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管理

2024-08-27

电子政务管理(精选6篇)

篇1:电子政务管理

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将政府的内外管理、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打破时间、空间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2.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3.电子化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部门以公众为中心,通过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向公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高质的政府服务。

4.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产出和效益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

5.政务内网:是指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以政府各部门的局域网为基础,其上分别运行的是各类相对独立的政府管理应用系统,其服务对象是各级政府各部门领导和党务、政务工作人员。

是政府的内部办公业务信息网(Intranet),处理涉密信息,完成各项业务工作的分析、处理,公文办理、流转审批和运行本单位业务等工作,是一个内部局域网,一个完整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环境。

6.政务外网:是政府的对外业务专网,主要承载的业务是各类纵向业务信息系统及跨部门的共享信息系统。

是政府对外服务的业务专网(Internet),是建立在公共通信平台之上,通过应用支撑平台与公共互联网实现接口,并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外网实现安全的互联和信息交换。7.政务流程:是指政府在实施管理和提供服务时,为实现行政目标、履行行政职能所进行的,能够体现政务活动规律的一系列活动步骤的集合。

8.政务流程优化:就是运用现代管理学思想、经济学的市场机制原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彻底性的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使部门的行为成本、政府的公共物品与支出、政府的服务质量、政府效能和效率都具有可量化的苛刻标准,最终达到政府行为、业务流程的戏剧性变化。

9.电子政务规划:是指政府机构和部门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优先级,并根据他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步骤与规范,以保证电子政务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顺利实现。

10.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绩效、效能,是政府在行驶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管理能力,它包括了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等四个方面。

11.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站我支撑平台,对电子政府建设中所涉及的一切与信息交流、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信息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控制与组织的活动,它涉及信息设备、信息网络、信息人才、信息政策、政务信息等各类信息资源要素的管理。

1.一站式服务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答:问题:保密性,应用水平低,交互板块 对策:信息资源建设,网站建设

“一站式”服务的含义、特点、功能

电子政务的“一站式”服务: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即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在对传统政府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和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将政府部门的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放到网络上完成。

一站式服务特点:

1、以网络为工具

2、以用户为中心

3、以应用为灵魂

4、以便民为目的 “一站式”服务功能:

1.提供政府网上服务:设置网上服务栏目,用于为民众提供各种查询、申请、交费、注册、申请许可等服务。

2.提供全面的政务信息:a、政府领导人的重要活动,政府工作的最新动态 b、民众到政府办理注册、登记等事项的有关信息 c、与政府工作相关的研究、支持机构的有关信息等 3.政府资源共享:各级政府通过政府网站,向大众提供政府所拥有的公用资料库信息资源。4.个性化的服务:a、个性化的服务资源搜索引擎b、网上服务个性化的过程服务 我国目前“一站式”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⑴服务内容贫乏,服务水平不高 ⑵政府网站的应用水平低 ⑶交互式服务功能欠缺 ⑷缺乏“一站式”服务 ⑸忽视网站的保密性和安全问题⑹ 全国性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落后 对策:

1)信息资源建设:增加切实可行的网上办公服务项目的比例;增加在线服务种类;丰富信息内容;适当增加适应企业和公民需要的服务 2)信息创新建设:及时更新网站内容;适当创新网站服务形式;完善动态信息发布的制度和流程;鼓励企业和公众更多地利用网站资源 3)统一政府门户建设:规范政府网站建设标准;加强政府网站资源的统筹规划;整合利用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源;加强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联系;尽快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全面的电子政务信息网站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形成政策导向,推进电子政务信息网站的建设和发展 2.实施电子政务的意义作用27 答:1.增强政府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2.整合决策依据,实现决策支持

3.实施信息发布,提供丰富信息 4.加强沟通互动,有利服务公众

5.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公效率 6.发挥主导作用,带动国家信息化建设 试论实施电子政务的意义。

答:①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电子和网络手段的使用能够扩展政府管理的空间和资源;政府的职能通过网络的整合可以做到“一站式服务”;政府机构通过网站向社会提供7*24小时的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共享信息数据库;网络远程会议、电子文件交换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的政府议事程序、决策方法产生了根本性改观;政府信息可以在组织内部由更多的人来分享。②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程度;减少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决策的时效性;加快信息反馈速度。

