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

2024-07-31

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精选6篇)

篇1: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

国际经济学(1)复习重点

1.考试时间:2011年1月12日(14:30-16:30)

2.题型:

• 单选:10个,1分,共10分;

• 多选:5个,2分,共10分;

• 判断说明:5个,2分,共10分

• 计算分析:2个,15分

• 简答:5个,6分,30分

• 分析:2个,25分

3.说明:

• 作业题和期中考试题都要看;

• 可带计算器

• 下周一下午4:00(1501)结课、讲评作业、复习、答疑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主要的理论代表人物、作品;

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前提假设;理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及评价;相互需求理论内容

第二章要素禀赋理论

两个基本概念(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前提假设;H-O定理、H-O-S定理、S-S定理的内容;罗勃津斯基定理中涉及的“贫困化增长”;里昂惕夫之谜

第三章新贸易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评价;重叠需求理论内容、评价;产业内贸易理论内容

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早、晚共识及区别);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内容;超保护贸易政策与传统贸易保护政策的区别;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及评价;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部分: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

发达国家外贸政策的演进;发展中国家外贸战略

第六章关税措施

关税的定义、特点;征收方法(优缺点);海关税则的分类;进口税;反补贴税、反倾销税、差价税;普惠制的原则;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关税的经济效应;最优关税

第七章非关税措施

非关税措施的特点;非关税措施的种类;进口配额——分配方法,与关税的区别,配额的经济效应;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倾销定义、判定、类型;外汇倾销;VERs;TBT种类 当代国际贸易问题:

第八章: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特点;经济效应;主要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特点

WTO基本原则;WTO与GATT的区别

篇2: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五题

二、选择十题(考察平时积累)

三、简述六题(含一道课后计算题)

四、论述三题

复习重点:

第一章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章第四节第六节(注意弹性理论的应用)

第三章第二节第四节

第四章第一节(注意第三点)第三节

第五章第二节

第七章第二节(重点看第二点)

第八章第二节基本概念第三节第五点

第九章第二节基本概念

篇3: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突出两个重点,准确把握政务信息报送内容

一是突出领导关注点。服务领导决策是政务信息的重要职责,脱离了这一点,政务信息也就成了无的之矢,失去了意义。因此,政务信息工作必须突出领导关注点,这是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最基本原则。首先要突出年初确定的重大工作目标。年初确定的重大工作目标,是经过慎重研究确立的重要工作,是向全市人民承诺的责任,领导对这方面工作是时刻关注的,对此,我们要随时为领导提供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其次要突出上级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上级安排的工作,对工作标准、完成时限及其责任追究都有严格的规定。政务信息要把这方面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跟踪问效,确保高质高效完成上级任务。最后要突出市政府安排的阶段性重点工作。这些工作能否如期完成,直接影响着全年工作目标能否实现,是领导关注的阶段性重点工作。

二是突出群众利益点。群众利益无小事。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同时,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步凸显出来,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不稳定因素彼此起伏,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但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还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此,务必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围绕群众反映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掌握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有什么问题需要政府帮助解决,尽可能地为领导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提供好信息服务。

二、抓住三个关键,确保信息工作有序高效运转

一是抓住组织领导这个关键。工作干好干不好,关键看领导,领导重视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就小,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工作起来就有激情、有动力。为此,我们专门明确一名副主任分管信息工作,重大事务,办公室主任亲自过问,亲自安排,对信息工作需要的帮助和支持,办公室坚决支持到位,先后拿出近两万元对信息科的两台电脑和办公桌椅进行了更新。为实现全员办信息的工作目标,每年都对信息调研工作进行表彰奖励,对调研文章进行汇集成册,免费发放到各乡镇办和市政府各部门,受到普遍好评。市政府重要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活动,都要求信息科长参加或随行。在配置上,信息科工作人员全部配备第一学历为本科人员,在使用上,对信息科工作人员委以重任。目前,办公室三分之一科室负责人是原信息科工作人员。

