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2024-07-06

浅谈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共8篇)

篇1:浅谈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浅谈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摘要: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倍受党、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指引下,全行业的`安全生产已卓有成效.“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已在众多企业中普遍树立起来.“违规操作等于自杀,违规指挥等于杀人”的安全生产口号也在职工之间广为流传.作 者:张丽国 作者单位:太钢不锈钢材厂期 刊:现代职业安全 Journal:MODERN OCCUPATIONAL SAFETY年,卷(期):,“”(3)分类号:X9

篇2:浅谈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客观分析现有问题 明确能源管理工作重点

总结分析我国钢铁企业节能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集中一贯管理模式。该模式以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EMS)为支撑,以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为核心,按照扁平化和集中一贯管理的理念,将企业能源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技术功能与能源的控制、预测、调度等管理功能进行有机、一体化的集成,基本实现了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管控一体化设计,系统和应用功能均比较完善。二是信息处理管理模式。该模式也建立了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但主要是数字化平台,将主要能源消耗信息和部分设备信息采集到能源管理中心,并对部分有条件的工序进行监控,基本实现了基于计量数据分析的能源管理功能和与信息化系统结合的离线优化。三是数据分析管理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企业沿用传统的能源管理体制,信息平台为主要功能仅是采集动力计量信息,通过软件实现编制能源管理报表、能耗分析、大屏幕显示等简单功能,无法实现在线处理和优化,本质上是以动力计量采集、管理为主的基础应用,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节能管理还有较大差距。

上述三种能源管理模式,基本特点就是利用信息化和数字技术,实现能源的精确计算、实时控制和计划调度。但是,面对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新形势、新任务,现有的能源管理模式还不足以系统解决钢铁企业能源种类繁杂、利用效率不高、二次能源回收率偏低等现实难题,须在梳理现有管理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加快能源管理创新步伐,探索出一条适合钢铁企业系统节能管理的新模式。概括起来,目前钢铁企业能源管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实时运行与系统规划不同步。钢铁企业能源管理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大多数钢厂能源管理模式仅仅是“单兵作战”,往往注重单体装备的能耗评估和节约,同时对单一能源研究得比较多,而从全局角度和战略层面,能源统筹优化配置做得还不够,以致单元能源消耗下降较快,但系统节能效果不理想,能源管理总体上仍旧处于分散状态,能源管理职责归属多个部门,统一规划、决策、管理的职能不突出,缺乏集中统一的能源管理机构,不利于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难以应对重大能源形势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不同步。随着节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钢铁企业纷纷加大先进工艺技术装备的应用和推广力度,节能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但由于钢铁企业节能技术涉及领域较多,涵盖范围较宽,同时这些技术装备运行时往往存在着关联,如果不统一进行优化管理,效能的发挥将受到很大制约。目前,由于大型钢铁企业由众多生产单位组成,相互之间除主体生产线外,基础节能设施往往缺乏统一的调度指挥。主体装备改造与节能技术配套不同步。我国钢铁企业多达上千家,不仅产能布局分散,而且工艺装备新旧并存。由于先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不够,重点大中型企业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TRT)、干熄焦、转炉干法除尘配备率仅为30%、52%和20%;煤调湿技术仅在少数企业得到应用,造成钢铁行业整体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强化钢铁企业能源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水平,实现系统节能,要综合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结构优化。

结构优化是钢铁企业节能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一方面,企业应紧跟技术发展前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加快实现工艺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促进源头减量和过程清洁生产;另一方面,应逐步实现钢铁生产从长流程向短流程转变,积极推动用能结构调整,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类能源。系统优化。

系统优化是发挥企业整体节能效果的关键所在。系统优化的思想就是从企业—生产工序—单体设备三个不同层次节能工作的协调和优化,即从钢铁生产大循环系统角度,强调单体设备的节能,兼顾各能源子系统,统筹到各生产工序,实现系统用能的经济性和结构优化,进而实现节能途径的最优化和节能效果的最大化。

梯级利用。

能源梯级利用属于循环经济范畴,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排放的最佳措施之一。根据钢铁企业流程特点和用能特性,能源在利用过程中,由于能量的损失不可避免,能源利用效率呈现逐步衰减态势。因此,不管是一次能源还是二次能源,在利用的方式上应按能源的品位并综合能源转换效率逐级加以利用。如在钢铁企业内部,主张焦炉煤气要进行深加工,而不是制备蒸汽和发电,副产煤气在企业内部使用还有剩余的情况下,才用去发电;热电联产过程中,高、中温蒸汽先用来发电或用于生产工序,低温余热用于办公供热;烧结余热和高炉顶压用来发电等。

量化管理。

这是钢铁企业科学管理能源、实现系统节能的重要基础,应完善水、电、风、煤气、蒸汽等各种能源介质的计量检测设备,提高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实行单体设备能源定额消耗管理,形成覆盖厂—车间—作业区(班组)的三级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经济可靠。

钢铁企业能源转换途径众多,工艺技术发展迅速,应坚持以实际效果为衡量,以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原则,采取成熟可靠、经济适用的工艺技术。

制定能源战略规划 加快实现四个转变

钢铁企业应不断创新能源管理理念,以指导能源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对于传统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而言,重点要加快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

加快从单一能源部门纵向管理向综合能源管理体系转变。由于系统节能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能源管理由单一的能源部门纵向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系统节能的要求,因此,企业在推进能源管理的过程中,应逐步向计划、采购、生产、技术、设备等各个环节与能源管理部门分工协作的综合能源管理体系转变,更好地实现企业购能、用能、节能的优化。

