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教育改革

2024-07-10

音乐专业教育改革(精选6篇)

篇1:音乐专业教育改革

音乐教育专业

音乐教育专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您好!

无论你是否选择我,我都要很真诚的道一声“谢谢您给了我机会”!

我是个幸运儿,在我求学的道路上遇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老师,他们在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做一名人民教师就成为我儿时的一个梦想,在实习中,我第一次踏上了讲台,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学生的天真、纯洁、甚至是调皮,他们欢乐的笑脸让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此时此刻,我感到老师对学生的爱同母爱一样圣洁,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无怨无悔的选择!

十六年来的.求学生涯,有十年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当然这会使我比别人更加的独立、顽强。求实、进取,富有挑战性可以说是我性格的一大特色,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只要曾经努力过,失败了也是一种胜利!结果固然重要,但经历过程会使你整个人变得更加丰满、魁梧。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很欣赏这句话,可以跟您很坦率的说,四年前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我,音乐素养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因为我是在高二时才有学音乐的意识,以前只是非常喜欢,从没受过专业训练,仅仅经过六个月的强化,我就能以国家统招的身份考入东北师大音乐系,老师们都感叹地说,这真是奇迹。

经过四年的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我在声乐、钢琴及其他各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方面有了惊人的进步,丑小鸭已经变成了白天鹅,如果您不信,我随时随地的等待着您的考核!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10月

篇2:音乐专业教育改革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音乐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能力,具备在中、小学校,从事音乐教学和教学

研究的教师及其它教育工作者,具备在企事业单位进行文化宣传及活动组织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较扎实的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并有初步运用基本音乐技术理论的技能,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解决音乐教学和演唱、演奏中的基本问题;

2、具备相当程度的声乐演唱能力及器乐演奏和伴奏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掌握音乐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并形成初步的音乐 教学能力或具备良好的音乐表演素养,具有一定的演唱,演奏能力和相当的艺术 舞台实践能力及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

三、主要课程

基础乐理、视唱练耳、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学法、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编导、基础和声、合唱指挥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社会实践

2、舞台艺术实践

3、教学实习

五、学制

三年

六、毕业条件

篇3:音乐专业教育改革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统造就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反之民族音乐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态, 其间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乐记》中记载了“感于物而动”“德”与“艺”“道”与“欲”以及乐教理论的音乐思想, 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民族音乐自古以来就追求含蓄、自然、流畅的艺术审美情趣以及丰富的教育思想。《尚书·舜典》中记载“夔, 命汝典乐, 教胄子。直而温, 宽而栗, 刚而无虐, 简而无傲。诗言志, 歌咏言, 声依咏, 律和声。八音克谐, 无相夺伦, 神人以和。”以此教育早已成为继承与发展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紧密联系, 成为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

一、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本民族音乐基础上

“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 (3) 是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民间音乐是培养好的艺术趣味的源泉。民间歌曲中凝聚了人民多少个世纪的才智和观察力, 在经过千锤百炼雕琢而成的、尽善尽美的民间音乐中, 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经过了这样教育的人, 将会有高尚的艺术趣味, 对他所听到的东西, 会有正确的判断力、艺术的鉴赏力, 而不会被谬误引入歧途。” (4) 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深入了解本国民族音乐文化, 同时促进学生对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

从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来分析我国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民族音乐教育, 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民族音乐教学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当国外的音乐文化随着其经济迅速发展时, 我国的民族音乐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缓慢前行。随着国外音乐文化的强势袭来, 在我国形成了一股学习国外音乐的热潮, 美声、西洋管弦乐器的学习、教学几乎充斥了所有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国初期的教学计划几次修改并没有摆脱前苏联模式 (西方模式) , 虽然几十年已过去, 但我国现行的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模式仍然保留着以欧洲音乐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 不同之处只是添加了类似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这一类以内容介绍形式出现的理论课程, 对于民族器乐的学习也只是一种技巧性的训练而已, 完全忽略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内容, 在我国当前注重演奏技能训练的音乐教育中往往忽视对音乐文化的教育, 导致许多学生对传统的音乐文化知之甚少, 这更加不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因此,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角度来看, 应进一步完善培养目标, 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完整、全面的民族音乐教学、教育体系。首先, 增设中国民族音乐理论课为必修课程, 如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国乐理等, 同时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介绍贯穿整体课程始终。其次, 各专业要有相应的民族音乐系统课程。如民族声乐专业要学习戏曲、曲艺以及各个民族有代表性的乐器;作曲专业要增加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课程。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下, 找到有民族音乐文化的办学特色, 转变教学理念, 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民族音乐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进行课程研究与改革, 建立民族音乐思维方式, 以此推进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在掌握我国民族音乐的五声音阶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其他音乐体系

