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速摄影技法的运用

2024-04-10

慢速摄影技法的运用(精选7篇)

篇1:浅谈古典摄影技法回归摄影的原点

“摄影”“photography”一词源于拉丁语“photo” (光) 和”gr aphy” (描绘) 两个词的重新组合, 字面意思是“用光描绘”。最早关于“暗房”的记载来自于公元前5世纪, 当时中国的思想家墨子对光的本性和光的反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并记录了光通过小孔在成像平面上倒立的图像。在西方, 亚里士多德目睹了日食现象, 并在其授课的课本中提出了暗房的概念。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 建筑家, 艺术家, 科学家都在各自领域发现了小孔成像原理,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 特别是望远镜的发明, 以及具有放大功能的玻璃片制作水平的提高, 科学家们开始在暗房的小孔内放置多块不同形状透镜。他们还注意到, 通过焦距的大小, 可以改变图像的聚焦效果。

当1816年, 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利用一张托幼氯化银的纸负片。第一次得到了基于暗房技术的照片, 第一个成功的正像照片是尼埃普斯在826年在沥青上拍摄完成的《勒·格拉斯家的窗外一景》, 他的合伙人路易·雅克·达盖尔在其成果的基础上发明了银板摄影法, 并于1839年8月由法国政府宣布获得摄影术专利, 把他的这种工艺称为“达盖尔法” (Daguer r eot ype) , 至此, 摄影史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一章:针对古典摄影的一些看法

罗兰巴特在《明室》中提到“有一天,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偶然看到拿破仑最小的弟弟热罗姆的一张照片 (摄于1852年) 。我当时十分震惊, 想道:我看到了一双曾经看到过拿破仑皇帝的眼睛!这种震惊的感觉我日后再也不曾有过。”古典的摄影手法, 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是对逝去的保留, 在某种意义上, 它是时间停止, 也让时间流动, 并且保存消逝的事物。照片总是让人感到有点伤感, 每当拍摄一张照片, 而那瞬间正在消失并变成过去的一部分, 有时候觉得摄影和写作非常的相似, 都在讲述一个故事, 只不过一个是用语言, 另一个用影像。我相信所有的摄影家和作家都想把他们的所见, 所想告诉其他人, 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 或者他们愿意怎样看待世界。

现今数码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数码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面面, 数码摄影更是现在最为流行最为方便的技术之一, 数字技术代替摄影的原有标准而称为新的标准。然而, 有另外一群艺术家们组成的新的集体也在日渐兴起, 他们反其道行之, 重拾20世纪以前的“古董”摄影方法, 被称为复古先锋派。比如:针孔摄影;盐纸工艺;蓝晒法;铁银印相法;铂/转印工艺;齐亚工艺;花汁印相法;树胶重铬酸盐转印工艺;蛋白印相法;手工涂抹感光乳剂;媒染工艺;图像转移工艺;直接显影工艺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 摄影称为当时最重要的影像创作手段。1965年, 一本很重要的描写19世纪摄影工艺的书《银色的阳光》 (The sliver sumbeam) 被一版再版。1980年关于早期摄影工艺以及如何重新利用的第一本综合概要的书《光线守护者》 (Thekeepsoflight) 出版。几乎同时, 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发行了一套摄影丛书, 其中在《光线与胶片》分卷中也对如何从达盖尔银板照相法到相纸负像给予了说明。这一切的摄影出版物为先锋复古派提供了理论以及技术上的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被注入到艺术市场, 所谓的老工艺摄影又被再次看做是艺术品, 从而拥有自己的权威, 而且私人收藏也开始吸引公众的眼球。老照片的价格和被展出的频率都开始迅速猛涨。同时, 1981年, 日本sony推出了作为数码相机的前身“MAVICA”磁录相机, 标志着数字影像时代的来临, 这也让许多艺术家, 摄影家开始思考和寻找摄影古典工艺中不可取代的影像因素, 古典摄影成为他们在物质世界里对事物本质的怀念。我们在被影像数字化进程不断推动的同时, 也身处于古典摄影工艺复兴的浪潮中。让我们来看看当前几位活跃的古典摄影家:

美国摄影家莎莉·蔓在2003年出版了《所留为何》一书, 其中的作品多使用湿版火棉胶工艺, 拍摄的题材不仅包括宠物狗的骨骼残骸, 还有在自然界中正在消解的死者, 还有自己女儿的肖像, 那种阴沉而恍惚的影像正好充分表达了摄影家对生命与死亡的深思。

纽约当代摄影艺术家亚当·法斯早起是从事记录摄影, 用35MM相机拍摄了大量废弃建筑物内部场景。之后听从他老师的建议, 改用8×10英寸针孔相机拍摄藏于各个博物馆内的雕塑。随后, 使用物影成像法创做出一系列作品, 从我们最常见的一些物品身上创造出如同白日梦的场景, 在诱导我们挖掘出灵魂深处的东西。

英国艺术家苏珊·德吉斯, 她追溯摄影本源, 收集光线最纯粹最直接的元素。她所创作的是英国的泰晤士河的物影照片, 方法是把一张感光相纸放进一个不透光的容器里, 夜晚时把这个容器直接放入河水中, 然后移开容器的顶部, 再用预置好的闪光灯使感相纸曝光, 这样, 河面上所有的东西, 水波纹、小植物、树木、甚至是艺术家本人和助手的投影也都直接印在了相纸上, 完全自由于表达世界、时间的责任和限制, 从而可能同样自由地进入到与观众的新关系。

正像马赛尔·杜尚在1957年的一个关于创造行为的谈话时所讲:“艺术家的行为就像是一个巫师, 在时间和空间之外寻求一条通往空旷地的出路。而观众在艺术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观众通过解释作品的内在资质, 使其与外在世界相连。空旷地是指光线在此处自由的洒落, 而世间景物不断地更新, 这样的空旷地在摄影诞生的那一天被开发出来, 而先锋派艺术家们正在探索着一条通往它的新路。

