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报告

2024-08-20

校长报告(精选6篇)

篇1:校长报告

中学副校长述职报告-中学副校长述

职报告 2018 年秋季中学校长述职报告

2016年秋季中学校长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2016年即将过去。请接受我真心的感谢,首先感谢局领导对我的充分信任,给予我深河中学这一教育教学管理的平台,我必须以百倍的努力带好这个团队以谢局领导的知遇之恩。其次感谢全校同仁一年来为学校的发展、工作的推进、学生的成长、特色的创建给予的全心关注、真心投入和用心付出,也感谢这个集体、这个团队、全校每一位教

工给予我的理解、宽怀、支持、合作和力量。共同的追求,凝聚的力量,合作的智慧,使学校这一学年的各项工作和教育事业,在教育局的正确引领下,能稳步推进、健康发展、成果丰实。9月3日,开发区教育局安排我任深河中学校长,认真算起来,我任深河中学校长只有短短108天时间。客观地说,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所完成的主要工作,是以校长的身份、从校长的视角,再次对深河中学的办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据此思索管好学校、办好学校、发展好学校的思路。同时,接过上任校长正在进行的工作,妥善完成。

现就上徐中学上半年工作和深河中学三个多月工作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回望上徐中学工作,做一个幸福的教育人

走进上徐中学“让每一个生命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在最显眼的位置得以彰显。读一本好书写一手好字,成为上徐中学师生最快乐的事,开学初我为师

生购买中学生中考必读图书和教师教学指导用书2000多册。每天课间、周末图书室全方位开放,每个周末师生都要到图书室借书还书忙碌的身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周三下午全体教师读书写读书笔记成了我们的必修课程。教师每天在小黑板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十几个老师每天第二节课后都一起站在办公室前拿出来晒晒幸福,比比粉笔字谁进步的快。深河中学8位骨干教师送课下乡到上徐中学,同时和深河中学老师联片教研成为上徐中学老师教改的需求,语文组长王媛媛两次申请到深河中学参加语文组教研,新入职教师刘红玉一学期多次到深河中学听化学课,我亲自陪她来过两次,新老师成长的非常快,得到教研室陈钦华老师高度的赞誉。值得一提的是上徐中学的大课间,全体师生一起跑步,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跳竹板舞。其乐融融。因为我常说的一句话“老师们用我公家的时间锻炼锻炼你自己的身体吧”。所以我们的大

课间异彩纷呈,跳大绳,打大绳都有58岁老教师的身影。提一提小有成就感的就是上徐中学的乐器进课堂,每天下午1点半至1点50,20分钟全校师生吹竖笛,老师全部进课堂,如今上徐中学全校师生都会一种乐器—竖笛,特别是新入职教师吹的更好。在全区的社团展示活动中,上徐中学的竹板舞、竖笛获局领导的好评。“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上学期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同时边学习边实践。老师们收获着成长的快乐。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家校联谊,依法维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无论是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还是我们的课堂改革。都承载着我和我的团队一起成长的足迹。如果用一句话来作别上徐中学那一段工作:那就是老师们,孩子们你们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

二、重返深河中学,做有大情怀的教育人

第一、走过两所学校,谈我对校长的角色定位。

以前我常听一句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要做火车头。如今走进深河中学我常想校长不能再做火车头,再做火车头,有时不是拉不动老师,就是被老师们拉回来。我个人认为如今的校长要做动车组的发动机,节节车厢都可以做车头。老师们人人都要做你的那个领域的车头,不论哪节车厢做车头,车厢里面总有发动机。那就是校长要做思想的引领者。如果说,短短的三个月自己在任期上做了一些工作,确实能发生一些影响和作用的话,我清醒地懂得,那是一种集体的智慧、融合的力量和众志成城的光辉。我时刻提醒自己:领导即服务,管理即责任。校长在学校不是官,学生第一位,教师第二位,校长排第三。中学副校长述职报告可校长又是一校之魂,他的职业修养,他的待人处事,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百姓的口碑。为此,我始终心系学校事业发展,情系教师专业成长,爱系学生素质提升,利系家长理想

达成。管理好这所学校的关键需要我们学校教师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有教育的大情怀,心系国家的命运。这是我们做好教育人的思想之魂: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篇2:校长报告

我是中学校长,近年来,坐镇中学本部。充分利用了人民赋予的权力和信任,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建设,教育教学虽不能说名列全镇前茅,(比断中实在差那么一点点)但也位列全校 使,共同努力把工作做好。再次,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

