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2024-07-0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通用6篇)

篇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版培训总结 海南省体育学科专家组团队庞耀琴、林道球、陈明

执笔:陈明

回顾十年《课程标准》改革,我省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经过十年试验,取得的进展和成就有目共睹,得到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理解与认同。尽管在试验前期曾经面临一些困惑,但在各级体育教研员、一线体育教师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努力下,不仅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取得了重要进展,而且也促进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反思与融合,推动着课程和教学的发展。

一、回顾十年《课程标准》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1、广大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新变化

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诸多变化,最主要的变化表现为“健康第一”“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育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几个核心观念得到了共识并且深入人心。

这几个核心观念指向了教育观、学生观与知识观,即教师用什么样的教育观从事教育活动,用什么样的学生观与知识观教育学生,这些核心观念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质量。

实践证明,影响课程改革成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观念、教学实践和学生变化是判断《课程标准》成效的基本指标,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不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

2、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体育教师,积累了众多优秀成果

观念决定行为。十年来,一大批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反思的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研究、地方课程研究与实践、学校课程研究与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在教学研究方面,从国家层面、省市层面直到学校层面围绕《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研究从未间断。贯彻《课程标准》也从当初的表浅到现在深入到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和评价如何落实到教师、教材、学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要素的内在关系等方面。

3、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有较大提高,学习方式有新的变化

课程改革的成效最终要看学生是否受益。十年课改,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能动性、独立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真实主体,通过积极主动的投入、有效的学习、适宜的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能力不断提高。

十年课改取得的成绩是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艰苦探索、认真实践的结果,应该给与充分的肯定。

作为《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实践者和主力军,一线体育教师是对课程改革成效作出客观评价最有发言权的鉴定者。

无论《课程标准》在国家层面、地方层面还只是一种理想的设计,最终要靠体育教师创造性的把《课程标准》要求转化为促进中小学生发展的教学实践。

十年课改成果需要珍惜,更要下功夫梳理、总结,理清哪些是正确的,应该坚持;哪些是有待完善的,需要修正;哪些是错误的,应该汲取哪些经验教训,这是今后发展的基础。

二、回顾十年《课程标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标准》存在的主要不足

体育教师在执行《课程标准》过程中发现一些不足是正常的,这是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的动力。

《课程标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基本理念在国家层面确立了“目标统领内容”的思想,课程的目标按照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分水平建立了目标体系。但具体到各个领域和水平阶段的内容标准却很笼统、不便于操作;缺乏比较明确的课程内容,难以支撑起众多的课程目标。依据目标体系确立的评价体系可操作性不强。

2、具体操作层面中存在的不足(1)教学目标缩水

相当数量的体育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往往十分关注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对体育知识与技能反而重视不够。

(2)教学内容偏向

田径的跑、跳、投,体操的基本内容,球类运动的基本技术等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教学过程琐碎

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体育教学内容之间的对话过程。有的体育教师不是去认真钻研教材,不去精心选择教学的切入点,不去设计教学的最佳路径,而是将教材内容机械地肢解成若干个问题,满堂讲解示范、满堂问答、满堂硬灌。

(4)教学方式困惑

《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讨论、练习多了;教师的示范时间少了,学生自主学练的时间多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少了,学生的创新动作多了。这些展示了师生在教学方式上的变化,也引起了教师的困惑。

(5)教学情境闹腾

体育课堂教学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情境,如果一节课中教学情境过分晃动,势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的效果。而在新课改中片面强调课堂气氛的现象极为常见,这种过于闹腾的教学情境,学生怎能走进体育教学中去。

(6)三基实践浮泛

体育课中最主要的活动是学生的自主身体实践活动。然而,现今的体育教学,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似乎已经被边缘化了。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引起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学科中的渗透 修订《标准》时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突出了体育的育人价值,避免教师和学生们把体育简单的理解为仅仅是增强学生体质。

2、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巩固和深化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管;体育课程从知识本位、教师本位向能力本位、学生本位转化;教师与学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学习的意义及体育的育人功能;多元评价对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等。

3、合理的设计课程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修订稿坚持体育课程内容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和三级课程管理的原则,对课程内容采取了较有弹性的规定,并要求各地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实施计划,适当减少运动技能学习的难度和范围,保证体育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采取更灵活生动的教学策略和犯非法,保证更多的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切实受益。

4、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

修订稿进一步加强了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关注,突出了对水平一、二阶段儿童基本运动能力的关注;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各个水平的分目标设计中,也都十分注意保持目标、内容的循序渐进和前后连续。

5、与本学科相关的热点问题 a、关于运动技能教学:

在修订时非常注意用更明确的语言表达对运动技能学习意义的说明,并在目标和内容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对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例举说明

b、关于运动兴趣:

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不恰当的体育教学是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对体育课的负面情绪是多数学生成年后脱离体育的重要原因。在《标准》中我们依然将重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保留下来。

c关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 对现代教学方法的不理解根源恰恰是因为对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理解和运用得不到位、不熟练,绝不是“现代教学方法”本身的问题;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和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既不是相互对立的,但也不是简单的互为补充关系;修订稿进一步强调现代教学方法的重要价值,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建议。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从广泛征求意见的调查结果来看,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是得到大多数学生和体育教师拥护的。因此,修订中必须继续坚持《标准》(实验稿)所确定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和框架结构等。

2、坚持《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1)《标准》是具有引领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性文件,既符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也符合我国各地区和城乡差异很大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顺应了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大趋势。

2)《标准》作为国家性的指导性文件,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地涉及过于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应由《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指南》、《质量标准》、教材、教学指导用书等资料来解决,同时一线教师应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需要,深入地进行思考和再设计。

3)为了更好地发挥《标准》对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在修订时亚注意针对一线教师的需要,对课程内容作更具体的描述,以利于教师们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学生们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3、在认真分析各类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标准》

标准在修订上主要根据实验十年来一线教师、教研员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在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正确建议基础上,深入的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

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培训与学习体会

(一)把握体育新课程理念 更新教育教学思想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发出了新的呼唤,提出了新的要求。正是在此背景下,体育新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重视学生的身体发展,而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体育新课程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不仅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而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需求,追求教与学的和谐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育新课程提出了“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制定了有层次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学习内容的基本框架,有利于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新课程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解决了体育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发挥了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体育新课程强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改变了过去那种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的状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体育新课程重视学习评价的发展与激励功能,倡导内容多元、方法多样、主体多元的评价思想。等等。所有这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体育和参与运动,更好地从体育学习和活动中获益。

(二)熟悉新的教材内容,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评价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促成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呢?一般地讲,体育教师应熟悉新的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一堂好的体育与健康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如果一堂课中,体育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2、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体育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

3、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看一堂好的体育与健康课必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体育与健康课应是体育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教学,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4、展示体育教师素质,塑造体育教师形象。新课程的实施,向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体育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这样的体育与健康课堂变得灵活多样。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动作、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需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

5、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这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个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加入课堂教学中去。

(三)明确今后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

课程标准颁布后,课堂教学改革是今后课程改革的攻坚战。体育教师作为打好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战的主力军,只有了解课程教学改革全局才不至于迷失作战方向,才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扎实提高教学质量,不辜负时代和历史对我们的重托。应该明确,贯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的今后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四)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老师努力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是具体的,体现在教学细节的方方面面。

比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合理有效;

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语言是否清晰、感人,讲解内容是否精炼,示范、保护、帮助的时机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到好处;

确定教学重点与解决学习难点是否合理有效,场地器材的设计是否妥当、安全;提问、设疑、引导、帮助是否把握好了时机和火候;

