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

2024-06-22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通用8篇)

篇1: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

1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1、、、、柜员挪用现金案件

柜员挪用现金案件柜员挪用现金案件 柜员挪用现金案件((((2006))))

建行德州平原支行一名年仅23岁的营业室综合柜员,在49天内从容盗用银行资金2180 万元而未被察觉

如果不是建行山东德州分行对所辖的德州市平原县支行(下称平原支行)进行突击检查,营业室综合柜员刁娜挪用、盗用银行资金逾2000万元一案,也许根本无人知晓。

涉案人员为年仅23岁的普通临柜人员。她绕开银行内部各监管环节,从容盗取银行资 金,前后49天,历经例行检查未被发现。

日前,中国银监会对此案件进行了业内通报和警示。

据银监会案件专项治理督导组(下称督导组)的调查,2006年8月23日至10月10日 期间,时为建行平原支行短期合同工的刁娜共挪用、盗用银行资金2180万元,用于购买体 育彩票,并中得彩票奖金500万元。

梦断彩票

彩票中特等奖的概率大约在千万分之一。以“七星彩”为例,购买全部排列组合(1000 万种)需要2000万元,必然包含可以中得500万元的特等奖号码。

这个概率,与刁娜“投资”彩票的成本收益比刚好吻合。

督导组的调查表明,刁娜的手法有二:一为空存现金,二为直接盗取现金。所谓“空存 现金”,即在没有资金进入银行的情况下,通过更改账户信息,虚增存款。由于存单本身是 真实的,所以尽管事实上并没有资金入账,但还是可以将虚增的“存款”提取或者转账出来,成为自己可以支配的资金。

为了获取资金购买彩票,刁娜向李顺刚(刁娜男友李顺峰之兄)、周会玲(德州卫校体 彩投注站业主)、冯丽丽(德州保龙仓体彩投注站业主)三人开立的四个账户虚存资金52 笔,共计2126万元。

在实际操作中,刁娜将其中的1954万元分54次转入体彩中心账户,提现的172万元也 均用于购买彩票。

相对而言,直接盗取银行现金更为困难。因为银行每天下班前都要轧账。但由于管理漏 洞重重,刁娜得意轻易得手。调查表明,刁娜在作案期间,多次直接拿出现金,或在中午闲 暇时直接交给柜台外的男友李顺峰,或下班后自行夹带现金离开,或将现金交其他柜员存入 李顺刚账户;如此这般,盗取现金总计54万元。

2006年9月17日,在刁娜购买彩票中得500万奖金时,她选择以“空取现金”(与空 存现金相反)的方式归还了部分库款,但最终留给建行1680万元的现金空库;扣除公安部 门追缴冻结的资金74万元之后,建行涉案风险资金为1606万元。目前,刁娜、李顺峰已被正式批捕。周会玲、冯丽丽等其他人员是否直接涉案,公安机 关还在侦察之中。

预警失效

刁娜案事发前躲避了多次内部核查程序,但最终在第50天时露了马脚。

2006年10月13日,建行德州分行计划财务部监控资金头寸时,发现平原支行现金库 存达2152万元(大部分为空存现金,即有账无款),超过上级行核定现金库存200万元近10倍。经突击检查,刁娜的案件才浮出水面。

此前的近50天里,该行每天的现金库存都严重超标。调查显示,刁娜作案期间,营业 2室日均库存现金达

1540万元(最高时达2988万元),相当于正常现金备付率近8倍(最高 时近15倍)。但如此严重的超标,并没有在当时引发银行的注意。

如果不是10月13日德州分行需要进行季度考核而监控到这一问题,可能刁娜的作案时 间会更久,造成的损失也会更大。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建行德州分行、平原支行和营业室相关管理人员不认真履职甚至严 重失职,使得刁娜轻松越过授权、查库、事后监督检查、库存现金限额管理控制和安全管理 等“五道关口”和至少十二个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闸门,从容作案。

例如,营业室副主任尹光辉在刁娜作案期间查库六次,但每次都不实际盘查库款,只是 登记《现金单证核查登记簿》,结论是“账实相符”。同样是刁娜作案期间的9月12日,德 州分行会计业务检查组对平原支行营业室进行检查,刁娜仅以生病为由就逃避了库存的检 查。

该案的爆发,对银行的制度设计和系统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导组通过对刁娜案件 和建行北京分行的实地调研,发现建行目前的数据集中系统(DCC)没有完全实现支持业 务运行和即时风险监控这两项功能的同时在线控制。例如,是次刁娜案件的现金库存近两个 月超出正常水平近8倍,但该系统未实现预警,只能通过事后的稽核系统才能发现问题。对此,中国银监会要求,银行应构建“人控”与“机控”双重防线,从制度层面和技术 层面加强异常业务预警,强化业务的即时监控,使违规行为无处可藏。2、、、、柜员盗用现金案件

柜员盗用现金案件柜员盗用现金案件 柜员盗用现金案件((((2009))))3、、、、东亚银行成功防范假外币案例 东亚银行成功防范假外币案例东亚银行成功防范假外币案例 东亚银行成功防范假外币案例((((2009))))44、、、、中国银行内部欺诈案例

中国银行内部欺诈案例中国银行内部欺诈案例 中国银行内部欺诈案例((((2006))))

近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警方破获一起特大非法出具票证、票据诈骗案。此案中,中国 银行双鸭山四马路支行的5名工作人员沆瀣一气,非法出具大量的承兑汇票,造成重大损失。金融界人士认为,应当认真从该案吸取教训,强化银行内外监控体系建设,避免此类案件再 次发生。

据双鸭山警方查明,中国银行双鸭山四马路支行原行长胡伟东、原副行长王林以及业务 员沈洪泽、杨晓平、赵伟泽5人未经任何审批程序,从2005年8月至12月,先后为犯罪嫌 疑人黑龙江省集贤县富强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经理朱德权(又名朱德全)开具空白银行承兑汇 票45张。朱德权在没有足额保证金的情况下,在山东四家银行陆续将45张承兑汇票贴现,票面金额合计4.325亿元。

