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2024-04-12

铁及其化合物的教案(精选8篇)

篇1:铁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我对于《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这一节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从生活常识入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铁是过渡元素的代表,本节以铁的性质为重点,引出铁的化合物和铁离子的检验。因此铁的性质,尤其铁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核心。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自身的经验,通过分析,得出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形成知识结构,活化其思维,发挥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学生讨论,铁的化学性质逐条完成,但规律性不强,这时我再加以点拨。接着可以提出几个问题:铁在这些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发生吗?铁的作用是什么?本节课“画龙点睛”的一笔就描绘出来了,铁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当遇到弱氧化剂时就生成亚铁化合物;遇到强氧化剂时就生成铁化合物。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实验验证性质,锻炼学生实验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加强形象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种元素存在形态不同,颜色竟有如此大的差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积极求索的感情,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性。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成功的保障。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完善实验,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和解决一些相关实验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问题,还要提高实验能力、实验成功率,使知识不易遗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我有了更深的感触:

1、学生主体、培养探究

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先将新课的内容归纳为几个讨论题,让学生预习,在课上由学生围绕讨论题发表意见,寻求新知识。这样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和填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鼓励学生采用与众不同或教师自己没想到或未采用的方法,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个性。多鼓励和培养学生冒险精神,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强化进取精神以激发创新意识。

2、重视实验、培养能力

化学重要的就是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化学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学生实验,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活动与探究部分的实验,不仅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化学知识,还通过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实验指导中可以提出科学家创造性地解决科学难题的实例,从而给学生以创造性思维的启示。

篇2:铁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复习课不同于新课,知识点学生都熟悉但又有所遗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和迷茫。我在不久前开设了一节联片公开课,也是学业水平的复习课,在开设的过程中,组内老师建议以明确考试要求的方式作为复习课的开头比较妥当。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也查看了相关的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学测真题,把与铁及其化合物相关的要求摘录下来,并进行标注,又摘录了20xx年化学学测真题,并将上面考查的是铁的哪个考点也标注出来。这样的设计与呈现,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自己需要掌握哪些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二、通过知识网络图整合知识点

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的金属,也是学业水平测试中考查的一种重要金属元素。铁的化合物包括三种氧化物、两种铁盐、两种氢氧化物,种类比较多,知识点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如此复杂的体系用关系图的方式呈现是最恰当的。但如果一下子把整张知识网络图呈现出来,学生定难接受,效果也比较差,如同看参考书上的知识网络图一样,很难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真正被接受的知识关联。因此,我是以元素化合物复习的基本思路进行的同时,不断补充完善整张知识网络图,学生在不经意间建构了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也亲手绘制了这张图,对图中每一个物质的定位,每两个物质之间的连线关系都十分清楚。真正让这张图印刻到自己的头脑中。

三、通过对比和归类,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转化以及铁离子的氧化性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如果只是这样呈现给学生,接受和应用的效果并不佳,因此,我从常见的有关这个知识点的两个题型呈现出来,即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多种鉴别方法,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除杂问题。学生在围绕这两个问题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要运用上述知识,学生如能正确运用知识进行离子的鉴别和除杂,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我将学生的回答在知识网络图上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清楚图中铁三角之间的关系,也使物质之间的关联变得更加具体、有用、与解决问题息息相关。

四、通过实验设计和改进,训练思维的多面性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复习课虽然不需要演示实验进行点缀,但更需要更高层次的实验设计思路的训练。这节课中有一个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值得去探究和改进。虽然在新课中老师也或多或少的提过关于此实验的改进方案,但学生经过一年的时间遗忘了不少,另外,结合我最近参加的教研活动,有一位老师提出的关于此实验的新方案,我认为在这个实验上可以让学生去思考一下改进的方案,是一个训练多角度思考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案,但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什么想法,经过启发后,大部分同学的记忆被唤醒,能提出一些常规的改进方案。这时候我以大禹治水的故事启发学生:在大禹之前,都是采用堵的方式来治理水患,而大禹完全颠覆了前人的思路,改成了疏通的方式来治理水患,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故事的启发下,以及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

篇3:铁及其化合物考点例析

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例1 (2010年福建省)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注:与铁及化合物无关部分已略去)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 min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

(2)另称取铁钉6.0 g放入15.0 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______(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解析:(1)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铁钉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2)+2价亚铁离子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溶液中已经有+3价铁离子,选择a会造成干扰,选c会造成两种沉淀,受氢氧化铁颜色的影响无法辨别.

