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形态

2024-07-11

文本形态(共6篇)

篇1:文本形态

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首先,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其次,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最后,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下面是由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意识形态专题党课讲稿文本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1年意识形态专题党课讲稿文本【一】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局中心工作任务,找准立足点,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现将我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是健全组织。根据人事变动,调整了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其他班子领导为成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班子成员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将全局意识形态工作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有压力,有力地推动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二是推动理论武装不断深入。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了局党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今年以来,我局党组先后多次组织全体干职工召开关于意识形态及有关会议精神学习传达贯彻会议,重点学xxx省、市、县委意识形态工作文件,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增强全体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强化理论学习,打造学习型党组织。一是狠抓学习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了局党组理论学习计划,加强了局党组学习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每周例会制度、考学、评学、督学、述学制度。二是坚持领导干部“微党课”制度。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分支部举办各类座谈会、宣讲会,开展专题讨论和“学讲话用讲话”心得交流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每月上一堂“微党课”,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

三、抓好舆论引导,传播凝聚正能量。在舆论引导与对外宣传中,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尊重舆论宣传规律,讲究舆论宣传艺术,提高舆论引导效果,为民政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一是把握导向。搭建了信息互通的平台,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努力做到早预见、早发现。注重把握不同时期宣传重点,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对重大事件及突发性问题及时尤其注重提前介入,防患未然,特别注意掌握网络舆情,牢牢掌握新闻报导主动权。二是强化载体。在机关院内设立了宣传廊,宣传“两学一做”、基层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强化宣传载体建设。三是切实加强对外宣传。今年以来共向各类媒体投稿20余篇,对我局各项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进行推介报导。

四、弘扬社会文明,践行核心价值观。一是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整了以局长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有关工作,做到“资金有保障、机制更健全、活动有载体、建设有阵地”。完善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制、责任机制、督促机制和投入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股室,对其责任规定和标准要求等均作了详细规定,做到“活动前有动员、有布置,活动中有检查、有反馈,活动后有考核、有总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活动丰富,文明创建有成效。开展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开展了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绿化、美化、净化、序化水平明显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今年以来,我局通过以上工作措施,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新闻上稿数量不多,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落实县委部署,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把各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做到不放手、不松手、不缩手,在推动主体责任深化、细化、实化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领导,以宣传工作促发展,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高度,更好地履职尽责。一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与党建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抓意识形态工作、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谋划好党员干部全年的学习,组织多种形式的廉政党课、辅导讲座、道德讲堂、网络教育等活动。三是加强队伍管理,增强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工作合力。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加强党员模范先锋作用。

2021年意识形态专题党课讲稿文本【二】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x久安,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在党员干部的能力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要从关乎政权安危的高度来认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问题。对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

意识形态鉴别力就是认清和辨识是否属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现实中,意识形态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互相交织,具有相当的迷惑性。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思想言论,只要关乎政党、政权、政府和政策,都有可能产生意识形态的后果。

其次,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最后,要始终把握几条标尺。这几条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衡量某种思想和言论,既不以“左”为标尺,也不以“右”为标尺,而是要以这几把尺子为标准,要做到心里有数。

二、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

意识形态思考力是指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琢磨的能力。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观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比如,在如何看待民主的问题上,针对一些人对中国的民主问题的指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八项标准”,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这八项标准就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思考力。

其次,是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纷繁复杂,林林总总,要坚持坚定的意识形态立场,必须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当前,事关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和全局的问题,总书记提出了“13个如何”。即: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党员干部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最后,是要善于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是为了揭开意识形态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针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三、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

“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识形态工作是最需要创新、最应该不断创新的工作。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关键是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关键不在于批判,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比如,通过提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了工人阶级手中强大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我们党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理论,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这些理论都为中国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撑。

其次,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今天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阐释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同时,也必须对其现实指导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深入发掘,比如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但过去未曾充分挖掘的,需要今天的我们下大力气进行阐发。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

最后,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加上了新时代,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是说服人,根本在于争取人心。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重要的是坚持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站在思想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2021年意识形态专题党课讲稿文本【三】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战胜各种挑战和风险的要求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从总体上看,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

从国际形势来说,我们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

从国内形势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变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给社会的思想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包括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xx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政党是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发动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适合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x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这一基本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了好,而绝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一、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近现代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意志,也必然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总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经过充分的政治协商,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中的伟大创造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既没有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没有效仿包括当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形式,成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中的伟大独创。

我国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根本利益是抓住机遇、实现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其间也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经得起历史考验,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巨大智慧。我们当代人有责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能动摇、不能懈怠,更不能折腾。

2021年意识形态专题党课讲稿文本【四】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的含义是伴随着马恩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而被科学地阐述。它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认知体系,由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及观点所构成,反映了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并为其服务,成为其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思想的理论依据”。

意识形态安全,就是指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形态体系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免遭危害,能够维持正常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相对稳

定与有序和谐的状态

意识形态安全由社会指导思想安全、社会政治信仰安全、社会道德秩序安全、民族精神安全等因素组成,或者由道德安全、政治信仰安全以及宗教信仰安全组成。

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社会的“胶合剂”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国家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确保了意识形态的安全,就能使得社会各界力量拧成一股绳,从而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而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马克思讲:“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此处不妨来个马克思炫酷照)。

意识形态与党的建设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占指导地位的我国意识形态,为全体党员提供了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念,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团结、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法宝。因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历史使命。

从国内形势来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建设。

三、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问题

意识形态的安全,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挑战。

从外部来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西方意识形态扩张带来的压力

早在19世纪上半叶,西方世界就开始了对共产主义的“围剿”。而时至今日,“和平演变”是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既定战略,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则是“和平演变”的主要手段。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和语言霸权,对我国不断施行意识形态渗透。加之20世纪后半期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在全球的扩展,使得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讲,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但也使他们接触到了大量包含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图书、杂志、报纸、网络、会议、电影等等,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

(例(fang)子(gou))《2011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指出:2011年美国以9500多个IP地址控制中国境内885万台主机,有3300多个IP控制境内3400多家网站。目的不言而喻——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实现对我国“不战而胜”、政治重构的战略意图。

2、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挑战。

马克思指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资料的生产。”当前,西方世界虽然遭遇了严重危机,但仍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因而西方的意识形态也必将在较长时间内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压力。西方国家试图通过继续巩固和扩大已在世界经济中获得的支配地位,促使作为其意识形态核心的价值观在更广泛的地区得到认可,进而建立起确保这种价值体系的政治制度系统(即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而对于接触新事物较多的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西方的商品和文化产品的输入无疑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造成了更大的侵蚀。

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内部挑战也不容小视:

3、各种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争夺阵地。

在当今的我国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赞美资本主义的思潮企图与马克思主义争夺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指导权和支配地位。

例如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终结论、趋同论、普世价值论、民主社会主义等。这些思潮此起彼伏,层出不穷,无疑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

2021年意识形态专题党课讲稿文本【五】

xx月xx日,县委xx届xx次会议在xx县召开,县委书记xx同志向全会做了常委会工作报告。通过认真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学习体会。

一、坚守精神家园,在筑牢信仰之基上展现新作为。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和安身立命之根本。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把这么大的政党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要理想信念过硬。全会报告指出,要不断提升信仰教育的实用性、实效性,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思想动力。领导干部做到信念过硬,就要带头做共产主义远x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一要在自觉学懂弄通报告精神上带好头。作为基层乡镇的党委书记,我们更加渴望把党的好报告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更好地带领全镇人民过上好日子。在积极参加集体学的同时,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的自主学,力求准确领会报告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用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用不变初心厚植精神之基、用真抓实干锤炼精神之魂,挺起奋进新时代的精神脊梁,创造无愧新时代的崭新业绩。二要创新形式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坚持党政干部齐上阵、创新宣讲方式,充分利用文艺宣传队、青年志愿者、巾帼宣传队、乡贤达人等组织,把全会精神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并要求所有干部要在宣讲过程中认真解答群众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深入开展大讨论、召开研讨会等形式不断深化学习实效。充分利用村广播特别是微信等新媒体,营造立体化、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声势,确保将全会的新精神新思想传达到基层一线,传达到广大群众身边。

二、提高政治站位,在坚定政治定力上展现新作为

政治过硬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扛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抓好党管意识形态、党管统一战线、党管人民武装各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理想信念、道德法纪、正反典型教育贯穿始终。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内各项法规制度,涵养规规矩矩、清清爽爽、健健康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保持抓落实的政治定力,从而推动全会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三、全面履职尽责,在强化责任担当上展现新作为

百舸争流,破浪者才能远航;

千帆竞发,奋斗者才能开拓。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19年新年贺词,满怀深情回望奋斗,满怀激情致敬奋斗,满怀激情呼唤奋斗。没有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当前,xx的发展已经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刻,唯有奋斗方能扛起首位担当,唯有奋斗才能奉献强大力量。一要始终与发展共振,增加堡垒厚度。以全会提出的坚持党建引领,构筑促进发展的中坚力量为统揽,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加强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的教育培训管理,切实筑牢对党忠诚、为民分忧的战斗堡垒。二要始终与大局同向,保持发展速度。以项目招商建设为抓手,推动我镇实现新跨越。持续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xx主导优势产业,规模、品牌、产品、市场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提升经济能级。持续做优重点项目。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以项目为抓手夯实基础支撑,以项目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项目检验能力水平、检验工作实绩、检验作风担当,向项目要动力、要增长、要效益。持续强化产业招商、平台招商,加快一批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项目、龙头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同时按照全会提出的要求,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深入开展进百企、解百难活动,深入开展诚信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利剑护企活动,以开展四个活动为载体,优化发展环境,为我镇的发展再聚活力。三要始终与人民同心,彰显民生温度。坚守三个底线,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工作为中心,从思想上紧绷这三根弦,着力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突出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深挖彻查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保障人民群众在碧水清流、平安和谐的环境里安居乐业。四要始终与奔康同步,加快发展进度。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基点,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最终实现点上出彩,线上成景,全面开花。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同步推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社会兜底扶贫、就业扶贫、住房保障、基础建设、环境治理、励志扶贫、防止返贫十大行动,全方位巩固扶贫脱贫工作成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推动农业强镇创建,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开展特色种植,引导特色产业种植基地扩大规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五要始终与创优同频,提升转变强度。以开展树正气、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为契机,按照全会要求,大力发扬三不三一作风,大力开展五心服务窗口创建,大力开展群众公开问政,实现作风大提升、大转变,创优作风,集中精力抓好一季度开门红工作,以坚强的作风纪律保障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高点起步、强势开局。

四、从严锤炼党性,在改进作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带头锤炼过硬作风,当好作风建设领头雁。因此,我们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敦敦教诲,按照全会提出的要坚守廉洁从政底线的要求,筑牢廉洁自律的堤坝,做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表率。一要重自律。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要自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经常修剪欲望的旁枝,拔除心灵的杂草,始终保持高洁的精神品质。二要守法纪。牢固树立法纪观念,强化法纪意识,以纪为尺、以法为镜,经常量长短、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带头尊崇党章、带头执行准则、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按纪律办、按规矩办、按程序办,引领全镇上下形成遵规守纪、尚德守法的浓厚氛围。三要育家风。家风与政风紧密相连。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家人和亲属,切实做到重家教、守家规、正家风。

