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活动总结

2024-08-04

幼儿园教师活动总结(共9篇)

篇1:幼儿园教师活动总结

现在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为龙为凤、骄横霸道,与小朋友相处也是自私自利、不懂谦让。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情还不知悔过,从而失去更多朋友。一起来看看小班幼儿教师活动总结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班幼儿教师活动总结1

在此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说:“你知道什么是鸟?”孩子们十分有趣,说鸟有一对翅膀?我又问:“有翅膀的都是鸟吗?”孩子们大笑,不对不对蝴蝶、蜜蜂都有一对翅膀。鸟有一只尖尖的嘴巴、鸟有羽毛、鸟有二只脚……孩子们在自己回答、设疑与辩证中渐渐地对于什么是鸟有一定的经验。

孩子们在欣赏情景剧中才清楚地了解了什么是鸟,鸟要同时具备全身有羽毛、有二条腿、有一对翅膀会飞的动物才是鸟。经过前一环节的论证与此环节的欣赏,孩子们十分清楚地了解了鸟的特征。

孩子们对于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的鸟如:麻雀等,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其余的鸟孩子们平时少见,对于鸟的认识十分欠缺。所以对于图片中的鸟大多数孩子们并不认识。

所以引导孩子们去关注各种各样的鸟,增长孩子们对于鸟的认识需要家园进一步地努力。幼儿园利用多种途径如:图片、VCD等让孩子们去关注,同时也引导家长利用多种时间让孩子们去公园、去动物园观看不同的鸟,也可以带着孩子去书店看看各种书增长孩子们的知识。

小班幼儿教师活动总结2

幼儿常常见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却又不知道其中的“奥秘”。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通过演示、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幼儿对物体下落想象产生兴趣,并对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有初步的认识。

本次活动我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坠落现象,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自制的“轱辘轱辘”教具时,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看到老师手上的物体落到地上,纷纷讨论“老师一松手东西就会落到地上”“老师要把他们捡起来” ……看到孩子们有了兴趣,我及时告诉他们物体下落的必然性,认识到地球引力的存在。同时在活动中我说到地球把所有的东西都“吸”在身上,有的孩子便问“那为什么飞机和小鸟都能在天上飞呢”,当知道它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离开地面时,孩子们又对热气球产生了兴趣,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热气球,“热气球是靠压力飞起来的吗”“热气球里边的火灭了它就会落下来”“热气球没有被吸住” ……看着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我便赶紧应孩子们的兴趣简要地说了说热气球,并让他们课后在讨论。

在最后一个环节“美丽下落路”实验中,我先演示给幼儿看一遍。当看到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于是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孩子们认真看自己的“路”是怎样下落的,仔细体验操作的乐趣,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

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我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桌面与地面一团糟,应事先考虑周全。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于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应有待提高。

小班幼儿教师活动总结3

这是一节大班的音乐课《鼓上的小米粒》,在今天的活动中,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不但学会了歌曲,还能够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高,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活动中,以幼儿喜爱的乐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把学唱歌曲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击鼓的不同力度和频率与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这一物理现象,获得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帮助了幼儿理解、记忆歌词,避免了生硬的歌词解说。另外我在“小鼓还能怎么唱”和“鼓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的环节中,请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和体验,为幼儿提供了探究和表现自己的舞台。其次,是教学的组织方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重游戏教学的方法,动静交替,层层递进。在活动中,注重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愉快教学给小朋友带来的乐趣。比如在扮演米粒跳舞和最后的《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的游戏中,幼儿玩得特别高兴,在玩的同时体验了敲鼓的轻重与小米粒的动态变化关系。

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想想,只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偿失。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可以请幼儿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其中一幼儿当敲鼓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角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考虑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

小班幼儿教师活动总结4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拥抱节呢?”

