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2024-08-25

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通用8篇)

篇1: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山东省文登市山马完小 姜雪燕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情感教学在新课改中正能体现这一目标,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其情感品质也能得到升华和提高。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的心理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高尚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的进行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合理调控自身的情感

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首先教师要把课堂成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形成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的想、大胆的说、大胆的做。其次教师要合理运用语言、手势等手段来激励感化学生。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感染力,我们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个综艺节目叫“幸运52”,主持人运用自己那情绪化的语言,幽默的表情、手势使在场的观众为之沸腾。教师的在课堂上也应该适量的采用一些表情、手势,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教师的手势即能渲染课堂气氛,又能成为教具。如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中《除法的认识》一课当中,教师讲授时用手势画一个大圆表示八只鸭子,接着用手势象征性的拿出两个放一堆,再拿出两个放一堆„„。学生看到教师这样夸张性的手势,自己也不由自主的跟老师一块做起来,课堂气氛及其活跃。再次,教师应以自己高尚的情操积极的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相应的情感。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分的利用课堂上的情感目标、情感体验,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感情丰富、求知欲强烈;同时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水平会越来越明显;从而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能。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趋向情感化、生活化

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的小朋友去商店卖虾条,该拿多少元、卖多少包虾条,是一清二楚。可是当学生计算数学题时,却一时想不出6里面有几个2。这时为什么呢?就是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生活性、情感性。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认知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厚;认知越肤浅,感情也越肤浅。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推动、强化、调节等功能,也就是说积极健康的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起到积极的、发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与抑制作用。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工程问题》时,教师出示课件,录象展示1997年长江发洪水,堤坝冲开了16米的长口,这时雷声、雨声交加,教师讲明长江两岸边火速组织人员进行抢险,甲队每小时修2.5米,乙队每小时修1.5米,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干些什么?这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要用什么东西添!”,“他们要花几小时完成呢?”学生的情感在这危急的时刻得到升华,同时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在这样的情感激励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被不由自主的激活,思如泉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在新课程改革的教材中有许多的显性情感因素,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充分的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显性情感因素,同时要挖掘其中的隐性情感因素,真正做到情知互动。

三、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合作、互动为主

如今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情商”,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在1997年出版了《情感智力》一书,对情感智力理论加以诠释。书中主要强调情感智力重点是:认知和管理情绪;自我激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在现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而情感教学正能体现这一要领。情感教学的学习方式以合作互动式为主。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以合作为基础,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急于去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知识。这种方法有利的提高学生的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形成坚强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只给学生一根线,几个圆片,及测量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小组中学生自己在交流时会找出记录员、操作员、及组长。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的,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宽松友好的人际关系等,其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一定要将激励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互相竞争中得到进步。可以进行小组评比,奖励小红花、小五星等方式激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荣誉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是多么高超”。小学数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强调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水平,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等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将情感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到当中去,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把握学生的情感需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的学生正如一棵棵茁壮成长的麦苗,教师要以情感为主线,以合作、互动教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情感品质。给他们注入情感的火焰,让生命的果实结出崭新的未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之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该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中的一篇,有需要的请联系我们客服?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为改变这些弊端,我要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操作,即通过教师运用多变的手段,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觉自主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下面就将我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作法小结如下:

一、创设人际和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发扬学问中的自由和组织管理上的民主(如在分组教学中大胆让小组长自己主持对学习的讨论),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激趣乐学的关键。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仿佛套上了枷锁。因此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我首先减轻了分数对学生的压力,针对优、中、差三类生建立了分类学习目标,通过注重提问、练习、测查等方式使各类生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是不布置家庭作业,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学知识;第三是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彩游戏的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四、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获得成功,体验到参与之乐。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在先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通过各种感官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成显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师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五、创设探索、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即: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在师的诱导下探索研究,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需要。如:师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这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整数,师马上就能说是否能被2、5整除,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羡慕,就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在师的诱导下,逐步发现?quot;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从而体验到了求知之乐。

六、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

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七、创设激励的情境,让学生苦中求乐。“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在困境中树立“自信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反用”这课时,学生在掌握了如“11×34+89×34”这种类型的基础上,师便出示了如⑴“11×34+17×34+72×34”、⑵“99×34+34”、⑶“101×34-34”、⑷“34×46+75×34-31×34”等类型的深化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与我们所教过的“a×c+b×c”类型题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感到手足无策,难以下手。这时,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通过艰难的研究,学生逐步发现⑴是属于(11+17+72)个34的反用,⑶是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反用,这些题均属于“反用”这种类型的变式题。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教师创设的激励情境,让学生在困境中历尽千辛,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树立了“我能行、我很行”的信心。

