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师讲课:站在名师的肩膀上

2024-06-29

听名师讲课:站在名师的肩膀上(精选14篇)

篇1:听名师讲课:站在名师的肩膀上

听名师讲课:站在名师的肩膀上

“名师是大树”,他们的高度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改造教育环境和气候的示范性力量。一个名师可能带动一个教师、十个教师甚至更多的教师成长,那更多的名师呢?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希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成功秘诀。教师可感可触的巨人是什么呢?名师!“名师的精彩不在于课堂有多么完美,而在于平常之处显示智慧,在于鲜明的个性化追求,在于全身心的投入,在于渗透在片断、细节的理念”。这是一套叫《听名师讲课》的新书序言中的话,它用简洁的笔触对名师的课堂作了精彩的素描和恰如其分的评析,向我们提示着名师在课堂上的智慧和力量。《听名师讲课》是一套不张扬的丛书,但似乎在市场上已可堪称畅销,名师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可以说,《听名师讲课》的出版者有着对教育改革现状的清晰判断,并试图建立一种健康的教育氛围,在他们的视野里,名师显然不只是一种名誉或者说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而是在此基础上的能够改变教育改革环境的“大树”。这套丛书封面上有这样的表述:“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之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这似乎可以看作丛书出版意图和他们富有见地的教育观念。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状态是什么,我们如何描述这种状态?在新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我们盲目的自信很容易潜滋暗长,这就很可能导致我们失去对当下教育改革状态判断的能力。假如我们把教育改革看作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我们就能更好地去尊重教育改革的一些基本规律,如教育改革从来不是孤立的,那么,任何孤立的不考虑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教育行为必然处于无力的状态。也就是说,教育改革的意图和教育的效果之间的距离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当下教育改革状态的清醒的判断和对教育规律的尊重程度。那么,如果我们忽略了社会对教育的作用力,我们很可能对教育产生心力交瘁的感觉。教师在讲台上语重心长的教导,很可能在社会的挤压下变成一种空洞的自言自语。

因此,我们必须营造一种教育者言说的语境,而不是让教育者处于失语的状态,没有对话,只有无力地自言自语。如果这样,我们的教育就处于危险的境地。当然,教育者自由言说社会语境的营造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如果我们避免空谈的流弊,更踏实地去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就很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即教育者要从最基础的语境营造开始来影响整个的教育的生态系统,从而影响社会语境的改变。

简而言之,教育者要回到课堂。

在这里所谓的教育者,既包括一线的教师,也包括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只有他们共同把目光和精力投注到课堂上,才能煽动改变教育生态的“蝴蝶效应”的翅膀。即让课堂成为真正春风化雨的地方,成为成就个体和改善社会力量的源泉。自然,回到课堂不是说让教育者回避复杂的教育的社会背景,恰恰相反,教育者要在对整个社会教育大环境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张扬课堂的力量,把课堂作为“星星之火”,温暖和融化社会的冰冷的痼疾。教育者回到课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让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成为学生学识和思想健康发展的母体。这正像丛书的封面上倡导的那样――“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而且,课堂必须是个有魅力、有灵魂的地方。这样说起来看似很简单,但当教育者回到课堂时,他就会发现自己很可能处于惶惑之中。并不是每个教育者都能够很自信地回到课堂之中,教师站在课堂上或许会发现自己教了很多年的书,却一直不在状态;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者或许会发现,课堂已经很陌生,课堂只有在记忆中,在他们的理论视野中,课堂成了缺席者。这不是“盛世危言”,而是一种真实的状态。

我们必须寻找重新切入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现实入口,《听名师讲课》的出版提醒了我们,它最少给我们提示了三个要点,课堂和名师以及两者的结合。

