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党员自我评价借鉴

2024-07-04

公司党员自我评价借鉴(通用9篇)

篇1:公司党员自我评价借鉴

一、在工作上

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每一项工作中,很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按时准确地完成机房的本职工作,严格按52周作业计划做好日常维护和设备巡检工作,认真对待每月的话务量统计和报表填报工作,以及一些因临时性工作而产生的附加工作,如:呼叫及呼叫后的话务量统计、为中科院模块局开通和天创模块割接而进行的倒板工作等,同时有意识的利用接用户电话的机会向用户进行业务宣传,在12月初的宽带宝典业务推广工作中加班加点,为任务完成尽己所能。

二是认真做好我局的宣传工作,做到定期更新宣传栏的内容,适时更换黑板报,并能及时将群众的疑问和意见建议反映给相关领导,很好的发挥了宣传工作的桥梁作用。

三是做好领导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并积极协助其他同事完成任务。

二、在学习上

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并获得了双学士学位,并于20xx年考上了xx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和文化修养的同时,还有效地帮助和影响他人,共同学习、进步。为提高全局员工的英语水平,下载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并制作成光盘发放到各班组。

篇2:公司党员自我评价借鉴

去年月至今年月,我被组织上派遣,独自一人前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合资企业任中方副总经理。五年前,我方国有资产斥资xxxx万元,与外资合作组建了这家外贸出口名列全国500强的合资企业。合资初期,我方曾派遣一位副总参与管理。然而几个月后,由于轻信对方承诺,我方的副总撤回,从此任由对方“自由发挥”,五年中,我方不但没有得到分文回报,连入股资金都处于严重失控状态。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是:哪怕本金打折,也要抽回我方的股份,我们不与外资玩了。

我肩负“讨债鬼”的使命,又是孤军深入、单兵作战,工作环境可想而知。对方的经济运行资料、尤其是财务报表,对我严格封锁,即便我找理由索要,对方也严词拒绝。上班第一天,我利用企业局域网上我的职务权限以及我的网络技能,搜索到一份企业报给海关的《资产负债表》。我初步诊断:由于外资实际到账资金不足,我方股份占有份额应该不是合同约定的25%,而是约40%;我们的入股资金没有贬值、而是升值的。我立即备份证据并及时报告上级。最后,我配合我们国有投资方于今年月17日以升值的状态全部收回投资资产。合资企业不给我个人发奖金无所谓,我毕竟协同组织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值了!可以试想,延迟到金融危机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投资还没能撤出,那外贸依存度100%的企业,资本金整体缩水程度将是惨不忍睹了。

我所在的那家合资企业,虽然没有党的组织,但我始终是一名受组织领导的共产党员。我能以党员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与打工者打成一片;我能以党员特别能战斗的清廉本色,不与外资所有者打成一伙。我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今年月,我被上级组织重新安排到学校工作,担任学校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一方面,我深知学校的主业是教学实训工作。我把所有在册教师的课全部听了一遍,听了部分外聘教师的课。我要当好老师先要当好学生。我对所有老师的长处,吸纳过来为我所用、提高我的课授水平;我对所有老师的课授情况作了讲评,激励老师扬长避短。另一方面,我主动占领学生德育教育的舞台,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地实施人生观、恋爱观以及作文写作等的讲座,身体力行,力推“拇指教育”。我坚持每天巡视实训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或现场纠正,或利用计划、总结的形式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要求。

对学校工作的保障监督,是党组织工作的主旨要义。通过入校以来的调查研究,我发觉学校在校务公开、财经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有些属于管理者的能力范畴,有些属于管理者的逻辑水平,有些则属于管理者的品格道德。鉴此,我在中层以上管理者中辅导管理规范之形式逻辑;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宣导领导者品格道德评判层级标准,引导大家对领导层的监督。我还带头学习倡导反腐倡廉,以至于在学校领导班子部分人员涉嫌经济罪案的情形下,我个人还是经受住了“潜规则”、不正之风等消极因素的诱惑、出污不染。我们学校的老师尽管“收入还是那样的少”,正常教学工作依然有条不紊;面对整合工作,教师们依然稳定团结和谐、全身心地投入自己钟爱的事业。

篇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自我评价

本世纪初以来, 安然破产、中航油巨亏等事件, 促使国内外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

