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与实训范文

2024-09-03

会计专业与实训范文(精选6篇)

篇1:会计专业与实训范文

校风: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学风:乐学善思,明理笃行

教风:严谨求实,创新进取

校训:有容乃大,至善至美

篇2:会计专业与实训范文

办学理念:

校以育人为本

师以敬业为乐

生以成才为志

校 训: 明理 勤奋 严谨 创新 校 风: 笃学 求实 创新 教 风: 严谨 多思 善诱 学 风:

刻苦 灵活 互助 学生“五心”教育: 忠心献给祖国

爱心献给社会

孝心献给父母

关心献给他人

信心献给自己

发展目标: 理念与行动统一 形象与信誉相连

特色与质量共荣 发展与品牌共享

篇3:会计专业与实训范文

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利润的缔造者,他们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有些企业认为高薪最能留人才,其实不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有趣的工作、有沟通及反馈的通道、能够参与到企业决策中、独立及信任感以及拥有学习前进的机会等,都是员工希望能在企业工作过程中得到的。当今社会,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同时,现代化发展也离不开一大批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所以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企业员工对企业认同感上存在的问题

1.1 领导者管理不够人性

虽然我国很多企业在管理员工方面一直呼吁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但是实际上企业并未如此实行。每一个企业员工首先属于企业,其次他们也属于自己的家庭。在现实中,每个员工都会或多或少的遇上各种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难题,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到真正地关心自己的员工,没有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员工自身所面临的难处,更没有积极地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在很多企业管理者的眼里,他们只关心员工是否按照目标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而对于员工的人文关怀微乎其微,以至于员工并没有觉得自己工作的企业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温暖,对企业在心理上就很疏远,没有什么认同感。

1.2 员工的信任度及自由度不够高

企业在管理人员时总是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都不能做到这一点,不放心让员工自主地完成工作,导致员工做事束手束脚、瞻前顾后,没有什么工作热情,造成员工对企业认同感越来越低。实际上,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在一个自由开放的企业里工作,能够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能够按照自己的工作计划、方案执行,并且能够得到上级领导的足够信任和支持,而上级领导也能够做到胸怀宽广,理解、包容员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真正的欣赏自己的员工,感谢他们为企业的付出,帮助员工工作和家庭生活排忧解难。在这种信任度及自由度比较高的企业里,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广度与宽度也会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人与人之间融洽和谐的相处,员工会觉得这样的企业氛围更加轻松、融洽,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1.3 竞争环境不够公平

所谓公平,即指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的招聘、面试、绩效考核等工作是保持一致的、晋升空间没有存在潜规则现象等。每一个企业的员工在入职前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里工作。每个员工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工作,这是他们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阶段,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工作能力的公平竞争。公司重点推行的招聘制度和资格制度也使得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得以提升,从而增加了员工的工作动力。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很难做到对员工的这种绝对的公平。

1.4 企业不够重视对员工的培养

当今社会发展如此迅速,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加快了很多,然而,在我国,很多企业并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因而导致员工学习、进步以及培训晋升的条件受阻,等不到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在企业中自身的发展前途感到渺茫,没有实际意义,而对现有的工作失去了部分兴趣,对企业逐渐失去了希望。员工素质和能力的进步便代表着企业的效益不断提升,因此对员工加强培训工作也是必需的,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的资金也是为了提升企业收益。

2 对企业认同感培训的重要性

员工的企业认同感的强弱有时候影响他们的自律性。一般对企业认同感高的员工,他们的自律性也高,这也有利于进行人际关系的交往,同时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并且还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只要认同企业,员工便能与企业目标一致,自觉为企业操心,为领导分忧。如果员工骄傲自豪于自己是该企业的一员时,就肯定会有强烈的工作欲望。

3 如何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

首先,企业要认同员工,坚持将以人为本当作企业的管理宗旨。要把员工视为企业的“内部顾客”,同样实施“客户满意”战略,尊重、理解和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诚恳地对待员工,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为员工处理其合理的诉求;企业要随时了解员工的真实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尤其是事关员工利益的政策出台时,要充分考虑到员工可能产生的思想波动,加强政策宣传的工作,领导要认真倾听员工的心声;企业要真诚地关怀和体贴员工,尽力帮助员工排忧解难。实际上,每个员工或多或少都会遇上一些生活工作相冲突的事,这时候企业管理者在不影响效益和工作的前提下,应该尽量站在员工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体谅员工的不易处,这样就比较容易增强认同感,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员工对企业认同感的方法。