二是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关键。队伍素质对做好信息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信息工作者,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就会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难以发现信息表象下隐含的深层次东西,挖掘不出对领导决策有参考价值的“信息点”。向领导报送这样的信息,不但对领导决策无益,还耽误领导时间。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建成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工作者队伍,我们注重组织各类学习活动,在家学理论,不断增强信息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敏锐的洞察力、思辨力,出去学经验,以达到查找不足,取长补短的目的。对基层信息员,每年都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业务培训。对特别重要部门信息员,采取跟班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

三是抓住体制机制这个关键。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做好信息工作的有效保障。为确保信息工作高效、有序运转,我们对信息的采集、审核、反馈等都制定了规范的制度。信息采编方面,对于关系民生和经济发展态势的信息,及时与部门分管领导进行沟通,确保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反映事物面貌。信息审核方面,对于上报省、许昌市政府及发布我市主要领导参加的重要活动的信息,分管副主任审核后方可上报。信息反馈方面,实行信息采用情况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乡镇办、各部门信息采用情况。对采用的比较重要的信息,及时将采用情况反馈给报送单位。对于领导批示的信息,按照领导要求及时将批示精神传达到有关单位,并将基层落实领导精神情况及时向领导反馈汇报,确保领导批示落到实处。

三、发挥四个作用,全面提升信息工作服务水平

一是发挥好政务信息的参谋平台作用。“胸为帅谋”是信息工作的根本内涵所在。工作中,领导决策需要一手的材料。这些材料,领导不可能事事去掌握,去了解,很多情况下需要办公室去提供。那么,我们所提供的材料就直接影响到领导的决策是否对路、可行、有效。这就对我们提供的信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借用朱镕基任国务院副总理会见全国政务信息工作者代表时的一句话,“信息一定要真实、及时、准确”,这里所说的准确既包括内容表述准确,更要求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有血有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领导决策时信手拈来,拿起能用。只有这样的信息,领导才乐于看。要做到这一点,调研是关键。要围绕领导需求和决策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调研活动的不断深入,提升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水平。据统计,近一年来,办公室报送上级和领导的信息,近20篇被省、许昌市及我市政府领导批示,较好地发挥了信息的参谋作用。

二是发挥好政务信息的宣传平台作用。宣传政策和工作部署是信息工作的重要内容。信息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随时掌握国家、省出台的新的政策,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新的政策对本地带来的利好因素和制约性影响,向市政府领导提出贯彻落实新的政策的建议,一方面既迅速执行了上级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够帮助领导在政策中迅速发现利好因素,为本地发展在政策上抢占先机,为群众谋取更多福祉。对上级的工作部署,要及时通过信息呈报给市政府领导和分管领导,让领导随时了解上级精神,不至于上级精神和工作部署在市政府这一级棚架。对市政府做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只要不涉密,要尽快通过信息发布出去,发到基层,让基层领导知道近期工作重点是什么,工作标准和时限有什么要求,怎样贯彻落实,便于基层单位统筹安排工作,确保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发挥好政务信息的交流平台作用。市政府安排部署工作后,各基层单位都有个贯彻落实的过程。情况不同,落实的方法、步骤也各不相同。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发现那些行动快、出招实、效果好的单位的具体做法,从中总结特点、挖掘亮点,把他们工作中的独到之处通过政务信息这个载体发布出去,这样,对其本身来说,既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又能激发其更高的工作热情;对于行动迟缓、效果不佳或无所适从的单位,既是对他们的鞭策,更为他们指明了工作思路和方法;对于大多数单位,通过政务信息这个平台,就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的步骤、措施、效果有个互相比照,互相借鉴,既起到了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启发思路的作用,又能促使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从而更好地推动工作。

篇4:高中教材重点实验复习

A. 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

B. 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质量分数为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

C. 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乙醇代替丙酮

D. 做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可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

参考答案:C。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目的是要观察细胞分裂,而蒜叶细胞不分裂,故不能代替洋葱(根尖)。不能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因为30%的食盐溶液浓度太高,分离速度快,会使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色素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石油醚,故可以用酒精(乙醇)代替丙酮。猪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无法提取DNA并鉴定,故不可以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

2. 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表1所示。

请回答:

(1) 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

A. 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B. 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 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D. 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2) 丁同学在进行上述操作后,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长时间未找到有丝分裂的细胞,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