加快由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向发展绿色、多元、低碳化能源转变。针对目前我国能源、资源条件和工艺技术现状,我国钢铁企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实现钢铁企业能源结构从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向发展绿色、多元、低碳化能源转变,重大工艺技术的突破是关键。此外,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钢材的社会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有条件更多地采用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短流程,从而改变煤炭使用比重过高的局面,推动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加快由定性的粗放管理向定量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转变。为推动钢铁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持续、深入、有效地开展,须改变以往粗放的管理方式,以完善能源计量体系为支撑,加强能源消耗定额管理,通过对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科学诊断、精确控制,推动能源管理步入集约化、精细化和科学化轨道。加快由注重技术节能向技术和管理节能并重转变。随着我国钢铁工业工艺装备水平的提升,虽然尚有一定的技术节能潜力,但节能空间逐步缩小,管理创新已成为制约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的重要“短板”。钢铁企业还应加强能源战略管理,做好高层次、全方位的节能规划。一是抓好能源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认真梳理节能降耗工作现状,系统分析内外部环境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新要求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中长期节能规划,明确一段时期内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节能目标、基本方针和战略举措,使能源管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二是做好计划的制订工作。钢铁企业须通过制订科学合理、务实适用的执行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落实战略规划既定的目标任务,特别应明确企业各用能子系统和单体节能设备的阶段性节能指标,才能使能源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具备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做好战略规划实效评估。钢铁企业应以节能效果为衡量,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定期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能源战略评估,完善信息反馈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既定能源战略进行修订、补充,使战略规划始终符合形势任务的发展要求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现实需要。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钢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能源特点,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以提高组织系统功能为导向,积极构建立体式、网格化、全流程的组织管理体系,实现能源管理的广覆盖、系统化和全过程控制。

建立能源管理责任体系。钢铁企业应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能源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完善自上而下的能源管理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职责,为深化能源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建立能源动态管理体系。钢铁企业应运用系统的思想和组织方法,以物质流、能流、信息流为核心进行动态过程控制和管理,在明确目标、职责、程序和资源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寻求最佳能源管理实践方案,实现对运行过程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双重动态控制,最终达到能源高效利用与动态平衡管理的目的。

建立能源管理考核体系。钢铁企业应加强用能计划的监督考核,提高用能计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能源使用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内容、检查途径和奖惩标准,实现能源管理约束性惩罚与鼓励性奖励的有机统一。

推动管理与技术创新的有机融合。钢铁企业应适应先进工艺技术的需要,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在消化吸收先进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操作标准和工艺规程,大力推进标准化作业和精细化管理,以促进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效能的有效发挥;应通过管理创新寻求节能降耗新的突破点,推进能源技术创新水平提高。

钢铁企业应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工艺技术装备的利用效率和效能。通过信息化和工艺技术的融合,实现能源系统管理、物流优化和能流平衡,不仅有利于促进能源的扁平化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工艺技术装备的利用效率和效能。

完善能源预测评价机制。钢铁企业应从成本控制的角度,优化能源管理体系,合理定义各用能系统的成本构成,根据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配置能源管理要素,通过能源管理系统的计划编制、实绩分析、质量管理、能耗评价等技术手段对能源生产和消耗过程进行用能预测和管理评价。钢铁企业应完善能源消耗定额管理,能源消耗定额是反映企业能源利用经济效果优劣的综合指标,包括建立能源消耗定额体系和定额管理组织体系;制定、修订能源消耗定额,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以保证定额的完成;考核、分析定额完成情况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完善能源动态平衡机制。企业应对生产流程中的能量收入和支出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进行监测,通过EMS对能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加工,能源调度人员和专业能源管理人员依据实时掌握的用能状态,动态调整、平衡能源介质结构、消耗,以全面反映企业各类能源的产、供、用或调入、调出之间的关系,确保能源管理体系保持最佳运行状态。

篇3: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

关键词:钢铁企业,设备管理,技术管理

钢铁行业作为国家的命脉行业, 是国家发展的支柱, 在国民生产领域有着极大的重要性。所以, 要保证民族工业的发展, 必须保证钢铁行业的发展, 必须要有高端的机器设备作为其坚强的后盾。在拥有先进的机器设备的情况下, 还需要设备能够正常的使用和运行, 因此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关于钢铁行业的设备管理科学和方案也在不断进步, 传统的设备管理理论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 越来越不适合现代设备管理的需求。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管理模式不适应先进设备的管理。

我国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一直延续传统的管理模式, 尽管改革开放后我国许多钢铁企业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 但新旧管理模式交叉重叠, 新旧设备存在重叠, 各级设备管理者缺乏创造性, 不适应现代设备管理的要求, 严重制约了钢铁企业的发展。

2、重技术管理, 轻经济管理

目前我国执行较低的固定资产折旧率, 机器设备的使用周期往往超出机器本身的设计寿命, 这无疑会对机器设备造成较大的磨损, 使得机器的维护成本也随之上升, 不能充分发挥机器的效能。从设备管理的外延看, 我国长期形成的管理格局是:在机器设备的管理过程中, 往往只看重技术层面, 而不重视经济层面, 重视维修但改造更新明显不足。强化设备资产运营管理意识和运行机制, 在设备管理中注重技术与经济双重标准, 是我国钢铁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3、设备管理不够系统

我国钢铁行业在机器设备的管理上, 没有将科研部门、设计部门和生产经营部门等有效的结合和统一, 从而导致系统、综合、全面的现代设备管理体系和方法难以实施。对设备的管理是整个钢铁企业的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 从大局观上来看, 机器设备的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 (比如设计、制造、使用和财务等) 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对设备的管理没有从整体上出发, 而是无意识的将各部分分开来进行, 这样容易导致个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出现, 正是由于管理缺乏整体性, 就不可能形成将各方面都统一起来进行管理的规模。

4、设备管理信息化重视程度和专业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

我国部分钢铁企业对设备管理信息化重视不够, 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 导致很多设备和设备的管理信息不能在各管理人员之间及时的共享, 使设备管理者无法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做出准确的定位。同时, 部分专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难以适应越来越先进的设备管理要求, 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就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当设备真正需要维护时, 也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导致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

二、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重大意义

1、良好的设备管理是保障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对机器设备应足够爱惜, 使用前要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使用过后, 应对设备做好清洁等维护工作,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 应及时的维修。对设备的管理应遵循科学原则, 不能盲目进行, 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 应做到仔细的记载和及时的排除。

2、设备管理有利于提高设备维修的效率。

良好的设备管理可以大大的缩短设备维修的时间, 提高设备维修的质量。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良好的设备管理,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 出现了设备维修周期过程, 维修质量不合格能问题, 对企业的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良好的设备管理是提高设备维修效率的重要保证。

3、良好的设备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拥有良好的设备管理, 有利于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 缩短设备的维修周期, 增加产品的生产速度,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对策

结合钢铁企业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1、引进高水平的设备管理人才。

设备管理在钢铁企业的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管理能力。为了管理人员的不断提高, 钢铁企业也应针对人员的特点, 定期进行相关的培训以帮助其成长。

2、创新的设备管理。

技术上的创新, 能够充分利用设备的功能, 最大化的挖掘设备的潜能, 为钢铁企业的生产提高可靠的技术保障。管理上的创新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例如, 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节约非必要的生产成本, 减少废气废水等的排放, 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还对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设备管理的创新, 即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3、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由于现代大型钢铁企业设备种类和数量繁多, 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目标和管理特点, 导致设备管理的工作量巨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被引入到设备管理上来, 使得这项艰巨的任务变得相对轻松。通过电子计算机对各不同设备进行编号, 并记录各设备的入场时间、规格大小、型号功能、零部件、坐标位置、使用时间和维修情况等作详细的记录, 并做实时的监控, 实现设备管理智能化、现代化和一体化。

总之, 钢铁企业应从企业长远战略出发, 结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根据市场规律对设备管理进行创新, 以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为企业设备管理指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顾献智.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 2008, 01:33-34.

