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童年的游戏优秀作文

2024-07-26

我童年的游戏优秀作文(共14篇)

篇1:我童年的游戏优秀作文

看着今天的孩子,我总会生出一点怜悯。他们不光缺少玩的时间,就是玩起来也很可怜。他们和机器玩、和从来没活过的玩具动物玩。他们很少气喘吁吁,大笑大叫。

他们经不起输,更谈不上输得颇有风度。人本来是应该和人玩的,和活物玩。电视屏幕上的动物,即使是叫人开心的唐老鸭,毕竟不给人以实物感。

遥想我们小时候,那真是非常快乐。当一名上海弄堂里的“野蛮小鬼”,味道实在好极了。这会儿,眼看着许多颇有情趣的玩法即将失传,实在叫人非常痛心。

那时,最基本的游戏是捉人,好人坏人(或称官兵强盗,不过这是书面语)。说起来倒是当坏人有趣,可以逃得背井离乡,鸡飞狗跳,什么样的黑暗肮脏的地方也敢钻进去爬出来。当好人实在很辛苦,遍地找寻着坏人,鸡窝也要伸个头过去闻一闻。这种游戏通常总是闹得不欢而散。坏人逃得飞快,好人没法追上,便在后面独自耍起赖来。假如用一点计,便能将坏人赶进伏击圈。厮打挣扎是免不了的,但坏人的最终义务是举手投降,手臂后折,被好人神气活现地押回弄堂。有时还要审上一审,强迫他供出同伙的隐匿所。这时,坏人往往成了叛徒(因为不成叛徒就没法玩了)。叛徒们个个兴高采烈,比好人更起劲地去捉拿自己的同党。这种游戏对精力过剩的孩子特别合适。

文雅些的是打弹子,男孩的口袋里总有几个彩色玻璃球,随时随地打起来,这是对“眼火”的考验。手上准头好,便可一赢再赢,只是赢来的弹子上都是“麻皮”,很不光洁。打弹子时,经常将手在泥地上搓一搓,不知是因为手汗还是为了运气。于是,这项运动成为所有的大人们深恶痛绝的不卫生的游戏。

打弹子分为两种,通常以击中对方为赢?另一种复杂些,叫做“眯老鼠洞”。预先挖好若干小洞,然后一个洞一个洞地打,以首先进完所有的洞者为胜。其实,这是小型的高尔夫球。一旦放大了,由外国人玩,挥动镶银的高尔夫球杆玩,身价就大不同了,要花多少万美元去当一个会员。可玩来玩去,不也就是进进洞么?

更高级的是打康乐球,和今天的打台球比较接近。枪法准的人可以将“排子”一枪光,手势潇洒。不过,这是需要花钱的游戏,不很普及。

同样要花钱的还有打乒乓球,八分钱打一个小时。还有,八分钱游一小时泳。从池子里极不乐意地爬起来,将游泳裤顶在头上,赤着膊在骄阳下走回家去,觉得腋下特别光滑。人晒得黝黑,屁股就显得雪白。夏天的野小鬼总是黑黑的。赤着脚溜出家门,去哪里偷偷抽一根枪篱笆,将面筋粘在梢上,结伙去粘知了。柏油晒化了,烫得一跳一跳地走,脚上粘着一层黑色。不捉知了就去捉金乌虫,去捉皮虫,去捡电车票,捡棒冰的棒头。

每隔一阵会出现新的玩法。打腻了弹子就弹橡皮筋,弹中为胜,用纸折成长条子,一二三四地在手里翻动,最后伸出食中两指在空中猛地夹住(有种玩法必须只叼住一张)。还有飞香烟牌子。香烟壳子也是好东西,红牡丹绿牡丹十分金贵。那时没有万宝路,否则可以值许多。在孩子的眼中没有废物,几段烂木头也是好东西,可以玩个半天一天。

男孩最好的玩具是弹弓,这是家长们心惊肉跳的东西。最简单的只需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间套根橡皮筋,上课时用纸折的子弹去弹同学的后脑勺(绝对不敢弹老师)。讲究一些的要用粗粗的铅丝,橡皮筋二三十根,成组地对称地一环套一环地延伸,中间是一块牛皮。子弹不再是纸,用泥巴搓成球,在煤炉下烤烤。这样的子弹可以弹死麻雀,可以将门牌上的搪瓷弹脱。当然,弹人是很危险的,弹中眼睛后果不堪设想。不过,我知道的弹弓不计其数,并没听见过把谁的眼睛给弹瞎了,可见即便是孩子也知道节制。最好听的是弹玻璃窗,乒乓一声,祸就闯下了。如果没逃走或没赖掉,晚上挨打是免不了的。

篇2:我童年的游戏优秀作文

打开记忆的闸门,童年的往事就像溪水汩汩流出,在阳光下闪现出缤纷的色彩。翻开那本相册,看见了许多记录下童年往事的照片,有跳皮筋,有跳房子,有折纸船,还有钓龙虾……但最值得珍藏在脑海中的还是那个现在想起觉得很傻的游戏——捉迷藏。它和跳皮筋一样,也是那个时候最有趣的游戏。

