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情况总结材料

2024-04-21

社区矫正情况总结材料(通用9篇)

篇1:社区矫正情况总结材料

沈家门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情况

沈家门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和街道党工委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浙江省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办法(试行)》,立足我辖区实际,狠抓措施落实,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社区矫正监管工作任务。

一、社区矫正基本情况

沈家门街道司法所是2012年通过省司法厅验收合格的三星级司法所,去年通过复评合格。目前,我们有24个社区,社区矫正人员共计在册共78名,按照类别分:缓刑50人,假释23人,暂予监外执行5人;按犯罪类型分:危害公共安全罪8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0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7人、侵犯财产罪21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9人、贪污贿赂罪13人。通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严格执法和监管帮教,全街道社区矫正人员能够管控到位、帮教到位、执法到位,无出现脱漏管和严重再犯罪现象,较好地实现了社区矫正监管工作目标。

二、日常监管工作、好的方面:沈家门司法所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新入矫人员按入矫程序进行了入矫。一是要求矫正人员本人及监护人必须到场。明确矫正人员及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二是明确矫正相关的管理规定,如按时报到,按规定办理请销假,手机必须开机等。三是明确新入矫人员严管措施,以及配合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管理。另

外,我们每个月定期对矫正人员进行走访,每个月不定期进行电话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状况,开展针对性帮教和个别谈心活动,并且每天在社区矫正管理系统上查询矫正人员的活动范围,随时掌握矫正人员的动态。四是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上能做到按照报到、按照思想汇报、严格请销假,主动汇报居住地变更、手机号变更等情况,主动向司法所工作人员汇报本人工作、生活、家庭的情况和想法。

2、不足之处:在请销假方面:个别人有请假无销假;个别人请假条书写时请假原因不清,时间、地点不明;个别人委托别人请假,委托人没有委托书,没有其本人签名手印;个别销假时用电话销假等问题。在思想汇报方面:几个月的思想汇报没有变化,没有反映出平时的生活、工作、家庭的情况;在请示汇报方面:个别人手机有无故关机、停机、欠费的现象没有及时主动汇报;在工作变更、工作地变更方面不及时汇报的现象。在参加公益劳动方面:个别同志无故缺席,找借口不参加规定的公益劳动。

三.几点要求

一是提高社区矫正人员严格遵守社区矫正各项监管规定,严格报到、严格请销假、严格请示汇报、严格管理等级变更等制度。

二是提高社区矫正人员积极参与社会义工活动,提高矫正人员服务社会、洗心革面的意识。如参与街道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活动,提倡每一们矫正人员做好治水的宣传者、做好治水的践行者、做好治水的监督者。

三是认真配合司法所及社区日常监管帮教工作,按时参加司法所

组织的各项点验和集中教育,积极参与集中组织的各项公益劳动。

篇2:社区矫正情况总结材料

一、基本情况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全省社区矫正工作XX年1月起由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xx县社区矫正工作于XX年1月开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6月份正式启动。目前,全县设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21个(其中县级1个、乡镇20个),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和各基层司法所。至XX年11月,全县累计接收各类矫正对象50人。其中缓刑26人;假释16人;暂予监外执行4人;管制4人。男性45人,女性5人。城镇7人,农村43人。18岁以下的3人,18岁至45岁的38人,46岁至60岁的9人。现已经解矫2人。分布在16个乡镇,其中勐朗镇15人,其余15个乡镇7人、3人、2人、1人不等。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全力重视,组织机构健全。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们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情况,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为副组长的xx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单位有县政法委、县政府办、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召开了社区矫正领导小组会议;人事部门本着急事急办的原则,批准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股;财政部门按照需求,落实社区矫正工作启动经费;公、检、法三部门协助配合,为确保社区矫正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各乡镇也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司法所落实了相对专一的工作人员,全面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日常管理。

(二)认真摸底调查、理清可行思路。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xx县社区矫正工作计划提纲》,以此来开展前期调查摸底等工作。由局机关进行调查摸底的同时,指导各乡镇对辖区内五类矫正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排查。与此同时,局机关工作人员多次走访我县勐朗镇等乡镇,以及公、检、法等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听取意见,积极取得各单位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支持。并在思想认识、工作经费、人员配备、办公场所的落实等方面形成共识,初步理清工作思路,为社区矫正工作的全面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建章立制,规范工作运行。一是为了规范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制定了《xx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报请县委同意并以县委办公室文件形式进行下发,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原则、工作范围及任务;明确了实施步骤、工作内容、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明确了档案管理、教育培训和奖惩考核等管理制度。二是在档案建设上下功夫,统一印制各类登记表、社区矫正人员登记名册及社区矫正志愿者名册。三是统一制作《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图》、《社区矫正工作示意图》来上墙。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