(3) 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 经教师纠正后,丁同学在视野中找到了有关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但丁同学所看到的细胞图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你认为他应如何正确移动装片?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戊同学经教师指点后,也找到了细胞分裂图像,他欲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 对“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

① 实验中使用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5%

② 使用的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

③ 使用的龙胆紫染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mL

④ 解离液的两种液体的配制比例为1∶1

⑤ 解离的时间为10~15 min

⑥ 漂洗的时间为10 min

⑦ 染色的时间为3~5 min

(7) 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利用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常常因解离固定前不好确定取材时间,在所取材料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很少,影响实验效果。如果我们能了解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周期,确定在一天中的什么时段其根尖分生区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期,在此时取材解离固定,实验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定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一天中什么时段分裂期细胞较多(设分裂期时长为半小时)。

① 写出你设计的实验简要步骤:每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B D A (2) 使用显微镜时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 (3) 观察部位不正确(该同学看到的是成熟区细胞或伸长区细胞) (4) 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5) B C (6) ①③④⑥⑦ (7) ① 30 min(若时长在1 h以上不给分)取材(或剪取洋葱根尖)一次;制做装片(若写出详细制作装片过程不算错);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区;列表记录最佳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或将各次数目列表记录) ② 根据所列表中资料,数目最多的时段,就是大多数细胞分裂期所处的时段

3.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有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从而鉴定生物组织或分泌物中这些化合物的存在。现欲鉴定牛奶中是否有乳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1) 该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至少要有牛奶、吸管、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仪器_______等。

(2) 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B. 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的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成

C. 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的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而成的

D. 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3)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牛奶中的蛋白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 2 mL牛奶稀释液先加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3~4滴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B. 2 mL牛奶稀释液先加3~4滴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再加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C. 2 mL牛奶稀释液同时加入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D. 在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液中加入2 mL牛奶稀释液

(4) 下列实验需要用显微镜的是()

A. 还原糖的鉴定

B. 蛋白质的鉴定

C. 脂肪的鉴定

D. 全都要

(5) 在本鉴定实验中必须加热的是()

A.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

B.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脂肪

C.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D. 上述都需要

(6) 鉴定脱脂奶粉是否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肯定不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

A. 双缩脲试剂

B. 二苯胺试剂

C. 斐林试剂

D. 苏丹Ⅲ染液

(7) 某些单子叶植物中,如大蒜、韭菜等叶子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但这些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不宜作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斐林试剂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双缩脲试剂 显微镜 (2) C (3) A (4) C (5) A (6) B (7) 这些叶子的颜色较深,对还原糖和斐林试剂的颜色反应起到了遮掩作用

4. 回答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下列问题。

分别在A、B、C 3个研钵中加2 g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表2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3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试回答:

(1) 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 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 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

C.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液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5) 在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要使色素带清晰又整齐,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① 定性滤纸要干燥 ② 剪去滤纸条一端两角 ③ 滤液细线画细而直 ④ 重复画线 ⑤ 盖上培养皿盖

(6) 色素下行分离法也能将叶绿体中4种色素分离,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在圆形滤纸上倒入少量色素滤液,随后不间断地倒入层析液,在玻璃管的底部用抽气机不断地抽气。已知胡萝卜素遇Al2O3会呈红色,其余色素遇Al2O3不改变其原有的颜色,问:最先进入Al2O3的色素带呈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橙黄色B. 红色

C. 蓝绿色D. 黄绿色

(7) 把叶绿体色素滤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的明显变暗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_。

A. 黄光和蓝紫光区

B. 绿光和红光区

C. 红光和蓝紫光区

D. 黄光和绿光区

参考答案:(1) 黄绿色(或褐色) 叶绿素不是很稳定,容易被分解 (2) 几乎无色 色素不溶于水 (3) 深绿色 CaCO3可以保护色素不被破坏 (4) D (5) ①②③④ (6) A (7) C

5. 回答“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的下列问题:

(1) 在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其中需注意的一点是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该法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

A. 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B. 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

C. 在调查研究期间标志不能消失

D. 不能导致动物的疾病、感染等

(2) 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表3是不同调查面积(单位:cm×cm)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算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算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5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篇5:西方经济学各章重点内容复习

第二章 供求理论

二、重点掌握

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①需求量是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

