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24-07-10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选8篇)

篇1: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4月15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为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提高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逐步使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与普通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逐步形成省级政府为主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2013年,改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人数达到144万名,较2012年增加11万名,占高职招生计划总量的43%。

篇2: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初探

2005年11月7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温总理指出:“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这些变化表明职业教育应该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党和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加强职业教育的重

要性和紧迫性。”在此社会背景下,笔者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因此,学习借鉴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必将成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就是社区学院。美国的社区学院在其高等教育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美国目前有各类高等院校3665所,其中社区学院有1250所,占总数的34.1%;美国高等学校在校生1500万,其中社区学院学生 500万,占总人数的1/3。这些数字不仅说明了美国社区院校的规模庞大,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活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社区学院扮演着的角色,独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培养制度对促进劳动力就业,保障社会安定,以及带动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招生对象多层次、宽口径。社区学院招生对象的多层次、宽口径主要体现在:招收对象范围广,它不仅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也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同时还招收在职职工。招生的标准和依据更多地是考虑学生的个人意愿,政府和学校不再单独设定较高的门槛,不举行统一的招生考试,完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办学水准,只要民众(不仅仅限于高中的应届毕业生)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愿望,社区学院就会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的愿望:一方面社区学院能丰富自身办学体系,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随着学院办学实力的不断壮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2.招生机制呈现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当今美国社区学院中职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的欢迎。这与它招生机制上的灵活性、开放性是分不开的。由于科技不断进步,经济发展迅猛,使得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湖 北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教 务 处

社区学院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极其重视对科技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状况的预测,以此调整自己的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及时增设社区需要的专业、课程。此外,社区学院极其重视学校与企业的广泛合作,多采取与企业合作办专业,与企业进行协作教育,为企业培训职工等方式。这些合作,对学生而言,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对企业而言,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和扩大未来可供选择的高素质的新增劳动力来源;对学校而言,不仅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等教育资源,使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能够保证学院的生存和发展。

与美国的高职教育相比较,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呈不平衡性,要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建功立业,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主次地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创建不同学制、具有地域特色、规模和专业设置灵活多样的高等职业学校,使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呈现个性化、多元化。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认为具体的实施措施之一就是逐步地取消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放开高职教育的人口,以此,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

二、对我国高职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构想

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促进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关键是寻求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的创新和突破。

德国从来不组织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学生读完13年后,是继续读大学,还是读职业高等学校,完全由他们自己选择决定,学校教师只给予指导。德国没有高考制度,但德国的教育水平和教育层次却非常高,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成绩斐然。可见,高考制度的存在不是保障一个国家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的必然因素。

当然,德国有自己的教育传统和实际,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特色,因此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理、有序、有节地进行高考制度的改革。

综观世界上经济发达和教育相对进步的国家,我们认为我国高职考试制度的取消是必然的趋势。我们主张在现有的高等教育教育考试制度中,对高职招生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和制度,放宽招生门类的限制,调低招生的门槛。当然这个

过程可能需要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从时间段上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首先取消竞争程度相对缓和的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实行只要经学生个人申请,拟录取学校审核同意,原则上不再受高考分数的限制,让市场机制相对完善的民办学校成为探索中国高职教育的排头兵。公办高职院校的招生仍然遵循“公平报名,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招生的考试。第二个阶段是取消公办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最终使高考只成为选拔普通高校学生的制度,高职不需要考试,使高职教育成为真正的大众化教育。

三、改革我国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的意义

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的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研究,在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吸收借鉴世界上一切先进成果和经验的原则指导下,改革高职招生考试制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1.教育资源不是很充裕的前提下,考试制度的废除节省了国家的教育成本,使国家有能力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投放到更需要的项目上去,发挥教育资本的最大效能。

2.取消高职招生考试是带动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取消考试,降低高职入学的门槛,扩大农村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比例,促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制定面向农村学生取消高职招生考试的优惠政策,扶持农村教育,加强农科教结合,扩大农村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比例,不断增强农村教育的服务能力,努力为科教兴农服务,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为城镇化发展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3.以取消高职招生考试改革为契机,根据学生对专业和学校的选择,进一步调整、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和布局结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逐步取消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符合道德原则和科学决策。因为这种改革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和竞争的机会。它强调平等、公平、尊重差异和有爱心,不因家境贫寒、学业不佳、身体有缺陷等等因素而丧失了最起码的接受较低层次教育的机会,努力实现教育的公平。

篇3: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传统高等教育, 本质上在于教育目的——培养既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 又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人才。等而下之, 即便学生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良好的创新能力, 但是一定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的话, 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又有什么区别呢?