在工作中,我始终认为,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是家庭成员,学校的兴衰关系到每个师生。我们制定了各类工作职责,努力使广大教职工树立服务意识和效益意识,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充分发挥教代会、**生活会的作用,坚持教代会参与并监督学校管理,审议学校工作要点和财务状况,讨论通过学校重大举措和各项制度;实行校务公开,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加大**监督力度,重大决策及时通报,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求同存异,减少决策的失误,保证决策的顺利进行;我还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虚心接受合理化建议,召开学生家长会2次,师生民意调查3次,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40余条,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逐项落实。关心、爱护师生,处处为全体师生着想;地震期间举行地震预防知识报告会一次,大型募捐活动两次,累计募捐金额2860.30元;为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举办大型运动会2次,文艺会演1次;重大疾病预防和安全工作经常化,真正做到了用事业凝聚人,用感情凝聚人,用政策凝聚人,吃苦在前,事业为先,无私忘我,想教职工所想,急教职工所急,为教职工思想上释疑解惑,生活上排忧解难,心里装着教职工的冷暖,深入教职工,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要,比如子女就学问题、家庭生活问题等,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受到全体教职工的信任和拥戴。同时,我还注意加强个人修养,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加以贯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改革意识、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思想水平、管理艺术。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严格履行教师职责,潜心钻研业务,爱生如子,提升自己道德水准。

二、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创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我始终狠抓教 学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科研兴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育实践中努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我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商议提出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根本,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组织教学,构建教学、科研、管理协调发展的办学思想,制定了“求真务实,和谐创新”的校风,为加强教师队伍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激励措施等,加强了科研管理和运作的规范化,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一是强化课堂教学,明确了教改方向,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及课堂教学活动,新课程观摩课,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教师参与听、评课人均每期14次以上,人承担公开课每期2次以上。强化教务处的管理职能,做到“三到位三准确”(记载到位,采集数据信息准确;管理到位,检查结果准确;责任到位,预测分析准确)。这些活动的开展全面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观摩研讨活动,每期出刊校报《星星报》和校刊《教苑信息》各两期,通过各类活动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我深知,不能用陈旧的教育观念、落后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方法来办今天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迈向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所谓教育现代化,一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现代化,二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三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课件制作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和理念已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和校风建设。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处于首当其冲的关键地位,我坚持主张“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通过“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感 染、潜移默化,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德育工作直接影响着校风建设,而校风是一个学校内在和外在的整体作风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学校无形的镜子、无形的脸面,校风的好坏,既决定着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高低,也反映着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高低。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坚持德育经常化、序列化,并结合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举行专门的德育活动,如5.19目哀活动,向灾区同胞说句心里话活动等,全体师生100%参与,我下定决心要改善德育活动,不断提高校风建设的水平。

三、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进教育管理水平。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我议事日程中永恒的内容。学校组织开展了课堂教学评价、优秀论文、案例评比等一系列常规活动;实行集体坐班制,抓好教职工业务考核。同时,注重师资建设,要求教师制定了《个人三年业务发展计划》,进行了《教师结队帮扶》课题实验研究,被甘肃省定为2017年重点规划课题,下大力气进行大规模、高层次的师资培训,努力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正在朝着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的目标迈进。目前,我校教师有15名正在参加本科学历进修,1人取得本科学历。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主要以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以事无巨细、一丝不苟的态度来研究和应对学校的各种具体情况,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经过酝酿、研究,以及广泛的征求学校各方面的意见,学校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纲,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深入的开展师德建设,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岗位聘用制度,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学校作为办学单位,要视质量为生命线。学校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学校的效益就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教学质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基石,它与每一个教职工的利益密切相关。为此,我 平时反复向教职工讲这一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树立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办学质量。我认为美化校园环境是净化师生心灵、陶冶情操、规范师生行为的无声导师,而多样化的先进教学设施则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

在学校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开源节流,接通了校园宽带网、创建了sz123学校网站、购置办公设施四套、无线扩音设施一套、篮球6个,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

在学校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全校职工团结务实,人际关系和谐,运转有序,富有实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品位逐步提高,补植树木30余株,更换三叶草草坪300余平方米。秩序井然,校风正、教风好、学风浓,各项工作都在向规范化迈进。

五、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加强微观管理。一年来,学校工作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的确取得了许多成绩,在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一直在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进行着深刻的反思,总感觉到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存在着问题,与教育教学的发展、与上级的要求和全体师生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譬如在教学的微观管理方面,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尤其在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方面,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方面还缺乏力度,缺乏细致的监督,存在着工作不到位,我作为校长负有主要责任,相关职能部门也负有一定责任。下一学年我将在这些方面与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篇3:校长报告

本调查从三个维度展开:第一, 校长对课程领导的基本认识, 即校长“应然”的课程观和课程领导观, 涉及校长对学校课程目标、课程领导的理解, 对国家课程及国家课程二次开发的认识, 以及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看法;第二, 当下校长课程领导的“实然”状态, 包括学校课程目标建设、课程整体规划、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学校课程开发、课程资源建设、课程监控和评价等基本内容, 从中透视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实际状态;第三, 校长行使课程领导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考察, 主要从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社会环境、学校自身因素 (包括师生因素) 等层面来调查。

课题组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校长培训班、校长研修班、校长论坛等途径, 向中小学校长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 回收问卷1533份, 其中有效问卷1400份。调查对象分布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份, 包括京、浙、鲁、辽、吉、粤、豫、湘、渝、川、滇、甘、桂等。调查对象在学校类型、年龄、性别、教龄、任职年限上都有有效分布。课题组在统计处理时, 除了运用频数和百分比等描述统计外, 还运用了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推断统计方法, 分析了校长课程领导在各因素上的差异状况。