新时代波澜壮阔、九万里风鹏正举。下一步我镇将严格按照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一种中流击水的劲头,一种以梦为马的激情,勇于担当,敢于攻坚,善于作为,决不打推诿回避的太极,决不当坐而论道的看客,决不做击鼓传花的二传手,锐意进取、实干奋进、担当作为,为全面建成xx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篇2:文本形态

为贯彻落实全市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区委宣传部《关于加强和改善我区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实施方案》(兴办发〔20PC〕18号)要求,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对照检查资料,结合工作实际,对我镇的关于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制认真进行自查自纠,现将自查状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用心发动

接到上级文件要求后,我镇高度重视,用心发动,认真组织实施。党委书记专门安排召开领导班子会,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文件资料,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并具体安排部署多项落实工作。在全镇干部职工大会上,学习了上级领导有关重要指示,安排专人牵头开展自查工作,所有干部职工都要用心配合,开展自查,确保自查不漏环节、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并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尽快整改和复查。

二、自查状况

(一)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市意识形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落实状况

我镇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习活动,将电视电话会议所提要求与我镇20PC年宣传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制定工作方案,把任务细化到量化考评表中,明确了干部职责,由镇主要领导牵头学习会议精神,促进了工作落实。

(二)“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宣传工作”职责落实状况

我镇实行意识形态工作党委主要领导负责制,切实担负起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职责和领导职责。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我镇党委书记黄焯同志担任组长,镇政府镇长覃富防、镇人大主席覃海谊同志为副组长,组员由镇领导班子、镇文化站站长赖国源构成。明确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做好全镇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做到分工明确,专人专职。

三、近两年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我镇意识形态各项工作能有序开展,认真贯彻落实来宾市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我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黄焯同志为组长,镇政府镇长覃富防、镇人大主席覃海谊同志为副组长,各班子成员及相关站所负责人为组织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牵头落实工作,安排专人负责相关材料的归档及汇总。明确干部职责,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抓在手上、把职责扛在肩上,扎实推进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开展。

(二)抓好理论实践学习

我镇将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党组中心组学习资料,切实做好政治思想宣传工作和网络宣传工作。自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开展以来,定期组织开展以区委宣传部关于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为主要资料的的专题学习,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专题学习,传达学习意识形态工作有关指示通知,坚持定期开展教育培训,落实长效化工作机制。透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教育,我镇干部职工对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加大宣传力度

我镇把思想政治和网络宣传工作列入镇党委工作计划,在镇领导班子会议上多次讨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组织节日文体活动、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宣传党的新政策并多次研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支持政策和工作措施,在人才上、经费上给予了较大倾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大力度向全镇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基层宣传工作。

(四)加大文化建设帮扶力度

用心帮忙村委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各联系点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走进联系点开展新农村建设、综治维稳、禁毒防艾等知识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开展春节、七一建党节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活动,用心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利用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力争财政奖补资金,实现村屯巷道硬化全覆盖、健身广场、灯光篮球场、公厕等基础设施惠及各村屯老百姓。使群众在节日、闲暇之余有活动的场地,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四、近两年取得成效

主流舆论持续壮大,打造桥巩新形象。始终坚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近年来,我镇新闻报道工作实现新突破,我镇党委加强对宣传报道工作的领导,注重宣传队伍建设,用心引导舆论导向,宣传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策划组织对重大节日庆祝纪念活动的宣传报道,着力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主动加强与区内外媒体的联系、合作和沟通,完善新闻报道上稿奖励制度,加大对桥巩镇各项事业宣传报道的力度。近年来,《广西日报》、《来宾日报》、来宾党建网等省、市、区媒体发表新闻稿件多达300多篇,新闻报道数量和质量排在全区各乡镇前列。

抢占村镇群众教育阵地,筑牢先进科学的思想防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以建立礼貌镇、礼貌村、礼貌信用户为总抓手,用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镇整体素质。进一步创新工作,激活机制,用心响应自治区号召开展建立“十星级礼貌户”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直观化、形象化、持续化。强素质,树形象,我镇用心打造接地气的文艺综合队伍,目前共有54支文艺队,43支篮球队,节假日期间,各村自发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用心参与下,我单位20PC年的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还存在着工作不规范、理论学习结合部门实际不紧密等问题。如有少数领导干部因为业务繁忙,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处理事务之中,对意识形态理论学习重视不够,为应付检查而学习,学习主动性不高;在意识形态学习中针对性不强,缺乏自己的思考,与工作联系不强等。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上级会议及文件精神,狠抓落实,全面做好今年意识形态工作。

2021年意识形态讨论个人发言稿文本【二】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

当前,自治区总体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大好局面。特别是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断强化各

项稳定措施,挫败了敌人企图针对北京奥运会的各种破坏活动,维护了自治区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维护新疆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对敌斗争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境内外“三股势力”加紧勾联、相互策应,极力发展组织、制造和购买枪支弹药,伺机进行恐怖破坏活动。今年以来,他们先后策划了“3〃7”炸机未遂案、和田“3〃23”煽动打砸抢未遂案以及“7〃8”乌鲁木齐市晨光花园暴力抗拒公安机关执法等案件。在美国及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纵容下,以热比亚、“世维会”和“东伊运”为首的“东突”分裂势力不断调整策略,在继续加紧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与渗透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境内进行反动思想渗透,大肆攻击党的领导和社

会主义制度,攻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攻击党和政府为民造福的各项举措,歪曲、篡改新疆历史,大造分裂舆论。“三股势力”继续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鼓吹“新疆独立”,造谣惑众、混淆视听,极力与我争夺人心、争夺群众。发生在喀什的“8〃4”、“8.12”案件、库车的“8〃10”案件,正是境内外“三股势力”长期进行分裂宣传、欺骗毒害极少数无知群众的直接结果。高等学校是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的反分裂斗争,直接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长期以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为了实现其把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的罪恶目的,不断加紧向学校渗透、向教育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争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意识形态领域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呈现出更加尖锐、激烈的态势,给反分裂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004年以来,按照上级党委的安排,学院接连开展了集中整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揭批依扎布特组织等活动,深入开展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不断加大对各族师生员工正面宣传教育的力度,针锋相对地揭批境内外“三股势力”散布的各种反动谬论,大大提高了各族师生员工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政治觉悟,师生员工反分裂反渗透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院保持了政治大局的稳定。正是因为有了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学院才能在近年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才能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院地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最前沿,境内外“三股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院进行渗透、干扰和破坏的政治图谋。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工作亟待加强:在我院个别教职工和学生当中,还存在着立场不是十分坚定,旗帜不是十分鲜明的问题;有的甚至通过互联网等形式与境外分裂组织联系,鼓吹、宣扬分裂和宗教极端思想;个别学生信教、做“乃麻孜”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领导干部和部分教职工在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落实过程中存在着时紧时松现象。对此,广大教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在新疆、在喀什、在我院,分裂与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认清这场斗争的性质,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再教育,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三股势力”对我院的渗透、干扰和破坏。

这次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是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 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标本兼治,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斗争钢铁长城,把反分裂斗争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各族师生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这次再教育活动。

二、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

这次集中教育活动,从10月24日起,到本学期末结束,具体分为三个步骤:学习教育、揭批查摆、整改总结。在认真学习中央和自治区领导有关讲话和相关文件,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以正面教育为主,以揭批“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和罪恶行径为重点,以整改作为教育活动的关键,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学习教育是前提。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单位、各部门要集中一定的时间,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本单位、本部门师生员工深入扎实地学习领会这次教育活动所规定的重要文件,进一步武装头脑,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今天的动员会结束后,各系、部,各部门要按照学院再教育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教育活动的详细计划,切实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教职员工的集中学习,以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为单位进行组织,一定要确保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学习制度落实,教职工的学习时间不少于32小时。各系、部领导都要深入学生班级进行动员,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组织好学生的集中学习,要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周三政治学习、党团日活动和周日班会时间开展,辅导员、班主任要跟班组织、引导学生集中学习。要采用报告会、讨论会、演讲会、揭批会、声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能少于24个小时。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学习制度、学习资料、学习讨论记录、学习笔记及学习简报。要严格考勤,做到学习教育一个不漏,各系、部,各单位的党政第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重任。

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全体师生员工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新疆半个多世纪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认识我院近年来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倍加珍惜和维护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坚定对改革开放的信念,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深入揭批是此次再教育活动的重点。全体师生员工要在宣传学习动员的基础上,深入揭批境内外“三股势力”和热比娅之流的分裂罪行,使之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要充分揭露热比娅及境外“东突”分裂势力甘当西方反华走狗、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极力在新疆煽动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活动、破坏各族人民幸福安宁生活的反动本质,使广大师生员工彻底认清热比娅之流“假人权、假民主、真暴力、真恐怖”的丑恶面目;充分揭露“东伊运”等暴力恐怖组织与境内“三股势力”狼狈为奸,进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以“为圣战而献身可以进天堂”的谎言,蛊惑诱骗无知群众参与反动“圣战”,疯狂进行暴力恐怖犯罪、滥杀无辜、肆意践踏生命和人权,危害新疆稳定、国家安全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滔天罪行,使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擦亮眼

2021年意识形态讨论个人发言稿文本【三】

按照部机关党支部要求,围绕政治功能强不强、“四个意识”牢不牢、“四个自信”有没有、工作作风实不实、发挥作用好不好、自我要求严不严六个方面,本人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自我剖析,对照初心和使命,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对照检查,剖析问题根源。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一是学习深度不够。虽然在部机关集体学习中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了新修订党章,但是在领会精神实质方面还缺乏一以贯之的自觉性,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功夫不够。在个人自学中还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往往是上级要求学什么、开展工作需要什么,就针对性开展学习,致使理论学习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没能不时俱进提升政治理论素养。二是政治认识高度不够。对一些敏想问题,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够,缺乏高度的警惕性和斗争性,如对社会上一些思路不宽、办法不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担当意识还有待提高。遇到难度较大的工作时有畏难情绪,解决困难的信心不足,有退缩思想,需要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和担当意识。

(二)纠正“四风”不止步方面。一是调研工作存在走形式,走过场问题。主要是深入基层调研时间和次数少,深入了解基层干部职工工作、生活和思想方面存在困难和问题不够;二是落实工作缺乏常抓的韧劲。存在工作部署多,检查落实少的情况,一些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也明确了具体的责任人,但在具体落实中,对有的工作缺乏督促检查,忽规了一件事抓出头、件件事有回声的抓落实精神,工作落实成效受到了影响。