八、创设多元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整体教学之乐。即,不同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不同的课型,如在教学“土地的丈量”时,可让学生到校外上实践操作课;如针对教材中的有些思考题,可以开展数学活动课等。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分析等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在各种课型中也体验到了整体教学这乐。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有以下体会: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重视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两为主原则,合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把如何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研究的核心。

4、“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切实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艺术。

在数学学习习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它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的做法是:创设情境,尝试探索,发散思维。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结合数学教学,培养良好的习惯,包括那些内容呢?《小学数学教学义务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砖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习惯”。以及学生乐于课前准备、活于课堂探究、勇于课后延伸;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新课标还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那么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六点做起:

第一、贯彻新理念、实施新教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倡导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学习、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第二、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培养这种学习习惯,使学生明确要这样做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算好,怎样做才能做得好;让学生明白要这样做的意义。例如,要求学生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必须要先认真审题。这样做不但能从整体上把握好运算顺序,寻找简便计算方法,而且还能避免因看错抄错数据、运算符号而产生错误。学生明白了,就会认真审题,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再如学生写字 时 老师要经常告诉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即头要端正,不要歪斜甚至伏在手臂上,眼睛离笔尖一尺左右;腰要正直稍有前倾,不要俯向桌面;双臂要撑开些,保持一定距离,如果两臂缩拢,会书写不灵便;双足放平,脚踏实地,不要一前一后,或交叠一起。对于写字姿势不好的学生随时纠正,同时讲一些危害性。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习惯。

第三、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严格要求,认真检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必须结合教学过程进行。从小抓起,长抓不放。例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还要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按要求做的,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再加奖励一个“笑脸”或是一朵“小花”,示范给其他同学看。让做得好的学生体验成就感,从而激励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同时牵引写的不好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对有抄袭作业等有坏毛病的学生,应以鼓励性语言教育为主。如:“你如果独立完成,思路肯定是最独到的,相信自己!”、“如果你用心去写,肯定会把字写的最漂亮!”,随时反馈学生信息,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以及时表扬,耐心帮助他们,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四、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教师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让情感在这里交融,知识在这里增值。切忌抹杀学生的独到思维。另外课后练习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勇于探索钻研一题多解,以题简意深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得新颖、独到、变通的回答。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五、教师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如教师工整合理的板书,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学生也会像老师那样字迹工整地认真书写。即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

第六、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努力地耐心培养。同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合作,寻找最佳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上,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点燃学习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一、创设情境

教学成功与否,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程度。主动参与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的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架设学习的桥梁,提供思考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特长,提高素质。例如:课始老师的导入:“小熊给小朋友们寄来了一封信,寄给谁了呢?请大家找一找。”小朋友们兴趣骤起,纷纷寻找。老师请找到信的同学打开读一读,新的教学内容就此展开了。多妙的开头啊!

教学过程中,老师承接前一项训练内容,说:“小朋友玩得正高兴,突然天色昏暗,眼见就要下雨了。这时小白兔来了,带来了很多伞,他的伞可不是卖的,而是送给做对题目的小朋友的。” 学生纷纷抢着做题,多好的故事渲染啊!

多媒体传真:小猫亲切的叫卖声:“卖苹果,卖苹果咯!”小鸟飞来了,说:“我买9个”,“小朋友,请你帮小猫算一算,还剩几个?”浓厚的生活情趣,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而且这样在解答问题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二、尝试探索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就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尝试、探索。如在教学进位加法35+7= □ 这节课时,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索”、“验证、运用”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学生凭借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体会,设计出三个层次的研究方案:(1)用小棒摆一摆,用数学具的方法完成计算。(2)小组协作讨论,探索计算的方法。

①35+7=5+7+30=42

②35+7=35+5+2=42

③35+7=35+10-3

三、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数学知识巩固和技能提高的重要环节,大量地重复练习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合理必要的练习会使学生获得真知,兴趣盎然。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数学练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创新能力的思维发散训练,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把同一个问题作多种思考,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解题思路。如:在□中填上适当的数:□+12=52,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可以由“加法想减法”等一些逆向思维方法来解决。当然,也同样鼓励学生的其他解决方法。总而言之,在解法上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更强烈。