[2]王国生.论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 09:71-73.

[3]安利彬.大型钢铁企业设备管理浅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1:126-127.

篇4:中小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浅谈

关键词:钢铁企业安全生产应急处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46-02

钢铁企业具有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及生产过程连续的特点,主要生产设各有炼铁高炉、炼钢转炉、炼焦焦炉、轧钢生产线、大型锅炉、大型起重机械、大型车辆等生产设备。设施种类繁多,危险因素复杂,危害性大,各工序之间的关联程度较高。生产过程中主要事故类型有煤气中毒、火灾和爆炸、高温液体喷溅、溢出和泄露、机械伤害、电缆隧道桥架火灾、煤粉爆炸、职业病危害等。发生事故的风险高,安全管理的难道大,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机械伤害、职业病等重大安全生产危险因素。

首先,根据国家标准(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对特定的生产场所及贮存场所确定为企业危险目标。根据危险性的大小将危险源划分为A级危险源、B级危险源、C级危险源三个等级。A级危险源即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工艺条件特殊,易发生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严重人员伤亡的场所和设施(如油库、火药库、高压锅炉、加热炉、烧结点火器、喷煤系统及煤气贮柜等),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B级危险源是指作业的危险性较大,危险物质储存数量较大,但未超过临界量,工艺条件较为特殊,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具有一定危害的场所和设施(如煤气水封、防爆板、煤气阀门、放散阀等)。C级危险源是指作业的危险性较小,危险物质储存数量较少,工艺条件一般,即使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危害较小的场所和设施(如机械传动部位等)。

其次,要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最好以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担任组长,成员由安全、环保、生产、安保、能源、运输部门和危险源较集中的成员单位领导者组成。要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分别负责指挥调度、监测监护、疏散人员、组织抢险救援、生产恢复和善后及评估等各项工作。小组成员及其所在单位要分工清晰、责权明确,务求高效。

第三,要完备报警装置,制定切实可行、简捷高效的应急措施。

采用可靠的仪器、仪表等技术监控措施对公司内部危险源建立完善技术监控手段,保证生产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要制定可靠的人工监控方式,定期检查确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根据钢铁企业生产特点、事故情况和企业对事故的控制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可制定三级应急响应预案:

(1)Ⅰ级响应。这个级别包括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及能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类别的事故。包括极小范围的危险物资泄露,可能发生小型火灾初期。现场人员要履行他们的职责,分厂及作业区的应急能力也可以处置。

(2)Ⅱ级响应(现场应急)。公司的应急能力可以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影响范围基本处于厂内),主要部位需要关闭,要立即采取行动以保护现场人员和阻止事态进一步扩散。现场人员应履行他们的职责,公司应急预案全面启动。

(3)Ⅲ级响应(全体应急)。这个级别包括特别重大、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已超出企业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向周边扩散(影响范围超出厂界),事故可能影响周边企业或公众。公司生产区需全部关闭,需采取立即行动保护和撤离现场人员,需要取得外部支援,请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响应程序可参照下图所示制定。

1、初期响应

紧急情况发生时,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人员根据事故情况确定的应急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有关人员到位、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等。

应急行动队伍及时进入事故现场,积极快速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人群疏散等有关的应急救援工作。

(1)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处理措施。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将采取相应应急处理救援措施:

1)问清报告人姓名、单位部门和联系电话。

2)问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主要毒物、事故性质、对救援的要求,同时做好电话记录。

3)按应急救援程序,派出救援队伍。

4)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5)保持与救援队伍联系,视事故发展状况,必要时排出增援队伍。

(2)危险区的划定和隔离:

各救援队伍进入事故现场,选择有利地形(地点)设置现场救援指挥部或救援、急救医疗点。

(3)事故现场检测与评估:

应快速鉴定危险源的性质及危害程度,测定出事故的危害区域,提供有关数据。

(4)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监护:

救援人员在救援行动中,应配戴好防护装置,并随时注意事故的发展变化,做好自身防护,执行救援任务时,应以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互相照应,带好通讯工具,随时保持通讯联系。

(5)危险区域人员的紧急疏散与撤离

1)在组织和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后,再撤离危险区域。

2)组织员工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

3)员工要互救互助进行撤离。

当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当事态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进入扩大应急响应。

2、扩大应急响应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事故响应级别需要提高时,应积极快速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人群疏散等有关的应急救援工作,并向政府部门及外援机构请求援助。

(1)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应尽快地开通通讯网络,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危险程度,制定救援方案,组织指挥救援行动。

(2)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抢险人员撤离的优先顺序是周围群众与员工——工作人员中的非关键人员——应急关键人员之外的所有人员——全部撤离。

(3)事故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1)对现场潜在的危害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2)人员安全疏散。

3)现场交通管制。

4)现场治安秩序维护。

(4)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與医院救治

1)对伤员按轻、中、重简易分类,急救措施上按照先重后轻的治疗原则,在急救顺序上应优先处理能够获得最大医疗效果的伤病员。

2)注意保护伤员眼睛。

3)对救治后的伤员实行一人一卡。

4)合理调用救护车辆。

5)合理选送医院。

3、应急结束

事故应急救援结束程序:

(1)如属于本公司自救,当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控制,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影响减少到最小,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正常或受控状态。事故现场已经恢复后,由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2)如需政府启动应急,则由公司安环部组织配合环保局,对事故现场及周边某某范围区域进行某某浓度监测。当监测结果表明,空气中的某浓度在正常标准范围时,由总指挥长报告政府及相关部门(安监局等),并宣布事故危险全面解除。

4、后期处置

后期处置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应急结束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组织人员进行应急预案评审,总结预案中存在的不足,重新修订应急预案,进入新的应急准备阶段。