2002年, 美国制定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其第404条款规定:上市公司管理层定期评估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对外公开披露其评价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对其有效性发表意见, 同时对管理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发表鉴证意见。

2006年,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要求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并作定期检查和披露。

2008年,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以下简称“基本规范”) , 自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2010年, 五部委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 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 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根据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规定, 公司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同时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二、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评价的涵义和作用

1. 涵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等五项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至少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等三项原则。

2. 作用。

(1) 满足监管要求。监管机构通过颁布法规, 对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提出了刚性要求和具体指导意见, 大大提高了监管力度, 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多数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开展自我评价的主要动机之一, 就是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 (2) 提高抗风险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 上市公司已逐步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内部控制的梳理和完善进一步改善了企业运营水平, 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有利于企业采取措施消除不利于内控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 从而增强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3) 提升企业价值。对于投资者而言, 内控设计和运行状况是衡量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判断投资风险大小和回报程度的重要依据。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可以向投资者传递规范运作、稳健发展的积极信息, 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继而提升了企业价值。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及评价现状

根据德勤发布的《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 与前三次调查结果相比, 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及评价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大部分企业正在深化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 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可以减少财务报表数据的错报情况, 并按照监管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设立了更为合理客观的内部控制评价部门, 基本上采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或成立专项小组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该报告同时指出, 部分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及自我评价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重视、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设计存在缺陷、缺乏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系统、风险识别和评估尚待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尚未形成书面的工作底稿等。

四、宝信公司内部控制实施和自我评价的实践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 成立于2000年, 是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上市以来,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有关规定, 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2008年入选上证治理板块。

近三年来, 公司根据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 持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开展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公司制定了《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明确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 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遵循原则、基本要素、职责分工、管理流程等内容, 使内部控制的实施得到了制度保障。该办法规定: (1) 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有效实施及其检查监督负责;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检查监督及评价, 对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进行审查, 并定期向董事会做出报告; (2) 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3) 公司经营管理层负责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 建立与业务性质和规模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制定各类内部控制制度, 并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4) 公司审计部负责对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日常、独立的检查监督, 每年至少一次直接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情况;如发现重大内部控制缺陷, 及时向董事会报告。

另外, 公司还制定了《内部控制评审管理办法》, 建立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体系和报告机制, 就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方法、报告和披露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

2. 组建内部控制实施队伍。

为实现内部控制的长效管理, 公司成立了三个层面的内部控制实施组织: (1)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 由总经理担任组长并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同时总经理指定分管领导负责内部控制体系的日常推进; (2) 内部控制虚拟管理团队, 由财务部、审计部、人力资源部等职能部门共同组成, 履行内部控制的归口管理职能; (3) 内部控制实施团队, 由各责任单位的负责人、专职或兼职的内部控制联络人员组成, 负责有效开展本单位的各项内部控制活动。

3. 编制内部控制手册。

公司设立了内部控制完善项目, 由项目组牵头对货币资金管理、销售与收款管理、采购与付款管理、存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报告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人事薪酬管理、子公司管控、项目管理、研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主要业务流程, 开展内部控制梳理工作并形成内部控制手册。具体过程如下: (1) 项目组和各责任单位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结合实际管理需要, 共同讨论确定控制目标; (2) 各责任单位编制内部控制矩阵, 填写控制目标、控制活动编号、控制活动描述、涉及的文件或文档、是否匹配等栏目; (3) 项目组对内部控制矩阵进行审核; (4) 各责任单位根据审核意见修订内部控制矩阵; (5) 项目组汇总整理各流程的内部控制矩阵, 编制成册, 分发到各责任单位。

4. 开展内部控制检查监督。

公司审计部是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的责任部门, 按以下两种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方式一是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业务时, 审计部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检查, 就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发表意见;方式二是针对公司重点关注的业务流程实施独立的内部控制专项审计, 评价其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 形成专项评审报告。

开展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时, 一般按以下步骤实施:第一步, 组成审计小组, 准备评审方案, 即审计人员在获取并了解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矩阵及支撑文档的前提下, 确定测试程序, 根据控制活动的控制类型、交易频率确定测试样本量, 并编制内部控制检查表;第二步, 审计人员根据检查表的要求, 合理抽取样本, 对其业务控制逐项进行现场测试, 并完整地记录测试结果;第三步, 审计人员根据现场测试获取的证据对缺陷进行初步认定 (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 编制评审工作底稿;第四步, 审计组长严格审核评审工作底稿, 就底稿内容与被检查单位沟通并达成一致;第五步, 审计小组编制评审报告。

