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

2024-06-29

十万个为什么(通用18篇)

篇1:十万个为什么

读完《十万个为什么》后,我才明白原来科学是如此奇妙,世界是这样奇特。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在整本《十万个为什么》中,我对植物篇最感兴趣,其中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这一篇为我解答了日常生活中的疑惑。书中说到,向日葵的茎部因为存在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而该生长素非常怕光,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此外,通过对该书动物篇的阅读,我明白了兔子的眼睛会是红色而其他动物的眼睛不是红色,其原因是一般动物的虹膜都有色素,而兔子它的虹膜是无色透明的,无法遮挡住血的颜色。所以兔子眼睛的颜色就是血液的红颜色。

在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后,我越来越喜欢科学了。

篇2:十万个为什么

四(5)周荃

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了,它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例如:铅笔芯为什么有毒?有人说,铅笔芯是铅做的,铅有毒,自然就会中毒。但我要告诉你,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做成的,没有毒。不过,铅笔尖上有很多细菌,不卫生,所以要改正这个坏习惯。

篇3:《十万个为什么》即将新编

被誉为“科学家启蒙读物”的《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编纂工程已于日前启动, 并将邀请百余位院士参与编纂。《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科普图书, 内容主要是以贴近生活的内容与通俗浅显的文字来解释严谨的科学知识, 曾得到了我国科学界、教育界、出版界的支持, 李四光、茅以升、华罗庚、竺可桢、苏步青等诸多科学家都曾担任此书的分册主编。五版丛书至今的累计发行量已超过1亿册。少年儿童出版社自然科学读物编辑室岑建强主任回忆, 上世纪60年代, 少儿社的编辑们打算编一本有份量的科普图书时, 斟酌再三决定使用“十万个为什么”这个名称。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 孩子们最爱问的仍然是“为什么”。当时, 孩子们提得最多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是不是猴子变的?现在猴子还能不能变成人?有的小孩为什么会长白头发?饺子熟了为什么会浮起来?路边的大树下半截为什么要刷成白色?冰棍为什么会冒白烟……据了解, 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在条目选择上将面向全国青少年征集, 力求回答青少年最疑惑的问题, 同时还要引导孩子们建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十万个为什么和十万个怎么办

网上很容易查到什么植物对猫有毒,但个人建议与其把自己训练成植物学家,不如干脆养猫的家庭尽量就不要养植物。因为就算所选的植物无毒无害,每天都有只爪子把花盆里的土弄到床上也够让人挠头的。况且大部分猫咪无法克制啃咬各种植物的冲动,萝卜就经常偷吃厨房里的大白菜。所以,如果非要在家里弄点绿色,就找点无农药无化肥的麦粒在家种猫草吧。

萝卜的博客和微博一直有不少猫友支持,评论和留言时刷时新,旧朋们喜欢在评论席发表感慨,新友则喜欢@或者私信。而在新猫友们的各种留言中,最常遇到的话题,就是家里的猫咪出现了各种复杂状况,问我怎么办。我虽然不是专业繁育者,但凭着多年养猫积累的阅历与深厚感情,也算小有经验;虽然不是临床兽医,得益于工作性质与一群兽医朋友的言传身教,也算半个“蒙古兽医”。如此一来二去,越来越多的“怎么办”带着问号来到了我的网络上,没有十万也有几千。与其一一作答,不如众人分享;与其只问“怎么办”,不如先知道“为什么”。

A猫咪啃了家里的花后呕吐,精神不振。

为什么“此之甘饴彼之砒霜”?很多美女喜欢鲜花,我却一遇见它们就会哮喘发作,而猫咪们见了它们,也是危险得很。且不说有些种类的猫咪本身也会有过敏症,会引发皮肤、黏膜乃至呼吸道的反应;就算不过敏,喜欢啃咬东西的习惯也有可能让它们误食导致中毒。尤其是长着洋葱一样球根的百合科植物,如常见的百合花、水仙花等,大多对猫咪都有毒。

那么怎么办?网上很容易查到什么植物对猫有毒,但个人建议与其把自己训练成植物学家,不如干脆养猫的家庭尽量就不要养植物。因为就算所选的植物无毒无害,每天都有只爪子把花盆里的土弄到床上也够让人挠头的。况且大部分猫咪无法克制啃咬各种植物的冲动,萝卜就经常偷吃厨房里的大白菜。所以,如果非要在家里弄点绿色,就找点无农药无化肥的麦粒在家种猫草吧。

B猫咪吃了水果,居然生病了。

为什么会这样?人类食谱中的很多食物对小动物来说都是有毒害的。其实猫咪作为食肉动物完全没必要喂食水果,这种行为更多的只是基于猫咪好奇的天性,并满足主人将猫咪拟人化的乐趣。殊不知“我家猫咪就爱吃葡萄”的玩乐主义,换来的可能是猫咪尿血甚至急性肾衰。此外,其他种类的食物如洋葱、巧克力等很多也是不可以给小动物食用的。

我们该怎么办?严格按照兽医食谱给猫咪喂食,不要主观判定食物的安全性。杜绝餐桌剩余物,不给猫咪吃剩饭。一旦猫咪出现不适,要在兽医指导下用药,切忌自己进行食疗、食补,更不要盲目使用人用药物给猫咪治疗。

C猫咪啃电线,屡教不改。

为什么它们会胡乱啃咬?有些兽医学著作把猫咪钻被窝、啃咬东西等行为归类为“行为学疾病”。窃以为这样的分类方法有些主观主义,是站在了人类的片面立场为猫咪的行为判断对错。其实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动物本能与人类社会生活秩序的冲突,为了人与伴侣动物都能安全舒适地生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训导和纠正。

那么该怎么办?猫咪小时候本能地喜欢用牙齿探索求知,换牙期更是变本加厉。规避这些恼人的习惯需要从娃娃抓起,只要发现类似行为就要大声呵斥、轻拍屁屁。当然主人的态度要端正,不要小看猫咪的情商,笑着打屁股那是绝对没有用的!如果还不行,现在有像带盖盒子一样的专门收纳电线和插座的家居配件,物理隔离吧。

D一不留神,猫咪把针线吞下去了!