②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曲线的移动。2、需求的价格弹性 ①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具体地说,它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②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Ed 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弧弹性);(点弹性)。

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表示价格变动的比率。

③ 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

④弹性的应用

富有弹性的商品是有利于适当降价的,价格下降有助于总收益增加;缺乏弹性的商品是有利于适当提价的,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其中总收益 TR=P*Q。

5、需求价格弹性与均衡价格、均衡产量的计算。第三章 效用理论

一、重点名词

1、边际效用: 是指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2、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3、替代效应:在满足程度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引起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导致商品之间的相互替代,从而引起该种商品需求量发生相应变动,这种效应称为替代效应。

4、收入效应:在名义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引起该种商品需求量发生相应变动,这种效应称为收入效应。

二、重点掌握、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化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在连续地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物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物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根据基数效用论的观点,消费者按照以下条件进行消费时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1)限制条件PxQx+PyQy=M(限制收入是即定的)(2)均衡条件 MUX/PX=MUY/PY 2、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

①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从图上可知,无差异曲线有四个基本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是负值;

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条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②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

消费可能线是用来表示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一条线。

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限制支出或收入一定,即PxQx+PyQy=M。消费可能线随着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改变而改变。

价格不变,收入上升,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收入不变,价格同时成倍上升,消费可能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一种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水平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绕着某点转动。

③消费者均衡

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时的产品数量的计算。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一、重点名词

1、边际成本: 是指在生产中增加一单位产品产出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2、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出量不变时,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 K 而必需增加生产要素 L 的投入量,的减少量与 L 的增加量的比率。

K

4、等产量曲线: 是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所带来的商品的产量是相同的一条曲线。

5、生产扩展路线:是指对于每一种可能的产出水平所对应的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点的轨迹,或者说,在每一种可能的生产要素投入成本水平下所对应的最大产出点的轨迹,它实际上就是把每个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

6、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或者作出一项选择所放弃的选择中最好的选择。

二、重点掌握、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中去时,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产品的边际产量是先增加后减少的。②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MP>0 时,TP 上升; MP=0 时,TP 最大; MP<0 时,TP 下降。

AP 与 MP 相交于 AP 的最高点,相交前,MP>AP ;相交后,MP

2、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等产量曲线是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所带来的商品的产量是相同的一条曲线。

从图上可知,等产量曲线有四个基本特征:

等产量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是负值;

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在同一条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3.边际报酬递减规率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概念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且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三个前提条件1.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是可变的,即技术系数是可变的.2.技术水平保持不变.3.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6、利润最大化原则为 MR=MC。成本、收益和利润最大化的计算。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

一、重点名词

1、完全竞争: 又称纯粹竞争,是指只有竞争没有垄断的市场结构,或者说竞争不受任何阻碍或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 就是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即一个厂商就是一个行业。

3、垄断竞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4、寡头垄断:少数几个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二、重点掌握

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① 短期均衡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

② 长期均衡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MR=LMC=SMC=AR=LAC=SAC。、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① 短期均衡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

②长期均衡

在 LMC=MR 时,厂商实现了长期均衡。同时,厂商在实现长期均衡时,也实现了短期均衡。其均衡条件为 LMC =SMC=MR。

第六章 分配理论

一、重点名词

1、洛伦斯曲线:是反映一个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条曲线。

2、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斯曲线曲线计算出来的,反映一个社会收入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 =A/(A+B)

二、重点掌握、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这是因为在工资率较低时,闲暇的效用较小,工资率的提高对人们的诱惑很大,人们愿意放弃闲暇去工作,以提高生活水平,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给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增加。但是,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闲暇的效用增加,闲暇的诱惑变大,而工资率的连续增加导致工资率的诱惑不断下降,工资率的增加会使得劳动者放弃部分工作时间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平而去享受闲暇,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给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减少。、洛伦斯曲线越弯曲,说明收入越不平均;洛伦斯曲线越直,说明收入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说明收入越不平均;基尼系数越小,说明收入越平均。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一、重点名词

1、外部经济: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的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外部经济又分为消费的外部经济和生产的外部经济。

2、科斯定理:是经济学家科斯提出通过产权制度的调整,将商品有害外部性内部化,从而将有害外部性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理论。