此案引起黑龙江省公安厅、双鸭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黑龙江警方辗转北京、上海、大连等10多个城市调查取证。近日,6名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批准逮捕。

双鸭山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杰和经侦支队队长邓福才介绍,朱德权将承兑汇票贴现后,用 来做生意和炒作期货。朱德权在北京、上海等地炒作棉花、豆粕、大豆、铜等期货,赚少赔 多。他相继在北京损失1.2亿元,在其他城市损失8000万,共计损失2亿元左右。朱德权 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后一笔承兑汇票贴现之后将前一笔还上。

目前,警方已在朱德权的期货账号、保证金账号等处冻结8000余万元,扣押汽车5辆,房产三处,尚有1亿多元正在调查、追缴中。

据中国银行双鸭山分行有关人员介绍,这是一起银行的“窝案”,有关银行工作人员集 体“下水”,导致事中监督失效。

5银行的有关制度规定,要章证分管、领导审批、会计复核。据了解,涉案的 5名银行工

作人员,赵伟泽是凭证管理员、沈洪泽管章、杨晓平负责复核、胡伟东或者王林审批。从领 导到经办员,都是“黑洞中人”,因为各环节都是一伙的,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这种情 况下,即使是一个大金库,也早给端走了。”一银行内部人士说。

内外勾结也是此案发生的原因之一。一银行业内人士说,作为银行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不可能不知道非法出具承兑汇票的后果,此案内外勾结的可能性很大,目前,关于内外勾结 的问题警方正在调查。

据了解,相关银行的违法违规操作给承兑汇票“体外循环”可乘之机。四马路支行的有 关工作人员在明知违法的情况下,大量非法出具承兑汇票,是导致此案发生的直接原因。四 马路支行的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承兑汇票的管理规定和流程办理,未经逐级审批,采取种种手 段,非法出具了承兑汇票。

承兑银行也有违规嫌疑。据银行有关人士介绍,出票行按照规定出具承兑汇票给相关企 业,企业到承兑行贴现,承兑行到期前进行查询,到期结付时,由承兑行把票据托收给出票 行,出票行付款给承兑行,这是一个完整的资金链条。四马路支行非法出具承兑汇票后,在 到期时朱德权向承兑行还款,打断了正常的资金链条,形成了“体外循环”,脱离正常的监 督制约,导致案件长期不能被发现。

应当看到,因为银行加强了交流的力度,才使得这起案件浮出水面。据了解,中国银行 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发生巨额存款失窃案之后,黑龙江银监部门和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要求 进行专项治理工作,银监部门提出13条措施,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提出43条措施,进一 步加强管理。

据了解,从2003年3月开始,中国银行双鸭山四马路支行就开始非法出具承兑汇票。

2005年初以来,中国银行双鸭山分行由监察和人事部门牵头进行督促和检查,在重要岗位工 作三年以上的,要求全部进行交流。2005年,四马路支行行长胡伟东、副行长王林相继交流 到双鸭山分行,使得该案无法继续隐瞒。(新华社)5、、、、近期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案例

近期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案例近期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案例近期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案例((((2009))))6、、、、虚假证明资料开户事件

虚假证明资料开户事件虚假证明资料开户事件 虚假证明资料开户事件((((2009))))7、、、、上海地区多起涉及银行诈骗案件

上海地区多起涉及银行诈骗案件上海地区多起涉及银行诈骗案件 上海地区多起涉及银行诈骗案件((((2009))))10 11 12

篇2: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

1风险:人员,系统,流程,外部事件导致银行和客户资金财产损失(内部,外部)2类型:操作失误,主观违规,内部案件,外部欺诈,技术风险

3操作风险:声誉影响,管理影响,发展影响

4任何岗位都应该有岗位责任制的订立

5“三清原则”:客户认清,钞券点清,一笔一清

6禁止:假作废,假遗失凭证,私留废纸的凭证,违规跳号使用,先在凭证上加盖印章私自将凭证带离营业场所,不按规定运送凭证。

7账户违规:销户后不销毁凭证,违规办理查询冻结解冻扣划,虚增存款调剂库存擅自垫款

压款无理退票,长款私拿,短款自补,以长补短。违规揽存,虚假宣传,8三先三后:先卡大数,后点细数先点主币,后点辅币先点大面额票币,后点小面额 9会计印章:专匣保管,固定存放,临时离岗,人离章收。错用,串用,提前过期使用。10柜员短暂离柜5分钟之内,可不签退,但必须将现金抽屉,票夹门上锁。

11受理票据业务:一听,二看(双色底纹印刷,渗透性油墨),三摸(纸张挺括感,水印凹

凸感,下排流水号凹凸感),四测(看颜色,规格,暗记,填写规范)

12装现取钞:同装同取同清点,钱箱启闭符合:同开同闭同加锁。

13柜面业务规范:一核(三见面三核对,账折,账款,凭证款项)二平,三定,四准卡点卡,五清,六发现差错三立一定(立即清点,立即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措施,定期总结经验)14严格执行,印,押,证分管。

1票据行为:产生票据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事实。

2票据特征:金钱有价完全证券(谁占有归谁),要式证券(类型和格式,内容有法律规定),无因证券(无条件支付),流通证券(背书转让),文意证券(由出票人定大小),设权证券(权利可以创设),融资证券工具(可以贴现)

3票据权利(付款请求权,票据追索权),请求权对象(付款人或代理),追索权对象(承兑

人,前手,连带债务人),权利补救(申请止付,公示催告)

