扩大群众知晓面,确保这项工作公平、公正、透明,使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救助对象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要发挥好宣传引导作用,促使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低保观”,纠正群众对低保政策认识上的偏差,使主动申请低保,积极走出低保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形成自觉理解、积极配合、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

2、要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工作运行机制。要科学制定低保家庭收入核定体系,把收入核查与财产核实结合起来,定期对低保对象资产及收入情况进行动态核查;要进一步规范低保工作程序,健全完善低保申请、审核、资金发放、档案管理等制度,要开辟“绿色通道”,对那些急需救助的困难群众要特事特办,及时办理;要重点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健全低保评议、公示、定期走访检查等制度,严格实行奖惩问责制度,严肃追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甚至徇私舞弊现象,杜绝“人情保”、“关系保”,使低保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要按照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的原则开展工作,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纳入救助范围,收入发生变化但仍在低保线以下的要及时增发或减发低保资金,分类实施;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退出,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3、要把帮扶放在与救助同等重要的位置。从长远来看,救一时不如救长远,救助与帮扶必须一同抓。县、乡(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着重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培训,特别是就业再就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创业技能,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积极就业再就业,脱贫致富,最终走出低保。

篇7:县政协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9月中旬,县政协组织开展了全县城乡居民自来水饮用安全情况的视察活动。视察组实地察看了各镇自来水取水口、净化设施、管网建设情况,在各镇召开有分管负责人、自来水厂负责人、社区(行政村)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召开有水务、环保、物价等10个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汇报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城乡居民自来水安全饮用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就视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水务等部门的辛勤努力下,我县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争取项目资金3012万元,新建规模自来水厂3座,小型水厂8座,对规划内的4座自来水厂实施管网延伸。通过项目实施,日供水能力增加2.8万吨,解决饮水安全人数9.5万人,项目区受益人口18.6万人,全县自来水覆盖率64%。

1、自来水厂数量。现有自来水厂(或自来水供应点)36座,其中含城1座,运漕2座,清溪、仙踪、陶厂、铜闸、昭关各3座,林头8座,环峰10座。

2、自来水厂经营体制。国有1座(含城自来水厂),镇集体2座(林头镇自来水厂、运漕镇自来水厂),其余皆为通过企业改制、招商引资等形式,以私人经营为主的自来水厂。这些企业中,大多数没有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未通过环评,没有办理物价收费许可证。

3、自来水水源地。清溪庵泉自来水厂和仙踪姚庙自来水厂以地下水为水源,陶厂司徒供水点以山洞泉水为水源,其余水厂均以境内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为水源。

4、水质状况。我县大部分水厂的取水点易受丰枯水期影响,水源水质不稳定,部分水厂水质检验合格率较低。

5、入户费用及水价。城乡居民自来水入户初装费:含城自来水厂750元/户,其余水厂在800元/户—1600元/户之间,项目区内享受政府补贴的农户入户费为300元左右;城乡居民自来水水价收费标准在1.3-2.2元/吨,但大多数私营水厂采取水费最低包月制,在限额水量内,月收水费6-10元。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水源地保护、管网设施等十分脆弱,城乡居民安全、卫生、稳定的自来水需求与自来水供应能力严重不足、供水水质较差的矛盾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源水质难以保证。

2、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3、经营体制风险增大。

4、部门监管服务不到位。

5、应急备用水、电源缺乏。

三、意见和建议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城乡居民自来水安全饮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体现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各级党委、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议县成立城乡居民自来水安全饮用工作领导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超前规划,专题研究,加大投入,落实责任,真正把关注民生的大事落到实处。要强化城乡居民自来水安全饮用工作的领导。城乡居民自来水安全饮用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分属不同的县领导分管,建议县政府确定一名负责人,对相关部门进行统筹协调与领导,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相关部门要全程关注各类自来水厂生产经营状况,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安全运行。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针对目前全县自来水厂小、散、多、乱的现状,结合“十二五”规划,因地制宜,重新编制县城和各镇自来水厂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布局,对自来水的供水规模,取水口的设置,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网建设等规划设计到位,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规范审批程序,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严格限制小水厂上马,按照一镇一厂或区域分布的原则,整合现有小水厂资源,扩大规模经营,提高运行质量。

3、落实措施,保护水源。一是强化宣传,增强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安全饮用水卫生标准知识和水源地保护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增强全社会对水源地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保护水源地,爱护水源地的浓厚氛围。二是改变陋习,减少对水源地的污染。结合新农村建设,认真做好“三清、三改、三整顿”工作,引导城乡居民改变垃圾乱扔、污水乱倒等陋习,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卫生素质;对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实施无害化处理;积极控制农业生产对水源地污染,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争创生态县、镇、村,以项目为支撑,加大污染面源整治。三是实行上下联动。县政府要与市有关部门协商谈判,减少巢湖水对我县境内水源的污染,严格限制市工业园区工业污水未经过有效处理对清溪河直接排放。四是严格执法,达标排放。严禁取水上游及周边的项目进入,取缔对取水口水源有影响的养殖业,对所有取水口的水源进行环评。在各工业园区建立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做到达标排放。长久之计,要努力做到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污水处理工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4、加大投入,硬化设施。健全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其他各方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县水务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县镇两级要落实好配套资金。加大县镇自来水设施更新改造和管网建设力度,项目资金投入要科学合理,掌握平衡,兼顾各方,三种体制一视同仁。含城自来水厂要不断拓宽思路,对老城区管网实施改造,要改造水处理系统,或就地更换水泵、变压器,增建3000立方米左右的清水池,或采取土地置换,引进社会资本等形式易地重建水厂,一步规划设计施工到位;尽快建设含城第二水源,从长远发展来看,可考虑直接从长江取水。镇级自来水厂要合理配置资源,对散、乱、小的不达标的水厂实行关停并转,对经营状况困难,一时又难以撤并的小水厂,县财政要给予适当的扶持,改变落后的供水设施和设备,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5、强化管理,提升服务。县、镇各类自来水厂要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对员工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改善服务质量;要改善供水条件,降低水损率,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要配齐消毒、检测设备,制定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安全供水机制,要加强对机房、水源地、净化池等重点区域安全保卫,确保城乡居民自来水饮用安全。