总之,在课改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而这真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灵活、流畅、新颖的特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数学与生活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理论在新世纪(版)数学(1~6年级)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3.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实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经验(解决)→ 数学问题(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又如教学“统计”,借助媒体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一年级的小孩子正如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书包分类清理好了”、“我学会了数数,上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摆多少双筷子了”、“我学了加减法,就可以帮助妈妈上街买菜,不会算错钱了”,也就像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回家把他的玩具和他书包里的书都分类收拾好了,真不错!”“我的孩子现在都会自己看钟去上学了”。可见,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摘 要:

关键词: [本文转自:lunwen.1kejian.com] 《新课标》中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纯知识传授,它源于生活.赋予生活.用于生活。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

一、在“数学问题生活化”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用知识

“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指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到生活中来学习,让思想问题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生活中的事例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生活性。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本文转自:lunwen.1kejian.com]

案例《6—10各数的认识》的巩固阶段教学。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6,7,8,9,10,想一想平时生活中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6,7,8,9,10,什么时候要用到6,7,8,9,10。把你们想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小组讨论后汇报:生1:6可以表示6个苹果,6个梨;生2:在数数的时候,要用到6,7,8,9,10;生3:今年我8岁了;师:8可以表示你的年龄,与众不同。生4:8还被人们读作“发”,妈妈聊天后会打“88”。师:你的想法非常有特点,很好。生5:我家的车牌号码是G99668,也有这些数;生6:电话号码中有6,7,8,9,10;生7:手机号码中也有6,7,8,9,10;生8:我爸爸在政府楼606办公。师:刚才小朋友们说6,7,8,9,10可以表示各种号码,也可以表示楼层,说得真好,说明小朋友们平时很会观察思考。在学生认识了6,7,8,9,10后,让学生找一找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处,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这些数的认识与理解。学生一开始只是把这些数作为基数来理解,表示几个物体,后来逐步拓宽到表示数序,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页;不少特定的号码,如车牌.门牌.电话号码等;表示年龄,表示比分等等。这些精彩的例子都来自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到的.用到的.想到的,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

2.联系“生活”渗透数学思想。

教学:“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学生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过程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的积木最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

3.联系“生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案例《射线和角》。基于学生认识射线的本质特征(即射线可以笔直地向一端无限延长)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设法从生活中找到一个生动形象的数学原型,来帮助他们理解射线的本质特征。我是这样来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红外线激光电筒。师:打开电筒,假设前方没有任何阻挡物,它的光线会从哪里射到哪里?生:从电筒的一端射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直到看不见。师:是怎样射的?生:是笔直地射向远方。师:像这样从一端出发,可以笔直地向远处不断延长的线叫射线。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射线?生:车灯射出的光线.太阳光.激光„„在学生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抽象出射线的书面表示法。

4.创设“生活情境”探索是学问题。

案例《认识人民币》。学生认识了人民币后,教师扮演外国人买文具,揭示1元=10角。师:老师现在开始买文具了,这个同学当老板,其他同学帮助我;师:我买一支铅笔,多少钱一支?生:一支1角;师:我用100元人民币:生:太大了;师:我用50元人民币,还是太大了;师:20元人民币;生:用1角人民币;师:我想买2支;生:2角钱;师:我想买3支;生:3角钱;师:中国制造的铅笔就是好,我想买10支带回美国。怎么付钱?生:1元钱。师:还是1角钱1支铅笔吗?10支用10角钱,怎么用1元钱?你骗我这个老外;生:10角就是1元钱。在这段教学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已初步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世界,并且在这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体会到了社会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了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二、在“社会问题数学化“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知识。

“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指对于生活中的问题从数学角度观察,从而提炼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拓展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经历将社会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

篇2: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浅析情感规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本文从情感规律入手,初步探讨情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以及情感规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从而提出结合实际的情感教学法.

作 者:朱晓红  作者单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鄞州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情感规律   情感教学法  

篇3: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一、教师要合理调控自身的情感

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 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 教师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

首先教师要让课堂成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 到学生中去, 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 与学生打成一片, 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形成这样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

其次教师要合理运用语言、手势等手段来激励感化学生.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感染力, 我们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个综艺节目叫“幸运52”, 主持人运用自己情绪化的语言, 幽默的表情、手势使在场的观众为之沸腾.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适量地采用一些表情、手势, 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 教师的手势既能渲染课堂气氛, 又能成为教具.