年末, 审计部依据本年度审计业务的开展情况和内部控制专项审计结果, 编制年度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 上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对检查监督工作报告进行审查, 评价公司年度内部控制情况, 并向董事会报告。

5. 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年末, 审计部牵头组织各责任单位开展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 自我评价范围涉及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 覆盖公司所有重要业务和事项, 采用问卷调查和自评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划分为准备、自评、检查和报告四个阶段, 基本流程如下: (1) 准备阶段。审计部草拟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通知, 明确评价原则、范围、内容、方式、进度安排等。公司主管领导主持召开动员会, 布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各项工作; (2) 自评阶段。各责任单位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 从内部控制设计、内部控制执行等两方面对相关控制活动实施自评, 填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卷, 描述评价指标和内容所对应的自评结果 (满足、部分满足、不满足、不适用) 以及支撑文档信息, 编制内部控制自评报告, 并上报审计部; (3) 检查阶段。审计部负责对各责任单位上报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卷和自评报告进行审阅, 审阅内容包括自评结果是否恰当, 文档内容是否能满足控制要求, 是否有重大遗漏等, 在审阅过程中需要及时与各责任单位就难以把握的问题进行讨论。审计部确定内部控制检查的重点范围, 开展关键控制点测试工作, 汇总并确认发现问题, 同时提出管理建议; (4) 报告阶段。审计部根据内部控制自评和检查的结果, 结合年度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情况, 编制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提交董事会审议, 审议通过后对外披露。

6. 组织内部控制缺陷整改。

首先, 审计部根据日常内部控制检查监督情况、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 汇总整理内部控制缺陷清单, 及时向各责任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其次, 各责任单位制定整改方案, 明确整改责任部门与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完成期限等事项, 并组织落实缺陷整改工作, 同时对内部控制手册进行相应修订;最后, 审计部对各责任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核实, 形成专项报告。

7. 建立内部控制考评机制。

为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公司还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 一方面将各责任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并按年度予以兑现, 另一方面将管理人员实施内部控制的业绩作为其晋升、降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以调动管理人员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8. 关于持续改进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

篇4:公司党员自我评价借鉴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高管屡屡被报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证券市场也风波不断。而导致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到位,存在严重问题。接下来本文主要探讨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问题。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理论

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其审计委员会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的准则对公司的运行情况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上市公司应该定期的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过程中各个部门要有明确的分工,董事会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确保公司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公司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保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有效进行及协调相互部门的紧密配合。在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同时还要出具一份自我评价报告,将评价的结果传递给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让其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内部控制情况。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作用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无论是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还是对公司的财务来说都有很大的作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加强对公司资产安全的保护。对公司的财务来说,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出具自我评价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可以提高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和规范程度。对投资者来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状

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大多不愿向外界公布,而且也没有相关法律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外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这给外界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目前上市公司对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认识不足,责任主体杂乱无章,有董事会,有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还有公司名称,甚至有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都没有标注责任主体。责任主体杂乱无章,搞不清楚负责人是谁,这样会降低公众对公司的信任度,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还有个问题就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也混乱不堪,没有统一的标准。常见的有某某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某某公司董事会对于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没有相关部门确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报告的内容。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往往也不够重视,在核实评价报告时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往往就是一笔带过,也不去真的核实。还有就只在执行力度上也不够,大多数企业都不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2.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外部原因

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外部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在评价的内容上也杂乱无章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理想中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第二,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缺乏统一的鉴证标标准。不同的公司采用的鉴证标准基本都是五花八门的;第三,公司对外界公布内容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虽然对几个主要的信息做出了规定,但对这些公布内容的详细程度和统一的格式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许多公司就利用这个空隙来做手脚;第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缺乏规定,基本上只要自我评价就行了,至于谁主持谁参与都没有明确规定;第五,对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人缺乏明确的规定,往往导致出了问题却找不到责任人;第六,对于公布内部控制信息内容缺乏法律监督。