3、公共物品是指像国防、立法、交通这类不通过市场交易,由政府提供的商品与劳务。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二、重点掌握、外部经济对外带来的好处是无法得到回报的。因此外部经济说明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收益小于它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也就是说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成本高于它应当支付的成本(社会成本)。外部经济导致具有外部经济的物品供应不足。

外部不经济对外带来的危害是无法进行补偿的。因此外部不经济说明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收益大于它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也就是说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成本低于它应当支付的成本(社会成本)。外部不经济导致具有外部不经济的物品供应过多。2、解决外部性的对策

①征税和补偿;②企业合并;③明确产权。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重点名词、平均消费倾向 APC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重。、边际消费倾向 MPC :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量。MPC=、投资乘数:是指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

二、重点掌握、短期消费函数为 C=C 0 +bY,长期消费函数 C=bY。因此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其中 C 0 是自发消费,bY 是引致消费。4、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其计算公式

投资乘数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当某一个部门投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使其他部门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这些部门投资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最初自发投资增加量的数倍。同理,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也成倍减少。

乘数发挥作用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总的来说就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否则乘数就会相应的缩小。也就是说,在各个轮次上产出出现梗阻,则乘数的大小会减小,梗阻的程度越严重,乘数相应就越小。

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在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K=1/1 - b(1-t)。

5、两部门和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为 Y=AD=C= C 0 + bY 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为 Y=AD=C+I= C 0 + bY +I 三部门 均衡国民收入为 Y=AD=C+I+G= C 0 + bY +I+G 或 Y=AD=C+I+G= C0 + bY d +I+G 6、计算均衡收入、消费、投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

第十二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一、重点名词 1、总需求:是指一个社会对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2、总供给:是指一个社会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二、重点掌握、总需求曲线是描述在物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在既定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既价格总水平提高导致投资支出减少。反之亦然。

注意: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与微观经济学里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不同的。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均衡点

总供给曲线是表明在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总供给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未充分就业的总供给曲线—— ab 线,平行于横坐标,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由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总供给。

②短期总供给曲线—— bc 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由于资源接近于充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因此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或“正常的总供给曲线”。③长期总供给曲线—— cd 线,垂直于横轴,表明价格变动,总供给量不变。

这是因为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所以,这条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重点名词

1、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2、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或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3、失业率:一般是指失业人数占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数,即失业率 = 失业人数 /(失业人数 + 就业人数)。

二、重点掌握、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2、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一、重点名词

1、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使私人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二、重点掌握

1、财政政策的内容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和公债等。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劳务和物品的支出。如购买军需品,科技、教育开支,机关购买公用品、政府公务员报酬及维持治安支出。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投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和增加转移支付,以及减少税收(主要是降低税率)。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投资,减少政府购买和减少转移支付,以及增加税收(主要是提高税率)。

财政支出增加,IS 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如图所示;反之亦然。、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

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作用,因此这种政策工具被称为自动稳定器。例如,在通货膨胀时期,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税收会增加,转移支付会减少,抑制总需求的过度膨胀和经济过热发展;反之亦然。

但是,自动稳定器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的区别 ① 政府购买支出 G 的乘数

在没有税收时,AD=C+I+G=C 0 +bY+I+G=Y,Y=

K=

在有税收且税率为 t 即 T=tY 时,AD=C+I+G=C 0 +bY d +I+G= C 0 +b(Y — tY)+I+G =Y,② 转移支付 TR 的乘数

在没有税收时,AD=C+I+G=C 0 +b(Y+TR)+I+G=Y,由此可见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政府支出乘数和在转移支付乘数的计算。

税收乘数: AD=C+I+G=C 0 +bY d +I+G= C 0 +b(Y — T)+I+G =Y,西方经济学各章重点内容复习(6)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一、重点名词

1、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

2、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二、重点掌握、货币政策的内容

① 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应用。

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②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

再贴现就是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到中央进行再贴现。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再贴现利率和贴现条件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以及放宽再贴现条件,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以及苛刻再贴现条件,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③ 存款准备金率的含义及应用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就是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调节准备金率可以调节货币的供给量。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和放松贴现条件以及降低准备率。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货币的供给量,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和苛刻贴现条件以及提高准备率。

