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范文

2024-07-05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范文(通用9篇)

篇1: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范文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课题方案

二年级数学组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然而近年来,学生厌学情绪趋于严重,而数学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因而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非常不感兴趣,相对其它学科而言不愿学的学生多一些,因而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应用的广泛性,给数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研究发展空间。

为此,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子课题。

二、研究目标、内容与对象

1、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2、内容:

(1)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情况调查分析。

(2)学校、社会、家庭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分析。

(3)小学生年龄阶段,性格差异与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分析。

(4)教师素质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

3、对象:二年级学生

三、具体措施:

1、增强学习快乐感,培养直接兴趣。

快乐的事,大家都愿去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他才有可能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正确引导。让孩子认识到通过学习可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明白许多自己现在不懂的东西,可以在学习中、探索中发现许多乐趣。

(2)正确评价,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孩子一旦在学习中有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获得一种被人承认、被人接受的感觉。水滴石穿,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同样,鼓励这个助推剂,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对某一问题、某一学科的兴趣也就在这一次次的鼓励中得以形成,得以发展。要全面客观的看待孩子的成长,不把书本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通过正确合理的评价,帮助孩子摆脱学习上的狭隘性。

(3)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喜欢拆东西,有的孩子愿问为什么,教师和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就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提问

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如何查询。或者弄明白后再告诉他。教师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

首先作为老师,即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老师,又要做学生生活中的益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多接触好学生,受其影响,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其次,要让家长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最后要让孩子们多看一些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书。

四、研究时间

2016年3月——4月

确立小课题并制定方案

2016年5月——6月

研究阶段

2016年7月——9月

总结阶段

五、预期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原来的不愿学数学变成积极、主动、爱学数学。

2、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篇2: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范文

1、低年级《如何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 ①目标激励法 ②动机激励法 ③情景激励法 ④课堂实践 ⑤生活实践„„ 或 低年级《激趣〃练说〃导评》——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三步曲

2、中年级《专题式口语交际活动课的研究》 根据上述思路考虑交往内容的不同并进行同类归并我们确定中年级专题式口语交际活动课的类型有 ①解说型 ②劝说型 ③转述型 ④求助型 ⑤访谈型 ⑥辩论型 „„

3、高年级《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研究人员 各年级段课题组有子课题的负责人每个年级段课题组成员按照成员分工对课题五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并收集、整理、分析各方面的材料。主要分工如下 1对目前我校使用的人教版教材语文本年级段“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 分析写出分析报告。2调查本年级段学生“口语交际”方面的现状和制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因素制订出《制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因素的问卷调查表》选取学生、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整理后写出分析报告。3进行课堂教学课例的收集、整理评选出年级段“口语交际”优秀教案制作优秀课 件 课堂实录写出论文为编写《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课例集》筹集资料。4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个案的收集整理写出研究性论文。5全程跟踪并收集各研究人员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评价方面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 处理数据资料写出研究报告。二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构想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操作 ⒈明确口语

交际的基本特点 互动性 口语是工具交际是目的。因而口语交际具有双向互动的交际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必须实现多层次的互动交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这些互动正是与“说话听话”训练的本质区别所在。整合性 口语交际训练发展的不只是单纯的言语能力。除了培养听与说的基本能力外它还整合思维、心理、交流、沟通、态势语、待人处世能力的训练。情境性 口语交际是一种情境语言是一种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活动具有情境因素的特定性。其情境因素主要是交际对象、时间、空间和具体的场景。突发性 口语交际的发生不是事先预约的随时随地都可能进行有的是双方都毫无准备如不期而遇有的是一方没有准备即使一方准备好了也不能准确预见对方的回答。实践性 实践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在大量的动态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验才能逐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规范性、机敏性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⒉拓宽口语交际展开的途径 口语交际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立足课文向书外开放立足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双线训练并进在多种模拟的生活情境和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⑴立足于口语交际课。紧扣教材中每一练习里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展开专题训练。⑵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插图、课堂发言等机会不失时机的给予学生以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机会。⑶融合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班主任可利用品德与生活、班队活动课进行训练。其他学科老师也可配合在音、体、美等教学中进行锻炼、提高。

⑷贯穿于日常生活活动中。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在真正的生活场景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⑸课题实施与校内公开课、组内课题、常规教研、读书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等教学活动密切结合。⒊丰富口语交际进行的方式 新课标中涉及的口语交际方式主要是倾听、复述、转述、讲述、口述见闻、讨论等。除了“讨论”这一方式外其余各形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白言语。交际性口语本质上应属于对白言语因此可补充以下方式进行训练访谈、商量、质疑、访谈、辩论、请求、表演、邀请、评价等。⒋注重口语交际的评价 口语交际过程是一个无纸化的过程因特别重视发挥评价的功能。除了对学生按学段要求进行阶段性评价外更要对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态过程进行及时评价反馈发挥教师的规范引导作用以激励性的语言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形成良好的交际态度。引导学生之间展开互评评析别人的长处与不足促使他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研究实施方法

1、查阅文献法。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科研前沿动向获得新情报全面、正确地掌握国内有关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有关口语交际教学最新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