培养目标的根本不同要求高职教育一定要有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考试模式。

然而, 不幸的是, 据笔者调研, 目前, 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仍然在沿用普通高校考试组织方式:教师出题命卷、组织考试、评定成绩, 然后上交, 完事。这种传统的只重视理论考核的考核模式根本无益于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考核中得不到体现, 这无疑会扼杀学生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理想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是既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 又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人。这种模式应该是理论素养、操作技能、创新能力三者并重。而考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指挥棒, 更加需要我们深入探索新模式, 大胆进行创新, 努力寻找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考核方式。高职院校应该考虑创立一种新型的、独具特色的考核模式, 以此来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考试模式不应该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 必须非常重视学生技能的考核, 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核。凡是考试, 无不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考核内容 (考什么) 、考核方式 (怎样考) 、组织模式 (谁来考) 。笔者不揣浅陋, 试从这三个方面谈谈对高职院校考试制度改革的构想。

第一, 改革考核的内容。

考试考什么, 要在课程大纲和科目大纲中有清晰准确的表述, 有规可循, 有法可依。考试应当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部分。而且, 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应该远高于理论考核。对理论考试的要求需相对宽松, 这是因为, 学生的操作技能是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学生动手 (实际操作) 能力的高低, 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反映了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凡是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的, 绝不用单纯的理论 (试卷模式) 考核取而代之。我们甚至可以考虑把课程考核中实训考核的比重提高到全部考核课程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如何实施技能考核,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 目前还面临诸多挑战。它涉及的方面很广, 首先是需要专门的场所和大批的实训设备。而如果某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很多, 就得考虑考试的时间问题, 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设备, 为几百个上千个学生同时提供操作。如果机器可能会因为学生的错误操作而带来危险的人身伤害时, 老师就不得不十分留心考生的安全问题。大批的生产资料将被学生不合格的技能“糟蹋”掉。技能考试的成本将会很高。

可以考虑把考核从课堂移入到企业, 这样, 部分考试消耗的资料将会转化为产品, 而不是完全浪费。当然, 最理想的考试模式是“虚拟实践”, 即开发一套专用的软件, 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产品的虚拟生产, 计算机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 自动记录不符合生产要求的违规动作, 无效动作, 甚至错误、危险的动作, 并为学生自动打分, 以上的所有成本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 开发一套可用于不同专业、不同产品、不同考核目标的软件的, 也将是一个长期且艰辛的工作。

第二, 改革考核的组织模式。

传统的考核, 完全由科任教师独力全权负责。这种考核的组织模式显然无法完成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准确鉴定。专业课程的考核要严格以行业组织或者企业制定的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设置, 以及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和能力标准而确定, 并根据市场变化而不断修订, 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应当成立专门的技能考核小组, 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者行业群 (岗位群) 专家与实训教师共同组成。考前由考核小组预选好项目 (如让学生按要求加工某一模件) , 作为考核的内容。为了避免学生的错误操作引起意外事故, 学生操作前, 应该先让他们口述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等。

第三, 改变学院教务处独揽大局的陈旧方式, 主张院系考核分离, 即考核科目分为系考课程和院考课程两个模块。

之所以主张院系分离, 是由考核内容决定的。让学院的教务部门负责这样专业性很强的考试, 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学院组织实施的应该主要是公共基础课 (也叫通识基础课) , 一般指思想政治理论、高职实用英语、大学语文 (含应用文写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而要求复杂、专业性强, 难度较高的技能考试, 必须由各系部的专业指导委员统一论证后各自组织实施。这种考核相对于传统考试 (由学院教务处统一组织全院所有课程的考试) 是破旧立新的创举, 有利于系部根据自身课程特点灵活机动安排考核。课程系考这也是我们考核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

