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成人高考备考复习计划

2024-08-04

浅析成人高考备考复习计划(精选14篇)

篇1:浅析成人高考备考复习计划

在每年的成人高考中好多学员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看到市场上那么多的复习资料模拟试题头都晕掉了,首先应该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一本好的复习资料,这是决定您能否通过考试的关键。如果您没有更多的时间或者不知道哪本复习资料好,则完全可以以春华教育提供的教材为主,仔细研究,反复琢磨,做到万变不离其中也一定会顺利通过考试。

在进行做题时,关键是要讲究方法,切记不要只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那样只会事倍功半。正确的原则应该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做题的数量。所谓的注重质量,指的是“做一道会一道”(注意不要急于看答案,一定要亲自做一下,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才能真正有收获)。

对于选择题,一定要仔细研究每一个选项对与错的具体原因(这一点对于多选题尤为重要);对于判断题,除了知道该说法是否正确以外,一定要把错误的说法改正过来,也就是说,要把判断题当作改错题来做,这样基本能保证在考试时的失误率在10%以内;对于计算题,一定要搞清楚题中所涉及的公式的具体含义,搞清楚为什么用这个公式而不用那个公式,这样就可以避免原则性错误;对于案例分析题,一定要理解答案,不要死记硬背,同时要注意把握住答案中的要点。

当发现自己做错了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首先,搞清楚正确的答案为什么会是那样;然后,非常关键的是一定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查找错误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考试中不会再范同样的错误。

在中就有一位学员在报名前对数学害怕的要命,目的就是在成人高考中能考多少是多少,经过自己的努力数学竟然考140分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其实成人高考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主要你认真的学习成功永远是属于你的。

所以备战的考生,现在就可以开始做好考前的复习工作了。上天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付出了才有回报,努力了才有收获。

篇2:浅析成人高考备考复习计划

一、基础阶段

1、要清楚当年专升本的考点,然后做自我评估,并根据自己对考点的熟知度分类,哪些能迅速回忆起来,哪些仅有印象,哪些是陌生的;

2、备考资料的选择,若想自己先复习的,建议找前一年专升本的学长、学姐借一些资料,或者自己先按照往年专升本考点知识进行强化复习;

3、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全程复习计划,并要求自己按计划进度复习,这样不至于在某阶段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4、要准备错题本,千万不要嫌麻烦,通过错题本能让自己短时间内发现容易犯错的地方,这对后面阶段的.复习大有益处:

5、此阶段的复习要掌握整个知识的框架,可以先建立每章节的框架,之后对其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系统阶段

1、要把知识框架慢慢细化,同样,可以先从每章节开始,之后进行汇总和完善,并能清楚哪些是重要考点;

2、认真做每章节的配套练习题,目前不要仅仅停留在答案正确的层面上,对于每道题,都要清楚的知道考查的知识点和考查方式,而且要动手去做,之后梳理思路并总结;

3、当知识点和练习题掌握的到位时可以开始做近5年的真题,按考试的时间要求,这样可以培养时间的掌控能力,之后,建议按考点或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可参看试题模块部分,真题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更要认真对待;

4、无论练习题还是真题,都要充分利用错题本,这是查漏补缺的好方式;

5、此阶段的复习至关重要,不管是知识还是方法技巧,都要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这样才更利于冲刺阶段的复习。

三、冲刺阶段

(1)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要相信自己;

(2)认真翻看错题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薄弱之处,以便有效地查漏补缺;

篇3: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研究

一、强化基础知识复习,一轮复习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备考是一项非常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一轮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研究考试方向,明确复习要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效率。《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是高考化学命题的科学依据,因此,对考试说明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考试说明会明确地阐述“考试目标”和“考试范围”以及“命题指导思想”和“题型比例”,还有“题目难易比例”“组卷原则”“样题”等一系列重要信息。因此,高三化学教师应认真研究,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和重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高效性。教师在研究《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时,要注意研究它每一年的变化,特别注意当年新增和新删内容。对于考试说明中新增内容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新删内容一定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大胆舍弃,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2)以课本为基石,注重细节落实。高考化学试题纵有千变万化,其实质还是立足课本基础知识点,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化学一轮复习中要突出教材的主体地位,做到既突出重点、又要面面俱到,扫除知识盲点,丰富考生的知识储备。

(3)科学规范训练,提高训练效率。高三化学资料习题堆积如山,应该正确处理习题资料。切勿整天沉溺于题海而不求甚解,这样反而会降低训练效率。因此,平时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1)习题要做到精选精练。习题的选用以高考题和各地名校模拟题为主。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和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为高考化学备考指明方向。2)养成定时训练的好习惯。平时练习要做到定时限时训练,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切勿让学生养成做一题、对一题答案的坏习惯。

二、二轮复习专题化,注重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

通过二轮的专题复习,要使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所掌握的知识点进一步系统化和网络化,使学生的化学学科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帮助学生构建系统而高效的知识框架。

(1)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对课本知识及主干知识查缺补漏。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要对照“考试说明”中的每个知识点认真研读课本的相关内容,同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每一章内容的重、难点,找出每一章知识的关联点、延伸点以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经过梳理,将会大大提升二轮复习的效率。化学学科主干、重(热)点知识覆盖面广,高考重现率高,抓住主干知识的复习近乎打下大半江山。

(2)专题复习,提升能力,构建系统高效知识框架。在二轮的专题复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把化学“繁、杂、散”的知识点,通过内在或外在的联系,构成知识框架的网络,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某一系列知识点。在做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寻找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掌握内在联系方能做到游刃有余。如无机化学复习过程中,可以以元素周期律为主线,横向从钠和镁到铝,从碳氮氧到氟,从硅磷到硫氯,纵向从锂钠到钾铷,从氧到硫,从氟到碘。这样就可以将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与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横向和纵向的知识网络。