③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政府形象;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大大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在线服务、信息服务、指导性服务。

④降低政府管理与服务成本:节省会议、文字处理费用;精简机构;大大降低政府之间的合作费用;节省公众和企业的办公费用;降低个人和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服务的费用。

⑤强化对政府管理的监督,推进廉政建设:信息公开,透明;双向互动交流。

⑥推动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进程:国家竞争力;企业信息化;个人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 3.我国电子政务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目前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1)观念守旧和业务流程低效的问题;(2)浪费资源和不切实际;(3)缺乏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4)安全与保密问题。2)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措施

(1)建立新的政府工作流程,更新政府工作人员观念;(2)建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机构;(3)建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系统;(4)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5)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

4.电子政务安全保障的重要性44 答: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保证保密信息在传输中的安全,而且能够保证电子政务系统涉及的各种敏感信息在传输中不被窃听、篡改或损失,也能够保证政务信息访问的可控性,即只有被授权的、安全级别与数据机密性要求一致的用户才被允许访问相应的数据; 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有助于维护电子政府的良好形象。通过外网门户网站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是发展电子政务的一项主要任务,但如果电子政务系统经常遭到攻击和破坏,基本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形象问题也就不知从何说起。5.电子政府环境下政府管理模式的变化(了解)67 答: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

政府权力体系的重建;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 政府管理方式变革;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提升。

政府管理模式的特征:

信息化,集成化,敏捷化,数字化,虚拟化,知识化,规范化,人本化,全球化 6.有效地对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实施,政府要有哪些先决条件113 答:具备网络通信能力,具备强大的文档处理能力 拥有多种信息共享方式及具有强大的信息共享能力

支持协同工作和移动办公,对数据实施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 7.建设网上审批系统的意义129 答:第一,实现审批服务运行的规范化第二,提高审批过程的透明化

第三,全面提高审批效率第四,便于监督管理,有效防止腐败 8.电子化公共服务与电子政务之间的关系139 答:相同点:

首先,两者基本目标相同,都是改革公共服务 其次,两者核心理念相同,为公众服务 区别:

从应用范畴来看,电子政务是政府行政的范畴,电子化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的范畴,是电子政务的一部分。

从职能的角度看,电子政务包括政府管理、社会监督、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等职能,电子化公共服务仅指公共服务职能。

9.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功能要求147 答:以公众为中心,提供针对性服务

惠及所有人,缩小“数字鸿沟”

政府与企业开展积极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10.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定位151(论述)答: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 11.政务流程的功能169(简答)

答: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规范政府行为,保证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

12.传统政务流程的缺陷(简答)171:层级制,层层上报 答:成本高、反应迟钝 滋生官僚主义

局部效率牺牲整体效率 压抑人的创造性 横向协调困难 资源闲置和重复劳动 13.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必要性191 答: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国家经济政治特色发展的需要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促使政府出台合理的发展战略和对策的需要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政府电子政务投资决策和规划的需要 导致政府绩效评估也是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 14.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价值193 答: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有利于提高政府信誉和形象

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有助于提高正在建立中的电子政府工程的绩效 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对相关微观主体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有利于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15.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制约因素194 答:电子政务的高风险限制了建设的进展,绩效评估发展受阻

“数字鸿沟”问题严峻,绩效评估发展不平衡

政府的绩效评估尚待启动或完善,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基础薄弱 缺乏有效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绩效评估无法有效开展 获得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资料比较困难,绩效评估难以开展 16.政务流程的类型(多选)

答:工作行为的性质:立法性流程,执法性流程,司法性流程

法定效用:强制性流程,选择性流程 效力范围:内部流程,外部流程

流程的精细程度:一般流程,工作流程,动作流程

工作内容的性质:文件流程,档案流程,会议流程,采购流程,信访流程 流程步骤的时序关系:串联型流程,并联型流程,复合型流程 流程的复杂程度:基础作业流程。综合作业流程 流程的时间紧迫性:常规流程,危机处理流程 17.电子政务的核心:以公众需求为中心(判断)18.电子政务就是政务上网(×)19.政府公共服务两大类:企业、个人 20.什么是一站通(选)