第四, 改变一考定分数的静态考核制度, 采用过程考核方式, 即动态考核。

这种考核制度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总结鉴定性考试的僵化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采取边教边考;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实现过程考核:第一, 项目驱动考核。课程每个章节结束后, 考核教师设置考核任务, 拟定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划分考核小组等, 要求学生通过现场或模拟现场操作, 来展现学生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考核学生从事实际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 采用传统模式, 即通过口头回答、闭卷考试、笔试等方式来考核学生是否理解工作基础的一般原理。第三, 在日常学习中, 主讲教师要求学生提交自制产品、作业、论文、报告等作为展现个人能力的材料, 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

第五, 创立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怎样在学生的考核中, 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 应当用学生的创新成果来代替理论考试。即,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创新, 比如学业论文有新的想法、设计有新的创意、有自己的发明专利等, 我们根据创新程度的高低评定等次 (等次的评定, 需要专业委员会专家设计评定依据) , 依次给予评定成绩, 以代替理论考试。学生可以申请免试该专业或者与此相关的某些专业。

高职院校改革考核方式, 一定要把职业能力考核放在各种考核的中心位置, 探讨职业能力独立考核新模式;破除以往考场笔试答卷的固有模式, 把考试重点由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技能转移, 考试内容由教材向岗位要求转移。考试地点由考场向车间转移, 考试过程由静态教师监考向动态的, 多种考核方式转移, 成果证据由试卷向产品 (作品) 转移, 使考试更加贴近职业、贴近岗位, 考核成绩与学生具有的技术技能水平基本相当, 真正体现考核的职业教育特色。

打破僵化考核方式, 关键的一点在于改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思维模式, 积极的、虚心的探索, 深入的研究, 大胆的创新。

摘要:目前, 高职院校考核制度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真正体现职业院校自身办学特点的考核制度, 主要借助于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院系考核分离的动态考核;二是改革考核的组织模式、考核内容。

篇4: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入选理由 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立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优化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以及形成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主要内容 建立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办法。对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考生增加技能考查内容,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相关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改革单独考试招生办法。国家示范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等,可于高考前,在本地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范围内,单独组织文化和技能考试,并根据考生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考生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办法。办学定位明确及招生管理规范的高等职业学校的农林、水利、地矿等行业特色鲜明且社会急需的专业,可于高考前,在本地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范围内,依据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完善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各省级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高职的专业技能考试,进一步完善以专业技能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的招生办法。规范中高职贯通的招生办法。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建立健全以省级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篇5: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当前,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原则、目标已经确定,需要将它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由于高考制度的高利害性、高风险性,每一项具体措施都“牵一发动全身”,利弊互见,十分复杂。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通过社会参与、公开讨论,凝聚改革共识。为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提出深入推进高考改革方案的建议,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和批评。

一、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形成的,其特点是国家包办高等教育,对高校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对学生实行免费,统一招生和统一分配。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全球化、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教育需要适应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经济升级、国际竞争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适应人的多样化发展的需求,适应大规模人口流动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供求关系比较宽松,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平均录取率已经达到74.3%,有可能进行实质性的高考制度改革。高考制度改革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要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二是要有利于促进中学的素质教育,三是维护社会公平,三者不可偏废。形成分类考试、多元评价的考试制度,双向选择和自主录取的招生制度,既有利于高校的人才选拔,也有利于促进中学的素质教育,两者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担心腐败而拒绝改革,需要建立“以改革促进改革”的新思维,通过程序公正、信息公开、具有公信力的制度建设,促进高校落实自主权的改革。

高考制度的主要弊端是分分计较的总分评价模式,它导致了中小学智育至上、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弊端,严重妨碍了青少年的人格养成、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损害了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影响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近20年的高考改革,主要围绕考试科目。实践已经证明,单纯的考试科目改革无法改变单纯追求分数的总分评价模式。目前的改革思路是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将等级化的高中学业成绩折合为高考总分。这一过程比较复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各省分别实施,覆盖整个高中阶段,评价的科学性、成绩的可比性、考试的公平性都存在一定问题。