幼儿纷纷举手回答说:“因为大熊改正了缺点,有了好朋友。”

“小动物原谅了大熊,和它还是做了好朋友。”

“那我们小朋友有没有做错过事,有没有和小朋友闹过矛盾呢?现在你们原谅他们了吗?如果你已经原谅了他,那么就轻轻地走过去和他拥抱一下,亲一亲。”

幼儿在音乐声中,和同伴抱一抱,亲一亲,有些幼儿都感动地哭了出来。

现在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为龙为凤、骄横霸道,与小朋友相处也是自私自利、不懂谦让。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情还不知悔过,从而失去更多朋友。为了让孩子们学会交往、善待朋友,我设计了《大熊的拥抱节》这一活动方案,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知道霸道的行为会让自己失去很多朋友,使幼儿领悟到“知错就改”还是会得到朋友的原谅的,以此教育幼儿要珍惜友谊,与同伴友好相处。

本活动中PPT的运用,给了幼儿一个惊喜,他们听故事时特别专注,加上班得瑞的音乐背景,使故事听起来特别有感染力。讲述表演环节幼儿轻松地就掌握了故事内容,而且对角色表情、语气拿捏得也很准确。在为大熊想办法、改正缺点的时候,看到有的幼儿,恨不能把各种好事都说出来让大熊去做,我理解了他们的良苦用心,最起码一点:孩子们是善良的,是具有同情心的。以至于后来“大熊打开门,看到小动物们全来了”,小朋友们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说明孩子们都是渴望友情,需要友谊的。最后,让幼儿自己过一个拥抱节时,我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上次是我不对,我不该抢你的玩具,你能原谅我吗?”“当然原谅你了,我们还是好朋友呀!”说完,他们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我想,看到这一幕,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圆满完成了。

小班幼儿教师活动总结5

“即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塑料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风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就会随风而飞。《飞翔的塑料袋》就是结合我们现在进行的主题《我想飞》而组织的一个健康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孩子们探索塑料袋的不同玩法,尝试抛高和投远的动作,体验玩塑料袋的乐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会飞吗?

点评分析:这活动导入部分,为的是激发幼儿对“飞”的兴趣,引出后面的课题。

1、塑料袋可以怎么玩?

2、幼儿自由玩塑料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集中讲述玩法。

点评分析:在自由探索部分,孩子们的玩法比较单一,抛高和投掷的动作经引导才想到。

1、讨论:怎样抛的高。幼儿自由尝试。、请一个幼儿与老师比赛抛高,引导幼儿发现折叠打结后抛的高

3、幼儿尝试练习。

篇2:幼儿园教师活动总结

第一、一般基本功竞赛

弹唱、绘画、舞蹈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本次青功赛对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进行了“检阅”,技能技巧竞赛内容有:边弹边唱、舞蹈和玩教具制作三大部分,分别于3月20日上下午进行。本次参赛教师们高度重视,利用休息时间积极练习,精心准备。比赛当天,教师们精彩的弹唱和优美的舞姿,赢得了评委和选手们的阵阵掌声;而一幅幅形象生动、精致而富有童趣的玩教具制作也凸显了幼儿教师的聪明才智。但有长必有短,比赛中也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舞蹈表演时注意表情、服装与乐曲的搭配,动作要大方到位,同时要了解各民族舞蹈的特点,例如:印度舞是光脚跳,有的教师身穿印度风格的表演服,脚穿运动鞋,很不搭配,细节很关键。

2、边弹边唱比赛中,许多教师出现弹奏声音高,演唱声音小,评委听不到歌声,而且个别教师出现演唱时音不准、延长音没有唱够,附点节奏不准确,34拍和68拍不会伴奏。

第二、课堂教学竞赛

本次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的内容以《幼儿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中本月的主题活动为主,七十三节教育活动通过五大领域的内容划分,健康领域十二节;语言领域十四节;数学和科学领域二十二节;艺术领域十八节;社会领域七节。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共性优点和问题做一个简要总结:

一、优点:

1、教具精致、丰富:参赛选手们认真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具,大部分老师制作的教学精细美观,吸引孩子,并且有很多教师适时地利用教学课件、PPT、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孩子通过生活有趣的演示,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自然地习得知识。

2、态度亲和、尊重幼儿:虽然是青年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大部分老师态度亲切、和蔼,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与需求。如,很多老师坐着讲课,与幼儿平视;有些老师尊重幼儿的不同意见“好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对活动目标的把握基本到位:使用《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之初,老师们最难把握的就是活动目标,在设计活动时,不是把目标定得过多就是过高,不能有针对性、结合实际地调整目标。本次大赛中,大部分老师都能紧紧围绕重点目标开展教学,这点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4、教师普通话比较标准:在参加的七十多位青年教师中,普通话的标准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二、存在问题:

1、备课不到位:整体分析,青年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理解不充分。备课,不只备教材、备内容、备形式,还要备提问、备孩子、备上课的环境和场地。