(三)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等方面。一是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认识不足。主要是片面的认为自己能够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纨律和制度,从不接触消极、腐朽的东西,因此,有时放松了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不够充分。二是在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党员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不足。重视对分管领域和部门的业务指导,而忽略了对分管领域和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视,只限于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状,对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和思想发化情况了解掌握的不够,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的落实有待加强。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反思存在问题的根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抓得还不够。虽然能够意识到加强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实际中做得却不到位,缺乏“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和劲头,常常借口工作忙、事情多,不能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学习,致使思维层次不能向高水平迈进。学习中有实用主义倾向,工作用得上的能积极地去学,暂时用不上的学习兴趣不够高,使得自身的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二)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还不够到位。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是一名党员干部最起码的标准。但总认为自己是一名具有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因而对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重视不够全面,在考虑问题中习惯本位主义、实用主义,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想问题不够。近年来,随着工作环境的改发,工作繁重、压力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任务,注重速度和效率,降低了工作标准和要求。

(三)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所淡化。认为把自己仹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工作上缺少了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勤于创新的意识和毅力。推进工作注重稳中求进,只满足于完成任务,进取精神减退。制度执行的力度还不够果断,实际运用中缺乏及时的跟踪检查和监督。有时由于时间所限,对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缺乏穷根究底的追问精神,对事后督促、检查工作考虑不够。

(四)执行纨律还不很严。虽然自己一向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廉洁自律方面做的比较好,因此在纨律方面有时放松了要求,对分管领域的廉政建设抓得不实不细,没有严格以制度来管人、管事,满足于少出失误,不犯错误。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不实践相统一。

(二)强化“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政治定力、担当精神、工作方法、敬业精神、清正廉洁上向党中央看齐,坚决服从于中央重大决策、省委、州委重要部署、县委重大安排。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忠诚敬业、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坚持用党性原则和纨律规矩来约束规范言行,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确保在大是大非和利益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永葆政治本色。

(三)强化纠正“四风”,突出责任担当。深入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学做结合、知行合一,把纠正“四风”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在谋事创业上要遵照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不唱高调,不搞花架子,不当老好人,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四)弘扬新时代精神,决战脱贫攻坚。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坚决向党中央、省州重大部署和县委重大安排对标看齐,大力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赸”的新时代贵州精神,紧紧围绕“五个**”建设部署,服从服务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工作大局,认真履行职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撸起袖子苦干实干加油干,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1年意识形态讨论个人发言稿文本【四】

一、意识形态宣传不能落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就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各级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这是党中央着眼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制度安排。一、把责任放在心上

习近平同志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履职自觉,强化使命担当,真正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

(一)要把意识形态摆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理念,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指导,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定期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定期在党内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切实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推动者、执行者。

(二)宣传思想工作的 努力,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有骨有肉,有血有气的真男儿。一言以蔽之,要做到 “既长骨头又长肉”不仅需要党员的努力学习党的先进思想而且要保证“肉” 长得结实可靠。不足:意识形态工作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 在与形势发展、党的要求和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有的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 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工作 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有些工作与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仍不相适应,在复杂形势下引导舆论的本领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的领域、新兴媒体特别是网 上舆论的管理亟待加强;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大力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 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有待增强,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还不能充分满足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宣传文化干部的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 求,需要在思想观念、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不断改进提高。要解决这些问 题,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工作合力。意识形态工作不是宣传部门一家之事,不能让宣传部门“单打独斗”,必须坚持“一盘棋”、形成“大合唱”。党委(党组)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指导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把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融入各自工作,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治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抓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履责,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担当精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是党组织应尽的政治责任、应有的政治担当,必须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持“一把手”带头。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一把手”必须带头抓、直接抓、具体抓,切实当好“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牵头抓总、靠前指挥,做到“三个带头”“三个亲自”,即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不能当“甩手掌柜”。

(四)要毫不动摇坚守“主阵地”、躬身不辍种好“责任田”,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上旗帜鲜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发声,在思想交锋中敢于亮剑,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和犹豫,决不能被动应付、被动接招,决不能当“爱惜羽毛”的所谓“开明绅士”,坚决克服“好人主义”、上推下卸、敷衍塞责、养痈遗患等现象。切实履行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问题之责。这是衡量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的“试金石”。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度量衡”,用它来评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是非曲直,坚决反对和抵制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加强对重大思想理论和舆论问题的引导,科学把握“时、度、效”,既敢于在原则问题上“亮剑”,又善于在方法手段上“隐形”,切实抢占表达制高点。要像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那样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台重大决策、改革措施要同步考虑和评估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风险,始终把工作主动权抓在手上。切实履行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之责。党的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对意识形态工作来说,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至关重要,也是履行主体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要严格执行干部标准,大力加强意识形态部门领导班子建设,真正把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二、把工作抓在手上

切实履行把好方向、管好导向之责。把好前进的“方向盘”“导航仪”,是党委(党组)抓意识形态工作第一位的责任。当年毛泽东同志就把不问方向、不问路线的人比作“倒骑毛驴的张果老”,虽然面朝东方蓬莱,但路走错了,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方向努力”这一根本问题上绝不含糊、绝无偏差。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履行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之责。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那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履行主体责任,说到底是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负责,对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负责。只有做到这“两个巩固”,主流思想文化的“根据地”才会壮大,争取人心的“同心圆”才会扩大。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央决策部署在湖南的生动实践宣传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的主流展示好。认真落实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的要求,守住思想防线,不允许搞“舆论飞地”。切实履行打赢网上舆论攻坚战之责。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直接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网络空间汇集大量网民。对这片如息壤一样不断生长的阵地,我们忽视不得、丢失不起。要站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树立互联网思维,善待、善管、善用网络媒体,带头触网、上网、用网,督促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对网络谣言、负面炒作、攻击渗透等各种网络乱象,该发声时就发声,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切实履行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之责。意识形态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各种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要毫不放松地加强各类阵地管理,拉起“高压线”,把好“准入关”,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把准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引导服务工作,切实把社科理论阵地、高校阵地、文化传播阵地等管好管到位。对打着“创作自由”“学术自由”幌子踩红线、破底线的行为,必须动真格、零容忍。

(一)确保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去引领和 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得到进一步深入宣传贯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坚 持和巩固。哲学社会科学取得新的发展,理论研究和创新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二)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主流舆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 导社会舆论的能力不断提高,主旋律影响更加突出。新闻宣传工作方法得到改进,内容进一步创新,“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大 大增强。宣传舆论阵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特别是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理和 运用能力大大提高。

(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的文化改 革观和文化发展观,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文 化生产力进一步解放,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新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涌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以满 足。

(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再上新台阶。思想 道德教育和宣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进展,干部群 众理想信念进一步升华,全市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双建设、双 整治”活动进一步深入,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成效明显,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全面 推进。落后的、封建的、陈旧的思想观念、行为意识得到转变,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思想观念、行为意识得以形成。“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入,全 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提高市民素质,塑造城市精神”活 动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2021年意识形态讨论个人发言稿文本【五】

根据组织部《关于认真开好2017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本人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新《党章》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了对照检查。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性分析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况。一是原原本本认真学。认真抄写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原文,结合工作深入学,努力在学上作表率,在做上当标杆。二是领导干部带头学。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研讨会,以专题党课、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等形式,深入理解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三是理论研讨深入学。在机关内部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会X次,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撰写发言材料,交流心得体会。

(二)贯彻《准则》《条例》等情况。一是牢记宗旨,做到真信、真学、真用。埋下头来认真学习了《准则》和《条例》,并与新制定的系列党内法规进行了配套学习,牢记重要内容和关键条款,真正把党纪党规内化于心。二是明确责任,履职担当。2017年年初与党委书记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一是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存在措施不够精准、成效不够显著等问题,与XX各项事业发展结合得不够紧密,比如没有很好的将乡村振兴战略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贯彻落实下去。二是以会议落实学习,学习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精神把握的不够深入,对十九大中与XX发展息息相关的比如农业、产业、生态等政策了解掌握的不透彻、不全面。

(二)认真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决议决定方面。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行动少,执行力有所欠缺,还存在一些慢作为的情况,有时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比如对生态治理等政策,不是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而是抱怨不合理,有等待观望的思想。

二是有时对一些日常工作或自认为不甚重要的工作请示报告不够,唯恐请示得多了产生自己领导力不强的印象,与班子成员沟通也不够。

(三)对党忠诚老实,对党组织讲实话、讲真话方面。

一是组织生活严肃性不够。比如班子成员之间工作碰头,谈具体工作事务的多,谈思想、讲问题的少,有时从维护班子团结和关心、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对个别同志存在的问题避重就轻,特别是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顾虑和担心比较多,往往以自我批评为主,批评别人时不敢说不愿说。

二是报喜不报忧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向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汇报工作时,说成绩、说亮点多一些,讲问题、讲缺点则少一些,希望得到上级认可的心思要重一些,敢于揭短、亮丑的勇气还不够。

(四)担当负责,攻坚克难方面。

一是攻坚克难的意识还不强。思想上还存在愿意干短期内能取得效果的事、容易干的事、出成绩的事,对一些难事、苦事、见效慢的事,尤其对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事,抓的积极性还不高。

二是从严治党的责任和压力传递的还不够。有时对干部职工一些“小毛病”和需要提醒改进的地方,顾虑多、畏首畏尾,认为只要不是纪律性、原则性的问题,就不碍事,怕得罪人,提醒、追究的不够。

(五)纠正“四风”不止步方面。

一是服务群众意识还需不断强化。有时习惯于坐在办公室或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问题,真正到基层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不够经常。如在结对扶贫等活动中,能让贫困户来机关就不主动深入贫困户家中。

二是真抓实干作风有所消减。有些工作还停留在开会部署、文件传达层面上,在落实过程中一些工作跟的不紧督的不严,导致一些决策落实效果打折扣。有时汇报上级或相关部门后,尽管想了很多办法,也做了具体安排,但跟踪解决不够扎实,持续问效不够到位,导致问题搁置,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六)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方面。

一是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还不坚决。在思想和行动上没有跟紧节拍,在落实财务相关制度、规范单位内部管理方面还不够严格。

二是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还不够坚定自觉。有时觉得自己职务提升了、生活条件好了,用自己的钱吃点好的、坐车好点没什么,对水、电、办公用纸等公共资源的“小浪费”不以为然。

三是对家人廉洁自律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缺乏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

(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

一是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研究部署分管领域意识形态工作较少,虽然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了民主生活会报告的内容,但并没有真正入心入脑。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还不够。总觉得要学好当下的理论政策,没有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是对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分析研判还不够。比如对个别干部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等工作的处置机制还不够完善,一般是遇到问题了才想办法出对策,有时会导致在群众中产生不良舆论影响。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理论学习放松要求。自我感觉“大道理都懂”,认为理想信念、理论功底是对高级领导干部的要求,基层干部主要是抓落实、做具体工作,只要踏实肯干、不出大的政治问题就可以了。所以个人对新战略、新使命、新要求学习领会不深、不细,把学习政治理论当作任务,仅限于会议精神的传达和表面的学习,没有很好地把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对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进行认真研究转化。