那么似乎可以说,名师的课堂正是我们重新进入教育现实的一个切入点,是我们首先要注目的地方。名师的课堂不是不可撼动的经典,但名师的课堂是我们借鉴和剖析的对象,是教育者一个起步的基点。课堂是一个有魅力的地方而且必须是个有魅力的地方。名师的自身的力量来源于课堂,名师的课堂就提供了种种关于课堂的智慧。课堂不是“八股文”,在名师的课堂里,我们可以看到自如的挥洒和平等的交流。一线的教育者可以从中体悟到名师的魅力所在,并踏上追随甚至超越名师之路。同时,课堂是新的理念实践的基地,同时也是新理念产生的母体。唯有来自课堂的理念才是有效的理念,而不是产生于书斋的伪理念。这种伪理念喧嚣飞扬的状态其实是一种空洞,“空洞是一种危险”,缺乏饱满精神世界的教师的空洞是一种危险,而缺乏有灵魂的课堂同样是一种充满危险的空洞。一线的教师和从事理论研究的人都该从课堂出发,并最终回到课堂中来,这才是适宜的教学、科研之路。

当然,名师的课堂并非完美,而且,也不追求完美,它更多的时候是追求一种状态,一种教师和学生都“在场”的状态,只有处于都“在场”的状态,课堂才不是不能触动学生思维的表演。我们可以把教、学双方的是否“在场”看作是衡量一堂好课的一个先决的条件,任何一方的思维的缺席都标志着课堂的失败。在名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双方思维“在场”的高度重视,所谓课堂的智慧,有时候就是吸引学生在场的“智慧”。这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当然,在对待名师课堂上,我们也要有理性的态度,无论把我们名师的课堂当作范本还是当作靶子都是不确切的。于永正说,名师是桥,挤去水分,剩下的就是可资进步的阶梯和基石。

同时,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名师是一种高度,是每一个教师所向往达到的高度。尽管,由于名师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相当紧缺的`社会荣誉性的资源,对我们教育者来说,名师更多时候是一种仰望的高度,但就是在这种仰望中,我们会受到名师的召唤,成为改善教育生态和社会大环境的力量。这或许是名师更重要的作用,“名师是大树”,他们的高度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改造教育环境和气候的示范性力量。任何环境和气候的改变都是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而走入名师的课堂,则是从问题的基点上去培植改变这一切的“树苗”。一个名师可能带动一个教师、十个教师甚至更多的教师成长,那更多的名师呢?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希望。因而,在名师的讲课成为一种展示的时代,这是对名师的遮蔽,只是让名师的光辉闪过我们的眼睛,而我们在这光辉之外什么也没看见。要真正发挥名师的作用就要认真地研究他们的课堂,他们课堂里时代的印痕和新的理念的萌芽。

或许,《听名师讲课》的意义就在此,它是为我们保存了一份名师课堂的静态文本。动态的课堂转化为静态的文本,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自然有些损失,但同时又有一种更为简朴之美。这种简朴之美可以吸引着我们,同时静态的文本可以延长我们的思索的时间,从而也拓展和加深了我们思索的广度和深度。当然,这只是它的表层意义,在深层次上,它的意义在书本之外,在它带给我们的一些启发和思考以及希望。

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和契机,当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名师的课堂上的时候,对于个体来说,或许会拥有了一把通向名师之门的钥匙,而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可能拥有了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新力量。

篇2:听名师讲课:站在名师的肩膀上

近期,学校里展开了教师听评课的活动,作为实习生的我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次绝佳的机会,去感受一下当地名师的教学风采。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习前也有过一些试教活动,但真正的中学教学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之间需要付诸很多的努力。而听评课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学习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如何进行教学,能够使我们在短期内的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听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所要讲到的教材中的相关单元,如果是习题课或者听力,我则会事先认真把题目做一遍,想一下如果是我来讲我会怎么讲,是否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到了听课时,我则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的重点是注意讲课老师讲解过程中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以及课上流程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以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纠正自己的做的不好的地方。听课过程中,我也将自己疑惑的地方记下,想一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讲。可以说,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特点,基本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听课时,不仅仅只关注讲台,也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反应,从而思考以后我要以怎样的形式方法去上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才能让学生乐意接受,主动去学习。我们班的学生普遍有偏科现象,学生的理科都学的比较不错,而像英语这种偏文科目,分数普遍较低,这与课堂上的表现是分不开的。课堂气氛不活跃,原因是他们基础较差,就算认真去听,也觉得很枯燥,比较难懂。

