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24-07-09

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2篇)

篇1: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社会生活、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具备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历史材料,培养社会调查和合作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综合探究的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择和利用必要的工具、技术和方法,识别、获取和整理相关社会信息,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知道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并学会使用它们;知道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发展的空间,知道现实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了解本地与其他地区在人员、物资和信息等方面的联系;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从社区看我家” 的开头以杜鹃和王朋画的两幅平面图设置情境,既生动又幽默,容易使学生进入最佳求知状态;教材中综合探究的情境材料、模拟旅行的活动,让学生身着不同民族的服饰介绍各民族的风俗民情,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在一种宽松、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教材第一单元安排学习地图的三要素,第二单元安排学习地球知识,这些都为后几章的区域学习做好了铺垫。在学科知识内部,减少了抽象的学科术语,增强了人文性,并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突破了专业学科的界限。章节的标题,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文中的插图(简图、示意图、照片、专题图等)色彩鲜艳,情趣横生,给学生以赏心悦目之感。仔细琢磨书中的各个景观图片,就不难发现图片中不仅蕴涵着美的因素,还可以从中认识世界,认识社会,了解历史的兴衰演变,异国的风土人情,各色人物的思想性格,各个时代的面貌氛围……每一个单元的导言,每一个章节的标题用语,如同音乐定调一样,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生活图片。

三、学生分析

所执教班级系七(1)、(2)两个班级,学生数约70余人,大部分系由本镇学生组成,少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较规范。有部分学生中,厌学情绪,注意力障碍等依然存在,有身心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需教师主动积极引导。七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如能够自觉地根据教学的要求知觉有关的事物,抽象思维开始战胜优势。但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做坏事都有从众心理。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随着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教师需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和谐成长。

四、教学措施

1、搞好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对课文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做好课堂、单元、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和法制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

3、加强教与学的合作。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学习成果的共享,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主动与班主任及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5、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不断学习,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帮助学生通过自主的、合作的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逐步掌握学习和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相关问题或主题查询资料、信息,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

篇2: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在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149个班一共59名学生,其中男生36人,女生23人。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技能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学习习惯差。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所以从学期初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湘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4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1.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2.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3.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4.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5.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6.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

五、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4课,其中新课讲授占25课时,单元复习四课时,期中复习三课时,期末总复习六课时,共3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开学第一课自我介绍及要求1课时

第二周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2课时

第三周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第一单元复习2课时

第四周第4课夏传子家天下第5课公元纪年法2课时

第五周第6课西周的分封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2课时

第六周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2课时

第八周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第11课百家争鸣2课时

第九周第12课历史文物仿制活动第二单元复习2课时

第十周期中复习2课时第十一周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2课时

第十二周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2课时

第十三周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2课时

第十四周第18课秦汉的科学技术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2课时

第十五周第三单元复习第20课三国鼎立2课时

第十六周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2课时

第十七周第23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4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2课时

篇3: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上午好!

七年级的孩子生理上在“变”, 心理上也在“变”, 这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作为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方法来疏导, 更要有严明的纪律约束他们。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上学期我的班主任工作:

一、开学初的养成教育

开学初的一个月, 班委会还在组建试用阶段, 并且学校事务繁忙, 是我感觉最累的日子。第一周,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并且尽快适应住宿生活, 连续三天我从早上7:00一直忙到晚上10:00, 学生熄灯入睡我才能回家。同时利用自习课的时间配合学校政教处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养成教育, 内容包括:《告学生及家长书》、《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守则》、《南皮二中公寓管理制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南皮二中誓词》、《八荣八耻》以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活动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学校提倡的, 什么是不允许做的, 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班级管理

1. 收发作业

入学后同学之间不认识, 发作业成了难题, 有的课代表干脆把作业往讲桌上一扔, 让同学们自己找, 耽误时间且秩序混乱。针对这一情况, 我每列桌选出一个小组长:刘璇、吴雨、王彩营、孙立凤、许达钰五个人, 每个人负责本列约16个同学的作业收发, 课代表只负责把这5摞作业交给老师。发作业的时候, 课代表先发给小组长, 然后小组长再负责发给同学们。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课代表的工作量, 不到一周的时间, 收发作业秩序井然。