2、个案观察记录法。

3、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学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亲身进行教学、研究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由于本课题由身处第一线的教师进行实验所以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大多以行动研究法进行。

4、经验总结法等展开研究。对实验的认识、体会及外地、外校进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实验的有关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整个研究过程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展开使平时的日常工

作成为定向、连续、系统的研究过程。三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向石油分局教研室提交课题实验申请组建课题组开展本课题及相关理论学习和培训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参加相互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指出不足形成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研究的氛围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抽查得到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公开课、研讨课、常规教研、讨论座谈、集中学习、分析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全面实施本课题。及时发现实施中的问题调整研究行为。积累经验收集资料。

2、第二阶段开始实验阶段。不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举行口语交际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并积极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各级观摩研讨和培训活动。积极邀请有关专家和分局教研室的指导老师前来给我们做相关课题的专题讲座举办语文教师课题研讨会与微型讲座。同时积极对好的经验进行收集、总结、整理以便推广鼓励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实验教师积极撰写课题研究心得、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阶段性总结。初步摸索出不同年级不同内容上的训练方式为后期研究提供经验。

3、第三阶段全面实验阶段。根据我校实际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为研究重点全面深入地开展实验研究推动学校口语交际教学的前进的步伐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这期间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其它兄弟学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举办校级的小学生讲故事、演讲等听说训练的比赛按时参加分局课题组的学期研讨活动定期组织校级的教学实验课题展示和研讨活动。通过研讨课、常规教研、讨论座谈、集中学习、分析交流、读书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全面实施本课题。及时

发现实施中的问题调整研究行为。积累经验收集资料。

4、第四阶段实验总结阶段。每个教师按“五个一”即一篇研究论文宣讲、一堂研究课题汇报、一份学情报告分析、一本工作读书笔记积累、一篇活动反思总结提高的形式向小组汇报。小组由五位教师合作向学校展示“五个一”。在这期间开展校级的口语交际教学课题展示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同时进一步整理课题资料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实验报告邀请专家进行鉴定。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召开经验交流会举行成果展示会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对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形成科研论文把好的教学经验文章编入校刊中并向上级刊物报送把好的教学安全制成音像制品把特有成效的经验形成科研报告进行交流活动编写《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课例集》让研究的成果发挥出更大的功效。附学习材料 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这是每位语文老师所思考的下面几点不防试一试。

一、演讲法。每节课课前可1-2个同学进行演讲。演讲的内容、主题不拘一格但是不管什么主题、什么内容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力求表达清楚并要有一定的条理。在演讲过程中要求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能听出演讲者的观点、内容并能口述它们。

二、听录音朗诵法。课堂上采用教材朗读磁带有利于学生纠正错别字的读音掌握朗读的节奏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加强普通话的训练。课堂上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词、好句、好段、好文要求学生尽可能背诵。这样学生一方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口语交际打下夯实的基础丰富语言积累词

汇。词汇丰富进行口头交流时能从容自若善于表达运用自如。

三、复述内容法。复述课文内容是要求学生用自己语言和课文的一些关键词句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出来。

四、课堂分组讨论法。课堂教学中尽量让每个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可采用如下的方法。

1、对话式交流。课堂上老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听清问题然后大胆、清楚地回答并且语言要简练、有条理。在培养学生学会表达的同时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良好习惯和心理素养才有可能使学生真正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 流的素养”。

2、分组讨论法。也就是对课文有关问题或疑难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同学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且要有中心、有条理。倾听者要能听出问题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讨论时要求并鼓励同学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就要加以肯定和表扬。但要杜绝在小组讨论时各说各的、不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或者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的现象。

3、辩论法。课堂上可以开展一定形式的辩论会就学生的生活、身边人、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真理又可提高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辩论形式的语文课非常感兴趣。通过辩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五、续编故事法。有些课文言虽尽而意未了。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充分的想象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以上“五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也有显著提高。想说、敢说、乐说、会说

一、新课程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口

语交际教学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认真总结听话、说话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口语交际”的提法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实施口语交际教学能更加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一口语交际的内涵和特点 口语交际就是指在一定的境中人们运用口头语言我说你听你说我所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的目的是交流沟通。口语交际是一种人类社会活动。人们在面对面的交际过程中不仅要察言观色倾听领会还要准确判断快速反应更要适时接话恰当表达。所以口语交际是一个人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的综合表现。口语交际是人们日常生活、学生工作、社会交往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交汉沟通方式它与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口语交际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口语交际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事先约定的而是在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不期而遇的。因此它具有明显的即时性。口语交际是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交流沟通往往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离开了特定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活动将无法进行。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口语交际是在交际双方或多方中进行的。口语交际者不仅要认真倾听领会还要适时接话应对或回答对方的提问或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提出相关的建议。交际双方或多方始终在你来我往、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彼此互动。因此口语交际具有能动的互动性。口语交际不仅需要交际参与者具有一定的聪明才智、知识能力、言话水平等素质还要具有待人处事、临场应变、表情达意、文明礼貌等素养。因此口语交