六年前的一天,家里来了十几个邻居,他们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来我家喝茶。我一看有这么多小朋友,便把他们拉了出去,对他们说:“我们玩游戏吧?”“玩捉迷藏吧。”小明说。听了他的话,我们赶紧商量谁当捉的,谁当藏的。我在藏的那方中。“藏在哪里好呢?”我抿着手指头想着。忽然,我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地方:床底下。于是,我便藏了起来。过了十多分钟,小伙伴们都被抓了起来,唯独我没有。后来,我想着想着就睡着了,醒来时,已是下午四点多,一听,原来是妈妈在叫我,我赶紧爬出床底,叫了声妈妈,妈妈才发现我。妈妈问我去了哪儿,我便向妈妈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妈妈一听,笑着说:“傻孩子,他们都回家了,看都找不着你,便扫兴了。以后可别做出这么傻的事情了。”“噢。”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童年,它就像一架小摇车,它摇着岁月,它摇着晨雾。童年的时间悄悄流过。天真烂漫的童年经历令人难忘,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令人神往。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篇3:让游戏陪伴幼儿的快乐童年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于3~6岁的学前幼儿来说,游戏应该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游戏不仅可以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让游戏成为幼儿有效的学习手段,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能够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摆弄操作来认识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能使幼儿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粗浅的知识技能。

1.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以“我要玩”“我要学”为主导,自主自愿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身心总是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情绪高涨,思维积极,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教学活动中加入不同的游戏环节可以紧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跟随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识字课上,如果单一反复地教幼儿认读几个字,不一会儿幼儿就会觉得乏味没兴趣了,这时候在课堂上加入两个游戏环节“小小邮递员”和“送字宝宝回家”,就会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注意,让幼儿在游戏的高涨情绪中完成识字教学任务,同时不同的游戏形式更加深了幼儿对汉字的记忆。久而久之, 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得以提高。

2.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良好的观察力对幼儿的成长来说就是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游戏“我是能干的建筑师”让幼儿以设计师的身份亲自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和来自不同画面的实体建筑图像,然后用积木、纸盒、塑棒、小球等现有材料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欢迎客人参观入住。在设计搭建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视觉、触觉等多方面的观察认识了物体不同的色彩、形状和性质等特点。比如,重的积木放在轻的纸盒之下,这样会使建筑物更结实;小球可以滚动,不应该放在建筑物的底部;色彩艳丽的建筑会更受人喜欢等等,这些都是在幼儿的反复观察与动手操作之后得来的经验。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锻炼。

3.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角色游戏里,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逼真地扮演家长、司机等不同人物,绘声绘色地模仿人物的语言、形态并对游戏过程中需要的物品加以联想。比如,玩“司机开车”游戏时,幼儿可以找来圆纸板当做方向盘,或者干脆双手于胸前握拳以圆形滑动来想象成正在开车。比如,一个长方形的纸盒,幼儿会根据不同的游戏内容而进行不同的联想,既可以把它想象成娃娃睡觉的床, 又可以想象成吃饭的餐桌,还可以想象成电冰箱。幼儿的这种虚拟转换行为正是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表现。

4.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进行交往的工具,通过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幼儿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都会得到极好的锻炼。游戏时幼儿通过模仿作品中每一角色的语言,来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这种富有创造性地、生动逼真地表现出符合角色性格的声调和表情的模仿行为,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水平,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肢体、语言的交流加强了与同伴的交往,往往由最初的不认识、不熟悉、不合作逐渐转化为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分配角色,互相监督,互相影响,从而增进了幼儿的情感及交往能力。

二、游戏是培养幼儿优良品德的有效途径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来模仿学习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例如,幼儿常喜欢扮演的角色有警察、解放军、妈妈等,游戏过程中幼儿会以他们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警察叔叔要乐于助人, 解放军叔叔不怕困难,妈妈要有爱心。通过游戏幼儿会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根据角色的行为来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了各种良好的性格。同时,通过不同的集体游戏,幼儿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也得到了培养。例如, 游戏“小猴运西瓜”让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集体荣誉;游戏“受伤的小马”让幼儿明白了团结可以战胜困难;游戏“看谁跑得快”增强了幼儿的竞争意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提高了幼儿的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为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掌握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奠定了基础。

篇4:童年的游戏

春天,我们到田野上采摘香气扑鼻的野花,听彩色的小鸟在竹丛树林间唱歌儿。

夏天,我们 光着身子,在小河里游泳戏水,捕鱼捉虾。

秋天,当人们起早摸黑忙着收割稻子的时候,我常带上一只布袋,到稻田里寻逮肥硕的螃蟹。

冬天,河里结了厚厚的冰,我爱在脚下绑两截竹片,在冰面上自由自在地滑行。

上小学了,我特别喜欢上有趣的“唱游”课和“图画”课。唱游课上,老师有时教我们唱新歌,有时带我们做游戏,开心极了。上图画课时,老师常领着我们走出教室,到田野里或大树下,教我们写生。那时没有电灯,老师一般不给我们留家庭作业,这样,一放学,除了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外,就都是玩的时间了。

我和小伙伴玩的花样可多了,爬树啦,打陀螺啦,吹竹哨或叶笛啦,粘知了啦,放风筝啦,斗蟋蟀啦……我哪一样都爱玩,而且我还擅长制作各种形状的风筝。最初是把芦苇秆劈成片做风筝的骨架,后来又用韧性好的竹蔑做骨架,还不忘系上几截稻草作尾巴。在风筝线上穿一个纸簧片,风来了,乘风放飞风筝,它就会发出悦耳的“嗡嗡”声。

离我家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位姓范的说书人,常常会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的故事。他用略带沙哑的嗓音,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每到情节紧张时,他会把一块小小的“惊堂木”往桌上使劲一拍,“啪”的一声,惊心动魄!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只顾听故事,因此上学迟到,挨了先生重重的一戒尺(打手心)。

还有一样最吸引我的东西,就是木偶戏表演。每逢演木偶戏的艺人挑着担子,来到学校的小操场上,我们就蜂拥而至。艺人们只用几分钟,便搭起一个简陋的棚架,接着好戏就开演了。只见不同脸谱和装束的木偶人,在艺人的牵引下,有的从容踱步,有的舞枪耍剑,有的唱歌、说笑话,常令我们看得入迷,开怀大笑。

我的家乡和校园,真是最可爱的地方!