现状篇校长如何理解与实践课程领导

(一) 校长对课程与课程领导的理解情况

调查发现, 在“学校是否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目标”认识上, 51.3%的校长认为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需要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化;46.1%的校长认为学校最重要的目的是育人, 因此可根据自己的育人思想制定学校的教育目标。两者的比例加起来达到97.4%。相反, 仅2.6%的校长认为教育目标国家已规定, 不需要学校考虑, 学校要一丝不苟地执行。从数据来看, 几乎所有校长对学校课程目标的性质都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

在“对于国家课程, 学校应该的做法”问题的回答中, 78.3%的校长选择“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好二次开发”;67.4%的认为国家课程二次开发要综合考虑学生、教师和学校环境的具体情况。与此相关, 在对“校本课程对学校的作用”问题的认识上, 94.2%的校长站在了“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机补充”的立场上。这反映了校长比较成熟的课程思想。

在调查校长对课程领导的理解上, 在对“校长课程领导最为重要的任务”认识上, 63.5%的校长认为“引领全体教师制定并达成学校课程目标”;23.1%的认为“引领全体教师做好课程实施工作”;7.7%的认为“引领全体教师开发校本课程”;5.7%的认为“做好教学管理”。绝大多数校长认为, 校长进行课程领导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引领全体教师制定并达成学校课程目标”。在对“校长课程领导最为重要的作用”的认识上, 74.1%的认为“根据国家政策创造性地建立学校课程体系,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23.6%的认为“强化学校管理, 使学校管理制度化, 提升学校教育效能”;1.7%的认为“开发校本课程”;0.5%的认为“一个新名词, 没有什么作用”。

(二) 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实际状态

校长课程领导的“实然”状态是本调查的重点。课题组从学校课程目标建设、课程整体规划、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学校课程开发、课程资源建设、课程监控和评价等方面来调查分析校长课程领导的实际情况。

调查中, 校长对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什么样的成长”有异常清晰认识的占63.3%;有点感觉, 但是还不清晰的占26.0%;按照惯性做下去, 学生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成长的占10.7%。在“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认识上, 17.4%的校长回答“我自己很清楚, 但是教师们理解不了”;12.3%的回答“目前还不清晰”;70.3%的回答“是我和教师们一起建立起来的, 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对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 调查反映出的情况是, 校长选择“已经按照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足、开齐课程”的占48.9%;选择“虽然尝试对各类课程进行整合, 但是还不知道如何做”的占21.2%;选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已经围绕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占29.9%。经卡方检验, 不同的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 也就是说, 当下, 我国中小学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上存在着这样三种形态。

在对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学校可以利用开发课程的资源认识上, 校长明显地反映出不自信。校长认为“本校教师完全有能力开发校本课程”的仅占8.3%;认为“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 但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占72.9%;认为“学校老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十分匮乏”的占18.9%。对学校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的认识, 7.8%的校长认为“自己学校的课程资源实在太匮乏了, 无法进行课程建设”;64.8%的认为“自己学校虽然有一定的课程资源, 但是还远远不够”;27.4%的认为“自己能够发现很多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可以用它们有效地开发课程”。

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什么?问卷给出4个选项。校长在4个选项上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9%、23.9%、35.9%、24.4%, 校长在4个选项上的比例相对均匀, 没有哪一项很突出。在与课程实施相关的学校内在能力认识方面, 校长的自信度也不高。30%的校长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带领教师做好课程实施”;58.1%的认为“国家课程实施比较好办, 但是校本课程实施起来难度很大”;8.3%的认为“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不行, 课程实施难度很大”;3.6%的认为“课程实施要求太高, 教师根本达不到”。

“对于你自己学校课程实施的监控情况, 你觉得如何”的问题, 6.9%的校长认为“太过复杂, 学校很难全面监控”;16.2%的认为“学校有能力监控, 按要求全面实现目标”;22.1%的认为“应该给教师赋权, 自我监控与他人监控相结合”;54.8%的认为“应该给教师和学生赋权, 人人都是课程实施的监控者”。与此相关, 校长“对于课程评价, 你觉得自己如何”问题的认识, 22.6%的校长认为“具有丰富的课程评价经验”;6.0%的认为“从来没有做过, 不知道怎么做”;39.9%的认为“做过一些, 但是很麻烦”;31.5%的认为“自己虽然不能做, 但是可以利用各种力量把它做好”。

(三) 校长进行课程领导的制约因素或希望得到的支持

课题组从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社会环境、学校自身因素等几方面, 调查了校长进行课程领导的比较大的制约因素, 或者校长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支持。

关于“在校本课程开发中, 你认为国家政策提供的最重要支持是什么”这一问题, 问卷给出4个选项, 调查结果显示, 校长选择“给学校一定的课程开发权力”的占24.3%;选择“给学校一定的课程实施空间”的占31.6%;选择“给学校提供课程资源支持”的占39.9%;选择“对学校没多大帮助”的占4.2%。与此相对应的一个问题是, “你认为国家政策对于学校课程建设最为重要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校长选择“对学校赋权不够”的占20.0%;选择“强制性课时太多, 学校没有发挥空间”的占53.6%;选择“对国家课程实施督导十分机械, 学校不敢做出改变”的占26.4%。