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节奏的把握、运动负荷控制等等,都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

因此,我认为适应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最基本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五)正视和改进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难以进行检查评价;目标没有体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目标过多,把四个方面的目标搬到一堂课上;在目标的书写表述上也不够规范。所以,我们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应正视存在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细化课程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做什么和怎么做)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目标难度适宜”“是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体育与健康课要在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促进身心社健康发展。我们体育教师要术有专攻,要守土有责,做好自己的事,站好自己的岗。防止体育教学中的片面性、异化、低技术含量、低运动负荷等现象。

六、我们的期望 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期望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将有哪些收获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获得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体表现为:掌握体育文化知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增强体能;进一步掌握体育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学习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第二、逐步养成体育运动习惯。具体又表现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形成运动爱好与专长,培养积极的体育情感。第三、进一步提高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增进对健康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营养知识,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第四、进一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具体表现为:锻炼健美的体格,塑造强健的体魂;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形成善于合作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为终身体育锻炼与未来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期望今后的体育与健康课除了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等,让我们所上的课最终要成为学生喜欢、乐此不疲、生动活泼、促进学生主动成长的、有生命的体育与健康课,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学练过程中练身体、动脑筋、学知识、懂原理、会方法、促发展上。

总之,让我们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与学习,学习和交流体育新课程理念,更好地把握与理解体育新课程精神,尽快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使自己在未来的体育教育教学中用新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让每一位学生真正从体育新课程中获得更大的益处,得到更好的发展。

让我们加强学习,不断交流,勤于实践,追求发展。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理解课程理念;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促进你我专业成长。排除误导,把握方向,树立信心,推进课改。

篇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依据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贯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内容宽、新、实相结合,力求理论观点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体现数学教育的主要理论,突出反映现代数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并密切联系我国数学教育实际。

课程性质:

《数学教学论》是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掌握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是每个师范生的必要修养。《数学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以一般教育学、心理学为基础,广泛地应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数学方法论、数学史等方面的有关理论、思想和方法,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以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来综合研究数学教育活动的特殊规律、内容、过程与方法。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掌握数学教学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评价等内容,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教学知识,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之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具备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初等数学及简单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 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本课程主要参考书目:

1、十三院校协编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2、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罗增儒.中学数学课例分析[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李求来,昌国良.中学数学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钟启泉、崔允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王林全.现代数学教育研究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9、王林全.当代中小学数学课程发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8

10、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1、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李士锜 编著.PME:数学教育心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13、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4、鲍建生、周超著.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5、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推荐学生阅读书目:

1、亚历山大洛夫.《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1-3卷)

2、波利亚:《怎样解题》、《数学与猜想》、《数学的发现》

3、F.克莱茵:《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

4、M.克莱茵:《古今数学思想》

5、范良火等:《华人怎样学习数学》

6、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

7、弗莱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

8、D.A.格劳斯:《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

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数学教育基本概况(约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教育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研究内容。

2、明确学习数学教育的意义,掌握学习该学科的一般方法。教学内容:

1、数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数学教育的研究对象

3、数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4、学习数学教育的意义

5、数学教育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数学新课程介绍与解读(约9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具体思路。

2、掌握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体系。

3、了解高中数学各版本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具体特点。

4、领会全国普通高考数学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教学内容: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介绍与解读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介绍与解读 *

3、高中数学各版本教材简介

*

4、全国各自主命题省份高考方案解读 *

5、全国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说明:前面2部分内容可以详讲,后面3部分内容可以略讲或不讲。第三章 数学教学理论选讲(约9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些著名专家的数学教学理论、解题理论等。

2、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分析与研究数学教学问题,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学理论

2、波利亚的数学解题理论

3、我国“双基”数学教学理论

4、一般教学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说明:鉴于大教育学类课程普遍存在的“居高而未能临下”,第4部分内容可结合现代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对数学教学进行解释性、运用性研究;主讲教师可结合自身优势与特长,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取舍。

第四章 数学学习心理简介(约6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一般学习理论分析和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了解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掌握数学学习的特殊理论。教学内容: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2、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

3、数学知识学习的特殊心理过程分析 第五章 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约9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学教学的目标、原则与方法等基本内容。

2、使学生掌握概念、命题、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

3、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特点与方法。教学内容:

1、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2、数学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3、数学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选择

4、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1)数学概念及其教学(含典型案例分析)(2)数学命题及其教学(含典型案例分析)(3)数学证明及其教学(含典型案例分析)(4)数学解题及其教学(含典型案例分析)

(5)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含典型案例分析)第六章 数学教学基本工作简介(约9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与基本方法,学会撰写数学教案。

2、明确说课的意义与特点,掌握说课的方法与策略。教学内容:

1、数学教学的基本工作

(一)——备课

*

2、数学教学的基本工作

(二)——上课

3、数学教学的基本工作

(三)——说课 *

4、数学教学的基本工作

(四)——评课 说明:尽管本部分内容是《数学微格教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但鉴于以下原因:①《数学微格教学》课程侧重于实践训练,且授课教师较多,不能保证均能统一地、较好地得到落实;②重要内容进行必要的重复,更有助于使其得到落实。因此认为还是有必要进行讲解,但可以适当简略,并有所侧重(比如第1部分和第3部分)。第七章 数学教学评价简介(约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

2、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教学内容:

1、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

2、数学教学评价的新理念与实施

3、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4、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5、数学考试中的命题探讨

第八章 数学教学研究简介(约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学教学研究的有关知识。

2、使学生掌握论文撰写的有关方法。

3、使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论文习作的训练。教学内容:

1、数学教学研究的意义

2、数学教学研究的若干“事件”(研究组织、报刊杂志、学位点等)

3、数学教学研究的选题

4、数学教学研究的方法(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

5、数学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规范

第九章 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问题透视(约3课时)

1、数学教学中数学本质的揭示

2、数学后进生的转化与特长生的培养

3、数学史与数学教学

4、数学教育技术简介

5、数学教师的专业化

说明:本章多数内容可作为机动内容,依据教学时数和教师自身优势,可多讲、少讲或不讲。

第四部分 教学方案简要说明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拟在大学二

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每周3学时,拟定18个教学周,共54学时(具体操作会有出入)。

本课程内容弹性较大,以上所列内容,与其说是“标准”,不如说是“指南”。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围绕核心内容,依据教学时数和自身的特长与优势,灵活处置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中应处理好本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尤其是数学课程论和数学学习论的内容),以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与重复。

本课程课堂教学以启发式讲授为主,并辅以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一味地空洞说教,应把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同时按需进行数学课堂观摩(录像或实地)。

第五部分 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的说明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围绕课程学习内容,进行相关资料检索、阅读和研修,以进一步拓宽、加深和运用所学知识,并能依照具体情况完成一定的作业量。

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卷考试可以灵活采用以下方式之一:研究专题综述;研究报告;教学设计研究;外文资料翻译与评述。闭卷考试也应以主观试题为主,客观试题为辅,以避免学生呆读死记。

课程总成绩由如下三部分组成:

(1)综述、研究报告,或教学设计(开卷):占30%(2)平时表现(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占10%(3)期末考试(闭卷):占60%

制定者:李祎 董涛 校对者:李祎 董涛

修订者:李祎 袁智强

篇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一、《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课程内容的特点