(二)党性锻炼抓的不紧。作为一名老党员,自我感觉党性底子很好,认为只要原则上的问题不出错,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就不必较真,加强党性锻炼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有所弱化,没有经常对照党章要求来提升党性修养。艰苦奋斗的本色也有所退化,没有以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风范从严要求。

(三)宗旨意识淡化。由于日常工作繁忙,与群众接触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少,无形中就慢慢地淡化了宗旨意识。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也不愿去有效解决,在工作中就造成了与群众的感情越来越淡化,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在面对群众时耐心也不够,导致个别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理解不透、认识不明,支持配合意愿不强,造成了工作上的诸多被动。

(四)开拓进取精神不足。在工作生活中能够严以律己,但缺少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韧劲,认为工作差不多就行,创新突破的锐气有所弱化,特别是遇到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任务,降低了工作标准。归根到底,就是没能把“四种意识”“四个自信”融入到骨子里,没有自觉把对党忠诚内化为对班子集体的信任和依托,滋生了随大流、不违规、不触线思想,导致工作节奏紧不起来、快不起来,甚至不推不动,推而不动。

(五)工作缺乏力度。工作中习惯于听从上面的部署,机械式执行,对上总认为重大事项都有书记领导,上级安排什么就干什么,不主动出击。对下很多工作是依靠基层上报情况来了解掌握,以致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忽视群众感受、背离意愿的情况,没有很好地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机统一起来。考虑工作本身成效比考虑群众的利益多一些,对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重视不够。

(六)责任意识有所欠缺。一是有时光考虑困难多、考虑客观多,缺少了应有的担当与责任意识。在工作中有“软怕躲退”的现象,对矛盾不敢触及、怕担责任,对问题不敢批评、怕得罪人。二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求把工作做好,不求严防死守,认为工作差不多就行,责任意识还有待加强。

四、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坚持带头学习,锤炼过硬党性。

一是发挥好作用,学习好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将十九大精神学透、吃透,把决策部署与基层工作结合起来,创新举措、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自觉把分管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是完善机关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把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列入长期学习内容,积极主动抓好学习,带头讲好党课。

(二)严肃政治纪律,确保忠于职守。

一是带头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自觉使用公务卡,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及时公开“三公”经费开支情况,提高公务支出管理的透明度。

二是在机关内部,严格控制会议数量,提高会议实效。对职责范围内的事,落实分管领导负责制,对于职能交叉、分工不是非常明确的事项,要齐抓共管,不推诿扯皮。

三是个人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从简和从紧安排各种节庆活动,提高水、电、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防止资源浪费。四是在机关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和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把不同意见摆到桌面上谈,背后不说牢骚怪话,维护班子团结和威信。

(三)坚守政治担当,推动责任落实。

一是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提高担当意识,创新工作举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是抓好职能服务。贯彻落实上级安排部署,围绕2018年重点工作,发挥政府职能,直面挑战,敢于担当,有序做好接下来的各项工作。

三是抓好问题整改。对民主生活会中查找出的问题,积极整改,对可以马上解决的,立行立改,对需要一段时间加以解决的,制定持续改进措施,规定完成时限。

(四)增强宗旨意识,推进作风整改。一是经常性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亲力亲为,与群众经常保持联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二是坚持边查边改,带着目标下访基层群众家中,通过走访调查,掌握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三是在机关内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严格遵守上下班制度,不迟到、不早退,遵守机关各项要求,不利用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等。

(五)严抓意识形态,注重思想工作。

一是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个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精神,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巩固自己的理论水平。

二是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报告的重要内容,认真查摆问题,加强监督评议,积极整改落实。

篇3:文字之维浅析艺术形态学三大文本

关键词:情态文本,意态文本,语态文本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 在建筑、文学、音乐、绘画及设计等多方面的发展中取得了不朽的成就, 这些都可以归纳为艺术发展的三大文本, 即情态文本、意态文本和语态文本, 这也是人类思想发展的三大文本, 更是文明进化的三大文本,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传承的, 同时也是并存的。不同的社会管理形式促成了不同形态的文本形成。文字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思维方式, 体现了人类种群间抽象思维能力的差异。

象形文字与情态文本: (家庭管理模式) 所谓情态文本, 是指一种近距离的审美, 自然的移情常态的移情。所谓常态移情, 是指将一种现实中可见的、人们可以直观体会的形象或者场面用画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通常在这个画面中传达了一种情感, 观者可以毫不费力地将这种情绪转移的自己的大脑中, 所以它最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本源于移情冲动, 被视为移情美学。情态文本是表达进入对象的愿望, 它是对生活情结的绘画, 描绘的对象一般是自然人或自然之物, 多表现自然之美, 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情景, 是具象的、天然的、毫无造作的, 有情感的成分, 常常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有熟悉感亲切感。它来源于生活, 却不高于生活, 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象形文字来自于对自然的模仿移情,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 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 具体地勾画出来是对事物的直观的感性。表达的事物和事物的关系是一对一的。是现实中可见的, 人们可以直观体会的形象比较具象, 一眼看去大概可以看出是要表达什么的最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山、川”这两个象形文字就是对自然界山川河流的外形特征形态的直观勾勒、描绘。“牛和羊”这两个字也是一样的, 人们一眼看去可以直观分辨其所指, 可以毫不费力地将这种情绪转移的自己的大脑中, 这种价值是非常直观的。

字母文字与意态文本: (组织管理模式) 意态文本是一种非常态的移情, 是对超自然的移情, 它不是具体的日常状态, 它更多的象征着崇高的情绪, 它不是美, 而是表达要离开对象站在远处观单对象的愿望。是抽象的、理性的人造的、有智力的、空洞的、冷漠的、找不到具体特征。它认为现实事物的美即和谐、秩序和统一, 而这又归根结底是一种数学关系认为美在完善, 而完善又基于尺寸、形式与秩序, 这就是意态文本产生的根源。它表现着思想的宏大, 带有哲理的深邃, 是一种超越经验的, 但却能引发共鸣的, 是言志式的, 比较于情态文本的细腻与冲动, 意态文本显然是一种更博大的情感。最终推向观念, 纯粹的观念, 从而反映出一种社会与时代的精神特质。字母文字使理性生活呈现出复杂有序的总体特征。字母文字将文字和语言抽象了出来, 它像在五线谱里跳跃的音符一样, 是一种秩序性的存在, 这种秩序性还表现为字母的大小写之分, 而且一句话的首字母一定要大写, 是对事物上升到一种理性认知。是抽象的、理性的、人造的、有智力的、空洞的、冷漠的、找不到具体特征现实事物的美, 是对文字的统一性或同一性功能的强化。是一种超越经验的, 但却能引发共鸣的文本, 它表达的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 一种尺寸、形式与秩序。“Mountains and rivers”在字母文字里的体现完全找不到具体的现实事物特征, 是经过人为的抽象进行排列组合赋予的定义。“Cattle and sheep”如果你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 是完全掌握不到这两个单词和两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区别去象形文字的直接, 需要进行一定智力的, 抽象的思维活动而后才能了解其含义。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反思了文字媒介对西方理性文化传统的形成所起的重大作用, 只有字母文字才是创造文明人的技术手段个体的分离性、时空的连续性和法典的一致性是有文字的文明社会的首要标志。这种抽象体现在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西方文明虽然与“四大发明”的萌生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他们将“四大发明”应用于生产范畴, 使得它们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基础。

多元文字与语态文本: (多元社会管理模式) 是现代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受到信息社会和全球化的直接影响。符号是语态文本的一大特点, 它是一种场域逻辑, 后现代的文本, 是文化符号的形式游戏, 是解读、颠覆、消解。语态文本的多元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有姿态, 它带有游戏的调侃的成分在里面。表面上是不严肃的, 但内涵深更广, 语态文本没有绝对原则, 准确地说, 其作品无所指, 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是要通过作者自圆其说的。这两副文字不只可以用来书写还可以用来作画, 带有一种很浓的游戏逻辑, 可以突破历史、区域的局限性。这两幅画都是由文字作为绘画语言的, 都具有不明确的主题都有游戏的成分在里面, 同样是文字, 予以它新的标题, 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它。这样它原有的实用意义就丧失殆尽, 却获得出了一个新内容。是直观的, 与情态和意态文本截然不同, 其意指功能明显衰退而显现出现自律功能并居于主导地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和杜尚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便器签了名摆到展览馆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结

东方人用肉眼去看待这个世界, 用心去感受整个世界, 感谢上苍赐予我们如此良辰美景。体现一种灵与肉、虚与实的世界观、价值观。东方人创造象形文字, 形象的舞出世间万物。

西方人用大脑去思考这个世界, 思考万物的起源、发展和最终归宿。将事物一项一项拆分、解析, 最终尘归尘, 土归土。西方人创造了26个字母, 并用这26个英文字母谱写了一段文明的历史。

现代人用太极去游戏这个世界, 因为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现代人在太极中游刃有余的游走。

在同样的一片天空之下, 同样的一个地球之上, 不同的流域孕育出不同的人种, 培养了迥然不同的性格, 创造了不同的文明, 为世界文明留下了一笔笔辉煌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

篇4:巴特·刘勰·文本意识形态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第一篇就是“文本的意识形态”,那么是否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才发现文本意识形态(尽管这是编辑者将相关的文章辑录在一起,但是詹明信本人知道此书的出版,可以认为他认可这一编排)?而我的感觉是太晚了,中国早就有文本意识形态了,那就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意识形态概念相对为人们熟悉,无论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虚假意识”,还是阿尔都塞的个人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想象关系”的意识形态理论,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但什么是文本意识形态?詹明信没有直接界定,倒是通过他的一系列相关描述,我们知道作者的立场,即“那种把文学文本看成一些句子的组织生成的观点”,而不是将文学作品当成“有机统一体”来对待,就是文本意识形态,或者这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解析方法。

在詹明信看来,这一理解文本的方式,可以“称之为水平的方式”,以区别于那种有“深层结构的‘垂直’的模式”。因为“在这里,文本生产的模式有助于强化作为个别的、孤立的句子的意义,而这与传统的维持一个美学上的整体性的努力(每一部分都按一定等级划分组织起来)就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样,作者至少传达了一层意思:在所谓的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文本不是纵深方向结构的,而是平面的、无深度的拼贴,是一种马赛克文本。

詹明信在《文本的意识形态》中,主要的篇幅就是讨论罗兰·巴特的《S/Z》,换句话说,是该书为詹明信提供了文本意识形态的样本。《S/Z》是罗兰·巴特对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萨拉辛》所做的文本分析(更确切地说,是对文本叙事做语码分析),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批评,罗兰·巴特的意图与众不同,以他自己的话来说,该著述“不谈及巴尔扎克,也不涉及他的时代,我探究的不是他的人物的心理学,文本的主题学,轶事的社会学。我想起电影摄影机的基本技艺,能够分解一匹马的疾行,我也试图以慢镜头拍摄对《萨拉辛》的阅读过程”。