这些影像更多地被当做艺术品, 但是他们的的确确又包含着来自摄影的最原始的力量。

第二章:古典摄影问题和魅力之所在

古典摄影存在的问题:

古典工艺的摄影在当今时代肯定不是主流。因为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下, 传统的胶片以及相纸工业面临困境, 会逐渐减少产量,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 以后的银盐摄影师只能去选择转印法, 而且所必须的化学药品还是要买得到, 才能继续进行创作。

古典摄影的魅力:

针孔作为最古老最原始的摄影技术本身就充满了无穷的神秘魅力, 它的很多不确定性, 比如偏斜的视角, 长时间的曝光, 让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概念重新思考, 也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针孔梦幻般的特质与生俱来的永恒感, 让创作者在创作时间空间主题的选择上比使用单反相机感觉更贴近本质。同时, 传统的手工涂布工艺在19世纪被称为转印处理方法, 这些材料在现在的照相机市场里并不能随意得到, 化学药品和颜料是通过手工混合使用, 许多这种印相方法是体验性的, 它变化无常和无法预知的, 其最终的结果依赖于无数的变量。经常不恒定却带来大量的意外。正是因为这样, 如此恒定的匮乏却吸引了我。其实意外的碰撞, 欣慰的偶然和体验参与正是其魅力所在, 其实, 转印工艺在工程中会发生一些错误, 但是, 正是这些所谓的错误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会令影像更完美, 更加不可预测。

结论

古典和非银盐转印工艺在某种程度上是让人琢磨不透的, 充满着惊奇和机遇。有时候你抱着玩的态度去面对它, 反而会有更大的收获, 这就好比是孩子们学习事物的过程一样。当今社会人们以为那些采用过去古典工艺呈现当代影像的人是在反叛当今数字时代, 其实, 如果你停下来仔细想一下, 就会得到这样的结论:我们许多人愉快地走进计算机的世界中, 也有些人热衷于传统的古典, 针孔成像和转印工艺, 也有很多人把19世纪工艺融入了数字的未来, 我觉得只要是能为创作的主题服务, 能更好地表达主题, 任何摄影形式的参与都是可行的。

摘要:古典摄影技法主要指的是数码技术及现代银盐技术出现之前, 用于摄影创作的手段, 这些技法大多数需要自己配制化学药品、涂抹感光剂等一些复杂的工序, 并可以成像于多种物质和材质的表面, 从而得到与众不同的成像效果。古典摄影像魔术一样, 它把我们带回到那几乎使我们置身于只有心灵才能看见的远景中, 去捕捉那梦幻般的永恒世界。然而, 影像是一种幻觉, 时至今日, 在21世纪数字技术时代的世界里, 幻觉的产生如同敲一下键盘那么近, 在那里影像可以重复和精确地无限复制。随之而来的是胶片和有毒化学品被逐步淘汰。当今还有多少摄影家们会采用最初的工艺煞费苦心地寻求影像的制作?

关键词:古典,摄影,针孔,涂布

参考文献

[1]《明室》罗兰.巴特/赵克非/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1-1

[2]《走向灵光消逝的年代》瓦尔特?本雅明/许绮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篇2:智能手机的延时摄影技法

“延时摄影”广泛应用于科研和专业科学纪录片创作领域,它通过浓缩时间揭示自然奥秘,并具有极强的视觉表现力。智能手机的延时摄影功能简便易行,即便是没有创作经验的师生也可以迅速掌握,提高科学影像的创作水平,感受延时摄影的独特乐趣。

什么是延时摄影

延时摄影(Time-lapse photography)是一种把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跨度的过程,压缩在较短时间内播放的摄影技术。它通过浓缩时间,将我们肉眼无法辨识的变化过程展示出来,揭示自然奥秘。延时摄影有着丰富的表现题材,比如植物生长、元素结晶、有机物分解、星辰转移、细胞分裂等。

延时摄影是降低前期拍摄的帧速率,且后期以常规帧速率播放画面的拍摄方法。比如,前期每秒钟拍摄1帧画面,后期以每秒25帧的速度来播放,那么,播放时间就比真实拍摄时间压缩了25倍,这样原本并不明显的变化过程就会被快速呈现出来。

手机自带摄影APP的延时摄影功能

智能手机一般自带延时摄影功能。以iPhone为例,打开相机APP,滑动屏幕至延时摄影模式,按照上期文章介绍的方法,稳定手机,锁定对焦,锁定曝光,即可开始延时拍摄。但手机自带延时拍摄功能一般是由手机自动计算拍摄时间间隔和成片时长,无法人工设置,在拍摄时间较长时成片效果较难预估。

手机第三方延时摄影APP

手机第三方延时摄影APP可以由创作者根据拍摄对象变化速度的不同而自由设定拍摄间隔,具备更大的创作空间。目前,安卓、iOS系统的智能手机延时摄影APP有很多种,不同APP在功能和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本文以Timelapse Pro为例介绍其用法。

(1)设定拍摄时间间隔和拍摄时长。根据拍摄对象变化速度的不同,拍摄前需要对拍摄时间间隔进行相应调整。点击右下角的“Settings”,出现界面如图1所示。选择“Beginner”或“Expert”在设置上没有本质区别。“Video fps”表示帧速率,一般选择25帧/秒(较适应于国内网站播放的规格)。“Shoot interval”即拍摄间隔(单位默认为秒),用于设定间隔多久手机自动拍摄1张画面。对于运动速度较快的物体拍摄间隔则短,运动速度较慢的物体拍摄间隔则长。网络上流传有很多关于设置时间间隔的经验,比如拍摄快速移动的云间隔1秒、慢速移动的云间隔10秒、植物生长2分钟、太阳的影子10~20秒等,这些经验可供初学者借鉴,但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拍摄者对拍摄对象有足够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对初学者而言,最常见的错误是拍摄间隔设置过长而造成成片拍摄效果跳跃不连贯。因此在手机存储容量充裕的情况下,宁可把拍摄间隔设定得短一些,这样能够得到足够多的素材,为后期制作留有余地。“Shoot time”是指实际拍摄的总时长(单位默认为秒)。“Start recording delay”是为避免因操作触碰手机造成震动而延后几秒钟开始第1帧的拍摄。