篇3:听名师讲课:站在名师的肩膀上

一、培养学生的日常阅读习惯

阅读是通过书面形式达到接收材料承载信息的语言交际活动, 阅读理解在各类语言题测试中都占有很大比例。可以说, 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英语考试的成败, 所以“阅读攻关”一直备受教师、学生关注。然而,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朝夕就能实现的, 贵在平时训练。

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 天天朗读。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有位非常优秀的学生高考过后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 他说:“语文成绩是写作文写出来的;数学成绩是做习题做出来的;而英语成绩是背单词背课文背出来的。”这虽是高中学生对学习经验的总结, 对初中学生却同样适用。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是运用, 所谓“熟能生巧”, 每天要求学生朗读单词、背诵课文, 并制订计划, 持之以恒, 这样看似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其实学生受益很多:一则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 大声朗读不仅能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还能刺激脑细胞, 加深记忆, 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二则大量的知识让学生感知、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 潜移默化地感悟一些语法规律, 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2. 合理拓展相关阅读资源, 补充阅读材料。

目前英语教学大多通过精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巩固和学习语言知识, 阅读材料多限于教科书, 应该有计划地让学生涉猎课外读物, 扩大信息面。广泛涉猎有助于增加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的了解, 并能逐步扩大词汇量, 提高阅读速度, 培养阅读技巧。初中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阅读材料要难度适中, 贴近生活。

二、了解语言背景

文化背景知识不仅能促进学生增强阅读欲望,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更有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消化吸收和储存。同时, 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扩大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修养, 提高学生的阅读潜质和知识能力。材料背景往往和阅读本身密切相关, 学生如果能掌握一定的语言背景, 阅读素质和能力就会随之提高。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语言和文化, 更广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不断阅读, 不断学习, 不断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不断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激发阅读兴趣

1. 选择阅读材料, 激发阅读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比较强的年龄段, 他们常常对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关注, 教师在选择材料时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 又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所选文章或段落要语言朴实实用, 以便学生通过阅读达到学习目的。阅读材料的长短大概以本单元阅读文章的长短为准。所选文章的生词难度适中, 题材来源广泛, 体裁形式多样, 内容尽量与教材配套, 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 是教材内容的拓展、补充、升华。最好能选一些富含教育哲理的文章, 通过阅读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2. 运用各种活动, 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开展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 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分享阅读乐趣。

3.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现代教育技术使英语阅读更具有趣味性、直观性, 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为阅读教学创设逼真的视听情境。利用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 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阅读中, 改变传统阅读课的单调乏味。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的实践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等, 这些都是很好的心理素质。活泼开朗的个性能够使学生积极地表现自己并且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的实践精神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表现出包容、肯定和鼓励的态度, 适时鼓励他们, 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注重理解, 确定学生的阅读策略

1. 明确目标。

例如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弄清细节等。

2. 扩大视野, 培养学生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时应一眼读懂一组词, 并将这些意思联系起来, 理解一个句子或段落。

3. 提高速度, 鼓励学生在阅读时采用跳读或略读法。

利用信号词, 抓住文章的主要线索。

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朗读能帮助理解、巩固和记忆所读的材料。朗读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学生理解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精读的文章多采用朗读的方法。阅读应该是用脑读, 边读边记有关的重要内容。无声阅读是阅读时最大限度地直接将词语转化的过程。及时把无声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到日程上来, 提高阅读速度。

2. 培养学生“猜词义”的良好习惯。

在进行课外阅读和考试时, 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泛读。泛读时, 要根据上下文提高自己猜测生词的能力, 弄清文中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所指代的对象, 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时, 要多积累英美等国家的社会、历史、地理、文化及风俗方面的知识。阅读时, 不要逐字读, 更不要用笔或手指边指边出声读, 这样有碍理解文章的意思, 而且影响阅读速度。