“柯达伊教育体系突出抓住了五声音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5) 柯达伊认为“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他们特殊的音调体系。即使在所谓的文明世界, 在那些钢琴使用统一调音的任何地方, 不同的国家也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奏着音乐。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和分析不同国家的音乐家所演奏的作品, 就不得不承认, 它们都有着不同的、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在文学和视觉艺术上也是如此。从荷马到威尔第;从莎士比亚到裴多菲;从希腊艺术到伦勃朗到拉斐尔, 那些最强烈地表现出艺术家民族性格的作品最具有世界性的魅力”。 (6) 不同国家的音乐有着各自不同的音调体系, 这种音调体系背后有着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根基, 柯达伊将匈牙利传统五声音阶完全融入到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当中,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 创造出匈牙利独有的音乐体系。

从柯达伊对匈牙利“五声音阶”的贡献来比较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五声音阶”的发展来看, 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柯达伊专门致力于发展本国的音乐体系——五声音阶, 他认为“合乎逻辑的教学方法要求我们从简单的开始, 然后向复杂的前进。过早地堆积了许多困难的教学是不适当的、不合理的。应该首先给儿童没有半音的曲调, 只有在牢固地掌握了他们以后, 再谨慎地引入半音。强把七声音阶的东西放在早期教育中是决不能唱好曲调, 这个时期即使是敏锐的听觉也总是在mi-fa这样的地方搞模糊。如果儿童首先有把握地获得5个支柱骨干音级, 以后就能够很容易地掌握无论是来自上方或下方的半音。” (7) 柯达伊将匈牙利五声音阶作为学习其他外国音乐的基础, 因为它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和一定的理论研究性, 只有完全掌握了五声音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他音乐, 才能更好的将其他音乐体系运用到本国的音乐体系当中。“音乐的学习如果不是由一个单纯、严密的体系打下基础的话, 音乐观念就会混乱。而单纯、严密的体系又会为其他方面和更高层次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最后一点, 五声音阶音乐是通向世界音乐文献的先导, 它是通向许多外国音乐文献的一把钥匙, 从古代的格利高里圣咏, 到中国, 到德彪西”。 (8) 巧合的是, 我国同样存在着“五声调式”的音乐理论体系, 它广泛存在于民间音乐中, 并且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出现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但是在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体系当中, 并不存在着柯达伊所提出的将五声音阶作为学习其他国家音乐体系的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吸收、借鉴外国音乐理论来发展本国音乐。而事实往往是学习者在没有任何音乐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就开始学习西方音乐理论体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学习者可能会接触在一些关于中国五声音阶的知识, 但也只是在简单了解的范围内, 并没有学到相关理论来源、理论体系, 以及相关文化背景, 导致学习西方音乐的学生缺乏对中国音乐文化、理论的认识, 这是一种教育的缺失。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教育基础上, 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下, 找到有民族音乐文化的办学特色, 因此,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应进一步完善培养目标, 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完整、全面的民族音乐教学、教育体系。其次, 在学习国外音乐体系的同时加强对民族音乐理论教学, 在民族音乐理论教学基础上逐渐转变到西方音乐理论体系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与继承。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7第27页.

[2]杨立梅《柯达伊音乐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7第9页.

[3]杨立梅《柯达伊音乐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7第39页.

[4]杨立梅《柯达伊音乐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7第40页.

[5]杨立梅《柯达伊音乐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7第53页.

[6]杨立梅《柯达伊音乐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7第40页.

[7]杨立梅《柯达伊音乐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7第79页.

[8]杨立梅《柯达伊音乐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7第54页.

[9]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年.

[10]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年7月.