(1)大部分老师在课前只完成了“熟悉教材内容,设计教学形式,制作教学用具”这几个环节。

(2)备提问:对于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和对幼儿如何回答的预设考虑不足或根本没有考虑。所以致使活动中,很多问题教师提出后,幼儿无所适从。如,“小种子到了土里会自己长高吗?怎么长高?”(应改为“小种子的成长需要什么帮忙?);“请你许个愿,如果大胆说了你的愿望就会实现”(小班幼儿对许愿不很理解,并且说如果说出就会实现,是不是在欺骗孩子呢?)。

类似这样的问题有很多,说明老师在备课时没有认真备问题,并且对预设的问题没有做回答,更没有想像一下问题抛给孩子后,可能会得到怎样的回答。

(3)备孩子:很多老师对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经验了解不够充分,所以造成大部分的活动是在老师的掌控下,按部就班地完成,缺少与孩子的互动与交流。

(4)备环境和场地:这点多体现在体育活动中,老师没有思考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场地和布局,导致无法组织幼儿有序参与活动。

2、语言不精准:教师的上课语言是教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是,青年教师在这方面是非常缺乏的。部分老师活动组织语太多、太繁、重复、不准确,没有给孩子留下说话和表达的机会。同时,类似“想不想?好不好?能不能?行不行?”等无效问题太多。因此,认真修炼自身的语言素质是每一位幼儿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3、语调不自然:在听课的过程中,被青年教师对孩子们亲切的态度所感动。同时,也对一部分老师的语调产生了一些疑惑:温柔的语调一定就适合孩子吗?有些老师的语言过于温柔造作、娇声娇气,反而使人感觉不自然、不舒服。曾经读过一本《教师的语言艺术》,其中讲到教师“自然、大方、投入地语言和体态”,以及适时地表达和使用是一门值得老师研究的艺术。当然,其中也有几位青年教师干脆、精炼、抑扬顿挫但不缺乏温柔的语言,也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这样的语言得到的是孩子全情地投入和活动的成功。

4、关注孩子不足:一部分老师的教学活动可以说是对教案流程的一个演示,教师是这个流程的指挥官,而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当然,这与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关,但也是青年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关注孩子的表现,及时地给予回应,并对活动随机调整。

5、体育活动是弱项:老师们对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解很狭隘,常常与游戏活动相混淆,活动量不够、没有挑战性,对体育技能的培养不够,这也是地区幼儿体育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

三、启示:

在听讲座时,有位老师将教育活动分为四种境界,我认为总结得特别好,送给每一位青年教师和有经验的“老教师”。

第一种:“孩子在外,你也在外”,这里的外是课堂之外,教学之外。这样的境界是一种完成上课任务的形式,是最低级的教学活动;

第二种:“孩子在外,而你在内”,这样的境界虽然不可赞,但可敬,因为毕竟教师自己投入了;

第三种:“孩子在内,你也在内”,这是一种有效互动的境界,真正懂得、了解孩子的教师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第四种:“孩子在内,你却在外”,这是教育最高的境界,这是一位懂得孩子,并且睿智通达的优秀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和水平。

希望每位老师能够思考一下,“我的教学活动处于第几种境界呢?达到理想的境界,还应该做哪些努力呢?”

结束语:

篇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尊重个体差异, 创设适宜环境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世界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指南》提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 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为幼儿创设造适宜的环境, 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条件。 从区域的布置、材料的提供到活动的安排, 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

1.空间适宜

教师是区域活动最重要的创设者。 在区域活动之前, 教师应就本班开设哪些区域、场地如何安排、区域如何布置、投放什么材料作出细致周密的计划。 (1) 合理的布局。 区域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在设置区域时既要考虑美观又要考虑动静结合。 (2) 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幼儿。 (3) 各区域要有内在联系。 这种联系是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的。