答案:(1)铁钉表面被钝化(2)d

二、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例2 (2008年江苏省)根据框图1回答问题(答题时,化学方程式中的M、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写出M溶于稀H2SO4和H2O2混合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某同学取X的溶液,酸化后加入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3)写出Cl2将Z氧化为K2 E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由E制备的E(C2H5)2的结构如图2,其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但早期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的结构为:.核磁共振法能够区分这两种结构.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正确的结构有______种峰,错误的结构有______种峰.

解析:M为红色金属,与稀H2SO4和H2O2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推知M为Cu.由Y中加KSCN得红色溶液,确定Y中含有Fe3+,从而确定E为Fe,X为FeSO4,Y为Fe2 (SO4)3,Z为Fe(OH)3,K2EO4为K2FeO4.

(1) Cu溶于稀H2SO4和H2 O2混合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SO4的溶液酸化后加入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有I2生成,其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3) Cl2将Z氧化为K2EO4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题干信息,正确的结构中的氢原子化学环境完全相同,故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1种峰;而错误的结构中的氢原子有3种不同的化学环境,故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种峰.

答案:

(1)Cu+H2O2+H2SO4=CuSO4+2H2O

(2)4Fe2++O2+4H+=4Fe3++2H2O

2Fe3++2I-=2Fe2++I2

(3) 10KOH+3Cl2+2Fe (OH)3=2K2FeO4+6KCl+8H2O

(4)1 3

三、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性实验

例3 (2009年广东省)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限选试剂:浓硫酸、1.0 mol·L-1HNO3、1.0 mol·L-1盐酸、1.0 mol·L-1 NaOH、3%H2O2、0.1 mol·L-1 KI、0.1 mol·L-1 CuSO4、20%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A),浓硫酸、灼热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气体产物是______.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验证固体产物中钾元素存在的方法是______,现象是______.

(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______;假设2:______;假设3: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中方案进行实验.在答题卡上按表1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解析:(1)将产生的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混浊,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然后再通过灼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有红色固体生成,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气体中含有CO.

(2)碱金属元素的检验一般采用焰色反应;即:利用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到紫色的火焰.

(3)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对实验提出假设及设计方案的能力.依据信息: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3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可推测铁元素只能以亚铁及铁单质的形式存在,可提出三种假设:全部为铁单质;全部为FeO;同时存在铁单质和FeO.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Fe与FeO的性质的不同点.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见表2.

答案:(1)C0 (2)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的火焰(3)①全部为铁单质全部为FeO同时存在铁单质和FeO

③见解析

四、与铁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化工生产流程题

例4 (2010年四川省)四川攀枝花蕴藏丰富的钒、钛、铁资源.用钛铁矿渣(主要成分为TiO2、FeO、Fe2O3,Ti的最高化合价为+4)作原料,生产白色颜料二氧化钛的主要步骤如图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与二氧化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向滤液I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向沸水中加入滤液Ⅲ,使混合液pH达0.5,钛盐开始水解.水解过程中不断通入高温水蒸气,维持溶液沸腾一段时间,钦盐充分水解析出水合二氧化钛沉淀.请用所学化学平衡原理分析通入高温水蒸气的作用:______.过滤分离出水合二氧化钛沉淀后,将滤液返回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滤液中的钛盐、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减少废物排放.

(4)A可用于生产红色颜料(Fe2O3),其方法是:将556a kgA(摩尔质量为278g/mol)溶于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鼓入足量空气搅拌,产生红褐色胶体;再向红褐色胶体中加入33366 kgA和112c kg铁粉,鼓入足量空气搅拌,反应完成后,有大量Fe2O3附着在胶体粒子上以沉淀形式析出;过滤后,沉淀经高温灼烧得红色颜料.若所得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钠和硫酸铁,则理论上可生产红色颜料______kg.

