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思想文化复习学案

2024-07-29

古代思想文化复习学案(共6篇)

篇1:古代思想文化复习学案

复习三——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一、主线发展规律

1.中国思想文化奠基于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其核心是_____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__________与________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__________。

2.科技成就:古代中国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文学与艺术成就: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展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的_______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______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我们的国粹

4、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

(1)先秦诸子百家治国观点:①儒家推崇“___治”,提倡“礼治”或“_____”,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______”。②法家提倡“______”,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_____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__________的中央集权国家。③道家主张“________”,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______和民心。秦汉以后统治者的__________政策正是这种治国思想的体现。

(2)演变: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5、社会环境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1)政治上,强调“大一统”,__________不断发展并强化,阻碍科技发展创新。

(2)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与农业有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

(3)思想上,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北宋以后,__________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政策上,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实行_______专制等,影响中国传统科技的________总结

二、主干知识点

(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___”“为政以德”“__________”;首创______,主张“_________”,打破贵族_____________的局面。

(2)孟子:主张实行“________”,提出“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________”。

(3)荀子:主张“______”和“________”,提出“__________”的著名论断;认为“_______________”。

2.道家

(1)_____: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_____”,主张“__________”,希望回到_________ 的状态。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________的,认为放弃_________观念就能获得______________。

3.法家:________: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__________,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_______________。

4.墨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汉代——独尊儒术,成为正统

1.汉代儒学

(1)思想来源:以___________为主,融合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思想。

(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三纲五常。

2.评价:有利于巩固__________,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_____________和打击____________;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_______________。

(三)宋明——理学、心学

理学产生背景:

思想渊源:儒佛道并行,吸收佛道精华解释儒家义理,推动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 主观努力:儒学家推动儒学复兴运动

政治需要:宋统治者为改变五代以来分裂、动荡局面,迫切需要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树纲常伦纪 宽松环境:宋代重文轻武,对学术较少干涉,书院讲学兴盛,学术活跃 经济基础: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1.程朱理学:“_____”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____________,体现在人身上就是___;把握“理”就要“_______________”。(1.不利于自然科学探究2.崇尚探究义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心学产生的背景

⑴明朝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⑵程朱理学官方化和成为科举教材以后,功利逐渐掩盖学术应有的探究精神,崇尚空谈,不务实际,无法解决社会问题

⑶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必须整治人心

⑷继承和发展陆九渊的心学,吸取佛教禅宗“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

2.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__________”,求“理”就是进行__________;

王守仁(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他认为“_____”就是心中的天理,只要克服_______、恢复_______就能成为圣贤; 宋明理学的实质:以_____________维护专制统治统治的新儒学

理学的影响:

1、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礼轻法的观念。

2、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创新;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四)明清之际——儒学的批判与新发展

1.背景

(1)政治:________________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__产生。2.概况

(1)李贽:____________,自称为_______,指出孔子不是______,批判理学家“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他反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黄宗羲:揭露______________是天下之大害,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民主思想;主张以“________”取代皇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提出“_______________”经济主张

(3)顾炎武:倡导__________,写成巨著《_____________》,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开一代________之先河。

(4)王夫之:继承发展了唯物主义思想,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影响: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五)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意义及其在今天大放异彩的事例

1.原因——春秋战国处于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时期(1)经济:生产力大发展(_______________),井田制崩溃;(2)政治:________崩溃,________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3)阶级:______________的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_________________,“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5)民族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________________加强 2.意义

(1)先秦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①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2)“百家争鸣”过程中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特点。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事例

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三、总结归纳

1、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的原因

(1)儒学在古代社会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从根本上都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②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

(2)儒学近代以来逐渐边缘化的原因:①儒家属于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是古典精神,是农民意识。3 因此,在以工业文明为追求的现代化时期,儒家只能退居边缘。

②现代民主政治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和广泛的认同。

(3)儒学逐渐现代化的原因:①儒学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换言之,儒家是可以和现代社会相融的。

②从历史上看,儒学曾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自我更新,具有很强的包容性。③可以用儒学价值理想的合理成分去化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极端个人主义等。

2、儒家思想的精华及价值(1)思想精华

①人与人的关系:提倡仁爱,主张推己及人的精神;提倡人与人之间应和睦相处;与人交往,主张言而有信的精神;提倡尊老敬贤的为人准则。

②人与社会的关系:提倡以德治国的精神;提倡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提倡个人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历史责任感。

③人对自身的反省与追求:提出修身要求,主张慎行自省,格物正心,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