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路需要改变。刻板的总分录取模式源于招考录一体、集中录取的招生录取制度。世界主要国家多实行统一的入学考试;但是,考试成绩只是基本标准。由高校、院系根据对人才的不同需要,形成多元化的招生标准和自主录取机制,才是破除“唯分数论”的关键。我们需要从“招考分离”开始,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重点,形成高校自主招生、高校和学生双向多选的招生录取制度,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

二、改革高校入学考试制度

1.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我国现有16个省市实行高考自行命题,这是在2003年之后为分担全国统一命题风险和适应高中课程改革而实行的。大规模考试应当遵循简单易行、科学和高效的原则,具有国际化视野。建议高考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这也是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基本措施。

将来在出现多个竞争性的专业考试机构之后,可由高校自主选择参加某一机构命题的考试。

2.国家统一高考的方式和内容

国家统一高考分为“基本学习能力测试”(考试1)和“指定科目考试”(考试2)两种。

(1)基本学习能力考试(考试1)

基本学习能力考试考查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所必备的能力。按照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考察学生概括、推理、判断、探究等基础性能力。内容包括阅读、写作、数学、外语。考试时间3小时左右。

(2)指定科目考试(考试2)

指定科目考试(考试2)是高校针对不同学科专业提出的加试科目,一般不多于2门。目前可在高中的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学、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科目中选择。每门考试时间一个半小时。

伴随高中课程多样化的实践,考试科目可更加丰富,形成可供高校和学生选择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以突显学生的专长和满足高校选拔学生的需要。

在条件成熟之后,基本学能考试和指定科目考试可一年举办数次,成绩有效期三年。对多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可比性技术处理。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按照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高中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教育阶段,不是大学预科,不是高考补习班。因此,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宜与选拔性的高考评价相混淆,采用等级制评价,由全省统一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获得高中毕业文凭的依据;作为高职院校入学的学业成绩依据;作为普通高校考试招生评价的参考。

4.英语等科目实行一年多次考试

英语实行机考和社会化考试的条件最为成熟,可实行一年2次考试,保留成绩2年,对多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可比性技术处理。

制定统一的国家英语水平考试标准,整合目前各不衔接的多种考试标准。不同高校和学科可根据需要对考生提出不同的英语要求。

三、改革招生录取制度

《教育规划纲要》已经确立高考制度改革实行“招考分离”的原则。只有实现招考分离,才能从根本上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增加人才评价的多样性,提高人才选拔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1.实行“招考分离”

国家教育考试中心作为专业化考试机构,负责全国统一高考的命题。

省级招办转变职能,考试报名的责任交给考试中心,制定具体招生政策、评价考生的权力还给高校,取消控制学生志愿和投档的权力。在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后,成为为高校和考生服务、管理和监督的机构,通过网络系统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保障高考安全和考试公平。

2.高校实行多元和综合评价

不同类型高校(包括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学科专业的要求,自主确定采用的考试类型、成绩门槛和其它评价要求,形成多样化的录取标准,不再单纯以总分决定录取。政府进行宏观指导,逐步形成以下主要考试评价类型:

(1)高职专科院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 职业适应性面试

(2)地方本科院校:基本学习能力考试(考试1)+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3)高水平大学:基本学习能力考试(考试1)+ 指定科目考试(考试2)+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 高校自主面试

现行的推荐保送、特长生、加分录取、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等都可纳入高校多元综合评价模式,由高校自主确定使用。

3.高校依法自主招生

配合自主招生改革,高校必须改革招生机制和程序,建设具有公信力的招生录取制度。学校成立有社会人士和家长代表参加的招生委员会,制定《招生章程》和《招生违规处理办法》,对院系招生工作进行监督和问责。招生和录取工作由教师组成的院系招生工作组负责。

高校按照办学定位、不同系科专业的要求,向社会公开评价指标、评分标准和录取程序。招生录取过程接受社会监督,包括采用录像等手段记录录取过程。公开考生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对每位录取的学生出具录取报告,对不予录取的考生给予书面答复。

4.考生与高校“双向多选”的录取模式

通过建立“高校招生录取网络服务平台”,实行考生与高校之间直接、双向、多次选择的录取模式。其步骤是:

高校公布各专业的招生门槛条件。考生完成选择的考试后,在网络平台向多所高校提出申请,填写考试成绩和其他证明材料,经地方招生部门审核确认。考生与高校多次双向选择、网络拟合,考生在网上形成的不同序列中排队,必要时高校可要求考生参加面试。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份录取通知再进行确认。高校根据生源充足状况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录取。

5.取消高校录取批次

借鉴部分省(市)的做法,首先合并本科录取第二、第三批次。随着网络录取平台的扩大,完全取消统一录取批次,促进不同特色和定位的高校公平竞争。

四、高考制度改革的实施

1.明确不同主体的改革责任

新一轮招生录取制度改革,高校是最重要的改革主体。要围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建立新的招生录取体制和机制。

主管部门与确定试点的高校签订协议,明确权责,国家要在招生计划、财政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加强监督审查和问责机制,保障改革顺利进行。

各省要负责健全本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配合试点高校进行招生改革。

2.渐进式的改革策略

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宜采取“放开两头、吸引中间、逐步过渡”的策略。从目前的“985”大学和民办本科高校开始,逐步吸引其他学校参加。

3.改革的时间表

2015年 在试行自主招生的高校中,采取自愿申报的方式,确定新一轮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试点高校。试点高校将目前5%的自主招生比例,改为学校或部分学院100%实行自主招生改革。鼓励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新设院校的自主招生与之并轨。民办本科高校也可以自愿申请参加。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时间可适当提前,以保证没有被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有通过传统方式录取的机会。

所有省份合并二本、三本的录取批次。

上海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公布上海市2017年高考科目改革方案(适用于2014年入学的学生)。各省初步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与高职院校招生挂钩。

2016年 建成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招生录取网络服务平台。

2017年 所有在上海招生的高校向社会公布采用学能测试成绩招生的办法。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公布全国统一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并于2020年实施。

2020年 力争所有部委所属大学、50%的地方本科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实现基于学能测试的完全自主招生,大多数高职院校实现依据高中学业水平成绩招生。

五、高考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1.从快制定《教育考试法》

明确政府、高校、专业考试机构、考生在国家考试中的权责,对考试招生中的违法行为依法严惩,依法治教。

2.建立弱势学生补偿计划

部属高水平大学实行“统一测试、自主招生”后,不再有分省招生计划。从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出发,国家制定宏观政策引导和激励研究型大学的行为改善,明确规定国立大学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作为高校社会责任的一部分,高水平大学应公布每年录取新生的城乡、地域、阶层、性别、民族结构,促进教育公平。

整合目前正在实行的具有补偿性的农村连片贫困地区定向生、免费师范生、高考加分等招生政策,实施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寒门计划”,补偿农村学生和弱势阶层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

3.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

篇6: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朱开轩

――在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座谈会上的报告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同志们: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目标,使高等教育 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和提高的关键所在。1994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会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又进一步对高等教育 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为了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我们召开这次高等 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学习、领会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体 制改革的有关精神;交流、总结近几年来已在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情况;着重讨论进一步推进高等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政策和措施。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国家教委和中央有关部委、有关省市教育部门及 高等学校的同志们进行了半年多的准备,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提交 这次会议讨论修改。下面我着重就三个方面的问题讲一些意见。

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经济、政治、科技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 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以后,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近几 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方 面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新进展。

在改革办学体制方面,企业等社会各方面参与办学,民办高等学校、合作办学都有所发展,由政府包揽办 学的格局开始打破,正在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办学的新格局。

在改革管理体制方面,政府职能逐步转变,

篇7: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一、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

在改革中要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三项原则,把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深化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

1、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推行“3+X”科目设置方案。“3”指语文、数学、外语为每个考生必考科目,英语逐步增加听力测试、数学将来不再分文理科;“X”指由高等学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根据自己所报的高等学校志愿,参加高等学校(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根据目前状况,综合科目可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或专科综合。它不是理、化、生、政、史、地等科目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测试。“3+X”突出“3+综合”,“3”也要突出能力、突出应用。鼓励开展综合能力测试,以支持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引导中学生全面学习、掌握中学阶段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形成较强的能力。