对“在校本课程开发中, 你认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最重要的支持是什么”问题, 问卷给出4个选项。调查结果显示, 校长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提供课程资源以及其他物质支持”的占44.7%;认为“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进行监督”的占15.5%;认为“为学校提供专家支持”的占24.6%;认为“对学校进行激励”的占9.5%;认为“对学校没多大帮助”的占5.6%。通过学校类型的卡方差异显著性检验, 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校类型的校长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提供最为重要的支持的4个反映变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那么, 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校课程建设最为主要的阻碍因素是什么?校长认为“行政事务太多, 让学校忙不过来”的占62.2%;认为“行政干预太多, 学校动辄得咎”的占23.6%;认为“行政不懂教育, 瞎指挥”的占6.4%;认为“行政监控严, 学校不敢改变”的占7.7%。

在“对教师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提供的最大帮助”的看法中, 校长认为是“教师的高素质”的占10.4%;认为是“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热情”的占46.9%;认为是“教师的服从和勤劳”的占3.6%;认为是“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的占39.1%。因此, 校长对教师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提供最大的帮助的看法, 主要集中在“教师工作责任心和热情”方面, 其次是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教师对于学校课程建设最为主要的阻碍因素是什么?校长选择“教师思维僵化, 不愿意改变”的占62.9%;选择“教师能力太低, 无法进行有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占35.3%;选择“教师太懒了, 不愿意多付出”的占16.9%。通过对不同学校类型校长在最主要的阻碍因素三个反应变量上进行卡方差异显著性检验, 至少有一个选项的次数百分比之间存在差异, 经过比较显示出, 高中校长和小学校长在认为“教师思维僵化, 不愿意改变”的看法上存在显著差异, 高中校长对此的看法要明显强于小学校长的看法。

课题组还从评价制度、学校文化、学生条件三方面对学校课程建设产生的阻碍因素、对校长的认识态度进行调查。针对“你认为我国的评价制度对于学校课程建设最为主要的阻碍因素是”这一问题, 在3个选项中, 校长选择“评价方式过于刚硬, 学校不敢做出改变”的占17.7%;选择“社会对高考等评价十分看重, 学校不敢出错”的占50.8%;选择“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学校不敢做出改变”的占31.5%。从数据可以看出, 社会的压力而非评价的方式是学校不敢做出改革的重要原因。

学校文化对于学校课程建设最为主要的阻碍因素是什么?在问卷给出的3个选项中, 校长选择“学校文化具有太强的稳定性, 教师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改变不易”的占77.0%;选择“学校文化中具有太多的消极因素, 大家不愿意改变”的占15.9%;选择“学校文化中具有太多消极因素, 大家不愿意做事情”的占7.1%。从数据上来看, 校长更多地看到学校文化自身的共有特性, 而没有看出自己学校文化的具体特性。

在“你认为学生条件对于学校课程建设最为主要的阻碍因素是”这一问题中, 校长在4个选项上的选择情况分别是, 选择“学生基础差, 只能学最基本的东西”的占23.5%;选择“学生家庭条件不好, 无法开展一些校本活动”的占17.6%;选择“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接受太慢”的占12.8%;选择“学生家长对学校改变不支持”的占46.1%。经卡方检验, 校长在对学生条件对于学校课程建设最为主要的阻碍因素四个水平的认识上, 存在显著差异, 校长认为“学生家长对学校改变不支持”的较为普遍, 接近一半。也就是说, 近半校长认为家长不支持学校变革是来自于学生方面最为主要的阻碍因素, 其次才是学生能力不足的问题。

分析篇校长对课程领导认识到位, 但实战能力不足

调查数据基本上可以显示出校长在学校课程领导上的思想和能力现状, 以及校长行使学校课程领导的有利和阻碍因素。通过对学校课程领导有关理论的回顾, 笔者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实践的建议。

(一) 绝大多数校长都拥有正确的课程观和课程领导观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校长对学校教育的目的, 对课程目标、课程领导的目标, 对校本课程的意义以及国家课程的实施问题, 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这种认识与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流方向是一致的。这充分说明, 新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小学校长的课程观与课程领导, 或者说校长并不缺乏正确的课程观与课程领导观。具体表现在:

1. 绝大多数校长认为校长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引领全体教师制定并达成校本课程目标,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认为主要目标在于实施国家课程。这说明校长们已经有了学校课程领导的目标和方向意识。

2. 大多数校长认为学校课程领导最为重要的作用就在于依据国家政策创造性地建立学校课程体系,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能够站在学校本位看到课程领导的作用,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3. 绝大多数校长或者认为国家制定教育目标需要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化, 或者认为学校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人, 可根据自己的育人思想制定学校的教育目标, 说明校长持一种相互调适的课程实施观, 同时把目光聚焦到学校的具体情况上, 聚焦到学生的发展上。

4. 大多数校长认为需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 且在开发时会综合考虑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情况, 并不只考虑单一的因素, 这说明他们思想比较成熟, 考虑比较全面。

5. 校长对校本课程意义的认识是非常到位的, 认为校本课程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机补充。