2. 纪律与卫生管理

众/心/齐泰/山/移

———七年级第一学期末班主任论坛

开学初班上的考核成绩很差, 主要是卫生和纪律这两项分数低。

个别学生爱说话, 导致自习课纪律不好, 于是经过我和班委会协商, 另外选出三个同学加入纪律委员的行列, 周一至周五分别由李佳欣、王亚琪、许皓钧、张培巍、王志强五位同学来管理, 每个人一周只管理一天, 这样不至于占用过多的学习时间。纪律委员主要负责两项:课前秩序和自习课的纪律。对于纪律不太好的学生首先提醒, 两次提醒不改者记下名字减分, 再严重者由我来处理。执行以来班级秩序井然, 老师们都夸我们班进步很快, 非常感谢这些为班级工作尽职尽责的班干部。

3. 学生量化管理

学生管理学生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 除了同学们的自觉遵守和制定了确实可行的班规班约, 另外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就是对每个学生进行的量化管理, 内容涉及到学习成绩、纪律、卫生、常规等方面, 由班干部凭记录给每位同学打分。

一个学期我们进行了三次量化成绩排名, 三次的总评作为《中学生素质报告册》划分等级的依据, 期末的三好学生就是一学期总评前三名的学生。家长会时, 我把学生评价情况公布下去, 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学生和家长都很重视。

三、主题班会

本学期, 我们开了三次主题班会。

第一次是在开学第五周, 周一下午第四节课, 以《树立正确荣辱观, 创建和谐班集体》为主题的班会。首先请白晓喆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了于雅琪同学创作的班歌《班级是家》。然后, 让同学们说一说学校或本班一些让人感动和让人反感的现象。下课铃声响了, 但同学们还有好多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王淑娥

话想说, 我说:“以后的班会我想由同学们自己主持, 老师只是充当一个听众, 或者干脆不参与, 让你们充分交流, 畅所欲言。”同学们很期待, 我想让学生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锻炼自己, 一个人的口才和心理素质的好坏会影响他的一生。

和谐的大环境下, 时刻有不和谐的音符, 比如有的同学下课打闹、有的讥讽同学、有的上课爱搞小动作等等, 针对这些现象只是叫来批评两句也起不了作用, 于是我安排了第二次班会, 由许萧函、李佳欣主持了《夸夸我们的同学》为主题的班会, 目的除了表扬好的同学, 也让夸不到的同学从中得到教育。班会后我了解到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 虽然这期间内线喇叭不断地广播通知, 还有几个同学出去领《同步训练》, 短短30分钟的主题班会却没有因此而中断。以活动为载体, 以营造氛围为主, 让学生受到感染, 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品质, 这样的活动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三次是在期中考试后, 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我了解到很多同学学习方法不当, 于是我安排了期中测试前五名的学生:于雅琪、白云霄、吴迪、李玉磊、邢凯介绍学习经验。我问:“你们几个出一个主持, 谁想试一试呀?”吴迪把手举得很高说“我”。整个主题班会, 主持自己写材料, 安排发言顺序, 自己做总结, 这样的活动, 可以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班会后同学们表示要努力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成绩。

我想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来教育学生, 只要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拥有丰富而优美的情怀, 提升细致而敏锐的感悟力, 让那一颗颗年轻的心灵感受到生活的无比快乐与美好, 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同时我们收获的将是教师独有的幸福。

篇4: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这一学科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学、文学等。所以对这一学科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历史这一门课程他们既陌生又熟悉。在小学阶段对于历史知识也了解了一些。面对这些初一的学生,历史这一门课程我们老师应该怎么教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初一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的独立性增强,希望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民主,并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希望独立、自由,有自己的空间,有些事情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再加上他们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与新的老师和同学接触,这需要一段适应期。而且许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喜欢上历史课,所以这门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呢?