5、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紧急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警戒及现场保护工作由公司安保部门警员负责进行。

(1)事故发生后,在对事故处理期间,由安保中心对警戒区各入口实行警戒封锁,禁止非抢险人员进入。

(2)事故处理完毕,人员撤离后,事故发生岗位实行警戒,未经抢险指挥部批准,所有人员禁止进入事故现场。

(3)事故现场的拍照、录像应经过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的批准。未经批准,禁止任何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录像。

事故处理完毕后,事故现场的洗消工作由公司安环部负责统一安排进行,公司应急抢救救援小分队负责对事故现场的洗消工作。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测站负责对事故现场环境卫生安全监测。

6、事故调查处理

应按照规定来调查和分析事故。

7、恢复生产

能源装备部门对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和厂房通道等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修复。在确认各方面条件具备后,制定生产恢复计划和方案,尽快恢复生产。

8、善后处理

应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测试,对伤员提供充分的医疗救助,按企业有关规定对伤亡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抚。

另外,还要做好对应急处理部门及人员的应急培训及演练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和危机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兴凯.安全生产危机预警初探[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

篇5: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发表于 2007-10-15 00:15:0

来源:《世界金属导报》

一、关于民营钢铁企业

这几年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很快。2006年全国产钢4.18亿t,其中民营钢铁企业产钢达到1.64亿t,占40%;产生铁1.65亿t,占全国的41%。从地域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苏、山东、山西、河南、辽宁、江西等省。河北省是全国产钢第—大省,也是全国民营钢铁的大省,去年产钢9096万t,其中民营企业产钢5997万t。占全省钢产量的67%,占全国民营产量的39%,河北省民营钢铁企业主要集中在唐山和邯郸地区。江苏省去年产钢4202万t,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民营企业产钢3868万t,占全省产量的92%,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冶金业商会目前的会员中含钢铁生产企业及其相关的炉料、商贸流通企业近45个,钢铁生产企业生产规模一般超过100万t,如沙钢去年产钢1462万t,位列全国第四,其它如河北的国丰、建龙、津西、纵横、德龙,江苏的中天、永联、淮钢、雪丰,江西的萍钢,山西的海鑫、宏达、安泰,山东的泰山、石横,四川达钢等等,基本上包括了民营钢铁中较大规模的企业,生产能力超过8000万t。当然还有一批较大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如河北的武安市几个民营厂,唐山港陆、滦河,山东的日照、维坊,山西的宇晋、中阳等,正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加入到民营钢铁企业的团体中来。

近几年民营钢铁企业不仅在生产规模上发展很快,而且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已由过去的普材优势向着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迈进。如沙钢、国丰、建龙、恒通、津西、德龙、纵横等企业已经投产了连轧薄板、中宽带钢、H型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沙钢的5000mm宽厚板轧机今年底将投人生产。所以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势头很好,正在按照市场需求,向着节能、环保、调整结构,增加品种,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着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二、民营钢铁发展背景

我国民营钢铁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我认为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好政策,所谓地利就是广阔的市场和强烈的需求,所谓人和就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各地政府的支持,给了一些优惠的政策。1993年房地产热,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一时钢材奇缺,1993年初钢材每吨价格是1600元,到年底上升到4300元,那一年创造了当时全国钢材进口的最高记录,达到了2036万t。当时对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建筑用材,大家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到了1999年下半年,钢材价格随着市场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又开始上涨,当时的价格是1900元/t,2000年上升到2400元左右。我国2000年钢产量1.285亿t,到2006年达到了4.18亿t。由于钢产量的大幅度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焦炭和进口矿石价格的上涨,(矿石由每吨300元涨到600元以上,焦炭由每吨300元、600元涨到1200元,)使我国建筑用材的价格上升到3000元以上。这段时间(2000年~2004年)市场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十分明显,2000~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年递增在24%左右。大部分民营钢铁企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看到了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用材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我国钢材消费的大户,占50%以上,所以在民营钢铁企业起步所选择的品种正是这些,即棒材、线材、窄带钢,以后又发展到中宽带,宽带钢。开始起步不可能搞宽带钢,一是因

为投资大,二是没有那么多钢,一条中宽带用钢100多万t,宽带钢至少200万t。现在看,当时的品种定位是对的,有市场,上马快,积累快。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工艺装备和技术的因素为民营钢铁的发展开辟了一条轻车熟路,使我们的发展能够做到投入少,上马快,产出快。今天我们用10~13亿元的投资,建设周期一年多不到2年,建成一个年产百万吨、生产普通棒线材的企业(前提是不搞矿,吃进口矿,不搞焦),为什么能做得到,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这里有其深刻的内涵,是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建设经验的积累、技术进步和外部条件的支撑(进口矿)。

例如,炼钢环节。炼钢顶吹转炉车间,由于连铸技术的成熟应用、炉衬的改进,寿命的延长,使得炼钢厂房面积大大缩小。溅渣护炉技术的应用使大部分转炉的炉龄提高到了5000炉以上,有的到万炉。

小方坯连铸今天能够成熟应用,更是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过程,从引进设备到国内设备消化改进,促进炼钢水平的提高,到提出“以连铸为中心,炼钢是基础,设备是保证”的炼钢工作方针和相应轧钢设备的改造,大约经过了近20年时间。今天成熟了,进而发展到高效连铸,每流产量超过10万t的连铸机每台的投资只需2000万元。

从炉衬、连铸环节的成熟设备、成熟技术拿来我用,实现了省时、省力、省钱,2座60t转炉,不搞混铁炉,投资2~3亿元。再加上民营机制方面的优势,比如能国内做的设备决不引进,能自己做的设备决不外购,能自己施工的项目决不外委,所以同样规模的项目在民营企业投资要比国有企业省一半以上。

三、民营钢铁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与发展初期的状况已大不相同,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总产量在稳步增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环节的技术经济指标大部分并不落后,像邢台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有些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炼铁人炉焦比、喷煤比、高炉利用系数、转炉平均冶炼周期、连铸机作业率、轧机作业率、成材率位于同类企业前列。工艺装备水平逐年提高,主体设备不落后,产品档次、品种结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进行着调整,一改过去以生产棒线材、窄带钢为主的状况,增加了中宽带钢、宽带钢、宽厚板轧机、无缝管、焊管、H型钢、特殊钢等等。