篇4:音乐专业教育改革

关键词:音乐审美  听觉  内涵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音乐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为今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做出新的要求与规定。教育部“新课标”的出台,使得作为承担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相关高校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相关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必须全面吃透“新课标”精神,紧紧围绕新变化做出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新要求的音乐基础教育人才。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拟以音乐教育的“审美性”为切入点,结合多年来的音乐教育实践对如何做出切实有效的音乐教育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一、“新课标”对音乐审美的诠释

“新课标”规定,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课程设计思路中要求“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设计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等。

二、“审美性”的涵义

音乐的审美本质是指在音乐审美活动进行中,音乐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根本特征,它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关于音乐的审美本质存在自律与他律论两种观点。自律论音乐美学家认为,音乐是自律的,音乐的审美本质在于音乐音响结构中的乐音运动形式,与音乐之外的思想与情感毫无关系;他律论音乐美学家则认为,音乐是受某种外在规律决定的,其审美本质在于音乐中人类的情感。之后西方美学家在自律论与他律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我国的音乐理论界也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研究。

“新课标”对音乐审美的定义为:“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或者说,音乐的审美性指人们通过音乐的“声响”,心理获得一种“美好”的感性体验。音乐的审美性可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

(一)听觉上的感性体验。首先,乐音通过音响的震动传入人们的耳朵,听觉是人们对音乐做出反应的媒介,这是音乐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例如绘画是视觉艺术)的重要特征。其次,对音乐的感受是一种感性体验。这有别于诸如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追求逻辑与论证的特征。音乐带给人们的感性体验是在耳朵接收到乐音后,心理泛起的一种不可名状,不能准确描述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没有标准答案,随着每个个体性格,成长环境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二)音乐的有序性。人们对音乐的体验是感性的,而美好的感性体验并非杂乱无章的,偶然得到的。这种体验的前提是“音乐的有序性”,即音乐家们在长期的音乐创作中摸索出来的音乐的“规律”和“准则”(以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和声、调式调性为基础)。这种规律和准则大体上符合人们的心理规律和听觉习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范围,这种规律和习惯又会有所不同。

(三)音乐的内涵。音乐虽说不如绘画艺术直观,不如文字艺术具体,但在表达人类情绪方面,却是最为恰当和准确的。音乐的进行不是一个个音符的简单罗列、排序,更重要的是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在创作时注入了个人的情绪和情感,音乐作品的演奏者在演奏时进行二度创作,听众在欣赏时根据自己的心境接受到不同的讯息。作曲家、演奏家和听众以音乐作品为媒介,进行着思绪、情感的交流。这种音乐内涵的表达又不是完全、精确地传递的,在人们的创作与接收中,进行着微妙的调整与变化。

(四)音乐的社会功能。“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的目的。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能让听众具有良好审美体验的音乐必定还拥有例如好的音色,丰富的内容等因素。

三、高校音乐教育如何体现“审美性”

(一)通过音乐基础知识了解音乐的“有序性”。前文论及,音乐的“有序性”依赖于具体的音乐创作手法,例如音乐的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和声、调式调性等。这些音乐知识是音乐表达的“工具”,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工具是理解音乐,诠释音乐的基础。

(二)透过表象看内涵。掌握了音乐的表现工具后,就要透过乐音的表象看内涵。音乐不是音符的单纯罗列,也不是和声、节奏的简单游戏。每一处强有力的和弦,每一次转调背后都是作曲家情绪的表达。对作品谱面音符和表情记号的生硬的照搬,只能培养出冷冰冰的“琴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对于谱面记号的精确表达,而要引导学生看透作曲家的意图,明白作曲家如何利用旋律的起伏,速度的变化,力度的对比达到表达情绪的目的。 一定要把看到的“表象”与它背后想要表达的涵义联系在一起,以达到对音乐的“审美”要求。

(三)提高人文修养。“新课标”中对音乐审美的定义包含“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体现出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绝不能只从具体的音乐作品本身入手。每一部音乐作品背后都承载了它所处的音乐历史背景、人文环境、政治因素等。音乐作品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才能更为深刻全面地进行艺术审美。

参考文献:

[1]王远.高师音乐教育要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J].中国音乐,2005,(01).

[2]李涛.大学音乐审美教育现状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

[3]资利萍.对音乐新课标“音乐审美”的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07).