2、高考内容的改革。这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花大力气、长时间深入、细致地进行这项改革。总体上将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各个考试科目的命题都应体现这些要求。要组织有关人员加强研究和实验,使之不断深化。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高考形式的改革。现行的一次性全国统考暂时不变。积极探索一年两次考试的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待条件成熟时再实施。

4、录取方式的改革。重点是实施计算机网上录取。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建立全国大学生招生远程录取、学籍学历管理、毕业生远程就业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网上录取系统要做到信息编码统一、考生基础信息统一、同级界面统一、高校录取工作软件统一,并且与其他环节顺畅衔接。网上录取是高校招生手段的革命性变革,既有利于维护公平、公正,又可以节省人力、财力,并将带动高校招生考试其他方面的改革。

三、改革的实施步骤

1、广东省即试行“3+X”科目设置方案并将进一步完善;将有六、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这项改革(19上半年公布具体方案)。左右在全国推开“3+X”方案。

2、在天津市、广西自治区网上录取试点的基础上,年再增加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这项试验。20争取一半左右的省市建立网上录取系统;20基本建成全国招生网上录取系统。

3、1999年在全国对全部保送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为以后高考综合科目的命题积累经验。

4、继续深入进行考试科学与测量学的研究,进一步加强考试手段现代化的建设,以不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四、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涉及的社会面大,关系着广大考生的直接利益,影响着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活动,各级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既要态度积极、满腔热忱,又要头脑冷静、步骤稳妥。各地要在确定改革实施步骤后,认真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特别注意加强对中小学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工作,以高考改革引导中学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各高等学校在高考科目设置“X”部分的选择上,也要注意把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统一起来。

各级政府和各高等学校要加强对网上录取工作的管理,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确保以较快的速度建成一个全国范围内技术标准统一的信息系统,加快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篇8: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关键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制度,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制度有了实质性的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局部调整已不能满足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制度存在的不足

1.招生政策过于计划集中, “统”得过多

目前, 我国的招生管理机制还未从根本上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指导性”招生管理机制, 依然是“指令性”的管理模式, 招生政策均由国家统一制定, 政府干预过于集中, “统”得过多。这就容易造成招生与市场需求脱节, 预定的招生计划即便与实际招生数出入很大, 也无法用市场手段去调节。由于被捆住手脚, 成人高校不能成为实际办学主体, 没有自主招生权, 缺乏办学积极性, 易对政府形成依赖性, 不能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招生市场的需求, 缺乏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招生政策不从“指令性”调整为“指导性”, 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也难以满足“成人”完全的求学需要。

2.“普教化”教育模式不能适应成人学习特点

我国成人教育普遍存在着把成人教育“普通化”的倾向, 造成成人教育职能单一, 没有形成自己的“成人”特色, 没有显示区域性、社区性和行业性优势, 定位单一, 把成人教育归于特殊时期的“补课”, 或是把成人教育完全等同于职业教育或社区教育;制度上依赖并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 缺少自己的特色专业、品牌课程, 没有适合“成人”特点的专门教材, 学制沿用普通教育的学制, 没有弹性, 考试环节一直实行闭卷考试, 不能反映成人学生的真实水平。

3.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相对普通高考, 成人高考的管理制度尚有漏洞, 全国各地成人高考舞弊事件时有发生, 如果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 就会造成招生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在政策的执行上, 也有一些成人高校挑战现行招生制度,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如采取“先进后补”的办法招收旁听生等, 使一部分成人生源未通过国家统考就入学参加专业学习, 或搞无质量保证的“联合办学”等, 凡此种种严重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信誉和运行秩序。

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措施

1.拓宽入学渠道, 实行开放性招生, 逐步实现注册入学制度

成人高校招生应降低甚至放开成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 使成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内容, 安排学习时限, 不受层次、资格、专业、入学考试、工作性质的限制, 能便捷参加学习, 提高自己。成人高等学历招生制度的改革必须是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 随着体制改革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应在实施终身教育的背景下逐步进行。

