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2024-07-27

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精选8篇)

篇1: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及策略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表现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及策略。

一、高职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及其表现

当代高职学生中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享有特殊的优待和关照,这一方面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过多的依赖,部分学生表现出、"理和行为的不适应,具体表现为:

1.性格方面:在体育课堂中,部分内倾型的学生好静少动,不善于交际,习惯于自行处理问题或躲在角落里独自“苦练”,既不善于表现自已,也不愿意与同学协作,缺乏竞赛意识、团队精神。这导致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很难把握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若任其发展,这些体育“内向生”容易产生焦虑和忧郁,可能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致使他们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2、思想认识方面:由于受家庭认识方面及社会上“重文轻体”的影响,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将来不宜从事体育工作,身体锻炼的技术学不学都不会影响到将来的求职和工作,他们缺乏终身体育锻炼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去做的,体育锻炼就是球类、田径、体操等项目的身体练习,只是简单或复杂的动作,没有高深的理论内函;有的学生有怕苦、怕累、怕难的思想;有的学生在学习新的技术时,不敢大胆地参与尝试,怕做不好被别人讥笑,怕丢面子。

3情绪、情感方面:在体育课堂上,部分学生经常表现为心情烦躁、生气不安、忧心十中;有的学生则表现为懒散,情感淡漠,丧失兴趣;还有的学生在有一定难度的新动作技能学习中,表现出优柔寡断、思维紊乱、肌肉紧张,他们害怕学习,害怕尝试。这些表现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有一定关系。

4.意志品质方面: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缺乏信心和主见,认识和行为具有盲从和盲目的特点;有的学生前十白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凡事犹豫不决;还有的学生经不起外因干扰,偶尔刮风下雨,都给他们的学习造成干扰,一旦有个别学生动作失误或偶尔小伤,都会引起他们反应过度或者惊慌动摇。有少部分学生控制不住激情和冲动,自制力薄弱。遇到困难时,放弃目标。

5.合作交流方面:在体育课堂上,部分学生不听从安排,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参与小组学习,只看不练,不合作、不交流;有的学生在老师或同学的监督、催促下勉强参与、一旦没有监督,就几个人聚在一起聊天,个别学生则“岿然不动”,甚至逃避。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学的指导策略

针对上述学生不良心理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在体育教学中,要运用体育活动的特点,将身心健康教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直接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和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1.针对加强身心健康理论知识传授的指导策略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在室内讲授体育卫生保健理论知识的同时,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掌握科学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常识,使其能够在必要时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已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体育教师还要有目的地挖掘体育教材中有身心健康价值的内容,通过讲授、学生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树立身心健康的新观念,重视身心健康的维护,预防生理和心理疾病。2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指导策略

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必须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来使身体器官、机能的发展。体育课又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学生有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体育教师要利用体育课的教学特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其消除封闭心理,克服恐惧,紧张心理,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多让学生互相交流,互帮互学,鼓励互相帮助,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竞赛,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从抑郁、焦虑、自卑、困难等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产生积极情绪,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质。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策略

高职大学生,由于身体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学生的社会角色越来越烈,争取个性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一时期,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任务时。不但要重视学生保体协作精神的培养,也应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除了安排一些集体项目如球赛、接力赛等外,还可安排一些以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项目,如武术、体操、健美操、定向越野等。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还能使学生保持较大的练习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体育教师掌握现代心理学知识的指导策略

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需要在现代身心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因此,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与现代心理教育学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身心健康教育的方法,提高身心健康教育水平。体育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使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切忌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情绪,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苦恼、抑郁的心理。要想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体育教师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健全的心理素质等。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注重自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严格要求,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5.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指导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由上学生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逐步成熟,尤其是学生男女性别差异的增大,加之教学中动作技术难度的变化,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动作学习发生困难,特别是在教授复杂的动作时,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好意思或不愿学甚至害怕的心理障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安排队形,充分考虑动作性质及安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尽可能做到多方位教学,以解除学生的不必要的思想负担。示范前,应注意分析动作的结构和要求,要考虑学生观察动作的角度,讲究动作示范的各个“面”。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可采取正面示范,如篮球防守中的左右移动;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侧面示范,如跨栏跑的“摆动腿”上栏动作和“起跨腿”后蹬,提拉动作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篇2: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既要考虑学生学习心理的共同规律,又要注意到他们学习心理的个性特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心理;有效;数学

吉林师范大学分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普师、幼师并存的五年制高等专科学校,有初中起点三年制的幼师专业和五年制的学前教育和普师专业,也有高中起点三年制的普师专业。客观地分析,我校学生的文科和艺体科基础不错,但他们入学的数学成绩却参差不齐,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薄弱,而动手操作能力却并不差。他们性格活泼开朗、乐观好动。针对实际情况,教育教学方法需要作相应的调整,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既要考虑学生学习心理的共同规律,又要注意到他们学习心理的个性特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