(3)研究历年考题,把握高考的动向,关注热点知识,增加时间、精力投入。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寻找变化规律,把握高考动向。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不难发现:第Ⅰ卷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知识,内容涉及物质的量、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共存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还有电化学等。第Ⅱ卷填空题一般包括实验题、框图推断和流程图题以及有机合成题等。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对这几种题型的特点、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查特点以及对学生能力层次要求要进行细心的研究。对这类高考考查的热点知识,必须加大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三、三轮复习更多的是知识点的回扣

三轮复习不是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简单延续和重复,三轮复习更多的是知识点的回扣,常见的回扣知识的方法有纠错式回扣法和自主式回扣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地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让三轮复习更加高效,使学生在高考备考的最后关头对化学知识有全面、完整、准确的掌握。

四、结束语

总之,高考化学复习备考既要注重细节,强化规范意识,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立足课本,以考试说明为指导,选择高效的复习策略,以提高复习效率,少走弯路,从而让学生信心十足地走入考场,取得优异的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姜国庆.新课标高考化学复习有效策略之管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

篇4: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

【策略一】重视课本知识  灵活处理情境问题

近年浙江高考理综试卷第7题是考查学生化学素养能力,第8题是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其试题内容(选项)大多取材于考纲规定的化学必考教材。

例如2014年第7题中出现的“光催化还原水制氢和电解水制氢”问题,“氨氮废水(含■及NH3)氧化法处理”问题,“燃料的热值”问题等均是教材中的内容。第8题中“金属汞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的处理问题,pH计问题,电子天平问题,茚三酮试剂检验氨基酸等问题也是教材中的内容。

但是第7题C选项要求判断“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这是情景处理问题。如果我们假设单个细胞(V≈10-12L)内有N个目标分子,则细胞内浓度为N/(6.02×1023)/10-12 mol·L-1,当N约为1~6个分子,细胞内浓度则为10-12~10-11mol·L-1,即说法正确。第8题D选项为:“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因为茚三酮这种化学试剂,它主要用于检测氨、一级和二胺、尤其是氨基酸,但不能用于检验蛋白质。因此,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不能证明含有蛋白质。

以上试题告诉我们,高考试题的取材来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如“光学检测”技术取材于前沿科学领域题材,用假设法计算是高中化学常用的方法,体现了高考题对化学素养的考查。对茚三酮试剂应用的考查,突显了高考试题知识点横向延伸的特点。

我们复习的策略是一定要重视课本知识,尤其是《拓展视野》的栏目内容是考查学生化学素养和实验素养的最好题材。例如“人体中极少量的NO会促进血管收缩,防止血管扩张”和“ 广范pH试纸和精密pH试纸测量范围相同,但精密度不同”这两个选项均来自教材,学生要能分析其中错误所在。瞄准2015年理综必考的《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本书和模块《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两本书。指导学生通读和理解相关内容,课堂上对相关内容要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则一定可以突破第7题和第8题的思维障碍。

【策略二】核心考点归纳整理   倡导微专题复习

近年浙江高考第9题是考查元素周期表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推理分析的应用。例如2014年第9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试题如下: 如表1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B. 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 物质WY2、W3X4、WZ4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D. 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4

首先要突破元素推断的问题。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X为N,Y为O,Z为Cl,W为Si,T为Ge。A选项考查了N、O氢化物的氢键对沸点的影响。B选项考查了N、H、O三种非金属元素也可形成离子键。D选项考查了Si和Ge同主族元素半导体的相似性,GeCl4、SiCl4化学式的相似性。C选项因为四氯化锗是分子晶体,熔点低,硬度小,把SiCl4分子晶体镶嵌于SiO2、Si3N4的原子晶体中,增加了解答的困难。

这个试题告诉我们: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物质结构知识,可以涉及氢键、化学键、晶体类型及物质性质、元素周期律等化学考点。

鉴于上述理由,我们复习的策略是采取微专题的复习。

例如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等考点时,首先要理清这些知识点脉络关系,例如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可以编织如图1的脉络。

其次,分析归类本专题常考的考点:①微粒中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②核素、同位素概念的辨析;③较为复杂的电子式书写;④氢键对物质熔点、沸点、溶解性的影响;⑤共价键、离子键的判断和分析;⑥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⑦物质不同性质变化时化学键变化的分析和判断;⑧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⑨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⑩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判断。

再次,研究特例是复习的重点。如金属晶体的熔点可能比离子晶体高,也可能比分子晶体低,汞和钨就是典型的例子;HI、HBr、HCl其水溶液的酸性是依次减弱的;有的分子不存在化学键,如Ne;N和H两种非金属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NH4N或(NH4)3N;金属性Pb>Sn,但金属的活动性是Sn >Pb。

预测2015年的周期表和物质结构高考题仍然以推断元素入手,结合微粒半径比较、氢键、同素异形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化学键的破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的比较等考点进行考查,同时还要关注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策略三】考点内容问题化   深层思维提能力

近年浙江高考试题特别重视知识点的细节性和深层次考查,学生只有表层浅显的知识点是很难正确解答高考试题的。例如2014年第10题D选项要求考生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相同,故不能用1H-NMR来鉴别。”许多学生认为是正确的,理由是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属于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为3∶3∶2。而试题要求学生知道核磁共振氢谱中乙酸乙酯和丙酸甲酯峰的位置是不同的。而第三个层次要点如果老师没有拓展细化归纳,学生就很难正确答题了。endprint

以上试题告诉我们,复习策略是要对考纲涉及的考点,要尽可能设计成问题对其细化和深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日积月累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思维提高到较高的层次。而细化深化的问题在每个考点中均可以找到实例。

例如,一种反应微粒与多种反应微粒反应前后顺序问题是化学的难点。我们可以用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为例设计以下问题。

(1)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共有几对离子会发生反应?

(2)OH-能沉淀Al3+,也能与■反应,也会溶解Al(OH)3,它们反应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3)含有1mol的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含多少mol Ba(OH)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

(4)含有1mol的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含多少mol Ba(OH)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最大?