仅以宽带钢为例,目前已投产和正在建设的轧机就有江苏沙钢5000mm宽厚板、1700mm热连轧机,宁波建龙的4200mm宽厚板、1780mm热连轧机,南钢的3200mm中厚板炉卷轧机,山东日照的1580mm热连轧机,河北国丰的1450mm轧机,德龙、山西海鑫、河北港陆、新金,唐山轧钢等厂的1250mm轧机等等;唐山恒通厂年产超百万吨的冷轧镀锌生产线。

民营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去年市场波动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要看到民营钢铁企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小,所以企业的人均效率明显较好,包括企业人均销售收入、资产利润率等。特别是较大型的民营企业近几年发展速度更快,超过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这和民营钢铁企业机制灵活、建厂时间短,没有历史包袱等有很大关系。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民营钢铁企业发展面临问题,国家对钢铁行业实行宏观调控,压缩固定资产投资和过剩的生产能力,对环保、土地利用制订严格的政策。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如何采取措施,摸清市场,通过挖潜、改造、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显得十分迫切。一个是当前生产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今后的发展路子怎么走,产品搞什么,怎么定位,如何应对产能过剩等等的问题,是到了冷静思考的时候了。

去年8月,笔者走访了河北省6家民营钢铁企业,尽管了解的情况很肤浅,但我觉得他们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这次调研的6家单位都是民营钢铁企业中的骨干,产量在200万t以上,最大的500万t以上(国丰)。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会用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能够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生产建设、产品定位、开拓市场、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等方面有着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找准了自己的位子,使我们看到钢铁企业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办事,就会不断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在生产发展中不过分追求规模,结合地区产品需求,产品定位在板带系列,4条窄带钢,从窄带到宽带,他们的发展战略是规模适度、突出专精、适应市场、绿色和谐。通过建设新的板带系统,改善环境,淘汰所有的小高炉、小转炉。

唐山恒通集团是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一个产量过百万吨冷轧板、镀锌板企业。该企业坚持走自己的路,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省下了大量投资,用国营一条半冷轧线的投资建成4条冷轧生产线。另外,在镀锌品种上下功夫,先后开发了镀锌、铝、硅和镀锌铝等品种,产品出口欧美。

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本地区铁矿资源优势,铁矿粉三分之二由本地供给,产品由带钢发展到H型钢,并逐步做到H型钢系列配套。

唐山建龙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以带钢为主导产品,并由热轧发展到冷轧,还开发了汽车大梁板、耐候钢等品种。由于厂地所限,该厂不过分追求规模,公司有着矿山优势,并十分注意综合利用,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推动企业发展,煤气发电装机达到2.7万kW,占用电量的20%,3座高炉压差发电投产后自发电量将达3.45万kW,占用电的25%。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综合本厂产品面向焊管生产企业的特点,正逐步实现带钢系列的配套,在850mm中宽带钢的基础上又建成1250mm宽带钢,产品定位在管线用钢,产品70%直销生产管材的企业。在生产环节上注意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他们在原料和运输并不理想的条件下,逐个环节降低成本,在烧结矿成本指标列同类企业下游的位置,经过炼铁、炼钢、轧钢等环节,到带钢成本却上升到全国同类企业同类产品的成本指标前列。

邯郸纵横钢铁有限公司在建设环境不利的条件下,短期内迅速建成了从烧结、炼铁、炼钢到两条中宽带的200万t能力的完整生产线。在品种开发上通过改善炼钢环节,生产出替代无缝钢管的焊管用优质带钢,还计划增加无缝钢管品种,以满足华北地区市场需求。另外江苏的淮钢、中天、雪丰等厂通过采取精炼措施,在转炉上增加优质钢的比例,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民营钢铁企业的经营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的特点,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找准市场定位,以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特色占领市场份额。

民营企业发展中,按照国家有关发展政策和环保的要求,不能盲目追求规模,而是向品种、质量、增加高附加值和降低成本方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顺应产业政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科技与环保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6:浅谈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摘 要

近年,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创新开始屡见不鲜,但是企业财产保险业务增长缓慢、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财产保险市场格局也不均衡,主要由几家大的保险公司垄断。而财产保险业务服务也趋近相同,缺少专业化服务。本人以“酒钢”为例,在分析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财务保险市场相关理论为基础,剖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相应制定一些对策建议。提出合理调整企业财产保险结构、完善财产保险产品体系和风险意识等多方面建议,有利于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健康协调发展,降低投保企业遇到风险后的财产损失。

关键词: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dur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nsurance business, many innovations were made.However the enterprise property insurance business slow growth, market share is declining.It tends to lessen inequality among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ies.Some insurance companies`s monopoly of property insurance,the insurance coverage is tend to be similar.Based on the case of Jiugang,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property insurance analyses, it wa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perty insurance.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ulate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property insurance to handle aspects of value, risk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It is benefit to insurance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in order to reduce losses caused by accident in property.Keywords: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property insurance market,status,strategy

一、财产保险市场的基础理论

企业财产保险是以投保人存放在指定地点的财产物资为保险对象的保险,主要涉及的险种包括:财产基本险、财产综合险、财产一切险。

由于资本主义市场中的企业容易受到市场动态的影响,企业决策一定程度上受限于自然环境和突发事件。为了解决企业此类风险,财产保险公司对各企业提供了企业财产保险服务。企业通过较低的资金投入,可以换取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企业的主营业务上,将企业遇到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转嫁出去。因此,企业财产保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社会分工的体现。保险公司负责聚集资金组织补偿,将个别企业的风险分散至所有投保人,同时,利用自身的防灾防损管理经验,为企业组织安全生产提供专业的建议,帮助企业将其资金、人力更好地投入到企业本身最擅长的专业生产和经营中,由此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益水平。总的来说企业财产保险就是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维持社会再生产,完善企业的经济核算,降低企业风险成本,加强企业防灾防损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和物质财产的损失,有利于积累资金,支援国家建设。其中,钢铁行业具有资产度集中、产业链长、生产工艺复杂、高危环节多的特点,易发重大安全事故,风险管理任务艰巨。近年来,保险作为风险转移的一个重要工具,已经日益得到以钢铁企业为首的大型重工业企业的重视。而公众责任险、雇主责任险、财产一切险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钢铁企业的财产风险问题。

二、我国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

(一)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正在迅猛发展,财产保险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财产保险市场呈现以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华联合保险业巨头垄断经营的态势。并且随着我国财产保险业务的增多,保险需求增大,财产保险费收入快速增长。