(2)开始拍摄。按“Start”按钮,界面会提示现有的拍摄设置,如图1所示。其中“Timelapse length”是指根据现有设置所得成片的时长。如果所有设置符合拍摄需求,可以按“Start a new timelapse”,手机将跳转到拍摄界面。在界面左上角的3个图标中,提示“剩余的拍摄时间”、代表“已拍摄帧数”、表示“已拍摄时长”,数值会根据拍摄情况随时变化。右侧的图标用于锁定焦点,用于锁定曝光。设定好后,就可以点击图标,手机将按照设定好的时间间隔自动开始拍摄。

(3)结束拍摄。预定的拍摄时间完成,或手动点击图标结束拍摄,手机会自动跳转到视频生成界面,并将自动把拍摄的画面渲染成一段动态视频。在此界面可以预览视频,给视频起名字、描述、增加配乐、添加滤镜效果,然后便可以点击“Save”保存视频。点击图标,点选“Export to camera roll”就可以将视频导出到手机视频库。

延时摄影的注意事项

手机是否固定是影响拍摄成败的关键。由于智能手机的延时拍摄APP会自动合成视频,这就导致我们很难通过后期处理弥补前期拍摄的失误,在拍摄过程中出现晃动或失焦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长时间的拍摄功亏一篑。因此,我们建议初学者使用三脚架固定手机,从固定镜头练起,操作熟练后,可以借助旋转云台、电动滑轨等辅助设备实现更为生动有趣的延时摄影效果。

另外,要特别注意曝光控制。在自然光下拍摄时,如果锁定曝光,光照变化可能导致画面出现过曝或欠曝的情况,因此我们建议初学者使用自动曝光模式(这种操作存在一定不足,即在光线变化较大时,生成的视频会出现忽明忽暗的情况);如果能准确预估拍摄期间的天气情况,且能判断出主要被摄物的受光变化趋势,可以锁定一个中间曝光值,以较好地控制主要被摄物的明暗。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在室内拍摄,使用人工光提高拍摄成功率。

此外,拍摄时还要确保手机电量、内存充足,关闭闹钟,调至飞行模式。

手机延时摄影的难点

与数码相机相比较,使用手机进行延时摄影简单易行,省略了很多后期处理合成的过程,其创作难点主要在于前期对拍摄对象变化规律的把握。延时摄影的创作者必须熟悉拍摄对象,对拍摄对象的运动方向、范围、速度及环境变化等因素进行合理预估,才可能顺利完成拍摄。

以外景拍摄睡莲为例。睡莲有昼开夜合的特性,是延时摄影的上佳题材。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笔者发现,仅仅对睡莲有肤浅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如果不了解季节、温度、光照对于睡莲开花的影响,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拍摄者空等许久而睡莲不开花的情况;如果不了解睡莲不同花期的花朵形态,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一池睡莲怒放而唯独被拍摄的睡莲不开花的情况;如果不能合理预估天气和光照变化,就有可能出现随着太阳的升高、光照的加剧,画面逐渐过曝的情况。此外,在拍摄时还要避免他人进镜头、碰镜头、干扰拍摄物等意外情况的发生。总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延时拍摄的失败。但恰恰是经过了尝试、失败、再尝试这样的曲折和反复,拍摄者不仅娴熟掌握了拍摄技巧,而且会对睡莲的生理习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因为这与科学观察的过程非常相似。

篇3:摄影抓拍的意味和技法

一、抓拍概述

抓拍通常是指当被摄对象处于不受干扰的自由状态时, 快速地抓取其自然生动、最有表现力的瞬间的拍摄方法。抓拍的根本在于抓, 这种有意无意间对某一“决定性瞬间”的即时表达方式, 不仅使其有别于其他摄影法, 对于纪实摄影者来说更是一种观念、立场和原则。抓拍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 自然性

自然是艺术美的要素。就像罗丹说他在雕塑中“服从于自然的命令”那样, 抓拍正是通过摄取诸多的“自然状态” (生物的神态、表情、动作乃至宇宙万象之天成) 来传递特定的身心感受。虽然摄影中为谋求某些特殊效果也常采用人为布设, 但最自然的往往是最感人的。

2. 真实性

真实意味不矫揉造作, 无虚伪掩饰, 而抓拍中被摄对象的“无意识状态”恰合此意。对于人物主体, 抓拍往往能生动地记录被摄者最真切的行为举止、情感表达等。如图1, 正是通过对姚明“疲惫、关注”真实神态的抓拍, 让读者感受到赛场的剧烈及其对赛事的努力和期望。 (见图1)

3. 瞬间性

瞬间属时间范畴。抓拍关注的是散落在不同瞬间中的美学元素, 这些稍纵即逝的精彩也即布勒松所指的“决定性的瞬间”。“平庸的瞬间”相对而言就只像未到终点的中间准备过程。抓拍的关键就是对这两者的区别和把握。

二、抓拍特定技法分析

要使抓拍摄影免落俗套, 除了把握基本属性外, 对特定技法的理解运用也很重要。

1. 快与慢

相机快门高低速的应用有两层含义:其一, 依摄者自身或被摄对象的运动速度而定。对体育竞技、即时活动等快动体, 为凝固动作宜用高速快门, 但有时以较慢的快门结合闪光灯连闪或多重曝光, 非但能凝固动作, 更可表达动作的延续, 以示运动的全过程。其二, 依作品意蕴而定。慢门 (低速快门) 所带出的虚影, 除能营造更真切的动感, 更可使作品具有特别的抽象意味。