为什么猫咪会这样自杀!猫咪吞针的病例已经不胜枚举,由于猫妈的疏忽,萝卜小时候也险些这么干,幸好发现得及时,从它嘴里连针带线拽了出来。也不知道猫同学们为什么就对各种线头那么好奇,一定要舔一舔嚼一嚼,然后线就会缠在舌头的小刺上,最后,就只能都吞下去了。至于后果自然是不堪设想,划伤消化道之后随着便便排出来的只是少数幸运者,一般情况是在肚子里把肠子打了结,不开刀解决不了,稍微发现晚一点还会带来生命危险。

我们该怎么办?各种家居小物都要收纳好,要充分了解猫咪的习性。在猫咪来到家里之前,就要把容易被猫咪损坏或者容易伤到猫咪的东西处理掉、收拾好。平时生活中时刻警钟长鸣,例如随时关闭、整理插销,随手关门看好猫咪,不随手放置家居物品,防止各种伤害发生。

E花重金买的纯种猫,悉心照顾还是生病了。

为什么纯种猫容易病?其实纯种猫远没有咱中华田园大家猫皮实,毕竟为了血统、品相等问题,常有近亲繁殖的家史,体质自然不会太好。纯种猫除了大都比混血猫更容易罹患泌尿系统疾病外,很多纯种猫由于基因,还会更容易发生某些特定的疾病。

该怎么照顾纯种猫?照顾纯种猫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切忌为了虚荣而盲目追求纯种猫。应该在了解自身情况和猫咪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比如我们本来准备收养家猫的,后来因为知道了自己有过敏性哮喘,而暹罗猫没有绒毛会好一些,才决定了养暹罗猫。

篇5:十万个为什么

我的爸爸很喜欢送养花,家里四季吐绿,芳香沁脾。爸爸总是科学地尽心地侍弄着这些宝贝,每天早上都会按时给它们喝水。

一天中午,天气十分炎热,花儿们个个耸拉着“脑袋”,“有气无力”的站在那里,连盆里的土都“渴”得咧开了“嘴”,见此情景,我立马从屋里拿来水瓶,给渴坏了的花儿们浇水。爸爸看见了,飞快跑来阻止了我。我很奇怪,问:“为什么不能浇水?再不浇水花都要枯死了!”爸爸笑了笑:“放心,死不了的。”“死不了”我心里不禁责怪起来我这个似花如命的爸爸来,只好拿着水瓶走开。“到《十万个为什么》中找答案吧。”身后传来爸爸得意忘形的声音。我仔细翻看阅读起来,答案就藏在书中。原来,中午气温比较高,这时植物吸收水和叶面蒸发基本相同,如果用冷水浇,土壤温度降低,从而使植物生理失水,甚至死亡,所以中午是不能浇水的。这下我恍然大悟,真佩服老爸的养花之道呀。

我心里不禁暗暗下起决心,一定把这本《十万个为什么》读精了,让我的生活因科学而变得更加精彩完美。

篇6:《十万个为什么》阅读启发

这本书介绍了可爱的动物,有趣的植物和神秘的人体,还讲了在植物世界里,有许多树木都有独特的作用,人们利用这些特征来为人类服务,例如:漆树的树干里,有很多像牛奶一样的树汁,用这种树汁就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油漆。所以说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真使我大开眼界。

这本书还告诉我:有人做过统计,把一个人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都加起来,长度9。6万千米!在这条生命的长河中,不停地流淌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血液!真是让人大吃一惊,里面还讲了蜻蜓的眼睛是由1000028000只小眼睛构成的复眼。可以提把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集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图像……

篇7: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而让我拿起这本书,是假期的南宁之旅。南宁有个广西科技馆,我们一家和朋友一家去的,看完科技馆孩子们开始了问答题的游戏,当他们不知道,我们大人也为某些问题争辩,为问题不能回答时。让我感觉知识的平乏。而最能贴近孩子,最涨见识的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一本儿童版的书籍通俗易懂,并用简明的语言将事物说清楚,而且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样样具备。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也要多涨知识啊。

在书中,我最佩服的是威廉。他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做出了口径16.5厘米,焦距2.3米的反射望远镜。他每天观察天空,终于发现了一颗比土星还远的行星——天王星,还发现了声音产生的原理。

有一次,我把橡皮筋绷在椅子上,用手一碰就有一阵美妙的乐曲声。这声音是从哪来的呢?我看了以下《十万个为什么》,“他”告诉我,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簧片、钢丝震动能发出声音,所以乐器师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口琴、胡琴、小号、小提琴、铃铛等。噢!原来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

篇8:十万个为什么

据《新华日报》报道, 中国科普读物最具影响力的品牌, 当属家喻户晓的《十万个为什么》, 其总发行量已超过1亿册。从1961年第一版到今年第六版, 唯一的版版参与的作者叶永烈在江苏省第六次科普作家代表大会上, 向听众讲述了亲身经历《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故事。谈及 《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名, 叶永烈表示, “那是一个美丽的误译”。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书名, “借用”了苏联作家伊林的同名科普读物, 只是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多一个副标 题———“室内旅行记”。而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如他自己所言, 是借用英国诗人吉百龄的诗句。但是, 吉百龄的原诗若译成中文, 应该是“一百万个怎么样, 两百万个在哪里, 七百万个为什么”。叶永烈解释说, “‘十万个为什么’是俄译者的误译。因为有了这个‘美丽的误译’, 才有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样响亮的书名。倘若 把书名叫做《七百万个为什么》, 那才别扭呢!”叶永烈介绍, 最新面市的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曾向社会广大 读者征集了3万多个新的“为什么”, 由两院院士挂帅审定稿件。他自己参与写作的化学分册, 包括了“三聚氰胺”、“塑化剂”、“玻璃幕墙”、“地沟油”等新的民生科普内容。