(5)当NH4Al(SO4)2与Ba(OH)2溶液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怎么写?

(6)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时,为什么说2Al3++3■+3Ba2++6OH-=3BaSO4↓+2Al(OH)3↓是错误的?

(7)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时,分析离子方程式Al3++2■+2Ba2++4OH-=2BaSO4↓+Al■+2H2O是否正确?为什么?

(8)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时,分析离子方程式■+Al3++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种问题式复习,可以解决一种微粒与对应微粒反应的前后顺序的难点,也解决了离子方程式中各离子数的配比问题的难点,还解决了生成沉淀时涉及的定量分析问题。

预计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设计,一定是考深层细化的内容,在思维方面突破两个层次障碍是常见的试题,较难试题要突破三个层次障碍。建议在复习时多多采用这种问题深化式复习策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策略四】文字表达图像化   定性定量相结合

浙江化学高考试题历来重视图像题的定性和定量考查,因为图像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推理的能力。例如2014年第12题: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25℃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

Cl2(g)?葑Cl2(aq)                        K1=10-1.2

Cl2(aq)+ H2O?葑HClO+ H++Cl-       K2=10-3.4

HClO?葑H++ClO-                         Ka=?

其中Cl2(aq)、HClO和ClO-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α)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Cl2(g)+H2O?葑2H++ClO-+ Cl-        K=10-10.9

B.在氯处理水体系中,c(HClO)+c(ClO-)=c(H+)-c(OH-)

C.用氯处理饮用水时,pH=7.5时杀菌效果比pH=6.5时差

D.氯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好

值得一提的是,A选项是盖斯定律在电离和化学平衡中的应用迁移,属于定量内容。将题意中三个方程式相加,得到Cl2(g)+H2O?葑2H++ClO-+ Cl-,就有K=K1K2Ka,根据Ka=c(H+)c(ClO-)/c(HClO)=10-7.5×0.5 /0.5=10-7.5,所以K=K1×K2×Ka=10-12.1。B选项是电荷守恒式的灵活应用,属于定性内容。根据电荷守恒:c(OH-)+c(ClO-)+cCl-)=c(H+),c(H+)-c(OH-)=c(Cl-)c(HClO)+c(ClO-);因为c(HClO) 不等于c(Cl-),B选项错。C选项是读图能力的考查,由图知pH=7.5时,HClO浓度比pH=6.5时低,则pH=7.5时杀菌效果更差。D选项是化学平衡移动问题,夏季温度高,HClO浓度比冬季低。

该题显著特点是体现了图像特殊点的应用,关于图像特殊点解题是浙江化学卷多年考查不衰的一个技巧。其实2014年浙江高考26题也是有关图示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试题。

这个试题告诉说明:我们复习策略是要花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图示图像问题,因为图像问题既要定性分析又要定量分析。为了迎合高考复习,我们模仿2014年浙江高考第26题风格编制了一道试题,该试题传承了近三年浙江高考第26题的用实验手段研究物质、由信息推断物质、重在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精髓,试题难度与高考相当。

[例]某不含结晶水的无机物质X仅有四种元素组成,为了探究其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另取56.8g固体X在空气中加热分解得40.0g固体2,并生成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6 g/L的气体A和另一中性物质B。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式为      ,B的电子式为      。

(2)X的化学式         ,固体X在空气中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endprint

(3)若固体2与NH3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砖红色固体,其原因是        (用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表示)。

(4)一定条件下,气体A与溶液2反应生成溶液3的溶质有多样性,若溶液3溶质有三种时,除必定含有的一种溶质外,其中另两种溶质的组合可能是         ,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固体3中二种溶质的阴离子        。

本题的亮点是以图像为呈现方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灼烧得固体2黑色,则固体2为CuO,中性物质B为H2O。定量计算:通过气体A密度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A为CO2, 40.0g固体2含CuO为0.5mol。设CuCO3为m mol, 另一化合物Cu(OH)2为n mol。则m+n=0.5,124m+98n=56.8。得m=0.3,n=0.2。X的化学式2Cu(OH)2·3CuCO3或Cu5(OH)4(CO3)3。另外,溶液2通入气体CO2,因CO2的量不同,可能生成NaHCO3或Na2CO3。最后若固体3只有两种溶质,一定是Na2CO3和Na2SO4,不可能是NaOH 和Na2SO4或NaHCO3和Na2SO4,因此只要检验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即可。

预测2015年高考元素化合物试题将以这种图示方式出现。试题将以化学新物质为背景,让考生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推断具体的化学物质。然后考查电子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离子检验等相关知识。

【策略五】有机复习抓转化   分类比较要重视

2014年高考有机化学考选择题和推断题。其中选择题考查了有机物乳酸薄荷醇酯的化学性质,同系物的判断,淀粉和纤维素酸催化下的水解产物判断,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中1H-NMR谱的识别。大题考查了普鲁卡因分子的性质,反应试剂的选择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反应式的书写,有条件限制的同分异构体推断。HN(CH2CH3)2分子的合成路线。其中难点是流程图中的各种有机分子的推断。

以上试题告诉我们:有机化学复习策略要抓住重点内容分类复习。如烃的通式研究,要对比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求同找异;有机物燃烧时要对耗氧量、CO2和H2O的量进行对比分析;对有机反应式各种类型(包括条件、产物)进行深化比较;有条件限制同分异构体的判断要突出分类思维和有序思维;高分子化合物生成的类型要归纳,单体判断的方法技巧要归类比较;石油的炼制、苯和煤的综合应用进行相似对比和辨析;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油脂和糖类主线转化要对比细化。