如在《除法的认识》教学中, 教师讲授时用手势画一个大圆表示八只鸭子, 接着用手势象征性的拿出两个放一堆, 再拿出两个放一堆…….学生看到教师这样夸张性的手势, 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跟老师一块做起来, 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再次, 教师应以自己高尚的情操积极的影响学生, 以陶冶学生相应的情感.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分的利用课堂上的情感目标、情感体验, 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感情丰富、求知欲强烈;同时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水平会越来越明显;从而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挖掘他们的潜能.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趋向情感化、生活化

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发现, 幼儿园的小朋友去商店买虾条, 对该拿多少元、买多少包虾条是一清二楚.可是当学生计算数学题时, 却一时想不出6里面有几个2.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生活性、情感性.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 认知越深刻, 情感也越深厚;认知越肤浅, 感情也越肤浅.另一方面, 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推动、强化、调节等功能, 也就是说积极健康的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起到积极的、发动作用, 反之, 则起阻碍与抑制作用.

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 教师出示课件, 录像展示1997年长江发洪水, 堤坝冲开了16米的长口, 这时雷声、雨声交加, 教师讲明长江两岸边火速组织人员进行抢险, 甲队每小时修2.5米, 乙队每小时修1.5米, 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干些什么?这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 “要用什么东西添!”, “他们要花几小时完成呢?”学生的情感在这危急的时刻得到升华, 同时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了, 在这样的情感激励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被不由自主地激活, 思如泉涌,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了, 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在新课程改革的教材中有许多的显性情感因素, 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显性情感因素, 同时要挖掘其中的隐性情感因素, 真正做到情知互动.

三、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合作、互动为主

如今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情商”,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在1997年出版了《情感智力》一书, 对情感智力理论加以诠释.书中主要强调情感智力的重点是认知和管理情绪, 自我激励,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在现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合作精神, 团队精神, 而情感教学正能体现这一要领情感教学的学习方式以合作互动式为主.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以合作为基础, 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教师不急于去解答学生的问题, 而是让学生在交流, 互动中学会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坚强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 教师只给学生一根线、几个圆片及测量工具,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小组中学生自己在交流时会找出记录员、操作员及组长.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氛围, 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 学会合作与竞争, 产生时间效率观念, 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做, 既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 给学生尽情表达、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 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一定要将激励机制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互相竞争中得到进步.可以进行小组评比, 奖励小红花、小五星等方式激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荣誉感,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关键词】情感教学;小学数学;存在问题;作用效果

我国人文主义的深入发展,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在教育领域,人本理念渐渐地被重视起来。作为一种能够在小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育人功能的教学模式,情感教学代表着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教学方式,同时,情感教学也是在科学客观的教学规律下所要求具备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制度和管理方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综合素质的人才。

一、情感教学概述

情感教学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在能够完整全面地考量所有已知因素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发挥在人类的情感因素中存在的积极部分,并以这种积极的情感因素为动力和方向,来完成所对应的教学任务,从而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因此,相应的,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便是教师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情感因素和认知水平,并以教科书中的情感发展为辅助,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感性认识,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从而能够事半功倍,达到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结果相比,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的效果。

二、情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情感教学更具人性化和科学化,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情感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明显的漏洞和问题亟待解决。

1.学生缺乏主动性

改革教学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创造的能力的培养,只是发挥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而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对应的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了,这种只是教师一味地讲的上课方式,只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2.教师缺乏文化传播

在小学数学的教科书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不只是有一些公式等考试的内容,还有一些扩展性的关于数学文化内容的知识,比如“数学乐园”、“数学天地”等内容板块。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授学生数学的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对于这些“不重要”“不考察”的内容,却涉及甚少,甚至都忽略不讲。这种对学生缺乏数学文化这种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数学的学习兴趣的知识内容的教育方式,很难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研究的热爱和钻研,也剥夺了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情感体验。

三、情感教学的应用和作用

情感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更加科学和先进的效果和作用。一方面,情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身上的情感因素,使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教学的进度,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课堂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情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教科书和数学学习的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在快乐教学中吸收和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1.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在认知的水平上发展得还不够成熟,思维还不够理性,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最合适的便是情感教学了。情感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于教师讲课方法以及学习内容的认知度,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知识本身的喜爱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能力,达到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些,正是在情感教学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和基本责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讲自己作为领路人的姿态,引导着学生对于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的认识和逐步探究。教师应细心地揣摩学生对于一种知识的喜好程度以及所感到困难的地方,针对这些地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情感培养和兴趣激发,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以达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目的。