3.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内部原因

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内部原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出于对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人力、物力和成本的考虑以及好多公司出于商业机密考虑不向外界公布真实评价结果。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主要是由于公司对内部控制的制度本身和内部控制信息公布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比较重视对公司实物的控制而对公司的执行者较为忽视。现在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的体制改变的,但管理人员的知识和观念却没跟上,造成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還认识不足。多数情况下的公布评价的内容都是为了满足证监会和交易的要求,敷衍下就过去而不是认真的对待此事;成本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重要原因,企业觉得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结果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却看不到直接的收益,认为得不偿失,所以大多都不愿公布;还有好多上市公司不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结果不是担心成本,而是担心泄露商业机密,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把自己的公司至于险地。

三、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一些建议

1.政府要加大引导的力度让上市公司明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意义

政府通过加大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来让上市公司明白政府在这方面所辖的力度、让企业人员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政府部门要开设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对上市公司负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表现的更加专业,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另外,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引进相关的活动,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重要性的宣传,让企业认识到重要性,自愿加大力度投入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上来。

2.明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人,加大对造假的处罚力度

相关法律上明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人以及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实行责任人制,对各种蓄意构造和故意隐瞒的上市公司给与相关法律规定的处罚,并找出其责任人,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按责任的大小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在法律上让上市公司重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让责任人对其自我评价的真实性负责。同时,还要明确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责任,这样才能让他们认真的核实自我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并且核实结果要以报告的形式出据出来,在对外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时,责任人和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成员都要签字,对其公布的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与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失职监督行为,也要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这样才能在整体上让企业重视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保证其真实性。

3.明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鉴定的机制

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格式多种多样,混乱不堪,没有统一的格式。所以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体系,相关部门要确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统一格式和披露的具体内容。同时应该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鉴证机制。规定企业不得自行鉴证其真实性必须要聘请独立第三方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核评价。还要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自己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公布,让大众知道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

四、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状,以及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同时还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给出了一些建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公司必须重视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自发的完善自己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让其更好的促进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詹长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现状分析[J].商业会计,2010(23).

[2] 张键,杨忠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以浙江国有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月刊,2010(33).

[3] 郝艳敏.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1).

[4] 阮班鹰,杨锡才,王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财会月刊,2009(33).

[5] 姜毅.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COSO企业风险管理之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09(29).

作者简介:

篇5:工作态度自我评价借鉴

办事认真、职责心强、勤奋好学、待人热情、办事稳重认真、有事业心。能够熟练操作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

性格随和开朗大方,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

篇6:工作态度自我评价借鉴

在学业上,有着扎实的会计知识,熟悉一般的账务处理,熟悉税法制度。会操作word、excel、PPT办公软件以及U8用友财务软件。

进入公司的三个月时光里,在引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心和领导协助下,使我在较短的时光内适应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也熟习了公司的工作流程,此刻基础能完成各项分配到的工作;同时让我充足感受到了引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领会到了同事的团结向上,和气的大家庭感到。这段时光是我人生中弥足可贵的阅历,也给我留下了出色而美妙的回想。

篇7:个人优缺点自我评价借鉴

1、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此点可能与生俱来,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正直、善良,需更多让他人去评价。在生活中本人一直坚持“宁可人负本人,不让本人负人”。

2、有骨气、能坚持原则。本人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曾当过军人,特别有骨气、讲原则,可能是遗传或受他的影响,本人从小就很有骨气,并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原则。

3、有情有义、讲究责任。中国的大多数人都是很讲情义、有责任的,本人也不例外,奉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4、有激情、舍得付出。本人是一个从不乏激情的人,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为自己的目标去不断奋斗与努力,一直遵从靠实力生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原则,从不急功近利、投机取巧。

5、好学,喜欢看不同书籍。湖南人大多好学,心系天下,并大多靠才取胜,本人虽无才,但喜欢学习,或许是与湖南人有关吧。

6、能吃苦耐劳。农村人大多很朴实并能吃苦耐劳,少年农村的经历,让本人从小懂得吃苦耐劳对一个人的价值,有一种强烈的摆脱农村的危机意识,并不忘吃苦耐劳精神的珍贵。

本人的缺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不大气。不大气与性格和经历有关,不大气有很多种理解,本人更多倾向是不自信,可能是本人过于拘谨的性格和经济比较拮据的经历,在为人处事方面,曾有人提示本人不大气,放不开,本人也意识到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不仅要了解更多为人处事规则,更要大气。