篇9:十万个为什么

今年11 月16 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也发布了“2007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主要结果,中国的公民达到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是2.25%。这已经是我国第7 次进行这样的调查。从整体的情况来看,中国国民的科学素质比以前还是有提高,尽管远逊于2000 年的美国,我们还是接近了1991 年的日本(3%),和1989 年欧共体12 国(4.4%)。

虽然饱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决定一个国家生命力的国民科学素质上,美国依然给人信心。我们在体育上有北京奥运会,在经济上有长年8% 的GDP 增长率,在科学上,却缺少“与大国相称的成就”。这“科学成就”不仅仅是指拿了多少诺贝尔奖,有多少飞船上天,更应该是公民科学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因为我们相信,在大科学时代,科学成就的获得靠的是集体的厚积薄发,而非个体的偶然爆发。据科协调查结果,我们整理得出了如下的一个表:

2007 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比例

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了解科学术语 了解科学观点 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 理解科学方法

公民2.25% 18.4% 33.5%59.4%6.9%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 10.4% 60.5% 80.6%68.5% 36.4%

从这表中可看出,不论是普通公民,还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于科学的术语、观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家都掌握不少。而把基本科学素质数据严重拉低的原因,在于缺乏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简而言之,我们多年的科学教育,解决了很多“为什么”,获取了很多的“知识”,却没有获得多少“方法”,不缺“鱼”而缺“渔”,才是我们的科学现状。

篇10: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这个暑假,我在家里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十分的好看,十分的有趣,使我明白了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知识。这本书就是《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里面的内容十分的丰富,讲到了很多个方面。比如:通信篇、交通篇、军事篇、人体篇、植物篇、医学篇难怪它的书名叫做《十万个为什么》。

在买了这本书后,我一共只花了两天就把它给看完了,碰到了一些不懂的问题,就拿出来给我解答,有空时还又看了一遍。这样,它就跟我成为了一对好朋友。我从它身上学到了不少的课外知识,比如:我知道了计算机为什么又叫电脑?复印机是怎样工作的?为什么要把每年的8月1日定为我国的建军节?什么是电子战?防毒面具为什么是猪嘴?为什么孩子的心脏比大人的跳得快?潜水艇在海底里是怎样发现目标的?为什么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我们就会听到像打雷一样的声音?钢铁做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对我来说,这些知识我永远也学不完。我十分喜欢看这本书。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它不仅给予了我许多的知识,它还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光在课上认真听讲,只学习书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我认为会学习的人是应该不仅要学习书上的知识,而且还要学习课外书上的知识。其实,《十万个为什么》它把知识全都教给了我们,我也非常的喜欢看这本书。《十万个为什么》它就是我们真正的好朋友。

篇11: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暑假读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十万个为什么》内容丰富,它里面有地理、生物、人体、医药、天文等知识,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方面的内容,它是一本可以让自己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用的科普书。书中一个个新奇、有趣的东西,有问有答,很吸引人眼球,会令人废寝忘食、手不释卷。

比如说:“古代的人是用什么计时的呢?他们是用“日晷”计时的。“日晷”就是用一根木头直立在地上,周围按一定的距离放石头,无论太阳在天空的那个位置,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时间了。但是,这种方法在阴雨天夜晚是不管用的。所以后来人们有发明了用水计时的方法(滴漏)。一直到1657年,荷兰数学家惠更斯根据伽利略在1583年发现的摆动定律制造了世界上第1个摆的时钟。直到今天,这种摆的时钟还是很受人们喜爱。

篇12: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荡口实验小学 朱秋怡

暑假里,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十万个为什么》,生活中以及学习中的“为什么”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这本书令我爱不释手,甚至废寝忘食。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部科普知识系列丛书,内容数不胜数。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的小道理。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外婆家玩,看见那里的狗一见主人就使劲地摇尾巴,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去问哥哥,哥哥说:“它可能尾巴痒吧!”可我不信,它为什么见到主人时才痒呢?这时,我情不自禁地翻开了《十万个为什么》,里面说狗见到主人很兴奋,但不能说出来,所以就用摇尾巴来表达自已的高兴。我看了以后跑到哥哥那里去,纠正了他的错误。哥哥听了以后,惭愧地说:“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多读书。”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甭提有多高兴了。

还有一次,我从外面跑回家,又热又渴,就拿了根冰棍吃,可吃完后,反而更渴了,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便翻开了《十万个为什么》,才知道:冰棍主要是由牛奶、鸡蛋、香精制作的。这些东西多含有蛋白质,人在消化蛋白质时需要水,这样人体就会多消耗水分。而冰棍所含有的水分远远不及用掉的水分。所以吃冰棍不但不解渴,反而更渴。因此,喝白开水才是解渴的最好秘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蜜蜂蜇人后为什么会死去吗?不知道就由我来告诉大家吧!蜜蜂蜇人后为什么会死去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原来,蜜蜂是用腹部末端的针蜇人的,刺针是由一根背刺针和腹刺针组成,后面连着大小毒腺和内脏器官,腹刺针尖端有好几个小倒钩,当蜜蜂蜇入人体的皮肤后,再拔出刺针时,由于小倒钩牢固的钩住了皮肤,所以刺针连同一部分内脏也一起拉了出来,这样,蜜蜂当然会死亡。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果,就是“蜜蜂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蜇人的。”

篇13:十万个为什么

这段简短的话, 不仅高度而又准确地概括了介入诊疗技术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也阐释了一位从事医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的医生对这一领域的清晰认知。因此, 在这次会议闭幕后不久, 本刊记者就与介入诊疗技术和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更多问题, 独家专访了陈康宁教授……

