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2024-07-10

种植综合实践活动材料(精选6篇)

篇1:种植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种植”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张亚坤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上学期我和五二班全体学生尝试进行了“种植”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效果显著。下面就让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活动的快乐和感受。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春天到来了,我带领学生们到校园,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缺少些什么?怎样可以让我们学习的环境更有活力?学生走遍校园,不停的观察着、讨论着,最后一致认定菜园荒芜,应该让它成为一个亮点。这样,活动主题顺理成章生成了,使活动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所以,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

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往往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二)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主题生成后学生自愿结组,选出一名组长。小组内确定要种植的植物。于此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请教。学生通过向家长、菜农、花匠请教,上网查询等途径,结合学校的土壤和季节,最后确定了种植的品种。

我为每组划定了种植责任区,小组合作为本组取了好听的名字(花的世界、我实践我快乐、绿的畅想、种植希望收获快乐),使活动掀起了一个小的高潮,使每组有了凝聚的核心。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领导者和参与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此外,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评价提供依据。

(三)亲身体验、升华感情:

小组要制定出本组的活动计划,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使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得到更大范围的发展。接下来学生使用各种农具进行播种,看着他们一本正经的样子,我也加入进去。我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为学生拍摄活动场景,留下过程性的资料。每天都能看到学生们在菜园的活动身影。所以,教师的指导性工作非常有必要。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合作意识,动手能力有了提高,尤其在使用农具上有板有眼,网络知识得到了提高。遇到困难,我们一起上网查资料,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资源共享使资料查找途径及储备更完善。

“绿色畅想”一组种植的萝卜没有好的收成,但学生的能力却得到了最好的发展。学生很苦恼萝卜没有长好,小组成员千方百计的查找原因,询问、上网查找资料、观察等,最后学生跑来告诉我学校的土壤不适合在这个季节种植萝卜。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探讨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过程,而非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经历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学生的研究活动允许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也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收集资料的能力,并在劳动、分享成果的同进形成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良好品格。所以我们必须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成果汇报交流展示:

到收获的时候了,有的小组提议将蔬菜拿到集市上出售,体验经商的实践感受;有的小组提议送给辛勤的老师;有的提议进行烹调比赛,让大家品尝绿色蔬菜带来的享受;还有的小组提议把种植的花栽倒校园的每个角落。按照各组的建议,由组长组织实施。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在整个过程中,我让学生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探索与感受,最后,我指导学生写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感受,让学生尽情的抒发感情,认识到自己的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具体活动中我们发现研究小组内一开始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总是几个优秀的学生在忙乎,而平时成绩差、不太发言的学生好像并没有多少在参与,对这些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录取以鼓励为主,以好带差的措施,及时调动差生的活动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调查研究之中。总之我们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只让几个优秀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让每一个人都对研究活动都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研究活动的权利和义务,体验获得研究成果的快乐。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弱的学生,只要他们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要知道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和鼓舞。

(五)活动评价与总结:

在阶段性评价和综合评价时,学生之间、组长与组员之间、师生之间对彼此作出了理性的评价,每组选出代表做了总结性的发言,使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满足。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才刚刚跨出一小步,但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就能在积极的反思中不断的成长;只要我们在认识上尽可能地站得高一点,在操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将要求放得低一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得实一点细一点,只要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我们坚信,它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篇2:种植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校园基地,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于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小培养劳动意识的“我是种植小能手”活动开始了。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以学校的种植实践为依托,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共同参与种植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形成勇于实践,善于发现,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和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3、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实践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起到调节与帮助的作用。

四、活动步骤

准备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种植、管理阶段----展示成果、总结活动阶段。

五、活动措施

1、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依托教学种植室,开展学生的各项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行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地学习体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课本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条件,让他们多了解周围的现实生活,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善于质疑。教师构建学生的交流平台,发挥团体的作用,让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

3、注重过程。

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参与性学习的一大特色,所以,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六、活动安排: 第二周:组建队员,强调活动要求。