当然, 笔者还是可以看到校长的思想中有一些矛盾的地方, 一方面他们相信学校的课程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 应该依据学生的成长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敢对国家课程采取一种更加灵活的态度, 说明校长对国家课程“刚性”地位的触动还有所顾忌。

(二) 与正确的课程领导观相比, 校长课程领导能力明显不足

调查同时反映出, 校长对课程和课程领导更多停留在思想意识层面, 绝大多数校长拥有正确的“应然”的课程观和课程领导观。相反, 校长课程领导的“实然”状态方面, 并不如校长在课程观与课程领导观上乐观。在这里, 笔者看到了比较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 校长在学校课程建设方向的把握和引领上自认为做得很不错, 比如多数校长相信自己对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成长是有着清晰认识的, 他们实际上能够依据学生的成长来做好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多数校长在思考学校未来发展方向时, 能够让教师共同参与, 得到教师的认可;多数校长认为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重建教师和学生都认同的价值观和思维, 其次是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大多数校长都认为国家课程有种种不足, 教师可对其识别和修改, 对教师课程能力很有信心;多数校长认为, 在课程实施的评价上要给教师和学生赋权, 人人都是课程实施的监控者。

另一方面, 在实际的学校课程建设行动上, 校长们所做的并不是那么突出, 有不少人把按照政府要求开足开齐课程看作是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最为主要的内容, 对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围绕学校教育理念形成一个整体并不认可;虽然认为教师课程能力比较强, 学校有课程开发能力, 但是校长表示教师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同时埋怨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只有不到一半的校长认为学校形成了符合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更奇怪的是, 有相当多的校长认为他人开发的国家课程好实施, 而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难以实施。在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监控评价上, 多数校长的反映并不自信。

上述矛盾表明, 校长对课程领导更多停留在思想层面, 经过大量的理论培训, 他们的课程领导意识已经得到了强化, 但是这些课程领导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课程领导能力、解决现实中具体课程问题的能力, 还需要一个过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国家课程二次开发的能力、学校整体课程规划能力、学校课程思想落实到课堂中的能力、课程监控评价能力等, 对校长来说, 都还有待大幅度提升。

(三) 校长在课程领导中的阻碍因素是多方面的

调查数据反映出, 校长认为, 在进行课程领导过程中, 受到阻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既有来自国家教育政策方面的, 也有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方面的, 还有学校文化以及社会环境方面的。这些阻碍因素包括强制性课时太多、学校没有发挥空间;学校行政事务多、忙不过来;教师具有太强的稳定性、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不易改变;社会对高考评价十分看重、不敢出错;同时, 还有学生家长对学校改革不支持。

分析这些阻碍因素, 可以发现, 在校长们的认识中, 真正阻碍校长行使课程领导的, 更多的是教育体制机制上的原因, 同时还有社会环境看重升学考试、教师思想保守。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从学校作为教育变革和育人的主体出发, 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意识与能力, 是校长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篇4:校长报告

2007年7月,广西“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至年底,初中毛入学率达104.71%,这意味着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适龄少年,都全部进入了初中阶段接受义务教育。当前,加强农村初中教育成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这一基础性工程中的关键。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办好农村教育就要办好农村学校,而办好农村学校的关键是要有好校长、好教师。为了了解广西农村初中校长队伍建设的现状,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推进广西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笔者于2007年10-12月对这一群体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研究的广西农村(含县镇)初级中学的校长,包括正校长和副校长。本次调查对象是广西大学教育系举办的初中校长培训班的部分成员,一共276人,其中正校长213人,副校长63人。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农村初中校长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民族、年龄、职务、任职年限、教龄、学历、学位、专业、职称、学校位置、学校规模。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所有调查问卷数据都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情况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9份,回收问卷276份,回收率为98.9%,所回收的问卷都是有效问卷,达到了统计处理要求。

1校长性别情况分析

在276名农村初中校长中,男校长271人,占样本总人数的98.2%,女校长5人,占样本总人数的1.8%。这表明了男女校长性别比例不协调。我们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在广西许多县市,女校长数量少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例如某校长说,在2007年以前,他们县里的女校长只有2个(全部是小学校长),后来县委组织部长在一次中小学校长会议上发现这个情况,结果在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初,全县一共提拔了5名女性正校长(其中2名小学校长,3名初中校长),10多名女副校长。男校长多、女校长少这个现象的成因比较复杂,从客观上看,农村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仍是制约培养提拔女性校长的藩篱。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男性当领导者“符合常规”。此外,传统的性别文化还影响着教师、学生对女校长的支持和认可,有些甚至对女校长的权威进行挑战。从主观上看,女性对自身性别角色不够自信、参与政治的意识不强等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正如5名女校长所反映,她们所在学校的大多数女教师在教学上是很优秀的,有的作为学校中层干部负责学校某方面的管理工作也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一提到要当校长,她们内心还是不够自信。这5名女校长当初都是在上级领导、同事和家人的鼓励下才敢报名参加竟聘的。综上所述,校长性别比例不协调的成因既有历史客观因素,又有个人主观因素,所以应该用辩证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

2校长民族情况分析

由于广西是壮族自治区,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壮族校长所占比例比较大,其次是汉族,第三是其他少数民族,人数分别为142人、83人、51人,所占样本比例分别为51.4%、30.1%、18.5%。