(四)加强集中教育,注重教育实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是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矫正其不良行为,提升道德品行的良好手段。各基层司法所制定方案并实施了形式多样的集中教育和其他教育学习活动,有效地帮助矫正对象克服自卑、消极、敏感心理,改变不良行为,充实其精神生活并提醒他们吸取以往的深刻教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上级的要求,为确保国庆60周年期间社会和谐稳定,勐朗司法所于9月24日对辖区内的13名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了《xx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和《xx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规定,要求矫正对象要认真接受司法所的管理和教育,按时到司法所报到,自觉汇报思想动态,平时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服从监督,遵守矫正规定,争取早日解除矫正,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勐朗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到会帮教;县矫正领导小组负责人到会并作了社区矫正对象要做到明确三个认识、实现二个转变、达到一个目标的讲话。其他司法所也开展了此项工作,全县近50名矫正对象受到了教育。

(五)严格日常管理,做好走访工作。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按我县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下发的《xx县社区矫正工作XX年工作要点》、《关于使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的规定》、《关于做好统计报表的要求》等文件要求开展工作。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30名以村(居)委会主任或支书为主的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特别注重对矫正对象的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思想表现,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每月至少到每个矫正对象家中走访一次,还不定期地进行电话联系。如县司法局和勐朗镇组成社区矫正工作组,于9月23日深入勐朗镇温泉社区、罗八村、勐滨村、富本村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帮教工作,同时向矫正对象发放了节日物品,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日常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注重档案的建立,做到了一人一档,将日常表现、考核、奖惩及时收入个人档案中。

(六)加强宣传培训,努力营造氛围。我县在推行社区矫正工作中,对基层司法所全体人员进行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及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法规、社区矫正工作流程、考核、档案建立等知识的培训。同时,各乡镇也分别集中组织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

购买并发放了《社区矫正工作手册》共50本,确保各司法所人员人手1本。同时,充分利用我县广播电视台这一新闻阵地,发布社区矫正工作报道,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重大活动及时予于宣传。各乡镇充分利用宣传厨窗、板报栏和横幅等广泛宣传。从而动员社会各界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XX年7月10日,在各乡镇党委书记、县属各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县综治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xx县创建平安先进县动员大会上,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培训了社区矫正知识。会上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祁海同志提出了充分认识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认真实施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社区矫正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8月25日、26日在xx县举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人民调解业务培训班上,给来参加培训的全县158个村(居)调委会的230名主任、副主任和全县20个乡(镇)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综治专干、司法所长,共计289人印发了社区矫正培训材料300份。同时发放了《社区矫正工作手册》20本。

篇3:社区矫正情况总结材料

一、黑龙江省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省份, 截止到2015 年全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9156 人, 在矫人员21824 人, 解除矫正27332 人。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在矫期间重新犯罪率仅为0. 085% , 远远低于0. 2% 的全国平均水平。[2]黑龙江省各地区均已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组织领导机构, 矫正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 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司法所具体实施, 社会力量参与帮教, 已经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组织协调的社区矫正工作网络。

在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中, 高度重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计分考核规定》、《黑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黑龙江省社区矫正教育工作规定》等文件, 先后建立了《关于开展清查收缴社区服刑人员出入境工作证件工作的通知》、《黑龙江省司法厅关于规范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文号及人员档案的通知》等10多项工作制度, 并与省综合办、民政厅、教育厅、人保厅签署了《关于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 形成了专群结合、多方联动、合力监管的工作态势。

二、黑龙江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特色

为进一步规范矫正工作, 确保矫正质量, 遏制重新犯罪, 黑龙江省不断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创新管理, 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形成了本省特色, 尤其是探索建立了“组织建设网络化、队伍建设多元化、衔接工作规范化、教育方式多样化、监督管理制度化、帮困扶助社区化”的六化工作模式, 已成为黑龙江省矫正工作的亮点和经验。