由于我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小学和幼儿教师,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数学教师不应“教教材”,而应“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应关注给谁讲、讲什么、怎么讲,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和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内容,提高其科学和人文素养,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根据教学需要,应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科学使用并创新应用教材。比如,笔者在给普师班学生讲《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时,根据他们喜欢折纸这一学情,没按书上引入椭圆的定义,而是以折纸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这节课。让学生将课前教师统一发放的圆形纸片拿出来,分组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将圆心记作点o,然后在圆内任取一除o以外的定点F,见图1;②在圆周上任取10个点,分别记作B1,B2……B10,将它们与圆心相连,得半径OB,,082,083……OBio;③折叠圆形纸片,使点B.与点F重合,见图2。将折痕与半径OB,的交点记作C.;然后再次折叠圆形纸片,使点B2与点F重合,将折痕与半径OB2的交点记作C:……;依此类推,最后折叠圆形纸片,使点Bio与点F重合,将折痕与半径OBio的交点记作C10。并提出如下问题: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点C1,C2……C1O,你有何发现?见图3: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猜想轨迹为椭圆。教师到各个小组巡视,并找小组代表回答:在刚才的折纸游戏中,折痕与对应半径的交点的共同属性, (与两个定点0、F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引导学生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同时提出问题:要想用上面那句话作为椭圆的定义,要保证它足够严密、经得起推敲,那么这个常数可以是任意正实数吗?有什么限制条件吗?如何体现点F在定圆0的内部?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椭圆概念的生成和完善过程,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加深对椭圆本质的认识,引导学生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并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引发学习激情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可以使面向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改变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教师讲的单调模式。同时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图形,动态地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把一些变化过程分阶段进行演示。笔者在给学生讲《大学文科高等数学》中导数的几何意义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回顾了两个问题:①求导数f’(xo)的步骤有哪几步?②观察函数y=f(x)的图象,平均变化率 在图形中表示什么?(平均变化率表示的是割线斜率)。引导学生思考瞬时变化率

在图中又表示什么呢?以此引入新课。借助两个类比的动画,从圆中割线和切线的变化联系,推广到一般曲线中用割线逼近的方法直观定义切线。通过将曲线一点附近的局部“放大、’放大、再放大”的直观方法,形象而逼真地再现在某点附近的`很小区域内,可以用切线近似代替曲线来研究问题,即“以直代曲”的思想,帮助学生消除误解。当点Pn(x0+△x,f(xo+△x》沿着曲线f(x)逼近点P(xo,fx0))时,即△x-0.割线PPn趋近于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位置上的直线PT称为点P处的切线。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导数f’(xo)的几何意义:函数f(x)在x=xo处的导数就是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斜率k,即:=f,(x0)。教师应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求方程的近似解,搜集数据建立函数模型,利用正切线画正切函数图象等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激发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

三、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的教学应该使教学内容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与人。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以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加强应用意识和数学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力。笔者在给学生讲指数函数这节课时,针对音乐班的学情,给学生重点分析了音乐中的指数函数。钢琴是一种用琴槌击弦而振动发声键盘乐器。琴声逐渐由低到高,这是因为琴声的高低与琴弦振动的频率有关,而琴弦振动的频率又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设左边第一根弦的长度为1.则第二根弦的长度为l.q,第三根弦的长度为l.q2,……如图,取第一根弦所在直线为y轴,各弦靠近键盘的端点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坐标系,相邻两弦间的距离为长度单位。这时,将弦的另一端点(上部)连成光滑曲线,那么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x,y)都满足函数关系y=lq‘。若令c=logql,则y=l.qX,可化为y=qx*。 (音高每提高八度,频率增大为原来的2倍,而八度音域内包含12个半音(连续的7个白键和5个黑键),所以,第十三个音的频率是第一个音的频率的2倍)。经过适当平移,就可知道光滑曲线是指数函数y=q的图象——指数曲线。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发现自然界的奥秘。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严谨及数与形的和谐统一美,展现数学实用价值。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培养函数应用意识,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重综合评价,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教师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学生的发展潜能,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众所周知,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正视这种差异,把班内的每一位学生都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尤其关注学困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兴趣带动成功,成功激发兴趣。处于发展时期的高师学生,更需要成功的体验,甚至一次成功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寓夸奖于评价中,如肯定A学生解题新颖、B学生推理严密、C学生解题细心、D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等等,关注其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其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及时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适时恰当的表扬,积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论见解如何,只要有不同的观点,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然后加以适当的指正和引导,使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激发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篇3: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关键词:矛盾,自我,引导,互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国际化趋势, 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我国得到了持续发展, 为高职毕业生涉外就业创造了愈来愈多的机会。这对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 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 提高学生的口语实际运用能力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由于他们是初中起点, 在年龄、知识水平、自控能力、是非观念、意志品质等方面较高中起点的普通高职学生有很大差距, 但是这些学生可塑性强, 参与自我管理和社会实践的欲望很强, 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意识, 因此, 要结合学生特点, 发现规律, 努力做好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现状

