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职业道德

2024-07-24

公民职业道德(共8篇)

篇1:公民职业道德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讲,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道德素质。然而,当前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出现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造成一定影响。可见,要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就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以学习教育提高道德感知。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领导干部,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需要,更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需要。一方面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重视学校德育建设。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形成的重要时期。必须坚持从孩子抓起,从青少年抓起,把道德知识的学习作为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关键环节来落实,使良好的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以典型示范引领道德风尚。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具有示范意义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为整个社会提供着源源不断、求真向善的精神动力。我国拥有题材丰富、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挖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对于当下的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以学雷锋活动为载体,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推动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时代呼唤。杭州市通过宣传一批来自普通岗位的先进典型经验,开展“最美现象”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做法,可以此为鉴,以典型示范彰显时代风采、培育人文风范。

以深入实践增强道德责任。近期,在国内外频现的中国游客在文物古迹上刻“到此一游”的行为,以及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问题,折射出当前社会道德领域中,公民公德与企业职业道德的严重缺失,恶劣的性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道德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工程,重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润物无声的积累。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紧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践行;借鉴上海诚信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营造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公民道德亦然。公民道德素质提升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建成文化强国的根本落脚点。在迈向文化强国的征程上,只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素质必将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篇2:公民职业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第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严重影响了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社会的良好发展,更谈不上人类的全面发展。第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才能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每一个公民都要在社会中争取做个道德规范的好公民;在职业生涯中做一个好工作者;在家庭生活里做一个好的家庭成员;广大党员也要起先进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第三,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是社会的主体,各种社会关系就是人在其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建立起来的。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所以,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也就成为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存在着不少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应该把开展这项建设同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同各行各业的建设结合起来,以公民道德建设为着力点,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篇3:电视公民道德类节目初探

我国除了卫视频道纷纷开办了公民道德类节目, 个别地方台也开办了此类节目。广电总局要求每档道德建设类节目每周至少播出一期, 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近年来各大卫视为了争抢收视率, 出现主流媒体过分娱乐化和低俗化现象, 导致主流媒体承担构建社会主义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舆论方面责任沦陷, 因此广电总局要求各大电视台主动承担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开办公民道德类节目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发展,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公民道德类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以及播出时段上存在一定问题, 制约了公民道德类节目的发展, 因此研究如何扩大公民道德类节目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文将以湖南卫视的《平民英雄》节目为例探讨公民道德类节目。

1 道德类节目概述

广电总局要求各大卫视开办道德建设类的节目在于发挥主流媒体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构建和正确舆论引导的作用, 实现媒体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防止主流媒体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1]。如湖南卫视2012年开播的《平民英雄》就是一档公民道德建设类的节目, 该节目牢牢植根于普通百姓, 以当下发生的平民英雄事迹为基础, 挖掘百姓身边的凡人壮举, 通过具有创意的故事回溯与访谈, 塑造出一个个平民英雄, 更加通过这种群像, 营造了一种尊道崇德、和谐向上的舆论氛围, 积极弘扬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平民英雄》一周2期, 播出时间为晚间18点段, 自2012年开播以来, 《平民英雄》累计播出超过200期, 累计观众到达率为53.4%, 今年以来, 该节目CSM全国网平均收视率0.29、份额2.66%。根据播出近两年来的市场反响来看, 《平民英雄》是所有卫视公民道德类节目影响较大, 收视率较高的节目之一。

2 公民道德类节目社会价值体现

《平民英雄》节目之所能够获得如此高的收视率, 不仅在节目形式、题材选择上别具一格, 同时更是因为《平民英雄》类的公民道德节目弘扬了社会主义价值, 符合经济高速发展、部分人群道德观扭曲时代社会道德发展的要求。《平民英雄》公民道德类节目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弘扬于聚焦

《平民英雄》已经播出两百多期, 其讲述的故事和人物各种各样, 其中关于普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故事非常多。如派出所所长贺志江为了救助一位与自己素不相识的老人向老人的儿子下跪, 采访的时候贺志江只是简单说自己是一名党员, 这是应该做的。还有社区干部陈浩赤手空拳与抢劫金店的劫匪进行搏斗, 更有用自己交换劫匪枪口下人质的女警察潘琴等,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这些故事都从正面树立的共产党员的新形象, 拨正了社会大众对共产党员是贪官污吏的偏见, 促进了社会和谐。又如《平民英雄》节目组在制作铜仁市消防支队碧江区大队救援一跳楼女子专题片时, 其片名为“绝望主妇”, 通过邀请宋绍楷、贺兵两名消防官兵到演播室亲身奖励救援故事以及还原真实场景, 讲述救助事件的整个过程。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 节目不仅表现了救援工作的曲折艰难, 更表现出了消防官兵为人服务的无私精神, 引导社会青年向消防官兵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促进正能量的传递。