(一) 创新思路, 凝聚力量, 强化社区矫正保障能力建设

黑龙江省坚持把强化组织、制度、队伍和经费保障作为社区矫正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组织网络, 建立了规范组织协调、工作环节、工作行为的制度的体系, 锻造了由人民警察、司法行政干部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专业队伍, 社区矫正专项经费全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我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同时为解决司法所人员不足、执法力量弱等问题, 抽调了一定数量原劳教人民警察来参与社区矫正执法工作。为使抽调民警尽快进入角色,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 为每名民警建立执法档案, 定期进行考核。一年多来, 抽调民警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参与入矫宣告、调查走访、个别教育、训诫谈话、收监执行等矫正工作, 坚持做到“三个必须到场”, 即社区服刑人员宣判交接时必须到场、不服从管理时必须到场、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时必须到场。实践证明, 抽调民警参与矫正工作, 不仅充实了工作力量, 而且维护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 二) 科学管理, 务实求效, 提高社区矫正监管安全系数

一方面坚持个性化管理。黑龙江省对社区服刑人员普遍实行分类、分等级管理的基础上, 建立了“日听声、周见人、月考核、季鉴定、年考评”工作制度, 探索总结了“约、谈、访、查、评”五步工作法; 对重点人员建立了联管联控工作机制, 实行包人、包管、包教、包扶“四包”责任制; 另一方面坚持动态化稳控。在全省统一开发应用了“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电子档案和信息库, 为300余个司法所配备了执法记录仪, 对一万余名社区服刑人员实行了24 小时电子定位管理, 实现了“人防”与“技防”的有效结合。

( 三) 统筹谋划, 协调配合, 促进社区服刑人员融入社会

在帮困解困规划中, 提供临时救助, 加强社会保障, 对符合条件的落实最低生活保障金、农村责任田和宅基地政策。对因病无力医治的, 通过协调卫生部门和组织社会捐助等方式实施医疗救助。在创造发展条件规划中, 提供过渡性就业岗位, 帮助安置或者推荐就业, 并通过落实金融贷款、减免税费等形式鼓励自出创业。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需求, 定期举办焊接、厨师、家政服务等可快速上岗就业的培训班; 与城管部门协调, 在个体经营上给予政策扶持, 为社区服刑人员自谋职业创造条件。

三、黑龙江省社区矫正工作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 一)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工作进展情况来看, 经济发展迅速、试点较早的地区, 社区矫正工作覆盖面大、接收人员数量多, 而经济条件差、试点晚的地区发展相对缓慢。针对这一问题, 应继续加大投入,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 应根据接收人员的数量, 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计算出每个社区矫正对象所需费用, 同时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由市、区 ( 县) 级司法局根据社区矫正工作进展情况, 及时拨付给基层司法所, 完善审计检查制度, 确保专款专用, 解决司法所因经费紧张而无法开展工作的难题。另外, 针对部分矫正对象, 建立社区矫正工作基金也是一个不错选择。可以由矫正对象所在单位及社会群众、企事业单位共同筹集资金并建立工作基金以支持矫正工作, 对价是由矫正对象学习工作技能并在单位服务一定年限。这对双方来说都有益。

( 二) 社区矫正能力严重不足

2015 年社区服刑人员数量增幅较大, 全省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40% , 但司法所的矫正工作人员的数量却基本与去年持平, 专职的社会工作者严重缺乏, 这些都反映出我省目前的社区矫正的能力不足。实践中, 司法所作为主管部门, 应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监狱、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的联系与协调, 与村 ( 居) 委会密切合作,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来开展矫正工作。因此, 在经费保障的基础上, 还要加强社会培训、法制宣传尤其是实例演示宣传, 提供其他必要的工作条件, 为专业人才和志愿者搭建一个可以施展技能、才干的平台。

( 三) 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存在思想障碍, 宣传力度不够, 认知度低

社区矫正工作这项制度从制定到试行, 再到将社区矫正纳入刑法修正案八, 由于没有广泛向社会宣传与发动, 社区群众大部分对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知之甚少, 比较陌生。

为解决这一问题, 一方面, 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 使社会群众认识到, 社区矫正是国家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是行刑方式社会化、人道化的重要体现, 在对于罪犯的改造及预防犯罪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另一方面, 应加强与群众沟通, 在社区接收服刑人员时, 让群众认识到他们虽是戴罪之身, 但他们也是普通人, 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普法宣传时, 向群众介绍社区矫正的对象主要是管制犯、缓刑犯、假释犯暂予监外执行犯以及剥夺政治权利犯, 这五类人员的人身危险性较小, 在矫正机关的教育监管下, 不会对社区安全构成威胁。[3]在选择服刑地时, 应尽量将罪犯放在其犯罪前所居住生活的社区进行矫正, 这样群众对其比较了解、容易沟通, 有利于矫正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传伟.我国社区矫正运行模式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0:13-16.

[2]黑龙江省司法厅关于2015年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统计材料.