2.选材适宜

(1) 注重材料的 “三性”。 一是有 “可操作性”, 只有能让幼儿动手的材料才是他们喜欢的。 如我班区域中的材料, 有的可以分一分, 有的可以拼一拼, 有的可以捏一捏, 有的可以画一画……只要幼儿进了区域, 小手都可以动起来。 二是有“层次性”, 要让不同发展层面的幼儿在本区域都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 如在“我们居住的社区”主题中, 幼儿制作“社区小报”, 我们便在美工区提供剪好的图片、破旧图书画面、完整的报纸图片版块等不同层次的材料, 让幼儿根据自己剪的能力、粘贴的需要进行选择。 三是有“可变性”, 一样东西玩时间长了都会令任何人感到乏味, 更何况是孩子, 因而材料本身或其玩法应能变动。 (2) 材料投放要有数。 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可以多投放一些, 幼儿不感兴趣的材料可以少投放一点或不投放。 (3) 规则简单明了。 对于每个区域及各区域中材料的操作, 教师要有明确的规则要求, 这样才能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共同制订规则。

二、激发幼儿兴趣, 张扬幼儿个性

幼儿生性好奇, 对周围的环境充满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然而, 这种“兴趣和热情”的表达方式与成人是有所不同的, 所以常常容易被成人忽视甚至不理解。 幼教工作者要时时忆起并“聆听”自己孩提时代的心声, 用“童年”的心态“观察”孩子、“体验”孩子、“认同”孩子, 由此激发幼儿的兴趣, 张扬幼儿的个性。

1.做区域活动的观察者

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应该首先是积极的观察者, 观察的目的是了解所创设的区域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了解区域下一步如何发展? 了解幼儿还需要什么? 教师可以给幼儿什么样的指导?

2.做区域活动的引导者

在众多的区域中, 既有幼儿十分感兴趣争着要玩的, 又必定会有幼儿不怎么喜欢的。 笔者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引导: (1) 明确活动玩法; (2) 鼓励群体; (3) 个别鼓励。

3.做区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应参与活动, 在与幼儿一起玩的过程中进行隐性的指导, 以最小的干预换取幼儿最大的发展;纠正活动的偏差;解决活动中的矛盾;在活动中做到因材施教。

三、评价幼儿活动, 寻求提升空间

评价是活动后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教育活动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 了解教育的适宜性, 调整、改进工作, 提高教育质量。

1.教师层面

区域活动开展得是否有效, 还存在什么问题, 以及今后如何改进, 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反思解决。 评价发生在区域活动之后, 教师主要以讨论、谈话等方式与幼儿一起总结和反思。 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回忆的方式, 使幼儿展开描述, 从而让幼儿再现相应的活动经验, 总结获得的关键性的经验。之后, 老师可以将理论经验与幼儿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 提升自身空间, 帮助幼儿提炼经验, 更好地使用材料和解决问题。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每个幼儿提供各种展示自我的机会, 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且评价和肯定要尽可能具体, 而非仅停留在“很好、很棒”等简单的评价语上。 不管是什么方法, 评价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地反思区域活动, 找出安排、组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从而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避免。

2.幼儿层面

幼儿参与游戏评价是指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就开展的游戏进行评价、讨论、分析, 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 引导幼儿纠正错误的经验, 让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 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

《纲要 》 提到: 管理人员、 教师、 幼儿、 家长均是教育评价的参与者。 在实际工作中, 笔者发现幼儿也有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及表达的欲望, 特别是在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结束后。 那么, 我们就要引导幼儿大胆参与游戏评价, 丰富幼儿的评价经验, 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 让幼儿成为游戏评价的主体。

篇4: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什么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活动;主导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幼儿默默聆听。”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设置问题巧妙、新颖、悬念不断,再加上丰富的情态语言,就能把幼儿带进一个又一个思想境界,使他们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不断地用心思考,面对各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豁然开朗。这样,就能变幼儿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较好地完成一个个教学目标,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主导

就是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设一个情境,或引出一种悬念,或产生一个问题,或营造一种氛围,或制造一些条件,达到孟子所说的“引而不发,跃如也”的境界,引出幼儿的兴趣,引出幼儿的激情,引出幼儿的好奇心,引出幼儿的求知欲,让幼儿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在教师的引领下,由被动走向主动,由蒙昧走向自觉,由愤悱走向通达。

二、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导什么

1、导学习动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种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教师的导首先在于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让幼儿在学习的起始就对活动目标产生兴趣,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语言、数学游戏、现实情境、挑战性问题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例如:在5的分合的数学活动中,教师:今天啊,是小黑猫的生日,小黄猫和小白猫想给它准备些礼物,小黄猫和小白猫送的礼物总数不能超过5,它们不知道该怎么送了,你们来帮助他们好吗?大家都很积极都想帮助它们。通过情境创设幼儿很快融入到活动当中。