例如酯化反应可以进行以下分类对比:(1)发生酯化反应时羧酸脱羟基,醇脱去羟基氢原子,同时要注意断键部位。(2)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是醇和羧酸盐而不是羧酸。(3)羟基酸分子发生酯化反应时,可生成链状酯,也可生成环酯,还可生成高分子酯,解题时要看清题意。(4)酯化反应实验时,蒸出的成分有乙酸、乙醇、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碳酸钠溶液能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5)酯的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酯化反应中,生成的酯基个数等于生成的水分子个数;酯水解时,水解的酯基个数等于消耗的水分子个数。酸和醇的反应的量等于生成酯和水的量。(6)酯化反应的各种类型也要深化:①一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②一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③多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④多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可得普通酯、环酯和高聚酯;⑤羟基酸自身的酯化反应,此时反应有三种情形,可得普通酯、环酯和高聚酯;⑥无机酸(硝酸等)与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⑦其他含羟基类物质(葡萄糖、纤维素等)与含氧酸(或酸酐)之间的酯化反应。

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不考《有机化学基础》,只考《化学2》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预测有机试题的题量和分值均会减少,其考试范围也有所缩少,但仍然是考查深层次有机化学问题。

【策略六】实验题抓综合   类比迁移重应用

高考化学实验题综合性强。2014年的化学制备实验题中,集实验装置、试题信息、流程图示、数据分析于同一试题中,则实验考查题综合程度高,考查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丰富,考查学生能力水平更为突出,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试题给出了葡萄糖酸钙制取的两个方程式。给出了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溴化钙、氯化钙相关物质在水中和乙醇中溶解性表格。又给出了实验流程:

第(2)问CaCO3固体需有剩余的目的和本实验中不宜用CaCl2替代CaCO3的理由。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可提高葡萄糖酸反应转化率,是化学平衡原理的迁移应用。氯化钙与葡萄糖酸难以反应,是强酸制弱酸原理迁移的应用。第(4)问第④步加入乙醇的作用,用乙醇洗涤既可避免葡萄糖酸钙损失,又有利于葡萄糖酸钙析出。这是盐析原理到醇析的迁移。

以上高考试题说明,实验试题主要考查:能合理选择实验条件;能用化学原理解决问题;善于应用知识点的迁移;所学知识在新情景中的应用。

因此,实验内容的复习策略是:一定要强调以下五个方面的强化落实:①明确实验原理: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化学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明确实验原理;②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化学仪器和药品;③设计实验步骤:在明确实验原理及所需仪器和药品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④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主要从发光、放热、颜色变化、出现沉淀、生成气体几个方面描述;⑤实验数据处理:要根据实验所用仪器的精确度去记录,去除无效数据,取几次平均值计算;⑥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结论。

预测2015年实验题仍以新物质的制备或性质为背景考查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实验流程的分析、评价等内容。这类试题重在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篇5:高考听力备考复习计划

丁然

一、考试说明要求

听力是与外国人直接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能力。该部分要求考生听定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啊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任何一段对话或独白总会诶绕一个主旨或一个中心思想展开。有时,主旨要义会比较明确;有时则会贯穿整个对话或独白,考生需自己去归纳、概括。

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为了说明和支持主旨,对话或独白中会出现一些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这些信息是把握对话或独白主旨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常常是听力部分的重点考查项目。

3.对所听内容进行简单推断

话语发生的场合、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对话语含义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这些背景知识的推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人对口语的理解能力,因而也是听力测试所要考查的重点项目之一。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一般来说,说话者总会有说话的意图,或是提出或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或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意见,对此的理解或推断在一般交往中非常重要。有时,说话者的意图或观点是明说出来的;有时则隐含在对话的字里行间,需要听者自己去揣摩、判断。

二、复习安排

在3月中旬的高考听力考试是2013届考试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听力成绩提高的机会,根据《高考大纲》对听力测试“零生词、正常语速”的命题原则,开学来首要进行的就是听力备考。

(1)每天20分钟的听力训练(高考听力主播原音试题),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2)强化培养学生听前读题预测的听力习惯,必须提前勾画关键词和选项异同点;

(3)着重学生听力应试“抓大放小”根据关键词句定位答案的能力;

(4)指导学生使用字母缩写、符号、汉字等形式标要点的听力技巧。

(5)早自习及课间操约练20篇,每篇按高考要求长度15分钟,12篇训练,8篇考试

篇6:高考地理复习备考计划

为更好迎接 高考, 实现高考预期目标, 以“注重积累, 夯实基础, 放慢进度, 细处入手”为复习理念, 力求做到指导有针对性, 训练有实效性, 复习有整体性。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高考地理试题的基础上, 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 我们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做如下计划:

一、基本情况

从课堂反应和学生交谈中了解, 由于长时间没有学习,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失分较多;遇到难度稍深的题目便不易得分; 地图定位还不准确;要冲击高分层, 没有起色。从目前情况分析, 由于没有知识的积累, 回答没有深度,缺少训练, 往往不能准确地审题。

二、复习的具体措施

第二轮复习, 每个点要训练到位。在依托课本的基础上,利用学案对知识点进行复习,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本的基础上,结合学案的重难点点拨,把握知识点的侧重方向。利用学案的自我综合测评题和一轮材料有选择的进行训练。严格按照考点要求, 狠抓落实, 努力抓好各个考点, 不贪多求快, 力求一步一个脚印, 逐一达标。

第三轮复习,依托专题,综合重难点和考点,加强学生综合分析和规范答题能力的训练。在第二轮复习的基础上, 紧扣重点复习, 查漏补缺。做几套综合、模拟试题, 巩固或检测专项的掌握情况, 加强“回头看”, 有针对性地弥长补短, 提高正确系数。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三、时间安排

复习分为二轮:第二轮(3、15—

5、10)重在全面复习, 夯实基础;第三轮(5、12—

6、4)紧扣重点复习, 查漏补缺。

四、复习备考的几点要求:

1.两线共进。即课本复习和知识点专题复习相结合, 以知识点专题复习为主线, 以课本复习为辅线。课本复习主要利用早读时间, 给学生制订具体可行的复习计划, 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专题复习主要由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两线并进, 有主有次, 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2、关注高考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勤于并善于搜索各种高考网络信息;积极参加省市区各项高考研讨活动, 开展不同形式的备考信息交流活动;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 最大限度的获取有用信息以指导备考工作。