篇4:学习社区矫正办法情况

《社区矫正设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确保塔勒德镇社区

矫正工作有序开展,塔勒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社区矫正相关工作人员30余人集中学习《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3月3日,在塔勒德镇二楼会议室,镇党委副书记、政法书记朱敬文在学习前首先强调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在现有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办法,为塔勒德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献计献策。

塔勒德镇司法所所长阿布力米提组织社区矫正相关工

作人员学习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并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领悟,吃透精神,进一步规范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程序和完善相关制度,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成效。

目前我镇社区矫正人员共11人,解除6人,现有5人,其中盗窃罪8人,交通肇事罪2人,非法所得罪1人,原判决14年有期徒刑1人,3年以下有期徒刑4人。在县司法局的指导下,我镇将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要求,坚持“依法,规范,有序”的工作原则,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注重积

累和总结经验,力求社区矫正工作取得新实效。

塔勒德镇司法所

二O一二年三月十三日

附表:

1合作经营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工程合作

经营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以资信守:

一、合伙宗旨:共同合作、合法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合作经营项目: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建设工程。

三、合作经营地点:山西省保德县。

四、出资金额方式:期限垫付。

1、甲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乙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

(主要用于补足前任合伙人撤资款项)。

2、合同签订之日乙方向甲方交付100万元投资款,剩余100万元

乙方须在2012年3月31日前全额到位。

3、2012年3月31日前应付前任合伙人撤资的17万利息,双方

各承担8.5万元。

4、乙方垫付2012年2月开工前期全部费用。(回款前)

五、股份划分:甲方%、乙方%。作为确定盈余分

配和债务承担的基础。

六、合作期间甲乙双方的出资为双方共有资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

七、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原则上不得中途退撤,任何一方在不给合作

事务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退出,但须经双方协商认可。

八、甲乙双方的分工、权力与义务:

1、甲方为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合作业务的日常经营与管

理,重点负责商务活动及工程的回款工作。费用不得超过工程总额的10%。

2、乙方负责合作项目的生产,施工、安全工作。

3、以甲方公司的名义,在保德县与当地银行开设账户,双方各留

印鉴、共同管理。乙方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对于涉及财务、账目以及借款、还款、日常投资等资金使用事项在超过元额度(元以下的应各自记账留存凭证定期对账),应许

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方可进行。同时,甲乙双方都有对财务账目的监督

权利。

九、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合作双方共同经营,共同合作、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十、合作任一方违反本协议导致合作损失的,应当对另一方承担。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2份,甲乙方各执一份,经甲乙方签字画押后生效。

甲方:

篇5:县社区矫正工作的情况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社区矫正是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的一项新职能、新任务,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这是司法人性化的体现。社区矫正的对象是被判处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剥夺xx权利的五种罪犯。下面我分四个方面汇报一下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xx年2月,我县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单位,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20xx年2月15日正式启动了社区矫正工作,在华舍街道和齐贤镇试点后,于20xx年12月在全县面上推开。至2010年4月25日,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969名,解除458名,转外地执行10人,因违反监管规定收监7人,死亡3人,被治安处罚8人,重新犯罪5人,重新犯罪率为0.5%。现在册社区服刑人员486名,其中:管制1名,占0.2%;缓刑372名,占76.6%;假释65名,占13.3%;暂予监外执行6名,占1.2%;剥夺xx权利42名,占8.6%。三年多来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教育4963人次,参加公益劳动9382人次,走访谈话 2681人次,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171名人次,技能培训161人次,指导就业231人次,帮助落实低保8人;建立教育基地12个,公益劳动基地20个,指导就业基地6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工作逐步规范,社区服刑人员的服刑意识逐步增强,社区矫正质量不断提升,无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无社区服刑人员上访、闹访现象发生,无社区服刑人员参与xxx事件,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有48名社区服刑人员主动捐款21362元支援灾区建设,从过去向社会伸出犯罪之手,转为如今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

二、主要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项执法工作,涉及众多部门,程序复杂,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注重部门配合,加强组织制度建设,采取严格管教与人性化帮教相结合,经历了试点推广、依法规范、探索提升三个阶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社区矫正工作启动有序。

