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考试复习参考

2024-08-31

统计学考试复习参考(精选6篇)

篇1:统计学考试复习参考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统计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1、统计报表制度具有权威性和法律约束性,按照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2、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指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

3、周期性的普查制度: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6的年份实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0的年份实施。

4、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国家统计局负责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5、统计调查表的法定标识: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表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文号/备案文号、有效期限。

6、普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国务院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普查数据的处理工作由县级以上各级普查机构组织实施;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普查数据的质量抽查工作。

7、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科学性与系统性、统一性与强制性、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用性与稳定性。

8、《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使全国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团等组织机构均获得一个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单位代码是一个无关标识代码,由8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9、《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依据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对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类别进行的标准分类,行业分类最理想的基本单位是产业活动单位,也可采用法人单位。共20个门类。

10、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第二以外的其他行业。

11、《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以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实际类型为基础,将全部企业划分为3个大类(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16个中类。

12、统计上划分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和建筑业的依据是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其余服务业为从业人员数和销售额。

13、基本单位概念: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按照其作用和性质的不同划分为两种: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法人单位条件:(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资产负债表。

产业活动单位条件:(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2)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称为单产业单位和多产业单位。

14、企业控股经济情况分为公有(国有、集体)控股经济和非公有(私人、港澳台和外商)控股经济。

15、会计制度的类别分为企业会计制度、事业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其他五种。

16、在经济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的调查方法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17、增加值的计算:

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8、总产出的概念:

工业总产出:包括成品生产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用“工厂法”计算。

建筑业总产出:包括建筑工程产出、安装工程产出和其他产出,原则上采用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结算价格计算。

运输业总产出是营运收入和服务收入的总和。

邮电通信业总产出是全部营业收入。

批发零售业总产出是毛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餐饮总产出是营业收入。

服务业总产出:(1)盈利性的:营业收入;(2)非盈利性的:总费用。

19、能源消费统计的原则:谁消费,谁统计;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耗能工质不算;自产的能源,凡作为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消费量要统计。

20、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不包括】:由仓库发到车间,但在报告期最后一天没有消费的能源;拨到外单位,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调出本单位或者借给外单位的能源。

21、工业企业所属的车队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其消费的能源应为交通运输企业消费,不能计入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也不能包括在交通运输工具用能。

22、能源库存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的某时间点所拥有的各种能源数量。

23、企业财务统计主要包括:企业资产负债统计、企业损益财务统计、工资、福利、增值税统计。

24、流动资产: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

25、流动负债:指企业债务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6、管理费用:包括行政管理部门的职工工资和福利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办公费、差旅费等,还包括工会经费、各类保险费、咨询费、诉讼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税、矿产资源法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

27、财务费用: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及相关手续费。

28、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其中: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29、增值税:是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计税依据是纳税人销售货物的销售额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税率分为:4%,6%,13%,17%。

30、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主要指标:

年末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上年结余:经常性结余、转向结余及经营亏损 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收支结余:行政(事业)结余和经营收支结余 经营税金(限事业单位)

31、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企业雇工和个体帮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

32、单位从业人员:【不包括】:个体经营户、勤工俭学的实习生。

33、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不包括:内部退养、离休、退休、退职人员。

34、各单位在计算从业人员时,应按“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主要指标包括:期末人数和平均人数。注意:月平均人数=报告月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日数,季平均、年平均都要根据月平均来计算。

35、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当前有就业的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36、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先行指标。发达国家把它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并列为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的三大指标。

37、在岗职工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其他工资。

38、奖金:指支付给职工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等。

3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劳动保护支出、稿费讲课费、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40、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规定标准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包括更新、改造、扩建、新建活动,不包括:大修、养护等。

41、新增生产能力是以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的工程为对象计算的。

42、投资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有: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生产能力利用率、投资回收年限、投资回收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等。

43、单纯性的土地交易不包括在房地产开放投资统计。

44、房地产开发投资按照工程用途分为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和其他。

45、住宅按照用途划分为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别墅、高档公寓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篇2:统计学考试复习参考

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法基础知识(2011 年)

试题类型及分数

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30 个,每个 1 分

多项选择: 多项选择:10 个,每个 2 分

判断题:18 个,每个 1 分,案例分析:4 道大题 16 个小题,每个 2 分,共计 32 分

注明:红字部分为新增内容

第一章 统计法基本问题

一、统计法概述

(一)政府统计与统计法 1.政府统计的概念和特征 政府统计,就是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 国家机关 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 活动的总称。

政府统计的特征:(1)政府统计的实施主体 特定 主体是特定 政府机关; 主体 特定的,或者说主要是政府机关(2)政府 政府机关 统计必须严格依法实施(3)政府统计具有强制性(4)政府统计的结果具有社会共享性 依法实施; 强制性; 社会共享性。依法实施 强制性 社会共享性

2.政府统计的功能和任务

功能:我国政府统计已具备了信息、咨询、监督 信息、信息 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

任务:(1)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2)提供统计资料和统 计咨询意见;(3)实行统计监督。

3.依法统计的必要性:首先,政府统计活动有赖于法律的保障;其次,政府统计活动 必须受到法律约束。

(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

1.统计法律

统计法律,即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规范。《统计法》2009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统计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 年 6 月 27 日再次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九次会议修订,2010 年 1 月 1 日 执行。2.统计行政法规 统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 国务院制定的有关统计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统计法实施细则》 有 统计行政法规 国务院制定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等。

3.地方性统计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 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有地的市和经国 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 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4.统计行政规章 统计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 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 有关统计的规范性文件。分为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

(四)统计法的作用

1.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2.规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公民在统计活动中的行为,保障统计 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统计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规范:首先,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 统计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规范: 统计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规范 首先,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要依法真实 准确、完整、真实、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要依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不得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统计资料,及时地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保统计资 其次,明确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完成统计工作任务,料;其次,明确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完成统计工作任务,保证数据 质量;第三,赋予统计人员一定的职权,以保证及时获得真实、完整的统计资料。质量;第三,赋予统计人员一定的职权,以保证及时获得真实、完整的统计资料。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注意各项内容)

二、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注意各项内容)

(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统计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是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的关键。

(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四)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五)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四、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最早的统计法律始于周朝 周朝。我国历史上现代意义的统计法律是《中华民国统计法》 周朝 《中华民国统计法》 1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管理

一、统计调查的分类

(一)政府统计调查 政府统计调查,是指由政府统计机构依法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根据《统计法》的规定,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特点:按照《统计法》规定,我国所有的政府统计调查都是义务性 义务性的,具有强制性。强制性。义务性 强制性

(二)民间统计调查 民间统计调查是由民间统计机构以自己的名义或者接受委托进行的统计调查。两个特 点:自愿性和营利性 自愿性和营利性。自愿性和营利性

二、统计调查项目

(二)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其中,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

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 家统计局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 定。其中,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国家统计局审 批。

4.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 《统计法》 第十三条规定: 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三)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

1.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必须明确分工,相互衔接。

2.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不得与国家统计调查重复、矛盾。3.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综合协调部门需要的统计资料,应当从本级人民政府机构 和有关部门收集。

4.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

5.编制新的统计调查方案,必须事先试点或者征求有关地方、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保证切实可行,注重调查效益。

6. 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应当有保证。

三、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

(一)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 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 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统计法》第十四条规定:统计调查制度一经审批或者备案,即成为统计调查组织实施 的法定依据,非经批准,不得变更。

(二)统计标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统计 编码

(三)统计标准的分类:国家、部门、其他

四、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调查方法,是指统计调查者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

《统计法》第十六条规定: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 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 以周期性普查 经常性 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一)普查 人口普查、农业普查每 10 年进行一次,分别在尾数逢 0 和 6 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每 5 年进行一次,分别在尾数逢 3 和 8 的年份实施。

《统计法》第十六条规定: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 府组织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二)抽样调查

(三)全面调查

(四)重点调查

(五)行政记录:是获取单个统计资料 的重要途径 统计调查证件:

五、统计调查证件:统计调查证、临时统计调查证、工作证、普查员证、普查指导员证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一、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概述