一站式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整合公共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等措施建设来构筑一个“虚拟政府”,从而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各类公共服务。21.电子化公共服务内容(多选)答:(1)服务对象分:

电子化企业服务(G2B)电子化公众服务(G2C):

电子身份认证,电子化就业服务,电子化旅游服务,电子社会保障,电子化教育和培训服务,电子化医疗服务。电子化民主建设服务,电子化交通服务,(2)服务性质分: 信息服务 个性化服务 沟通服务 交易服务

22.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服务型(选/判)23.数字鸿沟:信息不对称 数字鸿沟:指不同主体在当代信息技术领域存在差距的现象,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和应用领域,特别是指由于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信息孤岛:指的是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流少,共享率低,整个网络的使用效益低,服务面窄,专用性强,保密要求高,不能满足服务公众的需要。

24.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网上信息发布;(2)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

(3)实现网上交互式办公;(4)各个政府部门资源共享、协同工作。25.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电子政策法规;(2)电子公文流转;(3)电子财务管理;(4)电子办公;(5)电子培训;(6)公务员业绩评价 26.

篇2:电子政务管理

一、电子政务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

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方式,是一个基于网络技术的综合性业务模式。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参公众服务,必然要求这一系统必须是安全、可靠、抗灾难、可恢复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共享、交互和快速为这种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又为电子政务系统不断走向开放互联提供了巨大推动力。随着电子政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对于网络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政务系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分,在安全方面尤为重要,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使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保障电子政务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

电子政务网分为政务内网(涉密网)和政务外网(非涉密网),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采取逻辑隔离与互联网联通。政府各部门大力推行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共享都以这些网络为支撑,以TCP/IPV4为传输协议,该协议为开放协议,从协议规划、服务模式、网络管理等方面均缺乏安全性设计,所以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就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

1.网络安全规划的不到位,造成网络结构的不合理性。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原因和建设资金问题,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在规划上经常缺少前瞻性的安全规划,网络流量存在多个瓶颈, IP地址缺乏统一规划,广播流量可控性差,子网故障隔离性差,重要流量缺乏带宽管理和服务质量优先保证等一大堆问题。随着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只能在运行过程中不停地修修补补。但是,这种修补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后,往往又有新问题出现。

2.关键核心技术还掌握,增加了我国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的隐患。我国对发达国家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存在很强的依赖性,信息化核心设备严重依赖国外,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缺乏必要的信息管理和技术改造。尤其是在系统安全和安全协议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目前组成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所用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管软件、各类应用系统、数据库、防火墙、网络接入设备、路由器、服务器基本上都是国外公司的产品,微机芯片都是INTEL系列,软件基本上是微软公司的产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基本没有。这些因素使我国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性能大大降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风险。

3.网络安全管理的混乱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相对滞后,造成很多管理安全漏洞。由于电子政务的网络是连接多个政务部门的广域网或城域网,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共同维护整个网络平台的安全。但是,由于不同政府部门的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性,以及不同政府部门存在一些相关的利益和冲突,因此,很难做到安全管理的统一协调性,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故障定位不准,追查事故源困难,责任问题牵扯不清,从而造成事件的破坏性后果更为严重。

4.安全意识淡薄。目前,在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问题上还存在不少认知盲区和制约因素。网络是新生事物,许多人一接触就忙着用于学习、工作和娱乐等,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无暇顾及,安全意识相当淡薄,对网络信息不安全的事实认识不足。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注重的是网络效应,对安全领域的投入和管理远远不能满足安全防范的要求。总体上看,网络信息安全处于被动的封堵漏洞状态,从上到下普遍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形成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的全民意识,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网络监测、防护、响应、恢复和抗击能力。

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措施

1.设备的物理安全。物理层的安全设计应从三个方面考虑: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线路安全。采取的措施包括:机房屏蔽,电源接地,布线隐蔽,防雷。根据中央保密委有关文件规定,凡是计算机同时具有内网和外网的应用需求,必须采取网络安全隔离技术,在计算机终端安装隔离卡或安装安全网闸,使内网与外网之间从根本上实现物理隔离,防止涉密信息通过外网泄漏。