2.2 引导大众生活主流价值观

《平民英雄》关注的不仅是英雄更是平民, 英雄不仅是党员也是普通百姓, 英雄事件不仅是突发事件也是日常生活。如《平民英雄》有一期内容为《高铁之子》, 讲述的是一位孕妇在高铁上意外生产, 由于各种原因, 孕妇不能随意移动, 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G544列车在长沙南站停留了23min, 同时长沙以南的高铁线路全部停止运行, 都为产妇的生命保驾护航, 这些列车上顾客得知这一消息, 都表示理解。这是一群英雄, 可能大家并不知道每一个人的名字, 但他们都是人们心中同时也是他们自己心中的英雄。这期节目掀起了社会大众对生命的思考, 引起了人们对人文关怀的思考, 从而实现了公民道德类节目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2.3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平民英雄》通过各种故事的讲述很好的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人说这个时代没有英雄, 没有大侠, 《平民英雄》通过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驳斥了这种观点。2013年有一期《严英俊很英俊》讲述了一个叫严英俊的残疾小伙英勇斗歹徒, 从歹徒刀下救出幼儿园老师的故事。这个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的年轻小伙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因为身上的残疾被人排挤, 至今只能在私人诊所做临时护工, 然而他却用他的善良和勇敢回报这个用嫌弃、歧视的眼光看待他的社会,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善良与英勇。节目通过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但不平凡的“平民英雄”的故事, 他们的勇敢、机智、无私、无畏, 给广大观众留下最美最深的回忆。通过该类故事和人物的展现, 公民道德类节目诠释了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传承。

3 提高公民道德类节目影响力措施

3.1 讲好英雄故事

扩展像《平民英雄》的公民道德建设类节目的影响力, 提高收视率, 就必须得将节目办好, 首先就要将节目的主要内容讲故事做好, 要想讲好故事, 提高故事的感染力, 发挥故事的实际效用要从以下几点着手:1) 公民道德类节目不能局限于好人故事, 而应该将目光聚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体系建设中, 善于发现新的热点问题, 就当下的热点进行探讨, 重视道德建设工作而不仅是道德宣传。同时道德类节目应该在保证故事感染力的基础上, 增加在人物选择和话语方面的引领力量[7]。节目应该在弘扬社会文明的先进道德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体系上下功夫, 提高节目内容的接受度。如所谓的低碳就是节俭, 但节俭在年轻人看来是一种抠门的表现, 而低碳则是一种时尚, 因此公民道德类节目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 选择符合大众的话语体系, 从而提高受众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从而将这些认知化为个人行动;2) 公民道德类节目不仅局限于好人好事都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表象, 而应该向观众展示好人的内心安宁的一面, 以及他们精神的获得。让观众感受到这些英雄应当接受鲜花和掌声, 应当接受整个社会的拥抱和笑脸。道德建设类节目不应只局限于对个体人物形象的塑造, 还要通过节目巧妙折射整个社会的温暖, 彰显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巨大进步, 成功地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的统一;3) 不断提炼公民道德类节目题材的深度和高度, 让观众去感受、去思考。例如《平民英雄》经常会有意识地结合社会热议的道德主题, 启迪观众对自我思想和行为的反思。例如:“如何让见义勇为的行为更有底气?”;“我们不敢挺身而出, 是不是因为把自己的得失考虑得太多?”等等, 让观众深感共鸣, 深受观众青睐。四、讲故事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丰富的、具有吸引力的。这就要求节目不断创新, 通过节目环节的创新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设置评论环节, 邀请法律专家或心理专家进行专业分析、评论, 改变故事讲述方式、提升节目内涵和思想等。