所谓慢镜头是将《萨拉辛》全文(中文译本有两万多字)分解为五百六十一个语段单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五百六十一帧画面),之所以划分得如此细密,巴特是想告诉读者,文本是怎样一帧一帧地编织而成的。这里,罗兰·巴特既是剪辑师,又是讲解员。

如果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来分析作品,那么一部作品是由情节、性格、言语、思想、形象等几大要素构成的(参见亚里士多德:《诗学》),批评家要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剧作思想的设置等方面来讨论作品,如果以形式主义方法来读解,则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学层面,转喻和暗喻,或者陌生化效果等,这些都不是他想要达成的目的。当然作为结构主义大师的巴特,也不想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解文本,他发明了诸多语码,来缝合这一文本,因此这五百六十一个单位尽管长短不一(一个单位既可以是一个词语或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段对话,或者是长长的段落),但是每个单位至少包含着一个或多个语码。巴特将这些语码总共归纳为五种:意素语码、文化语码、象征语码、阐释语码和选择行为语码(或者称之为情节语码),并逐词、逐句或逐段来阐释这些语码在文本中各自的功能。

那什么是语码?语码不同于语义,所谓语码可以看成对语义的诱导和归类,詹明信认为,罗兰·巴特的“语码”是从信息理论中借用来的术语,即我们可理解为一种语码基本对应某一种信息的类型,如文化语码“有点像格言式的智慧或对普遍的行为、事件和生活的常识的仓房,当需要某个具体细节的时候,它就会被说出来”。而意素语码(即人的语码)则指向人物的性格特征。

罗兰·巴特的意思是,文学文本之所以能产生意义,不是因为读者通过文本读到了现实生活,而是文本中的那些语码作用于我们的理解习惯,使读者以为自己把握了现实生活。由此,詹明信解释道,现实主义的叙述并非是话语天生具有的结构,而是某种视觉上的幻象,是由某些作为“符号”在起作用的细节产生出来的所谓真实效果。联想到现代小说,詹明信认为:“现代文学对情节的抛弃被更好地理解为对旧的叙述组成结构的抛弃。”

其实这种语码划分方式既能解析《萨拉辛》,也能解析其他小说,或者其他非虚构作品。詹明信既然称之为“文本的意识形态”,也就意味着这种解析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文学,对文学以外的文本,如历史的、新闻的或社会学的文本均可适用,进一步可适用于一切叙事文本。当初,巴特文本概念的提出,就是开放的和不分类的,以区别于封闭的“作品”概念。

问题来了,既然是以语码的方式来解析文本,为何不选择一个开放的现代文本,而选择老巴尔扎克的小说,并且是“鲜为人知”的《萨拉辛》?也许罗兰·巴特想表明,即便是最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也可被解构,还原为一般意义上的文本,而《萨拉辛》的长度又正好适合一个研讨班的学年课程计划。当然《萨拉辛》的故事也比较特殊,这是一个现实主义文学中不怎么现实的故事,是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流传的故事,讲的是雕塑家萨拉辛和歌星赞比内拉的巴黎情爱故事,然而美丽妖娆的赞比内拉竟然是一个被阉割的男歌手,这不仅是一场无结果的恋爱,最终还导致萨拉辛被赞比内拉的保护人所杀害。

用五种语码来解码这样一个故事,而且是故事中套着的故事,是否太简约、太规范化了一些,每个人的解码方式和习惯是否相同?这是大有疑问的。如象征语码,别的读者可能作为文化语码来解读也未可知,意素语码作为象征语码来理解也说得通。再例如篇名《萨拉辛》,作为一个名词,巴特标示为阐释语码和意素语码,而对我来说,则是文化语码,因为在我还不清楚“萨拉辛”到底是人名还是地名,或者是别的名头时,就已经清楚这是罗兰·巴特所分析的巴尔扎克的一篇作品。即在我还未打开《萨拉辛》文本时,已经有了一些文化上的先入之见。因此我怀疑巴特起劲地将小说全文划分成五百六十一个单位,并与五种语码分别绑定,到底有什么样的效果和意义?这是否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胶柱鼓瑟啊?

说起古人,倒是无独有偶,中国古代也有类似五种语码的标示,如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及归有光所讲究的文章义法:

nlc202309030856

归震川氏取《史记》之文,五色标识,以示义法;今之通人,窃笑之,余不能为归氏解也,然为不知法度之人言,未尝不可资其领会。……特不足据为传授之秘尔。据为传授之秘,则是郢人宝燕石矣。

如今恐怕无处寻觅归有光的五色《史记》读本,既然是“传授之秘”,一般不为外人道。不过我们倒是可以揣测,作为文章秘授之义法,他老人家一定是为了启迪后辈小子向司马迁学习,不惜气力掰碎了《史记》:怎样写人,如何状物,何处转圜,适时评述等等,一字一句地分解了来研习。

归有光为明代文章大家,开一代风气。今天许多学子知道他是唐宋派的领军人物,或者也读过他清新而典雅的《项脊轩志》,却未必清楚其风靡一时的影响力,同时代人有说“贾董再世”的,也有比之韩愈、欧阳修的。不过尽管名气如此之大,后人对归有光的这种死抠《史记》的心法秘授,还是有嗤之以鼻者,这就是“今之通人窃笑之”的缘由,倒是章学诚认为,若为不知文章法度的初学者考虑,不失为一种路径。

章学诚以归有光为例是想说明写文章是有法度的,“时文当知法度,古文亦当知有法度,时文法度显而易言,古文法度隐而难喻,能熟于古文,当自得之。执古文而示人以法度,则文章变化,非一成之文所能限也”。这里,时文应该是指科举应试之文,即八股文一类。对于怎样写时文,当时举子们是研究得透透的,只不过章学诚认为,真正明白文章千古之理的,是不会为某些规矩所限制的。而归有光就是明白古文“隐而难喻”之理的人。顺便说一下,归有光和章学诚在科举上都很不顺,有“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的意思在。

同样是五种标记,归有光与罗兰·巴特的五种语码不同,如果说后者是从信息传递的角度,从文本意义的产生和构成方面出发来设定语码的,那么前者是从写作学和修辞学意义上来解析文本的。出发点不同,目标也不同。倘若将文学文本当成音乐文本来看待,归有光的五种标色是手把手告诉人们怎样创作一部悦耳的乐曲,而巴特则是告诉人们如何来解析乐曲。因此,巴特自认为五种语码相当于五个不同的声部,这些声部,即“经验现实的声部(选择行为语码),人的声部(意素语码),知识的声部(文化语码),真理的声部(阐释语码),象征的声部(象征语码)”,共同组合成一个立体的空间。当然语码可以增加,正如声部可以更加多样。不过,对巴特而言,用这五种语码,就能基本解析巴尔扎克的《萨拉辛》。

两位大师的解析力均不凡,不管是站在技法和修辞学立场还是语码阐释学立场,文本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马赛克,可以拆解,可以转换,可以重新拼贴。按古人关于文章义法的理解,文本应该是一个有深度、有核心的有机统一体。但是在归有光的笔下是可以拆解的,也许归有光不是死抠文本,而是过于前卫,才会有“今之通人窃笑之”的情形。

当然,前文说归有光的五色标识是写作学和修辞学,只是一种揣测,即便是修辞学的,其实也一定是阐释学的,因为学习《史记》的写作方法和对《史记》意义的理解是分不开的,或者说首先要理解《史记》,才谈得上怎样学习《史记》的写作手法。

这里不是想说中国古人有多前卫,只是想说前卫和保守均是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转换的,例如,就马赛克文本而言,有宋一代的集句诗最为典型。所谓集句诗,就是从前人的诗篇中选取不同的诗句,并将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另成一诗。集句诗作为诗歌,在文学上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可以看成一种游戏文字,或者就是卖弄学问。但是它的出现,把文本的有机性粉碎了,每一句在上下文中才有意义的诗句,可以独立出来,和另一些独立的诗句搭配,组成新的诗歌,依旧可浑然天成。

自然,好的集句诗应该能做到融会贯通,天衣无缝,如出一体。如王安石是集句诗高手,此处暂选其四句的集句短诗:

《送张明甫》

觥船一棹百分空,(杜牧) 十五年前此会同。(晏殊)

南去北来人自老,(杜牧) 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赠张轩民赞善》

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谁人得似张公子,(杜牧) 有底忙时不肯来?(韩愈)

集句诗的产生需要厚实的基础,这就是大量的文本文献,至于这些文本为何人所写,是在怎样的境况下写就,人们能够了解则更好,以便于准确领会;如果不甚了了,也无多大关系,只要文本在,就可拼贴和组装。中国诗歌到唐代有井喷期,所以给宋人的集句诗留下了可资借用的丰富材料,就上述的两首绝句,唐诗占了其中的八分之七(当然,绝句的创作本来就是唐人的功劳),越是讲究创作的规范和符合格律要求的诗句,就越是适合拼贴,至于创作者的个性在文本中的体现,则十分复杂,取决于多种因素。所谓“文如其人”、“诗如其人”、“风格即人”等等是一种很浪漫的说法。自然,集句诗的出现和宋代诗话几乎同步,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形式主义批评的大氛围。这是经验的形式主义,而不是思辨的形式主义。

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没有西方的模仿论思潮,古代文论关注的焦点,较多地落在文与质、言与意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因此,也必然更多地关注文本的形态。就目前的史料看,中国古代系统地关注文本,可以从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起始,但是到刘勰那里蔚为大观,《文心雕龙》在文章的分类和功能上梳理清晰,分析细密,说理透辟,体大思精,这也可算是别一种文本意识形态?