文中贪玩的小学生现在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爷爷了,他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爷爷。想想,你读过他的什么文章?

篇5:难忘的童年游戏作文

记得,有一次我玩了一样十分危险的游戏跑步。一天,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的去吃饭,我吃着吃着,忽然,我说:我要去小便行吗?妈妈说:可以。话音刚落,我立刻拉起爸爸的手飞快地向洗手间跑去,洗手间前居然有个鸡笼子,我本想躲开,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撞上了鸡笼子最尖的地方,一眨眼一看,我的腿流了像天上的星星那么多血,脚差不多都走不动了,但是最后我还是坚持慢慢地走回大厅。听妈妈说:要用时间长一点才能好。

虽然这段日子是我最黑暗的,但我还是坚持的上幼儿园,做早操的时候,我在课室看书,做作业,中午睡觉时都是同学们扶我上来。

让我深深认识了一个道理:走路不要飞跑。

篇6:初二作文:童年的游戏

也许玩乐所带来的快感远远大于学习所带来的痛苦,我已经渐渐淡忘了十年来因种种原因所带来的惩罚,such as疯狂抄书而使手指麻木,被老师变相体罚所带来的痛苦,我依然清晰的记得童年所津津乐道的小游戏,或者说记得它给我带来的快乐。

或者可以这样说,有些东西注定要封存在记忆里,不能说,不能想,但又不能忘……

其中的一个经典游戏就是所谓的“拍画片”。两个小朋友将火柴盒大小的画片放在桌子 或凳子上,或者是地上,然后使劲拍翻对方的画片,最后谁的画片多就算赢了……

我第一次发现童年已经急速地远去,不留一丝痕迹。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那些我们熟悉的儿童游戏已经急速地消失了,只留在我们这代人记忆深处。而现在的孩子所熟悉的电脑游戏,是否也将急流涌退,成为历史呢?下一种流行的儿童游戏又将是怎样的?

篇7:有趣的童年游戏作文

我先来介绍一下抢板凳的游戏规则吧。首先要准备几把凳子,注意:参加游戏的人数要比凳子数量多才行。然后大家跟着音乐的节奏围着凳子转圈。当音乐停下,大家就赶紧去抢凳子坐在上面,没有抢到凳子的人就被淘汰,接下来再减少凳子的数量,剩下的人继续按规则抢凳子,直到坐上最后一个凳子的人成为冠军为止。

那天,我也参加了游戏。当一切准备就绪,老师一声令下:“开始!”我们便随着欢快的音乐围着凳子像兔子一样欢快地蹦蹦跳:一圈、两圈、三圈……忽然,音乐戛然而止,大家像一群猛虎似的扑向凳子,眨眼间凳子就被抢完了。只见有两个同学同时坐到一个凳子的一角,互相用屁股顶对方,想把对方顶出去,还有三个同学在一个凳子上叠罗汉。这一幕幕情景,让四周的‘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

大家还没缓过神来,音乐又响起来了。这回每个人的脸上都不似先前那般轻松,露出紧张的神情。中间的椅子像是有巨大的磁力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住了。转圈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每次经过一把凳子面前,我就祈祷音乐马上停下;有的人在凳子前磨蹭着不走,立刻就被后面的人用力推开;还有人没等音乐停下就去抢凳子,引来观众们的阵阵笑声。音乐再次停止,教室里又变得热闹非凡,而我又幸运地捡了个空位,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

篇8:我童年的游戏优秀作文

(一) 模仿性。

幼儿对于新鲜事物均会产生一定的好奇感, 他们喜欢对新事物进行长时间的观望, 有感兴趣的他们就会做出各种肢体语言, 这就是一种模仿, 模仿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学习,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都会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 比如家长吃饭的时候他们有的不喜欢让家长喂饭, 而是做出一种模仿动作, 要求自己动手操作。 还有一些动物也会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 比如学狗叫、学猫叫等, 模仿青蛙跳跃、小鸟飞翔的动作。就游戏来说, 其更是幼儿必须模仿的, 只有在模仿的作用下他们才能够获得一定的游戏知识。 因此游戏的模仿性对幼儿来说必不可少, 也最为关键。

(二) 幻想性。

在游戏中, 幼儿的幻想比较明显, 这种状态充分体现在他们对于游戏的各种肢体语言的幻想中, 当游戏中有飞翔动作时, 他们就幻想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当游戏中有安眠睡觉的动作时, 他们则渴望在月亮之上来回荡着秋千入眠, 这些幻想不只是幼儿与万物交流的基础, 而且是幼儿内心产生各种幽默、夸张乃至虚拟的重要方式。

二、游戏教学课堂新魅力

(一) 解放幼儿的个性, 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幼儿的发展成长和个性得以解放的体现就是培养幼儿进行自主性学习, 对每个幼儿个体而言, 他们都有自主要求, 都有自主性学习欲望, 对于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行为, 教师要善于观察, 鼓励他们自主学习, 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教学方式, 在幼儿理解知识的基础上, 开放教学理念, 让幼儿自主进行创作, 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风格, 这样就提高了他们对于的兴趣和爱好。 解放幼儿的个性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让幼儿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灵魂, 形成具有独特见解的创新思维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二) 利用不同的游戏教学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环境可以改变和影响一个人, 就教学而言, 充分创造游戏教学环境, 可以影响幼儿的独特看法和见解。 通过游戏方式, 他们能够了解更多语言。 比如对于剪纸来说, 在一系列剪纸游戏中, 可以给幼儿带来欢乐, 也能够让他们认识到剪纸的制作方法和特征, 使得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但在实践操作中, 经常会出现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缺乏内在联系的情况, 没有实质性内容, 如果课堂游戏脱离学科内容成了纯粹的娱乐活动, 就脱离了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失去了游戏的教学意义。