④人与自然、天的关系: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主观能动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思想等。

⑤教育智慧与求学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实施因材施教,强调学与思相结合。

(2)儒学的现代价值

①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②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个人修养:“正身自省”“舍生取义”强调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④政治建设:“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一)基本情况

1.纸:_______时期,中国已有纸,东汉____________改进造纸术,蔡侯纸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2.印刷术: _________出现雕版印刷,北宋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印刷。

3.火药: ___________火药用于军事,________广泛使用。

4.指南针

_________制成指南仪器——________,________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5、历法

6、四大农书

7、医学

(二)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从科技内容上看,__________强,而对事物___________的探索不够。2.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典籍______与经验________,缺少________。3.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_________,缺乏将科技转化为__________的意识。4.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5.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世界。

(三)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1.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提供了重要保障。2.经济: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3.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中外往来,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4.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5.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各个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

(四)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因素

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程朱理学的禁锢,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也缺乏足够的人才。

4.归根结底是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三、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一)古代文学成就

1.先秦:_______和________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分别开创________与__________风格流派。

2.汉朝: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______、浪漫主义诗人____、现实主义诗人____。

4.宋代: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_______和______,婉约派词人有________和________,词适应了___________丰富生活的需要。

5.元代:______和_________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杂剧以_______的《窦娥冤》为代表。

6.明清:______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出现了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也很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崛起是小说兴盛的重要原因。

(二)几个重要问题

1.盛唐成为诗歌创作黄金时代的原因

(1)经济:唐朝国力强盛、封建经济繁荣为唐诗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国家统一、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科举“以诗取士”促进了唐诗发展。(3)民族交往和中外交往促进了唐诗发展。(4)继承和发展了前代诗歌丰富的艺术经验。2.宋词流行的原因

(1)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2)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3)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4)其他:科举制的推动、社会的变化等也是宋词发展的原因。3.明清小说的文学特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了顶峰。(2)在思想领域,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3)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4)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

(5)明清社会矛盾加深,一些文人写出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体现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叛逆特色。

(三)对古代文学发展的认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客观反映,内容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2.体现文化的承上启下。文学既继承了前代的成就,又进行了改革创新。

3.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迥异,艺术特色纷呈。文学作品的风格受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状况影响大。

4.古代文学的发展,呈现逐渐平民化的特点,反映了城市经济的逐渐繁荣。

5.从文学的形式来看,具有很强的阶段性,不同时期占主导的文学形式适应了不同时期的需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

6.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的高尚情操值得学习。

(四)古代中国的艺术 1.中国的汉字与书法

(1)文字发展历程_______——商_____——商周_____——春秋战国文字不统——秦____、隶书。

(2)书法发展特点:秦___汉___——魏晋发展成为____的书法艺术——隋唐风格多样——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______——明清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2.中国的绘画

(1)历程:新石器时代——起源;战国__________________绘画艺术成熟;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2)民间绘画:北宋:《清明上河图》;明清:木刻版画、年画、剪纸、布贴画。

3.京剧的形成(1)发展历程:起源于清代乾隆时期,流行于安徽的四大徽班进京,博采众长,经过“徽汉合流”,融入秦腔、昆曲和北京方言。道光时期形成京剧。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2)京剧的特点

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②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③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④表演按一定程序进行,多采用虚拟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篇2:古代思想文化复习学案

第二节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从高考来看,对思想内容的考查就是对诗歌的情感考查,至于观点态度,时有考查,但不是太多。诗歌总是要表达一定情感的,所以古诗鉴赏总是难以避免考查情感,因此,此考点是考查频率最高的考点。古代诗词中常

见的情感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念离

愁与寂寞孤独型。

此类情感最为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聚;并且通信不便,难以沟通与交流。所以诗词中的思念离愁与寂寞孤独是一个普遍的话题。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2.愤世嫉俗与怀才不遇型。

对统治者不满,抱怨无人赏识,个人事业与理想无法实现。南宋的辛弃疾写的不少词都是这一类。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5.自得其乐与惜春悲秋型。

一些古代诗人不去关注社会与国家,而只是把情感停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当然他们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在官场打击或备受挫折后的无奈选择。寄情山水、登高览胜、归隐田园、惜春伤秋等等。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2009年全国大多数高考试题都专门设题考查。常见设问方式有: 1.诗中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3.这两首诗中的情感有何不同?