2.情感教学加强学生的知识吸收

调查显示,小学生对于一门科目的热爱程度,在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生对于相应教授课程的教师的热爱程度。因此,学生对于知识能够充分吸收,取决于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感性情感,因此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便显得犹为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通过情感教学的方式,将学生的感性情感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从而对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进行牢固的掌握。

四、总结

作为一种以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感性情感为出发点进行的教学模式,情感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一门科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数学的专业知识领域,能够拥有不断学习和不断钻研的不竭动力,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的伟大事业做出不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慧英.解读小学数学的情感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9):300-300

[2]刘志平.刍议小学数学中的情感教学[J].学周刊:A.2011.(11):88-88

篇5: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也是新课程对于小学英语提出的五维目标之一。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将情感教育理论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成为了当下学者热切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小学英语课程时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因此这一时期是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的课堂情感投入和教学形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积极性。如果学生长期感到教师对自己冷漠和忽视,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对学校的热爱。相反,如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积极的情感教育,教师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来引导学生热爱英语,使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去。教师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延长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将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理论有助于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和温暖,从而更加坚定其努力学习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师生共同克服困难,提高教学成果。

二、应用情感理论,丰富教学课堂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首先应当使学生体会到教师情感的投入,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教师在学生心目手中的地位崇高而又神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情感教学理论是教师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使学生倍感温暖,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情感教育使学生愿意和与教师互动交流,从而形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教师的称赞和鼓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积极地评价,而对于回答错误或胆怯不敢大胆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要给予表扬。

利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是应用情感教育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形式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增进师生情感,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设情景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通过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现实案例,使学生根据实际场景中的需要组织语言,触景生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快乐地学习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比如在第三单元课文“Asking the way”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学生较为熟悉的本市街道场景,然后设置一个小故事如游客迷路、小朋友指路的模拟问答。游客询问“Where is the way to the park?”小朋友回答,“Go straight down this street and turn left.”让几位学生模拟表演,从中掌握课本上的单词和语句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扮演角色模拟表演。这种方式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教师还可以用生动幽默的英语词句与学生进行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英语知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情感教育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概念,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给学生创造深入探究知识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使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对知识更加深入地探求,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为了使教师充分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过后应当进行教学评估。情感教育理论的应用使小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熟练掌握语法的应用技巧,对一些抽象性的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具象的理解,使学生将现有知识和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对于现有的知识结构有着更加深刻地理解。

篇6: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平泉县双桥小学

刘艳丽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因此如何科学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单凭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只能测得学生的某一方面能力或外显行为,容易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后继学习。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既有一定的可行性,便于教师操作,又能发挥评价应有的功能,体现培养素质型人才的评价方法。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粗浅认识。

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体现评价的形成性。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欲望和行动,把考核、反馈、激励统一起来。于是我在课前准备许多小粘贴,对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知识掌握得好、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把小粘贴贴在他们的面部,让学生下课积攒起来。每隔一周统计一下数量,这样,在学生中形成相互竞争、你追我赶的氛围。实施这样的考核,有利于学生在毫无心理压力的状态下自觉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特别能激发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和自觉实践的情感。

二、在游戏比赛评价中体现评价的平等性。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学生在游戏中考核,容易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学生消除了压抑感,他们的大脑皮层就处于兴奋状态,心理过程的各种活动也处于积极状态的水平上,如思维变得活跃了,竞争意识增强了,参与游戏比赛的意识也大大增强了,这有利于他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我们在学生有意无意、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进行考核,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利于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在平时作业评价中体现评价的激励性。

学生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巩固知识,并使之转化成语言技能的有力措施。因此,对平时作业的考核评定能比较系统地反映学生课堂以外的学习情况。作业有口头和笔头两种,口头作业可多于笔头作业,为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独立完成作业,每星期进行一次作业评比,并将评比结果公布上墙。口头作业三次得星的奖给一张粘贴。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给学生在网上布置一些作业(一起作业)上面有好多的奖励机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奖励学习豆和“金币”,通过实践,我发现在平时作业中考核评定能使学生全员参与,相互激励,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在英语活动课评价中体现评价的发展性。

