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当前成果促进长治久安

2024-09-01

巩固当前成果促进长治久安(精选5篇)

篇1:巩固当前成果促进长治久安

王辉忠在全省视频会议上强调

巩固当前成果 促进长治久安

记者 余勤

本报杭州9月6日讯(记者 余勤)9月6日下午,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辉忠在全省视频会议上强调,要以G20杭州峰会维稳安保工作为新起点新标杆,巩固成果、着眼长效,不断提升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峰会后”杭州以及全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冯文平、白海滨参加会议。

王辉忠指出,一年来,全省维稳安保战线的同志们以最佳精神状态、最高工作标准、最实工作举措,全面落实“管好难事、办好急事、防好小事、不出大事”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各项维稳安保任务,为G20杭州峰会顺利举行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维稳安保战线的同志要切实强化“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始终坚持完成重大任务与促进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统一,努力在新的起点上保持定力、持续发力,高水平推进平安建设,高水平维护社会稳定。

王辉忠强调,杭州市要未雨绸缪、认真研判,针对“峰会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方面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强化责任、落实措施,特别要突出道路交通安全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确保G20杭州峰会后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全省上下要居安思危、持续发力,认真研判“峰会后”社会稳定形势,顺势推进峰会后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着眼常态长效,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行业监管制度、社会动员机制、协调联动机制、信息技术支撑机制和平安稳定责任体系,把G20杭州峰会期间探索创新的好做法好经验,固化为社会治理的新机制、转化为平安创建的新举措,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篇2:巩固当前成果促进长治久安

---梅州市梅县区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梅县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下辖17个镇、1个办事处和1个高管会,人口60多万人。我区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代有进士105名、翰林19名,现代有共和国元帅叶剑英、229名将军、11名“两院”院士和62名大学校长;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有100多万人,是著名的“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先后获得“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提前一年实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目标。

我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86 所,其中普通高中8所,职业高中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完全小学34所,小学教学点27个,特殊教学校1所,幼儿园91所;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5729人,在校学生(幼儿)80056人。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我区有完小以上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9 所,专任教师3347人,在校学生43566人。其中初级中学11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完全小学34所、另有7所完全中学附设初中部;完小以上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初中专任教师1506人,小学专任教师1841人,初中学生14772人,小学学生28794人。

在跨入“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行列,实现区域内教育强镇全覆盖以后,我区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巩固创强成果,进一步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情况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 “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优化办学条件为前提,以均衡师资配臵为关键,以推进制度创新为保障,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保障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全县义务教育的公平度、优质度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59所完小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顺利通过了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复核验收。

(二)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

我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综合达标率为100 %,校际综合均衡差异系数小学为0.449,初中为0.469,义务教育均衡工作自评得分为94分,符合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各项指标要求。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1.统筹规划,促进教育公平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为适龄儿童、少年,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三残”儿童等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近年来,我区把公平入学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工作来抓。

一是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

入我区城区,造成城区学位日益紧张。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11]45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有序有效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新途径,制定出台了《梅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工子女全部纳入我区义务教育体系,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另一方面,我们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办学和管理责任。发展改革、教育、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职能部门职责明确,相互协调,完善保障机制,制订配套政策,全力扩建城区学校,解决城区学校学位不足问题。2008年,区委区政府在繁华的县城世纪大道黄金地段高价向群众购买土地21亩,投入 2000多万元扩建新城中心小学新校区;2009年,在扶大高新技术开发区征地16.82亩的基础上,又投入1170多万元新建扶大中心小学教学楼和标准运动场,改造扶大中心幼儿园;2010年,在新县城的商业旺地征地12亩的基础上,由县主要领导与开发商多次协商,用价值5000多万元的新城区黄金地段的政府储备用地与开发商臵换土地26.3亩,用于扩建程江中心小学。近年来,我区城区学校增加学位5000多个,解决了我区城区小学学位紧缺问题,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能在我区公办学校就读。2012、2013年我区中小学共接受外来工子女入学14553人,投入义务教育免费资金1162万元。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我区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统筹协调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制订了《关于做好我区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意见》,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重视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后勤设施建设,尽力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教育部门和学校与妇联等团体密切配合,建立了家长、学校、社会联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的特殊作用,大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氛围,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水平。