际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二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为使这一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语文课程标准》又分学段制定了阶段目标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1、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根据口语交际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从听、说两方面提出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细化了总目标中“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学讲普通话”“能用普通话交谈”“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听他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已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 过程和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前提。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在过程和方法方面提出了如下要求“认真听别人讲话”“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积极参加讨论”“乐于参与讨论”“抓住要

点”“表达要有条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公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而且是语文课程和重要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科学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在效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其实学生在上学以前就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交际活动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所必备的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形成文明礼貌的口语交际行为以及掌握科学规范的交际语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话题选择的教学设计 一口语交际话题的要求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话题是指谈话的中心。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是学生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谈论、议论、争论的中心。话题是在交际情境中把交际双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交际双方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观点阐述、议论评判的核心是实现有效交流沟通的重要前提。口语交际的话题要集中。话题的内涵要集中确定易于把握不能产生认识上的分歧。学生对围绕话题交流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应该十分清楚。口语交际的话题要明确。话题的外延范围要清楚要让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把握交际要求不能在交际范围上无限制扩大。口语交际的话题要有价值。只有有价值的话题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形成科学正

确的价值观才能培养有一定素养的现代公民。口语交际的话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调动学生口话交际的积极性。这是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前提。学生一旦对交际话题产生了兴趣交际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就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否则学生就会一味地应付被动地参与。这样就达不到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二口语交际教学中话题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1、口语交际的话题要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像成年人那样广阔知识阅历也不像成年人那样丰富。因此话题的选择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话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熟知的或亲身经历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应成为好朋友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以便拟定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口语交际话题。

2、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语文教科书中提供的口语交际话题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实际不一定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和熟知的。教学时教师要大胆取舍精心选择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该调整的调整该改组的改组该撤换的撤换该补充的补充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找出适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部分作为口语交际的话题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选择的话题要能较好地体现双向或多向互动的特点 尽管口语交际的话题范围很广但未必所有内容都可以拿来做交际话题使用必须认真筛选反复推敲。所选的话题一定要有利于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尽情地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千万不要对任何内容不加选择、信手拈来就作为交际的话题。

4、选择的话题要有价值、有意义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

力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任务更重要的是口语交际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具有科学正确的价值观。话题蕴含的意义和价值是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前提。

5、选择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有利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交际情境中才能思维活跃情感奔放交流通畅也只有在良好的情境中学生才会不吐不快的感觉产生强烈的交际欲望。所以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一定要注意话题的情境性。

三、互动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言语活动其核心是交际其特点是互动。交际双方或多方只有处于互动状态之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靠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还要借助声音高低、语速快慢、表情变化、身体姿势等伴随语言和肢体语言来交流感情和传递信息。而伴随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变化往往是在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即时产生的。所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在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口语交际只有实现了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交际的功能。由此可见互动教学在口语交际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广大教师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互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三种。一师生互动的口语交际教学 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信息传递的互动方式是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这种互动方式无论在阅读教学还是在作文教学中无论在口语交际课还是在学校教育活动中都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教学方式。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

篇3: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范文

一、关注优秀研究性学习成果, 萌发学习数学兴趣之芽

早在2000年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首次规定研究性学习是必修课, 并给出了其教学目标:研究性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 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可见研究性课题的目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 这么多年来学生的研究性作品已大量涌现出来, 借助优秀研究性课题成果, 萌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之芽.

(一) 关注优秀的数学研究性课题成果, 树立学生参与研究性课题学习之信心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奇妙的, 也是生涩的.在中学阶段, 研究性学习这几个字就足以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 即使是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 但能坚持到最后并出成果的, 也是寥若晨星.展现中学生能懂的数学研究性课题成果, 让学生树立做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他们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 消除畏惧感, 树立信心.例如, 获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作品:《绿化喷灌中水量均衡的优化问题》《几何模型——神奇的立体万花筒》;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研究学生的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动机、数学成绩是否有显著的相关问题;研究课外辅导对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问题;研究超市打折比较问题;研究出租车加价方案的比较问题等.通过教材、网络及学校的历届研究性学习成果的阅读都可以让学生感到课题时时处处在我们身边, 我们有信心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二) 关注大量的数学美的课题吸引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体验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 图形美:例如, 黄金分割在数学领域凸现出它美丽的身影,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以正五角星作为学派的标志, 他们认为正五角星的美学根源就在于它的各边是按黄金分割划分的;人们也将长与宽的比值近似于0.618的矩形称为最美的“黄金矩形”;黄金分割在建筑及美术、工艺与工业设计、书法、摄影生物甚至于战争武器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又如, 数字美:12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他的著作《计算之书》中提出了一个兔子问题:假如一对兔子出生以后两个月就能生小兔, 且每次恰好生一对.现在有初生的小兔子一对, 如果生下的兔子都不死, 则一年后共有兔子多少对?

从上表可知, 一年后共有兔子233对.由这个兔子问题, 我们得到一列数:1, 1, 2, 3, 5, 8, 13, 21, 34, 55, ……, 称为斐波那契数列.这样一个神奇的数列体现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中, 斐波那契数列甚至应用于音乐中.

再如, 方法美:通过具体的研究课题向学生提供研究之方法.