七、强化基础知识训练,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很快提升。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方法有很多, 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所要阅读的材料选择阅读方法, 如带着问题阅读。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阅读方法, 就是先看阅读理解后的问题, 看看都问了哪些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读文章, 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 有针对性地完成阅读。学生可以先看文章的大意, 再做题, 从宏观上把握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两种阅读方法结合起来, 边看边做, 边做边看, 这样不仅节省了阅读时间, 而且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保证了答题的准确性。

篇4:听名师讲课

一、 领悟名师成功课堂后的前瞻理念

通常听名师的课我们会陶醉于课堂中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起伏跌宕的教学过程,天衣无缝的教学衔接,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之中。如果说这些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的“热闹”,那其间折射出的前瞻的教学理念才是其中的“门道”。课堂教学是用教学事实阐述教学理念的过程,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往往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而作为一个听课者,我们除了要关注课堂的热闹,更重要的还应该去寻求、开掘、领悟支撑这种成功教学的理念。

如我在闻言黄爱华老师要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深感蹊跷:怎么会选择这样的课题进行教学呢?在我看来这部分的内容既枯燥,又没有什么探索的必要和价值,教师的一段告知完全就可以使学生很快接受。然而听课时才发现黄老师把“万以内数大小比较”这一知识,完美地融合在学生间所进行的一场“长江队”与“黄河队”的“抽数组数比大小”的比赛之中。听课中,我不仅感染于热烈的课堂氛围、黄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更折服于他深厚、前瞻的新课程理念。这种“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从而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主动的建构知识”的教学理念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领悟的“门道”。真正领悟了这些才能够使我们的课堂拥有足够的底蕴,才不至于使我们的教学迷失航向。

二、 感悟名师成功课堂中的精彩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观名师的课堂,很多都具有这样一种共性:教学过程设计得粗放而大气,而教学细节却处理得细腻而到位。名师课堂中的细节,决非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非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更不是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深谙“小细节包含大智慧”之理。作为一名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对细节首先要有一种敏锐的捕捉意识,在及时的记录后去细细地推敲、感悟其中折射出的名师们灵动驾御课堂的教学机智,有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的策略以及对教材、学生等教学因素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把握等等。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材中安排的这样一个习题:用一张涂满色的纸条表示整数1,要求学生填出在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如图1),而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对图1中的等分线作了隐藏处理(如图2),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估計。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性的变化,却激发出了课堂中学生的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不仅说出了自己估计的结果,更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自己估计的方法。而张老师更是借助这张小纸条做大文章,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和对应的分数谈自己的发现。而此时学生的认识也已经完全超越了题目设计的本意:有认识到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有意识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数越小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异常地活跃。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才让如此朴素的一道练习题承载了这般丰厚的数学内涵,估算意识的培养,数学思维的训练,极限思想的渗透,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深刻而自然。我想也真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才使得课堂充满了如此的灵性。因此作为听课者而言,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捕捉名师课堂中的精彩瞬间,会让我们更深切的感受到他们教学的技巧、机智和智慧。

三、 品悟名师成功课堂上的生花妙语

听名师的课,常有让我们一唱三叹,拍案叫绝之感,究其原委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课堂教学的语言。我们知道教学是师生充满了智慧对话的过程,而“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语)。名师们巧妙的教学策略和灵动的教程推进正是通过他们生花妙语的轻巧“点击”、从容调遣,才使得了他们在课堂中“随心”演绎、挥洒自如,从而让课堂“弹出”了精彩一片。

在听名师课的过程中,我有个偏好那就是喜欢记录下名师嘴中那些能够真正打动我,给我以震撼的教学语言。翻开我的听课记录也许你并不能详尽的看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但你总能看到那些记录工整的名师的“妙语”:“相信有数学眼光的人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我跟你握手不是我赞成你的说法,而是感谢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想想,要是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那该多单调啊!”……在我看来这些或朴实无华,或机智灵动,或幽默风趣,或充满哲理的话语也许并不是一些优美词汇的堆积,更重要的是这些语言能够给学生以激励、呵护,给课堂以情趣、美感。