2.信息的加密。电子政务应用涵盖政府内部办公和面对公众的信息服务两大方面。就政府内部办公而言,电子政务系统涉及到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地区与地区间的公文流转,这些公文的信息往往涉及不宜公开的和有密级的内容。因此,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加密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密。可采用多种加密方式:a.基于IPsec的加密方式正被广泛采用,其优点显而易见:IPsec对应用系统透明且具有极强的安全性,这一点对于要开发庞大应用的电子政务来说,就显得极有好处了,应用系统开发商不必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做过多的考虑,易于部署和维护。b.采用VPN技术在公共数据网上进行内部信息的安全传输。其优点是只增加端设备避免了重复建设。c.采用公钥基础设施技术(PKI)为基础,以数据机密性、完整性、身份认证和行为的不可否认为安全目的为电子政务提供安全支持。

3.操作系统的安全性。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安全的操作系统,因为所有的政务应用和安全措施都依赖操作系统提供底层支持。操作系统的漏洞或配置不当将有可能导致整个安全体系的崩溃。更危险的是,我们无法保证国外厂家的操作系统产品不存在后门。在操作系统安全方面,有两点是值得考虑的:一是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源代码对政府公开的产品;二是利用漏洞扫描工具定期检查系统漏洞和配置更改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4.数据备份与容灾。任何的安全措施都无法保证数据万无一失,硬件故障、自然灾害以及未知病毒的感染都有可能导致政府重要数据的丢失。因此,在电子政务安全体系中必须包括数据的容灾与备份,并且最好是异地备份。

5.管理制度的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一样重要,内部安全除了需要体系化的安全防御策略,还需要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的制订首先要规范,其次要强调制度的强制性、法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同时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和信息安全知识的普及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贯彻和执行加强。

篇3:电子政务管理

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无纸化办公、透明化办公、规范化办公, 提高政府部门之间办事效率, 起到信息上传下达作用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笔者所在公司实施过多个政府部门的协同办公系统, 该文以某一个地级市政府的协同办公系统 (以下简称“本项目”) 为例, 该市为了更好地完成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建设, 由市政府秘书处负责总牵头, 数字办负责具体的平台项目的承建, 自2011年4月份开始进行招投标工作, 2011年6月份正式中标, 项目最终要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 功能包括办公门户、收发文件、政务公开、事务协办、档案管理、车辆管理、会议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人员管理、短信发送、手机办公 (Android和i OS两个手机操作系统版本) 等功能模块组成。

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与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协同系统实施项目不一样, 其具有操作人员多层级不同、行业特性强、业务流程和协同要求复杂度高等特点, 在本项目研发和实施过程中, 项目范围和具体的业务实现需求变更频繁。同时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项目实施没有标准规范, 业务需求经常因人而异、因部门而异, 因此业主 (最终客户) 与系统集成商之间的沟通有时会出现偏差。

根据目前国内已实施的许多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项目的建设情况来看, 无论是在项目规划、合同签订过程还是在具体的研发执行过程, 对项目范围大都没有很非常明确和精准的圈定, 经常是一句话需求, 因此在项目合同签订后往往会叠加超乎合同范围的需求, 同时也会经常因某些要求或事件需要临时增加需求进而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范围界定, 因此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最终交付的成果往往是一个“四不像”, 且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复杂度高、周期长、成本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使用人员的更换需求和项目范围往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如何控制好需求和项目范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2 需求开发、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范围管理对于信息化系统项目的成功实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项目管理体系中, 项目范围与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相互牵制和相互影响, 项目范围的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到项目计划, 也将致使整个项目的时间管理出现大范围波动、项目范围的不清晰将致使项目质量无法得到直接的控制最终导致项目交付成果与项目预期不一样、项目范围的经常变动对于项目研发和工程实施团队而言可能致使类似返工等现象进而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投入因而使得项目的成本管理处于不可控状态。

需求开发指的是对客户提出来的初步需求或想法进行深入调研、沟通、了解并进行细化和设计的过程, 目的是最终定义产品需求。需求管理则是为了确保参与需求相关干系方能够获得统一一致的需求理解, 制定需求跟踪矩阵以对需求从产生到最终实现的全过程管理和跟踪, 包括需求的变更和控制。范围管理则是一项管理性工作, 目的在校验和检查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范围的各种动作是否得到执行、是否包含了全部的工作, 范围管理包括为成功完成本项目所需的范围计划编制、范围定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范围确认和范围控制共计五个过程。