1存款经济概念:银行的货币信用行为,法律概念:契约行为。

2管理部门,银监会,人民银行,外管局。管理制度:准备金,基准利率,利率公告 账户管理,实名存款,分类开户,大额预约。反洗钱管理,大额现金,可疑现金。

3金融犯罪,指行为人违反国家金融法,根据刑法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刑事

篇3: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

关键词: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对策

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逐步成功上市,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创新的不断增加, 广泛在金融领域应用了信息技术, 若是操作不当的话, 就会在银行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影响了银行的声誉, 在经济上银行蒙受很多损失。

长期以来, 商业银行管理和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商业银行的柜面业务, 其不仅是联系客户和银行、银行营销产品的主要纽带和渠道之一, 还是向客户提供负债、资产和中间业务以及产品服务的主要方式。因为,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很好的普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 就还是要通过柜面操作完成银行绝大部分的经营活动。

一、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涵义

关于操作风险,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就是由于人员的素质, 系统的失效及内部程序的不健全或者是由外部事件而带来的损失风险。另外一种是来自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 其观点就是在业务操作可能产生业务风险, 有操作失败以及战略风险。这两种观点大都是以内、外部因素为切入点, 指出了商业银行当中的一切经营活动是同实践、流程以及人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

二、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形式

1.主观违规型。具体指的是员工明明知道银行的制度规定, 并熟知工作流程, 却擅自简化操作流程。尽管出现这种风险事件的几率并不大, 但同样能给银行带来风险。如用错帐冲正, 还有一些基层网点, 违法实名制的规定, 私自给用户办理业务。

2.操作失误型。指的是因为员工缺乏强烈的责任心, 无过硬的专业技术, 或是在业务操作流程当中, 由于偶然的失误, 给前台业务带来某些风险。比如在执行操作中, 会出现串户的差错, 造成银行受到损失, 若是在事中、事后可以及时的发现这些风险事件, 同时进行一定的补救和控制, 就可以降低银行柜面操作风险。

3.内部欺诈型。还可以称之为缺失、丧失道德, 其具体表现的是比如某些银行员工在道德修养、价值取向、思想状况存在问题, 因为其高度膨胀的私欲, 没有遵守其相应的职业操守以及规章制度, 而满足自己的金钱欲望。比如近几年来银行系统当中频繁发生的监守自盗案, 这类风险的影响力坏、危害性强, 同时还会带来很巨大的金额, 其性质与前两类风险相比较的话, 是最为恶劣的。

4.外部欺诈型。通常就指的是被人利用、蒙骗。具体指的就是在受理业务过程当中, 客户利用和欺诈银行员工, 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行为, 从而给银行带来许多潜在的风险。比如没有严密的审查客户的资料以及相关证件审查、柜台没有严格把关、就给用户开虚假账户。而且近年来因为网上银行业务渐渐地普及, 罪犯就通过利用高科技对银行进行诈骗。还有假汇票、假存单的出现等等, 欺诈在柜台操作当中也是会带来风险, 使得银行出现巨大的损失。

5.技术风险型。指的是因为不稳定的操作系统、不严密的业务流程、不完备的设备配置所引发的风险。若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而引起操作失败的话, 可以弥补的方式就是进行错帐冲正或反交易。

三、柜面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柜台业务操作风险是能够被控制的内生风险, 从调查了的银行事件资料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通常, 操作风险都是会出现在风险管理薄弱以及控制意识淡薄的地区。

1.人员问题。一是员工数量和业务量不匹配。因为银行的业务量大, 可是其柜台员工缺乏, 导致员工出现疲劳操作, 致使其风险意识以及识别能力被降低, 目前我国实行的还是综合柜员制, 其业务种类繁多且业务量大, 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 一旦柜员出现一点点的松懈, 都是很有可能出现差错从而使得银行存在风险隐患。二是员工的流动太频繁, 没有及时进行对新员工系统的培训, 使得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银行柜台业务。三是没有广泛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和开展, 员工没有较强的职业操守, 自我意识淡薄, 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 导致给银行埋下了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2.管理问题。首先是因为内部管理者轮岗, 频繁变动人员, 没有真正地把岗位制约落实。网点内部负责人才逐渐熟悉了员工、客户、业务的特点, 同时慢慢熟练了操作业务, 就得进行新一轮的换岗, 导致内部管理存在了不便因素。其次是在激励考核柜面员工的办法上没有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 没有健全的约束机制。最后是商业银行进行完股改上市之后, 把之前的经营型转变为营销创收型, 使得柜台操作人员被基层网点忽视了, 其重心都放在了考核规模、进度指标当中, 使得柜员都集中精力进行产品的营销, 没有重视业务质量, 致使存在的潜在风险日益加剧。

3.设备和流程问题。首先是流程被频繁的进行整合, 系统无法有效地控制好风险隐患大的业务。更新换代新版本, 导致员工无法及时把操作流程掌握并了解清楚。其次, 操作系统不能进行硬性的控制柜员的自办业务, 给柜面操作当中的风险留下了隐患。最后是由于不完善设备配置以及不稳定的操作系统, 进一步增加了柜台操作风险, 比如在进行业务办理的过程当中, 突然出现了电源间断、打印机和计算机出现了故障, 使得业务不能够正常地进行, 业务数据也不能正常完整的打印出来。

四、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

1.加强人员管理的同时建立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 然后进行内部风险控制的文化培训。努力地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内控氛围, 把操作风险的意识进行强化。在进行风险的治理, 必须要积极地听取并吸收一线员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所总结的良好建议, 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做到人人参与, 打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 同时制定出正确的风险治理发展战略, 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培养员工明确的预期目标。