20xx年2月,我县被确定为社区矫正试点单位后,我们立足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社区矫正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1、机构完备,经费落实。一是建立工作机构。我们在走访考察了社区矫正工作开展较早的诸暨、余杭等地后,借鉴他们经验,提出了我县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设想,积极向县领导汇报,取得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社区矫正工作,县委常委会专门讨论相关政策,成立了XX县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在我局设立了县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并增设了“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各镇(街道)以司法所为依托,也成立了相应的社区矫正机构,形成了“县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 ——村(居、社区)社区矫正工作站”三级组织机构。二是落实工作人员。我局确定了一名同志专门负责协调指导社区矫正工作,各镇、街道建立了司法所长、辖区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专职社工、驻村指导员、村(居、社区)干部、社区矫正信息员、社区矫正协管员和400多名志愿者等组成的工作队伍。三是添配工作设施。各镇(街道)均专设了社区矫正工作用房,达到了有“三个人”从事工作、“三个室”满足工作所需、“三个基地”用于集中活动的要求。此外,我局专门为 19个司法所配备电脑、打印传真一体机和数码相机各一台,以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四是解决工作经费。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了《XX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明确社区矫正专项资金为社区服刑人员每人每年2500元(含省级补贴),县司法局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了《社区矫正经费使用办法》,对经费使用进行具体规定。

2、多方协作,合力共管。为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我们建立了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通报制度,各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村(居、社区)建立了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县成立了公、检、法、司社区矫正联合指导督查组,每年二次定期和数次不定期检查指导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情况。县各新闻媒体加强了舆论宣传,提高了社会各方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性。县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劳动、人事、财政、团委、工委、妇联等部门还联合开展了“社区矫正志愿者阳光行动”,对未成年和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尽快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县矫正办加强了业务培训工作,积极联系上级业务部门、司法警察学院和法院等单位,采取辅导员授课、座谈会交流等形式,学知识,学方法,促能力。同时,我们注重发现挖掘社区资源,发动退休老干部、知识分子、有威望的人员加入到社区矫正志愿者中来,使社区矫正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3、强化考核,优化监管。为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卓有成效地展开,县委、县政府把这项工作专门列入对镇(街道)的岗位责任制考核,在总考核分占0.5分。县矫正办按6个大项目19个小项目量化了工作考核内容,各镇(街道)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将此列入对村(社区、居)的岗位责任制考核。为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我们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了计分考核、分级管理的监管方式,按遵守制度规定、接受学习教育、定期汇报思想、参加公益劳动等方面,细化了接受社区矫正的各项规定,司法所分月度、季度、年度对他们的教育改造实行计分考核,按加(扣)情况实施不同的矫正级别管理,调动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

(二)着力衔接,着眼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推进有效。

我们按社区矫正“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1、以点带面,矫正对象平稳交接。20xx 年5月,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华舍街道和齐贤镇开展试点工作,按工作流程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县实情的工作模式,为其他镇(街道)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作样板。为实现社区服刑人员从由公安机关管理向由司法所管理为主的平稳过渡,扩大社会影响,各镇(街道)举行了社区服刑人员集中“交接仪式”,通过领导讲话、集中宣告、公开训诫、服刑人员和亲属监护人发言等议程,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并对社区矫正工作有了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也使每一个社区服刑人员感到刑罚执行的强制性、严肃性和规范性,当时共有482名社区服刑人员开始由司法所负责日常教育管理。

2、出台文件,矫正工作有章可循。为减少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我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先后制定了《XX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XX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社区矫正工作流程》、《XX县社区矫正工作若干补充规定》、《XX县社区矫正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XX县“社区矫正三三系列监管系统”专用手机使用暂行规定》、《XX县“社区矫正三三系列监管系统”使用暂行规定》、《XX县适用非监禁刑审(诉)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对社区矫正各个工作环节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我们还自行设计印发了《社区服刑人员须知》、《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社区矫正工作指南》和40多种台帐档案表格,编写了《“三三系列监管法”工作手册》等,进一步规范了此项工作。

3、查漏补缺,矫正环节合法规范。为促进社区矫正质量逐步提升,我们深入司法所、农村、社区,针对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交接衔接、日常管理、档案管理、学习教育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调研,听取基层的工作意见建议。依照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各自的工作职责,查找各自的簿弱环节,并通过联席会议平台,探讨解决存在的问题。2008年,我们按社区服刑人员接收到解除社区矫正的工作流程,逐项对照,从22个方面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规范,要求各司法所突出走访谈话和学习教育两个环节,准确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行为动态和行动去向,及时上报社区矫正工作情况,促进了各个环节的合法规范。

(三)善于探索,大胆创新,社区矫正工作创新有果。

20xx年,我们实施了以建立“警地家”三方共管机制,健全“全日制、全方位、全内容”三全监管制度,落实“心理矫正、行为矫正、劳动矫正”三管齐下措施的“三三系列监管法”,其核心是实现监管小组人工监管和手机gps实时定位监控相结合。此举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葛慧君副省长在省政府专报专门批示,给予较高评价,市司法局在全市推广了我县的做法。