3.2 保证节目情感和思想与形式融合

保证公民道德类节目形式与节目内容在情感与思想的融合, 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平民英雄》节目在这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因此《平民英雄》较其他公民道德类节目取得了更为可喜的成果[8]。《平民英雄》在主持人钟山在演播室讲述故事, 同时辅助新闻事件的视频和现场访谈三部分组成, 主持人把握故事的节奏感, 通过开头提问的方式制造悬念, 从而提高观众的求知欲望, 通过主持人讲解、视频再现将整个事件故事一气呵成的讲述出来, 然后邀请英雄在演播厅隆重出场, 进行深度访谈、深化主题。在该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较大, 他是故事的线索, 串联着整个故事的进展, 同时他根据故事发展的进程给予相应的犀利深刻的点评。同时主持人对平民英雄的提问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用聊天式的访谈来触及平民英雄的内心深处, 更全面的展示血肉丰满、有笑有泪、有着和我们接近的情感诉求和表达方式的英雄, 观众们会更加觉得“真实”、“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将节目推向更高的层次, 而不是停留在听故事的层面。优秀的节目恰当的表现了内容的情感与思想, 从而成就了《平民英雄》。只有当节目与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一致时, 节目才能被观众接受, 才能起到引发观众情感共鸣与思想觉悟的作用, 才能实现通过媒体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目的。

3.3 完善节目考评体系

现今公民道德类节目既要传播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又发挥引导社会正面舆论导向的作用, 同时还要参与各个频道的收视考核。所以这类节目的制作人要正确认识节目主流价值观与节目内容、形式的关系, 要更多的把镜头对准普通民众, 通过挖掘、提炼、报道平民百姓的非凡之举, 对受众的道德观念与行为选择上起到一种积极的引导, 对树立社会正气、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另外相关主管部门和各个电视台应该改变对公民道德类节目的考评体系, 不能简单以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作为节目评价的唯一标准, 应从节目的社会功能方面健全该类节目的考评体系, 同时可以根据节目的影响力、社会反响等方面对公民道德类节目制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政策, 激励工作人员不断的创作出好的道德建设类节目, 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媒体特殊的力量。

4 结论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作为主流媒体的各大电视台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社会舆论导向方面的巨大作用, 将公民道德类节目办好, 发挥公民道德类节目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系和引导社会舆论走上正确道路上的作用, 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进程, 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促进伟大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相关人员应该从自身着手, 为公民道德类节目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促进道德类节目在形式和思想上的突破, 促进该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相关规定要求省级卫视频道至少开办一个道德建设节目, 现今全国道德类节目在40档以上。公民道德类节目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同时公民道德类节目由于受节目内容、形式和播出时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和其他电视剧或综艺类节目相比收视率偏低,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民道德类节目的影响力。因此研究如何做好公民道德类节目对于各个相关制作单位来说,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怎样做公民道德类节目以扩大节目的影响进行探讨, 以此为我国公民道德类节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民道德类节目,社会价值,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立章.重组话语频道——电视与当代批评理论[J].北京大学学报, 2010 (3) :7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3) :189.

[3]董天策.传播学导论[J].四川媒体杂论, 2012 (6) :158.

[4]谭学纯.人与人的对话[J].安徽教育平台, 2012 (3) :112.

[5]王逢振主.电视与权力的探究[J].社会科学, 2011 (3) :56.

[6]罗明, 胡运芳.中国电视观众现状报告[J].媒体杂志, 2012 (26) :899.

[7]汪天云, 张伶俐, 李格青.电视社会学研究[J].上海主流媒体杂志, 2010 (26) :123.

篇4:公共道德与公民

一、公共道德缺乏的表现

(一)在公共生活或共同生活中缺乏公共道德意识

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活动领域越来越大,公共交往越来越频繁,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公共生活的圈子。可是人们在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却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排队插塞等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时常发生。对公共利益漠不关心、对公共责任互相扯皮,而侵犯公共财产、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却经常发生。

(二)人际关系冷漠

经济实力、政治权力、社会地位成为区分人角色的重要判断标准,功利色彩浓重而人情味淡薄,世态炎凉。对富豪、掌权者趋炎附势,而对贫穷潦倒者视而不见。在商场,服务员根据顾客的穿着打扮,表现出羡慕或蔑视的不同态度。