篇5:自考音乐教育专业列表

专业代号:A050407;专业名称:音乐教育(专科)

注:“标准号”为2002年以前使用

序型

号 序

号 课标程准代号 码03必70

0370

04必72

00必42

900必72

1基本乐理 6 考 试 笔教育学

(一)4 考 试 笔大学语文 4 考 试 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必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考 试 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考 试 笔 式 课程名称 分 型 方学类试备注 考

07097

00072

701037

01037

0

117

01

137

00

2100

音乐欣赏(一)民族民间音乐 学校音乐教学法和声学(一)歌曲作法(一)视唱练耳(一)声乐 键盘 必笔4考 试 必笔8考 试 必笔5考 试 必笔6考 试 必笔6考 试 实必践7考 考核 实必践8考 考核 8 必实107

0考 践考核

实2

6实7

873 电子琴 4 考 1选实践考核 3 手风琴 4 考 考1选践 3 舞蹈(一)4 考 考1选践 3 中西乐器(一)4 考 考1选践 7 合唱与指挥基础 4 考 考0必践

相关说明:

开考方式: 独立办班

报考范围: 全省

主考学校: 华南师范大学

篇6: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教育论文

一、加强音乐素养教育在学前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重在保教结合。幼儿园一日常规教学需以游戏为主,倡导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而这一切都同音乐教育形影不离。不论是儿童故事、儿童剧、歌谣、舞蹈律动还是其他游戏设计组织和幼儿智力和身体协调发展,都离不开音乐元素。因此,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属于学习音乐以及与音乐相关的艺术活动的基础性理论性课程中的综合素质教育范畴,基本涵括读谱能力、听音能力、节奏能力以及和声、创编能力的综合训练,经过严格规范的教学训练,可以具备较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发展史知识和较强的音乐欣赏能力、器乐声乐表现能力。鉴于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而幼儿课堂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几乎都与音乐有关,幼儿需要从舞蹈、歌唱、器乐弹奏和音乐剧中学习愉悦身心的节奏、和谐美妙的声音,体会优美氛围的环境创设,一个不懂得音乐内涵、不理解音乐和不会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人,只是在机械地重复各种声音排列的人是不可能达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所以,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一定首先重视音乐素养的基础教育,只有给学生坚实厚重的基础,才会使他们拥有将来持续持久的专业发展能力。

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对策

正是因为有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的政策利好刺激,近两年学前教育事业有了跨越式、爆发式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各级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加快提高培养速度和规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但是,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都需要几个完整的包括计划、实施、反思、调整、提高、完善等教育环节的发展周期,以努力适应社会市场对人才规格的变化需求,才能获得一个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大而快的发展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学前教育专业以及学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对音乐素养教育未给与高度重视。大多学校的学前专业非常注重基本文化理论课程,特别是初中起点专科,在课程设置上为了体现全科教育,只注重了文化理论厚重扎实,语数英理化史地生政各学科齐全,三学六法必修,却忽略了幼儿教师最为需要的音体美课程,而其中的音乐课程再分散到键盘、器乐、声乐、合唱等门类中,每周学生只有三十几个课时,音乐素养类的乐理视练和声欣赏教育教学时间少到什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一定要在教育思想上重视综合素质培养,更加注重教师教育技能教育,首先加强音乐素养教学,必须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在教学时数上对音乐素养课程予以保证,并引导教育学生在音乐素养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音乐素养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所有艺术类包括语言类技能的必须基础,其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技能学习和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二是急功近利思想影响音乐教育教学。毋容讳言,各类学校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扩招速度和办学规模迅速加大,使学生入学质量根本难以保证。且不说学前教育招生现在基本没有了入学面试,艺术技能考查更是无从谈起,学生入学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高考或者中考成绩。如此一来,虽然我们搞了几十年的中小学素质教育,但我们的`青少年学生艺术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基础,就连学前教育这样的非艺术专业也很难谈到满意,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遇到很大困难,首先是音乐基本能力水平差距过大,五音不全、不识简谱线谱、没见过钢琴的学生,同业余器乐或声乐十级的学生按专业划为一个教学班,这种情形怎能一个分类施教或者区别教学解决得了。其次是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教师面临着各种教学考核,这就势必造成在音乐技能教学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往往在学生还没有受到良好音乐素养教育的基础上,就开始进行键盘学习和声乐学习,结果学生只是掌握了应付考试的曲目,简单机械地毫无音乐艺术美感地完成所谓学习任务,根本不能达到承担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要求,更枉谈愉悦身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进一步的教师职业持续发展,这种忽视音乐素养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做法其危害不言而喻。

上一篇:小学三好学生代表发言稿下一篇:秋季运动会加油稿古风霸气集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