3、落实培优补差。针对学科的偏科现象, 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 查陋补缺, 对症下药, 采用不同的形式, 进行辅导。

4、讲究复习方法。复习知识重要, 复习方法更重要;师生要经常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 力求能举一反三。尤其是主观题的训练, 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宣布“参考答案”上, 要让学生自己练, 自己讲答题的思路, 自己互相评价答题的优劣, 不仅“知其然”, 还“知其所以然”, 掌握答题的规律, 以不变应万变。

篇7:高考物理复习备考计划安排

第二阶段: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练习,时间约在14年三月到四月,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为14年五月至六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本班学生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但练习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练习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第二阶段: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练习。

第三阶段:本阶段主要是练习知识的大综合,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练习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变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等等。

篇8:2013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方略

一、合理选用选修教材, 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历史选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有利于促进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形成、知识视野的开阔及个性的发展。从课改的角度来讲,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选修模块的学习。《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中规定:高考历史选考内容涉及“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及“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个选修模块, 考生从4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也就是说, 在高考文综试卷中, 历史选考内容是根据四册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各命一道题, 其分值相同, 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之一作答。这一方案的出台, 直接影响学校对选修教材的选用。由于没有多少经验可循, 各学校对于选修多少、选修什么, 基本上是各行其是。如何来选用历史选修教材呢?根据课改地区的经验, 以及从复习备考的实效性来考虑, 笔者认为:1.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学校或班级, 可以选用2册选修教材。这有助于学生对必修教材内容的理解。2一般的高中学校学生选修其中一册学习即可。选修得少, 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备考, 考生在面对高考选考题时也不至于花费宝贵的时间进行抉择了。3.如果从应考的角度来讲, 建议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模块。这一模块试题的命制较有规律。一般是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 概括改革涉及了哪些方面, 这些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等。

二、合理提炼复习内容,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在以往的复习备考中, 历史教师往往过于拘泥于教材, 对教材中的内容, 无论是正文还是注释, 都是逐字逐句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生怕有什么遗漏。随着高中课改的实施, 课程理念和教材都发生了变化, 历史教材出现多种版本。版本不同, 教材的内容结构、案例的选择及叙述史实的方式等也会存在差异。这也要求教师树立崭新的教材观, 即由原来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在复习备考中, 教师要结合《考试说明》中涉及的知识点, 合理提炼复习内容, 把握历史主干知识, 为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 并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无须要求他们对教材内容逐一识记。

删减部分复习内容, 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教材内容的取舍, 历史教师向来比较谨慎, 通常是拓展补充的内容远多于删减的内容。虽然《考试说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知识点, 但高考并未特别强调历史知识考查的覆盖面, 命题者对考查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有选择性的。如, 中央集权制度虽为历史主干知识, 但历年高考试题却很少涉及。对于敏感性较强的历史知识点, 如, 中日关系、国共内战;对于不利于对学生正确价值观进行培养的内容, 如,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游行或暴力革命等内容;对于史学界还存在不同观点的历史事件, 如, 太平天国运动等, 高考一般极少考查。对此, 教师可大胆地舍弃, 没有必要让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复习。

三、引导学生多“看”多“做”, 重视答题能力培养

美国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 我忘了;我看了, 我知道了;我做了, 我懂了。”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 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 而是要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在高考复习备考阶段, 教师应当让学生多“看”多“做”。让学生多“看”多“做”, 意味着教师要少讲, 实施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教师在复习阶段习惯于讲解, 总担心复习时间不够用, 讲得少会影响正常的复习进度。在以“能力立意”考查为主的高考背景下, “看”与“做”却显得尤为重要。“看”的过程, 是阅读与思考的过程。高考历史题多以材料题的形式呈现, 阅读量大, 能力要求较高。阅读讲求速度, 要在阅读中获取有效信息, 并且能够根据试题设问进行积极的思考, 这都需要在复习时加以训练。在进行阅读训练时, 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自我解决问题, 而不宜采用“我说你记”的方式。其间应当注意, 不要以个别学生的回答作为全班学生的共识, 也不要直接地用“标准答案”去削弱学生“看”的作用。“做”的环节即学生行文环节, 这是教师容易忽视的, 以为学生阅读了、思考了、回答了, 问题就解决了。其实, 说出来与写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高考考的是写出来的能力, 也就是知识输出的能力。知识的储备, 靠的是勤奋, 知识的输出, 靠的是能力。输出的效率和质量如何, 事关高考成绩的高低。学生行文环节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高三阶段的试题讲解中, 即使学生理解了, 教师还是要让每一位学生以书面语言的形式简练、规范地把答案书写出来。只有这样, 才能使其达到真正的“懂了”。

四、其他方面

1. 进行限时训练。

复习备考离不开考试训练。对于考试, 既要讲求试题的质量, 也要对学生的作答进行严格的限时训练, 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 保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答题任务。如, 12道历史选择题要求学生在8分钟之内答完。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答题速度提高了, 就会避免高考中出现答不完试题的现象。

2. 规范常规考试。

笔者认为, 学校组织的每次考试都要像高考那样规范。考场的安排、试卷的命制、考试的规定及答卷的要求等要与高考接轨, 以让学生有一种高考的感觉。学生习惯了这种考试形式后, 其对待高考的心态就会发生转变, 当他们真正走进高考考场时, 会从容不迫地作答, 就能发挥出平时的水准或超水平发挥。同时要强调的是, 每次考试完毕后, 教师必须及时阅卷, 及时地进行讲评。如果教师拖拖拉拉地批改试卷, 一周后再给学生讲评, 就会大大削弱考试的作用。

3. 理清知识类别。

一般来说, 历史知识可分为三类:一是需要记忆的。如, 重要的历史年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阶段特征等。二是需要理解不需要记忆的。如, 历史事件的影响、意义等。教师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意义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分析, 高考试题中一般不会有这种设问。三是既需要记忆又需要理解的。如, 历史事件的背景、特征和作用等。这一类知识是复习的重点。