本项目通过需求开发来获得客户最终需要的产品需求, 并以此作为基础制定本项目的项目范围, 同时进行项目范围管理。需求管理则是对已获得批准的项目需求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包括需求管理定义、需求计划制定、需求管理流程、需求管理计划和需求实施建议等。对于项目的需求可以根据客户的紧急程度同时结合项目本身的特性等等情况分期或分步骤实现, 而不管分多少期或分多少个阶段, 一旦确定的需求则本期项目或本阶段项目的项目范围也就随之确定了。需求管理是针对已获得批准和确认的需求的管理和控制, 包括变更控制, 需求的变更会引起项目的范围的变更。

3 范围管理过程、方法和、工具及实施效果

通过前期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招投标等环节最终我司负责承建本项目。项目中标后签署合同时, 大部分需求都比较笼统且泛泛而谈, 双方在合同签订时对需求范围的界定缺乏严格的审核, 在后面项目执行期间, 用户总习惯于追求“大而全”的功能范围, 以为“功能越多越好”。

例如, 本项目中有一个功能模块叫“会议管理”, 在需求中写明“乙方提供会议管理功能”就一句话, 经过与市政府秘书处沟通确定该需求需要跟数字办进行调研和沟通, 同时指定教育局作为试点单位提出项目建设需求, 最终确定会议管理功能实现会议室名称管理、会议室使用管理两个大功能, 其中会议室使用管理主要是会议使用者可以向会议管理中心申请并预占会议室, 同时要求短信通知与会人员。但短信通知需要通信网络支持, 合同签订时没有写明短信费用谁来出怎么出, 最后考虑到成本的问题, 经过艰辛的沟通最终确定采用邮件和OA界面提醒的方式进行会议通知。因而一句话需求在合同签署时一定要确定具体功能。

没有对具体的需求进行细化, 项目范围就无法确定。例如, 在合同中约定“乙方提供协同办公系统、移动办公系统的建设”, 同时经常在合同上附上一个功能模块清单但没有具体的业务流程、业务要素和业务要求, 这些需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过调研后发现跟需求提出时的要求偏差很大。

综上, 在该项目合同签订后的两个月内, 我们需求人员负责对需求进行收集、分析和设计。本项目的使用部门涉及市政府、市委、人大、政协、市委下属部门 (宣传部、纪委等) 等单位和部门, 根据不同单位和部门的需求, 我们针对客户的实际工作时间和工作特性采用访谈、小组会议、问卷调查和原型法相互结合的方式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收集。特别是访谈, 我们采用了引导式的访谈模式来聚焦客户的需求, 事先准备好提纲, 采用开放式的沟通模式围绕提纲进行交流;而小组会议则也是以预先做好的界面原型为基础进行沟通, 聚焦并细化需求, 尽量避免模糊需求。需求收集完成之后, 我们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分类整理, 并形成需求跟踪矩阵同时制定需求管理计划。

收集各种需求后, 项目组内部召集需求讨论会议进行细化, 最终输出需求规格说明书, 包括项目概述、项目目标、项目范围、项目的具体需求、项目的接口和边界、项目可交付成果、可验证成果和验证标准等内容。

需求内容基本确定之后, 考虑到本项目跨越多个部门, 我们采用谁提需求谁确认的原则, 对于每一个需求点均与需求提出者进行确认并获得相应的书面确认材料 (邮件回复或纸质签字) , 最终提交给数字办进行统筹需求管理, 对于数字办最终审阅的需求有所删减时, 我们主动跟客户进行沟通, 双方最终确定本项目的项目需求, 当项目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 双方采用需求变更申请流程, 获准后才进行开发。对于因政策调整缘故发生的需求变更, 也要求客户进行再次确认。

4 结束语

项目的需求对于整个项目的成功生死攸关, 做好了项目需求就是项目好的开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跟客户进行需求沟通的时候, 有些客户不是专业的IT人员, 有的时候对于IT实现的产品需求搞不太清楚, 但有些客户则对IT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在需求设计和需求范围确认环节需要根据不同的人员特征实行不同的项目管理工具。而需求一旦确定则项目的范围也就随之确定。