篇6: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

第一章 商品

交换价值与两要素的关系: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价值量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统称为商品经济,它是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为什么商品价值不能由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因为决定价值量的社会标准是商品生产者共同拥有的社会行为的结果,标准必须有一定范围,主要包含三个因素:a.生产条件。b,劳动熟练程度。c,劳动强度。

价值量的变化规律: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章 货币

货币起源: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般的价值形式——货币的形成。

一般等价物:是在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地位,表现其它商品价值,充当其它商品的交换媒介的商品。通货膨胀的含义: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价值规律(什么是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价格背离价值是否说明价值规律不起作用?答:不是,因为(1)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它的涨落,总是围绕着价值这个中心进行的,变动幅度一般不会离价值太远。(2)从短暂的,个别的交换过程来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价高者所得,正是价低者所失,就整个社会来说,总价格与总价值仍基本一致。如果从较长时间看,商品价格高于或低于价值,都是不能持久的。(3)供应关系的变化引起价格相应发生变化,使价格和价值趋于一致。

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3,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消极:1自发调节具有邂逅性,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2包含着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的消极因素。3加速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第三章

为什么说价值的增值和资本的产生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答:因为流通过程是价值增值和资本产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离开了流通过程就无法增值。在流通之外商品所有者只同他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能过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但却不能够创造出会使自己增值的价值,纯粹的交换——等价的或非等价的——都无法增大价值的总量。为什么劳动力具有商品的属性?

答:因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劳动者作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并通过市场型按劳分配等来体现,另一方面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劳动者只能通过合同的形式与其发生劳动交易关系,劳动者在一定期限内将自己的劳动力的资支配权转让给企业。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换分依据:二者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不同,还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意义: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以及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来自于工人的剩余劳动。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二者的联系与区别: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

超额剩余价值的定义:单个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照社会价值出售,从而得到的剩余价值,即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都与劳动生产力有关。区别:相对剩余价值与一般劳动力有关—一般的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导致劳动力价值的变化,从而导致相对剩余价值的变化,超额剩余价值与个别劳动生产力有关—个别的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导致产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别变化从而导致超额剩余价值的变化。

剩余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投资者生产的直接目的都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个目的手段的也都是以扩大和增加对剩余劳动的占有。

第四章资本循环和周转

产业资本循环的含义: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出卖三个阶段相继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实现资本增值的运动过程。

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1,产业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有性。2,产业资本循环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资本周转的含义: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资本的周转方式不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关系:不变资本除包括固定资本所包含的厂房和其他建筑、机器设备工具外,还包括原料、燃料、辅助材料上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除了包括可变资本包含的劳动力上的生产资本外,还包括原料、燃料、辅助材料上的生产资本。年剩余价值率的含义: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例。

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1,剩余价值率是一定时期内剩余价值和实际可变资本的比例,它表示资本主义企业的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程度。年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2,年剩余价值率大于剩余价值率,只有在预付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为一次,预付可变资本的数量等于实际发生作用的可变的资本的数量,年剩余价值率才等于剩余价值率。

第五章,资本积累

再生产的内容: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按其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的含义:企业把积累的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最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积累的含义: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也就是(把剩余价值当做资本使用)

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因为1,相对过剩人口和可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以适应资本主义在生产周期性发展的需要。2,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资本积累: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己的直奔积累及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总量 资本集中:是指个别资本通过集合而形成较大的资本 资本积累的特点:以资本积累为特点。

资本集中的特点:它即可以通过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来实现,也可以由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联合起来成为新的更大资本。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积累包括着两种截然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积累:在一极上,是财富作为资本在资本家手里的积累。在另一极上,是创造这些财富的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

实质:资本主义制度必然造成社会阶级的两极分化。无产阶级的贫困类型:1,相对贫困2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日益下降。表现:无产阶级的工资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贫富差别越来越大。

绝对贫困: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表现:1,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2,实际工资下降3,大量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社会总资本和个别资本的区别:1,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工人和投资者的个人消费,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不包括个人消费。2,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一般商品流通和剩余价值的流通,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资本流通,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和剩余价值的流通。3,社会资本的运动不仅考察价值补偿,而且考察实物补偿,个人资本只考察价值补偿,不考察实物补偿。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时如何实现的,以及他们是如何让补偿的。