高端平台, 推动西部脑血管病技术发展

采访一开始, 陈康宁教授便率先谈起了闭幕不久的第九届中国西部卒中介入论坛 (WSIC) 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西部分会。他介绍说:“继第一至八届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在重庆成功召开以来, 这个论坛从2004年筹划首届到2013年已经成功举办九届, 为推动西部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大好平台。”

随后, 陈康宁教授以十分诗意的语言详细回顾说:“2004年的春夏之交, 在美丽的山城重庆, 有100余人参加了首届中国西部缺血性卒中介入会议。转眼间9年过去了, 中国神经科的同道与我们一起经历了中国缺血性卒中诊治队伍的发展与壮大。我们从全脑血管造影到血管到支架植入, 从卒中的预防的支架植入, 到卒中的急性期超选择溶栓、机械取栓, 我们利用介入诊治技术, 全力呵护着病人的生命与健康。”

陈康宁教授认为:“这过去的9年, 是中国乃至世界缺血性卒中介入诊治发展最快的9年。在这9年中, 多少个缺血性卒中介入诊治工作者在辛勤耕耘, 为缺血性卒中介入诊治历练出一个又一个的强有力的证据。”

谈及今年召开的这届会议的学术亮点, 陈康宁教授认为:“本届大会的前期筹建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会议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 就介入技术来讲, 在这一年内的进展并不多, 但是作为介入的观念的变化却有了里程牌式的研究。CREST研究的公布, 尤其是其亚组分析的结果也陆续公布了, 所以邀请了相应的专家对相应的结果进行解读、公布。第二, 大会十分强调卒中的系统管理、强调卒中的血管病变的防治。在过去短短的一年中, 卒中的防治有了很多新的指南的出台, 如ASA/AHA2011年卒中/TIA一、二级预防指南、心房纤颤的指南2011年版, 同时2010年的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的相关指南也相继发布, 2013年ASA/AHA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诊治指南, 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卒中防治的灯塔, 在这次大会上也做了相关的内容讲解。此外我认为, 作为介入技术本身, 并没有新的发展, 但是在介入器械上———如混合支架的使用, 大家在工作中的经验交流也是这次大会的亮点之一, 尤其是本次大会开设了病例讨论, 更是一个特色。作为介入工作者, 近年美国14个协会颁布的弓上血管介入诊治指南是大家所期盼的。在进行临床工作的同时, 很多人也从事基础研究, 因此, 本次大会第一次邀请了专家进行卒中基础研究方面的讲解, 对基础研究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总体来讲, 随着近年来脑血管病血管内诊治水平的逐步提高, 介入病例的分析及理性筛选已经成为神经介入工作研究的焦点, 使广大卒中患者最大化获益是介入工作者永恒的宗旨。而且, 西部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工作在国内已成为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作为西部地区神经内科领域最著名的介入专业学术会议, 已经成为国内业界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会议之一, 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西部地区及全国脑血管病技术的发展步伐!”

介入技术, 着眼卒中的预防到治疗

谈到本次采访的核心话题“介入诊疗技术和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陈康宁教授剖析说:“人们普遍认为, 脑血管狭窄是卒中独立危险因素。在卒中患者中, 脑血管的狭窄发生率很高。颈动脉狭窄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约有5%到10%的人有超过50%狭窄程度的颈动脉狭窄, 在缺血性卒中的人群中有10%到16%的是由颈动脉狭窄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还没有系统的研究, 但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已经被大家所接受, 在美国颅内动脉的狭窄可以导致8%至10%的脑梗塞, 中国及亚裔人群的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更高, 在中国及亚裔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及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所以, 脑血管狭窄的治疗问题一直是神经科关心的热点问题。”

关于颈动脉狭窄的研究问题, 陈康宁教授认为: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CAS) 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最早的CAS与颈动脉狭窄治疗“金标准”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 (CEA) 的对照研究是SAPPHIRE研究, 其研究结果给“偏好”CAS的学者泼了一盆冷水:CAS组与CEA30d围手术期心肌梗塞、卒中和死亡的总体发生率为4.4%和9.9%, 一年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在CAS组与CEA分别为12.2%和20.1%。通过非劣性检验证实, 只在高危患者组CAS优于CEA。可能就是基于这个救命的非劣势检验的结果, 人们才执着地进行了以后的研究!以后多项研究提示CAS可以有效治疗颈动脉狭窄, 但是直到2009年, 仍然没有证据提示其在卒中二级预防中优于CEA, 同时目前没有直接将CAS与最好的内科治疗进行比较的研究。有的研究提示了CAS与CEA的等效性及安全性, 甚至在高危的患者CAS更有优势, 但是在更多研究中并没有提示CAS的“非劣势”。在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内成形术试验中, 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CEA具有相似的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性, 较少的颅神经损伤、颈部血管血肿的并发症和较高的再狭窄率。但是2008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 CAS在30天脑卒中的风险或死亡风险比CEA高。这些矛盾的研究结果直到2010年公布的CREST研究才有了一个小结, 该研究通过严格的设计及操作者资格认证标准, 重新进行了CAS与CEA的对照研究。研究结果发现:CAS与CEA围手术期30天的卒中与死亡总体发生率相当;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两组也没有差异;CAS与CEA在中位随访事件的2.5年内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7.2%和6.8%。CREST研究证明了高危患者人群中其非劣势性, 而且CAS的心肌梗塞发生率低、在使用远端保护装置能明显降低同侧的大卒中, CAS的再狭窄率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高。正是由于该研究的结果, 在其后的相关指南中———如ASA2011卒中二级预防指南、2011美国14个协会颁布的弓上血管治疗指南, 均明确了CAS的地位。但是CAS仍然有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如低危人群的优势性、在超过80岁的老年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手术过程中微栓子栓塞为危害、CAS对卒中预防的远期疗效等等。尤其是目前CAS的重要治疗指标仍然是仅仅以血管狭窄率作为指标, 没有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数量 (如串联病变) 、狭窄导致的临床事件 (尤其是对狭窄导致的认知障碍及情感/情绪障碍) 做进一步的界定,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 使CAS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于颅内动脉狭窄的研究问题, 陈康宁教授说:“人们早就知道了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的弊端, 但人们仍然在内科治疗与血管内治疗的选择中纠结!”