第三周:了解种植室,认识种植各类器材的作用。

第四周:清洁种植器材,做好种植准备。认识各种不同的种子,讨论、探究种子生长所需的条件。

第五周:分配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

第六周:利用国庆节休息,继续上网、探访农民,收集种植的经验。第七周:交流种植方法,开始种植。写好日记,安排值日表

第八周:根据分工,学生自主管理,并及时交流种子生长情况,做好记录。

第九周:观察种子生长。做好记录并写好观察日记。第十周:讨论交流,探究发现。

第十一周:观察种子生长。做好记录并写好观察日记。第十二周:讨论交流,探究发现。

第十三周:观察种子生长。做好记录并写好观察日记。第十四周:讨论交流,探究发现。

篇3:种植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一、利用学校综合种植基地,培养学生的种植技能

学校综合种植园的利用一般以学生参观为主,这就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实践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一学校的种植园充分地利用起来,将所学到的知识在种植园中进行实践。比如,在蔬菜种植园区,教师可以先交给学生最基本的种植知识,并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相关的书籍或者网络查询自己感兴趣的种植内容。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前往种植园,让学生根据自己学到或者搜集到的信息,对本地的土壤成分、气温变化等进行观察、分析,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植物进行种植操作活动。我在课堂讲授大白菜种植内容的时候,一般会先向学生介绍大白菜的基本信息。如,大白菜在古时候被称作菘,我国著名的大画家齐白石老先生认为白菜是“菜中之王”,慈禧太后随葬品之一的翡翠白菜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可以使学生重新认识大白菜,转变以前对大白菜的偏见,从而产生对白菜种植的欲望。然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大白菜的了解来自由讨论白菜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这样可以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我会向学生介绍大白菜的两种种植方法:直播和育苗移栽。由于教学时间和种植时间有限,我会就育苗移栽进行重点讲述。白菜的最佳移植时间为苗龄15~20天,幼苗有5~6片真叶的时候,我们一般会选取下午温度适宜的时候进行移植。由于白菜的品种不同,在移植的时候选择的种植密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会选取一两种常见的白菜品种进行种植。在移植之后,需要立即对其浇水,早晚各一次,3~5天之后,即可延缓浇水时间。在基本的种植信息讲解完之后,我会带领学生到自己学校的种植园按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实际操练。将学生按5~6人分为一组,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各司其职,移植、运送、种植、浇水、记录,不同的学生负责不同的任务,这样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践。通过这种课堂知识教学与实际操练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层面上有一定的提高,更可以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使学生享受到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利用学校种植园基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空间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校的种植园基地引入教学活动,可以在开展种植活动之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种植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与这些问题有关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在种植信息搜集、归纳、讨论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如何种植,并将这一学习方式延伸到其他科目中,实现学科的整合。我在对学生进行种植培训的时候,由于我自身的种植知识、能力有限,对学生感性的某些种植内容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时,我会鼓励学生向当地农民或自己的父母进行咨询,或者带领学生到一些蔬菜种植大棚进行参观,从专业人士那里学到有效的信息。比如,根据我们学校的种植园的地理位置、温度、土壤等条件来分析,我们适合在这里种植哪些蔬菜,并和学生一起探究这些蔬菜为什么会有季节性,不同的蔬菜有什么种植特点?等等。师生在种植中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信息搜集、种植实践活动的开展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通过将学校的知识教学与种植园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使其获得一技之长,更可以通过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摘要:学校教育并不单单是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师,需要充分抓住农村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村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综合种植园基地,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展现自身的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综合实践种植园基地,实践

参考文献

篇4:种植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一、强化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

处在大班阶段的幼儿在一定程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责任意识,作为园内年纪最长的一类孩子,他们会不自觉地去帮助小中班的孩子“哥哥帮你弄”,其实这就是责任感的一种体现。而开展种植活动则更加强化了大班幼儿萌生的这种责任感。

例如,我班在开展种植活动以来,很多小朋友在进入幼儿园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拉着小伙伴去观察自己种植的盆栽,他们会欣喜地告诉其他小朋友“我的今天又长出一片叶子”,也会有小朋友沮丧地告诉我“老师,我的有个小苗有片叶子黄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看到孩子的情感随着种植的盆栽波动着,他们关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会开心也会有担心。这个就体现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虽然大班幼儿在这个阶段还不是很理解自己这样的举动,但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正是他们这个年纪所需要的责任感。长此以往,他们会由关心绿植转变为关爱家人、朋友和老师,成长为小大人去保护身边的人。