统计资料的特点: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

统计资料管理体制: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二、统计资料的审核和归档

(一)统计资料的审核

统计资料的审核是指对有关统计资料进行审查、核实,并由统计人员、统计负责和统计 机构签字盖章的制度。

《统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 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 档等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 性和完整性负责。

(二)统计资料的归档

保管统计资料的范围应当包括政府统计工作中所形成的所有统计资料,具体包括统计台 账、原始统计报表、汇总统计资料以及电子介质的统计资料,以及统计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所 有文件。

三、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公布

(一)统计资料的提供 目的:为党政机关提供有关统计资料;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二)统计资料的公布 公布统计资料,是指有关部门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把统计资料向社会公开化的行 为。

《统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 统计资料。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第二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 国家统计局 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

1.统计资料的定期公布制度 除了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需要保密以外,其他的统计资料都应由社会公 众共同享有。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要求应为:首先,发布统计资料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其次,发 布统计资料的载体应该公开、大众的、官方的、方便查找的。2.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1)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国家统计数据主要包括由普查得到的 统计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调查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各省(区、市)和国务院各部 门组织实施的调查数据上报国家统计局汇总后得出的全国统计数据;(2)国务院有关部门统 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和有关部门公布其统计调查取得的地方统计数据,应当遵守统计法、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 定以及地方法规和本级政府的规定。

3.统计资料公布的程序 4.统计资料公布的方式

四、统计资料的保密

(一)国家秘密统计资料的保密 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 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二)商业秘密的保密

(三)个人信息的保密

(四)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保密 《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身份的 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第四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一、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一)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二)部门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设置及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有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也可以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 有关部门 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二、统计人员

(一)统计人员的概念 是指从事统计活动的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综合统计机构、部门统 计机构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及在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或 其他组织中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和指定的统计负责人。

(二)统计人员的职权 统计人员的职权,是指统计人员为了完成统计任务而由统计法规定拥有的权力。五项职 权:(1)统计人员具有依照法律独立 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2)统计 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 独立 统计调查 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3)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 人员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4)统计人员有权有权要求有关人员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 资料;(5)统计人员有要求学习专业知识的权利。

(三)统计人员的职责 统计人员的职责,是指统计人员在一定的机构担负统计工作,为了完成统计任务而由 《统 计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义务。三项职责:(1)、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 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统计法》规定的行为;(2)、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 致性负责;(3)、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必须依法出示工作证件。

(四)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要求

统计职业道德是统计工作领域中的道德标准和职业规范要求。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 内容包括: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内在要求)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核心内容);实事求是 不出假数(核心内容)实事求是,;依法统 计,严守秘密(基本理念);公正透明,服务社会(客观保证)。

三、统计从业资格

(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及其意义

国家统计局 8 号令颁布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于 2005 年 7 月 1 日起在全国开 始实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2007 年 4 月,国家统计局对《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作 出修订,以国家统计局 10 号令予以发布。新修订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于 2007 年 6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

实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促进统计队伍建设。

2、有利于规范对基层统计队伍的管理。

3、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统 计数据质量。

(二)统计从业资格及其范围 统计从业资格,是行为人从事统计工作的资格证明,也是行为人从事统计工作的前提条 件和最基本的要求。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 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统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统计员。

(三)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

1.国家统计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

2.省级 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 实施机关。省级 实施 3.县级 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承办 承办机关。必要时,经省级人民 县级 承办 政府统计机构决定,可以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承办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有关工作。

(四)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

根据《行政许可法》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 实施程序主要有申请、受理、审查与决定等。

申请统计从业资格的条件:

1、熟悉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

2、坚持原则,具备良好 的道德品质;

3、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申请统计从业资格,除 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员外,行为人还必须经过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统计从业资格考 试的科目为: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法基础知识。

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一、统计违法行为

(二)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 P58

1.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统计资料 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统计资料。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统计资料。基本特点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2.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

3.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 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 统计检查查询书》

4.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

5.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帐、统计调查表 转移、转移 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帐、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6.迟报统计资料 7.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8.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

9.自行修改统计资料 自行修改统计资料

10.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11.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12.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

13.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

14.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 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

15.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16.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17.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

18.违法公布统计资料

19.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 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20.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

21.泄露国家秘密

22.违反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法规

23.违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24.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

25.违反《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26.违反《国家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

27.违反《涉外调查管理办法》

二、统计法律责任

(一)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统计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统计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统计法律责任由国家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的国家行政机 关依法追究,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执行。统计法律责任分为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二)行政法律责任 1.统计行政处罚

我们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有:a、警告。属申诫罚。指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a 警告。组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的行为的谴责和警示,其目的是通过对违法行为人一种精神上的 惩诫,以申明其违法行为,并使其以后不再违法,否则就要受到更严厉的处罚。罚款(b、罚款(属于财产罚的一种)。是指行政机关强迫违法行为人缴纳一定数额的货币,从 而依法损害或者剥夺行为人某些财产权的一种处罚。

2.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对国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六种:警告、记过、记大过、警告、警告 记过、记大过 降级、撤职、开除。降级、撤职、开除。

行政处分的主要特是:(a)、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b)、行政处 分的适用,一般以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为前提。(c)、处分是一种内部具体行政行为。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是指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对实施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关行政 领导或者责任人员给予的行政制裁措施。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适用对象和统计法有所不同,具体适用于以下四种对 象:(1)行政机关公务员;(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3)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中除工勤 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4)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最终决定机关是违法行为人的任免机关或者是监察机关。

3.通报

4.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奖励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5.批评教育

其适用对象是特定的,即在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活动中拒绝、阻碍统计调查,或者提供不 真实或者不完整的普查资料的个人; 其实施机关也是特定的,即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统计机 构。

第六章 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

一、统计监督检查

(一)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及特征 基本特征:1.统计监督检查是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的;2.统计监督检查是一种 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3.统计监督检查是按照一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进行的。

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程序,是指统计监督检查机关在查办统计违法案件时所应遵循的基 本步骤和先后次序。根据《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的规定,办理统计行政处罚案件的程序为: 立案、调查、处理、结案。

(一)立案

立案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有明确的行为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经初步审查,有违反统计法的行为,情节较重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3.按照职责与分工规定,属于管辖范围内的。

(二)调查

(三)处理 1.告知 2.听证

所谓听证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有关决定之前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质证的程 序。

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在作出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万元以上的罚款,对公民二千元以上的 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有关听证程序的具体规定:(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2)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3)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4)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 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5)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两人代理

(6)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 申辩和质证。

(7)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3.处理(1)销案(2)作出处理:a、应给予处分的,提出处分建议,通知有关部门落实;b、应 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通知被处罚单位或人员在指定期限内缴纳罚款;c、一些违法案件需要公开曝光、宣传的,进行通报或公开;d、被处罚单位在接在处罚通知后,如果既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拒不执行的,由查处机关依法提 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3)追究刑事责任

三、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一)统计行政复议 1.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及特征 统计行政复议是指统计执法机关在行使统计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与管理相对人发生 争议,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由该统计执法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统计行政行 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我国于 1999 年颁布了《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行为作出 了法律规范。

统计行政复议的特征:(1)统计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活动;(2)统计行政复议是上级统 计行政机关对下级统计行政机关进行层级监督的活动;(3)统计行政复议以引起行政争议的 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4)统计行政复议由不服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依 法提出申请而启动;(5)统计行政复议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2.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一是行政处罚;二是行政不作为;三是被认为行政侵权、违法要 求履行其他义务的行为。

统计行政复议管辖权确定有以下四种情况:(1)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 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统计行政复议的,其复议管辖权的确定由申请人选择。申请人既 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申请复议。(2)对县级以 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其 复议管辖权属它们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一般为本级人民政府。(3)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 各级调查队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根据《统计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复议管辖权的 确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事人对国家统计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作出的 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 另一种情况是当事人对国家统计局派出 的其他调查机构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在该派出机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即调查总队申请行政复议。(4)对国家统计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国家统计局的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 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