4.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怎样作答

诗歌或其中的某一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春 日

□(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

②③,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抓字眼。如“韶光匆匆”“落花风”可暗示出惜春之情。“无赋招魂”“且排”都暗示了诗人的忧虑。②明写法。律诗的上下四句之间,以及词的上下阕之间,一般都是上为铺垫,下为真正的中心所在。

问题

上段一般是写眼前之景,下段写心中之情。所以下阕往往是针对国家命运、个人前途所抒发的情感。③看注解。本题中的注解①就明显暗示出本诗是对国运衰微的感叹。

【答案】 “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

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

命题中会问到诗歌或者其所描述的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如何作答这类题

① 摸鱼儿

□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 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62)。当时词人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路任转运副使,一腔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能尽情施展,于是写下此词抒发胸中的郁闷与感慨。②汉武帝时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

词的上片,以“春去”作为线索。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还是抓字眼和关键句,上阕的“匆匆春又归去”就显示了作者的惜春之情,下面的句子就接着就出现了“惜”字。下面的“尽日惹飞絮”就显示了作者的“怨”,前面也直接出现了“怨”字。

问题

【答案】 情感变化:由惜春到怨春。“惜春长怕花开早”等句揭示作者害怕春去花落,甚至害怕春天花开的太早的心情,因为开的早凋谢的也早;“怨春不语”等句,借助于屋檐下勤勤恳恳的蜘蛛沾惹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来留住春天,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

鹧鸪词

□ 李 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怎样比较两首诗词中的不同情感

鹧鸪词

□ 李 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

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这种“愁苦之情”具体说来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解析】 主要是研究情感因何而起,第一首的“郎从何处归”是情感的愁绪所在。第二首引发点较多,既有屈原的,也有自身的独行的寂寞之愁的。因此找到愁绪的引发点是问题的关键。

【答案】 李益诗主要是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苦,末句我们仿佛可以感觉到她盼望情郎归来的急切心情。李涉诗有对“二女”的同情,有对屈原沉江自杀的叹息,也表现了自己的羁旅愁绪。不像李益诗所抒之情集中一点,而是泛咏愁情。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1.结合内容分析情感的答题句式

一般让考生结合诗词内容来分析其情感的题可以用这样的句式作答:本诗描写了……,发出了……,表达了……,然后再用“通过……,抒发了……”句式总结。

其他答题技巧

要在考前准备一些有关感情类的词备用:伤感、惆怅、不平、痛苦、寂寞、愤懑、哀怨、清高、超凡脱俗、怀古伤今、无人赏识的落寞等等。作答时,不能空洞的答这些词,一定要联系诗词的具体内容。2.托物言志类题的作答方法 先答对该物的表面情感,然后再说出其深层的情感。如韩愈的一首诗: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榴花虽美丽却无人欣赏的慨叹(表面情感),并借此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伤(深层情感)。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情感与意象

村 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两首诗均以“村居”为题,它们描绘的景致与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咏 柳

□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怀

□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

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情感的内涵

【注】 ①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全诗来看,作者所“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所“悲”包括:①因世事繁杂而双鬓苍老。②因享受高官厚禄而十分羞愧。③面对美好的秋景而无心欣赏。④归隐田园的心愿一时无法实现。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公安县

□ 陆 游

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头今始回。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注】 ①陆游经公安入蜀已辗转八年,今回京“廷对”停泊公安。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壮志未酬之憾;人生衰老之感;前程渺茫之意;对统治者的失望之情。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情感的矛盾或变化

【注】 这是一首和诗。原诗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用“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自己虽面对江南美丽春色,却因别家离乡、在外做官,对异乡的新春物候变化反而感到惊心的矛盾心情。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 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作者的观点态度

【注】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蟾宫殿”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一、分析情感变化时,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只作空洞分析

(20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考生答案】 上阕写作者目睹的情景,作者的情感是痛苦、悲愤。下阕写作者的希望与畅想,情感积极、张扬。

【现场点评】 考生答案基本上答出了情感变化,而且是正确的。但考生没有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如上阕作者因何痛苦、悲愤,下阕作者作了怎样的畅想,这些都需要答出。因此,考试中会酌情扣分。【正确答案】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像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二、只答悲愁一类的笼统情感,不具体指出哪一类的愁绪

(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晚泊岳阳

□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考生答案】 作者的心情是孤独寂寞,悲愁痛苦。通过所闻(岳阳城里钟)、所见(空江明月来)、所感(一阕声长听不尽)来表现的。

【现场点评】 感情基调是对的,但没有指出是思乡之情。怎样表现的,只做了简要分析,但没有答出专业术语,即寓情于景。

【正确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篇3: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思想述略