话题还是回到詹明信的“文本意识形态”上,他认为,传统的维持美学上整体性的文学批评,被文本的语码(或者符码)化解析所取代,即文本的重心由审美性被信息性所取代。倘若说文学作品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审美基础之上的话,那么文本的合法性是建立在传递一定的信息基础之上。如此,文本不是围绕着某个先在的核心意义而耸立,而是在具体的编织过程中形成(文本在语源上就有编织的意思)。如果说,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上的,那么文本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特定的语码之上的,特定的语码传递特定的信息,所有的文本在信息面前具有某种平等性。至于是虚构的小说还是纪实的叙事,就文本层面而言是难以断然区分的,不管是什么文本,通过语码来传递信息,读者则依从解码习惯来理解文本。

nlc202309030856

站在詹明信文本意识形态的这一立场来讨论刘勰的《文心雕龙》似乎距离太遥远,然而,一千五百年左右的时间跨度,有时能阻断一切历史音尘,有时则豁然相通。

詹明信探究元批评,刘勰也有自己的元批评,作为一个相对严密的体系,《文心雕龙》的前三篇《原道》、《征圣》、《宗经》,就是整部著述的元批评,至于三者之间的关系虽然是一层紧扣一层,由天地自然之道,降而为“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的圣哲之言,再化为“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的经典,但它们却是共同发挥影响力的。

而接下来二十来篇谈及的是各种文体,有研究者统计,刘勰一共提及了五十多种文体,估计将当时的所有规范一些的文体统统囊括其中了。今人将其中的文体分为创作文体和应用文体,如《明诗》、《乐府》、《诠赋》等篇什和《铭箴》、《诔碑》、《哀吊》、《章表》、《奏启》、《书记》等等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文体是可以进入文学史的,后者的身份比较模糊,是实用价值、文献价值或文学价值混合(据说韩愈写过大量的碑文均不足道,只有《平淮西碑》得到千古称颂,李商隐谓之“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苏东坡则誉之“千古残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但是在刘勰面前,上述这些文体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概述每一种文体的形态特点和历史渊源之后,刘勰在最后的“赞”中一定将此种文体的作用和教化功能总结一番,以卒章显志。如《明诗》篇的赞曰:“民生而志,咏歌所含。兴发皇世,风流二南。神理共契,政序相参。英华弥缛,万代永耽。”再看《铭箴》的赞:“铭实器表,箴惟德轨。有佩于言,无鉴于水。秉兹贞厉,敬言乎履。义典则弘,文约为美。”虽然铭和箴与诗赋在文体上大相径庭,功用各异,但是刘勰对此的总体要求类似,用今天的话说,既要内容充实,合乎规范,也讲究文本表达上的完美。而所有的文体和文本,在刘勰那里有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弘道垂文,征圣宗经,进入一个大思想体系之中,这或许可以看成前现代的文本意识形态。因此所谓文本意识形态不一定非要待到晚期资本主义才产生。

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意识形态莫过于宗教意识形态,刘勰早年依傍佛门,修订经文,有佛学的深厚底蕴,自然有缜密超人的思辨能力和娴熟的文本编织技巧,加之积学储宝,遍观百家,在构建文本意识形态方面可谓得心应手,其《文心雕龙》完全当得起“深得文理”、“体大而虑周”的声誉,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有空前绝后的地位,之后的中国文论走上了形式经验和感悟的道路。

篇5:文本解读 文本意蕴

李安全

发表于《名作欣赏》鉴赏版2009年7月

是相信作家,还是相信文本?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文本”的基本含义主要是指原文、版本等。新批评理论家I.A.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中用“文本”指称文学著作,意在把文学作品从作者个人心理和历史文化背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系统。“意蕴”则是指隐含于语言、意象和故事之中的“言外之意”。“对于一部文学作品而言,它使用的语言的真正意义往往要在‘言外之意’中寻找。这种‘言外之意’恰恰是一部文学作品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可以将这种意义称为‘意蕴’。”(陈太胜《作品与阐释:文学教学引论》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21页)文本自身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世界,文本意蕴的隐含性、丰富性、含蓄性、模糊性决定读者每一次接触文本都会发生新的感触,都可能领悟出新的意义。而且,真正优秀的文本总是包含着多重的甚至是开掘不尽的意义,这也为读者对文本作出更为深刻、更为丰富、更为个性化的阐释提供了可能和凭借。换一句话来说,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其实就是对文本所隐含着的意蕴的不断“发现”和“选择”。如果我们“接着说”下去,作为读者,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对文本作出有效阐释,怎样才能充分地“发现”文本的丰厚意蕴。

一、深度阐释,读出“最深长的意义” 深度阐释,就是要反复阅读,以发掘那些隐含于文本之中的最深刻、最含蓄或者因其“显而易见”而常常被忽略的“最深长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文本常常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意蕴,读者每一次接触文本都可以发现新的触发点,寻绎出新的意义,从而也使经典文本的意义不断地得到发掘,日益得到填充和再创造。卡尔维诺说得更为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世界现实是多样的,多刺的,而且层层相叠,就像朝鲜蓟。对我们而言,在一部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是可以不断将它剥开,像是一颗永远剥不完的朝鲜蓟,在阅读中发现愈来愈多新层面。”(卡尔维诺《为什么阅读经典》译林出版社 2006年8月第229页)“解诗就是依从作品的意象和语言一层层挨着剥开去,即遵从作品自身内部的逻辑性进行细读、思索和玩味。”(孙玉石《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5页)由此可见,解读文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剥开”,一层一层地“剥开”,正面地剖析,反面地映照,适度地延伸,透过“文面”看到“文底”(汪曾祺语),等等,都是“剥开”的好的技巧。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显然是有揭露和批判沙皇专制统治的寓意,但是,我们现代人按照文本中所揭示的“人性”来看,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一种“人性”的缺陷,那就是“蜗牛人格”。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告诉我们,“人性”的深处总隐藏着一种恐惧,怯懦,维护现存秩序,惧怕前途未卜的变革„„当然,如果我们反过来理解,这里对人类所存在的“蜗牛人格”的揭露与批判不但证明了人类的精神病的生生不息,也反证了在理论上可能存在一种健全的良善人格精神;或者说,人类虽然渴望一种理想状态的完美人格,但是又常常难以成为现实。

众多的读者都认为,戴望舒《雨巷》中的那位结着丁香一般的怨愁的姑娘,是诗人美好理想的象征;而这“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又让人联想到一种古典的美,凄迷幻诞的古典美,隐含着诗人对凄迷幻诞的古典美的向往;然而这如梦一般的擦肩而过、失而不得的情节中又蕴含着浓厚的失落感、幻灭感;人们憧憬着一种美好的幻想,却又在憧憬的幻影中迷失,所以惆怅,所以迷惘,所以忧伤。这样的阐释应该是颇有一点深度了。然而,有一位优秀的读者却是由此联想到了托·艾略特的《荒原》的开头几行: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

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 渗合在一起,又让春雨

催促那引起迟钝的 根牙。

并且从这里找到了《雨巷》的核心意象丁香和春雨的出处,于是得出结论:“诗歌通过抒情主人公对于姑娘的欲望,把《荒原》里的知性诗句化为可感觉可触摸的意境。‘残忍’一词,艾略特直接说出来,但《荒原》全是的题旨迄今未被透彻阐释。这个‘残忍’也就是《雨巷》所要暗示的,所不可以明说的题旨。”(蓝棣之《谈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王丽主编《语文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名篇》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2月第167页)

《等待戈多》是荒诞的,也是深刻的。这“戈多”总是让人联想到清明的明天,冬日的暖阳,暗夜后的黎明,美好的理想,灿烂的未来。然而这明天、暖阳、黎明、理想、未来又似乎是虚幻的,不可捉摸的,所以在“等待”中的“等待”却是一个未知数,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清。然而,人们却依旧在“等待”,似乎唯有这“戈多”才能解救人类,所以,这“戈多”又成了一种不可知的却总在操控着人类命运和未来的异己力量,或许这里所隐含的是“人”尤其是“现代人”心灵的空茫和对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控的困惑。“反过来”思考,则昭示人们应该相互救助,应该自助,这与罗曼·罗兰《〈名人传〉序》所言之“人啊,你当自助!”在精神上是完全契合的。

尤须注意的是,即使那些看起了非常简明的文本,其中也常常是蕴涵着非常丰厚的意义,只是读者常常因其“显而易见”而采用了简单的阅读方式,以致忽略了其中更为丰厚深长的意义。可见,在解读文本时,将简单文本复杂化则是深度阐释的一种策略。比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可谓是尽人皆知的了。我们可以通过设想回到现场:有一天,应该是落花时节的暮春或者落木萧萧的深秋吧,或者是风烟苍茫,或者是高天寥廓。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诗人,登上了幽州台,“瞻前顾后”,缅怀历史,展望前程。然而他既看不到历史的踪迹,也看不到未来的征兆,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一个可以举杯相邀的朋友,没有一个在精神上契合的朋友。所以,“孤独”,如天一般大的孤独挤压着他,而且他内心的“孤独”也渐渐膨胀,所以愀然泪下,所以泪流满面。可以肯定,我们是能够真正地透过文字来感受诗人的巨大的“孤独”的。但是,我们常常会因为这首古诗太“简明”而停留在“孤独”的层面因而忽略其更深长的意义。如果有一天,我们胸怀壮志却饱尝艰辛,我们激情澎湃却屡受挫折。于是,我们独自凭栏,满目江山,荒城古道,一怀愁绪,却无处述说。于是,我们也许会想到这“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所蕴藏着的巨大的孤独,巨大的痛苦,巨大的悲哀,巨大的幻灭。不过,我更希望我们仅仅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方式来“设想”陈子昂的胸怀,如果可能。

“婚姻就好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是钱锺书《围城》中“点睛”的句子,所有“城里的人”和“城外的人”都可能过目不忘而且体验至深。《围城》的象征源自文本中人物对话中所援引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婚姻就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初读《围城》,可能觉得这就是一部爱情婚姻小说。可是,如果我们反复阅读,仔细体味,就会发现它的意蕴其实是多层次的,用小说中人物方鸿渐的话说:“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是乃点题之笔。“围城”这个比喻表现了“人生万事”中的“围城”困境:孜孜的求索与对所求索而得的所谓成功随之而来的厌烦,拼搏的艰难与收获或失败后的索然寡味,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幸福与磨难、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等种种的矛盾的交织与转换所造成的惊喜与失落、幸福与伤痛„„这一切就构成了“人生万事”的“围城”。我们还可以“围城”困境适度延宕开去,获得一些重要的人生启示:人生所追求的终极结果有可能是虚荒幻诞的,但是,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不可能无所追求,尤其是在精神上;人生追求的真正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最终的结果,而是在于追求本身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及其体验;只有深味了“人生万事”的“围城”,我们才不会感觉到人生的空幻与悲苦,尤其是当我们在某一天发现我们所有的精神索求最终似乎都毫无“意义”的时候,我们反省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才会感到自适和欣慰,而不是潸然泪下或迷惑孤寂。不过,但愿我们所有的人生都是饱满而富足的,愉悦而宁静的。

二、现代阐释,发掘文本的现代意义

克罗齐曾经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化用到文本解读中来,我们对于经典作品的阐释也必然是当代阐释,因为尽管读者也会采取种种的方法来知人论世,力求回归到作者创作的特定情境和现场来理解作品,但是读者作为“当代读者”,必然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和趣味来审视文本,从中发现和构建与当代社会与人生相适应的“当代意义”。可见,“用现代的眼光审视”是当代读者阅读古典文本应该秉持的态度。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今天”读李煜这首《虞美人》,可能确实难以进入词人作为亡国之君那凄哀、悲凉、孤绝的内心世界,确实难以体味词人沦为阶下囚之后的“今非昔比”的惭怍与忏悔,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明地感觉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所蕴含的“愁”之浓重,深邃,绵长。我们自然会在心产生“同情”,然后会感叹世事的变幻莫测,人生的艰难苦恨。除了这些,我们还可能会从文本中“超越”出来,领悟出一点“现代”的“教训”:或者是发生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或者是发现人们总是在真正完全地失去之后才觉得珍惜的人生哲理,或者是对“文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不平则鸣”之类的论断有了更深刻的了悟„„这些启示就是“当代读者”“用现代眼光审视”所获得的“现代意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是王羲之《兰亭集序》开头的文段。解读本文,不但要准确地理解文章中的词句的意思,要通过想象去体味那热闹而自由的情景,还要联系当时的文化风尚去体会蕴涵于其中的人生情感和人生观念,同时也要运用现代的观念对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行评判。依照文章的注释,“禊”是一种祭祀,“修禊”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行祈福消灾仪式”。但是,我们首先要看到,王羲之并没有花费大量的笔墨去记述和描绘“祭祀”活动,而是集中笔墨描述“群贤”“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热闹而且悠闲的场景。这里的“幽情”当是一种对自然的亲近,对宇宙万物的热爱,对诗意人生的感受与体悟。这其中固然有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但也包含了超越历史和阶级的共同的人生情怀,那就是人类对作为自身存在环境或人格精神象征的自然万物的体察,对人生荣辱的忘怀,对生命的珍视,以及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或许,这也正是当代人尤其是那些困窘寂寞的当代人所特别需要坚守的一点精神,一点情趣。