1.情景导入

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在古代, 天文学家没有先进的仪器就已经估算出了两者的距离, 是什么神奇的方法探索到这个奥秘的呢?古希腊的数学家泰勒斯又是如何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呢?你能设计方案测出学校的绿地面积吗?能测出某塔的高度吗?

2.研究性课题前期建议

以数学小组为单位搜索历史上对测量距离、高度、面积的思想和方法, 现代科技是如何利用仪器来测量距离、高度问题的, 这些仪器的运用原理是什么, 并做专题交流.

例如, 交流关于测量面积常用的三种方法:

(1) 平行线法求面积:用n+1条直线把所求面积分成n条, 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都是d, 考虑在第k条直线与第k+1条直线之间的面积, 当d很小时, 这一条面积和梯形面积很接近, 因此, 我们可以近似用若干梯形的面积之和来代替该面积, 特别当k=1或k=n时, 所谓的梯形有可能蜕化成三角形.

(2) 三角形法求面积:如图2所示, 把这n边形用任意方法分成三角形, 然后求各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作为所求面积的近似值.

(3) 方格法求面积:在所求面积上, 打好方格, 假定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d, 那么每一个方格的面积就是d2, 当d取很小时, 这些小方格的面积的和是与所求面积相当接近.

3.研究性课题实施建议

第一阶段:分活动小组.每个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老师初审确定课题;

第二阶段: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分组活动中的角色, 实施研究, 合作完成项目;

第三阶段:策划成果展示, 优秀课题答辩, 总结表彰.

4.研究性课题评价建议

二、教授研究性学习方法, 促进数学兴趣之生长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初期研究的障碍, 乃在于缺乏研究法.研究法每前进一步, 我们就提高一步, 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因此, 要让学生能顺利完成研究性课题必备一些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 教授学生教育文献查找方法, 让学生查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展任何一项研究, 都必须要建立在对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之上, 否则研究就缺乏坚实的基础, 如空中楼阁般摇摇欲坠.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有:目录、题录、文摘、索引、参考工具书、国内外期刊杂志等, 学生了解如海洋般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检索的方式查到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可以帮助学生界定研究问题, 可以帮助学生寻求研究的新思路, 可以帮助学生避免无效的研究方法, 可以帮助研究者识别进一步研究的意义以及帮助学生寻求建立新观点的理论的支持, 学生将乐此不疲.

(二) 教授学生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让学生更有兴趣、更轻松处理数据

在数学研究性课题的学习中经常涉及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那么教育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如回归分析、抽样分布及总体平均数的推断、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等基本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 并且传授学生使用目前为止全球运用最广泛的一套统计软件SPSS, 它具有非常强的统计功能, 但其操作简单, 实际很多问题“一点就通”, 中学生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应用.学会数据统计方法, 学生就避免了害怕繁多的数据的情绪, 从而更有兴趣、更轻松地处理数据问题.

(三) 教授学生写研究性课题的方法, 写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研究性学习成果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展现, 由此, 让学生学习论文的结构、要求与写作过程是必备的, 从学生的选题、构思、准备、写作初稿、修改到定稿, 强调学生要以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材料为原则,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整个写作过程.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而是学习到一种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展现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案例, 成就数学兴趣之材

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除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之外, 专业数学教师团队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比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将研究学习成果案例可以编辑成册保存交流学习, 可以放到校园网上方便分享, 可以开讲座展现数学思想.让学生对相互感兴趣的案例通过不同的形式相互交流, 让学生进一步明白, 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最终还是应用于生活.

篇4: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范文

一、指导学生开展微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1.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当前所学知识和方法,发掘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问题可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由教师提出。

2.研究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得出结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得出相关结论。

二、微课题研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量力性原则

微课题研究性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最好结合学生当前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

2.实践性原则

微课题研究性学习应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让学生亲身参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研究全过程,让学生将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探究性原则

微课题研究性学习应突出探究性,让学生确定研究方案、自己选择方法,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微课题选题方向

微课题研究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依托,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其选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从应用知识和方法角度发掘课题

如学生学习解三角形后,可让学生研究如何测量远处两座山峰的距离、山的高度、河的宽度等;当学生学完均值不等式后,可让学生研究易拉罐的容积最大问题;学习数列后,可让学生研究分期付款问题、汽车保有量问题等。

2.从学生的生活或学习中寻求需解决的问题

如在学习过程中,可对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进行推广、深化等。如由椭圆的某些性质,研究双曲线是否有类似的性质,能否将问题一般化;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等等。

四、微课题研究案例

案例1:人的脚的大小与身高关系调查研究

1.课题的选取过程

我们学习相关性检验时,了解到“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系,为了了解生活中更多相关现象,我们小组通过讨论,选择了身边有关课题。

警察追踪犯罪嫌疑人时,有时会根据他们留下的脚印判断其身高、体型等,我们对此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于是展开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即“脚的大小与身高的关系”的研究。

2.研究方法

相关性检验与线性回归,并利用几何画板、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收集数据与分析

(1)在高二(11)班班级内,收集全班共44名学生的身高与脚长的数据,并将取得的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男同学的数据,一类是女同学的数据。