二、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

著名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至今仍在教育界有着非凡的影响力。他强调要在做中学,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亲身参与,从而对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进行培养。而将种植活动加入到日常教学中,就包含了上述提到的教育观点。

1.在播种中激发探索兴趣

作为种植活动的首要步骤,教师在此时就应该给大班幼儿足够的空间去自由探索发挥。从选择哪种类别的种子到如何获得种子再到怎么去栽种种子,每个环节对于大班幼儿来说都是新鲜的、陌生的。教师此时应该扮演的是协同辅助的作用,不是直接帮孩子们做决定,而是让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话,孩子对自己选择的种子会有极大的兴趣,也会对接下来的种植探索有很大的帮助。

2.在观察中强化幼儿探索能力

大班幼儿在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她的种子发芽了我的还没有?”“下大雨了,植物喜不喜欢雨水?”。这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的多提问,这些问题都是每个孩子探索的萌芽。甚至有时候孩子在探索时会有一些“损坏”行为,孩子想知道植物是不是也是像自己那样喝水的,就会将植物的根拔出来或者将土刨开。传统教育中会经常会采用批评责备的方式来让孩子了解植物真正的吸收方式,其实作为教师应该更多地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这是孩子在通过他们亲自试误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而这本身就在锻炼孩子探索与发现的能力,学会自我思考、反省与纠正。

3.在尝试中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

大班幼儿在种植活动中会遇到很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好推进了大班幼儿去独立解决问题。或许在解决的过程中他们会受挫,但是只有他们自己去尝试去探索,才能真正达到我们设置种植活动的目的。开展种植活动的意义,一方面是增加大班幼儿的见识和技能,另外更多的是对孩子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三、引导大班幼儿在竞争中求合作交流

可以说,无论我们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竞争是无处不在的,对于大班幼儿也是如此。就日常生活来讲,大班教师也经常会听到孩子比较各自的玩具、衣服、书包等等。那在种植活动中是否也有竞争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植物生长的过程必定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我的丝瓜苗都长这么高了,你的才长出来一个芽”“你的丝瓜苗叶子比我的长得好看等等”。其实,竞争是值得鼓励的,关键作为大班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引导孩子在竞争中学会合作交流。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大班孩子们互相沟通交流,究竟是什么原因怎么做才会让植物更好地生长。植物长势好的孩子可能也不一定知道自己哪个举动会使植物长势好,于是便有了小伙伴之间的互相扶持与合作来探究原因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大班幼儿由一开始的竞争比较,逐渐转变为了之后的合作沟通,其交际能力也在显著提升。

四、结语

篇5:种植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走进香菇种植户》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香菇,大学问

——《走进香菇种植户》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它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含量高。此外还有钠、钾、锰、铜、锌、氟、碘、酪氨酸和多种维生素等。它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欧洲人把蘑菇誉为“植物肉”,美国人甚至把蘑菇誉为“上帝的食品”。蘑菇除营养丰富外,还有明显的药用保健价值。《医学入门》称蘑菇能“悦神、开胃、止泻、止吐”,《本草纲目》说蘑菇“益肠胃,化痰理气”。而香菇作为蘑菇的一种,必然有很高的价值。

我校所在地宫前乡,盛产香菇,村头、路边、学校附近到处可见一排排蘑菇大棚,它已经成为宫前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少学生的家长本身就是香菇种植大户,学生们已真切地感受到蘑菇种植对当地的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然而学生对香菇本身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及对种植过程、种植技术还了解甚少,且劳动观念淡薄,不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我校决定将香菇的种植过程、实用价值等有关内容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对香菇的生产、加工、销售情况的了解,让学生知道香菇生产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立志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2、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发展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积极意识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在应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活动对象 香菇实践活动小组