当然,作为一名学习者,我们还应该正视自我,以一种更为虔诚的姿态对名师的这些语言去进行分类、整理,如课前谈话类、课堂引入类、课堂引导类、课尾总结类等等。在品悟的同时更好地借鉴、吸纳,在实践中不断地消化、锤炼,这样方能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

图/宋莉莉

篇5:听名师讲课体会

非常有幸近距离接触名师,这一周里和名师朝夕相处,我们分别听了王琳、宁锋、孙宪玲、陈志刚、五位名师的课,使我深受震撼。我们聆听了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了他们的教学风采;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教育那份深沉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

结合王琳老师上的二年级语文《一分钟》一课,我具体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1、课前布置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一分钟的体验,也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2、整堂课教师感情饱满,声情并茂,语言富有感染力。评价学生语言准确到位。确实这样,当你给孩子肯定时,他就会获得成就感,当你给他鼓励他时,他就会有学习动力,当你给他建议时,他也就有了今后的学习方向。今后我在教学中,评价学生我一定遵循鼓励、尊重、准确这一原则。

3、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读文理解有抓词语法、看插图法。写字教学方法更是具有针对性,先选择最具有特点的字来写,归类总结带“口”字的字的写字要领,恰当的出示课件,小儿歌的形式好读易记,这样细致、准确的的指导,孩子们更容易抓住写字的关键、重点,更容易把字写规范,工整、美观。这一点如当头一棒啊,总觉得孩子的书写不能让人满意,有时也觉得自己指导的很细,可孩子就是写不好,原来方法真的太重要了,教师一定要提炼出方法呀。我觉得王老师写字教学中还有一点做的很好,就是把孩子易错的笔画以对比的形式出现,让孩子很清楚直观的看到如何写才是规范、美观。今后这样的方法我一定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去用,会少走许多弯路。

整节课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教师的声音那样轻柔悦耳,宛如山间流淌的小溪,真给人美的享受。一节课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我们听课的老师也意犹未尽。

篇6:听名师讲课有感

将青春的旋律,生命的善待,事业的执着融为一体,“为鲜活的生命奠基”,这是许多人对窦桂梅老师的评价,也是窦老师在全国拥有众多粉丝的原因。

20xx年3月20日上午,我有幸在太原师范行知礼堂里听了窦老师指教阅读课《我的爸爸叫焦尼》。

开始上课了,一个动人的配乐故事一下子把我吸引了,优美的音乐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动听的诗一般的讲解,给我们带来思考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课上窦老师不时引导学生把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哪怕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亲爱的孩子们,猜猜看,儿子见到爸爸会说什么?”(“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就这么一句话,在文中不同场景中重复了五次,而爸爸就在火车行最多人的时候也说了“这是我儿子,他叫狄姆”。窦老师曾多次反复出现焦尼和爸爸这一天的`相聚场面,引导孩子从色彩‘构图形状、道具(围巾)展开大胆想象……最后在窦老师深刻内涵的引领之下,同学们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在教学中他不断的引领学生走进她的“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教学主题中,也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时间悄无声息地走过,一堂精彩的课就这样悄悄地结束了,真是让人回味无穷。我也亲身感受到窦老师简单的课堂带给我丰富的感动。

课后,我们又倾听了窦老师的讲座《三超越式教学》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他讲座时,不但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而且风趣、幽默,吸引了每一位听众的注意力,不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而且更多的是收获,从中我明白了教学要让语文学习焕发生命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气息,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花朵。

窦老师还提出“三个一”质量目标即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三个一就像三个相转的大齿轮,一个也不能少。在窦老师所在学校低段学生每次拿起笔都要先读儿歌(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才开始写字,可见对于握笔写字的重视。

不管听窦老师的课还是讲座,都让我体会到了课堂需要老师的激情,需要用老师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用老师的激情来浸润学生的情感。也让我明白了我们要靠读书来学习知识,靠课堂来实践教学,靠反思来积累经验。