(一) 生源特点

目前, 五年制高职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 他们多数为高中落榜生, 中考成绩一般在400分以下 (满分为720分左右) , 有的甚至只有100多分, 他们绝大多数存在厌学情绪, 许多学生是在家长逼迫下才走进校园的, 因此, 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对他们的教学比普高学生难度大。

(二) 心理特点

1、矛盾心理

初中毕业学生, 年龄在14—16岁之间, 在心理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自尊心增强, 希望在他人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 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自尊心增强是一件好事, 但有点盲目, 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 就应该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在增强, 但自制力、自控力却跟不上, 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却又缺乏主见和是非观念, 这就产生了自尊心强与自制力差的矛盾。因此, 常常表现出盲从、逆反、义气用事、不服从管理等行为特征。

2、逆反心理

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普遍在17岁—20岁之间, 正处于青春期的逆反期, 加之这些学生中有很多在初中时就不是老师、家长眼里的好学生、好孩子, 他们得到的肯定太少, 否定太多, 因而大多对批评、教育存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3、依赖心理

五年制高职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受过大的挫折, 一直受到家长、老师及社会的关爱, 生活环境优越, 有的学生还是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 只知享受, 不懂奋斗, 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4、自卑心理

五年制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 更不同于普通大学生, 他们或是因为年龄小, 父母之命难违, 或是因为没有出路等外在因素, 不得已才来的。因此, 他们大部分是抱着失败者的心态走进校园, 而且,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他们在学历上很少有进一步提高的机会, 再加上这些学生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学习成绩和自身素质较差, 其行为表现往往得不到周围的人及社会、学校的认可, 因此在他们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有自卑心理。

5、自我表现意识强

尽管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学习、行为表现等方面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但他们可塑性强, 有不少学生渴望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锻炼自己, 增长才干, 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因而, 这些学生参与自我管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的欲望都很强, 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意识。

二.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主要策略

针对上述影响口语教学的主要因素, 只有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结合高职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 提出以下几点口语学习的方法:

确保全英的、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 专业水平提高了, 口头交际能力增强了, 这一切都有助于他们全面进行课堂英语的口语训练。全英教学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是在上英语课, 不要说汉语。教师在讲授时说到学生听不懂的词语或短语可以写在黑板上, 用简单的英语来释义, 但不要说出汉语意思, 给学生营造一定的语言环境, “逼”着他们开口说英语。同时, 教师要加强研究课堂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让教师的“教”成为一种引导, 而学生的“学”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使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 运用口语交流的活跃的学习场所, 从而形成互动的教学模式。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引起学生的兴趣, 启发他们思考。同时, 教师的提问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的机会, 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语言的运用过程。在对话学习中, 可以采取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在课文学习中, 可以采取教师讲解后让学生进行复述的办法。开展讨论练习初期, 教师不必苛求学生语句表达得准确无误, 关键是让学生张口讲英语, 鼓起用英语发言的勇气, 并养成习惯。一般口语交际课都是以学生说为主, 老师仅仅起一个引导的作用。但这种“说”不是没有目的的说, 而是有重点, 有条理的“说”,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我在口语交际时,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在学生搜集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 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个外国游客来到我们家乡游玩, 可是他对我们家乡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他想找一个人为他介绍一下, 如果他找到你, 你会怎么向他介绍呢?然后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抓住外国游客的身份特点, 有重点的介绍。这样一来, 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一种主动的环境中, 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校、教师、学生齐努力,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除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外, 还应大力改善课外的语言学习环境。电教中心和计算机中心的开设是外语教学的两大辅助手段。电教中心可以提供内容丰富、语音纯正的英语磁带、光盘、录像带等音像材料;计算机中心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 身临其境, 潜移默化, 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学英语。另外, 高职院校还可开通英语调频广播, 在规定的时段播放外语节目, 开播闭路电视, 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例如, 成立英语角, 每周组织一次活动, 每次都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每次活动可由口语较好的学生组织, 也可有英语教师参加辅导。还可由学校组织开展诸如演讲比赛、话剧表演大赛等活动, 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自己也可发起“宿舍英语日”活动, 舍友之间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掀起说英语的热潮。

总之,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也应在这一教学目的指导下, 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采用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 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策略能力[J].外语界, 2001, (3) .

[2]舒丹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 (2) .