2. 虚与实

美学中的虚实手法在抓拍技法中同样有其妙用。具体选用取决于作品的最终意趣。可谓“虚实本无意, 只缘情境生”。图2图3同样采自白族金花的节庆纪实, 前者用“虚法”烘托“朦胧、梦舞、陶醉”的节庆气氛;后者则以“实法”描绘“福愿如虹, 缤纷落彩”的形象吉愿, 两图都以对民俗风情的生动表达为旨趣。 (见图2、图3)

3. 追随与印象

“追随”和“印象”作为较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在抓拍中有特别的运用。两者在技法和效果上各有异同。虽画面都似有虚化成分, 但前者重动感而后者更重意境。

“追随”意指对被摄动体运动过程的追摄。即在按下快门的同时, 须将相机随动体作一定幅度的摆动。这种“动清静虚”的对比效果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动感, 也让读者似有亲临现场的视觉感受。 (见图4)

“印象”是对被摄画面给人的总体意境感受而言。一般视觉上避免过多清晰而力求适度的虚幻, 正是其对细节的忽略给人以更多的“印象空间”, 而且这种以软焦点产生朦胧, 再结合对光线氛围的把握, 给画面带来浪漫主义色彩及更深度的感受空间。

三、抓拍方式的选用

1. 伏击 (人机不见)

伏击抓拍意指在摄取过程中隐蔽自己, 避免被对象发现。其要点是对隐蔽地点的选择及对拍摄视野的确保。此法对隐事秘闻、野生摄猎、战地采访等追踪报道尤显重要。

2. 突袭 (人见机不见)

当发现有价值而“不愿被摄”的目标, 又无合适的隐蔽地点时, 可采用“突袭”法。其要领是, 为掩蔽拍摄动机, 须事先调控好相机参数, 时机一到, 对象尚未觉察时迅速摄取。如昔日雷巴特、沙乐门将相机藏于帽子、皮包里。

3. 声东击西 (人机俱见)

如摄影师身份无法回避, 为迷惑、转移对象的注意力, 可在现场不作拍摄状 (如调控相机) 或将镜头对着目标以外的其他物体。但真正的注意力仍在目标对象上, 伺机抓拍。

4. 随顺自然 (人机两忘)

篇4:智能手机的高速摄影技法

什么是高速摄影

世间万物瞬息万变,很多运动和变化发生在转瞬之间,以至于我们单靠肉眼无法捕捉其运动过程的细节,而高速摄影解决了这一问题。高速摄影,俗称“慢动作”摄影,它可以把动作放慢,显示人眼看不见的精彩瞬间。

高速摄影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科研领域,高速摄影常被用于记录、分析物体的运动变化,比如研究人员利用高速摄影探究汽车碰撞瞬间的受力状况;在工业领域,人们利用高速摄影查找高速运转的生产线上的漏洞,以改进生产工艺;在体育竞技方面,高速摄影协助教练和运动员分析动作技术细节,提高竞技水平;在影视和广告作品中,子弹出膛、炸弹爆破、汽车碰撞等极具震撼力的镜头都是采用高速摄影完成的。

高速摄影的实现原理

上期专栏我们谈到了延时摄影和帧速率的概念,了解了人类感官系统的视觉暂留特性,当以一定的帧速率播放一系列静态图片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幅幅的静态图片,而是连贯的动态影像。经测试,使人眼感觉播放画面流畅的帧速率的临界值是24帧每秒(frame per second,fps),也就是说1秒钟至少播放24帧画面,我们才会感觉到视频中的动作是自然、连贯的。事实上,电影的常规播放帧速率正是24fpS,我国电视节目为25 fpS,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预设为30 fpS。

从实现原理看,我们看到的常速视频,其拍摄帧速率和播放帧速率是一致的,比如拍摄时每秒钟记录30帧画面,播放时每秒钟也播放30帧画面。延时摄影是通过降低前期拍摄的帧速率,后期以常规帧速率播放画面浓缩时间的,比如前期每秒钟拍摄1帧画面,后期以30fps的速度播放,那么,播放时间就比真实拍摄时间压缩了30倍。

有剪辑经验的老师和同学可能会问,后期制作软件都有“变速功能”,有必要用高速摄影吗?前期以常规帧速率拍摄,后期制作时将视频变成慢动作不就可以了么!其实,这两种方法在原理和效果上是有差别的。如果前期以30fps的速度拍摄1秒钟,那么我们得到的只有30帧画面,若想将其放慢2倍播放,需要有60帧画面,由于没有足够的数据填充帧与帧之间的空隙,后期软件必须通过逐帧复制的方式来完成,那么画面动作就会变得抖动而模糊,并且变速倍数越大,问题越明显。但如果前期以较高的帧速率拍摄,比如以240fps的速度拍摄1秒钟,那么我们得到的是240帧画面,即使将其放慢8倍播放,那么1秒钟仍然播放30帧画面,我们看到的动作依旧是流畅清晰的。智能手机的高速摄影功能

使用手机进行高速摄影时,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这对智能手机的运算和存储能力都是极高的要求,很多手机由于软硬件等因素的限制还不能提供高速摄影功能。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厂商开始注重高速摄影功能的开发,比如iPhone 5s能以720P的分辨率拍出120fps的素材,iPhone 6s则能以1080P(120fps)或720P(240fps)的分辨率拍摄慢动作视频,华为mate8、三星Galaxy s5等手机也都具备高速摄影功能。想要确认自己的智能手机是否能够具备高速摄影功能,可以在“设置”菜单或“相机”app中查看是否有“慢动作视频”选项,并且可以查看手机可支持的高速摄影帧速率和分辨率。