1.《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具有表述课程内容的独特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 有观点说《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没有课程内容, 出现这样的观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为《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与教学大纲在表述课程内容方面是不同的, 教学大纲主要是对一个个知识点的描述, 例如, 就体育教学大纲而言, 它不但规定了需要教篮球, 而且规定了篮球中应该教哪些具体的技术和战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课程内容的表述方式据笔者了解,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是一样的, 它不是对一个个具体知识点的描述, 即它不是对每一个运动项目中的一个个运动技术或战术的描述, 而是对某一运动项目提出明确的内容框架和学习要求, 即期望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在某一学习水平上最终要达到的程度, 例如,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学生在水平三阶段“基本掌握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如初步掌握小篮球、软式排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短拍网球或其他新兴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至于某一运动项目中要教哪些具体的技术和战术, 完全由学校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整体教学内容安排等来自行确定, 比如说, 同样是教篮球, 学生这方面基础好的学校在水平四就可以教跳投;学生这方面基础较差的学校, 就要从原地单手投篮开始教起。总体而言, 学校应该根据《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内容框架和学习要求, 结合学校的实际, 来整体规划某一运动项目到底应该教哪些技术和战术, 学生掌握到何种程度等。需知道, 义务教育阶段在运动技能方面要教田径类、球类、体操、游泳或冰雪类、武术类、其他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等, 每一类中又有许多运动项目, 每一运动项目中又有许多的基本技术或战术, 而体育与健康教学时数按一年来算, 水平一~水平二每周4课时, 一年共144课时;水平三~水平四每周3课时, 一年共108课时。就这么多的课时, 如果什么项目都教, 某一项目中的运动技术都教, 那教师只能“蜻蜓点水”式的教学, 学生什么也不可能学会, 这就不符合《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所期望的“学会”和“基本掌握”的目标要求。

此外,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表述课程内容的方式还有一个重要特点, 即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是“捆绑”在一起来描述的, 即内容紧随目标, 这样既体现了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 又增强了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水平二运动技能方面是这样表述课程内容的, 见案例一。

案例一:课程内容的表述方式

学习目标:提高基本身体活动和完成体育游戏的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 学生将能够:

完成多种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在游戏活动中完成快速的曲线跑、合作跑、持物跑, 单、双脚连续向高和向远跳跃, 单、双手的投掷和抛物, 有速度要求的攀、爬、钻等基本身体活动动作。

2.《课程标准》 (2011年版) 重视规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有这样的观点说《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只重视灵活性而忽视规定性, 实际上, 是说课程内容部分没有规定内容。这是对《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不理解或误解, 或者沿袭《教学大纲》的思维方式看待《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及其课程内容。从宏观层面讲,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高度重视规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其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学习方面、学习内容框架、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 例如,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等课程理念;要重视运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要重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要重视教学内容框架及要求;要重视教学方式多样化以及学习评价多元化;要重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等。概括地讲, 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 不管是沿海城市学校还是西部地区学校, 都要重视《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上述思想和理念;全国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要努力达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规定的标准。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上述思想、理念等统一指导下, 学校和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灵活运用和组织实施, 例如, 俗话说: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在体育教学中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很多, 如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示范讲解法、循环教学法、比赛教学法等, 究竟采用哪些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健康发展, 完全由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点等选用、组合或创编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从微观层面讲,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内容部分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都体现出规定性, 例如, 水平四运动参与方面“自觉上好体育与健康课, 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如有简单的体育锻炼计划, 并付诸实施等”;运动技能方面“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毽球、珍珠球和三门球等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身体健康方面“了解营养、睡眠、吸烟、饮酒等与健康的关系, 如知道膳食平衡有利于促进健康,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发育……”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分析体育学习和锻炼中遇到挫折和失败的原因, 并保持稳定和积极的情绪。如正确认识挫折的原因, 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等等, 都要求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水平四的学生进行学习和体验。此外, 介于心肺耐力、力量、柔韧性等体能既与健康相关, 又是学习和提高运动技能的基础;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都需要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进行学习。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具体的运动项目完全可以由学校来选择, 这是因为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各地各校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发展很不平衡, 而且, 各地各校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 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以及体育师资状况等不尽相同,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具体的运动项目统一规定是不切合实际的, 导致一些学校“吃不饱”, 另一些学校又“吃不了”。此外, 运动项目具有可替代性特点, 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及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的理念出发, 学生学习何种运动项目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学生喜爱某些项目, 并认真学习和锻炼。至于有的专家或学者还在坚持要规定每一个运动项目的具体课时, 更是不符合学校的实际以及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例如, 一个学校的学生篮球基础较好, 可能需要8课时就能较好地掌握篮球的一些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而另一个学校的学生篮球基础较差, 要较好地掌握篮球的一些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可能需要16课时或更长时间。再如, 如果一个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是足球, 大多数学生又都很喜爱足球, 那么, 足球的课时就可以多一些, 满足学生学习足球的需要和兴趣, 让他们学会和掌握。由此可见,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及其课程内容都高度重视规定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这使得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既要达到国家层面提出的统一要求或标准, 又能满足各地各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并形成教学特色。

3.《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为教材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突破了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基本上是“一纲一本” (即一本教学大纲, 一套教材) 的状况, 使得“一纲多本”成为现实, 教材的多样化为各地各校结合实际情况, 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开展充满活力、生动活泼的有效教学, 形成教学特色,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提供了可能。课程改革以来, 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等所有课程的教材都在数本甚至数十本以上, 每本教材无论编写的指导思想、写作风格还是内容选择、版面设计都各有特色, 有助于各地各校进行选择, 促进了教材建设和发展, 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即使像语文这样的教材, 各本教材之间在内容的选择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这都反映了教材内容的可选择性。体育教材内容也非常丰富, 而学生体育学习的课时有限, 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个性风格等存在差异, 更没有必要全国所有的学校都要教同样的运动项目内容。从“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出发, 只有有助于促进学生喜爱体育学习, 更好地健康发展, 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让学生进行学习, 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求, 搞千篇一律、“千校一面”意义不大。关于“体育课程改革以来, 基层体育教师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的开放与放开, 实践表明, 教学内容的放开和开放是一把双刃剑, 它一方面给部分体育教师提供了选择和创造的空间, 另一方面, 也给很多体育教师带来了困惑和困难”的观点, 笔者认为, 这一观点主要还是体现了大纲思维方式, 对“大一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念念不舍, 还是不相信体育教师的潜能和力量。如此, 又怎么能够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怎么能够促进各个学校形成教学特色, 提高教学质量。实际上, 学校和体育教师是有权利, 也有能力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 而且他们选择的具体教学内容更可能切合学校的实际, 更受学生的喜爱, 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尽相同, 即使同一个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体育学习状况、兴趣爱好等也可能不同。体育教师不是不能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 而是我们的个别专家不相信体育教师, 不愿意放权给体育教师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需知道, 体育教师最了解学生的情况, 最知道应该选择哪些教学内容学生会学得有趣、有劲、有效。况且, 他们绝大多数都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 在大学中学了许多运动项目和理论方面的知识, 他们的工作经验少则几年, 多则数十年, 怎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会选择呢?关键是我们需要营造一个相信体育教师、鼓励体育教师的良好氛围;关键是我们要让体育教师要有学习新课标、交流新课标的机会, 据不完全了解, 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体育教师从未读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关键是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要与体育教师平等相处、互动交流等,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和挖掘体育教师的潜能, 才能点亮体育教师智慧的光芒, 才能调动每一个体育教师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把更多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 我国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才能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实际上, 课程改革10年来, 全国各地各校产生了许许多多颇有新意、富有特色, 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 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创造的结果和智慧的结晶。针对个别专家说课改以后体育教师不会选内容了, 不会上体育课了这一观点, 正如一位教研员所说:不是体育教师不会上体育课了, 而是上的体育课更精彩了;另一位教研员说:只要是有责任心的体育教师, 新课标的体育课一定会上得很好。因此, 下一阶段深化课程改革阶段, 我们主要不是要体育教师跟着做什么, 而是期盼体育教师能做出什么。关于“体育教学内容的开放应该是有限度的, 放开应该是适度的, 完全放开并不利于体育课改的健康发展, 还在一定程度上使体育教学出现了随意性加大的局面”一说, 我们应该这样理解, 从《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层面讲, 课程内容部分是有内容框架和要求的, 在内容框架和要求的前提下, 具体的教学内容 (或具体的运动项目内容) 是应该完全放开的, 这不是随意性, 这是灵活性和从实际出发。我们不能看到体育教师创编或组合了新的教学内容, 就批评其随意性加大;我们更不能因为体育教师没有按照你的个人观点来选择和实施教学内容, 就进行讽刺挖苦。对于体育教师创编的新的教学内容, 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当然, 体育教师创编的教学内容不一定都是尽善尽美, 我们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帮助其改进和完善。至于“一些锻炼价值很高但具有危险性的教学内容很少有人问津, 教学内容出现了简单化、低龄化的倾向”一说, 我们现在要问一问自己, 为什么这些教学内容很少有人问津?这些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体育基础?我们是否用成人化、纯竞技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我们的学生?我们是否对普通学生的体育学习不切实际地要求过高?我们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精神和减负的要求以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适合某一学段的学生, 并注重简便实用、生动活泼, 让学生学得会, 学得有趣, 并能学以致用。如果我们选择的内容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要求又不切实际地过高, 就容易出现危险, 经常出现危险, 还会有学校领导和家长支持教这样的项目?体育教师敢教这样的项目?学生愿学这样的项目?此外, 我们应该知道, 锻炼价值高不高, 主要不在于项目本身, 而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学和认真学这样的项目, 并用这样的项目锻炼身体。至于说教学内容简单化、低龄化的倾向, 主要还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是体育教学竞技化、成人化教学倾向严重, 现在强调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联系, 要有助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就说成是教学内容简单化、低龄化, 实际上还是用竞技体育的教学思想, 用成人化的思维方式、用培养少数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的认知特征来要求运动动机只是想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增进身心健康的普通中小学生。