1、三方共管凝合力。对每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建立由公安和司法行政工作人员,镇(街道)工作人员、村(社区、居)干部和社会志愿者,社区服刑人员的家(亲)属组成的“警、地、家”三方共管监管小组,多方力量共同教育转化社区服刑人员,使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扩大了参与度,也使司法所能更及时准确地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信息。

2、三全监管抓过程。采取 “全日制、全方位、全内容”监管考核模式,制定了社区服刑人员方位定置板,按管理级别分三色标明社区服刑人员的位置;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信息化管理模式,开发了“三三系列监管法”管理软件,配备230只专用手机给司法所工作人员和200多名重点社区服刑人员,并通过手机定位、设立电子围墙的方式,随时监控社区服刑人员的方位,初步实现了“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意识得到了加强,不良思想和行为得到了矫治,能较快地融入社会。

3、三管齐下求实效。实行劳动矫治、心理矫治、行为矫治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心理测试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倾向,制定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对社区服刑人员分类实行专题化教育,做到了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整体教育与因人施教相结合。2008年6月组织7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旁听了人民法院审判,2009年3月组织14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参观了县看守所,通过“警示教育”和“法制教育”,使社区服刑人员感受到法律的威严,珍惜目前社区宽松的改造环境。采取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公益劳动,使社区服刑人员准确认识目前自己的罪犯身份,通过劳动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改造自身,回报社会。湖塘街道社区服刑人员韩某2次下水救人,3次上山救火,事后说:“是司法所教育触动了我,是群众的善待改变了我,是社区矫正让我重新树立了生活的勇气。”

(四)以人为本,管帮并重,社区矫正工作质量有升。

在日常监管中,我们坚持“宽严相济”和“恩威并举”原则,将严格监管与人性化帮教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1、制订矫正个案。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因人而宜,制定矫正个案,按现实危险程度和再犯罪可能性大小,实行重点对象严格监控、一般对象普通监管、放心对象宽松管理,不同的监管等级和方式,调动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社区服刑人员张某因个人公司经营不良和股票投资亏损,一度生活消沉,司法所及时走访,鼓励他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帮助他走出了阴影。

2、管控帮扶结合。日常管理中,我们要求司法所做到“四知、五清、二跟上”:知社区服刑人员、知所判刑罚、知体貌特征、知思想状况;来龙去脉清、家庭背景清、本人经历清、性格爱好清、现实表现清;思想工作跟上、帮困工作跟上。还理顺了对不服从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的打击处罚机制,通过对违反监管规定人员实施治安处罚和依法收监,使他们体会到了法律的威严。同时,我们对生活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助解决心理、交友、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用真情来关爱他们。剥夺xx权利的社区服刑人员张某,其小女儿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一直是“黑户口”,司法所多方联系帮助其小女儿落了户口,并帮助他办起了废品回收点,促使其安心接收教育改造。

3、开展审前调查。为提高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效果,我们探索实行了非监禁刑审(诉)前调查工作。在人民法院决定对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前,由社区矫正机关对他一贯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向法院提出是否适用非监禁刑的相关建议和意见,为人民法院正确量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司法所提前介入了矫正工作,为今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社区服刑人员期满解除社区矫正后,司法所及时将他们纳入归正人员进行帮教工作,落实作为归正人员的帮教措施,继续进行走访帮教。

三、存在问题

社区矫正试点试行三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关心帮助下,在公、检、法、人事、财政等部门(单位)的配合支持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现阶段实施社区矫正的依据是两高两部的通知,其中规定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负责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教育监管,虽负有矫正犯罪之责,但执法主体仍是公安机关。由于对积极改造的社区服刑人员给予减刑、缩短剥政期等难以实现,对不服从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的实施收监、治安拘留程序较复杂,致使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不能有效实施。

(二)工作队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我县的司法所建设相对滞后,至今尚未建立一支适应社区矫正工作需要的工作队伍,现6个镇(街道)无专职社工,5个镇由大学生村官兼任专职社工,从实施社区矫正至今,有14个镇(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司法所力量不能满足社区服刑人员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县心理工作者缺乏,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心理矫治难度较大。

(三)服刑人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社区服刑人员原由公安机关作为重点人口加以管束,社区服刑矫正试行后,司法所建立了一整套学习、报到、劳动、请假等管理制度,部分社区服刑人员觉得对司法所的监管过于严格,约束太多。随着人口流动加大,部分社区服刑人员因工作、生活等原因经常更换居住地,给司法所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四、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加大直属司法所建设力度,确保每个司法所有一名政法编制的工作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加强专职社工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人员稳定、业务优良的社工队伍。