(2)充分运用几何画板,以脚长为自变量,以身高为因变量,并将上述两类数据(包括男生与女生)在两个不同坐标系中进行描点,最后将所得全部数据在第三个直角坐标系中进行描点,观察这些点是否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3)通过最小二乘法,分别测得(2)中三个坐标系中的回归方程,并在几何画板中已描好点的三个坐标系中分别做出运用最小二乘法算出的三条直线,观察三个坐标系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4)数据整理:

①将脚的大小转化为鞋码的大小;

②男生以高于175为高个,鞋码大于42为大码;

③女生以高于168为高个,鞋码大于37为大码。

数据如下:

通过查表可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身高与脚的大小有关系。

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全班同学关于身高与脚长的线性回归方程:

4.得出结果

身高与脚的大小有关系,身高高的同学,其普遍脚比身高矮的同学大,也有极个别的特殊情况,并可用线性回归方程=2.27465X+75.1488进行估计。

5.反思

通过对班级同学的身高与脚的大小的数据分析,我们了解到身高与脚的大小有关系,身高高的同学,其普遍脚比身高矮的同学大,也有极个别的特殊情况。由于研究数据不足够大,可能我们的研究还有不足,存在一些误差,但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动手能力和课本知识迁移能力,如果有时间和机会,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和论证我们的意见的可行性。我们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

【点评】由于选择的数据是身边的同学,操作简单易行。通过上述问题研究和思考,让学生亲身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保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案例2:弧长的大小

1.课题的选取

在电磁学学习中,经常会不自觉运用下列一个结论:

如图1,直线l是半径为R的⊙O的切线,切点为A,以直线l上的一动点P为圆心,以PA为半径的圆在⊙O内的弧的长随PA增大而增大。

4.反思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我们体验了成功、收获了快乐,使我们更确信知识就是力量,更坚定了实现自己目标的决心。

【点评】上述问题通过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疑问进行自主研究,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中学会学习,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问题不大,但效果非常好。

五、对开展微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微课题研究性学习具有“耗时短、操作易、效果好”等特点。我们不求一个中学生能解决多大的现实问题,解决多少现实难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等;我们不必刻意追求让学生探求一些未解之谜,我们追求的是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探索的乐趣和形成良好的品质。中学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品质,将受益终身。

篇5: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范文

工作总结3

马村中学英语课题组

我校科研课题――“xx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的探究”,在完成了课题的立项、课题组的成立和实施方案的制订等工作的基础上,申报“十一五”河北省重点科研课题获得成功!这对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给予很大的鼓舞,课题组老师做了大量调查,积累了大量资料,对课题的开展背景和课题的发展趋势有了详细的了解,报着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我们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我们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认真教研,踏实工作,大胆实验,不断探索,取得一些成绩。现对中期阶段(XX年5月-XX年6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学习理论,明确研究的方向。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因此,在确立实验课题后,我们多次召开座谈会,明确课题的意义,课题组所有成员都通过网上购买了黎学智教授的《初中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指导用书,并利用下载的资料,深入学习了黎学智教授的英语单词逻辑记忆法理论。此外,还进一步研究了邱大炮的《黑英语》理念,学习了报刊杂志和网上有关英语词汇学习方法和活动方式的,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关注研究的前沿成果,以确保研究的方向性。并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让课题研究真正能为英语教学服务。

二.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1.课题成员及相关的教师在本校进行实验研究,首先由课题组长王香璞老师分别给初二和初三的学生做了“xx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的专题讲座,指导学生运用新的方法进行词汇学习,然后相关教师初步开展针对不同学年段的学生的实验,在班级或学校内组织丰富多彩的单词游戏活动。让学生摆脱传统学习方法的束缚,在全校实验班的学生中初步形成利用新方法进行词汇学习的新局面,开辟一条学习英语词汇的新途径。

2.参加实验的教师大胆地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实验,并通过听课、讲课、评课、座谈等进行研讨交流。定于每周四为教研活动日,组内教师集中备课,互通有无。鼓励教师用多媒体上课,更多地在中渗透“爱迪英语词汇学习法”的理念,并及时积累优秀课例和优秀,写出阶段总结和阶段性论文,不断进行完善和提高。

3.分工合作,三线并举。结合课题组老师所担任的不同班级的教学工作,我们就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按年级组做了明确的分工,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针对不同学段的单词学习方法和词汇活动形式进行研究。具体分工为:七年级组由王香璞老师负责,八年级组由顾京颖老师负责,九年级组由伏会先老师负责,各年级组成员的调配和衔接由组长王香璞老师负责。我们按照“三线并进,齐头并举”的原则开展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的工作,以便节省人力,提高效益。

4.请市教研员进行指导,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性。我们聘请了市级英语教研员刘金来老师进行了课题研究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以便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三.初见成效,前景广阔。

由于工作得当,我们的课题进展比较顺利,课题研究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班的英语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在“爱迪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模式的指导下,实验班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尤其在单词学习方面一改以往的传统模式,以新颖奇特的方式进行词汇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初步在实验班的学生中树立起“爱迪英语”立体学习法的理念,使他们初步摆脱了传统的、机械的词汇学习方式的束缚。许多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单词学习的技巧和策略,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生的英语活动异彩纷呈。在以往的校级英语活动中,活动只不过是课堂教学和检测的延深,还是做做题、答答卷,学生们无积极性可言,不多的技能比赛也只是少数优等生的才艺展示,根本没有一般学生的舞台。“爱迪英语”词汇立体游戏活动则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为每一个同学提供了平等参与的空间。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活动板块都把学生们带到了单词的乐园。