四、活动地点 宫前乡香菇种植区

五、活动总体计划

1、组织有关师生对蘑菇大棚进行参观考察。

2、教师拟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编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3、根据活动计划及时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4、及时做好活动过程的材料收集整理工作,便于今后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六、活动前的准备

教师在学生活动前首先要做调查研究工作,并与种植户取得联系,向他们说

明这次活动的目的、主要内容等,恳请他们对我们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支持和配合。

学生了解学习香菇的基础知识。大棚蘑菇种植户,为学生的来访作准备。

七、活动要求 1.活动前带队老师对学生进行安全与纪律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与自我保护意识。具体要求:

(1)一切行动听指挥。参观中不得打闹嬉戏,不离队、不掉队。(2)活动过程中爱护公物,讲文明、讲礼貌,爱护环境卫生。

2、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聆听,做好笔记。

八、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校外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的引言

村头、路边、学校附近到处可见一排排香菇棚,一走出家门我们就嗅到香菇的气息。为什么小小香菇有如此大的魅力?香菇大棚里到底蕴藏着怎样的魔力?今天不妨我们先走进这些香菇种植大棚,与他们进行一次零距离的接触,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

2、学生讨论访问内容。请你谈谈对这次访问活动有什么设想,你想访问些什么。

3、学生分组,并确定各组访问主题、内容,对组员进行分工。如小组组长、采访者等。

学生在第一节室内课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能让种植户回答的主要问题如下:

①香菇一般都生长在什么地方?种植有那些基本要求?种植香菇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香菇生长必须在什么温度下?种下的香菇一般要多少时间长出香菇?一年能生产几次? ②香菇生长平时应怎样管理?种香菇是否要施肥?香菇是不是越白越好?

③香菇在什么时间上市?香菇最高价卖到多少?

④香菇为什么要在大棚中种植?搭香菇棚的材料有哪些?种香菇对香菇房有什么要求?

⑤你们生产过程中要不要请帮工?每年请帮工要花费多少钱?你们在这里租用的地每亩每年要多少钱?一个香菇大棚一年能赚多少钱?你们一年能赚多少钱?

4、学习访问调查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注意事项讨论活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访问时首先要纪录下访问时间、地点、人物、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等。

②访问期间不到处乱跑,不追逐打闹,不损坏庄稼和农具,注意安全,个人不得离开小组单独活动。 ③访问过程中注意讲文明有礼貌。

④进行采访演练。为了确保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每组开展一次采访演练。

第二课时去学校附近种植户采访

1、首先参观蘑菇大棚,观察春菇生长情况,听种植户对香菇种植作一个简单介绍。

2、学生与种植户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得采访交流。

第三课时整理总结在教室内进行

1、学生回校后各小组对本组采访到的内容进行讨论汇总,写出心得体会。

2、召开班级交流会,各组派代表对本组活动得成果作交流发言。

3、教师写出总结。

九、活动后反思

本次活动由于准备充分,整个过程都很顺利,也很成功。访问活动前我们教师一方面让学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事先与种植户取得联系,使种植户对学生访问的内容等有所准备。学生的访问活动也受到种植户的热情接待。

活动中学生收获颇多,在课堂交流时发出了许多感言“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蘑菇表面的湿润光滑是种菇人的汗水””当我们看到那一朵朵蘑菇,顿时感觉到菇农的汗„„”“做事认真负责才能有收获”“看见他们那双粗燥的手啊,真是觉得种蘑菇太不容易了”“这次活动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我期望还有下一次”。

可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事先的各项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

十、拓展延伸

1、写一篇《走进蘑菇种植户》的心得体会。

2、查阅资料,探究香菇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

篇6:种植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最具活力与挑战的课程,也是最能表现学生个性与智慧的课程。这是一片广阔的田野,是一片异彩纷呈的天地。当然这种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考验和挑战。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场教育界的变革,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教”不是“课堂教学”而是“随时指导”,这里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配角是老师,但老师更应该做学生的辅导员。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们自己找方法、找答案。我们要做的是迅速转变思路,顺应这种潮流,而不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找回以前上课的感觉。