比如课堂引入与课本相关的音乐形式, 让幼儿在音乐环境的熏陶中体会作品的深刻含义, 在这种环境中有利于营造幼儿的艺术氛围及强化他们的艺术细胞。 再如课堂中采用故事形式, 让幼儿通过故事去理解、达到的认知度, 在故事这一环境氛围中提高趣味性。 所以说, 教师必须创设不同环境的游戏空间, 激发幼儿根据不同环境空间的爱好,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教师要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爱好和行为习惯, 培养他们采用不同的创作手段加以表达。

三、游戏教学在幼儿课堂中的作用

(一) 幼儿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幼儿园的教育与其他阶层的教育应该有相同特点, 才能够使之有良好的过渡, 在幼儿园中, 保育工作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主要是为了保证了幼儿身体能够健康发展。 均衡饮食固然重要, 但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本身的精力较为充沛, 需要足够的游戏活动和适量的户外活动, 但在我国, 很多幼儿园并没有做到, 幼儿的户外活动实践仅仅是晨间锻炼及体育课。所以, 针对幼儿园早期的课程改革而言, 就是要保证幼儿的有效户外活动时间。 每日的户外活动对幼儿的健康非常必要, 因为当幼儿缺乏户外活动时, 身体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体质较差的幼儿更容易生病, 所以这样的情况需要逐步改善。

(二) 幼儿感知能力增强。

在游戏过程中, 幼儿的感知能力不断增强。 首先, 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与现象呈上升趋势。 随着游戏活动的进行, 越来越多的幼儿会不断有新发现, 也更个性化。 幼儿会对不同事物有所感知, 还会注意到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活动, 如幼儿看到其他小朋友在沙地上玩沙堆, 会将所看到的进行游戏记录。 其次, 在感知事物后, 得出事物具有的特征。 如在第一周发现蚂蚁、 蘑菇等事物后, 第二周可能会注意到猕猴桃上面有很多毛, 树干上有花纹等特征。 在游戏中, 幼儿在感知周围事物后, 加上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如在沙地中挖出小草后, 会对小草是如何长大的, 长大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等提出疑问, 最后通过画画对小草的生长过程进行描述。 这就说明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 会不断发现自己的经验与事物的新发现同时在进行, 逐渐形成自我的理解和认识。 当幼儿发现树上有花纹, 并且长得像迷宫一样, 可能会认为这是树上的虫子咬出来的, 那么在随后的图画中可能会画出迷宫及想象中的虫子。

综上所述, 游戏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极为重要, 它关系到幼儿学习的成效性, 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拓展想象空间及创造空间, 由此再创造出更加形象生动的作品。

摘要:在学校里, 开展快乐教学是教师所期望的, 也是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大原动力。对于幼儿教学来说, 开展游戏教学, 遵循幼儿教学的基本规律,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促进游戏教学的开展, 让幼儿透过游戏学知识、透过游戏练技巧, 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等方面的技巧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游戏教学为话题, 分析和研究了游戏教学在幼儿课堂中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幼儿课堂,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后玉.游戏精神的回归:幼儿园游戏异化现象的批判[D].重庆:西南大学, 2013.

[2]陈维霞.幼儿游戏教学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篇9:童年的游戏

这本书的文图作者是美国的艾兹拉·杰克·季兹。这本书于1963年荣获凯迪克金奖,也是在美国儿童文学上第一次由黑人小孩出任主角的图画书。细细想来,我们还真没怎么读到过黑人孩子的图画故事,对不对?

打开这本书,黑人孩子彼得的天真可爱淋漓尽致地跃然纸上。他穿着一身红色的衣裤,戴着一顶红色的尖帽子,像雪地里的一个小精灵,睁着好奇的双眼,走进了雪的世界,奇妙的游戏就这么开始了——他脚趾平行走,脚趾朝外走,脚趾朝内走,他还时不时地回头看自己踩在雪地上的脚印。看到这一串串不同的脚印,你的脚丫是不是也痒痒的,恨不得马上到雪地上去踩踩试试?他还拖着脚步在雪地上慢慢地画线。你看看,画了几根?有一根还是用树枝画的……

彼得在雪的世界里,不停地遇到新鲜东西,不停地玩着新的游戏——他想把雪掷到别人身上,结果别人却把雪掷到他的身上;打雪仗没有胜利,但是却堆了一个有笑容的雪人,还把雪放进口袋,留着明天玩……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关联的情节和故事却打动了我们的心,因为它传神地展现出儿童的天真、好奇、幽默和创意。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纯净的童年时光。

我们跟着回家后的彼得泡在浴缸里,一再回味雪地的故事,睡前去翻口袋,找寻带回的雪,口袋却空了,小雪球不见了,我们也忍不住失望。但一觉醒来,窗外下着的雪又让我们重新激动起来……

篇10:爸爸童年的游戏作文

今天我在跟爸爸回奶奶家的路上忽然聊起了童年时的游戏。我问爸爸:“爸爸,你童年时都玩什么游戏呀?”爸爸说:“我们小时候都爱玩儿枪。”我一听,便让我爸爸给我讲小时候玩儿的枪。下面介绍的三种枪,就是我爸爸小时候的.那个年代最好玩儿最常见的三种枪。