解析:本题属于化工生产流程题.(1)考查酸的通性,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又知道Ti的化合价,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2)加入浓硫酸后,浓硫酸可以氧化亚铁离子,再加入铁粉,铁粉可以还原铁离子.除此外,铁粉还可以与溶液中的H+反应.(3)考查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4)考虑最后溶质是只有硫酸钠和硫酸铁,根据开始加入A为2a×103mol,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说明加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4a×103 mol,后来又加入12b×103 mol的A,和2c×103 mol的铁.根据电荷守恒,溶质中硫酸钠消耗硫酸根离子为2a×103 mol,而溶液中加入的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共计为(2a+12b)×103 mol,这样剩下的硫酸根就与铁离子结合.可知消耗铁离子为8b×103mol,根据铁元素守恒.n(Fe)=(2a+4b+2c)×103 mol,n (Fe2O3)=(a+2b+c)×103 mol,计算得mm (Fe2O3)=(160a+320b+160c) kg.

答案:(1) TiO2+2H2SO4=Ti (SO4)2+2H2O或TiO2+H2SO4=TiOSO4+2H2O

(2) 2Fe3++Fe=3Fe2+2H++Fe=Fe2++H2↑

(3)加水促进钛盐水解,加热促进钛盐水解,降低H+浓度促进钛盐水解H20 FeSO4H2SO4

(4) 160a+320b+160c

五、有关计算题

例5 (2010年上海市)由5 mol Fe2O3、4 mol Fe3O4和3 mol Fe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纯铁1 mol并在高温下和Fe2O3反应.若纯铁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混合物中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A) 4:3 (B) 3:2

(C) 3:1 (D) 2:1

篇4:铁及其化合物考点总结

1.铁的物理性质

铁具有金属的共性,具有能被磁铁吸引的特性。

2.铁的化学性质

铁元素性质活泼,有较强的还原性,主要化合价为+2价和+3价(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①与O2的反应:常温:铁被腐蚀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为Fe2O3。点燃时:

3Fe+2O2点燃Fe3O4

②与Cl2的反应:

2Fe+3Cl2点燃2FeCl3

③与S的反应:

Fe+S△FeS

(2)与水的反应: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

3Fe+4H2O(g)高温Fe3O4+4H2

(3)与酸的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H+Fe2++H2↑

②与氧化性酸:

遇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产生钝化,与稀硝酸或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无H2产生。

(4)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①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Cu2+Fe2++Cu

②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3++Fe3Fe2+

考点二、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见表1)

2.铁的氢氧化物(见表2)

考点三、“铁三角”及其应用

1.“铁三角”的转化关系(如图2所示)

2.“铁三角”的重要应用

(1)除杂,见表3。

(2)判断离子共存:

Fe2+不共存NO-3(H+)、ClO-、MnO-4(H+)

Fe3+不共存S2-、I-、SO2-3

Fe2+、Fe3+不共存HCO-3、CO2-3等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

(3)盐溶液的配制与保存

(4)物质的制备

考点四、Fe2+、Fe3+的检验

1.Fe2+的检验

方法一:取出少量被检验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通入Cl2,若变成红色溶液,说明有Fe2+存在(鉴别时不能先通氯气)。

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红色)

方法二:取出少量被检验的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证明有Fe2+存在。

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2.Fe3+的检验

方法一:取出少量的被检验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证明有Fe3+存在。

方法二:取出少量的被检验的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Fe3+存在。

3.含Fe2+、Fe3+的混合溶液中Fe3+、Fe2+的检验

(1)Fe3+的检验:

①混合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有Fe3+

②混合溶液淀粉-KI试纸试纸变蓝色,说明含有Fe3+

(2)Fe2+的检验:

①混合溶液滴加酸性KMnO4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含有Fe2+

②混合溶液滴加溴水溴水褪色,说明含有Fe2+

篇5:铁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金属材料

2HClO

====

2HCl

+

O2↑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一、铁的单质

1.铁元素的存在及使用

(1)铁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过渡金属元素;铁元素是一种典型的变价金属元素。

(2)存在:铁在自然界中可以以

形态(陨铁)存在,但主要以

价和

价的形态存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位,仅次于氧、硅和铝。

(3)工业炼铁的原理(以Fe2O3为例)

3CO+Fe2O32Fe+3CO2。

2.铁的物理性质

铁有

性、性、性,但其导电性不如铜和铝,铁还能被

吸引。其熔、沸点较,熔点:1

535

℃、沸点:2

750

℃,密度:7.86

g·cm-3。

3.铁的化学性质

(1)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和盐溶液反应

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举例

Fe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Fe与Cl2的反应:

2、Fe与O2的反应:

3、Fe与S的反应:

Fe与非氧化性酸反应(H2SO4)

Fe+H2SO4==

Fe与盐溶液反应(CuSO4)

Fe+CuSO4===

特别提醒 铁遇冷的浓硝酸、浓硫酸时,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化学上称之为钝化,属于化学变化。结论:Fe在反应中作

剂,遇到较强的剂(如Cl2等)生成价铁的化合物,遇到较弱的剂(如稀硫酸等)生成价铁的化合物。

(2)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装置

操作现象

用火柴点燃肥皂液,听到

声,证明生成了

实验结论

在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提示:湿棉花的作用是受热时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

二、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铁的氧化物

物质

氧化亚铁(FeO)

氧化铁(Fe2O3)

四氧化三铁(Fe3O4)

俗称

颜色、状态

溶解性

铁的价态

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稳定性

与CO、C、H2反应

用途

Fe2O3常用作红色油漆与涂料,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是炼铁的原料

2、铁的氢氧化物

Fe(OH)2和Fe(OH)3性质的比较

化学式

Fe(OH)2

Fe(OH)3

物质类别

颜色状态

溶解性

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

稳定性

3、Fe2+、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显,试管中有,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

向上层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成离子方程式

实验结论

Fe3+Fe2+

4、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反应原理(离子方程式)

Fe3+

加KSCN溶液

溶液呈

Fe3++3SCN-=

加入NaOH溶液

产生红红褐色沉淀

Fe3++3OH-

=

Fe(OH)3↓

Fe2+

先加KSCN溶液

再加氯水

先加KSCN溶液,后加氯水溶液呈

加入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最后变为

Fe2++2OH-

=

Fe(OH)2↓

4Fe(OH)2+O2+2H2O=

Al3+

NaOH溶液至过量

先产生白色沉淀,NaOH溶液至过量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Al3++3OH-=Al(OH)3↓

Al(OH)3+

OH—=

AlO2—+2H2O

第二节金属材料

1、合金定义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熔合而成的具有的物质。

2.特性:合金与成分金属比:熔点、硬度、具有更多优良的物理与机械性能

特别提醒:合金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3、铝的结构和存在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是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铝是地壳中含量的金属元素。

4.金属铝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等,密度较,质地。

5.铝、氧化铝的性质

(1)铝、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铝片,有无色气泡冒出,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有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2)铝、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管①中一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铝片,有无色气泡冒出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都有

试管②中铝片溶解,立即产生无色气泡,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都有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6、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物质是由

原子、分子、离子

等粒子构成的,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是按一定微观粒子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表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

(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

之比,等于其

之比。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同温同压下各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

篇6:铁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第一次实践

【教学设想】以学科知识为中心, 采用问题探究方式, 引导学生从Fe2+、Fe3+的性质入手, 认真探究Fe2+、Fe3+的相互转化, 再运用此知识解决解决生活、生产中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铁的性质, 请列举对应的化合物。

【教学反思】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进行, 学生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 学习热情不高。在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 该课例只达到了第一层———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没有体现过程与方法, 更没有让学生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第二次实践

【教学设想】本课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1) Fe2+、Fe3+的检验; (2) Fe2+和Fe3+的相互转化探究。针对第一次实践, 笔者对解决第二个问题进行了改进, 让学生参与到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来, 让学生设计实验, 让学生在展望学科知识同时, 体验了科学实验的艰辛和乐趣, 领略了科学的方法, 不知不觉中得到成功的体会。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两瓶溶液: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 但标签忘记贴了, 大家能鉴别出来吗?

学生看颜色:FeCl2溶液是浅绿色的, FeCl3溶液是黄色的。

追问:分别稀释10倍, 还能通过颜色检验吗?

学生实验:将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各取1ml, 加水稀释至10ml。

指导阅读:P75:信息提示:Fe3+的检验。

学生实验:取稀释后的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中分别滴加KSCN,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问题:如何实现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呢?