2、导探索方向,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幼儿探究知识的起点。要让幼儿明确探索方向,首先要帮助幼儿创设好问题情境,让幼儿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引导幼儿提出与需要学习的知识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了一个方向明确、富有启发性、有探究空间的问题情境,幼儿便能自主或合作展开对新知的探究。这时,由于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常会跳出问题情境,偏离探索方向。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越走越偏离,课堂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实际收效甚微,甚至负效。这也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使幼儿的学习活动尽快地回到需要探索的知识上来。例如学习:“辨别高矮”时,教师让幼儿试着想办法找出教室里的东西哪个高哪个矮,幼儿赶快去找,有的用手量有的用眼睛看,很快的幼兒就都找出来了,当幼儿说出这个胖这个瘦,我们再去找找吧时。教师没有被幼儿牵着走,而是与幼儿商量,先找高的矮的,我们再去找胖的瘦的。这样及时引导,避免了花时多、收效微的后果,也保护了幼儿的积极性。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教师做到扶放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得幼儿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向更加明确,幼儿学得生动活泼,如期达到了教学目标。

3、导“动”,让学生动起来。幼儿的数学学习要靠幼儿去亲手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自由的去探索,并且要亲自用眼睛去观察,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让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观察能力;活动中幼儿还需要用语言进行交流。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幼儿在观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

4、教师的“导”要看准火候,不能随心所欲,要遵循“三不导”、“三导”的原则。这“三不导”是:幼儿兴趣正浓时不要“导”,否则,会伤害其积极性;幼儿间两种观念交锋时不要“导”,否则会给双方的思辩产生干扰;幼儿在凝神聚思时不要“导”,否则会打扰其思维逻辑,影响其思维走向。“三导”是:当幼儿噤若寒蝉时应该“导”,给他们树立自信;当幼儿愤悱嗫嚅时应该“导”,帮他们走出困境;当幼儿自暴自弃时应该“导”,使他们形成健康心理。

总之,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思想,坚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冯晓霞等.学前儿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林嘉绥等.学前教育数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5:幼儿园教师活动总结

一、主要工作内容

1.向家长发读书倡议书,推荐优秀幼儿故事读本,鼓励家长为幼儿购买优秀绘本图书,引导幼儿多读书、读好书。

2.挑选优秀教师教育心得、优秀亲子阅读心得,并展示给全园教师及家长。

3.策划、组织《幼儿早期阅读及阅读习惯培养》专家讲座。

4.策划、编写幼儿园园刊,鼓励教师家长积极投稿。

5.优秀幼儿自制图书展示、各班图书角创设评比和幼儿故事表演活动。

二、工作效果评价

本次读书月活动的宗旨是“为幼儿提供读书环境、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让幼儿与书本做朋友,使其听说读画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现在对工作评价如下。

1.通过班级老师的宣传和鼓动,家长都能积极购买幼儿图书,并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读书环境。

2.家长对教师及家长读书心得的关注度比较高,她(他)们经常驻足翻阅,但由于展示地方有限,只能有少部分家长看。教师教育心得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幼儿早期阅读与阅读习惯培养》专家讲座使家长更科学、全面地认识了早期阅读及亲子阅读,并且积极与专家互动,效果比较好。

4.幼儿小书制作展示,有不少亲子坐下来细细地看幼儿自制小书。但由于展示时间较短,展示地方所限,还有很多家长没有看过幼儿自制图书。教师跟家长的沟通有待加强,应多引导家长如何让幼儿更多地参与到小书制作中,通过小书制作让幼儿的情感、认知及技能都有所提高。纠正家长“漂亮就是好图书”的观念,避免家长全部包揽。

5.幼儿故事表演过程中,幼儿基本上都能投入到故事中,观看兴趣比较高。从中也看出幼儿对故事的偏好,他(她)们喜欢多人组合的情景故事表演。而个人故事表演由于缺乏情景,幼儿语言有时不清楚,影响故事的观赏性。加之场地限制,坐在两边的幼儿只能看到表演者侧面,影响观看效果。下次应多安排情景故事表演,录音效果好,幼儿能全身心投入到故事表演中。