三是全力解决“三残”儿童的入学困难。我区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了残疾人教育体系,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水平。近年来,我区在投入资金36.6万元,建成随班就读资源教室17间的基础上,2012年又投入资金175万元,将程江镇闲臵的大和小学改造成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59平方米,设备设施齐全的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在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班)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的同时,我们加大了资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的力度,确保“三残”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近三年,我区“三残”儿童入学率均为100%。

2.完善机制,构建教育均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县直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为此,我区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保障机制和问责机制。

一是健全各镇(办事处、高管会)、发改、财政、公安、人社、住建、规划、国土等部门的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我区先后出台了《关

于推进梅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梅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校教育项目建设用地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区政府与县直各部门、镇政府签订了《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责任书》,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推进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并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三是建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责任考核制度。每年严格按照职责落实情况对各部门、各镇(办事处、高管会)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各单位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教育工作责任制度不健全、工作不落实、造成不良影响或一定后果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使各镇、各部门职责明确,目标一致,构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3.均衡配臵,缩小城乡差异

教师队伍的优质均衡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的核心要素,只有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才拥有真正的内涵。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均衡配臵城乡教师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流动机制和务实的培训机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一是按规定足额配备专任教师。近年来,我区由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的加大和计划生育成效的显现,农村中小学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全县在编教师按学生比例数量足够,但为了解决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和学科配套问题,我区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仍

逐年补充农村教师,特别是补充英语、计算机等学科教师。近三年,我区共招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149名,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任教,使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数量充足,学科配套、专业对口率高。目前,我区小学专任教师师生比为1:15.6,初中专任教师师生比为1:9.8。

二是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我区根据“立足自身、加强培训、择优补充、对口帮扶”的原则,健全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机制,把抓好教师培训工作作为强师兴教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举办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骨干教师培训班和邀请国内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前来举行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现代教育教学能力。近三年,我区2011至2013财政预算教师年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15%、6.35%、1.71%,累计投入资金21414万元,组织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校长、教师岗位(职务)培训等。通过进修、培训,教师学历达标率大幅提高,现代教育教学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校际间配臵基本均衡。

三是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定期交流制度。为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臵,解决农村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不够配套的问题,我区制订了《中小学校长岗位交流实施意见》和《教育系统支教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形成了科学的人才流动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原则上每届任期为五年,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一般不超过两届,任职满两届,经组织考核合格的,交流到其他学校任职;鼓

励城区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优质学校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教师申请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和申报参加“名师”评选,必须有在农村学校工作或农村支教一年以上的经历。2011至2013年,我区共有35位校级领导轮岗交流,55位教师到山区轮岗支教。

四是提高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我区建立了教师工资发放保障机制,在全面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发放农村教师职务津贴;积极实施教师先进评选、职称评定、名师培养等向农村学校倾斜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村教师立足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同时,严格执行教师调城指标控制,切实保障农村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近年来,我区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严格按省定标准发放农村教师津贴,目前,我区教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农村教师平均工资高于城区教师平均工资,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

4.多策并举,提高教育水平

我们坚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实加大投入,健全“防流控辍”工作机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义务教育水平。

一是加大投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水平。在2008年至2010年教育创强过程中,我区累计投入4.3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和添臵设备设施,其中大部分资金都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建设。实现区域内教育强镇全覆盖以后,各镇根据督导验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多方筹资,积极整改,2012年全县又投入资金1900多万元完善办学条件,缓解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农村中心校和城区中小学学位紧张的问题,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水平。

二是切实抓好“防流控辍”工作,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为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我区建立和完善“乡镇政府-村居委”“防流控辍 ”工作管理的长效机制,把“防流控辍”工作作为乡镇政府工作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控辍”工作的各项制度,实行“三层承包责任制”,教育局与学校、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防流控辍”责任。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三年,我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93%以上。

三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减负”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模式,县教研室每学年安排一个月为“课改活动月”,广泛开展分片课改活动,开展课改比赛、推荐课比赛,调动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发挥城市学校在学科发展、师资水平上的优势,组织城区教师到农村开“示范课”,指导农村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农村师资水平,有效地缩小了城乡中小学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的差距。