2..完善内部控制的同时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首先要树立正确是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建设规划中应当纳入操作风险, 使其成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 要狠抓严抓。基于操作风险研究的基础上, 管理部门进行培训时必须要针对不同部门以及层级的职能人员, 使其可以很好地掌握分析、度量、识别风险的知识, 增加全员操作的风险意识。其次, 应当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要及时的查遗补漏业务操作所出现的薄弱环节、隐患以及管理漏洞。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 使其可以在全过程当中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做到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 要想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 不但要使得监督岗位责任制强化并落实, 还必须严厉处罚实际工作当中全部的违规行为。最后, 全面地落实好柜面业务操作的风险治理责任制度。建立严格的岗位风险合同, 使员工的利益同风险管理直接挂钩, 不徇私舞弊, 落实问责制, 明确责任, 一旦发现问题, 必须追寻到底, 并在严厉地打击的同时把所调查的结果及时公布。

3.加大投入科技成本, 切实防范操作风险。首先加强对流程控制, 从系统上对柜员自办业务进行硬性地控制, 从源头上规避风险。其次要加大对科技投入, 进行及时地系统更新换代工作, 把反交易当中存在的风险有效的规避。最后利用电子化建设, 配置科技防范设备。

五、结束语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的经营活动, 还是需要通过银行柜台操作方可完成, 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业务以及银行内部管理的重点工作仍然是柜台业务, 因此, 必须熟知柜台操作风险, 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

参考文献

[1]陈瑛;肖建霞.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J].金融经济, 2010 (02)

篇4: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

关键词:商业银行 柜面操作风险 成因 防范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人工网点在柜面业务操作中由于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系统的不完备,或由于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柜面既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重要平台,也是商业银行联系客户和其他银行、从事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渠道。柜面操作风险是一种预期危害严重、影响较广、管理难度较大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控制的银行内生风险,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认知问题

1.对操作风险认识偏差

(1)操作风险不重要。与信贷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相比,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较低,会被认为操作风险不重要,从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不够重视。

(2)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较小。很多人认为柜面操作风险就是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纰漏,造成的损失比较低。但事实上,操作风险对外造成的影响却很深远,尤其对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毁损巨大。

2.对操作风险认识错误

(1)操作风险即为操作性风险。将柜面操作风险的发生全部归咎于柜面人员操作不当,重视对基层一线人员的操作风险管理,忽视了高层人员的管理。

(2)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业务调查、监测、评价等事前事后控制较为薄弱,风险控制过度依靠于业务办理的事中过程控制。

(二)人员问题

1.相关业务人员素质较低

(1)柜面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部分柜员缺乏职业道德不能廉洁自律,会因个人的私欲而用职务之便做出违规违法的行为;领导阶层过分追求业务指标,忽视风险管理,无视规章制度的存在,这些行为都会给银行造成风险。

(2)柜面人员业务素质较低。部分银行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业务知识和技能薄弱,知识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现代银行业业务发展的需求。

(3)操作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操作风险成因比较复杂,需要业务熟练、具备操作风险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操作风险(1)蒙牛的企业文化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正是蒙牛前任总裁牛根生的这句话,深入人心,使蒙牛迎来了迅速的发展,创造了“蒙牛速度”、“蒙牛奇迹”。蒙牛本着为消费者奉献安全、优质、健康的乳制品,与客户、员工、股东及所有利益相关者共成长的使命,不断追求做质量最好、最专业、最专注的乳品企业阳光、高尚、责任、创新。员工受蒙牛文化的感染,首先员工认为自己从事的是高尚的事业,蒙牛为全国提供近三分之一的液体奶、酸奶,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其次员工认为应当共同努力成为高尚的企业,把自身价值同消费者的健康、营养与社会大众的美好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和奶农、消费者、所有合作伙伴水乳交融,生产安全、优质、健康的产品;最后,所有蒙牛人认为自己应当具备高尚的情操,在任何情况下,都提倡诚信、感恩、敬业、廉洁等优秀的做人品质和职业素养。

(2)加强人员激励,增进雇佣关系

通过把企业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挂钩来保护员工的利益,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激发其为实现企业远景工作的热情。“我与蒙牛共生存,蒙牛与我共发展”这是蒙牛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它代表着蒙牛对员工物质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出的郑重承诺。蒙牛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一向信奉“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就是这份信阳市的蒙牛懂的奖励员工、激励员工。蒙牛使员工得到的是一种真实的温暖。

五、展望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切工作要以创立雇主品牌为出发点,对外提高雇主在目标人才市场上的吸引力,对内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忠诚度和敬业度。在当前中国经济中心倾斜、资源分配失衡的情况下。加强西部地区的雇主品牌建設意义重大。建设优秀的内蒙古地区雇主品牌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吸引以及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加强内蒙古地区企业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将雇主品牌与产品、服务品牌有机协调、统一起来,雇主品牌才能成为企业品牌的有效增强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泽保.打造雇主品牌: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学习论坛, 2010(10):49- 52.

[2] 黄维德.打造雇主品牌——企业的人力资源新战略[J].中国人才,2004(2):72- 73.

[3] 刘尚鑫,郑敏,顾海英.塑造企业雇主品牌,企业管理,2010.

[4] 彭攀攀. 基于目标员工前雇主品牌资产评沽. 人才开发,2008(11):14- 16.

[5] 吕振奎,郭庆.激情员工理论与现代企业雇主品牌建设.经济研究导刊,2009(29):69- 71,76.

[6] Will Ruch, How to keep your best talent for walking out the door,Dynamic Business Magazine, 2001(5).

[7] 利比·萨廷,马克·舒曼著,邱绪萍译.雇主品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8] Sutherland, M M, Torricelli, D G, and Karg, R F, Employer- of- choice branding for knowledge workers[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02,33(4),13- 20.