2、太土气。律师应该像绅士,农村出生的本人,在很多方面的确太土气,在穿着、生活、为人处事等方面,都有待提高,特别是观念和思维。

3、不善包装。在市场经济中,需学会适度包装,过于实在,朴实,反倒不利于交际与工作,应适当顺应社会,不能太死板。

4、有点理想化。人应该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不过,很多简单的道理,做到却很难,本人感觉本人在感情和工作上还是有些理想化,很难把握好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

篇8:探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一) 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所制作的评价报告是吸引投资的一大要素

据美国有关学者研究证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若两家公司同时竞争, 愿意主动提供公司信息的一方更容易获得投资方的青睐。由于我国市场发育的不完全, 因而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这一情况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实力及发展持久性产生了质疑, 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其的投资热情和积极性。因而, 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这一主动披露企业信息的行为, 不仅能够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检测和评估, 为投资者的投资提供依据和指导, 同时还为注重公司治理和自身权益保护的投资者提供了了解企业的渠道, 能更多的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

(二) 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有助于形成其企业文化

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中, 企业的经理、内部审计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其中, 在这一过程中, 各级相关工作人员都会开诚布公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和评价, 各级员工都会参与其中,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巩固企业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 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对于加强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有一定作用, 更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优化。此外, 各级工作人员的参与到讨论和评价之中也有利于企业建立民主化的企业文化, 为企业实现民主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自2008年以来,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企业逐渐增多, 但增幅不大。相关数据表明, 在我国经筛选的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 仅有七百多家愿意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剩下的三百多家上市公司则不愿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仅仅只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框架, 却没有细化内部控制的评价规范, 内部控制评价缺乏权威性和强制性的法律支撑, 以至于企业在进行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实施动力不足所造成的。

(二) 上市公司忽略了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与企业实际的结合

在我国, 有部分上市公司为响应国家号召, 仅在按照国家制定出台的有关内部控制评价基本规范以及评价指引等基础性文件的情况下, 就盲目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建立, 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披露, 他们往往忽视了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与企业实际的结合, 没有考虑到现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以及制度建立后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可行性。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评价缺少认识以及对企业发展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所致。

(三) 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过于零散, 缺乏实质性内容

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偏重于评价报告的形式, 在披露报告中仅仅是将公司的基本情况、发展情况进行披露, 这种太过于模式化的披露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内容过于零散。不仅如此, 大部分上市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披露时, 常常出现模糊披露主体、只对内部控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披露, 而没有真正做好内部控制中某些具体问题进行披露的情况, 即使是在对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披露时, 通常也以“个别控制业务执行不力”等模糊性的语句一带而过, 披露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因而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有需求的投资者就无法从披露中获取所需信息。

(四)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缺乏外部监管机制

要保证上市公司展开内部控制评价的披露, 外部监管机制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 当前我国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披露仅仅依据我国相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 缺少了统一的监管机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披露进行监管, 这使得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完全依赖于企业的“自觉性”, 这也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披露“流于形式”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一) 加强各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认识, 提高各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视

对于部分上市企业不愿披露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缺乏与实际结合的问题, 要通过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认识来着手。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执行力度和宣传力度, 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认知。不仅如此, 政府还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对不按要求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的上市企业给予严惩, 以此警示其他上市公司, 敦促其他企业管理层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觉悟和专业素质, 进而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只有企业管理层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才能提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企业内的权威性, 帮助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企业内发挥其功效。此外, 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也是提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企业内部地位的手段之一。

(二)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 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的内容

一套完善的制度是优化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 对于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增加上市公司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自愿披露的增长幅度来说, 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为此, 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之前, 有必要依据国家相关规定,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行为。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中, 必须要做好两个方面标准的制定, 分别是披露规范的制定以及明确划分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一方面, 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中, 首先要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内容及其形式进行规范, 例如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的主体、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作出规定, 避免各上市企业的披露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 以此便利投资者了解企业披露信息, 促进投资。为此, 政府还要进一步明确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进行披露的相关标准, 同时各上市公司也要加大研究, 探索出适合本企业的规范准则。另一方面, 企业还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职责范围的划分, 避免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产生, 以此保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有序进行。