此次太原学习,我明白了:简单的东西有时并不是就不好,今后指导学生习作时,我将尽量避免去让学生华而不实和弄虚作假,煽情过了份,那就是做作了。

我还明白了,应该继续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对他们写字的指导上,我可不希望学生把“楚中天”写成了“林蛋大”,即使不能像清华附小的小孩子那样,每逢写字前都要唱儿歌,但也要努力做到坐姿端正、执笔正确。

至少,我更加懂得了,人应该努力去寻找自己本来面目,当我们的心变得不再纯洁,当我们开始习惯于懊恼和抱怨,我们得像狄姆学习,学习他乐观的心态,学习他用简单的表达去赢得丰富的感动。

篇7:听名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南关小学 马洁

2015年11月16日,“金钥匙”导师团来我校进行送配活动。我有幸成为导师魏玉红老师所辅导的对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可通过一周的听课、上课、以及导师对我进行一对一精心的辅导与指导,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导师们的课堂各具特色,各有风采。他们精彩的表现让我久久回味,似乎在这一刻茅塞顿开。原来课堂是可以这样精彩丰呈的。细细回想导师们的点滴,又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

1.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尤其是胡金花老师指教的《风》,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导师们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3.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本身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读、练”的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注意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鼓励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并抓住带有普遍意义的见解、疑问引导全班学生思考,给予正确解答。

4.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如段金花在教学时,就很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对学生及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

听导师讲课,如同与大师对话。短短一周的学习,使我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育素养,更要有不断学习、多思多想的意识,这才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关键。

篇8:听名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我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听了名师的讲课,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学了解之广,钻研之深。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理念新,名师对课的设计有独到之处,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努力把课讲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新理念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探究活动经验。充分尊重学生,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思路新--即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新手段--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激发兴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

篇9:听名师讲课后的体会

谢集镇东街小学 张红雨

2015年6月13日在库伦红旗小学,由库伦教研室组织的天津哺育学校的名师来库伦送课下乡教学观摩课。(西关小学宋留娜执教的《祖国在我心中》、解放路小学刘欣执教的《成吉思汗和鹰》、前进小学邵慧芳执教的《迟到》、解放路小学白广波执教的《长江之歌》),我有幸聆听了四位优秀教师讲授的语文课,回想每一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风格不一,收获良多,许多地方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值得借鉴和学习。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课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执教的观摩课都很朴实,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每节课都非常注重对预习的落实。上课直接解决字词,没有拖沓;导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深入品读文本时有同学就能够谈得深刻、全面甚至语出惊人。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切切实实把课前预习落实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抓住导学目标的好习惯,上起课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老师的课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它将动态、形象、美观、科学的信息,高效、便捷的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为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在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体现出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件中文字、图形、图像、占较大比重,设计得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好的表达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如:白老师的课件“长江的风光”,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课文。同时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增加了学习兴趣。课件中一段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3、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语文课应该是书生朗朗的,每堂课我都能感受到的就是朗朗的读书声。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学生读的时间就应该占有较大的比重,所谓读书,首先要求学生去读,学生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对文章就基本理解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品味阅读,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课堂中充满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在诗性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教师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4、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最聪明”来鼓励学生;“你会更加努力的”、“孩子你来回答,答错没问题”“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篇10:听名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

我觉的xx老师讲的成功的领导所具备的一些条件其实和做人的道理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个人觉的),以前可能是和社会接触太少的原因,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的因素让我深有体会。一个人做事怎样通常和他的性格相关。比方说我自己,我以前的性格很急躁不管大事小事都慌慌张张,责怪别人,但是自从结婚之后可能是受我老公的影响吧我的性格变了好多。我老公不管什么事他都心平气和的和我讲道理,他经常说对我的一句话就是‘当事情已经发生了千万不要慌不要哭也不要埋怨,冷静之后再想办法去处理’。他做事情比较稳重这点我很欣赏他(我不是在这里夸他),他做事都会让我心服口服。