3校长年龄情况分析

广西农村初中校长队伍的年龄呈中青年化,中青年校长比例超过95%。35岁以下的校长一般被认为是年轻校长,这一年龄段的校长有91人,占样本的33%;36-45岁的校长一般被认为是中年校长,这一年龄段的校长有172人,占样本的62.3%;46岁及以上的校长一般被认为是年龄偏大的校长,这一年龄段的校长有13人,占样本的4.7%。这体现广西农村初中校长队伍以年富力强的中年校长为主,同时又有朝气蓬勃的年轻校长,还有一定比例的经验丰富的年龄偏大的校长,这符合干部配备“老中青结合”的梯队建设要求。

4校长任现职年限情况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我区农村初中校长担任现职的时间比较短。任现职在3年以下的有153人,占样本比例55.4%;4~6年的有75人,占样本27.2%;7-9年的有31人,占样本11.2%;10--15年的有16人,占样本5.8%;16--20年的有1人,占样本0.4%。这表明大部分校长都是新上任不久的校长,这种情况在访谈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在随机抽取22名校长进行访谈的时候,发现有11名校长是从2007年开始任职的。在本次样本中,5名女校长都是2007年从中层干部中提拔起来担任校长的。截至到调查时间,她们中任期最长的一位是10个月,任期最短的只有3个月。大部分校长是在“两基攻坚”项目结束后,或由于前任校长调离,或由于自身在“两基攻坚”中表现优秀,而被提拔上任的。

5校长教龄情况分析

绝大部分农村校长都是从优秀教师中逐步提拔起来的,而培养一位优秀教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大多数校长都有着相当长的教龄。5年教龄以下的校长只有1人,占样本0.4%;6-10年教龄的校长有31人,占样本11.2%;11~15年教龄的校长72人,占样本26.1%;16-20年教龄的校长93人,占样本33.7%;21--30年教龄的校长75人,占样本27.2%;31年教龄以上的校长4人,占样本1.4%。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规定了中学校长一般要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校长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6校长学历和学位情况分析

从学历情况来看,校长们的学历是比较高的,绝大多数校长符合国家关于中小学校长任职要求的规定,即初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专毕业的文化程度,仅有少数校长的学历达不到这个要求。大专以下的校长有3人,占样本1.1%;大专学历的校长有82人,占样本29.7%;大学本科的校长有190人,占样本68.8%;研究生班学历有1人,占样本0.4%。再看学位获得情况,在190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校长中,获得学士学位的仅有19人,占大学本科学历校长总数的10%,占总样本6.8%;没有获得学位的有171人,占大学本科学历校长总数的90%。在总样本中没有获得学士学位的则为257人,占总样本93.1%。这说明了大部分农村校长们的第一学历都不高,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学历。在访谈中,我们得知,有不少校长都是边工作边参加各种学历教育的。

7校长专业情况分析

从专业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校长所学的专业都是文科。文科专业的校长有207人,占样本比例75%理科专业的校长有69人,占样本比例25%。在农村校长中,文科学历背景比较丰富,专业类别多,包含了24个专业,排前三位的专业

分别是汉语言文学、中文和政治教育;理科专业的只有5个,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数学、物理、化学。这一方面反映了这些校长的专业背景与我国初中教育的主科课程安排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校长的专业背景比重偏向于文科。

8校长职称情况分析

校长们的职称大多数都达到国家关于中学校长任职基本条件之一——中学一级的要求。其中高级的有26人,占样本94%;中学一级的有216人,占样本78.3%;中学二级的有33人,占样本12%;中学三级的有1人,占样本0.4%;没有达到要求的校长有34人,占了不小的比例。

9校长所在学校位置和学校规模情况分析

学校所在位置分为县城和乡镇两类。在样本中位于县城的有29所,占样本比例10.5%;位于乡镇的有247所,占样本比例89.5%。这表明了我区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处于最基层的乡镇,大部分校长正在最基层、条件最艰苦的学校勤勤恳恳地工作,也说明了农村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重任正落在这些校长身上。因此,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好这些农村校长。学校规模主要以学生数分为两类:1000人以下的有192所,占样本比例69.6%;1000人以上的有84所,占样本比例30.4%。农村初中的规模一般都是容纳500-1000个学生,也有一部分是500个学生以下的。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因为广西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在一些乡镇里,原来是五年级的学生直升到六年级读书,所以七年级就招不到学生,空缺了一个年级的人数。这个情况预计到2010年才会改变,即这些初中才会招满三个年级的学生,学校的资源才不会再浪费。学校学生数在1000人以上的大多数集中在位于县城的初中,因为县城初中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各方面都比乡镇初中好,除招收县城小学毕业生外,还吸引了乡镇小学的优秀生源和部分家庭经济实力比较好的学生去就读。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针对广西农村初中校长队伍的基本情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建议:

1农村初中校长性别比例不够协调,男校长比例远远超过女校长的比例。因此,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加强对优秀女教师的培养,加大对女校长的提拔力度,共同营造一种有利于在优秀女教师中选拔校长的和谐氛围。