(三)人际交往缺乏诚信

“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意味诚实守信,也就是能够履行承诺而得到他人的信任。诚信要做到待人诚恳,相信他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有诺必行。”①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立人之本。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可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活动中,诚信缺失的范围广泛、花样翻新:商业欺诈屡见不鲜、坑蒙拐骗司空见惯、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偷税漏税无孔不入等等,它们的行为令人发指,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

(四)环境意识淡薄

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或眼前利益,做出许许多多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破坏了自然平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排放废弃物等等行为严重污染人的生存环境,诱发各种疾病,如癌症,致使人的生存面临威胁。滥砍滥伐使森林资源锐减。过度放牧使草原植被遭受破坏,过度开采矿山、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剥夺了后代人的生存权利。

二、公共道德意识缺乏的原因

毋庸置疑,公共道德意识的缺乏是一系列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按照马克思的观点,道德在本质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那么,我们就试图通过分析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特征来探讨公共意识缺乏的原因。

(一)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私德意识比较发达。

私德意识比较发达的道德特征,就其原因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在此经济条件下,人们主要从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活动,生产生活领域比较狭隘,人际交往比较简单、单一。而社会公共道德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一是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存在。二是人际交往的需要。”②所以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没有提供公共道德意识产生的土壤。在政治上,高度集中的中央专制集权统治将公共道德意识扼杀在摇篮中。在专制统治下,以森严的等级制度为特征的旧道德,“严格的尊卑关系、宗教的等级特权、统治和服从以及由此而来的泯灭个性、愚昧盲从、忠于个人等。”③这样使得那些顺从专制统治的人产生了惟命是从、逆来顺受、依附性的奴化意识,另一方面使得那些不满专制统治的人极易产生对国家特别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公共责任漠不关心的态度。公共道德意识也就无从谈起。在文化上,中国人重于个人道德修养和道德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教为先,育人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妥协和容忍,达观和幽默感,关于人性的透彻了解,通过律己而养成的品格,所有这些形成了个人所追求和社会所赞许的部分道德结构。”④

(二)在计划经济时期(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这一段的前期,公共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在后期公共道德却夭折了。

在前期,共产主义道德真真正正地被许多人实践着,人们之间形成了利他助人、平等团结的和谐关系,敬业奉献、助人为乐、人心向上等在社会中已经蔚然成风。“社会中不仅出现了大批艰苦奋斗、不为名利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无名英雄,出现了无数大公无私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使普通群众的道德水平、社会风气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⑤但是,在计划经济的后期,这种建立在幼稚的“一大二公”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道德,被严重地政治化和庸俗化了。公共道德发生了畸变,在半路夭折。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己或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道德的特征

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天然属性,相应地在价值观念上,就表现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经济人”的设定,将个人的利己欲望视为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在资本时代就是追求财富的增长。这种由于个人利益驱动而不顾整体利益的道德意识往往导致人们对道德权利的强烈追求而对道德义务的置若罔闻,再加上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在社会生活中就很容易实施、侵犯公共利益、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纵观历史上的各个时期,由于小农意识的局限、共产主义道德的夭折、市场经济的利己动机造成了今天公共道德意识缺乏的现状。精神的荒芜和道德危机使人们呼唤公共道德教育,这是为什么呢?

三、加强公共道德教育的原因。

(一)加强公共道德建设是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

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它打破了在长期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地域屏障,使人们的公共活动领域空前扩大,社会交往日益频繁。这样有利于人们从小生产意识和依附性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独立意识、公平意识、竞争和创新意识,使契约伦理、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样的社会环境必然呼唤公共道德意识的产生。

(二)加强公共道德建设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安宁的必要条件

人际关系不和谐、社会不安宁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没有处理好。现如今,诚信缺失普遍存在、商业欺诈屡见不鲜、腐败行为前“腐”后继、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等等,它们使社会财富日益聚居在少数商人和高官手中,不仅严重干扰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而且还妨碍了社会公平,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在巨额利润面前,铤而走险,置法律于不顾,向道德的最底线挑战。一些政治高官为了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心甘情愿地充当这些“经济人”的“保护伞”。这种缺乏无视公共利益的不道德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会造成社会中弱者的严重心理失衡,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

(三)加强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是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的关键因素

大自然赋予人类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环境,它们构成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人们缺乏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无视自然规律,过度开发利用自然,如:滥砍滥伐、过度放牧,毁灭了自然的再生能力,打破了自然平衡,也威胁到人类自身利益。正如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个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⑥”因此,我们应树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自觉地将自然的前途和命运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上诸原因说明了加强社会公共道德建设刻不容缓,那么我们应通过怎样的措施加强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呢?