做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也是一样就像xx老师讲的要具备一个很好的根性还有一个能力,想要别人心甘情愿去为你做事首先就要自己以身作责去做好每一件事,毛泽东说过一句话‘得民心 者得天下’,还有一个很好的组织能力,如果一个团队组织不好像一盘散沙也没有用。不管在哪行哪业做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在沉稳的基础上都具备的几个能力;观察力 思考力 决策力 影响力 执行力,于是为把它们用大树来做比喻我认为很恰当。

篇11:听名师讲课后有感

我有幸在柳州市锦绣路小学李辉玲副校长的小学语文优质课上旁听。这2节课,课堂内容丰富而紧凑,听完后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语文课堂的情趣化、生活化、艺术化。教学活动中,李副校长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穿针引线的教学思想,努力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下面具体谈谈我听了这2节课的心得体会。

一、注重学生读的训练,师的引导

1.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具有一观即感,一感即觉,一觉即了的特点。另外,汉语拼音有高低起伏的四个声调,很容易产生音乐般的旋律,这两个规律启示我们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听的这2节课中,课堂上先后采取了朗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快速读、引读等多种形式,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

2.小学阅读课是教师指导下的言语实践课,是读书指导课,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在李副校长的课堂教学中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学生读的过程中李副校长都善于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让学生尽情交流自己对词语及文本的体会而且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体验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走进文本轻轻松松地读出人物情感、品出味道、读出感情。

二、语文课堂展现语言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当听着李副校长的课时我不禁惊叹:“原来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语言准确、精炼而不失幽默。她以底蕴深厚的声音朗诵,在《伯牙绝弦》这一课的教学中,带领大家走进伯牙与子期的内心,体会人物对知己的深厚情谊。可以说,李副校长这位优秀教师,在发掘和理解教材方面、组织课堂教学方面都充分展示了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课堂,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平台

李副校长注重引导学生借助文本感受文中人物感受。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中,每当孩子们动情的朗读描写伯牙琴声的句段,李副校长总是提醒学生“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掌握了“抓关键词、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子的方法,扎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语文课堂突现强烈的语文意识 1.重视字词教学

强调“读准字音是读通文章的基础”。让学生读准音,在响亮悦耳的语音中感受汉字的音韵美节奏美。让学生读时眼看其形、口诵其声、耳听其音、心悟其义,联系上下文,把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蕴。例如,在教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时让学生对“兮”和“分”进行了比较发现,为了让学生进行深刻记忆李辉玲副校长利用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字词教学不仅快乐而且扎实。

2.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李副校长在教学过程中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进程,关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使其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四、利用“文章空白”启发想象、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旺盛,在接触周围世界时,会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在他们的头脑中会产生出许多新鲜、奇异、与众不同的想法,创建出许多新的形象。而李副校长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利用了文章的空白来诱发学生的想象,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情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轻而易举地突破了难点。

篇12:听名师讲课心得体会

杨翠花 2013年3月

感受名师教学的魅力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2013年3月23——24日,这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名师大课堂”的讲课说课活动,使我深受震撼,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以简化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中再次得以体现。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名师的语文课堂就是我们身边的课堂,没有过多地追求形式,没有刻意去运用多媒体,没有过度追求课堂的热闹。在每节课堂里,教师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安静下来,智慧飞扬,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他们精彩的导语,无痕的过渡,真诚的评价,贯穿始终,无一不是欣赏、赞美、鼓励学生的话语,让人觉得自然、流畅、舒服、轻松。从名师们的授课中,深受启发,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众位名师的课,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次听的几节课,在她们的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

2、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她们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因素。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

3、把阅读教学看成是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体会”、“品味”、“感悟”还给了学生。同时,在她们的教学中肯定性评价体现出尊重、鼓励的原则,在新课标的条件下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确实该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问题重新认识。

4、从他们的授课中,可看出,她们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

篇13:听名师讲课心得体会

——感受名师教学的魅力

上周,有幸去听赵劲松老师的课,真是感触很深,受益匪浅,真正体会到了“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