4.单词游戏活动幻灯片初现模式。为了配合英语词汇活动,王香璞老师尝试做了系列幻灯片,用多媒体辅助词汇活动。众多的背景图片和动画方式,从不同程度上阐述了板块活动的内涵,为词汇活动创造了更好的情境。后来又指导相关教师把这种模式用于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5.理论成果开始出现。通过这段时期的科研工作,课题组的成员不断总结,在反思和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或论文。有几篇论文在市、地级初中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

6.课题组的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并获得奖项:教师曹容芬参加沧州市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荣获一等奖。伏月芳和顾京颖老师参加“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分获国家级三等奖和沧州市一等奖。

四.任重道远,不负众望。

篇6: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范文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

(二)实际背景

1、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广大农村,多数学生家长是家庭的支柱,工作繁忙,负担重,子女跟随爷爷奶奶或外祖母、外祖父一起生活,隔代教育与孩子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或者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法不当,使孩子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这样,给学校、家庭教育带来很大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学校有80%以上小学生存在以下情况:①易怒。遇事急躁,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如行凶、斗殴、骂人,做事不考虑后果,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②任性。过分关心自己的需要,达不到目的就大发脾气,纠缠不休。③自卑。无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心理。④嫉妒。看到自己的条件、才能不如别人而心怀怨恨,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不

但不学习他人长处,反而对他人挖苦、讽刺、破坏等。⑤厌学。由于客观原因,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学习是一件苦事,甚至把学校看成地狱,希望早点离开学校。⑥抑郁。遇到挫折会过度悲伤而长期不能恢复,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人或事缺乏兴趣,情绪悲观、失望等。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出焦虑、多动等情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2、家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独生子女政策是我们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必须奉行的基本国策,一些家长实行的“小太阳”教育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通过调查,其结果表明90、5家长意识到孩子不好管,学校应加强管理。调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有85%的教师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没有兴趣、逆反心理较强。因此,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其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学生活泼健康发展的前提。

二 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1、通过研究,全面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状况,获得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通过实验研究,获得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个案,探索出适应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意义

1、通过研究实践,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人际关系。

2、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和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篇7: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范文

巨 城 示 范 小 学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理论学习

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关于行动研究的理论知识,了解了行动研究的概念及行动研究的一些特点,以及它的实施步骤与基本模式等问题;并深入学习了“自主学习”的相关知识,使这些新的理念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我们将所有参与实验的教师分为三个大组: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研究工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课题研究工作制度”等,逐步完善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课题组成员一直订阅《山西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等教学杂志,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二)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自主发展”课堂教学

课题组成员选择自己任教的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班级,进行实践:

1、寻求与构建“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自主发展”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自主发展”教学模式的基本课堂教学结构是:创设情境,激励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反馈补充——实践应用,拓展延伸。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励思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氛围,大胆提出质疑,主动思考探究。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指导自主学习,体现探究过程,进行合作交流,自行解决问题。

(3)师生互动,反馈补充。师生多维互动,及时反馈激励,复习巩固创新,共同归纳总结。

(4)实践应用,拓展延伸。强化思维训练,拓展应用实践,情感体验感悟,延伸自主发展。

实验教师灵活运用该模式,又创造性地总结出以下子模式:(1)情境引领——自主探究——内化延伸;(2)创设情境——实践探究——拓展延伸;(3)激发兴趣——自主探究——拓展创新

2、实施“自主发展”教学模式

在教学结构上,实验教师恰当地设计教学环节。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自主发展”学习的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学共进。在自主探究中,注意提供探究材料,体现探究过程,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在合作交流中,重视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创造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和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史料不及的体验,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在教学组织上,把培养质疑品质作为“自主发展”的关键。集体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个人自觉思考、师生共同探讨,已成为我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包括个体自学、自愿结合、互帮互学、小组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开展全班范围的讨论与交流。

在教学评价上,把及时反馈激励作为“自主发展”的动力,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着重从学生参与教学的状态和程度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频度等方面,给予及时反馈和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实现学生多元智能的综合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改革“自主发展”教学设计

我校把改革传统的教学设计,完善“自主发展”教学设计作为提高备课质量,优化“自主发展”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和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学设计既要凸显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是教学设计的质量要求),又要体现采取的相应教学策略(这是教学设计的操作系统和核心环节),还要体现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这是系统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完善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的形成和完善过程,一般经过个人备课(形成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研讨教学设计)—个人再备课(完善教学设计)—上课(验证教学设计)。我们通过对教学设计的研讨、展示、评优活动,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备课质量,尤其是集体备课质量,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4、优化“自主发展”课堂教学

为了优化“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每学期我校都开展以研讨课、观摩课、评优课为中心内容的教学研究活动。研讨课重在对“自主发展”教学模式与策略的研讨交流;观摩课重在引领教师在课题研究总体思路的框架下,进行教学实践与创新;评优课重在促进全体教师相互学习,普遍提高。