二、工作特色与亮点

(一)党政重视,优先发展教育

在实现区域教育强镇全覆盖以后,我区的教育发展没有就此停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强县惠民的民生工程,作为推

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到“三个优先”:

一是教育项目优先讨论解决。我区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大事和系统工程来抓,成立了梅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营造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教育发展环境。

二是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我区把教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先后制定下发了《梅县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梅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梅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教育发展的建设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安排投资计划,把教育用地规划纳入城镇建设规划。2013年,我区计划投入资金10.52亿元,在城区黄金地段征地400亩,首期征地260亩,高标准新建一所5000人规模的梅县外国语实验学校,其中高中、初中、小学规模各1500人,幼儿园规模 500人。目前,建设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计划2014年秋季初中部开始招生。

三是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发展。我区严格实行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制度,义务教育补助资金每年由区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后由财政局通过国库直拨各学校专用账户。2011至2013年,预算内教育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增长比例依次为6.26%、22.97%、19.37%;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逐年提高。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小学分别为5502.13元、7013.74元和7568.02 元,初中分别为5115.51元、8670.5元、和11271.78 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小学分别为1773.68元、2852.1元和2910.95

元,初中分别为1620.45元、3435.14元和4625.45 元;财政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达到了“三个增长”。新增教育经费投向农村教育和薄弱学校的倾斜力度更加明显,2010至2013年,我区新增教育经费用于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资金依次为558万元、637万元、797万元和813万元,总投入2805万元,占全区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60.18%;义务教育发展性专项资金有保障,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资金大部分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发展,2010至2013年,我区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金分别为1178万元、1058万元、1083万元和1100万元,分别占总额的74.24%、66.67%、68.25%和69.32 %。同时,我区足额拨付教师专业发展专项经费,保证城乡教师按规定学时完成培训任务。2011至2013财政预算教师年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15%、6.35%、1.71%,均超过1.5%。

(二)严格督查,规范办学行为

在全面完成“创强”任务后,我们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督促学校“加强学校管理,推动内涵发展”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学校工作考评制度和办学行为督查制度,进一步了规范义务阶段学校的办学行为。

一是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为督促和引导中小学校(幼儿园)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的意见》(教督„2012‟7号)精神,把全县中小学校划分为八个督学责任区,责任督学覆盖至全区每一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定期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督查。

二是建立实行中小学校工作考评制度。我区制订了《梅县中小学校考评方案》,每学年对各学校德育工作、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考评。通过考评,进一步促进了我区中小学校切实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能严格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教学计划,没有违规设立重点学校、重点班及占用法定假日集体补课等现象。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经过多年努力和探索,我区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步,城乡教育日趋均衡,各类差距进一步缩小。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义务教育发展离教育现代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将以这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为契机,继续加大投入,建立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努力提高队伍素质,把促进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培养更多的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篇3:巩固当前成果促进长治久安

关键词:评建成果,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是教育部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根本方针, 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经过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我校于2009年6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建工作成效显著, 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工作水平的提升, 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赢得了先机。因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评建整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切实把整改工作作为评估工作的重要一环, 将评建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从长计议, 进一步梳理思路, 制订措施, 以评估为契机狠抓内涵建设, 彰显办学特色, 通过整改使学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 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

在学校办学思想的指导下, 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以改革促发展, 精心谋划学校的发展和未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的思想, 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注重学校规模和办学水平的统一、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统一、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统一, 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 努力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进一步突出教学的导向机制

坚持不懈地抓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 优先保证对教学工作的各项投入, 强化教学管理, 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 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 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采取各种措施, 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同时要加大对教学的经费投入, 坚持和完善领导听课制度, 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 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使教师全心全意投入教学活动,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授课质量。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自觉服务于教学的意识, 提高其服务能力和质量, 使全校对保证教学、服务教学保持高度的共识和持久的热情, 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倾心教学、政策保障教学、经费保证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舆论导向教学的浓厚氛围和工作机制。