智能手机的高速摄影方法

以iPhone 6s为例。首先,打开“设置”中的“照片与相机”选项,点击“录制慢动作视频”,根据拍摄需求选择拍摄模式,如果你希望获得画面更清晰,也就是分辨率更高的视频,可以选择“1080P,120fps',如果你希望将拍摄对象的运动速度尽可能地放慢,则选择“720P,240fps”。然后,打开手机自带“相机”app,横屏时自下向上滑动屏幕至“慢动作”模式,点击红色快门按钮即可开始拍摄,再次点击快门即可停止拍摄。手机会自动完成视频的运算,在“照片”app中即可找到完成的慢动作视频。另外,你还可以即时对拍摄完成的慢动作视频进行编辑。点击“编辑”按钮,可以看到屏幕下方的编辑条,左右拖动编辑条上的编辑点,你可以规定视频从常速到慢动作相互转换的时间点,按“完成”即可保存编辑后的视频。高速摄影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有足够的光照量。光照是影响高速摄影成像质量的主要外界因素。拍摄帧速率越高,需要的光照量就越大。举个例子,如果拍摄240fps的高速镜头,我们的光照量需要的是常规拍摄的10倍或更多。因此,在进行高速摄影时,如果室外阳光充足,且具备室外拍摄条件,那么在室外完成拍摄是很不错的选择,如果必须在室内拍摄,那么你需要准备足够的照明设备作为强有力的光源。

其次,要杜绝灯光闪烁。如果你打算在室内进行高速摄影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光源都符合高速摄影的拍摄要求。许多住宅、教室都使用日光灯作为照明光源,而普通的日光灯存在频闪问题,这种闪烁的频率超过了人眼的感知能力,因此我们感受不到,但是对于高速摄影却会造成严重干扰,拍摄的画面会始终出现明暗交错的灯光闪烁。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在室内拍摄时,不要使用日光灯或节能灯提供照明,尽量使用直流电供电的灯具作为拍摄光源,如LED灯或其他专用的摄影灯具等。当然,室外拍摄不存在闪烁问题。

另外,要保证内存足够大。高速摄影所需的储存空间要比正常拍摄大得多,比如拍摄10倍速的高速镜头其数据占用量就比同规格常速视频大了10倍。iPhone 6s提示拍摄1分钟1080P、120fps的视频数据量大约为375 MB,拍摄1分钟720P、240fps的视频数据量大约为300MB。为了确保你可以把珍贵的镜头全部收录下来,请一定确保手机内存足够大,或者提前准备好外接储存设备。手机高速摄影的创意拍摄案例

在专业摄影领域,高速摄影的起点是1 000fps,在科技摄影领域,已经出现了每秒钟可以拍摄1万亿幅画面的超高速摄影机。相比而言,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机最高仅能支持240fps的拍摄速率,这个速率属于高速摄影的入门级别,更适合拍摄人的动作、物体的慢速运动等,在拍摄高速运动时,智能手机会表现得有些力不从心。

篇5:漫谈生态摄影技法之“三求”

一、求精

1. 追求精彩瞬间

精彩瞬间是指被摄主体出现极其短暂的动作、行为以及陪体等自然景物出现稍纵即逝的现象。拍摄精彩瞬间要求摄影人具备: (1) 预见的能力; (2) 手疾眼快的本事; (3) 了解被摄物种的习性或规律。在拍摄野生动物时抓取精彩瞬间不是轻而易举的, 除了上述三点外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拥抱太阳》这幅作品是当太阳快落山时, 来到事先选定好的拍摄位置, 等待归巢的鸟儿经过太阳的瞬间, 按动快门。

2. 追求精确曝光

精确曝光主要是对被摄主体而言。摄影人经常会遇到了精彩瞬间, 可是由于曝光失误而错失良机。做到精确曝光, 有三种方法: (1) 根据拍摄景物的客观时空状况, 选择适当的测光模式; (2) 根据观察初拍效果, 运用好曝光补偿功能; (3) 根据拍摄现场的光照度变化和拍摄者本身的实践经验, 选择手动曝光模式锁定曝光量。如图1, 主体最高光部位 (喙、鼻) 和最暗部位 (眼球) 都有极其丰富的层次。

在曝光控制方面我有如下体会:

一是在主体目标不确定, 环境背景不知晓的情况下, 可以使用程序曝光模式P档待机, 一旦出现目标即可抓拍, 继而迅速观查拍摄结果, 如果曝光有问题可以快速进行补偿, 如果主体模糊量较大, 或景深不够理想, 可以在P档不变动的条件下提高快门速度或调整光圈指数, 伺机再拍。

二是在拍摄动物时, 如拍摄鸟类, 在目标主体暂时稳定, 但随时有可能起飞的情况下, 可以使用手动曝光模式M档, 操作方法是在P档采用点测光对准被摄主体试拍, 通过观察后确定出光圈与快门的指数, 设定到M档上, 然后在跟踪聚焦和连拍模式状态下伺机抓拍。这样曝光量就被固定下来了, 不管主体的环境背景亮度如何变化, 都不会影响主体的原定曝光量。

三是目标主体相对稳定, 且在环境背景亮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 可以事先进行定量补偿设定, 使用高速快门、优先曝光模式S档或TV档随时抓拍。

3. 追求精美构图。

构图的好坏决定着摄影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因此, 我们在记录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时也应该注重画面构图的艺术性。在客观景物中寻找: (1) 美化画面的节奏感、韵律感; (2) 突出主体的比兴语言; (3) 提炼归纳出点、线、面结构, 从而形成简洁完美的视觉画面。如图2, 主体在画面中所占面积虽然不大, 但却是视觉中心点, 陪体苍劲的树干形成了画面结构曲线, 别无它物, 画面构成再简洁不过了。