[9] Michael T Ewing, Leyland F Pitt, Nigel M de Bussy, and Pierre Berthon,Employment branding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002, 21(1),

篇5:如何提高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银行将操作风险管理充分融人全行整体的风险管理之中,操作风险衡量与市场风险管理银行业开始考核现有组织结构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影响,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开始进行更新,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将进行全面控制。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是指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领域。对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剖析风险产生的根源并提出有关防范措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分类和特点

(一)分类。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操作风险管理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管理,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关键人员流失等情况;二是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流程设计不合理和流程执行不严格两种情况;三是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管理,包括系统失灵和系统漏洞两种情况;四是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外部欺诈、突发事件以及银行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情况。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一旦发生,损失将是巨大的。只有通过柜面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起防范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体系,才能将风险管理执行到位。

(二)特点。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多样性。柜面操作风险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柜员风险意识和能力不足所造成的,有的则是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作案,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二是破坏性。柜面操作风险涉及的种类多样,覆盖面广,加上近年来银行柜面风险所引发的案件层出不穷,涉案的金额也越来越大,给社会、金融行业、柜员及客户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或损失。三是不可预知性。银行柜面由于人员多、流程多、业务量大,因此其风险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四是影响大。与信贷风险、政策风险等其他风险相比,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thldl.org.cn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对较低,但带来的影响却很深远,对外造成的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对品牌形象损毁巨大。

二、产生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原因

近年银行发生的柜面业务案件的统计结果显示,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易发环节主要集中在现金、重要物品和账户等三个部位。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原因不外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风险意识淡薄。柜员没有养成合规操作理念、忽视制度约束,管理者对风险文化培育不够,银行风险文化没有成型。二是业务素质不高。柜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变化,导致部分员工操作起来力不从心,风险识别和预防能力下降。三是责任意识不强。表现为玩忽职守、随意操作,柜面管理人员对柜员管理不严,柜员违规违章操作。四是侥幸心理作祟。柜员如有侥幸心理,就会在操作时逐渐进行不合理的简化操作,从而滋生越来越多的操作风险管理。

(二)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员不足。基层机构因人员不足多有兼职多岗和混岗操作的现象,自然存在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二是存在制度漏洞。各类新业务不断出台,但银行未对旧的制度体系及时更新,造成制度缺陷,进而形成风险隐患。三是系统设计缺陷。随着新制度的实施,系统不能随时联动更新,系统与制度的契合度不够。四是柜员执行力不强。基层机构内部控制管理不善,执行制度或落实措施不到位。此外,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管理体制也会引发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因素之一,因管理关系不理顺,职责分配不清晰,从而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三、防范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措施

防范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全力构建全员合规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强化业务培训与监督整改,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一)培育风险理念。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管理指引》框架下,把操作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纳入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规划。同时,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管理理念推广,开展操作风险管理识别、分析、度量和控制培训,提高全员操作风险管理意识。而在思想认识上,则要引导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倡导诚信经营、合规经营、稳健经营,树立“控制风险也是创造效益”的意识,推进内部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建设。

(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再造柜面交易操作风险管理控制流程,完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系统,实现全程均衡管理。建立严密分级授权体系、机构和岗位操作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确保内控涵盖内部治理和经营活动的各个层级和各个环节。及时做好制度梳

理工作,增强制度的有效性。要加强创新业务和产品的风险管理,配套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评估和防范新业务和新产品的风险。

(三)加强员工管理。建立操作风险管理内控激励机制,实现责任与激励的平衡,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业务培训,针对制度、业务、流程特点开展培训,保证柜员熟悉制度要求、业务操作和风险要点。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教育,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四)加快应用信息技术防范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建立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提升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事前不相容岗位制约、实时交易控制、实时业务监测、深度数据分析、风险定位与风险度评估等的自动化处理,有效提高操作风险管理事后监督效能。提高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技防水平,配备必要结算器具,推行电子印鉴、支付密码等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管理的发生。

篇6: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

多年来,柜面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面向客户提供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收入和产品服务,同时还是银行营销产品,联系银行和客户的主要渠道和纽带之一,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电子银行、自助设备等业务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因此,基层网点柜面运营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基础,而基层网点柜面操作则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重要关口。如何有效地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课题。笔者结合会计岗位的工作实践,从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表现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浅谈一下对构筑柜面业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几点认识。

一、基层网点柜面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一)服务风险。在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 一线柜面作为商业银行的服务窗口, 既代表着银行的品牌、形象, 同时也被置于公众、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之中, 一方面, 各商业银行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柜员服务质量的考核,对服务不当造成客户投诉的予以重罚;另一方面,客户对银行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格局下,柜员在服务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部分客户的无理要求,由于担心与客户发生冲突,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放弃原则,屈从于客户的要求, 很可能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发展风险。一方面,健全的会计制度是规范、保障和促进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制度不健全会直接形成会计管理上的真空,加大银行经营风险。原则上新业务品种的开办必须有相应的会计制度来保证,但往往新业务在试办过程中,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在制度制定时很难考虑周全,有时甚至就没有相关制度来规范,使得一些新业务品种在试办过程中面临着较大风险。并且由于柜面业务品种的不断增多,新业务的普及,但其相应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分散在各类业务条线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制度当中,制度过多、过散,查找困难,柜员学习和执行这些制度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操作中极不规范,潜伏着很大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基层网点均承担着上级行下达的指标任务, 其中存款规模指标在业绩考核中占较大的权重。考虑到柜面工作的特殊性, 基层行往往将储蓄存款任务分解下达到客户经理、柜员名下。客户经理、柜员为完成目标任务,在客户营销过程中,常会做一些有违原则的“承诺”, 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的柜员很难拒绝配合,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风险隐患。

(三)人员风险。由于会计工作政策性强,特别是随着新品种、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制度及操作变化较大,对柜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柜员必须熟悉有关制度并及时补充新的制度。一是在综合柜员制下,柜员单人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业务品种增加、业务