我们知道, 关于颅内动脉狭窄的最著名的内科治疗研究是WASID研究。但是按当初设计的二期的WASID研究不论在华法令组还是阿司匹林组都要超过预期的出血风险而提前终止了研究。是否WASID研究就宣布了颅内动脉狭窄药物治疗的终结了?!在WASID的研究用的如此大剂量的阿司匹林 (650mg, 2/日) 是否就是研究失败的关键呢?我们是不是对于颅内动脉狭窄只有在“无效”的内科治疗与高风险介入治疗最痛苦的选择了?!近来, 关于短期联合的抗血小板聚集与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抗血栓作用的研究成果, 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去重新审视颅内动脉狭窄的内科治疗研究呢?或者我们是否应该结合颅内血管的特点去开发更符合颅内血管解剖及生理的其他接入器械呢?

对于这些问题, 陈康宁教授说, 有关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植入治疗的研究相对缺乏!尽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通过了人道主义器械豁免通过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的专用介入治疗系统, 但颅内血管狭窄在支架植入的治疗仍然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再者, 我们天天使用的如此多的介入器械, 又有多少是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器械呢?这些不值得我们去研究及开发吗?”陈康宁教授接着说, “最后, 我们在做支架置入时, 除了关心支架的安全性及对卒中的预防、治疗效果外, 我们是否关心了支架植入对其他神经功能———如情绪、认知———的影响?现在所有的支架植入均是采用的血管的狭窄率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作标准, 是否有没有考虑其他的高级神经功能缺损———如认知功能, 作为介入治疗的标准?”

陈康宁教授继而坦率地说:“人们一定不会忘记, 2010年CREST研究结果的公布, 揭开了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新的篇章!而对于颅内动脉, 人们也一定还在‘SAMMPRIS’的失望结果中阵痛着!令人欣慰的是, 我国启动了‘WIRE-CHINA’颅内动脉支架的研究, 其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陈康宁教授继续说, 人们不会忘记2005年发布的“MERCI trial”的研究结果, 这开启了缺血性卒中急性血运重建治疗的新篇章!尽管利用MERCI装置血运重建治疗的有效率仅有50%左右, 但是这与时间窗内静脉溶栓血运重建30%左右前进了一大步, 这一步不仅仅是血运重建率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更新了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的观念, 我们可以通过机械取栓装置赢得更长的血运重建的时间窗, 而且治疗的安全性及患者的长期预后也同样令人鼓舞!令人遗憾的是, MERCI仍然有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而且, 血运重建率仍然不能满足人们追求更高血运重建率的欲望。在此后的支架取栓装置的应用, 极大地改善了血运重建率, 从MERCI的50%左右到90%左右, 支架取栓装置真正点燃了卒中取栓的希望之火!人们一定不会忘记2012年发布的“SWIFT”、“Trevo”及“Trevo2”研究, 这些研究向人证实了支架取栓装置 (Solitaire FR及Trevo) 比MERCI取栓装置有更高的血运重建率、更好的远期预后及更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人们欣喜地看到支架取栓装置应运而生, 先后有了Solitaire FR Trevo、Trevo Pro 4、Re Vive、Capture、Aperio、3 D Separator及p REset研发成功并应用于临床, 我相信机械取栓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陈康宁教授提高声音说:“我们做介入, 着眼于卒中的预防到卒中的治疗!”

从前面所述可以看到, 2010年CREST研究结果的公布及2011年美国14个协会出台的颅外颈动脉及椎动脉病变血管内治疗指南, 为缺血性卒中介入诊治提供了更好的“路标”。那么, 这些国际上的研究结果对我们的指导意义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国际研究成果?

针对此问题, 陈康宁教授解析说:“首先, 有了这些研究结果及指南, 我们会在实际工作中走的更加坚定!其次, 我们在分享这些研究成果及遵循指南的同时, 也应该深深地反思, 为什么在这些研究中、在这些指南中, 没有13亿中国人的资料?所以我们在进行繁忙的临床工作的同时, 千万不能忘记临床研究。希望有一天, 能制定出我们自己的指南、有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 去让外国人分享与遵循!”

记者采访前了解到, 陈康宁教授曾提出过“缺血性卒中介入诊治只是缺血性卒中诊治的一部分, 是缺血性卒中诊治的补充, 我们通过介入诊治更好推动缺血性卒中系统的管理”的观点。那么, 目前我国缺血性卒中系统管理的现状如何, 在发展的过程中, 还存在哪些问题?

就此问题, 陈康宁教授阐释说:“我国卒中的系统管理的状况比以前好多了, 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比较美国GWTG研究的结果, 我们发现差距还很大, 所以才有了卒中成为第一的疾病致死原因的令人尴尬的现状。所有的卒中工作者都在努力, 因为中国的卒中防治, 真正是任重而道远的!”