3.2 找寻共同价值观

每家企业都应该把价值观当作核心文化,为此,要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最需要的就是让员工和企业有一致的价值观。由于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微妙关系,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价值观肯定有很多重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是由于企业和员工各自所需要承担的义务及任务不一样,那么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观想要完全一致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培养员工对企业高度认同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寻找企业和员工价值观的相同点。

3.3 创建自由的企业气氛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员工与上级或者企业管理层沟通,那么如何才能促进这种沟通交流、如何使得工作任务能够更圆满地完成则显得尤为重要。当今社会,人们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在一定程度上渴望自由,而且现代职场人士对这种自由的渴求越发强烈。每一个员工都希望所在企业是一个自由化人性化的地方,企业能够充分给足员工信任与支持,那员工也必将以更高效的工作态度回馈于企业。

3.4 营造温馨的企业氛围、让员工能够感受到关怀

每一个员工虽然是个单独存在的个体,但是因为处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所以也离不开集体的关爱。当一个企业能够对待员工知冷知热,设身处地考虑员工的感受,那么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一定会越来越高。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员工促使企业创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大环境,一个温馨的工作氛围也能促使员工更安心的为企业做贡献。

企业可以在制度上做出一些规定,如增加带薪休假、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号召员工参加。这样不仅丰富员工的生活,还能锻炼身体,并且公司领导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都要参加,增进员工对公司以及领导的感情。

4 结语

对现代企业来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是其自觉遵从、心甘情愿付出的,影响员工对企业认同感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薪资、福利待遇、发展前景、人文关怀等,企业只有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寻找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关爱每一位员工,创建开放的企业氛围,才能真正让员工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才能真正让员工为企业付出。

参考文献

[1]薛清元.企业员工文化认同度提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2]程向阳.浅议如何加强员工对企业认同感的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0,19:217.

[3]唐戈.论如何增强国有企业青年员工企业认同感与归属感[J].今日中国论坛,2012,10:76.

[4]魏璐.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员工认同感的中介作用[J].商,2012,23:255.

[5]伍燕芬.基于员工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建设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19).

[6]白应科.浅谈基于员工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企业文化旬刊,2014(4).

篇4:会计专业与实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87-01

高职会计学专业由于其专业可操作性强,具有明显的职业技术特点,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接下来,笔者将从自身实践经验入手,阐述新时期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目标,探讨高职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途径。

一、新时期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1.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高等教育特征。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其会计学专业教育具有与其他职业教育不同的“高技能性”、“高技术性”,也就是说,在应用型人才中属于较高层次。既然属于高等教育,必须体现与之相适应的特点,培养的会计人才除了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高职教育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才能称之为高级应用型人才,且竞争力超过中职和社会机构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

2.高职教育会计学专业的实用性特征。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明显的中间型人才特点,实用性非常强。一方面,可直接在企业担任会计工作,达到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另一方面,应具备转化高级会计从业人员劳动成果的能力。

3.高职会计学专业教育具有强烈的就业导向。高职会计专业人才主要在各类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基层会计工作或基层管理,比社会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更全面,知识更系统,发展潜力更大。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从就业端倒推进行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的设计。会计学专业教育的就业导向特征十分明显,多数学生通过在校的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训、工作实习,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在就业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4.高职会计学专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化特征。在高职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中,学生毕业前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与会计行业从业资格证,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检验高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从事会计职业的客观要求。一般来说,从高职会计学专业毕业后,学生大多要从会计员和助理会计师做起,而“双证”正是会计相关岗位从业的硬性条件。在这种职业化的导向下,帮助学生具备通过“双证”考试的相关技巧也成为高职会计学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1.手工账处理能力。即手工处理会计账务的相关能力,其实质是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及基本账务处理能力。高职会计学专业教育要培训学生的手工账处理能力,一方面,要进行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所有者权益等六大要素核算训练,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相关账务处理技巧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实务训练,通过会计模拟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手工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结账、试算平衡、凭证装订、归档、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基本核算方法。