量增大、劳动强度也不断增大,在高强压力下,稍有放松便可能出现差错形成风险,而对基层行而言,新员工培训存在压力,略有疏忽就会出现新员工由于对制度、操作规章等掌握不到位而造成的操作风险。二是控制压缩一线柜面人员的数量,甚至不惜采取减少服务窗口办法,抽调人员进一步充实营销队伍以适应同行业竞争的需要,这样在一线柜员趋紧的情况下,如果遇到柜员参加培训或病休必然会导致兼岗、混岗情况发生, “章、证、押”三分管、三级授权等内控制度势必出现真空。三是部分网点对柜员的制度教育、法规教育和警示教育流于形式,对柜员的思想教育抓得不深、不实,致使个别柜员没有责任感,没有上进心。有的柜员即便不懂业务,也不主动学习文件和研究操作规程,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业务工作随意性大,风险防范意识、合规操作意识、法律制度观念极其淡薄。人情大于制度,关系高于制度,信任代替监督的现象,在个别营业网点仍然存在,对违规问题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不抓整改落实,不做后续跟踪,内控管理松懈,容易引发风险。

二、基层网点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养成良好工作习惯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文化氛围,加强人员管理。高层人员要以身作则,积极使柜员养成主动合规的思想习惯,提高柜面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审慎地对待每一笔业务,从思想上形成合力,在行动上付诸实施。强化合规办事意识,牢固树立“合规创造价值,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坚决剔除凭感觉办事、凭经验办事、凭习惯办事的陋习。工作中要引导柜面员工合规从自身做起,从每一项工作做起,让每一位员工都形成“合法合规经营、严格按章办事”的共识,使警惕风险、正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深入员工的心中,从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次,要树立相互监督意识。同事之间的信任必须建立在遵章守纪、按章办事的基础上,发现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主动提示、制止,并视情况向所在机构报告,这是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同事相处的基本原则。

对柜台的业务操作要进行全流程的监督控制。对柜面业务办理的全过程要实行事

前、事中、事后监督,即:事前监督——受理业务时,临柜人员要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及数据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查;事中监督——对会计处理的凭证、帐表内容和数据进行复核,对经办的一切帐、簿、证、据、表要进行逐笔审查和复核,未经复核的支款凭证不得付款,报表不得上报、单证不得签发。事后监督——对已经处理过的会计帐务实行再核对,必须保证所有柜员的业务操作均须有人在事后进行序时的不间断审查,检查中对重要业务的处理过程包括柜员流水中的授权授信特殊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严格执行操作流程,严厉禁止违规操作

严格按业务操作程序办理每一项经济业务,严守操作规程,严密核算手续,减少操作错误带来的风险,是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内控。从监管检查发现的各类违规问题看,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没有相关制度制约,而是因为操作中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存在,未按照相关业务及管理规定操作或办理业务,基本制度的执行力缺乏,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所致。严格遵守业务操作流程,既是对客户的一种负责,也是对于自身和银行的一种负责。这就要求基层网点在对柜面员工加强业务培训的同时,要及时传达上级行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风险提示》、《操作指引》等规范业务操作、防范操作风险的文件,时时警示,常常提醒,不厌其烦,举一反三,让员工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确保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岗位制度、合规守法工作标准及纪律惩处规则,同时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规代价,避免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

对各项业务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进行要系统、全面的学习,让员工人人明白、人人清楚内控制度及各项业务操作程序,从而提高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在思想上筑起防范案件的一道防线,确保前台柜员的每一笔业务,每次操作都符合制度和流程。加大对新业务的培训力度,防范业务操作风险,在新业务通知上线前都要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对相关文件进行传阅并由阅读人员进行签字确认,对风险点进行总结,作为重点告知员工,晨会上进行巩固学习,工作中随时发现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及时对员工进行再培训。进行交流分享,不懂就问,互帮互学,这不仅激发了员工学习业务知识、探讨业务难题的热情,也增强了员工的团队精神,同时更提升了全体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效降低了核算差错率。

(三)加强岗位制约,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随着各类监督、防控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制定规范科学、严密完善的内控机制,如岗位责任制、复核制度、审批授权制度等,将内部岗位进行职责细分,不同岗位职责分配要合理、科学,体现相互制约的目标,使每个员工在其岗,明其责,每一岗位必须对内控措施的落实承担责任,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管理人员要加强关键风险点的监督检查,督促柜员按规定每日日终核对现金和单证,同时对一些现金类、挂帐类等重要科目和数据经常查看,分析数据情况,防止一些重要业务环节管理失控。尤其是对授权、查库、开户、内部帐管理等关键风险点的控制方面,要认真把关核对,决不流于形式。在授权时仔细核对业务凭证,确保业务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操作;要做到初审到位,主管复审把关,非常规业务多请示,不轻率处理,有效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四)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风险防范氛围。既要强化工作纪律,端正工作态度,营造严肃认真的工作环境,又要加大对员工的关怀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使员工时刻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振奋的精神,充分发挥员工在操作风险治理上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并听取员工在风险治理上的意见和建议;构建布满活力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制定风险治理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发展战略,让员工有一个明确和良好的预期,以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关心员工思想动态,经常与柜员谈心交流,帮助员工化解思想问题,舒缓工作压力,让员工懂得感恩,珍惜工作,培育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素养,为防范柜面风险、特别是柜面人员风险夯实基础。

应加强对柜员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辅导工作,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特别是新入行的员工,对他们要多指导、多监督。在开户环节、预留印鉴卡环节、核算要素(印、押、证)、现金、员工自办业务、冲正、反交易、逆流程、自助设备、电子银行、对帐、票据审查等操作风险诸环节上,加强管理。帮助员工提高执行制度自觉性,做到对相关业务资料认真审查、准确录入信息、正确使用交易、凭证,加强与客户沟通,准确掌握客户业务办理需求或对客户进行必要的提示等。针对制度、业务、流程特点开展培训,保证柜面人员熟悉制度要求、业务操作和风险要点。

篇7: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

案件回顾:

近日,我网点理财柜接待了一位客户,该客户先称自己网上银行的登录密码不记得了,然后说自己注册网银的卡也找不到了要求挂失,我行理财柜员与其核对开户信息,客户也能回答出当初开户的地址以及电话。但我行柜员查询后发现卡内余额为几十多万,数目不小,仔细核对该客户提供身份证后发现与其本人有所出入,要求其提供辅助证件。该客户称无法提供,借口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过我网点。

案例分析:

农历春节刚过,近期诈骗犯罪份子活动猖獗,由于我网点位置较为特殊,客户群体复杂,遇到此类事件更为频繁。因此要求网点理财柜员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为客户的财产安全把好第一道关。

案件启示:

一、加大教育学习

犯罪份子的犯罪水平越来越高明,这也迫使我们银行工作人员加大自我学习的力度。近期,出现了以兑换票面而进行的诈骗活动,对象一般为新入行的柜员,用大票面的金额兑换小票面,之后趁柜员不注意抽掉两张并不断交谈分散柜员注意力,再以其他理由声称不兑换了,让柜员将之前的金额还给他,柜员换回之后发现小票面少了几张,从而实现了诈骗。由此,我们一线柜员在年底处理繁忙业务期间,一定要严格按照流程,降低出现风险的隐患。

二、增强宣传力度

篇8: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

一、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部位发生的经济案件, 一方面与外部社会环境有关, 另一方面新品种、新业务的不断出现, 以及会计队伍、会计制度、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建设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 使分散化的会计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不断拉大的会计管理半径, 导致防范风险的意识和监控措施难以到位, 在会计管理上留有漏洞, 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有很大关系。从目前情况看, 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会计人员数量、素质与业务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各种原因, 使得部分基层行错误地认为会计部门是非生产性岗位, 不能产生直接效率, 因此, 对会计岗位舍不得投入, 使会计人员配备相当紧凑或不足, 这一现象在处于会计管理末梢的储蓄所、营业所表现尤为突出, 使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制度难于落实。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业务知识或技能匮乏, 也是导致会计部位风险加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会计工作政策性强, 特别是随着新品种、新业务的不断推出, 制度及操作变化较大, 对柜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柜员必须熟悉有关制度并及时补充新的制度。而长期以来沿用的却是师傅带教徒弟传授知识方式的做法, 柜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同时, 柜员对新岗位的业务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 使得对师傅形成一种盲目信任, 有时师傅一些错误的习惯、方法, 还被当作正确的经验传授给徒弟, 导致盲目操作, 无形中增大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表现在:

(1) 不知不该为。在工作中, 柜员自己意识不到缺乏必要的知识, 按照自己认为正确而实际错误的方式工作;

(2) 不知怎样为。意识到自己缺乏必要的知识, 但不主动查阅、学习相关制度, 只是支离破碎地掌握一些业务常识, 以应付日常业务的需要;

(3) 为所欲为。意识到本人缺乏必要知识, 在制度的掌握上存在断层, 并进而利用这种缺陷。由于对风险的辨别能力不强, 很容易产生操作风险。

(二) 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和分散, 柜面操作潜伏着风险

健全的会计制度是规范、保障和促进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 制度不健全会直接形成会计管理上的真空, 加大银行经营风险。原则上新业务品种的开办必须有相应的会计制度来保证, 但往往新业务在试办过程中, 由于对其认识不足, 在制度制定时很难考虑周全, 有时甚至就没有相关制度来规范, 使得一些新业务品种在试办过程中面临着较大风险。例如:在业务品种、经营机制、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制度建设跟进不够, 制度不衔接、不配套, 责任归属不明确, 一些环节存在管理空白和风险敞口;有的新系统或新业务已经上线, 但制度或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 新产品开发与风险控制出现“断层”。

原有的业务制度存在过散、制度与系统流程未能有效控制的问题。由于柜面业务品种的不断增多, 新业务的普及, 但其相应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分散在各类业务条线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制度当中, 制度过多、过散, 查找困难, 柜员学习和执行这些制度有一定的难度, 在实际操作中极不规范, 潜伏着很大风险。

(三) 制度执行力不强, 违章、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严格按业务操作程序办理每一项经济业务, 严守操作规程, 严密核算手续, 减少操作错误带来的风险, 是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内控。从监管检查发现的各类违规问题看, 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没有相关制度制约, 而是因为操作中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 未按照相关业务及管理规定操作或办理业务, 基本制度的执行力缺乏, 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所致。营业网点不按规章进行操作,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制度的操作性、可行性比较差。

由于部门分块管理, 部分操作规定在制定时, 可能会出现操作性不强或相抵触现象。有些业务虽然有制度, 但在有的地方不够具体, 或者有些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符, 造成难以执行。

2.

人员、成本等条件限制, 客观上难以执行。

3. 主观上不执行。

如对支票的折角验印, 有些基层行由于与客户比较熟悉, 往往只是将支票随手折一痕迹以应付检查, 并没有与预留印鉴卡进行核对。

(四) 柜员思想管理弱化, 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思想道德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思想管理不到位就会诱发案件和风险。部分网点对柜员的制度教育、法规教育和警示教育流于形式, 对柜员的思想教育抓得不深、不实, 致使个别柜员没有责任感, 没有上进心。有的柜员即便不懂业务, 也不主动学习文件和研究操作规程, 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业务工作随意性大, 风险防范意识、合规操作意识、法律制度观念极其淡薄。人情大于制度, 关系高于制度, 信任代替监督的现象, 在个别营业网点仍然存在, 对违规问题习以为常、不以为然, 不抓整改落实, 不做后续跟踪, 内控管理松懈, 容易引发风险。