关键词: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思想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起源于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盛于春秋诸子百家, 一直延宕至晚清封建社会末期, 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对廉政问题的卓越智慧, 影响着治国理政的方向。因此, 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的精华, 对于探究中国当前反腐倡廉的发展规律, 以廉政文化推动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的来说,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始于西周,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并为历朝历代所传承。根据史料, 《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是民本思想的最早体现。书中记载了君王无德而招致祸患的史实, 从而告诫为官者治国要以民为本。《五子之歌》中写道:皇祖有训, 民可近, 不可下,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意为大禹说过, 老百姓可以亲近, 而不可以轻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只有人民稳定了, 国家才能安宁。因此, 早在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就认识到了政治的关键在于人民。大思想家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仁”的思想, 其基本精神就是“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爱惜民力, 这可以看作是民本思想的最早体现[1]10。思想家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发扬光大, 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 对于国家的兴衰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这一为历朝历代所传诵的著名观点。荀子在《王制》中提到“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指出人民既可拥护君主, 也可推翻君主, 强调了人民的力量。到了汉代, 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更是对民本思想做了系统的总结, 在《新书·大政上》中提出“闻之于政也, 民无不为本也”, 主张国家若想长治久安, 必须施仁义、行仁政。曾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对民本思想的体会亦十分深刻, 常用“水可载舟, 亦可覆舟”告诫众人, 从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唐盛世。

二、德治思想

德治思想萌芽于夏周时期,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主流,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早在尧、舜、禹时代, “禅让制”的实行可看作是德治思想的萌芽。而最早的有关德治思想的历史文献记载是《尚书》之《周书》之《诏诰》中“王敬作, 所不可不敬德”, 明确地提出了“德之说”, 并在文中清晰地表述了完整的政治与伦理思想。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继承了周公的思想并加以发展, 提出“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是统治阶层拥有高尚的道德, 并以此来治国治民, 就会获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礼”和“仁”, 而“仁”即是“德”的最高标准, 他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并发展为“仁政学说”。孟子提出“君仁莫不仁, 君义莫不义, 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就是要求作为君主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做到清廉自守[2]56。“正君”作为我国古代德治的根本和基础, 一直受到历代理论家和思想家的重视, 司马光就曾上疏阐述仁君应具备的三大道德操守, 即“仁、明、武”。在古代的历史上, 也不乏贤德的君主非常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如汉文帝、唐太宗、清康熙帝等。

三、法治思想

法治思想主要源于先秦时期的法家, 代表人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 战国时期的商鞅、韩非等人。法治思想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德治思想。法家认为治国不能光靠说教, 要以力服人, 提倡严刑峻法, 靠法治手段来治国。《管子·重令》中提出:“故安国在乎尊君, 尊君在乎行令, 行令在乎严罚;罚严令行, 则百吏皆恐;罚不严, 令不行, 则百吏皆喜。”商鞅作为极力主张实行变法的法家代表人物, 提出了“圣人治国, 观俗立法而治”, 他还尤其强调重法, 反复告诫国君“不可以须臾忘于法”, 还提出了“刑无等级”、“不赦不宥”的思想。韩非子强调治国要有法治, 赏罚都要以法为标准, 提出了以法治为中心, 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体系。《韩非子·有度》中说, “法不阿贵, 绳不绕曲。法之所加, 智者弗能辞, 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更是表达了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的观点[2]57。而到了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推崇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自此, 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而法治思想也开始了与德治思想相融合的发展道路。

四、节俭思想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古代凡有影响的学派几乎都提倡节俭, 儒家、道家、墨家等都十分强调节俭的重要性。很多思想家和理论家也都从各自的角度对节俭进行了阐释, 节俭思想在古代就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也是从政治国的基本要求之一。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提出“温、良、恭、俭、让”五种美德。指出:“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在《论语·子罕》中指出:“衣敝缊袍, 与衣狐貉者立, 而不耻者, 其由也与!”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的思想观点。墨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墨子在《墨子·辞过》中提出了“俭节则昌, 淫佚则亡”的观点, 充分体现了墨家提倡节俭的思想。墨子不仅提倡节俭衣服和饮食, 还提出节俭宫室、舟车, 以及节葬、非乐[3]76。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在写给儿子的家书《诫子书》中说道:“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提倡用“静”来修善自身, 用“俭朴”来淳养品德。唐代名相陆贽亦曰:“取之有度, 用之有节, 则长足。”北宋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引述前人“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的观点来训诫子孙, 成为千古流传的至理格言。