2.电算化会计能力。电脑的大量普及,特别是财务软件的广泛应用,使电算化会计成为会计行业的基本形式。对于高职会计学专业学生而言,培养电算化会计能力,就必须熟练运用电脑,了解和掌握常用的财务软件,特别是能够在财务软件和ERP等平台上进行证、账、表的处理,完成从手工账处理到电脑账处理的平衡过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纳税申报与银行结算能力。在会计相关法律的约束下,现代企业的资金来往基本上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现金业务比较少。高职会计学毕业生要胜任会计岗位,自然而然地要具备银行结算等相关业务处理能力。一方面,要学习税法相关知识,掌握现实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税法基本制度和企业涉及的税收实体、征管等知识;另一方面,要熟悉银行结算的业务特点,能够及时按照要求,通过银行办理缴费、纳税、业务资金来往等业务,维护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秩序。

4.成本核算能力。成本核算在每一个企业单位都是极为重要的会计管理业务,在生产型企业中尤其如此,它要求会计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即使是在非生产型企业,组织运营成本的核算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高职生从事会计相关职业,要看得懂成本核算类的报表,能进行基础性工作,了解成本核算方法,必须具备一定的成本核算能力,这就要求高职生在校期间,能通过模拟操作训练巩固所学的成本核算相关理论知识,以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5.财务预算与财务分析能力。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要具备运用财务专业软件执行与控制预算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对财务数据等资料进行基本的评价与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建议。

三、高职会计学专业职业技能培养途径

1.科学设置专业课程,改革评价体系。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科学设置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这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从整体上来看,职业技能课部分是培养职业技能的关键与核心,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等一系列必不可少的课程,重点是通过职业技能课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岗位职业能力。因此,应从培养目标入手,改革评价体系,从重课程学习评价转变为重动手实践能力评价,以更加职业化的要求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树立课程教育的职业化导向。

2.丰富实践型教材,加强实践教学。学习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就是要胜任会计职业岗位,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应用。因此,要在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等模式开发更有实用性与针对性的教材。特别是要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和国家会计专业的职业标准,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以企业的实际工作标准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型教材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备灵活运用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水平如何、实践能力如何,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都会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应从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倡导教师的终身学习,使其始终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及时了解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变化;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将现有的教师推向企业,鼓励其在外兼职,丰富实践经验。也可以积极引进在企业从事会计管理工作的人员进入校园担任专兼职教师,不断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数量。

参考文献:

[1]谭素娴.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管永权,金榜.基于职业能力视角的高职会计专业项目化实训教材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26).

篇5:会计专业与实训范文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与企业实际需要存在一定脱节,体现在工作中表现为教科书式的管理。本文结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高职院校培养本专业学生在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一些新的探索,力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实际工作要求。

关键词: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实训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的是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为企业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避免眼高手低,空有理论,不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企业需要的是能迅速胜任工作岗位,并能忠诚工作的员工。因此,中小企业不追求天才,只有“适才”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才会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

所谓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现存所处行业的大型企业相比在人员、资产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营利性经济单位。中小企业具有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少、决策较快、员工数量较少等特点,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具有与大企业不同的需求。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大,也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经过我们大量的走访和调研发现,中小企在人力资源管理用人方面明显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第一,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其职能部门及岗位的划分比较粗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职权和职责不明确。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整个企业的事。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要么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人员,要么就是由企业行政主管兼任,要么就是有一二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员,并且隶属于行政管理部门领导。所以,这类企业在用人方面,不仅要求招录的人力管理人员具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被招录人员必须同时有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即就是要求知识全面,能够一才多能,一人多用,并且最好是不需要培训就能够直接上岗,胜任岗位要求,为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

第二,企业从自身利益和实际情况出发,在实际管理方面并不完全按照我国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好多中小企业在实际用人和管理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用人规则和方法,特别是在人员管理方面,并不是按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六大模块内容操作,甚至在人员的管理方面也不是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要求去做。

第三,中小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由企业决策层来主持和决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部门负责人只是起协助作用。其人员进出的频率相对较高,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管理人才要求更高。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的工作压力比大企业大,工作的强度也较大,特别是一些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经常进行超强度的工作,如果薪酬待遇或个人的发展机会不像预期的那样好,他们很容易就从企业流失。这就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各方面的要求更高。