四、加强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途径

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既需要加强教育,做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又需要建立健全法律和制度;既需要提高每一个公民公共道德境界,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既需要加强党纪国法教育,又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雄笔一支抵万军”,枪杆子和笔杆子是党和政府管理国家的重要工具,记者常被称为“无冕之王”,可见社会媒体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作为“党的喉舌”的大众媒体可以通过褒善抑恶,来弘扬社会正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方面,表扬先进,完善真善美。对社会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扬,使广大群众从良好的道德品质中汲取力量,从模范事迹和良好行为中受到鼓舞,引起情感共鸣,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提高遵守公共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大力谴责和鞭策不道德行为。对随地吐痰、排队插塞、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曝光,引起广大群众的齐声谴责,使不良社会现象无立足之地。这样通过大众传媒的监督,可以净化社会空气、提升公民道德境界,促进社会风气好转。

(二)抓好制度法律这个建设根本

培养公共道德意识,离不开教育的作用,但是教育并非是万能的。“道德教育只是一项道德传递和以德育人的活动,按照杜威的说法,教育就是指导,道德教育就是道德指导的活动。道德指导的活动充其量也只是思想意识范围内的活动,况且大多数道德教育是学校范围内的道德指导活动,虽然也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毕竟是有限的。”⑦因此我们要抓好制度法律这个建设的根本,充分发挥它们的威慑作用。对掠夺公共财产、侵犯公共利益、浪费社会资源、污染社会环境、破坏公共设施的人加大惩罚力度,“利剑高悬”使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充分发挥制裁的威慑作用。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道德在本质上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与之相适应。要从根本上解决公共道德意识缺乏的问题,就要建立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使全体人民的利益不断趋向一致,就会促使以利己为主导的道德向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主导的道德转变,人民的公共道德意识就会随之增强。

注释:

①焦国成.公民道德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96.

②余玉花.社会公德的价值内涵[J].江海学刊,1999(6).

③陈昌玖.论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89.

④(美)费正清,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125.

⑤焦国成.公民道德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1.

⑥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⑦余玉花.解析道德教育的时代困境[J].伦理学研究,2008,7(4).

篇5: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

1:2002年10月党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大的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把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本职工作有关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要把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促使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

2: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是以德治国的核心要素;

第二,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

第三,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需要;

第四,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第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是国民素质的基本体现。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包括如下新的特点:

第一,先进性与时代性并存;

第二,政治性和政策性兼有;(反面例子是“一朝进了衙门口,什么特权他都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破除这些封建特权思想,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摆正个人权力与其所代表的社会利益、群众利益的关系,同时,要树立严格的法制观念,在逐步建立健全各项政策法规时,还要有明确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稳定性与发展性相依;

第四,多样性与共同性兼具。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第一,目标性原则;(亦可称为从属性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必须服从于国家大政方针的总目标。)第二,实效性原则;

第三,操作性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就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明确要求。)第四,服务性原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最明确地表现为服务性原则,就是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

兢兢业业、忠心耿耿地为人民和国家利益服务。)

第五,主体性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制定一定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每个工作人员的劳动积极

性,使其才能在职业活动中得到应有的表现。)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第一,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强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是要求他们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能任意

地滥用权力。)

第二,加强学习、用于追求。(20%/80%原理)

第三,服务群众、弘扬正气。(反面形象是“衙门口朝难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架势。)

第四,依靠群众、开拓创新。(毛泽东的名言:“群众是我们的后台,后台一拆,什么戏都唱不成了”)第五,更新观念、调整心态。

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关系:

第一,行为规范的他律与职业道德的自律;

第二,从行为规范到职业道德自律的转化;

7:职业道德是职业态度和行为的复合体。是主体超越特定价值系统的自我选择。

8:中国古代官员的职业道德传统:

中国古代官员的优秀的职业道德传统:

第一,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就明确提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的道德思想,其中,“执事敬”就是指对职

业活动的敬业精神。后来儒家的经典著作《礼记》和《学记》则进一步把这种思想发展成为“敬业乐群”,并且从此成为指导我国各行各业职业活动的一条基本道德准则。

第二,《从政遗规。舍人官笺》中所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 第三,“修德配命”、“敬德保民”的早期官德。