努力平衡, 让临床、科研、教学全面发展

在第九届中国西部卒中介入论坛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西部分会的开幕式上, 陈康宁教授供职的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西南医院) 院长李景波大校在致辞中介绍说:西南医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其前身系国民政府中央医院, 1929年建于南京, 1941年迁至重庆, 1950年正式命名;现为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经过80多年的建设, 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医院。

另据陈康宁教授介绍, 他出任主任的神经内科, 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 是国内较早设立的神经内科专科之一。科室具有先进的重症监护病房, 在脑血管疾病、癫痫、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一直是科室医教研工作的重点, 2002年以来, 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治为契机, 科室确立了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研究及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规范化治疗为重点的研究方向, 使科室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在每年开展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治手术700余例, 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术及机械取栓术180余例, 已形成了基础及临床研究特色。2004年科室被重庆市批准为介入脑血管疾病研究所。近年来先后与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比利时、德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并与澳大利亚Lake Macquarie医院建立了协作培训基地。科室人材梯队合理, 现为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点, 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 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十一五”以来, 科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重庆市科委资助项目8项, 参加国家科技部、原国家卫生部重大研究项目7项, 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9项,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4项, 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80余名。

那么, 作为一位科室带头人, 陈康宁教授如何在科室的建设中协调教学与研究的关系, 才能在学科的基础建设和临床研究上实现双赢?

陈康宁教授就此介绍说:“我们神经内科是神经疾病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再教育基地, 而西南医院也是一所教学医院。因此, 作为教学医院, 我们是集临床、科研及教学于一体的医疗机构。尽管临床工作是我们的重点, 但科研教学也不能忽视。同时, 科研是教学医院临床工作的总结及继续, 更不能忽视。所以, 我常常在‘三者都重要而一天又只有24小时’的现实矛盾中困惑。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只能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努力做到三者之间, 最大化地平衡!”

篇14:十万个为什么

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简称.希腊半岛上的奥林匹亚村,是古代奥运会的诞生地.传说,每年的7、8月份,古希腊的各个城邦都要到风景优美的奥林匹亚村祭祀万神之主宙斯,除了进行舞蹈、诗歌、演说等活动外,还要进行运动竞技.后来运动竞技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制度,每四年举行一次.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举行.后来罗马帝国入侵希腊,禁止异教活动,运动会也被废止.1888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建议恢复奥运会,此后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1896年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此后,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为什么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五色环为标志?

奥运会比赛场的旗杆上,飘扬着一面标有五色环的旗帜.这是“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设计的.1914年,顾拜旦在第六次国际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展示了这个五色环标志并得到大会批准.五色环由五个不同颜色互相套接的圆环和“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构成,圆环分别为蓝、黑、红、黄、绿五种颜色,包括了当时奥运会所有参加国国旗的颜色.1979年,国际奥委会的出版物《奥林匹克杂志》中正式指出:“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五色环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象征着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谊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聚.”

■为什么奥运会有传递和点燃“圣火”的仪式?

每逢举办奥运会,都有传递和点燃“圣火”的活动,这一仪式起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远古的人类是没有火的,一个善良而勇敢的神普罗米修斯违背了万神之王宙斯的意志,把天火盗给了人间饥寒的百姓,而他自己却因此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为了纪念火神普罗米修斯,人们制成火炬来传递火种,并把火炬作为光明、勇敢和威力的象征.顾拜旦为了把奥林匹克精神永远继承下去,提出了在奥运会上点“圣火”的建议.1936年,在第11届奥运会上,这条建议正式实施.此后,每届奥运会都有传递和点燃“圣火” 仪式.

篇15: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这本书可以解答我 本书时们生活中各种疑惑呢!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它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件事,以前我总有许多问题。我记得我影响最深刻的事:那时我才9岁。“为什么竹子长的这么快呢?”我不解地问道。妈妈当时只跟我说了一句话:“你自己去查电脑去,别烦。”我都当时特别生气的走进了电脑房,我开始查了起来,原来是因为竹子的分身细胞比一般的植物多,所以……

篇16: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把握引入了奇妙的世界,特别是《马拉松的来历》,不仅让我知道了有关奥运的知识,还懂得了一种强烈的爱国精神,一种民族气节!

读完之后,我知道了许多知识,我明白了只靠上课听的那些知识是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望的,还应该更多的课外书,补充更多得知识。这让我想到了我的老师的话,以前老师总是对我说:“你要多做练习题,多读客外课外书。”现在我终于知道多读课外书有什么好处了。

篇17: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你一定会问我是怎么知道的。除此之外,我还知道“大象用鼻子吸水为什么不会呛着”、“仙人掌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为什么有的人分辨不出颜色”……这些都是我在《十万个为什么》中学到的。

《十万个为什么》中分别介绍了动物世界、植物园地、人体奥秘方面的内容。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和五彩缤纷的图画把科学知识描述的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是非常适合我们小学生的课外读物,能拓展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了解到了以前所不知道的科学知识,让我更加喜欢科学,想学科学。看了它之后,我在学习中经常问“为什么”,相比以前更愿意“不懂就问”了。

篇18:十万个为什么

关键词:十万个冷笑话,中国动漫,文化消费,狂欢理论

从《魁拔》的高口碑低票房败走市场, 到《大圣归来》的名利双收;从《十万个冷笑话》低成本、粗制作但内容取胜, 到《大鱼海棠》十二年精心打磨、风格细节完美却被诟病剧情;从有妖气《十万个冷笑话》《雏蜂》《端脑》《镇魂街》等多种题材风格的创作支持, 到腾讯动漫《尸兄》《王牌御史》《中国惊奇先生》《狐妖小红娘》等大量玄幻仙侠题材准确的市场把控……复苏中的中国动漫开始吸引国内外动漫爱好者乃至大众文化群体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 在三次元世界,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和弹幕网站、网络剧、网络电台等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发展, 动漫和游戏的真人化、二次元语言在大众文化环境中成为宠儿等现象趋势都在彰显着二次元文化在三次元越来越强的存在感。