篇4: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提问教学

关键词:心理特点 课堂提问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32-01

课堂提问,就是教师将学生的认识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其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迫使学生阅读、思考的认知过程。课堂提问必须提得确切明白且切中要害,难易适度,注意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时机,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这些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课堂提问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中国有句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启发学生有所不知、设置矛盾情境,为学生创设“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把学生引入“疑无路”的境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教师把握火候给予点拨,达到“又一村”的妙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设疑、精问、制错、创难、求变等等,其中较常用的是设疑。我们知道,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起点是“疑”,疑能使学生新旧知识发生冲突,能引起学生自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正确思维。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矛盾,教学的中心是引导学生去解决矛盾。例如,在《医学心理学》绪论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对心理学的起源做了详尽的介绍,列举了当时几位有名的对心理学做出贡献的人,那么,究竟谁是心理学的创始人呢?在此,教师可以设疑,让学生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贡献,选出心理学的鼻祖。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结构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2 了解认知水平,树立答问信心

首先,教师提的问题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新高度。正如我国最早的教育学《学记》所指:“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

其次,教师提的问题要适度,如果问题太容易,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表面上很热闹,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毫无益处,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会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因此,教师提的问题难易要适度,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学生有刚好不致灰心失望的那种窘迫感。

再次,教师的提问不能连珠炮式地问,从教师问到学生答、学生答到教师评,应设有两个停顿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在“心理的实质”这一节的授课中,教师首先提问,人的各种思维是从哪产生的?学生普遍回答是大脑,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同时详细介绍脑的功能,因为学生之前学过解剖,对此内容并不陌生同时极感兴趣,认为没有脑是不行的,教师进一步提问,是不是有了脑,思维就会自然产生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是不可以的,此时,教师再进一步举例说明为什么不可以,学生的接受程度立刻提高。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学习困难的现象比较普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对课堂提问循序渐进地进行。

3 变换提问角度,克服思维定势

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只用单调的一种形式反复刺激学生,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即用固定不变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问题,以偏概全,形成认识的片面性。因此,课堂提问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力求使问题提得新颖,发人深思,以激发求知欲,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辨别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改变提问的角度,常用的方法有:变直问为曲问、变明问为暗问、变宽问为窄问和变正问为反问等形式。就拿我教学“心理咨询”这一内容来说吧,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什么情况可以去咨询呢?(2)做了心理咨询后会怎么样呢?(3)张国荣做过心理咨询吗?(4)我们去咖啡厅进行心理咨询好不好?(5)你可以做心理医生吗?以上几个问题都是我精心设计的,灵活多样,避免枯燥单一。通过学生思考,各抒己见,课堂也非常活跃,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只有让学生乐学,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能让他们想学。同时,教师也圆满完成了授课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改变提问角度时,要防止改变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扩大概念的内涵,缩小概念的外延。

4 面向全体学生,讲究发问技巧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应调动全体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课堂发问的方式主要有:(1)面向全体发问,个别轮流回答;(2)面向全体发问,齐答;(3)对个别学生发问;(4)自问自答。在选择提问对象时,教师不能冷落大部分学生,经常提问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对一些差生很少提问,久而久之,使部分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儿童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青春期孩子的敏感度高、自尊心强、有显示欲等心理特点,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对待上课溜号,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我在教学中,就将较易回答的问题例如朗读案例等留给他们,既起到提醒的作用又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和提问目的,恰当选择提问对象,应当给中等生和差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和机会。

5 评价要多鼓励,不搞提问惩罚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要作评价,评价除要求准确、适时、启发外,还要注意多用鼓励性语言,鼓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使优等生更上一层楼,能消除差生的自卑心理,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在课堂上,不论学生回答提问采取何种方式,如口答、笔答,操作等,教师都要表现出关注,欢迎及鼓励之情,并且要及时地尽可能地给予评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具体,真诚和实事求是,把公正客观的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评价的方式可以是点头微笑,可以是口头赞扬,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使答案更加完善。一时回答不出来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坐下来慢慢想,想好了可以再举手回答。不要批评、岐视,甚至讥讽厌恶或采取其它惩罚手段,不要涉及学生的个人品质,如果是这样做的话,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的情绪和教师对立。更重要的是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5: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主题发言

(一)小学数学培训团队成员

赵立芹

大家好!

下面这个时间我和大家交流关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介绍》这个话题。看到这个题目,有的老师可能有疑问:一年级知识那么简单,学生也无非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什么可讲呢?是不是这样?我理解大家的想法,因为在准备这个专题的过程中我也和大家一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开始我想,一年级学生特点介绍和我们的数学教学联系紧密吗?但随着我思考的深入,我突然发现,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初始年级,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校生活、学习的兴趣,如果因为我们不了解一年级孩子以致教育教学方式不当,使本来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的他们失去这份热情,大家说遗憾不遗憾?我庆幸,韩老师把这样一个选题交给我。另外,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了解和准确的把握的话,可以说那是一种遗憾,一种缺失。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话题。一、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

★教过一年级的老师一定还记得,有些同学在课的后半段要么发呆,要么玩橡皮、铅笔,要么乱动、坐不住,即使自己想认真听课,但管不住自己。也就是说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整堂课上都能认真的听老师讲,能维持的时间大约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所以如何利用好学生这些有效听课时间,就需要教师更智慧的去分析和琢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合理的安排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重难点出现的时机等。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一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表现在:

(1)