实验探究:实验室提供下列试剂:0.1mol·L-1 FeCl2和FeCl3溶液、KSCN溶液、铁粉、新制氯水、溴水、碘水、铜片、KI-淀粉试纸、双氧水、KMnO4溶液。

1.请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提出有关Fe2+与Fe3+相互转化条件的假设。

2. (1) 设计Fe2+→Fe3+的实验方案。 (2) 设计Fe3+→Fe2+的实验方案。

总结:归纳Fe2+和Fe3+相互转化的条件。

【教学反思】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 分析问题是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 学生的主动性得到较好的发挥, 学生学习积极性比上一节课有明显提高。但是本堂课依旧以Fe2+和Fe3+为中心展开教学, 孤立地学习Fe2+和Fe3+的性质。虽然能做到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也能体现一定的过程与方法, 但是, 对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还远未做到位。

第三次实践

【教学设想】如何从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出发, 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的分析活动中, 从而避免机械孤立地学习和记忆物质的性质。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体会知识的价值。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 展示富含铁的食物图片。 (2) 展示抗贫血药“葡萄糖酸亚铁糖浆”。

篇7:铁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3.029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指导学法,培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会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课堂上不仅要提能引发知识、围绕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更要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多提有探究性、讨论性、能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的问题,多提随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所帮助的问题,让问题不再是包袱,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对强有力的翅膀,让不同的问题给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展示提供机会。

一、理论联系实际,从宽泛的时空中提炼引领性问题

化学新课程在各章节中有很大的比例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科技关系密切,我们在教学中要适选这部份贴近学生现有认识的内容,以事实(实验、生活实际、产品等)为依托,在学生对事实进行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学生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或原理。如果将铁铜的物理性质的学习改为生活实际的应用图片来引出问题情境,理念不同,层次不同,收获也不同。本节课从展示图片激趣入手:铁锅、铁丝、铜导线、火车和铁轨,再做个用磁铁吸引铁片、铜片小实验,让学生根据实物和生活经验,讨论归纳出铁铜的物理性质,让学生知道铁是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钢铁的年产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然后用数轴标出铁和铜中被广泛使用的年代、发现的年代和冶炼的年代,提出“铁铜谁更活泼”问题,让学生开放性思考铁铜的化学性质。

二、实践出真知,在典型的实验中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有趣的颜色及实验将知识串联,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用自己的智慧,实现化学实验中的反应美,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实验,不仅知识不易遗忘,还能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往往给学生以直观的冲击,带给学生是陌生的、矛盾的事实,从感性中引出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迅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结合实验现象进行科学思维。实践证明,演示实验取材丰富,现象真实,启迪性强,极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是化学教学中最为成功的问题情境。例如,小魔术“铁砂掌”引入新课:事先在自己的双手各滴有硫酸铁溶液和硫氰化钾溶液,双手一拍一揉,双手心上就顿现鲜艳的血红色,犹如一代武术宗师的功力;又如由微型实验“浓、稀硫酸分别与铁铜反应”,让学生马上得出铁铜化学性质的差异性。

学生的探究并不像科学家那样要发明创造,而是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还未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设置问题情境,使得实验不单纯是实验,而要为教授知识和能力服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自发或受教师启发就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展开激烈的争议,教师要挖掘实验的内涵与外延,与知识的联系角度,选取教材典型的实验活动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或自我设计实验。教师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同时,引导他们从正、反两方面冷静地进行思考,从不同观点的矛盾冲突中领悟化学知识的内涵。在让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热情地去研究未知的世界,去寻找合适的答案,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为了探究Fe2+与Fe3+的转化条件,先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铁粉、氯化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的微型实验,再提出问题:①既然Fe3+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Fe3+与Cu能否共存?②向Fe3+中通入H2S气体会有什么现象?产物如何?③若向FeBr2中通入少量Cl2会发生怎样反应?若通入足量Cl2又会发生怎样的反应?④若向已变红的Fe(SCN)2+中投入Fe粉会有何现象?⑤Fe2+很容易被氧化成Fe3+,那么实验怎样配制Fe2+?又如何恢复原样?⑥如何检验Fe2+已被氧化?