下面,我就向各位老师汇报一下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关于研究性学习类课型的教学模式初探。

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类课型,研究性学习类课型:是指组织学生对自己所关注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性学习。根据实践研究的需要,时间可长可短,有时需要1—2个月或更长一些的时间。

研究性学习类课型的实施模式,我认为可初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生成课题、拟订方案阶段。

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创设的有效问题情境,根据实践活动课设计的初衷和主题,从不同视角,生成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主课题和子课题。比如,研究《家乡的交通》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资料展示方式,从学校周围的杂乱的交通状况入手,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音像资料,引发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开展《和鸟交朋友》主题活动时,教师先播放一些小鸟在自然界叽叽喳喳,自由飞翔、与人嬉戏的音像资料,接着出现小鸟被关在笼子里,急切地想要挣扎出去的画面。这时学生就会从沉浸在对小鸟的喜爱之情上,一下子被小鸟的命运揪住了,从而激发起了学生探究“怎样与鸟交朋友”这个主题的探究欲望。

然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和活动的学习小组,在建立过程中,要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由他们自己选择研究和活动的伙伴,教师要指导学习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充分协作。同时,小组成员必须各种学生的搭配,而且每组必须有一个学习小组长,组织开展讨论,这样可以协调气氛,相互间作用会更为显著。另外,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还能实现互帮互助的效果,从而克服忽视能力较弱的学生现象,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相互学习,一起进步。

再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筛选,确定要研究的主课题和子课题,并制定出活动计划表,形成小组或个体活动实施方案。活动方案中一般包括小组名称、组员名单、指导教师、活动步骤、活动分工、预期成果、成果表达方式等内容。

第二个阶段是自主探究,分组活动阶段。

主要是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产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并指导学生不断修订、完善研究活动的计划方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众所周知的课改理念,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指导的内容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具体研究的方式。教师的指导程度,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我们要敢于放手,尽量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这样的机会。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性。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这样一种意识:“做任何事,几个人的智慧会远远超过一个人”,让学生成为一个愿意合作、善于合作的人,对合作中涌现出来的互帮互助的行为加以表扬,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对于活动中小组产生的问题,教师无需着急,可做适度的点拨。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活动的过程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促使他们在下一次的合作时,能达到更佳的效果。如在进行“校园网络”之《上网红绿灯》这个主题活动中,我要求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搭配、设置小组长,形成有组织、有分工的合作。因此学生依据自己在小组中的合作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有的同学上网查资料,有的同学则进行调查访问,有的同学绘制宣传报,小组同学在活动中注意合理的分工和良好的配合,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

第三个阶段是成果展示、交流分享阶段。

是教师指导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班展示汇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展示、交流,师生共享实践活动研究的成果。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调查研究报告、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论文答辩、辩论赛、现场表演、成果展示等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例如学生在进行了、《校园平面设计图》、《公交车的线路改造》等调查研究后,汇制了大量的设计图、布局图、线路图,有的还将校园平面设计制作成模型,教师适时地将成果交流活动改成成果展示活动,由设计者和制作者担任讲解员,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质疑进行解答,参观者也向设计者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服装你我他》主题活动汇报时可以搞一次“服装表演赛”;《广告与生活》汇报时可以来一次广告设计加表演;《关于青少年近视眼预防的研究》、《我们的早餐》等活动就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交有关青少年近视眼的预防、早餐方式及营养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等为题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我们的交通》、《校园环境建设的建议》、《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等主题活动都可以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后撰写成小论文,在成果展示课上宣读小论文;针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建议》,可以请学校校长参与答辩,担当主问角色。