二、课程内容部分的主要修订和说明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课程内容部分的编写思想、体例风格、表述方式等与《课程标准》 (实验稿) 基本一致, 但在一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并更加完善。限于篇幅, 具体的修订和变化见《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本文就主要的修订和变化做出说明和分析。

1. 增加了对课程内容的例举

为了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 考虑到帮助和指导一线体育教师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与《课程标准》 (实验稿) 相比, 增加了对课程内容的例举, 见案例二。

案例二:课程内容的例举

学习目标:初步掌握多种体育活动方法。

达到该目标时, 学生将能够:

(1) 初步学会1~2项球类活动的基本方法。如初步掌握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或其他新兴球类活动的基本方法。

……

从案例二可以看出, 水平二运动技能方面的球类教学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课程内容是1~2项球类活动的基本方法,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例举了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或其他新兴球类活动。要特别说明是, 上述的运动项目只是“例举”, 而非“规定”, 其主要目的是供体育教师, 特别是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体育教师进行选择, 至于某一学校是选择小篮球、羽毛球, 还是小足球、乒乓球, 抑或是新兴球类活动中的1~2项, 都有学校和体育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进行选择。由此可见, 对于水平二阶段课程内容来说, 学习和初步掌握1~2项球类运动是“规定动作”, 学习和初步掌握哪1~2项及其具体的动作方法则是“自选动作”, 这也体现了在球类项目运动技能教学方面规定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2. 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课程内容的具体描述是与学习目标“捆绑”在一起的, 即目标引领内容, 内容服务于目标并有助于目标更好地实现。对于某一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 应该涉及到评价什么和怎么评价的问题, 从而真正促进内容的选择与实施有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这一方面是《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新增部分。由此可见, 目标、内容、评价组成了课程内容体系, 这有别于课改前课程内容仅仅是对一个个具体知识点的描述, 至于为何选择这个内容而不选择那个内容, 学习这个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内容应该要求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等, 以往都不清楚, 从而使内容的选择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目标、内容与评价组成的课程内容体系可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使体育教师了解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 学生掌握这个内容应达到怎样的程度, 如何评价这个内容对目标达成的作用等。以下是《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内容部分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的案例, 见案例三。

案例三:课程内容部分的评价

学习目标:初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达到该目标时, 学生将能够:

自觉上好体育与健康课, 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如有简单的体育锻炼计划, 并付诸实施。

[评价要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过去一周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 并进行自我评价。

由案例三可见, 如何评价学生达到了学习目标“初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主要评价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如何评价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主要是“让学生说出过去一周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 并进行自我评价”, 这样就使评价内容和方法与学习目标紧紧挂钩, 也使学习目标不形同虚设, 真正体现了引领性、可观测性和可操作性。

3. 从课程内容角度减轻学生体育学习负担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要符合“减负”的思想, 本课程所强调的“减负”, 不是要减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不是要减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时间, 主要强调要减“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基础上, 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贯彻“减负”思想, 使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更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相联系, 更加注重在全面锻炼身心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和运用一些运动技能等。第一, 通过缩减学习领域来控制课程内容总量。《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基础上, 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合并成“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一个学习方面, 学习目标和课程内容也做了相应的缩减。第二, 适当降低运动技能的广度和难度。如《课程标准》 (实验稿) 水平二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之一是“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水平三“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项运动技能”, 而《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到水平三才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 由此可见,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比《课程标准》 (实验稿) 要求学生晚一个水平学习和基本掌握球类项目的动作组合, 即降低了运动技能学习的难度。此外, 《课程标准》 (实验稿) 要求学生学习和基本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动作组合, 而《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是要求学生学习和基本掌握一些球类运动中的动作组合。“一些”比“多项”意指学生可以少学球类项目, 但需要学会、学好所学项目, 即降低了运动技能学习的广度。这些是符合“减负”思想的。当前出现了一种观点, 说《课程标准》 (实验稿) 淡化运动技术, 而《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强化运动技术, 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课程标准》 (实验稿) 没有一处说要淡化运动技术,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也没有一处说要强化运动技术。无论是《课程标准》 (实验稿) 还是《课程标准》 (2011年版) 都重视运动技术的教学, 都更强调为什么教运动技术、教什么运动技术、怎么教运动技术的问题。第三,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基础上坚持强调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 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重点, 并与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得越紧密, 学生就会学得越有趣、越轻松和越有效, 从这个角度而言, 也是在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减负”。如果教学内容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学生被动学了以后, 课外也不会运用此项教学内容自觉进行锻炼, 这可能会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增负”。至于有观点认为, 某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联系, 刚开始学时也没有兴趣, 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和培养。承认有这样的可能, 但更可能是学生学习这样的教学内容被动应付, 课外更不会运用这一教学内容自觉从事体育锻炼。为何我们不考虑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教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呢?