第七章,社会总资本运行中的市场

市场机制的含义:是通过市场价格波动,市场主体对各自利益的竞争,供求关系的变化调价经济运行的机制。

市场经济的含义: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和调节人们关系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性质:市场经济师发达的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即可以与私有制相联系并为其服务,也可以与公有制相联系,并为其服务。

市场机制的功能强点:1微观经济均衡功能2资源短期配置功能3市场信号传递功能4科学技术创新功能5局部利益驱动功能 市场机制的功能弱点:1市场调节目标偏差2市场调节程度有限3市场调节速度缓慢4市场调节成本昂贵 市场规则的内容:1市场进出规则2市场竞争规则3市场交易规则4市场仲裁规则

第八章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联系:1它们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量对比得出的不同比率2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本质,利润律师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3利润率通剩余价值率是按相同方向变化的,剩余价值率是影响利润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区别:1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所表示或体现的关系是不同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利润率造成了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总资本产生的假象,因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和实质,而剩余价值率作为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说明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表明其真正来源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示剥削程度。2在量上,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利润率的影响因素: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正比)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正比)3资本周转速度快慢(正比)4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正比)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除以全部预付总资本平均利润率的含义:等于社会总剩余价值除以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

答:它是以资本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下充分竞争的结果(形成过程:高(低)利润部门—新(原)资本进入(退出)—供给增加(减小)—价格下降(上升)—利润减少(增加)—利润率下降(上升))

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趋势:从商品经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来看,程下降趋势。

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1剩余价值率的提高2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3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4对外贸易的发展 生产价格的含义:产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商业资本的含义:又叫商人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商业利润的来源:真正来源是由产业工人创造剩余价值

剩余利润的获取途径:1自己投资商品经营2依靠商业店员的劳动,完成商品的推销活动3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

第九章生息资本和利息

借贷资本的含义:是借贷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特点:1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2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3借贷资本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它是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形式。

利息的本质(来源):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利息的最终来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劳动。影响利息率的主要因素:1平均利润率的高低2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和借贷双方的竞争。

银行利润率的含义:银行利润总量与银行企业自有资本的总量的比例。来源:1借贷利息的一部分2从事证劵交易活动所获得的利益3来自于承办各种中间业务的手续费4对企业投资所获得的股票红利。

虚拟资本的含义:以有价证劵的形式存在,能给持有者定期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它与实际资本的区别:1从质的方面看,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又不在再生产过程中实际发挥资本的作用,只不过是资本所有权与收益权的证书,是资本的纸制副本,而实际资本无论是出于实物形态还是货币形态,都是职能资本,它本身有价值,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作用2从量的方面看:(1)两者的总量不一致,虚拟资本总量大于实际资本总量(2)由有价证劵价格涨落引起的虚拟资本量的变化不反映实际资本量的变化(3)虚拟资本增长速度有日益快于实际资本增长速度的趋势。股票价格等于预期股息除以利息率。

第十章垄断资本和垄断利润

垄断的含义:少数到企业联合起来,在瓜分市场制定价格等方面达成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协议。

垄断形成的基本动因:排斥其他资本保持自身在生产和销售上的有利地位,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和更多的利润。金融资本的含义:由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金融资本的形成:垄断是金融资本形成的资本。

金融寡头是如何通过资本参与实现经济上的统治的:垄断资本家通过收卖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以达到占有股票控制额来实现对其他企业的控制。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其他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

垄断价格的类型:(1)垄断高价:使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2)垄断低价:指垄断企业利用有利的垄断地位压低其所购买的投入品价格。

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竞争特点:资本主义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产生了垄断,但垄断的形成并不会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基本格局。

第十一章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地租的含义:是土地租种者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经济代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级差地租的含义:由于不同的土地具有不同的自然生产力,故耕种较优等的土地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当这部分超:额利润归于土地所有者时,就形成了所谓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1土地生产条件的差别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物质条件。2土地的有限性和以此为前提的土地经营的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

上一篇:优秀征文《傻傻的童年》下一篇:加强产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