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的经验。记得一位老师曾在教学完《9加几》后和我交流自己的苦恼,说凑十的过程讲了很多遍了,并问学生,明白了吗,学生当时都大声回应他说明白了,但解决同类问题时仍然不灵活,这是为什么?通过交流我才知道,他觉得这个知识点很简单,当时又忘记布置学生带学具了,所以操作环节省去了,孩子们没有了具体表象的支撑,单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完成对知识的建构的。

(2)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差。

还记得在市教学能手评选时的情景,一位年轻教师在看情境图提问题环节花费了20多分钟,导致后面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当时那位老师执教的是《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孩子提问题时,有一个孩子提出:他们在喂海鸥什么食物?老师作了解答,接下来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们纷纷提关于海鸥生活习性的问题,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老师在解答完第一个同学的问题后,提示一句,下面的同学要提数学问题,如果同学还是不会提,或提不出这节课需要的问题,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直接抛出本节课的问题就可以了。

其实那上这节课时还是在课改的初期,加上当时的孩子入学三周多,还真难为那位老师了!

(3)

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大家回忆有没有这样的事情:老师让在指定的格子里画十个圈,有些儿童被画圈活动本身吸引,而忘记我们最关注的十个的问题,所以教师应积极培养儿童按照一定目的任务来进行思维的能力,不断提醒儿童,及时给予帮助,并加以检查和评价。因为按照一定的任务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是提高儿童学习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兴趣。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课间总会有很多孩子围绕在一年级老师的身旁,问这问那,说着说那,很温暖,也很幸福。在这里我也提醒即将成为一年级老师的大家,不要因为自己刚上完课有些累而冷落他们,也不要因为他们的问题幼稚而笑而不答,因为他们是怀揣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步入的小学校门,我们有责任延续这份美好。另外,利用孩子们好问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及提出合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因为我们都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表现欲强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的热情特别高,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有的把手举得很高,有的站起来抢着回答,还有的为了回答问题急得嗷嗷叫,我们老师要注意在规范孩子一些习惯的同时,呵护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欲,因为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很有益的。往往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就会变的更加理性。这让我想到在平时的管理及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学生展示、锻炼的机会,例如让他们当小老师等。

●好胜心强

★一年级的孩子好胜心强,所以教学时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符合儿童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

●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

一年级小学生,不但要学会拿铅笔写字,还要学会使用尺子,学会用橡皮等等。这些动作不熟练时,儿童显得特别笨拙和费劲。他们虽然能够进行有目的感知觉或观察,但他们知觉也还有一定程度的混淆性、笼统性和无意性。儿童知觉的混淆性突出表现为空间方位知觉不精确,对于一些相近的图形、文字或数字,容易颠倒或认错,如写数字6时,应该是从上往下然后往右写,但有的学生往往向左写等。

★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儿童的书写动作,开始时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疲劳和失去兴趣。

●崇拜老师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印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所以,一年级的老师要用好这一点,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同学们帮助了我们,我们真诚的说声“谢谢”等等这些文明用语,给孩子以示范;另外,为了教育学生书写要认真,我们板书时要一笔一划,干净、整齐。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所以我们老师还要公正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面对一年级孩子,教学中不得不注意做好的几点:

1、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往往从小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终生。

方法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好在我们青岛版教材一年级的情境图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如“走进花果山”、“小小运动会”、“快乐校园”等。如果我们用好了,学生的兴趣将会被大大激发。另外练习时还可创设“找朋友”、“小蝌蚪找妈妈”等情境,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练习。

方法二:多媒体(图片)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连减”时,我制作了课件,是这样的:树上原有5只小猴,看到小河里青蛙、小鱼玩得很开心,先有1只小猴跳下了水,接着又有2只跳了下去,问:树上还有几只小猴?演示完这个过程,孩子们对于从几里面减理解的就很到位了,突破了教学难点。当然,有的老师所在的学校没有使用多媒体的条件,我们也可以通过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方法三: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但要注意:

一是操作方法要恰当,操作过程要有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所以我们安排的操作活动要经过精心设计,使之合乎逻辑联系,切勿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二是注意发挥语言功能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在实践操作中,动作和动作之间,直观材料和直观材料之间,动作与直观材料之间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而这些联系,用动作或直观材料都是无法表示的,这就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揭示这些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前后连贯的合乎一定逻辑联系的思路。

方法四:开展学习竞赛

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研究认为,当前人脑的功能只有10%左右被利用了,还有90%的潜力有待发挥。通过竞争可以引起大脑某些部位紧张,使处于“休息”状

态的部位进入工作状态。例如:口算竞赛,我常常以“开火车”、“接龙比赛”、等方式进行。

2、养成几种基本的学习习惯:

第一是学会倾听的习惯。

养成课上认真听讲的习惯,要专心、精神集中(注意教师的眼睛、黑板、课本)。还有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不能东张西望,要让孩子能够坐得住。如果坐不住,听课的效率会大打折扣。能听懂老师的每一句话,养成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