摘要:笔者在2011年6-8月到某计算机公司进行下企业实践, 参与了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项目管理设计, 包括团队管理、需求分析和设计、系统集成、产品交付及本项目相关的各种沟通与协调。本项目的基本功能包括办公门户、收发文件、政务公开、事务协办、档案管理、车辆管理、会议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人员管理、短信发送、手机办公等功能模块。该项目具有需求提出层级多、行业特性强、业务流程复杂等特点, 在项目研发和实施过程中, 项目需求变更频繁, 部分需求需要走一步看一步、同时经常出现“一句话”需求等。该文分析项目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的关联关系和相互作用, 阐明需求开发对项目范围定义的重要性、工作分解结构粗细度将直接影响到本项目后续计划的执行乃至关系到项目成败。最后对需求管理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需求管理,范围管理

参考文献

[1]莱芬韦尔.软件需求管理用例方法[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2]杨侃.项目设计与范围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篇4:电子政务突破重在管理创新

最有效途径

电子政务的建构与技术有关,但其核心不是技术,而是借助技术来实现政府的再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电子政务可以成为技术创新与政府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典范,将为政府管理方式带来深刻的变革。

1.与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务可以优化政府工作流程,使政府机构设置更为精简合理,从而解决职能交叉、审批过多等问题。

2.与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运作公开透明。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黑箱操作、人治大于法治等现象。公众增加了参政议政的机会,对政府的监督也更有效。

3.与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务可使政府信息资源利用更充分、更合理。电子政务使得政府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互联共享成为可能,也使得这些资源得到统筹管理和综合利用,从而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和重复建设。通过电子政务共享的信息资源更易存储、检索和传播,共享的范围和数量也更大,可以更有效地支持政府的决策。

4.与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提升政府监管能力。电子政务通过网络能够实现快速和大规模的远程数据采集和分析,从而可以实现跨地域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及时响应,大大增强监管者的核对、监管能力。

5.与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务将使政府服务功能增强。电子政务将推动传统的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控制转向宏观指导。

6.与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办事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网上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了政府办公费用的开支。政府通过网络可以直接与公众沟通,及时收集公众的意见,提高了政府的反馈速度,降低了政府的管理成本。

借鉴国外经验

在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下,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为此,许多国家都在力促电子政务,积极抢占互联网的制高点。虽然他们采取的措施各异,但目标都是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重塑一个更有效率、服务水平更高、服务体系更完善、公众更满意的政府。他们实施电子政务的经验颇有可借鉴之处,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高层重视

在加拿大,实施电子政务是以政府最高领导人的公开宣布为根据,同时建立一个中央权力机构专门负责电子政务方面的工作,这个机构可绕过个别部委或部门而直接向上汇报工作。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由总统管理委员会统一指导,管理与预算办公室负责电子政务的执行和协调推进,该办公室主任是总统内阁成员。

2.信息公开

国外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国家无不重视政府信息的公开。信息资源共享背后隐藏的是利益驱动,在信息资源的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动现有的权力结构和既定的利益格局。有鉴于此,一些国家采取了有力措施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跨部门共享,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和减轻公众负担。英国政府在政府信息资源统筹方面,采取措施对政府职能进行重组,加大跨部门的合作,并将相关业务按公众的需求组合起来,推出了跨部门信息共享系统。欧盟则实施了公共部门数据交换项目。

3.突出服务宗旨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表明,缺乏对政府业务流程的优化是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主要障碍之一。规范和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就是对传统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进行规范和重组,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满意度。优化后的政府业务流程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面向公众,以公众满意为目标;二是以事务为中心, 跨越部门和职能界限。

4.重视绩效评估

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形式,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及时制定有关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管理的政策并付诸实施十分重要。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在线服务的主要渠道,它强调对各个部门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进行整合,并通过统一的平台提供给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从国外的实践看,大多数国家都努力建设和完善国家级的综合门户网站。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在1999年启动后, 到目前国家各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大都建立了网站, 尽管总体而言网站的成熟度不够高, 但为国家全面实施电子政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重视培训 公民至上