(二)进一步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按“两高两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责,真正形成部门紧密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篇6:社区矫正材料

——奉先县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思考

牢记四字要诀温情唤醒新生

南阳司法所:黑黑

奉先县司法局“青年论坛”活动征文

——奉先县创新法制宣传手段和方式的思考

牢记四字要诀温情唤醒新生

社区矫正是指相对于剥夺罪犯人身自由的监禁刑的一系列非监禁刑罚的总称。西方国家从上世纪60~70年代已普遍施行,截止目前,许多欧美国家的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数已占服刑罪犯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我国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了社区矫正试点,自开始试点以来,社区矫正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社区矫正是刑罚体系中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一个环节,他没有严罚重典,没有电网高墙,有的是用教育去说服、用真情去感动、用热心去同化。

接下来,就如何做好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我个人总结了一个四字诀,现在分享给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是“帮”字诀。社矫工作要充分发挥乡镇司法所和乡镇派出所作用,重点在帮教工作上下功夫,对社区服刑人员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管控。对确有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解决生活中的急难问题,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认真改造,减少重新犯罪现象的发生。

二是“质”字诀。全面加强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社区矫正协理员、社区矫正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开展个性化个体矫正,强化教育和管理,加强对全县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思想和行动方面的综合治疗,通过开展走访慰问、集中学习、公益劳动、心理咨询和法律咨询等方式,切实提高矫正质量。

三是“全”字诀。加强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努力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做到“一人一档”,确保各种档案文书资料齐全。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坚持用法律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

四是“引”字诀。通过村和社区板报、宣传栏及相关媒体的宣传引导,为社区服刑人员营造良好的矫正氛围。一方面要宣传社区矫正工作本身,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知晓率;另一方面对矫正过程中显现的典型事例可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宣传,帮助服刑人员打消心中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以上观点是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我局的社区矫正工作刚刚起步,前路艰辛,任重道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愿和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为做好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7:关于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情况汇报

建瓯市综治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抓好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为重点,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和发展,取得一定实效。

一、主要成效

一是高度重视有抓手。结合建瓯实际,以建瓯市综治委名义制定下发《关于成立建瓯市社区矫正领导小组的通知》,确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工作责任。建立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协调问题有行动。积极协调解决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召集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研究解决,并将会议研究解决情况,向有关部门呈报。如:对南雅镇社区矫正对象程某不服从监管的情况,市综治办先后2次召集专题会议,组织司法、公安、法院、检察院相关工作人员赴程某所在地(深圳)了解情况,积极对接当地司法、公安等相关部门,努力寻找程某具体下落。同时,司法、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有关部门先后也将该案具体情况向本系统上级主管部门呈报对接,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三是纳入考评有实招。结合城乡网格化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将社区矫正对象列入网格化,实现社区矫正人员“入格、入网”,实时掌握该类人员动态,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平安建瓯”、“和谐建瓯”建设。结合“平安乡镇(街道)”、“平安单位”系列创建和“四无村”创建活动,将社区矫正工作列入考评内容,我市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南平市对我市综治考评项目,由市司法局负责对接南平市司法局,该考评项目考评分位居南平市后3位或总扣分达20%以上的,取消该单位的“平安单位”评选资格。每年将社区矫正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年终综治考评,作为其“一票否决”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考核督促工作力度。每年社区矫正工作考评内容由司法局负责对各基层司法所进行考评,考评结果报送至市综治办汇总。

四是推进工作有亮点。2014年8月,市综治办、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托市技工学校联合创办建瓯市曙光培训基地,作为我市社区矫正对象培训基地。该基地先后投入25万余元用于装修,购买相应教学设备等,通过有机整合各方资源,采取融合法制宣传教育、心理辅导干预、劳动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安臵为一体的培训运作模式:依托技工学校的劳动技能培训师资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劳动技能培训机制解决610工作对象和社区矫正对象培训的经费保障和培训证书颁发等问题,在不增加财政和学员负担的前提下,为学员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的由人社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5级)》,成为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为其今后就业提供了方便。目前,开展培训班1次,接受教育培训学员25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5人。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社矫经费保障力度有待强化。社区矫正是基础性的社会系统工作,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社区矫正对象人数逐步增加,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的持续投入还有待加强。