“研讨课、观摩课、评优课”教学研究活动的过程,是以课例为载体,以理论为支撑的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为那些专注探索的教师们搭建了探索展示平台。大家共同探索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及至策略。

二、取得的阶段成果

(一)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人发展

首先,本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储备,感知学习的乐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主体积极性。这说明学生的“主体参与”得到落实,“主体参与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

其次,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发展”教学模式的实质,是让学生经历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互动、自主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恰当的引导和及时的帮助,以及对学生个性和情感体验的关注,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教学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增强。调查分析结果也表明,学生们预习态度与习惯、问题意识与解疑、合作意识与能力都得到很大发展,基本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本课题研究不但构建了“自主发展”教学模式与策略,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完善,而且提高了教师创新教学能力。广大教师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设计激励情境,营造民主氛围,引导质疑解难,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增强学科相融性。本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对教学实践中问题的研究,对成功的经验的总结,实现从教学经验到科学理论的升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不断获得进步,提高专业技能,这是教师专业化的具体表现。

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教师得到教研、科研人员在理论与技能上的及时指导,应用理论于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向现实转化,实现着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以及专业技能水平的总体提升。

(三)促进学校办学特色持续发展

本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以创新求发展,以质量创特色,在课改研究中实施课题牵动策略,牵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师生共同成长。

此外,我们课题组成员还围绕课题研究创办了自己的五期杂志《教研之窗》,其中收集了十几位教师的优秀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及部分学生的优秀日记、作文等作品。王仙兰老师的《鸟的天堂》、王玉霞老师的《大瀑布的葬礼》、王召武老师的《圆的认识》、任瑞芳老师的《生命生命》等十多节研讨课、观摩课,受到了领导的好评。课题组成员还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丰富详实的资料。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自主发展”教学理论与“自主发展”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

2、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原有的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在短时间内难以转变。

3、对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时间与效率之间的矛盾问题一时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4、课题组成员时间、精力、学识的有限和实践中不可控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研究的浅陋、缺陷。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1、课题组成员不断更新观念,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升个人素质。

2、多向同行请教,向专家请教,虚心学习。

3、努力克服工作中的障碍,合理安排时间,勤于实践,必须用勤奋的态度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来取得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4、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构建了“自主发展”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带动了各学科教学改革,带来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以及学校办学特色发展,同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专题经验、论文和案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明显的效果。

本项研究是一项规范性研究,研究过程实现了理论提升和教学质量提高相互促进,研究成果显著,达到了研究目标。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习惯,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定期反思总结,梳理材料,撰写教学感悟、教学论文。

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将成为教学过程中整合各种信息资源、课程资源的平台,一些新的方法、手段,及至策略引入改革之中,正在成为增强教学内涵底蕴的主要方式,因此,完善“自主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涉及到许多有待进一步探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们有信心在深入研究与实践中取得新的进展。

篇8: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范文

小课题研究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时空环境,针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基本理论或实践问题,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的教学方法。小课题研究活动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积极去思考、互相交流、拓宽思路,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理解所学内容、掌握知识、得到素质与能力提升[1]。

1. 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品德课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沟通, 能够与学生产生在认知上的共识以及情感上的共鸣。在小学品德课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案例故事,来创设有效的沟通情境,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或引导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深刻理解当事人所处的情境,并从他人的处境去感受其情绪体验。在课堂上通过师生间的共同讨论,以及通过言语沟通唤醒学生以往与此有关的感受,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为他人着想,使学生通过品德课强化道德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现代社会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人”,也就是指具有良好的“社会性发展”的人。人在社会生活中离不开与他人的沟通,小学品德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承担更重的德育职责, 同时还承担着指导学生人际交往的职责,该课程能够教授学生有关人际关系建立的基本知识。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小课题研究教学法促进师生以及生生间的沟通交流,可以使有些学生与人沟通时的缺点暴露出来,如猜忌、疑心、不能正确理解他人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疏导来帮助和启发学生,使他们排除心中的不良情绪,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使学生乐于与他人沟通,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为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2]。

3. 素质教育要求品德课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要改进德育工作,就需要小学品德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小课题研究式教学策略,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的形成,重视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增强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3]。

二、实施小课题研究活动 教学的对策

1. 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每个小组进行科学、合理的成员搭配。一方面,要遵循异质搭配的原则,也就是要使每个小组具有不同能力和知识的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学生之间的互补,促进共同进步。另一方面,要遵循男女搭配的原则,要做到每个小组内的男女成员比例基本一致,这样才能做到优势互补,能更好地促进小组内成员间的合作以及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2. 活动的设计要做到动静结合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活动,既要有教学游戏、角色表演、谜语、竞赛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又不能缺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静态的活动。例如,在讲到《做好朋友吧》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学习交朋友的方法,并在学习中体会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的活动之后,进行“静”的活动,让每组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认为的交朋友的方法,并对学生和朋友相处的方法进行指导。