第四,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缺位,要求人力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文化底蕴。企业文化是企业积累起来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实现永久性、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保证,但现实中大多数中小企业根本不重视,或者这方面人才的缺失导致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和对企业的认同感,与经营者倡导的价值理念错位,在企业遇到危机时根本无法吸引、留住人才,造成管理方面的空白。这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的改革

我们设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小企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创办该专业几年下来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以及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并不完全适应中小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改革与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走的路。经过到企业大量的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座谈和自身教学过程体会,发现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缺乏针对性,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1、教学课时的改革设计

当初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重点走访多所高职类兄弟院校,并借鉴其课程设置中运用课时安排,普遍对该专业六个核心模块课程《人员招聘与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各72面授课时。现在看来并不适应高职学生培养的目标。经过这次大量的调研中小企业,反复论证,我们认为在整体课时安排上采用“2+1”模式,集中2年在校面授,1年在企业实训,并将原来6个核心课程课时修改为“36+18”(理论+课堂实训)较为科学,更符合中小企业所需的“招来就能上手”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内容的.改革设计

注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基本理论够用为原则,只占用36学时,另外18学时作为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课堂实训,做到课堂实训必须结合实际,内容丰富,串通理论知识或者几个关键知识点的情景教学,初步达到课堂与实践有机衔接。使在校学生基本具备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上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日常事务处理能力、掌握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等综合能力,以初步具备中小企业所需的“一人多能”人才。

针对中小企业的用人特点,在课程内容中增加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教育的内容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设计的课程内容。同时要求教师要紧密联系当前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案例,加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实际应用性,以便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和充实,激发和吸引学生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的改革设计

如何真正做到“教、学、做”相结合,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学方式多为单向的、灌输式的。并非理论不重要,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我们认为,“教为辅、学为主、做为重点”的过程改革设计,更能使学生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动手能力、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教的改革创新。教师利用理论面授课时,应采用大信息量,重点讲授主要内容,尤其是企业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处理时怎么和理论结合,把每2节课作为一个教学单元,由教师引入典型案例,再讲解理论知识和相关的规定。每个教学单元应有1/3的时间由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讨论引入案例,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知识点并抛出新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看书,查资料,准备下次上课前5―10分钟演讲或讨论。

(2)学的改革创新。对于学生的学习方面,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师课堂讲授及训练内容深入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教师结合课程项目布置的课后训练、调查任务。同时鼓励学生报考和参加本专业的专升本考试,激发学生对理论课程探求的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和参与本专业举办的第二课堂活动及知识竞赛活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印证理论。

(3)做的改革创新。要求教师针对所讲的课程内容做好相关项目实训练习的教学安排和具体实施方案,力争每个教学章节都有单项项目训练,每个单元章节都有单元项目训练,使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能够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践运用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达到学有所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自己针对学习内容可以分组讨论,实际操作或者情景模拟,必要时可针对某些普遍性问题到实训单位走访和调查研究。总体上使学生达到熟悉理论知识,掌握操作要领,联系实务处理,充分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三、课程实训改革创新

目前,在中小企业乃至大中型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创造力强,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但是,由于普遍缺乏职业技能定向的学习和训练,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技巧方面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所以,实训课程改革与创新也是本专业学生必须要加强的重要环节。作为实训教学是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将来胜任工作能力的关键,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实训教学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理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的不足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院校在本专业的理论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理论知识,增强其应用能力,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如开展相关的模拟训练、实训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和训练、教学案例讨论、人力管理游戏等活动,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乃至管理能力,但这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理解和要求,视乎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有些学生慢慢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最终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实训教学环节的创新