二、求特

在摄影创作中要不断地追求新意, 即超越平凡的特殊性, 生态摄影亦如此。在生态摄影中, 求特主要是追求特殊物种、特殊环境和特殊技法。

1. 特殊物种

无论是生态纪实摄影还是生态艺术摄影, 有一个不断地追求新鲜、特别、奇怪物种的想法是十分必要的, 运气好也许会获得“首次发现”“第一人”这样的殊荣。如图3A、图3B、图3C, 这只落到我身旁的一部小轿车上的昆虫, 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的物种, 至今尚未查找到它的名字。

2. 特殊环境

虽然追求特殊物种很难, 但是追求特殊环境就相对简单了, 我们可以尝试在所谓的坏天气中去拍摄野生动物的生活现状, 使作品超凡脱俗, 更加吸引观者的眼球。如图4雪中天鹅的意境令人遐想。

3. 特殊技法

在艺术摄影领域追求新的技术技法, 改变传统的表现形式, 始终是艺术摄影家的一个心愿。长期以来出现的特殊技法有变焦拍摄法 (图5) 、移动拍摄法 (图6) 、多重曝光法 (图7) 、红外线摄影 (图8) 等等。

三、求价

篇6:星野摄影的后期处理技法(下)

使用PTGui进行星空全景拼接

全景影像利于展现星空恢弘广袤的气势,颇受爱好者欢迎,其拼接合成可以借助多种工具完成,如Photoshop自带的“Photomerge”功能就可以实现较为简单的拼接。但Photoshop毕竟并非专业工具,对星空图像的识别率不高,常常无法完成拼接,而且功能过于自动化,少有人工介入进行调整的余地。因此,我们一般使用专门的图像拼接软件—PTGui来生成星空全景影像。

PTGui是一款运行于Windows与Mac OS X平台的全景摄影图像拼接软件,由New House Internet Services BV开发并维护。最初PTGui是为图像拼接工具Panorama Tools开发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程序,如今它已经成长为一款优秀的拼接软

件,其功能包含图像拼接与混合,支持从鱼眼到长焦等不同焦距镜头所拍摄的图像,支持手动设定控制点,并提供多种投影方式供使用者选择和调整。PTGui拼接的成功率高,过程可控,因此成为全世界星野摄影爱好者的常用工具。

PTGui界面简单,主面板上只有三个按钮:加载图像、对准图像、创建全景图。

进行拼接时,首先点击“加载图像”按钮,将素材图像载入。在这一过程中,软件会自动从图像Exif信息中读取相机和镜头参数供拼接使用,如果遇到无法识别的情况,就需要进行手动输入。

素材全部载入后,点击“对准图像”按钮,PTGui开始计算图像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如果拍摄时图像重叠合理、细节丰富,软件一般能够自动识别出不同图像中相互重叠的“特征点”(称为控制点),并分析出素材图像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据此进行拼接和混合后,在“全景图编辑器”窗口里生成全景图的预览效果。

控制点的手动添加

全景图的成功拼接依赖于控制点的识别和对应,而星野影像往往较为暗弱,特征不突出。因此在“对准图像”的步骤中,PTGui有时并不能自动识别部分图像之间的控制点,这时需要手动进行添加,将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告知”软件。PTGui要求两张有重叠关系的图像之间至少要有3个控制点才能实现拼接,一般以5个以上控制点为好,手动设定更多的控制点可以提高拼接精度。

按照“控制点助手”的提示,在控制点选项卡中选取两张有重叠关系的图像进行手动添加。左右的窗口是需要关联的两张图像,用鼠标在左右两图上各点击一下,就设定了一对控制点,设定好的控制点会以序号标示在图片上。当鼠标移动到图像上,会浮现一个局部放大的小窗口,用于观察鼠标位置的细节情况,在按下左键的同时,还可以拖动鼠标进行特征点位置的微调。在窗口下部中间位置有缩放比例按钮,通过调整缩放比例,可以更好地观察两张图像的对应情况。

手动添加控制点的关键在于找到两张图像中的匹配点,我们一般选取在形态上有突出特征的点,比如建筑物的拐角、树枝、

山尖等。对于星空图像来说,除了地景以外,较亮的星点也是很好的特征,如拼接银河时经常会使用织女星、天津四(天鹅座α星)等作为控制点;星空虽然繁杂,但通过相邻几颗星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寻找,一般并不难将控制点对应上。最初的两三个控制点需要完全手动进行指定,后续添加控制点的时候,PTGui会进行辅助计算,在其中一张图像上添加好控制点,鼠标指针会自动移动到另一张图像上相对应的位置附近,如果位置正确就可以直接点击鼠标确认,否则可以用按下左键移动的方法进行微调。在手动添加控制点后,可以点击“优化器”的选项卡对拼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一般不需要修改默认参数设置,直接点击左下角的“运行优化器”即可。

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预览和生成全景图了,点击初始面板上“创建全景图”的按钮或直接进入相应的选项卡,可以对图像尺寸、文件格式、存储位置等参数进行设定。生成全景图之后,还可以将本次拼接的方案保存为pts格式的文件,这样只要原始图像没有删除或移动,以后就可以直接打开这个方案对拼接的全景图进行各种调整,而不必重新完成上述过程。

投影方式的选择

全景拼接可以将超过180?视角收入同一个画面,这个过程实际是将球面上的影像投射到平面上,类似于从地球仪到世界地图的变换。PTGui在全景图预览窗口里为这种变换提供了多种投影方式,常见的有直线、柱面、等距圆柱这三种。在不同的投影方

式下,画面会有不同的形状变化,可以根据图像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1.直线投影方式:普通广角镜头的投影方式,这种方式下透视感最强,但是对于视野范围特别大的全景图,这种方式生成的影像畸变很大,较少选用。