(二)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1、财产保险险种发展不平衡

家庭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是财产保险领域中比较传统的险种,但我国家庭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的业务总量一直不大,在财产保险业务中的占比也很小,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有很大差距大。国外的家庭财产保险覆盖率已达70-80%,相比之下这一数字在中国只有10%左右,而且还包括各企事业单位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的保险,存在保额低、起到的保障作用极为有限、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等问题,像酒泉钢铁集团这样的国有企业,在发展钢铁主业的同时,还积极发展非钢产业,已形成火力发电、装备制造、耐材建材、工业民用建筑、房地产开发、种植养殖、葡萄酒酿造、物业管理、物流配送、医疗卫生、职业教育、商业保险代理、餐饮旅游服务等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多元化产业。而财产保险基本险和综合险中,对被保险人拥有财产所有权的自用的供电、供水、供气设备因保险事故受损,引起的停水、停电、停气以致造成的直接损失给予补偿,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为抢救保险标或防止灾害蔓延而造成的损失也由保险人负责。一般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都会承担理赔责任。不过,该险种的投保门槛较高,保险公司会严格审核企业的经营体制、信用状况、生产经营情况、出险情况等各项数据。但是对于酒钢这个业务繁多的大型企业来说,这几种财产保险险种是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

2、企业财产保险信息化程度不够

在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的今天,保险信息化也成为保险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财产保险公司机构众多,各地业务差异较大,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全盘的考虑与规划存

在不足,总公司、分公司各层级管理、技术人员沟通不够,不利于企业财产保障体系的实行和公司员工的管理。

酒钢拥有嘉峪关本部、兰州榆中、山西翼城三个钢铁生产基地。这三个基地跨地域范围广,使得财产保险企业不能统筹各基地的财产保障管理,并且增加了保险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其经营效率。

3、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防范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运营、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但国内许多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认为投保企财险会加大企业经营成本。但风险是不可预测的,一旦灾害事故发生,企业就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有可能导致破产。而保险经纪人可以量体裁衣式地设计保险方案,最大化地转移企业的可保风险,并协助客户向保险市场询价或招标,选择条件最优的保险公司承保。

酒钢于2007年11月注册资本500万元的甘肃吉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获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酒钢集团出资二百万元占股40%,为第一大股东。吉安保险经纪的前身为甘肃吉安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投资人正是酒钢集团。保险经纪公司派出由冶金行业风险专家、国家级安全评价师、风险管理工程师、保险专家组成的查勘小组,分赴该集团公司及其直属单位、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共二十几家单位进行风险查勘,主要就各厂的生产设备、技术及安全管理、重大风险源、主要损失形态、现有的安全措施以及历史损失案例及赔付情况等进行现场查勘与访谈,收集了大量详尽的资料,据此向集团公司提交了一份专业的《风险分析报告》,提出什么样的风险用什么相应的手段来避免、转移或自留,确保用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对于其中需要保险手段来解决的风险,又为其设计了一整套保险方案,做到了该保的风险一个不落,不该保的一分钱不花,酒钢这一举措成功转移了该集团生产中的大部分纯粹风险,对我国其他市场占有率大的钢铁企业有现实意义。

4、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

钢铁行业是高污染行业,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统计,钢铁行业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除攀钢钒钛、包钢股份和酒钢宏兴外均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发布报告的钢企有一半建立了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但污染物排放的数据公开方面不容乐观。2012年由于受钢铁供求矛盾激化、钢材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及铁矿石价格坚挺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钢企利润水平大幅下降。企业高层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不愿意买环境污染险,一些企业发生的环保事故,大多都是当地政府和居民买单。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当前因缺少法律支持,政府没有强制污染超标的钢铁企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并且不少地区企业没有严格监测污染物排放量,政府监管人员也疏忽了现场核查和排污核定,使得国内大钢企业周边的环境污染严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受到影响。

三、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发展策略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企业经营效益逐年提升,缴纳保费的能力也在提高。特别是加入WTO 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的竞争形势加剧,“优胜劣汰”在时刻提醒着企业,任何风险都有可能使其在一夜之间损失惨重,甚至于破产倒闭。目前,国外企业的经营理念和风险管理意识逐渐被国内企业接受,其保险需求日益增强。保险企业必须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企业财产保险业务,推动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一)合理规划企业财产保险险种结构

从目前各公司的产品开发来看,对传统企业财产保险产品缺少创新,险种更新较慢,且各财险公司险种结构趋近相同,只有少数财险公司对原有产品进行了改造。保险公司需要在发展基本险种的基础上,改变只看到眼前效益的价值观,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现实,明确定位,走专业化经营道路。比如,针对自保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可以开发财产超额损失保险,也可以开发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的简易营业中断或利润损失保险等等。同时,应设计各具特色的附加保单或批单,以扩大企业选择范围,这样可避免企业购买保障内容重复的险种,既保障全面又节约成本。各财险企业根据自身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市场导向,不盲从,建立专业化得经营体系,合理调整险种结构,明确重点,加大推广力度,发扬创新精神,开发针对特殊行业的险种。同时严格建立业务考核制度,对各种险种业务的收入比例做出明确界定,不能只看总保费,而忽视了具体业务执行情况,才能使企业在财务保险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二)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财务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

财产险公司可以开发一套自己的信息技术平台,也可以购买通用的信息技术平台作为主平台,在统一标准和接口的前提下,设置自己的管理平台,以计算机网络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来进行统一的业务处理。为了更好地位业务发展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以现行信息技术系统为依托,采用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技术,按照统一规划、共享服务、有偿使用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投保公司和财产险公司和其他业务单元统一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对数据的多角度联机分析处理,建设通用统计系统,对汇总生成月报、季报各类分析报表以及公司人力资源业绩评估和人员管理体系有统一的管理和监督,这样不但有利于降低总运行成本,还可提高各公司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强化人员管理和效绩考评。

(三)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加大预防风险的投入

企业以赢利核心,而收益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有些时候,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就意味着要冒着更大的风险。这时,风险管理指导企业管理者识别和确认风险、评估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与转移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业界必须重视顾客的风险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强化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意识,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了解到财产保险投入的必要性和意义。就目前来说,导致相关保险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经理人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企业要对经理人有个正确的定位,只有企业经理人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和决策环境,企业财产保险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强制性环保险”