第二是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懂就问。要求孩子读书、听讲、读书时要善于动脑思考,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对于书中的知识和道理,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

第三敢于提问的习惯。

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发现疑问,决不走马观花,粗心大意,不求甚解。有不懂的问题要敢于提问,有新的看法能够提出。

第四认真书写的习惯。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手距笔一寸,眼距书一尺,胸距桌子一拳)。写字要专心、认真,作业要清楚、整齐,独立完成,不马虎。

第五与人合作的习惯。

现在无论我们干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与人合作。学习也是一样,从小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非常重要。

第六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

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不拖延。放学后,稍做休息马上写作业,后出去玩。在动笔之前先复习,想一想老师今天讲了哪些新课,要求掌握哪些内容,然后开始写作业。不要在学习时开小差。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

第六自查自改的习惯。做完作业自己检查正误;对老师改出来的错题、错字、错句,要认真改正。

3、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要在“细、实、活”上下功夫,力求收到较好的成效。

(一)起点要低

一年级的学生小教育不可太心急,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低起点,并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要求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不断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二)要求要细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实。要使学生听了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

(三)训练要严

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要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概。虽然刚开始是要花很多时间,但经过强化教育,行为要求会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检查要勤

小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反复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检查是督促学生长久做好一件事情的良方。平时要对提出的要求勤检查。

(五)评价要快

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要及时表扬。表扬的方式很多,一个赞许的微笑、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扬、送一颗小星星等等。不好的,退步的更要及时提醒。

(六)示范要多

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而教育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

(七)帮助要实

学生是一个个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习惯方面的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一些习惯不好的学生,要寻找原因,多加帮助。教师要通过耐心教育,父母的行为指点,同学的榜样熏陶培养,想方设法,使其上进。

(八)联系要密切

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只是学校注重而家长不配合,是很难取得实效的。而家长有的因为没有比较,对学生的习惯的现状不能正确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及时的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习惯上培养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不足等等。这样,有的放矢,双管齐下的注重培养,必将比任其自由发展效果要显著得多。

篇6: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改革 素质 心理障碍 现代教育观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克服高职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措施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事业在蓬勃的发展。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经过层层挑选之后,使得高考分数很低的学生以及中职、职高的学生都进人了高职院校。不言而喻,这些学生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不仅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反应也突出。对于高职生这样一个群体,如何进行英语教学,如何保证英语的教学质量,如何使他们掌握英语的读、写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还要拿到大学英语三级甚至是四级证书,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事英语学科的教学,仅仅只探索教学方法的路子,却忽略对高职生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英语学习障碍的研究,是解决不了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这样,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看,这并非是单纯的教学问题,我们需要从教育观、学习观等方面考虑高职英语的教学改革,需要从教育的角度考虑,把单学科的英语教学置于更大范围的教育活动中,从而,使目前的英语教学状况有根本的改变。只有从教育的高度才能发现教学的本质问题,只有从教育的.高度才能从本质上解决教学问题。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及产生学习障碍的原因分析

高职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特别是在“以分数论英雄”的教学环境下,他们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缺少成功的经历,一直处于班级的底层。长期的心理积淀使他们的心灵和人格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阴影。所以,高职是“问题生”、“注意力障碍生”和“学习障碍生”相对集中的地方。已有的研究和大量的事实表明,不论是“问题生”,还是“注意力障碍生”或者是“学习障碍生”,究其成因,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是个人心理卜的某些特殊矛盾状态所致:认识水平低下与外部复杂环境之间所构成的矛盾,独性与依赖性之间所构成的矛盾,激情冲动与自制力差之间所构成的矛盾,物质享受与满足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及认识粗浅与意志薄弱之间的矛盾等等。外部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失当一一包括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不当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家庭结构的破裂,甚至家风不正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原来学校教育教学。作的失误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缺乏对学生教育的协调性,没能完全形成教育合力。

这此学生养成的各种不良习惯和形成的不良行为也反映到他们学习活动的一切过程中。多年的积淀使他们的思维惰性得以强化,学习的愿望不强烈,他们的学习往往限于被动应付。课堂卜很少思考或者根本不思考问题,对知识的接受、理解处于最低层次,使教学的双边活动“一头热”,英语教和学的各项实践活动很难开展,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由于他们的思维惰性,学习的一些基本环节很难落到实处,预习和复习等书面作业往往流于形式,课堂卜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时常出现。由于他们的思维隋性,仅有的书面作业成这些学生课后练习的唯一内容,而这唯一的书面作业也很难认真独守的完成;独众思考和独认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纸卜谈兵。他们的思维惰性,强化他们学习行为卜的惰性,没有基本的学习习惯:他们心理卜的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低自我效能感,消极定势和思维惰性,对教师的教学和原有的教学方法构成厂严峻的挑战。所以,高职的英语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学科教学模式中,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方法观和语言观,抓住学生的心理问题、行为习喷问题和其它非智力因素的问题,从改变心理状态人手,弱化学生的群体性思维隋性,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心理优势”,从教育的高度、本质上解决英语教学问题。教师需要对这些学生坚持不懈地补习他们所经历教育过程中的缺损环节,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塑造新的“自我”。否则,教师和学生只能是两股道卜跑的车,永远合不到一块,结果。导致教学失败。