2.柱面投影方式:适合水平方向视野特别大,而竖直方向视野不算很大的情况;拍摄银河拱桥的时候常常用到这样的投影方式。

3.等距圆柱投影方式:也叫球面投影方式,适合水平和竖直方向视野都很大的情况。

除了这三种常见的方式外,其他十余种投影方式也都各有其适合的情况,读者在拼接时不妨进行尝试,通过实践直观了解不同拼接方式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小

行星”的投影方式,可以直接创建近来流行的小星球效果的星空全景图,较之使用Photoshop的极坐标转换方式更加方便。

除了不同投影方式的设定,在编辑器中还可以用鼠标左键拖动图像来改变投影的角度和位置,或者用鼠标右键拖动图像来进行旋转,再配合水平与竖直两个滑块控制视场范围,对影像进行相当大范围而灵活的调整,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使用Photoshop和Lightroom增强星野影像

Photoshop和Lightroom都是主流图像处理工具,在星野影像的后期方面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对RAW文件的精雕细琢上。拍摄RAW文件对星野摄影来说是必须的步骤,因为它保存了相机记录的原始数据,可以在后期中以无损画质的方式进行多种调整;并且包含着更多的信息,如RAW文件每个色彩通道通常采用12bit来记录,信息量是JPG文件(8bit)的16倍,预留了很大的处理空间。

对RAW文件的处理是整个后期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最终图像质量的关键。由于Photoshop的Camera Raw插件和Lightroom在界面和功能上都非常相似,下面统一以Camera Raw为例进行介绍。

色温的设定与曝光调整

初学者拍摄星空的时候常常会纠结于白平衡的设置,若使用日光或自动白平衡,画面常常呈现为暖调,使用白炽灯白平衡的话则呈现为冷调,白平衡的设置对画面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其选择也给很多人造成了困惑。

实际上,如果拍摄时采用RAW格式就不会有这种烦恼,在Camera Raw的“基本”选项卡中可以很方便地将图像设定为各种白平衡模式,还能够利用“色温”和“色调”两个滑块进行更精细的调整以寻找自己最满意的组合,并且这种调整是完全无损的。一般而言,大家更习惯用偏冷的色调来表现星空,这就需要将“色温”滑块向左移动,也就是降低白平衡色温值,相应使画面整体色温获得提高。

曝光同样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在Camera Raw中可以通过调整“基本”选项卡中的曝光、对比度、高光、阴影、白色、黑色等滑块以及“色调曲线”选项卡中的曲线来对画面整体以及不同亮度的区间进行精细设定,并且这些调整都直接反应在右上角的直方图上。其中“曝光”滑块用于调整整体的曝光量,“高光”滑块用于调整画面的

亮部,“阴影”滑块用于调整暗部。星野摄影拍摄的场景中大光比很常见,比如无月夜天空比地面亮很多,或者地面的灯光比周围环境亮很多,后期处理往往需要解决画面反差过大的问题,这时就可以通过增大“阴影”滑块的数值以提亮暗部,同时减小“高光”滑块的数值以保留亮部层次,效果非常明显。

降低噪声与镜头校正

降噪是星野影像后期处理的首要工作,除了多张叠加取均值的方式以外,对单张图像噪声的精细调整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Camera Raw提供了强大的降噪能力,在功能面板上的“细节”选项卡中,包含了锐化和降噪这两个方向相反又密切联系的重要功能,调整“减少杂色”相关的滑块可以进行降噪处理,同时调整“锐化”相关的滑块,会让画面细节更丰富,两者相协调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方面调整时,应将图像放大到100%或更高比例,以便清晰观察。

星野摄影经常使用超广角镜头和大光圈拍摄,凸显了镜头的畸变、暗角和色差,这些问题在Camera Raw的“镜头校正”面板中可以轻松地解决。由于常见的镜头在数据库中都有相应数据,直接勾选“启用镜头配置文件校正”选项,软件就会根据所存储的数据来校正镜头的畸变和暗角,校正量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滑块进行调整。而点击“颜色”子选项卡进入色差校正界面后,可以根据情况校正镜头的紫边、绿边等色差,有效改善画面质量。

使用渐变滤镜

星野摄影中经常遇到天空和地面的亮度差异很大的情况,如果通过高光/阴影滑块的调整仍然难以达到良好效果,还可以利用工具栏中的“渐变滤镜”功能,对画面进行分区处理。这一功能模拟的是实体渐变滤镜,但提供了比实体滤镜远为丰富的调整参数,还可以设定渐变区域的范围和方向,并且支持多个滤镜同时使用。

文件同步和批处理

星野摄影经常需要对在同一场景下拍摄的多个图像进行统一处理,例如星轨、全景拼接和拍摄延时视频,文件数量或可多达上千个,这时我们会希望对其中一张图像所做的处理能够应用于所有的图像上,这就要用到Camera Raw的同步或者Lightroom中的批处理操作。

在Camera Raw中,如果同时载入了多个RAW文件,在界面的左侧会显示出所有载入文件的缩略图,此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文件进行调整,在所有的调整完成之后,点击文件列表上方的“全选”按钮,将所有的文件选中,然后点击“同步”按钮,此后会出现一个界面用来选择需要同步哪些设置,确定之后,软件就会所选的设置应用到每一张图像上,非常快捷方便。需要注意的是,同时载入大量文件对计算机的性能有一定要求,如性能不足可分批处理。

银河拱桥的前期准备与后期处理

银河是星野摄影中最受欢迎的拍摄对象,要将这横跨天际的壮观景象收入画面,必须进行全景拼接,在常见的投影方式下,银河会在画面中呈现出优美的拱形,被爱好者们形象地称为“银河拱桥”。