篇8:县政协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11月27日,县政协教育委员会委员在县政协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到镇中心校、中学、大岗镇谭珠小学、大岗镇中心校、县职业技术学校,对我县中小学体育工作进行现场视察。在视察座谈会上,委员们在充分肯定我县中小学体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建

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中小学体育工作的主要成绩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为了使体育师资队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搞好新课程改革实验和学校体育卫生艺术的配套改革工作,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培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培训班学习,不断接受新的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全县所有的专职体育教师均已参加有关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体育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也得到明显提高,为深化学校体育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贯彻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标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的兴趣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我县在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省、市举行的教学大赛、体育教学论文评比、优质课竞赛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县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课课时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的实施工作,全县中小学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中,把活动时间排进课程表,学生跑步运动、课间活动和“两操一活动”得到进一步落实。目前,全县中小学已基本形成以课间体育活动为主线、以丰富多彩艺术教育为内容的学校课外文体活动格局,将体育教学和具有特色的课间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体育技能,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如大岗镇谭珠小学坚持“体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制定《谭珠小学体育工作条例》等管理制度,每周每班开设三节体育课,每年举办一届校运会,进行一次健康测试,每年都组建业余田径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进行集训。近年来,该校共培养和输送18名学生进入市体校训练,3名学生进入省(国家)体校集训。自始,该校还被定为“广东省传统项目(田径)学校”,在—被评为“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在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单位”。

(三)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改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

近年来,县政府把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并采取下拨工作经费的形式予以投入,逐步形成了体育工作的长效保障机制,体育器材的达标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体育器材配套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学场地不足的情况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如县职业技术学校在近三年来共投入150万元,完成了20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改造修整,建成7个标准篮球场、11个室外羽毛球场及购置19张乒乓球台和其它体育设施器材一批,保证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健全体育竞赛制度,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各学校每年都组织面向全体学生参加的学校运动会,倡导、鼓励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小型多样、学生喜爱、广泛参与的球类和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比赛,使学校体育赛事不断,逐步达到“普及化”。如举办每两年一届的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分年度举办篮球、乒乓球、广播操、健美操、棋类等各种单项体育比赛活动。通过体育竞技比赛发现了一批有培养潜力的体育新人,充分展现了我县中小学生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也充分体现了我县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设施的极大改善。今年七月我县组队参加市第七届小学生运动会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田径总分第一名,毽球男子第二名、女子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中黎舒萍、曾庆力分别打破市小学生女子80米栏和男子跳高纪录,获得个人单项第一名7个、第二名8个。

二、存在问题

(一)对体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学校对体育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认识不够,认为体育可有可无,往往注重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忽视身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毕业班年级,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有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临时更改体育教学计划、缩减体育教学课时的现象。按照中小学体育课新课时标准,要求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体育课4节,小学三年级至初中每周3节,保证每天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每天保证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目前全县未有一所学校达到这个要求。

(二)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器材严重短缺。

由于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了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包括场地、器材普遍短缺,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校尤为突出,如镇全镇中小学校没有一个2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同时,据了解,目前全县没有一所学校能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配置目录中的最低要求配备完善,全县只有20所中学配备达60%以上,乡镇小学没有一所配备达60%以上,且有

22所学校居然一件体育器材都没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严重不足和体育器材得不到及时补充,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体育专业教师配置严重不足。目前我县中小学校体育专职教师仅有227人,而兼职体育教师就有839人,全县相当部分学校体育教学只能由非体育专业的老师代课,这种现象在山区偏远学校更为突出,如镇全镇小学没有一个专职体育教师,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全县中小学校尚缺额专职体育教师399人。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推动中小学体育工作上新水平。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健全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制度,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课课时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要按新课时标准要求,开足体育课,保证正常开展体操和眼保健操,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良好风气。

(二)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及设备设施建设。县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和解决中小学校体育场地用地问题,确保中学、中心校有200米跑道的田径场,村小至少有一个篮球场和60米直跑道。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做好体育设施设备、体育器材的添置,采用逐步充实分期完善的办法,确保每校都有单、双杠,跳远沙池,2张以上乒乓球台,2个以上的羽毛球场和一定数量的球、毽、绳类等体育器材,不断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的使用、维修和保养制度,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上一篇:乡镇开阵学习先进典型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2024级高一新生军训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