三、以生为本,在有效迁移中打造活力课堂

活力课堂必须是以生为本,正如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学生建构过程的引导者、支持者、鉴定者,为同各种思想、材料等互动创造机会者。学习者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们自己通过意义建构来完成,他们不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评,而且能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和再创造”。教师如果能把问题的探索讨论和发现解决的过程延续到课堂训练、课外巩固和后继课程学习中,让学生发现和形成新的问题,那才是问题教学真正的成功。教师想真真切切地体会“教学相长”的丰富内涵,就必须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或辩论中,讨论交流中的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还会有一些远远超出预想的精彩见解和奇思妙想,张扬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课堂上把问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历经阅读、资料分析、对比分析、归纳、猜想与推理、迁移探究新知、获取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与方法,比如假设是一种推测,有证实或证伪的两种可能,学生必然会调动智慧潜力去探索,当他们找到一个反例否定假说时,无疑也为完整地形成某种知识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白无瑕.“课”是问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浅谈问题教学法[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Z1)

篇8:铁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人体缺少铁元素还铁的某种形式?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课题: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提问】根据预习案的完成,我们知道铁有变价,0、+2、+3价,铁的化合物比较

丰富,我们不可能每种都去研究,今天我们以典型代表物:铁单质、氯化亚铁、氯化铁为例,来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理论分析】

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知识来预测铁单质、氯化亚铁、氯化铁所具有的性质。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回答、评价。预测结果:

具有还原性物质:铁;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三氯化铁;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氯化亚铁。

【想一想】如何证明某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方法导引】如果预测某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就应该寻找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另一物质,通过实验证实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二、【实验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试剂来设计合理的方案。ppt展示实验试剂:

铁粉、 盐酸、FeCl3溶液、FeCl2溶液、 稀硝酸、 锌片、 KSCN溶液(硫氰酸钾)

教师强调学生分工:药品较多,可设计的实验方案也较多,时间有限,一堂课的时间,我们只能采取合作学习,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身经历过。这样我们呢,每个组只设计一个方案,注意每个组任务不同,第一组同学,你们设计证明单质铁具有还原性,二、三组同学设计证明二价铁具有还原性,四、五组同学设计证明二价铁具有氧化性,六、七组同学设计证明三价铁具有氧化性,任务明确,好,现在开始,时间三分钟。

【学生】明确任务,迅速进入白热化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适当指导】

【教师强调】 时间到, 相信每个组现在都有了自己的方案,下面请每个组把你们的方案拿出来给大家共享一下。注意,请大家保持安静,认真倾听对方组的设计,因为你只设计了其中的一部分,另外大部分的经验你只能通过间接经验获得,所以当你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请你认真倾听,尊重同学。 无论哪位同学介绍你们的方案,请先介绍你们的设计目的,试管里加入什么试剂,预测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则可以证明你们的预测。 好现在开始。

【学生】展示实验方案,学生相互评价、论证,确定合理方案。

第一组学生代表:我们设计证明铁单质具有还原性,在试管内加入铁粉,再加入适量稀盐酸,出现气泡,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说明单质铁变为二价铁,证明铁单质具有还原性。

二、三组同学:

学生代表:我们要证明二价铁具有还原性,首先向一支干净的试管里加入2ml的氯化亚铁溶液,加入几滴硫氰酸钾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稀硝酸,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证明二价铁具有还原性。

四、五组

学生代表:我们要证明二价铁具有氧化性,在FeCl2溶液中加入锌片,会析出铁,同时溶液颜色变得更浅甚至褪色。

六、七组

学生代表:我们要证明三价铁具有氧化性,我们选择在FeCl3溶液中先加入硫氰酸钾,溶液出现血红色,然后加入还原性铁粉,,血红色褪去。说明三价铁变为二价铁,证明三价铁具有氧化性。

【过渡】

我们的方案已经经过大家的集体评价、修正。下一步实施方案,实验验证我们的预测。ppt展示实验表格:学生操作,教师提示:实验试剂一般取1-2ml,滴加试剂出现明显现象就好,不要滴加过多,节约也是一种美德啊!

三、【实验实施】依据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并参照导学案,完成实验,并且准确及时记录有关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1.Fe的还原性

(1)铁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H2SO4=FeSO4+H2↑

(2)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Fe+CuSO4=FeSO4+Cu

2.FeCl3的氧化性

FeCl3与还原性铁粉反应:2Fe3++Fe=3Fe2+

3.FeCl2的还原性:2Fe2++Cl2=2Fe3++2Cl-

4.FeCl2的氧化性:Zn+Fe2+=Zn2++Fe

【小结】

四、【迁移应用】

1.解答课堂开始疑惑:人体缺少二价铁容易患缺铁性贫血,建议学生平衡膳食。

2.解释FeCl2溶液的保存通常加入铁粉的原因。

3.学生写出利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线路板的离子方程式。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下一篇:职称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