爸爸说:“我们小时候玩儿的第一种枪很简单,做一个架子,再做一个扳机,用一根皮筋连接起来。这种枪是发射纸子弹的,所以有同学就在上课时叠纸子弹,是三角形的那种纸子弹。下课以后,大家都跑到山上,二三十人一组,分成两组打。两个裤子兜里全都是叠的纸子弹。打完子弹了怎么办?我们发现叠的好的人叠出来的子弹打过来还坏不了,于是就捡起好的子弹继续打。一些大的学生看我叠的是一个小的枪,就做了一个大的枪给我。那时候小的枪只有5-10厘米长,缺点是射程近,但便于携带,射击间隔短。大的枪有1米长,优点是射程远。这种枪在学校每个喜欢玩儿枪战的人都有一把。第二种枪就不一样了。这种枪是用铁丝来做架子,在上面用几个自行车链子穿起来,再做一个扳机和一个撞针。撞针前面放一个火柴头,火柴头红的一面对着撞针,也用橡皮筋连接起来。一扣扳机就啪的一声,声音和比赛时的发令枪差不多。但是不能发子弹,只能发声。这一种枪,要稍微灵巧一点的人,就能做出来,所以学校里还是有很多人能做出来。这第三种枪可不一般,家长不能看见,一看见就没收,老师不能看见,一看见也没收,而且还要好好教育教育孩子,还要叫家长。这种枪学校也只有一两把,只有手非常巧的人再加上旁边有一个工厂的人才能做出来。大家一定明白了吧,这是一把仿制大人用的做出来的。制作过程是,买一个木头枪把枪管拆下来,再装上一个无缝的钢管。再装上几个自行车链子,让有办法的同学弄来一点火药装上,然后试了试。其威力足以烤熟一只癞蛤蟆,或把一棵小树打断。”

篇11:回忆童年的游戏作文

每当周末回爷爷奶奶家时我都会去找隔壁的小朋友一起玩。

捉迷藏的规则就是,先找几个小朋友,然后石头剪刀布来分组,分好组之后再来一次石头剪刀布,输的那组的人要蒙上眼睛在原地数50或100个数,赢的那组的人去躲,最后被找到的人要替换那个找到的人去找。还有玩这个游戏的人,不许好哭,不能赖皮,也不能偷看。

游戏开始,第一局轮到我找,我来到后面小竹林,找到了躲在柴房的诺诺,又来到菜地,找到了躲在坡下的智智。但找了好多地方就是找不到小杰和红红。这时我突然心生一计大喊道:“游戏结束了,智智和诺诺你们石头剪刀布吧”。这时小杰和红红匆匆的从后山跑了出来。原来他们躲在了后山,太远了难怪我找不到。

第二局我们定了新的规则,不许躲后山,不许躲危险的地方。规则定好我们继续游戏。这局是智智找,在我准备去躲的时候却发现了智智在偷看,我马上对智智说:“智智,你不能偷看,这是赖皮”

“对不起,我重数,你们去躲吧,我不偷看了。”

我悄悄的来到了厨房,躲了进去。因为我家的厨房在外面,所以不算违规。我把厨房门反锁,在门缝里看到智智把所有人都找到了,就是找不到我。最后我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大声说:“朋友们,我在这呢!”他们都跑了过来“哦,原来你躲在厨房里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篇12:童年的游戏作文300字

规则很简单,四个警察,警察就要抓住小偷中的一个,那警察就会获胜,如果在两分钟内小偷还没有被抓住的话那就是小偷获胜。反之亦然,很快我们就开始了一场游戏。

第一局,我们首先用黑白配的方式来选出抓人的,我和我姐姐都是警察,游戏正式开始了,小偷像离铉的箭一样,准备飞向藏身之所,但是我们就像捕捉猎物一般,迅速冲了过去,不一会儿,那个小偷只好束手就擒,第一局警察获胜,我们开心的欢呼起来。

第二局,我被选为了小偷,我心想,我可不想像第一局那样一下子就被抓住了,我就先躲到后面的一颗大树后面,紧张的心都跳了起来,等到最后十秒,我探出头看看外面的情况,结果和警察撞个满怀,于是我撒腿就跑,不一会儿,警察第二局依然获胜,其余的小偷气的都跳了起来。

篇13:我童年的游戏优秀作文

一、发挥游戏的多种功能,确立游戏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教育的原点是童年的身体生活和身体教育,而教育的本原应该是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发展。游戏课程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要重塑孩子快乐的童年,我们应把握游戏对于儿童生活、生长和童年幸福的意义。组织活动时,应遵循一下两个原则:

(一)活动的开展兼顾游戏的自然性与教育性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游戏作为儿童学习或经验建构的“自组织”过程,具有课程生成的巨大潜能。因而要兼顾游戏的自然性和教育性。“只有当人是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作为自由活动的游戏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给其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权力,给予儿童角色选择的自由,情节选择的自由,主题选择的自由,玩具选择的自由,活动方式选择的自由,同伴选择的自由,交流选择的自由,让儿童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从而充分体会游戏的快乐。

在强调儿童游戏自由的同时,给予适当的介入来支持和扩展儿童的游戏活动和经验建构是有必要的,教师需要在自由和介入二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介入的时间可以是课前的决策和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课中旁观者的观察与发现之后,游戏中矛盾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时候,不安全的情况下,儿童在求助时,没有玩伴时,即将放弃时。而介入的方法则有许多,如:描述、询问、提问、建议、制止、面部表情、动作提示、示范;介入的层次可因人而异,如:追随兴趣型、诊断“缺失”型、积极引导型。