3.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执行。

统计复议决定,是指复议机关经过对统计行政复议案件的审查,根据事实和法律,就被 申请复议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相应决定。主要有:(1)维持决定(2)履行决定(3)撤销、变更和确认违法决定(4)行政复议中的和解、调解调度。

(二)统计行政诉讼

1.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及特征

统计行政诉讼就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统计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统计行政诉讼的特征:(1)统计行政诉讼中的双方当事人中,被告 被告只能是行使统计行政 被告 权力,作出引起纠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行政执法机关 即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 统计行政执法机关 统计行政执法机关,和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原告则是认为统计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统计行政诉讼所要解决的是统计行政争议(3)统计行政诉讼的起因是相对人对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不服,持有异议,认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4)统计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

4.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经过行政复议后,维持原具体 行政行为仍不服的,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机构所有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统 计行政诉讼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第六条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职权,不受侵犯。

第七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 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制定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

第十五条 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第十六条 搜集、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调查统计违法行为或者核查统计数据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向检查对象查询有关事项;

(二)要求检查对象提供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 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三)就与检查有关的事项询问有关人员;

(四)进入检查对象的业务场所和统计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核对; 四 进入检查对象的业务场所和统计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核对;

(五)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登记保存检查对象的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六)对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 二 出示执法证件;未出示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检查。

第二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 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 予处分:

(一)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

(二)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

(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

(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 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工商户有本条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篇3:统计学考试复习参考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的基本任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的基本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科学统计, 以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 着力理顺统计管理体制, 提高统计分析能力, 增强统计服务水平, 积极构建统计组织体系, 尽快健全调查制度科学、技术手段先进、法制保障有力、队伍素质过硬的现代统计体系, 努力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统计保障。

构建科学合理的统计管理体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基本确立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综合统计与专业统计有机结合, 共同支撑各项事业的发展。各级综合统计管理机构切实履行统计工作的综合协调职能, 重点在统一报表制度、统一数据归口管理、统一上报发布、统一对外协调、统一统计软件开发运用等方面开展工作, 初步构建了“一套表、一套数、一个口子对外、一套软件”的工作格局。通过完善统计报表制度、健全快速调查制度、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提升统计人员素质等措施和手段, 不断提高统计快速反应能力, 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

提升统计工作的改革创新能力。要把改革创新作为统计事业发展的不竭源泉, 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 建立和完善科学发展观要求、反映科学发展成果的科学合理、协调统一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统计指标和统计管理体系, 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要通过科学管理、教育培训等手段, 提高统计工作者在统计设计、数据采集加工和统计分析服务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通过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和统计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改进和创新统计生产手段;要通过加强统计法制, 强化统计宣传, 不断优化统计环境。

加强统计数据的趋势规律分析。坚持数据质量高于一切, 对内严格数据审核, 对外增强抗干扰能力, 保证统计数据真实描述事业发展的现状, 客观反映事业发展的规律, 积极监测事业发展的进程, 不断拓宽统计领域, 为科学发展提供全面统计数据服务。积极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不仅要保证“量”多, 更要保证“质”高, 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中心工作和主要经济指标, 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 形成数据准确、内容充实、分析透彻、建议合理的各类分析报告, 为领导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咨询服务。随着统计调查对象的日趋复杂, 统计服务对象需求的不断增加, 要求统计数据更加客观真实, 统计信息更加及时有效;要求统计管理更加规范, 统计体系更加科学, 统计服务更加优化;要求统计数据更加公开, 统计信息更加透明;要求统计数据、统计分析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能够适应并服务于科学发展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统计指标和统计管理体系, 搞好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统计工作不仅要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基本的、重要的宏观数据, 而且要为广大群众了解国情、改善生活、参政议政提供统计帮助和支持, 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咨询服务。

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的方式方法

统计调查。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调查任务和调查对象, 正确、灵活地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基本方法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五种。通过统计调查, 对复杂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现象加以研究, 有助于认识和掌握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促使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要树立统计服务的超前意识,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大力开展专题调查研究, 掌握第一手资料, 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统计预测。统计预测的方法包括两种:一是定性预测, 主要有专家预测法和德尔菲法等;二是定量预测, 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基本方法。通过统计预测, 使统计的认识与服务功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使得统计工作从单纯地对历史资料的描述扩展到面向未来的统计推断, 大大提高统计的认识能力;统计预测为编制计划和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可以有效地根据目标状况来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以保证整个事业发展处在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综合指标法、相对指标法、平均指标法、动态数列法、平衡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反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对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变化速度和相互联系等情况。通过统计分析, 可以了解和掌握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的人员素质及结构状况, 为制定正确的人才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发现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中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更好地推进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化, 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决策的水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涉及人才队伍、就业安置、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等诸多方面, 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广泛性和科学性、政策性和客观性、完整性和统一性、时效性和准确性、敏锐性和及时性等特点, 要求我们登高望远, 与时俱进, 进一步提高统计决策服务水平。

树立科学统计理念, 服务社会事业发展。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上, 紧跟时代发展的节拍, 让统计这个“软部门”体现出“硬实力”。进一步理清统计的工作思路, 明确统计的职能归根到底就是要满足各方需求, 提供优质高效对路的高层次统计服务。统计只有站在党政领导、社会公众的角度, 才能真正看清统计服务对象对统计产品的需求, 从而真正搞好统计, 创新统计服务方式, 提高统计服务质量。

创新统计分析方法, 打造统计亮点工程。一是加强数据研判和前瞻性分析, 提升统计分析能力, 建立重要统计数据内部会审制度, 与统计部门和大专院校有关专家保持密切联系, 对焦点问题展开分析研究。二是促进统计信息交流, 编发统计信息资料, 及时搜集整理月报、季报、年报等数据信息, 编发统计信息快递和统计摘要, 向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三是根据中心工作需要和社会焦点问题, 完善统计调查体系, 综合运用常规报表、直报调查、专题调查、快速调查和动态监测等多元化统计调查手段, 健全统计调查体系。

加快信息系统建设, 夯实统计基础服务。一是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 改进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加工手段, 逐步推广统计报表网上直报系统, 不断提高统计信息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二是按照“整合、协调、互补、共享”的原则, 利用现有条件整合、优化统计软件, 建立各管理部门间统计信息的共享机制, 避免重复统计, 减轻统计单位的工作负担。三是加强以统计信息库建设为重点的统计基础建设, 加强基层统计网络建设, 配备统计工作专用计算机, 明确专人做好信息维护工作。坚持以宏观决策支持为核心, 以需求为导向, 以应用促发展, 全面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逐步形成覆盖全部业务范围, 具有数据集中管理、统计分析、宏观监测和预测预警功能的统计信息系统。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统计人员素质。一是建立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统计干部培训制度, 提高培训频率, 加大对统计新手、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二是丰富统计培训内容, 加强统计专业知识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学习, 加强各项统计法规制度学习, 强化依法统计意识, 提高统计综合素质。三是加强统计队伍内部协作, 在工作中多交流、多沟通、多理解, 通过工作协作促进队伍融合。四是加强与专业统计部门、相关部门、上下级之间的协调沟通, 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篇4:“统计与概率”综合复习

一、 对统计中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导致错误

例1 为了解某校2 000名师生对我市创卫生城市工作知晓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这项调查中的样本容量是( ).

A. 2 000名师生对创卫生城市工作的知晓情况

B. 100名师生

C. 100

D. 抽取的100名师生对创卫生城市工作知晓情况

【错解】样本容量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数量,所以是100名师生.

【正解】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指所要考察对象的数目,不带任何单位,故选C.

二、 对事件的概念把握不准造成分类错误

例2 下列事件中,属于不确定事件的有( ).

①太阳从西边升起;②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抽一张是红桃;③掷一枚硬币,有国徽的一面朝下;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① D. ①②④

【错解】不确定事件是指事件一定不能发生,故选C.

【正解】不确定事件是指事件在发生前,事件的结果不能事先确定,也就是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是一定不能发生的事件,事件在发生前就能确定结果,它是确定事件.解题中不能把不确定事件与不可能事件混淆,故选A.