一、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讲课方式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这一节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包括先秦时期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因此我认为这一节课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中选择感兴趣的一方面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由小组的代表给大家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内容。最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所创造的辉煌文明。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掌握。

又如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节的重点内容就是汉武帝对汉朝的统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给大家看一些大屏幕《汉武大帝》的片段,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同时也可以加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汉武帝的了解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汉武帝没有实现大一统,那么中国的历史会怎样发展呢?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西汉历史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上课前老师要做充足的准备,尽量从学生的视角去讲解

从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第18课《三国鼎立》,相信许多同学都对这一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的内容有关,因此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多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部分的哪些人物比较熟悉或者是一些小故事,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从调查的方向上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抓住学科之间的渗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都有,所以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其他的学科上引入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例如第9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二)》这一节会学到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介绍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那么在这里可以结合语文课上对《论语》十则的学习,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导入我想学生应该会比较容易接受。

那么对于初一的学生怎么才能学好历史呢?由于初中的学习要求与小学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对此许多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在此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教科书。对每一节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小课题有所大致的了解,并在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样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会摸不到头绪。然后不断地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开始可以简单地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篇5: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龙井中学;

本学期本人任教七年级(4)班历史教学工作,经一年的努力工作,至今已全面结束,现将本学期本人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得较好的方面

1,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1)课前准备:备好课。首先做到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懂得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其次做到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再之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七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以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慢慢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历史。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它教师们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学习,更新理验,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需要加强的方面

本学期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所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篇6: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授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中学的历史课程不了解,转变幅度大,学生一时也不会适应不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强调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基本原则。

2 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还提出了学生要形成表达能力、历史想象力、知识迁移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任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3、历史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育汇中的重要价值,重视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4、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即不仅关注历史学习的结果,更关注这种结果是如何获得的,重视从体验知识、理解知识到独立判断的学习过程的完整性,改善学习方式。

5、学习讨论培养辨证地分析历史事件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6、在教师帮助下,用学过的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发学生的自豪感。

7、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社会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五、教学方法: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 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习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六、教学措施 1、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 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篇7: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总结人:王素芬

时间:2014年1月

本学期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召开,时间大致是每周三上午,三位历史老师都积极准时参加,进行集体备课,比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小结如下: 根据学校安排,每周组织全组老师对新课程标准、课改理论进行学习,使全组老师初步把握新课程的基础理念,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内涵,并充分利用每周三上午的备课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逐步做到组内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教案。做到课堂教学的完全公开,逐步形成了互相观摩、积极研讨的好氛围。我们充分利用我们的资料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大多数教师能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而且效果都不错,学生都比较喜欢,又让学生从中得到了更好地锻炼。教学内容地图化。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地获得一些信息,从而能较快感知认识历史现象。教学形式疑问化和开放化。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设计程序式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进行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新问题,向学生介绍问题的条件,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而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教师及时点评小结,指出最佳途径,揭示正确的规律和一般方法。教学过程训练化。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里我们提出几个思考: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而教师只在课堂上重视引导点拨?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又能感觉到无限的快乐?如何让学生既能锻炼能力,又能在考试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倒翁”?

篇8:浅谈七年级历史教学的作用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开始正式接触“历史”这一科目, 大多

数学生对本科目的认识来源于影视媒体或书籍, 但是由于此类来源的戏说、恶搞、夸张成分居多, 易对学生历史观念造成误导, 学科知识混乱。在教学中注意纠正此类现象, 需要教师积极发挥媒体的正确导向, 如社科类纪录片多严谨而规范。

2、本地大多为农村学生, 其小学教育阶段基础薄弱, 由于各

方面条件限制, 学生综合素质稍差, 在历史学习方面可利用资源相对较少, 不会主动去发现感受身边的历史。

二、历史学科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历史科目是中考考试科目之一, 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中考计算历史科的成绩, 学生还重视一点。但是七年级历史上下册——中国古代史的内容, 却不是中考考察的范围。学生不够重视, 所以造成了七年历史教学的尴尬局面, 不得不引起任课老师的重视。