4. 研究高考试题。

高考历史试题具有规范性和导向性, 是最佳的复习资料, 其中隐含着史学观点和命题趋势。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 教师应注重对高考试题的研究, 最好亲自做几套往年的高考试题, 以感受其难度、信度和梯度, 把握高考试题“能力立意”的考查力度, 寻找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分析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趋势。教师亲身体验了, 在检测试题的设计、复习内容的处理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就会有的放矢,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篇9:浅说语文高考备考复习

[关键词] 语文;高考;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1-0037-02

在迎接高考的日子里,在最后冲刺阶段该如何抓好语文复习,是大家共同关心的事情。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自己看到高考语文试题“脑子一片空白”;中国古典文学界泰斗程千帆说,让他做语文高考题,“得不了多少分”;余秋雨说,花两三个小时也不能写一篇高考作文;王蒙曾做过模拟高考的中学语文标准化试卷,最好的一次成绩也只有60分;贾平凹说,如果让他当语文教师,经他辅导的学生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中国数以亿计的学生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学习。每天中国数以万计的老师也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指导学生学习。许多学生从早上六点一直学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更晚,付出了整整十几年的大好光阴,其中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少说也占四分之一。而冲锋陷阵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可不比那些教授专家们。我们对这些莘莘学子则富有义不容辞的天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综合有关方面的信息,结合几年来本人备考复习的体会,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认真学习“考纲”,始终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

中学教师习惯上把《考试说明》、《考试指南》、“高考信息”等等称为考纲。这实际上是从复习备考的角度肯定了《考试说明》的重要地位。几年来的考纲都对高考试题的能力层级进行了系统划分,但无论是哪种层级总强调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突出了对各种语文能力的考查——各个能力层次的考查都将在试题中得到体现,不管是“科技文阅读题”、“文学作品阅读题”,还是“文言文阅读题”、“古诗词阅读题”;而是指明了平时语文能力训练的主攻方向,要由识记理解入手,努力提高学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 注意分析总结高考试题命题规律,是复习备考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高考命题基本上实现了“科学化、标准化”。但形势在发展,高考试题也不能一成不变。所以,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总趋势是“迈小步,不停步”。以2008年语文试题为例,总体上看有其稳定的一面。与2007年的试题相比,试卷结构、题型、题量、总体难度都基本未变,但从局部看,又有若干变化值得我们注意。

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实际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高考题一直在“淡化”教材“不直接使用教材”已成了高考命题的原则,这正体现了“要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的精神。因此,在备考复习中,我们固然要注重双基的落实,“语文必须姓‘语”,于漪老师没有说错,但更重要的是,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标准来系统地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尤其要注意训练过程中让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为此,我们要注意研究现实生活中哪些语文知识是经常用到的,并设计相关试题进行训练。这使我想起十多年前的一道高考试题,那就是数字大写,结果相当一部分考生未能得分。其实对数字的正确运用和规范书写,大部分中学生仍未真正过关。另外,诸如写标牌、写对联这一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能力,不少学生也没有真正具备。在复习备考中,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无疑是应该得到加强的。

四、努力把握现代文阅读提解题技巧

既然现代文阅读题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其题型是多种类、多样式、多要求,这就更需要我们掌握运用正确的解题技巧,遵循科学的解题思路,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快速阅读,把握整体,抓住要点,克复障碍,完成题目要求得做到如下几点:

1.吃透教材,审清题意。阅读材料是答案的依据,当然应该读懂、弄通、吃透。否则,答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答题时,首先要在阅读所供材料的基础上弄清命题点,题目是从哪里来的,明确命题意图和要求,要考察的能力,解题要达到的程度,只有明确这些才不至于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2.把握整体,高屋建瓴。阅读材料无论是短文还是段落,也不管是什么文本,它总是一个整体。因此由此派生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与之有这样那样的联系,答题时必须时刻不忘整体,围绕整体选点深挖,就近迁移,脑手并用,体味语言环境,看清试题实质,才不至于出现答题与整体相悖的可笑纰漏。

3.上下观点,前后呼应,在弄清命题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考虑答案还得顾及上下文、前后句,上下搭配,前后呼应,要根据文意句意相互沟通、渗透。要按照关联性的原则,将答案置于具体语句之中。

4.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考虑答案,要明确解题的针对点,在“点”上下功夫,切记答非所问,或丢掉了主要的,抓住了次要的;或抓住了现象,丢掉了本质;或废话连篇,不切题意。

5.按照要求,不增不减。现代文阅读表述题假如遇有字数规定的要求时,我们一定不能违背。不要因为多多益善而弄巧反拙。

五、尽量让学生的作文语言出“新”

1.锤炼动词、形容词

要是作文语言新颖脱俗,鲜明生动,必须注重锤炼字词,尤其要注重动词和形容词的锤炼。如:“低垂的天幕压着我的胸口,灰暗和沮丧撕裂着我的心。”“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前句中“撕裂”一词毕现了苦闷无助,失落伤痛,仿佛心叶被一点点地撕扯开,流淌着殷红鲜血的情景。如此灵动的文笔,神奇的表达效果,都仰仗于动词的灵巧运用;后句中“感光”这一摄影术语的运用使人倍感新颖别致。形容词妙用也别具情态。

2.独创妙语佳句

这是根据文章表达需要。独辟蹊径创新语的一种方法。比如:“一支钢笔用得像博物馆的‘三八大盖抢,可还不能光荣‘下岗。”“‘高三两字很沉,我觉得分量超过了‘高山”。“说实在的,相信漂白几次后也不会输给包公的。外婆婆的海拔不高,头顶到地面距离为1.562926M。”如此幽默妙语,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能不让作文得分升值吗?