三、 对统计图分析不仔细造成数据看错

例3 在一次捐款活动中,某班级有50名学生,将所捐款情况统计并制成统计图,根据图1提供的信息,捐款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20,20 B. 30,20

C. 30,30 D. 20,30

【错解】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20人,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0.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这组数据有50个,中位数是第25和26名职工捐款金额的平均数,(30+30)÷2=30,选D.

【正解】众数和中位数是指调查对象所记录的数据,不能把数据的个数当作调查的数据.本题是统计捐款钱数,30元出现次数最多,故本题答案是C.

四、 对统计图意义把握不准造成错误

例4 图2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户比乙户多

B. 乙户比甲户多

C. 甲、乙两户一样多

D. 无法确定哪一户多

【错解】一年中乙支出的百分比大于甲支出的百分比,故选B.

【正解】扇形统计图是为了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计算各部分的量需用总体与该部分百分比相乘.本题没有明确甲乙两家全年的具体收入,所以无法算出食品支出的具体费用,无法比较,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五、 对机会的等可能性理解不够导致树状图画错

例5 在一个不透明的纸箱里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其中红球有2个,黄球有1个,蓝球有1个,若从中摸出一个球,放回搅匀,再摸另一个球,求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

【错解】画树状图如下:

可得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

【正解】箱中三种颜色的球数目不相同,所以在摸球过程中被摸到的机会是不均等的,本题红球被摸到的机会大于黄球、蓝球,所以在画树状图时应该把它们转化为均等机会.正确的树状图如下:

由树状图可得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为.

六、 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机会和事件最终结果混淆造成错解

例6 掷一枚硬币,连掷三次,求有两次正面向上的概率( ).

A. B. C. D.

【错解】三次抛出的结果分别是:正正正,正正反,正反反,反反反四种情况,其中出现两次正面向上的情况只有一次,故概率为,选B.

【正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是把事件在发生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均等机会,与满足一定条件的机会相比较,不能把事件的最终结果当作机会.正确的解答要通过画如下树状图:

由树状图可求得两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七、 对模拟实验的条件选择不合理造成错误

例7 端午节,妈妈为洋洋准备了4只粽子:一只香肠馅,一只红枣馅,两只什锦馅,4只粽子除内部馅料不同外,其他都相同.洋洋喜欢吃什锦馅的粽子.

在吃粽子之前,洋洋准备用如图3所示的转盘进行吃粽子的模拟试验(此转盘被等分成四个扇形区域),规定:连续转动两次转盘表示随机吃两只粽子,从而估计吃两只粽子刚好都是什锦馅的概率.转盘是一个放回的实验,故第一次转到什锦(或香肠、或红枣)后第二次还能转到.

【错解】画模拟试验的树状图为:

所以有16种情况,其中两次都是什锦馅的有4种情况,所以概率为.

【正解】设计模拟实验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要分清事件的条件,事件发生的方式,事件结果.在设计模拟实验工具时必须与原事件相关事项保持一致.本题从4只粽子中吃两只粽子是一个不放回问题,而转盘是一个放回问题,所以不能以转盘代替.正确的树状图应该为:

∴P(吃到两只粽子都是什锦馅)==.

诸如以上常见错误,都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把握好基本概念的本质,解题中不注意应用基本方法,解题时分析问题不仔细等一些原因造成的,只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好知识的本质要点,解题中分清问题的条件,再加上细心,就可以避免出错了.

篇5:统计学原理 考试 复习小抄 2

3、统计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和应用意义?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

1、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

2、普查是全

面调查。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

3、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范、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

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

4.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优越性?答案::(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2)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来抽选调查单位。所谓随机原则就是总体中调查单位的确定完全由随机因素来决定,单位中选与不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的中选可能性。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现在经济性、实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抽样调查的作用: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解决或解决困难的问题;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5、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化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按分组的任务和作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以及分组标志的性质等方面来进行分类。统计分组可以按分组的任务和作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以及分组标志的性质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组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果分组和分析分组。进行这些分组的目的,分别是划分社会经济类型、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和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类型分组和结构分组的界限比较难以区分,一般认

为,现象总体按主要的品质标志分

组,多属于类型分组,如社会产品按经济类型、按部门、按轻重工业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多是结构分组。进行结构分组的现象总体相对来说同类性较强,如全民所有制企业按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劳动生产率水平、职工人数、利税来分组。分析分组是为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依存关系的分组。分析分组有明显的特征,易与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区别。分析分组的分组标志称为原因标志,与原因标志对应的标志称为结果标志。原因标志多是数量标志,也运用品质标志;结果标志一定是数量标志,而且要求计算为相对数或平均数。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简单分组实际上就是各个组是按一个标志形成的。而复合分组则是各人组按两个以上的标志形成的。统计分组是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品质分组是按品质标志进行的分组,例如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部门、轻重工业等标志分组。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进行的分组,例如工业企业按职工人数,生产能力分组等。

6、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颁布,称为分配数列。分配数列包括两个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

7、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哪些?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哪些?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比较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两川

8、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是:

1、子项与母项的内容不同,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的对比;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同类指标在空间上的对比

2、说明问题不同,比例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比较相对指标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

9.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用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如:甲地职工收入是乙地职工平均收入地1.3倍。

10、强度相对指标和其它相对指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其它各种相对指标都属于同一总体内的数量进行对比,而强度相对指标除此之外,也可以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属于不同总体的数量指标之间的对比

2、计算结果表现形式不同。其它相对指标用无名数表示,而强度相对指标主要是有名数表示

3、当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的位置互换后,会产生正指标和逆指标,而其它相对指标不存在正、逆指标之分

11、如何理解权数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一致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指的是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和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在计算平均数时,由于出现次数多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形成影响大些,出现次数少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形成影响小些,因此把次数称为权数,在分组数列的条件下,当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或各组次数所占比重均相

等时,权数就失去了权衡轻重的作用,这时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12、变异系数的概念及应用条件。变异系数时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Vx

13.什么是抽样推断?抽样推断都有哪几方面的特点?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断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特点:(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14、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抽样误差指由于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抽样误差之所以不同于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是因为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属于思想、作风、技术问题,可以防止或避免;而抽样误差则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加以控制。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的单位数、抽样方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15、什么是参数和统计量?各有何特点?参数指的就是某一个全及指标,它反映了全及总体某种数量特征,统计量即样本指标,它反映了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其特点是:全及指标是总体变量的函数,但作为参数其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

性决定的;而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函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数值由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统计量本身也是随机变量

16、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二者有何关系?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致水平的指标;而抽样极限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的最大范围的指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tu即极限误差是在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区别:

1、二者涵义不同

2、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17、什么是相关关系?(1)相关的种类:按相关程度分,有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按相关方向分,有正相关和负相关;按相关形式分,有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按影响因素多少分,有单相关和复相关。(2)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

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的代表性指标,其数值范围是在-1和+1之间,即1r1,r0为正相关,r0为负相关。(3)判断标准:r0.3为微弱相关,0.3r0.5为低度相关;,0.5r0.8为显著相关,0.8r1为高度相关;

r0时,不相关,r1时,完全相关。

18、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何区别与联系?

19、指数的作用有哪些?