(二)活动的开展关注适应环境和体验自我存在

根据发展心理学和生物学理论,游戏具有适应性和体验自我存在的教育意义,适应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为了准备未来,游戏为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二是适应现实,游戏是儿童在现实中交往、娱乐、冲突、竞争、认知的一种特殊形式。

而从游戏的“发展”和“进步”功能来看,游戏又具有“体验”或“满足”功能,最大限度地允许儿童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游戏作为创造性活动,它的价值应具有实现自我、体验自我的存在。因此,在考虑为什么让儿童游戏的问题时,也必须保持游戏的“适应”和“存在”机能之间的适度张力。

二、探讨游戏课程的实施,建立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

儿童的教育必须是身心一元的教育。我们把游戏类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学校在小学一至六年级,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以学校教师为课程组织实施主体、以学生为游戏资源开发主体进行的,满足学生兴趣和身心发展需求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其中所指的游戏不包括网络游戏。校本课程的结构和门类应该由学校或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地域特色来确定,我们本着专业引领和服务的原则,指导一些学校和教师开发了《身体游戏》、《感官游戏》、《精神游戏》、《益智游戏》、《田间游戏》、《语言游戏》、《运动游戏》、《快乐游戏吧》等校本课程。

(一)确定课程总目标

游戏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多种游戏的规则、技能、组织形式等,并自觉地将经典的传统游戏、地方游戏和具有时代特色的游戏运用于课间与课余活动之中,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合作意识、卫生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健全学生的人格和体魄,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使学生的生活变得自主、自由、健康、富有情趣,使学生的学习增添快乐的元素,享受幸福的童年,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活跃学校文化。

(二)组织与编排课程内容

游戏来自并超越现实生活,是个体自愿地认知与嬉戏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体验,是具备一定规则的社会性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不同的是,游戏类课程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娱乐性、综合性,它没有严格的知识逻辑体系,教师都是根据自己具体的课程目标来编排课程内容。为了避免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的迷恋,防止学生“上瘾”,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因而不把其列为游戏类校本课程开发的范畴。游戏类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编排形式如下:

⒈按时代特点与区域特点来组织和编排内容:如古代儿童游戏等、各民族儿童游戏、国外儿童游戏、现代儿童游戏,学生们根据不同的游戏来搜集、了解、模仿、改编。一些前辈流传下来的一些古代经典游戏,如“投壶”、“击壤”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如“跳房子”、“翻手绳”、“摔元宝”等,我们将其引入到校本课程中来,引导学生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如“搭电子积木”、“悠悠球比赛”,同样也纳入了课程内容的范畴,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训练了学生手指的灵活性。

⒉按学科性与非学科性两个角度来考虑编排内容:有些游戏带有一定的学科特点,如语言类游戏具有语文或外语学科特点;有些益智类的游戏具有数学学科特点;有些探究类游戏具有科学学科特点;另外还有体育类、音乐类、手工类、艺术创造类等游戏都带有学科特色;有些游戏则有较强的综合性或非学科性,如:“丢手绢”。

⒊按主题活动来编排内容:学生搜集和了解各种各样的游戏;改编传统游戏或地方游戏,改编现有的不适宜的儿童游戏;设计大型的群体性的室外游戏;设计室内小游戏;开展各种游戏活动等。倡导以若干人组成的小群体进行游戏,如“老鹰抓小鸡”“桌上拔河比赛”等;但学生有时侯也根据个人需要与意愿,开展一些独自玩的小游戏,如“走迷宫”、“摆七巧板”、“转魔方”等。

(三)探讨了五种游戏活动课型

除了组织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我们还举办了游戏节,利用节假日开展大型群体性游戏活动,开设“室内游戏吧”和社区“儿童活动室”、游戏活动场地等。我们从“儿童关注游戏”和“儿童进行游戏”两个角度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产生了五种游戏活动的课型。

⒈以促进学生身心一元发展为目标的“主题游戏”课

当我们置身于游戏活动中,精神的快乐与身体的快乐合而为一。法布尔远离喧嚣的城市,举家迁往乡间小镇,他鼓励不能上“像样的学校”的儿子,在乡间能炼出强壮的身体和强健的头脑,比在故事堆里更能发现美和真。因此,有专家认为,儿童的发展必须是身心一元的发展;儿童的教育也必须是身心一元的教育。为此,我们从游戏的内容入手,采取主题切入的方式,研究了益智、运动、语言、音乐、心理等主题游戏课的课堂活动方式:

激趣导入———身体游戏———心灵感悟——自由游戏———课外拓展

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活动指导模式,教师根据游戏主题适当进行调整和变化。

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心理主题游戏课《同舟共济》为例:教师告诉大家,一只汽车备用轮胎象征着汪洋大海里的一艘小船,现在海面起风了,海浪也加大了,我们小组16人的生命受到了威胁。谁能上“小船”,谁就有了生的希望,但小船载不了16个人,怎么办?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开始了认真的讨论:谁有资格上“小船”?谁有价值上“小船”?谁有能力上“小船”?在“小船”载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部分上船,部分落水是客观的选择,这时教师开始进一步启发:但面对生与死的选择,我们是否可以突破极限,创造奇迹?