三、克服学生学习障碍的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与我们应该成为的人相比,我们只苏醒了一半,我们的热情受到打击,我们的蓝图没能展开,我们只运用了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的极小部分,这当中有许多原因,其中心理因素是影响个人能力发挥的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高职生英语学习的经历和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只苏醒了一半”,缺乏学习觉悟,首先存在的是心理问题:没有成功的体验,自卑,缺乏自信,消沉,多次失败,动摇,怀疑,顾虑,紧张,怯场···。久而久之,自暴自弃,形成负面的认知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负面心理在不断强化,结果导致人格偏离。这些学生集合在一起,又互相影响,在认知能力上构成了“失败定势”,在精神卜形成了群体性的思维惰性,在行为上养成f懒散懈怠的行为习惯。因此,要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活动,首先要改善学生的心理:树“心理优势”。

篇7: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新兵入伍后因环境的改成会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变化,因而要加强对新兵的心理教育,避免引起精神疾病。

关键词:新兵;心理特点;教育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86-01

新兵入伍前,生活主要依靠父母,因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经验。入伍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引起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如不能及时适应,就会出现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因此,在新兵中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对新兵入伍后能尽快地适应部队生活、训练等各种环境,避免由于外界刺激引起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是非常必要的。

1主要做法

1.1给新兵以适当的心理支持。包括同情、体贴、鼓励、安慰、提供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新兵走出困境,应付心情的不快。但要避免过分的关心和同情,防止产生依赖情绪,失去自我锻炼成长的机会。

1.2调整新兵对“挫折”的认识。协助新兵端正对困难和挫折的认识,通过端正认识改善其心理问题。挫折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为减少适应不良,首先入伍时要如实地把部队实际情况说明,使他们对艰苦的环境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其次是加强挫折的预先教育,即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艰苦的环境能磨炼人坚韧的意志,挫折和困难促人成长。

1.3〖JP3〗协助新兵理顺周围人际关系。首先是兵兵关系,通过开展“互帮、互学、互管”活动,使他们尽快地由小家庭适应大家庭,由家庭亲情变为同志友情。其次是官兵关系。新兵对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很生疏,他们不懂或不会尊重、服从领导。作为基层带兵干部,应能以稳重的心态去看待新兵的言行。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调动新兵的潜能有积极作用。再是做好新兵的家庭社会工作,建立部队与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兵教子思想工作网络,让新兵的父母、亲友共同帮助新兵度过适应期。

1.4开展谈心,进行心理交流。心理学主张“吐诉倾泄”,就是在和新兵谈心时,要鼓励帮助新兵说出内心感受和矛盾,说出心中苦闷,发泄被压抑的情感,使其获得心理上的舒懈。在部队偶见这样的标语:“战士流血不流泪”。其实,正常人哭和笑是保持心理平衡,进行情感宣泄所采用的生理手段。借此达到减轻压力,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心情稳定了,适应不良的症状也随之消除了。

1.5提高带兵人心理素质。带新兵的干部骨干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兵的心理素质。如果自身素质好,有益培养良好和谐的官兵关系,能使新兵适应不良发生率降低。反之,如果带兵者心理不健康,常会误导,影响到新兵的心理健康程度,造成新兵适应不良。切忌以一些不科学的量表测定新兵是否有心理障碍,轻率地将自己看到的不顺眼、个性不合群、脾气古怪当成心理疾病。要客观地看待新兵的适应不良,理智地诱导,疏通、调节各种矛盾,做好新兵的心理调适工作。

2体会

新兵初到部队,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为此,新训干部骨干必须把握新兵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好基本道理,使之“入耳”、“入脑”、“入心”,帮助他们纠正认识偏差、端正入伍动机、解除疑难困惑、尽快适应环境、及早完成“两个转变”。

2.1针对新兵的好奇心理,力求将道理讲“明”。新兵的好奇心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围绕自身职业特点和追求目标。带兵人应保护好这种心理,抓住兴奋点,因势利导,以简明的道理使新兵尽快了解部队特点,掌握规定要求。遇到情况时,带兵人不能有意回避,也不可强性压制,而应给他们宣讲条令条例和连队日常制度,讲明严格的制度和严谨的养成对战斗力形成的重要作用,使新兵熟悉规定、理解制度,使其遵纪守法有准绳、生活秩序有遵循、执行纪律能自觉。