想得到完美的银河拱桥图像,必须从前期拍摄开始进行准备。一般而言,6到8月份的入夜后银河高度适中,是拍摄的良好时机,而秋天银河在入夜后已经升起很高,拍摄难度增大。为减少工作量,拍摄时应选用24毫米以下的超广角镜头;如果使用竖画幅就能将银河最高处与地面同时放入画面,那么只需要竖幅拍摄一圈就可以了,而当银河较高或镜头不够广,以至于竖幅无法同时容纳下银河与地面时,就需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进行拼接,一般使用横画幅在不同高度上拍摄矩阵式的若干张。

为了减少后期工作量,拍摄时要保持每张图像的参数基本相同,因此需要将相机调整至手动模式,来设定焦距、光圈、快门和ISO等,使与曝光相关的参数保持不变,而白平衡等其他设置可以放到后期工作中再调整。为了保证拼接的顺利和高效,拍摄时需注意保持相邻图片之间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有1/4左右的重叠,同时要尽可能保持云台的水平。当拍摄过程持续较长时,星空在这段时间内的移动已经不能忽略了,为了防止星空移动造成后期拼接出错,在拍摄的时候就应该首先尽快拍完地面附近的部分,然后再拍天空中更高的位置。

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应首先挑选有代表性的一张图像,使用RAW文件进行仔细

篇7:漫谈生态摄影技法之“三定”

一、定主体对象

我的做法是:1.先拍动的后拍静的;2.先拍稀有的后拍常见的;3.先拍精彩的后拍无奇的。比如, 2011年6月我去内蒙古乌梁素海, 到了海子堤坝之上, 环视周围发现有疣鼻天鹅、赤麻鸭、赤嘴潜鸭、黑翅长脚鹬、反嘴鹬、须浮鸥等等鸟类在水中栖息 (图1) 。疣鼻天鹅是我此去内蒙古的主要拍摄目标, 按理说应该是先拍它, 可是警觉的赤嘴潜鸭发现了我们, 开始向苇丛深处移动, 于是我先将镜头对准了赤嘴潜鸭, 抓拍了几张 (图2) , 然后再静下心来考虑如何拍好疣鼻天鹅。在寻找适当的拍摄位置时, 我突然看到了两只黑水鸡在打斗, 本着先拍精彩后拍无奇的原则, 立刻抓拍起黑水鸡打斗的场面 (图3) 。

二、定优先内容

选择感光度优先:对于纪实摄影而言, 一般是要求物像清晰、环境典型、画面具有记录和证明价值。因此, 为了保证能够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必须要有较高的快门速度和较小的光圈孔径, 可谓快门和光圈双优先。这就要求光照度要够强, 在光照度不够强的条件下, 只有通过提高感光度来解决。所以, 在光线较暗时拍摄纪实作品, 需要先将感光度ISO值提高, 我把它叫做感光度优先。如图2, 感光度优先设定为ISO200°, P程序曝光模式自动取得了光圈f/11、快门1/500秒。

选择光圈优先:我将光圈优先称为“景深优先”。景深在摄影艺术造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有效地突出主体、控制焦点前后和整体画面的清晰范围以及视觉空间感。其表现是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在生态纪实摄影中, 通常情况下, 拍摄大环境场面采用小光圈优先以取得较大的景深效果;如果拍摄个体, 则使用大光圈优先为宜, 这样可以有效地虚化前景与背景, 从而突出主体;如图4, 如果不采用大光圈优先, 占画面四分之三的前景芦苇将呈现出清晰的物像, 就会争夺读者视线, 不能很好地突出鸟儿 (东方大苇莺) 的形象。

选择快门优先:换个说法可以叫做模糊量优先, 模糊量是指被拍摄的运动物体在画面留下的清晰度, 快门开闭时间越短, 模糊量越小, 反之, 快门开闭时间越长, 模糊量越大。根据拍摄目标的体积大小和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确定快门速度。对纪实摄影而言:主体体积越小、运动速度越快、镜头焦距越长, 快门时间应设定得越短。对于艺术摄影创作而言, 则要根据需要而定。如图5, 按纪实摄影的要求, 至少要设定1/500秒以上。但是, 为了追求中国画的水墨效果, 采用了慢速快门, 将快门速度优先设定为1/20秒, 取得了十分逼真的中国画泼墨写意画面。

三、定取景位置

拍摄距离:即摄影物距。距离远近直接影响着画面景别的大小, 主体物像的清晰度和画面信息量的多少 (构成画面要素单位的多少) 。在镜头焦距不变的前提下, 物距越长, 景深越大, 景别越大, 陪体越多;物距越短, 景别越小, 景深越小, 画面信息量越少。根据所选择的物像特征、形态和质感, 决定拍摄距离。

拍摄方向:拍摄方向分为对主体形态的正面拍摄、侧面拍摄和背面拍摄。如图6、图7、图8, 方向的选择直接决定着主体形态、光线入射方向和画面结构的变化, 我们可以从图9、图10、图11的构图变化中看出, 由于我坐在行进中的船上拍摄, 位置不断移动, 三幅画面中的前后礁石位移十分明显。因此, 我们变换或选择拍摄方向的依据是要选择理想的光位, 或理想的主体形态, 或环境陪体及背景。

拍摄角度:分为平视角度、仰视角度和俯视角度, 角度的变化可以直接改变画面的环境背景, 拍摄角度不同环境背景截然不同, 相同的主体画面拍摄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如图12以平视角度拍摄画面比较杂乱, 许多陪体在画面中争夺陪体视线;图13俯视角度拍摄将地平线升至画面以外, 在选择适当的方向将主体衬托在相对空白的背景之上, 有效地清除了部分陪体;图14以仰视角度拍将地平线降到画面以外, 以天空作背景, 将多余的陪体框在画面以外, 这是最有效的突出主体净化环境的方法。

上一篇:“党建带妇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下一篇:热爱生命的人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