3.注重新奇组装

组装是一种创新过程,其方式不拘一格,可张冠李戴,如:“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规,最后荣幸地受到校长的‘亲切接见”;可褒词贬用,如:“今日美国已是螃蟹十足了。今日到中东上思想政治课,明日到东亚开人权学习班,刚在南斯拉夫踢完了热身赛,又跑到印度半岛当裁判”;可巧借熟语,如:“美国多年来与台湾保持着暧昧关系,全然是为了自己的被窝温暖,换句话说,如果台湾这只热水袋不能保障美国申在亚太地区的脚趾暖和,甚至还倒灌冷风,他立马就会把台湾蹬出被窝去。”还可错位搭配,例如:“一道道幽怨的眼神凝成线、织成网,网住了班主任的脚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备考复习过程,启迪学生注意运用生动形象新鲜的语言来表情达意,使人耳目一新,届时定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篇10:高考文科生备考复习计划

如果自己有特殊情况再加以调整。我是文科,基本上最后的复习是分成三轮。

第一轮是全面撒网式的复习。把高中课本按顺序过一遍(语文除外)。该背的东西在这一轮复习要基本搞定,数学要把不同的章节中的基础知识巩固一遍,能把内容跨度较小的题目基本解决(如果你的要求比较高的话),英语要把高一到高三的知识点重过一遍,这个过程应该有一套比较好的题量比较大的资料。文综跟着老师的复习过程走就可以,重点还是要把基础知识巩固背熟。语文要多注意积累,字音、字形等方面需要注意,该背的古文等要背熟。这一时期大概从高二暑假到高三上学期结束(不同的地方在具体时间安排上可能不同),文科生应该把更多的重点放在语数外上。

第二阶段是属于专题性质的复习。这一阶段在跟着老师的步骤走之外,最好自己再找一些适合自己的专题性质的资料。语文除了前面的基础知识之外,要对阅读题和作文加以适当注意。具体方法是多做一些试卷。可以是历年的考题综合,也可以是最新的高考快递题目等。数学要集中力量解决后面的综合型题目和一些难题,对于要运用的原理不要有疏漏。英语应该保持大量做题,碰到新的题目要注意总结,要注意听力和阅读。文综应该市场上有很多专题复习的资料,可以选择一些。比如说政治需要看一些时事材料,可以对这些材料中可能牵涉的问题加以总结。历史可以分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复习。地理主要是把书上易考的重点当专题来复习,还要注意三科结合的题目。这一段时间大概要到高考前一两个月,重点是多做题,多总结。要适当加强对文综科目的重视。

第三阶段是冲刺阶段。主要是做综合试卷和模拟题。虽然不一定在高考中能碰到,但做一些综合试卷是对高考的一种模拟。无论从内容还是心理上。记住做完卷子之后要注意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在做卷子之余可以把以前背过的文综基础知识翻一翻,熟悉熟悉。

高考文科备考经验总结

1.啃书本

高考文科综合对课本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视。所以,要与高考针锋相对,课本是法宝。我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看。历史5本书我看了七八遍,可能不能完全背下来,但是做题时能准确回忆课本几乎所有知识点。关于看书,我有几点建议:

(1)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我们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知识的整体,背熟目录才能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考场答题时,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观概括,尽量避免因遗漏观点而失分。

(2)不放过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还有批注,插图及其说明等。还要适度涉及未列入考试大纲的内容。因为高考试题“超纲”现象常有发生,比如今年广西高考历史选择题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无策。

(3)注意整理笔记,抄录书里。我没有单独的历史和地理、政治笔记本,因为我觉得把笔记记到书里是最好的,方便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我把几本参考资料的延伸知识或者精辟见解都抄录在书中,翻阅课本时也会一起复习。这样在考试中你的历史语言表达会更加完善和专业,且涉猎面和跨度也更广,进而得分更高。

(4)分专题总结。这个在第二轮复习中老师也会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总结效果最好。比如世界之最,中共会议之类的。这样不仅可以让读书看书更加有趣,还可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2.地图

地理的关键是地图。我的办法是填充图画,即拿一张空的图自己标上山川、城市、河流还有等值线之类的,这样考试时就会有快速反应了。而经纬线的图我是花了很大工夫,我把世界地理的每个方块的图都剪下来,放袋子里,有时间就看,看多了,就非常熟悉了。

3.注重热点

高考文科综合中,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的准备最终的目的都是能分析热点和解决热点问题。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热点分析。我的方法是,先弄清近年,尤其本年度有什么重大热点,然后弄清每个热点可能的命题角度,再以这些角度为线索归纳整理相关书本知识,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热点,最后是拿一些“重点预测”来训练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检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

4.研究真题

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是我们所见到的所有高中试题中信度最高的试题。要有计划地逐题深钻细研,对各类题型题目,不同的设问方式等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归类。研究标准答案、试题背景材料和考试要求间的关系,总结出命题人构思答案的方法。答题时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概念的表达要准确,史实的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善于利用材料,有很多答案都可以在题目所给材料中直接找到,而这点却容易被许多考生忽视。

篇11:2014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计划

物理最具规律性,有迹可寻。学习物理主要是理解,只有反复思考、探索问题的实质、与基本的知识点挂上钩,才能真正的懂得,才会求解各种各样的物理习题,以及考试题。下面是高考信息网为学生整理的高考物理复习计划。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第一阶段: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练习,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前,08年九月到09年三月初,大约需要六个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练习,时间约在09年三月到四月,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为09年五月至六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本班学生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

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但练习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练习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第二阶段: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练习。

第三阶段:本阶段主要是练习知识的大综合,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练习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变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等等。

上面所述只是备考计划中的只要框架,要搞好高考全面的总复习,一定要有周密详细的计划和科学可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高考的胜利。