钢铁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追求经济收益时往往忽视了环境的保护。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生产企业对环境负有社会责任感。保险的赔偿限额是传统污染行业转嫁环境责任的保障,将有利于企业发展。另外,环境责任险的基本点就是保护受害者的经济利益并进行补偿措施。当前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缺少法律支持,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存在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等诸多现实问题。中国保监会与国家环保部出台的共同推进“强制环保险”可行性研究已完成,并指导各地高环境风险行业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十二五期间,太钢将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一尘不染标准再投资60亿元,新上一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未来将打造高水平完整的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强做大绿色产业,带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国家应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来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顺利实施。

四、总结

通过对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现状的研究和了解,中国财产保险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当然在发展和探索中也产生了种种不利于发展之处。为提高工作效率,从增加企业效益和方便服务角度出发,保险公司应尽可能做到保险方案优化组合,科学搭配,吸引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参与。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钢铁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将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

篇7:浅谈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2010年中国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

贵公司名称:

贵公司所在地:

填写人姓名:部门:职务:联系电话:传真:Email: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1、贵公司性质:

A、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B、集体企业; C、非国有的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D、外资、港澳台资企业; E、私营企业; F、其他。

2、贵公司有无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否遵照规划实施?

A、有,按规划实施; B、有,实施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E、无。

3、贵公司近几年内做过岗位分析吗?

A、做过;B、正在做;C、准备做;D、不打算做。回答“做过”的,请继续回答以下有关岗位管理问题(4-9)

4、贵公司在岗位分析之前进行过组织结构调整吗?

A、调整大;B、局部调整; C、基本没有调整。

5、贵公司近几年内做过岗位描述吗?

A、做过;B、正在做;C、准备做;D、不打算做。

6、贵公司在岗位分析后人员调整情况:

A、调整大;B、局部调整; C、基本没有调整。

7、贵公司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在(可多选):

A、招聘;B、考核;C、培训;D、薪酬设计;E、职业生涯规划 F、人员岗位调整; G、其他。

8、岗位分析对贵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挥的作用如何?

A、非常大; B、很大; C、一般; D、有一点; E、没有

9、贵公司近年内做过岗位评价吗?

A、做过; B、正在做; C、准备做;D、不打算做

10、贵公司招聘普通员工采用的主要渠道是(限选3项):

A、职业介绍所;B、媒体广告;C、招聘会;D、朋友介绍;E、人才交流中心; F、校园招聘;G、猎头公司; H、其他

11、贵公司录用人员主要来源于(限选2项):

A、毕业生;B、社会招聘人员;C、复转军人;D、劳务派遣;E、其他。

12、贵公司人员选拔的主要方法:

A、面试; B、心理测试; C、知识考试; D、竞聘演讲; E、其他。

13、贵公司技术人员的薪酬结构主要由哪些项目构成:

A、岗位工资; B、职务工资; C、年功工资; D、技能工资; E、各种津贴; F、奖金;G、佣金(含项目提成);H、长期激励I、其它。

14、贵公司技术人员的固定工资占其总收入的大致比例:

A、20%以下; B、20-40%; C、40-60%; D、60-80%;E、80%以上。

15、贵公司人均月工资:

A、800元以下; B、800-1200元; C、1200-1800元;D、1800-2500元; E、2500-3500元; F、3500-5000元; G、5000-8000元;H、8000元以上。

16、贵公司人工成本占公司总成本的比例:

A、10%以下; B、10-30%; C、30-50%; D、50-60%;E、60%以上。

17、贵公司员工工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A、根据本公司历史水平;B、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 C、主管机构规定的标准;

D、参照薪酬调查结果; E、公司财务状况;F、其它。

18、贵公司参加社会保障项目(可多选):

A、基本养老保险; B、基本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工伤保险;

E、计划生育保险; F、住房公积金;G、补充养老保险;H、补充医疗保险; I、其他。

19、贵公司离退休职工收入(包括社保及其他补贴)由社保机构发放情况?

A、完全由属地社保机构发放,企业无需负担;

B、完全由社保机构发放,并享受企业福利;

C、部分由社保机构发放,企业有补差;

D、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

20、贵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项目包括:

A、岗位工资;B、职务工资; C、年功工资; D、技能工资;

E、各种津贴;F、奖金;G、长期激励H、其它。

21、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如何?

A、无;B、准备建立;

C、有简单的人力资源信息库; D、有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2、贵公司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员工有其中女性总部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人

23、贵公司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员工年龄分布情况。

A、20岁以下%;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E、51-60岁%; F、60岁以上%。

24、贵公司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员工学历分布情况。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

C、大专%;D、大学本科%; E、研究生及以上%。

25、贵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员工有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心理学、劳动经

济学、管理学等等)教育背景的比例为%;工作后接受过人力资源及相关专业(心理学、劳动经济学、管理学等等)培训的人数比例为%。

26、您认为贵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哪些?

A、关键人才严重缺乏;B、关键人才流失严重; C、关键人才难以引进;

D、人才激励政策乏力;E、员工敬业精神不够; F、人员结构不合理;G、其他。

27、您认为贵公司目前主要缺乏哪些管理类人才?

A、金融;B、财会;C、贸易与营销;

D、人力资源;E、计划与统计F、其他。

28、您认为贵公司目前主要缺乏哪些技术类人才?

A、钢铁冶金;B、压力加工;C、冶金材料;

D、冶金机械;E、冶金自动化;F、计算机;G、他。

29、您认为目前贵公司是否存在冗员问题,冗员程度如何?

A、不存在冗员问题; B、冗员小于15%;C、冗员达15%—30%;

D、冗员达31%—45%; E、冗员达46%—60%;F、冗员大于60%;

30、贵公司未来五年有哪些引进关键人才的措施?

31、您认为目前影响贵公司人力资源发展的政策因素有哪些?

32、企业未来5年对于减员增效将有哪些具体措施?