其实七年级历史教学有其特殊不可取代的作用, 本人主要叙述几个重要方面, 希望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重视。

1、历史通史教育的作用

新《历史课程标准》认识到“逐渐了解中国国情,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学习历史课程, 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七年级课本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史内容 (史前文明至鸦片战争前) , 时间跨度较大, 主要掌握从夏商周到晚清这一历史纵向发展阶段。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历史。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 “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 教育人民”。

通过学习夏商周的历史, 可以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 体味那神秘质朴的青铜文化。了解春秋战国的纷争变革与满天星斗般诸子百家文化繁荣局面。欣赏汉唐盛世的豪迈气魄, 开放与繁荣的景象。感受两宋的秀美柔弱世俗社会, 多民族的交流与碰撞。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型, 专制主义上的盛极而衰。

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公民常识储备和传统道德建设的重要给养。正如钱穆先生说“你是中国人, 就不要忘记中国”。爱国的感情和民族的认同都源自对历史的了解, 这个价值观永远不能丢。学习中国古代史历史有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传统价值观。

2、历史观念培养的作用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 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新课标明确指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七年级历史教学在整个历史教学阶段起基础性作用。它可以培养树立学生的历史观——通过本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逐渐形成朴素的历史观, 比如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经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其他更高级社会阶段的渐进过程。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等。还要认识历史的过去性, 及其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借鉴意义。

当然这些观念未免过于抽象, 所以需要教师在讲授中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多用具体事例来讲解。

3、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历史教学中的知识教学, 并不仅仅是历史故事的教学, 虽然故事的讲述和讲解比提出分析性的问题要容易。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要学生获得基础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即思维能力。

什么是历史思维?历史思维就是人们再认与再现历史事实, 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 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

在历史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历史学习之中有何作用呢?首先, 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历史主要是对史实材料、历史文物遗址等阅读观察而形成历史的感性认识, 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逐渐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其次, 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重新认识组合现有材料, 形成新的历史知识体系, 从不同角度认识分析历史的能力。最后, 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纷繁观点中做出自己理解判断的以及从历史的发展来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

我国的教育过于注重学生记忆, 特别是文科性质的政史学科。认为学习就是吸收课本上的内容, 将它们都记在脑子中就认为是真正学到了东西。重复而机械的记忆所学内容, 这种方式不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在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之中,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落到实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 是培养思维习惯的内驱力。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初次接受历史教育,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做好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成为这一阶段的关键。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历史事件的相关情境, 最大限度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借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认识历史的求知欲望。历史的过去性, 无法直接展现, 可以利用一些影像资料, 把历史现象再现在学生的面前, 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情景, 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这一理解过程中, 历史思维能力逐渐得到培养, 有利于实现历史教学的顺利展开。

4、历史分析解答问题方法的培养

初中阶段常见两种类型试题有材料分析题和开放性试题。在初一年级就要或多或少的教授关于这两类问题的方法, 以期在三年的学习中得到答题技巧锻炼。

对于材料分析题, 首先要带着学生仔细阅读材料, 特别是文言文要边阅读变尝试翻译。然后在脑中搜罗有关材料的知识点, 让学生回忆课本上所学的内容。之后.再看问题, 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还是只要指出材料中的阅读的基础上。 (一般要求根据材料结合学过的内容作答) 。最后解答时, 依据关键句, 对应知识点作答, 切忌摘抄原文。

对于开放性试题, 一般在材料题之后设置, 有评价类和认识启示类。七年级教学要求不高, 在讲授方法时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作答。这就需要在结合材料和已回答的问题的基础之上去进行再思考, (1) 要读懂题目, 即审清题、准确理解题意, 这是解答好开放性试题的前提和关键。 (2) 要回归教材, 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知识要点”。依题意回忆教材, 找出教材中与试题相关的知识内容来组织答案。 (3) 要多角度思考, 提倡多角度发散思维, 切忌抱住一点长篇大论的单向思维。