4. 增加了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

为了真正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体育为健康的思想, 同时, 考虑到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也要从小抓起,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 如个人卫生保健, 疾病预防, 食品安全,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和保健, 生活方式与健康等知识和方法。增加一些健康教育的知识, 并不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体育学习为主的特点, 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形成健康的意识和生活方式。

三、对体育教师的几点建议

1. 树立新的教学内容观

体育教师要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特别注意树立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观, 所谓新的教学内容观, 是指运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认识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比如,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和实施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具体而言, 运动技能的选择、设计和实施要考虑是否有助于既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果某一项的运动技能不能有效地全面增进学生的健康, 可以不教不学, 而是应该选择对学生的身、心、社的健康、协调发展作用更大的运动技能, 因为体育教学课时有限, 学生学习和练习体育的时间有限等。再如,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和实施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这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和实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 即教学内容要受学生喜爱, 使他们想学、乐学;二是要考虑教学内容能否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即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和练习这样的运动技能, 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有长远的影响和作用。又如, 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是面向少数具有运动天赋、想当运动员的学生, 这就需要改变运动技能越教越多、越教越难、越教越繁的现象, 学生不愿学、也学不会, 甚至还经常发生安全问题, 应该选择那些既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需要, 又生动活泼、简便易学、学以致用的技能。因此, 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和提高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选择和实施的教学内容其针对性、有效性才能不断提高。

2. 主动选择、设计和创编教学内容

新课程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高度重视教师应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向主动建设者转变, 只有这样, 教育教学质量才会真正提高, 否则就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机械重复。体育教师一定要摒弃过去长期以来习惯于“领导至上”、“专家至上”的思维方式, 习惯于消极等待、被动执行的行为方式, 即领导或专家怎么说, 我就照单全收、不折不扣地执行, 完全扮演了一个教书匠的角色。今天, 在《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指引下, 应该具有“我的课程我做主”的思想和意识, 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这是因为体育教师直接面对学生, 直接体验和感受教学问题, 因而更加清楚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 应该怎么解决问题;体育教师不仅是一名教学者, 也是一名研究者。关于教学内容方面, 过去长期以来, 我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习惯于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去实施教学, 不管这样的内容学校是否具备条件, 学生是否喜欢, 教师能否进行教学, 都必须去教, 教学效果和质量可想而知。而《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只是规定了教学内容框架, 具体的教学内容放给学校和体育教师进行选择, 这使得学校和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 这样的教学内容更切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更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更有利于学校形成教学特色。因此, 在今后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阶段, 体育教师不要再期望或等待国家层面来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而是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主动选择、设计和创编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观点认为, 不统一教学内容, 学校之间怎么比较?笔者认为, 单就教学内容而言, 学校之间如果要比较的话, 应该比较的是什么教学内容更受学生喜爱, 更能促进学生课外进行体育锻炼, 更有助于学校形成教学特色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有观点认为, 体育教师不会选择教学内容?这还是“防体育教师”的思想在作怪, 即不信任体育教师。笔者很难理解这一观点, 因为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毕业于体育专业院校, 他们都较为系统和全面地学习了体育与健康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而且即使是刚到中小学工作的教师, 在大学期间也进行过一定时间的实习工作, 更不用说已经工作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富有工作经验的体育教师, 应该讲他们选择教学内容不是难事, 难就难在我们的观念和习惯改变方面。如果体育教师真正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材, 怎么可能不会选择教学内容。反之, 即使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不研究学生和教材, 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更不会体现出来。还有观点认为, 应该规定必修的运动项目。笔者认为, 这弊大于利, 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在学校的场地设施、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等方面不尽相同, 教哪些运动项目更好, 学校、教师和学生最清楚, 应该让学校和体育教师进行选择。况且, 从面向全体学生, 增进学生的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角度出发, 也介于运动项目具有可替代性特点,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 让学生学习他们喜爱的、能运用于日常锻炼的项目显得更加重要。同时, 应考虑到, 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的内容应该具有共同的基础, 我们不能说篮球是体操的基础, 也不能说武术是足球的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程共同的基础应该是体能, 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知识, 学好了这些知识和方法, 对于促进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技能, 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 体能、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知识应是全国所有学生必修的内容。

3. 全面把握四个学习方面的教学内容

篇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一、课程领域目标存在问题与修订建议

针对体育学习领域内容如何分类,学校体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刘昕[1]认为新课程虽然实现了课程目标的多元化,但目标分类的“双线”标准,极易导致五个学习领域之间在概念内涵上的交叉,无法体现目标分类的区分性,从而使得目标在细化的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分类障碍。任大全[2]研究是可以将运动参与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领域目标合并,对于不同水平运动技能提出相应的运动参与层次目标。

专家学者的研究为我们对课程领域目标的思考开拓了视野,笔者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课程领域目标反思,即就分类内容进行具体的研究。《标准》第2页强调课程价值中包括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但是,在体育新课程五个学习领域目标中,能体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只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领域,而在《标准》第7页这两个领域中只是强调的“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学校德育的目标不仅包括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道德品质,同时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的目标不仅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更需要学生能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社会主义;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体育新课程价值中提出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要求,而在课程的领域目标中,只是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对待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却没有涉及,也可以说在体育新课程领域目标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建议第7页社会适应领域目标改成:

(1)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集体主义和体育道德;

(3)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存在问题与修订建议

1.城市化现象突出

《标准》有些水平目标和达到水平目标时对学生提出的若干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要么是存在城市化现象,缺少农村学校达成的水平目标;要么就是对农村学校来说没有达成的意义。

下面列举《标准》中的部分目标表述,不难看出:在《标准》中突出对城市学校学生的学习指导和要求,对农村的学校学生有所忽视。(表1)首先就“社区”而言,虽然社区的组成有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可是从所有的关于“社区体育”研究文献中我们发现,社区体育研究的范围全部是城市社区体育,没有一篇研究社区体育的文献是研究农村社区体育的。同时,在《2000-2010中国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用“社区体育”表述城市体育,对农村体育用“乡镇体育”进行表述。不难看出,社区体育给大家形成的概念是指城市社区体育,基本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认识。其次,就全国而言,水平三和水平四的学生80%左右是农村学生,农村的“社区体育”由于经济发展滞后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开展情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体育可以说基本是空白的。而强调了社会适应领域水平三学生的水平目标是“表现出与社区活动的联系”,达到水平时学生能够“说出或写出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情况”、“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如校外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农村社区体育现状了解不到位,也就造成课程标准中忽略了广大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现象。第三,就“水平四运动技能领域”的“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而言,更是体现出城市化的迹象。对农村的学生来说,野外活动技能主要是受长期生活和生存环境的固有影响,造成农村的学生对“了解在野外识别方向的一般知识和方法”、“野外常见的运动方法,如游泳、自行车、滑冰、滑雪、划船等”,根本不需要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来掌握,相反多数是长期的农村或山区、江河湖区生活阅历形成的,更有可能的是学生的野外活动技能有时比来自城市的体育教师还要好。因此建议这部分内容进行如下修订:

(1)水平三社会适应领域的水平目标:表现出与社会活动的联系。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如校外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说出或写出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情况。

(2)水平四运动技能领域目标:自身生活环境以外活动的基本技能。水平目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各种体育活动。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了解在城市或野外识别方向的一般知识和方法;学会一两种野外常见的运动方法或新兴体育活动,如游泳、自行车、滑冰、滑雪、划船、街舞、健身操等;参加有组织的活动,如野营、远足、登山、旅行等。

2.选择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表述不准确

《标准》第34页对选择教学内容提出5条基本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生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行”。第1条和第3条科学性,第4条和第3条健身性表达的意思明显是相同,用这种性质要求和内容要求同时并列使用,一般是不宜采用。同时,《标准》研制者对教学内容选择进行的解读是“健身性、科学性、兴趣性、实效性、简易性、地域性”[3](124-128)。因此建议此段改成:

(1)利于增强学生体能、增进健康;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3)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4)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简单易行。

三、学习评价存在问题与修订建议

学生学习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学生学习评价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课程发展的方向。但在《标准》中的评价部分,显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尽管已经在《标准》中谈到了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形式,但对于我们基层的广大体育老师来说,在实践层面的操作还有很大疑惑。