第四,“为政以德”、“民为邦本”的政治道德。

第五,修身践履、清正廉洁的职业官德(儒家的“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令不行”)中国古代封建的道德礼教:“惟有德者才能治天下”的传统观念往往导致人治的集权专制。才导致

了“天下非一人所有,惟有德者居之”。

9: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目标体系:

第一,从高的职业道德追求:(在职业活动中提升人生价值/在职业活动中实现组织目标/个人需要服从集体需要/在职

业活动中加强道德修养)

第二,明确的职业道德目标;(思想道德目标/工作道德目标/法制道德目标/科技道德目标心理道德目标)

第三,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忠诚国家的职业道德规范: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对政府指令的执行,对上级指令的执

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党政干部乃至普通工作人员都要忠诚老实、平易近

人、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真正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公仆。/公正公平的职业道德

规范。/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四,理想的职业道德品行

10: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

第一,基础价值取向: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行政”与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行政是形势国家赋予的权力,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管理是对一定的人财、物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系统目

标的过程。/国家机关的行政管理,是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其基本功能就是执行国家意志,协

调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强国家行政机关职业道德建设至关重要,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抑制

行政自利性,协调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谋取公共利益,实现从“政府本位”向“社

会本位”的转变,努力为人民服务。)

第二,核心价值取向:建立健全责任监控机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前提是,他们在形势权力,旅行职能的同时,应具有为自己的行文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力。/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强烈呼唤政府树立“三种意识”:权责平

衡意识、为纳税人服务意识、成本—收益责任意识。所以,保证政府责任实现的内部责任控制机制,实质上就

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自律机制。)

第三,根本价值取向:维护社会公正;

第四,目标价值取向:培育高尚人格。(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需要实现行政道德义务与行政

良心的统一。行政良心是存在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内心深处的、对自己的行为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我认识和自

我评价能力,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意识中各种行政道德观念、心理因素的有机整合。/在现实的行政过程中,行

政道德责任与行政良心是相辅相成的,他们能够而且应该是统一的。/利益冲突与道德冲突是行政行为选择中所

面临的动机性冲突。这种冲突可能是“双避冲突”,可能是“双向冲突”,也可能是“趋避冲突”)。

1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功能:

第一,促进社会发展功能;(职业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状况是衡量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职业道德建设确保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促进个体发展功能;(职业道德是个体人格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是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证)第三,规范、引导功能;第四:调节监督功能。

第四,简单分析的结论昭然若揭,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职业道德水准下降;问题的解决,重点也应是职业道

德的整束、惩戒和规劝,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也是道德,也是一套社会行为规范。

在新闻媒体造成的社会精神氛围中,人们无意识地把职业道德问题理解为一般社会道德问题,根本原因是忽略

了前边的“职业”二字。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是所有从业人员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中共中央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于公民职业道德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职业道德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奋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职业方面的具体反映,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是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上呈 现出良好的态势,公民道德建设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是,关于职业道德的建设却相对比较薄弱。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事马虎拖拉,敷衍塞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些市场从业者惟利是图,不讲信用,有的甚至坑蒙拐骗,侵害消费者权益。这些人将基本的职业道德抛于脑后,甚至违反国家的法律,受到法律的追究。这种严峻现实表明,加

强职业道德建设应当受到高度重视。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于从业人员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此历史条件下,我们进行职业道德建设,就应当从加强职业观念、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态度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入手。具体而言,所有从业人员首先应当爱岗敬业。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尊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能够在工作中做到踏实认真、勤于实践、努力钻研,也才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其次,应当诚实守信、办事公道。讲诚实、守信用,做事公平、公正,不仅渗透于我国法律体系当中,成为许多法律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三,应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让群众满意,对社会有益,不仅是服务性行业的事,所有的行业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与人民群众有关,都需要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和无私奉献的意识。一切从业人员心中有人民、工作为人民,这是任何时期都要坚持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同样需要强调。