以上是我对于七年级历史教学作用的一些感想, 以期更好开展该阶段的历史教学, 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本阶段历史课程, 又不失对其重视。

摘要:七年级历史教学有其特殊不可取代的作用, 结合教学实践感悟, 本文主要阐述该阶段历史教学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七年级,历史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篇9:七年级历史活动课教学尝试

历史活动课的内容不受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限制,内容可宽可窄,富有伸缩性,形式多种多样,时数可多可少,许多方面具有灵活性,从而可以打破课程单调、课堂划一、内容固定等局限,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舞台,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成长。开展历史活动课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进而再对提高能力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同时,历史活动课应该提供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这两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在活动课的开展上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和学生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下面笔者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同行一起分享,以供参考。

【案例一】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新生入学第一节课上我用“汉代的骑吹画像”里古代欢乐的形式欢迎他们学习新的课程,激发了他们关注和参与学习的热情。为了让远古的历史真实生动地再现在学生的面前,我每节课都会提供广阔的历史背景,丰富的考古发现和精美的画片,使学生感受历史的存在,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记得讲第一课时,我让他们仔细观察彩页上北京人生活的想象画,然后通过描述或肢体语言展现他们看到的,刚开始学生有点漫不经心,没看出什么,我就叫了三个人来分别表演摘果子,其中一个学生微曲双腿攀枝摘果,而另外两位同学则扭捏着应付了一下,当我赞赏了认真表演的学生观察细致,细细体会,展现了历史的原貌时,班里一阵嘘声,我等他们静下来告诉他们:就是这么简单,你们也能做到的。接下来我找了些类似的事物让他们尝试,果然大多数学生都能仔细观察,踊跃表现。课后又以看图说话的方法想象山顶洞人生活的一天。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知道了许多了解历史的途径,感到历史并不遥远;掌握了一些整理历史资料的方法,懂得在生活中发现历史的痕迹。

【案例二】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用好或坏来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要把他们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分为二地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我设计了《古都西安见证历史》的活动课,在这次活动课上学生的短剧表演恰到好处,但是由于讲授秦始皇时课上进行过评价辩论的训练,活动课前我与参加辩论的同学商量,多留点时间给参加表演的同学,所以只给他们每人一次发言的机会,结果学生们为了表现自己把激烈的辩论变成了长篇的演讲,每个人的发言都长达三点或者四点,他们的风采黯然失色,反而参加短剧表演的同学受到了欢迎。课后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大家的成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成功。后来这个班的合作精神明显比另外两个班突出。

【案例三】

你能判断一些两端完全一样的木桩哪头是根部哪头是树干吗?那就来看看禄东赞给你的答案吧:把他们都抛进池塘里你就找到答案了。学生们也被机智的禄东赞征服了,决定以他为主角来演绎文成公主的故事,这样可以展示各民族和睦相处,中外交流频繁的大唐盛世。当头戴纸杯和彩带做成的王冠的皇帝走上讲台时,同学们差点笑破了肚皮,“武则天!”有的男生喊了出来,“朕是李世民!”皇帝大声宣布,“内侍宣各国使臣晋见。”使臣们胸前别着各自的身份卡(是翻着的)依次上前来献上了礼物,内侍充当了旁白“猜猜他是哪来的使臣?”于是长白山的人参,汗血宝马,和田美玉,精美的漆器,岭南的香茶,神秘的唐卡都展示了出来。禄东赞甚至还拿出了布达拉宫的设计图。唐太宗命人拿出公主选婿的程序表,比赛就此开始了。第一题就是刚才的“木桩辨根”,接着是九曲明珠穿红丝,祥云护公主,三天吃光三百只羊、三百坛酒,将羊毛搓成线绳,一道道难题都被禄东赞机智地破解了。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创造欢乐的机会,展示了个人的魅力和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纷纷争当下一次活动课的组织者。因此,也就有了一个个鲜活的宋朝人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手拿算盘的吝啬老爷,绣花的小姐,买货的小贩,舞剑的姑娘,能说出十几种包子名称的店小二,说书的艺人,拉船的纤夫,街头的乞丐,打把式卖艺的,卖古玩字画的,拜佛的香客,等待儿女回来拜寿的员外等。最有趣的是现在我们家庭成员少,孩子们对亲戚之间的辈分,称谓接触的少,闹出了不少笑话。