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状况。它以相对数的形式,表明多种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方向和程度

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包括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变动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分析

3、利用连续编制的指数数列,对复杂现象总体长时间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0、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的一般方法是什么?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计算期上;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作为同度量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上

21、平均数指标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试列式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答: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特定权数的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基期总值(q0p0)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报告期总值(q1p1)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

22、什么是环比发展速度?什么式定基发展速度?二者有何关系?答: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报告期前一期水平对比的结果,反映现象在前后两期的发展变化,表示现象的短期变动。定基发展速度是各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的对比的结果,反映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二者的关系是: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相对的关系式:a1/a0*a2/a1*a3/a2….an/an-1=an/a0

23、什么是动态数列?编制动态数列有何意义?动态分析采用的分析指标有哪些?动态数列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又称时间数列。动态数列是计算动态分析指标、考察现象发展变化方向和速度、预测现象发展趋势的基础。动态分析指标有两在类,一类是用以分析现象发展的水平,包括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两个指标;另一类是分析现象发展的速度,包括发

展速度、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平

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等指标。

24、简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和方程式法的特点?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的主要特点是,前者侧重于考察最末一年的发展水平,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最末一年发展水平,等于最末一年的实际水平;后者侧重于考察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与各年实际水平总数一样

25、为什么要注意速度指标和水平指标的结合运用?如何结合?现象发展的水平分析是现象发展速度分析的基础,速度分析是水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把它们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够对现象发展变化规律作出更深刻的分析。首先要把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同隐藏在其后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在进行动态分析时,既要看速度,又要看水平,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指标,即增长1%的绝对值。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第二,要把平均速度指标与动态数列水平指标结合起来。平均速度是一较长时期总速度的平均,它是那些上升、下降的环比速度代表值。如果动态数列中中间时期指标值出现了特殊的高低变化,或者最初、最末水平受特殊因素的影响,使指标值偏离常态,不管用几何平均法或用方程法来计算平均速度,都将降低或推动说明问题的意义。所以,仅仅计算一个平均速度指标是不够的,应该联系各期水平,计算各期的环比速度结合起来分析。在分析较长历史时期的动态资料时,这种结合可依据各个局部时期的发展水平,计算分段平均速度来补充说明总平均速度

26、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什么特点?答: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一

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时期指

标构成的动态数列。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某一瞬间总量的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二者相比有以下特点:(1)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3)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的关系。

27、简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区别并举例说明。答: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调查对象是由调查目的决定的,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不同二者可以互相变换。填报单位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时一致,如对工业企业普查,有时不一致,如对企业设备进行调查。

28、简述变量(数量标志)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答:变量分组方法可分为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单项式分组就是以一个变量值为一组,组距式分组是以变量值变化的一个区间为一组。变量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两种,离散变量可一一列举,而连续变量是连续不断,相邻两组之间可作无限分割。所以,在离散变量中,当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时,采用单项式分组;当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时,则采用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变量则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29、简述平均指标的特点和作用。答: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平均指标的特点:(1)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了,(2)平均指标是个代表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作用:(1)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2)可以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发展的一般水平,用来比较同一单位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3)用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0、同度量因素的概念及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数的所属时期?

答 :在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

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判断题

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

2、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4、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5、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6、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7、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

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

8、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9、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10、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11、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1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13、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1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15、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16、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17、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18、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19、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20、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2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2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24、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

度。(√)2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26、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27、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28、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29、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30、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c 的平均误差程度(√)

3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32、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33、在单位成本指数 中,Σq1p1/Σq1p0中,Σq1p1—Σq1p0 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34、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35、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36、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37、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38、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39、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40、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41、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42、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43、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是年年相等.(√)44、某产品产量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因此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也是年年上升的。(×)45、已知某市工业总产值1981年至1985年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5%,9%,11%和6%,则这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97%。(×)46、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1.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2.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分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以称为次数分布。()3.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安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4.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5.动态数列是由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6.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7.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变形关系。(√)

8.平均指标因素分析建立的指数体系由三个指数构成,即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9.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10.是直接趋势的时间数列,其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同。(×)

11.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12.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13.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只能采用综合指数的方法。(×)14.如果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5%,销售量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指数不变。(×)15.若将某地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16.连续型变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17.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有三个:无偏性、可靠性、一致性。(×)

18.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19.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划分的。(√)20.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21.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22.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23.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24.设P表示单位成本,q表示产量,则∑p1q1—∑p0q1表示由于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填空题

1、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归纳推断法

2、当我们研究某市居民户的生活水平时,该市全部居民户便构成统计总体,每一居民是总体单位。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全部产品,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

5、工人的年龄、工厂设备的价值,属于数量标志标志,而工人的性别、设备的种类是品质标志标志。

6、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7、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8、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单位是企业职工,填报单位是企业。

9、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10、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不同,可划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12、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有两种形式: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13、组距式分组根据其分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分为等组距分组和不等组距分组。

14、在组距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称为组限,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

15、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次数分布主要有四种类型: 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和伦洛茨分布。

16、次数分配是由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两个要素构成的。表示各组单位数的次数又称为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称为频率。

17、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单位标志总量;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18、结构相结指标是各组(或部分总量)与总体总量之比;比例相对指标则是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与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之比。

19、变异指标的种类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20、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程度时,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水平法法。

21、某地区某年的财政总收入为248.50亿元,从反映总体的时间上看,该指标是时期指标指标;从反映总体的内容上看,该指标是标志总量指标。

22、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23、从全部总体单位中随机抽选样本单位的方法有两种,即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24、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简

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四种。

25、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单位数、抽样的方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26、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27、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内的概率保证程度是95.45%,则抽样极限误差等于21,抽样平均误差等于10。

28、若按影响因素的多少划分,相关关系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29、当变量x值增加,变量y 值也增加,这是正相关关系;当变量x值减少,变量y 值也减少,这是正相关关系。30、相关系数是在线性相关条件下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31、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反映相关的密切程度,相关系数的正负反映相关的方向。

32、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指数和总指数指数。

33、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综合指数指数,一种是平均指数指数。

34、按照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35、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6、因素分析包括绝对数数和相对数数分析。

37、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三种动态数列。

38、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它是从动态上说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39、发展速度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定基和环比发展速度。

40、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由于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这二者的关系可用公式(a1-a0)+(a2-a1)+•+(an-an-1)=an-a0表示为.41、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 :(1)增长量/基期水平(2)发展速度-1.42、平均发展速度是对各期环比速度求平均的结果,它也一种序时平均数。

43、已知某产品产量1993年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5%,1994年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12%,则1994年与1993年相比增长了6.7%.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统计过程与统计结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关系。

2.统计表中,宾词配置方式有(平行设置)和(层叠设置)两种。

3.总体参数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4.进行工业生产设备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台生产设备),报告单位是(工业企业)。5.调查资料准确性的检查方法有(逻辑性检查)和(计算检

查)。

6.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7.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不同分为(日期指标)和(时点指标)。8.各年末商品库存量数列属于(时期)数列,各年的基建投资额数列属于(时点)数列。9.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10.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是否)否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11任何一个统计分布都必须满足(多组频率大于0)和(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00%)两个条件。

12.相关分析研究的是(相关)关系,它所使用的分析指标是(相关系)。中楼阁

13.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首末折半)方法。

14.某市城镇房屋普查中,统计总体是(城镇所属房屋)、总体单位是(每一座房屋)。15.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1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17.销售利润率指标属于(结

构)相对指标,成本利润率属

于(强度)相对指标。20.本期定基发展速度与前一期定期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环比发展速度),本期累计增长 18.普查的对象主要是(时点)现象,因而要求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间)。19.按照资料汇总特点不同,普查可分为(一般普查)和(快速普查)两种形式。20.根据相关密切程度的判断标准,0.5<|V|<0.8时称为(显著相关),0.8<|V|<1时称为(高度相关)。21.统计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综合指标)和(平均指标)。22.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动态分析主要包括(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两部分 单项选择题

1.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单项式分组)

2.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C)

C.第三种,80%以上 80%—90% 90%—100% 100%—110% 110%以上

3.我国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为1.6:100,这是(A)A.比例相对指标

4.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B)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5.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C)C.等距抽样 6.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B)A.r=0 B.|r|=1 C.-17.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反映的对象范围可分为(C)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8.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B)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9.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A.(102%×105%×108%×107%)-100% 10.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B.数量标志

11.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1.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

B.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13.复合分组是(C)C.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1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B.总体标志总量15.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B)B.权数相等 16.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抽样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本身,这一标准称为(A)

A.无偏性

17.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系

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C)C.相关系数

18.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么x与y之间存在着(C)C.负相关关系 19.估计标准误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因此(B)B.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小

20.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21.统计整理的关键(B)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22.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进行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B.复合分组

23.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制调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C)

C.第三种,80%以上 80%—90% 90%—100% 100%—110% 110%以上

2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B.总体标志总量 2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26.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C.抽样平均误差 27.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B)B.负相关

28.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D.首末

折半法

29.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C)