篇6:公民职业道德

今年三月是第十个“三德”教育月和第五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月。开展“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为以月促年,扎实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现将我院开展“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大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是先导,教育是基础。在“三德”教育月和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中,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宣传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深入和广泛上下功夫。工作重点:一是深入普及20字基本道德规范,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民公约》为基本教材,同时,要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官行为规范(试行)》和我院编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手册》,广泛宣讲,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市民八不准》、《***市民公约》等内容发布到局域网,营造学习氛围,扎实地开展好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学习效果达到对以上内容干部要熟记,并且,要对家人、亲戚、朋友广泛宣传,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建设“学习型法院、知识型法院”教育及创建活动。要以双道德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法院文化建设的首位,形成全体法官和工作人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发展目标和法院精神;逐步增强法院管理的文化色彩,使各项管理更加符合先进文化要求,体现法院文化精神,强化法官职业观念和自律意识;通过学术研究、法官论坛、庭审观摩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法院文化氛围。三是要按照我院制定的《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工作计划》,将“三德”教育月和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抓实抓好。特别是要按照院党组对2006年法院工作提出的要求,积极行动起来,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新措施不断落实到各项具体审判工作中,推动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以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努力提高法官的道德素质。

在开展双道德教育活动月中,要根据法院队伍建设的实际,与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密切结合,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密切结合,切实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法官忠于法律、勤勉敬业、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的良好职业道德,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在审判工作中认真宣传贯彻“爱国、守法、明(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礼、诚信、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作到文明、热情、廉洁、高效。要对群众大力宣传以诚待人、重诺守信、言行一致的人文精神,把诚信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灌输到头脑中去,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诚信观念,强化诚信意识,遵循诚信道德规范。用诚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人民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共同构筑诚信社会。

三、以“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在“三德”教育月和 “公民道德建设月”期间,要把“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到为民服务之中,把困难群众时刻放在心上,积极捐款捐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的困难有所缓解,生活有所改善。从我们自己身边做起,以讲道德、树新风为主题,开展好献爱心和“公民道德实践”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声势,营造浓厚氛围,并积极参加***市“社会公德十佳标兵”和“职业道德十佳标兵”评选活动。

四、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保证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篇7:公民道德纲要

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已经好几个年头了。《纲要》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公民道德建设呢?我认为,这是弘扬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形势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思想条件。

认真学习《纲要》,深刻领会它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地践行它提倡的基本道德规范,应该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这样做就更为紧迫、更有必要。

我们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更是学习如何做人的时期。我们应该在这人生最宝贵的阶段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诚心诚意去实践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

诚如《纲要》指出的那样,当今社会还有“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面对这些丑恶腐败的东西,我们青少年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和法规的学习,提高鉴别能力,增强政治免疫力;必须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拒绝诱惑。

反面的事例真是太多了。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讲了两个发生在浙江省的事例:一是金华市一个高中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了母亲;二是温州市两名中学生因勒索钱财而乱刀砍死了一个同学。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一个人的道德是好是坏,完全靠自己去选择,靠自我约束而取舍。我们青少年,生逢改革开放时代,四化建设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我们怎能不珍惜生命,怎能不向好的学习呢?我坚信,只要刻苦努力,我们就有光辉灿烂的前程。

青少年朋友们,最近,阳春市委市政府正动员全市人民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号召我们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倡导文明,弘扬正气。让我们积极响应号召,用实际行动,为把阳春建设成一个社会道德高尚、人文环境良好的文明城市而多作贡献。

朋友们,让我们记住:我们的口号是: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践行道德规范,争做时代新人!

全球化与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道德困惑。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风气、人们的道德精神面貌、道德情操、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责任感

等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道德“疏离化”倾向,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并存在着轻度的“道德信仰危机”,其现实表现就是道德失范。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的“向历史”偏斜与“向道德”弱化,二是市场经济及其二重性文化逻辑的形影相随,三是新旧体制转轨的成本代价,四是消费文化与价值的畸形。