(五) 监管等重要岗位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够, 监督制约不到位

会计工作管理具有程序化、制度化的特点, 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必须严格遵照有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由于目前管理上人少、量大, 主管人员精力有限, 部分基层行主管人员对业务不熟知、业务素质和能力跟不上快速发展、更新的业务知识, 同时对风险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对哪些操作环节可能会产生风险很少考虑, 没有从防范风险的高度, 正确认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个别网点会计主管履职不履责, 对柜员违规操作未及时进行纠正等, 必然会出现监管缺位、履职流于形式行为。部分网点负责人对本岗位的会计内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错误认为会计内控工作是会计主管的职责, 忽视其对会计内控管理工作负总责的职责, 对柜员缺乏足够的合规文化教育和制度学习。同时, 作为“第二道防线”的业务监管部门, 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检查不深入、不细致。各监管层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由于警惕性不高, 导致犯罪分子作案的空间很大, 容易产生会计部位风险。

虽然会计部位风险最终以案件形式暴露出来, 与上述五个方面问题或多或少存在关系, 但分析已经发生的案件, 我们发现, 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会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有效地落实, 特别是没有严格执行会计内部控制措施。

二、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要把操作风险作为构建合规文化的着力点

构建先进的合规文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如果缺少合规文化, 再严厉的行政命令、再严密的规章制度、再严格的检查处罚、也难以保证人人、事事、时时防范风险。因此提高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与合规意识, 才能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同时, 重点要把操作风险作为构建合规文化的着力点。因为操作风险的杀伤力最大, 但通过主观努力, 操作风险有时完全可以避免的。对明知故犯、屡查屡犯的, 从重处理, 真正体现从严治行;对不知不该为、不知怎样为的, 督促学习、达标上岗;对工作态度不认真, 工作作风漂浮的, 则要重点解决思想问题。

(二) 加强业务制度培训, 提高制度执行力

基层网点员工是银行业务经营的最终实现者和直接操作者。实践证明, 大部分案件的发生都与基层员工直接相关。因此, 重视基层员工的素质教育, 注重新制度、新业务的学习, 增强柜员责任心和使命感, 强化业务能力培训十分重要。一是对学员要分层次培训, 避免一刀切;二是要有考核机制, 把考核成绩与员工的业绩工资等挂钩,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切实发挥网点会计主管对临柜人员的实时操作辅导和业务培训的作用, 提高培训的实用效果和质量;四是对个别操作技术性较强的系统业务, 要实行“送教上门”的形式, 实地操作演示, 强化培训效果。通过对制度培训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三)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提高防范风险能力

结合典型案例, 紧密联系柜员在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风险, 开展案例分析。认真从有关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 用活生生的事实, 警醒广大会计人员严格按章办事, 并通过召开讨论会、交流会等形式使广大员工谈体会、摆问题, 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法律观念等方面找问题, 查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 研究制定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四) 加强会计人员管理, 建立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

一是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和会计人员的培养, 要尽快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要通过业务考试合格达标后方能上岗, 同时要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这是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的前提。在业务增长的同时, 要考虑会计人员的配备, 决不能以牺牲制度、加大风险来换取业务的增长。二是重要岗位必须配备政治素质高, 业务能力强的人员, 要把那些规规矩矩、诚实可信的人员放在重要岗位上。三是要把好主管人员的准入关, 选择业务精通、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会计骨干人员担任会计主管;选拔具有较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三级主管人员, 协助会计主管工作, 履行顶班会计主管职责, 确保营业网点内控防范到位, 严禁将不熟悉会计业务的人员配备在主管岗位。

(五) 落实制度办法的跟踪、反馈等后评价工作, 统一认识和执行规范

现场监管发现, 由于制度规定的不明确容易导致理解差异进而执行不统一, 同一业务不同的网点有不同的做法;同时, 个别制度存在客观上执行难问题。因此, 制度制定者要多从基层实际情况的角度换位思考, 所制定的制度在执行中是否会导致理解偏差、或是否具备执行的要件。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个性差异, 以提高可操作性和易操作性。并要注意措词的通俗化, 易于理解, 避免歧义, 在制度下发后, 要注意检视执行效果, 收集基层行意见, 加以完善。同时要整合制度, 解决新旧制度衔接问题, 避免造成无所适从情况。新制度出台时, 要明确旧制度的全部或部分效用, 或者明确哪些方面可以继续执行哪些方面不再执行。为避免理解上的差异, 对新制度的解释, 要实行谁主办, 谁负责对制度的答疑解惑, 避免“重制定轻管理”和执行不统一的情况。同时, 要定期对临柜业务操作手册进行修订, 跟进业务的发展变化, 及时修订一套涵盖所有临柜业务品种, 面向临柜一线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手册, 为基层网点柜员提供业务规范操作的指南, 避免业务办理中出现的违规操作行为。

(六) 进一步加强节假日业务的管理

节假日是案件多发时段, 要加强节假日管理, 合理设置和安排节假日期间的劳动组合, 配齐节假日上班人员, 不能为方便操作而忽视岗位制约。既要保证业务正常开展, 又要切实风险防范。

(七) 加强监督检查, 落实制度执行情况

一是要保证检查监督人员配备到位。按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凡正常营业的网点, 中午和节假日期间必须配备当班会计主管。二是要保证常规检查监督制度落实到位。当班主管现场监督, 各级主管实时授权, 会计监管员常规监管, 实现序时的、动态的检查, 相互制约, 层层监督。三是采取多种监管检查方法, 切实提高监管质量和效果。

(八) 落实违规问责, 严肃责任追究

对发现的违规问题, 一问违规责任人的合规意识怎样;二问违规操作的原因在哪里;三问发生违规操作何以成功, 内部监督和各项授权存在哪些缺失;四问责任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操作规程掌握怎样;五问发生违规操作将付出怎样的代价和成本。通过“一事五问”使柜员做到从思想上不想违规、行动上不能违规, 问责上不敢违规, 进而减少违章违规行为。

上一篇:高校学生科工作总结下一篇:从此,我不在玩网络游戏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