(1)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整合和优化现有的实践教学体例。实训课程以及实践教学能否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所以,在教师的选任上就要严格把关,相关的教师必须自身有实践经验或者有在企业实务部门从事过相关工作的经历,或有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挂职锻炼的经历,这样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教学活动时就会有针对性和仿真性,从而真正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要对学校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实践教学体例。在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应以实践创新为导向,通过企业实际调研或企业相关课题的研究,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系统全面地制定好实践课的计划、实践教学的设计、实务教材的内容、实施方案、实践教学案例集和教学要求,做到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实践实训课程的实验室,并配备好必要的场地、设备和器材,当然也要建立必要的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有足够宽松的环境和精神状态自发的参与实践实训,切实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2)努力探索实践实训教学的方法,增强实训课程的真实性和互动性。实训课中,应结合专业技能要求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积极探索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除通过在理论课教学中穿插教学案例的方法之外,可以采取情景模拟和项目案例教学、观看视频录像、实验室体验和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等方法。当然最重要的是要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企业社会人力实践调查和积极开展、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使学生体验到相对的真实性,进而增强学生参与实践实训的主动性、能动性,激发其与教学的互动性。

(3)针对本专业核心技能项目进行分段设计实训方案。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要实践实训,而是要对本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技能项目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实训计划和方案。针对一年级同学,主要培养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注重职业修养和沟通技巧能力,进行职业认知训练,可以通过办讲座、参观高新企业、实地考察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和环境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认同感。针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二年级同学,则要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流程和实务具体操作,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实训。如利用企业常用软件进行公文写作、局域网的发布和运用、模拟招聘和人力测评、角色扮演、入职和辞职等,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务相联系,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使学生真正成为掌握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操作实务的专业化人才。针对更高年级的同学,则可以一方面鼓励参与教师和学校的相关课题研究与开发,另一方面通过由企业指导老师与校内指导老师共同指导下到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强专业综合实训,达到工作即能胜任的效果。同时,在学生毕业时,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所学专业模块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制作毕业设计,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创新解决企业实务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4)坚持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训基地相结合,重点加强校外实训校内化。采取校外实训基地锻炼学生,能够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了解和认知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这是我们在专业理论教学完成后,与学生课程学习对接全方位现实感知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必然要考虑的问题。但校外企业实训、顶岗实习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少。由于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规模较小,人员流动性强,特别是个别企业管理不规范,有时候会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认知起到不利的影响,甚至会挫伤学生对学习和从事本专业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优秀管理经验、方法及人事档案、人才流动等情况不愿公开,甚至认为学生顶岗实习会干扰和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学生在实践中接触不到真正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感觉学不到真正的知识。要真正解决好此类问题,我们认为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应重点加强校内实训实践、实验室的建设,将校外实训校内化。以虚拟仿真为主线,辅助于校外实训,仿真企业人力实际运行情况和模式,将其缩减到校内实训场所或实验室,这样通过仿真训练,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5)定期开展专业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竞赛和参加相关专业的比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定期在低年级同学中开展专业单项实训竞赛,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专业综合实训比赛,相互学习和交流,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同时邀请企业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员担任评委进行点评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到问题所在。当然也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组织的比赛,以赛促学,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强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切实与企业需求相接轨。

参考文献

[1](美)德鲁克著,齐若兰译、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方晓波、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4)

[3]韩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7)

[4]钟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管理观察,(8)

[5]杨宏伟、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8(3)

[6]诺伊等著,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何淑明、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J]、重庆学院学报,(9)

篇6:会计史论文

国家统计局2007年公布数据:2003-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0.4%,大大超过世界经济平均增长4.9%的水平。2010年10月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二季度GDP按美元计算为13390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增强,新一轮会计改革中的国际趋同,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很大关注。

要看到,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我们要进一步开拓市场,进一步抢占制高点,就必须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我们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二流公司合作,用我们的市场换他的资本份额,都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他改造为我们共有的一流公司。我们为什么不拿市场换资本呢?资本是最具有流动性和全球性的,而我们会计是最懂得资本流动规律的。

在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借鉴和吸收国际会计准则和一些发达国家准则中的有用成分,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使国际会计准则更多的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减少会计准则的协调成本。近年来中国在参与和实施国际会

计准则方面中国表现了极大的积极性。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希望全面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抛弃原计划经济时代的所谓“中国特色”会计准则。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会计专业与实训范文】相关文章:

心得会计实训范文06-02

会计电算化实训范文06-11

会计专业会计论文05-11

会计专业简历专业技能12-13

会计专业会计论文提纲11-15

会计专业排名05-23

会计专业英语06-20

会计专业毕业07-12

会计专业面试08-05

会计专业术语08-27

上一篇:案例教学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应用的论文下一篇:支付宝盈利模式、四方物流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