接下来,学生开始进行游戏。最后学生谈感受,总结游戏成功的关键:要有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要有团队协作精神;要学会运用平衡技巧。有了团结合作的理念,学生自由组合玩“穿针引线”和“流星雨”的团队游戏,由课内游戏延伸到课外,教师课间进行适时的组织与参与。

⒉以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游戏资源,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标的“活动展示课”

游戏是文化的起源。中国古代的儿童游戏从史前时期就已经出现,从游戏能反映出历史的发展和不同时期的文化性格。为了让儿童了解古代游戏和民族游戏、地方游戏,继承优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开展了“古代儿童游戏”“爷爷奶奶玩过的游戏”和“地方儿童游戏”“国外儿童游戏”等的专题研究。并探索了游戏的活动展示课,研究了诸如“掼结子”、“蹴鞠”、“投壶”等游戏。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实验学校全宏永老师执教的《穿越时光———走进古代儿童游戏》,采取了如下教学活动流程: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汇报展示,师生共评———课外延伸,继续探究。

课堂上,学生既有展示智力型游戏的,如七巧板、华容道,也有介绍博弈型游戏的,如打马、六博、围棋等,还有介绍文字型游戏的,如斗草、投壶、酒令;以及力量型对抗性团体游戏,如蹴鞠等。每组设计了游戏名称展牌,运用自制课件,图文并茂地对古代儿童游戏的起源、材料、规则、玩法等进行具体介绍,并进行现场表演。如《投壶》,学生从电影《赤壁》里截取了诸葛亮、周瑜、张飞投壶的场景来介绍,并装扮成古人,用筷子做成箭进行了演示,看到“张飞”心急一大把箭投过去结果一支也没进到壶里,同学们都笑了,由此总结出:玩投壶游戏要心静,就像我们学习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从游戏中孩子们了解了我国的历史文化,生成和构建了生活经验。

⒊以指导学生对已有的游戏进行整合与改编、创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游戏设计课”

很多游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有的游戏活动过于简单,有的游戏不够安全,有的游戏则在卫生方面不好把握。比如说用土块和石块来“打野战”、玩弹弓,就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保证游戏的安全性、新颖性,让它能永远吸引学生的眼球呢?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游戏进行一定的整合与改编,让游戏能散发出持久的魅力。

整合和改编型游戏课的流程为:激趣导入,介绍游戏———提供材料,展开游戏———发现问题,改编(整合)游戏———评改游戏,自由游戏

创造型游戏课的流程为:围绕主题,开展讨论———制定方案,尝试游戏———展示游戏,适当评改———自由游戏。

下面再具体介绍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整合、改编与创新,以游戏的整合为例:

游戏与学科的整合,能够帮助学生在玩中学,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有位课题研究人员让孩子们自编童谣进行跳橡皮筋游戏:

Spring,spring,beautiful spring,fly kites,fly kites.

Summer,summer,hot summer,go swimming,go swimming.

Fall,fall,colourful fall,climb mountains,climb mountains.

Winter,winter,white winter,make a snowman,make a snowman.

游戏的改编方法,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换一换、变一变、加一加、想一想。通过对游戏的整合与改编,一些游戏活动更趋合理。削减危险动作、修改比赛规则、加入一些时尚元素,使之更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改编之后的游戏使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安全得到保障,各种运动技能、意志品质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⒋以指导学生对经典个人小游戏活动进行深入了解为目标的“深度体验课”

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自由感,对物体、行为、关系的支配感,使儿童在此时此地最充分地自我实现,感到情绪安宁舒适。游戏使孩子们成为建立在自由平等交往基础上的儿童社会的成员。”一些经典的个人小游戏活动受到儿童的普遍喜爱,在游戏过程中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和成就感、幽默感和生理快感,如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沙坑游戏、玩风筝等。我们一般采取如下范式开展活动:

范例阐明“个”———范例阐明“类”———范例掌握规律──变式训练

以走迷宫为例:教师从一个普通的迷宫图入手,让学生玩迷宫,寻找出路;在此基础上,展示国内外不同的迷宫图,如米诺斯迷宫、克里特迷宫、千岛湖水上迷宫等,引导学生发现迷宫的秘密,了解迷宫的构成:通路、障碍、十字路口、入口、出口、背景等;自己设计迷宫,迷宫在生活中的运用,自由玩迷宫。

5.以教育性玩具(材料)为中介的“支架式活动课”

儿童的思维在手指上。玩具凝结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经验,是训练儿童思维的极佳物品。支架意指“教”对儿童的学习所具有的支持、引导和协助的作用。如玩具平衡盘、电子积木(一种电路游戏玩具,可以拼装出收音机、电风扇等)。以玩具和游戏材料为中介的支架式活动课的基本步骤包含:

分析玩具或材料所蕴涵的概念或任务;确定搭设支架的计划或步骤;进入任务情景;承认儿童合作游戏和儿童积极的探索;同伴游戏或独立游戏,动态的效果评价。

(四)开展游戏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个案研究

我们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重点研究了游戏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作用,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游戏对儿童情感发展的作用,游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作用等。

⒈让孩子在游戏中懂得规则

游戏是规则的学校。惠加金认为:“文明生活巨大的本能力量起源于神话和礼仪:法律和秩序,商业和利润,技能和工艺,诗歌、智慧和科学。它们全部都植根于游戏的原始土壤里。”游戏的规则帮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孩子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孩子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孩子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孩子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走入社会,他才能遵守社会的规则,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人。

⒉让孩子在游戏中产生自信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现实生活中,不少的孩子在外界强加的压力下,胆小自卑,缺乏自信,意志消沉。长此下去,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发展。设计有针对性的游戏,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⒊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身体