篇8:社区矫正对象典型材料

—记枝江市白洋镇社区矫正对象李元

李元,男,今年26岁,啊啊啊市谁谁谁镇对对对村人,2011年4月至7月间伙同他人多次盗窃凤飞飞公司电缆线,作案数额1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2000元。自2011年12月10日起,来谁谁谁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初次与李元见面,是他和母亲陈芳一同到司法所报道的日子,陈吉香作为李元的监护人当即表示一定配合司法所对李元在社区矫正期间的行为进行管理教育,绝不会让他再接触以前那些带坏他的人。李元自己也表示自己认识到了自己先前所犯下的过错,但是自己还年轻,还有机会重新开始,所以以后一定要好好工作,既要对得起自己也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

当得知他当时在亚泰陶瓷厂工作时,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志愿者立即与亚泰陶瓷厂方联系,请他们对李元多多帮助和教育,让他慢慢走上正轨。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的跟进帮教,让李元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身边同事对他的信任。经历过挫折,也走过弯路的李元心中愈发有一股自强自立之心。

2012年3月份,在李元参加社区矫正三个月之后正式被某集团聘请,成为一名上市公司的正式员工。这对于李元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鼓励,之前还有些畏畏缩缩的他,从这件事情之后开始走上积极向上的路。

篇9:社区矫正典型材料文档

保康司法所自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全旗社区矫

正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坚持以改造教育挽救为前提,把矫正对象改造成为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为目标,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几年来,保康司法所认真履行社区矫正工作职责,积极探索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在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制度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亲情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矫正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宣传,让社会各界都能充分认识社区矫正工作的重大意义

为了让全社会理解和支持社区矫正工作,保康司法所利

用各种媒体采取不同形式和方法,向社会全面深入地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目的和意义。通过一系列的广泛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社区矫正是国家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我国政治文明的进步,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所提倡的“人文关怀”。对于教育改造罪犯,使其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夯实基础力求实效,扎实做好矫正工作

提前介入摸清底数。在每一个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前,司

法所都会与公安派出所进行法律文书及相关信息核对,排除衔接上的脱节问题,并上门走访,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有效排除“有名无人”现象,如果该社区矫

正对象不住在这里,也能及时地将他交由管辖地继续管理。

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体现矫正工作人性化

为了给矫正工作营造一个充满爱心、宽容的环境,为矫正对象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其融入社会。保康司法所主要采

取了理解、沟通、尊重、开导、鼓励、教育、帮扶的工作方式,并落实了一系列矫正措施,形成了良好的矫正氛围,促使矫正对象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认识所犯的罪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使其痛改前非从新做人。

(一)因人施矫,提高矫正对象改造质量

根据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年龄层次,从事职业以及家庭背景等各不相同,保康司法所按照“分类管理,因人施矫”的原则,结合矫正对象实际情况,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开展矫正工作,做到管理上严格要求,灵活多样,提高了矫正对象的改造质量。

郑刚,男,31岁,2005年3月2日因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来保康司法所报到后,司法所正式对服刑人员郑刚开展社区矫正:针对矫正对象犯罪动机和当时的心理状态,及时制定矫正个案,确定社会志愿者和监护人。当年上半年,走访社区矫正对象郑刚家4次,每月按时通电话一次汇报情况,对郑刚的情况,司法所采取了有效的心理疏导,经常找帮扶他的志愿者和监护人沟通,加大帮教力度,鼓励他积极就业。在矫正期间郑刚严格遵守矫正制定,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矫正期间表现良好,于2009年8月份矫正期满,已正式宣告解除矫正。现在郑刚在保康镇建筑工地打工,月收入2600元。

(二)加强道德教育,引导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康司法所加强对矫正对象进行引导式教育,内容包括法制教育、政策教育、人生观教育、公民道德规范教育等,引导他们遵守法律,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规范。

四、严格管理,注重实效

针对保康司法所9名矫正对象实际情况,我所抽调人员和辖区民警、村“两委”主要领导、社会志愿者组成帮教小

组,规定矫正对象定期到司法所报告,定期集中学习,参加公益劳动,教育提高矫正对象对所犯罪行的认识,使其认罪伏法,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社会需要,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为了体现法律的严肃性,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对在矫正过程中违反规定,不服管教的矫正对象,严格依法给予相应的惩罚。

五、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管理水平。

(一)加强与舆论宣传部门沟通,扩大广大群众特别是街道社区和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和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接受。并加强对社区矫正成果的宣传,消除居民的恐惧感,为社区矫正工作培养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与街道社区、嘎查村、老年体协、关工委等部门联系,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让一些高素质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的人士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发挥社会化矫正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矫正工作的质量。

上一篇:团职书述职报告下一篇:反抵押担保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