第四个阶段是全面总结、动态评价阶段。

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总结,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由家长和教师填写评语。应以学生发展为目的,遵循评价的整体性、多元性、主体性原则,力求客观现实地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连动作用,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自信心的逐步树立与增强。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从整体上说应包括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方面。具体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自我评价层面:包括小组里我所担当的角色表现情况,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活动表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遇到困难的表现和处理,研究成果呈现方式和自我感受等。(2)小组评价层面:包括每个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3)家长评价层面: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寻求家长帮助情况、课外实践情况、学生素质发展变化等。(4)教师评价层面:对学生自主精神的评价、对学生合作精神的评价、对学生交流能力的评价。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要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例如我在进行《小帽子折纸》活动时,设计了小组折帽子比赛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了不同质地、颜色和大小的纸。首先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相互配合,自由发挥,他们折出来的帽子大小不一,颜色丰富多彩。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评议,选出“你最喜欢的帽子”,并把学生评议出的作品,放在讲台上展评,请小设计者自己也来评说一下,再由大家评议出最喜欢的帽子在班里展览。在一次次的评议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第五个阶段是反思提高、立体延伸阶段。

这是教学的最后阶段。根据汇报评价情况对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善,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活动不断延伸和扩展,与家庭、社区结合,与各学科结合,向纵深发展。并确定后续研究的内容,为下一次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些综合性强的活动让学生去做。比如:在《购物技巧》活动课的延伸应用阶段,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带家里可以卖的小商品来卖,也可以购买自己需要的别的同学卖的商品,跟父母商定价格范围,真正开展一次购物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卖商品的同学千方百计推销自己的商品,买商品的同学想方设法讲低价钱,不但锻炼了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还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类课型实施模式初探

拟定方案 生成课题 分组活动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成果展示 动态评价 全面总结

立体延伸 反思提高

二、践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亮点,更是新课程的难点,它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在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践行研究性学习类课型实施模式中,我总结了以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和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刚刚进行这门学科的教学时,我觉得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他们选择什么题目我就准备哪些内容进行教学。事实上学生还小,不知道该选什么题目,甚至有的学生竟然选择了“我的铅笔盒”这个题目,显然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综合实践。这次教训也给了我不少启迪,学生的自主选择是在教师有目的、引导的基础上进行的,更使我认识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比如: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类课型时,在课堂上我先和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以打开学生的思路。然后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筛选出几个比较深刻又有意义的课题:如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关于本班学生吃零食情况的调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课题。在无记名投票中学生选择了“关于本班学生吃零食情况的调查”这个课题,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所以在以后的调查实践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分头搜集资料后,再在组内交流、汇总搜集到的资料,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就完成了调查,而且对搜集到的资料自己进行分类和筛选,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确实令我感到惊讶。看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选题时我们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和兴趣。

2、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做”,而不是教师“教”。虽然从总体上讲,教师不能采用“讲授——接受”的方式进行指导,但这不等于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中都不能讲授、讲解和讲述。有专家曾做过调查,97%的学生都能够经历多次调查活动,但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去设计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大都有进行 “调查”、“搜集资料”的要求,但究竟如何进行“调查”,怎样进行“搜集资料”,学生并不是很明白,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知识技能的指导。如“搜集资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途径:上网查找,提供可以参考的网站;到图书馆查找,提供可查找书籍;访问专家,提供专家一些资料;实地考察,提供考察的地点„„这样看起来好像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但实际上是为了在较小的空间使学生比较系统的认识问题背景和探究策略,以促进学生开展有知性的活动,有理性的实践,使实践与探究更有操控性,更有教育意义。这样的知识技能的讲座可以安排在定好课题后,对于课题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或方法进行集中的讲解。如:在实施《采访家乡的名人》主题活动时,需要制定一份采访计划,我为学生准备了一段视频,一名记者采访嘉宾,从这段视频中学生自然就了解了采访计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及采访时的注意事项。使学生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及实际采访时对应该注意的问题心里有数。

此外,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3、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经历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为他们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时候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也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的。

三、研究性学习类课型教学模式的践行

下面我就以我的一个活动案例——《电池的使用与处理》为例,谈一下我对研究性学习类课型教学模式践行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有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研究性学习,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在这四大模块中研究性学习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我组织了六年级的学生参加了这次实践活动。

我希望通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还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并实现以下目标:

1.能了解电池的种类,了解废电池的危害,对电池有初步的认识。2.并通过查找,搜集、整理、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初步感知研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4.通过采访、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此次实践活动时间大致为一个月,具体的时间分配是:生成课题、拟订方案阶段,采用一节课的时间;自主探究,分组活动阶段大约两个星期;成果展示、交流分享阶段和全面总结、动态评价阶段,各需两节课的时间;反思提高、立体延伸阶段,大约为一周的时间。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每个阶段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生成课题、拟订方案。