(1) 加大考试制度改革力度, 尽可能拓宽入学渠道。

首先, 建立健全学分制, 不拘于固定学习年限。对无法坚持学习的学生, 允许中途离校, 一旦回校继续学习, 原来所获学分仍然有效, 所获学分可在校际间相互认可和转换。其次, 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和内容, 变侧重“知识能力”的考试为侧重“综合素质”的能力测试, 注重考查求学者的综合能力和个性特长, 增加有实践经验而离开学校时间较长考生入学的机会。再次, 改革考试组织形式。目前, 可采取统一考试和招生单位自行组织考试相结合的制度, 即分为入学资格考试和入学水平考试两个阶段进行。今后的发展趋势是由学校确定自己的考试方法和内容, 可举行相关学校间的联合考试, 也可允许考生参加成人高校招生有关科目单考, 在一定时间内考出全部科目, 即获得录取资格。

(2) 逐步实行注册入学制度。

实行开放性招生, 由考试选拔入学制度向注册入学制度转变, 是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提高劳动者素质、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 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提高劳动者素质, 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

考试选拔制指的是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 通过考试的手段选拔出符合标准的人才, 属于“精英教育”, 体现相对公平;注册入学是指每一个求学者, 只要具有前一层次的学历, 就可以报名注册参加下一高层次的学习。由考试入学向注册入学转变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需要, 也是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由考试选拔入学向注册入学转变已具备基本条件并有现实的可能性。首先, 我国有开放招生成熟的经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就是典型代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全社会开放, 没有门槛, 可以随时随地就学, 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其社会信誉和人才市场受欢迎的程度, 折射出开放招生的优越性和时代倾向性。高教自考的办学经验应为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所借鉴, 并迅速研究可行性、可操作方案。

其次,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教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投入使用, 高等教育资源总量将大幅提高, 加之控制人口增长基本国策产生人口低增长的实效, 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入学人数高峰已经成为历史, 并有逐步减少的趋势, 开放招生的自然条件越来越明显。

2.扩大成人高校招生自主权

教育作为一种新产业, 就应该像对待其他产业一样, 允许办学实体拥有办学自主权。在促使招生与就业政策、法规尽快完善的情况下,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将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 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 大幅度提高甚至放开成人教育招生计划, 让市场对招生人数、专业、培养方式、质量标准拥有更多的调控能力。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成人教育发展规划、作好招生计划与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方面, 对招生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办学层次等方面进行宏观指导, 给成人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国家调控计划、分配招生人数的做法将不复存在, 成人高校将拥有自主招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权力, 成为具有自身利益要求的独立实体。

3.促进成人高校招生的多元化发展

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普通高等教育连年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形成巨大冲击的情况下, 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将越来越多样化, 市场分割也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倾向。成人高校要重新审视新的发展方向, 明确市场定位, 以服务社会、服务考生为目的, 打破“国有政办”的垄断格局, 开放成人高教市场, 主动面对社会力量、校企合作、境外办学、国外教育资源以及远程教育等新的办学主体。

4.改革成人教育办学模式

成人高校可根据成人教育的发展需要, 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自主进行专业设置, 及时调整专业, 对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要大胆增加, 而一些过时的专业要毫不留情地砍掉。不拘泥固定的学习年限, 缓和从业人员工学矛盾, 大力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跟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 要为成人教育学生选择符合成人特点的教材, 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注重实用性。

5.规范办学行为

成人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发展, 关键在于质量, 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本身能否持续发展。鼓励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增添了教育的活力, 为成人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学习机会。为确保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成人入学的公平性, 必须建立健全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采用校际之间互相监督, 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评估的办法, 严格办学资格审批手续, 杜绝乱办学现象发生。对于不合格的教学站点要进行严肃查处, 不符合条件一律不得招生。

6.成人高教要引入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平等竞争, 通过竞争优胜劣汰, 更合理地配置各种教育资源。成人高教市场的日趋成熟, 规模的不断扩大, 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以及人们学历层次的上移等, 成人教育招生不可避免地引入竞争机制, 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教学质量高, 服务质量优, 专业设置实用, 社会信誉好的学校会受到学生的青睐, 生存空间会加大。这样的学校应得到国家更多的扶持, 社会投入资源也应越多, 从而激发成人高校应有的活力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洪才.大学扩招对教学质量影响状况的调查[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1, (4) .

[2]吴忠魁.终身学习:对教育及社会的改造[N].中国教育报, 2002, (4) .

上一篇:2019年二季度党建督导方案下一篇:2018-2019学年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