篇6:教师幼儿园活动总结

今天我有幸参加区幼儿园骨干教师讲学团活动,观摩了三位老师的教学活动。活动分别是**幼儿园卢老师执教大班语言活动《大熊的拥抱节》、XX幼儿园陈老师的社会活动《我不想生气》和××幼儿园的姚老师执教的美术活动《哈哈小人》。

下面我来谈谈这次活动的一些体会,青年教师卢老师的活动活动的情景烘托十分到位,特别是背景音乐是非常有感染力,PPT的制作也十分精致能让孩子们清晰观察到情节的发生于变化。《大熊的拥抱节》是一个绘本故事应该有一本相应的故事图书,在讲述时老师利用自制图书,我觉得可以利用绘本在视频仪放大画面让孩子们观察仔细、更能了解故事情节发展。还有问题的导入“有谁知道拥抱节是什么样的节日?会做些什么?”,我觉得这样的导入不是十分恰当,与生活联系不大。《我不想生气》活动那个中陈老师的语言引导、表情、肢体动作等表现都十分的到位,孩子们在绘本故事中一步步了解到调节生气的方法。我觉得老师在突出生气的情绪方面花的时间比较长了一点,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们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让坏情绪影响自己,遇到委屈可以大胆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大度一点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就生气。在活动第三点目标达成上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够。《哈哈小人》活动操作性强,把美术与科学有效融合在了一起。孩子们十分感兴趣,我们听课的老师觉得材料准备方面也是十分简单便捷,是可以回到幼儿园马上尝试的活动。哈哈小人在折过的纸上变化无穷,老师在准备的材料中让幼儿感受到了不同画法可以发生的变化,在一步步的引导尝试中孩子们探索秘密发现了不同的秘密。

篇7:教师幼儿园观摩活动总结

教师幼儿园观摩活动总结一:

为了给教师创造一个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平台,促进我园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我园在X月XX日——XX日为期2天的全园公开课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以老教师引领,骨干教师示范,新老师锻炼为目的,让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形成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讨、大胆反思、认真总结的活动氛围。

教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新教师则体现了敢于挑战,敢于尝试的精神,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感受。

教师在课前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在教学中老师们将各门课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特点,充分注意到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课堂探究。教学思路清晰,多媒体运用娴熟,展现出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执教能力。小朋友们对教学活动的内容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表现积极活跃,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发展。

活动还组织进行了集体评课,园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给予了专业的指导和点评。教师们积极探讨、大胆反思、主动学习、认真总结,达到了既定的教研活动目标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公开课评比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己、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使她们在教学方面得到了磨炼、提升、迅速成长,同时推进了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幼儿园观摩活动总结二:

为了适应幼儿教育发展需要,促进我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尽快适应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质量,娇子幼儿园于6月27日—7月5日组织开展了为期5天的全园教师观摩课活动。

本次活动提高教师了的教学基本功,提升了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借助教师说课、上课、评课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各教师间专业技能发展。

听课期间,全体老师本着取长补短的谦虚态度积极踊跃的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上,授课教师的激情讲解;课下,评课时老师们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让所有的老师都收获满满。

为了上好这次活动课,老师都非常认真地准备了许多教具。活动上的每句话都在反复琢磨,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XXX老师的音乐活动《旋转木马》、XXX老师的语言活动《小小喷水枪》、XX老师的语言活动《识字课》、XX老师的数学活动《认识“0”》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幼儿的操作策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本节活动得到全园老师的一致好评。其实这和老师们平时的`认真与负责是分不开的。

在活动中,老师转换身份,有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以游戏贯穿活动终始,幼儿变为主体,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也符合了《纲要》的要求。像XXX老师的语言活动《爱笑的鲨鱼》、XXX老师的语言活动《云朵棉花糖》、XX老师的语言活动《火龙爸爸戒烟记》以及XXX老师的健康活动《爱的手语》就把小朋友们带入了故事中,为学习后面的知识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XXX老师在数学活动《认识颜色》、XXX老师的科学活动《煮蛋和煎蛋》及XX老师的数学活动《比较多少》中选用了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把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紧紧抓住了,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本次活动,授课教师教态活泼、亲切、自然,语言生动,亲和力强,课堂活跃,幼儿学习态度积极,情绪良好,在经验、能力等方面获得了相应的提高。

教师在选材上都认真的考虑到了孩子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活动的内容。

目标与过程协调统一,活动的过程能为目标服务。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活动的节奏,环节过渡自然和谐,层层递进,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大胆地表达、操作。