3. 在活动设计中加强学生的求异思维

篇9: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范文

关键词课题研究探究性学习学习能力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高中阶段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虽然生物学科只是众多学科之一,只要每位教师都以促使学生发展为己任,就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鉴于此,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中,一方面继续学习《高中生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一方面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尝试,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下就“课题研究”活动中的教学实践回顾和深入思考,提出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3点建议。

1对实施“课题研究”——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课题研究”是苏教版生物教科书设置的一个特色栏目,在高中五个模块中共设置了15个“课题研究”栏目,旨在帮助教师通过组织“课题研究”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达成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标。“课题研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和表达几个步骤,与课标提倡的探究性学习要求相同。课标要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参与者是学生,教师准确分析学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

1.1从参与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高中生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都处于特殊的上升期。根据心理发展过程中年龄特征的实质,在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此出发去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又要考虑年龄特征的可变性,考虑个别差异,注意因人施教。学科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学习和研究学生心理状态,才能因势利导地教学。“课题研究”的学习形式活泼,学生乐于参与;“课题研究”的问题常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期望得知其结果,如引导得当将比其他学习内容更易诱发学生学习愿望。

1.2从参与者的能力程度分析

高中年级学生精力充沛,反应敏捷,好胜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并且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程中养成了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初步掌握了生物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要领,虽然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在小组合作时,可以相互弥补,这样就可能出现超出教师预设的课题研究方案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及时加以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2“课题研究”的教学实践回顾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多个“课题研究”活动,促使学生逐渐学会合作学习,能够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快速进入学习主题,分工明确,参与的人数也明显增多,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能力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以课题研究“探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在洗涤中的作用”为例,安排2课时完成,在课前布置学生回家寻找家中所用的洗涤用品,记下品牌和有关说明。

第一课时教师先安排学生阅读有关“洗涤剂中常用的酶制剂”内容,明确表面活性剂、四种主要酶制剂功能的基础上,再分组讨论,要求将收集到的各种洗涤用品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制订小组方案。

第二课时到生物实验室上课,教师请各小组先重温课题研究方案,再实施实验。实验后,各小组将实验现象、结果分析写进方案,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如学生在分组活动中提出了如下问题:

蛋白酶对血渍有无作用?

什么用量情况下加酶洗衣粉洗得最干净且对衣物无影响?

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有何影响?

洗衣粉中有哪些酶种类?

探究去除油渍的最佳酶制剂;探究酶对污渍的去污效果;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是否强于无酶洗衣粉?

洗衣粉中酶活力是否受pH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分别作出了假设,设计了比较完善的实验步骤。全班交流时,各小组分析课题研究方案,相互取长补短,班级中不断出现掌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各组汇报后,教师对各组表示肯定的基础上特别表扬了具有创意的设计方案。

如第9小组提出的问题是“洗衣粉中酶活力是否受pH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偏碱性环境下酶活性最强”,设置了3组pH不同的实验组,pH分别为4、7、10,将洗衣粉溶液分别用NaOH溶液和HCl溶液调节,用pH试纸测定,用沾有相同血渍的三块小毛巾同时浸泡,清洗相同时间,对比血渍的去除程度。结果发现pH为10的洗得最干净,其次是pH为7的,pH为4的还有比较明显的印迹。因此。结论是偏碱性环境下酶活性最强。有的小组在研究方案中巧妙地设计了表格记录,如第5小组设计的表格见表1。

在实施实验过程中,各组学生都积极认真地进行实验,大多数实验小组都达成了预期目标,但以“什么用量下加酶洗衣粉洗得最干净且对衣物无影响”为课题的小组实验失败,他们用1勺、2勺、3勺洗衣粉洗相同墨汁的小毛巾,实验结果是三组都清洗得很干净。该组学生实验后能够仔细分析失败原因:一是墨汁沾染的面积小;二是小毛巾过于潮湿导致墨汁尚未渗入纤维内部;三是可能一勺加酶洗衣粉就已经足够了,所以将用量控制在1/4勺、1/2勺、3/4勺、1勺会更科学。

在此研究活动中,学生从参与人数、态度、能力等方面与前几次课题研究都有明显进步,特别是在两次全班汇报时,一些从不发言的学生也能走上讲台清晰汇报。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互助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现得非常明显,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教师以科学家的科学试验通常要经历多次试验失败才能最后获得成功的例子鼓励他们不要气馁,请他们利用中午时间到实验室再次进行实验。

3对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思考

“课题研究”虽然是以学生为主的活动,但教师的作用依然很重要,建议在组织“课题研究”活动时要注意以下3点。

3.1强调全体性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常有少数学生会游离在活动之外,讨论时不发言,动手实验时成为旁观者。教师要有意识地观察和参与相关小组的讨论和实验,鼓励这些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小组推选其在全班交流,使其得到锻炼。

3.2注重过程性

“课题研究”活动的结果并不在于全班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而重在促使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探究过程中获得具体经验和训练方法。教师应要求学生真实记录实验现象,不能随意修改,当出现了与预期效果不同的实验结果时,要求实验的学生分析实验步骤:查找原因,并向全班如实汇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3提倡创新性

当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设计时,教师要多加以鼓励,激发更多的学生去思考、去创新,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上一篇:街道体育分会下一篇:奇怪的汽车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