(三)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监督机制, 保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正常进行

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披露过程中, 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各上市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内部审计组织、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的方法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守法的内部控制环境。与此同时, 各上市公司还要给予其内部审计相关部门一定的权利, 在保证内部审计相关部门拥有形式上的独立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做好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监督工作, 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不仅如此, 各上市公司还要逐步健全其监事会组织, 完善其职能, 保证企业监事会、董事长及其他管理层具有相对独立性, 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将其监督职能发挥到最优水平。此外, 政府还要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审核的力度, 通过强制要求各企业聘用注册会计的方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提高报告的真实性。

四、结语

上市公司要建立并完善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 各上市公司要加强对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探究, 采用科学的手段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以期尽早实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完善,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杨有红, 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9 (06) .

[2]赵兴莉.新规范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架构[J].中国农业会计, 2009 (05) .

篇9:公司党员自我评价借鉴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上市公司要将自身的内部控制状况以信息的方式定期披露给市场投资者,以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价。21世纪以来,国外上市公司的丑闻事件层出不穷,从安然事件到巴林银行等等,这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了质问。因此,2002年,美国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法案,使得内部控制信息从自由披露转为强制披露。2009年,国内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颁布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可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正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现状

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主要是从2009年开始,当然,早期一些上市公司也开始对自身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从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现状分析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数量不断增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近年来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快速增加的时间段主要是在2009年以后的这段时间里。从对沪深两市2007年至2012年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报告发布数量来看,在这6年的时间里,沪深两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报告发布的上市公司数量从200多家增加到1500多家,增加了7倍多。同时,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阶段来看,主要集中在2009年以后,这主要是因为2009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使得国内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数量不断增加。

(二)自我评价报告内容较为丰富

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包括了内部控制的工作情况、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声明以及存在的内容控制缺陷及整改等等。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各种各样,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显得形成虚设。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情况进行了披露,并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二是根据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等五方面要素,对内部控制的大致情况进行了披露;三是上述两者的结合。

(三)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缺陷较少

虽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作出了相应的要求,但从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看,真正披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数量非常少。截至2012年底,仅仅只有160多家上市公司在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了自身的缺陷,这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不到。因此,虽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定期披露,但披露的真实性却有待考验。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积极性不高

尽管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所规定的,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在2008年至2010年的时间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数量仅仅只有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40%左右,这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较为排斥,这主要是担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后对公司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融资和投资。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證券市场主要是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这些群体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相对较少,这使得从外部需求而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未有效统一

尽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其信息披露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的,但从具体执行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五花八门,并没有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相关要求执行。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执行细则未能够颁布,这使得上市公司在制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无法做到有据可依。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体不够明确

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是由审计委员会所实施,并且由董事会出具相应的评价报告。但是,从上市公司自我评价的具体执行情况来看,各上市公司的执行情况个不一样。一些上市公司将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定为董事会和管理层;一些上市公司认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应由董事会、独立董事以及监事会共同出具;甚至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并未披露相应的责任主体。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体是关系到上市公司所出具报告的责任所属,若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得到明确,那么在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而造成的风险事故时就无法做到三公原则。

三、解决对策

鉴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所存在的这几方面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与建议:

第一,建立激励制度,促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从强制性转为自愿性。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趋势而言,自愿性披露是大势所趋,因此,国内监管部门和自律组织应当从建立激励机制的角度来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自愿性。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上市公司如实、充分、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例如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适当的宣传,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以便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筹资。

第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报告的统一性。要加强培训和学习,在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审计鉴证等应遵循的原则、标准等方面形成共识。同时,从监管部门角度而言,应尽快出台相应的解释公告或应用指南,以厘清实务中易混淆的部分。

第三,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上市公司要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以及各高管人员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方面各自的职责,内部控制评价属于企业董事会自我评价,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慧文,顾镇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估[J].会计之友,2013(4):58-62.

[2]胡慧娟,胡细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分析——来自湖北上市公司数据[J].财会通讯,2013(18):94-98.

[3]张艳,张琪.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现状分析[J].会计之友,2013(7):158-161.

[4]周露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3(16):49-53.

上一篇:感悟音乐人生论文下一篇:客车研发中心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