上课之初,我首先播放制作的幻灯片,内容包括:每个班级倒垃圾时从垃圾桶里发现的废电池,马路上随处可以看到的被碾碎的电池,河底散落着的电池,垃圾场随意堆放的电池。接着,再给学生一段文字资料:日本神奈川废电池事件,1939年11月9日,日本神奈川县一家脑科医院收治了一名神智不清的男子。这名男子发病初期时只是原因不明地面部浮肿,3天后浮肿蔓延至脚部,第8天开始视力减退,并自言自语,不断哭泣,后发展为神志不清,人们都认为他“疯了”。这名男子被送进医院后,终于在极度痛苦中,因心力衰竭死亡。此后,与死者同村居住的人中又接二连三地出现了15名同样症状的“疯子”。这不得不引起了医学研究人员的注意。日本有关部门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死者生前都饮用了靠近某商店的一个水井里的水。在对水井进行调查时,令人震惊的是:竟然在距水井5米远的地方挖出了380节已腐烂的废电池!追根溯源,最后弄清这380节废电池是该商店在卖出新电池后,把顾客丢下的废电池集中埋在了后院,致使周围井水污染,从而导致了这场悲剧。

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对这些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有何感想?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多数学生指出:对电池的使用和处理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关注,于是我们把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电池的使用与处理。全班举手通过。

接着我们又商讨了研究方向,确定本次活动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调查:(1)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池;(2)调查电池的使用情况;(3)怎样证明废电池对环境是有危害的;(4)具体了解废电池危害;(5)国内外是怎样正确处理废旧电池的。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住址自由组合,分成小组,民主选定组长,确定组名,组名分别为探究小组、调查小组、实验小组、环保小组、科技小组。分别针对以上五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分好组后我们又进一步商讨了研究方法,通过师生的讨论,总结出这样的一些研究方法:(1)上网查资料(2)请教家长、老师、同学(3)进行采访(4)制作调查表(5)实验、收集实物等等。

然后让各小组根据活动地点,时间、内容及组员工作分配等问题,进行计划书的撰写。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分组活动阶段。利用图书、实地考察、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活动中,探究小组、科学小组和环保小组在网上搜集资料、到图书室查阅图书,共搜集了多篇有关的文章,经过仔细筛选,总结概括出了电池的具体危害,还知道了国内外处理废旧电池的方式方法;调查小组到垃圾箱、街头巷尾查找废电池的去向,在校园里调查同学和老师、把搜集来的数据整理出来又制成统计表;实验小组设计实施了4个实验,从中精选出两个实验,进行验证;有的小组还制作了幻灯片,还用到了照相、摄像等技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要做的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及时了解各小组的研究情况,加以指导。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交流分享。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课上我先和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共同确立了一个研究课题《电池的使用和处理》,并分组进行了研究活动,约好今天我们来汇报研究成果,你们准备好么吗?哪个小组先汇报?”然后让各个小组进行交流汇报,实验小组设计了两个实验来证明废电池是有危害的。

第一个实验是证明废电池对动物的危害----他们用了两个烧杯,分别加入一些水,每个烧杯里再放入两条金鱼。上课前1小时,在一个烧杯里放入2节剪碎的5号电池,在另一个烧杯里放入4节剪碎的5号电池。上课时让大家观察结果:发现一个烧杯里的鱼已经麻木,奄奄一息了,另一个烧杯里的鱼已经死了。

第二个实验是证明废电池对植物的危害----他们先出示照片,让同学们看到两个星期前还长势差不多的两棵三叶草,然后向同学们介绍:他们组每天分别给这两盆花浇不同的水:一盆浇的是自来水另一盆浇的是同样多的废电池水,结果两周后,自来水浇灌的长势良好,而废电池水浇灌的早已死亡,根已经腐烂。