英语活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巩固运用知识,提高水平,它能给全体学生提供一个运用英语的广阔而又全新的天地。学生的情绪可以完全放松,特长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尽可以在基本没有压力的氛围中随意、轻松、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材料进行交际活动。这既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促进学生英语素质全面提高的有力机制。我们设计的活动的项目有小品表演、板报设计、演唱会等,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选择其中之一。英语活动课的全过程由学生设计、学生组织、学生管理、学生总结评价,我则在旁边起一个指导、监督作用。例如:在小品表演中,我先请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做组长,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制作道具,排出一些小品,如同学过生日、探病、龟兔赛跑等等。在办英语小报时,请图画、书法好的学生任组长,由组长统一协调,收集材料、排版、抄写、美工,责任到人。这样分工明确,充分发挥了各人的特长,有利于程度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每节活动课结束之前,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自测。然后,大家一起对每个项目进行共同评价,最后教师再给出指导性的评价建议,评定结果用星级表示。在英语活动课中进行考核评定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欲望,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英语的运用能力。

篇7: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情感态度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又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它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知过程。因此,新课程标准把情感纳入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关键词:情感教学 教育方法

一、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运用现状

在升学率的压力下,中学英语教学大都只重视知识的实用价值,把教学目标限定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只注重学生认知的活动,而忽略教学过程中情感的调动和情操的陶冶,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很多消极的情感严重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的成效。例如,焦虑是英语学习中常见的情感障碍。焦虑会使学生陷入紧张、害怕和不敢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情绪中,进而导致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直到形成语言输入和输出效果低下的恶性循环。再如,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课堂合作意识比较淡薄,不善于与他人交往,这也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另外,教师只注重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内容,而缺乏对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较少去观察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出现一堵无形的墙,情感得不到沟通,教学效果的实质就难以体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只“走近”学生还不够,还更应“走

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深处。

二、新课标提倡情感教学

新课程的目标提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尊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其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可见教学活动不仅是认知信息交流的活动,而且是情感信息交流的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运用情感效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这样可以使英语课堂教学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教学的定义

什么是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指的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natural disposition)、平等(equality)、自由(freedom)、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的前提下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英语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由于学生个体本身性格、身心状况方面等的差异与区别,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概念(selfconception)的实现,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体验、追求理想的人格、人的自身完美、个性解放,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我国古语中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尊重教师时,才会听从老师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美国语言学家 stephen krashen 创建的“克拉什语言习得理论”

(krashen’s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他的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确认了三种与第二语言习得有关的情感变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并声称,情感变因并不直接影响语言习得,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一个心理过滤系统,它可以干扰或打断外界语言环境的必要性输入而阻碍习得,或使其顺利通过,进入语言习得机制而促进习得。低情感过滤(强动机、强自尊心、弱焦虑等)较少地阻碍或打断这种必要性输入,因此它比高情感过滤更可取。因此,在外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培养友好、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低情感过滤中更有效地学习。

四、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因此,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维持对英语学习的动力,从而取得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情感教学法来组织英语教学便成了探讨性的课题。1.运用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

英语学科的课程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思想性,多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并体验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的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教材中的显性或隐性的情感。在英语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往往有许

多的小对话、小故事供学生表演,而这些对话中也总是含有一定的情感因素,教师应把这些内容的情感通过自己巧妙的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认识接受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的效果。如当教到ann’s birthday时,为了自然导入新课,笔者提问学生:were any of you born on this date? anybody? today is your birthday.过了一会儿,坐在后排的一位男生很腼腆地站了起来。笔者对他说:ok!great!it’s your birthday today.boys and girls, what can we do for him now?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happy birthday!还有学生提议为他唱《生日歌》,笔者表示赞同,说:good idea!let’s sing the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于是,师生唱起了《生日歌》。此时学生情绪高涨,笔者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today is also ann’s birthday.let’s now listen to the tape with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try to find out what’s happening at her birthday party.这样,整节课如同一首完整的《生日歌》,浑然一体,师生情绪激昂,情感相通。相信那位过生日的学生一定会永远记住这节特别的英语课。这节课的成功取决于课堂呈现的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教师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是快乐的,能通过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功能,以教师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对英语学科和所教内容的热情,会使自己处在情绪饱满、振作自信、热忱投入的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也处于相应的积极状态。学生良好的情绪反过来又会对教师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如果教师自身成就动机过于强烈,对学生持不恰当的期望值,教学中表现出焦虑和缺乏耐心,则学生也会产生相应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教学进程和效果。试想一下,如果当教师绷着脸或表情冷漠,或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学生定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而当教师带着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里,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能使他们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新的信息。可见,快乐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果,快乐的教学气氛是师生共同创设、共同调节的。笔者认为情景教学在英语情感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情景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讲解操练英语知识,使英语教学趣味化、形象化,能促进理解记忆所学英语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常用的方法是在课堂上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比如:(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巧设情景。实物、图片、录像、模型等是最常用的直观道具,教师可以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携带的实物,有了具体的东西,整节课也就有血有肉了。(2)生活景观情景。教师可结合贴近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答记者问”等活动。笔者以“first aid”为主题,给出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具体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找出具体的做法。