C.数量标志且有标志值 31.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A)A.绝对数 32.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B.一个月 33.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B.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3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35.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相比(A)A.都具有平均意义

36.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B)B.权数相等

37.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B)B.等距抽样

38.当有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安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B)B.函数关系

39.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数,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A)A.绝对数 40.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B.复合分组

41.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C.等于100% 4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A)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43.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B、一个月

21、抽样误差是指(C)

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8、调查时间的含义是(A)。

22、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件下(A)

9、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23、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

11、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B)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C)C.相关系数

44.广义的指数是指(C)C.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45.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C)C.7.1% 46.平均增长速度是(C)C.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C)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2、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C)。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B)

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

6、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7、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12、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A.重叠

13、次数分配数列是(D)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

形成的数列

14、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决定于(B)B.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性质

15、总量指标是用(A)表示的。A、绝对数形式

16、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C、总量指标

17、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C、等于100%

18、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

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19、1997年北京市下岗职工已

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

80.6%,安置率是(D)。D、相对指标 20、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A)来比较。A、标准差系数

(C)C、抽样平均误差

24、抽样平均误差是(C)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2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其

估计的精确程度(B)

B、随之缩小

26、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

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

抽出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D)D、整群抽样

27、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C)C、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

29、配合回归直线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B)

B、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

30、在回归直线方程 中,b表示(C)

C、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增加量

31、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c=56+8x, 这意味着(C)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

32、某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时间的关系进行测定,建立了考试成绩倚学习时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 yc=180-5x,该方程明显有误,错误在于(C)a值和b值的计算都有误

33、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A)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3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35、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B)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36、销售价格综合指数(∑q1p1/∑q1p0)表示(C)C.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37、在销售量综合指数Σq1p1/Σq1p0中,Σq1p1—Σq1p0 表示(B)B.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38、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D)。D.q0p0

39、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A)A.q1p1

4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C)C.简单算术平均法

42、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D.首末折半法

43、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D)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44、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45、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C)(190/2)+195+193+(201/2)│ 4-1

46、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A)A.环比发展速度

47、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

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C)C.2%×5%×8%×7%

48、平均发展速度是(A)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49、以1960年为基期,199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A).33次方 5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A)A.年年下降

51、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A)A.逐年增加 多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作用是(ACE)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次数分配数列(ACDE)A.由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单位数两个因素构成C.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D.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现 E.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

3.抽样判断的特点是(ABCE)A.由推算认识总体的一种方法 B.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C.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E.可以计算并控制抽样误差

4.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所谓优良估计的标准有(BCD)B.无偏性 C.一致性 D.有效性.优良性

5.产品成本项目中的原材料,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ABC)

A.原料 B.主要材料 C.辅助材

6.下列固定资产中不计提折旧的有(BCD)B.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C.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7.计入产品的工资按其用途应分别借记(ABD)账户 A.基本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D.营业费用

8.计入工资总额的津贴包括(ABCDE)

A.技术性津贴 B.补偿职工特殊劳动消耗的津贴 C.保健性津贴D.其他津贴 E.年功性津贴

9.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分配(ABDE)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D.管理费用 E.燃料及动力 11.成本计算方法应根据(BCD)来确定

B.生产组织的特点 C.生产工艺的特点 D.成本管理要求 12.在定额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ABCD)的代数和A.按现行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B.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C.材料成本差异 D.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13.在次数分配数列中(CDE)C.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 D.频率越小,则该组标志值所起作用越小E.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

14.标准差(CE)C.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程度 E.反映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15.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CDE)A.某地区人口数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16.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条件下(AD)

A.扩大极限误差,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17.以下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ABE)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E.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18.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按其形式划分有(CE)C.线性相关 E.非线性相关

19.“预提费用”是(AD)A.负债类账户 D.资产类账户 20.辅助生产车间不设“制造费用”账户核算是国灰(BCDE)B.制造费用很少 C.辅助生产车间不对外提供商品D.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小 E.为了简化核算工作

21.下列项目中,属于制造费用的有(ACDE)A.生产车间的保险费 C.在产品盘亏和毁损D.低值易耗摊销 E.季节性停工损失

22.基本生产车间完工产品转出时,可能借记的账户有(ABD)A.低值易耗品 B.原材料 D.产成品

23.在按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各批生产成本明细账上(CDE)C.包括报告月份发生的费用 D.包括报告月份以前累计发生的费用E.既反映完工产品成本,又反映在产品成本 24.按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间接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AC)

A.当月分配法 C.累计分配法 25.采用简化分批法设立的基本生产成本=级账,其作用在于(ABCD)

A.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费用B.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工时C.计算登记完工产品总成本 D.计算登记月末在产品总成本

26.分类法下采用系数法计算各种产品成本时,被选作标准产品的产品应具备的条件是(ADE)

A.产量较大 D.生产比较稳定 E.规格折中

27.在定额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ABCD)的代数和 A.按现行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B.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C.材料成本差异 D.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28.调查单位是(BCE)B.需要调查的总体单位负责人 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E.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 29.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ABE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的总数是统计

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30.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CDE)A.某地区人口数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3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BDE)B.样本指标 D.抽样误差范围 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

32.简单随机抽样(ACDE)A.试用于总体各单位呈均匀分布的总体

C.在抽样之前要求对总体各单位加以编号 D.最符合随机原则E.是各种抽样组织形式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33.累计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ABDE)

A.前者基期不变,后者基期逐期在变动

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的累积增长量D.根据这两上增长量都可以计算平均每期增长量

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

34.下面属于时点数列的有(BDE)

B.某工厂每年设备台数 D.历年牲畜存栏数 E.某银行储户 35.对工业企业生产费用最基本的分类是(CD)C.费用要素D.产品生产成本项目 36.产品成本项目中的原材料,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ABC)A.原料 B.主要材料 C.辅助材料

37.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AC)A.能够提供正确的分配计算结果 C.适用于实现电算化的企业

38.基本生产车间发生下列(ABCE),应借记“制造费用”账户

A.折旧费 B.修理费 C.机物料消耗 E.修理期间停工损失 39.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而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正确与否取决于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有(AB)

A.按50%平均计算各工序完工率 B.分工序分别计算完工率 40.成本计算方法应根据(BCD)来确定

B.生产组织的特点 C.生产工艺的特点 D.成绩管理

41.在定额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ABCD)的代数和A.按现行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B.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C.材料成本差异 D.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42.计算和分析脱离定额成本差异主要包括(ABC)A.直接材料脱离客额差异 B.直接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 C.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

43.在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时,单纯产量变动会使(ABE)

A.成本降低额增加 B.成本降低额减少 E.成本降低率不变

44.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CDE)B.经济性 C.时效性 D.准确性 E.灵活性

45.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

(ACE)

A.是不可以避免要产生的 C.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 E.其大小是可能控制的

46.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BDE)B.样本指标 D.抽样误差范围 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

47.为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以下几个方面的费用界限(CDE)

C.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D.各个会计期 E.完工产品与在产品 48.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包括(ABD)A.定额的制定和修订 B.做好原始记录工作 D.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 49.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有(ABCD)

A.车间办公费 B.季节性停工损失 C.车间设计制图费 D.在产品的盘亏损失

50.计入工资总额的津贴包括(ABCDE)

A.技术性津贴 B.补偿职工特殊劳动消耗的津贴 C.保健性津贴D.其他津贴 E.年功性津贴

51.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ABC)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52.在工业普查中(BCD)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53.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CD)

A.国有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 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中间投入与总产出的比重

54.变量x值按一定数量增加时,变量y也按一定数量随之增加,反之亦然,则x和y之间存在(AB)

A.正相关关系 B.直线相关关系

55.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ABCDE)

A.成本预测决策 B.成本核算分析 C.成本计划 D.成本控制 E.成本考核

56.要科学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必须(ABC)A.合理设置成本会计机构 B.配备成本会计人员 C.按照成本会计有关的法规和的制度进行工作 57.计入工资总额的奖金包括(ABDE)

A.生产奖 B.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 D.其他资金E.节约奖

58.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有(ABCE)