然后他们的组长做了总结:以上两个实验可以证明,废电池对动植物的危害。进而推断废电池也会对我们人类带来危害。

探究小组也争着汇报,他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知道:

(1)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上,汞、锰、锌、镉、镍、铅等。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钮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2)废电池扔进土壤里,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3)高血铅影响肾、肝、神经系统和造血器官,干扰肾功能和生殖功能,不可逆转地损伤大脑。会使儿童出现行为问题、低智商和精力难以集中。

汞中毒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综合症,以及急躁、易怒、好哭等症状,重度中毒时发生明显的性格改变、情感障碍、智力减退。

镍通常从饮食中摄入,可诱发肺癌和鼻窦癌。镍中毒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损害,严重者神志模糊或昏迷,并发心肌损害。环保小组通过研究调查知道各国对废电池污染控制主要采取下面四种手段:

1.在电池生产过程中控制有害元素的使用,或者用新型电池替代含有有害元素的电池,如电池的无汞化。这种方法被称为“再设计”;

2.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或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充电电池。这种方法被称为“再使用”;(3)回收废电池进行再生利用,这被称为“再循环”;

4.无害化处置已经收集的废电池,而且还向同学们介绍了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的废电池管理处置实践内容。

调查小组调查结果显示:

用完电池呢后近90%的人都将其扔入垃圾箱,和其他垃圾一起倒掉,没有分类处理垃圾的想法。周围很少见到分类收集垃圾的垃圾桶,大多数人的环保意识不强。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重点做好了组织、归纳、启发、引导作用。

各小组汇报完毕后,我也把这段时间搜集到资料用课件展示给同学看,接着我引导学生依次谈谈自己的感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电池有了怎样的认识?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合理使用电池?学了这么多的新知识,你最想做什么?

第四阶段:就是全面总结、动态评价。这个阶段的活动目标是: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和小公民责任感,将意识与责任感转化为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一个自评、互评。通过评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探索的兴趣。

我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写出活动感受。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施展个性和才能,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从而让学生自我改进、自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收获、体会,满脸的自信,一腔的自豪。他们开始学着用探求的眼光打量熟悉的生活,开始用习惯了演算的小手触摸现实的课题;他们开始尝试着“做”学问,开始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研究过程。实际上,孩子们关注的,已超出了现在学习的范围,他们的目光已经投向了社会,他们已经在学着关注人类自身。虽然,他们收集的数据可能并不十分准确,得到的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可能会有失偏颇,但从他们忧虑的眼神、紧皱的眉头、激奋的话语中,我分明感觉到了一颗颗滚烫的心中已经装满了沉甸甸的责任。

然后我又组织了评奖和颁奖,评出了优秀小组奖和个人奖。评选标准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评价。

第五个阶段:反思提高、立体延伸。

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收获向周围的人们宣传废电池对于环境的危害,让他们知道如何处理废电池,并呼吁大家都行动起来,不要乱扔废电池。他们还撰写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还到街上、广场上散发宣传单。还给市长写了一封信,建议多设立环保垃圾桶,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并自己动手制作了校内废电池回收箱。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活动性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到实地调查、汇报交流,再到活动拓展、总结反思,步骤完整,组织严密,活动方式多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

通过这次活动,我也完成了一次教学理念的升华。我看到了孩子们身上潜藏的巨大的能量,知道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是这样教学的。我们应该带着活动的理念走进课堂。让静态的知识活起来,让知识从书本上走下来,把智慧装进生活里,然后放在孩子们面前,大声对他们说:孩子们,活动开始!你们一定能行!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还真切地体会到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对活动的支持非常重要。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在教室就可以完成的,它要走到社区、走向社会。这就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安全、时间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家长的理解与配合。一部分家长并不喜欢孩子外出参加活动,虽然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有待于我们继续努力。

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我们在活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当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时,个个都兴高采烈,可是在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时,有的小组积极性就不高,甚至出现了“踢皮球”的现象。再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问题和解答,处理得不够细致,随意性太强,没有带着活动的目的去评价。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地加强学习,认真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提高自己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夏洛的网》初中读后感600字下一篇:某房地产集团年度工作计划