篇12:高考备考三个阶段的科学复习计划

根据各省市高三复习的大致情况和一般规律,我们把高三的复习计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复习阶段的时间大约为五个月,约占整个高三复习时间的一半左右。这个阶段在高三整个复习过程中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学科都在逐册逐章节地进行复习,考生们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及复习进度步伐一致,进行各科的细致复习。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应将每一学科高考(微博)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逐字逐句地复习到位,保证毫无遗漏。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应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保证这个阶段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桠桠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保证后期有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第一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好好准备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次考试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检验考生一学期以来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查找亟待解决的问题漏洞,同时也向你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把这次考试戏称为一次“小高考”也不为过。这次考试还有一层特殊涵义:它是高校招生中保送、推荐、评选市级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特别提醒学习较好的高三考生,一定要格外重视这次考试。

篇13:高考政治后期复习备考指要

一、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的掌握运用, 近年不同模式的高考试题的走向呈现共同趋势是突出基础性, 把基础知识作为考查思维的载体或工具, 能力立意, 注重基础知识与能力融合。大量主观性试题都是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和变式, 有的试题不论是题目还是答案都直接来源于教材。“题目在书外, 答案在书内”是一条永不褪色的命题灵魂。基础知识就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联系, 是最能体现学科的核心, 最有用的知识, 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前一阶段考生进行了大量的强化训练, 这是必要的, 但我们发现不少考生忽视了课本, 基础知识遗忘现象很严重, 一问三不知, 为此, 考生要走出题海, 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回归《考试说明》。认真阅读课本, 阅读《考试说明》, 弄清考试范围, 将《考试说明》的考点在书本上一一落实, 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 努力做到主干知识网络化, 每个考点“点点清”。考生通过“回归”, 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把握“核心知识”, 绘制“知识树”, 达成知识的完整建构

要关注高考“核心考点”。高考考点有很多, 最后阶段复习时不能平均用力, 要抓住主干知识点。经济生活要重点把握:科学发展观、汇率问题、价格、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 消费、生产、劳动、就业、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政治生活要重点把握:政府、公民 (特别是公民的政治参与) 、政党、外交政策, 文化生活要重点把握:文化传承、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修养, 哲学生活要重点把握: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辩证法, 人生价值的实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绘制“知识树”。打破章节界限, 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线, 将教材中知识点整合成知识网络, 在头脑中构建有关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文化生活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复习政治生活有关“公民”、“政府”、“国家”、“政党”等主干知识时, 不仅要在政治生活模块内去掌握, 还要将这些主干知识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 在四个模块内将有关这方面知识整合起来, 力求达到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四个模块知识合理自如的分析同一个问题。

三、关注“失分点”, 查漏补缺

高考复习最后阶段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 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些符合高考要求和课改趋势的典型练习去练练手, 原则上不宜再做太多的模拟试题, 这时要学会向试卷要分数, “找试题做, 不如找错改错”, 前期复习中的错题、疑问、疏漏都是宝贵的增分点, 对这些内容要进行自我补救强化复习。将以前做过的试卷认真整理一下, 分析错题的类型, 弄清错在哪里, 是基础知识不牢还是答题方法不对。如果属于同一类型的问题, 则可以选择几道类似题进行强化, 比如经济生活中的“计算类”、“因果类”, 政治生活中的“评价、认识类”、“意义类”, 哲学生活中的“漫画类”、“名人名言及古诗词类”等。要学会将不同试卷中的同一个考点、同一个热点放到一起, 认真分析问题设计的角度、命题规律及答案的差异, 寻找和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做到触类旁通。

四、盯紧社会热点, 把握命题的兴趣点

重大时政热点和教材重点的结合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着力点, 各地高考题都是以某一社会热点为依托, 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来设置情景, 既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又能考察学生对相关热点问题分析认识能力。因此, 关注热点问题是政治备考的不二选择, 热点问题包括及时热点和长效热点, 近年来高考命题对长效热点关注有所增加, 比如:资源环境能源问题、民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科学发展、科技创新、和平与发展。对长效性热点, 在复习时, 考生要思考其不同命题角度, 从多方面加以掌握。考前复习应着重思考以下几个热点:1.理解十八大精神方面———科学发展观、“三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阐述) 、“五位一体”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 、倍增计划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10年翻两番) ;2.“中国梦”及实现途径;3.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4.调结构促转变等等。在复习时, 要努力挖掘热点所体现的考点知识, 将时政热点从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角度去考察, 建立双向细目表。

五、保持积极心态, 做好考前准备

高考在即, 来自学校、家庭、自身的压力使得不少考生心态发生了变化, 越临近高考越感到这有问题, 那有问题, 感到越学越糊涂, 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 要正确认识压力, 认识到压力并不可怕, 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学习的提高, 其次, 应保持一颗平常心, 学会积极心理暗示:“我努力了肯定行”, “我不会, 别人也可能不会”。要通过适当途径宣泄不良情绪, 缓解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心态平和了, 冲刺阶段的复习才能有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宇云.《从高考阅卷谈备考之“四重”》.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1年, 第12期

篇14:语文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大系统与小系统。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代文化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和用法。例如“成语”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感情色彩、范围、用法、语体等。这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有复习的知识点和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的、深入的复习。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论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高考语文复习,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自以为做的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正确的做法是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近两年来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这一轮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方面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学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也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1)课本第一:吃透弄熟,抓好重点;(2)效率至上:计划性强,方法灵活,精选试题。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三、第三轮复习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大家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家应该想到自己在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建议同学们采取这样的做法: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2.回归课本。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

3.看纠错本。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文言、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4.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语文复习的冲刺阶段应该在基础类和识记类内容的复习上落实:(1)名句名篇的复习主要在于平常的记忆积累;(2)《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及最常见的固定文言句式,如“若如、奈何”“何(奚、恶、安)以……为”等;(3)古诗中的“直接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以动写静”等常见手法,考生要做一些针对性训练,把握其内涵、特点和意义。

5.准备作文。高考作文需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选取行为过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二是再现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揭示出思想的活动过程,这样可以使文章充实、有见地,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启迪思想的作用。

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的立意,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4)注意对审视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的审题,对题目内容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6.做真题。大家应选做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上一篇:新入职员工工资审批表下一篇:梦想篮球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