A.定额比例法 B.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C.约当产量比例法 E.不计在产品成本法

59.采用分项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点是(ACD)A.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C.能够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结构D.便于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60.可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的项目有(ACD)A.联产品 C.各等级品D.品种规格繁多且数量小,费用比重小且零星产品 61.生产各品种情况下,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ABD)A.产品产量 B.产品单位成本 D.产品品种结构

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ABCE)。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

2、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是(ABC)。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3、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BDE)B、单位产品成本 D、人口密度 E、合格品率

4、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ABCDE)。A、统计报表 B、普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5、在工业设备普查中(BDE)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6、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CD)B、经济性 C、时效性 D、准确性

7、统计分组是(AC)A.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C.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

8、统计分组的作用是(AEC)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E.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9、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BDE)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D.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E.就是组平均数

10、在次数分配数列中(CD)C.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 D.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11、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BCDE)。A、百分数B、千分数C、系数或倍数D、成数E、复名数

12、平均数的种类有(ABCDE)。A、算术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

1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B)。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14、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A、各组次数相等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15、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CE)。A、工资总额C、商品库存量 E、进出口总额

16、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CD)。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D、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的比重

17、测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ABC)A、编制相关表 B、绘制相关图 C、对客观现象做定性分析

18、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是(ABE)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E.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

减少

19、下列哪些关系是相关关系(BCDE)

B.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C.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D.产品产量与单位成品成本的关系E.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

20、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ABD)

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21、相关系数是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D)A.完全不相关 D.不相关

22、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则这两个变量是(AD)A.负相关关系 D.完全相关关系

23、回归分析的特点有(ABDEF)A.两个变量是不对等的B.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D.因变量是随机的E.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量 F.回归系数只有一个

24、直线回归分析中(ABDE)A.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

B.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D.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E.对于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线性相关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25、在直线回归方程yc=a+bx 中(ABE)(C,7,3,2;7,3,3)A.必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即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B.回归系数既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E.两个变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且相关程度显著

26、直线回归方程yc=a+bx 中的b 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ABE)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

27、指数的作用是(ABE)A.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B.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E.利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

28、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CD)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29、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CD)A.工业总产值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 D.产品总成本指数

30、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ABCD)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质量指标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31、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BC)

B.总指数 C.平均指数

32、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BC)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33、某企业某种产品原材料月末库存资料如下: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原材料库存量(吨)8 10 13 11 9则该动态数列(BD)B.各项指标数值是不连续统计的结果D.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

34、下面哪些现象侧重于用几

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BDE)B.商品销售量 D.居民消费支出状况 E.产品产量

3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ABD)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36、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ABDE)A.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 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D.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 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

37、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

(ABDE)A.一季度平

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 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 E.某地区进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

3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BC)B.几何平均法 C.方程式法

39、下列数列哪些属于由两个

时期数列对比构成的相对数或

平均数动态数列(BCE)

B.百元产值利润率动态数列 C.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动态数

列 E.各种商品销售额所占比

重动态数列

40、下面属于时点数列的是(BCE)B.某工厂每年设备台数 C.历年商品销售量 E.某银行储户存款余额 1.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答: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区别:(1)概念不同:品质标志是说明单位属方面特征;数量标志说明单位数量方面特征。(2)标志表现不同: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只能为文字,不能直接汇总成指标,只能对其表现 相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而形成指标,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为数字,也叫标志值,能直接汇总成指标。例如:当某班级是总体而每一个学员是总体单位时,学

生“姓名”是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现,如二号学生姓名叫李琴;而学生“身高”是数量标志,用数字来表示,如:二号学生身高为170公分(例如:当每一家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企业经济类型”是品质标志,只能文字表现,如某企业经济类型是合资企业;

而“企业工人数”则是数量标

志,表现为数字,如某企业工

人数是700人。)

2.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的的区别和联系并举例说明。答: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

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或范畴。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

单位等内容构成。统计标志与

标志表现的的区别如下:1)统

计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

具有的某种特征或属性,即标

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

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2)如果说标志就是统计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则是调查的结果。例如:

学生的“成绩”是标志,而成绩为“90”分,则是标志表现。

(例如:学生“姓名”是标志,而姓名叫“陈菲”,则是标志表现。)(例如:每个企业“总产值”是标志,而某企业去年总产值为“10亿”是标志表现)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联系表现为:

(1)统计指标的指标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

业是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是每家工业企业,填报单位是每家工业企业,这时调查研究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

4.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并指出统计分组可以如何分类。

(2)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答: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

况;比例相对指标说明总体范

围内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例如:在全国总人总体中,“女性所占比例”是结构指标,而“男女性别比”是比例指标(例如,在全国工业企业总体中,“工业企业所占的比重”是结构指标,而“轻工业企业数和重工业企业数之3.简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区别并举例说明。

答: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1)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调查对象是调查目的所决定的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就是总体单位,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承担者,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是调查对象组成要素。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变化二者可以互相转化;2)调查对象与填报单位的关系: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组成要素。3)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关系: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都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一致的:有时是一致的

例:全国人口调查中,调查对象是全国总人口,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 户,这时调查研究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而全国住户调查中,全部住户是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是 户,填报单位是 户,这时调查研究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又例如:在对某种工业企业设备使用情况调查中,调查对象是全部该种设备,调查单位是每一台设备,填报单位是每家工业企业,这时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而在对工业企业现况调查中,全部工业企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

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

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

有联系的几个部分2)统计分

组可以进行以下分类1)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3)按分组标志性质分为:品质

分组、变量分组

5.简述变量(数量标志)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答:1)变量分组种类:有单项

分组、组距式分组两种,而组

距分组又有等距分组和不等距

分组两种。2)单项式分组运用

条件:变量值变动范围小的离

散变量可采取单项式分组 组

距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

动很大、变量值的项数又多的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可采取组

距式分组

6.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答: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

指标的区别:

1)子项与母项内容不同:结构相对指标同一总体中,各组总量与总体总量对比;

而比例相对指标则是同一总

体中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

对比的相对指标。

2)说明问题不同:结构相指标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或结构情

比”是比例指标)

7.简述平均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答:1)平均指标是:用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相对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2)平均指标的特点:

一、它把总体单位各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平均值与每个单位标志值不同。

二、平均指标是个代表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的一般水平3)平均指标的作用:

一、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二、、可以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总体中的发展水平,以说明生产水平、经济效益或工作质量的差距

三、分析现象之间依存关系

8.简述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答:1).抽样误差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2)影响因素有:1.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2.样本的单位数;3.抽样方法,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9.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

答: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计算期(或报告期)的。

10.变异系数的概念及应用条件。

答:变异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它是通过变异指标中的全距、平均差或标准差与平均指标对比得到的。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由于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都是绝对指标,其数值大小不仅受到各单位标准值差异程度的影响,而且受到总体单位标志值本身水平高低的影响。所以在对比相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时,可以用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而对比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时,为了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就必须计算变异系数。

11.相关的种类及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和判断标准。答:

1、相关种类有:(1)按相关的程度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2)按相关性质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3)按相关的形式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4)按影响因素多少可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2、相关系数取值范围是在-1 和 +1 之间,即-1≤γ≤1,当r>0时,表示x与y正相关,当 r<0 时,表示x与y负相关。

3、相关系数判断标准是:当│γ│=1 时,x与y完全相关;即两变量是函数关系; 当 │γ│=0 时,x与y x与y不相关当│γ│<0.3 时,微弱相关;当0.3<│γ│ <0.5

时,低度相关;当 0.5<│γ

│<0.8 时,显著相关; 当 0.8<│γ│<0.1 时,高度相关。

12.简要说明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概念及特点

答:时期数列: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反映是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时期数列。其特点是:(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数列种各个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

(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时点数列:在动态数列中,如果每一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刻上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其特点:

1、数列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可以相加

3、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无直接联系 13.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答: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14.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抽样调查的优点和作用?