3 强化教学管理,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 强化教学管理, 确立教学质量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管理, 不断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 形成社会和医院 (企业) 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同行评议制度、网上评教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 在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 严格规范操作程序, 通过落实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学校管理制度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教学质量得到根本提高,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4 完善校、系教学管理模式,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评建工作促进了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 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因此, 要进一步完善校、系教学管理模式, 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不移, 规范管理工作岗位职责, 尤其要加大系级管理的执行力度, 切实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同时, 通过评建, 实验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丰富, 因此应积极探索及完善图书馆、实验实训基地等处的管理模式, 提高利用效率, 实现资源共享。

5 坚持育人为本,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突出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学校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演讲、职业生涯规划等涵盖科技文化、展现艺术风采的活动, 形成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努力使精神文明之花开遍学校的每个角落。

篇4:巩固当前成果促进长治久安

在实现区域教育强镇全覆盖以后,梅县区的教育发展没有就此停步。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继续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巩固创强成果,有效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均衡发展。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任务。

教育项目优先讨论解决。梅县区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大事和系统工程来抓,成立了梅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营造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教育发展环境。

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把教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先后制定下发了《梅县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关于推进梅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梅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教育发展的建设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安排投资计划,把教育用地规划纳入城镇建设规划。2013年,该区计划投入资金10.52亿元,在城区黄金地段征地400亩,首期征地260亩,高标准新建一所5000人规模的梅县外国语实验学校,其中高中、初中、小学规模各1500人,幼儿园规模 500人。

篇5:巩固林改成果 促进农民增收

宁陕县林权制度改革历时一年,完成了主体改革。通过改革将全县306.16万亩集体林所有权和经营权,以家庭承包为主要方式分到了全县16867户,实现了产权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的林改目标。农民通过林改,除了耕地以外,又多了一份资产,这份资产如何管好、用好,在农民增收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有关部门和乡镇分管领导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基本情况

依照林改政策规定,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分山到户、家庭承包、股份制经营、联户经营、公开拍卖等多种形式落实了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使林区农户获得了少则10余亩,多则数百亩的山林。激发了农民爱林、护林、造林和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因林改增加了资产而高兴,同时又期盼新的政策盘活资产增加收入。从调查的8个乡镇、8个村的情况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民长期稳定增加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呈现的主要特点是:

1、林改促进了我县农村支柱产业的发展

林改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林业资源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的相互依托、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如广货街镇的蒿沟村通过林改夯实了森林资源的管护责任,又调动了村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使其环境更加优美,促进了旅游业的稳步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种养业、餐营业的发展,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初步破解了农民增收的难题。

林改促进了以猪苓为主的药材产业的发展。林改为农民提供广阔的林地资源,为农户创造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先决条件,又在县、乡镇政府的扶持推动下,初步建成了江口、旬阳坝、新场等9个猪苓示范

基地乡镇、10个猪苓示范村、2000个示范大户,县信合联社仅去年以来为猪苓发展提供信贷300万元以上。

林改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提质增效。食用菌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也是当前大部分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林改后山有主,林到户,林木资源与农户的经济利益直接相联系,农户为了保持食用菌生产的连续性,更加珍惜林木资源,自觉地建沼气,节省林木资源。在食用菌生产上自觉地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林改促进了林果业的发展。据江口镇介绍今春嫁接板栗48.5万株,新发展板栗园4500亩、核桃园2000亩;四亩地镇介绍,镇政府组织调运了板栗苗6万株、核桃苗2万株,其他果苗(如樱桃等)一万株,均被村民抢购一空,改变了过去植树难的局面。在果园管理方面,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大幅度提高,调查组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均看到农户的果园和核桃板栗盈枝、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2、林改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

林改使林地的作用和林木的经济价值在农村经济结构中日趋凸现,促使农民更加爱林、护林。林改前,农民仅仅管好自留山,集体林管理农户不操心,因此滥伐、盗伐的现象时有发生。林改后,农户均有管好自己的山,看好自己的林的思想意识,把山林看作是涉及子孙后代利益的“绿色银行”。从调查的8个村看,林改后林区秩序稳定,没有乱砍滥伐现象,即使农户生产袋料食用菌用材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限额采伐。