2农村初中校长年龄结构以中年为主,倾向于年轻化。但是,根据校长成长阶段理论来分析,这说明广西农村初中校长队伍大多数是处于适应期的或称职期的,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加强磨练,逐渐向成熟期提升。

3农村初中校长任现职年限比较短,大多数是新上任的校长或副校长。这一方面说明广西基础教育中学校领导队伍改革的力度大,这是有利于学校领导队伍建设的;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校长换届比较频繁,这对于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建议既要优化领导选拔机制,加强学校领导队伍的建设,也要把学校发展和校长的培养成长结合起来,让优秀校长的办学思想、理念在管理学校中能够有效贯彻实施,并确保学校发展具有延续性。

4农村初中校长教龄比较长,这一方面说明大多数农村校长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有利于掌握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同时能够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则说明从普通教师到校长的成长过程太长,这对提高优秀教师追求上进的积极性和培养优秀的校长后备队伍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5农村初中校长最终学历比较高,但是第一学历都不高。虽然校长们都能够坚持在工作中继续努力学习,但是这些工读结合的学习,学到的知识不够系统,不够深入,缺乏科学严谨的系统训练。因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农村初中校长队伍的培训。此外,农村初中校长专业结构比较单一,呈现“文重理轻”的特点。

6农村初中校长的职称结构是以中级职称为主,高级职称的校长很少,尚有少数校长没有符合国家关于校长任职基础条件的要求。因此,既要完善校长选拔制度,还要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提高教师进行自我职业规划的积极性。

篇5:校长报告

职报告

小董小学张天运

尊敬的各位领导:

经教育局党委考察任命,我于2016年8月起任小董乡中心小学分管日常管理、德育和安全的副校长至今。现在,根据武陟县教育局党委的有关要求,一年来做述职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其成果回顾

任职以来,我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危机感,把“认清角色,干好工作,服务师生”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恪尽职守,求真务实,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修养,谋政、勤政、廉政,全身心投

入到加快发展、振兴我校教育的事业中去。小学副校长述职报告始终明确自己的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努力营造领导与领导、领导与老师之间融洽的工作关系。积极协助孙玉明校长搞好学校的管理工作,抓好德育和安全工作,把德育工作抓出特色,使德育工作稳妥有序地开展;认真落实校园安全工作制度,按时开展校园安全演练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副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层领导、校长的助长,担当者上传下达,下情上报的角色。上边的一头牵着校长,下边的一头前者教师和学生。千针万线都要从此过,所有的工作任务都要经过分解和落实,可谓称得上枢纽和桥梁。副校长在工作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需头脑清晰、工作思路明白;又需用人得当,把工作分解落实。一来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工作来临时,认真落实,合理用人之长,巧妙分解;同时不忘副

校长的职责,跟踪服务保证工作不走样、保质量。面对教师的疑惑,及时破疑解难,微笑服务,热情服务。

针对学校存在的差距和自己分管的范围,主要做了如下工作:创新德育工作,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展开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强化教学业务管理,创建学习型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新教育校园;加强安全工作,创建平安型校园。

2016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武陟县《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武陟县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

二、以身作则,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告诫自己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权为民所用,利用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和学校其他班子成员一样,自己坚持做到谋政,把学校发展作为第一目标;勤政,把真抓实干作为第一追求;廉政,把清正廉洁作为第一责任。

三、坚持抓好教学业务管理工作

1、开好周三业务会,以十二五课题为抓手,严格要求学案标准和框架要求,写实、写真,认真备好每一课;

2、坚持每周听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完成听2节课的硬任务;领导班子每周3节;

3、督促要求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按时及时地开展听评课活动,不断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

4、坚持开展新教师读书写博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写2篇读书笔记,每月一通报;

5、坚持月考制度和每月学案、作业检查,为县教育局“两查三看”工作做好准备;

6、落实每周图书借阅和科学实验工作,保证学生的图书借阅率和实验开出率。

7、抓好住宿生日常管理,落实学习、纪律、卫生、生活各项常规,强化

工作责任制,责任到人,任务到人,服务到底;每周召开寝室管理生活教师、晚自习教师、餐厅经理主题会议,保证无缝衔接,餐饮、生活全程安全。

四、加强德育工作管理,培养学生文明习惯

我一直保持着边做边学的态度,力争把学生工作做到扎实、细致。小学副校长述职报告在这一年中,学生工作未出现大的违法违纪事件。

1、夯实基础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从感恩教育入手,狠抓学生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做到: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祖国,开展每周一晨会背诵感恩诗词活动,达到人人会背诵,学会做人。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本学期,我们克服困难,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载体,举行了书法进校园、新教育学生晨诵——午读——暮省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自然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3、加强三位一体教育,促进德育网络建设

篇6:校长报告

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

牛顺芳

2011年12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叫牛顺芳,担任后勤副校长。几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其他同志的指导帮助下,在各年级主任、班主任、全体教职工的热情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在,我把本人任职期间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请领导和同志们审查指正。