而在这美好的时代之中, 作为早期市场试水者以及国漫新次元开拓者, 《十万个冷笑话》在文化市场的全面大捷在欢笑背后有着其特殊性和普世价值。

一、中国动漫新次元开拓者的功与过

从内容视角来看, 《十万个冷笑话》在低幼向作品泛滥的中国动漫市场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验证了中国文化市场中成人向动漫的空间和潜力, 探索出一条破除国漫旧有印象、符合互联网时代消费需求的动漫类型之路;从商业视角来看, “十冷”先后推出的漫画、网络剧、舞台剧、电影、手游和衍生品为国漫IP孵化和全产业链开发提供了一个出色案例, 并且在生产和营销过程中对整合行销传播进行了充分运用, 从内容产品到衍生品乃至广告植入都全方位贯彻了“十冷”独特的吐槽、搞笑风格的一致性。

是非成败, 功过共存, “十冷”这个开拓者也并非完美。一方面, 从社会效益来看, 漫画从最初就定位为“吐槽漫”, 并且被打上了“节操全无”的标签, 部分画面和台词隐含暗示, 确实少儿不宜。但是其漫画长期在“有妖气”各大榜单名列前茅, 随着网络剧推出其影响范围无限放大, 动画首日播放量突破100万1, 漫画的粉丝也从300万迅速飙升至3000万2, 到如今, 漫画点击量已高达23.6亿, 动画在各大平台播放量始终势头不减, 电影版则创下了将近1.2亿票房。

除了“少儿不宜”这一成人向动漫难以避免的问题, “十冷”另一个争议在于作品的内容和质量。“十冷”最初是作为练习作发表的, 并不算是完整的动漫作品, 而是一个脑洞大开的短篇吐槽漫画集。在画风上, 整体十分粗糙, 更像是未完成的草稿, 即使是漫画受到欢迎以及动画化之后, 这种画风也没有太大改变, 或者说这种画风已经成了“十冷”的特色而不能改变。在内容上, 无论是系列长篇还是短篇段子, 漫画始终坚守着“冷笑话”这一核心和吐槽漫无厘头的风格, 情节不求完整, 内容不求升华, 只求应接不暇的笑点和独特的神展开。作为一部吐槽漫以及几分钟一集的网络剧, 这些画风和内容上的特点并不是问题, “十冷”受到欢迎也有部分因素就在于这些与众不同的特质, 但是在大荧幕上, 就不免显现出情节上的乏力了。1.2亿的票房有60%是“十冷”的“原始粉丝”贡献的3, 剧场版的一些情节和槽点让人感到一种“非请勿入”的态度, 认为“《十万个冷笑话》摆出一个姿态:懒得再解释, 懂的自然懂”4, 从而将“十冷”剧场版视作一部“粉丝电影”。

那么, 这样一部动漫作品为何取得了文化消费市场的成功呢?除去有妖气团队成功的宣传营销, “十冷”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为王”。

二、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为王

《魁拔》败走市场的根本原因是定位模糊, 《大鱼海棠》在对制作和细节的执着之外忽视了故事, 而《十万个冷笑话》虽然内容比较零碎, 却胜在正确认识了自己特立独行的题材面对的是互联网时代的青年人群, 通过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导演和有妖气团队的市场敏感创作和选取具有网感的内容, 因此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与之气质相近的作品, 动画《口水三国》同样制作简单、内容取胜, 在2014年中国网络视频满意度博雅榜的评选中超越了仙侠玄幻题材的热门作品《尸兄》《中国惊奇先生》《王牌御史》《画江湖之不良人》5, 搞笑吐槽风格网剧《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喜爱, 最终走上大屏幕。由此可见“十冷”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为王正中红心。

作为一部非常纯粹的吐槽动漫, “十冷”在情节内容上自然是不走寻常路, 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夺人眼球。但是与此同时, 一部成功的吐槽动漫不能仅仅是创作者自娱自乐地吐槽, 其内容和槽点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 让受众主动地参与进去进行自己的解读和再创作。

于是, 在“十冷”中, 我们看到了众多熟悉的角色:葫芦娃和蛇精, 李靖和哪吒, 黄飞鸿和霍元甲, 奥特曼, 柯南, 白雪公主, 匹诺曹, 超人, 孙悟空, 河神……从动漫影视到文学作品, 从童话故事到神话传说, 作者将这些人们——尤其是作为动漫主要受众群体和消费群体的80后、90后们——熟悉的角色收入作品中, 将原本严肃的经典作品进行解构, 然后在维持角色必不可少的特质之外加入一些搞笑元素, 并且对原作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了改写, 例如萝莉脸肌肉体的哪吒, “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的李靖, 嫁给葫芦小金刚的蛇精;或者是让不同故事中的人物乱入形成综漫式的新故事, 例如在屋顶上摆着武斗姿势“文斗”的黄飞鸿和霍元甲, 乱入了各种童话故事进行历险最后和匹诺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白雪公主, 这些强烈的反差效果, 让受众能够迅速掌握其中的槽点而会心一笑, 并且在因情节而捧腹大笑的同时进行自己的吐槽和再创作。

除了熟悉的角色, 故事中的一些情节和槽点也有众多来源于我们熟悉的经典作品, 例如剧场版中对漫威、钢铁侠、变形金刚、《环太平洋》《EVA》《海贼王》《黑衣人》《致命魔术》等大众文化中的典型作品进行了戏仿, 在“原始粉丝”所熟悉的原作梗之外, 给更广泛的日本动漫和美国电影的爱好者群体奉上彩蛋盛宴, 增加了他们的认同感和接受度。还有一些情节将网络流行文化中的一些元素融入其中, 在话语体系上能够引起互联网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主体剧情之外, 有妖气运作团队的IP开发意识和品牌意识对动画片头片尾乃至广告进行了独特设计, 为“十冷”创造了更多的内容, 也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二季进行的片头征集, 将粉丝们拍摄的视频置于开头, 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并且不断强化“十冷”品牌。片尾用小屏幕播放的短篇素材中, 用“十冷”主剧情剪辑而成的鬼畜视频、槽点众多的神曲《啪叽啪叽本大爷最啪叽舞》《涮菜歌》等贯彻了吐槽风格也贴合了互联网时代的娱乐化特质。广告方面第一季在片头通过精心打造的创意广告对有妖气的其他动漫及游戏产品进行推介, 达到了有效的宣传并且不会引起观众对于植入广告的反感;第三季更是将赞助商三只松鼠的卡通形象融入剧情, 以吐槽番外和下集预告的形式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