身体运动型游戏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器官及内脏器官的生理机能起着提高和调整的良好作用,如提高兴奋性和体温,伸展关节韧带等还可以达到使身体放松,消除疲劳。

我区一名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老师说,我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又要关心孩子的身体。这些孩子刚进学校时,参加开学典礼,40多个学生,晕倒1个,还有5个无法坚持下来,提前退场。如何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呢?田径训练孩子觉得枯燥乏味,于是我就引导孩子在课余时间开展游戏活动: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锻炼了身体,也逐渐养成了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

三、童年因游戏而精彩,构筑理想的童年生态图景

课题立项之初,我们构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的童年生态图景,这是我们的憧憬,也是我们的目标,但我们深知,光靠课题研究人员的努力,要实现这个蓝图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至少在校园里,在班级里,我们可以引导,可以倡导。让我们的研究: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承认、尊重歌唱、跳跃、嬉戏的孩童的生活方式,让孩子们回到童年生命本真的状态,也就是回到人类生命本真的状态。正如卢梭所说:“他长大为成熟的儿童,他过完了童年的生活,然而他不是牺牲了快乐的时光才达到他这种完美成熟的境地的,恰恰相反,他们是齐头并进的。在获得他那样年纪的理智的同时,也获得了他的体质许可他享有的快乐和自由。……至低限度,他是享受了他的童年的;我们没有使他丧失大自然赋予他的任何东西。”

篇14:童年的游戏

我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到楼下玩捉迷藏。

先用黑白板来决定由谁先抓,结果是我。我闭上眼转过身子,睁开眼一看,伙伴们不见了。我想:他们到底躲到哪里了?我到处寻找,忽然,我一转身,发现远处地上有个影子,咦……我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原来是棵树,没人。突然,“扑通”一声,我赶紧追着声音跑过去,只见李光鸿摔倒在地。原来他躲在树后面,发现我过去就吓得赶紧换地方,谁知慌张地摔了一跤。

还剩唱唱小妹,我和李光鸿一起找她,我们分头行动。我一边走,一边故意声东击西,大声地说:“我看见你了,唱唱,你在树后面。”突然花坛后面站起来一个人,是唱唱!我兴奋地大叫:“唱唱,我抓住你了。”她有些纳闷,说:“我并不在树后面呀!”李光鸿也跑过来,大笑着说:“他是骗你的。”唱唱后悔极了,说:“唉,一不留神就被你骗了。”

(湖北省老河口市学府路思语轩学校三(1)班 陈 卓《一件有趣的事》)

(指导老师 牛海燕)

我们的游戏,不一定需要“规则”的约束。在我们眼里,“游戏”是广义的,充满了无限的遐想,这是一种创造力的萌发,我们把自己的创造,统称为“游戏”。

夏日里,草丛中少不了那一个个绿色小精灵——蚂蚱。

一天,我左手拿玻璃瓶,右手拿树枝,开始了“捕蚂蚱大战。”我头戴草帽,一动不动地埋伏在草丛中,死死盯住一丛鲜嫩茂密的青草,开始了第一招:“守株待兔”。太阳在头顶肆意照射,火辣辣的阳光快把我烤焦了。可那些机灵的小家伙却像约好似的躲了起来,一点儿风吹草动都没有,我已经热得不行了,只好灰溜溜地爬出草丛。第一回合以我的失败告终。

吹了一会儿凉风,我再次出战,不过这次我已制订好了非常周密的作战计划——第二招 “打草惊蛇”。只见我抡起树枝,用力扫过草坪,受了惊吓的蚂蚱纷纷逃出“安乐窝”,跌跌撞撞地奔向前方,草丛中好似刮过了一阵绿色的麦浪。虽然它们有六条腿,可哪能跑得过人?只见我轻轻一扑,一只倒霉的蚂蚱就进了我的手掌心,尽管它奋力挣扎,可我还是准确地捏住了它,把它关进了瓶子,任由它在里面蹦跶。就这样,很快我就收获满满了。看着可爱的小精灵在里面折腾,我心生怜悯,最后还是把它们放生了。蚂蚱们一出“魔瓶”,就飞快地蹦走了,夕阳为它们的身影镀上了一抹金边……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五(2)班 陈 静《草丛里的绿精灵》)

(指导老师 支名媛)

回想童年的游戏,也许简单,也许火爆,不过留下的回忆,终究是美好的,快乐的。那是一种证明,那是我们幼年时创造的“丰功伟绩”,我们个个都是“游戏将军”!

粘蜻蜓

表弟拿着一根长长的细棒,提着一个透明的小盒子从外面回来。他对我说:“哥,你看这是我爸做的,很容易粘住蜻蜓。”原来,粘竿的顶端,装了一个铁丝圈,铁丝圈上缠一些蜘蛛网,再粘点水,就可以去粘蜻蜓了。我和弟弟强强联手,捉了几十只蜻蜓,不过之后,我们又让蜻蜓重回大自然……

炸牛粪

还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喜欢玩“炸牛粪”。牛在村里的路边拉了一大坨牛粪,李元从家中拿出了一挂鞭炮对我们说:“怎么样,敢炸牛粪吗?”我和小伙伴一片雀跃。第一个上的是张三,他先把鞭炮插进牛粪中,然后点着,鞭炮响了牛粪四下飞溅,弄得地上到处都是。我也试了一下,鞭炮响了,因为没有来得及跑开,结果衣服上粘了一大片牛粪。现在回想起来,还忍不住想笑呢。

(江西省奉新县冯川三小六(6)班 李慧东《童年趣事》)

上一篇:安徽省电力公司客户安全用电服务管理细则下一篇:二季度单位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