2.2针对新兵的紧张心理,力求将道理讲“全”。新兵离别父母、告别亲友来到军营,对新的环境一时难以适应,事事受拘束,处处怕出错,尤其是上进心强的新兵一旦受到干部骨干的批评,就担心进步受阻,影响发展,难免心理紧张,导致做事丢三落四,讲过的规定记不住,简单的动作不协调等现象。针对这种心理,干部骨干要教育引导他们认清军队虽是锻练人、造就人的大学校,但从军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经得起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表扬与批评的考验,盯着“四有”目标,扬起理想风帆,脚踏实地干好工作。

2.3针对新兵的求知心理,力求将道理讲“新”。现在的新兵大多是刚离开校门就跨入营门,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求知欲、理解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都希望在部队学到更多知识,了解更新信息。为此,带兵人必须抓住新兵的心理特点,综合运用所学最新知识,将道理讲“新”。如,针对新兵急于了解我军武器装备和战斗力水平,可结合介绍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和我军战略思想及现代化进程,让新兵看到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军事力量发展的美好前景,从而增强立足本职做贡献尽义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篇8: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1. 学生的学习心理两个极端。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出现两极分化的状态, 学习积极的同学在各方面都表现的非常积极, 课堂上认真学习, 业余时间参加各种校园活动, 不断地要求自己进步;学习不积极的同学, 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对于学习也是得过且过, 应付了事。

2. 学生的学习心理缺乏计划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都缺乏自制力, 对于刚刚摆脱忙碌的高中生活, 进入清闲的大学生活, 如果没有老师监督, 学生很难自主进行学习, 总认为是给老师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 缺乏计划性和学习目标, 不能很好地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 对于考试成绩仅仅要求过六十分就可以了, 这些心理状态都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生成绩。

3. 抱怨心理。

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抱怨心理很严重, 例如, 我们学校食堂的饭这么难吃, 宿舍环境这么差, 学校设施这么烂, 我们学校和某某学校根本没法比等等, 这些抱怨心理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心情, 也会传染周围的同学, 对所有事情都只看到不好的一面,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4. 自尊心强, 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 在上大学之前, 家里的长辈都围着自己转, 导致学生习惯性的以自我为中心, 并且有很强的自尊心, 受不来别人说不。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 总是从自己的想法出发, 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不能包容别人, 导致同学之间的矛盾加深, 不利于学生之间互助健康成长。当学生不能良好地处理同学之间的问题时, 就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产生厌学, 甚至伤害别人等危险心理, 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5. 心理素质不健全。

刚刚进入高职院校, 很多同学自理能力很差, 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和同学之间的相处也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第一次离开家, 离开父母, 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 不知道怎样处理, 同学之间的一句玩笑话往往会被记恨很久, 甚至导致一些激烈的冲突, 这些同学心里素质不健全, 不能很好地释放自己的情绪, 很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策略

1.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组织公平合理的班干部选拨活动, 综合分析每一个同学的特点, 最后确定最合适的人选, 组成强有力的班级委员会, 通过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组织班级同学积极地参加多种校园活动, 培养学生之间的集体主义精神, 增强班级同学之间的凝聚力, 让大家觉得自己始终是这个集体中的一部分, 当遇到困难时, 有班级所有同学的帮助, 不会再觉得孤独无助。学生融入集体生活, 能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 能学会宽容谅解别人, 不再一味地抱怨, 将负面的心理状态转变成正面的心理状态。积极向上的班风离不开班干部的榜样作用, 通过积极地去争取集体荣誉, 锻炼班级中每一个同学的集体主义精神。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生活能力。

高等职业学校不再像普通高中, 什么事情都有老师进行指导督促, 进入大学后,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 自主地处理学习和生活, 有计划的完成学业。老师可以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讲座,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理性的进行分析, 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规划, 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生活能力, 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 使他们不再感到迷茫, 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3.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老师在一个班级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是班级活动的重要领导者。老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教育, 及时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例如, 开展班级内部活动、主题班会、游戏比赛等活动, 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 加强与学生的互助交流。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聊天等方式, 积极地和学生进行交流, 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 帮助学生转变自己的角色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4. 培养学生适应环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班级活动等方式, 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 学会包容谅解别人, 学会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 正确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培养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学生学会感恩, 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 学会包容谅解别人, 才能得到其他同学的包容和尊重, 学会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

5. 正确教育学生。

老师可以通过鲜活的例子, 正确的教育学生, 表扬学生正确的做法, 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 调动积极的因素指导学生, 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老师要以身作则, 以德服人, 对事不对人, 对于学生不正确的做法, 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教育学生, 避免当众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要以鼓励教育为主, 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改正。

三、结束语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心理两个极端, 缺乏计划性, 抱怨心理, 自尊心强, 以自我为中心, 心理素质不健全等问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自主学习生活能力,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培养学生适应环境能力, 正确的教育学生等方式,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 高职院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和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心理问题上有很大的不同, 高职院校应该针对自身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 积极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崔玲玲.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分析[J].江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3, (02) .

[2]张红梅.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J].福建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2011, (04) .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下一篇:开展暖冬主题的活动总结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