三、狂欢理论视角的消费者心理层次解读

狂欢节是一种源自古代祭祀仪式的节日庆祝活动, 在狂欢节期间, 人们举行宴会、化妆舞会和彩车游行, 戴上假面具, 没有束缚地进行狂欢, 抒发对幸福和自由的向往。二十世纪俄罗斯文艺学家、美学家、哲学家巴赫金在其众多作品中谈及了“狂欢理论”, 在对于各种作品和文化进行解析的过程中, 不断进行着这一理论的研究和证实。

“在巴赫金看来, 狂欢节中的一项最重要的仪式, 便是笑谑地对‘国王’进行加冕和脱冕”6。狂欢节中的“国王”是在参加狂欢节的普通民众中挑选出来的, 在享受了奢华的待遇之后又会被“打回原形”, 象征着对于统治者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并且, 狂欢节上人们的假面和着装会使人改头换面, 暂时脱离平日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 通过具体感性的形式、半现实半游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种关系同非狂欢式生活中强大的社会等级关系恰恰相反。人的行为、姿态、语言, 从在非狂欢式生活里完全左右着人们一切的种种等级地位 (阶层、官衔、年龄、财产状况) 中解放出来。”7“人仿佛为了新型的, 纯粹的人类关系而再生。暂时不再相互疏远。人回归到了自身, 并在人们之中感觉到自己是人。”8

这种对于现实的宣泄和颠覆对于没有狂欢节的我们来说就转移到了网络之中。在网络世界, 人们往往戴上了各式“假面”, 以自己期望的形象展现自我, 抛开了现实世界中的痛苦和压抑, 宣泄对现实的不满, 推动网络舆论撼动主流文化的地位。而吐槽文化的兴起也正是源于这种宣泄和表达自我的欲望。《十万个冷笑话》原作中的吐槽代替人们发出了声音, 同时也给了人们一个宣泄压力和获取欢乐的平台, 剧场版公映过程中放映厅里几乎持续不断的笑声和异口同声的吐槽似乎就是一场属于观众的狂欢节。并且在有妖气这一开放平台上, 在“十冷”丰富的延伸链条中, 人们获得了一种基本平等的权利, 读者可以通过评分、月票、吐槽、配音、留言、片头征集、众筹投资、Cosplay等多种方式参与作品的创作和再创作之中, 并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重新塑造, 与其他读者之间乃至与作者之间的距离都被拉近了。

巴赫金曾说过, “狂欢式——这是几千年来全体民众的一种伟大的世界感受。……它为更替演变而欢呼, 为一切变得相对而愉快, 并以此反对那种片面的严厉的循规蹈矩的官腔;而后者起因于恐惧, 起因于仇视新生与更替的教条, 总企图把生活现状和社会制度现状绝对化起来。狂欢式世界感受正是从这种郑重其事的官腔中把人们解放出来。”9

“十冷”将各种经典作品中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塑造, 加入了恶搞的元素, 并且打破了这些角色原有的背景差异, 将各种不同时空的角色纳入同一个世界, 产生新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以综漫式的同人创作将这些角色原本的严肃性、权威性进行了颠覆, 用边缘化的二次元爱好者的话语冲击官方主流话语。这也是“十冷”系列作品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对于80后、90后、00后这些青年群体。

作为一部国产动漫作品, 《十万个冷笑话》有着浓郁的二次元色彩, 其中的内容也大多属于主流之外的亚文化, 但是由于“十冷”出色的网感和对互联网时代文化消费需求的适应性, 其网络剧的推出引爆了互联网文化市场, 网络剧播出后原作漫画的点击暴涨以及第二季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群体的片头视频投稿便是“十冷”影响力扩散至亚文化群体之外的有力证明。随着剧场版创下动漫电影新的票房纪录, “十冷”更是借势冲破次元壁, 成为主流文化群体中一个现象级热议话题。不仅是“十冷”热潮, 主流文化、大众媒体对二次元青年亚文化语言体系中的各种特殊用语越来越多的运用, 动漫、游戏等二次元作品的影视化改编以及大众文化产品中对“宅文化”、“腐文化”越来越多的使用, 这些文化现象似乎都在宣示着二次元宅腐文化这一青年亚文化的胜利。但是, 这究竟是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反抗的胜利, 还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 抑或只是市场对于成为主要消费群体的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迎合和收买?

总之, 无论是专注娱乐、通俗简单的《十万个冷笑话》, 还是艺术性极高、思想性丰富的《大圣归来》, 读者和观众希望看到的是有其特殊灵魂的作品, 而非千篇一律的“成功模式”的复制。无论大众, 还是小众, 存在即有其价值。

参考文献

[1]唐莉莉, 刘甜甜.国产动画植入广告的产生和发展[J].新闻世界, 2014 (6) .

[2]尹琨, 任晓宁.“草根”动漫红透互联网[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3 (7) .

[3]曹馨月.网络文化开启大银幕时代[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 (5) .

[4]傅盛裕.玩转粉丝经济奈何难称电影[N].文汇报, 2015 (10) .

[5]陈思, 靳戈, 马婧, 姚怡云.2014年度中国网络视频满意度博雅榜全解读[J].新闻爱好者, 2015 (6) .

[6]郑豪.狂欢理论与ACG亚文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1.

[7]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C].钱中文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上一篇:2024年防溺水工作会议镇领导讲话下一篇:电动汽车自动空调制冷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