提高公务员在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素质,强化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这是带动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应特别强调的是,政府的中高级官员应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另外电子政务是提供全天候服务的政府,必须能够做到全年任何一天24小时都不会中断;必须重视用户是否愿意采纳网上服务;应简化服务的递送,减少重复作业,并以纳税人所付出的最低成本达到服务的最高水准;必须具备能处理成套交易的能力以降低费用。

篇5: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

(试 行)

第八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跨区域建设注册审核系统,应当经所服务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里部门批准

第九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原则上不再建设延伸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子认证基础设施。确有特殊需要的,在提供已建电子政务电子认证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其电子认证需要的相关证明后,经国家密码管理局批准可以建设相应的电子政务电子认证基础设施。

第十条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基础设施运行过程中,如有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情形,应当及时整改,并报国家密码管理局重新审查。

第十一条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基础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可能对其功能或者安全性造成影响的,改造前报所属省部密码管理部门备案,改造完成后报国家密码管理局审查通过,方可投入运行。

第十二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当建立电子政务电子认证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安全访问策略、软件控制流程、内部审计机制,以及完善的灾难恢复和应急响应机制,保障安全运行。

第十三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按对电子政务电子认证基础设施进行安全性评估,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涉及技术改造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执行。安全性评估和整改情况报所属省部密码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 服务机构

第十四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当承担以下责任:

(一)制定本机构的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业务规则,包括责任范围、作业操作规范、安全保障措施等事项,并在服务范围内予以发布;

(二)建立相应的服务队伍,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提供安全可信的认证服务;

(三)保障电子政务电子认证基础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

(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保密、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培训。

第十五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事业法人或者取得电子认证服务许可的国有控股企业法人;

(二)具有经国家密码管理局批准的电子政务电子认证基础设施;

(三)具有与从事认证服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运行维护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四)具有与认证服务相适应的运行服务、应用支持和安全保障等机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面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当取得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

第十七条 国家密码管理局组织开展认证服务能力评估,发布(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目录)。

第十八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申请进行认证服务能力评估时,应当向所属省部密码管理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

(二)事业单位应当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法人证书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企业应当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营业执照、(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公司章程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三)电子政务电子认证基础设施经国家密码管理局批准的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四)专业技术人员、运行维护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资格证明材料;

(五)本机构的电子认证服务业务规则;

(六)运行服务、应用支持和安全保障等机制的相关材料;

(七)国家密码管理局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九条 省部密码管理部门应当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在收到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告知审查结果。审查通过的,应当在审查通过后五个工作日内,将全部材料报国家密码管理局。

第二十条 国家密码管理局应当自收到省部密码管理部门报送的材料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组织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进行能力评估。通过评估的,由国家密码管理局出具通过能力评估的证明文件,并将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列入(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目录),未通过评估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当提供以下服务内容:

(一)数字证书的申请、签发、更新、延期、恢复、撤销等证书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二)数字证书信息查询服务及数字证书状态信息查询服务;

(三)为数字证书用户提供使用支持服务;

(四)为政务部门提供数字证书统计、查询、下载等支持服务,以及与电子政务系统的数字证书应用集成支持服务;

(五)提供数字证书相关培训。

第二十二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本机构发布的电子认证服务业务规则开展认证服务。

第二十三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跨区域提供服务的,应当接受所服务区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当将拟开展服务的范围和对象等情况,提前是个工作日书面告知所服务区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部门;在开展认证

服务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应当向所服务区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部门备案。办理备案时,提交以下材料:

(一)本机构开展认证服务活动的情况,包括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时间等;

(二)国家密码管理局出具的通过能力评估的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三)本机构的电子认证服务业务规则,以及运行服务、应用支持和安全保障机制的相关材料。

第二十四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当采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载体,完整记录、妥善保存与认证相关的信息,并承担保密责任。面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信息保存期为证书失效后五年;面向政务部门的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信息保存期为证书失效后十年。

第二十五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制定相关资产、人员、物理环境等的安全策略,落实安全管理岗位和职责,并对安全策略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六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业务连续性计划,并定期开展业务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本机构的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业务规则及时进行修订,并在服务范围内予以发布。业务规则的修订,不应当降低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四章 服务应用

第二十七条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应当根据业务需要采用的电子认证服务。

第二十八条 政务部门应当那个从(电子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目录)中选择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提供服务。

第二十九条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过程中采用电子认证服务,应当遵循国家密码管理局制定的相关标准规范。