答: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的特点:(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2)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来抽选调查单位。所谓随机原则就是总体中调查单位的确定完全由随机因素来决定,单位中选与不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总体中每一单位都有同等的中选可能性。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体现在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抽样调查的作用: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困难解决的问题;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抽样调查的优点有: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15.什么是抽样推断和其特点 答: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

特点:1)是有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16.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抽样误差指由于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抽样误差之所以不同于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是因为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属于思想、作风、技术问题,可以防止或避免;而抽样误差则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加以控制。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的单位数、抽样方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16.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答:(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普度程度或密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那分子是分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17.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18.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间?

答: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娄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19.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答:单项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小的情况下采用。组距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很大,或连续变量的情况下采用。20.什么叫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答: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21.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计算结论相同和条件是什么? 答:当数量指示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用基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当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用报告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情况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

22.简述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

答:(1)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具有连续性,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具连续性。(2)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可以累计相加,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能累计相加,时期指标,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指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23.统计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和应用意义?

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

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1)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2)普查是全面调查。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3)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范、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24.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答: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分配数列。分配数列包括两个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

25.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

答: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是:⑴子项与母项的内容不同,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的对比;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同类指标在空间上的对比。⑵说明问题不同,比例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比较相对指标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26.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用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27.什么是参数和统计量?各有何特点?

答:参数指的就是某一个全及指标,它反映了全及总体某种数量特征,统计量即样本指标,它反映了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其特点是:全及指标是总体变量的函数,但作为参数其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的;而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函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数值由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统计量本身也是随机变量。28.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二者有何关系? 答: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本水平的指标;而抽样极限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的最大范围的指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Δ= t•μ即极限误差是在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区别:(1)二者涵义不同(2)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

29.从现象总体数量依存关系来看,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又何区别?

答:函数关系是:当因素标志的数量确定后,结果标志的数量也随之确定;相关关系是:作为因素标志的每个数值,都有可能有若干个结果标志的数

值,是一种不完全的依存关系。30.如何理解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是相互补充,密切联系的?

答:相关分析需要回归分析来表明现象数量关系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则应该建立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依靠相关分析表明现象的数量变化具有密切相关,进行回归分析求其相关的具体形式才有意义。31.统计指数的分类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统计指数的分类主要有: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统计指数按其所表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统计指数按所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32.在统计指数编制中,如何理解同度量因素的含义和时期的确定?

答:在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 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编制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编制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33.平均指数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有哪几种计算形式? 答:平均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来编制总指数的,即先计算出各种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个体指数,然后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来测定现象的总变动程度。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34.动态数列的基本构成和编制原则是什么?

答:动态数列是由相互配对的两个数列构成的,一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二是反映各个时间指标值变化的数列。编制原则:时间长短应该前后一致; 总体范围应该一致;计算方法应该统一;经济内容应该统一。

35.简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和方程式法的特点.答: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的主要特点是,前者侧重于考察最末一年的发展水平,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最末一年发展水平,等于最末一年的实际水平;后者则侧重于考察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与各年实际水平总数一样。

36.由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是由相互联系的两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对比 所构成。计算时要先求得这两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进行对比,求出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37.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答: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时期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某一瞬间总量的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3)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的关系。

4.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答:单项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小的情况下采用。组距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很大,或连续变量的情况下采用。5.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间?

答: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娄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6.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7.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答:(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普度程度或密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

篇6:党章考试以往考题(复习参考)

1.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___。(A)(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___。(C)(A)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B)立党之本、强国之基、力量之源;(C)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___。(B)(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我国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___。(B)(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5.发展是我们党___的第一要务。(B)(A)以法治国;(B)执政兴国;(C)以德治国。

6.要坚持 ___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B)(A)改革开放;(B)对外开放;(C)全面开放

7.改革开放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提高改革决策的__,增强改革措施的__,在实践中开创新路。(B)(A)科学性、全面性(B)科学性、协调性(C)全面性、协调性(D)全面性、科学性

8.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__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A)(A)爱国主义、改革创新(B)马列主义、科学发展(C)爱国主义、科学发展(D)马列主义、改革创新

9、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___(B)(A)林则徐

(C)康有为

(B)魏源(D)孙中山

10、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是___(C)(A)林则徐、龚自珍、魏源(C)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

(B)奕诉、文祥、曾国藩(D)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1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__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C)(A)最关心、最实际、最直接(B)最迫切、最实际、最关心(C)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D)最直接、最实际、最关心

12.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_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A)团结互助合作共进(B)公平团结互助和谐(C)团结互爱和谐共进(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3.中国共产党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民族的爱国力量团结在一起,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__、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D)(A)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社会主义劳动者(B)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14.按照__的方针,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B)(A)“一个国家、两种机制”;(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C)“一个国家、两种体制”。15.在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时,我们党历来坚持的五项原则是__。(B)(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独立自主、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和平共处。16.在发展我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时,我们党坚持的四项原则是__。(C)(A)独立自主、互不侵犯、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B)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C)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17.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从组织上保证党的__、基本路线、基本纲领、__的贯彻落实。(D)(A)基本理论、基本观念(B)基本观念、基本经验(C)基本经验、基本策略(D)基本理论、基本经验

18.党的思想路线是__,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C)(A)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19.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__,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C)(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激励群众;(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智慧和力量;(C)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0.民主集中制是__。(C)(A)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广泛的民主相结合;(B)广泛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C)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21.党的领导主要是__的领导。(C)(A)政治和思想;(B)思想和组织;(C)政治、思想和组织

22.党必须在__的范围内活动。(C)(A)党规和党法;(B)法律和党规;(C)宪法和法律。

23.共产党员必须同__亲密合作,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B)(A)党内群众;(B)党外群众;(C)党内外群众。

24.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有__。(B)(A)6条;(B)8条;(C)10条。

25.共产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和__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B)(A)报刊杂志;(B)党报党刊;(C)公众场面。

26.共产党员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__,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A)(A)请求、申诉和控告(B)申辩、申诉和控告(C)申诉、上诉和申辩。

27.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__作介绍人,要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C)(A)两名预备党员;(B)叁名正式党员;(C)两名正式党员。

28.在特殊情况下,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可以__党员。(A)(A)直接接收(B)间接批准(C)有条件接受

29.2008年8月25日至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继续审议循环经济法草案、____草案,首次审议了____

(七)草案、保险法修订草案、专利法修正案草案。(B)(A)环境保护法;民法修正案(B)食品安全法;刑法修正案

(C)煤矿安全法;刑法修正案(D)网路安全法;水法修正案

30.2008年9月22日中央派代表团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__周年庆祝活动。(D)(A)35(B)40(C)45(D)50

二、不定项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答案,每题2分,漏选或选错均不给分,共20分)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____。(ABCD)(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邓小平理论是__。(ABCD)(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B)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科学发展观,______________.(ABD)(A)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B)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4.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主要看是否__。(ABC)(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有得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我国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是坚持__这四项基本原则。(ABC)(A)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D)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当家作主。

6.广开言路,建立健全__的制度和程序。(ABCD)(A)民主选举(B)民主决策(C)民主管理(D)民主监督

7.党坚持__、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ACD)(A)标本兼治(B)惩罚兼施(C)综合治理(D)惩防并举

8.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ABCD)(A)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B)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C)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D)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9.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履行的第三条义务是__。(ABD)(A)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B)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C)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D)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10.党组的主要任务是__。(ABC)(A)负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B)做好干部管理工作;团结党外干部和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C)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

(D)指导工会、共青团和妇委会等群众团体的工作。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的正确与否,认为正确的就在题后括号内打“√”,认为错误的打“×”,全部打“√”或“×”为零分,每题1分,共8分)1.“三个代表”重要性是我们党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

2.入党积极分子一般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才能被组织列为发展对象。(√)3.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就是说共产党员和普通群众完全一样。(×)

4、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群众工作的领导。(×)

5、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6、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

7.党的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8.党组必须设书记、副书记。(√)

四、简答题(第1-3题每题6分,第4题8分,共26分)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哪四项基本要求?

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3.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二)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

(三)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四)修改党的章程;

(五)选举中央委员会;

(六)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4.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五)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六)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七)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八)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五、论述题(共16分)答案写在背面

上一篇: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下一篇:廉洁师德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