3.作业批语的情感效果

批改作业是教师在课后与作为个体的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这时,作业批语就是教师情感输出的载体,它能较充分地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意见和态度,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可或否定。教师为学生的英语作业写评语,不仅有利于师生的知识、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批语中所蕴涵的情感意义,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好的作业批语应具有情感魅力。如:(1)批评式批语

“would you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your handwriting?” “would you do it all by yourself next time?” “i”m sorry you didn’t use your head this time.” “how i wish your handwriting were better!”(2)表扬式批语

“how beautiful your handwriting is!if only you were more careful!”

“well done!pay attention to your handwriting,won’t you?” “i’m so glad to see that you’ve made so great progress in your exercises.”(3)劝勉式批语

“could you please listen more attentively and recite the text?”

“please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that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unit.”(4)鼓励式批语

“i find your handwriting is better than before.” “excellent in spite of a few mistakes!you’ve made progress now.”

“don’t lose heart!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这些富有情感的批语,能使学生大受鼓舞,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渠道。新教材需要的不仅是教师深厚的知识基础,更需要教师与教材脉脉相通的感情投入。“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动机”,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点燃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渴求之火,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参考文献

1.krashen, 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 pergamon, 1981.2.phillips em, 1992.the effects of language anxiety on students’ oral test [j].modern language journal.3.stern, h.h.1983.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篇8: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一、情感教学概述

情感教学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在能够完整全面地考量所有已知因素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发挥在人类的情感因素中存在的积极部分,并以这种积极的情感因素为动力和方向,来完成所对应的教学任务,从而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因此,相应的,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便是教师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情感因素和认知水平,并以教科书中的情感发展为辅助,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感性认识,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从而能够事半功倍,达到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结果相比,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的效果。

二、情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情感教学更具人性化和科学化,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情感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明显的漏洞和问题亟待解决。

1.学生缺乏主动性

改革教学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创造的能力的培养,只是发挥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而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对应的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了,这种只是教师一味地讲的上课方式,只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2.教师缺乏文化传播

在小学数学的教科书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不只是有一些公式等考试的内容,还有一些扩展性的关于数学文化内容的知识,比如“数学乐园”、“数学天地”等内容板块。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授学生数学的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对于这些“不重要”“不考察”的内容,却涉及甚少,甚至都忽略不讲。这种对学生缺乏数学文化这种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数学的学习兴趣的知识内容的教育方式,很难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研究的热爱和钻研,也剥夺了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情感体验。

三、情感教学的应用和作用

情感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更加科学和先进的效果和作用。一方面,情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身上的情感因素,使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教学的进度,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课堂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情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教科书和数学学习的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在快乐教学中吸收和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1.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在认知的水平上发展得还不够成熟,思维还不够理性,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最合适的便是情感教学了。情感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于教师讲课方法以及学习内容的认知度,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知识本身的喜爱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能力,达到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些,正是在情感教学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和基本责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讲自己作为领路人的姿态,引导着学生对于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的认识和逐步探究。教师应细心地揣摩学生对于一种知识的喜好程度以及所感到困难的地方,针对这些地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情感培养和兴趣激发,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以达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目的。

2.情感教学加强学生的知识吸收

调查显示,小学生对于一门科目的热爱程度,在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生对于相应教授课程的教师的热爱程度。因此,学生对于知识能够充分吸收,取决于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感性情感,因此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便显得犹为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通过情感教学的方式,将学生的感性情感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从而对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进行牢固的掌握。

四、总结

上一篇:浅析《西游记》中唐僧的用人艺术论文下一篇:放飞理想的翅膀(税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