现在,回味赵老师的数学课《认识平行》和数学报告,总的说来,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名师们都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的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出奇制胜的效果。上课前,赵老师以猜字谜的游戏导入,用甲骨文的“面”字,激发学生仔细用眼观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它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的匠心思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它表现出教师创造性教学艺术的设计。

(二)教师很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开始时,赵老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并且把几种不同的情况展示给学生看,在赵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自己得出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赵老师重视过程、注重体验。

(三)在理解困难的地方,赵老师没有设置陷阱,而是给学生指出来,让他们亲自去体会。比如:在讲“同一平面”的理解时,老师是让学生直接看书,然后,通过一个长方体和两根小棒让学生理解并轻松接受消化。

(四)善于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能适时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展示课上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个个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赵老师在讲平行线的画法时,并没有像大多数老师那样,一边讲一边画,一步一步教给学生。他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寻找方法,一个一个汇报画法,一个一个被同学们推翻驳倒,直到有一个同学用直尺和三角尺一起画时,整个报告厅想起了阵阵掌声,整节课也达到了高潮。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篇14:听名师讲课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会我仔细听讲并认真做笔记,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使我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现将我本次参加培训会的心得体会作如下阐述,望各位领导及老师给予指正:上午我们听取了天津市南开实验学校特级教师李卫东讲授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一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整篇文章以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为主,李老师对文章“人物”语言、语气等分析的十分到位,并反复让学生体会、表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整个课堂我紧随李老师的脚步,感觉就是在享受,在享受的同时又学到了很多知识,试问有哪一个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呢?结束后李老师又对本节课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通过李老师的分析,使我们发现很多我们所没有发现的问题,也让我们深刻的反省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对教材的把握是多么的不够准确,不够精确,不够透彻。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李卫东老师首先谈了自己心中的语文教育,其中他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个层面:言语行为层面、言语发展层面和言语生活层面,层层递进,值得各位老师深思。随后李卫东老师以举实例的方式重点讲述了《把握年段教学重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他以五个实例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包括:一年级《司马光》、二年级《日月潭》、三年级《盘古开天地》、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尤其在讲述《司马光》这篇文章时,因为是一年级的文章,文章比较简单,但越是这种情况我们就越容易忽略一些问题,比如文章里有一句话“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我们在教学时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很简单、很易懂的句子,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没有那么简单,它里边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语序。通过这个句子要让学生理解语序,并且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他的写作能力。在讲述五年级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时,李卫东老师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作为一篇小学五年级课文我们该讲些什么?2、作为一篇初中的语文课文我们该怎么讲?也就是我们该如何把握年段教学重点,李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剖析。下午我们又听取了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韩军讲授的两节小学语文观摩课:写作课《南来北往》、阅读课《匆匆》,韩军老师上课的特点是语言幽默、诙谐、大胆,他强调在讲课之前先让学生背诵课文,不需要长,几句话就行,要求能在两三分钟背会即可。由于这两课分别是写作课和阅读课,所以韩老师对字词的运用上分析得十分透彻,比如在学习《南来北往》这一课时,韩老师对第一、二部分做了配乐朗读,在朗读时,他故意把语序读颠倒,把里边的一些易混淆词语读错,然后让学生纠错,在纠错的过程中强调语序的重要性以及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学生感觉自己似乎在玩游戏,轻轻松松就掌握了知识。在《匆匆》这一课韩老师用课件展示课文,课文中省去了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往里填。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既让学生学会了该怎样阅读,同时又懂得了自己在写作当中应该字斟句酌。随后韩老师又结合课堂教学谈了语文课程修订版,韩老师说写作课的关键在于四句话:实实在在抓文字;分分秒秒计效率;丝丝缕缕渗考试;来来回回皆情趣。他强调了备课的重要性,备课就是备考分等。韩老师的许多观点都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揣摩。教师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就是我们的人生舞台,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舞出更精彩的自己。

上一篇:小学作文我的姥姥下一篇:社会团体成立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