五、勤政思想

勤政思想也是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亦是中国古代的官德规范之一。勤政思想要求为官者要勤于政务、忠于职守, 正如《晏子春秋》中讲, “尽力守职不怠, 奉官从上不敢隋”。荀子说过:“凡百事之成也, 必在敬之;其败也, 必在慢之。”揭示了敬业精神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墨子·七患》中提出了国家将亡的七个祸患, 指出国家要积极准备、巩固自己才能有备无患, 其核心思想即是为官之要在于勤。中国古代历史上不乏勤政爱民的君主, 如汉宣帝刘询、唐太宗李世民、清世宗雍正等。而勤政往往和廉政相辅相成, 廉政亦是勤政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因此, 崇公尚廉也是历代统治者坚持的行政伦理, 希冀把公廉思想和要求贯穿于统治过程中, 从而培养和造就贤能良臣, 建立稳定的政治清明的王朝。孔子在《礼记·礼运》中论述道:“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 (给大家办事) , (人人) 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 (的气氛) 。

六、教化思想

教化不仅是中国古代历代学者大力倡导的, 也是为统治者所高度重视的大事。通过教化, 可以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诸种关系, 激励官员形成高度的廉洁为民的自觉性, 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正如管仲所说:“教不善则政不治。”意思是教育不善, 政事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中国古代的教化思想是与德治、理治等思想相统一的, 教化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非常重视对人们的道德教化, 孔子在《论语·尧曰》中说:“不教而杀谓之虐。”体现了孔子重视教化的思想观点。继孔子之后, 孟子提出了性善说。孟子认为,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指出“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由此认为, 道德教化可以培养人们的善性, 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4]14。荀子则继承了儒家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 对道德教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并首次提出了“教化”这一概念。总之, 孔孟所开创的儒家教化思想贯穿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 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志勇.论中国古代廉政思想[M].黑龙江史志, 2008.

[2]肖杰.中国古代廉政思想论纲[J].福建行政学报, 2009.

[3]慧超.试论墨子和周易的节俭思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篇4:如何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34.tif>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 道家。①老子:世界本原是“道”、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②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2) 儒家。①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提出“正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②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③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仁义”、“王道”。

(3) 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4)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 代表人物:董仲舒。

(2) 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3) 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4) 主要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3. 宋明理学

(1) 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存天理,灭人欲”;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

(2) 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认为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 李贽: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否定“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 顾、王、黄: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

儒学发展历程总结: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34.tif>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 四大发明

(1)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便宜易得的原料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

(2) 印刷术:①隋唐之际,中国出现雕版印刷术。②北宋时,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 火药:①唐代发明了火药。②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③传入欧洲加速了其封建制度的解体。

(4) 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②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西欧,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2. 天文学成就

(1) 《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 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3) 元代郭守敬制成了新型浑仪——“简仪”。

3. 三项数学成就

(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出现九九乘法口诀。

(2) 三国的刘徽、南北朝的祖冲之都对圆周率的精确数值作出了贡献。

(3) 《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4. 四部农书

(1)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2) 北魏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

(3) 元代王祯编写了《农书》。

(4) 明代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

5. 三部医学名著

(1)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 张仲景撰写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称为“万世宝典”。

(3) 明代李时珍编写了“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34.tif>三、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1. 文学

(1) 先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分别开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风格流派。

(2) 汉朝: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

(3) 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4) 宋代: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词人有李清照。

(5) 元代: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6) 明清:章回体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出现了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 汉字、书法

(1) 汉字发展脉络:图画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秦朝)→隶书(始于秦,流行于汉)→楷书、草书、行书。

(2) 书法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

3. 绘画艺术

(1) 魏晋以前:绘画艺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调,画风质朴。

(2) 魏晋:士人群体的艺术追求体现在绘画上,出现了文人画,代表人物有顾恺之。

(3) 唐代:体现盛唐画风的代表是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

(4) 宋代:宫廷画院最为活跃阶段;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5) 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突出,最终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4. 京剧