首先,虽然《标准》第42页学习成绩评定内容很具体地明确了“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4个内容,但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说明4项内容在评价时的权重。哪一方面是评价的重点、哪一方面的评价参考不明确,这种做法首先是给学生学习评价带来困难,更严重的是模糊了教师的教学重点,使教学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那么“身体练习”情况就应该是学习评价的重点,作为课程来说就要对学生学得如何进行评价。因此,建议在学习成绩评定内容中增加各项内容的权重,从体现体育新课程性质角度来看,笔者以为,体能和知识与技能应该是学习评价重点,权重要在70%以上。

其次,缺乏具体的评定标准和方法。《标准》第42页学习成绩评定标准中,只说明了“体育成绩评定中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运动技能成绩评定,可采用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43页的评定方法 “建议1-2年级采用评语制,3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将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结合使用”。这里存在的问题有:运动技能的定量评定标准是什么?等级评定采用几级,是优、良、中、不及格,还是A、B、C、D、E?定性评价把握的难道大,一是现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授课8—10个班左右,面对的是几百名学生,对每个学生定性评价是否客观?二是在定性评价中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权重是多少?每个领域中评价重点又是什么?例如,情意表现的评价内容主要有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中自信心和意志表现3方面。但在对情意表现进行具体评价时,应以哪一方面为主,对这3个方面的评价又用哪些具体指标或行为表现为依据,在评价标准和方法上都缺乏对应的尺度的措施。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评价体系操作的难度。因此,建议在评价标准和方法中,进一步明确等级评定用优、良、中、不及格及其标准,明确运动技能领域定量标准和不同水平不同领域定性评价具体的标准和方法。

四、《标准》中案例存在的问题与修订建议

1.《标准》列举案例少

整个《标准》中只在第38页和第39页列举2个案例,这两个案例都是水平四的。整个《标准》是针对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只列举初中部分案例,缺乏小学和高中阶段案例。因此,建议增加小学和高中阶段教学案例。

2.案例的内容单一

《标准》中列举仅有两个案例只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关注。可能是《标准》的研制者认为这两个领域是过去体育课程中没有,所以才有意识单独列举这两个领域教学思路和方案供大家参考。问题是这样的案例往往给基层体育教师造成这样的错误认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的教育是可以“独自”和“直接”进行的。《标准》研制者在对学习领域划分解读时,也承认“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应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和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方式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的目标”。[3](43页)所以,笔者建议在《标准》中增加在运动技能学习中促进心理、社会适应发展方面的案例。

3.案例本身存在的问题

学习目标表述不准确,第1个案例学习目标是“增强个人自尊和自信”明显和《标准》研制者倡导的“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的学习目标相背,这个目标不利于学习效果的反馈和检测。虽然在《标准》38页中用“案例只是提供了一种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案,不是完整的教案”对案例进行解释,但考虑《标准》本身的严肃性、指导性,笔者建议这个案例学习目标修订为:在练习过每种障碍时,能反复尝试练习,并顺利通过。

《标准》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动态完善,在探索的进程中不断得以反馈与纠正,只要在课程改革中坚持理性精神,发展中不断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实事求是,善于反思,直面矛盾的解决,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不同意见,相信体育课改定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昕.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与重构 — 兼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6(11):1529—1532.

2.任大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产生与存在的问题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5):97—100.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篇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

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学习目标。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学有余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测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易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运动参与的目标: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运动技能的目标: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身体健康的目标: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水平一(1-2年级)

一、运动参与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学习目标: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并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积极、愉快地上体育与健康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如不旷课,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等。【评价要点】上课

出勤率、参加课内外体育与健康学习与活动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的情况。

二、运动技能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学习目标: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验。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知道所学运动项目或体育游戏的名称或动作术语。如知道跑步、篮球、乒乓球、游泳等运动项目的名称,以及滚翻、仰卧起坐等常见身体运动动作的名称或术语。【评价要点】能够描述所学项目名称或动作术语。

【评价方法举例】教师或学生做出一些动作,让学生尝试说出动作的名称或术语。(2)体验运动过程并初步了解一些运动现象。如体验速度、节奏、力量、方向等运动现象。

【评价要点】对运动现象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在运动体验中描述力量大小、方向变化、速度快慢等运动现象。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学习目标1:学习基本的身体活动方法和体育游戏。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做出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完成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抛、接、挥击、攀、爬、钻、滚动和支撑等动作。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熟练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跑步时的身体姿态和动作。

学习目标2:学习不同的体育活动方法。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初步学会常见的球类游戏。如学习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等适合本水平学生学习的球类游戏。【评价要点】参与球类游戏活动的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打鸭子”游戏活动中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学习一些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学习横队和纵队看齐、向左(右、后)转、立正、稍息、踏步、齐步走、站立、蹲立、仰卧、俯卧、纵叉、横叉等基本体操动作;棍、球、绳等轻器械体操动作;多种个人和集体的舞蹈动作、韵律动作等。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节奏感、柔韧性和协调性。【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韵律动作的表现。(3)学习一些游泳或冰雪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学习水中呼吸、蛙泳的基本动作,或者冰上行走等(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游泳或冰雪类活动基本动作的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游泳中上肢、躯干、下肢和呼吸协调配合的表现。

(4)学习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学习基本手型、抱拳、马步、蹬腿、冲拳等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3~5个简单动作组成的动作组合等。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武术操的表现。(5)学习一些其他简单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基本动作。如学习滚铁环、抽陀螺、荡秋千、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等活动的基本动作。【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踢毽子的熟练程度。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学习目标:初步了解安全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避险的知识和方法。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基本的安全运动知识和方法,注意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如注意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上课,运动前做准备活动,在规定的场地内活动,合理、正确使用体育器材;过十字路口时不闯红灯,走斑马线;乘汽车时系

安全带,头、手不伸出窗外。熟悉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如发生紧急情况时,会拨打求助电话等。

【评价要点】掌握安全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避险的知识和方法的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安全运动知识;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安全运动的行为表现。

三、身体健康

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学习目标:初步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初步了解饮食、用眼、口腔卫生等个人卫生常识。如按时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知道牛奶、豆类等食物的作用;按要求做眼保健操;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和龋齿预防方法;按时睡眠;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文明如厕、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知道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了解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等。

【评价要点】了解所学保健知识的程度以及日常的个人卫生行为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平时能够做到哪些个人卫生要求。

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学习目标: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知道正确的身体姿态。如指出正确的坐、立、行姿态等。

【评价要点】识别正确身体姿态的能力。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区别正确与不正确的身体姿态。

(2)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如注意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态和读写姿势等。【评价要点】在各种场合努力保持正确身体姿态的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学生相互评价在整队时保持正确身体姿态的情况。

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学习目标:初步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完成多种柔韧性练习。如完成横叉、纵叉、仰卧推起成桥、握杆转肩、跪坐后躺下、坐位体前屈和立位体前屈握脚踝等柔韧性练习。

【评价要点】完成柔韧性练习的质量。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横叉、纵叉的情况。(2)完成多种灵敏性练习。如完成8字跑、绕竿跑等灵敏性练习。

【评价要点】灵敏性测试的成绩。

【评价方法举例】测评学生完成绕竿跑的速度。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学习目标:发展户外运动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乐于参加户外运动。如假期与家人一起进行户外运动等。

【评价要点】参加户外运动的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参加过哪些户外运动及其感受。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学习目标:努力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认真完成体育学习和锻炼任务。如按要求努力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体育与健康学习任务等。

【评价要点】完成体育学习和锻炼任务时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认真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体育与健康学习任务的情况。