一、政治思想上,坚持严格自律,服务师生不动摇。

本人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自觉遵守《宝坻区教师师德规范》。作为学校领导者一员,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对其他人要求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在工作方面,我做到顾全大局,勇挑重担,并且做到;干一项工作就对一项工作负责。工作中不徇私情,严格自律,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处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优秀教师的标准激励自己,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的思想、一切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利益为重,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热爱学生,兢兢业业。几年来的工作,无论成绩大小,我都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没有辜负领导的重托,没有辜负全体教职工的信任。

二、业务素质上,坚持学习,更新观念,讲求实效。

本人能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提高自己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自觉参加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认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与其他学习活动。平时,能虚心向学校其他领导、教师学习,学习大家的敬业精神,时常提醒自己,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守岗位,不忘自

己的职责。能够紧跟教育发展形势,不断学习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不断用创新精神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认真反思自身的言行,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真心实意地改进作风,改造思想,立高尚师德,树良好师风,积极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履行的职责,无悔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每天我坚持到校早,离校晚,始终把学校工作放在第一位,对于上班时间还未处理完的工作,晚上和双休日再到学校加班。虽然有时觉得有点累,但活得很充实;虽然老师信任我,给了我职位,但我从来不居官自傲,我觉得我也是群众中的一员,一名普通老师,我也喜欢和其他老师讨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谈家庭、个人问题,当老师需要帮助时,我也能主动援手,将主动帮助别人做事作为我的一种乐趣,做老师的知心朋友。

三、行政管理上,坚持真抓实干,不断进取。

本人始终牢记;一个校领导的认识水平是否到位、思想意识是否超前,决定着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进程与质量。平时,本人在工作中注意不断学习反思,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摆正自己的位置,首先树立要把工作做好的意识,然后再设计方案,想办法如何去做、如何创造性地去做、如何创造性地去做好、做到位。

后勤工作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师生和谐生活的有力保障,后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我从强化后勤内部各环节管理入手,抓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抓管理,树形象。针对后勤工作分散、零碎、岗位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一位职工的特长,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发挥个人潜能,又充分体现优势。

抓教育,比奉献。在具体工作中,我注意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与他们谈心,经常开展爱岗敬业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如对一些后勤人员责任心不强的现象及时进行了教育,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后勤工作同样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增强后勤工作的责任感和光荣感,树立以校为家、爱校光荣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主人翁精神,从而立足本职岗位,争做一流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经过一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支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尽职尽责的后勤班子。

严格财务管理,近几年来,我校制订并逐步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一方面,严格执行了上级的收费政策,并及时将上级的收费文件予以公示。彻底制止了乱收费行为。学校从未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校服、学生平安保险、生活就餐、学习资料等都是学生自主消费。另一方面,学校各项开支严格按预算执行,重大开支由校委会商量决定,教师津补贴严格按上级文件规定发放,杜绝乱发乱补,每学期都要由民主理财小组对学校收支进行一次审核清理,并及时张榜公布,由于管理严格,学校财务受到了老师的好评和上级领导的赞许。

四、几点体会

我作为学校领导班子一员,个人能取得工作和学习的一些进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学校的稳定和发展给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我校几年的发展建设以及各项改革成绩有目共睹,而稳定的形式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环境下,我想不论是领导班子成员还是各位教师都会感到

工作顺心,生活顺心,学习开心的。

二是和谐的同志关系给了我支持和帮助。不论是班子成员还是一般教职工对我平常的工作都多有支持,同志们都能以学校利益为重,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有时宁可牺牲个人利益也会按工作安排去做,这既是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更是对我本人的帮助。在此,我真心的感谢大家。

三是关于职务和责任。说实话,近几年来,面对副校长这个职务,我考虑的不是权力的大小,而是责任的多少。我感到我的荣辱是和学校的荣辱连在一起的,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唯有尽心尽力,才能对得起领导、对得起全校师生,对得起社会。

五、主要缺点和不足

成绩只是已有之果,不说不会化为乌有;缺点是潜伏之忧,不说则会贻害无穷。因此,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深度不够。平时总以工作忙没时间来搪塞,忽视了深层次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因此,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总是固步自封,墨守陈规。

2、深入师生的行动不够。工作上还有脱离师生的现象,对师生的生活工作关心不够。

3、扎实的作风还不够。工作中有时出现浮漂现象,不能够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整改的主要措施

1、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做好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特别要注重学习的全

面性和系统性。

2、坚持群众路线,搞好调查研究。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之所兴,在顺民意,政之所费,在违民愿”。因此,我作为副校长,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始终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依靠师生,服务师生,进一步增强做好服务工作的信心和责任。

3、发扬求真务实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在工作中,要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在今后的工作里,我郑重承诺,将继续一如继往地全力支持校长的工作,摆正自己的位置,站好自己的岗位,以工作大局为重,服从工作安排,承担任务不讲价钱。发扬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为师生服务的责任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弘扬改革为先的创新精神,牢记发展为上的历史使命,以饱满的热情做好每一项工作。常言说的好“梅花没有雪花白,雪花没有梅花香”,同志们各有所长,我将虚心向大家学习,克服自身缺点,兢兢业业地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大家多办事,办实事、多服务,服好务,为建设和谐校园添砖加瓦。

述职完毕,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上一篇:电气工程留学文书下一篇:内审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