(1) 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

(2) 形成: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

(3) 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4) 走向世界:民国年间,京剧走向世界,成为国粹。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34.tif>四、 2012年高考好题选析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335.tif>例1 (2012年北京卷,第14题)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 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 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13.tif>【解析】 本题以“同一世纪”这一时间限制为切入点,考查同学们对中外若干文化成就的掌握,涉及的考点较多,考的内容也很细。但由B、C、D三项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差距较大,容易排除。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245.tif>【参考答案】 A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335.tif>例2 (2012年山东卷,第9题)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13.tif>【解析】 本题直接引用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考查同学们对解读材料并据此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点为百家争鸣,解题关键是把握这一学派观点中的几个特点:注重实践、反对贵族、轻视商人和学者,符合这几个特点的学派是法家。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245.tif>【参考答案】 D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335.tif>例3 (2012年江苏卷,第1题)“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 《诗经》 B. 楚辞

C. 汉赋 D. 唐诗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13.tif>【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而且“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因此它充分体现了“民间性情之响”,符合题意。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245.tif>【参考答案】 A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335.tif>例4 (2012年浙江卷,第12题)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 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 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 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13.tif>【解析】 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篇5:古代思想文化复习学案

【课标要求】

1.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性;2.把握中华文化的形成、特点以及

世界文化的关系;4.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确自己承担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和责任;5.懂得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及其具体

要求;6.理解文化的多元化,学会正确对待处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建

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考点梳理】

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1、民族文化的形成,以及和世界文化的关系。: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注意:并不能说是最优秀的。)

2、中华文有什么特点?解答:①从内容上看;②

从时间上看。

3、民族文化有什么作用(意义)?解答:对个人:民族文化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精神营养;对民族对国家:①民族

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之中。②是的力量源泉; ③是的重要力量,是 的思想纽带。

二、强化文化认同

1、世界文化有什么特点: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出的特点。

2、文化多元化有什么影响:①有利: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充实了,开阔了。②不利:对民族文化,容易使我们迷失自我,削弱,失去。

3、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解答:①要汲取其他民族的,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②必

须深深植根于,不能割断与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不能动摇我们的。要正确认

识,树立。(要坚

持,,的原则)

4、怎样做到认同民族文化?解答:①要树立对民族文化的;②要不断 民族文化,使民族文

化,发展。

5、在文化竞争和交流中(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学生应该怎样

做?解答:要保持,学会,自觉

地址和拒绝的文化现象,追求,积

极投身。【典例分析】 1、2009年11月29日新华网载文指出,全球有近4000万人在学习汉语,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亿。全球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说明()

①中华文化日渐繁荣②外国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为贵”的思想仍彰显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力和各级政府的行为中,这表明传统文化()A、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B、与时代相结合,在实践中发展 C、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D、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针对一些中小学生热衷于过“圣诞节”、“愚人节”等外来节日,而对于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十分淡漠这种现象,某班利用班会时

间就如何开展中外文化交流进行了一次大讨论。

你赞同的是()A、文化具有多样性,各国应该加强文化交流

篇6:古代思想文化复习学案

姓名

组别

组长签字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部分复习导学案十一

复习目标:

1、能仔细地阅读诗歌,弄清楚诗歌的大意和其中意象的内涵,并能将之组成画面加以描述。

2、能大致分清楚诗歌语言的特色(包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3、能结合诗歌内容准确地说出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4、在以上三方面要求的基础上,能体察诗歌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并形成语言加以复述。

考纲要求:详见《三年高考两年模拟》P143页。

预习任务:

一、细读详见《三年高考两年模拟》P143页的“考纲解读”,并勾画你认为的重要的信息。

二、细读《三年高考两年模拟》P146“知识清单”中其他的内容,勾画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并加以积累。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3.(四川省南充市八校2010届高三8月联考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一个时期。

(1)两首诗词中都写了在金陵城附近所见的景色,但观察的视角和描写的手法却各不相同,请结合作品具体说明。

(2)前首唐诗以“愁”为诗眼,后首宋词以“悲”为诗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词不同的思想感情。

4.(广东顺德伦教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两首诗抒情主人公都是_________,表达的感情都是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都用生活细节表达情感,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1)根据这两首诗的背景,可以推断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 》正是创作于这个时期,他的另一首有名的长篇叙事诗是《 》。(2)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的不同表达作用。

(3)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

预习自测:2.(湖南省株洲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两

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村夜(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宋)朱淑真

太原五十九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1班级

姓名

组别

组长签字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2.(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秋夜独坐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1.(山东省济宁市2010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问题。

减字木兰花 纳兰性德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概括。(4分)

(2)“转过回廊叩玉钗”是让人津津乐道的名句,试结合全词谈一下此句的妙处。

3.(陕西省渭南市2010届高三质量检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条简答。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当堂检测:4.(山东省临沂市2010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

答问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游记作文:美丽的厦门下一篇:风险排雷体系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