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学习目标:体验体育活动对情绪的积极影响。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体验体育活动中的情绪变化。如体验体育活动前后情绪变化的感受等。

【评价要点】说出体育活动前后情绪变化的事例。【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参与“老鹰捉小鸡”游戏前后的情绪变化和体验。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学习目标:在体育活动中适应新的合作环境。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新的合作环境中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与同学友好相处。如在重新分组后很快地和新伙伴一起愉快地活动等。

【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中适应不同合作环境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在体育活动中与新伙伴配合的情况和体验。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学习目标:在体育活动中爱护和帮助同学。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同学的关心与爱护,乐于帮助同学。如当同学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遇到困难或需要保护时能够主动提供帮助等。

【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中团结互助的行为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帮助同伴的表现。

水平二(3~4年级)

一、运动参与 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乐于参加新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和比赛。如愉快地参加新的情景类、角色扮演类、竞赛类等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评价要点】学习新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时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钻山洞”体育游戏活动中的积极表现。

二、运动技能 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学习目标1:学习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知识。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一些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如知道国际奥委会会旗、奥林匹克格言等。

【评价要点】对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奥运会知识。

学习目标2:体验运动过程并了解动作名称的含义。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多种动作术语或动作名称的含义。如使用正确的术语描述已经学过的动作(如体转运动、跑跳步、马步、助跑、起跳等),并说出同类动作的不同变化。(如投远与投准、跳高与跳远等)。

【评价要点】对有关动作术语或动作名称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并说出其名称或术语。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学习目标1:提高基本身体活动和完成体育游戏的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完成多种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完成快速的曲线跑、合作跑、持物跑,单、双脚连续向高和向远跳跃,单、双手的投掷和抛物,有一定速度要求的攀、爬、钻等动作。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正确性、数量或速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撒渔网”游戏活动中的速度和灵敏性。

学习目标2:初步掌握多种体育活动方法。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初步掌握几项球类活动的基本方法。如初步掌握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或其他新兴球类活动的基本方法。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熟练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小篮球运球动作的质量。

(2)初步掌握一些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初步掌握有队形的跑步走、齐步走变跑步走、各种队列队形变换,爬绳、爬竿,单杠、双杠、山羊、垫上等体操基本动作,健美操、校园集体舞等韵律活动和舞蹈动作。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节奏感、柔韧性、协调性和身体姿态。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前后滚翻、山羊分腿腾越等动作的质量。

(3)初步掌握一些游泳或冰雪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初步掌握蛙泳或者滑冰、滑雪的基本动作,并进行一定距离的动作练习等。

【评价要点】蛙泳或者滑冰、滑雪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掌握蛙泳动作的质量及坚持完成一定距离蛙泳练习的情况。(4)初步掌握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初步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6~8个简单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等。【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所学简单武术套路的质量。

(5)初步掌握一些其他简单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初步掌握荡秋千、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等活动的基本动作。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协调性和数量。【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跳绳、踢毽子的动作质量和数量。

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学习目标:重视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基本掌握体育活动、比赛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如基本掌握体育活动中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知识、消除体育活动中安全隐患的方法以及中暑的识别和预防等知识;在自然灾害(如地震等)或突发事件(如火灾等)发生时听从教师指挥,并做出安全的行动;掌握鼻出血的简单处理方法以及其他简便的止血方法等。【评价要点】对所学安全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练习滚翻、山羊分腿腾越等动作时的保护方法。

(2)表现出主动规避运动伤害和危险的意识与行为。如在投掷练习中注意观察周围的安全情况等。

【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安全运动的意识和行为。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练习滚翻、山羊分腿腾越等动作时的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情况。

三、身体健康 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近视眼预防、食品卫生、主要营养素的作用等有关知识。如学会合理用眼,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视力;初步树立食品卫生意识,不吃不洁、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知道人体所需的几种主要营养素(如脂肪、蛋白质、糖类等);认识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树立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等。

【评价要点】对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评价读书、写字、看电视、用电脑等是否符合用眼卫生要求。学习目标2:初步了解疾病预防知识。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初步了解一些疾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如知道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肠道寄生虫病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营养不良、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懂得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疾病,动物咬伤或抓伤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等知识。

【评价要点】对所学疾病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说出1~2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学习目标:改善体形和身体姿态。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注意保持良好的体形,矫正不正确的身体姿态。如初步了解身高、体重的合理比例及其重要性,合理膳食和体育锻炼对改善体形的作用;自我矫正和督促同伴矫正不正确的身体姿态等。

【评价要点】对良好体形的认识和保持正确身体姿态的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简要说出造成不良体形和不正确身体姿态的原因。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学习目标:发展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和力量。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了解体能的构成。如知道心肺耐力、力量、柔韧性、身体成分、速度、灵敏性是体能的组成部分。【评价要点】对体能基本构成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跑步可以发展的主要体能名称。

(2)通过多种练习发展柔韧性。如通过横叉、纵叉、仰卧推起成桥、握杆转肩、跪坐后躺下、立位体前屈握脚踝等练习发展柔韧性。

【评价要点】完成柔韧性练习的质量。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仰卧推起成桥动作的质量。

(3)通过多种练习发展灵敏性。如通过十字象限跳、绕竿跑等练习发展灵敏性。

【评价要点】灵敏性测试的成绩。

【评价方法举例】测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点移动的次数。

(4)通过多种练习发展速度。如通过50米跑、15秒快速跳绳等练习发展速度。

【评价要点】速度测试的成绩。

【评价方法举例】测评学生50米跑的速度。(5)通过多种练习发展力量。如通过立卧撑、纵跳摸高和斜身引体等练习发展力量。【评价要点】力量测试的成绩。

【评价方法举例】测试学生1分钟内完成立卧撑的次数。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学习目标: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适应寒暑、燥湿等气候变化。如在夏天、冬天或气候变化时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等。

【评价要点】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如在冬季和夏季)进行体育活动时的身体表现。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学习目标:坚持完成有一定困难的体育活动。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有一定困难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坚持完成任务。如在有氧练习中不怕苦累,坚持完成任务等。

【评价要点】完成有一定困难任务时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坚持完成有一定困难任务的事例。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学习目标:在体育活动中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育活动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如在耐久跑、小篮球游戏比赛等活动中排除干扰,情绪饱满等。

【评价要点】体育活动中情绪积极、稳定、高昂的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相互评价小篮球游戏比赛中的情绪表现事例。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学习目标:在体育活动中乐于交流与合作。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育活动中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如乐于与同伴共同参加并完成体育活动等。

【评价要点】体育活动中和同伴交流与合作的情况。【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两人三足跑”游戏中的合作表现。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学习目标:遵守运动规则并初步自我规范体育行为。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初步了解体育道德,并注意规范自己的体育行为。如在体育活动中做到文明用语、讲礼貌、遵守规则等。【评价要点】体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小足球游戏比赛中的言行举止,指出不文明和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现。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在实施本标准的过程中,各地、各校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分别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参见附录1)。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能的增强和学习行为的变化等方面。教师要认真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问题,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

1.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在体现学习目标多元特征的同时,还应注意有所侧重。2.细化本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教师应结合实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目标是由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完整体系。教师应根据本标准的总要求制订各层次的具体学习目标。具体学习目标一般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做什么和怎么做)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为了更好地表示目标的层次性,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应使用能够体现不同层次意义的行为动词。

3.目标难度适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实际,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愿望,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

(二)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

1.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教师应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认真分析教材,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加强学生健康维护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基础、身体特征、体能发展敏感期和心理发展特点等,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3.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重点,并与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适合教学实际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场地与设施条件、季节、气候和安全等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