篇8:浅析我国公民道德滑坡现象

尽管人们判定道德的标准不尽相同, 但认为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 这是不少人的共识。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方面:其一,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扩大不明显。相反, 在某些人、某些社会群体中, 对此信念动摇或产生怀疑。不仅是最高的共产主义道德信念发生了动摇, 更可怕的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都遭到了人们的践踏。出现了四信危机, 即对共产主义信仰危机、社会主义信念危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危机、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危机。其二, 我国社会的先进分子---共产党员的道德水准出现下降势头。尽管不少共产党员保持着很高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水平, 但是也有些党员的道德水平没有明显地高出一般群众。特别令人忧虑的是, 在某些干部中存在着腐败现象。动摇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其三, 在社会生活中, 进步道德的调节作用减弱, 而非道德因素扩大。除了在现实生活中的正当商品货币关系外, 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社会关系靠金钱、权利、贿赂、走后门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来有些可以用道德力量调节的社会关系也不得不用行政、法律等待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其四, 败坏道德的旧社会痼疾卷土重来, 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嫖娼卖淫、吸毒贩毒、贩卖人口、赌博等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流氓肆扰、偷盗抢劫和黑社会势力作恶等犯罪活动的日益增多。道德状况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道德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面对现实, 不能不承认我国社会近年来存在道德滑坡现象。在生死关头、危难之际是检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时刻, 汶川地震时的确出现了许多“烈士教师”, 许多感人事迹, 特别是有很多青少年不怕牺牲自己而抢救同学等一些体现崇高道德人和事。但也有像“范跑跑”这样的老师, 也有人昧着良心吞没救人救灾的物资, 有的人甚至怀疑谭老师的事迹是假的, 他的良心何在?社会的良心何在?

二、道德滑坡的原因分析

1、思想多元化的影响, 阻碍了人们的道德判断力, 功利

主义心理在判断是非曲直和作出符合道德的行为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就是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多, 社会转轨转型时期, 人心浮躁, 人情冷淡, 过分强调物质利益, 导致对精神追求淡漠, 人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都的考虑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利己不害人的一定去做, 利己又利人的不一定去做, 损人利己和损人不利己的的有可能去做。

2、官德弱化, 腐败问题导致道德偏差。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 特别是中国人都有“个人崇拜”的思想倾向。可是我国官员特别是省级国家级干部的腐败现象却令老百姓痛心。官员的腐败现象会滋长社会的不良风气, 有的人会想国家级干部都腐败, 我做这点小小的有反道德、犯法律的事情不算什么。

3、儒家伦理思想的忽视。纵观亚洲国家, 尤其是新加坡、

韩国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他们的儒学思想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却在新加坡和韩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而儒家思想的发源地, 号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中国却没有注意到儒家思想的育人作用。儒家思想虽然产生于封建社会,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但传统不代表封建, 历史不意味着就是过时的。儒家思想中也有糟粕, 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束缚人性发展的封建伦理, 但儒家思想中的德育思想还是健康的、有利于培养有道德的人的。虽然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是适应当时思想解放的需要, 但随后的60多年里, 我国都在“抛弃”传统文化, 尤其是儒家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改革开放后面对西方腐朽文化思想的冲击, 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出现了断层。

4、我国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讲授道德课的老师受功利主义的影响, 教师仅仅是为了“教而教”, 学生也是仅仅为了“学而学”, 教师完全忽视了道德内化向外化的的转变, 仅仅是为了完成教育目标, 学生也仅仅是为了完成考试, 而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道德教育缺乏自主性, 在一定程度上屈服于政治压力, 道德教育往往被思想政治教育所替代, 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又十分宽泛, 道德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 因此, 道德教育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5、诚信缺失, 导致社会信任危机, 政府部门一些公众事

件处理不当引起了百姓对政府的严重不满, 造成了政府公信力下降。比如食品安全问题几年来层出不穷, 屡禁不止;房价一再控制、打压, 效果却不明显, 该买不起房子的还是买不起;药价问题上中央的政策是好的, 一到地方执行时就是做表面工作……导致百姓对厂家不信任、对政府不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很容易受谣言的蛊惑, 缺乏判断力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对政府的不信任。

6、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 误导公众的判断力。

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违反道德规范行为的时候, 个别媒体大肆报道、渲染, 有的报道完全不符合实际, 大众传媒缺乏“良心”、“职业道德”, 功利心态浓厚。

三、思考

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人们对于道德价值的评价远远超越对其他价值的评价。提高我国公民道德水平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这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很多方面共同努力之下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张学曾、高大成:《谈近几年来的道德滑坡及对策》, 《青岛师专学报》, 1990 (12)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公民职业道德】相关文章:

公民职业道德知识06-30

道德与公民道德建设08-06

公民道德建设05-11

公民道德日07-17

公民道德口号09-08

公民道德教案09-16

公民道德素质05-02

公民道德责任08-07

公民道德品质09-11

公民道德建设论文04-16

上一篇:学校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下一篇:2015届中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