“逍遥”包含了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无为而无不为等多重含义,相对应的也是行为到心里、从感情到精神、从日常生活到理性世界等多个层次的丰厚内涵。庄子的《逍遥游》所表现的“无所待”的绝对的自由则是超越物欲、超越感性甚至超越生命的一种绝对的自由,是一种精神上绝对的“无所待”的极至。《逍遥游》所包含的人生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和谐与统一,追求人的精神的自由和宁静。我们今天读《逍遥游》不是要一味地继承这种绝对的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也不是要简单地否定这种包含了强烈的个性的哲学命意。我们需要运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分析,甄别。我们应该懂得,庄子不是自由主义的哲学家,庄子的“自由”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万物之间要平等,要和谐相处;庄子的“自由”中所包含的身处逆境和困境中要旷达,要通达,要超脱。这不完全是逃避,不完全是放弃,更不完全消极。这是一种舍弃眼前以着眼未来、舍弃“小知”以追求“大知”、舍弃“有限”以追求“无限”的“圣贤”风范和智慧选择。

不久前周方银先生出了一本新书,叫《解码<西游记>》,被称为“是一部立足于现代视野,对《西游记》进行全新阐释的力作”,“周方银《解码<西游记>》是作者把当代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价值观念投射到传统经典上的结果,是一本属于当前这个时代的书”,“周著最大的优点是赋予《西游记》以现代眼光。周读以现代社会科学的视野,剥离出一个西游世界,使人感到耳目一新”,“用现代眼光关注这部流传了四百多年的经典,确实令人有大开眼界的感觉”。比如,作者从现代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从“美猴王出世”这一精彩细节中“发现”,“石猴称王,是一个协议的达成和履行的过程”,“通过石猴与众猴之间的这个社会契约,花果山从没有政府的自然状态中产生了政府,建立了初步的政权”;作者从现代经济学的视野出发,“分析了猪八戒在取经队伍内的行为,认为八戒要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排挤孙悟空,取代孙悟空的位置,来提高从取经行动中获得的收益;另一条路径是,在第一条路径行不通的情况下,降低付出的成本,即搭孙悟空的便车,最好搭便车一直搭到西天。具体的做法是,少付出劳动,少承担责任。而猪八戒在取经路上,正是这么做的”。(赵义良《老故事的新读法》《博览群书》2009年第2期)不过,细细琢磨,我们可能会体悟到,这周方银所使用的眼光虽然是现代的,但毕竟是“社会学”“经济学”的,而不是文学的,不是审美的,虽然是发掘了传统文学经典的“文化价值”,但似乎也从某种意义上消解了它的文学价值。就像易中天用历史学的眼光来解读《三国演义》一样,尽管是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但不仅与“历史的本相”可能相抵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三国演义》的审美价值。所以,就像孙绍振的《另眼看曹操》(《名作欣赏》2009年第1、2、3期)一样,我们阅读文学经典,有时固然可以采用社会学眼光、经济学眼光、历史学眼光等种种异样的眼光和视野来发掘传统经典的文化价值,但是,我们更需要用文学的这一只眼睛来审视文学经典,对传统经典作出审美意义上的现代阐释。至于那种纯粹地将文学经典作为论证种种文化观念的“证据”的所谓的文化解读策略固然是新颖的,但也是我们尤其应当审慎使用的。

三、“任意阐释”,发掘文本的丰厚意蕴

“后现代”把“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发展”到极至,用罗兰·巴特《作者之死》中的话说,作品一经问世,作者实际已经“死亡”,作品的阐释权完全在接受者——读者、听众和观众手中。进而提出“反本质主义”的理论原则,以为作品本身根本没有客观的本质意义,根本不存在这种“作品意义”和“作者本意”的客观对应关系,所以,批评家竭力从作品来探讨作家的创作本意、观念和作品的“真实意义”自然也是极为荒谬的。“现代意义上的作品及批评,不必以‘作者’为中心,作品被作者完成后便自动进入另一个与读者对话之世界,作者不再能占有作品,作品可以在读者手中做任意解释,这种意义上的作者为‘writer’。现代意义的批评者在解读作品时不必回到作者,文本自身构成一个世界,而且其意义可由读者填充,在此过程中,文本意义便始终在延异之中。”(朱洪举《追体验、解码、暗道之寻找》《名作欣赏》2005年第8期)固然,这里的“任意阐释”肯定是任读者之“意”,就是要读者根据自己阅读的真实体验来解释文本。“任意阐释”的根本意义就是要鼓励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运用自己的眼光和趣味,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文本,赋予文本更为丰富的意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传说有一个聪明的厨师仅用两只鸡蛋和一片青菜叶为原料,就以杜甫这首《绝句》为“菜名”做了四道菜:第一道是两个炖蛋黄,几根青色的菜丝;第二道是把煮熟的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队形,下面铺了一张大大的青菜叶子;第三道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是一碗清汤,上面浮着四片蛋壳。或许我们会觉得这机智的厨师是读诗的“菜鸟”,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因为他是用厨师的眼光在解读这首诗,而且得到了形象化的阐释。依次推演开去,如果是一个画家呢,那肯定为这首诗的“黄”“白”“青(翠)”“蓝(青)”的颜色和层次鲜明、主体突出的构图而感动,甚至根据这首诗的意境描绘出一幅或四幅迷人的风景画来。如果是旅游家呢,则可能会却探寻杜甫的游踪,按照他的“观察点”来领略这春季的美景。如果是历史学家呢,则可能对“千秋雪”和“东吴船”发生兴趣,结合历史的记载来探究历史的本相。这些都是解读文本的策略,但是目光不同,意蕴也不同了。其实,最重要的解读,还是要把诗当作“诗”来读,“用诗的眼光读诗”(闻一多语)。我们可以设想,在一个晴明的日子里,诗人是在临水的屋子或亭子或画舫里吧,(因为下面就是“门”和“窗”啊,)他抬起头来,看看窗外的“风景”。首先看到的是,水柳掩映,柳堤春晓,两只黄鹂在柳影里飞来飞去,跳跃着,鸣叫着,追逐着,嬉戏着。(本来应该不是只有两只黄鹂的吧,或许诗人只是选择了两只;或者是恰恰就是两只,反衬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然后把目光往上调,看到的是一行白鹭直上云霄,鉴照出高天的空廓与辽远;(“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虽然写的是秋天,但明净爽朗的境界与杜甫的《绝句》则是相通的。)能够看得这样高远,其实也鉴照出诗人心境的开阔。然后再极目远眺,看到了西岭的皑皑白雪,(我们姑且可以用远眺“玉龙雪山”来解释这一画面,)看到了万里之外的旌旗画舫(姑且算是“画舫”吧),这更显出诗人心境的阔大。更为幽眇的是诗人杜甫竟然无端地“确认”那西岭的雪是“千秋雪”,万里之外的船就是“东吴船”,这样的突发奇想竟然把“无限江山”与“悠悠岁月”连接起来了,(或者说就是辛弃疾的“千古江山”吧,)一种历史的苍凉和人生的悲慨融合起来了,在看似“简明”的“自然图画”中包含了深邃的历史沉思和人生悲苦。当然,这里的幽眇也不仅仅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之类的概念所能概括得了的。

“一部人文经典,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预留了无限广阔的阐释空间。从不同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读出不同的意蕴。正是这在这各不相同的阐释之中,人文经典获得了永久的生命力。”(赵义良《老故事的新读法》《博览群书》2009年第2期)文本存在于读者的阅读之中,“任何解释者都可以从文本中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对文本作出别样的解读”,“读者每一次遭遇文本,都可以从文本中找到不同的兴奋点,从而对文本做出别样的解读”。(南帆等《文学理论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44~46页)可见,所谓“任意阐释”,最需要的是撇开作者,撇开所谓的时代背景分析,撇开更多的艺术技巧的纯粹分析,“仅仅面对文本”,把目光集中在文本本身,从文本的结构和内蕴出发,力求从不同角度来看到不同的风景,读出不同的意蕴。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不同的“兴奋点”,从而获得不同的“意义”,这正是“任意阐释”所采取的最常见的策略。这里,最关键的则是角度的选择或变换,兴奋点的捕捉和解剖。比如,我们在“遭遇”鲁迅的《药》时,如果我们从“华”“夏”两家的悲剧来生发,就可以发现其中所隐藏着的对于“华夏”民族的现实和未来的思考与忧患;如果将小说中的那些众多的人物来作分类,则可能会发现革命者的孤独,群众的愚昧,反对派的强大与凶残,这就是当时“中国”的现实;如果我们从小说的明线和暗线的交叉推进和相互关联的角度来分析,就可能会发现“革命者”虽然奉献了鲜血和生命却无法救治病弱愚昧的国民以及中华民族;如果我们从小说中人物的命名来看,就可能发现“驼背”、“红鼻子”、“红眼睛”这一类的特征都是中国民众“病了”的象征,而“革命者”夏瑜本来是具有健康体魄和先进思想的,却被认为是“疯了”“简直是疯了”,这反讽与隐喻中蕴含着沉痛与孤愤。最近,又有读者从“身体的隐喻”的角度获得“兴奋点”,发现小说中的“痨病”、“疯了”、“土馒头”等“词语”中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认为“小说的主旨并不在于解释病患者个人如何患病及患病之疾苦,而是着力描绘为其个人疾病寻求疗救之‘药’的故事,并力图从中挖掘出中国民众的精神愚昧以及对革命者的麻木和冷漠”,“中国传统文化之病的治疗之药不能来自于其自身内部,只能来自外部。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自我修复”。(任葆华《身体的隐喻》《名作欣赏》2009年第3期)

当然,我们也要明确地意识到,如果把“任意阐释”理解没有任何边界,不受任何限制,阐释者把作品阐释出什么“意义”,诠释如何“过度”都是完全自由的,那也是极为荒谬的。我们必须明白,读者的“任意阐释”必然是要受到文本的限定的,“任意”并非天马行空,并非随意杜撰,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延宕生发,心心相契,有中生有。