5.重视健康教育。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每学年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

(三)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建议

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选择与合理运用。

1.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2.应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不同内容的教学规律与要求,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创新,调动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积极性。

3.应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情境,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参见附录2中的案例

1、案例

2、案例3)与传授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应对问题、自我锻炼、交往合作等能力,开展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丰富体育活动经验,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4.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5.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评价建议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标准倡导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以多元的内容、多样的方法、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构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力,调动他们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

(一)明确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

本标准非常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因此,教师在确定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目标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为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做好准备。2.判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以便改进教学。

3.发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

1.体能。主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体能测试的指标,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2.知识与技能。主要根据本标准的学习目标与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评价指标,评价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等。

3.态度与参与。主要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以及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

4.情意与合作。主要对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情感表现、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合作行为等进行评价。各地、各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自行确定各水平学生不同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的权重分配。

(三)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

本标准强调各校根据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运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学习评价既要注意评价的科学、公正、准确,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又要注意评价的简便、实用和可操作性,制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通过学习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体能、知识与技能指标应主要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如等级制评价、分数评价等),对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指标应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如评语式评价等)。对水平一的学生应主要采用评语式评价;对水平二和水平三的学生可以采用评语和等级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水平四的学生以等级制评价为主,结合评语式评价进行综合评价。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参见附录3中的案例1)。在对学生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教师应综合学生在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方面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变化,以及期末测试成绩,进行终结性评价,给出综合成绩,写出评语(参见附录3中的案例2),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最后,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进行班级汇总(参见附录3中的案例3),上交给学校教务处。3.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本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建议教师将每学期结束时的测试结果、学生在该学期体育与健康学习各方面的进步幅度(即进步成绩=期末成绩-期初成绩),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记录结合起来,对相应的评价指标(如体能、知识与技能指标等)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进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有效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四)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评价的作用,既要采用教师评价,也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努力发挥其他与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有关人员的评价作用。

1.教师评价。教师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中起主要作用。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须尽力做到全面和准确。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以表扬和激励为主,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具体反馈以及改进与提高的建议。2.学生评价。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评价的方式有自评、互评和小组内评价等。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提高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其他人员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需要得到各方面人士的支持和鼓励。建议让班主任乃至家长等参与到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中来,上述人员的评价可以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参考。

(五)合理运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结果

教师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判断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分析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体育与健康学习,不断取得进步,增强自尊与自信,提高体育与健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体育中考”等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以免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三、教材编写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分为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书和挂图、卡片、图片、音像资料等。教材具有帮助学生预习、学习和复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帮助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等重要作用。本标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

水平一至水平四均要编写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参考书;水平一至水平三不编写教科书,水平四可编写1册教科书。根据本标准对健康教育教学的要求,相应健康教育的内容可编写在教师教学参考书或教科书(水平四)中。编写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性

教科书编写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科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与健康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2.科学性

教科书编写要以体育与健康的科学原理为基础,符合学生认知与运动能力发展的特点,遵循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和具有逻辑性。教科书中的观点、引文、文字表述和数据等要正确无误,插图要清晰、准确。3.实用性

教科书编写应精选与学生身心健康紧密相关的、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重要影响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强调体能与运动技能的健康价值,引导学生主动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于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使教科书的内容与实践课教学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4.可读性

教科书编写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内容新颖有趣、图文并茂,吸引学生主动阅读和学习,使教科书成为学生理解体育文化、健康知识和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师益友。5.发展性

教科书编写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注意选取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长远影响的内容,引导学生建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6.差异性

教科书编写在贯彻本标准精神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各地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的差异以及地理环境特点,体现独特的思路,形成鲜明的特色。同时,还应满足使用教科书地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需求。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开发体育与健康的校本课程,形成各地、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特色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应当充分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常、有效地实施。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对体育与健康教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班主任、活动课教师、校医、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其他课程教师、社会

体育人才、社区医生和学生家长等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他们参与教学指导、教学评价、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会以及督促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等。

(二)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各地、各校应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规定配齐体育设施和器材。同时,还要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其他的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实施。

1.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场地和设施资源。学校既要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的各种场地、设施等开展体育活动,如墙面、树林、食堂、较宽阔的走廊、空地等,也要利用社区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资源辅助教学。

2.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可以一物多用,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小足球的球门等。

3.妥善保养场地、设施和器材。学校要通过优化管理,加强对场地、设施和器材的维护与保养,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三)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要遵循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文化性等原则以外,还要特别注意所开发与利用的内容一定要与身体练习相关,无助于身体练习的内容则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校和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运动项目时,还可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对某些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与此同时,注意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等内容资源。

1.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可以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改造场地与器材等手段,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2.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健美操、攀岩、街舞、软式排球、软式橄榄球和软式足球等新兴运动项目。在注意对新兴运动项目进行教材化改造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把追求时尚的项目转变成健康向上、参与性强、安全有益的教学内容。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应大力继承和发扬。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武术、舞狮、舞龙、踢毽子、抖空竹、竹竿舞、蒙古式摔跤、抢花炮、荡秋千、重阳节登高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

(四)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附近的地形、地貌,根据当地气候和季节特点开展教学,例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适宜的水域进行游泳,利用郊野进行远足,利用雪原进行滑雪橇、滚雪球、打雪仗,利用山林开展定向运动和登山运动,利用沙地进行沙滩排球和足球等。教师还可利用季节特点进行教学活动,例如,春季组织春游活动,夏季开展游泳活动,秋季组织登山和越野跑,冬季开展滑冰和滑雪等。

(五)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和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渠道地获取体育与健康的有关信息,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健康知识和素养,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六)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培养学 生 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过程与方法、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3、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4、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 和,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是课程目标哪个方面的内容()

A、运动参与 B、身体健康 C、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哪个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在跳远比赛中,运动员双脚落入沙坑后,由于重心不稳,双手向后,撑在沙坑内,那么这位运动员的成绩应从他身体的 部位量起。()A、脚尖的位置 B、脚后跟的位置 C、手触沙的位置

4、坚持有氧锻炼可以增强人们的心肺耐力,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下列属于有氧练习的是()

①拳击 ②慢跑 ③跳高 ④举重 ⑤游泳 ⑥跳绳 ⑦骑自行车 A、①②④⑦ B、②③⑤⑥ C、②⑤⑥⑦

5、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扭伤是比较常见的,如果你的同学不慎扭伤了踝关节,你应当为其做哪种应急处理()

A、按摩 B、冷敷 C、热敷

6、早晨起床后,可多饮些水,其作用是()

A、补充水的消耗 B、稀释血液,加速血液循环 C、促进肠胃蠕动.有利于大便通畅

7、剧烈运动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立即停止活动,进行休息 B、马上沐浴,消除运动产生的热量

C、递减运动强度,逐渐结束运动

8、体育锻炼后,你会感到肌肉、关节酸胀,其主要原因是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被大量分解,产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刺激人体组织器官产生的后果,所以及时消除体内过剩的酸性物质,可更快地缓解疲劳,恢复体能。下列哪些食品可以帮助消除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①豆制品 ②肉 ③蔬菜 ④蛋 ⑤水果 ⑥鱼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三、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

2、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3、对水平四的学生以等级制评价为主,结合评语式评价进行综合评价。()

4、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无关。()

5、三维健康观指胸围、腰围、臀围。()

6、在田径场比赛时跑进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7、放松活动有助于缓解局部疲劳,并使高度兴奋地精神状态逐渐安静下来。()

上一篇:烈士陵园扫墓感悟作文下一篇:浅谈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意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