3、林改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

“一菌三园”是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从调查的村、组农户看,大多数农民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发展袋料食用菌的同时,积极投入发展核桃、板栗、药杂等。据调查冷水沟村今春栽植核桃1321亩,青龙村栽杉树3.5万株,村民董能志一户栽植水杉1000多株。据林业部门提供,今春全县嫁接板栗接

穗350万穗,是2008年的三倍,林业部门无偿发放板栗接穗50万株,是2008年的6倍,改变了过去“干部建园、农民休闲”的现象。

4、提高了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

林改后富余劳动力有了新的就业渠道,实现了劳动力就地转移,夯实了农民增收的基础。林改实现了林业经营效益与农户收入直接挂钩,农民在自己的林子里种植猪苓、天麻、党参等药杂,既提高了林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又增加了农户收入。

5、拓宽了融资渠道使农户看到了林业投入的新希望

一是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使农户看到了林业投入的新来源。据县信合联社统计,汤坪、筒车湾两个试点镇信用社,共向农民发放以林权证为抵押担保的贷款共计32户32笔108.68万元,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户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随着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全面开展,林业投入将会大幅增加。二是社会资金不断向林业产业转移使农户看到了林业投入的新路子。林改后,县内外企业及个体经营户也瞅准了我县的林业资源及其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各种渠道将资金、技术投入进来。比如龙王镇和平村积极引进省外企业在林地发展翅果油树栽植项目。三是由于猪苓、天麻和黑桃、板栗、香菇等市价稳中有增,使农户看到了投入的新途径,提高了农户投入林业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农民的期盼

一是期盼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能够将分到的林地、林木由死资产转变为活资产,正确处理植树与采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二是期盼政府尽快兑现森林资源补偿费;三是极少数村民要求尽快处理林改中的遗留问题,如四址界线误差等;四是村民要求加强农村治安,尽快破获盗窃猪苓案件;五是期盼解决林业发展资金短缺;六是期盼提供林业生产技术。如蒿沟村的一位村民由于不懂猪苓栽培技术,一次损失一万多元;七是期盼发展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三、几点建议

1、巩固林改成果,深化配套改革。我县的林权改革仅解决了山林的所有权问题,如何落实农民的收益权和处置权,直接影响到农民投入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巩固林改成果。

2、允许农民适度间伐商品材,增加收入。实施天保工程以后,在全国林业政策从紧的大形势下,我县与邻县相比商品材管理尤为严格,致使群众分山到户的商品林得不到收益,对群众承包经营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影响。应根据林地林木蓄积量、周期生长量,对商品林的采伐管理给予一定的限额采伐指标,可采取伐一植二的措施,在严格审批的前提下由农户间伐获益,以充分调动群众造林、兴林、营林的积极性。

3、科学规划,试点先行,允许农民适量发展段木食用菌。在调研中不少从事袋料食用菌生产的农民反映袋料食用菌生产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袋料香菇木耳也比椴木香菇木耳品质差。建议县委县政府先选定2-3个乡镇,每个乡镇选2-3个村进行段木食用菌栽培试点,用于生产对比、总结经验,成功后再在全县铺开。

4、转变职能,切实为林农提供高效服务。一是健全完善服务管理网络,把各种服务延伸到山头林地,将农民增收所需要的关键性知识和技能教给农民;二是建立服务农民的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森林经营、种苗培育、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服务;三是鼓励林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带头创办联办示范基地,帮助林农解决好林改后如何科学经营的问题;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开发、生产服务等示范活动,促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的结合,不断提高林业经营水平和效益。

5、建立起科学运行的长效机制。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只是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要使农民真正拥有林地经营决策权、林木资源处置权,保障其经营林业的合法收益权,必须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完

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建议尽快修改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制定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立公益林补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支持、放宽林业投融资等方面政策,为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巩固当前成果促进长治久安】相关文章:

巩固成果范文05-16

巩固军训成果04-28

巩固学习成果范文05-26

巩固评估成果范文05-26

脱贫成果巩固提升07-17

巩固成果 开拓创新07-17

学习成果的巩固07-25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06-30

县巩固脱贫成果方案08-30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04-25

上一篇:雷锋精神无处不在叙事作文下一篇:体育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