四、“断章取义”,从微观分析中获得深意 “断章取义”首见于《孝经·孔传》,“断章取义,上下相成”(据《四库全书》182册)。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被鳞次。”《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载卢蒲癸的言语:“赋《诗》断章,予取所求焉。”按照词典上的解释,“断章取义”是“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我们这里所说的“断章取义”则是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文本中最关键的词句、段落或“细节”,然后结合全文来剖析和阐发关键的词句或细节的“意义”,最终的目的在于透析文本,阐发意蕴。这“断章取义”其实就是在顾及全篇的基础上进行“微观分析”。“微观分析才是硬功夫,其特点是细微处见精神,越是细微越是尖端,越是有学术水平。彻底的分析是无所畏惧的,无所穷尽的。”(孙绍振《〈文本细读〉序》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

“诗歌的每一个毛孔每一条皱纹都是入口,小小诗眼、题旨、空白、语象,甚至标点符号、跨行、脚韵,都能提供进入诗歌的‘暗’道。只要用心动心耐心,不怕琐屑地‘钻牛角尖’,诗歌的契机永远都是打开的。”(陈仲义《现代诗歌读解策略》《名作欣赏》2008年第1期)这里讨论的是读解现代诗的技巧,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这种“微观分析”技巧来解读一般的文学作品,尽管可能会非常耗费时间,但是一定会获得更为深刻、更为透彻、更为融通的阐释。比如,周汝昌解读周邦彦《解语花·上元》就是抓住“花市光相射”中“相射”二字逐层剥开的。“要赏此词,须知词人用笔,全在一个‘复’字,看他处处用笔,笔笔‘相射’。这词的精神命脉,在全篇的第一韵,‘花市光相射’句,已经点出,已经写透”;“上是月,下是灯,灯月交辉是一层‘相射’。亿万花灯,此映彼照,交互生光,是第二层‘相射’”;“万人空巷、倾城出游、举国欢腾的看灯人”则是“更要紧的‘相射’”。(周汝昌《千秋一寸心》中华书局2008年11月第29—33页)其实,这与新批评所倡导的语义分析法在精神上是完全契合的。其要义就是抓住关键词句,从细节解读突破,结合文本结构,从微观分析发现文本中所蕴含着的更为深刻更为隐秘的意义。

所以,我们读《紫藤萝瀑布》可以从“那是关于手足情和生死谜”的闪烁其辞中领悟到作者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沉思;读《边城》可以从文本中对采摘虎耳草的梦和幻觉的反复描述中揣摩出“虎耳草”中所蕴含着的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读《祝福》时,如果留心文本中祥林嫂反复讲述的“狼吃阿毛”的故事,可能会发现这则故事似乎正是一个现代寓言,隐喻着一种异己的力量和宿命的观念;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如果我们将其中对于“风雪”的描写贯通起来,可以感觉到这“自然”之中似乎包含着一种无形的“超人”的异己力量在关键的时刻操控着弱小的“人”的命运,虽然隐含了宿命的观念,但也昭示着在“自然力”面前,“人”总是显得弱小而困窘。

读琦君的《泪珠与珍珠》,自然不会忽略下面这一段文字: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恐怕更伤心的是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那才要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隐藏在文中最真挚的“怀乡病”,分明地体味到字里行间游子对母亲对祖国的思念,特别是流落他乡和远离故国的游子更是感触甚深,心有戚戚。

“面对一首朦胧迷茫、消融了具体事件或缘由的抒情诗,我们不必过多地去追索背景、原型、本事之类。本事之类一旦失去真确,会完全误导了解析方向,而弄得南辕北辙。这里,最可靠的做法,是在诗文中寻找最关键的语言材料和材料间透露出来的有关信息”,“注重文本呈露,找出点醒词语、信息,找出结撰锁钥所在,是诗解读的首要路向”。(夏春豪《难解诗的解读途径》《名作欣赏》2005第8期)其实,即使我们所面对的是一部长篇小说,也应当努力“找出点醒词语、信息,找出结撰锁钥所在”。曹文轩的《根鸟》所写的故事是较为简单的,也是富有诗意的。一个叫根鸟的孩子,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开满了百合花的大峡谷,其中有成群的白色的鹰,还有一个叫做紫烟的姑娘。于是,根鸟就独身去寻找那个梦境。他经历了一个个如梦似幻的场景,荒漠,山林,村落,峡谷,小镇„„他遇到了很多的人,板金,黄毛,长脚,独眼老人,秋蔓,金枝„„最后,根鸟终于找到了开满了百合花的大峡谷。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根鸟所遭遇的一串串的故事,就像唐僧西天取经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一样,其中有仁爱,有正义,有命运,有爱情,有阴谋,有伪善,有欺诈„„这一个“故事”昭示着人们,为了理想,为了梦想,我们要经历苦难,要忍受折磨,要坚定信心,要经受种种的诱惑,要勇于与邪恶作斗争。或者,我们还可以读出“寻找”的主题,人生就是寻找,寻找梦,寻找理想,寻找美好的人生以及人生的价值。作为一般的读者,都能够读出这样的“意义”。其实,虽然这是一部“儿童小说”,其中也蕴含着更大的主题。如果我们采取“断章取义”的方法,“找出点醒词语、信息,找出结撰锁钥所在”,从文本中的隐秘处去发掘,就可以分明地感觉到。就在小说的第二章“青塔”里板金的一段话就是一个重大主旨的隐秘之所。

记不清从哪一代开始,我的家族得了一种奇怪的毛病,凡是这个家庭的男子,一到十八岁,便突然地不再做梦„„

无梦的黑夜,是极其令人恐怖的。黑夜长长,人要么睁着双眼睡不着,在那里熬着等天亮,要么就死一般地睡去,一切好像进入了无边的地狱,醒来时,觉得这一夜黑沉沉的,空洞洞的,孤独极了,荒凉极了,那感觉真是比死过一场还让人恐怖。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家庭中,曾有两个人因为终于无法忍受这绝对沉寂的黑夜,而自尽了。„„我们这个家族的男人,都害怕十八岁的到来,就像害怕走向悬崖、走向刑场一样。„„我们这个家族的人,衰老得比任何人都快„„

篇6:参与文本对话 触摸文本灵魂

触摸文本灵魂——《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文本的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语言中有动作,有声音,有色彩,有交错的目光,有可触的肌肤,有流淌的血液,有感情的余温,有民族的灵魂。《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文中的对话中去,在阅读中触摸文本的灵魂。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

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课前反复播放歌曲《红蜻蜓》(小虎队演唱)

2、板书课题,学生随教师书空。

3、指名根据老师提示读课题。

4、简要谈谈读了课题后的感受。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评析: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材,朗读才有正确的方向,学习才会主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故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通、读顺课文。

(2)

默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学生认真朗读、思考。

3、检查初读情况:

(1)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读得最得意的自然段朗读。

(2)

交流: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评析:新课标提倡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本环节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自觉思考、交流读后感受。使每个学生都能各抒己见,读出各自的感悟。]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从第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2、你捉过蜻蜓吗?能给大家说说吗?(学生自由说)

3、课文中的这群孩子捉了蜻蜓后是怎样处置的呢?课文哪里告诉我们了?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孩子们捉了几只蜻蜓?

这只蜻蜓当时是在谁的手里?

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的吗?从哪里看出?

朗读感悟。

引导学生从“纷纷”一词体会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放飞。

引导学生从两个“放了它”体会孩子们放飞蜻蜓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4、激起悬念

过渡: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掉呢?关键这里面哪个人起了作用?(陶行知)究竟陶先生和这群孩子谈了些什么?怎样谈的?才使得这些孩子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把捉到的蜻蜓放掉了呢?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几个问题,孩子们是怎样回答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喜爱的方式朗读他们的对话,再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理解,教师参与其中。)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感受课文中孩子们对待蜻蜓的与众不同,从而产生疑问,然后围绕“放飞”这个中心问题去自主阅读,自我感知,再小组合作研读,既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汇报交流,解读“放飞”情结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练习分角色朗读,进行集体交流。

(学生自由表达,练习分角色朗读,教师相机点拨,把握重点。)

2、全班一起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相机作适当的指导。

“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一段

抓住陶行知说话的内容,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说话的方式进行朗读、体会。

抓住“慈爱、七嘴八舌、抢着、拉着”等词语练习对话分角色朗读。

体会:

A陶先生让孩子们明白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等害虫,是我们的好

朋友。

B从“慈爱”“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中可体会出陶先生说话很和气,从而感知陶行知很爱孩子。

C从陶先生问的两个问题“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体会出陶先生对孩子的尊重爱护,循循善诱。

D从“七嘴八舌”中体会出陶先生和蔼可亲,尊重爱护孩子。

小结:陶先生让孩子们明白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他又是这样地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孩子们心里很快就觉得应该放飞蜻蜓。

★“蜻蜓尾巴和眼睛特点和功能” 一段

抓住陶行知说话的内容,动作,方式进行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各自的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

体会:

A集体交流“眼睛和尾巴的特点和功能”,从而感受蜻蜓的了不起。

交流完成表格(课件演示出表格)

蜻蜓

特点

功能

尾巴

眼睛

B(课件播放蜻蜓有关图片):神奇的尾巴和眼睛。

学生谈谈感受。(体会小小的蜻蜓竟有这么神奇的功能,从而对蜻蜓产生敬佩之情)

C陶先生只是告诉了孩子们蜻蜓的的尾巴和眼睛的知识吗?(不是)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

抓住句末省略号让学生再猜猜、说说陶先生还讲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 蜻蜓是除害飞行家。

蜻蜓低飞可以告诉我们天气要下雨了。

„„

D分角色表演朗读,体会陶行知先生知识的渊博,教育方法的巧妙。

4、总结: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掉,为什么?是因为陶先生让他们明白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是因为陶先生让他们明白了蜻蜓很了不起,是出色的除害飞行家,更因为陶先生对孩子的尊重、爱护、循循善诱,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娓娓道来,让孩子们乐于接受,让他们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要去放飞蜻蜓。

[评析: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一环节的教学,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方式的充分朗读,进入了对话情境,充分体验人物的情感。鼓励学生不断探索、讨论,在自读自悟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和学习的能力。]

五、总结延伸

1、学完全文,我们知道蜻蜓的作用很大,它还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那么,你们知道蜻蜓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吗?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如果看到别人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

2、陶行知先生真不愧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这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学生交流。

3、老师也芟不墩馕淮蠼逃遥一拱阉倒囊痪浠暗弊魇俏业淖颐?B>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这些故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文本形态】相关文章:

场控文本及警告文本08-04

文本档案05-16

文本知识05-08

结合文本05-08

文本思路05-10

文本解析05-15

公开文本05-22

走进文本05-25

文本层次05-27

文本06-02

上一篇:公司同塔吊公司签订的安全协议书下一篇:你也能改过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