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项目组

篇8:浅谈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1 我国钢铁企业能耗现状分析

1.1 我国钢铁企业节能工作取得的成就

1980年我国总共生产了3712万t的钢铁, 总共消耗能量7573万t标准煤, 其中, 中大型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为1.646tce/t钢, 吨钢可比能耗为1.285tce/t钢;2005年, 我国钢铁总产量、总耗能量、吨钢综合能耗和吨钢可比能耗分别为34900万t、25861万t标准煤、0.741tce/t钢和0.741tce/t钢。纵观25年间, 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的统计数据, 我们可以得到, 25年来, 我国的钢铁总量不断增加、吨钢综合耗能逐年下降, 钢铁企业能耗的增长比率远低于钢铁产量的增长比率 (如2005年我国钢铁产量比1980年增加了9倍, 总能耗却只增加了3倍) , 这表明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工作效果明显。2005年以后, 国家更换了钢铁耗能的传统计量方法, 采用了电热当量值得方法进行计算, 从大中型钢铁企业综合耗能数据还是能够得出, 我国吨钢综合能耗、吨钢可比能耗也是逐年下降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例外) , 2005年我国吨钢综合能耗、吨钢可比能耗分别为695kgce/t钢、714kgce/t钢, 2010年这两项数据为604kgce/t钢和581kgce/t钢。总之, 我国将进30年钢铁发展历程表明我国钢铁企业节能工作取得了伟大的成就[2]。

1.2 我国钢铁企业能耗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钢铁企业能耗逐年下降, 但是从2 0 0 5年起, 吨钢能耗的降幅不断减少, 继续节能的难度在不断增加, 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第一, 我国钢铁企业能耗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 还存有一定差距。以2005年的钢铁统计数据来说明情况, 2005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为714kgce/t钢, 而在2004年, 国际钢铁协会就报告其会员的吨钢综合能耗为652kgce/t钢。若不将国内外轧钢系统中的加工深度、工序能耗等因素考虑在内, 我国现阶段钢铁企业的吨钢可比能耗大约是先进产钢国家的11倍 (64kgce/t钢) , 若加入加工深度、工序能耗等因素, 则我国吨钢可比能耗大约为先进产钢国家的18倍 (112kgce/t钢) 。第二,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较低, 二次能源的综合利用率较低。第三, 落后产能比重大, 先进的节能技术有待研发与推广。最后, 钢铁耗水严重。

1.3 钢铁企业吨钢能耗的影响因素

影响钢铁企业吨钢能耗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的“钢比系数”, 即每吨钢产量的各工序的实物产量。二是各工序的“工序能耗”, 即各工序生产每吨实物量的能耗。因此, 要降低吨钢能耗, 就要注意降低各工序的钢比系数与各工序的工序能耗[3]。

2 我国钢铁企业节能对策研究

为了进一步降低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吨钢能耗, 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 有必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节能。

2.1 优化生产流程, 降低原料与能源消耗

要实现能源消耗降低的目标, 首先要优化钢铁生产工艺流程, 使得钢铁连续化、紧凑化和高效化生产。为此, 要降低非能源物质与能源物质的单耗及其载能量。非能源物质包括各生产工序的原料、溶剂料、零部件和耐火材料等。钢铁生产中各工序要注意降低铁水、烧结矿等原料的消耗。而原料的消耗与废钢铁资源有关。有理论表明, 一个国家废钢铁资源是否充足, 不仅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折旧废钢与加工废钢的总量, 而且还与这个国家的钢产量及其变化程度密切相关[2]。因此, 在钢铁产量不断增长、废钢资源日益短缺, 钢铁价格不断升高的情况下, 采用提高烧结矿和团球矿品位的方法, 可有效降低原料的消耗。能源物质包括生产环节的燃料、电力、氧气、蒸汽和工业用水等。降低能源物质的消耗是钢铁企业节能的重要途径, 应该设法降低这些能源物质的单耗。可采用少水无水工艺等促进水耗的降低等等。

2.2 利用能量流网络技术, 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对钢铁企业节能问题进行研究, 需要突破物料平衡与能量平衡的观念, 建立动态的输入流—输出流的“能量流网络”概念。“能量流网络”技术是钢铁企业能源转化、储存、分配、使用、回收、缓冲和优化调控的重要方法, 有利于对钢铁企业中动态的物质流、能量流进行分析, 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目前由于我国钢铁企业中电力、蒸汽、氧气等二次能源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的过多耗损, 造成我国钢铁企业的能源转换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 要降低钢铁企业的能耗, 就必须开发“流量流网络”技术, 研究企业“能量流”运行规律, 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2.3 实施节能技术, 提高二次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二次能源是指钢铁企业在生产钢铁过程中所产生的煤气、炉渣和粉尘等具有大量显热的废弃物。综合利用二次能源及其废弃物是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二次能源回收率比较低, 绝大多数的钢铁企业的二次能源的回收率未能超过50%。有些中小钢铁企业的二次能源回收率还刚刚开始[4]。因此, 应该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科学指导下, 根据二次能源的数量、质量和客户对能量的需求, 确立二次能源的最佳回收方式和优先使用顺序, 做到“按质用能、温度对口、有序利用”。通过采用诸如CDQ、干式TRT等节能技术, 回收二次能源以及不断开发新技术回收高炉渣显热、钢渣显热等二次能源热量, 不断提高二次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降低钢铁企业能耗。

2.4 建立能源管理与控制技术, 降低能源耗散

能源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一个职能管理部门, 还是能源管理控制指挥中心, 能够实现对能源的全面监控, 减少氧气、、煤气等能源物质的耗散。目前, 随着计算机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设能源管理系统, 因此, 就需要采用能源管理与控制技术, 对钢铁企业中的能源供需关系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解决富余煤气、氧气、热力的使用问题, 减少煤气、氧气和蒸汽等能源物质的耗散, 最大程度地利用能源, 降低能源消耗, 促进钢铁企业节能工作的不断发展。

3 结论

(1) 通过对我国钢铁企业耗能现状的分析, 得出我国钢铁企业节能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就是我国钢铁企业今后节能工作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2) 优化生产流程, 降低原料与能源消耗;利用能量流网络技术, 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实施节能技术, 提高二次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建立能源管理与控制技术, 降低能源耗散这四个方面是我国钢铁企业节能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应该大力加以推广。

摘要:钢铁企业既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又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的能耗现状, 结合企业实际, 从优化生产流程, 降低原料与能源消耗;利用能量流网络技术, 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实施节能技术, 提高二次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以及建立能源管理与控制技术, 降低能源耗散4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钢铁企业节能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钢铁企业,能耗,节能

参考文献

[1]蔡九菊.钢铁企业能耗分析与未来节能对策研究[J].鞍钢技术, 2009 (4) .

[2]王维兴.钢铁工业能耗现状和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钢铁业, 2011 (4) .

[3]刘文超, 蔡九菊, 张琦, 等.钢铁企业能耗分析及节能对策研究[J].工业炉, 2011 (5) .

上一篇:员工不买社保承诺书下一篇:儿科学生长发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