教具的精心准备与恰当运用。七节活动课都根据活动的需要准备了教具(学具),课件的制作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活动组织有序,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教师能以亲和的态度和灵活的活动形式建构安全、平等的学习环境。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操作性。

当然还存在的不足的地方:

比如学科特色不够突出,内容混合过多;教具摆放不到位;教师知识经验准备不够充分。教师语言不够精炼。有的课活动时间把握不够恰当。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老师们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从别人的不足中得到启发,丰富了我园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们还会不断学习、实践,吸取好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学工作。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

1.幼儿园教师节活动总结

2.幼儿园一师一优课活动总结

3.2016幼儿园中班教师节活动总结

4.大班幼儿园教师节活动总结

5.幼儿园教师开学典礼活动总结

6.幼儿园教师节活动策划总结

7.幼儿园开展中秋节活动总结

篇8: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浅析

1 评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 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每一领域都规定了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内容和要求、指导要点, 例如语言领域规定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乐意与人交谈, 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 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作为全国幼儿园教学活动在指导性文件, 是一代又一代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专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 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紧扣目标, 而不能从主观臆断出发偏离目标。幼儿园课堂教学实践中通常会包涵多个领域教育内容, 很少有单一领域的教学, 因此在评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看教师教学是否达到了多方面的目标要求, 目标制定是否全面、适宜, 是否能被幼儿所接受。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阐释了教育目标要落在人的最近发展区的规律, 既不能轻易就可以得到, 而通过努力又能得到, 幼儿园教师制定的具体课堂教育目标也应符合这个规律, 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适中为宜, 而何为适中, 就只有在工作中把握揣摩了, 幼儿园教师需具备这个能力。

2 评选材

幼儿园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 即便是同样的教材, 教师也有选择加工的权利, 以适合本地、本园、本班幼儿实际。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从儿童教育目标出发, 结合儿童的知识经验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活动多采用主题教学, 即围绕某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 主题的选择显得很重要。所选主题要是幼儿所熟知的, 不能超出幼儿知识和生活经验范围, 然后教师还要对主题进行加工、调整, 进行艺术化处理, 使之来源于生活又高之于生活, 以增强选题的趣味性。例如围绕“莲花”这个主题开展教学,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向幼儿呈现莲花的图片、动态视频、解说词, 让幼儿了解莲花的形状、构造、特点、生长规律、用途、教师再适当补充一些莲花有关的人和事, 然后让幼儿说说自己对莲花的认识, 最后让幼儿对照图片画莲花。主题活动就这样开展起来了, 既符合幼儿经验水平又具有趣味性, 教学目标在隐含中得到了实现。

3 评教学程序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教学程序都是相类似的:简要介绍本节课主题→图片、视频演示, 讲解→幼儿练习→总结展示, 但是并不需要有固定的模式。教学程序方面需要注意几点:一是教学进程要快慢适中, 在幼儿接受能力范围之内, 判断的标准就是看幼儿是否轻松愉快的在学习, 部分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时候容易速度过快, 总是想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经验, 但却事与愿违;二是各环节安排科学合理, 详略有当, 重点突出, 不能平均分配时间;三是教学程序虽然相似, 但是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创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具有新鲜感、能激发幼儿感知觉的环节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一位幼儿园老师在开展“我的家乡”教学活动时扮演了一个火车司机的角色, 带领幼儿周游家乡, 每遇到景点就停下来欣赏, 解说其特别之处, 同时播放赞美家乡的歌曲, 幼儿兴致高, 实现了共鸣, 教学效果很好。

4 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幼儿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可以概括为三大类: (1) 口语传递法:讲解、讲述、讨论、谈话、提问; (2) 直观法:演示、示范、观察、电化教学; (3) 以儿童活动为主的方法:游戏、实验、练习。[2]但是“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所教内容及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相匹配, 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起到最佳教学效果;要与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 不同的年级教学方法有所差别, 例如小班多采用游戏法、演示法, 中班大班适宜采用观察法、谈话法等;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因时因地制宜, 富于变化性, 熟练掌握各种方法, 运用自如。