第三十条 申请使用电子政务数字证书的机构和个人,应当向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明材料。

第三十一条 数字证书所有人应当妥善保管数字证书及其密钥。数字证书载体丢失或密钥失控时,数字证书所有人应当立即向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报告,由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撤销其数字证书。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当在美奶奶1月31日前,向国家密码管理局提交上一的电子政务电子认证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和认证服务情况报告。

第三十三条 国家密码管理局按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估,不定期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相关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第三十四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当根据评估情况和现场检查情况,在规定期限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期限内不得开展新的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业务。

第三十五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国家啊密码管理局责令其停止服务,并经该机构从(电子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目录)中撤销;

(一)未依照本办法开展认证服务活动并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未通过评估的;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的。

第三十六条 电子政务服务机构被国家密码管理局停止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的,其业务承接事项的处理按照国家密码管理局的要求进行。

第三十七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拟变更机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企业股本结构或者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以及可能对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产生较大影响事项的,在变更前应当将拟变更事项书面告知所属省部密码管理部门。其中,变更事项影响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设立条件的,应当重新进行能力评估。

第三十八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拟暂停或者终止认证服务的,应当在暂停或者终止认证服务六十个工作日前,选定业务承接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就业务承接有关事项作出妥善安排,并在暂停或者终止认证服务四十五个工作日前向国家密码管理局报告。

第三十九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拟暂停或者终止认证服务,不能就业务承接事项作出妥善安排的,应当在暂停或者终止认证服务六十个工作日前,向国家密码管理局提出安排其他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承接业务的申请。

第四十条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有义务按照国家密码管理局的安排,承接其他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业务。

第四十一条 使用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的政务部门,应当接受所属省部密码管理部门对其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的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第四十二条 未按照本办法采用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的,应当按照国家密码管理局或省部密码管理部门的要求限期整改。造成重大不良影响或拒不整改的,国家密码管理局或省部密码管理部门予以通报。

第四十三条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与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面向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电子政务电子认证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篇6:红 黄 绿牌 电子政务三级管理

部分地方政府在进行电子政务规划时,既面临着条块分割的困境,也存在着认识与观念上的问题。今后,领导部门应该从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完善,引入评估机制,推行“准入制度”,将政府门户网站看作是实现我国电子政务战略的核心。

20,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年来,这两个文件对于各地信息化特别是电子政务的规划与实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地方政府信息化开始出现新的热潮。但是,在这股热潮的.背后也隐含着不少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效果。

主要问题

从具体情况来看,部分地方政府在进行电子政务的规划时,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系错综复杂,存在分歧

部分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的网络建设重点与各方业务关系安排方面存在分歧,具体表现在:一是政府内部网络与对外办公网络建设孰重孰轻?有些地方政府网络建设的重点放在政府机关的内部网络上,而对社会的网上办公系统(即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却重视不够,形成前者“大”后者“小”的局面,有违电子政务的本质要求。二是如何处理政府、党委、人大、政协等几套班子的关系。这些关系对地方电子政务的建设规划影响甚大,地方政府常常为此感到困惑。

强调系统建设,忽视运营、维护与管理

部分地方政府在系统的前期建设上有明确的资金投入与人力安排,但对于系统建成后的运营与维护缺乏人、财、物的投入规划,没有考虑今后运营时的基本条件。如果这样,电子政务的规划就很可能不会是可持续的,最终可能流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欠缺规划能力,缺乏专业人才

电子政务对规划人员的要求很高。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信息化的人才主要来自信息中心(或计算中心),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行政机关的单机办公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但是对电子政务却完全陌生。

因此,许多地方政府只好聘请外地专家与本地相关人员组成规划小组共同编制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他们通常是IT公司的技术人员,他们往往以本公司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代替政府规划并加以实施。

电子政务的意识有待提高

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往往不太关心电子政务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重组与再造,更多地是看重那些能够立竿见影的具体应用。例如,地方政府领导通常会很重视在电子政务网络中加装IP电话以及视频会议系统。 加装IP电话以及视频会议系统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过份强调这些应用却可能影响电子政务的其他的更为重要的业务应用内容。

政策建议

上一篇:高压电工复审题下一篇:金坛市勘界与地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