【案例四】

为了配合历史地图的使用,以及再现明清时期国人及外国人纷纷旅行的热潮。我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随着郑和远游海外,感受异域风情。教师也让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游历洛阳、敦煌、承德、成都、昆明、西藏等等,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使学生不由惊叹祖国美丽的风光和灿烂的文化。但是讨论了闭关锁国政策之后,学生不知不觉对祖国的未来开始担忧。活动课激发了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了他们爱国主义情感和开放的世界意识。

篇10: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学期期末试题

拓跋 元 步六弧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乙旃 叔孙 勿忸于 于

丘穆陵 穆 尉迟 尉

33.依据材料二,写出此次改革的具体措施。(9分)

材料三:

“可以这样说,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文化主动汉化的结果,却在一定程度上使汉文化鲜卑化或胡化了。”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34.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简要写出此次改革的影响(4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DBA 6-10CABBC

11-15CBBA C 16-20CBCBC

21-25BCCCD

二、材料题

26.“百家争鸣”(3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任意两个即可)(4分)

27.“仁”(3分);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有教无类等均可(3分)

28言之成理即可(4分)

29.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或者是 皇帝制度( 3分);

30.诸侯国势力过大(3分)实行“推恩令”(4分)

31.丝绸之路;张骞( 各3分

32.北魏孝文帝改革(4分)

33.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9分)

篇11: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class=““>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篇12: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二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班班风、学风上存在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中华书局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19课。

本教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封建社会的建立,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封建社会的发展,三国时期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及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完成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学任务。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节课的抽考和每月的复习总结,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的工作精神,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任务及要求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方面:初一学生活跃开朗热情,上课积极发言。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技能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惰性较强,所以历史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2。个别差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回答问题天马行空。

3。疑难困惑:老师的最大难题是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行为的管理和规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的最大难题是知识点庞杂,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分析。

四、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

五、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七、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4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初一年级共五个班,两百五十多个学生。从学生入学成绩看,本界学生学困生较多,优生不优。学生普遍自我感觉良好,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没让他们感受过挫折,耐挫能力差。容易对自己不擅长的学科产生厌学和对抗情绪,喜欢推卸责任。其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生是父母不在身边或是单亲家庭,欠缺来自家庭监督和帮助。历史学科,学生不曾涉及过,好奇心浓厚,但一旦考试失败很容易丧失信心。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化难为易,化远为近。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二、教材内容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共四单元,包括22课和5个活动课。每课都由导入框、正文、阅读文字、文献资料专栏、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部分组成,既生动有趣,又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课文中间安排了活动课,全书后面安排了 “大事年表”和 “好书堆荐”等以便学生探究学习,努力独立学习,但由于学校条件局限,不太具备条件,故在教学过程中要当好学生导师。从总体来看,教材难度不大,适合学生心身发展特点。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利用教材过程中,我会努力回避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

三、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期通过七年级上期历史教材的教与学,具体的说:

1、掌握基本的上册历史知识,初步形成历史知识的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培养样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注意探究式学习方法,初步培养对中国古代史的理解能力。

3、在教学上让学生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的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和国家责任感,并尊重和理解他国文化和国情。

四、教学措施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学重难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五、教学安排时间

在教学时间上:《致同学们》及课本全面介绍1课时,其余每课争取各用1课时完成,每节活动课及单元总结各2课时,加上灵活的检查,自由复习全册7—8课时,预计总课时为40节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

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

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3.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4.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5.七年级上学期的工作计划

6.七年级上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7.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3篇

8.七年级人教版历史教学的工作计划

上一篇:五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上学期下一篇:商鞅治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