5 评师幼关系

幼儿园教师肩负保教双重任务, 为了任务的顺利完成, 需要建立起亲密的师幼关系,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第三十六条规定:“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而师幼关系是否亲密在课堂教学中就能表现出来, 成为评价指标之一, 如幼儿是否敢于和教师交流、表现是否自然等。就教学方式来说, 不同阶段的教育差别较大, 中小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师生互动性随着年级增加而逐渐减少, 而到了大学阶段则基本上是教师讲授, 师生互动很少了。幼儿园教学师幼互动是不可缺少的, 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有赖于幼儿的配合, 缺少互动则教学活动无法开展, 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幼儿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教学中去,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互动性成为评课指标之一。

6 评教学基本功

幼儿园教学除了游戏化之外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无字化, 要求教师在不使用文字的条件下对幼儿开展教育, 这对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 教师教态要端庄自然, 富于亲和力, 易和幼儿亲近, 能与幼儿融为一体。幼儿园基本上都是女教师, 切勿浓妆艳抹, 要保持教师朴素本色。其次评教师语言表达, 普通话是否标准, 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流畅, 口才是否引人入胜、环环相扣。很多幼儿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 如故意改变腔调、故作亲切、故作幼稚、故作姿态, 如此还不如保持自然, 课堂教学不是表演。第三, 评教具操作熟练程度, 主要是多媒体制作和使用是否既丰富多彩又简洁易懂, 适合幼儿视听觉需求。最后, 评幼儿教师文艺基本功, 是否多才多艺, 包括弹、唱、跳、画等, 幼儿园教学的特征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必备这些文艺素养, 做到各种教学、游戏用具拿来就会使用, 不能只会口头说教。

以上各方面评价指标相互结合, 构成了立体的评价体系, 以对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作出科学而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卫晓东, 等.幼儿教育学[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11:117.

篇9: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区域活动;有效指导;自主学习

区域指导方法的研究是我园(武威市凉州区第一幼儿园)课题研究当中的一个分支,通过实践的探索及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认为区域活动既是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同时又是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活动方式,教师的指导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就教师如何对区域活动有效指导来进行阐述。

一、区域活动开展前的指导

区域活动开展前的指导主要包括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活动主题的确定、制订区域活动规则等,把握好这几个方面后,才能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1.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投放的材料来体现。在投放材料时,除了考虑材料的安全性、丰富性、层次性、动态性和探索性,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教育目标。区域活动是为了完成教育目标服务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教育功能,都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可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订游戏目标,投放的各种材料要渗透不同的教育目标。

(2)体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应关注每个幼儿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如,幼儿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投放的玩具材料要有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发展。另外,每个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地探索活动中,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发展,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有效方式,促进幼儿发展。

(3)幼儿游戏的需要。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的游戏需要是不同的,教师要及时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如,幼儿对烧烤的游戏发生了兴趣,教师就与幼儿设置了烧烤吧,一起制作烧烤食品,并投放了服饰、收银台等,为幼儿的游戏开展更好地创造了条件。

2.确定区域活动主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在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最有效的措施。幼儿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大胆探索,创造性地表现,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因此,确定游戏的主题及幼儿玩什么,是幼儿自己商量的,有时也是和教师一起讨论决定的,同时,主题还是不断变化的,在开展小班区域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设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玩法的活动材料,并把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在主题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在区域游戏中表现自我。

3.制订区域活动规则

规则在区域活动中承载着独有的教育价值,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可以在活动中起着组织、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等方面的作用,这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抓好区域活动规则的建设工作,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如,在活动前的明确规定,用小脚印控制幼儿进入娃娃家的人数等。

二、区域活动中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不光自己独立地思考学习,还可以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学习产生互动、与老师产生互动、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会成功和愉悦,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为此,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1.注重观察、确定指导策略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环境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投放不同的材料来影响幼儿的学习。教师要注意不断地在各个区域间来回观察和参与游戏,不能一头扎进某一个区域同幼儿游戏而忽略了对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要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幼儿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2.把握时机,适时适度介入指导

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时机地随意提供帮助。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学习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幼儿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幼儿的思维、影响幼儿的活动。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三、区域活动开展后的指导

活动后的指导就是游戏后的评价,是活动区域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的活动提出新要求。教师多实施以鼓励为主、开放式的评价,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升华、自尊心的建立、自信心的发展、个性的张扬,能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指导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然,在具体的指导中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总结,要根据发展形势不断调整方法。通过调整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上一篇: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下一篇:红楼梦名著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